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官山学校的由来

您当前的位置: >
丹江口市官山镇
  ■陈信斌
  人们常说的武当山方圆八百里,是什么含义?它与官山是什么关系?官山的名称从何而来?本文偿试回答这三个问题,以飨读者。
  史志中的武当山四至边界
  明成祖朱棣在大修武当山期间,于永乐十六年十二月初三日下圣旨(公元1418年)《御制大岳太和山道宫之碑》中称“武当山蟠A八里余里”并将其刻入玉虚宫、五龙宫、净乐宫、南岩宫、紫霄宫五宫碑文之中。从那时起,“八百里武当山”的说法形成定制,传遍天下。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宪宗朱见深于六月初六日在 《敕谕官员军民诸色人等》的圣旨中称“朕惟大岳太和山,乃玄帝显灵之地也。形胜蟠A八百余里,东至冠子山,西至鸦鹕寨,南至麦场凹,北至白庙儿。”
  这四至边界究竟是今天的什么地方?典籍中没有具体记载,更没有地形地貌描述,仅仅只有四个地名。2008年阳春三月,笔者登临海拔千米的官山镇铁炉村与房县白鹤乡东浪村交界的大碑垭,发现两块巨大石碑,一块立于房县边界,一块倒在官山边界,均是落款大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十一月的敕谕碑,碑文内容如下:
  皇帝敕谕官员军民诸色人等
  朕惟大岳太和山乃朝廷崇奉玄帝香火之所……兹山盘礴八百余里……令有司查照先朝山场四至……东至冠子山,西至鸦鹕寨,南至麦场凹,北至白庙儿。
  此碑青石质,通高2.05米,宽0.92米,厚0.14米,楷书(破损部分参考房县碑、白庙碑补全,简化字、异体字、通假字和标点系笔者所译加),额题宋体“敕谕”,后经省文物局专家鉴定,此碑系国家家二级文物。
  笔者查阅资料,得知现六里坪镇马家岗村(原白庙村)石碑垭也有一块同样的碑,跑去一看,规格要小一些,碑文内容基本完全相同。当地群众说,明清时期界碑内归道观管,界牌外归均州管。
  西至边界鸦鹕寨在哪里呢?张华鹏、张富清著 《武当早期文明》一书记载:“鸦鹕寨即今天的十堰市白浪街办柯家垭村柯家垭,传说立有六尺高的“敕谕”碑。为慎重其见,笔者于今春走访了白浪街办柯家垭村,75岁老人万发俊回忆祖辈所讲,界碑内属武当山,进入神区,不纳粮,不交税,不出差役,只给武当山宫观交租课就行了。由此分析,鸦鹕寨碑之内容与白庙、铁炉碑一样。
  那么东至边界冠子山在那里呢?笔者查阅《均县地名志》一书,得知在该市盐池河境内有个冠子山,遂于去年12月两次登上盐池河与白杨坪交界的冠子山上,在与盐池河镇交界的石碑垭发现了三块石碑,其中一块就是要找的界碑,碑额“敕谕”两字可辨,虽然大部分文字看不清,但“官员军民诸色人”等文字依稀可辨。
  官山是武当山核心保护区
  史志记载的武当山四至边界终于明晰了,这是不是八百里武当呢?
