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南宁秀灵寺旧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旧址在现今的那单位内。

追求“俗不伤雅”的艺术趣味
――试论网络穿越小说的文学价值
&&&&作者:
  朱自清曾在《论百读不厌》一文中指出,小说起源于民间,它要达到“百读不厌”的美学效果,“主要是靠了故事或情节。人们在儿童时代就爱听故事,尤其爱奇怪的故事。成人也还是爱故事,不过那情节得复杂些”。因此,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充满快感的传奇性情节,富于趣味性。他又提到“五四”新文学之后,出现了一类肩负严肃社会使命的写实小说,把小说提升到教化和启蒙民众的高度。朱自清这里谈及的,实际上就是通常意义上的通俗小说和高雅小说。五六十年前,商业化、媚俗化的通俗小说几近绝迹,但是新时期以来,尤其是后现代消费社会的出现,描写奇人奇事的通俗小说再度和高雅小说站在了同一个文坛上。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小说成为当代通俗小说的一个主要类型。在媒体资讯和网络日益发达的今日,网络文学的兴盛在中国是一个趋势,而网络穿越小说则成为网络小说中颇受欢迎的类型之一。
  所谓网络穿越小说,通常讲述的是现代人通过魂穿(主人公的灵魂穿越到古代,附身到古人身上)、身穿(利用各种方式使整个人穿越到古代)和重生三种方式,穿越到另一个时空(经常是到中国古代历史的某一个时期)后的传奇性经历。这些主人公常常利用现代观念和现代技术手段大展宏图,或者成为一方首领,或是生活在宫廷庙堂,成为影响甚至是左右当时历史发展的人物。网络穿越小说中的古代历史背景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真实存在过的历史,像唐代穿越小说《谁是李世民》、宋代穿越小说《新宋?十字》、明代穿越小说《回到明朝当王爷》和清代穿越小说《步步惊心》等;还有一类是架空历史小说,也就是主人公穿越到中国历史上并不存在的朝代,不过它的人文环境却又和中国古代某一个历史阶段相类似,典型代表作有《绾青丝》和《木槿花西月锦绣》等。但不管是哪类历史背景,网络穿越小说都应该划归为重写历史故事的文学范畴之中。
  重写古代历史故事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传统。其中,鲁迅写于上世纪20年代的短篇小说集《故事新编》,30年代施蛰存的短篇小说《鸠摩罗什》,以及40年代李拓之的短篇小说集《焚书》是重要的代表作。网络穿越小说不仅继承了这个传统,而且相比前人的创作,它重新建构,甚至想象、篡改历史的冲动更为强烈。由于身处后现代社会背景下,个人主体只能够在个体想象和历史叙事中重新建构自身,既能实现对现实社会的逃避,又在文学编织的“白日梦”中获得满足。因此与七分真实、三分虚构的历史演义小说相比较,网络穿越小说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发挥余地,可以让具有现代思想的主人公突破历史时空的局限,用现代人的视角重新审视古代历史的优点和缺陷,从而赋予其理性反思的某些特征。它也经常融合野史传说、玄幻、侦探、武侠和言情等多种流行时尚因素,以《夫君猛如虎:腹黑王爷盗墓妃》和《盗墓皇后:本宫是男人》为例来说,墓穴僵尸、神仙鬼怪、现代科技和古代机关均成为重要的娱乐“佐料”。这显然更进一步增强了通俗小说天马行空的“奇”特点,使之更具有阅读快感。而且由于故事情节铺垫较好,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也较为深入细致,再加上文笔细腻流畅,读来并不觉得故事突兀和荒诞,反而感觉其中颇有可取之处。
  再与通常的网络小说相比较。在《武汉爱情往事》等网络小说中,那些现代都市爱欲泛滥和人性堕落的现代人故事,与其说作者是在暴露和批判,不如说是有意突出渲染人性的黑暗面。网络穿越小说也写古代城市和帝王将相的生活,但是因为有古代历史背景下的伦理道德和古典爱情观作为规范,所以大部分走的是“纯情”的言情路线,即使是“一夫多妻”或是架空的女权社会中“一妻多夫”关系,往往也是以经过美化后的两情相悦和纯真爱情为基础。这也反映出写作者对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忠贞浪漫爱情的向往,亦是网络穿越小说受到众多读者喜爱的重要原因。不论时代如何改变,不变的是深藏在人们心中对真善美的情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
