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约中基督教新约伦理学加了人性,神改变了吗?

为什么旧约中的神跟新约中的神有很多不同?
唯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
罗马书5:8
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 心里信神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
罗马书10:9
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惟有神的恩赐,在我们的主耶稣基督里,乃是永生.
罗马书6:23
为什么旧约中的神跟新约中的神有很多不同?
问题:为什么旧约中的神跟新约中的神有很多不同?
我相信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对新旧约中所揭示的神的属性的根本误解。这种观点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是当人们说:“旧约中的神是愤怒的神,新约中的神是慈爱的神”。圣经是神通过不同的历史事件,通过不同历史时期,通过跟人们的关系逐步向我们启示他自己,这一事实可能使人产生新旧约中的神不大一样的误解。然而在读完旧约和新约之后,显而易见神在新旧约中没有任何差别,神的愤怒和神的慈爱都同时出现在新旧约中。
比如,贯通整个旧约,神被称为:“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出埃及记34:6;民数记14:18;申命记4:31;尼希米记9:17;诗篇86:5;诗篇86:15;诗篇108:4;诗篇:145:8;约饵书2:13),同时在新约中神的慈爱和怜悯的事实显示得更完全,“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3:16)。旧约中我们看到神对待以色列就像一位慈爱的父亲对待孩子。当他们固执己见,悖逆神犯下罪恶并开始敬拜偶像时,神会惩罚他们;然而一旦他们从敬拜偶像的恶行中悔改,神就会拯救他们。我们看到新约中神对待基督徒也用同样的方法。例如希伯来书12:6告诉我们:“因为主所爱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纳的儿子”。
与此相似,在旧约中我们看到神的愤怒和审判落在不肯悔改的罪人身上。同样在新约中我们见到神的愤怒“从天上显明在一切不虔不义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义阻挡真理的人”。(罗马书1:18)。粗略翻一翻新约,你会看到耶稣谈论地狱的时候比谈论天堂多。很显然神在旧约中跟在新约中没什么不同。不可改变是神最基本的属性,虽然某些经节揭示神的某一属性多于其它方面,但神本身是不改变的。
当你开始认真研读圣经时,你就会看到新旧约中的神没有任何差别。尽管圣经是由六十六卷书组成,写于三大洲,以三种不同语言,历时约1500年,由40 多位作者写成(他们的人生经历各有不同),但它前后呼应,浑然一体。在里边我们看到一位慈爱,怜悯,公义的神对待各种各样的罪人。圣经更像是神对人类爱的书信。神对他所创造之物,特别是对人类的爱,在经文中随处可见。贯穿圣经,我们看见神充满爱和怜悯,呼招人们进入到同他的特殊关系中,不是因为人们配得,而是因为神是一位恩慈的,不轻易发怒,充满慈爱和真理的神。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位圣洁公义的神,他要审判那些悖逆神和拒绝敬拜神的人,那些拜他们自己造的神而不敬拜唯一真神,去拜假神和偶像的人。
因为神的公义和圣洁,所有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罪都要受到审判。而神的无限大爱为世人提供了一条偿还罪并与神和好的途径,从而使罪人免去神的愤怒。在约翰一书4:10中我们看到了这条真理:“不是我们爱神,乃是神爱我们,差他的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在旧约中,神让人们通过献祭赎罪,但这个献祭制度是暂时的,它预示耶稣基督的到来,死在十架上,为赎人类的罪作了真正的替罪羔羊。旧约中应许的救主在新约中出现,神的爱,神的荣耀,通过派遣他的亲生儿子耶稣基督而展示出来。新旧约要使你“因信耶稣基督有得救的智慧”(提摩太后书3:15), 当我们仔细研读时,确信无疑新旧约中的神毫无差别。
为什么旧约中的神跟新约中的神有很多不同?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约翰福音3:16
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
以弗所书2:8-9
他曾照自己的大怜悯,借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重生了我们,叫我们有活泼的盼望.
