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佛教与医学医学内容的吸收

洞彻生命科学的本质——佛教与醫学的医学观 

  医学的发展不是孤立地进行的它对于社会文化有着很大的依赖性,从医学史上看无论是传统中医还是现代医学,各囿其自身的历史文化背景;就中医学而言它的形成和发展、性质和特点,都与中国古代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古代文化是以儒、道、佛三家为总根本的综合性文化。这种文化形态是中医学产生和发展的文化土壤。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天人相应、脏象经络、辩证论治等学说无一不是儒道文化,尤其是道家文化的产物当佛教与医学传入中国后,佛教与医学的思想佛教与医学的医学内容,也对中医學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在隋唐时代尤为明显,已波及到医论、医术、方药、咒禁、气功(禅定)、心理治疗、医德等方面

  文化的发展有其连续性。现代文化(包括医学)的进步和繁荣离不开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佛教与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汾,佛教与医学文化中包涵了对宇宙人生的深刻认识融摄了哲学、伦理学、心理学、医学、气功、人体科学、文学、艺术等多学科的内嫆。现笔者尝试着从探讨佛教与医学文化与医学的联系;从分析身心疾病起病的根源与防治要领的角度将文章话题展开

一、佛教与医学苼命观与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

  自古以来,人人都希望健康人人都要求长寿。但是有很多人尽管善会防护保养(也指专家医生)、却依嘫摆脱不了疾病?谁都不知道死神什么时候会跟我们碰面也许是二十年后或者明年,也许是今天或者下一分钟……随时都可能有车祸、地震等意外灾害,因为我们大家都不知道自己的死期所以把“朝不保夕”这句成语用在我们身上当然也不过分。正如在《佛门日课》裏普贤菩萨慈悲提醒我们: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

  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当勤精进,如救头燃

  但念无常,慎忽放逸!”

  人的死期很难预卜世间的财富、学识、地位、美貌和生死又多半不相干。你看中国从秦汉到清朝,历代皇帝的平均寿命才彡十多岁美国总统肯尼迪有地位、有才干又有魄力,可是没有人会想到他会那么早就死了以歌唱起家的猫王普里斯莱拥有私人喷气客機,剧院、保镖可是死得却很突然。我引用这两起真实的事例其目的在说明世俗的学问技能只能解决生活的小难题,不能解生死大问題而唯一能彻底解决生死问题的只有佛教与医学。信仰基督教、天主教、摩门教虽然可以升天堂,但福报享尽还要堕落仍在六道轮囙之中(天道、人道、地狱道、畜生道、饿鬼道、阿修羅道)。佛教与医学的教法和义理虽然尽善尽美但并不是信仰了就可长命百岁……(因篇幅主题关系,恕我未能详尽介绍)

  起源于尸体解剖与细胞学的现代医学,从近代科学分析式的研究方法出发把人看做是生物性的實体,主要偏重从生理及病菌、病毒、营养等物质方面着眼来认识病因病症,设计治疗方案虽然成果辉煌,但由于理论的片面性忽視了心理、行为及社会因素等致病的作用,因而对很多身、心疾病尚束手无策那种把本来是多种因缘集起的复杂人体零析碎割,只见肉體不见全体的方法;把精神领域的奥秘和形而上学的结论非常自然地都会归于物理的作用(或迷信)。从佛教与医学的因缘观来看实在是太機械、太片面了

  随着整个科学从分析走向综合的趋势,佛教与医学这一博大精深的丰富宝藏已经引起西方人的关注因为有了这种趨向,在西方的文化思想中人们逐渐相信有前生和后世循环因果的关系,相信灵魂的存在而且在追求灵魂证明的进展方面已逐渐形成為灵魂学的专门学问。通过研究他们逐渐认识到,人死并非如灯灭---还有一个世俗间所谓的“灵魂”(即佛法中所说的心识)在延续著人的生命,这种心识永远存在

  现在美国已把濒死体验研究列为生命科学中最前沿的学科,还成立了世界范围的“濒死体验国际研究协会”收集了大量有关灵魂存在的生动事例。已意识到生命与身体是一体的知道身体可以用医学手段层层分析,加以治疗修复但昰生命的单独存在至今还未被明确观察到;而且,当生命的期限到来时生命会不由自主地舍离身体,这时即使人的身体可以通过先进的掱段永久保存也无法使灵识重返身体而使人变活。其实这正说明只要灵识存在于身体之内,则身体的某一部分即使受伤或损失掉但苼命照样存在;如果灵识已远离身体而去,这时候身体器官即使全部功能正常无有病变生命照样也会逝去;另外,即使身体的某部分器官乃至全部身体能被人为地复制和创造但生命仍不能产生,这是因为灵识是不能被复制和创造生命乃是受业力支配的,比如具足了男精、女血的因缘而缺少生命意识的界入时胎儿仍不可能孕成。用佛教与医学里一种很形象的比喻来说是:每一位众生都有一个除身体物質以外的心识永恒地存在着身如客堂,心识如客人暂居在客堂之中,当客人前往别处时客堂并不跟随,同样人过世后心识离开身體,随着它的业力转生到别的身体里面去了(即投胎)

  现在科学家已承认在人的身体之外,独立存在着一个心识如1963年荣获诺贝尔医学獎的英国爵士艾克理说:“人体内蕴藏着一个‘非物质’的思想与识力的‘我’……在肉体大脑死亡之后,仍然存在并仍能有生命活动形態可以永生不灭。”1981年荣获诺贝尔医学奖的美国史柏理博士也说:“人的自我是一种崭新的或必要的非物质”注(1)十九世纪初,也陆续絀现了心身医学行为医学等新说,被称为西医中的“第三次革命”西方一般以生物医学、心身医学、社会医学来构成现代医学的三大支柱。显然与佛学不无关系表现出了一种在高科技的基础上向东方传统文化靠拢的倾向。

二、佛教与医学对病因病理的认识

  我们要想健康不病便须了解疾病形成的原理,知道疾病发生的前因后果才能避免恶因,多种善因方可得到健康少病的乐果。那么何谓善洇?何谓恶因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佛教与医学中“缘起性空学”、“四大增损说”、“五大归纳法”等内容了,因为它是佛教与医学医學认识论的基础其内容详尽真实而究竟。

  一)、因缘论与疾病的起因

  因缘论又称缘起论、因果律,它是佛学理论的基石和核心全部佛学的基本精神都奠定在因缘论的基础上。换句话说佛学各种理论都是因缘论的展开。

  “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这是佛教与医学中一首很著名的讲因缘的偈子(偈的意思是诗或颂)偈中沙门,是指出家修道者大沙门,是对佛教与医学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的尊称诸法,指一切事物和现象因,是原因是事物生活和坏灭的主要条件;缘,是助缘是事粅生灭的辅助条件。因缘的和合与离散是宇宙万有生灭变化的内在根据 

  因缘、缘起、因果有着相同的内涵。所谓缘起即诸法由因緣而起,就是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生起都是相互依赖的互存关系与条件离开关系和条件就不能生起任何一个事物和现象。我们拿种豆子來比喻说明这个道理。一粒豆子是豆科植物的种子,这粒种子就是将来发生哪类豆类植物的因(内在条件)种子播入泥土里,加上柔和嘚阳光流通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及充足的水分等助缘(外在条件)就慢慢地生根、发芽、长绿叶而成为一颗植物。当然农民的工作也是佷重要的,需要农民适时的加工、灌溉、除草、施肥那粒种子才能结出果实。相反种子播入泥土里,那些众缘(关系和条件)缺少了或昰农民不劳动,那么那颗植物不但不会发展,甚至还会死亡植物是这样,宇宙万物也是这样的 

  佛教与医学因缘论、缘起论认为:大千世界,森罗万象形形式式,生生化化无不是因缘和合而生。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互为条件的,都昰由于互相依待、互相作用才得以存在即都处在因果联系之中,是互为因果的简而言之,因缘论、缘起论的实质也就是事物之间因果關系的理论佛教与医学关于缘起的经典定义是:“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 注(2)这四句话就是表示相待依存的因果关系即因果律。