  约成于延佑元年 (1314年)的 《大元敕赐武当山大五龙灵应万寿宫碑》(今存放在五龙宫大殿)中记载“武当山根蟠八百里”。与此同时另一块碑 《大元敕赐武当山大天一真庆万寿宫碑》(今存放南岩宫东配殿岩下)中也记载了 “武当山A地八百里”(元代1里约合今0.93里),这两块碑乃是“八百里武当山”的最早见证。
  笔者为计算武当山明代周长和面积,请教了郧阳师专校长、武当文化研究会长杨立志先生,他根据《剑桥中国明代史》,答复明代一里相当于今天的491米,笔者在2004年丹江口市民政局出版的1:114000地图上;以武当山四至边界为边,画了一个长24cm,高28cm的矩形,天柱峰基本地处中心,换算成明代武当山周长、面积,都与八百里说法不相符。这个范围包括今天的武当山特区、官山镇、盐池河镇绝大部分版图和六里坪镇一小部分及茅箭区白浪街办,原大坪乡版图,近800平方公里。
  由此可见,这个范围并不是八百里武当范围,只是八百里武当中的一部分,是明成化皇帝钦封的武当山核心保护区,作为朝庭直管的山场,在民间习惯称为官山,有官府之山、公山的含义。五龙宫有一块 “封禁官山”碑为证,系清雍正十二年十月五龙宫道总张煜停牟蝗谌荽笾率欠罟俜街甘荆饨偕剑坏闷品ィ杂缏觥S纱丝杉偕角虺莆揭延形灏俣嗄辍
  八百里武当来由
  那么,八百里武当说法怎么来的?笔者认为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网上论坛上有贴:明宪宗对武当山的划分明显是依均州管辖的行政区域为界。但是武当山周边全是山,与武当山是山连山,岭连岭,均州辖区内是武当山,辖区外就不是武当山吗?这不附合当代地理学对山或山脉划分依河流或低地为界的规律。在湖北境内,大巴山被几条河流区分为神农架、荆山和武当山。其中武当山以天柱峰为中心,向东100多里是南河,向西100多里是堵河,向北约100里是汉江,向南约100里是房县马栏河、秦口河。由这几条河把武当山包围起来,同时也把武当山四周的山明显区分开,形成武当山独立山系。
  在卫星地图上,用线测法测量四方四段长度相加是414公里,合828里,与明代以来的“武当山八百余里”的说法相附合。而根据今天地图,丹江口市汉江以南周长约是(高43cm+宽58cm)×2×1.14km=230公里(直线),换算成明代周长:230×2×500/491=468里,加上山脉河流曲折,人行路径增长1倍,若用线测法,可能就是八百里武当了。因此笔者倾向,古均州汉江以南地区就是八百里武当。
  另一种就是根据武当山流行的一个传说《小武当》来的:大意是说,早年真武来武当修行,选来选去看中了天柱峰。但天柱峰已被无量神占居,真武斗法,围绕天柱峰走了八步,一步一百里,一剑削去山顶,山顶飞落山下七星树,形成小武当,让无量神居住,自己才占居金顶修行,从此有八百里武当说法。
相关热词搜索:公庄镇_百度百科
公庄镇距县城70,山水秀丽,生态良好。东邻,北接,南濒,距60公里,素有“小天府”之称。辖 20 个村委会, 2 个居委会。公庄镇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民俗文化丰富。公庄镇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四季宜人。镇矿产资源丰富,水资源充沛。矿产尤以铁矿石和石灰石蕴藏量最多。
公庄镇区域概况
公庄全境属半山区,四面环山,中间是一块50多平方公里的平地。公庄河自北向南贯穿全境,全境气候温和,年均气温21.5℃,年均降雨量2000毫米,无霜期高达340天。有耕地53459亩,其中水田41106亩。山地面积20多万亩,林木覆盖面积10多万亩。农产水稻、花生、甘蔗、豆类等;土产茶叶、木耳、蜂蜜等;水果有柑桔、黄皮、荔枝、龙眼、枇杷、大蕉、柚等,是全县较大的水果生产基地;野生动物有山牛、山鹿、穿山甲、山羊和野猪等。[1]
公庄镇名字由来
相传明永乐年间(约1424年),莫屋由爷孙俩,爷捞鱼虾交其孙赴显村出售,买者问从何来?孙以为问鱼虾从何来,答曰:我公装来(爷爷捞来)。因“装”、“庄”谐音,故名公庄。
公庄镇资源
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铁、锡、磁铁、石灰石、粘土等,初步探明金属矿产储藏量达2900多万吨;石灰石蕴藏量达6000多万吨,是全县唯一的石灰石产地,石灰生产历史悠久。水力资源丰富,地表水和地下水相当充沛,公庄河自北向南由镇中心开阔地带贯穿而过,年均流量达每秒13立方米,水质优良。筑有水东陂等5宗中、小型水库,总库容量达8千万立方米。[1]
公庄镇水电
公庄供电、供水充足。建有中、小型水力发电站6座,总装机容量2775千瓦。
