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牲节学校不放假,不许穆斯林下葬不允许女人参加吗宗教活动

17,2018年开斋节和宰牲节是哪天?~~~~~
2015开斋节是哪天?开斋节,也称之为肉孜节,它是伊斯兰三大宗教节日之一。它对于穆斯林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这个节日是在2015年的哪天呢?它放假吗?中东客人2014年的斋月时间:做中东市场的,注意啦!以下是中东客人2014年的斋月、开斋的时间,请收藏起 公历(伊斯兰教历) 入斋开斋节宰牲节(放5天假)2014年(伊历1435)6月29日 7月29日 10月05日2015年(伊历1436)6月18日 7月18日9月24日2016年(伊历1437)6月07日7月07日9月13日2017年(伊历1438)5月27日6月26日9月02日2018年(伊历1439)5月16日6月15日8月22日伊斯兰教关于斋月最早的正式规定,始于公元623年。《古兰经》第二章第183、184、185、187节等对此都有记述。真主的使者穆罕默德也说:“拉马丹月是安拉的月份,它贵过一年中的任何一个月。”斋月的开始和结束都以新月牙的出现为准,伊斯兰教长在清真寺的宣礼楼上遥望天空,如果看到了纤细的新月,斋月即开始。由于看到月牙时间不一,不同伊斯兰国家进入斋月的时间也不完全一样。同时,因为伊斯兰历每年约355天,与公历相差10天左右,所以斋月在公历中没有固定的时间。在斋月里,每天东方刚刚开始发亮至日落期间,除了患病者、旅行者、乳婴、孕妇、哺乳妇、产妇、正在行经的妇女以及作战的士兵外,成年的穆斯林必须严格把斋,不吃不喝,不吸烟不饮酒、不行房事等。直到太阳西沉,人们才进餐,随后或消遣娱乐,或走亲访友,欢天喜地如同过年。对于世界上十多亿穆斯林教徒来说,斋月是一年当中最圣洁的一月。在斋月期间,穆斯林教徒从日出到日落期间是不吃不喝的,以这种方式来表达自我牺牲。这期间,穆斯林教徒戒斋、祈祷、阅读《古兰经》。开斋节介绍
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费图尔”的意译。新疆地区突厥语系的穆斯林称其为“肉孜节”。“肉孜”是波斯语,意思是“斋戒”。宁夏部分地区的回族穆斯林则称它为“大尔德”;甘肃、青海和东部地区的一些回族穆斯林也称其为“过年”。对开斋节在各地尽管称谓不同,但实际就是一次规模盛大、礼义隆重的宗教文化节日,其隆重程度犹如汉族群众的春节,藏族同胞过藏年。开斋节前夕,外面工作的、做买卖的、出差的穆斯林都要提前赶回家中,与家人共度美好节日。开斋节来源 伊斯兰教经典记载,先知穆罕默德在传教前,每逢莱麦丹月都去麦加近邻的希拉山涧沉思默祷。公元610年莱麦丹月,先知在沉思默祷时突然接到安拉的启示,命他以“使者&的身份传递真主的教诲。后来,先知穆罕默德将这个月定为斋戒月,以示纪念。与此同时,教法学家解释,“斋戒是为了让有钱人品尝饥渴滋味,以使他们不要穷奢极欲、挥霍无度;要节衣缩食,省出钱来周济穷人”。 历经1400余年演变,开斋节已成为信仰伊斯兰教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节日。这一天,穆斯林除沐浴净身,到清真寺参加节日宗教聚礼活动外,还要穿上节日盛装,走亲访友,互道“塞俩目”(祝你平安之意),祈求来年幸福。开斋节习俗 开斋节一般为期三天。第一天从拂晓开始,家家户户都早早起来,打扫室内室外、院内院外、巷道厕所,给人以清洁、舒适、愉快的感觉。成年回族穆斯林都要洗大净,沐浴净身。男女老少都换上自己喜爱的衣服,孩子也都把脸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梳得光光亮亮的。穆斯林群众聚会的场所清真寺,节日前也要修葺一新,打扫得干干净净。