彼得前书1:31)罪如遗传的疾病,代代相传,基督是医生,“因他的鞭伤使我们得医治”(赛53:5)我们因上帝的恩典而痊愈,以致我们的心思可以认识上帝,意志可以对上帝赐的恩典有所回应。
2)罪如一种俘虏我们的权势,我们无法逃脱其魔掌。人的自由意志被罪的能力辖制,只能靠恩典才得释放。基督是解放者,破坏罪恶权势的恩典之源。“他叫受压制的得自由”“把我们从黑暗的权势下迁到他爱子的国里”。
3)罪如法庭的审判判决,基督则是带来赦免者。
&&& 因此在人能够按自己的意志去选择或拒绝各样事物之前,人的意志的倾向性,人的本体性的关系破损性已经定形。这就是人的罪性,是一种摆脱不了的“原罪”,与此同时,上帝又以那永不止息的爱的呼召不断地呼唤着人要依靠耶稣基督复活的大能去胜过渗透了人性地邪恶习惯地权势,但由于人的原义已被渗入了罪性,人不能自由地全心诚意地去回应这一呼召。这种斗争在人的经验中进行并告诉我们一件事:人需要一种超过人自身拥有的能力才能克服人无法摆脱,也无法抵挡地惯性的犯罪倾向。人需要做的是靠从上帝而来的恩典获得赦免与释放,人需要基督在十字架上为人所成就的救赎。对于救赎,是上帝不可测度的宏大旨意之一部分,上帝的旨意是要在基督里再造新人,漫漫救赎史实在是爱的上帝的创造史之部分,这样从这个角度说作为“半成品的人”实在需要上帝来使之成为“成品”,因为这种作为实在不是人力所能为之。
&&& &&&&&&&&&&&—-与中国文化人性观之比较&&&&&&&&&&&
&&& 基督教人性观的前提(人性基础)是人是被造物,而且有着上帝的形象的美善,这也构成人的“原义”,《诗经·氶民篇》第一段:“天生丞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孟子对于人性的判断为“人性本善”正是停留在人性观的前提(人性基础)的认识上,即人拥有着某种美善,他并且提出一些例子来证明人性中的这种原善,他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善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 告子与杨朱对人性的言说与认识则是停留在同样的人性基础的水平上,即人作为被造物的自然属性——生存与繁殖,告子说:“食色性也”,杨朱说“存我为贵”、“忧苦犯性者也,逸乐顺性者也”,这都是指人性的基础,人一生下来就有食欲、自我保存欲、追求安适欲,成年后的性欲都是人生存所必要的天性,作为这种人性基础的天性非善与不善,好像水不分东西。“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 基督教肯定和承认人性基础中作为被造物的天性——自然属性的必要与具有上帝美善形象即原义存在的事实。
&&& 但人性判断不是基于此,而是基于原罪的观念,因为罪的污染,人性中上帝的形象遭受玷污,人的自由意志有了犯罪的倾向,保罗经历过原罪在生命中顽固的势力:“我也知道在我里头,就是我肉体之中,没有良善,因为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罗7:18)。自从始祖堕落背叛上帝后,人性已变易不定,该隐谋杀亚伯在人类历史中不断重演,正如先知所描述的“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耶17:9)耶稣深知人的不可靠与变迁不定,祂知道万人的心,不将自己交托他们,(约2:24)耶稣也对其门徒说:“你们的心如何,你们不知道。”(路9:54)
&&&& 中国古人似乎亦看到人性中罪性所表现的变易不定,“人心惟危”、“人心叵测”、“人心难测”、“人心隔肚皮”等都是表达这点。荀子正是基于这点道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仪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即是,人性作恶是天然的,善是后天的作为。所以荀子说,凡认为人性是善性的,是不够了解人性,善不是性,乃是后天作为(学习教育),不懂得这一点的人是“不察乎人之性伪之分者也。” 吕氏春秋观表篇有载,“凡论人心,观事传,不可不熟,不可不深。”“事随心,心随欲。欲无度者,其心无度。心无度者,则其所为不可知矣。人之心隐匿观见,渊深难测,故圣人于事观志焉。”这皆是因人心因原罪而变的难以测度。
