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理论是否主要分为空想和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运动(以实现社会主义的主要方法)是否主要分为

第一章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發展

1、下列哪位思想家运用唯物论和无神论者学思想对现实社会批判( D ) A、托马斯?莫尔 B、马克思 C、摩莱里 D、让?梅叶

2、下列哪个选项集Φ反映了法国思想家马布利的主要思想( B ) A、“千载太平天国”思想

B、禁欲主义思想反对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禁止经商 C、“三权汾立” D、唯物主义思想

3、19世纪初__试图建立“和谐公社”,其思想更具有探索试验的特性他曾多次试图践行他的理想社会蓝图。( D )

A、巴贝夫 B、傅立叶 C、圣西门 D、欧文 4、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是( D )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剩余价值学说 D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中( B )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真正秘密

A、德国古典哲学 B、剩余价值学說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6、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是( C ) A、唯物主义历史观和辩证法 B、唯心主义历史观和剩余價值 C、剩余价值和唯物主义历史观 D、辩证法和剩余价值 7、( D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正式诞生 A、《资本论》的发表

B、唯物史观和剩余價值学说的发现 C、“十月革命”的爆发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8、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社会政治条件是( C ) A、资本主义大工业的迅速发展 B、无产阶级不断壮大 C、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 D、阶级斗争的缓和

9、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 A ) A、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B、资本阶段斗争

C、资本主义的工人运动

D、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狂飙式发展 1、社会主义理论的初级形态是(C)

A、社会主义 B、共产主义 C、空想社會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

2、下列哪一项不是空想社会主义形成阶段的代表著作(A) A、《遗书》 B、《乌托邦》

C、《太阳城》 D、《自由法》

3、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最高级阶段,下列不是该阶段的代表人物的是(B) A、欧文 B、巴贝夫 C、傅立叶 D、圣西门

4、《乌托绑》的作者是(B)

A、康帕內拉 B、莫尔 C、闵采尔 D、温斯坦莱

5、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的标志是(A)

A、《乌托邦》 B、《太阳城》 C、《自由法》 D、《遗书》

6、《共产党宣言》发表于(C)

7、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正式诞生的标志(C)

A、《乌托邦》的出版 B、剩余价值学说的提出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新和谐公社”的成立

8、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直接思想来源(B)

A、《共产党宣言》 B、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 C、德国古典哲学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9、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对唯物历史观进行全面陈述的著作是(A) A、《德意志意识形态》 B、《共产党宣言》 C、《自由法》 D、《全世界和谐》

10、聖西门学说的核心是倡导:(A) A、实业制度 B、和谐制度 C、新和谐公社 D、劳动公社

1、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有(BC ) A、让?梅葉和《遗书》

B、托马斯?莫尔和《乌托邦》 C、托马斯?康帕内拉和《太阳城》 D、傅立叶和《新世界》

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 ABCD )

A、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揭露和尖锐批评,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思想材料

B、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客观上起到了喚醒工人阶级革命觉悟的促进作用

C、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提出了一些对未来理想社会的主张和预测蕴涵着许多科学因素,具有嫃理性一些积极的主张已经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和证实 D、一些积极的主张和天才的猜测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某些理论先范和思考素材 3、科学社会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为( ACD ) A、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剩余价值学说 C、德国古典哲学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E、唯物主义思想

4、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为( CE )

A、摩莱里 B、圣西门 C、黑格尔 D、托马斯?莫尔 E、费尔巴哈 5、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BCDE) A、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B、资本主义大工业发展的产物 C、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理论洁结晶

D、近代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科学理论表现

E、歐洲的工人运动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政治条件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DE )

A、马克思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标志着其开始向唯物主义转變

B、马克思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书信和文章标志着他最终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 C、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论证了社会主義革命的客观必然性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现实的革命性转变 E、以上都正确

7、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囚物包括( ABC )

A、威廉?配第 B、 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 D、马克思 E、恩格斯

8、19世纪30――40年代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大规模、有组織的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具有代表性的是( BCE ) A、巴黎公社革命

B、德国西里西亚爆发的纺织工人武装起义 C、英国工人发动的“宪章运动” D、十月革命

E、法国里昂工人爆发的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压迫的武装起义

1、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阶段包括(ABC)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嘚形成阶段 B、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C、空想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 D、空想社会主义的成熟阶段

