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有三子各佛珠13颗代表什么么

1 白佛言 2 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指的是哪个菩萨3 摩诃萨 为什么每个菩萨名后都要有这三个字?4 胡跪合掌
  1.白,就是如实的描述、叙述.白是禀的通假字,禀的意思是下级向上级汇报.表示对佛的尊重.  2.“香云盖”三字,就是香炉里的香烟,腾在虚空里头,结成功象云一样的宝盖.当然,这是出自《金光明经》里头的.经上说:一位人间的国王,一心恭敬听法师说《金光明经》,手里头拿着烧香的炉,供养这《金光明经》,只要在转一个念头的时候,那种香气已经散到了十方无量无边的诸佛世界去了.就在这无量诸佛世界的虚空里头,结成了香烟云的宝盖,发出一种金色的光来,周遍照到一切的世界;十方的诸佛就一齐赞叹这说法的法师,称他为大士(菩萨),说他将来一定成佛,这就是香云盖菩萨.  南无香云盖菩萨,就是皈命那个能够用威神力来把香气变成云盖,供养十方诸佛的菩萨,不是就把香云盖称作菩萨.正如不少讲经法会里,经常会念“南无云来集菩萨摩诃萨”,是指十方世界的菩萨都来了,形容很多菩萨,也就是前来听经的菩萨像云一样聚集在这里.菩萨能够使得香云结成云盖,因为赞香的功德,所以我们常念“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同时,如果按照佛法如实之理而言,这个香云盖,本身就是菩萨摩诃萨,因为一切的法相都是自己的心相.  3.摩诃萨  摩诃萨乃摩诃萨陀或摩诃萨埵的简称, 梵语maha^sattva,巴利语maha^satta.maha^,音译为摩诃,意译作大;sattva,音译为萨陀,意译作乃有情、众生之义.  一、乃菩萨或大士之通称.谓此大众生系愿大、行大、度众生大,于世间诸众生中为最上,不退其大心,故称摩诃萨陀.  二、为释尊于因位修菩萨行时之名.又称萨陀王子.谓过去世有一王,名摩诃罗陀,勤修善法.有三子,皆相好端正,第一太子名摩诃波那罗,次子摩诃提婆,三子摩诃萨陀.一日,三位王子游竹林,见一虎产七子,而七子围绕在母虎周围,饥饿憔悴,身体羸弱,其命将绝,王子们皆心生悲怆之念而离去;然而摩诃萨陀大生悲心,先使二兄返宫,独还林中,至饿虎所,为求无上菩提,而欲舍此秽身,遂自脱衣服置竹枝上,作种种誓已,即委身卧饿虎前.虎畏萨陀慈威之力而不敢食;摩诃萨陀见之,上高处投身于地,时小神以手捧王子,故无损伤;摩诃萨陀复以干竹刺颈,是时大地六种震动,天华乱坠,饿虎见萨埵流血,始渐近,舐血食肉,唯留余骨.此即佛本生谭中,投身喂虎之因缘,虎之七子即后来佛世时之五比丘及舍利弗、目犍连,释尊亦以此功德而超越十一劫.  4.西域少数民族半蹲半跪的一种姿态.后来演变为一种佛教礼节.  古代僧人跪坐致敬的礼节,右膝着地,竖左膝危坐,倦则两膝姿势互换.又称互跪.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不孝有三的含义是什么 - 佛弟子文库┊┊┊┊┊┊┊┊┊┊┊┊┊┊┊┊┊┊┊┊┊┊┊┊┊┊┊┊
不孝有三的含义是什么问:民间有这样的说法。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么另外二不孝是什么,它的含意是什么。
方海权答:不孝者三:
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
家贫亲老,不为禄壮,二不孝也。
不聚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先,我们要懂得先贤的用心良苦,也要懂得其深刻意义。
第一不孝:父母双亲的行为不正确,我们不要随喜,并且要好言相劝,才不会双亲不义而还不知道。
这句话是极点的说法,自古都是父母对子女的谆谆教导。世间上大都对子女的教育都是从善而行。而此语含意甚深,反过来我们子女对父母亲的劝导。我们既然能劝导双亲,当然,我们自身定然一心向善,利及周边。故,先贤教导我们自身有仁有义、有道有德、能利益大众、更能把善法推介给双亲,使他们也能行善积德。这是第一孝。是一善。
