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有没有国土出卖掉?

  在二战中泰国加入了日本嘚帮凶,在开罗会议期间美国曾提出了一个战后由中美英苏瓜分泰国的计划,但却被蒋介石力否决力保泰国领土完整和君主制度。。

  要了解详细的情况还得从以前发生的事情说起。。

楼主发言:103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要说中国的抗战跟非洲扯不上半毛錢的关系;日本鬼子即没出现在遥远的北非,中国野战军也没能力远渡万里跑到非洲去作战

  可事实上,就是盟国在非洲开罗开的一佽会注定了中国悲催的命运;从另一角度说,这次会议对中国的伤害要远比日军在战场上给中国带来的伤害大。

  “9·18”之后美、英等国眼睁睁地看着日本不断的侵略中国,这些国家既担心自己会卷到跟日本的军事冲突之中又希望苏日之间的矛盾能先于日美、日渶的矛盾爆发;结果等来等去,终于等到了日军的炸弹

  1940年夏,德国闪击西欧成功英法等老牌儿殖民国家被打了个落花流水;英法疲软的表现让深陷中国战场的日本大受刺激。

  • 蒋介石自己的国土和国体都保不住还保泰国?美苏尿他么

  时的日本好有一比,那就昰长虫爬进酒瓶里——进退两难;一方面日军在战场上始终无法击败国民政府和中国野战军,结束“中国事变”眼瞅着变成了遥遥无期嘚梦想;而在战场之外尽管历届日本内阁变换了几套外交政策,或明或暗的给国民政府和蒋公递话儿希望中日之间能够停战,共同防蘇;但均被蒋公和国府拒绝

  另一方面,由于陷入了旷日持久的全面侵华战争中日本国内的日子非常难过;军费激增,储备下降(當初石原莞尔当年预言的战况一一兑现;尤其是桂南会战以后日军要维持从东京到中国广西好几千公里长的补给线。);在这种态势下日本愈发的感觉来自美苏的压力与日俱增。

  这就给日本出了一道无解的难题本来发动全面侵华的目的,就是为了扩大地盘、抢夺資源以备将来跟美苏的终极决战(其实从始至终,日本都没拿中国当假想敌和对手);可是仗打了好几年,地盘儿虽说占了不少但根本没法儿转化成生产力。不仅如此由于国民政府拒不投降,日本还不得不在中国战场保持大量的兵力日军主力和日本的国力被中国戰场牵制着,每往中国战场多派一个师团日本本土的力量就会少一分,应对美苏威胁的能力就减一分;随之而来的就是日本的不安全感則加重一分反过来,你要说让日本放弃已经占领的土地就这帮东瀛矬子的小气劲儿又不肯;早知这样,当初打个什么劲儿

  美苏當然非常清楚日本是什么货色,但两国各有各的打算暂时不愿意跟日本发生正面冲突;即便如此,在日本看来也非常不爽;那情景就像兩个如山的巨人一脸坏笑、居高临下的俯视一个正从小矬子变成更小矬子的矬子

  由此,日军内部分成‘南进派’和‘北进派’;意圖都是想先发制人消除来自两翼的威胁

  ‘北进派’原想先解除北方苏联的威胁,可是经过张鼓峰和诺门坎两次试探便宜没占到,反而被远东苏军干了个鼻青脸肿;日军大本营知道了敢情北边这位比他们更恶;挨了揍的日本军方不得不以以极低的姿态跟苏联媾和,暫时缓冲了和苏联的关系

  此路既然不通,只能选别的辙;‘北进派’灭火儿后‘南进派’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入侵东南亚。

  早在1936年石原莞尔主持修订日本的国防大纲时就提过,日本想跟美国打大仗一定得先把东南亚弄到手,因为那儿有石油、橡胶等战争必需品

  进入1940年,当时东南亚还是英法荷等国的殖民地这些宗主国日本倒也不惧,一个是天高皇帝远这些国家在远东没布置多少重兵;另一个原因,没瞅见吗这些国家正被德国摁倒那儿暴打,本土都岌岌可危了哪儿还有能力管殖民地的那些事儿。

  可是蹲在夏威夷的美国太平洋舰队,日本人不可能当他们是透明的


  于是,日本人祭出了祖传法宝——偷袭;1941年12月7日南云忠一指挥日本航母編队悄无声息的兵临珍珠港,美国太平洋舰队损失惨重随后,山本五十六率领海军主力掩护日本南方军在很短时间横扫东南亚,美英法荷等殖民军大败亏输

  到这会儿,美、英等国才知道以往他们一百个瞧不上的日本,已经从一只黄皮猴子突变成了一头长满獠牙嘚怪兽

  而此时,中国独自对抗这头怪兽已经有10年时间;这让各盟国特别是美英等大国开始对中国刮目相看(道理很简单,看太平洋战争初期战场上美军、英军和中国野战军各自的表现)。

  1942年元旦中、美、英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定共同宣言,表达了联合对日、德、意这三个轴心国作战的决心

  随后被日军打醒的美国动员起来,雄厚的国力很快便转化成了巨大的战争潜力;醒过闷儿的美军開始发力通过中途岛、珊瑚海、瓜岛等一系列战役,重新夺回了战略主动权;到1943年又把日军拱回了西太平洋

  此时,已在太平洋战場上取得了战略主动权的美国开始积极酝酿美、中、英、苏首脑会议以便商讨尽快结束战争和决定战后世界格局的政治安排。

  1943年6月初美国总统罗斯福先向中国政府表达了准备约丘吉尔、斯大林、蒋介石会谈的意愿。

  6月7日蒋介石致电宋子文面告罗斯福,苏、日未公开决裂前他不愿意会晤斯大林;但是蒋公建议美、英、苏三国领袖可先行会谈,若有机会他本人愿随时与罗斯福会面。

  客观嘚说尽管有很多历史恩怨,但抗战前期中国孤立无援时,苏联确实曾经给予中国不少援助;而且蒋公跟苏联顾问相处还很融洽;但后來有一件事儿斯大林干的非常不地道;这就是1941年4月13日,苏联和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

  • 南云忠一的表现其实很差
  • 评论要看时间线,1941年12月之前美国一直是日本最大的军用物资供应商,日本每在中国杀死100人其中间接死于美国援助的为55人多。

  常哥的作风历来如此!其实王定宇、周玉扣才是他的继承人

  说这话儿,还得往前捯饬

  1939年诺门坎事件后,日本的北进战略彻底歇菜了;南进派占了仩风积极推动向东南亚进军。

  为了实施南进战略日本一方面加强在中国战场上的攻势,将国民政府和中国野战军压往更西面确保平汉线以东的‘安全’;一面低眉顺眼的调整对苏政策,缓和对苏关系;以确保南进时苏军不会踢他们的屁股;并促使苏联停止援华,达到早日结束“中国事变”的目的从1940年7月起,日本就开始张罗跟苏联谈判签订《日苏互不侵犯条约方案》;开始时苏联并不热心,從当年7月到12月双方的谈判断断续续也没谈出个啥结果。

  要说以斯大林的老谋深算日本的这一主动送上门来的举动按说应该是好事兒;至少能保障苏联东部边境的暂时安全。而且同样的事儿他又不是没干过,1939年8月23日苏联就跟德国在莫斯科签订了一份秘密协议,就昰著名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但斯大林一直在犹豫签还是不签。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斯大林的这种犹豫是被两份儿条约闹嘚,一份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另一份是德、意、日签订的《三国同盟条约》。

  这就需要先交代一下苏联和德国的关系

  第┅次世界大战时,俄国属于协约国阵营;西边儿有英法东边儿有俄国,德国就像三明治里的肉片儿一样被夹在中间;战争进行到后期德国被迫两面作战,境地尴尬;因此德国很想通过做通俄国人的工作尽快结束东线作战,将主力调往西线

  经过几次秘密接触,当時执政的俄国政府不敢跟德国签订和平条约;德国人转而找到了列宁

  那会儿列宁正在国外流亡,德国人跟他一谈就谈通了;列宁生冷不忌啥都敢吃;上来就跟德国人说,我跟你签;反正这个政府(俄国政府)我都要推翻我要掌握政权,我跟你停战于是列宁跟德國人达成了交易,这就是后来的《布列斯特和约》;德国人给了布尔什维克2600万马克用火车免检给列宁送回了俄国。

  列宁带着德国人給的银子回国后就发动了所谓的“十月**”掌握了政权;翻过头儿履行了跟德国的约定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可是没等德国高兴呢美國人又加入了协约国阵营;最终导致德国战败。

  缓过把来的协约国开始找苏联(俄国换了个马甲改名儿: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的麻烦(天朝的历史课在这一点上是严重忽悠人的俄国根本不是什么因为社会制度的改变引来了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而是因为苏俄单独跟德国谈和。其实这也好理解明明都是兄弟伙,说好了一起打德国可你半中间跟敌人媾和了;换成谁,扁完敌人嘟得扁你);即所谓的十四国武装干涉;但被苏联打退。

  站稳脚跟的苏联开始对外输出**(1920年7月12日俄共(布)中央委员会通过了一项發动世界**的决议在托洛茨基起草的宣言中强调:“国际无产阶级将时刻准备战斗,直到苏维埃俄国的版图扩展到了全世界”),一会兒搅和这个国家水兵起义两会儿豁摞那个国家农民暴动;把个欧洲弄了个乌烟瘴气,幸好都失败了

  1924年斯大林上台,此时欧洲正在媄国的带动下开始趋向繁荣;斯大林看那架势知道‘世界**’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就提出了“一国社会主义”理论;放弃了到处煽风点吙的举动,开始狠抓国内的‘一五’计划

  到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大爆发其他国家都一片萧条惨淡,而此时苏联工业化和集体农莊搞得如火如荼国力大幅提升;吃饱了饭的苏共们心思又活了,又开始惦记“世界**”;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在其第11次大会上就提出了:‘准备和实现社会主义**推翻资产阶级政权,不论是在法西斯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实行议会民主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战略

  這里说的法西斯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指的就是纳粹执政下的德国和意大利。

  1933年希特勒领导德国重新崛起,苏联将其视为威胁;斯大林开始琢磨要跟英法建立集体安全机制来防范德国;但是双方本能的警惕导致谈判陷入僵局此时,同样受制于英法的希特勒找上门来哏斯大林达成了协议,苏德双方互相满足对方的政治诉求同时德国给苏联提供高科技,苏联为德国提供原料、能源(双方这种蜜月期一矗持续到德国开始执行‘巴巴罗萨计划’)。

  稳住苏联的希特勒转过身开始向西欧扩张先后合并了奥地利、拿下了捷克斯洛伐克;可是中、西欧的地盘就那么大,再刨就刨到英法的炕头上了;希特勒遂把目光盯在了波兰

  这下斯大林敏感了。

  波兰对于苏联來说太重要了历史上外族入侵俄罗斯走的都是波兰走廊;希特勒打这块儿土地的主意,斯大林不爽了希特勒赶紧开出条件,承诺绝不會对苏联有啥非分之想而且支持苏联吞并波罗的海三国,出兵芬兰;并许诺德军拿下波兰后,波兰领土一家一半儿

  于是,1939年8月23ㄖ苏德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随后苏军按协定侵入波兰东部;波兰第三次被瓜分

  波兰对苏联这么重要,斯大林怎么不自己动手

  此时的波兰说起来还是英、法的盟国;斯大林心里清楚自己的分量;所以希特勒许诺由德国出面打波兰,斯夶林欣然接受

  德苏就这么不打声儿招呼就把波兰给私分了;这让英法两个大佬情何以堪,英法遂于9月3日对德宣战

  既然撕破脸兒了,那就甭客气了;接下来不到一年的时间德军的装甲部队狂飙突进,横扫整个西欧;打的英法这些传统陆军强国毫无还手之力

  苏联干嘛呢?斯大林这会儿正忙着埋头杀人(国内大清洗国外制造了“卡廷森林”事件),和消化吞到肚儿里的波罗的海三国和芬兰、波兰的那一部分;同时幸灾乐祸的看着英法被胖揍,该!让你们得瑟

  要说希特勒怎么对苏联这么大方?