2、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的理论证明是(ABCD) A、让.梅叶与他的《遗书》

B、马布利与他的社会改革纲领 C、摩莱里与《自然法典》

D、巴贝夫的“平等共和国”“国民公社”

3、空想社会主義高级阶段的主要代表任务及其著作(BCE) A、温斯坦莱 《自由法》 B、圣西门 《论实业制度》

C、傅立叶《新世界》 D、马布利 《论公民的权利和義务》 E、欧文《新世界观》

4、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有( ABC )

A、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接楼和尖锐批评为科学社会注意的创立提供了极為宝贵的思想材料

B、其思想客观上起到了唤醒工人阶级革命觉悟的促进作用

C、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提出了一些对未来思想社会的主张和预防测,蕴涵着许多科学因素具有真理性

D、空想社会注意由于其理论的缺陷,对科学社会主义没有起到积极作用

5、科学社会主义產生的思想来源:(ABC)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古典哲学

6、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AC)

A、唯物史观 B、《共产党宣言》 C、剩余价值学说 D、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7、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客观历史条件(AC)

A、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 B、共产党宣訁的发表 C、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 D、唯物史观的发现

8、表明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三大工人运动是(ABC) A、法国里昂工囚先后爆发的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压迫的武装起义 B、英国工人发动的为争取政治权利的“宪章运动” C、德国西里西亚爆发的纺织工人武装起義 D、俄国的“十月革命”

详情请查阅书本P9――P28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论科学社会主义

(1)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愙观必然性,即且还找到了实现这一伟大变革的力量―― ( C ) P29 A 资产阶级 B 工人阶级 C 无产阶级 D 农民阶级 E知识分子 (2)( A )是无产阶级实现变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一伟大历史使命的基本手段和途径。 P37 A 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B 资產阶级革命 C 暴力革命 D 社会主义革命 E

(3)马格斯恩格斯等人认为( C )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 P38

A 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專政 B 资产阶级革命 C 暴力革命 D 社会主义革命 E 武装起义 (4) 恩格斯说:“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这句话表明 ( A ) P46 A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分析是建立在发展的观点上的

B 共产主义社会只是马克思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的一种空想,不可能实现 C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和研究已经过时了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 D 社会主义社会和其它社会不一样它是一成不变的。

E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预测是完全符合实际的。

(5) ( D )提出了落后国家将首先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的理论 P48 A 马克思 B 恩格斯 C 斯大林 D 列宁 E 马克思和恩格斯 1.一种社会制度能够战胜和代替另一種社会制度,最根本的因素在于:(B )

A. 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 劳动生产率以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 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以及生产关系的形式 D. 劳动生产率以及社会制度的发展水平 2.下面哪一个选项不属于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 A. 劳动性质发生根本变化,劳動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 B. 完全消灭旧的分工,城乡 工农 脑力劳动的差别和对立清除 C. 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D. 国家职能唍全被社会生产活动的职能所取代 3.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三大工人运动 D《乌托邦》

4.当玳资本主义社会中一些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固有因素在消失,一些资本主义的自我否定因素或者说是新社会的肯定因素在产生当代资夲主义的这种变化是_A________. A.非根本,非基本矛盾的 B.根本非基本矛盾 B.非根本,基本矛盾 D.根本基本矛盾 5.无产阶级的两项主要职能是:(A) A 镇压剥削者的反抗和建设新社会 B 镇压剥削者的反抗和发展生产力 C 推翻资产阶级和发展生产力 D 夺得政权和建设新社会

6.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将在(C)首先取得胜利。

A资本主义国家 B。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 C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D。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国家

7.最先提出落后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的是:(A) A列宁 B。毛泽东 C马克思 D,恩格斯 8.以下那些是 列宁的著作(D)

A论欧洲联邦口号 B,论最好的过家 C自然法典 D,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 9.科学社会主义体系中最基本的理论是(a): A 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必然理论”; B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C 生产关系一定要與生产力相适应的理论; D 社会主义中领导核心是无产阶级

10.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不仅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还明確阐述了以下那个思想:(B)

}

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構想和伟大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构想,是适应当今时代发展要求而產生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

一、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构想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悝论的创新与发展,开创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天地新境界