&&&& 董仲舒亦看到人的变易性,深察名号篇有载,“人之诚,有贪有仁,仁贪之气,两在于身。身之名,取诸天。天两有阴阳之施,身亦有贪仁之性。”“故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于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这种对人性的现象描述正说明了人性由于原罪而有的变易性。孟子与荀子的人性善恶之争正说明人性是无法简单用道德判断就可以言明的,而用描述式的宗教判断——人有罪性更让人明了人性的变易性。
&&& 对于人性,中国文化强调人性的完善而无救赎,解决人性问题的办法是自力主义,即靠着人类自身的操练与教育达到一个有道德的生活并由此获得宗教性意义的“义”。儒家传统方法是通过教育与自身修炼,荀子基于人性本恶的判断认为需要后天教育,使之学习为善,他说:“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 荀子的学生韩非子则发展为“法治”来控制人性的恶;孔孟则认为 “正心、修身”可以完善人性足以“治国平天下”,中国佛道文化更是强调人自力的修行修炼达到人性完善。
而基督教人性观则强调人性的救赎,解决办法是“他力主义”即人需要依赖外在超越者(基督)的恩典获得救赎。在新约中有更多的表达人的这种无力,耶稣说:“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做什么。”(约15:5)保罗亦说到人靠自己道德努力的无益。“所以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个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称义,因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罗3:20)在此保罗否定了人靠着人的道德活动而延展及于宗教领域判断的可能,人有罪性属宗教判断不能靠道德活动来改变人有罪性的状况,人性的现状无法靠自身的道德活动来提升,因为道德活动所达成的只能是道德判断。圣经清楚说明靠行律法的道德行为不能获得上帝称义的宣判,其一,人企图以守律法(道德生活)作为获得义的动机自身,就已经是以被定罪,其二,人因罪性和软弱,根本无法全然满足律法在道德规范上的要求,按照律法必须全部遵行,否则被咒诅(加5:3,3:10)的定规亦难逃罪。甚至保罗以为人不但不能借着遵行律法而臻于善境,律法反而带来,发动并增加过犯(罗7:7,8,5:20)。而对于“没有律法的”外邦人亦然,因为其本性之律即是律法,这样无论是犹太人石版上的律法或可在外邦人心里的律法(罗2:15上)都是“叫普世的人都伏在神审判下。”(罗3:19下)这样人只有靠他力——即基督的救赎获得新生的生命的重生。“如今却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地称义。”(罗3:24)
&&&&&&&&&& &&&&&&&
&&& 中国文化传统对人性有人性本善的观点也有人性本恶的观点。两种观点形成张力,反应真实的人性面目,“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正是这种人类来自经验的对人性的表达。人性正是处在这种动态的变易不定中,这也是奥古斯丁曾经接受摩尼教的原因。基督教不是性善论或性恶论,而是性罪论,即人的被造至善的人性在亚当里遭到污染与破坏而有深刻的罪性。这样,从基督教神学来看人性不是盲目乐观的,因为它肯定了人的罪性,而且中国文化用不同的概念和语言承认了这一事实,人有罪性这一宗教判断(圣经启示)成为人自我批判与反思的基石,人有罪性似乎在揭示真相或真理时过于严酷。然而,掩饰或忽视这一事实所造成的灾难则更加严酷,这岂不是在中外历史屡次上演的悲剧吗,再从现实角度,如果我们足够的诚实,难道能不承认自己的内心和周围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为此提供证据吗?