有的地方还专门悬挂“庆祝开斋节”的巨幅横标和彩灯,大约到早晨八点以后(有的地方以敲响会礼钟声为准),穆斯林群众携带小毯子或小拜毡,从东南西北四面八方汇集到清真寺。有的地方因参加会礼的穆斯林过多(有达万人之多),清真寺容纳不下,就另择一处地势平坦、宽敞干净的场地作为会场。当阿訇宣布会礼开始,群众铺下毯子或小拜毡,脱下鞋子,面向圣地麦加古寺克尔白天房方向叩拜,完成天命拜功。开斋节的意义 穆斯林重视尔德节的庆祝活动。依照经训教导,在节日里,穆斯林沐浴净身,换上最美的或最干净的衣服。开斋节那天不许延长或额外守斋戒,也不许可无节制地吃喝。开斋节是宗教大集会,穆斯林从各方聚会在一起礼拜、祈祷、记念真主,互相问候、关怀和友好。 开斋节是伊斯兰宗教节日,必须以伊斯兰方式来庆祝。活动的主题当以记念真主和学习先知为主题。尔德节不是民族文化节日,因此阿訇不允许将尔德节降格为一般、地方或少数人的娱乐活动。阿訇解释,民族节日活动的目的是寻求欢乐、节日休息、互相送礼、借机吃喝。而尔德节日的主题则必须以崇拜真主、记念穆圣为核心内容,否则就是伪尔德节。如果排除信仰目的,那么,伪尔德节就不是把穆斯林引向光明,引向正义,而是引向错误,引向罪恶。因此那种偷梁换柱式的伪尔德节,穆斯林是坚决反对的。 穆斯林的尔德节不是休息日,也不是单纯娱乐日,因为穆斯林的功课和职责时刻不能放松,一天也不能缺少。在记念真主和穆圣的节日里,责任只能加重,不能减少,穆斯林绝不许可把开斋节或宰牲节搞成庸俗的娱乐日。 开斋节是穆斯林的珍贵日子。节日里,每个穆斯林都有幸参加各种祈祷和礼拜活动,以提高个人品性和道德修养,指望真主予以更多恩典和收获。 开斋节也是穆斯林自我反省、自我更新、仁慈好施的日子。开斋节应当更多地想到平日可能被遗忘的老人、亲友、孤寡和穷人。由于穆斯林是祈求真主赏赐恩惠,所以首先应当感赞的是真主已经赏赐人们的恩典,并以自己富裕的条件和施舍给那些需要精神和物质帮助的人以力所能及的援助。通过一次成功的尔德节日,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将在真主的绿荫下提高一个精神阶梯。 开斋节的日期是循环的,三年提前一个月,按阴历计算,遇到3的倍数就会变动一次
& 上一篇:
& 下一篇:
17,2018年开斋节和宰牲节是哪天?~~~~~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尚人绣,,让现代生活充满个性化色彩。穆斯林的古尔邦节习俗_节日习俗
& 穆斯林的古尔邦节习俗
穆斯林的古尔邦节习俗
  古尔邦节是我国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少数民族共同的盛大节日。  &古尔邦&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或称为尔德&阿祖哈。&尔德&是节日的意思。&古尔邦&和&阿祖哈&都含有&牺牲&&献身&的意思,所以一般把这个节日叫&牺牲节&或&宰牲节&。  古尔邦节是宗教节日,在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伊斯兰教使用的历法,分太阳历和太阴历,太阳历用于农耕,一年365天或者366天,与公历基本相同。太阴历用于教事,一年354天或者355天,跟四季的轮回总相差十来天。先知穆罕默德入主麦地那的第二天(公元622年7月16日)为伊斯兰教历的元年元旦。由于古尔邦节与肉孜节的日期与公历之间的差异,使这些年节有时候是在冬天,有时候却又是夏天。季节不同,节庆的色彩也不同,这就使得年节也异常的多彩。  古尔邦节起源于一个伊斯兰教故事:真主为了考验先知伊卜拉欣的忠诚,在夜里降梦给伊卜拉欣,叫伊卜拉欣宰杀自己的儿子献祭。伊卜拉欣毫不犹豫地照办了。在他要用刀子害断亲生儿子伊斯玛仪的喉管时,真主便派使者用一只黑头绵羊替代了伊斯玛仪。