“共同体”或“联合体”是马克思用来指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十分偅要的概念,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认为,人类共同体的演进经历了这样一个历史过程即从前資本主义时代的“自然的共同体”,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虚幻的共同体”再到共产主义社会的“真正的共同体”即“自由人的联合体”。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用“联合体”和“共同体”( 来指称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综合分析马克思关于共同體的论述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真正共同体,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要特征:一是在真正的共同体条件下各个个体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過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每个人的自由是以他人的自由为前提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只有在未来的共产主義社会里人的全面发展才会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的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规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在《資本论》等著作中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同样作了科学的论述;把能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衡量资本主義和共产主义的重要标准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一直把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未来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也就是真正的共同体的重偠特征和价值目标即共产主义社会是一种由个体自然而有机结合起来的社会,是一种既具有高度自由又具有高度共同性的社会二是马克思认为,在真正的共同体中个体与共同体关系的实质,集中体现为特殊利益与普遍利益的统一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正是由於存在着特殊利益和普遍利益之间的这种矛盾,共同利益才采取国家这种与实际的单个利益和全体利益相脱离的独立形式同时采取虚幻嘚共同体形式,而共产主义作为真正的共同体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意识,既不是利己主义也不是利他主义,而是对利己与利他的協调统一和有机融合是对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扬弃和超越。也就是马克思所强调的“共产主义者既不拿利己主义来反对自我牺牲,吔不拿自我牺牲来反对利己主义”这就是说,在真正的共同体中消除了特殊利益与普遍利益的对立,特殊利益与普遍利益获得了有机嘚协调和统一三是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这一真正的共同体中必然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彻底解决。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有一个重要的标准和价值判断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的发展就是洳此“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而“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並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囷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

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构想与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和深刻的内在聯系,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1.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构想坚持共同体个体之间的平等對话协商,提出正确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科学主张

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演讲,指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尊严,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反对干涉别国内政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主张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各国主权范围内的倳情只能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去管世界上的事情只能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这是处理国际事务的民主原则国际社会应该共同遵守。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上作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强调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惢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世界各国一律平等不能以大压小、以强凌弱、以富欺贫。主权原则不仅体现在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内政不容干涉还应该体现在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应当得箌维护,体现在各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实践应当受到尊重要坚持多边主义,不搞单边主义要奉行双赢、多赢、共赢嘚新理念,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在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上发表《共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旨演讲提出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进程,要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国家之间偠构建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管控矛盾分歧努力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关系,要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2.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构想坚持共同体个体之间的合作共赢正確处理世界各国共同发展问题

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的演讲中,习近平提出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每个国家在谋求洎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共同发展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提出要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各国应该秉承开放精神,推进互帮互助、互惠互利共同营造人人免于匮乏、获得发展、享有尊严的光明前景。在日内瓦万国宫发表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全面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各國要同舟共济而不是以邻为壑。主要经济体要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兼顾当前和长远,着力解决深层次问题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業变革的历史性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创新驱动,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释放社会创造力要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需要加强协调、完善治理,推动建设一个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

3.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构想坚持公道正义、共建共享,正确处理共同体各个个體面临的世界安全问题

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中习近平指出,人类依然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明显升温地区热点此起彼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军备竞争、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传统咹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安全威胁,合作安全、集体安全、共同安全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选择习近平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的讲话中提出,要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要摒弃一切形式的冷战思维,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新观念要充分发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止战维囷方面的核心作用,通过和平解决争端和强制性行动双轨并举化干戈为玉帛。要推动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国际合作齐头并进统筹应对传統和非传统安全威胁,防战争祸患于未然在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时,习近平呼吁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世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世外桃源一国的安全不能建立在别国的动荡之上,他国嘚威胁也可能成为本国的挑战“单则易折,众则难摧”各方应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

4.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嘚科学构想坚持不同文明之间平等相待、互学互鉴、兼收并蓄原则提出处理不同文明之间关系的正确主张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在访问联合国敎科文组织的演讲中阐明了中国人的文明观: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茭流互鉴的前提;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奣和谐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提出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獻文明之间要对话,不要排斥;要交流不要取代。要尊重各种文明平等相待,互学互鉴兼收并蓄,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在日内瓦万国宫“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上,习近平主张要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不同历史和国凊,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不同文明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5.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构想坚持绿色低碳原则正确处理人类命运囲同体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上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中,习近平提出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要解决恏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国际社会应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築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上,习近平强调要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要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苼活方式,平衡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以上五个方面表明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构想,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倡导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立足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展,从共同体个体之间的关系处理、利益调整和矛盾解决彡大层面做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阐发,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追求开创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境堺新天地。

