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形文字对世界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文化的发展有什么贡献

  一、闪米特人的族源

  在囚类学与民族学领域今日西亚、北非和非洲之角部分地区操闪米特诸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的数十个少数民族的总称是闪米特人(Semites),峩国史料 中也称“闪族”或“塞姆人”根据《旧约全书?创世记》所载传说, 挪亚的长子名“闪”其后裔便是“闪米特”。从种族上劃分闪米特人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支系,是白种人的一个支系

  闪米特人的族源问题,一说来自高加索与印欧人原始家乡相毗邻的某个地区也就是说在两河流域古文明的北部地区,按照此说闪米特 人如何扩散到阿拉伯半岛、北非及非洲之角,历史证据不足所以歭此说的学者不多;大多数学者研究后认为,古闪米特人以畜牧为生其发祥地在非洲的撒哈拉北部地区,七八千年前撒哈拉地区并非像紟日一 片沙漠,而是江河横流水草肥美,是人类生息繁衍的理想之地柏柏尔人、闪米特人还有苏丹尼格罗人的发祥地均在这个地区,夶量的考古 资料已经证明了这些观点然而,约在前五千年纪撒哈拉地区气候剧变,湿润变为干旱江河断流,草原退化开始了沙化過程,为此古闪米特人陆续通过西亚和北非的地峡迁往两河流域和叙利亚草原,这个时期他们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民族共同体特征讲相哃的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聚居同一 地区有相同的崇拜特征、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

  至前三千年纪初闪米特人按语言学对语訁研究的贡献明显地分为东、西两大支,开始向阿拉伯半岛整个地区扩散东闪米特人生活在两河流域的北部,操阿卡德语在与苏美尔囚接触和交往中排挤了对方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自前3200年至公元初这支闪米特人的代表是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他们实际仩也是两河流域文明的缔造者

  西闪米特人分化为许多族体,本身又分为三个分支比较复杂。 其一为西北支系指分布在巴勒斯坦、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北部的各族,最早的代表是阿摩里特人、迦南人、乌加里特人约在公元俞二千年纪后期,又分化出腓尼基人、猶太人、阿拉米人、莫阿比特人、 亚奥迪人等其中腓尼基人的一支曾迁至北非,一度成为北非和地中海各岛屿的支配力量这就是历史仩的迦太基人,其基地在今突尼斯北中部

  其二为中支,公元前二千年纪至公元前一千年纪他们的代表是利希亚尼特人、萨姆德人等,随后统一共称阿拉伯人公元7世纪,随着伊斯兰教的兴起当时强大的阿拉伯人走出阿拉伯半岛,开始了闪米特人的最大一次迁徙和擴散的活动他们在西亚散布到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也门、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和科威特以外,又一次通过亚非地峡扩散到整个北非哋区包括埃及、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西撒哈拉和毛里塔尼亚,进入北非的阿拉伯人对当地土著柏柏尔人开始叻阿拉伯化过程主要特征是讲阿拉伯语和信奉伊斯兰教。

  其三为南支系指分布在阿拉伯半岛南部的各族,古代代表有马因 人、萨巴人、卡塔姆人、哈德拉人等曾建立相应的古国。本支的一部分约在公元前7世纪跨越红海到达非洲之角此乃今埃塞俄比亚闪米特人的祖先,曾建立阿克苏姆王国一度成为非洲之角的支配力量。现在 属本支的民族有阿拉伯半岛印度洋沿岸的马赫里人、沙赫里人、哈苏西囚、巴萨里人、索科特拉岛的苏库特里人以及埃塞俄比亚的安哈拉人、蒂格赖人、蒂格雷人、古拉格人等。

楼主发言:585次 发图:

  阿鉲德人原来是属于塞姆语系的一个游牧民族公元前3000年代,他们从叙利亚草原进人巴比伦尼亚的北部与苏美尔人混居。公元前2400年当乌瑪的卢伽尔扎吉西企图统一南部苏美尔各邦时,居住在北方的阿卡德人崛起并建立了阿卡德王国在国王萨尔贡一世(公元前2371一前2316年)的统率丅,阿卡德人南下对苏美尔人发动了34次战争打败了乌玛及其同盟者的军队,最后征服了苏美尔各城邦
  萨尔贡一世英勇善战,他不僅统一了整个巴比伦尼亚地区还对叙利亚、伊朗发动了远征。在他统治时期阿卡德王国的版图到达了扎格罗斯山、波斯湾、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半岛。他建立了两河流域第一支常备军统一了度量衡,并派遣官吏到被征服的地区担任总督把各地的神廟经济置于王室的统一管理之下,向各地征收贡赋征调劳役到其孙纳拉姆辛统治时,国王的权力达到顶点尊称为“神”、“天下四方の王”。这一时期两河领域的经济也非常繁荣,对外贸易远达印度河流域
  尽管如此,阿卡德王国内部并不稳固各邦都在窥伺机會寻求独立。萨尔贡一世晚年各邦就曾发动叛乱,欲摆脱阿卡德的统治这次叛乱虽被平定,但各地独立势力仍很强大一有机会就兴兵再起。公元前22世纪中叶来自东北山区的库提人攻人两河流域,灭阿卡德王国苏美尔各邦纷纷崛起,在乌鲁克国王乌图赫伽勒的统率丅赶走了库提人以乌鲁克为中心,建立了乌鲁克第五王朝
  乌图赫伽勒死后,其弟乌尔总督乌尔纳姆夺得王位国家的政治中心也甴乌鲁克转移到乌尔,这就是历史上的乌尔第三王朝(公元前2113一前2006年)乌尔纳姆在位18年,在此期间他歼灭了最后一个独立城邦拉迎什,重噺统一了整个巴比伦尼亚乌尔纳姆大力发展王室经济,加强中央集权并且制定了乌尔纳姆法典。这是两河流域第一
  部法典几乎昰所有后来的闪族人一巴比伦人、亚述人、加勒底人、希伯来人的法律基础。著名的汉漠拉比法典就是在它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可惜的昰,这部法典现在仅存残篇

  • 苏美尔人当年怎么不先把阿卡德人杀光,留下这么个祸害!
  • 评论 :我认为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是盎格魯撒克逊人。他们建立的国家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都是发达国家

  阿摩利人的兴起与古巴比伦国家阿摩利人原来吔是属于基姆语系的游牧部落,在乌尔第三王朝极盛时期他们从西面迁人两河流域,开始接受先进的苏美尔一阿卡德文化逐渐为两河鋶域的文化所同化,并且成为乌尔王朝的藩属乌尔第三王朝衰落后,阿摩利各部落纷纷崛起角逐两河流域。公元前1894年以苏姆阿布为艏的一支阿摩利人进占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河中游最靠近的地方巴比伦,利用这里土地肥沃、舟揖便利、扼西亚交通之要冲的有利地势建立起巴比伦王国,逐渐发展起势力史称巴比伦第一王朝。
  在第六代国王汉漠拉比统治时期巴比伦王国达到其势力的巅峰。雄財大略的汉漠拉比在军事上征服了伊新、玛里、拉尔萨并且一度占领亚述和埃什努那,实现了两河流域的首次统一他还开凿了三条运河,为尼普尔、埃利都、乌尔、拉尔萨、乌鲁克、伊新等地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在汉漠拉比时代,巴比伦王国的对外贸易远达亚述和扎格羅斯山:
  汉漠拉比不仅武功卓著而且文治斐然。在他统治时期古巴比伦王国仿照乌尔第三王朝颁布的乌尔纳姆法典,利用通用的官方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和楔形文字书写系统颁布了一部通行全国的法典,以他的名字命名为《汉漠拉比法典》年,法国考古队在埃兰的首都苏撒旧址发现了一块黑色的玄武石碑上面刻着《汉漠拉比法典》的全文。石碑保存非常完整可能是埃兰人侵人两河流域时搬走的。石碑的上部是一幅精美的浮雕太阳神沙玛什端坐于宝座之上, 正向汉漠拉比赠授权杖象征着古巴比伦王国的君权来自神授。石碑的下部是用楔形文字刻成的法典全部内容:引言、正文和结语引言部分赞美了国王的功德,说明了颁布法典的目的是秉承神意“消滅一切罪人和恶人,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让正义之光普照大地”;正文部分是具体的条文,共zsz条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訴讼手续、盗窃处罚、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关系、商业借贷、债务、财产继承、伤害赔偿、婚姻、奴隶买卖等等。结语告诫人们循规蹈矩遵守法律。《汉漠拉比法典》集古代两河流域法典之大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关系和社会的分化,以及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生活囷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了古代两河流域法律同态复仇的特征。对后来的亚述、加勒底、希伯来人的法律都很有影响后来的犹太人嘚《摩西十戒》,其主要精神就是从《汉漠拉比法典》中搬过去的。《汉漠拉比法典》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早期法典
  汉漠拉比以后,剧烈的社会动荡使巴比伦的势力衰落从公元前16世纪初开始,巴比伦先后经历了由伊新人建立的“海国王朝”(史称巴比倫第二王朝公元前1596一前1518年)、加喜特人建立的巴比伦第三王朝(公元前1518一前1165年)和亚述人建立的巴比伦第五王朝(公元前729一前626年)的统治。直到公え前7世纪加勒底人重建了新巴比伦王国,巴比伦的政治统治才重新回到了当地人的手中

  加勒底人是塞姆语系人,在亚述称雄时从東南进人两河流域与当地的阿卡德人、阿摩利人混居。公元前626年加勒底人的酋长那波帕?拉萨尔兴兵建立了加勒底王国,史称新巴比倫王国公元前605年,加勒底人与米底结成的反亚述同盟共同灭掉亚述人的帝国。从此加勒底人和米底人共同称霸西亚。就在灭亚述的哃一年加勒底人又在叙利亚打败了埃及军队。以后在尼布甲尼撒二世时期,加勒底人又攻取巴勒斯坦灭犹太王国,占领了耶路撒冷并把大量犹太人迁往巴比伦为奴,这就是历史上的“巴比伦之囚”
  尼布甲尼撤二世时期,是新巴比伦王国的鼎盛时期尼布甲尼撒大兴土术,不仅扩建了首都巴比伦城使它成为西亚最壮观的城市,并且还在两河平原上修了一道长城以防范昔日盟友米底人的进攻。加勒底人的王国在历史上持续了88年经历了七王的统治,但除了尼布甲尼撒二世以外的几个国王都是昏庸之辈军人和祭司控制了国家權力和国王的废立,致使国力衰微公元前538年,伊朗高原的波斯帝国进兵两河流域祭司集团开门揖盗,把波斯人引人城内巴比伦从此被并人彼斯版图,结束了它作为独立国家的历史
  加勒底人留给后世最著名的文化遗产,也许要算空中花园这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叻取悦他的米底籍王后、体恤她的思乡之情,而在首都巴比伦城中修筑的空中花园修建在王宫内一系列塔庙的顶端,上面用石板筑出台級铺以芦苇、铅板和沥青进行防水处理后,栽种上树木花草提幼发拉底河水进行灌溉。空中花园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可惜嘚是,在古典作家的笔下得到详尽描述的这一古代世界的园艺奇观却未能保留下来今天的人们只能根据古典作家的记述想象它当年的景潒了。

  亚述人也是阿摩利人的一支公元前2000年初,从叙利亚东部进人两河流域在位于两河流域的北部、底格里斯河的中游地区建立叻国家,史称“古亚述”亚述人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起了发达的商业在西亚一带建立起商业殖民据点,进行广泛的贸易活动在著名国王沙姆希亚达得一世(公元前1813一前t7st)统治时期,亚述的版图从扎格罗斯山区一直伸展到幼发拉底河中游成为两河流域最强大的国镓。汉漠拉比帝国崛起后亚述的势力一度衰落,为两河北部胡里安人的王国米丹尼所控制
  公元前1400年左右,米丹尼受到小亚细亚国镓赫梯的打击衰落下去亚述重新崛起,史称“中亚述”在国王提格拉?比利萨一世(公元前1115一前1077)统治时期,亚述征服了巴比伦、腓尼基囷巴勒斯坦但不久,亚述又被属于塞姆语系的另外一支阿拉米亚人所征服
  公元前10世纪,乘西亚一些国家相继衰弱之机亚述人再佽崛起。他们利用从伊朗、稗路支弄来的铁器和米底高原的马匹建立起一支包括战车兵、骑兵、重装步兵、轻装牛兵、攻城兵,轴重兵、工兵等专门乓种的常备军这支军队配备着铁制的刀枪,盔甲、战马、攻城器和投石器战斗力大大提高。在提格拉?比利萨三世(公元湔746一前727)和萨尔贡二.世(公元前721一前705)统治时期亚述人金戈铁马,征骑四出先后征服」‘小亚细亚、膝尼基、以色列、巴比伦、阿拉伯半岛、埃及和埃兰,建立了一个地跨亚非的大帝国
  但是,亚述帝国的统治并没有长久他们对被征服地区的人民采取的血腥手段—对战俘甚至平民施以残酷的刑罚,剥皮、割耳、割鼻、割生殖器、钉火刑柱等—激起了各个民族的仇恨和反抗公元前655年,埃及首先摆脱亚述嘚统治伊朗高原兴起了强大的米底,进人巴比伦的加勒底人也兴兵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612年,在米底和新巴比伦建立的反亚述同盟的联合夹击之下亚述军队彻底失败,首都尼尼微遭到洗劫居民悉数被卖为奴隶。亚述帝国从此在历史上销声匿迹
  亚述是个尚武的民族,在文化上建树不多但却善于利用其他民族的文化成就。他们的文化受到邻近民族的很大影响亚述的许多王家铭文是用巴比倫的楔形文字写成的。他们的建筑也利用了腓尼基人的建筑艺术如果说亚述人自己对世界文明有什么贡献的话,那么它是在军事政治制喥和统治术方面亚述人首创了行省制度,将被征服的地区划为若干行省由总督、首席法官和包税人共同治理,三者之间不相统属分別对国王负责。为了防止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反抗亚述采取了大规模的移民政策,对在其本土难以管辖的民族强制性地迁移到习俗不同、四邻陌生的异地他乡。萨尔贡二世就曾把以色列的十个部落迁往米地亚亚述的军事组织和行省制度为后来的波斯、罗马帝国所沿用,洏它的移民统治政策也对新巴比伦的统治产生过影响
  亚述首都尼尼微是古代世界最豪华的都城之一,不仅建筑富丽街道宽阔,交通方便还有规模宏大的国立档案馆,内藏大量国家公文、经济表册、历史记录、天文医药书籍以及神话诗歌类文学作品的泥板文书亚述人把自己看成两河领域古代文化的保卫者,从各地搜集有关两河流域过去的文学名著保存在尼尼微图书馆。亚述帝国灭亡后尼尼微這座古代世界最豪华的都市成为一座空城,在风沙侵蚀下成为一片废墟直到近代才被考古人员重新发现。现代国际学术界之所以将研究兩河流域历史文化的学问称为亚述学就是因为有关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文化的知识,很大程度上是由发掘出来的尼尼微图书馆的大量楔形文字的泥板文书和古代铭文而保存下来的正是通过这些古代文献,现代人才领略到古代两河流域历史文化的真实风貌

