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替代工人制造业需要什么样的工人

珠三角制造业样本调查:机器人拯救中国制造业?
来源:搜狐财经
作者:刘宇翔
    2015搜狐财经变革力峰会系列稿之一
    12月5日 北京 敬请关注
  “过去70年,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极少数成功者,都是通过持续工业化的路径成功的。”10月21日,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在微博上点评了一条新闻,该新闻标题是《2000多家台资企业大举“撤离”东莞,500万工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人“无工可打”被逼离开!》。
  “这年头做实业真不易。”他感慨道。
  10月16日,东莞工业重镇常平镇,南方的深秋,天气依旧稍显炎热,但中心城区冷冷清清,不复见当年熙熙攘攘的热闹景象。在东莞餐营业打拼多年的阿梅介绍说“人口起码五分一吧,制造业和酒店业倒闭的比较多。”
  地处珠三角的东莞曾经是港资、台资制造业企业云集的地区。顶峰时期,仅台资企业就超过6000家,大多以制造业为主,但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起,东莞传统的制造业受到极大冲击,欧美外销市场的萎缩、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共同作用,诸多工厂关门。
  一时间,中国能否保持“世界工厂”优势,让很多人忧心忡忡。
  其实,在忧虑中,很多中国企业已经在转变,也早已经不仅仅只是靠工人的双手在与他国竞争。
  “机器人来了”
格力模具生产线 
  2015年9月末,广东珠海市,在一个模具车间,4列排开着多台五轴联动机床以及其他自动化设备,五轴联动机床加工区全封闭,运动轴协同运动,刀具在机械臂前端,灵活地游走在金属件上。
  “世界杯足球赛的奖杯都可以加工出来,甚至可以加工一个人体模型。”工程师对搜狐财经表示,“五轴多面复合加工,减少工序切换,提高自动化程度,减少人的投入,同时也提高整个加工品质。”
  工程师介绍说,以前加工模具时,需要用几台机器经过几道工序才能完成,现在所有工序可以在一台机器完成。在车间里,只有寥寥数位工人在时不时查看下机器的运转情况。所做的工作仅仅是把待加工的金属胚件放进机床的加工区,加工完了以后把成品拿下来。
  在规划中,工厂自动化程度更加提高后,将由导轨机器人自动放置和取出,所有人工的工作都可以取消。
  这是珠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力)的模具车间,这家成立于1991年的公司,是中国老牌的制造业企业。
  从2013年起,格力就投资该模具车间的自动化升级,现在已经到位10亿,还有15亿后续投入,25亿的投入将打造出一个高度自动化的生产车间。对人手操作依赖更加减少,以往是一人操作一台机,现在一个人可以开四台机,未来一个人就能负责整片机器。
  在稍远处的钣金车间,数台冲压机在液压的驱动下,轰然冲下把金属板冲压成部件,旁边数台橘黄色机器人快速地取下成品。而在以往,这是需要工人用手来取下,稍不留神,很可能酿成工伤事故,受伤的部位一般是手指、手掌甚至前手臂。
  如今,自动化改造在加紧进行。车间张工程师向搜狐财经介绍说,“因为我们是老车间,要保证生产,所以当于城中村改造,一边生产,一边改造,一边完善,旧设备能利用的就重新利用起来,不符合要求的就淘汰。”
  经过初步改造后,两个人的产能比过去半自动化操作的6―8个人的产能还有所提高。整个钣金车间,以前有1100多人,现在只需要600多人,自动化改造完成后,所需的工人更少。
  减少了人员,没有了工伤,提高了效率,甚至整体成本也在下降。工程师坦言:“一开始大笔投资肯定贵,但是用很熟练的时候,加工精度上来了,整个品质管理上来以后,成本平均下来就会便宜,因为没有返工,加工错误很少,速度也提高了。”