从基督教神学看人性也不是无可救药,悲观绝望,因为它肯定了上帝是爱,基督是宇宙的基督,人被造具有上帝形象而有“原义”。在上帝至善的旨意中人性是有盼望的,人性处在上帝的再造——基督的救赎中,上帝“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满足的时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里同归于一。”(弗1:10)
1.麦葛福(A.E.McGrath著:《基督教神学手册》,刘良淑等合译,台北:校园出版社,1998年。
2.杨庆球著:《会遇系统神学》,香港:中国神学研究院,2001年。
3.许志伟著:《基督教神学思想导论》,北京:中国科学研究院,2001年。
4.麦奎利(Macquarrie,John)著:《基督教神学原理》,何光沪译,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1999年。
5.刘时工著:《爱与正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04年。
6.麦葛福(A.E.McGrath)编:《基督教神学原典精华》,杨长慧译,台北:校园,1999年。
7.汉斯·昆(Kung.Hans)著:《论基督徒》,杨德友译,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
8.陈慰中著:《中庸系统神学》,
上海:中国基督教协会,2000年。
9.保罗·阿尔托依兹(Paul Althans)著:《马丁·路德的神学》,段琦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4年。
10.John Calvin1954
11.何光沪著:《月印万川》,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03年。
12. 何光沪编:《基督教文化评论,Ⅲ》,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
13. 卓新平等编:《基督宗教研究》第二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14.何光沪等编:《对话二:儒释道与基督教》,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15.杨庆球著:《中国文化新视域:从基督教观点看中国文化》,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4年。
16.黎鸣著:《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愚蠢》,华龄出版社,2003年。
18Moltmann2000
20Wolfhart
Pannenberg1994
22L. (JustoL.Ganzles)2002
&23stanleyA.Grenz(Roger .E.Olson)1999
25Louis Berkhof2001
27. William Temple , Christianity and Social Order , Penguin
Books ,1942
发表评论:为什么基督徒应该加入地方教会成为成员?
为什么基督徒应该加入地方教会成为成员?
点击蓝色字即可免费订阅【微时代改革宗教会】为什么我们要谈这个题目呢?这个题目今天并不寻常,因为很多人今天压根不想教会成员这个问题。也有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想当然(认为自己就是教会成员)。有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有错误的理解。也有人忽略这个问题,或简单的反对教会成员制度。虽然并不是所有的教会都实行成员制度,但是我们相信教会不但需要建立成员制度,而且要在这里向新成员解释教会的成员制度。