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无供养的意思,唯读妙莲华是什么意思

问题补充&&
本页链接:
我前来五百罗汉洞瞻仰没有贡品献上,只有颂唱《妙法莲华经》以示诚心。
zjz17931 &9-07 19:16
猜你感兴趣查看目录 >>「如是等香非遍闻,唯闻戒香遍一切」。这个世间花草树木的香,再好的,也不过就是此地所说的旃檀、龙麝。但是怎么比也比不过佛门修行的这些大德,真修行,无论在家出家,身体都有妙香。
释迦牟尼佛在世,他示现的是出家修行人,同时还有一位在家居士,跟释迦牟尼佛的地位是平等的,维摩居士,维摩诘居士没有出家,也证得了佛果,居士身。由此可知,出家、在家是形式,证得佛果是实质,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这个道理要懂,要尊重。在家真正证果的人,要把他当佛一样看待。所以维摩居士讲经,释迦牟尼佛派弟子,目犍连,舍利弗,率领大众去听经,这些出家的阿罗汉,见到维摩居士都要顶礼三拜,右绕三匝,那个礼节跟见佛没有两样。这说明什么?说明佛教重师道,不重形式,他虽然是在家身分,他是你的老师,你是他的学生,那就应当要行师生之礼,这一定要懂。决定不能说我是出家了,我是佛弟子,他是在家居士,那不行。居士要看什么身分,如果是升座讲经的时候,这代佛说法,他是佛的身分。现在我们看到很多场合当中,居士升座讲经,出家人不拜,这是错误的。佛给我们立下的规矩,是顶礼三拜,右绕三匝,跟见佛完全一样。所以尊师重道,消除自己的贡高我慢。
真正有德行的大居士,他是我们的老师,像夏莲居老居士,为我们会集这部经的。这部经不好会集,王龙舒是了不起的大德,会集不是尽善尽美;魏默深也是大德,第二次会集还是有瑕疵,被别人批评;夏莲公三次会集,第三次花十年的时间,三年完成会集本,十次修订,整整用了十年时间。会集经里头的文字,字字句句都是原译本所用的字,没有更动一个,忠于会集,挑不出一点毛病出来。法师里头没人做,他做出来了,做出来之后现在多少出家人依照这个本子来学习,他怎么不是老师?我们不能忘恩负义,我们要顶礼、要感恩。黄念老的集注不简单,聚集了一百九十三种资料给你做参考,他就用一百九十三种资料用它来注解这一部大经。说明什么?这不是他的意思,经论上的本义,祖师大德的教诲。这是有智慧,高明,不容易做到,他做到了。我们得受用。做这个註解,整整花了六年的时间,完成之后他走了。这两位老人出现在世间,有任务的,就是要干这桩事情,功德圆满他离开了,对我们的帮助太大了!我们如果没有得到这个会集本,没有得到念老的集註,我们唯一的方法只有跟著古人,以《弥陀经》為主修。《弥陀经》的三个註解,莲池大师的《疏钞》,蕅益大师的《要解》,幽溪大师的《圆中钞》,黄念老还嘱咐我,希望把窥基大师的《通赞疏》加上去,《弥陀经》的四大注解,很有道理。窥基大师是用法相宗来注解的,法相到最后也导归极乐,也信愿持名,求生净土,对了,一点都没错。
所以什么样的香比不上戒香,比不上定香。这个地方所流露出来的香,戒定慧香,遍一切处。「本经曰:其香普熏无量世界。故知其香应是戒香」。我们念佛人持戒,需不需要去受戒?章嘉大师告诉我,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譬如五戒,你真正能做到一条,你就受了一条了。有没有人来给你授,做仪式,没关系,佛菩萨承认。你能做到两条,你就受了两条,完全在自己。佛的根本戒,五戒是根本戒,扩大就是十善业。净业三福里头第二条,就是戒香,圆满的戒香,「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就这三句话,这就告诉我们,具足众戒是什么?三皈、五戒、十善、沙弥律仪,六和、六度、十大愿王,三聚净戒统统具足了,能遵守,好!能遵守时必定有戒香。
欢迎搜索关注佛善堂微信公众号
foshantang2013
开示文章可转发到朋友圈与朋友共同分享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快速关注本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讯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静思晨语-静思妙莲华第950集
《法华经 授记品第六》
契佛智慧 蒙佛授记
佛智真空妙有蕴行,
为一大事因缘而来,
开示众生悟佛知见,
契佛智慧盼证授记。
⊙如从饥国来,忽遇大王膳,心犹怀疑惧,未敢即便食,若复得王教,然后乃敢食。
《法华经 授记品第六》
⊙我等亦如是,每惟小乘过,不知当云何,得佛无上慧。虽闻佛音声,言我等作佛,心尚怀忧惧,如未敢便食。
《法华经 授记品第六》
⊙若蒙佛授记,尔乃快安乐,大雄猛世尊,常欲安世间,愿赐我等记,如饥须教食。
《法华经 授记品第六》
⊙若蒙佛授记,尔乃快安乐:若蒙佛唱名授成佛之记,这时候乃可安心意乐,尔乃快安乐,修大行趣佛果。
⊙大雄猛世尊,常欲安世间:世尊说法,安隐世间一切众生。况我等心怀悚栗,安有不安隐者乎?