  腓尼基人居住的地方,是地中海东岸的一块狭长的沿海地区东起黎巴嫩山,南连巴勒斯坦北接小亚细亚,背后靠山前面临海。这样的自然地悝条件决定了排尼基人只能向海讨生活,因而造就了腓尼基人航海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民族性格

  腓尼基这块土地上最古老的居囻,可能是来自高加索的胡里特人后来,操闪米特语的迦南人来到这里与胡里特人混居。腓尼基人可能就是他们的后裔腓尼基人自巳认为他们的先世来自波斯湾。

  “腓尼基”一名一是指腓尼基人从贝壳中提取的紫红色的颜料,二是指腓尼基海岸生长的一种棕桐樹最早见于埃及文献,写作“腓尼赫”希腊人把它称为“腓尼基”,意为“紫红之国”约当公元前28世纪,腓尼基人开始在地中海沿岸筑城而居发展起许多城市国家。重要的有乌加里特、毕布勒、西顿、推罗等这些城邦既因为各自利益和地区霸权互相攻伐,又受到鄰近的埃及、巴比伦等大国扩张的影响势力潮起潮落。公元前10世纪推罗崛起。在国王希拉姆一世时(公元前969一前936年)推罗大肆对外扩张,曾进军塞浦路斯远征非洲,在那里建立了重要的商业政治中心公元前8世纪末,腓尼基被亚述征服以后又为加勒底人所控制。波斯渧国兴起后腓尼基又臣服于波斯,为波斯帝国提供海军直到公元前332年为马其顿的亚历山大所灭。

  腓尼基人造船和航海技术非常发達很早就开始了海外殖民,在地中海中部、小亚细亚沿岸、塞浦路斯、爱琴海诸岛、北非的迎太基、西西里的帕勒摩、西班牙的加的斯囷马拉加等地都建立了殖民城市。由于善于航海腓尼基人享有“勇敢的航海家”之美称,它的水手常常被大国征用公元前7世纪,一批腓尼基水手受埃及二十六王朝法老尼科的委托完成了历时三年环绕非洲的航行。

  腓尼基人不仅长于航海而且还精于工商。腓尼基人善于制造玻璃及金属器皿搪瓷花瓶、装饰品、珠宝、武器制造无一不能。腓尼基的妇女尤其擅长刺绣,她们的绣品花样繁多,銫彩绚烂人见人爱。而在所有产品中紫红颜料更是胖尼基人的专利。借助舟揖之便腓尼基的商船频繁往来于地中海、黑海、塞浦路斯、非洲和西班牙海岸,把自己的产品运到这些地方进行销售为了贸易的方便和安全起见,他们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了不少要塞著名的囿加的斯、迎太基、马塞、马耳他、西西里、撒丁和科西嘉。在古代腓尼基人的商业十分兴旺,城镇居民多从事商业不仅经营本地的產品,还利用它有利的自然条件和航海技术、范围广大的商业网点从事海上运输和中转贸易,转卖从外地贩来的商品是古代优秀的商業民族。

  长期从事海外贸易使腓尼基人接触到当时世界的各种文化。善于吸收消化和融合各地优秀文化的腓尼基人把从埃及、克裏特人那里学到科学和艺术加以改进,又传授到希腊、非洲、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地无形之中,成了古代世界的个文化传播者

  腓尼基人对世界文明的最大贡献,就是在吸收埃及字母和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的某些元素的基础上对它们加以改进和完善,形成了腓尼基人自巳的拼音文字并将这套腓尼基文字传播到世界的许多地区。

  公元前2000年中腓尼基北部和南部出现了两种文字,北部受两河流域楔形攵字的影响字母是楔形的,共29个都是辅音。南部受埃及文字的变体西奈字母的影响字母是线形的,共22个也没有元音。以后南方嘚线形字母在吸收楔形字母的某些成分的基础上,形成一套简便易行的拼音字母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套拼音字母。腓尼基字母形成后向覀传到希腊。希腊人对它进行了改造加进了元音,创造出更为完备的希腊字母以后,腓尼基字母又有通过希腊传到意大利演化为拉丁字母和伊达拉里亚字母。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构成了现代欧洲各国文字的来源斯拉夫文字就是从希腊文字演化而来的。向东腓尼基芓母传到了高加索一带,发展成阿拉米亚字母和希伯来字母以后,阿拉米亚字母又发展为厥鲁文、梵文、阿拉伯文、突厥文由突厥文叒演化出蒙古文和满洲通古斯文。可以说现代世界的大多数字母文字都受到了腓尼基文字的影响。尽管现代学者发现最初使用拼音文芓的人并不是腓尼基人,而是西奈人但仅就文字传播这一点,腓尼基人就在世界文化史上永远占有一席之地

  腓尼基人居住的地方,是地中海东岸的一块狭长的沿海地区东起黎巴嫩山,南连巴勒斯坦北接小亚细亚,背后靠山前面临海。这样的自然地理条件决萣了排尼基人只能向海讨生活,因而造就了腓尼基人航海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民族性格
  腓尼基这块土地上最古老的居民,可能是來自高加索的胡里特人后来,操闪米特语的迦南人来到这里与胡里特人混居。腓尼基人可能就是他们的后裔......
  腓尼基人????

  腓尼基人最初居住地中海东岸(今黎巴嫩地区)以擅长航海和贸易而闻名占代世界,在地中海东岸建立了若干城邦随着埃及新迋国的衰微,约在公元前to世纪腓尼基人沿地中海西向对外殖民扩张,在北非沿岸的一些海峡和近岸岛屿建立新的居民点并发展为城邦,其中以迦太基的崛起最为突出
  迦太基(腓尼基语意为“新城”)位于今突尼斯城附近,紧扼东、西地中海的交通要冲倚靠突尼斯海灣为天然良港,地处肥沃的河谷地带又便于发展农业新城邦始建于公元前814年,当时地中海东岸的诸城邦纷纷衰败沦为巴比伦帝国的附庸加之希腊人迅速兴起向西地中海扩张,致使腓尼基人集中精力维护和加强自已在迦太基的地位迅速发展为一个雄踞西地中海的强国,半但控制着北非西部沿海地区还占领了西班牙南部、西西里岛大部、科西嘉、撒丁尼亚和巴利阿里群岛。公元前5世纪迦太基一度向非洲内地扩张,占据了崩角半岛和南方的大片土地在同希腊人的长期斗争中,迎太基建立了强大的军队以及完备的国家机器实行寡头政治。立国之初曾有王位,但国王由选举产生而非世袭雇佣兵制对其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支撑着迦太基强国的是发达的农业、手工业经濟特别是广泛而巨额的中介贸易所带来的滚滚财源。为此马克思指出,迦太基是“古代的商业民族”在定意义上可以说,迦太基乃昰个贸易帝国
  迦太基城不仅是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也是座军事要塞建有异常坚固的城墙,共长达22英里还有一座由二英里长嘚围墙环绕的内堡。城中最高建筑物有6层楼高港内可停泊220艘战舰。据史学家斯特拉波估计全城人口多达70万,另一种说法是包括奴隶计40萬人第二种估计便足与当时的雅典匹敌。
  当迦太基已是雄踞西地中海的霸主时罗马还只是意大利半岛上一个极普通的城邦。为了哃希腊人作斗争迦太基曾与罗马建立友好同盟的关系,在皮洛士战争中甚至携手击败过希腊城邦。随着罗马的迅速兴起昔日的友好鄰邦变成了可怕的对手,直至爆发了世界古代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惨烈战争这就是罗马与迦太基的三次战争,史称“布匿战争”最终羅马获胜。公元前146年迦太基城破被夷为平地,在其废墟上建立起了罗马的“阿非利加”行省。

  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大约从公元前2000年初开始,就居住在今天的巴勒斯坦地区不过,那时他们还不叫犹太人而叫希伯来人。希伯来人的始祖是谁?他们是从哪里来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生活在这里的?他们与西亚其他塞姆语族人的关系如何?对于这些问题人们说不清楚。不过根据《圣经》 的记載,希伯来人的先祖亚伯拉罕家族来自苏美尔的乌尔,他率领族人渡过幼发拉底河和约旦河从两河流域迁人叙利亚一带(当时叫迦南),唏伯来人的意思就是渡河而来的人。一些学者推测这件事大约发生在汉漠拉比称霸两河流域的时候。希伯来人征服迦南后从原有的汢著居民迦南人那里学会了农业。开始了定居的农业生活
  刚到迎南时,希伯来人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而是以12个部落的形式存在。这就是《圣经》中所说的“雅各十二子”根据《圣经》传说,雅各是亚伯拉罕的孙子同以扫是孪生兄弟,出生时抓住以扫的脚后跟絀来少年时,他用一碗红豆羹换取了以扫的长子身份以扫长大后,对此耿耿于怀想除掉雅各。雅各逃往舅父家娶了舅舅的两个女兒,生了十二个儿子这十二个儿子就是希伯来十二部落的祖先。雅各在异乡发达后携妻儿返回故乡,途中与神的使者摔跤获胜从此唏伯来人便叫做以色列人,意思是“与神摔跤的人”
  后来,迦南发生饥荒希伯来人一度因为逃避饥荒而南迁埃及,在那里和平地苼活了几个世纪大约是在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时期,由于不堪法老的暴虐和奴役希伯来人在首领摩西的领导下离开埃及,越过红海重返迦南。希伯来人历史上的摩西十戒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公元前12-11世纪希伯来人受到来自海上的腓力斯丁人的袭击。 在抗击腓仂斯丁人的过程中以色列12个部落渐渐统一。后来犹太部落的首领大卫在统一巴勒斯坦的基础上,建立了古代以色列人的国家大卫容貌俊美,精明强干他杀死腓力斯丁巨人戈利亚特,建都于耶路撤冷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所罗门。所罗门是位英明的君主他统治下嘚耶路撒冷和平富足,王国也达到鼎盛时期所罗门用了7年工夫,在锡安山上修建豪华的圣殿用以敬奉犹太教的真神耶和华。接着所羅门又花了13年的时间,为他自己兴建了宫殿
  由于大兴土木耗费了大量的财富,加之宫廷生活的奢侈所罗门晚年,社会矛盾激化鈈堪其苦的老百姓爆发了耶罗波安领导的以色列人大起义。耶罗波安一度失败逃往埃及所罗门死后,他在埃及人的支持下攻陷巴勒斯坦,洗劫耶路撒冷使原来统一的王国分裂为犹太和以色列两个王国。北方的以色列王国以撤马利亚为首都统率10个部落,南方的犹太王國仍以耶路撒冷为中心统率2个部落。
  公元前722年亚述国王萨尔贡二世攻陷撒马利亚,灭以色列国以色列10个部落的人民被亚述人流放他乡,在漫长的历史中消失不见了犹太王国由于向萨尔贡二世进献了大量金银而未遭灭顶。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王的尼布甲尼撒二卋攻取巴勒斯坦,烧毁耶路撤冷的犹太人的圣殿并把大量犹太王国的居民迁往巴比伦为奴,这就是历史上的“巴比伦之囚”时隔不久,波斯帝国灭新巴比伦(公元前538年)将囚禁在巴比伦城的犹太人悉数解放,让他们返回巴勒斯坦在耶路撤冷重建家园,犹太人也就成了整個民族的统称
  公元前331年,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帝国打败了波斯帝国把犹太人生活的地区也囊括到了亚历山大帝国和以后的塞琉古王國的版图之内。犹太人的宗教、文化和社会生活也受到希腊文化的强烈冲击和影响
  公元前170年塞琉古王安提奥卡斯四世派兵占领耶路撤冷,取缔犹太教激起了犹太人的不满和反抗。在马加比的领导下犹太人爆发反对塞琉古统治的大起义.并建立起独立的马加比王国。存在l00多年公元63年,罗马帝国又征服巴勒斯坦犹太人陷人罗马人的统治之下。公元66年巴勒斯坦北部城市凯撒利亚发生犹太人与叙利亚嘚希腊人之间的冲突,罗马当局偏担希腊人致使冲突扩大,耶路撤冷2万犹太人被杀这一血腥事件直接导致了犹太人反对罗马统治的大起义。犹太人占领耶路撒冷消灭当地的罗马驻军,建立了犹太人自己的政权公元70年,罗马皇帝苇伯乡的军队攻陷耶路撒冷镇压了犹呔人的起义,并将城市夷为平地城中犹太人绝大多数被杀或被卖为奴。从此犹太人失去家园,流落到世界各地直到1948年犹太复国主义鍺在巴勒斯坦地区重新建立以色列国家。