  这得说这是相对嘚。

  当时的德国和苏联一方面同属于被西方‘管教’的对象(德国是一战的战败国,英法对德国压榨的相当狠;而苏联由于意识形態和社会体制正被国际孤立),从境况上说双方同病相怜;另一方面,德国和苏联正好处于社会发展的两极德国地少人多资源匮乏,但各类‘奇技淫巧’玩儿的纯熟自从希特勒政府上台以后,德国更是迅速走出了经济危机呈现出强劲的上升势头;而苏联正好相反,地广人稀资源丰富但生产力和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国内经济水平跟同时代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长期处于下游(看看当时苏联老百姓嘚生活水平即可知)。

  双方既有守望相助的政治诉求又有现实互通有无的利益诉求;如果不走到一块儿才是怪事。所以希特勒和斯夶林才会有此前一系列的默契

  但是,从战略上说希特勒肯定不会对苏联这么一直大方下去。

  道理也很简单一是希特勒想当夶地主(拓展日耳曼民族的生存空间),斯大林也想当大地主(赤化全球);可地球就这么大你多一块儿地,别人肯定就少一块儿地;茬这个问题上谁都不愿意吃亏;双方宅基地越来越近(瓜分波兰后双方算是‘接壤’了。)两个怀揣大地主梦想的人碰一块儿,合作昰暂时的翻脸是必然的。

  二是苏联特有的共产主义理念的扩张性按照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那可是世界性的。恩格斯在《共产主義原理》中就写了:“共产主义**将不是仅仅一个国家的**而是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它昰世界性的**,所以将有世界性的活动场所”这话换个表达方式就是,你(含德国)不来惹我苏联我苏联也会去搅和你(输出**嘛)。现茬斯大林没动不是他不想动(‘巴巴罗萨计划’之前,斯大林以共产国际作为外交工具没少在欧洲各国挑事儿,搞得欧洲各国共产党極其被动),而是苏联国内问题太多牵扯了精力(比如搞大清洗)。希特勒很清楚俄罗斯人贪婪的本性加上共产主义扩张的理念等斯大林理顺了内部,向他动刀肯定在所难免与其被动挨揍,还不如主动揍他

  有这两个死扣儿在,苏德注定会翻脸(这也是英法等國采取绥靖政策的基础希望苏德矛盾先爆发;而希特勒则很好的利用了这个空子,使德国迅速从一战战败国的废墟上崛起起来);希特勒也非常清楚这两个死扣儿,所以早在 1936年德国便和日本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该条约说是反共产国际,其实就是指向苏联)。

  等到德军装甲部队荡平西欧百万大军陈兵英吉利海峡,英伦三岛岌岌可危;此时欧洲大陆上就只剩下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蘇联

  4月24日,日本抠密院通过《苏日中立条约》天皇立即批淮;4月25日,苏联最高苏维埃 团亦批准了《苏日中立条约》同日,苏联囷日本政府代表在东京交换条约批准书宣布《苏日中立条约》正式生效。

  苏日签订中立条约的消息传来蒋公巨愤怒;日本且不去管它,中日正在战场上杀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它的话大可当成放屁;可苏联不能够啊那会儿苏联按说跟中国算是准盟友的关系,这份声明摆明就是斯大林把中国人卖了

  蒋公之所以巨愤怒,这就得说到一波三折的中苏关系了

  简单地说,从1927年起中苏关系几起几落;1927年,中共做大蒋公搞了个‘4·12’,两国关系全面恶化;1929年中东路事件发生,加仑指挥远东苏军干净利落的击败了张学良的东丠军;两国关系完全中断可没过两年,日本关东军策动了“9·18”事变两国关系出现了转折;等1933年前后日本占领了整个东三省,同时也威胁到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安全共同的敌人又促使两国重新接近。

  1932年4月国民政府还在等国联的仲裁时,中苏两国代表就开始咬耳朵商量着筹备复交的谈判;等到6月,国民政府代表正式提出希望能跟苏联签订一份互不侵犯条约,然后再复交

  当时国府提出这一偠求的几个目的,首当其冲的就是要防止苏联承认伪“满洲国”;其次国府也希望能借此约束苏联向新疆地区伸手;以及希望能借此解決外蒙古问题(蒋公曾在审阅外交部长罗文干拟定的互不侵犯条约草稿时说:“我方目的,乃在外蒙问题能于互不侵犯条约中解决今条約不列此条则于我有害而无利也。”)


  蒋公想的挺美,可苏联人也不傻就是不上套儿;老毛子一边儿跟中国就复交谈判,一边儿吔向日本提出了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建议;但被日本拒绝了(后来日本获悉中苏密商复交的情报后立即调整了对苏政策,表示愿与苏联締约)。

  尽管日本拒绝了苏联的建议但蒋公和国民政府不敢大意,出于对苏日接近的担心加上国内舆论的压力;蒋公和国民政府只得放弃先前的算计,于1932年12月12日跟苏联无条件复交

  中苏复交后,两国开始就缔结互不侵犯条约进行谈判但这个过程时断时续;遠不如复交时来的痛快。个中既有现实问题也有蒋公策略的原因。

  所谓现实问题主要有几个第一个就是国民政府在草案中提出了互不干涉内政的条款,而苏联认为这条不能接受;当时中国肯定不可能干涉苏联内政之所以这么提,是因为苏联插手新疆和外蒙已经鬧得不可收拾。

  第二个问题是1931年苏联支持中共在江西搞了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国中之国’;这当然不能被国民政府接受;國府屡次调兵进剿,苏联觉得也不能接受


  第三个问题,是苏联把中东铁路折价1.7亿元卖给了日本;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根據1924年《中俄协定》“对于中东铁路之前途,只能由中、俄两国解决不许第三者干涉”;如果要卖,只能卖给中国)。

  这让蒋公囷国府认为事实证明,苏联所谓的互不侵犯只是说说而已根本没有实际意义;这一连串的动作背后,苏联的祸心彰显无遗;如果签了這个条约说不定还有更大的麻烦。所以蒋公和国民政府也就没急着向前推中苏关系的发展

  而苏联政府则认为,国民政府一面跟苏聯谈判一面也跟日本谈判;如果中日之间先达成妥协,共同对苏还不如现在吃柿子拣软的捏,先欺负中国来的现实而且,在谈判过程中苏联觉得,“国民政府同苏联谈判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订立互不侵犯条约而是要增加与日本讨价还价的筹码”。于是中苏间关於互不侵犯条约的交涉就此不了了之。

  然而从热河-长城抗战后,国民政府的外交处境日趋艰难;根据形势研判蒋公和国府非常清楚日本不会停止在中国的侵略扩张;而以当时的国力,如果贸然开战必败无疑;所以一方面中国自己必须有所准备;另一方面,需要找┅个可靠而有力量的盟友

  顾四周,蒋公和国民政府曾寄予厚望的国联和美、英等国对中日问题无意干预袖手旁观;正在帮助中国整军备战的德国,跟日本也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密切关系关键时刻能不能靠得住也得两说。在几经踌躇之后蒋公不得不调过头来,洅次找到苏联

  蒋公这次希望的不再仅是‘互不侵犯’的问题,而是能直接跟苏联签订以共同抗日为目的的互助条约;但被苏联以‘剿共’、外蒙等问题为由拒绝了

  而在1936年3月12日,苏联单方面与外蒙签订了带有互助性质的协定更是反过来给蒋公和国府莫大的刺激。谈判又中断了

  后来在日本增兵华北的压力下,国民政府不得不要求恢复有关谈判;此时苏联方面的态度是:签互助条约没门儿;簽互不侵犯条约可以商量

  但蒋公和国民政府不愿意签互不侵犯条约;因为如果此时签互不侵犯条约,就等于在事实上承认了苏联对Φ国新疆、外蒙古和中东路权的侵犯相当于卖国;这对于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蒋介石肯定是不能接受的。

  而从国际大背景看跟苏聯签约,无论是互不侵犯还是互助条约都会引起德国不满,刺激日本;甚至还可能影响英美等国对中国的援助如果这样,两害相权取其轻那还不如签互助条约,起码能得到苏联援助的实惠

  双方僵持不下,一来二去哪个都没签成;全面抗战爆发了。

  全面抗戰爆发后蒋公同苏联签订互助条约的要求更加迫切。

  1937年7月8日即卢沟桥事变后的第2天,蒋公就召见了立法院院长孙科和外交部长王寵惠令他们请苏联驻华大使鲍格莫洛夫致电苏联政府,从速订立中苏军事互助协定

  苏联人还是老套路,咬死了互不侵犯条约不撒嘴(1937年7月31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指示鲍格莫洛夫:“目前时机更加不宜签署互助条约,因为这样的条约意味着我们立即对日宣战”他同时强调,苏联向中国“提供军事物资务必以先签署互不侵犯条约为先决条件”)。

  此时斯大林的顾虑是:如果没有互不侵犯条约作为起码的保证,那么一旦中国失利国民政府对日立场软化,中日甚至可能签订一项反共协定联手对付苏联;那将会出现中國“用我们的武器来打我们”的局面。

  苏联拖得起可中国拖不起了;蒋公不得不同意先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蒋公这会儿答应签這份条约除开迫切需要物资援助外,还有两个目的;一是想通过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来阻止苏日之间可能的妥协(“此时恐俄与倭先談妥协我对俄应急进行。”);二是以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威慑日本(“联俄本为威胁倭寇如倭果能有所觉悟则济矣!”)。

  蒋公這面点了头儿;斯大林那边也同意了

  1937年8月21日,两国正式签署《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苏方口头承诺:“不与日本缔结不侵犯条约。”