⊙愿赐我等记,如饥须教食:我等今闻妙法及授记,如饥逢美食。今请佛授记,如饥须教食。
⊙尔时,世尊知诸大弟子心之所念,告诸比丘:是须菩提,于当来世,奉觐三百万亿那由他佛。
《法华经 授记品第六》
⊙是须菩提,于当来世:此授须菩提记中之因记、果记。
⊙须菩提:此云空生,初在母胎便知空寂;又云善现尊者,生时善相现故。
⊙那由他:即万亿。世俗数量中亿兆京垓之垓。但内典数量中每一大数,均由前数自乘而得,如亿亿为兆,兆兆为京,京京为垓之类,垓即那由他。
佛智真空妙有蕴行,
为一大事因缘而来,
开示众生悟佛知见,
契佛智慧盼证授记。
我们要很用心体会了解,佛的智慧已经与宇宙真空合而为一,宇宙天体真空万有,所有的事物理,无不都包含在佛智,佛的智慧是遍虚空法界,所以佛智真空,却是妙有蕴行。累劫世以来完全为人间众生,所以他生生世世运用累积来的功德。妙有是很微细、很微妙。蕴就是累生累世不断累积、聚集这个妙有,妙有就是福德智慧,聚集了一切福德智慧,累积来蕴行。
行,行就是很微细。常常告诉大家,不论是人间、空间、时间都是在蕴行中。蕴,就是聚集的意思,天地万物道理无不都是很微细的在集合成长或灭,所以生灭无不都是在蕴行中,这
就是妙有。佛陀的智慧,运用了时间、空间,不断来人间,生生世世所造作的福因、福缘,在人群中,又在人群中成就智慧,这样不断累积,这就是妙有蕴行。
为了什么呢?为了一大事因缘而来。一大事因缘,无非就是为众生,所以生生世世开示众生,期待众生能悟入佛的知见。但是众生被烦恼无明覆盖,明明佛法在面前,明明知道转恶为善,转一个念头就能开启一个心门,还有什么恩、怨、仇、恨这些心态呢?我们的心开启了,就没有贪、瞋、痴、慢、疑,自然就没有恩怨了。若能这样,爱恨情仇都去除了,人人能契佛智慧,入佛的知见,佛陀才有办法为他授记。
佛陀的弟子中,已经有人能体会了,不过我们想想看,佛陀年迈了,跟着他四十多年的弟子,同样也年迈了,年纪这么大,开始发心,这表示:我现在这颗种子,已经能契佛的心智,了解佛陀的智慧、佛陀的心,我体会了,我了解了,过去所修的小乘行,也已经去除烦恼,现在发大心,立大愿,虽然这辈子已年迈了,却是再生的开始。
所以前面的偈文就说,如从饥国来,忽遇大王膳,心犹怀疑惧,未敢即便食,若复得王教,然后乃敢食。
这段偈文,就如在很贫困的地方,没得吃,又走了很远的路,来到这个国境,在这个环境中,忽然得到国王赐食,自己会觉得:这些丰盛的东西在我的面前了,是不是真的要给我吃呢?但是不敢吃,因为国王还未诏令下来。就如我过去修行是为了独善其身,也已经断尽烦恼了,现在佛陀又加强语气来启示,我了解了,现在发心,体会佛陀的心怀。
但是,佛陀之前向舍利弗授记,后又向迦叶尊者授记,而我们呢?我们的体会是与迦叶尊者同时体会到,为何还没叫到我?因为我已经知道人人都有与佛平等的智慧,原来天地万物的
