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赤脚医生补助通知困难补助与残疾人民政补助可以同补吗?政策上是否有冲突,二选一?

2015年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标准
文章摘要:2015年残疾人补贴政策标准解读,2015年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内容。2015年残疾人补贴标准是多少呢?日(星期五)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民政部副部长邹铭和中残联副理事长程凯介绍2015年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有关政策。
  2015年残疾人补贴政策标准解读,2015年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内容。2015年残疾人补贴标准是多少呢?日(星期五)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民政部副部长邹铭和中残联副理事长程凯介绍2015年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有关政策。
  建立残疾人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是落实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残疾人事业新部署的重大措施,是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迈出的坚实有力步伐。
  残疾人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不仅是保民生、兜底线、促公平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首次针对残疾人群体出台的特惠保障措施和专项社会福利制度,无论是在我国的社会事业发展历史上,还是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进程中,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也是必将载入史册的一次重要制度创新。
  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是以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与需求调查、残疾人状况监测为依据,针对广大残疾人迫切需要而推出的重大惠民举措。
  经国务院领导批准,国务院残工委今年组织开展了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的专项调查。对近3000万持证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与需求进行了入户调查。内容涉及残疾人的收入、住房、康复、教育、就业、社保、无障碍等。从本次专项调查和&十二五&以来的残疾人状况年度监测看,残疾人的整体状况虽得到较大的改善,但与社会整体水平之间的差距仍在持续拉大,从我们实际工作掌握的情况看,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有占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多(2013年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显示仅为平均收入的56.2%),而城乡残疾人家庭人均医疗支出却分别是全国城乡平均水平的1.6倍和1.7倍;农村残疾人贫困发生率近50%;全国有近千万残疾人依靠低保维持基本生活;城乡残疾人就业率尚不足50%。此外,残疾人在交通出行、辅助器具、护理照料等方面都需要付出较常人更高的生活成本。残疾人收入低、支出大的矛盾将持续影响残疾人的基本生活,统计显示,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8.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2.3个百分点。这一组数据反映了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的客观现实和迫切需要。两项补贴这一重大制度的创建正是专门针对残疾人实现小康面临的现实困难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惠民政策。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注企汇网官方微信账号:“henanqihuiwang”
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民政部相关负责人解读《关于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意见》
  新华网北京9月25日电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决定2016年1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以下简称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民政部相关负责人对此进行了解读。
  一、国务院印发《意见》有何重要意义?
  全面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残疾人民生保障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强调残疾人是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特殊困难群体,残疾人民生保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需要补上的“短板”。全面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是《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13〕6号)、《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5年工作要点》、《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国发〔2015〕7号)、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文件的明确要求,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经济新常态下惠民生、保民生的重要举措,对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是国家层面创建的第一个残疾人专项福利补贴制度,无论是在残疾人事业发展进程中,还是我国社会事业发展历史上,都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制度创新。两项补贴制度针对残疾人的特殊生活困难和长期照护困难进行专门的制度安排,并与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进行了有效衔接,填补了残疾人福利制度的空白,有助于巩固提升家庭对残疾人的照顾功能,促进家庭社会和谐稳定。
  二、《意见》的实施将惠及哪些残疾人?
  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功能互补,各有侧重。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主要补助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残疾人,有条件的地方可逐步拓展到低收入及其他困难残疾人。对于低收入及其他困难残疾人的标准,《意见》规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参照相关规定制定。从试点看,有的地方已将生活补贴对象拓展到了低收入、无固定收入、老残一体、以老养残、一户多残等困难残疾人,有的地方甚至实现了残疾人生活补贴全覆盖。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主要补助残疾等级为一级、二级需要长期照护的重度残疾人,有条件的地方拓展到非重度智力、精神残疾人或其他残疾人,推动形成面向所有需要长期照护残疾人的护理补贴制度。根据全国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中的持证残疾人数据推算,《意见》最终将惠及1000万困难残疾人和1000万重度残疾人。由于部分地方残疾人两项补贴范围大于《意见》规定范围,全国实际受益残疾人数预计超过以上人数。
  三、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能够领取到多少补贴金?
