随人生活不止眼前苟且mp3千秋短 任我激扬片刻长什么意思

  顶贴  
  好文章!支持楼主!
  坚持党政领导逐级分工负责,全力维护两会期间的社会稳定。
  顶贴  
  顶贴  
  顶贴!
  顶贴!
  顶贴!  
  吃完饭来顶贴,一会去散步。
  顶贴!
  顶贴!
  还贴来晚了  
  顶贴!
  顶贴!
  顶贴!
  @刘萝卜锅
18:25:50  以下是今天的--------------  这时,成功等式的另外两个重要因子——智慧和勇气派上用场了。法拉第运用自己的谋生技术,把整理好的戴维讲演笔记装帧成一本368页、图文并茂的精装书,名曰《戴维演讲录》,送给戴维——他心中的圣者,作为祝福礼物。还附上简短的信:  我是印刷厂的订书徒工,热爱科学,有幸恭聆您的四次演讲。现将笔记呈上,以为圣诞薄礼。若蒙您栽培,将不胜感激之至。  ——法拉第  戴维身世虽比不上法拉第那么惨,却也是苦孩子出身,少年丧父,坎坷凄凉。法拉第求学的恳切之情令他感慨。感动+同情+欣赏=接受。戴维把法拉第收入门下,作为助理和仆从。法拉第开始只是做些为实验室洗瓶子之类的杂务,收入还不如装订工,但他仍是喜出望外——可以接触更多与科学相关的工作,学习环境也远非往日可比。  戴维很快就发现法拉第天赋超群,让法拉第参与的实验逐渐增多,甚至放手让他独立工作。温润的土壤催开了天才的生命之花,这是一朵灿烂的报春花,它开启了人类科学的又一个春天。  法拉第的成果遍布化学的各个领域:获得了液态氯;冶炼出不锈钢;研究了银化合物与氨的反应;分离出多种有机物,最有名的是苯;发现了电解当量定律。这些成绩,对于一般科学家,得其一,便足傲一生了。但对于法拉第这个大厨而言,这只是几碟小菜。他为人类推出的重磅大餐,是在物理学中,电磁学上的伟大贡献(此处删去5万字)。法拉第对电磁学的贡献,相当于伽利略对经典力学的贡献。  当然,其中过程照例不会风调雨顺。不知哪位牛人说过,老天很会开玩笑,他在送你一个大礼物时,总会用重重困难做包装。但对法拉第的这个玩笑,有点开大了,最难解的一个包装,竟然是他的恩师戴维!  戴维老师不幸染上了害人害己的常见顽疾:嫉妒。这一病很要紧,他足足压制了法拉第10年之久(此处又删去5万字),法拉第被迫放弃了专长的电学,转向无兴趣应用科学,取得了上述那些小菜成果。  这一令人痛心的情节,一直上演到1829年5月,戴维老师去世。  日,法拉第致函皇家学会,要求回到自己专长的领域。1831年,电磁学领域王者归来,是时,法拉第年已不惑。那白白流淌的10年黄金岁月,天才的法拉第会在他专长的领域做出何等贡献?谁也无法估量。  成就法拉第,是戴维一生最大的亮点;压制法拉第,是戴维一生最大的污点。可见,嫉妒不仅是被嫉妒者的不幸,更是嫉妒者的不幸。但,瑕不掩瑜,谁也无法忘却戴维的伟大科学贡献。  人们说:戴维最伟大的发现,是发现了法拉第。  法拉第一生谦逊谨慎,淡泊名利,他拒绝了许多大学赠予他的各种名誉学位,多次谢绝了商人的高价聘请,就连大家提名他为皇家学会会长,以及女王授予他爵位这两件多少科学家梦寐以求的事,他也谢绝了。对名与利,想要就能唾手可得,那是牛人;唾手可得却弃之如敝履,那是神人!  
  顶贴!
  @刘萝卜锅
22:13:58  群雄逐鹿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十九、二十世纪之交,正是经典物理大厦遭遇空前挑战、“黑云压城城欲摧”之际。  破旧立新?说来容易,其历程之艰险,非亲历不能体会。单论其难受程度,好比我们倾其所有,依山傍海建造了一座宅院,功能齐全,正当我们生活在里面幸福得像花一样时,突然有一天发现这块地产权是别人的,这是一座违章建筑,并且隔三岔五流氓来袭,非常不适合人类居住,想找块地重建家园吧,却又无从下手,拔剑四顾心茫然,揪心啊!  揪心也得从头再来啊!   昨天所有的荣誉,  已变成遥远的回忆。  勤勤苦苦已辉煌两个世纪,  今夜重又走入风雨。  我不能随波浮沉,  为了我至爱的真理,  再苦再难也要坚强,  只为那些期待眼神。  心若在梦就在,  天生我才不能白来!  看成败人生豪迈,  大不了是从头再来!  (据歌曲《从头再来》改写,若原作者不爽,本文盲立即自己写一首替之)  经典物理王国四面楚歌,风雨飘摇,不止是前面介绍的光、以太出了问题,现在,速度和质量也出了问题!抛除了这些,物理还能剩下些什么呢?  如果说,前期光速的固执,以太的死亡撼动了经典物理的根基,给人们带来了恐慌和迷惘,那么现在,速度和质量的暧昧关系则宣告了经典物理大厦的垮塌,同时也昭示人们,这是黎明前的黑暗。  一切还得从运动带电体说起。  19世纪80年代,一切现象表明,对于运动中的物体,旧的理论已经力不从心,需要一种全新的“电动力学”来支撑,于是,研究运动的带电体成为当时物理界的热点。  斯时,群雄四起。  ......  -----------------------------  大爱楼主!!!