真理就是遍虚空法界,也了解了。但是这一番的了解是不是很透彻呢?这个透彻的了解,是不是将来有成佛的机会吗?现在就是需要佛陀亲口为我证明,将来也能成佛。
⊙我等亦如是,每惟小乘过,不知当云何,得佛无上慧。虽闻佛音声,言我等作佛,心尚怀忧惧,如未敢便食。
《法华经 授记品第六》
所以,我等亦如是,每惟小乘过,自己思惟过去独善其身的小乘,不知当云何,得佛无上慧,其实不知道要怎样才能体会佛心。所以,虽闻佛音声,言我等作佛,虽然佛陀常常说,人人都可以成佛,但是自己无法体会到佛心。所以心尚怀忧惧,如未敢便食,我的心还不敢很笃定,我将来也能成佛。
因此不敢走入菩萨道,若走入菩萨道,在人群中,恐怕又会受人群影响。所以,未敢即便食,就如国王还未宣示我能吃,我就不敢吃。就如佛陀若没有证明我将来也能成佛,我就不敢走入菩萨道,不敢入人群。这是我们昨天所说。
现在开始这段经文再说,若蒙佛授记,尔乃快安乐。大雄猛世尊,常欲安世间,愿赐我等记,如饥须教食。
就是要这样,若能得到佛陀为我们授记,我们的心才能很安稳,尔乃得安乐。
⊙若蒙佛授记,尔乃快安乐:若蒙佛唱名授成佛之记,这时候乃可安心意乐,尔乃快安乐,修大行趣佛果。
这个时候,我自然就安心了,所以尔乃快安乐,修大行趋佛果。我现在心就很安,放心跨大步入人群中行菩萨道,将来就能向佛的境界走。方向笃定了,所以我愿意入人群中,走过了菩萨道,就是证佛果之时。
⊙大雄猛世尊,常欲安世间:世尊说法,安隐世间一切众生。况我等心怀悚栗,安有不安隐者乎?
大雄猛世尊,常欲安世间:世尊说法,就是安稳世间一切众生,何况我们大家现在心未安,这样的悚栗。我们现在还未得佛授记,心还不安,这样的悚栗,怎么能够安稳呢?
佛陀的慈悲,要来安稳世间的众生,而我们这样修行,还未得到受记之前,还是不安,要等佛陀为我们授记。
⊙愿赐我等记,如饥须教食:我等今闻妙法及授记,如饥逢美食。今请佛授记,如饥须教食。
所以,愿赐我等记,如饥须教食。这时候我们大家已经听法了,所听的法都是很微妙,我等今闻妙法及授记,若能如此,我们听进佛法也已有接受入了心,若能再得受佛记,就如饥饿的人遇到非常丰盛的美食,所以如饥须教食。
就如长期修行到现在,已经体会到真理,对佛陀的道理已透彻了解,知道不仅独善其身,还要兼利他人。所以菩萨道是必行的,我了解走过了菩萨道,那个境界的尽头就是成佛,只要
佛陀为我们证明,我们就已经安心了。
这段偈文结束,再来就是长行文了,尔时,世尊知诸大弟子心之所念,告诸比丘:是须菩提,于当来世,奉觐三百万亿那由他佛。
很平等吧!迦叶尊者会成佛,要经过多久呢?奉觐三百万亿诸佛。现在须菩提未来也是一样要奉觐三百万亿那由他佛。那由他,那就是很多。
⊙是须菩提,于当来世:此授须菩提记中之因记、果记。
前面偈文的表达,我们已经体会到了,现在长行文再开始要告诉我们,过去是迦叶被授记,现在是须菩提,于当来世。此授须菩提记中之因记、果记。现在是修因,未来的成果是什么呢?