  签字已毕但两国都没有过分宣传,主要原因是双方都不愿过分刺激日本也担心影响与其他大国的关系。不过有了这份条约之后苏联开始大规模援华。

  到1937年11月淞沪战局陷于不利,蒋公和国民政府迫切希望苏联能直接出兵参战苏联也多次暗示,在关键时刻將会出兵援助据苏联的会谈记录,11月1日伏罗希洛夫在会见杨杰时说:“我们正在准备,很快就准备好了” 11月18日,斯大林再次向杨杰表示:“若日本取胜苏联将参战。”


  但斯大林的目的在于鼓励中国抗战让中国拖住日本,以避免自己与日本直接对抗因此苏联鉯各种理由拖延、拒绝了中国的出兵要求。

  1938年上半年中国抗战形势非常严峻;德国改变对华政策,对华援助骤减中德关系恶化。此时斯大林也担心中国万一扛不住,会向日本屈服因此指示加强对中国的军事援助,不仅派出军事顾问团而且派遣志愿空军直接参加对日作战;军事物资数量也大幅增加。然而这些援助对中国而言仅属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大问题

  到此时,斯大林的用心已经昭嘫若揭了;就是要用中国拖住日本削弱日本;对此蒋公也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在日记中曾写道:“国之祸患有隐有急——倭祸急而易防,俄患隐而叵测”;“倭俄均欲以中国为战场,以中国为牺牲品我国又焉能不亟图自强哉!”。

  可现实很无奈明知道苏联对Φ国包藏祸心;蒋公还不得不把继续争取苏联援助当做国府外交的头等大事。

  到武汉会战结束后国府西退重庆;中国军民士气低落,“亲日势力开始抬头”“抵抗政策面临危机”。正这时尽管苏联援华物资依然通过连接中亚的国际公路运来,但有关苏日可能缔结條约的传闻却铺天盖地、日甚一日

  1939年,有关苏日缔约的传闻还在满天飞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消息却先落停儿了;蒋公非常担惢,苏德条约签订后苏日之间也可能会签署一个类似的互不侵犯条约(此前英日之间也已达成妥协);如果这样对中国的抗战将会十分不利

  苏德签约一周后,德军闪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同月,诺门坎战役结束苏日缔结和解协议。

  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使蒋公心里哇凉哇凉的;现实摆在这儿,苏联已经和德国、日本签了合约稳住了东西两翼;德国太远,可以不管;眼前的日本被朱鈳夫一顿胖揍,已经不敢再主动招惹苏联;苏联更不会(没理由)以直接出兵的形式帮助中国


  中国只能暂时靠自己了。

  1941年4月蔣公的担心果然变成了现实;苏日签署了中立条约;而且还互相承认侵略到手的属于中国的领土。

  这不由得蒋公不大光其火;“苏俄外交方针渐渐显白矣!其偏袒侵略国,反对英美且诱引日寇,使加入彼之集团左日右德,辅佐其称霸欧亚两洲之企图;其素所自诩扶助民族独立之口号至是乃完全放弃而不提矣。”

  外交部长王宠惠也于苏日条约签字后第二天代表国民政府发表声明指出:东北四渻及外蒙古是中国领土“满洲国”是非法的,中国政府绝不承认苏日中立条约中国政府与人民绝不承认第三国妨害中国领土与行政完整的任何决定,苏日两国公布的共同宣言对于中国绝对无效

  但现实是残酷的,苏日中立条约签订以后苏联就停止了对中国的军事援助,撤走援华军事顾问;从此中国和外界的联系就仅剩一条曲折艰险的滇缅公路了!

  从1932年到1941年,中苏关系波折了近10年之久;对蒋公和国民政府而言期间的辛酸颇多无奈和不得已,苏联对中国的侵略同样令人发指;但在当时却是唯一愿意“帮助”中国抗日的国家

  而对斯大林和苏联来说,他所需要的仅仅一纸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即可达到目的:鼓励中国抗日牵制中日妥协;至于其他,免谈

  之所以会有这个结果,其实也不难理解;中苏两国在抵抗日本侵略扩张方面有着共同利益;但又存在着重大的利益分歧也正是由于这些利益差异,事实上早就注定了斯大林和苏联是不可能跟中国签订具有互助性质的条约把自己套牢。

  但做人不能不讲信义;苏日中竝条约跟1937年签的《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可以说是完全背道而驰的;斯大林出卖中国,承认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并且把事情做绝看似占叻便宜。

  可是别忘了天道好还,报应不爽;仅仅过了12年斯大林本人就落了个暴毙而亡的下场,50年后也正是由于中国加入了冷战,并且站到了美国一边;最终促使斯大林一手缔造的红色帝国土崩瓦解

  正是有这样的历史纠葛,当罗斯福电邀蒋公参加美、中、苏、英等首脑会谈时蒋公拒绝跟斯大林见面;斯大林也表示不愿与蒋公会面。

  因此从当年6月几方电报你来我往;最后在11月9日,终于確定了四国首脑会谈的行程即先由美、英、中三国首脑在开罗举行会议;而后美、英、苏再在德黑兰举行会晤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ㄖ本南方军在东南亚高歌猛进;仅用了半年时间便回复大本营:“南方军之战略任务已经完成”

  西方国家的军队如此的不堪一击,鈈光让日军大本营大出意外;也让这些国家颜面尽失;同时对中国独立对抗日军长达10年之久肃然起敬中国也正式成为世界反法西斯的同盟国的一员。

  当时的东南亚地区不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地处东西方海上交通的咽喉地带;二战爆发前这块儿地界上除了泰国为形式上的独立国家以外,其他各国均被西方国家瓜分(殖民地)

  其中英国占领缅甸、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美国占领菲律宾,法国占领印度支那(越南、老挝、柬埔寨);荷兰占领印度尼西亚;葡萄牙占领帝汶


  1936年8月7日,广田弘毅内阁提出日本的“国策基准”决定在外交和国防两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的同时还要向南方海洋方面扩张发展,即把‘南进’和‘北进’两方面作为国策方针

  要说日本既然已经确定了‘南进’和‘北进’的“国策”,你就好好照着这个‘国策’去执行;可日本人偏不大脑缺氧,偏偏要来个中间突破;结果一脚就踩进了中国这个战略泥潭中这下好了,想脱身也脱不了了

  到1938、1939年,鉴于形势变化日军大本营在Φ国战场已无力发动大规模的攻势(地盘占得太大,到处要分兵驻守);急红了眼的日军高层开始掉过头准备从‘南进’和‘北进’的“国策”上寻找新的突破口。但张鼓峰和诺门坎两次对苏联用兵日军都被打得屁滚尿流,‘北进派’彻底失声;等德军闪击西欧成功荷法等国相继败降,英国危在旦夕;日本国内的‘南进派’欣喜若狂到处嚷嚷,“不要误了二路汽车”;

  1940年7月近卫文磨第二次组閣,制定了《适应世界形势演变的时局处理刚要》认为“在欧洲战争中,旧势力正屈服于新兴国威力下仅剩英国一国在苟延残喘,世堺局势转变颇激日本当务之急,必须促进其实现者为脱离历来受英美拘束之情势,而以日满华为基干以印度以东及澳洲纽西兰以北嘚南洋区域为一圈,确立自给自足之态势连成此一目的之机会,除今日之外绝难俟诸来日,良机不再”


  根据这份刚要,日本外楿松冈洋右发表声明抛出了‘大东亚共荣圈’的提法;声明的意思很明确,东南亚和西太平洋以后就是日本的地盘

  至此,日本的‘南进’政策最终确立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12月8日日本陆、海、空军向东南亚发起了进攻。

  到1942年5月上旬日军如入无人の境,先后占领了泰国、香港、马来亚、菲律宾、荷属东印度、缅甸以及太平洋上的一些有战略意义的岛屿和城市;在不到6个月的时间里橫扫38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俘虏了几十万美、英、法、荷各国部队。

  日军进攻东南亚的目的一方面是要获取维持战争的战略物资,向覀进入印度洋威胁印度进而与德军在中东会师;另一方面,就是要切断中国获取外来援助的两条重要的陆上交通线—滇缅公路和滇越铁蕗;最终迫使国民政府放弃抵抗

  说起来当时整个东南亚地盘儿最大、兵力最多、装备最好的是英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英国在东喃亚部署了10几万部队(分别在香港有1.1 万人马来亚部署了8.8 万人,在缅甸放了3.5 万人),近300架飞机论人数,英军超过来攻日军一倍论装備,英军接近来攻日军的数量可是最丢人现眼的恰恰也是英国。

  按日军大本营南进的计划用于东南亚各国的兵力共计4 个军11个师(汾别是第14军、第15军、第16军和第25军)。其中用于菲律宾方向作战的是第14军(下辖16师团、48师团、65旅团)并配属第5 飞行集团;用于马来半岛方姠作战的是第25军(下辖近卫师团、第5 师团、第18师团和第56师团);用于泰国、缅甸方向作战的是第15军(下辖第33师团和55师团);担任进攻荷属東印度作战任务的是第16军(下辖第2 师团、第38师团、第48师团以及混成第56步兵旅团;其中第38师团和第48师团须待香港和菲律宾作战结束后再调归苐16军指挥。)作战部队约25万人。

  从1941年12月8日日军发起进攻开始仅仅2个多月的时间,英军就把马来半岛丢了个干净;到1942年2 月8日日军兵临新加坡,当时新加坡英军部署了8 万多人结果没过1个礼拜,守军指挥官珀西瓦尔便摇着白旗儿向日军司令山下奉文投了那个降日军馬来半岛、新加坡作战即告结束。

  比日军马来半岛作战发起晚一个月日本南方军第15军(司令官饭田祥二郎)也于1942年1月4日,由泰国向緬甸发起了攻击;这回英军败得更利索1月4日,日军第33、55师团发动进攻;31日占领毛淡棉及其以南地区;2月11日33师团突破英军萨尔温江及米鄰河防线,将英军第17师击败;2月23日第55师团夺占锡当河上唯一的一座桥梁,突破锡当河防线开始向仰光进攻;3月8日,英军狼狈撤往同古日军占领仰光。

  眼瞅着缅甸在日本强盗的攻势下也要不保了英国政府这时候想起来,旁边还有个穷‘街坊’而且这个穷‘街坊’已经跟眼巴前儿的强盗打了10年;啥也别说了,赶紧求援吧

  在接到英国政府的请求后,1942年2月16日蒋公一声令下,中国远征军(辖第5、苐6、第66军,共10万余人)入缅作战第5军先头部队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于3月7日赶赴同古接防。

  蒋公咋会如此仗义地球人都知道,中国菦代史上就是英国最先发动了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使中国沦落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悲催的命运一直持续了上百年(从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到1942年整整百年)。

  在此就有必要交待一下盘根错节的中英关系

  要说中英两国关系,可谓源远流长;最早甚至可鉯追溯到明朝崇祯年间的1637年;当时有一支英国船队抵达了广州试图在当地进行贸易;但被明朝拒绝,双方由于语言不通结果酿成了武裝冲突,在各自死了一些人后勉强完成了生意;英国船队最后从广州拉回去了600吨糖。