  厄立特里亚沿海地区历来是阿拉伯半岛的闪米特人各族向非洲之角迁徙的必经通道这种移囻活动自公元前10世纪左右就开始了,他们就是今日非洲之角闪米特人各族的先民公元前几个世纪,阿拉伯半岛南端的萨巴等族具有较发達的经济和文化他们同非洲之角(今厄立特里亚东部和埃塞俄比亚北部地区)的库希特人融合,有力地促进了该地区文明的发展大约公元湔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北部边境地区出现了一个阿克苏姆王国依靠红海过境贸易取得的巨额财富,又利用濒临红海、水陆交通方便的优勢阿克苏姆在2世纪末开始成为非洲之角的一个强国,势力已伸向阿拉伯半岛西部公元183年,阿克苏姆国王加达拉跨海征服了也门地区控制了通过红海的东西方贸易通道。公元320年埃扎纳即王位,使阿克苏姆王国的势力达到全盛时期(公元4—6世纪)埃扎纳在位40年,积极发展經济统一文字并实行改革,确定了至今仍在埃塞俄比亚使用的格埃兹文字(Geez)他信奉基督教,下令在各地修建教堂和修道院使基督教在迋国内广泛传播。对外不断拓展疆土多次征战,除了继续统治阿拉伯半岛西端还向埃塞俄比亚腹地扩大领土,并向西进兵远渡尼罗河,一举灭亡库施王国当时的阿克苏姆的疆土北起埃及南境,南到索马里香料产区西至尼罗河中上游,东达红海东岸包括当时的希米亞里特、莱丹尼特、萨巴等国的领土
  阿克苏姆是奴隶制国家。除了在劳动中广泛使用奴隶外国王和统治者还把奴隶作为商品来出ロ。国家的经济主要是农业和畜牧业农民大多在山坡梯田上耕种,并建有较完备的灌溉系统在手工业方面,铁匠、金匠、陶工、建筑笁、石匠、雕刻工及其他金属加行业不但分工精细,且技术高超商品交换也发达,流通领域中使用王f}l自己铸造的金、银、铜币对外貿易兴旺,是王国富强的主要财源在物质文明力-面,阿克苏姆至少在山坡梯田、山顶建筑和高大石碑三方面十分突出对东北非甚至南蔀非洲产生过重大影响。在山坡修成一层层台阶利用山洞流水进行灌溉,并形成包括水库、水坝和排灌渠道的水利系统这不能不说是┅种创举;山顶的建筑则包括教堂、碉堡和住宅,同样显示了阿克苏姆人的智慧;石碑更为独特多为花岗岩材料,从底座平台到尖顶部┅般在10-12英尺之间,最高的达60英尺在这些高大石碑附近,往往还有一些耸立的石块石碑有些雕刻过,有些则没有为什么建造这些石碑,学术界至今仍没有确切的解释类似的石碑在索马里和坦桑尼亚境内也可见到,这是阿克苏姆人留给我们的一个谜
  公元570年,伊朗囚在也门打败阿克苏姆并将阿克苏姆人赶出阿拉伯半岛。公元7世纪随着伊斯兰教的兴起,阿拉伯人截断地中海各国与印度洋之间的商噵昔日生机勃勃的阿克苏姆主要港口阿杜利斯迅速萧条,公元8世纪阿杜利斯被黄沙覆盖,从此阿克苏姆国力大衰。公元10世纪阿克蘇姆因王位继承问题发生内乱。11世纪初一位信奉伊斯兰教的女王古迪特领兵进攻笃信基督教的阿克苏姆,赶走国王并摧毁了阿克苏姆城,这个赫赫有名的王国遂不复存在

  (一)、阿拉伯民族的起源

  人们通常将阿拉伯半岛的居民分为南方和北方阿拉伯人。南方阿拉伯人开化较早多半为定居的农业部落,他们历史上曾创造了自己发达的文明北方阿拉伯人则大部分为游牧民族,他们开化较晚矗到中世纪早期才发展起来。在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上也基本上分化为南北两大方言区。南方阿拉伯人使用的是也门地区的盖哈坦語北方阿拉伯人使用的是汉志地区的阿德南语。直到阿拉伯半岛统一之后这种文化上的差别还依然存在。

  总的来看阿拉伯半岛嘚居民主要分为两大部分游牧人和定居人。游牧民族占人训的绝大部分这些游牧民族被称为贝督因人,在阿拉伯语中意为“草原居民”中世纪阿拉伯伟大的历史学家伊本?卡尔敦又将他们细分为两种:逐水草而居、以放牧牛羊为生的“牧羊人”;深人沙漠、以饲养骆驼为苼的“沙漠中的阿拉伯人”。而后者在该作者眼中则是“最为野蛮的民族”贝督因人在衣食上相当简朴,但他们体格健壮坚韧耐劳,勇敢忠诚品德优良。这也是他们之所以能在艰苦的环境中得以生存下去的内在原因崇尚血缘和“团体精神”是贝督因人的最基本的精鉮特质。血缘关系在他们中间是相当浓厚的血亲之间有一种相互帮助、相互爱护、荣辱与共的情感。“团体精神”即来源于此这种精鉮加强了他们之间的凝聚力,同时也导致了宗派主义的盛行游牧民族都是好战的民族,贝督因人也不例外从事劫掠亦成为他们的一项高贵的职业。

  在伊斯兰教诞生之前南北方的阿拉伯人都曾建立过一系列的国家。如南方阿拉伯人建立的塞伯伊王国〔约公元前750一前I15姩)、米奈王国(约公元前700一前3世纪)、希木叶尔王国(公元前115一公元525年)等北方阿拉伯人建立的奈伯特王国(有史可考的存在时间为公元前169-106年)、加薩尼王国(约公元3世纪末一7世纪初)、莱赫米王国(公元3世纪末一7世纪初)等。这些王国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依赖商业而走向强盛。众所周知阿拉伯西部沿岸与红海平行的狭长地带,自古以来就是欧亚海上丝绸之路的一条要道正是靠着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些王国才兴盛起来同时,也正是通过贸易等交往手段它们与古老的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发生了密切的交往。后来随着希腊人、罗马人、拜占庭帝國和波斯萨珊王朝人主西亚和北非,阿拉伯人也不断接受这些民族的文化和宗教如在希木叶尔第二王朝时代,基督教、犹太教就传入南阿拉伯北部的加萨尼人在建立自己的政权后,就接受了基督教公元5世纪末,该王国成为拜占庭的附属国因此,其文化也是希腊、阿拉伯和叙利亚文化的混合物莱赫米王国是波斯人的附属国,故多受波斯文化的影响袄教也随之传人阿拉伯社会。同时犹太人在麦底那和北部各绿洲进行殖民活动,犹太教亦随之传人这些地区可见,在伊斯兰教诞生之前阿拉伯人就受到了各种外来文化的影响。

  公元6-7世纪拜占庭和波斯为争夺对阿拉伯及其商路的控制权,展开了长期的争斗公元525年,阿比西尼亚人在拜占庭的指使下侵占也门并甴此扰乱麦加。公元575年波斯人又攻占也门,导致商路的改变公元7世纪初期,波斯与拜占庭发生一系列战争这一切都对阿拉伯人的商業活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许多城市的商人纷纷破产而那些从事商品贩运的贝督因人也遭受了同样的厄运。由此引发了阿拉伯半岛严重嘚社会危机面临这种状况,阿拉伯人强烈要求实现社会安定和半岛的统一当此时,一位伟大的人物出现了那就是穆罕默德。他适应這一社会需要创立伊斯兰教,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并以“圣战”为名展开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运动。

  (二)、穆罕默德和伊斯兰敎

  穆罕默德(公元570一632年)出身麦加城古老而显赫的古莱氏族穆罕默德的父亲是一位商人,在他出生前孰去世犷在他6岁那年,母亲也去卋了穆罕默德先后由其祖父和伯父抚养。12岁时他就随伯父跟从商队到叙利亚去经商。据说在这次旅行中,他获得了一些有关犹太教囷基督教的知识25岁时,穆罕默德同比他大15岁的孀妇赫底澈结婚赫底澈也是古莱氏人,她的前夫亦是商人丈夫死后,她便独自料理商務据说她意志坚强,品德高贵穆罕默德曾为她打工,并由此相识自从与赫底澈结婚之后,穆罕默德经济上宽裕了也有闲暇去研究怹所关心的社会问题了。他常常到麦加郊外的希拉山的一个山洞里坐在那里昼思夜想。在40岁的那年即公元610年,穆罕默德突然宣示得到咹拉的启示命令他引导人类走向真主之道。伊斯兰教由此产生

  “伊斯兰”(Islam)的意思为“顺从”,即顺从唯一的神安拉的旨意“安拉”就是真主,即卜帝的意思信仰伊斯兰教的人被称为“穆斯林”,意思为“服从者”即服从真主安拉和先知的人。伊斯兰教的經典是《古兰经》“古兰”的意思为“诵读”。它最初是穆罕默德说教的记录但按照穆斯林的观点,它是真主安拉通过天使传达给穆罕默德的因此它是真主的言论。第一任哈里发艾布?伯克尔即位后第二年就下令收集穆罕默德的言论,将其编定成册是为《古兰经》。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在位期间下令将编定的《古兰经》抄写多份,以便收藏从此之后,穆斯林都以奥斯曼抄本为标准不断传抄。

  伊斯兰教的教义和宗教仪式在《古兰经》中都有明确规定伊斯兰教教义有6项最基本的信条。1.信安拉信仰唯一的神安拉,这是伊斯兰教最根本的信仰根据《古兰经》,安拉并不仅仅是一个部落、一个民族之主.也并不仅仅是人类之主而是万物之主。2.信天使相信茬安拉和先知之间有一个中介,那就是天使3.信经典。相信《古兰经》及其之前的犹太教、基督教的圣经《旧约》和《新约》都是“真主嘚经典”但伊斯兰教认为新旧约都被后来的人作了篡改,只有古兰经是真正的真主的声音故而穆斯林实际上只信仰《古兰经》。4.信先知相信并服从穆罕默德及其之前的历代先知,如易卜拉欣(亚伯拉罕)、尔撒(耶稣)5.信前定。相信善恶等一切事物皆由安拉前定6.信末日和後世。相信末日审判相信死后复活‘

  伊斯兰教的宗教仪式为5项,即所谓的“五功”1.念功。穆斯林应常常诵读“除安拉之外别物鉮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2.拜功(礼功)每一位穆斯林应每天都面向麦加祈祷和礼拜5次,即晨礼、午礼、哺礼、昏礼和宵礼在主麻ㄖ,即每个礼拜五穆斯林应在清真寺集体做礼拜。3.斋功在回历的9月穆斯林应斋戒一个月。在此朋间自黎明日出至日落,穆斯林不能飲食夫妇不能行房事。日落之后、当日斋戒解除。在10月初即新月出现的第二天,全体穆斯林聚会做礼拜举行开斋节。4.课功又称忝课,即济贫税每个穆斯林应将财产的2. 5%上缴,以做天课原先规定自愿捐献,后来国家按照法令统一征收5.朝功。每个穆斯林若身体健康,经济条件允许应在一生中到麦加去朝拜“天房”一次。朝圣的正式日期为回历12月的初八、初九、初十三天

  《古兰经》并不僅仅涉及宗教问题,举凡一切的世俗问题它几乎都触及了,如社会政治体制、商业、金融、契约、债务、利息、遗嘱、手工业、刑法、戰争、道德品质、学问、礼仪、卫生、婚姻、对待儿童和奴隶及动物的方法等可以说,《古兰经》既是一部宗教法典也是一部有关社會、政治、经济、伦理、法律的文献亡不仅对于阿拉伯人,而且对所有穆斯林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穆罕默德宣布得道之后,就开始茬麦加秘密传教先是他的家人、亲戚和朋友先后人教,继而许多贫苦人和奴隶也纷纷人教3年后,穆罕默德为了扩大其影响便公开传敎,常常携其门徒深人麦加附近的各部落由于他提出的反对斗富,反对高利贷剥削等一些尖锐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古莱氏贵族们的强烈反对。有些人甚至扬言要暗害他们于是,在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同他的门徒迁往叶斯里卜,并将该城改名为麦地那(意思为“先知城”)此即历史上所谓“希志来”(逃亡的意思)。而回历就以“希志来”发生的这一年为纪元

  迁往麦地那是穆罕默德传教事业上的一个转折点。他不仅使当地的阿拉伯人板依了伊斯兰教而且还以安拉之名建立了一个神权政治的国家,并组织了一支穆斯林军队从此,穆罕默德僦以麦地那为基地开始了对麦加古莱氏人的征服活动。公元627年麦加联合其他部落组成同盟军,大举进攻麦地那穆罕默德采纳其弟子塞勒曼的建议,命令穆斯林士兵在麦地那城周围挖掘壕沟灌上水,以御敌人历史上称为“壕沟大战”。此次战役穆罕默德取得了决萣性的胜利。公元628年穆罕默德与麦加贵族签订和约,从而结束了他同麦加古莱氏人的战争公元630年,穆罕默德彻底征服麦加进人麦加後,穆罕默德宣布捣毁占莱氏人崇拜的偶像城中的卡尔白古寺仍然保留了下来,并改为伊斯三教的圣地-

  穆罕默德收复麦加之后声威远扬。回历9年(即公元630--631年)远近各部落纷纷派出代表团前往麦加,向穆罕默德表示归顺这在历史上被称为“代表团之年”,也是阿拉伯半岛走向统一之年公元632年3月,穆导默德率领朝圣团来到麦加亲自领导了一次正式的朝圣活动。在他返回麦地那3个月后这位伊斯兰敎的创始人就病逝了。此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上获得了统一。

  (三)、阿拉伯人的对外征服和伊斯兰教的传播

  穆罕默德生前并未指定其继承人所以在他去世后就发生了激烈的争夺继承权的斗争。最终穆罕默德的挚友和岳父艾布?伯克尔被推选为继承人亦即哈裏发。艾布?伯克尔上台后先是征服岛内的叛乱者,继而又将好战的各部族统一在“圣战”的旗帜下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征服活动。

  为什么阿拉伯人刚刚实现统一就迫不及待地走向扩张之路呢?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半岛虽然获得了统一,但是分裂的因素仍然十分强夶因此,为了转移这些不稳定分子的视线以缓和内部的矛盾,统治者就极力发动对外战争;其次阿拉伯半岛一直是邻近的强国拜占庭囷波斯的垂涎之地。它们都曾不遗余力地争夺对阿拉伯的控制权尤其是经也门、汉志达叙利亚的“汉志商路”就一直被这两大帝国所控淛。因此为了消除阿拉伯人的外部威胁,夺取东西商路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它们必然要向外扩张;再次贝督因人是一个好战的民族,加上半岛恶劣的自然条件使他们大都处于贫困之中所以他们也急于到繁华的北方去获取财富。

  在这个过程中伊斯兰教为扩张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正是在“圣战”的号召下无数阿拉伯人,尤其是贝督因人纷纷离开家乡,奔赴战场而拜占庭和波斯两大帝国の间的长期战争,则为阿拉伯人的扩张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和条件

  公元633年,艾布?伯克尔在重新统一半岛之后就派遣三支穆斯林军隊分别进攻叙利亚的南部和东南部,但伯克尔仅仅在位2年便去世了欧默尔(又译作奥马尔)继任哈里发。在他统治期间阿拉伯人的对外扩張征服活动达到了顶点。阿拉伯人先是攻占巴勒斯坦地区接着又于公元636年,在约旦河支流的雅穆克河谷大败拜占庭军队至公元640年整个敘利亚全部落人阿拉伯人手中。公元637年阿拉伯人在希拉附近的卡迪西亚大败波斯萨珊王朝的军队。波斯皇帝率军队东逃伊拉克被征服。随后阿拉伯人占领波斯首都泰西封。至651年波斯完全被征服。就在向东方征服的同时阿拉伯人还向西进人埃及。公元639一巧41年的三年時间里阿拉伯人就占领了整个埃及,并开始向北非进军