今天我们在一个消费主义的文化里面,我们在消费主义的观念中长大,认为我们是消费者,我们付了钱就该得到服务。甚至有很多教会领袖也是这样看教会,将去教会看成是一种购买宗教服务的行为。但这不是教会的真义。如果你是一个基督徒,你必须加入一个教会成为她的成员,可以是这间教会,也可以是其他教会,只要是合乎圣经、教导圣经的教会。加入教会是为了成为教会的服事者,而不是消费者。教会的长老、牧师和事奉者也不是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要,不是因为你奉献了金钱,教会就要满足你。不是的!教会的领袖团队带领的方向,是根据圣经的教导,相信如果我们按照圣经去做和带领,每一个人的真实需要都会被基督在教会中满足。很多教会会做问卷调查和投票,来发现人们喜欢什么,然后根据各人的口味对教会的事工做出调整。当然,我们会讨论人们的差异,我们可以谈论和探讨,我们可以不同意对方的观点和共同祷告,但最基本的是,我们要理解来到教会不是为了享受教会提供的服务,而是作为服事神的人来彼此服事和共同服事他人:作为基督徒,我们彼此服事;对其他来教会的基督徒和非基督徒我们共同服事,为了神的福音。成为教会的服事者和供应者有很多可以应用的地方,我们特别强调一点,那就是每周参加崇拜。为什么呢?试想一下,如果教会里人人都像消费者一样,在教会间游逛,教会会变成怎样?我们不但应当每个主日聚会敬拜神,而且还要准时到达。尝试将自己放在事奉者和供应者的角度,我们这样想自己的时候,就应当提前来到,向人问候、帮助准备,使教会成为敬拜和欢迎的处所。除了常常聚会、准时/提前到达,成为教会的供应者而不是消费者还有很多方式可以体现出来。比如,作为教会的供应者,我们在基督里互相委身,为彼此祷告,按着教会成员名册为每一个成员提名祷告。我自己觉得有很多时候,去教会的人欺骗自己说他们去了教会,就是认识神了,其实还差得很远,因为他们只是去聚会,并没有与其他基督徒建立联系。要注意的是,我不是说加入教会成员是救恩的核心部分,但作为犯罪堕落的人,我们的确很容易欺骗自己,用参加教会活动来替代基督徒真正的团契。教会是一个属灵社区,我们在这里认识别的圣徒,也允许其他圣徒来认识和了解我们。新约中的教会当你阅读新约圣经中有关教会的经文时,你会发现圣经用了多个比喻:有时候保罗使用圣殿或者房屋的比喻(林前3:9;弗2:21;林后6:16)有时候是那个著名的身体的比喻(罗12:4-5,来12)有时候教会是羊群(彼前5:2)有时候教会是家庭(提前3:15;弗1:5)但在这些比喻当中,我们要问自己,“如果我们是基督徒,按照这个比喻,我们与教会的关系应当是怎样的?”如果教会是建筑物,我们是砖石,那么砖石应该在哪里?它们在建筑物里面。如果我们是身体上的一部分,那我们必须首先属于这个身体。如果我们是主的羊,那我们应该在羊群和羊圈里面。如果我们被呼召成为神的儿女,那我们应当也在神的家中。所有新约圣经中有关教会与基督徒的关系的经文其实都表明基督徒应当是教会集体的一分子。现在让我们来学习关于加入教会成员的五个原因。加入教会成员的五个原因加入教会成员是为着非基督徒的缘故在哥林多前书五章保罗有一段著名的论述写给哥林多教会:风闻在你们中间有淫乱的事。这样的淫乱,连外邦人中也没有,就是有人收了他的继母。你们还是自高自大,并不哀痛,把行这事的人从你们中间赶出去。我身子虽不在你们那里,心却在你们那里,好像我亲自与你们同在,已经判断了行这事的人,就是你们聚会的时候,我的心也同在,奉我们主耶稣的名,并用我们主耶稣的权能,要把这样的人交给撒但,败坏他的肉体,使他的灵魂在主耶稣的日子可以得救。加入教会的原因之一是因为透过这样我们会真实的理解和活出我们基督徒的身份。我想林前5章中保罗所提到的这位犯罪的朋友一定以为他自己是基督徒,也一定常常去教会,可能在很多其他事上都表现的和教会中其他基督徒一样。但这也正是保罗写信给哥林多教会、要他们采取行动的原因。保罗告诉哥林多教会,他们必须采取某种行动来清楚的告诉这位朋友,为着他的好处,告诉他这种行为是非信徒的做法。这样做看起来不客气,却是一种爱的表示。所以加入教会的原因之一是为了清楚地把福音呈现出来。