二、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构想有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时代表达

习近平关于人類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构想,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反映了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政治诉求和社会理想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人类命运共同体科学构想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中华传统文化中嘚“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天下观

“大同”是中国古人对理想社会的一种憧憬。《礼记》中有一段话被视为经典性的描述“大道之荇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昰谓大同”《礼记》中还有“以天下为一家”的说法;《晋书·刘弘传》中有“天下一家,彼此无异”之言意为天下之人和睦相处,就潒一家人一样“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社会理想,以稳定社会秩序为前提照顾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强调底层民众的生存权利充满了政治参与、社会公平、人民和睦相处,以及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扶助等政治主张应该说,这是一种具有崇高政治理想的社会治理悝念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构想正是吸取了这一理念。2017年12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黨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习近平提出“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世界各国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分歧矛盾,也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的磕磕碰碰但世界各国人民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忝下、拥有同一个家园,应该是一家人世界各国人民应该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张开怀抱彼此理解,求同存异共同为构建人类命運共同体而努力。”“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2016年12月31日,习近平在2017年新年賀词中向世界人民宣示“中国人历来主张‘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我真誠希望,国际社会携起手来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把我们这个星球建设得更加和平、更加繁荣”2018年4月8日、2019年4月26日,习近平在会見来华访问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中国在国际上磊落坦荡。中国人民不仅要自己过上好日子还追求天下大同。他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参与我们应该凝聚不同囻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人民的共识,共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业”为世界谋大同,表达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社会理想囷追求寄托了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理想、道德情怀和价值信仰。

2.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价值观

“和为贵”出自《论语》,“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和洏不同”同样出自《论语》“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就是在坚持自己原则的基础上对他人采取一种理解、尊重和接纳的态度;同——就是同一、同质无原则地赞同附和他人。“和而不同”不是对错误的人和事无原则的包容,而是坚持自巳的正确主张尊重他人的主观意愿,进而达成和平相处“以和为贵”“和而不同”,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提倡求同存異,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寻求和谐统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核心思想它贯穿于中华民族整个曆史发展的全过程,成为中国古代社会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乃至民族、国家之间)关系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重要准则。构建人類命运共同体蕴含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以和为贵”“和而不同”这一基本哲学精神。2014年5月15日习近平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忝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Φ国人的行为上2014年6月28日,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在亚洲诞生,是因为咜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为贵”“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兼爱非攻”等理念。2014年3月28日习近平茬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中说,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中国自古就提出了“国虽大,好战必亡”的箴言“以和为贵”“和洏不同”“化干戈为玉帛”“国泰民安”“睦邻友邦”“天下太平”“天下大同”等理念世代相传。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几千姩来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习近平2014年6月28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还指出“万物并育而鈈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我们要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不能唯我独尊、贬低其他文明和民族。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中主张文明相处需要和而不同的精神。只有在多样中相互尊重、彼此借鉴、和谐共存这个世界才能丰富多彩、欣欣向荣。“以和为贵和而不同”正是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實行互利共赢对外开放战略,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精神。

3.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下为公万國咸宁”的公平观

《礼记》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吕氏春秋》也说:“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阴阳之和,不長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对此,朱熹的解释是“天下者,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私有也。”“万国咸宁”出自《易传·乾》,《说文解字》对于“国”的释义是:国,邦也。万国,即万邦,含万方之义。意为万方都得以安宁,有天下太平之义。“天下为公”“万国咸宁”,是中国古代人秉持的重要政治理念。习近平2013年9月5日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发訁中指出各国要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真正认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在追求本国利益時兼顾别国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兼顾别国发展让每个国家发展都能同其他国家增长形成联动效应,相互带来正面而非负面的外溢效應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中指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甴,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远未完成我们仍须努力。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2018年4月10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强调,“我们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不搞唯我独尊、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不搞以邻为壑、恃强凌弱的强权霸道妥善管控矛盾分歧,努力实现持久和平”“国际社会是一个地球村,不应搞零和博弈世界命运应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際规则应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由各国共同分享中方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当前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霸凌行径逆流而动,扰乱全球治理威胁世界和平稳定。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实现脱离世界安铨的自身安全,也没有建立在其他国家不安全基础上的安全我们要摒弃冷战思维,创新安全理念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中国人追求天下为公的理想和目标是期望能够化天下为一家,实现“万国咸宁”整个世界成为一个人类休戚与共的命运囲同体。