  考虑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异,《意见》没有规定残疾人两项补贴的全国统一标准,要求各省级人民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残疾人生活保障需求、长期照护需求统筹确定,并适时调整。此外,为提高制度精准度和补贴力度,《意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按照残疾人的不同困难程度制定分档补贴标准。从各地先行先试情况看,多数省份生活补贴为每人每月50元,最高的省份达到每人每月700多元;多数省份护理补贴为每人每月50元或100元,最高的省份达到每人每月300元。《意见》实施后,国务院将对各地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引导各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适时调整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四、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如何与相关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保险进行有效衔接?
  为确保有限资金用于最需要的残疾人,《意见》本着公平、统筹的原则,将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与现行相关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了衔接。一是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可同时申领这两项补贴。二是既符合残疾人两项补贴条件,又符合老年、因公致残、离休等福利性生活补贴(津贴)、护理补贴(津贴)条件的残疾人,可择高申领其中一类生活补贴(津贴)、护理补贴(津贴)。三是考虑到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已经建立,其中的残疾孤儿生活困难已基本解决,但护理照料困难尚没有制度保障,《意见》规定享受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政策的残疾儿童不享受生活补贴,可享受护理补贴。四是明确残疾人两项补贴不计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收入,避免出现部分残疾人因补贴后家庭收入增长,而失去最低生活保障资格的现象,使困难残疾人能够得到双重生活支持。五是纳入工伤保险生活护理费、特困人员供养保障的残疾人, 其生活和长期护理照料已得到基本保障,因此不再享受两项补贴。
  五、为方便残疾人申领补贴,《意见》有哪些考虑?
  残疾人两项补贴由残疾人自愿申请。为方便残疾人申领补贴,《意见》规定了三项措施。一是申请人既可以是残疾人本人,也可以是残疾人的法定监护人、赡养、抚养和扶养人、所在村民(居民)委员会或者其他委托人。二是审核程序,《意见》要求依托“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审核残疾人两项补贴,加强部门协作和信息共享比对,让残疾人只跑一次路、只办一次申请手续。三是采取社会化形式发放补贴金,既方便残疾人领取,又避免现金直接发放形式容易出现的冒领、截留或者挪用现象。
  六、如何保证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实施公开公正、规范有序?
  坚持公开公正、规范有序是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运行的基本原则,也是衡量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绩效的重要标准,《意见》在制度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这一问题,并作出了相关规定。一是依托“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逐步审核补贴申请,确保补贴资格审核准确、规范、客观。二是统筹建立统一的残疾人两项补贴工作网络信息平台,加强基本信息的实时监测、比对、归纳分析和动态管理,减少人工管理效率低、容易自由裁量等问题。三是建立定期复核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复核内容包括申请人资格条件变化情况、补贴发放情况等,实行残疾人两项补贴应补尽补、应退则退的动态管理。绩效评估定期开展,并可采取委托第三方方式进行。四是建立监督审计机制。资金发放使用情况定期向社会公示,接受财政、审计、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防止出现挤占、挪用、套取等违法违规现象。五是指导地方采取适当方式公开公示补贴审核信息,保障公众和残疾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七、为什么确定2016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
  《意见》确定2016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主要目的是为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预留时间。从各地看,目前还有11个省份没有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11个省份没有建立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其中4个省份两项补贴制度均未建立,这些省份需要根据《意见》进行制度创建工作;同时,已经建立一项或两项补贴制度的省份,也需要根据《意见》进行制度调整工作,补贴范围比《意见》要求窄的,需要拓展补贴范围,工作机制、审核程序与《意见》不一致的,要根据《意见》作相应调整。从各部门看,民政部、财政部和中国残联需要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意见》的具体措施,并对全国工作进行部署安排,还有大量后续工作需要推进。总之,各地、各部门将按照《意见》确定的全面实施日期进行倒计时,扎实工作,做好实施准备。
  八、目前各地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的建设情况如何?