  在网络穿越小说中,还有朴实无华的“种田生活”故事,内容题材丰富多样。那些穿越历史的主人公在现代社会只是小人物,到古代反而成为有作为的英雄。他们除了依靠在现代社会中学到的科技知识和智慧来保护自身外,还以自己不同于古人的性格魅力――现代文明洗礼下形成的自强、自尊、自信和人道主义等人格品质,来吸引和获得其他人的认可,特别是获取异性的青睐。表现现代爱情和现代开放思想的当代流行歌曲,亦常成为主人公获得事业成功的一个主要工具。这种设计凸显了现代人的个性特征,藉此塑造出性格鲜明、血肉饱满的人物形象来。从另一个角度说,张扬自我个性的现代人形象更适合读者,尤其是适合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们的阅读水平和审美习惯。除此之外,架空历史的穿越小说更便于表现主人公“五千年中国古文明集于一身”的优势,唐诗宋词元曲和古代优秀军事理论都可以成为主人公的后盾,既展示出他们的才华,又是中国古典文化精华的体现,对于普及中国古典文化知识也是善莫大焉。
  有一个现象需要注意,以现代女性为主人公的穿越小说明显比以男性为主人公的更受欢迎。女主人公被塑造为智勇双全的奇女子,身边围绕着很多异性仰慕者,经常产生“一女两男”或“一女多男”的爱情纠葛。网络世界里的这种“女尊”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到当下高雅文学对男女爱情关系的处理。在这种现象的背后,隐藏着当代文化价值的变迁,从中可看出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以及女性身心的进一步解放。究其原因,与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所占比例越来越高,社会各个行业中的“女强人”越来越多的社会现实有关。不过,从根本上说,这更是现代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产物。
  概而言之,网络穿越小说的丰富文化意蕴,以及近几年的繁盛发展现状,均使它成为当下不容忽视的一种文化现象,不仅受到报纸媒体的关注,也被学院派学者纳入研究视野,对它的文学史价值进行定位。从这个角度来说,当下高雅文学也需要向网络穿越小说学习其“求真与化俗”的特点,争取更广大的读者群,这也是雅俗文学融合的一个具体体现。不过追求文学的趣味并不是追求色情,正如朱自清所说的,不要“忘记了自己的边界,放纵到色情上,以及粗劣的笑料上,去吸引读众,这只是迎合低级趣味。而读者贪读这一类低级的软性的作品,也只是沉溺,说不上‘百读不厌’”。当下的高雅文学应该在坚持严肃创作态度的基础上,来汲取穿越小说的“趣味”特点,但是不能流于低级庸俗,要有纯正的趣味。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雅俗共赏”的目的。
  然而网络穿越小说又如同一把双刃剑,除了优点之外,亦存在很多不足。男女主人公穿越后都恢复到青春年华,年龄在十几岁到二十几岁之间,他们和古代异性之间的“跨越时空的爱情故事”,被演绎得如此惊天动地和悱恻缠绵。这其实是传统言情小说路数的一个延续,也限制了社会批判的深度。大部分穿越小说在塑造人物上有一个通病,即主人公的价值观和爱情观是双重标准。一方面他们具有现代人的理性,批判和挑战古人的尊卑观念并追求真心相爱的情感;另一方面却又利用现代人的“后见之明”――了解历史总的发展走向――得窥先机,陷入利益和心机阴谋的争斗并成为赢家,爱情也仅仅成为写作者时尚颓废/古典纯情、青春唯美/功利庸俗的矛盾态度的载体,总体上削弱了文学意义与思想价值。还有,越来越多的穿越小说陷入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雷同或类似的模式化之中,这是通俗小说最致命的缺陷。因此包括网络穿越小说在内的网络文学,也必须向高雅文学汲取文学养料,追求“俗不伤雅”的艺术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艺术生命力的长久与旺盛,才能够走得更远。
&&&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文学院)
网站编辑:再就业有十小--《行政人事管理》1998年06期
再就业有十小
【摘要】:再就业有十小■秀灵下岗职工在资本金不多,市场经验缺乏,心理承受力不强的情况下自谋职业,可以从“十小”渠道开始。一小是居民小区生活服务类。如手工包饺子、馄饨、制作腌卤肉食、豆制品、米面制品、小菜系列等。二小为居民小区工作服务类。如修理自行车;钉鞋补靴;...