镇内建有11万伏和22万伏输变电站两座,工业用电线路为双回输电线路,能够保证生产、生活用电。有日供水量达3万吨的自来水厂一间,能满足我镇工业生产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的需要。[1]
公庄镇硬件
公庄邮政储蓄、邮政快件、特快专递等邮政服务一应俱全,方便快捷。通讯建设达国际先进水平,开通DDN、LAN、ADSL,程控式电话机容量达2万门,互连网服务进入千家万户。镇内有多家移动通讯服务网点,移动电话信号稳定。[1]
公庄镇旅游
公庄山水秀丽,物阜景胜,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镇内有大小水库5座,有省级生态旅游公园一个,古村落、古文化遗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源远流长,特色饮食享誉全市。镇内建设有宾馆、酒店、中心市场、购物中心等,非常适合休闲度假。[1]
公庄镇交通
公庄镇交通便利。县道218线、杨平路、以及正在动工和计划动工的广河、粤湘、澳龙等三条高速公路纵横穿过,构成镇内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能源充足,通讯便捷。镇内公路干线路均为柏油或水泥路面,超一级的水泥公路金龙大道(小金至龙门)贯穿镇区腹地 16km,与国道连接,距深圳市 120km,广州 135km。[2]
公庄镇文化教育
公庄镇委镇政府非常重视教育。截至2008年底,公庄镇有公办中学两间:公庄镇第一中学和博罗县(完中),公办小学8间,教学点4个,公办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小学一所。2008年,公庄镇投入2000多万元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完善了学校软硬件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并于日通过省创强专家组验收,成为博罗县第一个教育强镇。[3]
公庄镇饮食特色
公庄镇是博罗县农业大镇,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生长在此地的蔬菜瓜果十分天
然甜美,是百分百的绿色食品。勤劳聪明的公庄人善于利用当地食材,制作出公庄最出名的特产:甜豆角。
甜豆角以鲜豆角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经晒干、脱青、脱盐、配料等多道工序腌制而成。特点:色泽金黄、肉质爽脆、酸甜可口。产品远销澳、港地区。
其它出产如腊肉、丝苗米、纯正花生油、柑桔、荔枝、龙眼等农产品也远近驰名。
大桔生长在风光旖旎、山清水秀的广东省生态示范村——官山村。该村远离城市的喧嚣,远离工业污染,胜似世处桃源。这里出产的大桔清甜多汁,皮薄易剥,堪称“桔中之王”,是居家品尝和馈赠亲友的的佳品。
公庄镇出产。因其羽黄、咀黄、脚黄而名。特点:粗食粗养、抗病能力强;肉质肥厚,皮脆嫩滑,尾油足而不腻,骨酥软而甘香,为宴客佳肴。
公庄菜的美味远近闻名。“不会吃辣的人不叫公庄人”,流传在公庄有这样一句
话。公庄菜的特点可以概括为辣,鲜,咸,香,足。此辣非四川湖南等地区的麻辣、酸辣,而是独特的鲜辣口感。公庄菜喜用新鲜辣椒作作料,主食材都是本土水灵灵的蔬菜或者家养的粗粮喂大的肉质细嫩爽滑的家禽、家畜,甚至是大山里野生的山鸡、山猪,野山塘里捕的鲜鱼虾等,又善用调料,火候掌握极为老到,所作菜肴无不鲜香味美,公庄人厚道好客,满满一盘分量十足,恰到好处的火候让盘中食物色泽诱人,让人食指大动,尝一口后欲罢不能,连呼过瘾,吃饱了仍回味无穷,念念不忘。[4]
公庄镇经济状况
公庄镇概况
全镇地区生产总值(GDP):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3181万元,第二产业21101万元,第三产业13158万元;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3377万元,第二产业24956万元,第三产业15242元;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5221万元,第二产业31360万元,第三产业16419万元。[3]
公庄镇农业