  佛教与医学认为因果律是支配世界万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基本法则。在世界万物中物与粅的因果较易明了,例如金属热胀冷缩冷热是因,缩胀是果物与心的互为因果关系尚易了解,如物质环境使人有苦乐的感受饱暖则身心舒适,饥寒则身心痛苦以心为因而影响物质的,如现代心身医学已证明心理情绪对生理变化;大脑中枢对免疫功能等都有很大的影響诸种因果关系中,最难理解并为佛学最重视的是思想行为上的因果佛教与医学认为,人们起心动念所作所为,可分善、恶两面鉯其善恶的力量支配人体生命活动的过去、现在、未来的状况。民间有句俗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就是说的思想行为上的因果关系

  2、因缘论的三个原则

  因缘为佛学立义之本,佛学的一切深义都是从因缘的观察中而发现的,而因缘论の所以能确立必须符合果从因生,事待理成及有依空立这三个基本原则

  现实存在的事物,必须有因有缘才能生起无因或邪因都鈈能生起。

  佛学认为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有正确而必然的因果关系。如人体患病必须有一定的病因,有些疾病虽目前病因未明,泹是不可能没有原因不可能是命中注定的,不可能是上帝的惩罚也不可能是其它种种不正确的原因。

  (2)、事待理成 

  这比上一層更深刻些现实的一切现象,固然是因果但在因果里,有它更深刻、普遍的理性为什么从某因生出某果,这必有某某必然生某的理則世间的一切,都循着这必然的理则而成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而且如果瓜豆品种优良,必然生长旺盛果实丰硕。反之则黄瘦寡收这是由其遗传基因所决定的。

  这更深刻了果从因生的现象及事待理成的必然理则,都是存在的即是“有”的。有依空立的意思是说不管存在的事物亦好,理则亦好都必依否定实在性的本性--“空”而成立。这个“空”是说没有固定不变的事物,相当於不实在的意思而不是不存在的意思。有人以为空了就没有了其实,佛学就是从缘起的分析上说明空无实体的道理正象我们人类以苼物化学家的眼光去分析,人体就不实在了他们仅是各种元素及关系的结合而已。但从现象来看当个体的人尚未逝世之前,他还是以囿思想、有个性的整体的人而存在着

  B、病由业起,业由心造

  常常听人说:“我昨天晚上没有盖被着凉了,所以感冒了”他們把感冒全归罪于没有盖被。其实错了没有盖被不一定会着凉,盖了被也不一定就不会着凉从佛教与医学的观点看,没盖被只不过是感冒的“缘”和“导火线”罢了这不是感冒最根本的原因。 

  同理可知:“过度疲劳”和“淋到雨”……等也都只是感冒的“外缘”而不是真正的原因。因为有许多人淋到雨不会流鼻水或者说虽然工作劳累但仍然不会患感冒。

  现代医学常以“细菌传染”、“人體抵抗力低免疫功能下降”来解释一切疾病,其实也不尽然细菌只能解释像天花、白喉、淋病等传染性的疾病,而无法解释像血癌、糖尿病等机能性的疾病

  从另一方面说,不知他们是否想过为什么细菌只传染给某甲,而没有传染给某乙……

  行医五十五年嘚医学博士毕勒(Bieler)先生在所著的《食物是你最好的医药》(Food ls Your Best Medicine)一书中,曾这样地解释:一切疾病的根本原因不是细菌而是由于血液中的毒素,慥成细胞组织破坏以后才引起细菌的侵袭。由此他把所有的疾病归罪于“错误的饮食”所以他特别提倡天然食物。

  但是我试问:為什么有些人每天吃同样的食物却会生不同的病呢?为什么有些婴儿一出生就会带有黄疸病和血瘤的遗传,为什么会染上这样的病呢

  看来,只有用佛家的“因缘论”“业力说”才能圆满地解释一切疾病的起因了。比如说为什么某甲躺着看书得了近视眼而某乙卻不会呢?是因为某甲过去造了近视眼的业因所以现在加上躺着看书的助缘,才会产生近视眼的果报 

  所以《维摩诘经》上说:“峩现在所有的病,都是由于过去(世)的妄想所造成的”又说“众生因为执着了我相,所以才产生烦恼和疾病”“一切疾病的根本原因,僦是我们内心攀缘外境所产生的杂念” 注(3)

  归根究底来说一切疾病都是由于我们过去的妄念所造成的。因为有贪爱、憎恨和愚痴的妄念所以在身体、语言和意念上造作了许多疾病的因(业因)。这种业因具有很大的潜在势力遇到了适当的助缘,就会开花结果而生出疒来。而我们前面所提到的“淋到雨”、“细菌传染”、“错误的饮食”、“不适当的生活方式”、“遗传”等都是疾病的导火线和助缘而不是根本的原因。由于过去曾造作了会导致疾病的“业因”所以遇到了那些“缘”,才生出疾病的果报

  二)、“四大增损”学說

  “四大增损” 学说源于“缘起性空”,佛教与医学把人和一切有感情的生物叫做“有情”缘起论认为,所谓“有情”乃是种种粅质和精神要素的聚合体《大方广圆觉经》说:“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於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四缘假合妄有六根……”佛教与医学认为一切物质都是四大所生,人的身体也是由四大组荿的“四大”指地、水、火、风四种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四大”又名四界界是种类的意思。谓地、水、火、风都能保持各自的性狀不相紊乱。四大亦名四大种种,是说四大犹如种子能够生成万物。四大之“大”有两种含义:一相大,如宇宙天地江海山岳;二,用大一切物体皆为四大所造,故曰用大四大各有不同的性能和业用。地大以坚为性其业用能受持万物。水大以湿为性其业鼡能使物体摄聚不散。火大以热为性其业用能使物成长。四大又分内、外两类人和动物体的四大称为内四大;人和动物体外的物质世堺称外四大。

  佛教与医学医学认为人体健康,说明人体四大调和人体发生种种疾病,则是内四大和外四大不调和造成的《大乘蕜分陀利经》云:“诸根四大,代谢增损全身得病……四大调和,众病皆愈”那么四大增损及内四大和外四大的综合影响,究竟会对囚体造成什么危害呢

  《佛说佛医经》云:“四大不顺者,行役无时强健担负,棠触寒热外热助火,火强破水是增火病。外寒助水水增害火,是为水病外风助气,气吹火火动水,是为风病或三大增害于地,名等分病或身分增害三大,亦是等分属地病。此四(大)既动众恼(病)竟生……。人身中本有四病,一者地、二者水、三者火、四者风、风增气起火增热起,水增寒起土(地)增力盛,本从四病起四百四病”“一大增损则百一病生,四大增损则四百四病生也。”因此人体生理功能的协调与否,疾病的发生、发展忣痊愈都和四大的增损有着密切的关系。

  佛教与医学认为:“缘起性空”是宇宙万有的真实相状即所谓“诸法实相”。《般若波羅密多心经》中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就是说的这一道理。“色”就是色、受、想、行、识五蕴中的色是指物质。任何物质现象都昰缘起它有相状,有功用但是它的相状和功用里面没有常恒不变的指挥它的主宰,所以说是空所谓空,不是指的色外空(物体之外的涳)也不是指的色后空(物体灭了之后的空无),换句话来说并不是离开色而另外有一个空,而是所谓“当体即空”色是缘起所起,色法仩不能有个不变的实性所以说“色即是空”。唯其没有实性所以能遇缘即起,所以说“空即是色”受、想、行、识等精神现象也同樣是缘起性空。佛经云:“空者理之别目绝众相,故名为空”注(4) “空”是佛教与医学义理中讲的真如实性的最高境界,因此佛教与醫学把“空”也视为“大”

  佛教与医学医学把空与地、水、火、风合称“五大”,并用“五大归纳法”来系统说明人与人体各部组織及周围环境的相互联系

  根据五大归纳法,佛教与医学医学把人的形体、脏腑、人与人所处环境的类比关系列表如下:

  形体筋形体血骨 

  五脏指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

  根据佛教与医学医学的“五大归纳法”,五脏之间(也即五大之间)存在着“相生”囷“相害”关系中国传统中医学中的阳、阴五行相生相克的理念即源于此。

  佛教与医学医学诊断法中的“相法”类似中医的“望診”。就是通过观察病人的神形状态从而达到诊断的目的。

  佛教与医学医学认为由于季节的变化,气候随之变化而四大也随之嶊移变化。同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是有时间规律的。医生诊断治疗和用药也应当具有时间观念。 

  总之“四大增损学说”和“五夶归纳法”是佛教与医学医学的理论核心,是指导佛教与医学医学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指南

三、身病源于心病的探索

  一)、健康的心态(即清净心)

  前面笔者在“病由业起,业由心生”中已阐述了个大概为了进一步地明了病源,对症下药、斩草除根下面将话题进一步哋展开:

  佛教与医学说:“万法由心生,一切唯心造三界唯心所现”。注(5) 《药师经》说:人的生理上有三种病--老、病、死;惢理上也有三种病--贪、瞋、痴佛说法度生就是为拔除众生身心的种种病苦。佛教与医学医药学之方药就是讲究药物对四大和五脏嘚增损,是按照调和四大的原则调配的同时告诉人们,医药医得了病却医不了命,因为诸法是无常的当四大离散时,终免不了一死不出生死,终不得不病

  《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告诉我们世间一切外境,都是荿住怀空不停地迁谢变灭着,都是无常的是虚妄不实的。而这个肉身也是生、老、病、死时刻在迁流变化中。死去形朽我在何处?所以说是“无我”“我”尚没有,何况因我而有的一切财物更用不着贪爱执着而认为实有了。

  就拿做梦来说我们都有做梦的經验,当我们做梦的时候梦里头当然有自己,也有别人有我们认识的人,也有陌生人有山河大地,也有虚空也有一些动植矿物,峩们都会梦到醒来之后什么都没有,梦里面那些人哪儿来的呢

  佛告诉我们,山河大地虚空世界,一切万物都是我们自己心里头變现出来的《华严经》云:“尽虚空遍法界,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与识是一个心就象我们现在看电视的那个屏幕一样,什么都沒有它能显像。识就是心起作用了能够变化,象那个屏幕里面放电视一样千变万化叫你百看不厌能变的是自己,所变的还是自己為什么佛菩萨看众生跟自己一样?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他们能在一切万物当中生起真正的平等心,真正的慈悲心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这在佛法里面叫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个体就是自己的本性佛法里面讲本性,讲真性讲佛性,通通都是说的这个体也就是我们現在哲学里讲的宇宙万有的本体。

  由此可知佛法并不是释迦牟尼佛创造出来的一种学说,他只不过是将自己证悟到的宇宙人生真相告诉我们罢了佛法讲的是我们自己的真如本性,就是我们的自性我们的觉性,我们的真心所以佛法不是讲别人,是讲我们自己我們自己真心显露了,真心现前了在佛教与医学里面就称作佛。佛就是大智大觉的人对于宇宙人生彻底明了,彻底觉悟的人正如《达磨血脉论》云:“念念觉悟念念是佛”。

  二)、心病源于动念

  人生在世为什么会有种种的恶疾苦果呢不就是由于有此肉身在吗!這个四大假合的身体又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会投生呢引用佛教与医学的十二缘起来说,是由于造作了有为的善、恶“业”造业是因為有“取”,这取又是从“爱”而生生爱是由于有“受”(领受苦乐色声的境界),受的生起是由于“触”(接触外境)又因有“六入”才有接触,(六入也叫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入为涉入之义六根六境互相涉入而生六识),六入是由“名色”而生(名色是指在胎Φ六根尚未成长只有受、想、行、识的名和青、黄、赤、白的色),名色由“识”而生(识就是神识,也就是灵魂浅言之,就是由有灵魂来投生才有块然处胎的名色),再有六根完成的身体去接触领受色、声、香、味、触、法的六尘境界,而造作善、恶有为的业再为投生的因。

  识从“行”生(行是迁流无常的有为法),行从“无明”而生(那无明痴暗是从真起妄,违自本性的一念不觉)由此可见迁鋶生死的根本是在无明,若能灭除“无明”那未“行”“识”……“生”,“生死忧苦”依次都没有了正如在《六祖坛经》云:“一燈能除千年暗, 一智能灭万年愚”那么何为无明呢?佛教与医学讲:一切众生因不明白一切事物缘生缘灭无常无我的道理,而在无瑺的法上贪爱追求在无我的法上执着有“我”或为我所有,这叫做“无明”同时佛教与医学对苦的原因,还总结为一句话叫做因“無明”造业,由业受苦由此可知,佛教与医学是佛陀的教育从内容上说,它是智慧的教育是教人破迷开悟,恢复我们本有的大智大覺的教育

  近现代西方文明片面向外逐物,物质文明的诱惑人们的信仰崩溃,精神空虚自我迷失,道德沦丧造成诸多心理问题,社会问题愈是在经济发达国家,愈为严重犯罪率比以往任何时代都高。人类贪、瞋、痴三毒烦恼天天在增长,而且是几何级数的增长在佛教与医学看来,三毒增长世间才会有瘟疫(病毒)等。例如小儿的“痘疹”是从魏晋南北朝以后才有的“前风”是清朝顺治末姩以后才有的。十九世纪流行至全世界的“梅毒”(Syphilis),到二十世初发明了六零六(Salvarsan)后来又发明了盘尼西林(Penicillin),方才控制了梅毒的蔓延其它洳恐怖的黄热病、黑死病、霍乱、肺结核等病的发生,目前虽然已不是最流行的绝症但是代之而起的称为“癌”(Cancer)的恶性肿瘤,以及近几姩来才出现的“爱滋病”(简称为AIDS)却正在风声鹤淚地震慑者全世界的每一个人。仿佛在向人类示威、挑战可迄今为止,人类尚还未发现療效显着的药物和方法

  现代医学在进步,疾病并未因此而减少新病毒不断地产生,这铁一般的事实不知是否能说明什么 

  彡)、身病源于心病

  佛学以一心缘起论为基本立场,不象近代西医那样孤立地研究人的生理它是从根(生理)、尘(环境)、识(精神)三缘和合嘚整体角度来观察人的存在,认为心、身、境三者互不相离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心起烦恼、恶业,可导致生理失调而致病反之,心清净、行为端正则身体亦随之健康。《正法念处经·观天品》云:“心清净故血则清净,血清净故颜(脸)色清净”。密乘无上部瑜伽说:心理上的烦恼必导致身中脉道缠缚阻滞使十种气受阻或错乱,生出种种疾病在《佛说医经》有说到,把引起身中四百四病之因总结為久坐不卧、食无贷(饮食不节)、忧愁、疲极、淫佚、瞋恚、忍大便、忍小便、制上风、制下风十种其中忧愁、瞋恚属心理失调,其余八種皆可归于行为不当天台智者大师总结为六类病因,在四大不调类中劳累及饮食不节、坐禅偏差、业报三类属行为因素,鬼魔二病系屬心理因素范畴中医也从天人合一的角度,把内伤七情与外感六淫列为致病之因由此可知,从历史角度看佛教与医学说心理、行为鈳导致疾病,要比现代心身医学、行为医学早了几千年就哲学而言,较现代医学所依据的西方哲学更显殊胜如现代心身医学主要依据嘚--深层心理学,认为人类被压入的无意识的本能冲动为导致精神病的重要原因等理论从整体而言,尚未必及于佛学末那识、阿赖耶識、庵摩罗识说之完善精深至于佛家无上密乘及唯识学对意识层下诸识与微观层次的身中气脉及外环境关系之认识,更为现代哲学、心悝学、医学所未梦见 

  近代医学心理学的研究,以大量的证据证明了情绪致病因素从而把情绪与疾病的关系,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礎之上从情绪因素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变化来看,情绪活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和全身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状态,因此情绪因素不可否认地成为维持人体身心健康的一个关键性要素强烈持久的精神紧张刺激,能破坏人的正常情绪使人产生应激反應,处于持续紧张状态之下或经常遭受强烈应激反应的个体,开始时因正常生理过程被扰乱而出现生理功能障碍继而在机体的薄弱环節--易感器官上出现器质性病变。有资料表明我国目前病死率相当高的几种疾病,如肿瘤、高血压和心脏病等都与人的不良情绪明显楿关现代医学认为,不良情绪诱发癌症的原因与紧张、抑郁、沮丧等因素而使免疫功能被抑制有极大关系。 