  顶贴!
  顶贴!
  @刘萝卜锅
00:03:44  麦克斯韦是个极度认真的人,接到任务后,他全心全意扑在实验室的建设上,使实验室设计完美,实验室建成后,他担任了第一届卡文迪许实验物理学教授,还拿出自己的积蓄维持运转。实验室建设的先进性、前瞻性、科学性,使其硬件一流;创建者为实验室留下优良传统,使其软件一流,培养出大批牛人,从1901年诺贝尔奖设立到1989年,这个实验室一共走出29位诺贝尔奖得主,电子、中子、脉冲星、DNA的双螺旋结构等都是在这个实验室被发现,波粒二象性也是在这里得到证明。  在建设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同时,麦克斯韦还接受了另一项工作:整理卡文迪许的遗稿,个人始终认为这件事实在是大材小用了,这件事耗费了他生命的最后几年时间。麦克斯韦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卡文迪许埋没了差不多半个世纪的大量成果,被整理发掘出来。  最后几年,麦克斯韦过得很苦恼,新建的电磁理论不被人理解,这个还过得去。要命的是,他妻子长期患病,需要照顾,而他又必须干好工作,为了照顾好爱妻,他曾连续三个星期没上床睡过觉。  过度的焦虑和疲劳,终于击垮了他的身体。  日,伟大的麦克斯韦与世长辞。病因与母亲一样,年龄也一样,48岁。  随人苟且千秋短,  任我激扬片刻长。  麦克斯韦一生虽短,但他功高业伟、义重情长,为人类带来的是真理、进步和光明,他的功、德、名、道永驻人间;  而有的人,为人们带来的是欺骗、落后和黑暗,就算多活21年,也只是遭人唾弃和鄙夷,呜呼看身后,名比皮囊臭。  麦克斯韦是近代物理学的巨匠,经典物理学大厦的主要构建者之一,他提出和发展了新的世界观,加速了牛顿力学观的崩溃,为未来的科学研究指明了方向,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先驱。  科学史认为,牛顿把天上和地上的运动规律统一起来,是实现第一次大综合;麦克斯韦把电、光统一起来,是实现第二次大综合,因此应与牛顿齐名。还记得吧,我们讨论过科学理论统一的重要性。  他的电磁学理论通向相对论,他的气体动力学理论对量子论起过作用,他筹建并领导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引导了实验原子物理学的发展……这一切,使他成为从牛顿到爱因斯坦之间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麦克斯韦1873年出版的《电磁学通论》,被尊为继牛顿《原理》之后的一部最重要的物理学经典。没有电磁学,就没有现代电工学,也就不可能有现代文明。......  -----------------------------
  @刘萝卜锅
00:03:44  .........................  他生前没有享受到应得的荣誉,因为他的科学思想太超前了,其重要意义,直到20世纪科学革命,才得以充分体现。  再美丽的理论,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实验的证实,也是空中楼阁,当不得真的。  检验麦爷的电磁学理论,是一件难事,因为理解这个理论已经很难,遑论检验?但,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每逢关键时刻,总会有强人挺身而出。  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  德国人。日出生。麦克斯韦的《电磁学通论》发表时,赫兹只16岁。赫兹绘画、外语、文学方面极有天赋,学过木匠,练过车工,当过兵,进修过工程师,但他发现,自己最挚爱的,是寻求科学真理。  麦爷理论刚建立时,支持他的物理学家很少,其中包括前面提到过的波尔茨曼和赫尔姆霍茨。他俩用了几年的时间,弄懂了电磁学理论。  然后,赫兹成了赫尔姆霍茨的学生。  然后,赫兹也弄懂了电磁学理论。  经过深入研究,他确信,麦爷的理论比牛爷的“超距作用”更靠谱,但是,证据呢?  木有。那就自己动手!  在天才赫尔姆霍茨的帮助下,1887年,天才的赫兹鼓捣出一个玩意,这玩意能把电转换为具有一定频率的电信号,后来人们管它叫“赫兹振荡器”。  赫兹设计了一套装置,主要分两个部分:振荡器、共振器。看名字就知道它俩的关系了,振荡器是主犯,负责以振动教唆;共振器是从犯,胁从共振。这俩家伙没什么头脑,结构比头脑还简单:  振荡器,是一根短导线,截成两段(更短了),截口处,离开一点缝隙。通电时,电压能击穿缝隙间的空气,形成电火花,产生震荡信号。为了增加电容,教唆得更狠一点,两段导线的外端,分别焊了一个金属球和一块金属板。  共振器,是一个金属圈,弄开一个断口,对了,套环魔术用的金属圈就是这样,只不过断口不能让咱看见。但共振器的断口很明显,在断口的两个端点,各安了一个小圆珠,为什么叫“安”不叫“焊”呢?因为这两个小圆珠是用螺丝安到端口上的,为的是可以调整俩珠的距离。  设备搞定,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  给振荡器通电,逐渐增大电压,导线缝隙间的火花如约出现,直到形成一道扭曲闪烁的蓝光。这不算什么,电火花见得多了。教唆不是奇迹,人家肯胁从,才是奇迹。  赫兹转过头,盯着共振器,那是火花吗?  擦了擦眼睛,不是火花,是眼花。两器距离,两球距离,电压……各种调整,此动作重复了N次。  其实从准备到产生结果,整个实验进行了几个月,如果我照实说一遍,你一定会扁我一顿。于是我说:  期盼已久的时刻终于到来了!赫兹看见了电火花,在共振器的两个小球之间。  虽然这火花是那样微弱,但这是“凭空”产生的啊!没人给它通电,也没人对它做任何其他的事,它“发火”的唯一理由,竟然是跟它毫不沾边的另一个家伙在“发火”!  -----------------------------  顶贴是美德!