  “弄不好就&外国的机器人上岗,中国工人下岗&了”
格力工业机器人
  根据德国版“工业4.0”描绘的美好前景,在现代智能机器人、传感器、数据存储和计算能力成熟后,现有工厂将能够通过工业互联网把供应链、生产过程和仓储物流智能连接起来,真正使生产过程全自动化,产品个性化,前端供应链管理、生产计划、后端仓储物流管理智能化。
  目前,中国的企业距离这一梦幻般的场景还颇为遥远。经历了手工到半自动化生产模式,正在自动化改造的中国企业,如今试图往产业链上游进发,补完“功课”。
  在格力电器,目前所用的五轴联动机床由德国进口,每台售价高达600万,该德国企业一年生产200多台机器,其中有一半卖给了格力。还有德国产的高速机,最高主轴的转速可以达到4万转,是模具加工中转速最高的机器,售价也高达250万左右。
  昂贵的售价,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巨大的商业机会――全中国的制造业都在转型升级,用自动化机器取代手工操作是大势所趋,将产生一个规模巨大的市场。一些熟悉制造环节的中国企业,正雄心勃勃地从“买家”向“竞争者”转身。
  目前国际上处于领先的五轴机厂商都是德国和日本的,例如德国产的德玛吉、日本产的马扎克,在操作系统方面,“五轴联动操作系统”由德国的西门子和日本的法兰克两家控制了大部分市场。
  格力是德玛吉的第一大客户。但格力的目标显然不是仅仅满足于当客户。
  “虽然一台机器售价几百万,利润也不低,但是为了做这机器要投入很多钱,而且可能回报的时间比较长,也就是说至少要耐得住寂寞,而且要有资金实力,发展决心。”当被问及格力为何要延伸到装备制造业时,工程师表示“因为这是一个高端技术,董总经常讲工业精神,她说你们做模具用的设备没有一个是国产的,有国产的也不要,嫌精度不够,为什么我们自己不做这个?”
  早在2011年,格力便根据总体发展战略制定了自动化发展规划,制定出了“重点突破,分期实施”的自动化道路。其后,格力相继成立了自动化办公室、自动化技术研究院、自动化设备制造部等部门。格力已自主研发近100种自动化产品,覆盖了工业机器人、智能AGV、注塑机械手、大型自动化线体等10多个领域,拥有20几项设计专利。截至日,自动化设备制造部累计产出设备1660台,工装1482套。
  “外界都知道格力是做空调的,但你走进公司再一看,它已经变成一个装备制造公司。”格力董事长董明珠曾表示。
  格力目前工厂采用的高性能六轴机器人一部分来自瑞士abb集团,瑞士ABB、德国库卡、安川电机和日本发那科是机器人的四大国际巨头,它们在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占比高达55%。
  但中国企业正在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
  9月份,在“中国品牌在行动”论坛上,搜狐财经向武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吉红了解了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他表示机器人主要分为三块,分别是C(机器人元件)、P(机器人本体)、L(机器人生产线、系统集成),其中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系统是关键。陈吉红告诉搜狐财经,中国在伺服电机、控制系统上已经有重大突破,但减速器上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距离,他表示材料是关键因素。
  “我也很担心,弄不好就&外国的机器人上岗,中国工人下岗&了。”陈吉红坦言。
  所以,中国企业正在加紧国产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开发的制造。
  华中数控旗下的重庆华中数控机器人有限公司是国内仅有的2家能够同时自主研发及生产销售及机器人控制系统、伺服驱动、伺服电机和机器人本体四大核心零部件及机器人整机产品的企业之一,重庆华数机器人整机产品的自主国产化率已经达到80%。2015年机器人进入批量化生产,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部分机器人国产化率达到100%。