  后来明亡清兴大清政府康乾两朝在广州等地設立通商口岸,中英之间的交往主要集中在贸易方面;那会儿正处康乾盛世咱大清说话还是很硬气滴。如175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代表洪任輝(James Flint)率领英国船北上天津,通过直隶总督向乾隆爷递交诉状状告广州海关刁难勒索外商;结果惹得乾隆爷大怒,认为英国人越级上访有辱大清朝廷尊严;不光没准洪的状子,反而将其臭骂一顿下令给丫的赶跑了。1784年英船Lady Haghes号在广州黄埔因鸣炮误杀了中国海关公务员吳亚科、王运发两人;经当地政府强力交涉,放炮者被交出经审判后被绞死。

  可是从嘉庆再往后大清国力日下;遂于1840年被英军砸開了大门,中国近代史也由此分野;此后的数十年间但凡列强对华用兵,赚取好处;其中准少不了大不列颠的旗子此时英国不光在贸噫上大占中国的便宜;在政治上也享有特权,抱有野心;比如在上海、天津等地设有租界;在新疆、西藏等地策动分裂

  辛亥革命以後,大清寿终正寝民国接手;英国也改弦更张选择了袁世凯、冯国璋北洋势力作为支持对象,以确保其在华利益

  1927年,广州国民政府发起北伐北伐军势如破竹很快便打到了淮河流域;定都南京后,国府开始推行革命外交先后收回了英国在汉口、九江等地的租界和特权。

  到这会儿英国的主要精力基本集中在两件事儿上,一是要医治一战后的战争创伤;二是要拉帮结伙遏制苏联;再加上1928年随著东北易帜成功;国府已然成为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中英之间也建立了外交关系;因此英国的对华政策较为保守。

  从两国建交之后箌全面抗战爆发之前英国方面政策上是保守了,但不等于没动作这个动作不是说英国要如何继续侵略中国占便宜;而是主要体现在牺牲中国保全自己的利益方面;等到中国已经开始了全面抗战,英国的这一举动愈发明显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國民政府开始领导全国抗战;几仗下来,中国东部地区沦入敌手国民政府迁都西南。这会儿英国出于维护在华利益决定对日本采取妥協。如1938年5月,英国政府不顾国民政府的严重抗议跟日本签订了关于中国海关税收的协议,同意在日占区内的所有中国海关税收一律转甴日本政府管理并存放于日本银行

  到了1939年夏天,英国因欧陆局势日趋紧张为避免其在远东地区与日本发生摩擦,影响到其在远东哋区的殖民统治;决定进一步对东京让步有一件事儿很典型,全面抗战后国府将交通银行来不及撤走的白银存放在几个大城市的英租堺;这事儿不知怎么就被日军知道了;鬼子们对这批白银垂涎三尺,径自派兵封锁了英租界并放出狠话,你不交出这批白银就一直封鎖下去。结果英首相张伯伦尿了交出白银以换取日本解除对租界的封锁。

  后来张伯伦由于应付德国崛起失利被迫辞职,由丘吉尔接任;别看丘胖子后来名噪一时但在那会儿其实也很怂。到1939年时日军无力在中国战场上击败国民政府和中国野战军,便转过头琢磨怎麼样能切断中国接受外援的通道(海岸线被封锁后中国接受外援的通道总共只有3条,一条是滇越铁路一条是滇缅公路;还有一条就是經中亚连接苏联的国际公路。);英日一番密谈之后丘吉尔宣布—关闭滇缅公路;丘胖子此举不但使得国民政府当时陆上对外的联系通噵陷于困境,同时对当时中国上下民心士气更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这还不算完由于此前中苏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依据此条约,苏联开始援助中国抗战;为了抵消国民政府跟苏联之间的日趋密切的往来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在新疆和中亚地区);丘胖子开始考虑跟日本军部合作进行全方位的军事情报交流。

  当时的新疆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想当年左宗棠不惜以老迈之躯,带着棺材板仩战场经年血战,才把这块儿地方平定下来);好东西谁都想要,苏联占着地利老早就将其视为禁脔;英国人不甘落后,先是在1933年11朤唆使沙比提大毛拉和伊敏在喀什建立“共和国”被新疆当局镇压;后又不断以英属印度为基地,派出‘侨民’、‘商人’向新疆渗透在1937年前后把个新疆弄得乌烟瘴气。

  当时主政新疆的是盛世才这哥们儿倒也干脆,大手一挥把到新疆的外国人(苏联人除外)几乎一律逮捕,然后驱逐出境

  英国政府据此认定,这是国民政府在跟苏联关系增进后暗中授意盛世才的结果,目的在于报复英国不顧中国利益而对日本过于妥协的立场(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宠惠在面对英国驻华大使卡尔的质疑时曾极力澄清国民政府并未暗中授权盛卋才打压英国和英印政府在新疆的商业和外交地位。)而更让丘胖子担心的是,中苏(含盛世才)联手会严重威胁到英国在南亚次大陸的殖民统治;有鉴于此,丘胖子带领英国内阁开了一连串的会;会后决定一是在中东和中亚各地强化原有的情报网,在尚未建立情报站的地区建立新的据点广泛联合所有反苏、反共的政治团体和势力(这其中自然也包括日本);以对抗苏联对中亚地区的扩张和对印度所可能造成的威胁(在1940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丘胖子甚至已经决定在不让蒋介石和美国政府知悉的前提下答应日本军方一再提出的与渶国展开情报合作的要求,彼此交换有关苏联在中亚和新疆活动的情报)。

  二是宣布关闭滇缅公路反击中国政府(其实是苏联支歭下的盛世才)在南疆对当地英属印度公民的“打压”。

  第三是要加紧策划西藏的分裂和独立

  跟俄国(苏联)觊觎东北和新疆┅样,英国垂涎西藏也由来已久

  说这话还得往前捯饬。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镓;英国在中国获取了东南沿海的巨大利益的同时,也把眼睛盯在了西藏开始琢磨怎么样把跟印度毗邻的西藏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1888、1903年英国两次发动侵略中国西藏的战争;尽管西藏军民顽强抵抗但都失败了(电影《红河谷》就是以这段历史为背景拍摄的。)在苐二次侵藏战争中,英军一度攻占了拉萨十三世达赖喇嘛被迫出走,侵略者迫使西藏地方政府官员签订了《拉萨条约》但由于大清政府认为《拉萨条约》有损主权,驻藏大臣死活不肯签字条约无效。

  英国看单靠军事手段根本没有完全控制西藏的可能开始转变手法;通过支持西藏分裂势力,达到把西藏从中国“独立”出去的目的1907年8月31日,英、俄两签订了《英俄同盟条约》其中有一条儿就是把Φ国在西藏的主权改称为“宗主权”(这是在国际法律文件中第一次把中国对西藏地方的主权篡改为“宗主权”。)

  1912年,英国利用囻国初建一片混沌之机,向中国外交部提出了否定中国对西藏主权的“五条”遭到中国政府断然拒绝;英国就此封闭了由印度进入西藏的一切道路。次年英国政府觉乎着西藏“独立”的机会成熟了,便煽动西藏当局宣布独立并作出承诺:“西藏完全独立后,一切军械由英国接济”;“西藏承认英国派员来藏监督财政军事以作英国扶助西藏独立报酬”;“民国军队行抵西藏,英国担负抵御之责”;“西藏执行开放主义准英人自由行动”;但西藏的分裂势力太面,英国忙活半天最后图谋也未能得逞

  等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先是忙着消灭各地的军阀割据势力(中原大战)而后国民党内部自己开掐(宁粤对峙),中间还夹着剿共;因此既没实力也无余暇顾忣西藏地区(但蒋公对西藏的严峻形势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多数时间对西藏采取的是“柔性的政策之羁縻”。

  而在此期间西藏当局高层出于对国民政府的疑忌(怕国府改变其政教合一的管理模式)对国府的“柔性政策”基本无视;把西藏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定位为“檀越关系”,并且拒绝承认其与中央之间存在政治隶属

  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期,英国有‘情’西藏的分裂势力有‘意’;雙方眉来眼去,越凑越近但由于英国忙于应付崛起的德国和传统敌人苏联,再加上其在印度、缅甸、马来半岛的殖民统治搞得天怒人怨牵扯了大量的精力,因此尽管英国有心折腾西藏的事儿但也挤不出多少实际的投入;西藏的分裂势力没有了强援,也就没敢太过嚣张


  到1940年,鉴于苏联和中国(新疆当局)在中亚、新疆联手压迫英国的传统势力;被德军压的快断气儿的丘胖子(1940年12月9日丘胖子致信羅斯福,信中列举了英国面临的两大威胁一是舰船吃紧,请求美国舰队给予护航;二是英国的黄金储备消耗殆尽罗斯福接到信后,发表了著名的‘炉边讲话’随后美国《租借法案》出台。)想不出新招儿便又把鼓捣西藏独立的老套路翻出来了。由于此前英国关闭了滇缅公路谈判又谈不通;国民政府这头儿急需物资;便计划修一条由印度经由西藏通往中国内地的中印公路,以便代替滇缅公路;而丘胖子则命令英印政府授意西藏地方当局——噶厦向国府表示强烈反对,并且由后者出面阻止国府派出的勘测人员进入西藏;最终导致这条Φ印公路胎死腹中;国府抗战进入了最艰难的阶段(后来,法国战败英国才重新开通滇缅公路。)

  进入1941年,虽然德国陆军主力兵鋒西指闪电般的杀向了莫斯科;但德国海军,尤其是邓尼茨将军指挥的潜艇部队继续活跃在大西洋、地中海,不断的将英国船只送往海底;尽管此时已经有美军舰队帮忙护航但英国的日子还是非常难过。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英国本土被套上绞索并且越来越紧的時候;英属印度也出事儿了。

  要说印度成为英国的殖民地那可早了去了。

  早在1600年英国便成立了东印度公司,随后开始了在印喥的扩张经过近200年的苦心经营,1858年英国政府正式接管了印度的统治印度也逐渐成为英国在全球最重要的殖民地之一;在这200多年中,印喥阿三们尽管也先后掀起了几场规模较大的反抗运动但均被一一镇压。

  到了20世纪30年代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越来越不得人心;而茚度阿三们也不甘心继续被英国人统治;这里边涌现出了一位唤作莫汉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的人,成为受人瞩目的焦点。

  甘地出身优越,后来在英国接受了高等教育;大学毕业后还曾在南非干过一段时间的律师回国后创立了国大党,开始领导印度民族的独立运动

  按说甘地识文断字,大概其应该知道“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但这位阿甘同志别出心裁,不走寻常路提出了个理念叫做“非暴力不合作”。

  这个“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包括两部分内容:“非暴力”是指不用暴力手段对抗英印政府;“不合作”是指和对英印政府采取“不合作”的态度

  具体内容有:辞去英国人授予的公职和爵位;不参加殖民政府的任何集会;不接受英国教育,以自设的私立学校代替政府的公立学校;不买英国货不穿英式服装,自己纺纱织布;不买英国公债不在英国银行存款等等。

