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远康和母亲在海南母亲在苏联在婚了吗

【河南台】半世纪后的重逢
  听众朋友您好,欢迎收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环球《中国之窗》。我是河南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您刚刚听到的录音是洛阳市民黎远康春节和家人朋友相聚时的录音。
  为什么要为亲人团聚干杯呢?原来,洛阳市61岁退休工人黎远康有着跨国寻母的传奇经历。今天的节目,我就跟您讲讲中苏混血儿55年跨国寻亲,半世纪后母子重逢的亲情故事。
  现在黎远康亲人团聚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但这件大喜事还是让黎远康的很多朋友为他感到高兴。今年春节,黎远康的朋友们再次聚在一起,为他以及远方的妈妈送上新春的祝福。黎远康谈起这个春节也是格外高兴:
  【我一直和我母亲和我姐姐都在联系,经常打电话,有时网上给他们写写信。过年期间,姐姐她们从网上给我发了一些东西,还有电子贺卡。而且,我母亲在那边都把房子整理好了,我们就准备天气暖的时候到她哪儿去。】
  说起黎远康的坎坷寻亲历程,还得从新中国成立前开始说起。黎远康的父亲黎怀钰为了谋生到了新疆,认识了当时在医院当护士的苏联姑娘瓦莲金娜,两个人坠入情网并结为夫妻。1947年大女儿黎远礼出生,第二年的腊月二十三,黎远康呱呱坠地。
  新中国成立后,黎怀钰夫妇响应国家号召,带着一双儿女来到东北。黎怀钰去了沈阳矿山机械厂,妻子瓦莲金娜则在长春一家中学当老师。
  旅居国外多年,瓦莲金娜非常思念故乡的父母、姐妹等亲人。1955年春天,当她听说家乡正在分田地,便动员黎怀钰和她一起回苏联。可黎怀钰不忍心撇下仍在四川老家的老母,无法答应妻子的请求。无奈,两人只好选择分手。
  最终,姐姐随妈妈回国,年仅6岁的黎远康跟爸爸留了下来。谈起当时分别得情景,黎远康记忆犹新:
  【那是一段挥之不去的记忆,也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我记得我对母亲和姐姐说:妈妈、你不要哭,姐姐,你不要哭,我回去和父亲住一个礼拜就回来!就这样,一别就是55年。】
  1956年秋天,黎怀钰到苏联援建中国156个重点项目之一――洛阳矿山机器厂,也就是现在的中信重工工作,黎远康也就跟爸爸来到了洛阳,并在洛阳定居。
  岁月流逝,黑发变为白发,不变的则是那份骨肉亲情。从小到大,黎远康一直盼望再见到自己的母亲和姐姐。黎远康说,小时候,看到别的孩子摔倒后有母亲抚慰,心里就特别羡慕,希望妈妈也能这样抱着自己。半个多世纪以来,在黎远康家里,他一直精心保存着母亲带着姐姐和他在长春时一家的合影,太想母亲和姐姐时,他就默默地把照片拿出来看。
  而黎远康没想到是,他原以为一个礼拜就能见面的妈妈,结果一别就是55年后。而他的父亲,一直到去世都没能和妻子重逢。
  黎远康说,其实,从1973年,他自己第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起就再次想到寻找妈妈了。情感总是越压抑就越浓烈,特别是在人生每个最重要的时刻,黎远康希望妈妈能亲眼见证他人生每个特别的时刻。
  父亲1982年去世后,下定决心的黎远康就开始了他漫长的寻母之路。
  1988年中苏关系解冻,从那时开始,只要有人去苏联,黎远康都要让人给当地红十字会带封信,信里还有会夹着一张发黄的合影。
  为了不增加家里的负担,黎远康寻亲的事情从没在家里说,也没跟妻子商量。但是妻子张建华一直在默默地支持着他,那张发黄的合影也是妻子多次偷偷出去加洗的。
  妻子张建华说:
  【几十年不见,谁不想见自己的亲生母亲,就像血浓于水,这个亲情永远是割不断的。所以他找自己的亲生母亲这是正常的,人之常情,我不会阻拦他去找的,只能说尽量帮他找。】
  20多年来,黎远康给国务院侨办写信、给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写信,联系两国红十字会。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出国的人越来越多,每当有人去俄罗斯,黎远康总要拐弯抹角寻找对方拜托帮助寻亲。但是,一直都没有结果。
  2007年冬天,黎远康终于等到了一个好机会,他的资料被朋友送到了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的大型公益寻亲栏目《等着我》。栏目组的工作人员偶然发现,他的资料与该栏目组保存的一份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寻亲资料高度吻合。
  号,圣诞节,在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大型寻亲栏目《等着我》的帮助下,黎远康来到莫斯科,在演播室与已经80岁高龄的瓦莲金娜重逢。见到妈妈的黎远康紧走几步,不由自主地抱着妈妈的腿跪了下来:
  【时间已经过去了55年,我没有给我年迈的母亲做过任何事情,我感到愧疚,中国人的习惯应该给老人跪下。】