公庄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小麦、甘蔗、花生、水果等经济作物。2005年,全镇农业总产值21412万元,农业增加值-3928万元,农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39.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28元。2006年,全镇农业总产值22086万元,农业增加值674万元,农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7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99元。2007年,全镇农业总产值25224万元,农业增加值3098万元,农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667.7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05元。
年,镇委、镇政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推动农业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引导农户尽快走上富裕道路。通过做大做强现有农业企业,扶持发展一批本地农业龙头企业。同时加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管理,提高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规模和管理水平。2007年,协助官山村和维新村创立“官山柑桔协会”和“维新荔枝、龙眼协会”,为农民提供水果种植、管理、贮藏、加工、运输、销售等方面的技术与信息。协助有条件的村向省申报“一乡一品”项目
,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和生产效益。引进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养殖业快速发展。2007年,引进粤东最大的胡须鸡育种基地、总投资2000万元的惠州市荣耀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带动周边群众走“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与市场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平均每年培训农民600人次,培养农业专业户100户。
2005年,全镇工业总产值80960万元,工业增加值11747万元。2006年,全镇工业总产值97029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8356万元,占29﹪;工业增加值8750万元。2007年,全镇工业总产值137267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2294万元,占40.9﹪;工业增加值27074万元;同时全镇工业经济的发展带动用电量大幅攀升,全年全镇用电量达2.3亿度,同比增长92﹪。[3]
公庄镇第三产业
以交通运输业、饮食服务业、批发零售业为主。年,镇委、镇政府大力引进星级宾馆、酒店,大型房地产项目。到2007年底,已与一些投资商签订了投资意向书,其中较大房地产项目富庄花园已动工建设;全镇有运输车辆300多辆,成立有公庄镇运输协会。全镇第三产业总产值:万元,同比增长43﹪,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GDP)32﹪;万元,同比降低30﹪,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GDP)28.48﹪;万元,同比增长8﹪,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GDP)26.06﹪。[3]
公庄镇乡村
公庄镇蓝坪
明末清初年间,曾、叶、张等姓氏兄弟从兴宁迁入定居后,当 时靠种植蓝(染布原料,草木科)为生,人们以蓝而称当地为蓝坪。
公庄镇鹊楼
原名亚鹊薮。明朝中期,叶氏兄弟从公庄下埔村迁入定居,因当地遍长木棉树,喜鹊(当地人称亚鹊)喜欢在木棉树上作巢,人们便以常见的亚鹊巢为村名,称亚鹊薮。1955年冬成立高级农业合作社时,人们认为此名不雅而改村名为鹊楼。