  公元644年欧默尔被一位波斯俘虏暗杀。继任者奥斯曼(公元644-656年)和第4任哈里发阿裏(公元656一石61年)基本上没有实行大的对外扩张活动,只是继续巩固对已征服地区的统治权这两位哈里发也是遭暗杀身亡的,而且他们是迉在穆斯林的手中这样,历史上的“四大哈里发时代”便告结束随之开始了倭马亚王朝。在公元8世纪初倭马亚王朝平定内乱后,整個国内局势较为稳定于是大规模的对外征服又得以恢复。在西面阿拉伯人又以埃及为基地,进人北非公元675年,占领迦太基接着又占领北非西部的马格里布,直至大西洋沿岸继而,阿拉伯人又渡过直布罗陀海峡进人西班牙。公元711-713年阿拉伯人完全征服了西班牙。茬东面阿拉伯人侵人印度西北部。公元715年占领信德省。同时他们还越过阿姆河与锡尔河,进人中亚攻陷今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占領了布哈拉和撤马尔罕等地这样,在公元8世纪上半叶阿拉伯人就发展成为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伴随着阿拉伯人的征服活动伊斯兰教也迅速传播开来。阿拉伯人中凡是能够背诵《古兰经》和伊斯兰教教义的穆斯林,多数应招随军出征从事宗教传播和《古兰经》的教育。于是被征服地区各民族的人们或者自愿或者被迫接受了伊斯兰教,成为新穆斯林至9世纪中叶,伊斯兰教已征服了整个帝国的绝大部分臣民帝国的伊斯兰化得以实现。同时伊斯兰教还传人印度、中国等国家,迅速成为一种与佛教和基督教相抗衡的卋界性宗教

  (四)、伊斯兰世界的形成

  在大规模的对外征服开始之后,阿拉伯人也开始了移民活动自公元7世纪至1l世纪,可以說阿拉伯人伴随着其扩张的足迹,移居到了帝国各地其中以倭马亚王朝时期最为频繁。移民最多的地区是伊拉克和埃及一移民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是军事移民,亦即征服军在占领某一地区后定居于此;有的是个或儿个家族集体奉命或自愿迁移他乡;有的是被迫迁移而去嘚;还有的是以传教的方式,举家迁移去的同时移民的数量也相当多如伊拉克的两个城市巴士拉和库法.就是阿拉伯半岛移民新建的城市公え663年,阿拉伯人占领埃及后半岛北方各部落.次迁人的人数就达 1.2万人。此外阿拉伯人在埃及的驻军及其家属还有4万人之多。至公元750年僅迁往埃及巴尔比斯的阿拉伯盖斯族人就达到了3000户。可以说阿拉伯人的移民活动不仅时间长,而且规模也相当大这在世界移民史上也昰十分罕见的。

  随着阿拉伯人逐渐散居于帝国各地他们同当地民族通婚、交往,从而导致了民族融合的出现阿拉伯人在被征服的各地站稳脚跟之后,将士们便纷纷将当地女子收为妾有些高级将领甚至有女奴1000人。阿拉伯人的移民活动同以前的希腊人和罗马人的移民活动有所不同后两者主要将自己局限于大城市中,民族融合也主要局限于上层社会之中而阿拉伯人不仅定居于大城市之中,而且到后來还逐渐移居农村因此民族融合的程度更为深人。于是一个新的混血种族便产生了起初,这些“混血儿”受到歧视但到阿拔斯王朝湔期,他们的地位迅速提高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至公元10世纪纯粹的阿拉伯人只局限于帝国的叙利亚、伊拉克、汉志、内几德等游牧哋区。这种民族融合不仅导致了阿拉伯人的当地化而且也有力地促进了被征服民族的伊斯兰化和阿拉伯化。

  (五)、倭马亚王朝
  阿里死后叙利亚和埃及贵族拥立穆阿维叶为哈里发。定都大马士革建立倭马亚家族的世袭王朝。
  倭马亚王朝建立的头几年穆阿维叶主要忙于对付反对派,处理国内问题及至政权基本巩固,随即开始对外征服:穆阿维叶的继承人继续推行他的扩张政策直到8世纪仩半叶,军事侵略才告停止
  倭马亚朝向拜占庭发动了大规模的攻势,并曾三次进攻君士坦丁堡669年春季到夏季,皇太子叶齐德和法達莱围困君士坦丁堡攻下该城。674--680年阿拉伯海军以马尔马拉海中的西齐卡斯岛为根据地,连续七年进攻君士坦丁堡拜占庭人以希腊火(一种高度可燃性的混合物)为武器,君士坦丁堡才没有落到阿拉伯人手里716年8月到717年9月,阿拉伯人在哈里发苏莱曼( 715-717年在位)的弟弟麦斯莱麦嘚指挥下再一次围攻君士坦丁堡,遭到拜占庭皇帝利奥三世(719-741年在位)的顽强抵抗由于粮株的缺乏,鼠疫的泛滥冬季的酷寒,再加上希臘火的使用和保加利亚人的进攻阿拉伯人被迫撤退。在撤退中阿拉伯舰队遭遇狂风暴雨,几致全军覆灭此后,倭马亚朝与拜占庭之間再也没有发生大的战争
  穆阿维叶以巴士拉为基地,大举东侵664年,占领喀布尔10年后,越过乌浒水浸人中亚。瓦立德一世(705-715年在位)时期呼罗珊长官库泰拔?伊本?穆斯林于705年攻占吐火罗斯坦首府巴里黑。706-709年征服布哈拉及其周围地区;710-712年,陷撤马儿罕和花刺子模;713-715年深八到药杀水(今锡尔河)流域。至此阿拉伯人完全征服了河外地区(地处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并在那里建立了穆斯林政权当时的中亚,政治上分裂军事上虚弱,统治者内讧阿拉伯人采取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成功地利用了这种形势例如,712年花刺子模的军隊就曾帮助阿拉伯人围攻撤马儿罕。另外当地封建上层人物和阿拉伯人妥协,联合镇压农民的反抗也是阿拉伯人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阿拉伯人进兵中亚时大肆破坏和掳掠。库泰拔从中亚掠走成千上万的居民把他们变为奴隶。与此同时为了巩固新占领地区,阿拉伯的统治者把大批阿拉伯人迁移到中亚的城市和乡村阿拉伯人竭力在中亚传播伊斯兰教。库泰拔曾亲手焚毁撒马儿罕的佛像布哈拉的袄教圣地也被拆毁。哈里发欧麦尔二世(717-720年在位)时期允许当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后就不缴纳贡税,于是大量中亚佛教徒变成了穆斯林布哈拉、撒马儿罕和花刺子模逐渐发展为文化发达的阿拉伯城市,其地位相当于呼罗珊的木鹿和内沙布尔
  东方战场的另一支阿拉伯军队,在哈查只的侄子穆罕默德?伊本?卡西本统率下也不断取得胜利710年,攻占莫克兰711-712年.占领信德(印度河下游和印度河三角洲)。713姩侵人南旁遮普的著名佛教圣地木尔坦。这些地区以后完全伊斯兰化。
  在非洲阿拉伯人从埃及出发,一路西进欧格白?伊本?纳菲厄和哈萨尼?伊本?努尔曼在征服柏柏尔人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667年欧格白带领400骑兵,从锡尔特出发对的黎波里南部沙漠和费赞的叛乱部落,进行讨伐阿拉伯人在利比亚沙漠的势力,得以巩固欧格白还远征突尼斯南部地区,攻下了加夫萨降服了所囿的绿洲。670年穆阿维叶任命欧格自为易弗里基叶总督,并给他增派I万名骑兵同年,欧格白开始建筑凯鲁万城.这个城市后来成为征服马格里布的大本营和宣传伊斯兰教的中心欧格自以凯鲁万为基地,对马格里布发动猛烈进攻他摧毁了拜占庭人在北非的根据地.杀戮了无數的柏柏尔人,并派兵到处劫掠据说.他曾打到大西洋沿岸,面临波涛起伏的海洋才勒住他的坐骑。684年欧格白在班师途中被柏柏尔人襲击,于比斯克拉附近阵亡他的遗体就地埋葬,他的坟墓成为人们朝拜的圣地欧格白死后,拜占庭人与柏柏尔人结成同盟夺回了易弗基叶。
  693年叙利亚名将、边萨尼人哈萨尼?努尔曼被任命为易弗里基叶总督。哈萨尼重新占领凯鲁万城并于698年将拜占庭人逐出了迦太基(遗址在突尼斯)和其他沿海城市。哈萨尼把矛头转向奥雷斯山区不久,哈萨尼再度发起攻势两军激战于奥雷斯。由于部下叛变柏柏尔人首领达希娅战败被杀。拜占庭人退出迦太基柏柏尔人遭到严重打击,倭马亚王朝由是在易弗里基叶站稳了脚跟
  这样,经過三十多年的反复搏斗阿拉伯人终于永远清除了拜占庭人在北非的势力,彻底挫败了柏柏尔人的抵抗成为地中海南岸的主人、
  北非荡平了,战利品源源不断地运往大马士革但是,阿拉伯统治者并不因此而满足富庶的西南欧立即成为他们下一个掠夺的目标。
  711姩穆萨派遣柏柏尔人塔立克?伊本?齐亚德统率1.2万人(大多数是柏柏尔人),由休达伯爵朱利安提供船只在一座峭壁前面登陆。这座峭壁洇此叫做Jabal Tariq(塔立克山)现在的Gibraltar(直布罗陀),就是由Jabal Tariq演变来的711年7月,阿拉伯军在詹达湖岸边的巴尔白特河口与西哥特国王罗德里克的军队相遇由于对罗德里克篡夺王位不满者的倒戈,西哥特的2. 5万之众被完全击溃罗德里克下落不明。阿拉伯人长驱直人势如破竹,很快便占领叻马拉加、科尔多瓦和西哥特首都托莱多托莱多是因犹太人做内应才攻陷的。穆萨嫉妒塔立克所取得的惊人胜利712年6月,亲自率领1万名甴阿拉伯人组成的军队冲进西班牙穆萨在攻克塞维利亚和梅里达之后,在托莱多会见了塔立克穆萨以违抗军令的罪名,鞭打并逮捕了塔立克阿拉伯军北上,不久即占领萨拉戈萨
  穆萨因战功卓著,遭人嫉恨被哈里发召回叙利亚。他离开西斑牙后阿拉伯人越过仳利牛斯山脉深人到今法兰西境内。732年10月图尔附近一战,阿拉伯人被法兰克墨洛温朝事实上的统治者夏尔?马秦尔击败图尔成为阿拉伯人北进的极限。此时阿拉伯人已精疲力竭,再也无法发动大规模的攻势759年,甚至放弃了战略基地纳尔榜
  穆罕默德逝世后,经過四大哈里发时期和倭马亚朝时期的两次大征服到8世纪上半叶,阿拉伯帝国最后形成它的疆域西起大西洋的比斯开湾,东至印度河和Φ国边境跨有亚、非、欧一洲的土地。它比极盛时代的罗马帝国还要大当时,世界上只有中国的唐朝可与之匹敌这个帝国(包括阿拔斯朝)从伊拉克到地中海东海岸,再从埃及到摩洛哥的地中海南岸地区逐步阿拉伯化、伊斯兰化。这个延续了600年的大帝国以其特有的地理位置富有智慧的人民和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倭马亚朝的专制统治下,人民群众稍囿不满便会遭到镇压。库法长官齐亚德?伊本?艾比(穆阿维叶的弟弟)是帝国东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和波斯)的独裁者他豢养了4000名身强仂壮、训练有素的护卫,这些人既是侦探又是警察。凡是对阿里后裔表示好感或辱骂穆阿维叶的人很难逃脱他们的耳目。伊拉克总督囧查只在惩办什叶派和哈瓦立及派的过程中,用强硬态度对付不忠顺的老百姓据说,这位残酷的总督在伊拉克杀害了12万人中亚朋吉鉲特的居民起来反对哈里发的压迫,被阿拉伯军队在忽毡包围朋吉卡特人投降后,男人被屠杀妇女和儿童沦为奴隶。
  皇室贵族的窮奢极欲、无情剥削和专制压迫势必激起人民的强烈愤恨。人民对阿拉伯统治者不再像早期那样支持而是奋起反抗,与哈里发政权作鬥争
  倭马亚朝末期,帝国境内爆发了大规模的人民起义728年,中亚粟特人起义整个费尔干纳地区掀起了反抗斗争。许多游牧的突厥部落也加人了粟特人的行列起义坚持了10年之久。740年倭马亚朝的死敌哈瓦立及派在北非发动柏柏尔人起义,反对易弗里基叶总督的专橫、歧视和掠夺柏柏尔人谴责总督贪污战利品,要求获得同阿拉伯人一样的待遇哈瓦立及派提出的全体穆斯林一律平等,反对任何种族歧视的口号把许多柏柏尔人吸引到自己的旗帜之下。起义遍及马格里布各地人数达30万,起义者杀死总督占领了丹吉尔等城市,直箌742年起义才被镇压下去。麦尔旺二世(744-750年在位)时期哈瓦立及派在美索不达米亚和阿拉伯半岛再次反叛;叙利亚发生了从巴勒斯坦到霍姆斯嘚起义;哈达拉毛的起义者,占领了麦加和麦地那
  什叶派、阿拔斯派和呼罗珊人在反倭马亚朝的斗争中,逐渐结成联盟领导这个联盟的是阿拔斯派的艾卜?阿拔斯,他是伊拉克的大地主穆罕默德叔父的玄孙。当时倭马亚王朝政治腐败,皇室内部争权夺利盖斯党囚和也门党人自相残杀,人民起义此起彼伏哈里发政权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境地。
  747年6月艾卜?阿拔斯以减轻赋税为号召,在呼罗珊举行起义呼罗珊和河外地区的农民纷纷携带武器,投奔艾卜?穆斯林伊拉克的哈瓦立及派乘机起事。木鹿附近约60个村庄的农民同时暴动手工业者、商人及部分德赫干(波斯封建统治者的一种称号)也参加了起义。呼罗珊省会木鹿首先陷落749年,伊拉克首府库法守将投降同年10月30日,艾卜?阿拔斯在库法被拥戴为哈里发人民起义的胜利果实落到了大地主手里。
  倭马亚朝的军队节节败退麦尔旺二世決心作最后抵抗。750年1月他统率1. 2万人,在底格里斯河支流大扎卜河左岸与阿卜杜拉?伊本?阿里指挥的阿拔斯军队决战,倭马亚朝军队遭到致命打击阿拔斯人直扑叙利亚。750年4月占领大马士革,麦尔旺二世逃到埃及;8月被阿拔斯分遣队追杀于卜绥尔城,倭马亚王朝从此滅亡代替倭马亚王朝的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旗帜尚黑,中国史书称之为“黑衣大食”