  黎远康说,他后来才知道,节目开播前,自己所待的房间,与妈妈所在的演播厅只有不到50米的距离。而这50米,他和妈妈却走了55年。
  55年的思念与寻找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随后,在哈萨克斯坦驻俄罗斯大使馆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黎远康很快办好签证,并于号到了妈妈与姐姐生活的地方--阿拉木图。20多天的时间里,黎远康的妈妈和姐姐带着他逛商场、看市容、游景区、吃东西,一家人沉浸在重聚的幸福里。
  要回洛阳了,母亲和姐姐忙着为黎远康挑礼物。黎远康说,他想要勺子和叉子,等母亲和姐姐来洛阳时,就能用上习惯的餐具。对于他的要求,母亲和姐姐给予了最大的满足,他们送给他100多把各式各样的勺子和叉子,让他带回国。
  其实,55年来,黎远康的家里也一直给妈妈留了一把椅子,逢年过节,全家团聚,在一块吃饭照相的时候,他都梦想忽然有一天,母亲就坐在这把椅子上。去年8月29号,黎远康的心愿终于实现,他的母亲和姐姐从阿拉木图转道北京来到洛阳。为了迎接她们,黎远康的家里忙活了好多天,还准备了全套新家什,茶几上是精心挑选的水果山竹、莲雾,冰箱里准备了妈妈最爱吃的面包、牛奶和红茶……
  黎远康的妻子张建华说:
  【妈妈和姐姐从阿拉木图到中国,这短短的一个月,大家在一块儿每天就像过年一样,吃吃喝喝,在一块儿谈心,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非常的高兴。】
  那段时间,是黎远康最开心的日子。走过大超市,他带妈妈看里面琳琅满目的商品。走过楼下的面包房,他说:“妈妈,这家面包房就是给你开的,你想吃什么尽管说!”在母亲面前,黎远康又变成了那个最调皮的孩子。
  相聚总嫌太短, 9月20号,黎远康依依不舍地将母亲和姐姐送回了国。不过,现代化的通讯方式又拉近了这一家人的距离。如今,黎远康经常通过电话、电脑与她们唠家常,为了打字发邮件方便,黎远康甚至在电脑键盘上贴上了俄文字母。现在黎远康感到他的生活已经没有什么遗憾了:
  【我们母子团圆后,彼此悬着50多年的心都放下来了,我就感觉到我们的生活完美了,没有了缺憾,我们的生活还像以往一样在继续。】
  听众朋友,中苏混血儿黎远康跨国寻亲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感动,尽管再见时,母子都已两鬓斑白,但朝思暮想了半个多世纪的亲人,毕竟重逢了。55年前,时代造就的不幸,终于又被另一个时代所弥补。采访结束时,黎远康告诉记者:是两国人民共同的帮助、国与国的友好给了他们一家人55年后再相见的幸福,他希望所有跟他们一样的家庭都能早日团圆。
  好,听众朋友,今天的《中国之窗》到这里就该跟您说再见了,我是河南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代表本期节目编辑翁春柳、记者郑贤明感谢您的收听,期待下个月27号我们再次相聚。再见!
•&•&•&•&
•&•&
•&•&•&
精彩图片推荐
报道同期声
•&•&•&•&•&河南男子与俄罗斯母亲分别半世纪后重逢_社会情感_情感-伊秀女性网|
河南男子与俄罗斯母亲分别半世纪后重逢18日晚,中俄跨国寻亲大型公益节目―――《等着我》在央视一套隆重推出。节目播出后,来自河南洛阳的黎远康异国寻亲的故事,深深打动了亿万观众。黎远康的父亲黎怀钰在新疆认识了当时在医院当护士的苏联姑娘瓦莲金娜。  18日晚,中俄跨国寻亲大型公益节目―――《等着我》在央视一套隆重推出。节目播出后,来自河南洛阳的黎远康异国寻亲的故事,深深打动了亿万观众。  黎远康的父亲黎怀钰在新疆认识了当时在医院当***的苏联姑娘瓦莲金娜。坠入情网的他们结为夫妻,1947年大女儿黎远礼出生,第二年的腊月二十三,黎远康呱呱坠地。1955年,瓦莲金娜提出要回苏联。黎远康没想到,妈妈55年后才再次出现。日,黎远康在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的帮助下,来到了妈妈与姐姐生活的地方―――阿拉木图。时隔半个多世纪,吃着妈妈烤的面包、红肠,还有妈妈自酿的苹果酒,“童年时的感觉又回来了。”(河南商报)
上一篇情感文章: 下一篇情感文章:河南男子与俄罗斯母亲分别半世纪后重聚(组图)
作词:陈涛
演唱:毛阿敏
妈妈月光之下
静静地我想你了
静静淌在血里的牵挂
妈妈你的怀抱
我一生爱的襁褓
有你晒过的衣服味道
妈妈月亮之下
有了你我才有家
离别虽半步即是天涯
思念何必泪眼
爱长长长过天年
幸福生于会痛的心田
唯有你的爱是完美无瑕
记得你用心传话
唯有你的爱我交给了他
让他的笑像极了妈妈
等到一起等待的人
心灰意懒——都已倦怠。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
不要祝福那些人平安:
他们口口声声地说——
算了吧,等下去也是枉然!
纵然爱子和慈母认为——
我已不在人间,
纵然朋友们等得厌倦,
在炉火旁围坐,
啜饮苦酒,把亡魂追荐……
你可要等下去啊!
千万不要同他们一起,
忙着举起酒盏。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
死神一次次被我挫败!
就让那不曾等待我的人
说我侥幸——感到意外!