须菩提的故事之前已经说过了,他出生时,家里的库藏宝物完全空了。尤其更不可思议,母亲怀孕开始,对一切的事物都不计较了,忽然间开阔的看一切的事物,一切都是空寂。
⊙须菩提:此云空生,初在母胎便知空寂;又云善现尊者,生时善相现故。
须菩提华文的意思,叫做空生,这是在母胎就知空寂这样,一切的事物无不都是四大合成,有这样的智慧。所以,他出生时,家里的宝物库藏,突然都空了,大家很惊惶,父亲就请来相师,才知道这是吉相,他从入胎到出生,是一种很善的道理的真相,所以取名叫做善现,须菩提另外一个名字叫做善现。后来有人称他善现尊者,因为他出生的时候,有这种家里面的东西空了,将他取名后,所有的宝物又再回归,善相现故。
⊙那由他:即万亿。世俗数量中亿兆京垓之垓。但内典数量中每一大数,均由前数自乘而得,如亿亿为兆,兆兆为京,京京为垓之类,垓即那由他。
是须菩提,于当来世,奉觐三百万亿那由他佛。这个那由他的意思就是万亿,这个万亿是数字很多,常说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计,无法去计算,叫做那由他。
那由他若以现在的数字来说,就是亿兆为京,十京为垓,十垓……就是表示数字很多,无法去说这非常多的东西。所以说来,在这内典数量中每一大数,均由前数自乘而得。亿亿为兆,兆兆为京,京京为垓,这样不断去累积,这垓就是叫做那由他。
我们不断生生世世入人群中,面对无量数的众生,去结善缘,去累积很多的因,结很多的缘,是无量数,无法去计量。像这样三百万亿的佛出现人间,又是要很长的时间,在这种无量数、无量计,不可思、不可议、不可计数,这么多的量,还要很长的时间。三百万亿佛出
现人间,到底要多久的时间呢?这表示,我们修行者的忍,要有大忍耐心。我们都说忍耐、忍耐,就要有忍,要有耐,耐心。总是不怕时间长,不必去计量,做就对了。
就如我们的很多环保菩萨,大爱台记者如果去看环保菩萨,阿公,阿嬷,您做这么多,您做几年了?我可能,师父说要做环保,我就开始做了。这样二十多年了。阿公,您年纪这么大了,还要继续做下去吗?只要我的生命还在,一口气还在,我就做到最后那一口气不能做为止。看,有多少的环保菩萨,年纪这么大了,他就是这样说:看我活多久,做到最后一口气为止。
虽然苦难的众生这么多,我们是要救到什么时候,世间的苦才能尽呢?总是去付出,有多少力量做多少事,有多少时间,我们就做多久。所以我们修菩萨道,就是要六度。六度的忍辱,是忍耐,要有忍,长时间的忍的耐心。
这就是法既然入我们的心,善的种子在我们的心地发芽,我们这棵菩提树要好好照顾好。在人间,能做就是福,我们要不断造福人群,培养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我
们要好好地思惟修,专心才有定力,才能产生智慧,最终自然就是佛的果位。所以我们不用计较什么时候成佛,总是把握现在,恒持剎那,做就对了。我们要多用心。
本文经由慈济花莲本会授权,版权属于慈济基金会
浏览往期内容,请点击蓝色字链接:
大爱台静思晨语:
日第949集:
【静思妙莲华】未得唱名 心怀忧惧
日第948集:
【静思妙莲华】四大声闻 得佛授记
日第947集:
【静思妙莲华】长劫循道 志求佛果
日第946集:
【静思妙莲华】大雄大力 长劫精修
日第945集:
【静思妙莲华】灭生死苦 得无上觉
日第944集:
【静思妙莲华】发菩萨愿 待佛授记
日第943集:
【静思妙莲华】大心声闻 绍隆佛种
【静思妙莲华】薰法香逐字笔记
日第941集:
【静思妙莲华】一心诚殷 祈望受记
日第939集:
【静思妙莲华】奉持诸佛 大事经典
日第938集:
【静思妙莲华】契苦谛行六度
日第937集:
【静思妙莲华】三业清净 见者欢喜
日第936集:
【静思妙莲华】净修梵行 当得作佛
日第935集:
【静思妙莲华】因行精勤 不惹魔事
日第934集:
【静思妙莲华】深妙心净 无有魔障
日第933集:
【静思妙莲华】光德国土 周遍清净