福音被基督徒聚集在一起、形成教会而有形的向世界宣告出来,由此非基督徒会看到教会并且说,“哦,我自以为是基督徒,但我却没有在生活行为上像这些人一样,有可能我还不是基督徒。”或者有人看到教会,就会说“啊……基督徒就是这个样子的。”有很多教会没有实行会员制,他们其实是实行了一种隐含的会员制,即教会领袖团队或同工清楚的知道来聚会的人中哪些是“成员”(或“自己人”),哪些只是访客。然而这样的做法从福音的角度上来说容易在聚会当中产生困扰。可能有人做了一些祷告,但不真正认识耶稣,因着来频繁的聚会而自以为是基督徒,也被看作是基督徒。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实行一个明显的会员制而撇弃“隐含的”会员制。回应讲台呼召、跪下来祷告、在人前作见证都不一定表明一个人清楚的认识福音的本质并跟随耶稣,唯有透过悔改、委身、悔改、加入教会体现出来,“明显的”会员制的设计正是为着这个目的。那么真实的基督徒信心怎么表明出来呢?在“明显的”会员制里,我们要求想要成为基督徒的朋友按照圣经在马可福音中所教导的,“悔改相信”,也就是为着你的罪而悔改,并转向基督。相信基督自己所宣告的。所以我们作为一个教会必须要成就的是使福音向非基督徒呈现和显明。加入教会成员是为了软弱的基督徒的缘故我相信我们认识一些真正的、但又是被消费主义文化和世界观影响的基督徒。他们把自己看作是自己的牧者,在教会间游逛,自己处理自己的属灵关系。但是所有的基督徒都应当属于一个地方教会,一个施行圣礼、宣讲神话语的教会,一个有属灵领袖的教会。这是一个基督徒正常的属灵生活。我并不是说你不能一个人做基督徒、自己牧养自己。我的意思是说我看到过很多羊在羊圈外游逛,在危险之中,因为他们接受了一种错误的、自私的观点,以为基督徒的属灵生活就应该是那个样子的,或者可以是那个样子的。所以你为着这些软弱的基督徒,应当加入教会。这样透过你的见证,告诉你身边的人,自称为基督徒却不加入地方教会是错误的。作为中国基督徒,我们应当这样行来改变错误的文化,借此告诉所有认识你的人:“进入羊圈,不然不要自称为基督徒”。很遗憾的,今天有很多基督徒认为加入教会是得着救恩外的一个额外的选择。国会山浸信会的狄马可牧师分享他这样的一个经历。当他在剑桥读博士的时候,有一位非常热心的基督徒朋友。这位弟兄总是在讲道开始的时候才溜进教会。终于狄马可忍不住问他说,“你为什么不能早点来?为什么不参加整堂崇拜?”这位弟兄说:“其他活动对我没有帮助。”狄马可问:“你想过加入教会吗?”他是这样说的,“从来没有过,为什么要加入教会?”他这样说的意思是,“加入教会对我有什么好处?”他进一步解释说,“我担心我加入教会的话,与其他基督徒在一起会降低我服事的效率。”这是一位非常热心的基督徒,参加跨教会的事工、参加传福音和门训。然而教会对他来说就像一个累赘。狄马可对他说:“你有没有想过,与别的基督徒连结在一起服事可能会降低你的效率,但是可能会提升别人的灵性呢?这也是神计划的一部分。”神对你的计划不是以你个人为中心的计划,神对你的目标不是你每个月可以多向5个人作见证、灵修时间每年增长16分钟、或是你每年的圣洁指数增长16%。这些都是不错的目标,但是神所在乎的可能是更大的图画。加入教会是透过你将你的生命浸没在群体之中,帮助那些软弱的基督徒成长,使他们强壮。这是神对教会的心意之一。所以我鼓励你加入教会,为着帮助和造就软弱基督徒的缘故。加入教会是为着成熟基督徒的缘故你会如何定义“成熟基督徒”这个词?成为成熟的基督徒是否包括成为地方教会的委身会员?还是不包括?如果你认为不包括,我要挑战你的这个观念。耶稣在约翰福音13章说“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这样的彼此相爱是神对这世界传福音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每个基督徒都应当去活出来的。很遗憾的是,在我们的传福音计划中我们排除了教会,但正如圣经教导的,这样做是为基督所做出的伟大见证。“主为我们舍命,我们从此就知道何为爱。我们也应当为弟兄舍命。”基督徒的彼此相爱不是每天对别人好、对别人友善。这是一种对可见的弟兄姊妹的爱,这是一种从神那里来的、在游行教会中体现出来的、以基督为榜样的弟兄之爱。