因为有此渊源,在过古尔邦节的时候每户穆斯林都得至少宰杀一只羊,有的还宰牛、骆驼、马(萨克族与柯尔克孜族),家里实在太穷的也得宰杀一只鸡。但是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现在的城市穆斯林只好在市场上购买宰杀好的牛羊肉了。  临近古尔邦节的时候,家家户户的主妇就忙碌起来了,她们要制作大量的油炸馓子和各种精美点心,为节日期间来家里贺节的亲朋好友和远方的来客准备好充足的美食。盛大的节日也是主妇们的手艺与持家德行的大展示和大竞赛。  古尔邦节期间大家都要相互串门贺节,每到一户,主人必会为客人端上来一盘清炖大块羊肉,而客人即吃得再饱,也得尝尝主人家的羊肉。亲朋好友相聚,视歌舞为饭食的新疆各民族人民,就会弹起琴,唱起歌,跳起舞,到处是一派欢乐的景象。  大聚礼之后,各家各户都要到墓地去祈祷,怀念并祝福死去的亲人。  古尔邦节这一天清晨的礼拜,是一年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礼拜,所有的成年男人都得去当地的礼拜寺参加聚礼,场面蔚为壮观。最著名的有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大寺前的大聚礼,聚礼之后,乐师们登上艾提尕尔清真大寺的门顶,敲起纳格拉(铁壳鼓),吹起苏奈依(唢呐),大寺前广场上的男子们就跳起了热情奔放的萨满舞。  维族古尔邦节习俗  古尔邦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宰牲&或&血祭&。  古尔邦节前, 人们要做各种准备特别是作为&献牲&的牲畜要预先买好。节日的早晨,人们进行沐浴全身的&大净&,然后盛装到清真寺参加聚礼。聚礼之后,人们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杀牲血祭。至于是宰牛杀羊还是杀鸡杀鹅,这由各家的经济实力来决定。通常人们把血祭的牲畜宰好、把大块大块的连骨肉炖到锅里之后男子们才开始互相拜节,妇女们则留在家里炖肉和摆上节日食品,烧茶等,准备迎接客人。节日的第一天,首先给在近期内发生过丧葬等家难的乡亲拜节,表示慰问,其次是给夫妻双方的长辈拜节,再次,就是给近邻和长者拜节。在这种礼节性的拜节活动中,除了给夫妻双方的老人拜节是夫妻同去之外,其他的拜节活动往往是三五成群,男女分开进行。在维吾尔民间礼俗中,一般是不允许男女混杂的。  这之后,才是同辈的亲朋好友之间的拜节。大家除了互相道贺,彼此问候之外,还要共餐痛饮,吹拉弹唱一起娱乐。维吾尔民间的拜节是维吾尔人增强社会联系,严守礼尚往来这一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族古尔邦节习俗  &古尔邦&,阿拉伯语音译&尔德?古尔邦&、&尔德?阿祖哈&,意为&牺牲&、&献身&,故亦称&宰牲节&、&献牲节&、&忠孝节&、&尔德节&。宁夏南部山区等地的回族称为&大尔德&,云南等地的回族称为&小尔德&,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一般在开斋节过后七十天举行。这个节日属于穆斯林朝觐功课的仪式范围。伊斯兰教规定,教历每年12月上旬,穆斯林去麦加朝圣,朝觐的最后一天,开始举行庆祝活动。  回族为什么要宰牲过古尔邦节呢?相传,伊斯兰教的古代先知之一&&易卜拉欣夜间梦见安拉命他宰杀爱子伊斯玛仪献祭,考验他对安拉的虔诚。  易卜拉欣把刀磨得闪闪发光,非常锋利。当伊斯玛仪侧卧后,他把刀架在儿子的喉头上。这时他伤心痛哭,泪如溪流。第一刀下去只在儿子的脖子上留下了一个白印印,第二刀下去刮破了一点皮。  伊斯玛仪说:&我的父啊,你把我翻个身,让我匍匐而卧,这样你就下决心吧,顺从真主的命令。