【关键词】:
【分类号】:C913【正文快照】:
再就业有十小■秀灵下岗职工在资本金不多,市场经验缺乏,心理承受力不强的情况下自谋职业,可以从“十小”渠道开始。一小是居民小区生活服务类。如手工包饺子、馄饨、制作腌卤肉食、豆制品、米面制品、小菜系列等。二小为居民小区工作服务类。如修理自行车;钉鞋补靴;理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傅承德;;[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程晓;[J];社会;1991年07期
杨鹤鸣;[J];城市问题;1991年04期
王建琦;;[J];中国青年研究;1992年06期
杨松荫;[J];城市问题;1995年06期
;[J];中国远程教育;1995年06期
;[J];江苏农机化;1995年05期
;[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1995年01期
;[J];研究与发展管理;1995年04期
;[J];职业教育研究;1995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楠;郭纪臣;;[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4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1994年
赵莉娜;赵彤;;[A];2002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14期-32期(2002年1月-2003年1月)[C];2002年
高巍;;[A];2003国际有线电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李是;;[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33期-52期(2003年2月-12月)[C];2003年
靳波;葛霁光;;[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刘海忱;;[A];首届科技出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吴先智;;[A];四川省动物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郭宇清;余中桂;;[A];湖北省电工技术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秦剑;周云;;[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赵忱;[N];中国文化报;2000年
边文;[N];工人日报;2000年
凌讯;[N];检察日报;2000年
苏民;[N];经济日报;2000年
本报讯;[N];市场报;2000年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广告监管司;[N];深圳商报;2000年
张秀勤;[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杰子;[N];音乐周报;2000年
汪跃建;[N];中国财经报;2001年
山澜;[N];中国工商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双庆;[D];重庆大学;2003年
胡永平;[D];重庆大学;2004年
李静芳;[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吴毅坚;[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冯锡钢;[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雷少波;[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刘大刚;[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黄洁;[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符娟林;[D];浙江大学;2004年
刘敏;[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李品庆;[D];西南大学;2006年
张小琼;[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李伟光;[D];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
刘晓磊;[D];山东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风仪贵兮,美人绰约——席勒戏剧中的女性
日 11:30 来源:中国外国文学网
作者:叶隽