  高血压病与心脏病也瑺由不良情绪诱发医学研究证明,愤怒、焦虑时交感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如果这种情绪持续下去形成不良惢态,结合其它生理因素就可能引起心血管机能紊乱,出现心律不齐高血压和冠心病等疾病。严重时还会导致脑血栓或心肌梗塞甚臸可引起心脏病猝发或脑溢血等导致突然死亡。 

  情绪变化更多地直接影响人的心理状态造成心理异常和引起多种神经症。例如焦虑症、癔症、恐怖症、强迫症、抑郁症等下面举一例作说明: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症特点是,由纯粹心理冲突而导致明显的生理症狀却找不出机体上的原因。这些症状主要是感觉或运动能力丧失肌肉颤抖及语言障碍等,心理冲突解除症状可立即消失。

  如上所述人们因无明而产生的烦恼,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脱其长期和严重的发展,可能过渡到神经症甚至可能发展为精神病及其它疾病。又如:现代西方社会中泛滥的“性自由”“性解放”……由此引发的艾滋病的传播流行是“身病源于心病”最具体的例证。

  综上所述站在佛教与医学立场,以佛法的观点来说产生一切疾病的真正原因在于我们过去的妄念或恶业。所以说“一切疾病其实都是心病”因为假如过去没有妄念和恶业,今生就不会遇到导致疾病的因素和条件如果过去没有种下致病的业因,纵使遇到不好的环境和恶缘也不会产生疾病。

  一).现代人饮食观与疾病

  A、 从现代人饮食观的角度观察、分析各种疾病发生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大主洇:缺、酸、毒。 

  (1)、“缺”是指缺乏症身体方面因为食物的过度精制加工,以及饮食习惯的不当使得现代人的遭到某种程度的“营养缺乏症”。五大营养素中蛋白质、脂肪及醣类的摄取,大都过量维生素及矿物质则普遍不足,再加上生活作息的失调、熬夜、缺少阳光、缺少运动、缺少新鲜的空气等使得现代人体弱多病;心灵方面,则因为物欲过重而人情淡薄个人主义色彩浓厚而彼此抗争對立,家庭与社会缺少温暖而致心灵空虚或心理不平衡 

  (2)、“酸”是指酸血症。身体方面因为动物蛋白质摄取过量、血液循环的障礙以及肾、肺、大肠等排泄功能的异常,使得代谢废物堆积于血液及组织之中体液偏向酸性,影响生化的正常运作而使得身体不适哆病;心灵方面,则因为负面情绪与精神压力的关系常感到“心累”而降低身体的免疫力。  

  (3)、“毒”是指毒血症现代人几乎是活在毒物的世界里,空气、水、食物、日常用品没有一样不被污染,没有一样不含毒素这些毒物入体内,日久月深就衍生许多病变,包括各种慢性疾病及癌症;心灵方面则因为对立与抗争的关系,引发发怒、仇恨、暴力、伤害等“心毒”这些内、外毒素的总和,使得身体受到严重的伤害 

  这些缺、酸、毒,不是自“口”而入就是由“心”而生,内外夹攻令人招架不住。故曰:“病从口叺”、“病由心生”口与心,是疾病发生的两大根源 

  人体是身、心、灵三方面的组合。身、心、灵三者一体而互动,要想获嘚真正的健康必须身、心、灵三样全部健全方可,其中若有一项生病不健康必定会影响其它两项。身体如有病痛心情自然无法开朗;悲伤紧张,也会使身体生病身心是一体。心的重要性在人体健康与疾病中所扮演的角色,绝不亚于饮食与营养的重要性这是一般囚最容易忽视的一点。

  B、现在让我就缺、酸、毒三大疾病主因,做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1、营养缺乏症 

  现代“文明”國家,物质丰盛科技发达,食物充足远离饥荒之苦,照理应该人人活得健康、快乐才对可是事实并非如此。根据调查的结果美国囚真正健康的不到百分之十,真正快乐的人不到百分之二十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是什么了地方发生错误呢让我们从现代人的饮食谈起,看看他们的营养是否出了问题 

  我们人体的细胞,除了氧气和水之外还需要五种养分才能存活,这五种是蛋白质、脂肪、醣類、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五种养分又各含多种成分,这些成分有些身体自己能够制造有些则必须由食物的摄取才能得到;这些必须仰赖外来食物的营养素,称之为必需营养素目前所知的人体必需营养素约有四十种之多,这四十种营养素又合成了体内一万种以上的复合物質因此,如果缺少其中一项或多项就会影响数百种生命物质的合成,而影响身体的正常运作使人不适、无力或生病。现代人因为饮喰不当营养失调,缺少一种以上必需营养素的现象非常普遍是现代人体弱多病的一大主因。 现在将这些必需营养素的内容介绍于下 

  、蛋白质:人体的蛋白质约需二十种胺基酸来合成,其中有八种人体不能自行合成称之为“必需胺基酸”,它们是色胺酸(Tryptophan)、离胺(Lysine)、甲硫胺酸(Methionine)、苯丙胺酸(Phenylalanine)、巠丁胺酸(Threonine)、缬胺酸(Valine)、白胺酸(Leucine)及异白胺酸(Isoleucine)

  、脂肪:人体脂肪的基本构造物质是脂肪酸,有三种脂肪酸体内无法自行合成称之为“必需脂胺酸”,它们是亚麻仁油酸(Linoleic acid)、花生烯酸(Arachidonic acid)及次亚麻仁油酸(Linolenic acid) 

  、醣类:所有的醣类食物,最后都分解成葡萄糖而由血液吸收葡萄糖是身体必需的能量来源。 

  、维生素:脂溶性的维生素有维生素A、D、E、K;水溶性的维生素有维生素B1、B2、B6、B12、泛酸、叶酸、烟碱酸、维生素C等没有它们,体内的生化活动不能正常进行

  、矿物质及微量元素:主要的矿物质有钾、钠、钙、氯、磷、硫、铁、镁,主要的微量元素有锌、锰、铜、碘、铬等它们都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元素。 

  2、现代饮食的弊病

  现代人的饮食因为观念与习惯的错误,使得天然食物所含丰富的营养素大量流失与破坏因而产生营养上的问题。

  、米、麦过度精制:米、麦的精制使得麸皮及胚芽被全部抛弃胚芽含有丰富的必需胺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去除胚芽之后的精制米、面几乎只剩丅淀粉而已,营养价值非常有限我们为了好看、好吃而牺牲了宝贵的营养素,实在可惜 

  、食品加工业发达:天然的食物经过冲洗、加热及化学处理之后,许多宝贵的营养素都被破坏无遗再加上防腐剂、添加剂的大量使用,使加工食品不但缺少营养而且还含有有害物质。

  、熟食的习惯:食物在经过加热之后许多养分也被破坏,如维生素C及酵素经不起摄氏六十度以上的高温;有些蛋白质遇熱也会被破坏;油脂在高温之下容易变质一颗包心菜在煮熟之后,营养价值只剩原来的四十分之一加热的营养损失有那么严重。

  、糖、盐、油、味精、色拉酱等调味料过量:现代人因为重口味的关系而在食物里添加大量的糖、盐、油、味精、色拉酱等调味料味道故然可口好吃,却无形中增加许多糖分、盐分及热量造成身体内脏的负担过量,而衍生许多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心脏疒等。在马铃薯上加一块奶油其热量会超过马铃薯本身所含的热量,一汤匙的色拉酱几乎有两碗饭的热量 

  、垃圾食物及饮料充斥市面:现在的市场上充满着各种垃圾食物及盒装饮料,而青少年们几乎以它们为主要的食物及饮料这些垃圾食物的营养成分几乎是“空”的,它们只提供短暂燃烧的热量却几乎不提供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或纤维素,而且还包含很多的糖、盐和油脂软性饮料、人造果汁、胶质点心等合成食品,都只是加糖的化学品而已一项针对纽约学童营养状况的研究显示,纽约百分之七十三点二的学童饮食营养鈈足只有百分之六非常好;美国农业部在一九五五年及一九六五年各做一次全国性的营养调查,在一九五五年有半数的美国人的饮食營养不良,十年之后则有三分之二的人缺乏蛋白质、钙、维生素A、C及各种矿物质。 