日第932集:
【静思妙莲华】随其心净 则国土净
日第931集:
【静思妙莲华】内积胜因 外托胜缘
日第930集:
【静思妙莲华】修持万行 福慧具足
日第929集:
【静思妙莲华】广宣诸佛 无量大法
日第928集:
【静思妙莲华】二乘领解 得佛授记
日第927集:
【静思妙莲华】渐渐修学 悉当成佛
日第926集:
【静思妙莲华】权实不二 入于佛道
日第925集:
【静思妙莲华】润于人华 各得成实
日第924集:
【静思妙莲华】住静思惟 通达诸法
日第923集:
【静思妙莲华】声闻缘觉 渐入一乘
日第922集:
【静思妙莲华】闻法得果 各得增长
日第921集:
【静思妙莲华】法一机异 契立心愿
日第920集:
【静思妙莲华】如来甘露 唯一无二
日第919集:
【静思妙莲华】说法平等 一心无差
日第918集:
【静思妙莲华】佛平等说 禀润各殊
日第917集:
【静思妙莲华】安住神通 转不退轮
日第915集:
【静思妙莲华】行精进定 是上药草
日第913集:
【静思妙莲华】随其根力 所证各异
日第912集:
【静思妙莲华】随其根力 所证各异
日第911集:
【静思妙莲华】平等法雨 终无懈倦
日第910集:
【静思妙莲华】说法度生 终不疲厌
日第909集:
【静思妙莲华】恒为一切 平等说法
日第908集:
【静思妙莲华】一音演畅 甘露净法
日第907集:
【静思妙莲华】佛德圆满 无上大觉
日第906集:
【静思妙莲华】充润枯槁 令众得乐
日第906集:
【静思妙莲华】开示演说 出世之道
日第905集:
【静思妙莲华】为诸众生 演说诸法
日第904集:
【静思妙莲华】性分大小
日第903集:
【静思妙莲华】一雨所及
日第902集:
【静思妙莲华】一相一味 随分受润
日第901集:
【静思妙莲华】法雨普泽 证入真如
日第900集:
【静思妙莲华】五阴盛苦 闻法清凉
日第899集:
【静思妙莲华】日光揜蔽 地上清凉
日第898集:
【静思妙莲华】慧云含润 遍覆一切
日第897集:
【静思妙莲华】了知因缘 不务速说
日第896集:
【静思妙莲华】破有法王 出现世间
日第895集:
【静思妙莲华】佛慈殷切 引众开解
日第894集:
【静思妙莲华】慧心安忍护惜众生
日第893集:
【静思妙莲华】究竟涅盘 常寂灭相
日第892集:
【静思妙莲华】种相体性 佛如实知
日第891集:
【静思妙莲华】根性利钝 说法无量
日第889集:
【静思妙莲华】恒度众生乐善利
日第888集:
【静思妙莲华】五乘各入法中
日第887集:
【静思妙莲华】闻法持戒
日第886集:
【静思妙莲华】观机说五乘
日第885集:
【静思妙莲华】佛音遍闻于三界
日第884集:
【静思妙莲华】薰法香逐字笔记
日第883集:
【静思妙莲华】四弘誓愿 得佛涅盘
日第882集:
【静思妙莲华】如来十号
日第881集:
【静思妙莲华】修功立德 滋润福利
日第880集:
【静思妙莲华】如来出世 如大云起
日第879集:
【静思妙莲华】雨无差别 随分受润
日第878集:
【静思妙莲华】法雨普润 饶益各殊
日第877集:
【静思妙莲华】澍法雨利众生
日第876集:
【静思妙莲华】佛如医王 善用法药
日第875集:
【静思妙莲华】身口意密 慈悲应化
日第874集:
【静思妙莲华】五大之恩 天地之德
日第873集:
【静思妙莲华】佛德浩瀚说难尽
日第872集:
【静思妙莲华】深心信解 通达无碍
日第871集:
【静思妙莲华】谛理无涯 信解难量
日第870集:
【静思妙莲华】四无碍智 善说度众
日第869集:
【静思妙莲华】诸佛功德无尽藏
日第868集:
【静思妙莲华】回顾四品 入心无漏
日第867集:
【静思妙莲华】药草喻品 普被群机
日第866集:
【静思妙莲华】信归一乘 契佛心怀
日第865集:
【静思妙莲华】怀恩过去 立愿未来
日第864集:
【静思妙莲华】随时化度四悉檀
日第863集:
【静思妙莲华】总持善法 化导众生
日第862集:
【静思妙莲华】舍己同他 互融无碍
【静思妙莲华】承教尊法报佛恩
【静思妙莲华】恒河沙劫 报佛宏恩
【静思妙莲华】佛恩浩瀚 无可言报
【静思妙莲华】佛恩深如海
【静思妙莲华】心行合一 自当作佛
【静思妙莲华】清净梵行 对治不善
【静思妙莲华】持如来戒 如净明珠
【静思妙莲华】修无漏法 得清净眼
【静思妙莲华】方便智力 降伏虚妄
【静思妙莲华】勤受教化 报佛之恩
【静思妙莲华】当愿希取 大乘智慧
【静思妙莲华】自度度他 真报佛恩
【静思妙莲华】心迷如夜 心悟如日
【静思妙莲华】修戒定慧 得清净法
【静思妙莲华】净佛国土 教化众生
【静思妙莲华】如来藏中 具足万法
【静思妙莲华】佛法宝藏 说最上道
【静思妙莲华】佛法宝藏 真实奥秘
【静思妙莲华】发慈愍心 精勤修习
【静思妙莲华】修学大乘 菩提觉道
感恩您的关注!更多内容,请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公众微信号:静思慈济大良福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讯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三十岁开悟,开悟就开始教学,在鹿野苑讲阿含度五比丘,阿含讲了十二年。我们《大藏经》前面一部分,阿含很齐全,阿含小部经多,大概有二、三千部。章嘉大师告诉我,南传的巴利文的经典阿含(只有阿含,没有大乘经),跟我们的《阿含经》对比,大概只多个五、六十部的样子,三千部只差距五、六十部,可以说很完备。释迦牟尼佛讲了十二年,这个十二年是小学,十二年之后中学,中学讲方等,八年。讲完之后,讲般若,般若是释迦牟尼佛主要希望传给世人的,但是前面没有二十年的基础,你不能学。般若好比是大学,前面阿含十二年,方等八年,二十年,二十年的基础才能学般若,密宗也是般若。最后八年佛讲《法华》,等于研究所,二十二年般若成就的是菩萨,把菩萨提升到佛,法身菩萨。
所以释迦牟尼佛一生的事业,办学、教学,真的有次第,你看阿含、方等、般若、法华,像我们现在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我们就很明显看出来,释迦牟尼佛用现在人的看法,他是什么身分?他是一位大教育家,跟中国孔子一样,有教无类,伟大的社会教育家。教学的内容,阿含里面多半是人天法,让我们能保住人天身分,不至于堕三恶道,内容,伦理、道德、因果、圣贤教育。方等、般若里面,就是中学、大学里面,向上提升了,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哲学,是科学,而且哲学、科学达到登峰造极,不是没有,有!最后是解脱,终究的目的是永远脱离六道轮回、脱离十法界。这是佛陀的教育,所谓是诸佛如来的教育,目的是教你离苦得乐。六道轮回苦,十法界苦,到极乐世界就乐了。这个十法界六道里面的苦,在一真法界里头,连名称都听不到,何况有事实?这个教育才叫究竟圆满的教育。佛开的,大乘上开的,多少法门?像我们现在大学开多少课程,多少项目?释迦牟尼佛开的,八万四千法门。为什么说八万四千?人有八万四千烦恼,佛有八万四千法门可以对治。终究的目的,回归自性,证得大圆满,大自在。你要肯学,真能做得到,不是假的。
欢迎搜索关注佛善堂微信公众号
foshantang2013
开示文章可转发到朋友圈与朋友共同分享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快速关注本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讯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供养的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