  而已经布局3年的格力,旗下的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目前也已经拥有年产1500台套机器人的生产能力,正逐步走进格力位于全国各大基地的生产线,甚至部分自动化设备已经走向外部市场,目前机械手已经开始对外销售。
  10月27日,在珠海市先进装备制造行业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董明珠表示格力电器立志3年后能够自主设计、生产包括模具设备、工业自动化设备、检测设备在内的工业加工设备,成为此领域的龙头企业。
  但关键性的材料、工艺能否取得突破,尚需时间来检验。
  机器进化,工人深造
  以往,在珠三角、长三角广袤的工厂里,成千上万的产业工人曾经是最显眼的风景。无数劳动力从中西部地区涌向东部沿海,相对于欧美国家,中国工人的薪酬要低得多;相对于东南亚诸国,中国工人又勤奋得多。充沛的劳动力,曾经是中国经济最大的优势之一。
  而今,这一优势正在迅速收窄。从薪酬来看,中国工人的薪酬相对欧美发达国家还是要低得多,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公布的数据,外出农民工月平均收入2864元。
  但综合来看,从2009年中期到2011年,美国制造业工人每小时平均工资呈逐年下降之势,生产效率也高于中国工人。把劳动力成本和生产效率两个因素综合,尽管中国劳动力价格依然大大低于美国,但由于美国生产自动化程度更高,工人生产效率更高,一些美国企业迁回本土生产后可在不同程度上对冲劳动力成本的差距。
  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副院长倪明堂曾说:“在人工制造的阶段,美国、日本等国家到中国来设厂降低成本,但是在智能化阶段,我们的智能化水平不如别人,机器的价格相差也不多,人家在本国生产,成本也差不了太多。”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新一代已经不愿意再走进流水线。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很难忍受枯燥的流水线作业台以及每年只能春节回一次家。
  随着一部分低端的制造业搬迁到东南亚,中国的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天平时刻摇摆着。前些年媒体还在担忧“民工荒”,现在又忧心忡忡“失业潮”。
  正如低端廉价的“中国制造”必将成为过去时,中国制造业正在转型升级,产业的所有人也必须相应的提升。普通操作工需求减少,但需要的技术员工正在增加,工作方式也在改变。
  格力的工程师介绍说:“完全自动化,我们工艺人员把零件加工程序编好,通过网络送到机房,操作工进行双检确认启动按纽。采用一人两机或者一人三机生产模式,可以做到24小时全天候生产。”
  车间主管表示,新招聘的技术员工都是大中专以上学历,专业对口,只有在最后的组装车间,才有普工们的身影。依托自动化生产,产值从800亿到1400亿,员工保持8万,同时,为了把工人全变成技术工人,格力正筹建一所工程技术学院,技术和项目管理是由德国人和格力共同教学。
  显然,“中国制造”的转型才刚刚开始,中国能否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很大程度就看中国制造业能否真正迈入高端制造、中国工人能否成为真正的技术工人,这是中国经济再出发的基石。
  “任何一个国家,乃至世界,工业是根,制造业是本,如果在&根本&两个字上务虚,我不知道谁还能担当起人类的发展。”董明珠对搜狐财经表示。
(责任编辑:UF029)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中国制造业真正更需要的什么样的机器人?