公庄镇黄陂
原名黄陂围。元朝初期高氏兄弟从兴宁黄陂迁入定居,故而得名。
公庄镇大陂
明朝中期,赖氏兄弟从五华迁入定居,因当地水源充足,旱涝保收,是大坑口水源的头陂,故当地人取地名为大陂。
公庄镇维新
原有维有墩和出头沥。土改时,黄陂、维有墩、出头沥合并设为维新乡府。1965年维有墩和出头沥合并为一个大队时,干部群众认为按原乡府名称为维新。
公庄镇横岭
清朝期间,兴宁、五华人迁入定居,由于所居住的小山坡位于公庄南面,故称南岭,又由于小山坡东西走向,故又称之为横岭。
公庄镇南梅
原名南坑。清朝乾隆年间邹、叶、赖、张等姓氏兄弟分别从兴宁、五华、和平等地先后迁入定居。因居住地是条坐北向南的长山坑,故取地名为南坑。后与杨梅水等村合并乡时改称南梅。
公庄镇梅州围
中叶,梅州市梅江区、梅县区有10多种姓氏兄弟先后迁入定居,由于当时此地一片荒凉,荒草丛生,当时定居人数不足百人,为预防人畜伤害,人们聚居于四甲圳边。因当地人姓氏较多,人称梅花姓,因称当地为围。
公庄镇溪联
清朝同治年间,高氏祖上从福建迁入定居,解放后公庄设区,当时溪口、三墩、墩子、焦坑等村合为一乡,故称为溪联。
公庄镇溪口
明朝中期,王氏兄弟从惠州迁入定居,因当地有一弯弯曲曲的小溪直流入公庄河口,故取地名为溪口。
公庄镇獭子圩
明朝明神宗初年,五华人迁入此地开设铁店,逐步成贸易集市。因该地当时地形貌似动物“獭”形而得名。
公庄镇四家曾
清朝年间,五华长乐人迁入此地定居,因当时以张、苏、曾、杨四姓为多,故取名为四家曾。
公庄镇寨岗
宋朝年间江西省吉安府吉水县人迁入此地定居。当地有一山似狮岭,人们在山脚扎寨居住,故取名寨岗。
公庄镇松园围
清朝嘉庆年间,公庄桔子圩人迁入此地,因当地遍长松树,故取地名为松园围。
公庄镇陂头神
清朝期间,当地开明绅士刘老爷修建八甲陂头和八早圳,解决了当地农业灌溉难题,人们为纪念他,在上黄屋处为他树碑立神,后人称之为陂头神。
公庄镇桔子圩
雅称“小惠州”。明朝光字年间(1530年)成圩。因此圩所在地有数十亩桔树,且有公庄河环绕而过,故当地取名“桔水围”。每年桔子成熟季节,桔子多在此圩上市,得名“桔子圩”。明朝崇祯年间(1629年),此圩迁至河东侧地,仍沿用“桔子圩”。因此地处公庄河中游,当时水深河宽,水运便利,商船往返、惠州等地频繁,颇有惠州景观,故又称“小惠州”。
公庄镇坝子
明朝中期,有石氏、吴氏兄弟从兴宁迁入定居,后黄、许、骆、陈等姓氏兄弟陆续从龙川、兴宁等地迁入。为解决当时农业灌溉难问题,人们修建河坝,故取名坝子。
公庄镇南溪
元朝末年,外地人迁入此地定居,因此地位于公庄南面,且有一条小溪绕村流过,故而得名。
公庄镇蔼岗
原名矮江。相传原有江氏一书生,个子很矮,人称“矮江”。因其办事公道,村里凡有大小事情均叫“矮江”来办,久而久之,人们便把当地称为“矮江”。后因此地姓氏较多,为求和气,不用“江”氏,而改为“蔼岗”。
公庄镇白沙岗
明朝中期,林氏兄弟从公庄下陂桔园迁入当地定居于一个小山岗上,因山岗上原住有白、沙两姓,故称之为“白沙岗”。
公庄镇近石
清朝中期,朱氏兄弟从公庄老朱屋村迁至此地定居,因居住地石头较多,且临近一大石,故取地名为“近石”。
公庄镇官山
明朝末年,吴氏从兴宁迁入定居,古传“没有官山,先有吴屋”。官山来由是因此地有一高山名叫“天子嶂”,相传山顶原有一座会出天子的坟地叫“天子坟”,当朝皇帝得知后,派出瞻天师给予毁掉。因出天子的地方附近的人较易做官,故人们称之为“官山”。
公庄镇基础设施
公庄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行政中心区、商住区、商贸区、文教卫区、生态旅游区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建有一个占地60亩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文化体育广场,一间四星级和一间三星级标准设计的宾馆正在动工建设。