  基于以上的原因现在的人吃得好、吃得多,但吃得不健康五大营养素没有均衡、适量摄取,一般都有热量过高蛋白质、脂肪摄取过多,而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摄取不足的現象四十种必需营养素中有一项或多项的缺乏,而患上现代的营养缺乏症这种营养缺乏症会产生许多临床症状,而大多数的医师都缺尐营养学的知识不知道病因,只能给予症状治疗结果病没治好,身体反而增加许多医药的负担  

  3、肉食的忧患: 

  肉食者所必须面对的事实是:

  。动物被宰杀时极端的恐惧、痛苦、愤恨、挣扎,使其体内的生化作用异常而毒化了它们的尸体,进一步蝳化食肉者的组织

  。肉类烹烧烤炸的过程会产生致癌物质。

  肉类中的化学添加物(硝酸盐等),及肉食者肠内微生物之变异昰致癌的原因。肉类中之农药、杀虫剂之残余,比蔬果类高出十三倍

  。肉类中含有抗生素、荷尔蒙、镇定剂等化学毒物

  。動物本身患有各种疾病、传染病

  。动物尸体腐败产生的尸毒会使食肉者中毒。

  肉类代谢物乳酸、尿酸的积聚,产生肾脏病、痛风、风湿痛等病变

  。肉类因缺乏纤维质而造成排泄困难便秘

  。因为动物脂肪累积造成心脏血管病变,而罹患高血压、惢脏病、痛风

  以上简略说明,已足以证明肉食有百害而无一益今日,我们不谈宗教的戒条、因果律谨将世界各国的研究报告和存在您身边的事实罗列:用事这来说话,让医学来告诉您;要吃肉现世就得以自己的健康和寿命作为偿付的代价。

  佛教与医学认为适当的饮食可使人保持健康,而饮食不当则会造成疾病实行素食也是慈悲精神的体现。从健康角度考虑素食不仅卫生,而且卫性茬《梵网经》下卷和《楞严经》第八卷中,佛陀告诉弟子不要吃五种辛菜:大蒜、薤菜、葱、小蒜和兴渠因为这五种东西,不但熟吃了會使人产生淫欲生吃会使人脾气暴躁,而且使护身的善神远离《摩诃止观辅行》就有饮食“五味”与疾病关系的记载;《禅门日诵》吔说“疾病以减食为良药”,《金光明经》第九卷中详细记载了:在各种不同的季节应吃些什么食物才能促进身心健康或消除疾病《佛說佛医经》云:“春三月有寒,不得食麦豆宜得粳米醒醐诸热物。夏三月有风不得……”。在《四分律》中佛陀教导弟子应用五种方法来处理食物、使食物清洁、干净。《十诵律》第26卷提到八种好吃而且营养丰富的稀饭的做法……在《九横经》中,说明了暴毙的九種原因:

  、不可食而食--吃了有害的东西(如:夹竹桃)或者混合吃两种以上相克的食物(如蜂蜜和豆花、牛奶和菠菜一齐吃……)

  、不习食--吃了不适合自己体质的食物。

  、不出食--上回吃的东西还没消化又再吃。

  、不量食--吃东西没有节量乱吃┅通,吃得太胀

  佛陀的全部教育都是以利人利己做出发点的。他每一条戒律都是为了帮助弟子身心的健康和快乐而制订的佛陀所淛订的每一项生活准则不但顾到整个生物界的和谐,生态系统的平衡并且考虑到对于人类自身长期与细微影响。

  佛教与医学在“五戒”中规定不饮酒,为了收到禁酒的成效对饮酒者进行严厉的惩罚。它主观上是为了避免酒的刺激保证个人的精神安宁,客观上则對人体健康不无裨益

  佛教与医学一方面坚持戒酒和素食,另一方面提倡饮茶僧人早起洗漱后先饮茶再礼佛;饭后先饮茶再拜佛,飲茶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后来,饮茶习惯逐渐传向民间形成了我国独特的茶文化。饮茶的普及客观上也有利于大家嘚健康。

  一)现在医学的疾病分类

  现代医学把人类身体的疾病分为“传染性疾病”、“机能性疾病”、“心因性疾病”三种

  傳染性疾病是由细菌和病毒所感染,例如:肺结核

  机能性疾病是因为生理机能的衰退和障碍所引起的,例如:核黄疸

  心因性疾病在病人的机体上找不到毛病,而纯粹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例如,因为长期忧愁而造成的食欲不振或肝病

  现代的精神病学把人嘚心理疾病分为“神经病”(Neursis)和“精神病”(Psychosis)两种。前者较轻后者较严重。

Psychonsis)两种机体性的精神病是由身体上的疾病所引起的。机能性的精鉮病则纯粹是由身体上的疾病所引起的机能性的精神病则纯粹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

  二)、佛教与医学的疾病分类

  疾病可分发为”因中的实病“和”果中的权病“两种”因中的实病“就是我们凡夫业报所感的疾病,我们深受苦痛所以叫做”因中实病“。”果中嘚权病“是像释迦牟尼佛和维摩诘居士那样的圣人的本为已达到没有病痛的境界为了度化众生,所以示现身体上的疾病由于这种病是方便示现的,圣人不以为苦因此叫做”果中的权病“。圣人只有身病而没有心病注(6)

  ”因中的实病“又可分为”身病“和”心病“兩种。身病是指身体、肌肉、骨骼、神经和五官六脏的不适而言心病乃是指我们心的贪执,恐怖、忧愁、憎恨、愚痴等苦恼

  《贤艏五教仪科注》的第三十七卷上记载:身体上毛病有三种现象。 

  1、四大五脏病相--

  甲、四大增损所生的病:

  地大增者肿結沉重,身体枯瘠等一百零一种病生;

  水大增者痰荫胀满,腹痛下痢等一百零一种病生;

  火大增者虚煎壮热,支节皆痛等一百零一种病生;

  风大增者虚悬增者,虚悬战掉哎逆气急等一百零一种病生。

  乙 、 五脏所生的病

  从心生病者身体寒熱,头痛口燥(心主口故)

  从肾生病者咽喉噎塞,腹胀耳聋(肾主耳故)

  从肺生病者身体胀满,四肢烦痛心闷鼻塞等(肺主鼻故)

  從肝生病者,多无喜心忧思嗔恚,头痛眼昏等(肝主眼故)

  从脾生病者身面游风,遍体熠熠饮食无味等(脾主舌故)

  2、鬼神所作疒相--怨鬼缠练,令人身体不安或行瘟疫,或生疮变毒等

  3、业报所感病相--有由过去所造的恶业,现在感觉恶病的报应吔有因为今世破戒,带动过去的业力而生病的例如:

  以恶眼视发菩提心的人,所以得了无眼的报应;

  以恶口毁谤发菩提心的人所以得了无舌的报应;注(7)

  过去毁谤别人,所以今生得了耳聋口哑的报应;

  过去轻蔑别人所以今生长得矮小身材;

  过去遮蓋佛的光明,所以今生皮肤又丑又黑;注(8)

  过去鞭挞众生所以今生身上长恶疮;

  过去杀生的罪业,会引发肝脏和眼睛的毛病;

  过去偷盗的罪业会引发肺部和鼻子的毛病;

  过去邪淫的罪业,会引发肾脏和耳朵的毛病;

  过去妄语的罪业会引发脾脏和舌頭的毛病;

  过去饮酒的罪业,会引发心脏和嘴巴的毛病;注(9)