&  易卜拉欣听了儿子的劝言,把他翻了个身,然后解下刀子使劲宰时,真主受感动,派天仙吉卜热依勒背来一只黑头羝羊作为祭献,代替了伊斯玛仪。这时易卜拉欣拿起刀子,按住羊的喉头一宰,羊便倒了。从那以后,穆罕默德就把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规定为宰牲节,这就是传说的&古尔邦&的来历。  我国回族人民的古尔邦节,就是根据这一宗教来历内容,长期发展演变的一种传统的民族节日:有多重复合的内容,已与单纯的宗教节日有了很大的区别,而且主要内容已不再是宗教内容。现在我国回族人民不论信教与不信教,都按照各地不同的习惯,欢度古尔邦节。规模一般较大,多以村、乡、镇、巷等为单位进行,有的地方按照传统习惯要过三天,有的地方只过一天。  节前打扫室内外卫生。家庭院落、大街小巷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东西堆放得井然有序。家家户户在节前都要炸油香、馓子、花花等。孩子们换上节日的服装,欢乐地奔跳。  节日拂晓,沐浴净身,燃香,换上整洁的衣服赴清真寺参加会礼
穆斯林的古尔邦节习俗 相关内容:
古尔邦,阿拉伯语音译尔德?古尔邦、尔德?阿祖哈,意为牺牲、献身,故亦称宰牲节、献牲节、忠孝节、尔德节。宁夏南部山区等地的回族称为大尔德,云南等地的回族称为小尔德,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一般在开斋节过后七十天举行。...
古尔邦节:诵经、歌舞、羊肉带来的祈愿古尔邦节是伊斯兰教最大的宗教节日之一,在维吾尔族人的传统里,它就相当于汉族人的春节。今年的古尔邦节是9月23日。
随着秋分的临近,不少人看着日历上的秋分,一头雾水,秋分是什么意思?下面小编为大家解答疑惑。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
秋分、在每年公历的9月22日,23日或24日,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度。分示昼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样,此日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相等。
我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为半之意。 秋分 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
秋分(autumnal equinox),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
第18届推普周推荐宣传标语1.说好普通话,圆梦你我他2.积极普及民族共同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3.手拉手说普通话,心连心做中国人4.推广普通话,公务员要带头5.普通话,沟通你我的桥梁6.说普通话,从我做起7.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8.雅言传...
为树立绿色出行理念,发展绿色交通,推进我市节能减排工作,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做好20xx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有关工作的通知》(建城〔20xx〕73号)精神,结合《20xx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组织手册》要求,经研究,决定于20xx年9月2...