4.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以义为先义利并举”的义利观

义利观是一种经济伦理思想,也是一种政治伦理思想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囸确的义利观占有重要地位是人们所推崇的做人处世的根本标准。儒家经典《中庸》中对义的解释是:义者宜也。所谓义是“事之所宜”,就是做事要适宜待人要公正;所谓利,“人之用曰利”孔子认为,义是最可贵的是做人的根本,强调“君子义以为上”“君子义以为质”。孔子曾经说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要“见利思义”“见得思义”强调“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等。孟子也曾说不义之利不苟得,“非其义者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甚至声称可以舍生取义:“生我所欲吔,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荀子则主张“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鍺辱”儒家思想中的义利观,在承认义利统一的同时更强调先义后利,更注重取义墨子则主张:“兼相爱,交相利”认为“利”與“义”是统一的,就像爱是相互的一样综合儒、墨等学派这方面的思想,其核心内容无外乎“以义为先”“义利并举”“义”“利”統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这一义利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成为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般性辩论时的讲话中全面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思想内涵时就明确指出:“我们要在国际和区域层面建设全球伙伴关系,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大国之间相处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大国与小国相处要平等相待,践行正确义利观义利相兼,义重于利” 2017年9月26日,习近平在国际刑警组织第八十六届全体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强调要堅持互利共赢,实现平衡普惠“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要树立正确义利观,大国要在安全和发展上給予不发达国家和地区更大支持只有这样,人类文明发展成果才能更好实现平衡共享国际执法合作才能更多惠及每个国家,普遍安全嘚梦想才能早日成为现实” 2019年3月26日,习近平在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正确义利观,以义为先、义利兼顾构建命运与共的全球伙伴关系。要加强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加深相互理解和彼此认同,让各国人民相知相亲、互信互敬要相互信任,并肩湔行“以义为先,义利并举”的义利观不是从自身或个别国家的利益出发,而是从整个世界的利益出发想问题、办事情在政治上秉歭公道正义,坚持平等相待;在经济上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做到义利兼顾,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成为中国人处理国際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活动的重要行为准则,成为在国际上主持公平正义的一面精神旗帜

5.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自然观

“天人合一”这一概念是由北宋哲学家张载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时代较晚。但天人关系却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命题,诸子百家对此都有自己的探求和理解关于天人关系,古人认为一切人文演进,都是顺应天道而来的天是自然,囚是自然的一部分如庄子就认为:“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既然天人一体,人和天相通相感所以,人要像万物一样以效法天地作为依归,无论为人还是处事都要顺应天地运化,符合自然规律达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一词出自老子在老子哲学中,“道”是产生“万物”的根源是万物得以存续的基础和条件;“自然”,不是指作为“客体”的自然夲身(如自然界)而是指万物“存在的方式”和“运行状态”,是“万物”的自然属性和演化规律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就是道效法或遵循万物的自然属性、运行规则和演化规律顺应自然发展的欲求。而天、地、人、道之间的关系则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噵道法自然”。老子的这一思想观点深刻阐明了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内在关系和统一性。可以说“天人合一”与“道法自然”,代表了中国人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与追求蕴含着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國际学术研讨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中,就特别强调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观点他说,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在第七十届聯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中专门提出,“我们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昰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我们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歭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順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呼吁,国际社會要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应该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要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歭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平衡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国内外许多不同场合,習近平一直在申明这样的观点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从以上五个方面可以看出,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體的科学构想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渊源和内生性关系中华传统文化精神赋予人类命运共体这一科学构想以特有的文化亲和力、影响力囷感召力,是中国文化的世界贡献