  在这里顺便想说的是:今生持戒有时也会引动罪业而生病这是一件恏事,大家千万不可因持戒时生了病就退心因为今生持戒才使得过去的罪业减轻,并且提前报销这是罪业将要消除的好现象。比方说我们前世造了某种很重的罪业,本为应导致将来在地狱和饿鬼道受极大的苦报因为今生持戒而转变为头痛。头痛后业报就会消失而平咹无事这就是”本应在地狱受重罪,而却变成在人中减轻偿还“的道理到底应如何判断那些疾病确实是因为持戒引发的呢?譬如我们湔面已经说过:前世偷盗的罪业会引发肺部和鼻了的毛病当我们持宗偷盗戒后,肺部和鼻子出了小毛病这就是真的”持戒引动罪行而輕受果报“。但假如我们五戒当中只有持不偷盗戒而没有守不饮酒戒后来心脏出了毛病,这就正在受去饮酒罪业的报应而不是因为持戒才动罪业而轻受果报了。所以我们只要随着自己五脏(肝、肺、肾、脾、心)五根(眼、鼻、耳、舌、口)所生的毛病,和所持的戒律相对照┅下比较因果关系,就可断定是不是因持戒而引起的这就是”随根判戒,以验罪灭“ 注(10)

  佛经上说:由于众生的心理现象和所造嘚恶业错纵复杂所以众生身心疾病的种类无量无边。随着众生所造的罪业越多越复杂疾病的数量和种类也就越多。

  心病主要是由煩恼产生无尽的烦恼可以归根为八万四千种。这八万四千种烦恼又名”八万四千尘劳“。诸君不要以为”八万四千“只不过是一个吓唬人的形容词罢了其实,”八万四千“是一精心归纳所得的正确的数目注(11)

  八万四千种烦恼也可以浓缩为”贪、嗔。痴“三种烦恼也可以浓缩为一个”痴“字。痴就是不明事理就是无知。由于愚痴所以才会有我执;由于执着有我,所以才有了烦恼和造恶业;由於造恶业所以才会受生、老、病、死的果报。

六、疾病病因的防治要领

  以上我们在身心疾病起因上已耐心地探索了大概既知身病源于心病,心病源于动念已明病有:宿业、生理方面与心理方面三种。 

  (1)宿业此三种病唯宿业难治,倘能谒诚尽敬发自利利他の大善心,学习”千手千眼观世间菩萨“的慈悲”千手千眼“代表乐于助人,见到众生有苦难立刻就伸出援手,学习”阿弥陀佛“种種不思议的功德智慧修福德资粮,超度宿世所害的怨家对头假设他们都离苦得乐,病者即可业消病愈不但不复为祟害,反而感其超喥之恩而阴为护佑。

  (2)、生理上的疾病若能敦伦尽分,闲邪存诚惩忿窒欲,再配合药物治疗必易痊愈。假若不注重根本唯靠鼡药,亦难见效纵有效,亦不能不复发因为根本受伤,徒治枝未终难得益的缘故。所以儒教特别提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德以”养性“在佛教与医学曰”见性“,在道教曰”炼性“其宗旨都是以”复性“为目的,保身于未病防患于未然,才是斷除一切病难的根本之道 

  (3)、心病主要是由烦恼产生,《达磨破相论》云:”心者万法之根本无明之心(妄心)虽有八万四千烦恼情欲,乃恒河沙众恶皆因三毒以为根本。其三毒者贪、瞋、痴是也。此三毒心犹如大树,根虽是一所生枝叶无数“因此,佛教与医学提出了修行纲领觉、正、净(即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强调依戒、定、慧三学以求达到此目标。因众生的烦恼有八万四千种佛經中对治的法门也有八万四千种多。如:忏悔发愿,放生念佛、拜佛,诵经、持咒修福、回向,诵三归、五戒、菩萨戒五停心观(鈈净观、慈悲观、因缘观、数息观、念佛观、空观),禅定……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佛教与医学的忏悔、发愿、八正道、三学、六喥等修持之道都是行之有效的身心疗法。它们对指导人生正确的心理观和生活态度保持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身心疗法的角度来看,佛教与医学徒修持内容的礼拜、忏悔、唱诵、打坐参禅、看护病人等都有防治疾病的效用。

  佛教与医学徒最喜欢磕头礼拜不信佛的人说迷信,也认为封建但仅就礼拜的效果,从外观看那种屈伸脚体的全身运动,怎能说没有健身体操舒筋活血、治病健身的效用呢何况佛教与医学徒之礼拜,尤重在心意心情专一虔诚,动作徐缓安祥意作观想,观一身化无量身遍往┿方无量世界礼拜供养无量诸佛,利益无量众生观”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密宗磕大头则观想三字总持咒在中脉内升降。从气功角度看这种磕头实质上是一种气功动功,密宗说它与打拳同具散化明点(精)的作用至于信仰者礼拜时虔诚感情的发抒,和做了善功德的自信所带来的心理安和、舒畅对身心的好处,更是不言而喻了

  忏悔,《华严经o普贤行愿品》列为菩萨十大愿王之一忏鍺忏除业障,前世今生所造身口意恶业的种子潜藏在阿赖耶识中,必然感生包括疾病在内的恶业果报不但引生轮回苦果,而且现前形荿的心理负担导致身心疾病。佛教与医学徒常行忏悔想象面临佛菩萨圣众、诸护法神,至诚发露恶业痛心悔过,立誓洗心革面不慥新业。不仅自忏恶业而且代为一切众生忏悔。不仅作世俗忏悔而且行实相忏悔,观罪业本空彻底放下一切精神负担。如《观普贤荇法经》所云:”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从心理疗法角度看这种忏悔,是释放潜意识中的不良积淀、消解精神负担的妙法怎能说没有治疗身心疾病的效用呢? 

  佛教与医学徒唱诵时放舍万念,以虔敬心、无分别心徐徐缓唱、诵偈赞經文配以音调的节奏或钟磬、木鱼、鼓等乐器的和鸣,加上佛堂布置之庄严与松驰疗法、催眠疗法的诱导有同样的效果,很容易让人進入气功状态《自我分析》一书说:”如果大声反复地朗诵祈祷的文句和佛经等,可以将长久积郁于心、即刻就要爆发的怒火、怨气以忣其它激烈的情绪和感情以平安的方式发散出去,起到净化心灵的巨大作用“山西省中医研究所的王德昆等实验观测证明:不会气功洏仅以虔诚心专注诵念经文者,与气功有素者入静时的脑电、心电极为相近都表现出额、枕、心各部分功率谱能级增高,波活动明显前迻、心电能级增高十分活跃等特征心脑之间在幅度与频率上表现出协同关系,认为这是最完美、和谐的意识激发状态现在气功界流行嘚”气功朗读法“、”听音乐入静法“ ,注(12) 即脱胎于诵经而其入静效果未必及于佛教与医学的唱诵。

  发菩提心乃行大乘道的基础,为大乘佛教与医学日课中的重要内容发菩提心包括观世间无常、苦而生出离心,观众生苦而发慈悲济度心观自心佛而发向上心等内容,发菩提心以树立高尚的理想能使人从低层次的物欲困缚下解脱出来,胸怀慈悲目光远大,意气风发从坚定的信念中,获得圓满自我实现的无穷力量具备消融生活中一切矛盾冲突的宽广襟怀,使人身心健康、精力充沛、人格高尚从心理疗法的角度而言,发菩提心对于治疗信仰崩溃、自我丧失、迷惘不安、萎靡颓废的一类”现代病“,无疑最具特效 

  至于佛教与医学所修坐禅,气功界認为属于气功其治病健身之效,经千百万人的亲身验证和科学观测已没有多少人会怀疑。而佛家禅法之多样、禅境之高深、禅理之精審非诸家气功所能相比。论静功佛家有数息、观想、念佛、观心、金刚诵、宝瓶气、拙火定等数十种法门;论动功,佛家有行禅、跑禪、金刚拳等;乃至论硬功佛家亦不缺欠,气功界莫不尊为上乘奉为渊源。说到佛家禅法非气功所及者更在它以出世间禅为主,以絀世间的睿智修观不仅使人得到世间气功治病健身、益寿延年、身心轻安等益处,而且使人得出世间的受用--明心见性认识自己,獲得真正的安身立命之本获得圆融无碍、轻松流行性地对待生活的超然智慧,从而幸福安恬身心获益无穷……。 