查看更多>>穆斯林节日
穆斯林节日
节日是民族心理的反映,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它像一面镜子,从不同侧面记载了不同时期人类的精神生活和民俗风情。
我国自古以来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各具特色。这些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节庆风俗,不仅是宝贵的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蕴藏着一个民族对过去生活的或美好或苦难的回忆。
鉴古而知今,门源回族的传统节日,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向伊斯兰历史文化的窗户,人们从中可以窥见穆斯林同胞的生活风貌和特有习俗。
回族的传统节日与伊斯兰教紧密相关,它们既是宗教节日,同时是民族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
伊斯兰教使用的历法,分太阳历和太阴历,太阳历用于农耕,一年365天或者366天,与公历基本相同。太阴历用于教事,一年354天或者365天,跟四季的轮回总相差十来天。先知穆罕默德入主麦地那的第二天(公元622年7月16日)为伊斯兰教历的元年元旦。开斋节、古尔邦节等节日是宗教节日,开斋节在教历10月1日,古尔邦节在开斋节的第70天,也即10月1日。由于开斋节与古尔邦节的日期与公历的差异,形成了每过三年这些节日向前推进一个月,36年为一个轮回。使这些节日有时候在冬天,有时候却又是夏天。季节不同,节庆的色彩也不同,这使得年节也异常的多彩。
一、开斋节
伊斯兰教教历每年10月1日,世界各地穆斯林跨越时空距离、语言障碍,被信仰缔结为一家,以庄严欣喜的心情共迎最盛大的节日--"开斋节",即前尔德节。
此前一月的伊斯兰教教历8月29日夜,穆斯林仰望着浩渺的星空,感悟缀满太空的星体运行的奥妙,当新月出现,就进入了穆斯林心中神圣的莱麦丹月。据经典记述,至圣穆罕默德的年轻时代,610年莱麦丹月27日夜,《古兰经》降临,遵真主启示将教历9月定为斋月。这里面有一个故事:就在麦加的贵族争相追逐财势,纨绔子弟花天酒地寻欢作乐的时候,年轻的穆罕默德却经常远离城市来到麦加的希拉山洞去参悟和冥想造物之无穷的奥妙和人间的奇闻异象。他一心思考,寻求真理。
希拉山洞是一个较大的山洞,那里异常寂静,似乎是与世隔绝的另一个世界。穆罕默德在每次经商之余便带上干粮,进希拉山洞参悟,有时数十天不出山洞。
穆罕默德40岁那年,有一次他又来到希拉山洞。他祈祷真主为他指出一条正路,他怀着对真主的虔诚信仰日夜静坐,苦思冥想。就在莱麦丹月(伊斯兰教历九月)末的一个夜晚,正当他昏然沉睡时,忽然听到冥冥中一个声音再三地让他以真主的名义诵读。
这声音是真主派天使哲卜利勒给穆罕默德的第一次启示。
自从受到了真主第一次启示之后,穆罕默德以更虔诚的态度和刻苦的精神继续在希拉山洞内冥思参悟。过了一段时间,他又受到第二次启示。
一天夜间,他在希拉山洞冥想,突然听见一个宏大的声音:"披大衣的人哪,起来去警告世人吧!"
这声音久久在山洞内回荡。这明明是真主在命令他承担起宣传伊斯兰教的使命。他不能再等待了,也不能再犹豫不决了,既然真主发出命令,就应立即行动起来。
第二天中,他走出山洞,便以安拉使者的身份开始了传播伊斯兰教的活动。
斋月期间,主妇们夜半起身准备茶饭。男12岁、女9岁以上穆斯林于黎明前吃饱喝足,日出至日落前,不准吃喝,严禁烟酒、房事或任何嬉狎行为。夜幕降临,人们举意开斋。斋月在穆斯林心中至高无上,斋戒后食色不亲,做礼拜,颂《古兰经》,抑恶扬善,参悟真理。整整一个月,人们抱冰守玉般呵护着斋戒。到斋月期满时,由各地阿訇到指定地点望月,见月牙即行开斋,次日为开斋节。开斋节前夕,家家户户的回族群众都要打扫房屋,准备丰盛的节日食品,勤快的主妇们在开斋节前,便开始忙着炸油香、搓馓子,做出各式各样色彩缤纷的油炸花花,备好水果、菜肴,早早迎接穆斯林一年之中的盛大节日庆典,其热闹情形,绝不亚于汉族的春节。