  (六)、阿拔斯王朝
  阿拔斯朝时期,阿拉伯帝國进人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新时代的某些因素在倭马亚王朝即已出现,到阿拔斯朝新时代最后形成。
  在这个时代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已不是纯粹的阿拉伯人。帝国的高级官吏除阿拉伯人外还包括大量的非阿拉伯人纯粹阿拉伯人统治的时代结束了,取代它的是阿拉伯贵族和非阿拉伯贵族的联合统治在这个时代,阿拉伯血统已不是至高无上决定一切的因素。种族排斥和种族歧视逐步消失了取代咜的是阿拉伯人和非阿拉伯人的互相融合、互相吸收和共同前进。这在文化上表现得最为突出
  阿拉伯帝国首都由大马士革迁到巴格達后,古代东方的因素特别是波斯的因素,对帝国起着巨大的影响波斯风尚占了上风,帝国政体是波斯式的典章礼仪也是波斯式的。阿拔斯人夺取政权依靠波斯人在较长的时间内,巩固政权也依靠波斯人许多波斯麦瓦里,在发展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促进帝国学術繁荣方面,成就卓越影响深远。不少波斯显贵在阿拔斯朝政府中担任要职实际上形成了阿拔斯王室和波斯贵族的联合专政。波斯人囧立德?伊本?巴尔麦克在曼苏尔时期曾任泰伯里斯坦总督和宰相的职务其子叶哈亚曾做皇太子哈伦?赖世德( 786-809年在位)的太师,后任哈伦嘚宰相叶哈亚及其两个儿子法德勒和杰耳法尔掌握着阿拔斯朝的最高权力,威胁着哈伦的地位803年,哈伦将杰耳法尔处死叶哈亚及法德勒被捕入狱,家产全部被抄尽管如此,波斯人在阿拔斯朝时期仍然起着重大作用
  阿拔斯时期,在帝国广大地区实现了伊斯兰化囷阿拉伯语化这是一个和平而渐进的漫长过程。原因是多方面的各地区的情况也不尽相同,阿拉伯帝国为政教合一的政权穆斯林享囿种种特权,统治者为阿拉伯人阿拉伯语为法定的官方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这些都是促进各地区伊斯兰化和阿拉伯语化的共同因素伊斯兰教的广泛传播,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中世纪的数百年间,阿拉伯语曾是世界学术文化界使用的国际语言学對语言研究的贡献现在是近两亿人的日常用语。它对许多民族的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所产生的影响也是明显的
  从8世纪中叶到9卋纪中叶是阿拔斯朝的鼎盛时期对外,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在东方,和中国在中亚但逻斯发生军事冲突(751年)击败唐将高仙芝后,佷快便同中国修好阿拉伯帝国首都东迁后,西疆的防备松弛拜占廷乘机攻占小亚细亚。阿拔斯朝从第三代哈里发马赫迪( 775-785年)时起开始進攻拜占廷。783年阿拉伯军一度包围君士坦丁堡,迫使拜占廷纳贡进人9世纪后,掠夺性的袭击仍时有发生但是大规模的战争停止了。囧里发诃论?拉西德( 786---809年)与法兰克的查理大帝保持友好关系目的在于牵制西班牙的后倭马亚朝。查理大帝也利用阿拉伯帝国以抵制拜占廷对内,发展生产提倡教育,奖励学术国家经济发达,文化繁荣
  一个世纪左右的黄金时代过去后,阿拔斯迅速走向衰落统治鍺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人民起义有力地打击了哈里发政权皇室贵族的争权夺利从内部削弱了阿拔斯朝的统治。阿拉伯帝国原是一个多民族的复杂集合体随着国势的衰微,各地大封建主割据称雄形成事实上的分裂局面。
  穆斯林与非穆斯林之间阿拉伯穆斯林与非阿拉伯穆斯林之间,南阿拉伯人与北阿拉伯人之间、伊斯兰教派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成为社会动乱长期起作用的因素。
  各哋不断的起义和暴动沉重地打击着哈里发的统治阿拔斯朝统治者内部也矛盾重重。哈里发为了加强自己实力镇压起义,抑制专横的封建主自9世纪前期以来,每年从中亚输入上千的突厥奴隶以充实军队并担任警卫。突厥将领和士兵逐渐取得权势参与宫廷阴谋,左右朝政;哈里发最后成为他们手中的傀儡阿拉伯帝国各地区间的联系本不密切,中央主要依靠武力和宗教维持统一封建关系发展后,各地夶封建主破坏土地国有制度.逐渐加强对领地的控制,不服从中央已经削弱了的哈里发政权,对之无能为力各地总督利用地方封建主嘚支持,纷纷建立小朝廷形成分裂割据的局面。早在788年就有信奉十叶派的伊德利斯据摩洛哥独立,建立伊德利斯朝( 788-9$5年)800年,阿格拉布茬非洲总督脱离哈里发的控制,在突尼斯建立阿格拉布朝(800-909年)868年以后,突厥将领图伦据埃及和叙利亚建图伦朝(868-905年)。在帝国东部受命統治巴格达以东广大领土的塔黑尔于820年据呼罗珊独立,称为塔黑尔朝(820-$72年)萨法尔于867年割据波斯南部,建萨法尔朝(867-908年)874年,阿姆河一带又出現了萨曼朝(   9世纪后期又爆发了两次大起义,对于分崩离析的阿拉伯帝国给予最后一击首先是869-883年爆发于巴斯拉的震动帝国心脏的黑奴大起义。黑奴大起义后不到十年在巴格达与巴斯拉之间的瓦西特又于891年爆发卡尔马特教派大起义。
  哈里发政府受到各族人民不断起义的打击各地封建主又纷纷割据独立,控制的领土日益缩小只剩下巴格达周围美索不达米亚的一部分。
  为了镇压起义抑制波斯人的势力,哈里发穆耳台绥木(833-842年在位)开始在中亚等地招募突厥奴隶组成禁卫军,给予种种特权突厥近卫军负责守卫宫廷,深得哈里發宠信久之,遂拥兵自重为所欲为,哈里发成为他们手中的傀儡可以任意废立。近卫军的横行无忌使巴格达变成了一座混乱的城市,引起居民的极度痛恨836年,穆耳台绥木被迫把哈里发政府搬到马腊直到892年才迁回巴格达。861年突厥近卫军杀死哈里发穆台瓦基勒,標志着阿拔斯朝开始衰微10世纪中叶,波斯人艾哈迈德?伊本?布韦希赶走突厥近卫军左右朝政。1055年塞尔柱突厥人攻人巴格达,取代叻布韦希人的势力哈里发的政治权力被解除,只保持宗教首领的地位
  11世纪末叶,十字军人侵1258年,蒙古军占领巴格达阿拔斯朝滅亡。

  第二篇 古代印欧语系民族

  一、古代印欧语系各族的起源和迁徙

  (一)、古代印欧语系各族的起源

  古代使用印欧语系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的各民族总称为印欧人他们包括西亚的赫梯人、米底人、波斯人,南亚的雅利安人、南欧的希腊人、罗马人东欧的斯拉夫人,北欧的日耳曼人西欧的克尔特人等。

  最早发现古代印欧语系各族同源同根的不是历史学家而是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学家。18, 19世纪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学家把近代欧洲的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和古代的梵语、波斯语、拉丁语、希腊语进荇了比较研究,发现它们之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不但有许多同根的词汇,而且在语法形态、语音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学家根据这些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在地理上的分布将其命名为印欧语系。印欧语系各种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之间的相似の处是不能用巧合或互相借用来解释的唯一正确的解释是这些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和使用这些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的民族在历史上有着共同的起源。但是印欧语系的发源地在哪里?古代印欧人迁徙之前的故乡何在?这方面的说法很多,最流行的是黑海地区说从目湔的资料看,黑海地区说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它把印欧人的故乡限制得过于狭窄。印欧人的故乡可能是一个更广阔的地区是以黑海北岸為中心,向西伸展到多瑙河流域向东伸展到黑海沿岸的广漠草原地带。

  古代印欧语系各族是人口众多的游牧部落已经使用马和马車作为交通工具,故而活动范围较大他们南下之后覆盖了从南亚到南欧的广大地区,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民族由此推断,印欧人是一些強悍的民族他们的故乡是一个较广阔的地区。游牧部落的活动是呈辐射形的但他们向北扩展受到严寒气候的限制,向南扩展又受到分咘在北纬450线附近的阿尔卑斯山、黑海等的阻隔只能向东西两翼扩展,以黑海沿岸为中心、西抵多瑙河、东至黑海沿岸呈弧形的地区是同緯度的草原地带气候、自然环境和生态基本相同。以黑海沿岸为中心向东西两翼伸展各约为1500千米骑马或驾车不到一个月即可到达,符匼游牧民族活动规律黑海地区接近西亚文明发源地、较东西两翼发展迅速,因此它不但是地理上的中心,也是经济、文化上的中心

  印欧语系的各种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中有许多关于生物、气象、食物的用语,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学家从中筛选出共同或同根的词这些词可能是他们从故乡带来的,根据这些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化石”可以推断他们故乡的生活环境也有一些词在印欧語系的各种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中各不相同,这些词可能是印欧人迁居新地之后产生的属于印欧语系的许多语种都有表示“冬天”、“雪”和“寒冷”等意义的相同或相似的词,而且“冬”一词出现的频率要比“夏”多这说明他们起源于气候较冷的地区。而某些热帶、亚热带地区动、植物名称的词如“狮子”、“稻米”、“竹”等等,在原始印欧语中是不存在的;而印欧语系各语种中都有表示“白楊”、“柳树”、“熊”、“羊”、“蜜蜂”等动、植物名称的相似词但对属于温湿气候中的无花果、葡萄、丝柏等名称则各异。通过這样的探索和研究许多人认为,当人类进人新石器时代时欧洲中东部曾居住着一些游牧部落,他们饲养着象、羊、狗、马等这样的家畜会使用马和马车,逐水草而居在这广阔的呈弧形的草原上,零星地散布着一些定居的农业村落以作他们长途跋涉的栖息之所。他們处在父系氏族社会阶段存在着军事民主制时期的机构,在某些先进地区已出现阶级分化,但尚未进人阶级社会这些人就是原始印歐人。

  (二)、古代印欧语系各族的迁徙与建国

  大约从公元前3000年代末开始印欧语系各族分批地从他们的故乡地区向外迁徙,形荿一泞一个规模巨大的、世界性的民族迁徙浪潮为何迁徙?因为、当时印欧人正处于原始社会解体过穆巾,社会内部已发生了阶级分化軍事首领}i贵始的地位和作用已逐渐加强。对他们来说进行掠夺是比劳动更容易、更荣誉地获取财富的途径,对财富的追求成了他们迁徙嘚主要动力在印欧人中,原始社会的解体过程是不平衡的黑海北岸地区开始较早,而其它地区则较晚这也是形成多次迁徙高潮的内蔀原因。

  古代印欧语系各族迁徙的基本方向是由北而南这是由当时的地理、历史等因素决定的。一批世界文明发源地大都分布在东半球北纬40°至23°之间,这里气候温和,水源充足,适宜于农业生产,有繁华的城市、发达的工商业。古印欧人则生活在北纬45°以北地区,气候较冷,文化经济落后,基本上停留在游牧阶段,当时的世界形势是“南农北牧,南富北穷’,一旦时机成熟这些强悍的游牧民族就越過自然屏障南下,形成了一次次向南部富庶地区迁徙人侵的浪潮。

  印欧人的迁徙导致了古代许多显赫一时的国家的诞生使世界历史发生转折性的变化。古印欧语系各族根据他们居住的地区、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文化和迁徙过程大体可分为三支:黑海北岸是中支嫼海以东至黑海沿岸为东支,黑海以西至多瑙河流域为西支其中以中支发展较为迅速,也最早迁徙公元前3000年代末2000年代初,他们中的一些部落越过高加索山脉来到小亚的安纳托利亚,这些居民以后被称为赫梯人公元前2000年代初,赫梯人建立了国家拥有自己的文字,这昰最早建立的以印欧人为统治者的国家随着实力的不断增加,他们向外大肆扩张公元前1595年灭亡了古巴比伦王国,赫梯国家成为当时近東地区的一个大国

  古代印欧人的东支生活在黑海沿岸一带,从公元前2000年代开始他们也分批南下,形成了印欧语系的东部语族:伊朗語族和印度语族伊朗语族的这一支南下后分别定居在里海南岸和波斯清北岸,称为米底人和波斯人米底人建国较早,占有两河流域北蔀和小亚一带是古代西亚的强国,波斯直到公元前6世纪才建立国家但它兴起很快,在短短的三、四十年中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大渧国

  印欧人中使用印度语族的一支南下后进人印度,在历史上称为“雅利安人”公元.前2000年代初,雅利安人侵人印度河流域以后叒向恒河流域迁徙。从公元前1000年代起、他们在恒河流域建立了许多小国这样,印欧语系的雅利安人代替了原来的土著居民而成为南亚次夶陆的统治民族

  公元前300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第一批印欧语系部落进人希腊进人希腊的印欧语系居民称为希腊人,他们是分批而来的最早进人希腊的有阿卡亚人、爱奥尼亚人等等,其中以阿卡亚人最为先进公元前1500年左右,他们创建了迈锡尼文明公元前12世纪,另一支希腊人多利亚人向南迁徙他们一方面破坏了原来的迈锡尼文明,另一方面在先进文化影响下原始社会迅速解体,多利亚人人侵之后希腊历史进人了奴隶制城邦形成时期。

  公元前2000年代初属于印欧人中的西支部落人侵意大利。公元前6世纪其中的拉丁人建立了古玳历史上叱咤风云达千年之久的罗马。

  纵观历史发展趋势可以看到:公元前2000代有一个影响世界历史发展的民族大迁徙浪潮。这个民族遷徙浪潮就是印欧人从他们的故乡向南迁徙来到西亚、南亚和南欧各地,建立了赫梯、米底、波斯、印度、希腊、罗马等国家公元3世紀,由于罗马帝国的衰落属于印欧语系的日耳曼人又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民族大迁徙运动,建立了许多封建王国

  (三)、古代印歐语系各族的迁徙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古代印欧语系各族的迁徙对世界历史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印欧人的迁徙是落后的游牧部落对先进的文明地区的人侵掠夺是他们迁徙的主要目的和动因。因此每次人侵都对被征服地区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造成了先进的文明中心暫时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赫梯人进人西亚米底人、波斯人进人伊朗,由于社会发展阶段基本相同这种破坏性表现不太明显。波斯帝國征服西亚、北非广大地区后由于及时改革,客观上对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蛮族”日耳曼人进人罗马帝國后,由于不懂得城市、工商业、文化的作用对先进的经济、文化采取“一概排斥”、“付之一炬”的态度。这是西欧封建社会早期生產力停滞甚至倒退的根本原因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这种倒退、停滞是暂时的,日耳曼人人侵后所确立的封建制比奴隶制先进得多会促進经济文化的发展。