  @睡眼看人
回复日期: 16:43:50  回复  强贴,再顶!  ==============  谢顶!  @kjh139
回复日期: 17:17:53  回复  DDDDDDDDDDDDDDDDDDDDDD  ==========  老友了,抱拳。  @victory733
回复日期: 18:43:12  回复  早上10点开始看,一直看到晚上快7点,终于都看完了。才发现忘了吃饭,忘了去厕所,PS:竟然抽了一整包烟  =================  实在对不住兄台。在下有礼了。  @我傻二
回复日期: 21:39:15  回复  两天没来!萝卜更新了!好帖!狂顶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  ===============  欢迎老友归来  @迈克尔殴蚊
回复日期: 22:34:34  回复  离楼主好近哦  =================  嗯,殴蚊时不要误扁楼猪就好  @kjh139
回复日期: 22:41:30  回复  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  ===========  介个台词好像在西游记里听过  @TYLMM2011
回复日期: 23:33:21  回复  楼猪,我知道电磁波的存在!俺家的电磁炉就是专门制造电磁波的!俺馋了,就把羊肉片子放在电磁波里刷啊刷,刷着吃!  ===============  哈哈,这是本世纪重大的科学发现啊  @a
回复日期: 00:17:44  回复  留个名  楼主,你说你是技校学历, 你确定?  ==============  楼猪回去翻箱倒柜(挨了老妈和老婆合伙攻击后,此处删去10000字),终于找到那个证。看见那张幼稚的脸,又照照镜子。确认。  @无与伦比的想象力
回复日期: 01:15:38  回复  楼主大牛!有深厚的科学知识背景,文笔又如此优美、幽默,让人陶醉!我是今晚才看帖,不忍放手一直追到这里来的!看完很是感慨人类科学的
啊!  ==============  握手,楼猪深感自己没白写,居然能耽误筒子们觉觉,可能为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默默cooler
回复日期: 01:26:27  回复  回复第2127楼,
@刘萝卜锅  现在我们知道,麦克斯韦波的波长在390—760纳米之间时,它们就是可见光,我们在前面说过,光波长短与人眼可见范围的关系  --------------------------  @刘萝卜锅
10:32:00  楼主好文,坐等穿越  本帖发自天涯社区手机客户端  =========  咱一起等  @披头士与猪2011
回复日期: 02:50:26  回复  有更新啦! 爽 赶紧搬板凳  =============  呵呵,欢乐啊  @刘一艺
回复日期: 07:51:44  回复  每天都在看,期待更新。  顶!  ============  一家子,抱个  @瞎子摸鱼躲猫猫
回复日期: 08:02:35  回复  我......  -----------------------------
  @刘萝卜锅
09:47:49  @喝酒不过三
回复日期: 08:03:31  回复  顶贴是美德  ==============  回帖也美德  @枪到用时方恨短
回复日期: 08:22:56  回复  又来顶一下  =========  谢谢支持!  @BesameMuchoo
回复日期: 10:40:13  回复  mark  ==========  欢迎新朋友!(英文字母的不太好记,不知道是不是新朋友。。)  @topsuccess
回复日期: 11:35:06  回复   “连自己的亲人都不爱的人,他会爱事业?他会爱某个组织?鬼才相信”。——顶这句话。  ===============  呵呵。您同意了?  @ybird 发表日期: 12:40:00 回复   mark  ========  欢迎!  @birdzsb 回复日期: 13:05:25  回复   手机顶帖睡午觉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  ==========  手机顶贴睡的香  @红颜莫愁 回复日期: 13:41:13  回复   难得,留记号!  ==========  本楼,红颜难得。  @排队候车 回复日期: 14:21:51  回复   终于追上了,失落啊,没得不停的翻页看了,打算从头列尾再追一次  本帖发自天涯社区手机客户端   =========  辛苦你了,握手(眼神凝重、缓缓点头)  @ctkg 回复日期: 14:39:34  回复   终于知道以前的人是怎么测光速了,谢谢LZ。。。  ===========  呵呵,俺也是刚知道。  @xob97 回复日期: 15:32:00  回复   mark  ==========  欢迎!  @天高云淡003 回复日期: 15:35:49  回复   日夜兼程,马不停蹄,终于赶上大部队了!   