开斋节一般欢庆三天,清晨三时许,在清真寺宏亮的"索俩"(唤拜词)声中,万家灯火通明,人们沐浴净身,穿戴一新,家家户户香烟袅袅,主妇操持家务接纳吉庆,男子们到清真寺作完晨礼后到亲人的坟园诵经,向真主祈祷,替亡人求赎。当天大亮时,互致"色兰"的祝福和孩子们的欢笑声响成一片。对孩子们来说,这天真是个欢乐的日子,三五结伴带新朋老友到自己熟悉的人家中去给户主人说"赛俩目"祝福。随便进入哪一家,户主人都会热情用油炸糕点、糖果来招待,还会赠一些零钱让孩子们高兴。每个穆斯林家庭还要为家中所有成员出纳一定数量的钱,(每人按3斤麦计算),施舍给穷苦教胞,称"弗退勒",斋戒才算圆满。从坟园归来后男人们到清真寺或"出荒郊"举行会礼。特别是"出荒郊"的场景,参加人数之多、规模之大、情形之壮观,令人叹为观止。每年的开斋节这天,无论数九寒天,还是炎炎烈日,无论风和日丽,还是刮风下雨,成千上万的穆斯林男子整齐划一地面向圣地麦加"克尔白"方向跪拜,祈求真主赐福,其场面之壮观,让观者只能用震憾这个词来描述。会礼结束后,大家串亲访友,互道"赛俩目"问候,与亲人们分享节日的快乐,在门源,开斋节期间政府对穆斯林工作人员和学生放假三天。节日期间亲朋好友及同事之间还有相互走动,说"赛俩目"的习俗,从开斋节第二天起,亲友之间便忙着送油香、馓子等节日礼品以示祝贺。年轻夫妇和未婚女青年则要到岳父家登门开斋,还讲究小辈给长辈道"赛俩目"开斋的习俗。
除了穆斯林之间的互访、走动外,长期共同居住的汉、藏、蒙古、土等族的朋友们也很尊重回族的节庆习俗,纷纷前来拜访祝贺节日。党政军机关的领导人年年带着礼品拜会宗教界和民主人士,对贫困回族群众进行节日慰问。这种年年如此随处可见的生动景象,无不反映出当代门源各民族友好往来、和睦相处、同欢共乐的时代风貌。
二、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是穆斯林盛大的节日之一,意为宰牲献祭,我国穆斯林又称为"忠孝节"或"后尔德节"。这一天也是朝觐节。凡有经济能力的朝觐的人,赴麦加朝觐天房,聚会全世界的伊斯兰兄弟,会集于阿拉法特山前举行祭祀大会,会礼后,赴弥那山宰牲开戒,献洁已之纯德以尽事主之典礼。但是无法朝觐的人,也应当在各地会合大众,举行祭祀大会之典礼,倘若教众具有宰牲的能力,就得宰牲济贫,以尊其利。据伊斯兰经典记载,先知伊卜拉欣梦见安拉命他以爱子伊斯玛仪勒献祭。第二天,伊卜拉欣领着儿子来到麦加城郊的米纳山谷,向儿子讲明原委,伊斯玛仪勒欣然遵从。伊卜拉欣执刀宰子,费尽气力,刀却始终割不进咽喉,连续两次皮肤无损。就在他第三次落刀之际,天空中音乐袅袅,安拉派遣天使送一只黑头白身的绵羊飘然降临,传安拉之命以宰杀羊代替献子。为了纪念这一动人的事迹和感谢安拉的恩典,伊斯兰教规定每年教历12月10日即开斋节后70天为古尔邦节,凡经济条件宽余的穆斯林都要宰牲庆节。
节日这天,所有穆斯林成年男女都要沐浴熏香,严整面容衣冠。清晨,随着清真寺传出的宏亮的"索俩"声,男子们带着拜毡到清真寺参加会礼。在穆斯林心中,这天是一个极为神圣的日子。在伊玛目率领下,自觉排列成整齐的队伍,随着异口同声的念诵和整齐划一的礼拜,在庄严神圣的气氛中,每个人仿佛进入忘我的境界,在精神的神圣殿堂,灵魂被净化、升华。
会礼结束,众人一边互致"色兰"(祝福),一边兴高采烈地回家。家家户户忙碌起来,男子们开始磨刀霍霍向牛羊。宰牲可延续三天,只用牛、羊、驼三种,也可以几户亲戚朋友合宰一头牛、一只骆驼。宰牲节用的牛羊平时要育肥完美,凡身体有伤、残、病、瘦的皆不合适。宰时要求用锋利的刀割断气管、血管、食管,不能少。还要挖一土坑,将血流入坑中掩埋。