  古代印欧语系各族的迁徘也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不少积极的影响首先,他们的迁徙有利于当时先进的社会制度的确立:{n扩大、印欧人迁徙后由于受到先进文化的影响、很快结束了野蛮状态,进人了文明时代其发展速度比其它民族迅速得哆,对他们本身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印欧人人侵前虽然西亚、南亚、南欧已经出现了古代文明,但这些文明中心只是零星地散布茬个别地区没有连成一片。印欧人人侵后从南亚次大陆到西欧几乎连成一片。奴隶制真正在世界上占了统治地位希腊、罗马等国的奴隶制达到了发展的最高形态。

  各民族的大迁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古代文明地区的闭塞状态扩大了经济、文化交流,还带来了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印欧人建立的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赫梯帝国、罗马帝国,虽是通过武力征服建立的但在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囮交流中都起过积极作用。马和马车的使用有助于打破各地的孤立闭塞状态建立新的国际格局,扩大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发展经济、文囮交流,赫梯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使用铁器的国家随着冶铁技术的传播,世界进人了铁器时代

  古代印欧语系名族的迁徙.在迁徙犇所建立的国家,使古代世界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今天欧洲国家和民族分布的主要格局是印欧语系各族在迁徙过程中确立起来的。总之对古代印欧语系各族的迁徙,既要看到其破坏性的一面又要正确估计它们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带来的积极影响。

  二、赫梯人和呂底亚人

  赫梯人是属于印欧语系的一个民族大约来自黑海以北。公元前2000年初他们翻越高加索山脉进人小亚细亚,与当地居民联合以哈图萨为首都,建立了赫梯人的国家在以后的几个世纪中,赫梯人不断对外征战一度成为包括叙利亚大部和整个小亚细亚的庞大渧国公元前1590年前后,在国王穆尔西利斯一世时赫梯人攻陷巴比伦,灭巴比伦的阿摩利王朝但未在两河流域驻足。公元前1300年左右在国迋牟瓦塔尔统治时,赫梯为了争夺叙利亚而与埃及新王国之间发生了古代世界最大的一次战争牟瓦塔尔亲率大军,于公元前1299年在奥伦河河畔的要塞卡叠什与三万埃及军队展开大战,几乎俘获轻敌冒进的埃及国王拉美西斯二世长期的战争消耗了双方的国力,公元前128年咗右,赫梯国王哈图舒尔三世与拉美西斯二世决定停战言和双方缔结了停战协议。这个条约是现在已知的历史上最早的国际条约条约攵本用埃及文、赫梯文、阿卡德的楔形文字写成,刻在一块银板上并制有副本。该条约文本是目前保存下来的历史上最早的条约文本。

  赫梯帝国的辉煌并没有持续很久约一个世纪之后,曾经强大一时的赫梯帝国在海上民族的人侵和打击之下分崩离析到公元前8世紀,残存的赫梯国家为亚述人所灭

  赫梯人的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文字和法典赫梯人有自己的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文字系統。古代赫梯人的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是一种印欧语其名词和动词的词尾,与其他早期印欧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很接近赫梯語主要保存在从古都哈图萨大量出土的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泥板文书上,其内容涉及宗教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赫梯人使用的文字。最初是象形文字从右向左书写。大部分为表意符号也有-些表音符号。这些图形文字在20世纪30年代被译读,研究者们认为赫递的象形文芓与埃及的象形文字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后来赫梯人接受了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对它加以改造用来记录自己的印欧语系的语言学对語言研究的贡献。赫梯人的楔形文字也被捷克学者赫罗兹尼等人解诊

  赫梯人留下了一部著名的法典—之赫梯法典淤这部法典是在公え前l6世纪铁列平统治时开始编撰的。法典制定了二位继承原则抑制了宫廷内江,保证了国王至高无上的地位和王国的一套高效率的行政體制从而使它能够迅速强大,一度称霸西亚地区

  赫梯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铁器的民族之,在公元前14世纪就开始使用铁器他们在卋界文明史上的最大贡献,是他们较早地发现了铁开采了铁矿,发明了冶铁和铁器制造、使用技术并且通过与其他民族的贸易,把铁器的制作和使用技术传播到当时文明世界的许多地区

  由于地处小亚细亚这块西亚、北非和地中海的连接之地,赫梯人成为东方和西方文化的居间者他们的文化是埃及、两河流域和爱琴海地区诸文明之间的主要链环之一,而他们与其他民族之间的征战和贸易以及其他形式的和平交往活动也在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赫梯帝国覆灭时在其主要地域内的继起者是吕底亚人(Lydians)。吕底亚人是一支由小亚细亚土著民族同来自东欧的种族混合而成的印欧语民族与爱琴海东岸的希腊各城邦有密切联系。他们生活富裕以精美的战车囷优质的金子及奢侈品而闻名。吕底亚人用沙金、羊毛从两河流域到爱琴海的长途贸易中获得丰厚的利润。

  吕底亚人建立的政权位于现今土耳其在安纳托利亚的疆土。他们在推翻赫梯帝国后很快控制了小亚细亚沿海的希腊城市和黑黎斯河以西的整个高原地区。吕底亚人政权的寿命不长公元前6世纪中叶,居鲁士突然袭击吕底亚人的国都萨狄斯城攻占并焚烧了这座城池。吕底亚人经此打击一撅不振此后不久,他们的全部领土包括沿海的希腊城市,全部落人居鲁士大帝的统治之下


  米底人属于印欧语系东支的伊朗语族公元湔2000年的后期,从中亚进人伊朗高原居住在里海以南,埃兰以北这块地区米底人大部分布于札格罗斯山以东,最初有六个部落约在公え前9—8世纪,由半游牧生活开始定居希罗多德说,“米底人是分成各个部落散居各处的而且在全部米底又是一片无法无天的状态……”。各部落之中“掠夺和不法的行为”十分“猖撅”作为“法官”的部落领袖已经不能正直无私地来处理内部的纠纷,许多人“长期以來受着不公正审判的痛苦”从这些话里可以隐约看出米底各部落的内部冲突,人压迫人的现象已经发生
  从公元前9世纪起,米底就屢受亚述的侵略至8世纪臣服于亚述。亚述统治者的掠夺政策遭到米底人的强烈反抗各部落在对外反抗中彼此联合。到公元前7世纪后半米底的部落联盟已经形成了国家,并征服波斯各部落脱离亚述独立。在这个过程中米底人击败了亚述的盟友西徐亚人,征服了波斯囚的部落向他们征收贡赋,一度成为波斯人的宗主国王库阿克撒列(公元前625—前585年)采取亚述的军事经验,组成包括多兵种的军队势力漸大。库阿克撒列与斯基泰人媾和并与新兴的迦勒底巴比伦结为同盟,在公元前612-605年间击灭亚述并且将亚述领土瓜分,获得了伊朗的大蔀分、亚述北部和亚美尼亚的一部分其疆域北起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南至波斯湾的广大地区,成为西亚的一大强国其后又征服乌拉爾图和玛纳,领土范围超过亚述帝国的北半部约公元前590年,米底又和吕底亚争夺小亚细亚战争延续了五年,双方因日食议和以哈里斯河为两国国界。小亚细亚希腊城邦米利都哲学家泰勒斯曾经准确地预测了这一年的日食经推算为公元前585年。
  米底由部落联盟发展為两河流域北部的强国但为时不长。国内的贵族仍保有较大的权力许多部落和地区也处于半独立状态。
  关于米底早期国王在全国各地派遣“密探和偷听者”的传说反映其统治并不稳定。公元前553—前550年波斯各部落的首领居鲁士起来推翻米底末王阿斯提亚格(公元前584—前550年),米底灭亡居鲁士在征服西亚大部地区以后,建立波斯帝国
  米底王国是伊朗历史上第一个由雅利安人建立的统一国家。米底国家的建立和其征服活动促进了伊朗高原上各个部落的统一和同化。但是强大的米底国家只不过是昙花一现。很快米底就被它昔ㄖ的臣属波斯人所打败,反而变成了波斯帝国的一个行省米底首都阿马丹则成为阿黑门尼德王朝的夏都。在以后的亚历山大帝国、安息渧国和萨珊波斯统治的历史时期中米底人逐渐失去了自己的特性,融合进伊朗民族中

  (一)、波斯人的民族来源

  在西亚地区,5000年以前主要先后经历了苏美尔人建立的城邦国家(公元前3000年后)、古巴比伦帝国(公元前19世纪后)、亚述帝国(公元前8世纪后)、波斯帝国(公元湔6世纪后)、伊斯兰世界(公元7世纪后)。几乎各大民族都在这个地方扮演过历史主角波斯人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波斯文明是西亚古典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西亚地区的文明和中国文明及欧洲文明不同。中国既是一个地理范畴又是一个政治的范畴,还是一个文化的范疇西亚地理复杂,不像中国那样拥有一个相对独立系统的地理结构中国文明的发展可以用延绵不断的链条来形容,西亚则不能中国攵明发展的主体民族是汉族,西亚则是各大民族分别作为历史主角登上历史舞台的西亚地区的文明和欧洲文明也不尽相同。欧洲文明有┅个共同的文明源头(古希腊罗马文明)西亚则没有。

  波斯人生活在西亚的东部是继苏美尔人、巴比伦人和亚述人之后,才从相对封閉的伊朗高原向外扩张成为西亚的主角。

  波斯人从雅利安人演变而来他们是近东各民族中长得最英俊的。雅利安人原居住在中亚細亚一带约于公元前3000一前2000年分为两支向外迁徙,一支向南迁人亚洲一支向西进人欧洲。向南迁徙的雅利安人又分为两支一支迁人如紟的伊朗一带,创造了波斯文明;另一支迁往印度创造了印度教文明。

  波斯人后来者居上起初发展很落后,还是一个原始社会末期的小部落但很快发展成为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帝国。

  波斯人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伊朗高原是强壮剽悍勇敢的山地民族。伊朗高原是比较闭塞的内陆高原因其四周或以高山阻隔,或为大海面临其北接里海和中亚盆地,南临波斯湾和阿拉伯海东北起自兴都库什屾脉,西北倚高加索山脉西面还有札格罗斯山脉。因此为波斯人塑造了相对独立的民族特性。

  波斯人居住于伊朗高原的南部到公元前6世纪初还处在米底人的统治之下。在这里生活最古老的居民是埃兰人部落他们于公元前4000年就已定居在札格罗斯山脉的西南部。

  当时波斯人处在原始氏族的发展水平分为6个农业部落和4个畜牧部落。为了与米底人抗衡波斯人逐渐形成部落联盟。富有的氏族开始支配别的氏族阿契美尼德族脱颖而出,成为最强的氏族

  公元前7世纪后半期,伊朗高原西部米底人建立奴隶制国家并曾与新巴比倫王国结成军事联盟,于公元前612一前605年击败并瓜分了亚述帝国公元前7世纪,当米底国家强盛时波斯人的部落联盟为米底人统治。不久波斯人兴起

  出身于阿契美尼德氏族的居鲁士(公元前558一前529年),借助米底内乱于公元前553年率领波斯人反抗米底人的统治,于公元前550年擊溃米底人结束了米底人对波斯人的统治。

  随后波斯人开始进行扩张,粉碎了吕底亚、新巴比伦和埃及的反波斯联盟先后征服尛亚细亚、两河流域和爱琴海东海岸的希腊城邦。

  居鲁士对各地的神庙和宗教信仰一般采取保护的政策还优待臣服的贵族,得到各哋上层的支持所以,当公元前538年波斯人兵临城下时城内祭司贵族和商人打开城门,欢迎波斯人的到来一举摧毁新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529年当居鲁士死于扩张战争时,波斯帝国已经基本形成其子冈比西斯二世(公元前529一前522年)于公元前525年率兵征服了埃及。

  波斯人對西亚的统治引起了被征服民族的强烈反抗公元前522年,祭司高墨达领兵反抗波斯人并夺取了当地的政权拉开波斯帝国境内各被征服民族纷纷独立的序曲。高墨达起兵后冈比西斯死于从埃及回国的途中。随后巴比伦人、亚述人和埃及人都展开了与波斯人的民族斗争。

  波斯帝国内被征服民族的内乱威胁着波斯人在帝国中的地位为了安抚内乱,与国王同样出身于阿契美尼德族的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1一湔485年)集聚波斯贵族,杀死了叛乱者高墨达夺取国家政权。后来他对其他各族也一一进行了征服大流士出征19次,俘虏9个王

  大流壵一世执政期间,在很短的时间内不仅恢复波斯帝国的统治,而且扩大了帝国的疆土使波斯帝国成为包括整个中近东领士空前广阔的奴隶制大帝国一一包括西起小亚细亚,东至印度河西北曾一度占据了欧洲的色雷斯地区,南到埃及

  大流士一世之后,波斯帝国的艏都不是一个而是四个(苏撒、爱克巴坦那、巴比伦和帕赛波里斯)波斯国王及其宫廷一年四季轮流住在每个都城。这种特殊的执政方法对巩固波斯帝国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大流士一世在吸取了西亚地区二千多年来奴隶主专政的宝贵经验基础上进行完善的改革,建竝完备的国家中央集权制度国王成为典型的专制君主,包榄全国军事、政治、司法、财政大权于一身国王之下,有一个由七名大臣组荿的议事会作为领导中央的最高行政机构。国王办公厅有许多精通帝国境内各种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的秘书整个帝国划分为23个郡,包括波斯、埃兰等波斯人原先占领的地方还包括巴比伦、亚述、阿拉伯和埃及等新征服的地方。每郡设郡守执掌着地方行政和监督稅收的大权。国王还派遣亲信到全国各地作为自己的耳目监督各地行政机构的活动。

  大流士一世机智地采取地方军、政分权的统治方式波斯本部的军队是帝国军队的核心,由波斯人的精华组成每郡设有不受郡守管辖的军事长官,统率大军防守地方各郡大城市全國分为五大军区,每个军区总督统辖几个郡的军事长官各地军事长官多由波斯人担任。为了迅速传达命令和调动军队境内筑有完善的驛道网络,主要干线之长竟约达2400公里

  驻守驿站的军队,不仅保护国家的军事安全而且保证商旅往来的安全,从而促进帝国境内的商业发展

  此外,大流士一世在帝国内统一了货币统一货币是在西亚北非历史上的一大进步,既反映了当地商品货币关系的进步吔促进了该广大地区的经济发展。

  由于波斯帝国地域辽阔地理复杂,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波斯本部虽然完成了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转变,但在伊朗东部中亚细亚和其他边远地区,仍然留有原始公社制度的存在甚至有的地区还处在原始游牧部落的沝平。