先跟楼主打个招呼,并顺带捎上革命老区人民的诚挚问候!    楼主的科普文章,深入浅出,风趣幽默,引人入胜,实在是我等数理盲居家旅行必备之良药!(呵呵~~)    遥想当年,晦涩难懂、枯燥乏味的数理课,扼杀了多少未来的科学之星!!    现在来看,知识水平高深的人很多,但如楼主般善于传授的却凤毛麟角,如楼主能以此去推动教育界数理教学模式的改革,那真是一大功绩!受万人景仰!  ================  谢谢,不敢当(转头滴汗+飘忽)  @flytofreedom 回复日期: 15:55:55  回复   哎呀 来晚了. 速度记号,第一页哈.  =========  好像不是第一页。  @bugmekaer 回复日期: 16:40:41  回复   话说我在中学时 还有个想法 就是模拟制造两个同等星球脱离其所在的磁场轨道 导致两个星球同时下落 在失重的情况下产生极大的引力 因为下坠的速度 以至于产生越来越大的引力 最后可以导致宇宙停止扩张 进而向内线坍缩 就如同在一个浮在水面上的塑料纸 放一枚重物在其上面 重物会带着塑料纸下坠 则我们可见的塑料纸在水面上的面积会愈来愈小 甚至可以看见其边缘  哈哈 纯属儿时的胡思乱想 可是当时自己还用公式证明 想想其实貌似可以 如同给一个顶点可以撬动地球 只是这个顶点如何确定  哈 胡说八道 班门弄斧了  ===========  很有创意,不过,下落的“下”在何方?引力何来?是个问题。  -----------------------------
  @刘萝卜锅
15:04:05  @kjh139
回复日期: 10:40:53  回复  顶个  =========  多谢阁下始终如一的支持,谢谢!  @QF6666
回复日期: 11:52:21  回复  学习了。  ============  客气,谢谢!  @yyxian
回复日期: 12:06:08  回复  又更新了,加油啊!  谈正题的同事,萝卜是不是也可以调侃一下人生和时事啊?喜欢您的博学多才深刻犀利。期待您的高论?金胖子没打招呼就向马克思报道去了,几多玄机啊  ===============  呵呵,阁下过奖了。  @醉梦芙蓉 回复日期: 12:45:20  回复   看到图和文,感觉楼主很牛,留位  ===============  谢谢!握手。  @喝酒不过三 回复日期: 12:53:48  回复   天才人物的天才行径,普通人只能羡慕嫉妒恨  ==============  呵呵,是这个理,我等俗人对天才人物只能高山仰止。  @最后的风情 回复日期: 13:51:10  回复   高人高才  =============  过奖。多谢支持。  @ifly9704 回复日期: 15:53:31  回复   太牛了。。。。。。。。。。  ===============  您说的是麦爷吧。那是!多谢支持!  @xswoailijing 回复日期: 16:37:37  回复   翻QQ空間的時候想了想..這世上到底有多少人對宇宙的終極問題無比糾結..想自己是不是孤獨的...突然就看到空間里有個小實驗...一下連接到了優酷...看到優酷的人對相對論的討論我發現了一個問題...QQ論壇傻子最多.優酷裏面噴子最多...一個個的大神在優酷里互噴...實在不能承受過於慘烈畫面的我果斷的百度了下....發現了樓主的帖子.....我才發現我一直蓄勢待發想寫一本幽默風趣.符合國情的中國版時間簡史已經被人捷足先登的...那人就是樓主...但最蛋疼的不是這些...而是百度的人大多喜歡搬上板凳帶上瓜子去其他地方看各種門的幻燈片或者愛情動作片.而不願坐在沙發上看樓主的文藝片...所以樓主這顯然過於冷清...我也長舒了一口氣..還好我沒有也這東西...不然場景應該比樓主更加淒涼.....聽說天涯也發了這貼而且更新.果斷搭上二路汽車趕過來........看到這裡的場景我哭了.....並且得出了一個理論.  1.各種論壇里.QQ論壇的人是最多的.問題是最和諧的.但人是最傻的.  2.優酷里永遠出不來專家.那裡除了噴子.鬼子和棒子以外沒有別的.  3.百度的人大多喜歡的東西.排名第一的竟然是種子.看來種子還真是生命的希望.  4.自從來到了天涯才發現.真正的高人是不會犯上面的所有問題的.應為他們不需要求種子.  5.我好想跑題了..思維又跳躍了.  總之頂...我喜歡科學也喜歡歷史...更喜歡幽默和故事...握手.  ====================  咱不哭,拥个抱,握个手,我们就是好朋友。  @rainsunny8651 回复日期: 16:58:58  回复   哈哈~追上啦,顶~  ==============  呵呵,追上了,该恭喜的是楼猪吧。  @quyangdust 回复日期: 17:40:58  回复   此贴不顶上去真的对不住十多年的潜水功力了  ==============  真的有十~~~~多年?  @2snowfox 回复日期: 20:42:05  回复   每天都在看,楼主慢了啊……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  ===============  嗯。楼猪倾力而为吧,欢迎冒泡~!  @无与伦比的想象力 回复日期: 21:27:11  回复   楼主好久更新哦  ==============  差不多每天更新啊  -----------------------------