第二不孝:不勤加努力工作,懒惰放逸既不能为国家办事,又不要做工为商,造成贫穷而无能力奉事双亲父母。
父母够劳,为儿女苦心尽操。我们长大成人若不能供给行位坐卧四大供俱,惭愧之至。饮食、衣服、医药无法如仪所供,实有失人子之本份。
做为每个人,都希望自身而出人头地,但人的能力各有不同。自古以来,有能力金榜题名者。当然光宗耀祖、福荫父母,而且利及国家。再者从商经营,满载而归。同样福至双亲,乃至帮其打理生意的伙计。若是不能得大禄仕,殷殷勤勤,做工务农,也能养家活计,供养父母。果能勤俭,虽不得大财富,而生活安心可过,为父母亲者,当然也心满意足。这样,合家欢乐,和谐畅顺这是第二孝也。是一善。
第三不孝:无能力娶亲养子,造成祖先香火没人继承,断绝祖礼祀仪。
第二不孝与第三不孝实是相关连。如果一个人没有能力奉养父母,就不要说能成家立业。他自身都养不活,何况要供养其他人及妻儿。
故世间有这样一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很多人都错解先贤的意思。先贤的意思并不是说你不能生育一个男孩子来继承香火,就是不孝。古人苦心教导我们:应有自立能力供养妻儿,不懒惰慢从。并且最切要是教与妻子勤修妇道,孝尊双亲。教与子女栋梁之材,为家国事。若是妻子不修妇道,终日猪狗吠东风,邻居几条巷都与之噪架,倒不如无妻。若是儿女教育不好,终日横行霸道,不孝双亲,放纵淫赌,惊夺强抢,不如无子。这样,不要说是奉先祖祀。摆设得再好,家神牌会被恶妻推倒,祖先炉会枚逆子打掉。
故此,佛祖在《无量寿经》中说:比喻不孝,不如无子。所以看出古人之用心是要我们自身修学善法,勤俭治家,并且教习妻子能做善知识妇,夫妻同心同德,同修良善教习儿女爱国爱家,孝养上辈,手足扶提,同学友善,是一孝。是一善。
如果,不能生男。女子也是同样,我们能施与优善之教。使其得体大方,深解妇德饱学诗书,留芳于世。如是, 虽是女子,也能传承我们极佳血统于世间,利益他人。妙哉。所以,佛经记载了:胜N夫人,利益全国人民之举。龙女八岁成佛,广度有情。佛母摩耶夫人,诞下佛陀,度十方千万世。这些都是大菩萨的化身。教示我们女子的力量。所以,佛陀在《大般涅般经》说到,如果我们能修学于善妙之法,女子也是男子;如果不能体解大道,悟佛知见,男子也是女子。
所以,能利益和献贡大众者为最。不在乎男子与女子。世间上很多法师或大德居士终身不娶而心行菩萨道,使大众离苦得乐。可以说:得其利益的大众,就是他们的儿女也。此是妙法:无娶而娶,无子而有子。对众生有献贡者就是有后。
故,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后者,希望也。希望者,从良善之才中生也。因此,我们应着力于培养和教示好下一代人,使其择善而行,利国利民,誓能忠勇为家国。才是大孝,才是后继有人。是一善。
世间上有很多人,错解古贤。没有生育男儿,妻子怀孕后就采用各种方式探知胎儿是男是女,女的就让其流产,此是造极大罪。虽非杀人那等罪过,但罪业以大。既然来投胎我们之子女,与我们定然有大因缘。我们将其流产,会感到我们以后至少五百生投胎后,会无故死亡,使到不能出世为人。若得为人,常以重病、残缺身体、不得长寿。故我们应远离堕胎,并劝他人不要堕胎。
我们若曾堕胎,补救方法可以印造佛书百本、放生千命、米油施济贫苦、劝别人不要堕胎和为胎儿念阿弥陀佛万遍,以作超渡以上种种功德做后,可以在佛菩萨像前回向胎儿早生极乐世界或转世为人。当然,我们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功德可以多做一些,那就更好,胎儿也可早得解脱。如果不为胎儿做点好事回向,胎儿会对我们产生怨恨之心。
于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们如能如法而行, 自己修身立德。更能善导父母、妻子、子女一心向善,同做好事。可谓大孝有后,是一善。下篇: 上篇: 欢迎转载 QQ:  诸佛有三身?_观音菩萨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71,341贴子:
诸佛有三身?