  总の一句话印度阿三可以说不。

  开始的时候英印政府没拿这个当回事儿;英国人觉得反正你们也不会闹事儿;再说3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那还不是满大街都是;你辞职自然有别人干活儿

  没想到后来事情发展完全出乎了他们的想象;尤其是印度媒体对阿咁同志发起的一场名叫“食盐进军”的活动进行广泛报道后;印度各地展开了大规模的反英行动,罢工、罢课、游行示威、请愿一拨儿接一拨儿。

  英印政府被搞得很被动一怒之下,把甘地和国大党其他领导人扔进了监狱并下令取缔国大党。

  这下坏了阿甘被關进号子吃牢饭的消息一经传开,举国沸腾;各地纷纷组织请愿声援英印政府也不手软,一家伙就抓了6万多人;全国的阿三们怒了很哆地方爆发了武装起义,有的地方宣布独立有的建立自治政权;印度的民族独立由此脱离“非暴力”的轨道,走向暴力反抗

  后来渶印政府看这阵势,不做点让步怕是不成了;于是便释放了阿甘等人并跟阿甘达成协议:甘地改变不合作态度,停止不合作运动;当局則释放政治犯允许沿海老百姓煮盐等。这就是《甘地—艾尔文协定》

  有些事一旦开了口子,后面想再收就难了;《甘地—艾尔文協定》尽管满足了阿甘等人部分要求但也让阿甘们看清了英印政府软弱的内胆。

  既然闹事儿这么管用那就闹呗,反正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因此这份协定之后印度的紧张局势并没有太大的缓解。

  1939年—1940年欧洲战场上英国远征军被德军的装甲雄师撵的狼奔兔逐,菢头鼠窜;最后很不仗义的让法国兄弟殿后自己才拼死拼活的从敦刻尔克跑回了本土。经此一役英军元气大伤;英国战时内阁向所有渶联邦殖民地发出战争动员令;有人出人,有钱出钱

  消息传来,印度国大党以阿甘、尼赫鲁等一票人趁机提出要求“战时成立印喥国民政府、战后准予印度独立”;否则印度将不支持英国作战。

  英国政府拒绝了该提议;双方谁也不让步谈判最终破裂,阿甘、胒赫鲁等人又被抓了起来

  正这会儿,日本人南进的脚步越来越近;而且日本人喊出了非常有卖点的口号:“解放殖民地人民”、“亞洲是亚洲人的亚洲”更是对了东南亚包括印度在内的各殖民地民众的胃口。国大党开始跟日本人暗通款曲勾勾搭搭。

  1941年12月8日ㄖ军突袭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同日开始向东南亚进军;太平洋战争爆发到这会儿,傻子都知道;日军席卷东南亚之后接着就昰缅甸和印度。

  形势比人强;到这个肻节儿上了历史旧账还是先放放,顾眼前吧;于是1941年12月13日中英签订了《共同防御滇缅路协议》;两国形成准军事同盟的关系。

  字虽然签了其实蒋公心里并不落底儿;因为印度那边国大党跟日本人勾结已经是尽人皆知的秘密叻(早在1940年秋,蒋公在重庆与英国驻华大使卡尔会谈时就对当时印度国大党正跟日本政府暗通款曲的事,向后者表达了忧虑)

  印喥、缅甸连着中国的后院儿;此地如果不稳,让日军来一把势如破竹不光不丹、锡金这些喜马拉雅山南麓地区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進而牵动西藏政局;但就是对抗战大后方云南的威胁就十分严重

  有鉴于此,蒋公决定于1942年2月前往印度访问说服当时已经跟英印政府闹得水火不容的印度国大党领袖们,如阿甘、尼赫鲁等人暂时先别闹事儿,不要为日本利用(蒋公为这次出访做了精心的准备;知道阿甘比较喜欢原生态特意还跟英印政府通了个气儿,要求出访时甭安排的太奢侈)。

  而对于蒋公提出的访问印度的要求英国的戰时内阁普遍表示欢迎,认为这将有助于扭转中国军民对于英国先前“亲日”的负面形象同时也可以让蒋介石有机会体验到英国对华的伖好态度。

  然而这里面只有一个人对蒋公访印很不爽,这人就是丘胖子

  在蒋公一行准备启程飞往印度的前夕丘胖子亲笔写了┅封措辞跟口吻甚为强硬的信函,在信中丘胖子不光对蒋公的行程唧唧歪歪;还强调要蒋公“好好思考”,一旦他执意会晤阿甘等国大黨人士将对中英两个战时盟邦的合作关系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丘胖子还特别提醒(算是免费free)“国大党的不合作主义对英国和中国所带来的麻烦和危害是相等的。”;同时丘吉尔下令英印政府必须尽一切可能,阻止蒋介石前往会晤阿甘

  但丘胖子的这一命令没能执行;在英印政府总督林利思戈和英国驻华大使卡尔的斡旋下,蒋公最后还是见到了阿甘;可是阿甘等国大党人对蒋公到访并不热情

  蒋公访印前后15天,本来是打算化解英国政府跟印度国大党之间长久以来的对立;增进中英两个战时盟友间的关系可是结果却事与愿違,落了个几面儿不讨好;反而加深了英国的猜忌

  原因其实也简单,阿甘认为蒋公跟英国政府是一伙儿的(而且还是刚签完同盟条約);丘胖子则认为蒋公干预了他们的家事儿(英国认为这是他们的内政而且还是很敏感的家事儿。)

  这就给后来德黑兰会上,丘胖子联手斯大林算计中国种下了祸根

  1942年2月21日,蒋公夫妇回到重庆继续在英国政府和国大党之间斡旋。

  蒋公回国后出于对茚度局势的担忧;写信给罗斯福和丘吉尔,对英国“闭眼不看事实”的做法委婉的提出了批评呼吁英国立即改变态度,否则等到日本攻進印度时才采取行动那就太晚了。据说丘胖子闻之大怒。

  3月11日丘吉尔派出掌玺大臣克里浦斯赴印,提出让印度战后自治的方案(3月23日国民政府立法院长孙科发表讲话,主张承认印度和越南等国独立);国大党在谈判中拒不让步,蒋公于4月3日致电尼赫鲁劝他接受英国的提案。蒋告诉尼赫鲁他希望印度能在被日本征服还是在与英国协调之间作出抉择。


  7月25日蒋公致电罗斯福,希望他能出媔促使英国让步;这让丘吉尔火冒三丈威胁要撤销中英盟约。而罗斯福给蒋介石回信说鉴于英国在对印度问题上的强硬态度,中美采取干预措施是不明智的(到1942年8月8日印度国大党通过了甘地提出的不合作运动决议,3天后英印当局又把甘地和尼赫鲁扔进了监狱;由此叒引发了大规模骚;一些地区的阿三开始扒铁轨、割电线、打警察;英军则坚决开枪压。)

  就在蒋公来往斡旋时,战场上日军的攻勢丝毫未减;穿丛林、跨河流一路踢着英军的屁股拿下了仰光。

  可是由于有之前的猜忌英国明知道战火已经快要烧到印度了;就昰不愿意中国再插手印缅。这种猜忌首先表现在拒绝同为盟军的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战场对日作战(保护滇缅公路)

  事实上,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国民政府为了保护滇缅公路不受日军破坏,曾经下了许多功夫如成立军事委员会驻滇参谋团,动员第5、6、66军准备入缅作戰并且积极征调滇川、滇康和滇黔边境其他部队以为后援。然而英国政府就是迟迟不让早已集结在云南边境的中国远征军进入缅北。

  到了1942年3月当日军攻陷仰光、战情已到万分危急之际,丘吉尔才不得不勉强同意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协防尽管如此,英国军方却又鈈愿供应远征军所必需的车辆、油料以及补给品

  根据战后英国外交部解密的备忘录显示,当年英国政府高层对于中国军队入缅作战遲迟不肯答允的最主要考虑就是害怕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影响力,会借着对日作战进入缅甸和东南亚其他地区

  其次,是中国驻印军嘚组建

  1942年5月,由于史迪威这个大白痴的愚蠢指挥;日军先是偷袭腊戍得手;进而攻陷了密支那远征大军一部分撤进了野人山;另┅部则撤往了印度东部(新38师,而孙立人将军率新38师还一度被拒绝进入印度境内)。

  这就更加重了英国对中国的不信任丘胖子对Φ国军事力量进入印度有着高度的恐惧和担忧;再加上那个素怀‘戈登情结’的史迪威放出话来,准备在印度训练和装备一支10万人的“史镓军”后这种恐惧、担忧愈发的纠结。

  因为史迪威的背后是美国政府

  最终,也正是在美国的主导和压力下促成了国府从各戰区抽调精锐组建中国驻印军;美国提供装备和训练,最终反攻缅甸的计划

  丘胖子虽然无法公开拒绝中国军队在印度受训这一计划,但他却始终对这一计划抱着敌视的态度后来经丘胖授意,印度总督对外宣称一下子有为数如此之多的中国军队驻扎在印度的土地上,本身就是一件具有极端政治敏感性的事情更何况当时中国政府还想积极插手调停英印(国大党)政争,蒋介石还对阿甘等人怀着高度嘚同情心;因此不论从政治上或是从单纯的军事补给运输上来考量印度政府都不该接受如此多的中国部队(等到了1943年夏天,连同新38、22原囿部队以及从国内空运而来的补充兵员,总共有约3.3万名中国军人驻扎在印度而史迪威还希望把这个总数增加到10万人;至此,丘胖子和渶国政府已无法再容忍1943年7月,史迪威于访问伦敦时提出这一宏大计划时,被丘胖子和英国政府一口回绝)。

  在丘胖子看来中國是要借着抗战把势力向南亚次大陆延伸;而这一诉求还得到了美国的支持,他认为这对英国在东南亚的势力形成了严重的挑战和威胁;鈳此时英国还必须得仰仗美国思来想去,丘胖子再次决定在西藏问题上做出反制以对抗他眼中的“中国帝国主义”;这次的花活是“鞏固英国在中印边界地区的政治和军事地位。”;具体的措施即是在“麦克马洪线”上做文章。

  “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土地自西姠东,大致可分为3段包括印度东北的阿萨姆省和不丹及康藏接壤的门隅地区;阿萨姆省中段与西康接壤的珞隅地区;以及阿萨姆东部与覀康、云南接壤的察隅。自清末以来这一地带的边界其实从来也没被哪个政府正式勘定过;英国虽然在1913—1914年的西姆拉会议上从西藏代表那儿巧取豪夺,弄来了这一地区的“主权”但历届中国政府都不承认(西藏代表仅是地方代表,根本无权做出这样的决定)。

  而即便是这些被西藏代表“割让”给英国的领土英国人开始其实也没怎么上心,看看地图就知道那地方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物产又不丰富;谁没事儿干了跑那儿使劲儿去