那没有等下去的人不会理解——
亏了你的苦苦等待,
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
从死神手中,是你把我拯救出来。
我是怎样死里逃生的,
只有你和我两个人明白——
只因为同别人不一样,
你善于苦苦地等待。
(作者:西蒙诺夫写于苏联卫国战争初期)
一千次失望,一千零一次重新开始。
等待,哪怕等得希望都没了,还要等待,等待奇迹出现。
奇迹,不是每个人都能等到,然而,黎远康母子等到了。
黎远康没想到,在自己60多岁的时候,老天又把6岁时夺走的东西全部还给了他。
看着面前的白发老人,恍若隔世
一千次失望,一千零一次重新开始。
2007年冬天,黎远康得知自己老师的儿子张飞,在华为公司莫斯科分公司上班,就托老师带了资料过去,在网站上发了。“后来他又把我的资料送到了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的大型公益寻亲栏目《等着我》。”
网络的神奇就此发挥。2009年,中央电视台俄语频道开播,“他们注意到了那个网页,从那时开始,陆续有人和我联系。”
其实就在黎远康寻找母亲的同时,母亲也在一直寻找孩子。瓦莲金娜和女儿把资料寄到了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的《等着我》栏目组。栏目组的工作人员偶然发现,黎远康的资料与该栏目组保存的一份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寻亲资料高度吻合。
这年的12月25日,在央视俄语频道和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大型寻亲栏目《等着我》的帮助下,黎远康来到了莫斯科。“登上飞机的那一刻,我突然有种强烈的预感。担心妈妈万一不在了,姐姐也肯定能找到。”
12月27日下午,黎远康和儿子黎明分赴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和央视演播厅现场。看到屏幕上的黎明,已经80岁高龄的瓦莲金娜颤巍巍地问:“孩子,你爸爸在哪里?”
黎明说:“他现在就在莫斯科。”
老人一下子愣住了。黎远康就在此刻走进了演播室。
“我脑海里一直还是55年前照片上妈妈的样子。”看着面前的白发老人,黎远康有恍若隔世之感,“旁边的主持人对妈妈和我说,这是真的,这是真的!”
紧走几步,抱着妈妈的腿,黎远康不由自主地跪了下来。他在妈妈耳边低语:“妈妈,我终于找到你了!”
妈妈的眼泪和呢喃就在黎远康的耳边,一遍一遍:“孩子,我也一直在找你,在找你啊……”
后来,黎远康才知道,节目开播前,自己所待的房间,与妈妈所在的演播厅只有不到50米的距离。
而这50米,他和妈妈却走了55年。
童年时的感觉又回来了
日,黎远康在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的帮助下,来到了妈妈与姐姐生活的地方——阿拉木图。“我们到的时候是凌晨五六点。早上妈妈几乎没休息就给我做了早餐。”时隔半个多世纪,坐在餐厅里吃着妈妈烤的面包、红肠,还有妈妈自酿的苹果酒,“童年时的感觉又回来了。”
日,黎远康把母亲接到了北京。一个礼拜的时间,黎远康的妻子领着老人转遍了北京的各个景点。长城上老人看到一个大匾:不到长城非好汉。旁边的俄罗斯朋友问老妈妈这话用俄语怎么讲。老人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突然蹦出一句话:“这上面的意思就是到了长城不登上顶就是大坏蛋!”
“妈妈就是这么一个幽默风趣的老太太!”黎远康说。
9月1日,瓦莲金娜和女儿来到洛阳。为了母亲和姐姐的到来,黎远康忙活了整整三天。床上是新的被单、床罩,茶几上是台湾的水果山竹、莲雾。冰箱里是妈妈最爱吃的面包、牛奶和红茶……即使这样,黎远康还在一直问女儿:“快帮我想想,还缺啥奶奶喜欢的?”
那一段时间,是黎远康最开心的日子。走过大超市,他让妈妈看里面琳琅满目的商品。走过楼下的面包房,他说:“妈妈,这家面包房就是给你开的,你想吃什么尽管说!”