  楼上各位:  楼主新帖:  文盲侃史之【物理传奇】——广义相对论、粒子物理、量子力学_煮酒论史_天涯论坛  
  @刘萝卜锅
20:45:43  【沙】  一  于浩瀚间拥寂寞  在低微处守坚凝  二  临流是宝  入目成仇  【小草】  从茂密之间,借点阳光,悄悄灿烂。  寄贫瘠之表,攒些地气,默默蓬勃。  ==================小年的分隔线=======================  鹿死谁手  洛伦兹变换、长度收缩、四维空间、光速不变、质速关系、相对性原理……,到这里,狭义相对论似乎呼之欲出。  如果不仔细看,何止是呼之欲出,简直就是了!  所以,对于狭义相对论的所有权问题,存在过一些争议。  既然大家都有份,为什么要把狭义相对论归到当时默默无闻的爱因斯坦名下,而不顺水推舟地归到大名鼎鼎、如日中天的庞加莱、洛伦兹名下?!那样岂不是大家欢欢喜喜好过年吗?难道一向严谨精准的科学界,在这个问题上,脑子突然集体秀逗了?!!是不是是不是是不是啊??!!!  当然不是。  那给个理由先啊!!有木有有木有有木有啊??!!!  又木有你的份,你激哪门子动?理由当然有,何止是有,简直有的是!那是因为,他们虽然各自得到了狭义相对论的部分结果,却并没有得到狭义相对论的思想体系。  这样说吧,狭义相对论是一头大象,众位盲人都只是摸到这头象的一部分,他们谁也没认识到,这是一头活生生的大象!  证据就是,后来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建立起来以后,他们既不信也不懂。建立一个自己不信也不懂的理论,可能吗?  既然有争议,那就从走在最前面、最可能有份的两位先驱说起吧。  哪两位?当然是摸象摸得最多的洛老师和庞天才了!  先说洛老师。  1909年,洛老师他在《电子论》中写道:俺的理论和小爱同学理论的主要差别在于,他使我们看到,光速不变、以太测不出,是普适的基本原理,而不是因为我们认为的收缩啊、测量手段啊等“补偿效应”引起的。这是洛伦兹自己承认的,他的认识与狭义相对论不同。  1915年,他总结自己没能提出相对论的原因:“如果我现在必须写最后一章,我一定给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一个更为重要的地位。根据这一理论,运动系统电磁现象的理论达到了我没有获得的简明性。我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墨守陈规,只把时间t作为真实的时间,而把地方时间t’仅看作一个数学辅助量。”洛伦兹提出了变换方程,却把它作为一种纯粹的数学手段,取得了正确的结果却不了解它深层的、真正的意义。  再说庞天才。  庞加莱长期对相对论保持缄默,这本身就反映出他始终都没有领悟相对论的深邃思想。?而在庞加莱看来,相对性原理的数学意义远大于物理意义;对于真空中的光速,庞加莱没有它看成是一个普适常数,而坚持认为光对于以太才是不变的,虽然他质疑过以太的存在。他认为,光速测量的不变结果,是由于收缩导致的测量上的假象(补偿效应)。这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根本思想相差甚远。  所以,尽管庞加莱得到了建立相对论的材料,却未能上升到相对论的高度。这样说很晕?那这样说吧,庞加莱搞到了鱼翅、海参、鸡脯、鸭肉、鸽蛋、香菇、冬笋、羊肘、猪蹄筋等等一大堆好食材,却不知道这些食材,再加上干贝、鲍鱼什么的,辅以考究的烹饪,就可以做成一道秒杀众生的名菜:佛跳墙。  试想,庞加莱对建立新力学期待已久,如果他窥见了其中的奥秘,岂能放过亲手建立它的机会!  直到他去世前不久,他还没有承认,他所预言的那个新力学已经被爱因斯坦建立起来了。他在给爱因斯坦写的推荐信中写道:爱因斯坦先生是我认识的最富创见的思想家之一……每当物理学出现了问题,他很快就能设想出各种可能性,预言一些新现象。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所有这些预言都会被证实,如果有可能做检验的话。相反,既然他是在多方面探索,我们就应当想到,他所走的道路,多数是死胡同。  我们现在都知道,这是庞天才最失败的一个预言。  赤兔马有了,青龙偃月刀有了,甚至还有了一张红脸、两只凤眼、五缕长髯,但是很遗憾,这人不是关二爷,怎能过五关斩六将?!  狭义相对论思想就是关二爷。  根据光速不变、带电物体加速质量增加等现象,推导出洛伦兹变换、长度收缩、质速关系等方程式是必然的。关键是,谁能窥透其中的奥秘,构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提纲挈领,揭示本质,不仅能得出这些推导结果,还能解释这些现象,由表及里融会贯通、和谐互洽。  我的心在等待。永远在等待?  不,他来了。  -----------------------------
  顶贴!