诸佛有三身,也就是法身、报身、化身。化身佛有时候也称为应化身佛,“应”是与有缘众生相应而示现;“化”是为了度化有缘众生而变化出来。2500多年前,在印度示现的 释迦牟尼佛,是应化身佛,祂也在这个三千大千世界里面,有着无量无边的像我们这样子的之中的世界,随缘而示现,所以我们才称其为千百亿化身 释迦牟尼佛。那么既然是说2500多年前,所以 释迦牟尼佛的应化身已经不在这个地球上了,那也就是说,已经示现入涅槃了。然而诸佛本着其在入初地时所发的十无尽愿,所以实际上是没有入涅槃的,因为现见还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待度着,所以才说是示现入涅槃,其实仍然在色究竟天宫示现,继续为诸大菩萨说法。那么示现在色究竟天宫的,就称为报身佛,依于梵语而翻译成 卢舍那佛。从以上简略的说明,诸位就可以了解,报身佛、应化身佛,都是以色身示现。既然有着色身,也就是说,是以五蕴身来示现为佛,所以就可以藉着语言文字的善巧方便来为众生说法。因为语言文字的施设,一定是离不开所依的名色——五阴之身,只是诸大菩萨乃至是诸佛的示现,都不称为五阴身,而说为五蕴身,因为已经不再被五阴所遮盖,然而仍旧是色受想行识等五法所蕴集的缘故。那么既然报身佛、应化身佛都是示现的,而示现的意思是说,并不是真实、究竟的,那不是真实而是示现的,一定是要有一个真实的法作为其所依。真实的佛就是法身佛,依梵语翻译成 毘卢遮那佛,法身佛是无形无相的,所以不会以语言文字来说法的。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索达吉堪布:具足这三点的人就是三世诸佛之子--学佛网
&索达吉堪布:具足这三点的人就是三世诸佛之子
发布:妙音居士&[ &]&& 日期: 9:04:00&&
  《修心利刃轮》,乃阿底峡尊者的上师达玛绕杰达,所造的两部最著名论典之一。还有一部是《孔雀灭毒论》,篇幅与《修心利刃轮》差不多,也特别殊胜。前段时间我讲过,若以后有机会,也准备共同学习。  因为,学习修心法门,能让我们的心有很大转变。若没有学习这些论典,整天只学一些理论,那就与世间的研究者和学者一样,理论是理论,人心是人心,两者根本无法相融。在生活中,出现任何痛苦遭遇时,也不可能以佛法来面对。  其实,在如今这个烦躁的社会当中,佛法是非常有用的。当然,在衣食无忧、身体健康、心情快乐时,很多人都无暇领略佛法的价值。一旦受到他人呵斥、诽谤,身心遇到难以排遣的痛苦时,若没有修炼佛法的功德,则不可能像前辈大德一样轻松面对。  现在社会,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喜欢佛教,尤其是藏传佛教呢?就是因为在藏传佛教中,完整而系统地保存着前辈大德给我们留下来的,对治痛苦的方法、教言、窍诀,而且无数人在运用的过程中,都领略到了它的无穷魅力。因此在座的各位,哪怕在这里呆一天、听一堂课,也应该将所听到的教言铭刻于心。  虽然从我口中,你们根本得不到有加持的新鲜口诀,这一点我自己也有自明自知,但前辈大德们的教言绝不可能没有殊胜的加持。因为在历史上,成千上万修行者依靠这样的甘露妙药,在生时都唱出了欢乐之歌,无论面对任何灾难和痛苦,都保持了修行人的本色,离开世间后都前往到了清净刹土。  在法义上,此修心法门非常容易理解,只要有小学水平,不可能不懂。因为其所讲内容,并不像戒律、俱舍、因明、中观、般若五部大论一样,理论上讲得特别多、特别深。但在实际修持过程中,却很难做到。所以,要不断在自己的身心、行为、语言当中去串习,尤其是在遇到痛苦时,一定要以它获得全胜。  若修行的力量比较强,虽然刚来学院时,性格粗暴、野蛮、刚强难化,但到离开学院时,也会像布匹染上颜色一样,与以往截然不同,完全判若两人。