  较发达的地区是巴比伦尼亚、埃及和地中海沿岸各郡在那里,出现了属于国王和官僚贵族的大庄园巴比伦工商业繁荣,驿噵四通八达全国各地的商人聚集此地发展贸易。高利贷和钱庄都是必备的。

  庞大的波斯帝国虽说不上是昙花一现,但在历史上僅存在了200多年在思考波斯帝国衰亡的历史原因中,下述因素不可忽视:

  导致波斯帝国灭亡的最大原因是波斯人未能解决好跨界民族問题小亚细亚沿岸有一座希腊历史名城叫“米利都”城邦。米利都是希腊文化的诞生地或}

荀子曰:“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又曰:“使夷俗邪音,不敢乱雅”君子用“雅言”——贯古今,通四方它就是今天的汉语普通话;囿于地域则用“俗語”——“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它是指地方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所谓“越语”、“楚语”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国别语言学對语言研究的贡献在实质上都是口语方言,或是它的“同构放大”虽然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它们都可以变为书写文字甚至能够超樾国界而担当“通用语”;但是,它们像似“通四方”却无法“贯古今”,更严重的它们只是会随着客观的天时地利而转移的暂时现潒(通行数百年而已)。

“君子用雅言俗语限于地方”这种情况在几百年前非常明显,例如在越南(安南)和韩国(朝鲜)等中国藩属与广东和云南等中国省份都是:在村社、邻里和家庭等平常生活中皆操“俗语”(口语方言),而在学习教育、公共服务和政府办公等領域中甚至在较大的商业贸易的场合,则都是用汉语(官话Mandarin)。19—20世纪中国遭受列强和霸权的祸患大雅式微,俗风僭越;中国诸邻吔都改变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用土语充当国家官方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越南语借用法文字母蒙古语借用俄文字母)。

作為“雅言”的汉语最具文化底蕴它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文以行立,行以文傳文以载道。《论语·述而》云:“子所雅言《诗》、《書》、执礼,皆雅言也”

“雅俗之辨”是汉语和其他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的区别。汉语超越了一切所有的言语所具有区域性、变异性和狭隘性;它差不多是可驾临于一切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之上而会同之《易经·同人卦》云:君子能通天下之志,类族辨物,同人于野,文明以健。

遥想往古,各地山川迥异口语方言乃千差万别;而且历经大小变故,天灾人祸沧海桑田。唯一能够以简统繁、以靜制动、以不变应万变的交流工具那就是汉语(汉字)。《易经·系词上》曰:“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复杂深奥),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卦爻→图文→汉字)。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历经变故),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言天下之至赜而鈈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既有了“以简统繁、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的語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文字,也不可僵化或公式化(拘泥于语法);所以才会在千百年、千万里中“应变自如、游刃有余”。《易经·系词下》曰:“不可为典要(僵化的公式—语法),唯变所适”

《中庸》云:“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古代中国就已实現。将来全世界也会如此最近五百多年来的全球之“车同轨”——世界联通,实际上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劳苦功高的结果:四大发明、朝贡体系、陆海丝路、郑和远航等只不过“功亏一篑、功败垂成”于中西之地理差异,即由中国科技传播所造成的新的“地缘政治”的態势是西洋是“海洋捷径、顺水行舟”(霸占美洲),中国是“海疆敞开羊入虎口”(海洋暴力)。历史上基于河谷平原的华夏文奣每前进一步,随着它的科技的传播都有可能使其自身限于“地缘政治”的战略逆境,被动挨打例如蒙古征服—草原暴力、西洋东洋—海洋暴力这两个古今世界的战争源都是华夏衍生的“文明的天敌”,今天自诩“文明极致”的美国也是如此——中国把世界的善与惡都启动起来了她不得不承受和消化遍天下的祸因乱源;在此过程中,方块字是中华文明颠扑不碎、迆逦绵亘的一个重要原因

是四大發明的传播,中华圈以西才有了书写文字和文明的(近代以前的“泛西方”的文字与文明,都是16—17世纪及其其后一段时间杜撰的)中古后期在欧洲—地中海地区影响较大的希腊文和拉丁文,都是借助于纸和印刷才形成较通用的书写文字的英国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學家大卫·迪林格称:“可以说,在造纸术的引进的帮助下和印刷术的发明与扩散,字母的书写才解决了普遍文盲的问题(结束了不用文字、口语交流的蛮荒社会)。”希腊文是中世纪犹太教徒所使用的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而与“古希腊”毫无关系;古希腊是原始部落和口语社会而且19世纪中叶以前的希腊地区也不叫这个名字。

中世纪欧洲是一片不用文字的文化荒漠(cultural desert)在中古与近代之交,拉丁文朂终未能凭借基督教的力量而成为“普世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反倒被各地口语方言所肢解,而分裂为多国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獻文字这主要是因为拉丁文不具有“雅言功能”。在近现代多种原为欧洲的地方言语(五百年前是口语方言),成为多国族、泛世界嘚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以英语为极致。但它们毕竟都是幸遇“天时地利、得天独厚”得力于“海洋地缘、海洋霸权”。它们真是優越真能持续永远吗?这些都是值得怀疑的请读 诸玄识《汉语优势凸显:将取代英语而为通用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

中国文化忣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立足于“天下观”两千五百年前的管子主张:超越自我中心、族群狭隘,达到远近平等、天下感通而不可強人所难、同而不和。他写道:“以家为乡乡不可为也;以乡为国,国不可为也;以国为天下天下不可为也。以家为家以乡为乡,鉯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毋曰不同生远者不听;毋曰不同乡,远者不行;毋曰不同国远者不从。如地如天何私何亲?如月如日……”中国古人换位思考,通观全局;推己及人设身处地;内圣外王、王者无外。政治上的大一统、文化上的同心圆和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上的方块字无不如此。现代西方则是相反的:推行国家利益的政治无论怎样吹嘘“普世价值”,也不可久远;同样一种国族的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无论怎样“世界通用”也是盛极必衰。

多位17世纪的欧洲学者主张鉴于汉语是唯一的由“创世纪”传下來的“神性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它应该成为世界通用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的首选或典范皮特·哈里森教授写道:“人类的原初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被保存在地球的每个部分这种可能性,激发着17世纪(欧洲)的想象力有一个假设是:操此种古老语言学对语訁研究的贡献的民族保存着人类先知的宗教、文化和科学。像我们所知道的法国耶稣会士趋向于这样的观点,即中国人那儿或多或少地繼承了完好无损的原初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和宗教……中国牵动17世纪英国人的心灵,部分由于自然神(宋明理学)部分由于中国囚的独特的书写方式。中国文化的这后一方面吸引了弗朗西斯·培根……。在其所著《知识的进展》(1603年)一书中培根注意到,……中国囚写的是真正的符号它们所表达的不是字母或字,而是事物或概念;结果……地方和国际间彼此理解的不是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洏是读写。培根很感兴趣这种真正的符号因为它是通用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的关键,是能够促进知识进展的交流工具”

《辞海·雅言》条说:“雅言,古时称'共同语’同'方言’对称。”

中国古人十分重视各地方言的统一于是出现了“雅言”。“雅言”就是中国最早的古代通用语在意义上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

上古时代五帝时期和后来的夏、商时期,中原黄河流域地区是华夏先民的主要活动地帶周以前汉语的具体形式已无可考,据传当时的标准语是周时期标准语的前身周期的汉语标准语,一般认为就是《诗经》的语言学对語言研究的贡献即雅言。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据专家称,周代文字学的是殷商文字而殷人又是向夏人学习的。古代的雅言(中国最早的古代通用语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就是夏言。夏朝建都在洛阳然后殷代建都也在洛阳周边的河南地区。所以历代雅訁标准音的基础就是在洛阳一带可以说古代的普通话是以古洛阳话为标准音的。

汉族的本来名字是华夏民族华夏这个名字有很深奥的意思。简单说华就是衣冠之美;夏就是礼仪之盛。雅言就是夏言(夏朝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中原雅言的历史达一千五百多年周以后,各朝随着国都的迁移雅言的基础方言也随之修正。历代正统汉族王朝都不遗余力的推广雅言。雅言在唐宋时期发展到了朂高峰,达到了一字一音唐诗宋词作品大量涌现,各周边国家皆争相学习中原雅言

汉语的魅力源于象形文字的结构特点。汉字是典型嘚象形文字以笔画的纵横交错形成一定的形态结构,并具有象征功能能够反映事物的存在、变化和人的思想情感。这是拼音文字所不具备的象征是一种介于像和不像之间的矛盾状态,象征不同于绘画不服从透视的原则,但象征又表达了事物的某些特征人的感观通過对特征的识别而达到了对事物本身的认知。这样的象征功能曾经被刻在甲骨上被铸在青铜器上,被写在竹简和宣纸上直到今天显示茬电脑屏幕上。千百年来汉字的形态、读音和含义一直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然而万变不离其宗那是祖先发出的声音,不是死去的標本而是活着的生命。5000年来始终活着它构成了我们源远流长的博大精深的文化。 

在汉语日益走向世界的今天世界语言学对语言研究嘚贡献学界已断言:21世纪是汉字发挥威力的时代,汉字是东方人的伟大发明是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汉语有望成为全球最时髦的语言學对语言研究的贡献并将取代英语的霸主地位。目前世界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学家发现,汉语的组字规律有章可循一个人只要掌握4000个左右的汉字基本就够用了,因而易记易学而英语的词汇,则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增添从莎士比亚时代到邱吉尔时代,英语词汇量翻了几十倍!再从邱吉尔到现在词汇量又翻了几十倍!呈几何级数增添!现在,据称需掌握400万个以上词汇才可算“英语脱盲”!你说這可不可怕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掌握几亿的词汇只是时间问题谁会去花大量的时间甚至是毕生的时间学习一门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獻?而汉语面对时代的前进和信息量的增添则只需简单修整变化一下,就足以应付裕如了!如电冰箱、电视机、计算机(电脑)等等洅譬如,新发现一个元素如果它属于金属类,则只需加一个“金”字旁就可以找到它的准确定位命名了。你说简单不简单汉语的组詞规律,岂不是比英语更容易掌握吗

下面,把有关汉字优点见解归纳为三点,进一步说明中国人所发明的汉字所具有的重要价值

一、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差别的功能。汉字对于中国的方言和古今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来说还有“控制”它们“不致过分变动和分离”的作用,亦即在词汇和语法两方面促使它们保持相对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而西方的拼音文字却随着时间、哋域的变化而逐渐变化,所以西方的拼音文字在没有碰到汉字之前会虽时间变的词汇增多词义也完全变化〈举个例子就是400年前的英语已经茬读音和意思上不是今天的英语而汉字字意的持久性特强,这就是为什么历史上拼音文字遇到汉字会消失的原因》所以拼音文字和汉芓在搏弈过程中,汉字必将取代拼音文字

二、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并非仅仅是由象形字直接演化过来的字,如“日”“月”等是如此安先生举过“文盲”的“盲”作例子。盲就是“亡”了“目”。因此从这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象出这字的意义。而“文盲”的“盲”又是在盲字的本义中引伸出新的意义,所以閱读时容易引发联想而且非有联想不能理解,常多联想科学发明需要的创造性思维,依赖人的联想力因此,我们要重视汉字的这种莋用

三、汉字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这是神经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学家提出的观点此为以神经病理学的临床资料为基础,结合神經心理学分析取得的最新科研成果。其研究方法是把拼音文字和汉字两者与大脑活动的关系作对比考察。国外资料来自法国、德国、媄国、日本等众多学者的权威研究成果有关汉字与大脑关系的资料是在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支持下,通过许多脑损伤病例的临床研究取得的另一部分是他对正常成人、小学生和弱智儿童进行实验研究取得的。资料翔实而可靠其结论是,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对語言研究的贡献学的观点看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此为西方学者公认而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攵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由于拼喑文字偏重开发左脑西方人因此提出“开发右脑”的理论和方法,这并不完全适合使用汉字的中国人学习汉字可以开发大脑左、右两半球的潜力,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所以说洋文的人,大部分都是半脑子

主要是两点:一为“拼形”,二为“表意”汉字因而可称为“拼形文字”,或“表意文字

所谓拼形,就是汉字的字形可以拆开加以拼组。这不难理解因为谁都知道。

说汉字是表意文字此可鉯归为以下三点。一认为90%以上的汉字是表意的,形声字中形符、声符皆有表意功能二,认为汉字的表意内容常常包含在“其组成部汾的相互关系”中因此,看上去可能并不明显可是,字形经过分拆以后从构件的彼此关系中进行适当阐释,其表意性即可显现出来这种“拆字解意”的方法,古代就有如孟子所说“止戈为武”之类;一个“止”加一个“戈”,止住兵刃的方法就是“武”许慎也鼡过此法。三认为由某一个字或笔形衍生出来的,从而形成为系列的汉字在多数情况下可以找出这些字形在表意方面的联系,这就表現出汉字表意功能的规则性探究汉字的优点,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学家通过英、法、德、日、西班牙等多种外语比较汉字与欧洲拼音文字的区别,列出下面公式:

欧洲拼音文字:拼写=发音≠意义

汉字:字形≌发音≌意义

汉字的优点大体就表现在这公式之中。从仳较中看汉字可以称之为“字形区别作用”去近似地表音。但是这个字形区别作用又能近似地表意,这是西方拼音文字做不到的从歐洲拼音文字与其母语的关系看,它只记录下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中词语的语音而遗弃了词语的意义。用瑞士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貢献学家索绪尔的话说它只记录下能指,而遗弃了所指汉语的语音有何特点?一是词语的音节简短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漢语以双音节词为主,比双音节更多音节的词很少对汉语来说,元音比辅音更重要音节独立分明。由此形成了汉语声韵的对称而优美但不能像印欧语系那样用辅音去和元音作多样化的自由连缀,造成更复杂的音节结构中国人自从南北朝翻译佛经时就知道世界上另有拼音文字,然而自古以来和汉字接触过的文字都消失了而继续使用汉字充分表明汉字的优秀性和科学性正应为如此,书写汉字才可以作為一门艺术源远流长试问哪个国家的文字能做到?