  顶贴!
  顶贴!  
  顶贴!
  顶贴!
  @刘萝卜锅
23:56:03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以后简称《论动》)所确立的思想,被人们称之为“相对论”,爱因斯坦觉得名实不符,如果自己取名,宁可叫它“不变性理论”,因为物理学定律对所有观察者都是一样的。但大家都喜欢叫它“相对论”,众怒难犯,众愿难违,爱因斯坦的命名权就这样被广大人民群众剥夺了。  那个追光少年,经过3600多个日日夜夜的苦苦求索,终于羽化成蝶,不,是羽化成仙,超凡入圣,开创了人类的新纪元!  不是吧大哥,3600个日日夜夜就能这样,那我14000多个日日夜夜的苦苦求索,怎么连个屁都没见到?!!不公平啊!!!!  亲呐,动不动就咆哮是不好的,吓到小盆友怎么办,就算吓不到小盆友,吓到猫猫狗狗也是不好的嘛。人家是天才嘛!你以为随便谁努努力就能为所欲为?!!不要和天才比!!!要和自己比!!!!比自己以前强,力气就没白费!!!!!就算不比以前强,力气也没白费!!!!!不然在这片逆水里,一不小心就把你卷退十万八千里有木有啊?!!!!好好努力吧大叔!!!!!!!  ……  教我如何不信你  光速不变,咱们真的信了吗?  即使信了,咱们能理解光速不变是个什么情况吗?  我们知道,转变观念可不像换零件,新的来了旧的拿走,它更像是换血,搞不好新的也会被污染成旧的。  后面的内容,与光速不变密不可分,离开它,就没有下文。  所以,咱找点儿空闲,找点儿时间,揣着好奇,再回来看看,让自己就像相信“月有阴晴圆缺”那样,不仅深信不疑,还能把它作为一个常识来使用,这样。在以后看爱因斯坦的推导时,能够自然想到,某处是由于光速不变得来的。  麦克斯韦用方程证明了,MM实验证实了,我们通过观测MM也亲眼看到了,光速不变。好像还有一件事没做,那就是思想实验,光速不变原理还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逻辑来证明。这里又要用到小学算术,唉,真麻烦-_-!。  嫦娥姐姐,吴刚哥哥,快放下那只兔子,演出开始了!  为了嫦娥,地球人你和月球人吴刚吵架。  吴刚很气人,你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你随手把看月亮用的手电筒(恭喜你成为使用该电器观测月球的第一人)朝吴刚扔过去,手电筒脱手的一瞬间,你还无耻地摆了个Pose给嫦娥看。  因为吴刚在月亮上,所以你和吴刚间的距离S是38万公里,手电筒的速度V为15万公里/秒(即使是为了嫦娥,扔这么用力你也太狠毒了),光速C为30万公里/秒。  假如光速是可以随光源的速度叠加的。  那么,那个Pose的影像,会正常以光速向吴刚传去;而手电筒的影像,会以手电筒速度与光速之和向吴刚传去。  现在我们根据“光速可以叠加”的假设,分别算一下三个时间:手电筒影像到达吴刚的时间; Pose影像到达吴刚的时间;手电筒砸到吴刚的时间。  根据小学算术,都用同一个公式:时间=距离/速度。  手电筒影像到达吴刚的时间=38/(15+30)=0.84。就是说,你扔出手电筒0.84秒后,吴刚看到手电筒向自己飞来。  Pose影像到达吴刚的时间=38 /30=1.27,也就是说,你扔出手电筒1.27秒以后,吴刚才看到你的Pose。  手电筒到达吴刚的时间=38/15=2.53,也就是说,你扔出手电筒2.53秒以后,吴刚中招。  运算结果告诉我们,假设光速可以叠加(可变),那么,吴刚先看到一个手电筒飞到自己眼前,然后才能看见你扔手电筒的Pose,这和事实不符。  和事实更不符的是:吴刚同志先看见手电筒到达自己(叠加后速度是45万公里/秒哦),可事实上2.53-0.84=1.69秒后他才中招。这就是说,只要有人朝你扔东西,你一动不动就穿越了,能看到将来——在那个东西到达你之前,看到它到达你的情形。    【图12.3】地对月导弹  为什么要拿地月距离这么远来说事?因为这样算出来的时间差我们更容易分辨、更容易理解,其实不论抛物的距离远近,道理是一样的。根据你用手电筒扔吴刚的例证原理,如果光速可以叠加,你和朋友打乒乓球,你将每次都先看见球朝你飞过来,然后才看见朋友挥拍。这样玩法是不是太诡异了。  很显然事实不是这样的。光速在事实上是没有叠加的。也就是说,光的传递速度是不随着光源速度的改变而改变的。  在后面的红移、蓝移中,我将用咱俩小时候常玩的一个游戏作为例证,再次证明光速是不变的。  神马?你问后来你和嫦娥姐姐怎么样了?你们的私事居然来问我?她当然还在月亮上了,去吧。刚才我俩比赛薅兔毛时,吴刚在旁边还提起你来着。  对了,如果你看文中任何一处的“你”不爽,那就换成“我”好了。  “光速不变”后来成为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之一。有反相对论者认为这一原理是荒唐的,他们利用“声速在相同密度空气中传播速度相同”这一现象,套用爱因斯坦的推导方法,推导出以“声速不变原理”为基础的“相对论”,来反证相对论原理错误。  