2006年12月,镇委、镇政府根据旧城市总体规划与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不相适应的状况,重新修编城市总体规划,2007年6月人大例会表决通过。总体规划期限至2025年,近年,远年。规划发展定位是:建设成为惠州市中心城镇。发展思路是:谋求经济、社会、城市和环境协调发展,不断扩大城镇建设规模,力争5年内城镇建设区面积从现有的1.6平方公里扩大到4.6平方公里,10年内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再扩大到8平方公里。工作目标是:完善规划、加大投入、突出重点、把城市结构拉开,以新行政中心区为建设发展龙头,有序地配套和促进周边建设,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实现城市化水平的明显提升。新城市总体规划以省道金龙路为轴线,獭子为中心,东至寨岗、南至桔子、西至溪联、北至石桥头的长带发展模式。形成东南区无污染工业区,西区布置高品质住宅区、休闲用地结合人文景观;北区重工业区,寺前岭布置行政中心区、休闲及居住为主的城市空间布局;形成以行政中心为中心,四家曾、陂头神、松园围、横岭、梅州围等村为依托的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功能完善的城镇网络体系。
年,全镇投入2475.08万元,完成村道硬底化83.25公里;投入1029万元,完成公庄河、利山河及镇内部分水利设施建设;投入180万元,建成车站综合楼和停车场;投入3000万元,建成日供水量3万立方米的长源自来水厂;投入130万元,完成劳动技术培训中心大楼主体工程;投入310万元,建成公路养护中心大楼;投入210万元,建成文化艺术服务中心大楼;投入300万元,完成新敬老院大楼主体工程;投入1200万元,完成富庄花园小区楼房主体工程;投入700万元,完成广场一路、二路建设;投入300万元,完成旧城改造工程;投入400万元,完善新规划中心区的排污排洪工程。到2007年底,墟镇建成区面积1.6平方公里;镇内建有水力发电站8座、110千伏和220千伏输变电站各1座,年供电量达5亿千瓦时,发电量达700万千瓦时;建有日供水量3万立方米自来水厂1间,可提供充足的工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程控电话装机容量20000门,用户达9000户;有邮政所1间,可提供快速便捷的邮政传递服务。[3]
公庄镇领导班子:
镇委书记、人大主席陈裕聪:主持镇委、人大全面工作。
镇委副书记、镇长朱易彬:主持镇政府全面工作。
镇委副书记 :协助书记主持镇委日常工作,配合书记、镇长抓招商引资工作;分管党务、党群、组织、人事、政法、维护稳定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政协、党校、老干部、工会工作,联系水东陂林场。
分管单位:组织办、党校、派出所、交警工作站、信访办、综治办、司法所、政协联络组、工会。
镇委委员、副镇长朱光华:分管农林水、三防、移民、新农村建设,联系水东陂水库。
分管单位:农业办、水利所、林业站、农经中心、农技推广站、畜牧兽医站、农机站、长源自来水厂。
镇委委员、纪委书记陈海明:分管纪检、监察、党风廉政建设、镇机关考勤考核和电力、交通工作。
分管单位:纪委办、考核办、交通办、供电所、220千伏变电站、110千伏变电站。
镇委委员、武装部长石元辉:分管教育、卫生(含爱国卫生)、科技、武装(含人防)、民兵和镇房地产开发公司工作。
分管单位:教卫办、中心小学及属下各学校、公庄一中、三乡中学、英才学校、卫生院、上坪医院、武装部、镇房地产开发公司。
镇委委员刘锦辉:分管行政、计划统计、党务、组织、人事、老干部和外出乡贤工作。
分管单位:党政办(车队、餐厅、统计)、组织办、外出乡贤办、老干部活动中心,联系老战士联谊会。
镇委委员刘桂英:分管青年、妇女、儿童和计划生育工作。
分管单位:妇联、团委、计生办、计生服务中心。
镇委委员范伟雄:分管环保、第一、第三产业招商引资和统侨工作。
分管单位:第一招商办、环保办、统侨办。
镇委委员许贞棋:分管公安、消防工作;协助黄冠伟副书记分管政法工作。
分管单位:派出所、消防队。
镇委委员黄伟健:分管宣传、文化、体育(含老人体协)、广播电视,第二产业招商引资工作。
分管单位:文化服务中心、广播电视站、邮政支局、惠州日报(公庄)发行站、第二招商办。
副镇长田敬东:分管财贸、民政、镇属水电站管理工作。
分管单位:财政所、社会事务办、镇属水电站、国税分局、地税分局、工商银行、工商所、农村信用社、保险公司、商业公司、供销社、粮所、食品公司、福利院、老人康乐中心。
副镇长刘志伟:分管第二产业、质量监督、打假打私、劳动和社会保障、经贸、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国土、电信、移动、联通。
分管单位:经济发展办(含物价、生猪协调)、安监办、社保所、经济发展总公司、国土所、劳动管理所、镇域内资工业企业、电信支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