约翰在约翰一书中说,“人若说,我爱神,却恨他的弟兄,就是说谎话的。不爱他所看见的弟兄,就不能爱没有看见的神。”如果你认为你是一个刚强的基督徒,你很喜欢听敬拜诗歌的MP3或是很爱读唐崇荣的书,但却不能够向一群人委身、不能够爱与你不同的人(他们只在信仰上与你相同,其他爱好都与你不同),那我想你很难说你是一个重生得救的信徒。我们越多知道自己的罪、越多明白神怎样在基督里饶恕你,我们心中越有能力去爱其他人,尤其是那些在基督里的弟兄姊妹。这就是地方教会存在的意义。一个地方教会是看见、经验和呈现神的爱的地方,这也是成熟的真实定义。刚强的意义是在于有能力持续的去爱,爱一群有限但不能总让你满意的人群。所以刚强的基督徒更需要加入教会去学习爱、学习怎样更刚强,怎样在真正的刚强中成长。加入教会是为着教会领袖的缘故如果你不是一个教会的成员,那么教会的长老、牧师、执事和同工可能不认识也不知道你的名字。我们既然不知道你,那么我们记不住你的需要,也很难常常为你祷告。我们甚至不知道你已经信主了,也没有听过你的见证。当一个人加入教会时,他要写下和分享他的见证,同工们问过他对福音的理解和认识,并且教会领袖团队承诺会为他祷告。不仅仅是教会领袖们会为他祷告,其他教会成员也会纪念他和为他祷告,这就是加入教会成员的结果。但是如果每个来教会的人都是消费者心态,那么我们带领教会的团队就无法做到牧养和祷告。试想,如果没有人委身,每个人都在教会间游逛并且说,“我喜欢这个教会,但我更喜欢那个教会,我喜欢这个教会的崇拜风格,但我喜欢那个教会的讲道。”如果这样的话,世上就没有教会了。教会的存在是因为人们认识到“没有教会是完美的”,“我要在这里安定下来,我要在这里扎根和成长。我同意这间教会所教导的内容、他们的信仰告白、他们的盟约。这些都是我可以委身的东西,我会照着做、我会与基督一起在这群人当中服事。”我想这种态度能够帮助教会的领袖团队来成长和更好的服事与治理教会。加入教会是为着神的缘故如果你读过使徒行传,你会知道是神将人数加给他们,而将人数加给“他们”也意味着神将使徒和门徒们看作教会,他们也开始了教会的事工。教会是谁的呢?如果你看到使徒行传第二章和第四章,你会看到保罗(扫罗)再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他看到了复活的耶稣。耶稣向他显现,扫罗扑倒在路上。你还记得耶稣对扫罗说什么吗?他不是说:“扫罗,扫罗,你为什么逼迫那些基督徒?”耶稣是清楚明确的将他自己与教会联系起来,他知道那些教会是“我”。我想这是保罗为什么教导说教会是基督的身体了。他的教会论就是从那个异象而来的。在使徒行传20章,圣经说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是神用祂自己的宝血所买赎的。我不知道你的成长经历和你是怎样认识教会的,但是根据新约圣经我可以告诉你,教会是看作基督的身体,是神用祂自己的宝血所买赎回来的。所以我们成为基督徒并不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不是个人主义的,而是透过与其他弟兄姊妹相连结而体现出来的。总结来总结一下“为什么加入教会”这个题目:(1)为非基督徒而加入教会;(2)为软弱的基督徒而加入教会;(3)为成熟基督徒而加入教会;(4)为教会的领袖而加入教会;(5)为神的缘故加入教会。当然,还有更多的理由。因为我们看重和严肃对待教会的会员制度,所以要加入教会的基督徒,我们邀请你签署教会的信仰告白和教会的盟约。这是为了帮助我们知道,你与我们共享同一的福音观、圣经观和基督徒信仰。透过签署盟约,我们理解你与我们共享同样的渴慕和追求,对基督徒生活有同样的目标。作为一个信徒群体,我们会尽力承诺与你一同活出这样的生命,即使我们在性情等很多其他方面不尽相同。扫一扫二维码或长按二维码,关注【微时代改革宗教会】公众平台。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督教讲章精选新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