毫无疑问,过去每一次工业革命的结果,都产生了新的产业工人的需求,毕竟,任何工具的生产都还需要劳动力来完成;产业组织一直有资本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之分。那些掌握了新技术的劳动力,不仅可以轻易地获得相应的饭碗,而且碗里装的也更丰盛。
  当下的生产技术革命,集中体现为信息化、智能化的生产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机器替代人将成为生产的基本趋势。这不仅意味着,劳动力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不再是重要因素。据统计,中国已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最大的市场,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同比增长54%,珠三角的无人工厂正在兴起。据报道,位于东莞的长盈精密实施&机器换人&计划后,该公司80%的工序将实现无人化;其已实现的机器换人,一台机器手可以替代6-8名工人。更重要的是,机器人生产的产品,次品率更低。这是机器换人计划的一个缩影和写照。机器换人计划正在中国这个全球制造业中心席卷开来。  毫无疑问,过去每一次工业革命的结果,都产生了新的产业工人的需求,毕竟,任何工具(生产资料)的生产都还需要劳动力来完成;产业组织一直有资本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之分。那些掌握了新技术的劳动力,不仅可以轻易地获得相应的饭碗,而且碗里装的也更丰盛。然而,当下技术进步与此前的工业革命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截然不同。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将使现在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也会变成资本密集型。传统资本密集型的钢铁企业里,将难以见到戴着安全帽在高温下劳作的工作;就连服装、鞋等过去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也都将由机器人一针一线地生产。不仅在制造业出现机器替代人,就连吸纳劳动力最强的服务业,也将会大规模地出现机器替换人的现象。在餐饮业,机器人服务员上菜收盘子洗碗,甚至还能当戴高帽子的&大厨&。在建筑业,集成建筑将使所有的建筑模块都由机器人在工厂完成。高&失业率&将成为机器人生产下的新常态。  资本不再雇佣劳动,资本将雇佣资本本身,结果,劳动力在生产要素中占比下降到我们今天难以想象的水平,而资本占比则进一步上升至极高。用马克思理论的语义来表述,就是资本的技术构成将因机器人的广泛应用而大幅提高。  二、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出路与希望  机器人生产不仅冲击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还将根本冲击现有的经济学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例如,失业率或就业率不再是判断经济增长与否的良好指标;货币政策是否还要以充分就业为最终目标?在既有的经济学理论中,失业率是判断经济繁荣与衰退的重要指标。在经济高涨与繁荣期,失业率下降至低于自然率的水平;反之,在经济衰退期,失业率会高于自然率水平。货币政策就是通过调整利率水平,使得实现的失业率与自然率相当,此时,宏观经济总体也会处于均衡水平。但在机器人生产下,劳动不再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劳动力成本也将只是生产(可变)成本的极少部分,因此,&失业率&不再与宏观经济的波动相关。  同时,生产不再依赖于劳动力成本及工人的劳动熟练程度,因此,基于现行劳动力市场的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体系也将被巅覆,全球贸易量与GDP之比,将随着机器人生产的广泛利用而大幅下降。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各国为之困绕的&全球经济失衡&将机器人参与的新一轮全球产业链重组而自动校正,甚至可以自动地实现全球经济再平衡。或者,退一步说,即便全球失衡依然存在,那也是一个新的失衡过程,它不是建立在以劳动力成本之上的全球失衡,而是基于资本和技术自主性和应用率的全球经济新失衡。
&&&&&&&&&&&&&&
责任编辑:HTD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OFweek工控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邮箱/用户名:
忘记密码?
用其他账号登录: QQ
请输入评论
机械自动化单片机猎头职位
上海市/黄浦区
江苏省/苏州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江苏省/无锡市
江苏省/无锡市
江苏省/无锡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深度] 要靠机器换人挽救制造业?习大大在机器人大会上到底说了点啥?
本文主要内容根据《2015 世界机器人大会会议纪要》整理提炼,主要观点源自以下与会嘉宾:
习近平 国家主席
李克强 国务院总理
李源潮 国家副主席
韩启德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
Raja Chatila 世界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主席
王天然 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研究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
Michiharu Nakamura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主席顾问
席宁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电气及计算机工程系杰出教授、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教授
Jun Ho Oh 韩国高等科学技术院类人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