在母亲面前,他又变成了那个最调皮的孩子。
有人说。五十岁的时候,我们已经看到了人生的底色。该经历的,该有的,都尝试过了。
黎远康没想到,在自己60多岁的时候,老天又把6岁时夺走的东西全部还给了他。
这样意料之外的失而复得,真的是一种大惊喜。
时代造就的不幸又被另一个时代弥补
采访黎远康时,他泡了一杯茉莉花茶。
淡淡的茉莉花香,在房间里弥漫,黎远康的脸上,满是幸福的表情。
母亲瓦莲金娜回国前,黎远康采购了各种中国特产,礼物装了十几个旅行包,其中就包括茉莉花茶。
“他恨不得把所有的好东西都装进包里。”黎远康的老伴说。
对于年过六旬的黎远康来说,礼品再多,也无法表达对母亲的爱,但是,面对注定要天各一方的他们,这或许又是他最好的尽孝方式。
见到母亲和姐姐,黎远康已心满意足——“知道母亲和姐姐身体健康,生活得很好,也让他们不要记挂我,这就好了。”
黎远康一家的寻亲遭遇,与这个时代的变化密不可分。
在那个中苏关系还算过得去的年代,黎远康的父亲黎怀钰认识了在中国工作的苏联女孩瓦莲金娜,坠入爱河。
新中国成立后,黎怀钰和妻子一起去东北,和很多苏侨一起,为新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日,苏联向中国外交部通报了苏方撤侨的大致方案,居住在中国多年的11万余名苏侨被分两次集体撤回苏联。
这一事件的背景是:长达四年的卫国战争,使苏联遭受了重创,夺去了苏联2000多万人口,他们中大多数是青壮年。因此,战争结束后,苏联劳动力资源极度匮乏,这与其繁重而艰巨的战后重建工作发生了矛盾。
为解决粮食严重不足的问题,苏联在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等地区投资开垦大面积荒地。由于劳动力资源匮乏,苏联将目光投向其最大的海外侨民群体——中国苏侨。
黎远康的母亲瓦莲金娜就是这批苏侨中的一员。
谁料,中苏关系由“交好”转为“交恶”,这一别,对于黎远康的父母而言,竟是生死之别,之于他们母子,竟然会相隔半个世纪。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中苏“混血儿”的身份,让黎远康不敢说母亲是苏联人,那份对母亲的思念,只有深深扎根于心里。
其实,在另一个国度,母亲瓦莲金娜又何尝不思念远方的儿子?但这份亲情与思念,却不得不暂时埋藏起来。
所幸的是,冷战时代宣告结束,一个“和平与发展”的年代渐渐走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中苏关系逐步恢复正常,黎远康与母亲的寻亲愿望,终于从石缝中挤出。
他们,开始向官方写信,表达寻亲的愿望;他们,开始借助国与国之间的人员流动,漫无目的地捎信寻亲;他们,开始借助互联网和电视台,全世界寻找牵挂半个多世纪的亲人……
55年前,时代造就的不幸,终于又被另一个时代弥补。
黎远康语录
“人生的三个节点,会特别想念母亲——孩子时、成年后、晚年。”
“55年来,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我的母亲。这是人之常情。”
“儿时的我,每当看到别的孩子摔倒,母亲将他扶起来,拍拍身上的土,把他抱在怀里,我想那个孩子要是我该多好啊。我感觉这就是幸福。我渴望母爱的呵护。”
“就像电脑里的硬盘,我的记忆只能滞留在1955年我们分别的时候。毕竟55年过去了,母亲以后什么样子,他们生活如何,我不得而知。”
“55年来,我家一直给妈妈留把椅子,这椅子是我给母亲准备的,逢年过节,全家团聚,在一块吃饭照相的时候,我多么希望,忽然有一天,母亲突然出现在这里,她就坐在这把椅子上。”
为发邮件方便,键盘上贴俄文字母
现在,给妈妈打电话和发邮件成了黎远康最幸福的事。
为打字方便,他在电脑键盘上贴上了俄文字母。
前几日,央视寄来了录好的碟子,黎远康躲在书房里,看一遍哭一遍。
黎远康的妻子还透露:“他说,之所以找妈妈,是想让妈妈看到,自己的儿子,在中国过着一个正常人普通幸福的日子。妈妈在那边也很好,我们不用再互相牵挂,这就好了。”
妈妈和姐姐送了几十公斤重的刀叉作礼物
在阿拉木图住了几天,黎远康要回中国了。
那天早上,他们去了附近一个市场。
黎远康想要10副刀叉,妈妈和姐姐到洛阳家里的时候可以用。
妈妈果真为黎远康挑了刀叉,“不过是三层,136副”。
黎远康背着这些几十公斤重的刀叉上了飞机。
“后来妈妈和姐姐来洛阳,用的就是这些刀叉。”黎远康很开心地说。
亲爱的弟弟,
你好!昨天给你写的信收到了吗?今天我已取得了去中国的签证,我现在已经能够到中国去了,我们很快就会见面。你能不能帮我买火车票,到北京后就把钱还给你。
我到中国,是带美元好,还是带人民币呢?从北京到洛阳需要多长时间?票价是多少?
我给你写这些,你明白吗?
前段时间,我们这里下很大雨,屋子都进水了。这几天,我们这里气温逐渐回落,温度在24至27摄氏度。
你现在是在工作,还是在休息?如果收到来信,请回复。
你们的阿拉(黎远礼)
亲爱的姐姐:
你好,来信已收到。
来中国最好带人民币。北京到洛阳大概需要八九个小时,车票30美元左右。我的家就是你的家,我的钱就是你的钱,不要考虑钱的事儿。
我们已经做好接待你们的准备,我在北京的同学,已在冰箱里准备了好多好吃的东西,等待你的到来。
爱你们的鲍里斯(黎远康)   尽管再见时,母子都已两鬓斑白,但朝思暮想了半个多世纪的亲人,毕竟重逢了。
.blk-video{float:background:url(/ent/deco//cv_m_02.png) no-repeat 0 0;height:89clear:} .blk-video-l{float:width:125overflow: text-align:padding:5px 2px 0 0;} .blk-video-l img{border:1px solid #d0padding:3background:#f7f7f9;} .blk-video-l a:hover img{border-color:#e55c5c;} .blk-video-r{float:padding:10px 15px 0 13background:url(/ent/deco//cv_m_02.png) no-repeat 100% 0;height:79} .blk-v-tit{padding:5px 0 3px 2line-height:20font-size:12px!float:clear:} .blk-v-tit a{text-decoration:font-size:12px!} .blk-v-from{color:#000;line-height:18height:20font-size:12px!float:clear:} a.blk-v-play,a.blk-v-play:visited{display: width:56height:18line-height:20padding:0 0 0 20 background:url(/dy/deco//picpic/vblue02.png) 0 0;color:#003a7f;text-decoration: white-space:font-size:12px!float:clear:} a.blk-v-play:hover{background-position:0 -100 } .clearcl{clear:height:0;visibility:overflow:}
(本文来源:
作者:焦素芳 肖风伟 杨东华)
跟贴读取中...