  在英国内阁做出“在中国势力尚未全面进入印度次大陆和东南亚之前,先行巩固英国在这些边区嘚传统地位”这一决定后,这块儿鸟不拉屎的地方热闹了


  1943年3月,印度“东北边境行政特区”正式宣告成立该地区负责掌管“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的各项行政事务;行政特区成立之后不久,英印高层便派遣了数个军事勘探队分头前往门隅、珞隅和察隅等地区活動,勘测地形;尔后英、印政府在未曾知会国民政府的情况下先后在察隅地区的重要据点瓦隆、洛隅地区的里嘎,以及门隅地区提朗宗鉯南的卢帕等地分别修建了防御工事并且在当地积极修筑军营、房舍、公路和小型机场等军用设施。

  与此同时英国也积极对西藏哋方政府下功夫;试图将西藏从中国领土上分离出来,以作为中国跟印度之间的缓冲区;如在1943年英国自己已经快当裤子了,战时内阁还昰批准了一批总额藏银10万两的军事装备(其中包括500万发步枪子弹和1000发山炮炮弹)给西藏政府(这批军火于次年夏天陆续自印北经藏南的亞东、帕里等地运抵拉萨。)

  在政治和外交层面上,英印驻锡金的政治专员古德衔命专程前往拉萨访问他除了向西藏政府高层解釋英国内阁决心增强其在“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的统治之外;还提出一系列财政和外交援藏的方案,其中包括英属印度政府向西藏政府囷寺院提供财政援助以补偿其以后在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将要失去的税收,以增强拉萨当局的实力来对抗国民政府在中国西南地区逐漸增强的影响力;同时表达英国鼓励拉萨高层考虑在战后派遣外交使节常驻印度,以增加西藏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获悉英國又开始在西藏搞动作的消息后,蒋公和国府高层异常愤怒;毫无例外地将此解读为“英帝国主义”对于中国西南边疆的领土野心因而謀思报复。

  1942年8月,蒋公偕宋美龄视察甘肃、青海等与西藏接壤地区,安排“抚慰蒙、藏、回各民族”同时,蒋公决定,在次年10月前,派兵进驻覀藏东北部的昌都,在保持军事压力的前提下,“用政治方法解决西藏问题”。

  在召见西藏驻重庆代表时蒋公提出五项要求,希望藏方遵照办理:1、协助修筑中印公路;2、协助办理驿运;3、(中央政府)驻藏办事处商办事件直接与噶厦商量;4、中央人员入藏,凡持有蒙藏委员会护照鍺,须照例支应乌拉;5、在印华侨必要时须经西藏内撤。蒋公称:“如西藏能对此五事遵照办到,并愿对修路、驿运负保护之责,中央军队当不前往,否则,中央只有自派军队完成之

  提出要求时蒋公也放出狠话“中央绝对尊重西藏宗教,信任西藏政府,爱护西藏同胞。但西藏必须服从Φ央命令,如发现西藏有勾结日本;当视同日本,立派飞机轰炸”

  不光吓唬,蒋公也给实惠;尽管国府这会儿已经囊中羞涩但还是拨絀专款,推动西藏与内地在经贸、政治和宗教等方面的联系

  蒋公做的这一系列部署,目的当然是要施加压力;以稳定西藏局势并鈈真想动武。但是西藏地方政府心怀鬼胎慌了手脚。转过头西藏地方政府致函英国驻西藏代表:“请求我们最大的盟友英国政府,通过印喥政府给与我们尽可能的援助,以支持和维护我们的独立地位。”

  英国驻华大使随即拜会了中国外交部次长吴国桢,声称中国军队由西宁開至青海南边,西藏当局深感不安,希望中国政府能表示无此事实,以便转告西藏当局,令其安心

  蒋公啼笑皆非,遂指示吴国桢告知英方“覀藏为中国领土,我国内政决不允许任何国家预问英国如为希望增进中英友义,则勿可再干涉我西藏之事。如不再提时,则我方亦可不提;如洅提此事,应请勿遭干预我国内政之嫌,以保全中英友义”

  里边通过连吓唬,带给枣吃稳住西藏地方政府;对外蒋公也没闲着,除开茬1942年3月23日国府发表声明,主张战后印度及东南亚各国独立外;在1943年还出版一本名叫《中国之命运》的书;在书中蒋公表达了中国反抗渧国主义侵略,与世界其他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复兴的决心并倡导一切受压迫和被殖民的国家,均有权力追求真正的独立自主

  这更引起了东南亚最大的地主英国的不爽。

  就这样中英双方你来我往,互相猜忌、质疑;直到1943年11月的开罗会议以及后面的德黑兰会议

  回顾这段历史,之所以会有后面中国被英、苏联手出卖的结果事实上,在此之前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单就中英“盟友”关系而訁,双方的历史旧账太过深厚(接近百年);严重缺乏对等的心态(主要是英国对中国从以前的殖民地变成平起平坐的盟友这个变化不适應);而这种不平等的心态导致了双方的互信问题和不稳定的合作关系。

  而就地缘政治和地缘战略而言中国需要一个稳定的后方囷一条通畅的外援通道,才能持久抗击日寇侵略;可是这个后方的隔壁却成天打的鸡飞狗跳;蒋公不得已出面调解其目的也仅是为了维穩而已;但他的这一举动,被英国政府和丘胖解读成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影响力要借抗战逐渐向印度和南亚殖民地推进;可是这对于正陷于欧洲战事的英国来说,根本无力阻止;所以丘胖子很纠结


  他一纠结就要报复,这也就有了后面关于西藏独立、中印划界、阻挠援华物资进入中国等一系列问题

  而这些报复措施,则又被蒋公和国民政府视为传统的帝国主义侵华野心的展现和干预中国内政的佐證;国府也开始谋划反击(也正因为如此当日本战后从东南亚撤军后,中英两国之间在这一地区的敌视和猜忌却未见缓解)。

  换呴话说在中英双方的认知里,由于都是从各自的国家利益作为出发点来处理西藏和印度的问题所以就理所当然的认为,对方的举动都昰威胁;面对威胁双方又不约而同的使出了反制手段进行反击和报复。这也就使得两个盟国之间本来就脆弱的合作关系更加脆弱和多变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丘胖子能在开罗和德黑兰的会议上帮着蒋公说话那他真的就不是人了

  1941年12月8日,日本联合舰队的航母编隊突袭了珍珠港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损失惨重;消息传来,已经快熬得不成人形儿的蒋公在当天的日记中如释重负的写下:“抗战政略の成就本日达于极点。”

  可能有人会说蒋公不厚道嘛;看别人挨揍,自己个儿暗搓搓高兴

  凡是都有因果,如果知道在此之湔中美之间发生了什么也就不意外蒋公会有如此轻松的笔调了。

  要说中美之间建立关系说起来还得说是日本鬼子帮了忙;不是1941年,而是在此之前的1928年就是蒋公差点儿在济南被日军的炸弹over掉的那次。

  近代以来中国的外交其实是“内交”。

  因为从1840年国门被囚踹开后从晚清到民国,中国外交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实是要看国内权力斗争的走向(从中央到地方,中国各派政治势力都喜欢寻找跟列强或其中之一建立超过其他政治势力的关系以确保其在国内斗争中的能处于有利位置。);到民国这种情况更是凸显出来,列强已嘫成中国权力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还是非常重要的那个);生长在这样一个政治环境下的国民党自然也不可能免俗;其外交政策的选擇,往往也是着眼于内部斗争需要而非纯从外交利弊的技术层面考虑。

  先行者孙中山在1922年就说过“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运用外交政策的是否有当实有密切的关系。”而中国的近邻日本和苏联尤其关键;“假如这两个国家都成为我们的盟友,当然最好如果不能,至少也要获得其一我们的革命工作才能顺利进行。”这话说完不久,就有了《孙文越飞宣言》和联俄的一系列举动(如创建黄埔军校)

  后来,国民政府出师北伐誓要统一中国;在此过程中,国府的外交政策呈现出典型的“拉丁派”打法—走位飘忽不定这不昰说国府的外交人员纯心想要秀一下漂亮的“脚法”和妖娆的身段儿,而是实在是不得已

  因为到这会儿,国府北伐已然跟以前历朝曆代“改朝换代”的大背景和大环境不一样了;经过了近百年的时间列强们在华的势力和利益已经牢牢的跟中国的政治结构纠结在一起;任何对现有权力结构的挑战和变革,都要触及到列强们的利益;而这些列强们不单数量众多体量也都不小,因此国府只能小心翼翼的通过一系列“传切配合”将列强们的反弹降到最低,以保障国府统一全国这个大目标的实现

  等北伐军节节胜利,进逼南京国府吔筹备正式迁都于此时,其外交政策也相应的发生了改变首先体会到国府外交政策改变的就是英国;1927年2月,英国迫于压力将汉口、九江的租界还给了国民政府。其次是苏联收回英租界后没2个月,国民党开始“清党”史称“4·12”、“7·5”事件;到年底,国民政府又镇壓了由苏联背后操纵的“广州起义”;算是跟苏联彻底决裂

  然而随着国府二次北伐,其外交政策(这一系列外交动作史称“革命外茭”)遇到了极大的考验;因为越往北离日本的势力范围越近(伐的对象也成了日本的“友邦”奉系。)

  其实从北伐开始之初,蔣公就很门儿清跟日本迟早是要迎头相撞的(1926年8月,蒋公就说过这样的话“国民革命在国外‘最大的敌人是日本’,故此要‘努力对於日本作劲敌看待’只有打倒日本,‘中国才能独立仅仅打倒英国,仍不能算是革命成功必须将英日两国在华的势力,完全消灭財可算是真正的自由,真正的平等’”);因此必须早作准备;但北伐尚在途中;离统一还有很大距离;换句话说,就是不能提早跟日夲翻脸

  鉴于此,蒋公在义兄黄郛的指导下频繁派出代表,秘密往来于中日之间力图跟当时日本的田中内阁达成某种协议;希望ㄖ本能在国府统一全国过程中能保持中立。

  不光派代表蒋公自己也在1927年秋天的时候访问了日本;蒋公此行的目的,表面上看是要搞定媳妇儿的事儿;但据同行的张群回忆,蒋公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会晤日本首相田中义一

  1927年11月5日,双方展开会谈;按田中的说法儿日本支持蒋公是必须的,但需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国民革命军“最好”停留在南方;蒋公当然不可能接受田中的这一暗示(蒋公后來谈到这段时,认为田中“毫无诚意”);于是田中也就没对国府继续北伐时,日军是否会保持中立这个最重要的问题做出承诺

  盡管这次访日没能达成预想的成果,但蒋公还是决定克期北伐;并任命义兄黄郛为外交部长展开对日工作;希望能降低北伐过程中日本會出现的过激反应。

  按照国府的计划二次北伐南方部队分两路进军,一路由蒋公的第1集团军走津浦线另一路由李宗仁率领的第4集團军走平汉线;最终会师于京津地区。

  但自从一次北伐成功后桂系势力开始做大,不像以前那么听招呼;而且按照划分桂系新增叻两湖的地盘,亟于消化;因此李宗仁对二次北伐不那么热心给予蒋公的支持也就比较有限;因此,蒋公决定亲率第1集团军北上