本文盲看后,不得不承认这种做法十分聪明,但这些大侠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声音本身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物质,而是物质的震动,这种震动的传播,以及传播速度,依赖于产生震动的物质,而这些物质的运动速度是可变的。  比如,声速是每秒340米,你在每秒30米的风中喊话,你的声音会以每秒370米的速度传向下风口——可与传媒速度叠加。  再比如,列车每秒30米匀速前进,我在车厢里说话,声音会相对于列车这个惯性系以每秒340米传播,但在轨道边站着的你看来,声音以每秒370米的速度传向车头,而以每秒310米的速度传向车尾——可与惯性系速度叠加。  不必举更多例子,我们把声音传播的可变结果与光速测量的结果比一下,就知道二者根本不是一回事,声音只是相对于它在其中传播的媒介而言速度不变。  还有一点很关键,光是独立存在的物质。  所以,“声速相对论”可以看做一个阿凡提式的机智。  好了,我们用能想到的各种方法得出同一个结果:任由咱们怎么折腾,光速对我们都涛声依旧。所以,葛格美眉们交流或交换感情,不要空口套白狼式的海誓山盟,也不要“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式的物质象征,这些东西只是变得慢一点而已,物理学地质学心理学和化学都纷纷告诉我们,没有不变的东西。除了光速。......  -----------------------------
  马克逃走
  顶贴!
  顶贴!
  马  
  顶贴!
  顶贴!
  顶贴!
  顶贴!
  顶贴!
  顶贴!
  顶贴!
  好。。  
  顶贴!
  顶贴!
  顶贴!
  顶贴!
  顶贴!
  顶贴!
  顶贴!
  顶贴!
  好,多谢。。  
  顶贴!
  知识点二:光速不变原理。光速不变,是指在真空里,无论光源怎么折腾,也无论观测者怎么折腾,你上量下量左量右量站量跳量跑量匍匐量翻筋斗量坐动车量趴火箭量骑扫帚量......光的速度都TNND是一个数:公里/秒。如果没记住,麻烦回去看10遍。100多年来,无数科学狂人、天才大牛,用尽各种精确到变态的办法,企图量出不同的值来,然后名扬天下,荣誉地位金钱美女滚来滚滚来。但迄今为止,无一成功。如果这样你还坚持不信光速不变,那麻烦你去量出另一个值来。如果不能,就只好委屈你,和我一起暂时相信这个残酷的事实。这没问题吧?OK,你在爱车外,爱车中间的那道闪光向四周等速传播,而爱车却向一个方向飞奔,一头离开闪光点,另一头接近闪光点,那么,光一定先照到接近闪光点的那一头,对吧?  你和牛郎织女看的是同一道闪光吧?他们测得“是同时到的”,而你却测得“不是同时到的”,并且都是对的。这就是相对论最关键的一个观念:时间是相对的。不同参考系,“同时”其实不同时。  都是借助这两个知识点,第一个实验看懂了,没理由后面的两个实验就看不懂。所以就不废话了。  注:其他波的速度是多变的。需要介质传播的波,比方说声波,虽然不随波源改变速度,但随介质改变速度,织女在爱车里说话,车厢载着她和空气一起向前飞奔,她探测声波以正常的340米/秒向车头传播。你在车外站着不动探测,声波传播速度叠加在车速上了,是340+车速。如果你反向运动着探测,声波的传播速度更快,是340+车速+你的速度。水波也是这样。可见,除光以外的其他波速,会因介质运动和观测者运动而改变。这个以前说过,在这里重申一下。  OK,以上两点没问题了吧?  第三点,观念转变的问题。  这个问题最严重,所以置后压轴。在我们这个低速世界里,绝对时间的观念,会自动在我们头脑中播下种子,在日常经验的浇灌下,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想要转变它,必须经过一个十分纠结、甚至痛苦的过程。不要说是我们这些普通人,就算是庞加莱这样万众敬仰的大天才,也没转过这个弯。这不是语言沟通问题,而是观念转变问题,因为庞加莱不可能看不懂爱因斯坦的论文,并且在此之前,他自己也得出过相对论的某些结论,他会不懂吗?  但他为什么没接受这个理论呢?很简单,绝对时间观在他头脑中扎根太深,拔不出来。这表现在,你有多少实验和确凿的公式证明,他就有更多理由去反驳:这只是数学结果,而不是物理真实。我不信,你有啥办法?  所以,如果你读这几个实验感到迷糊、纠结,那不怪你,你也不必苦恼,因为庞加莱也和你一样。但是,我们需要验证一下自己,究竟是没读懂文字,还是没转变观念。  怎么验证呢?回头检查一下,有没有哪句话读不懂?  要仔细检查哦,检查完了?如果你确定每一句都能读懂,那么,就证明你的纠结来自观念的转变。  这样,我们可以接着往下谈。  -------------------------------  -------------------------------  支持楼主!!!