镇人大副主席、综治办专职副主任骆国行:协助镇人大主席分管人大日常工作;分管综治、信访、维稳工作,规划建设和城市管理(含环境卫生)工作。
分管单位:人大办、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信访办、司法所、村建办、环卫所、绿化所、城监队、公用事业管理所、房管所。
工会主任杨国华:分管工会工作。
正科级干部丁运良:协助镇委委员、副镇长朱光华分管农林水面上工作。
镇长助理李桥如:协助镇委委员、纪委书记陈海明分管交通工作。
副科级干部温国平:协助分管大项目工作。[5]
公庄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家庭户户数
家庭户总人口(总)
0-14岁(总)
15-64岁(总)
65岁及以上(总)
65岁及以上男
65岁及以上女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公庄镇人民政府信息网[引用日期]
.新浪[引用日期]
.博罗县公庄镇政府信息网[引用日期]
.东江新闻网[引用日期]
.惠州博罗信息公开[引用日期]西河村 - 官山镇 - 丹江口市 - 十堰市 - 湖北省 - 行政区域网&&&&&&&&&&&&&&&西河村西河村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相关网站及友情链接官山森林公园_百度百科
官山森林公园
官山森林公园位于城东坡,面积6000余亩,森林覆盖率为97.1%,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92科238属565种木本植物及百余种国家重点保护树种,是湖北乃至华中地区罕见的珍稀植物标本园。官山森林公园位于城郊约1公里处。从襄樊乘途客运站坐班车到,可步行或乘出租车到公园。
官山森林公园概述
“叠树张青幕,连峰濯翠螺”,官山森林公园以它旷奥兼备的湖山之美,逗留在华中黄金旅游线上,以它浓郁的山野气氛,吸引着各方来宾于此饱餐大自然的雨露甘醇。
官山隐身于城郊,像一颗纽扣将鄂西北的旅游精华系在一起。东连,西邻神农架,南通大三峡,北靠,是“野花谷”生态旅游的核心品牌,与温泉、五道峡、蜡梅公园、紫薇林、野花谷相依为伴。
官山森林公园朔源
官山自清代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被县署买下作为官办林场,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封山,森林面积达3.6平方公里,如今,遮天蔽日,古木参天,珍稀植物达100多种,珍贵动物有30余种。这片大森林,不必像其他园林以“一勺代水,一拳代山”来浓缩天然山水于咫尺之地,它完全是以写意的手法来展现大自然之美。
官山六条沟,像一组山水盆景,被定格在绿色之间。在浓荫之间,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的大森林是它最时尚的衣裳,分布其间的花草树木,活像一支支油彩笔,将大山涂抹得五彩缤纷。
官山之水是汇集山泉和雨露而自然形成的小溪,常年不断,水质清澈宜人。恰似脍炙人口的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时常给人以惊喜。
“茶者,养生之仙药也,延年之妙术;山谷生之,其地神灵也;人伦采之,其人长命也”,官山茶是官山的特产,“云雾炒青特级”、“云雾绿茶炒青”、“官山云雾毛尖”等名茶均产于此,场外大片优质茶园漫山遍野,场内有一批采茶、制茶的技术人才和技术工艺,官山之巅的“虎啸泉”,有“虎啸于泉”的传说,相传官山大石凹一带曾有华南虎出没,常在林中一丈余高的巨石旁饮水长啸。大自然鬼斧神工开溪引泉,泡制出浓郁的官山“茶文化”。
官山有谷,曰“鸣翠”。谷底,泉水潺潺,遍布竹海,百鸟争鸣,成群出没于天光云影中,众多的鸟,能叫出名字的也大概只有二三十种,更多的却叫不出名字来。一年四季,从早到晚,你方唱罢我登场,随心所欲、激情满怀地唱出让人心旷神怡的天籁之音。
官山林海以松、杉、柏、栎、茶、竹和楸为主,丛植参天,是理想的森林浴所,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官山是美丽的,因为它有青山绿水的装扮,官山是神奇的,因为古老的荆楚文化和现代文明在此又有了一次新碰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富阳锦香来官山庄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