内容摘要:其实纪念席勒,最能引起人无限向往的,仍是席勒文本中所勾勒的那个“戏剧世界”,那些男性的豪迈武勇,固然是了不起的英雄形象的史诗塑造;而女性的优美典雅,尤其为我所心生敬意,景仪不已。那四部以女性命题的历史剧,既展现出席勒的异邦想象,也表达出他对于“理想女性”的追求。不管是为“帝王后裔”的《玛利亚·斯图亚特》,还是为“农家英雌”的《奥里昂的姑娘》;甚至追溯远古的《墨西拿的新娘》,异域风情的《杜兰朵》,都体现出席勒“再现女性历史”的尝试,这种“女性图景”的史诗手笔的书写,确实体现了一种“史诗与诗史的交融”。可不是吗?玛利亚雍容典雅,在危难中保持着君王的尊严、女性的尊贵;贞德英姿豪情,巾帼不让须眉;蓓特丽丝美若天人,竟然引得兄弟睨墙;杜兰朵看似娇纵蛮横,但仍为作者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史意义。
作者简介:
  其实纪念席勒,最能引起人无限向往的,仍是席勒文本中所勾勒的那个“戏剧世界”,那些男性的豪迈武勇,固然是了不起的英雄形象的史诗塑造;而女性的优美典雅,尤其为我所心生敬意,景仪不已。那四部以女性命题的历史剧,既展现出席勒的异邦想象,也表达出他对于“理想女性”的追求。不管是为“帝王后裔”的《玛利亚·斯图亚特》,还是为“农家英雌”的《奥里昂的姑娘》;甚至追溯远古的《墨西拿的新娘》,异域风情的《杜兰朵》,都体现出席勒“再现女性历史”的尝试,这种“女性图景”的史诗手笔的书写,确实体现了一种“史诗与诗史的交融”。可不是吗?玛利亚雍容典雅,在危难中保持着君王的尊严、女性的尊贵;贞德英姿豪情,巾帼不让须眉;蓓特丽丝美若天人,竟然引得兄弟睨墙;杜兰朵看似娇纵蛮横,但仍为作者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史意义。  然而,其实不仅是在女性为主角(或主要线索)的剧中,其实在其它剧本中也同样展现女性形象的高贵可爱。《强盗》中的阿玛丽亚,虽然历经磨难,然则却坚贞不屈,她如此勾画自己意中人的形象:“美丽得像天使,充满英雄的幸福,/他是一切青年中的最漂亮的人物,/他那眼光温暖得像五月的太阳,/反射在蓝色的海的镜面上。”其实,这也从另一方面正反衬出与天使般的英雄相恋的女性的秀美高雅,可不是吗?能与这样的英雄相配的女性,又怎能不是水做的女儿呢?这样的一种刻骨铭心的相思,纵使生离死别,也竟是无法稍减,所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那样的惆怅心痛幽幽缠绵,盘绕不去,可怎又不是“此恨绵绵无绝期”呢?  而在《唐·卡洛斯》中瓦洛仪思王后的形象,简直有起死回生之效。作为前王子的未婚妻、现任的王后,瓦洛仪思担负着将沉醉于纯情之中的王子“振作发奋”的重大使命。剧本本身无法以形象化的手段展现女性的外在之美,主要的方式还是通过剧中人的语言。瓦洛仪思的语言显然非常有力:“身为男儿?/啊,卡尔!/实践中碎裂的是我们的心灵,/理念里伟大的是我们的德性!/天意使您高贵——/王子,比千百万兄弟更加高贵。/天意集天下之精华而奉君,/天下人又怎能不滔滔追问:/此子岂天纵神明,结胎于天?/奋起吧,天意就靠您来救挽!/天意昭昭,您必将勇为天下之先!/天意昭昭,您亦将先天下之忧而患!”一方面是坚其志,鼓其气,但另一方面又无法完全回避卡洛斯对自己的恋慕之情。瓦洛仪思必须“化解谬爱”,所以她有这么一段说辞:“请您承认,卡洛斯——/您的愿望如此剧烈地向母亲转移/那都是因了苦涩滋味和骄傲尊贵。”这段是为了解释父皇“横刀夺爱”而造成的卡洛斯的心灵之创,然而仅仅点到为止,否则将很可能误导方向,所以她将话题迅速转向宏大命题:“您献给我的心灵和挚爱/浪费在我身上有些无谓,/它们本应属于您未来的国家社稷。”以国家社稷大业相许,很容易激起青年人(尤其是皇储)的雄心壮志,再加上巧妙的修辞、女性的温婉、对方隐藏的敬仪,她又怎能不成功呢?“您瞧,/火山口上有忠诚的火焰喷射!/诚挚之爱本是您伟大的天职。可直至今日/您仍将它滥用在母亲身上——/啊,就请您,就请您好好珍惜/将它用于您未来的国家社稷。/您自己也能感知,/不是良心的创痍,/而是快乐情趣如同上帝。”其中一句婉转的责备,仍是点到即止,但却暗藏锋芒(母子大义已定)。但“挥慧剑,斩情丝”却也不能太快,否则很可能“欲速则不达”,所以下面这段一方面表达自己的意志坚定,另一方面却又显得“余情犹未了”,但这种情只是一种“曾经沧海的友情”:“伊丽莎白何幸曾为您的初恋之爱,/可天意注定您必须有第二次/与西班牙的婚恋才会比翼连理!/好卡尔,我是多么乐意/为你们美满的姻缘而逊位祝福!”事实上,卡洛斯之所以能从一皇子(近乎“纨绔子弟”)逐渐上升为忧国忧民的“理想英雄”,是在波沙与瓦洛仪思的联手打造之下完成的。而其中,波沙侯爵固然有规划成事之功,而就卡洛斯的转变来说,爱人的力量才是最重要而关键的。由此,瓦洛仪思的举止行为,可谓是举足轻重。而也正是由了这心存社稷的博大胸怀,才益发地衬托出作为皇后的瓦洛仪思之风仪高贵、美外慧中。当然,如果按照今人追求个体自由与爱情的角度来看,瓦洛仪思显然有些不够可爱。不过,这与其自我选择有关,皇帝的成熟或许更具男性的魅力。此处不赘。  《阴谋与爱情》中的露伊斯则是深值我们同情的德国的朱丽叶。在世界文学的画卷中,以忠贞不渝的爱情为歌颂对象的作品屡见不鲜。但爱情的悲剧之后,往往并非仅是恋人之间的悲哀与欢乐、忧伤与幸福,它牵涉着远为复杂、繁复的家庭、社会乃至历史背景。一曲梁祝,凄婉哀诉、催人泪下;一幕罗朱,至纯至洁、使人心哀。