  立足于解决残疾人额外生活支出和长期照护支出偏重问题,地方先行先试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取得显著成效。从各地文件出台时间看,2002年就有省份依托社会救助体系对困难残疾人实行生活补助。“十二五”以来,各地加快了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的探索制定,截至2015年8月底,已有20个省份建立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20个省份建立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其中13个省份同时建立了两项补贴制度。从地方试点情况看,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回应了残疾人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利益诉求,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格外关心爱护,得到社会广泛赞誉,也为全国层面的制度创建奠定了扎实基础。《意见》实施后,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将在全国实现“全覆盖”,补贴对象、补贴标准、审核程序、制度衔接基本统一,制度的规范化水平和整体保障力度将显著提升,有助于推动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持续改进和长远发展。
[责任编辑:(三)民政
1、党和政府对左洼村民政方面的政策
(1)抚恤金、优抚金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左洼村范围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国英勇杀敌流血牺牲的功臣和老革命,实行了优抚政策,对抚恤金优抚金按标准逐年增加。从二十世纪60年代的享受补助人员每人每月6元、8元,截至到2013年度的烈属每人每月享受补助600元,伤残军人每人每月享受补助800元,抗日战争复员人员每人每月享受补助450元,带病回乡的退伍军人每人每月享受补助280元,两弹一星基地驻军服役退伍和自卫反击战退伍军人每人每月享受补助280元,从2012年国家对退伍回乡年满60岁退伍军人每年军龄补助10元(月)。
烈属享受抚恤金的:王郭氏&
潘逢英& 邢学芹
伤残军人享受抚恤金的:韩全德
老复员军人享受优待金的:
李玉喜& 王志法
(2)五保政策:
民国时期,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缺衣少食,饥寒交迫、无人照顾,过着艰难的生活。新中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使这些孤寡老人得到了社会的赡养。集体化时五保户老人按当时够基本生活标准供养粮食衣服(折钱)烧柴到现在(2013年)每人每年1600元,即保吃、保住、保穿、保医、保葬。五保老人生病住院可免费治疗,还可以选择申请进住养老院生活。真正使这些老人享受到老有所养的好政策。
附享受五保人名单:
王成丁& 高方白
高兆公& 王兆营
高启连& 邓家英
(3)残疾补助
随着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实,对三级以上残疾村民实行了补助政策,对年收入低于1300元的残疾村民办理低保。残疾人补助:二等以上的人年补800元,三级以上的补400元。
2、宗教政策
党和政府的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信教群体必须是拥护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早在民国时期左洼自然村和元洼自然村就有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左洼村龚茂兰修女就住在天主教堂。从二十世纪70年代起龚女士就享受民政发放的特种人员补助金,直至90年代去世。元洼自然村的胡兴太主教,自1980起,担任宿县基督教三自爱国会的主任,兼任县市四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政部门也按月发给特殊人员生活补助,到2008年去世。
至2014年底,左洼村仍有信教群体在天主教堂学习圣经,元洼自然庄的基督教堂有近百人信教群众。负责人是胡长友。
3、周村的民族布局:
左洼村范围的各自然村原住村民都为汉族,从上世纪80年代起,由于婚姻观念的转变,数千里外的云南、四川、贵州的姑娘嫁到左洼村,有数十个少数民族(即拉祜族、布依族、彜族等)他们已融入本地的生活习俗,除口音外,与本地的村民基本无异。
4、七老补助
左洼是个长寿村:左洼村是水土宜居,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的长寿村,至2014年底,超过100岁老人3人,90岁以上的老人13人,80岁以上的84人。按照全国高寿老人统计,左洼村已是长寿村,本村有着孝敬老人,善待老人的淳朴风气。党和政府已统计高龄老人发放高龄老人补助金。标准是:100岁以上老人月享受补助200元,90岁老人年享受补助300元,80岁老人年享受补助200元。
政府在落实对七老人员的补助:即原村干部、原民办教师、农村农民农技员、老拖拉机手、老电影放映员、老兽医、老赤脚医生,从2014年1月1日起,上述各类人员以工教龄按标准发放补助。
附:左洼村高龄人员名单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东赤脚医生补助政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