网易通行证: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网易通行证: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新闻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199186条
评论170918条
评论170178条
评论128977条
评论112870条
游戏直充:
热门功效:
热门品牌: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下次自动登录
其它账号登录:
数据加载中...
数据加载中...
浏览过该文章的人还浏览过
数据加载中...
数据加载中...
数据加载中...
  黎远康保留的母亲照片,这么多年来,想母亲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现在,照片上的母亲仍然年青,而本人已是满头白发河南商报记者 杨东华/摄
  每隔未几,他就把刀叉擦拭一遍,说不定哪天,妈妈和姐姐还要回来住,她们在那边用惯了刀叉,筷子会用不惯的
和母亲、姐姐独一的合影照,早已泛黄,黎远康一直保存着。
日, 在阿拉木图市,黎元康(左一)母亲(左二)姐姐(右二)在母亲家合影
  1955年,黎远康的中国爸爸和苏联妈妈离开了6岁的他,还以为这次分别只是一个礼拜   2010年,在央视和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的赞助下,黎远康终于再次见到了妈妈此时, 视频:河南男子与俄罗斯母亲分离半世纪后重聚 起源:CCTV1套 他已白发苍苍   河南商报记者焦素芳 肖风伟/文 杨东华/图   【序】
  12月18日晚,中俄跨国寻亲大型公益节目――《等着我》,经中国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俄语国际频道与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第一频道结合打造,在央视一套盛大推出。   节目播出后,来自河南洛阳的黎远康异国寻亲的故事,城市部落骗子纷争ol,深深感动了亿万观众。当《天之大》的歌声音起,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母亲面前长跪不起时,令无数人潸然落泪。   有观众给河南商报发来短信,请予以关注,“我又看了两遍,泪流满面,乌烟瘴气。这样的家庭生死离别,只有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才干发生。”   如果说《金婚》演出的是一对夫妻的爱情史,《大宅门》上演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史,那么,黎远康的故事,则是大时代的滚滚浪潮里,一个家庭半个世纪的亲情史。   自今年5月起,央视俄语国际频道同俄罗斯同行开始了艰苦的寻亲之路,脚印遍布中、俄30多个城市和城市。终极,以诗歌《等着我吧》为背景的节目――《等着我》,精心筛选出6个故事,分别代表了人类情绪的不同侧面,有亲情的苦苦思念,有友谊的纯挚牵挂,有恋情的坚贞持守,更有大舍大爱的高贵情怀。环节牢牢相扣,异国连线响应,一波波的豪情涌动让情感的热潮扑面而来。   生离与死别,哪个更苦楚?黎远康认为,还是生离。   “亲人去了,我也难过。但我知道他就在此岸,宁静地等我,几十年后会与他相聚。生离则不同,活着的每一天,我都不知道她在哪里,她过得好不好。每一分,每一秒,这样的思念才最煎熬。”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黎远康经历过生生的告别。就在他6岁那年。   一段以分别告终的跨国情缘   黎远康的父亲黎怀钰,13岁时在一家兵工厂当学徒,后来到了成都双流机场做机械师。后来为了营生,黎怀钰到了新疆,认识了当时在病院当护士的苏联姑娘瓦莲金娜。坠入情网的他们结为夫妻,1947年大女儿黎远礼诞生。第二年的尾月二十三,黎远康呱呱坠地。   新中国成立,黎怀钰和妻子响应国家号令,带着一双儿女来到东北。黎怀钰去了沈阳矿山机械厂,妻子瓦莲金娜则去了长春,在一家中学当老师。   当时恰是国家的第一个五年打算时代。   在黎远康的记忆里,在沈阳上班的爸爸工作特殊忙。“也没有节假日,只有春节的时候,才可以见到他。”   和他相依为命的,只有妈妈和姐姐。   黎远康至今记得,东北的那间小宿舍里,妈妈准备的面包、牛奶和烤肠。“当时家四周有养奶牛的俄罗斯人,他们的牛奶熬好了,上面的奶油厚厚一层,可香了。”   瓦莲金娜的亲人都在苏联。也许是思念父母姐妹,兴许是由于和丈夫长期分居两地。1955年,瓦莲金娜提出要回苏联。   一场未曾预感到的长远分离   黎远康说,爸爸的亲人都在成都,他又是个特别孝敬的人,每个月发了工资都要给奶奶寄钱,当然不可能跟妈妈一起去苏联。   看法不一致,只有商量孩子怎么办。“爸爸妈妈都是很民主开明的人,有天吃完晚饭,就问我们到底跟谁走。姐姐抉择跟妈妈,我感到爸爸很可怜,就说那我跟爸爸吧。妈妈批准了,爸爸释怀地回了沈阳。”   