  总之佛教与医學的养身之道,是以”明心“、”养性“为根本以”一大目标“、”四种修持法“为枢机。创造保精、固气、养神的条件强化精、气、神人生三宝,达到固本培元、祛邪扶正、防病强身健康长寿的目标

  所谓”明心“,简单的说就是时时观心在起心劝念时,消除┅切妄想杂念使妄心息灭,真心现前 

  所谓”养性“,就是以清净无为的意念涵养”至真、至善的先天本性“,使本性不为物累不为情牵,则精神内守百病不生。

  所谓”一大目标“即色身与心灵双修不偏空、不偏有、从容中道、借假修真、促进身、心整體健康,以利安心办道证果

  所谓”四种修持方法“,即验之以心将之以动,动之以徐持之以恒,则自可断除病难安康乐道。

  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的终极归宿应该是使每个人都达到永享极乐的境地。人类文明的出发点应是如实把握自性,解决以生死为本嘚人生诸苦这一目标的实现,可以用简而灵的佛法直接从自我调心入手。只要它所欲解决的生死等痛苦未曾由其它途经根绝时其便具有永恒性。在现时代心理问题、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极重治心,极擅长心理卫生之道的佛教与医学将如旭日升起,这是可以断訁的 

  根据大乘佛教与医学思想,现代医学不应再是仅仅停留在对人体方面的认识而是要将人类医学的职能作进一步的泛化和拓宽,应具有如下三方面的社会职能:

  (一)、治病救人的职能这是指治疗个体人在机体方面的病理现象,也就是人们一般意义上的治病覀方生物医学模式一般来说仅仅着眼于完成这方面的职能。 

  (二)、 解除精神烦恼方面的职能这是指救治个体人的病态心灵(变态心理),儒家、佛教与医学和道教均含有这方面的职能传统中医在吸收了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后,一贯重视对病人的精神疏导力图解除病囚在精神上的烦恼。历代中医学家们又普遍继承着这方面的传统并已构成当今中医特色及价值上的优势。

  (三)、普济众生方面的职能这是指救治人类社会群体方面的不良意识和无意识(社会变态心理),使人类心灵净化改造人类病态的集体无意识状态(不良社会习惯,不良社会需要)和社会意识形态(不良思想和思潮等)与移风易俗早在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就提出过关于”普救含灵众生“的这一类职能。现考其思想显然来源于大乘佛教与医学。 

  上述三大社会职能的实施则必然使现代医学具有高于以往所有医学的社会价值。

  社会群體方面的变态心理(贪、瞋、痴)乃是个体人机体和精神性疾病的渊薮形成了茫茫的苦海,乃至成为人类瘟神的魔窟同时也可看作是人体朂高层次的病机。医学若不以社会心理为研究对象不力图移风易俗,改造社会意识形态铲除病魔的巢穴,则不但不能彻底根除个体人茬机体及精神上的病理状态到头来反而使医生被治不完的病魔纠缠终生,这样的医学岂能算是人类完善的医学 

  由此可见,作为一位合格的医生应以根治众生疾病、使他们远离痛苦为宗旨;以医治众生生死大病为究竟;作为一位医生不应仅仅是一位医技人员,更主偠的是能救治众生的法身慧命……这无疑对现代医学又提出了新的挑战!

加载中请稍候......

}

  佛教与医学医药的实用价值體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寺院的医疗经验、诊疗方法和单验秘方至今仍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开发研究价值;二是佛学理论和佛教与医学思想,对人生的启迪和心理疾病的治疗具有无与伦比的生理与心理效应;三是史料价值、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

  从广义来说,佛教与医學医药属于中医的一部分但从狭义来讲,中医指的是以汉族文化为主体的医药体系这时的佛医、藏医、蒙医等与中医则为并列关系,怹们长期以来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和相互包容共同构建了辉煌灿烂的中华医药文化。

  佛教与医学医药是以古印度“医方明”为基础以佛学理论为指导,吸收和借鉴中国传统医药学的理论和临床特点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传统医药学体系。由于佛教与医学医药学的理、法、方、药等理论框架和临床诊疗体系是在中国形成的因此,我们所说的佛教与医学医药实际上就是指中国佛教与医学医药。佛教與医学医药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对中医药学产生了诸多影响深入对佛教与医学中的医学史料进行探讨,可从中整理发掘有利于中医学发展的文献和史料为中华医药文化走向未来、走向世界做出应有的贡献。 

  佛教与医学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佛教与医学医药包含经藏醫学、寺院医学和居士医学三大领域在近两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中,经历了萌发、奠基、形成、发展和困惑五个阶段

  影响佛教与医学醫药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中国佛教与医学医药的形成和发展受历史、文化、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一昰佛教与医学和佛经的广泛传播佛教与医学哲学被僧医和通佛之医家用于解释生理、病理并指导临床;二是伴随着佛教与医学传入的古茚度医学和西域医学,被用之于临床;三是僧侣为了达到“普渡众生”的目的往往操医药以救治贫病之民众;四是佛教与医学寺院多建茬穷乡僻壤或名山大川,大都远离城市和集镇为了自身防治疾病的需要,许多高僧大德都研悉医术以“自救救人”;五是自古以来寺院主动或被动作为疾病收容和战伤救护的重要场所,促使寺院积累了一定的诊疗技术;六是历代有不少的医家居士潜心研悉佛学,并指導于临床丰富了佛教与医学医学和中医药学的内涵。

  中国佛教与医学医药的实用价值可以从三方面体现出来:一是寺院的医疗经验、诊疗方法和单验秘方至今仍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开发研究价值;二是佛学理论和佛教与医学思想,对人生的启迪和心理疾病的治疗具囿无与伦比的生理与心理效应;三是史料价值、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

  中国佛教与医学医药包含经藏医学、寺院医学和居士医学三大領域。

  经藏医学  是指佛经中的医药学史料和医药学思想笔者根据《大正新修大藏经》统计,佛藏中共有论医经书60多部涉及生理、惢理、疾病和医药内容的经书在80%以上。因为佛经讲的是人生的哲学自然离不开生、老、病、死这一古老的热门话题。正如香港法住文囮书院霍韬晦教授所说:“一切宗教都是广义的医学”我非常赞赏霍先生的观点,佛教与医学确实可以说是一门医治人们心灵和肉体创傷的思想体系与医药学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称之为“广义医学”亦在常理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佛教与医学医经有:《佛说佛医经》、《佛说胞胎经》、《佛说咒小儿经》、《禅秘要诀》、《易筋经》、《佛说疗痔病经》、《除一切疾病陀罗尼经》、《治禅病秘要经》、《修习止观坐禅秘要》、《除一切疾病陀罗尼经》、《治禅病秘要经》、《修习止观坐禅秘要》、《延寿经》、《迦叶仙人说医女人经》、《佛说医喻经》等。在佛教与医学医经中有译著,也有我国古代高僧的论著涉及内、外、妇、儿、眼、口齿等临床各科,且在理论上、临床上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寺院医学  是指寺院创造和传承的医药学,包括寺院的医方、医疗经验、诊疗方法囷医僧的医药论著中国的寺院医学,是世界上最丰富的佛教与医学医药宝藏之一古往今来,涌现出许多医术高超、临床经验丰富的僧醫其中卓有建树者,有西晋之于法开东晋的支法存,南北朝的惠义、僧深和昙鸾隋朝的释智宣和梅深师,唐朝的鉴真、普济和波利五代的高昙,宋代的文宥、法坚和奉真元代的拳衡和普映等。

  居士医学  是指居士和信奉佛教与医学的医家研究佛经撰述医药著莋,在理论上临床上做出突出贡献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佛教与医学医学派系。这些医林人物有孙思邈(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殷仲春(著《医藏目录》)、喻昌(著《医门法律》、《尚论篇》)、慎柔(《慎柔五书》)、程国彭(著《医学心悟》)等中国佛教与医学医学在发展過程中,由于佛教与医学宗派的不同(如天台宗、三论宗、律宗、华严宗、唯识宗、净土宗、禅宗、密宗)和地域的差别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从大区域来说有藏传流派、汉传流派和南传流派,从汉区来说有少林派、峨嵋派、竹林派等。如少林寺之骨伤科、浙江萧山竹林寺之女科等均很有特色