  顶贴!  
  顶贴!
  顶贴!
  顶贴!
  顶贴!
  很简单、很明显的道理,我们却花了几十万年的时间去寻找。这不算遗憾。真正遗憾的是,直到今天,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由于或者个性、或者见识、或者品德、或者智力的原因,行事说话仍然无视实际,也无视逻辑。用汉代刘歆的话说,就是“犹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  也许有人说,这是社会和意识形态问题,不应该放在这里讨论。其实,社会和意识形态问题会严重影响科学问题。201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刚刚揭晓,它被以色列科学家斩获。为什么诺奖经常在瑞士啊、荷兰啊、丹麦啊、奥地利啊、比利时啊这些几万平方公里国土、几百万人口的“小国”中产生,而偏偏不在我们96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13亿人口的“大国”里产生?!其实我们不必千万次地问,只要看看,在我们这里,成功的标准是什么,以及靠什么才能取得成功,就什么明白了。  ----------------------------  支持楼主!!!
  当今世界,很多人都是:  忙忙碌碌,颠颠倒倒,纷纷扰扰纷纷。  论科普哲言,最难说清。  三言两语文章,怎敌他流言四起?  贴发了,正担心,怕是有人不识。  遍是谎言堆积,悲哀忍,如今有话是真?  对着电脑,独自怎到天明!  科学更兼思想,到天亮,时时刻刻。  到现在,怎一个累字了得?!  -----------------------------------------  太佩服楼主了!!!
  顶贴!
  顶贴!
  顶贴!
  我有一个猜想。  如果宇宙的物质是有限的,那么,排列组合也就是有限的。根据统一理论的思想,某一刻的状态可决定下一刻的状态,那么,宇宙要么没有足够长的时间将排列组合用尽,要么就不得不出现轮回。如果考虑空间无限,轮回的排列也只是比之前松散,轮回依旧会发生,只是能量级越来越小而已。  而另一种轮回是:如果宇宙没有么长的时间,表明宇宙的生命有限,死亡的方式一种是膨胀到密度接近虚无,再也无法掀起波澜;另一种方式就是收缩回到原始点,我没有理由认为这一个原始点和之前一个原始点会有什么区别,而完全相同的原始点创生出的宇宙我也没有理由认为会有所不同。所以,这更是一个奇妙的轮回。因为与上一个轮回没有区别,那么,下一个轮回的此刻,我也正在天涯上留下这一段文字。
  好,留印。。  
  留个印记,下次来好找的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刘萝卜锅
17:42:15  作者:苏联解体的后悔者 回复日期: 14:23:59  回复  我认为你把很多简单的问题说复杂了,比如关于参照系变化的问题,你原本可以直接给出概念,然后加以阐述。这样做的好处是读者可以很快明白导致列车上的人与列车下的人观测球轨迹不同的原因,而你这样只是描述现象不讲清楚道理,效果非常差。  牛顿第一、二定律成立的参照系是惯性参照系,地面上的人以地球本身作为参照系,而列车上的人以列车作为参......  -----------------------------  苏联解体的后悔者,你别说了好吗?讲道理的文章多了,我也看了不少,但我还是很有兴趣看小刘的这篇文章。我觉得讲得很清楚。你觉得不清楚,或许是你水平太高,也可能是水平太低。我想,大概太高或太低都不适合看这里。你大可以不看不管,因为这里你没有责任。
  有一个冲动,把楼主推荐给罗辑思维出书。
  回来了,,,  顶贴!!!
  顶贴!
  顶贴!
  顶贴!
  ↑↑↑↑↑↑↑↑↑↑↑↑
  ↑↑↑↑↑↑↑↑↑↑↑↑
  @lc651
18:16:00  有一个冲动,把楼主推荐给罗辑思维出书。  -----------------------------  “罗辑思维”是谁???
  @刘萝卜锅
18:34:00  @weixinsanshuo 回复日期: 13:10:58  回复   顶楼主,其实我不认为人的理性能够探究世界的终极奥秘。   因为人的理性受制于人的本身,人的本身是大自然创造的,人的思维又怎么可能超过大自然给人的限定呢?(不明白的话想想人的大脑就是思考工具都是自然创造的)。   人能理解一些由于人本身的局限性不能理解的东西吗?   如:人能知道植物有没有感情?   如果  —————————————————  这太精辟了,好多人胡思乱想,也只能是胡思乱想  
  @刘萝卜锅
15:04:00  作者:weixinsanshuo 回复日期: 11:26:00  回复   @刘萝卜锅
18:34:24   @weixinsanshuo 回复日期: 13:10:58  回复   顶楼主,其实我不认为人的理性能够探究世界的终极奥秘。   因为人的理性受制于人的本身,人的本身是大自然创造的,人的思维又怎么可能超过大自然给人的限定呢?  —————————————————  如果宇宙按照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进化呢?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