Paolo Dario 意大利圣安娜大学生生物机器人研究所主任
曲道奎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公司总裁
Daniel Wappling ABB 机器人事业部产品架构总监
绳立成 北京技术开发区的副主任  
习大大:中国将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纳入国家科技创新的优先重点领域
习近平 (中国国家主席):
(贺信)在人类发展进程中诞生了大量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成果。巴比伦的计时漏壶、古希腊的自动机、中国的指南车就是古代人类创造的自动装置中的精妙之作。
随着信息化工业化不断融合,以机器人科技为代表的智能产业蓬勃兴起,成为现代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将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纳入了国家科技创新的优先重点领域。
李克强 (中国国务院总理):
(贺信)机器人是衡量现代科技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抢占智能社会发展先机的战略领域。中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这将有力促进机器人新兴市场的成长,创造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各国转型发展急需新动力,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明珠
李源潮 (中国国家副主席):
就中国发展机械科技和智能产业的政策谈几点看法:
第一,坚持融合创新,实现技术突破。机器人是多学科、高科技交叉融
合的产物,涉及计算机自动控制、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等一系列前沿
技术。目前,机器人技术已经有了很大进步,有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已经具有相当程度的自主思维和学习能力。但是机器人研发还面临着不少亟待突破的技术难题,比如如何实现人脑与机脑信息的交换,如何实现机器人与生命组
织之间的融合,如何实现机器人自组装和自修理,攻克这些难关需要多学科专家合作,希望大家秉持融合创新的理念,加强多学科、多领域的交融。
第二,坚持协同创新,打造新兴产业。当今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各国的转型发展急需新的动力,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既是新兴产业的代表又能通过开发新的需求创造更新的产业,比如无人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广泛应用,
推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希望大家秉持协同创新的理念,加强产学研政经的协同,建立技术创新联盟,不断创造新的业态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第三,坚持开放合作,拓展广阔市场。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机器人革命将创造数万亿美元的市场。目前,全球机器人市场主要以工业机器人为主,占市场份额的80%。但是从未来的趋势看,服务机器人将成为新的热点。今年中国的,这是中国的一个网上销售节,一款扫地机器人进入了网上家
电销售的前10 名,它的销售额甚至超过了现在风行一时的小米手机和创维电视。现在欧州、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机器人创新应用方面走在前列,
但是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潜力更巨大。
第四,坚持共享普惠,造福各国人民。目前,各种机器人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装配机器人、搬运机器人、家政机器人、收割机器人等等,给人们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可以预见机器人将像手机、电脑一样成为我们离不开的帮手。现在机器人的普及应用还面临成本比较高、功能单一、智能化水平不高等障碍,希望大家秉持共享普惠的理念,携手推动机器人的研发生产,降低应用成本,将更经济、更智能、更人性化的机器人进入千家万户,让人民共享科技进步的成果。
中国已经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占全球市场总销售量的四分之一。但是中国在机器人研发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不少差距。
韩启德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
机器人正在改变人类的生产模式和生存方式。机器人战略已经是各个国家的科技战略。
Raja Chatila (世界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主席):
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持续永久的沟通,不久之后物体之间也将通过物联网实现互联互通。然而,另一场革命也在进行。它的征兆在几年间一直若隐若现,它不仅是信息的革命,也是行动的革命。物体之间不仅将产生沟通,而且将在现实世界开展行动,这便是技术引发的革命,这也是行动的科学。
塑造全新的产业,培育全新形态的创新型企业,可能成为发展中国家实现新增长高度的契机,也将就如何将新型机器整合进人类社会带来一些新颖的问题。
机器换人挽救制造业是趋势 服务机器人需求增长快
王天然 (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从2000年到2013年,十三年期间中国进口机器人增长100万,最近几年增长的势头非常快,切实的反映出中国对机器人的需求,我感觉中国需求机器人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是一个正常的、必然的结果。首先我们看现在,当前经济学的变化是劳动者的工资快速上升,劳动力短缺。有的地方直截了当的提出来用机器换人,机器人是首当其冲的。