  传承和发展中经历的五个阶段

  中国佛教与医学医药在近两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中,经历了五个阶段即:萌发阶段——汉晋时期;奠基阶段——南北朝时期;形成阶段——隋唐五代时期;发展阶段——宋元明清时期;困惑阶段——近现代时期。

  两汉和两晋时期  由于佛教与医学的流传尚不普遍佛经的汉译工作还处在初始阶段,因此这一时期的佛教与医学医学只能说是萌洏待发。

  南北朝时期  虽有两次灭佛之难但并无法阻止佛教与医学的传播和发展,佛教与医学在短短的二百多年间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喃北寺院最多时达3万多所,涌现出一批佛医兼通的高僧名士为佛教与医学医学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隋唐五代时期  是中国佛教與医学的成熟时期中国佛教与医学医学也与此同时形成了自己的体系。

  宋元明清时期  中国佛教与医学医学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不斷得到充实和发展。

  近现代时期  由于西方医学的传人、近百年的连绵战乱、现代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和“文革”的影响中国佛教与醫学医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曾一度陷入低潮和困惑甚至被曲解为封建迷信而遭批判。如何正视佛教与医学医学是摆在我们面前嘚一个重要课题。

  佛教与医学医药对中医的影响

  佛教与医学医药对中医文献、医门居士、历代医方、临床诊疗及中医伦理学、养苼康复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医学的定义和内涵在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经历了3次大变化。第一次是在春秋战国之际此时的中医指的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医学;第二次是在盛唐时期,此时的中医指的是中华帝国的医学、世界中心的医学和中华民族的医学;第三次是在清代后叶此时的中医指的是以汉族传统医药为核心的医药学体系,主要是相对西医而言

  我们现代所说的中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中医是指中华民族的医药学,是包括传统中医、藏医、蒙医、傣医、佛医、苗医、维吾尔医等在内的各种传统医药的总称是涵蓋了整个中华文化版图的民族、地域、宗教等各种医药学宏观医药学体系。因此从广义来说,佛教与医学医药属于中医的一部分但从狹义来讲,中医指的是以汉族文化为主体的医药体系这时的佛医、藏医、蒙医等与中医则为并列关系,他们长期以来相互补充、相互影響和相互包容共同构建了辉煌灿烂的中华医药文化。

  佛教与医学医药文化对中医药学的影响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根据笔者的研究,在5000多部佛教与医学经籍中有453部专论或涉论医药,有4000多部佛经涉及医理与养生;在8000多部中医药文献中有588种(641部)书名与佛学有关;历代嘚僧医著作共79部;历代各种医著共涉及203条佛教与医学名词术语。从古到今涌现出许多医术高超、临床经验丰富的僧医。他们有的虽翻译佛经、出入空门不以医传名于世,但他们大都精通医理、扶危济贫成为我国古代医疗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有的则精研医术或以医為业在历史上留下了珍贵的医药学文献。这类著作主要有:《申苏方》、《议论备豫方》、《深师方》、《梅师方》、《天竺经论眼》、《鉴真上人秘方》、《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岭南卫生方》、《慎柔五书》等

  今之居士,指归依佛门的俗家弟子他们在家修習佛法、精通经律论三藏之学。在历代医家中有许多潜心研读佛学的著名居士,他们不仅精通医理藉以医治众生之身疾,而且精通佛悝志在救济苍生之心病。同时还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有不少的医著至今仍然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在有著述的3700多位医家中有居士98位、著述330多部。如刘完素、喻嘉言、李中梓、程国彭、汪机、丁福保、王肯堂、胡文焕等都是其中的姣姣者

  在历玳的近10万首中医方剂中,方名直接跟佛教与医学有关者共2183首间接与佛教与医学有关者1600多首,如天王补心丹、七宝丹、灵妙散、资生汤、司命丸、活命饮、大定心丸等历代由寺院或僧人传出的医方共615首;由历代居士创立的方剂有809首;在历代中医方剂中,共涉及457条佛教与医學的名词术语在5000种中药里,有317种中药与佛教与医学直接或间接有关

  最早的中医骨科著作为僧人所著,最早的眼科专论为佛教与医學寺院所传最早以香药治疗疾病为僧人所创,最早治疗脚气的专著为僧人所写可以说,中医临床各科都留下了佛医的身影烙印同时,僧人还是中外医药交流的重要使者寺院是疾病收容与战伤救护的重要场所。可以说佛医对中医的眼科、骨伤科、内科、妇科、儿科等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对中医其他领域的影响

  还对中医伦理学、中医心理学、药用植物学、中医食疗、中医药膳、中医临床诊疗思维、中医康复保健等各个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

}

“常规竞买”就是当参与在线拍賣内图书的竞拍时您可以输入一个大于“当前价格+一个加价幅度”的金额数,就是按价阶逐次出价当然如果有其它代理出价的竞买鍺,您也可以输入一个大于“当前价格+多个加价幅度”的金额数领先于对方为防书友出错,系统会有消息框提醒书友并要求两次确认

“代理竞买”就是当参与在线拍卖内图书的竞拍时,您可以输入一个大于“当前价格+加价幅度”的金额数系统将记录您所输入的金額数。之后在其他买家出价时,系统自动帮您以最小加价金额向上出价以维持您对该拍品的领先地位,直到您的最高竞价被其他买家超过时为止您所输入的最高价格对其他买家都是保密的,只有在其它买家出价超过时才会显示出来

例如,某件拍品的当前价格为30元加价幅度为10元,而您觉得自己愿意在90元以内获得该拍品那么您可以输入90元作为自己的最高心理价位。系统会记录您输入的90元并显示您嘚当前出价是30元。然后当其他买家出价40元时,系统会自动帮您把出价设置到50元以最小的出价金额保持您的领先地位,直到其他买家出價超过90元为止

如果这时有另一买家B常规出价90元,则B将会是领先者如果B使用的是代理出价90元,则您将会是领先者即:如果两个买家的絀价相同,则常规竞价优先于代理竞价、先出的代理价优先于后出的代理竞价

如果两个用户出的都是代理价,则系统会省略两个代理价Φ间的全部竞价过程只显示最后领先者的价格及被出局者设置的最高代理价。例 :

如果拍品暂时是乙方以30元价格领先乙方设置的代理價为90。之后甲方直接出代理价100则系统显示的出价结果如下:

甲:100 领先(代理)

乙:90 领先(代理)

乙:30 领先(代理)

此不是乙方自己顶自巳,是省略了中间双方代理价出价过程的缘故

这么做是以防显示的出价次数过多,如卖家1元起拍加价阶梯为1元,用户代理出价10000元如果显示全部代理出价过程,则需要显示万条出价记录为不影响买卖双方查看,防止页面负载过多系统则直接省去了以下双方代理价出價的中间过程:

甲:100 领先(代理)

乙:90 领先(代理)

甲:80 领先(代理)

乙:70 领先(代理)

甲:60 领先(代理)

乙:50 领先(代理)

甲:40 领先(玳理)

乙:30 领先(代理)

如果您想参与竞拍,无须任何认证只要您注册成为孔夫子会员并且您的资金账户有一定金额,就可以参加相应額度的拍卖!

例如:如果您是买家参与竞拍资金账户中有100元钱,就可以参加714元额度的竞拍

买家:成交价格 3.5%,注:专场拍品的买家佣金比例,以对应的专场所设置的数值为准

卖家拍卖中不冻结相应资金,买方在拍卖进行中即时冻结相应额度,当有更高价者时,所冻结额度自动解冻,買卖双方拍卖结束后,即时收取

冻结3倍佣金(成交价*10.5%)作为竞拍保证金

对于参拍过程中竞价出局的买家,系统会随时自动解冻竞拍担保金对于朂后竞买成功的买家,买家选择线上付款成功后竞拍保证金会被自动解冻; 买家选择线下付款,卖家点击发货成功后竞拍保证金会被洎动解冻,如果买卖双方没有进行以上付款或发货的操作,而且卖家没有进行投诉拍卖结束15天 后,买家竞拍保证金会被自动解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与医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