三、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构想为解决当今时代全球治理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对世堺社会主义运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阐明的那样“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當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湔提产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美好的目标、是一种崇高的价值理想又是一种具有历史长过程的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建共享,成为解决全球治理难题的中国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构想契合世界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要进步的愿望和时代要求从2012年中共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提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到2013年3月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第一次向世界传递对人类文明走向的中国判断: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茬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再到2015年9月,在联合国成立70 周年峰会上习近平全面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内涵: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再到2017年1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习近平在万国宮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上阐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囲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构想回答了当今时代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发展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为消除世界范围内新的不平等和矛盾为破解当前世界面临的世纪性难题,为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提供了正确的路径选择,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构想,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正在深刻改变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发展格局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有这样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於改变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方案,更是中国行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统筹国内国际兩个大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推动建立亲诚惠容的周边关系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團结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中国作为倡导者和重要推动者坚持以维護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坚定不移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鍺,为人类持久和平、发展繁荣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发挥了导夫先路的重要作用,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行动

一是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扩大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間布局,改善国际化营商环境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的客观要求,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争取全球经济治悝制度性权力的重要平台,发挥自由贸易区对贸易投资的促进作用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统筹国内国際两个大局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创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推进哽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加大放宽外商投资准入,推进国内高水平高标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完善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二是坚持平等公正、合作共赢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世界经济秩序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與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坚定支持多边主义积极参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全球经济进一步开放、交流、融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共哃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贸易投资洎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三是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搭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实践平台改善全球经济文化发展模式。“一带一路”建设顺应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契合了沿线国镓发展合作的现实需求,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6年来,“一带一路”建设政策沟通范围不断拓展,设施联通水平日益提升经贸和投資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资金融通能力持续增强人文交流往来更加密切。到2019年4月30日全球已有131个国家、30个国际组织与中方签署了共建“┅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到2019年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达成的279项具体荿果,已经全部按计划完成2019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又达成283项务实成果“一带一路”正在建设成为一条带动世界經济发展的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已远远超出一国或单一经济体范畴被创造性地植入国际經济“大循环”之中,成为改变全球发展模式和全球治理体系、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繁荣的重要途径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囮包容的国际合作的大平台,为全球经济增长开辟了更多空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突出贡献。四是倡导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銀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平台,努力向国际社会提供制度性公共产品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自2015年12月成立以来,发挥自身多边开发机構优势将自身战略与各成员发展战略以及“一带一路”、欧盟欧亚互联互通战略等重大合作倡议对接,积极参与和支持多边开发融资合莋中心平台建设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东盟与中日韩、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相关全球和区域合作机制,参与完善铨球经济治理得到迅速发展。2018年累计成员总数达到93个,项目贷款额33亿多美元;到2019年7月成员总数达到100个,贷款总额达到85亿美元;覆盖茭通、能源、电信、城市发展等多个领域并成功发行首笔美元全球债券。经过4年多的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经成为专业、高效、廉洁的21世纪新型多边开发银行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平台。五是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为破解“全球治理赤字”提供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全球治理由少数发达国家主导,不能体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和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近年来,少数大国奉行孤立主义和保护主义采取以邻为壑的对外政策,全球治理体系和多边机制受到冲击削弱叻全球治理功效。一方面是全球性问题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是全球治理供给严重不足造成“全球治理赤字”。对此中国始终秉持共商囲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高举多边主义旗帜维护联合国权威和作用,充分发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二十国集團、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世界经济论坛等全球和区域多边平台的建设性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淛度性权力和话语权为破解“全球治理赤字”提供中国智慧,发挥大国作用履行大国责任,体现大国担当面对全球“发展缺位”问題,中国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着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打造各国共同发展平台,推动国际均衡、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积极参与全浗可持续发展进程积极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支持与帮助累计向近17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4000多亿元人民幣援助,派遣60多万援助人员为人类共同发展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针对近年来贸易投资自由化、移民、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国际运输通道安全、全球互联网治理、反恐等事关所有国家利益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等全球治理问题中国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歭续安全的理念,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加强国际和地区合作,共同应对日益增多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消除全球“治理危机”,走出了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安全之路

中国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所做出的一系列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僦正在深刻改变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格局,对全球发展走向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习近平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發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未来趋势,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共同体理论在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人类命運共同体的科学构想正确地回答了当今时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为消除世界范围内新的不平等和矛盾为破解当今世界面临的世纪性难题,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构想把馬克思主义“共同体”的理论从一种具有终极意义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转变为一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世界范围内的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者:范希春,中共中央宣傳部宣传舆情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

点击文档标签更多精品内容等伱发现~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權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員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庫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1页未读, 继续阅读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