斐迪南、露伊斯的爱情,其实同样经典,与罗密欧、朱丽叶和梁山伯、祝英台的爱情一样,纯洁美丽,是人世间抗争强权、争取自由的壮丽悲剧。露伊丝这样回忆自己心中的白马王子:“那时我的灵魂里升起了第一道曙光,千万种青春的感情从我心中涌了起来,就像到了春天,地面上百花齐放一样。我再也看不见世界,可是我觉得,世界从来不曾像现在这样美丽;我再也不知道有上帝,可是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爱过他。”从手法上来看,与阿玛丽亚如出一辙,但就承受的制度性罪恶与人性的阴暗而言,露伊斯却远有过之,以一介孱弱少女之身,却要面对种种恶势力的强权,她选择的不是个体的幸福,而是伦理的责任。这就使她的死,平添了“悲壮之善”。蝶化而后能比翼,人死而后诉衷情。制度性的压迫与摧残,使得爱情只能成为梦中的理想,死后的祭祀。可露伊斯的外貌之美,固然让人心喜,而其经由艰辛磨难而犹能展现的人性之善,则更使人心生敬意。如此,这弱女子的意义,即便在那般黑云压城的背景之下亦昭示出人性灼灼的光彩来。  我们可以看到,席勒戏剧中的女性,大都来自不同国度,反映异质文化,但其美丽皎然,则有相通之处。从历史顺序来看,具有希腊古典女性之美的蓓特丽丝、西班牙帝国的王后,到苏格兰的女王、法国的“花木兰”,再到东方的公主,市民的女儿,……构建的是一种何等芬芳美妙而又不乏英姿飒爽、高贵典雅的“女性大观园”啊!惟其如此,作为诗人的席勒,其实更具有世界诗人的一面。当然,究其本质,恐仍难免在“借他人酒杯浇自家心中块垒”,但这并非伟大创造者的局限,而是“有我”的必然选择,只是应注意不能过于“六经注我”。事实上,席勒的女性群像构建是非常有特色的,综而言之,“风仪贵兮,美人绰约”,无论她们是身当安乐之中,还是面临苦难之际;无论她们是追求个体幸福,还是面临家国存亡;无论她们是身处庙堂,还是位居江湖……她们都自觉地葆有着人性的尊严、女性的高贵,让读者不能不心生向往与景仪之情,想回到那历史烟尘的时空逆转之中,亲历亲睹那“优美的高贵”。而这背后显示的是作者饱经沧桑、遭遇艰难之后,仍对人性与理想的坚定信仰。即便是那负面的女性形象,如《阴谋与爱情》中公爵的情妇——米尔佛特,亦颇有典型性和复杂性,她在了解了斐迪南与露伊丝的真挚之爱后,仍然希图“横刀夺爱”,这当然反映出她的恶性。一方面,她曾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是公爵的玩物;可另一方面,她同时也变成了一个侮辱与损害别人的人。她已发生了异化,即从一个被压迫者而异化为压迫者。席勒戏剧中的女性群像,其实,为我们理解与亲近女性——那小和尚也向往的“老虎”或“绿鹅”——提供了一把最好的钥匙。这何尝不是又一座色彩缤纷的“大观园”呢?只是更多姿,更绚丽,更需要探索的精神!门已开启,欲饱览秀色,便需“春风得意马蹄疾”!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潘桂英)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条
查看全部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C)
by . all rights reserved明代吴门画派的艺术特色--《中华书画家》2013年10期
明代吴门画派的艺术特色
【摘要】:正一、创作题材"天下惟东南为最,东南惟吴会为最!"《吴郡二科志》的卷首就以自豪的语气,向世人宣告了苏州地区山秀地灵、英才济济的景象。在吴派画家之前,明代的浙派、院体画家通常服务于宫廷显贵,本身很少有隐逸的文人生活体验,所以表现起雅集、文会之类的场面,不免褒衣博带,总有一些庙堂气息。元代隐逸画家虽画文人题材,却时常以绘景的方式寄意而不直接描写人,情调上是避世、出世的。与此不同,吴门画家以大量生动的艺术形象,从不同的角度绘写明代中叶吴门文人士大夫的生活理想与风貌,反映自然美景对于画家心灵的慰藉与净化,展现出自己鲜明的特色。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J209.2【正文快照】:
一、创作题材“天下惟东南为最,东南惟吴会为最!”《吴郡二科志》的卷首就以自豪的语气,向世人宣告了苏州地区山秀地灵、英才济济的景象。在吴派画家之前,明代的浙派、院体画家通常服务于宫廷显贵,本身很少有隐逸的文人生活体验,所以表现起雅集、文会之类的场面,不免褒衣博带,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艺术市场;2003年01期
王俊;;[J];中国书画;2004年08期
;[J];华人世界;2006年Z1期
舒华;;[J];上海文博论丛;2006年01期
庞鸥;;[J];中国书画;2009年05期
刘晓陶;黄丹麾;;[J];荣宝斋;2010年03期
夏芸梦;;[J];文教资料;2009年21期
梦斋主人;;[J];收藏界;2007年10期
单国强;;[J];紫禁城;2008年09期
陈燮君;;[J];上海艺术家;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殷春梅;韦兰;;[A];中国李白研究(2005年集)——中国李白研究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一辑)[C];1996年