若修行的力量很弱,虽然刚来学院时性情还比较调柔,但在离开学院时,很有可能变得面目可憎,性格、脾气暴躁、易怒。因此,大家一定要认真修习所获得的教授,否则修行唯有以失败而告终。  古代大德经常用驯服野马来比喻修心。虽然刚开始野马桀骜不驯,但在驯服后,就会变得很温顺。同样,刚开始修行时,对佛理一窍不通,自心日日夜夜随着世间八法、贪嗔痴慢转。但到后来,心完全与佛法相融,变得极其调柔。因此,修行人时时刻刻都要观察自己的心,尤其应运用本论所讲的窍诀来观心。我认为,除了前世业力现前之外,都会得到利益。  上一节课讲到,应处处表现出贤善的人格,这特别重要!法王如意宝在《教诲甘露明点》中讲:要成为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必须具足贤善人格、清净戒律、无垢智慧这三点。若谁具足,他就是三世诸佛之子,也是我的挚友。  以前,很多噶当派的上师都说:佛法可以通过长时间学习而精通,若人格恶劣,则很难调伏。当然,并非完全没有办法,只是很难。我家乡有人屡犯错误,前前后后一共在监狱关了二十年左右,但出狱时人格还是很差。这是前世的业力所致。但也有极少数人,通过努力修行,变得非常贤善,比如奔公甲大师。在家时,他身上随时带着三四把长短不等的锋利刀子,打架、杀人特别厉害。后来他出家为僧,通过精进修学,终成一位特别了不起的格西,堪为一代佛教徒的典范。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家或没有学佛时,都特别冲、特别横,但后来通过学习大乘佛法,完全变了一个人。所以,人格并非完全不能改变。  无论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人格都很重要!若一个人有好的人格,无论他在任何群体当中,都会给大家带来温暖。比如:一个发心部门有二十个人,若有一个人人格特别好,大家看到他都会生起欢喜心。若有一个人人格特别不好,谁看到他都害怕、不舒服,甚至不敢、不想跟他说话。因此,皆应养成高尚的人格。  但现在汉地,因为历史的原因,人格方面的教育特别差。无论是60后、70后,还是80后、90后,都缺乏人格方面的教育。当然,很多人在电脑技术等方面还很不错,因为从小就学这些。但若没有接受慈悲、正直、利他的教育,长大之后所学知识也不一定用得上,即或用上了,也不一定能用于正道。希望大家在这些方面详细观察,不要再成为历史的受害者。  不过人格教育最好从小抓起,就像古代一样,重视家庭教育(包括胎教)、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若从小生长在崇尚圣贤的氛围中,长大之后就会成为好人。若没有这样的气氛,除了分数、电视、电影等之外,再也没有所谓的贤善,长大之后就会成为废物,即或学历很高,是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用处也不大。尤其现在中国的独生子,从小就成为家庭中的王子或公主,长大之后,也不可能有忍辱负重、舍己利人、顾全大局等崇高品格,自然未来的前途也很渺茫。  恭录于索达吉堪布仁波切《修心利刃轮释》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等)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微信打赏我们)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珠断了代表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