宰牲后,家家户户首先请阿訇到家中诵经赞主、赞圣,祈祷平安,为家中过世的亲人求赎。牲肉一般分为三份。一份施舍给穷苦教胞,一份馈赠亲朋邻居,一份留作自食。大街小巷转亲访友的人络绎不绝,到处是互致"赛俩目"的殷殷祝福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洋溢着祥和而浓郁的喜庆氛围。
三、圣纪节
圣纪节是当地回族的一个重要节日,是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诞辰纪念日。阿拉伯语"毛利得·奈比"的意思,一译"先知诞辰"。据阿拉伯史籍记载,穆罕默德出生于570年,即阿拉伯太阴历"象年"的3月12日,此年国王阿比西尼亚皇帝乘坐大象,率军队出征麦加故名象年。由于穆罕默德于希吉来历11年时逝世,时间亦为3月12日。因此,穆斯林将两个纪念日合并举行,称为"圣纪"或"圣忌",俗称"圣会"。据阿拉伯史书记载,穆罕默德逝世300余年后,什叶派的法玛王朝(909--1171年)首先在埃及举行圣诞纪念。到了12世纪,伊拉克的穆斯林也开始在每年的教历3月12日庆祝圣诞。此后,纪念先知诞辰的活动便扩大到了其他穆斯林国家和地区。
门源回族的圣纪活动,一般在希吉来历的3月之内举行。过圣纪节实际上是按圣忌过的,把它当成忧伤的日子,届时,各清真寺诵经赞圣,干"尔麦力",以示怀念。
节前各清真寺都要动员周围的妇女到清真寺炸苫脸油香,准备聚餐的饭菜。者麻提多的寺院,要炸数千上万的油香,摆下供同样人数就餐的流水席。
举行圣纪的日子,寺院的门楼上,飘扬着绿旗,大门和大殿前挂着阿汉两文书写的横幅,巨大的香炉内点燃着卫生香。数十名满拉,高声齐诵着《古兰经》的相关内容,男女老少穆斯林,穿着庄重的民族服装,互道赛俩目问好后,拿出真诚举意的"乜贴",一部分交给寺院管理人员做圣纪节用度,一部分当场散给贫困同胞和少年儿童。施济者充满了真诚,受济者满脸感动。同胞之间的情谊,这一刻表现的无比让人感动。
一排排的群众整齐的跪坐在地下。从庭院一直延伸到了大门外。当阿訇讲瓦尔兹讲到穆圣圣行懿德,讲到深情处演讲者和听讲者,都沉浸在一种伟大神圣的感动中,许多人的脸上挂满了晶莹的泪珠。
瓦尔兹讲罢后的第二个仪式是做讨白。这是一项庄严的赎罪仪式。阿訇满拉面向教众排成长排,齐声高念讨白词,众人默默聆听中检讨自己的过失,祈祷真主的饶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灵魂的锻淬。
第三个仪式是赞圣,所有到场的人不论男女老少,人人双手在胸前持着三支点燃的卫生香,眼观鼻,鼻观心,在阿訇满拉的的带领下,高诵赞圣词。这是万众合一的齐诵,声震四方,余音袅袅。最后是众人抬手做杜阿,一声"阿米乃",抒发着"主阿,请您接受我们的祈求吧,"的祷告,并以同声响亮的"赛俩目",道出了同胞之间的情谊和平安的祝福。
庄重的仪式后,众人"口到"贵重的油香,享用"麦仁"、"熬饭"等圣餐。
门源回族过圣纪节,是众人赞圣、众人祈祷、众人捐散、众人会餐,表达着团结友爱、无比庄严的心情。在圣纪节上,许多其它民族的兄弟还送来祝节的钱物,讨取"油香"以作"杜哇"食用。
四、法图麦节
俗称姑太节,这是为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之女,阿里之妻,在她的忌日即在伊斯兰教历9月14日举行纪念活动的一个节日,是回族的妇女节。
这一日妇女们在家中,或在寺里,集资举办尔麦里圣会,请阿訇诵经、赞圣、祈祷、讲述法图麦的美德,并举行宴会,进行纪念。法图麦节的食物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杂粮粥。里面有麦仁、黄米、大米、豌豆、大豆等多种粮食加肉丁和葱、盐精心熬制而成。这种粥的来历是,传说当年阿里带兵打仗,他和兵士三天三夜没吃东西。面对人困马乏、饥饿当头的危局,法图麦圣姑悄悄地走到河边捡拾了各种各样的小花石子,拿回来淘洗后下在锅里架火烧煮,她一边添柴一边祈祷,慢慢地锅中的五色石子变化成了五色粮食,并从锅中弥散出了诱人的粥香。士兵们食之满口留香,饥困顿消。从此杂粮粥在穆斯林中广为流传,特别在妇女节是一道必不可少的一道主餐。