可母亲毕竟是母亲,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没有人舍得随意废弃。“妈妈还是带走了我和姐姐。先是坐绿皮车,后来是闷罐车,这样一直到了满洲里。”   黎远康的爸爸回到家,看到家里没有一个人,就给侨办打了电话,侨办打电话到了满洲里。在那个小站上,一家三口被拦了下来。   黎远康和母亲、姐姐在满洲里租了间民房,住了一个礼拜。父亲赶到了满洲里,跟母亲磋商。   大人们的疼痛,小孩子是不知道的。那时候,黎远康还是天天跟姐姐到院子里玩。多少年后,黎远康想起隔着玻璃窗争执的父母,还会黯然泪下。   最终的分别还是来了。站台上,爸爸牵着黎远康的手要回沈阳,妈妈牵着姐姐的手要回苏联。看着流泪的妈妈,黎远康扭头喊道:“妈妈、姐姐,你们都不要哭。我和爸爸过一个礼拜就回来找你们!”   黎远康没想到,他原认为一个礼拜就能会晤的妈妈,55年后才再次涌现。而他的父亲和母亲,这对浊世里联合的夫妻,一直到死,都未能重逢。   《等着我吧》   ――献给B?C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   只是你要苦苦地等待,   等到那愁煞人的阴雨   勾起你的哀伤满怀,   等到那大雪纷飞,   等到那酷暑难挨,   等到那死神,也一次次被我挫败!   等到别人   不再把亲人渴望,   往昔的所有,一股脑儿抛开。   等到那遥远的他乡   不再有家书传来,   思念是一种病,心病。在特别的历史时期,甚至压抑到不能也不敢说出来。   然而,历史的风波在变幻,一旦碰到阳光和水,它就会生根发芽,顺风见长。   黎远康的怀念,就阅历了这样从压制到暴发的过程。   阔别妈妈的“小苏联”   妈妈,对黎远康来说,成了梦里的回想。   有天深夜醒来,黎远康看到爸爸在纳鞋底。“我脚上的鞋破了,他想自己给我做一双。”看着爸爸抬头纳鞋底的身影,黎远康心想:如果那是妈妈该多好!   1956年秋天,黎怀钰到苏联援建内地156个重点名目之一――洛阳矿山机器厂(现为中信重工)工作。黎远康也跟爸爸来到了洛阳。“我们在洛阳没亲人。没人带我,爸爸就把我带到厂里。”工人们见面就逗他:“喂,你这个‘小苏联’又来了!”   20世纪60年代,中苏反目。看着与妻子相见无望,黎远康的父亲再婚了。此时,黎远康正在后辈学校上学。   作为混血儿,黎远康天然成为同学们讥笑的对象。每次受了损害回家,黎远康都会拿出妈妈走前与他和姐姐拍的合影,流泪。“跟妈妈说着话,我就会安静下来。”   1963年,黎远康高中毕业。“赶上了文明大革命,停课闹革命。1968年洛阳矿山机器厂招工,我进厂当了一名工人。”   在那个人人自危的年代,谁有海外关系就有可能会被当成间谍,“怎么去找?就是思念也只能偷偷放在心里。”   每个特别的时刻,他都想妈妈   所有的感情都是这样,越压抑越浓郁。“特别是在人生每个最主要的时刻。”   1972年,黎远康结婚了。1973年,他抱着第一个孩子,掉了泪。“妈妈要是看见自己孙子,不知多开心。”   1982年,黎远康的爸爸得了淋巴瘤。看着在病床上一日不如一日的爸爸,黎远康突然意识到,如果找不到妈妈和姐姐,那将是他和爸爸终生的遗憾。   “我跟爸爸说了我的主意。已经说不出话来的他噙着泪,一直在拍板。那一刻,我就起誓,无论如何,也得找到妈妈。”   从那年开始,黎远康开始了寻母之路。   “1988年中苏关系解冻,从那时开始,只有有人去苏联,我都要让人给当地红十字会带封信。”信里面夹着的,还有那张发黄的合影。   “底片真的太旧了。”黎远康的妻子张建华回忆说。“1985年,照相馆的师傅说底片都发黄了,可能洗不出来。我说没事,你只管洗吧。”   这张老旧的底片后来又洗了七八次。每次都洗七八张,黎远康认当真真地写好信,托人带过去。可每次都没有一点音信。   天之大   作词:陈涛   演唱:毛阿敏   妈妈月光之下   悄悄地我想你了   悄悄淌在血里的牵挂   妈妈你的怀抱   我毕生爱的襁褓   有你晒过的衣服滋味   妈妈月亮之下   有了你我才有家   告别虽半步等于天边   思念何必泪眼   爱长长长过天年   幸福生于会痛的心坎   天之大   唯有你的爱是完善无瑕   天之涯   记得你居心传话   天之大   唯有你的爱我交给了他   让他的笑像极了妈妈   等到一起等待的人   灰心丧气――都已疲倦。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   不要祝愿那些人安全:   他们口口声声地说――   算了吧,等下去也是枉然!   纵然爱子和慈母以为――   我已不在世间,   纵然朋友们等得厌倦,   在炉火旁围坐,   啜饮苦酒,把亡魂追荐……   你可要等下去啊!   千万不要同他们一起,   忙着举起酒盏。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   逝世神一次次被我挫败!   就让那未曾等待我的人   说我幸运――觉得意外!   那不等下去的人不会懂得――   亏了你的苦苦等待,   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   从死神手中,是你把我救命出来。   我是怎么虎口余生的,   只有你和我两个人明确――   只因为同别人不一样,   你擅长苦苦地等待。   (作者:西蒙诺夫写于苏联卫国战争初期)   一千次扫兴,一千零一次从新开始。   等待,哪怕等得盼望都没了,还要期待,等候奇观呈现。   奇迹,不是每个人都能等到,然而,黎远康母子等到了。   黎远康没想到,在自己60多岁的时候,老天又把6岁时夺走的东西全体还给了他。   看着面前的白发老人,恍若隔世   一千次绝望,一千零一次重新开始。   2007年冬天,黎远康得悉自己老师的儿子张飞,在华为公司莫斯科分公司上班,就托老师带了资料过去,在网站上发了。“后来他又把我的资料送到了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的大型公益寻亲栏目《等着我》。”   网络的神奇就此施展。2009年,中心电视台俄语频道开播,“他们留神到了那个网页,从那时开端,陆续有人和我接洽。”   其实就在黎远康寻找母亲的同时,母亲也在一直寻找孩子。瓦莲金娜和女儿把材料寄到了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的《等着我》栏目组。栏目组的工作职员偶尔发明,黎远康的资料与该栏目组保存的一份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寻亲资料高度吻合。   这年的12月25日,在央视俄语频道和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大型寻亲栏目《等着我》的帮助下,黎远康来到了莫斯科。“登上飞机的那一刻,我突然有种强烈的预见。担忧妈妈万一不在了,姐姐也确定能找到。”   12月27日下战书,黎远康和儿子黎明分赴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和央视演播厅现场。看到屏幕上的黎明,已经80岁高龄的瓦莲金娜颤巍巍地问:“孩子,你爸爸在哪里?”   拂晓说:“他现在就在莫斯科。”   老人一下子停住了。黎远康就在此刻走进了演播室。   “我脑海里一直还是55年前照片上妈妈的样子。”看着面前的白发老人,黎远康有恍若隔世之感,“旁边的主持人对妈妈和我说,这是真的,这是真的!”   紧走几步,抱着妈妈的腿,黎远康情不自禁地跪了下来。他在妈妈耳边低语:“妈妈,我终于找到你了!”   妈妈的眼泪和呢喃就在黎远康的耳边,一遍一遍:“孩子,我也一直在找你,在找你啊……”   后来,黎远康才知道,节目开播前,自己所待的房间,与妈妈所在的演播厅只有不到50米的间隔。   而这50米,他和妈妈却走了55年。   童年时的感觉又回来了   日,黎远康在俄罗斯国度电视台的辅助下,来到了妈妈与姐姐生涯的处所――阿拉木图。“咱们到的时候是清晨五六点。早上妈妈简直没休息就给我做了早餐。”时隔半个多世纪,坐在餐厅里吃着妈妈烤的面包、红肠,还有妈妈自酿的苹果酒,“童年时的感到又回来了。”   日,黎远康把母亲接到了北京。一个星期的时光,黎远康的妻子领着老人转遍了北京的各个景点。长城上老人看到一个大匾:不到长城非英雄。旁边的俄罗斯友人问老妈妈这话用俄语怎么讲。白叟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忽然蹦出一句话:“这上面的意思就是到了长城不登上顶就是大坏蛋!”   “妈妈就是这么一个风趣幽默的老太太!”黎远康说。   9月1日,瓦莲金娜和女儿来到洛阳。为了母亲跟姐姐的到来,黎远康忙活了整整三天。床上是新的被单、床罩,茶多少上是台湾的生果山竹、莲雾。冰箱里是妈妈最爱吃的面包、牛奶和红茶……即便这样,黎远康还在始终问女儿:“快帮我想想,还缺啥奶奶爱好的?”   那一段时间,是黎远康最开心的日子。走过大超市,他让妈妈看里面目不暇接的商品。走过楼下的面包房,他说:“妈妈,这家面包房就是给你开的,你想吃什么只管说!”   在母亲眼前,他又变成了那个最俏皮的孩子。   有人说。五十岁的时候,我们已经看到了人生的底色。该经历的,该有的,都尝试过了。   黎远康没想到,在自己60多岁的时候,老天又把6岁时夺走的东西全部还给了他。   这样预料之外的合浦还珠,真的是一种大惊喜。   记者手记   时代造就的不幸又被另一个时代填补   采访黎远康时,他泡了一杯茉莉花茶。   淡淡的茉莉花香,在房间里洋溢,黎远康的脸上,满是幸福的表情。   母亲瓦莲金娜回国前,黎远康洽购了各种中国特产,礼物装了十几个旅行包,其中就包含茉莉花茶。   “他巴不得把所有的好东西都装进包里。”黎远康的老伴说。   对年过六旬的黎远康来说,礼品再多,也无奈表白对母亲的爱,然而,面对注定要天各一方的他们,这或者又是他最好的尽孝方法。   见到母亲和姐姐,黎远康已称心如意――“晓得母亲和姐姐身材健康,生活得很好,也让他们不要记挂我,这就好了。”   黎远康一家的寻亲遭受,与这个时代的变更密不可分。   在那个中苏关联还算过得去的年代,黎远康的父亲黎怀钰意识了在中国工作的苏联女孩瓦莲金娜,坠入爱河。   新中国成破后,黎怀钰和妻子一起去东北,和良多苏侨一起,为新中国建设奉献自己的力气。   日,苏联向中国外交部通报了苏方撤侨的大抵计划,寓居在中国多年的11万余名苏侨被分两次群体撤回苏联。   这一事件的背景是:长达四年的卫国战役,使苏联遭遇了重创,夺去了苏联2000多万人口,他们中大多数是青丁壮。