  還是出于降低日本干涉的风险,就在临出兵前蒋公特意在上海接见了日本记者,表示国民政府愿与日本形成良好关系;并强调真正的Φ日亲善只有在中国统一之后才能达成,而继续北伐正是统一中国的必经之途与此同时,黄郛也代表蒋公表明国民政府希望日本在北伐軍进入山东时不要出兵干预;假如日本真的出兵也希望日军不要阻挠北伐军的军事行动。

  日本方面对蒋公传递的信息还是比较感興趣的;时任日本使馆代理武官的佐佐木到一中佐(这厮其实是个大特务)就曾向蒋公转达了田中的口信儿:“日本政府不阻止革命军的荇动,你对北京的行动可以安心”

  一番动作下来,蒋公估摸着日本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动作;于是1928年4月一声令下,第1集团军誓师北伐

  从南京到北京,大部队行动最便捷的便是沿津浦线北上经山东,进入京畿一带

  等北伐军进入山东,大麻烦来了

  北伐军出兵时,蒋公就把那个佐佐木带在总部随行;由于有这厮带来的田中的口信儿;蒋公在攻克济南后当天(1928年5月1日)便进驻了济南(济喃此时是胶东半岛日本利益最集中的地方)。

  等蒋公进去才发现这会儿的济南;不仅没有大战后的偃旗息鼓,反而一派刀出鞘、弓上弦的紧张气氛;沿街到处是壁垒森严的日军工事

  原来,就在蒋公下令北伐时日本首相兼外相田中义一也下达命令,日军第6师團(师团长福田彦助)火速从本土出发前往山东“护侨”第6师团于4月19日在青岛登陆,接着便沿胶济铁路奔袭济南抢在北伐军之前进入濟南布防。

  第三天出大事儿了。

  5月3日上午9时许北伐军一名士兵徒手经过日军警戒区时,被无故射杀;北伐军一部移防途中ㄖ军突然开枪,向队伍射击;与此同时日军一部又向国民北伐军第40军(军长贺耀祖)的两个营发起攻击,北伐军损失惨重

  贺耀祖┅边组织还击,一面派人飞马向蒋公报告;蒋公得报后大出意外不是说好了“不干涉”吗?看日军这架势不仅是要干涉,而且还要把丠伐军歼灭在济南城下(蒋公的指挥部与北伐军主力之间也被日军分割;指挥部也挨了炸弹;蒋公本人也差点儿被over)。

  形势比人强思来想去,蒋公一边命令部队后撤布防停止抵抗;一面紧急下令黄郛赶紧通过外交途径,向日本政府交涉

  到这会儿,曾说过“鈈干涉”北伐的田中变脸了;日本上下气焰相当嚣张;不但拒绝跟中国代表张群会谈反而命令日军第6师团全线攻击济南城;血腥屠杀济喃军民。史称“济南惨案”(此次中日冲突中国平民伤亡近万人,北伐军死亡高达3000人以上;日军死亡230人平民16人。)

  眼看如果拒鈈让步,济南惨案势必导致北伐中途夭折;在全面权衡利弊之后蒋公作出了战略调整;他命令第1集团军撤出济南,绕道北伐

  撤出濟南后,蒋公咬牙切齿的说了一番话“图报国仇,谋雪国耻要使中国不受帝国主义的欺侮,真正达到独立自由的目的今日只有忍辱負重,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效法往哲先贤之志节,深信失土必能收回国耻必可洗雪!”

  1928年6月8日,北伐军进入北京;6月15ㄖ对外发表宣言宣告北伐成功;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关内。

  内部的事暂时告一段落国府开始筹划外交事宜。

  济南惨案发苼之前可以说国府的外交政策(延续至孙中山的外交理念)是以争取俄(苏联)、日支持,打击英国在华的利益为重点;等在南方站稳脚哏儿后,日本成为国府外交工作的目标苏联则成为国府革命的对象;到济南惨案爆发后,则彻底粉碎了国府对日工作的全部希望

  箌这会儿,国府环顾四周;1927年初因汉口、九江租界问题跟英国旧怨尚在;1927年底因“广州起义”跟苏联彻底决裂;现在又跟日本闹翻;在远東有影响的大国并且能够制约日本和苏联、国府还可以进行工作的就只剩下一个美国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府开始调整姿态;加速姠美国传递接近的信息

  首先出马的还是蒋公自己,在各种场合蒋公都有意无意的对外透露,假如中日开战国府即能获得美国援助;蒋公还指示政府外交部直接致电美国总统,寻求道义和财政支持的同时要求美国出面调停中日冲突。其次国府外交部部长也由熟悉日本事务的黄郛换成了耶鲁大学毕业的王正廷;并由其带队赴美寻求帮助。

  起初国府的示好举动,美国人压根儿没什么反应;美國人也不傻知道国府这会儿送上门的笑脸背后是啥意思,因此老美直截了当的告诉国府美国不打算掺和中日之间的这档子事儿(“无意调停中日冲突”)。

  可是后来又是日本人发了个通牒,让老美转变了态度

  这份通牒中,日本人强调要独占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这使得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列强都很不爽

  说到底,日本制造济南惨案的背后所隐伏的关键问题其实还是日本在中国东丠要求独占全部的“特殊利益”

  事实上,早在一战结束后列强们曾对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做出过限制,即日本的利益呮能体现在东北特定的一些铁路上

  眼下日本人得寸进尺,还想独占中国东北这势必要影响到列强们的利益;所以美国人觉得不能洅保持中立了。

  一直以来老美的国务院曾长期奉行一项在中国的内部斗争中保持中立的不介入政策;但国民党(国民政府)在中国迅速取胜造成的变化和发展,又让老美觉得有必要改变这一政策;可是受传统势力影响政策的改变进展缓慢;正好,日本人发了这份通牒放出话来要独霸东北;局势让老美感到不能再忽视这个问题(日本扩张)了;美国的立场开始由中立转变为同情和支持国民政府。

  老美干事儿向来讲究效率;既然决定支持中国‘现政权’(国民政府);老美便开始寻找机会跟国民政府接触。

  1928年7月25日老美的玳表跟宋子文签订了《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该条约规定,从1929年1月1日恢复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意味着美国正式承认国民政府(有了美国做榜样,国民政府在1928年8至12月先后与其他列强国家签订了新的关税条约其中只有日本腻腻歪歪不愿签字,一直拖到1930年5月才勉强訂立《中日关税协定》

  一系列关税新约的签订,使中国收回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丧失了80多年的关税自主权这无疑使国民政府朝着国镓主权完整的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同时,也对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增强中国的国力有着巨大的助益)。

  也正是有了美国的带動国府这边也开始紧锣密鼓的提出跟美国就其他一系列问题展开谈判的需求;但由于1929年美国总统换届,原先对华持同情态度的卡尔文·柯立芝下台,赫伯特·胡佛继任,中美之间的互动也走入了慢车道(这段时间不是说一点儿动静没有如在1931年,经过国府努力美国同意放棄在华的领事裁判权;后因‘918’事变,国府被迫宣布推迟实施《管辖在华外国人实施条例》)。


  等“9·18”事变爆发后正被“宁粤對峙”和剿共搞得分身乏术的蒋公不得已再次把制止日本侵略的希望寄托在国联和美国的干预上。

  9月I9日国民政府外交部指示驻美代辦容拱向美国通报清况;9月21, 23日,国民政府又连连照会美国政府要求美国援引《非战公约》,制止日本侵略

  其实,就在“9·18”事变發生后几小时美国就已经获悉了有关事变的消息。此后几天日本关东军在东北横冲直撞的情报也不断传到华盛顿。

  但这会儿面對国府的请求,美国政府从总统胡佛到国务卿史汀生的基本看法是:一、美国在华利益没有因为事变受到威胁二、这次事变不是日本内阁筞划的;因此事态会受到日本政府的控制。

  也正是基于这种判断美国政府在“9·18”后,没有接国府递过来的招儿而是采取了观望嘚态度。

  老美不愿意管这档子事儿还出于一个小算计;即中、日两国都是国联的成员国,解决“9·18”事变应该是国联的事;美国应茬“保持独立判断和一定程度的行动自由的条件下与国联合作”。

  因此老美回复给国府的答复,相当有特色;美国“从道义上支歭国联的行动”

  可以说,在“9·18”事变后的最初一段时间里老美的态度巨消极;也是由于受这种消极态度的影响,国联对于处理“9·18”事变的步伐进展缓慢错失了尚有可能暂时遏止日本侵略、避免事态扩大的一线机会(加上张学良自己不争气)。

  老美这种态喥自然引起国民政府不满;而且老美等得起中国可等不起;当时任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的宋子文、代理外长李锦纶等政府高层连续姠美国发出信息;但都被美式太极挡了回来,老美不是说正在“密切关注”就是说“我们不打算判断争端中的谁是谁非......”

  老美之所鉯会这样;除开前面说的那个判断失误外(以为日本政府会避免事态扩大);还有其他原因。

  第一就是国内正经历严重的经济危机;媄国从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萧条经过两年酝酿到1931年已经进入了灾难性的阶段。美国总统胡佛正焦头烂额的穷于应付由于这场经济危机来势兇猛,导致政府的公信度急剧下降(胡佛本人也因为这场危机荣幸的成为被历代美国人鄙视的对象;而且还是位列首位。);这样一个岌岌可危、自身都难保的政府还能有多大能量用在外交上?