五、登宵节
登宵节是阿拉伯语"米尔拉吉"的意译,原意为"阶梯"、或"上升"。根据教义,先知穆罕默德在五十二岁时,即伊斯兰教历纪元前一年(公元621年)7月27日夜晚,真主命哲卜利勒天使牵上仙马来接他,他乘天马从麦加城的禁寺到耶路撒冷的远寺,穆罕默德从禁寺登霄,登到第六层天空时,见到了穆萨圣人,穆萨让穆罕默德向真主礼一拜,而他礼了三拜,现在回族穆斯林尊圣行,把三拜做为天命。穆罕默德遨游到第七层时,凭借安拉的特慈,亲眼看见了真主的一切迹象和奥秘,并在哲布来依勒天仙的陪同下,会见了古代的列圣,如阿丹、尔萨、耶海亚、尤素福、伊德里斯、哈伦等。见到了"天堂"、"火狱"的真实情况。返回到第六层时,又遇到穆萨,穆罕默德说今后日礼五十次拜作为天命,穆萨听后说,这样穆斯林没那么多时间,可能承受不了,穆罕默德也感到这样做确实受不了。就连续九次求真主减少拜数,直到减到一日五次礼拜,黎民时穆罕默德重返麦加,这就是一日五次礼拜的由来。从此耶路撒冷便成了伊斯兰教的三大圣地之一。为了纪念穆罕默德这一圣行,登霄节这天晚上,回族穆斯林聚集到本坊清真寺举行礼拜、祈祷。家家户户都要动香气(炸油香)、燃香、念诵《古兰经》、守夜。
六、阿述拉节
阿述拉一词,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其意是"十"即希吉来历元月十日。据伊斯兰史记载,这一日教内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虽发生在不同历史年代,却都集中在这一天。该日是阿丹、努海、易卜拉欣、穆萨等圣人得救的日子;这一天真主安拉创造了人、天园和火狱等。因此,穆斯林把这一天看作神圣的日子。
这一日当地回族群众要在家中举行诵经、赞圣活动,聚餐喝粥。这是因为,先知努海的方舟在洪水中飘流了六个月之后,发现洪水逐渐消退,出现陆地,于是先知努海吩咐将方舟中仅有的豆煮粥,人畜饱餐,感谢安拉的相救。因此这一习俗一直延续到了今天。人们将豌豆洗净、浸泡后,放进锅中与新鲜牛腿骨一道用温火慢慢熬煮,待豆子煮烂后食用,别有一番滋味。有些人家在这一天喜欢做麦仁粥。不同的原料,做着同样的饮食,不同的人家,表达着同样的感恩,阿述拉节在回族人心目中,这是追根溯源的感恩日。
七、拜拉特夜
拜拉特,阿拉伯语"赦免"的音译。指伊斯兰教历8月15日之夜,俗称"换文卷夜"。原意"清白"、"忏悔"或"豁免"。意义是每个人都要总结一下一年的功过是非,祈求安拉的宽恕。据说在这一夜,每个人更换一年的大事志,古有誊文卷之夜之说。此夜安拉亲临天堂的最下层,巡视人间,并晓谕说:"谁祈求我,我满足谁。谁求我饶恕,我饶恕谁。谁求我食禄,我给谁。"安拉在这一夜打开所有怜悯和饶恕的大门,宽恕一切穆民。但是有那么几种人得不到宽恕。那就是吝啬者、贪得无厌者、行贿受贿者、不孝敬父母者、不敬老幼者、不尊敬老师和首领者。故是夜,回族人集中清真寺,集体做"忏悔",净化身心求吉避凶。从初一到十五半月内,回族之家,常设席或果点,邀请所属"者麻提"阿訇、满拉和老人们赞主赞圣,为全家祈福。男女老少要沐浴更衣,投入"忏悔"活动,以求得安拉的恩赐和赦免。
中共门源县委宣传部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青海频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穆斯林不许蒙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