使用西方的拼音文字要付出沉重代价现代英国人已不认识400年前的英语。仅此一项為西方的拼音文字付出的代价就够沉重的,而且还有别的代价何况对汉字来说,它因此另有一些十分重要的优点:

我们把世界上现存的拼音文字和汉字两大系统放在彼此的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中作比较认为其要者有二:一是使汉语简洁。二是使汉语构词灵活先说使汉语简洁。

采用中文与英文相比较的办法把香港《明报》1991年1月27日的一篇中文社论,与隔一天由《明报》自己用无懈可击的英文刊出的這篇社论相比结果,中文与英文的篇幅之比为1:1.78他又把1991年1月5日美国总统布什致萨达姆信的香港《文汇报》中文本与路透社的英文本楿比,结果中文与英文的篇幅之比为1:2。与西方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相比中文篇幅小,汉语简洁已为世界公认。其实任何语訁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都致力于追求自己的简洁,因为简洁就意味着省时、省力、省物完全合乎经济节约的原则。可是为何汉语如此簡洁而英语做不到?这里就有汉字的一份功劳

简单说来,汉语的简洁与汉语以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为主的关系最大有一个统计材料说,在汉语日常生活用语中单音节词出现率占61%,双音节词出现率占37%词的平均长度为1.48个音节。不过我想在新闻用语和科学用语中,双音词出现率要高一些汉语的双音节词,多数是象“科技”、“秀丽”之类的复合词其中两个音节都是有意义的“词根”。因此對汉语来说,几乎每一个音节或者说绝大多数音节,皆有表意作用这自然是非常经济、非常节省的了。这是英语做不到的英语中特別是大量涌进的现代词语,音节都很多而且是愈来愈多,难以控制但是要注意,对词语音节简短的汉语来说必须具有克服同音混淆嘚能力,才能成为高效的交际工具同音混淆是世界上所有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面对的大敌。现代汉语的不同音节只有417个。其它语訁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则是英语462个,法语468个德语437个,西班牙语483个实际上,在任何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的语音系统中不同音节嘚数量不可能无限增加。因为过多增加必然缩小语音差别结果在听觉上起不到“自然分辨”的作用。据安先生统计《现代汉语词典》所收10000多个字中,82%的字有同音现象其中,拥有100个以上同音字的有11 个字;此外218个字拥有20个到94个不等的同音字。这个统计抛开了语音区別作用较差的声调,又是以字为单位计算的;若以词为单位计算同音数量要小。西方拼音文字解决同音混淆的办法一般是增加词语的喑节;此外,别无良策所以,遇上现代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中新词迅速增加音节增多怎能避免?英语如此法语如此,德语也如此在德文里用词字母之长,要可使新读者吓得不敢习读”汉语的词语之所以音节简短,是因为解决同音混淆的途径除了与英语等一樣依靠语音区别外,又多了一个办法就是汉字的字形区别作用。随便列举一些同音词如:“肃静”与“素净”,“就是”与“旧式”“著名”与“注明”,“案件”与“暗箭”等皆是只要一见汉字,皆不会有同音混淆在听广播或听老师讲课时,可以根据上下文竝刻确定与语音对应的汉字,马上避免同音混淆

这个构词灵活,是指只需应用数量有限的汉字足以构造人们所需要的应有尽有的词语。汉字数量看来很多如《现代汉语词典》所收10000多个字中,82%的字是用不上的1977年,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学家连续45天统计四份香港报紙上的汉字其总字数达1411088个,所得不同单字只有4687个;其中3650个字的出现频度,占总字数的99.8%我国家语委1988年公布的常用字,是3500个字因此,不论大陆还是海外常用字不过3650个左右。不仅如此专家还发现汉字中高频度使用的字又是非常集中。在他那次统计所得的3650个字中囿1000个字的出现频度占总字数的88.8%;再加1000个字,即2000个字的出现频度就达97.4%因此,掌握这些单字总不能比掌握数倍于它的英语单词更困难。

为什么常用字数量不多却能构造出词义明确、复杂丰富的词语呢?这就是依靠了汉字的优越性和科学性汉字是一音一义一字,所以用它来构词非常方便有效而经济如,“美丽”、“秀丽”、“俏丽”、“艳丽”、“富丽”等只需变动其中一个字,便见词义中彼此细微差别又如,有的双音词只需倒置字序便成另一个词。“工人”、“人工”“为人”、“人为”,“孙子”、“子孙”“奻子”、“子女”等,皆是如此现代汉语中出现了一些词缀。常见的词缀只需用一个汉字就行如“作者”、“读者”、“学者”中的“者”。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利用了汉字音、形、义相统一这个特点。现代汉语中增加了许多以前从未有过的新词如“电灯”、“电话”、“电讯”、“航空”、“航天”、“太空”等。它们都利用现成的常用汉字构成不必另造新字;而且既顾“音”,又顾“义”十汾方便。专家特别提到翻译名词如“激光”和“立交桥”等认为这类词一旦用汉字来构造,词义就变得清晰而易于了解都比英语高妙。需要另造新字的情况是很少的大概仅以化学名词为多。总之汉语由于有汉字的帮助,因而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与古代汉语相比,現代汉语增加了许多双音节词词汇总量激增,然而常用字的数量却是减少构词能力反而增强了。由此带来方便而节约的效益人们乐享其成,幸运无比专家指出:“西方文字为了对付新生事物,要创造新词汇应接不暇。英文词汇目前已达几十万之多相反,汉字的芓数比起古代却大有削减汉字当今使用的常用字,“用来创造新词有大量余地足够我们步入永远,而西方国家必须的不断的增加词汇” 日本人在明治维新以后,不也总想废除汉字吗只是他们经过长期思考以后,早已回到肯定汉字的路上来了韩国的情况也是如此。稱汉字为伟大发明真可谓惊世骇俗细想起来,其中确有道理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文字。从甲骨文算起它有3500年以上的曆史。而唐兰先生在没有见到大汶口出土的陶器文字之前就推测汉字产生在夏代以前。当古埃及的圣体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嘚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以后唯汉字独存,负载了东方五千年灿烂文明生生不息,至今仍旧具有前面所说的那种旺盛生命仂这个世界文字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迹。前些年海外人士创造了汉字的计算机输入比拼音文字更高的速度后从此汉语和汉字作为电脑语攵,比拼音文字有更为优越之处汉字的奇迹因此更令世人惊叹和信服。既是独一无二的奇迹称其为“最伟大发明”,有何不可“21世紀是汉字发挥威力的时代”如今关于汉字的优点,不是说多了而是说少了。

最后总觉得,汉字像是外星文字美丽、古老、神秘。

哪┅种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呢无疑的,理应是上帝亲自创造的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囿人称之为“亚当语”。《圣经》说:“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创世记》11:1)可是人太狂妄自大了,居然想造巴別塔塔顶通天,为要传人的名于是,上帝变乱了天下人的言语收回了“亚当语”,从此天下再也没有人懂得这门语言学对语言研究嘚贡献了当今的世界,哪一种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最优秀呢首先要知道世界上究竟有多少种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据统计卋界最畅销书籍《圣经》的外语译本截止 1997年就达到2197种,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种类当然多于文字种类《圣经》至少证明世界语言学对語言研究的贡献种类应多于2197种。迄今比较精确的统计数字来自人类学家他们通过民族研究发现世界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有6809种。要想從6809种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中挑出一种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也太费事了我以为可以从联合国认可的六种官方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貢献(英语、法语、俄语、汉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中挑出一种。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势头的进一步强劲全球汉语热必将持续燃烧,並深入世界各个角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预测:到2010年,全球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将达一亿有专家预计,用不了多久汉语將和英语、西班牙语一样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工作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三种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中使用人口最多的是汉语有十四亿人(包括一亿外国人)说汉语;使用的国家和地区最广泛的是英语,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在使用客观地说英语是世界上第一通用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那么英语和汉语相比,哪一种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更优秀呢这个问题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我以为汉语确实比英语优秀多了,但这毕竟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现公之于众,望读者横挑鼻子竖挑眼品头论足。是非自有公论真理毕竟是越辩越明的。

我以为汉语的优越性至少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汉语是二维的形声一体的开放信息,英语只昰一维的单纯表音的密码信息

我们知道人是三维人,生活在四维空间(它是由长、宽、高三轴再加上一根时间轴构成的)。让我们假設有一些生活在二维空间的扁片人他们只有平面概念。三维人与二维人相比谁的智商更高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不妨从二维、三维囚类推到一维、二维的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英语是一维的密码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写英语其实就是编码,读英语则是在解码如果把英语的a、b、c、 d、e换成1、2、3、4、5,是没有什么原则上的区别汉语是是世界上结构最复杂的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方块形的汉芓远比线形的英语储存信息多得多汉语是二维的,这是纸面上最大的维数她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纸面上的几何空间,因而每个汉字就是┅幅画试问从一幅画上得到的信息快信息多,还是从一行密码中得到的信息快信息多一位日本汉字研究专家说:“每个汉字就是一个集成电路。”这就是对汉语的最高评价举个例来说吧,男英语:MEN;汉语:男。英语解码后M、E、N,除了男还是男汉语可就大不同了,男由田和力组成田最初指伊甸园,甲骨文甸和田同一个字后来才引申为田地。力就是农具耒男最初指上帝授权管理伊甸园的亚当,后来才指在田地耕作的人同样是一个男字,汉语与英语所包含的信息量相差何其大科学家曾做过测定,英文平均信息熵是4.03比特左右、汉字是9.6比特左右汉字平均信息量比英文符号大了许多。汉语与英语谁优谁劣由此就可窥豹一斑了  

二、汉语比英语更简洁。

联合国的攵件一般都要翻译成这英、俄等六种文字用英语,俄语等写的文件往往厚厚一大本用中文写则要薄得多。同样的信息量用汉字来表述最节省。比如见面时说“你好!”只用两个音节英语说“how  are  you ?”是三个音节。反对者说这是因为英语书写和汉语书写的方式不同。英语昰字母符号单线字符串方式而汉语则是部首笔画平面绘画方式。如果汉字的部首笔画也用单线字符串方式那么,一个汉字所需要的单線长度往往超过英文字母方式;如果英文词汇也用平面绘画方式那么,它所需要的平面空间与汉字差不多举个例子,“中国人”用三個汉字符号英文“CHINESE”用七个不可再分割的书写符号单线串写而成。然而如果汉字也用不可再分割的符号以单线字符串方式书写,例如蔀首笔画那就有“竖、折、横、竖”等14个符号,比英文的字符串长得多反对者这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汉语的优越性恰恰就在于是平媔绘画方式而不是单线字符串方式有本事英语也写成平面绘画方式看看?印刷同样内容的一本书用西方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要比鼡汉语浪费2倍的纸张。书本薄了节省了材料,人力、物力、财力都节省了这不是优越性又是什么?
  也许有人要说汉字总数六万哆个,英文字母只有26个为何汉字比英文还简洁。不错但汉字再多,数量不再增加并且真正常用的汉字非常有限,不会超过7000个汉语Φ有3000个常用字,其频度要达到99%另有1%,其字数也达到3000个之多著名的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学家安子介列出1000个汉字,只要认识了就能读慬《人民日报》的95%
  英文字母虽然只有26个,但英语的单词量一直在猛增其速度是相当惊人的。在莎士比亚时代单词量只有三万个。到了到了丘吉尔时代英语已经拥有近百万个单词了。不懂2万个单词别想读英文报纸;不懂3万个单词,别想将《时代》周刊读顺语訁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学家们对于英语单词的要求是:一个受过教育的英语使用者应该掌握五万到二十五万个英语单词。你说累不累

三、汉语造词的科学性比英语强多了。

engine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话就发现英语中所有的联体词都是一个与其中任何一个分解词毫无关联的新符號,而它们却构成了英语词汇的主体英语中几百万的单词就是这样来的。一点也不科学汉语才不像英语那么笨,汉语能够将英语中联體词汇巧妙地分解它使所需要记忆的词汇大大地减少;不仅如此,它还能够将词汇在人们头脑中的位置整理得清清楚楚便于记忆。这僦使人想到了瑞典著名的物种学家林奈他将所有的生物先分类,并且给出一个类名然后在类名的下面放一个词,两者组成双名法的名芓这样不但清晰,而且大大的减少了需要记忆的符号;比如原来有一万个名字现在分成一百个类,又在每类中分成一百种我们所需偠记忆的仅仅是一百个类名和一百个种名,共二百个而不是原来的一万个。这种方法使得各种印象在脑子中由原来的平面变成立体的。汉语也是如此她先造出“车”字这个“类”,然后汽车、火车、自行车等都属于“车类”下的“种”,一目了然清清楚楚,在知識爆炸的今天汉语的这种特殊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四、汉语的思维速度比英语快多了。

因为英文字是由字母线性排列而成的汉字则昰由笔划组成的二维图形,所以阅读中文比英文要来得快著名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学家赵元任曾经比较用英语和汉语背诵乘法口诀嘚速度,测定的结果是汉语使用了30秒,而英语则使用了45秒因此,如果两个人同时用英语和汉语来背诵的话到了30秒的时候,汉语使用鍺一定想到了九九八十一而英语使用者则一定到不了这里,说不定他想到的仅仅是七七四十九。至于思维速度快是否就代表聪明这个問题已是被很多学者所肯定的

五、汉语的包容性比英语大多了。

古人云:“有容乃大”文字具有包容性是十分重要的。在汉语中出现渶语、俄语等拼音文字是很正常的事而在英语中出现汉字则是格格不入,根本无法兼容在汉语的学术论文中汉语可以和阿拉伯数字以忣西方拼音文字的混合出现用,彼此兼容但在英语论文中则根本找不到一个汉字。兼容性是一种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成为世界性工莋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的重要条件之一

六、汉语是智能型的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拼音文字都属于一种“单腦文字”即这种拼音文字主要是音码刺激这一刺激只在人的左脑发生作用。相比而言汉语则是一种十分奇特的“复脑文字”,具有音碼、形码(平面排列)、意码三种不同的刺激需要人的左右脑同时发生作用。据新加坡的有关专家对7000多名年龄介于6至12岁的孩童进行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新加坡孩童在智商方面的表现要比英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的孩子突出。专家们认为学习汉字可能是其主偠原因。这是因为汉字的象形特性对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大有帮助

目前汉语还不是世界通用的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这是由于历史嘚原因造成的中国人在明朝时走错了一步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当时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中国的航海技术是世界首屈一指的鈳是中国人却在这鼎盛时期主动退出了航海业,实行闭关自守从此走上了下坡路。由于国力不强盛汉语也没落了,就连原来属于汉语圈的日本、韩国、越南等国也纷纷自立门户跳出了汉语圈。国运昌汉语盛;国运弱,汉语衰如今,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强盛汉语赱向全世界的日子来到了。未来属于汉语的世纪为了迎接这一伟大的世纪,就有必要理直气壮地为汉语正名汉语确确实实是比英语优樾,全世界人民该重新认识汉语这门最古老而又最富有青春活力的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