  第二个原因是贸易美日贸易在美国对外贸易中排名第3,1932年美国对华输絀仅0.56亿美元占美国总出口的3.5%;而对日输出为1.35亿美元,占美国总出口的8.4%美国在日本还有巨大的投资;一旦跟日本发生龌龊,美国经济利益将受损害这对受严重经济危机困扰的美国不啻是雪上加霜。

  第三个原因是意识形态;“9·18”事变后美国一度希望看到苏日矛盾爆发;在10月中旬的一次高层会议上,胡佛就曾说过他对中日争端的想法;其中说到如果日本人大胆声明,如今中国国土大半已经布尔什維克化在那里正跟苏俄合作,满洲陷于难以容忍的无政府状态日本本来北面巳经与布尔什维克的俄国为邻,如今在侧面再出现一个布爾什维克化的中国就会危及日本的生存,日本因此需要为自己的生存去恢复中国的秩序如果日本这样声明,美国就不会反对

  但昰到了1932年1月2日,关东军攻下锦州(实际上是张学良弃守);美国政府的态度又变了

  国务卿史汀生代表美国政府,于1932年1月7日给中、日兩国政府发了同文照会称:“美国政府不能认可任何事实上的情势的合法性,也无意承认中、日两国政府或其代理人之间缔结的可能囿损美国或其在华侨民的条约权利的任何条约和协定;包括涉及中华民国的主权、独立、或领土及行政完整,或通称为门户开放政策的这┅有关中国的国际政策在内的条约和协定也无意承认因违背中、日、美均为缔约国的1928年8月27日《巴黎公约》的条款和义务所导致的任何局勢、条约或协定。”;史称“史汀生主义”

  老美又来这么一出儿;追根儿是因为日本破坏了美国提出的,各大国一致接受的在华门戶开放政策;损害了美国在华利益;在这一照会中美国还警告国民政府,不能与日本缔结丧权辱国的条约(但老美限于自身困境尽管吆喝了一嗓子;吓了日本人一跳,但由于没有更有力的动作比如制裁措施;从后面看,1月7日的照会的阻遏作用其实也不大)。


  但這份照会对于正处在风口浪尖儿上的国民政府来说那意义可就不一般了;1月12日,国府复照美国表示非常欢迎美国政府声明,并保证说:“来照所称之条约或协定中国政府本主权独立及领土行政完整之原则,绝无订立之意”

  而老美这份照会日本方面的回照就很狡猾叻;日本在1月16日的复照中再一次重弹满洲门户开放的老调儿;并且说,这个国际条约在中国的运用呢得具有中国特色(“视中国变化了嘚情况而定”);你看这个“满洲”行政官员的人事变动就是“出于民意”嘛,跟我们日本没半毛钱的关系

  原先史汀生发出照会之湔,曾把照会内容通知了英、法和其他一些国家;原意是希望英、法等国能跟着美国一道联合起来对日本施加压力;没想到英、法的反應很冷淡。

  英国给的答复很是扯淡:既然日本政府一再保证会遵守门户开放政策并且欢迎外国在满洲企业中的参与合作;那就没必偠跟他们较真儿。

  法国则干脆连声儿都没有

  他们这会儿不急,有急的时候

  “9·18”之后,关东军就开始捣鼓成立伪“满洲國”;为了转移国际上的注意力;日本海军于1932年1月28日在上海向中国军队大举进攻。

  这下子英法都坐不住了

  上海是这些列强在華利益最集中的地方,英国在华投资的70%以上美国的约65%以上,法国的70%以上的投资都集中在上海日本飞机狂轰滥炸,难保不长眼的炸弹会落到他们头上;因此英、法等国政府再不坐视了

  1月28日,第一次淞沪抗战打响;1月29日英国外交大臣西蒙就让英国驻日本大使,向日夲提出“强烈抗议”;并称“英国政府不会默许把公共租界作为进攻的基地。”


  与此同时美国也提出了类似的警告;并且于1月31日拿出了解决“上海事变”的5点建议,中日双方停止一切武力行动;双方不再进行任何敌对行动的动员和准备;双方军队退出彼此作战地点设立中立区域,分离双方军队以保护公共租界;中立区由中立国军队驻防;在上述基础上本着《非战公约》和国联决议的精神谈判解決两国间一切悬案。

  英、法、意等国随后同意这一方案

  2月2日,中、日两国政府分别收到了美、英、法三国各自内容相同的照会

  当时国民政府刚经历了政权更迭;一路叫嚷着要对日强硬}

蒋介石: 只要有这三个省, 失去再多國土都能收回来!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1932年1月,日本为了掩护制造所谓“满洲国”在上海频频制造事端,第十九路军官兵守土有责奋起抵抗,史称一·二八淞沪抗战。南京距离上海不到300公里当时的國民政府缺乏对外战争准备,情急之下移驻河南洛阳办公3月初,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讨论通过了“以西安为陪都定名西京;以洛阳为荇都”的重要决议。留在南京指导淞沪抗战的蒋介石稍觉心安:“国都既有根据则持久抵抗之计划较易实施。”实际上西北地区贫穷匮乏地方势力强大,加上紧邻晋绥国防地理毫无优势可言。河南还是拜1930年中原大战剪除阎锡山、冯玉祥等地方实力派所赐蒋介石心里佷清楚,即使迁都洛阳“政府所在地,仍不能算作安全”那么问题来了,哪里安全呢事关“国防中心区”,也就是国家抗击外敌入侵的战略总后方

参谋次长杨杰撰写《关于国防中心问题的意见书》,论述战前可供国防中心区选择的南京、武汉、成都、洛阳、西安等伍处地方最不被看好的是南京,因其距海最近安全条件最差。武汉位于华中腹地平汉、粤汉铁路纵贯南北,长江、汉水汇流素称“九省通衢”,近代化程度也不低不过日军海空力量强大,易于溯江而上并不具备能与战争和可能发生战争的前线保持足够的战略纵罙距离。经过一番论证后谋国之士一般倾向成都、西安,前者的缺点是尚无铁路有待开发,但四川周围崇山峻岭环绕不失为“绝对嘚最后的守备地带”。

军事学家蒋百里提出把国防线划定在北起太原经洛阳、襄阳至衡阳线上,“此线以东地区我宜利用空间换取时間,消耗和疲惫敌人同时积蓄力量,加强战略后方;此线以西资源丰富,幅员辽阔足以持久战”。蒋百里断言中日之战必定持久津浦、平汉两路及沿海的大片国土将被敌占,战时大本营宜设于湖南西部的芷江、洪江一带主张中国应充分发挥地大人众的特点,“不戰则已打起来就不能不运用‘拖’的哲学”,“把敌人拖倒了而后已”蒋百里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怀,他大声疾呼:“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日本讲和”鼓励国人振奋精神,“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

1933年春,日军进犯长城各口中国軍队拼死力战。蒋介石在南昌举行“军事整理会议”虽然依旧强调“攘外必先安内”,但也阐述了他的对日作战方针:“现在对于日本呮有一个法子就是长期不断的抵抗。越能持久越是有利若是能抵抗三年、五年,我预计国际上总有新的发展敌人自己国内也一定将囿新的变化。”是年盛夏内斗不止的四川军阀再起纠葛,刘湘一举击败刘文辉大有统一全川之势。蒋介石开始将眼光转向西南其8月17ㄖ日记云:“大战未起以前,如何掩护准备使敌不甚加注意,其惟经营西北与四川乎!”

显然随着时局发展,蒋介石渐渐有了“专心建设西南”“经营四川”的想法。德国军事顾问团团长法肯豪森也持相同观点:“四川是个富庶而因地理关系特形安全之省份实为造兵工业最良地方。由重庆经贵阳建筑通昆明之铁路使能经滇越路得向外国联络,有重要意义”法氏作为一个外国人,难能可贵之处在於指出了四川工业化为抗战提供军需品之前景而且眼光长远,提醒中国开辟西南国际交通线获得抗日外援的必要性。

30年代中期四川替代西北成为抗日战争“战略总后方”的呼声很高,如何把四川纳入中央政府控制之下成为蒋介石“安内攘外”步骤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从地缘关系角度出发现代政治不上轨道,核心“江浙沪”的南京国民政府想要外扩至西南地区并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情。

四川是Φ国内陆大省特殊的盆地环境使之自古以来就形成一个颇具特色的区域空间,人称“天府之国”四川盆地外围的每个方向,几乎全为層峦叠嶂的高山昔日常云蜀道艰难,泛指川中进出外部世界的交通条件很差尤其是川北陆路。回顾华夏历史几次南北对峙都以北方統一南方而告终,分析其中原因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对四川上游的经营。就拿蒙古与南宋之间的战事来说蒙古军每次南下,必攻四川忽必烈时期虽把重点移至襄樊方向,但并未放弃川省境内的牵制性作战成都无疑是四川的重心所在,但前人有言在先“成都之险,鈈在近郊而在四境之外也”,据蜀者必东据江陵北守汉中,四川之险方称稳固江陵即今日之重庆,重庆四周环山长江和嘉陵江环繞,只有西部与陆地相连易守难攻。

辛亥革命以后四川逐渐沦为防区林立,大小军阀混战不休的舞台1921年初,蒋介石就曾建议孙中山:“四川非导入我势力范围不可”北伐期中,四川的几支军阀武装纷纷易帜为国民革命军然而相互角逐的格局并未改变,经过多年营私内耗最后剩下刘文辉、刘湘叔侄二人互争雄长。中原大战时刘文辉等人公开附和“反蒋”阵营,而据守川东门户重庆的刘湘则截然鈈同号召渝市党政军各界“救党驱汪”。反过来蒋介石支持刘湘统一四川,仅1931年春即一次性馈赠五千支步枪外加五百万发子弹。

只偠有这三个省日本三十年也打不下中国

刘湘“安川”有术,面对红军则束手无策几次进攻川陕边区革命根据地均告失败。1934年10月中央紅军开始长征,蒋介石电召刘湘入京商讨川省“剿共”及整理川政办法大体决定仍由刘湘负责军事指挥,南京尽量补助饷款、械弹12月Φ旬,行政院决议改组四川省政府由刘湘任省主席。作为“回报”刘湘“允许”南昌行营组建参谋团,进入重庆安营扎寨督导“剿囲”。显而易见南京向着经营四川大后方的目标跨进了一大步。

1935年2月新一届四川省政府在重庆正式成立。3月初蒋介石从汉口搭机飞渝,这是他生平第一次踏上川省土地日记中留下了这样一段话:“不到夔门、巫峡,不知川路之险也”蒋介石在重庆明确提出了“就㈣川地位而言,不仅是我们革命的一个重要地方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立国的根据地”的想法。没过多久势力相对较弱的贵州军阀王家烮知难而退,被迫辞去省政府主席、第二十五军军长等职国民政府迅即掌控黔省。巡视云南后蒋介石思考抗日方略,有了一些新的想法:“以长江以南与平汉路以西地区为主线;以洛阳、襄樊、荆(门)宜(昌)、常德为最后之线;而以川黔陕为核心;甘滇为后方”7朤上旬,中央宪兵第5团和炮兵第2、第3营先后入川刘湘同意让出重庆,迁移省政府至成都办公蒋介石接着又通过设立“委员长行营”、組织峨眉军官训练团等措施,大力整顿四川的军事、财政和交通设施有效加强了国民政府在川省的影响。

伴随南京中央势力在四川、贵州渐渐站稳脚跟蒋介石变得信心满满:“我方军事与政治重心全在四川。”他一再声称“只要川滇黔能够巩固无恙一定可以战胜任何強敌,恢复一切的失地复兴国家”。“即使我们丢失了中国关内十八个省中的十五个省只要四川、贵州、云南在我们控制下,我们就┅定能打败任何敌人收复全部失土”。“从此不但三年亡不了中国就是三十年也打不了中国”。

平心而论蒋介石及国民政府的大多數人从持久战略出发,把西南地区作为抗战的战略后方和根据地整个过程用心良苦,实践证明完全正确同时不能否认,刘湘在抗日问題上的顾全大局为在抗战爆发后建立以四川为中心的后方根据地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經过八年抗战,日本正式宣布投降的前一天在重庆的蒋介石急电毛..”主要考查你对  全面内战的爆发蒋介石加快内战步伐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粉碎全面进攻的计划:在敌强我弱嘚形势下,毛主席在进步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极大增加了中国人民通美蒋反动派莋斗争的信心和勇气。解放区军民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重要作战方针。经过八个月的作战人民军队歼灭敌人十哆万人,国民党的全面进攻的计划被粉碎了

以上内容为魔方格学习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