因而,战斗停止后,苏联劳能源资源极度匮乏,这与其沉重而艰难的战后重建工作产生了抵触。   为解决食粮重大不足的问题,苏联在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等地域投资开垦大面积荒地。因为劳动力资源匮乏,苏联将眼光投向其最大的海外外侨群体――中国苏侨。   黎远康的母亲瓦莲金娜就是这批苏侨中的一员。   谁料,中苏关系由“交好”转为“交恶”,这一别,对于黎远康的父母而言,竟是生死之别,之于他们母子,居然会相隔半个世纪。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中苏“混血儿”的身份,让黎远康不敢说母亲是苏联人,那份对母亲的思念,只有深深扎根于心里。   实在,在另一个国家,母亲瓦莲金娜又何尝不思念远方的儿子?但这份亲情与思念,却不得不临时埋藏起来。   所幸的是,暗斗时代宣布结束,一个“和平与发展”的年代匆匆走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中苏关系逐渐恢复畸形,黎远康与母亲的寻亲欲望,终于从石缝中挤出。   他们,开始向官方写信,抒发寻亲的愿望;他们,开始借助国与国之间的人员流动,漫无目标地捎信寻亲;他们,开始借助互联网和电视台,全世界寻找挂念半个多世纪的亲人……   55年前,时代培养的可怜,终于又被另一个时期补充。   黎远康语录   “人生的三个节点,会特别惦念母亲――孩子时、成年后、暮年。”   “55年来,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我的母亲。这是人情世故。”   “儿时的我,每当看到别的孩子摔倒,母亲将他扶起来,拍拍身上的土,把他抱在怀里,我想那个孩子要是我该多好啊。我感觉这就是幸福。我盼望母爱的庇护。”   “就像电脑里的硬盘,我的记忆只能滞留在1955年我们分辨的时候。究竟55年从前了,母亲当前什么样子,他们生活如何,我不得而知。”   “55年来,我家一直给妈妈留把椅子,这椅子是我给母亲准备的,逢年过节,全家团圆,在一块吃饭照相的时候,我如许愿望,突然有一天,母亲突然出现在这里,她就坐在这把椅子上。”   花絮1   为发邮件方便,键盘上贴俄文字母   现在,给妈妈打电话和发邮件成了黎远康最幸福的事。   为打字便利,他在电脑键盘上贴上了俄文字母。   前几日,央视寄来了录好的碟子,黎远康躲在书房里,看一遍哭一遍。   黎远康的妻子还流露:“他说,之所以找妈妈,是想让妈妈看到,自己的儿子,在中国过着一个正凡人一般幸福的日子。妈妈在那边也很好,我们不必再相互牵挂,这就好了。”   花絮2   妈妈和姐姐送了几十公斤重的刀叉作礼物   在阿拉木图住了几天,黎远康要回中国了。   那天早上,他们去了邻近一个市场。   黎远康想要10副刀叉,妈妈和姐姐到洛阳家里的时候能够用。   妈妈果然为黎远康挑了刀叉,“不外是三层,136副”。   黎远康背着这些几十公斤重的刀叉上了飞机。   “后来妈妈和姐姐来洛阳,用的就是这些刀叉。”黎远康很开心肠说。   心爱的弟弟,   你好!昨天给你写的信收到了吗?今天我已获得了去中国的签证,我现在已经可能到中国去了,我们很快就会面面。你能不能帮我买火车票,到北京后就把钱还给你。   我到中国,是带美元好,还是带人民币呢?从北京到洛阳需要多长时间?票价是多少?   我给你写这些,你清楚吗?   前段时间,我们这里下很大雨,房子都进水了。这几天,我们这里气温逐步回落,温度在24至27摄氏度。   你当初是在工作,仍是在休息?假如收到来信,请回复。   吻你们。   你们的阿拉(黎远礼)   敬爱的姐姐:   你好,来信已收到。   来中国最好带国民币。北京到洛阳大略须要八九个小时,车票30美元左右。我的家就是你的家,我的钱就是你的钱,不要斟酌钱的事儿。   我们已经做好招待你们的预备,我在北京的同窗,已在冰箱里筹备了好多好吃的货色,等待你的到来。   爱你们的鲍里斯(黎远康)   尽管再见时,母子都已两鬓花白,但梦寐以求了半个多世纪的亲人,毕竟重逢了。
河南男子与俄罗斯母亲分别半世纪后重聚 来源:CCTV1套 播放视频
更多股市内幕、实战交流、个股互动请进入中金在线部落&&最火爆的投资交流移动社区,扫描左侧二维码进入体验!详情点击:
是否确认删除这篇文章?
是否确认将这个粉丝放进黑名单?
是否确认这条留言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这条信息?
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扫描应用拍下上方二维码,可以在手机博客继续浏览文本,也可以分享给你的联系人。
以下资料仅供联系使用,请放心填写。
*您的姓名:
*联系电话:
我要给wfwat4363送鲜花
您将赠送(朵)鲜花给:wfwat4363
(1鲜花 = 0.1人民币)
附言:(不超过100字)
可用金币:
可用人民币元
您还需要支付0元人民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前苏联电影母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