今西春秋;杨玉辉;;[A];满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庄吉发;;[A];满学研究(第一辑)[C];1992年
罗哲文;;[A];中国文物学会通讯年合订本[C];2001年
郭桂香;;[A];传统装裱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王贵忱;;[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三辑)[C];2003年
罗哲文;;[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一辑)[C];1996年
王时煦;;[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一辑)[C];1996年
王硕;;[A];继承 发展 保护 管理——北京博物馆学会保管专业十年学术研讨纪念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任春;[N];解放日报;2007年
王芳;[N];中国信息报;2008年
郦亮;[N];中国文化报;2006年
熊远帆;[N];湖南日报;2008年
程奕;[N];东方早报;2008年
程奕;[N];东方早报;2008年
本报记者  尹欣;[N];解放日报;2006年
深圳报业集团驻沪记者 楼乘震;[N];深圳商报;2006年
徐学敏 涂师平;[N];中国文物报;2008年
洪伟成;[N];解放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汪涤;[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黄朋;[D];南京艺术学院;2002年
雷子人;[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陈怡勋;[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徐新伟;[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陈仁仁;[D];武汉大学;2005年
何益忠;[D];复旦大学;2006年
吴建伟;[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韩雪岩;[D];清华大学;2008年
楼兰;[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左亮;[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李栋;[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杜晓宇;[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付文龙;[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赵岩;[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雷毅洲;[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高远;[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朱娜;[D];扬州大学;2009年
李志坚;[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雷金方;[D];安徽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思归_在线全集阅读_免费下载_百度阅读
&0手机专享价
文学艺术热门榜单
& 0手机专享价
扫码免费下载该书再送20元代金券
手机专享价
&0扫码免费下载该书,再送20元代金券
仅限新用户
免费短信下载
输入手机号获取下载地址
百度官方短信服务不收任何费用
扫描二维码下载
打开手机微信或QQ等工具扫描
如已安装“百度阅读”客户端,
也可扫码领取此书。
* 您也可以在应用商店搜”百度阅读“安装客户端,安装完成即可下载该书。
内成功下载,还能获得客户端专享特权
已有82956人下载
免费¥0.10
27263本电子书全免费
点击短信即可打开链接页面阅读
&&&&&&&&【宴城东庄】崔敏童 一年始有一年春,百岁曾无百岁人。能向花前几回醉,十千沽酒莫辞贫。【奉和圣制早登太行山中言志】苗晋卿 金吾戒道清,羽骑动天声。砥路方南绝,重岩始北征。关楼前望远,河邑下观平。喜气回舆合,祥风入旆轻。祝尧三老至,会禹百神迎。月令农先急,春L礼复行。仍亲后土祭,更理晋阳兵。不似劳车辙,空留八骏名。
目录(共47章)
投诉与建议
扫描下载客户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处庙堂之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