现在机器人应用很不平衡。首先从地域来看,主要是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必然向其他区域过渡。从应用领域来说也很不平衡,
首先是汽车和电子行业,其他领域应用的比较少,现在发现很多其他领域也
有需求。另外,大家都知道先进制造的发展方向是智能制造,而机器人是智能制造当中的一个支撑设备,我们国家必然的要借助技术进步的力量来发展 我们自己的制造业。
近年来我们国家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快速地增长,首先从国家来说,需要在科学考察的机器人,医生来讲需要医疗辅助机器人,在国家鼓励政策支持下相信会不断爆发新的机器人,来满足现在住院、看病的需求。
中国机器人现阶段成果应用:科考、航空、医疗、核电、水下作业多领域
中国机器人已经取得的成果和发展的形式。中国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进行机器人研究,很多单位参加机器人的研究,而且取得了不少科研成果,其中有些科研成果已经成功的应用。比方说现在科考机器人,到南极进行过科学考察。水下机器人,这些大洋深处的海底观察。移动机器人首先救灾和反恐防爆的应用。旋翼无人机在国家电网的检查当中也发挥了作用。这个是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出来的,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也是最早开展机器人研究的单位之一。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国内的机器人研究有悠久的历史,技术在很多单位也有应用,在航天领域的应用是非常成功的。核电站应用机器人,已经研究出了几个机器人在核电站应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成功的,对脑外科手术用的机器人,这个已经临床应用。以及深水作业的机器人。
国际看中国机器人产业:创新差、竞争力弱
2013 年,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对中国机器人有一个分析。它觉得中国机器人产业创新比较弱,中国的机器人产业相对比较小,竞争力比较差。中国的工业对于机器人产业发展支持能力比较弱。我觉得这个分析是非常中肯的。我认为中国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已经基本掌握了工业机器人设计技术并积累了工业机器人应用经验。现在机器人产业在发展当中,现在 迅速生长出很多机器人公司,虽然这些公司现在还没有找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但是它为将来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奠定了基础。有一些公司已经在市场当 中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实现了良性的循环。
中国机器人制造到底哪家强?
服务机器人是庞大的领域,中国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研究,现在比较起来产业还比较少,这个产业在酝酿和发展。新松机器人公司,是上市公司,也是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除了做工业机器人产品外,还做机床控制器。广州启帆工业机器人公司也是最近几年发展比较快的。南京的埃斯顿自动化公司。上海新时达机器人有限公司、北京的遨博。服务机器人的两个公司深圳大疆创新科技公司,深圳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这些是现在一些机器人企业代表,反映了现在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大概情况。
我们的应用领域虽然开拓了许多新领域,但是所做的工作技术上来看多数都是做搬运的,所以还有很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
我国机器人应该注意哪些发展方向?
1、加速度:以月计不能忍,以天计才够格,生产线更新换代要加快
现在电子产品的生命周期只有两年,为了生产新产品更换生产线要 100天、200天是不能忍受的。汽车生命周期已经由五年缩短至三年。为适应新产品的生产,更换生产线,以月计也是不能忍受的,希望能以天计,最好能在几天之内完成,这样就需要灵活、快速的生产单元,这对机器人提出了新要求。
2、迅速连接:机器、系统、网络都要连起来
机器人进入新的移动系统中,不仅和机器相联系,不仅是和控制系统相结合,现在信息系统包括网络系统不断地影响和进入到机器人生产系统中,如何将这些系统迅速连接在一起也是当前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还有现在的工业机器人实际上是没有手的,我们在工作中都是根据具体对象设计具体的末端执行机构来工作,到现在为止是有效的。人们一直希望能够发明一个廉价的、通用的&手&,这件事情到现在为止还是得继续努力的。
3、机器换人:所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需要机器人,想用机器人,但目前机器人不能满足需求。劳动密集型产业希望用机器替换这些人,替换结果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现在的机器人就能简单替代的。现在的机器人在很多场合并不满足于要求。再制造业现在的工作方式就是手工作坊。
4、抉择:全自动还是混合自动
我们面临着一种选择,不然做全自动化的生产线,不然设计一个手工作坊。人和机器人合在一起,有人提出混合自动化,可能是很合理、很高效的
生产方式,这就要求机器人和人融合。
5、与人共融:更远的未来在分子尺度上
要做与人共融的机器人就把人的符号化能力、学习能力、预见能力、自我调节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与机器的精准、力量、重复能力、作业时间、环境耐受力结合在一起。当然我们可以看得更远一点,现在在大尺度上机器人和人一起融合,将来可能在生物电信号的解析,生物反馈控制人机协调和本体结构设计,在更远的未来在分子尺度上人与机器人共融。
日本的机器人革命:目标设定为2020 年
Michiharu Nakamur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主席顾问):
在新背景下,日本政府最近启动了新的战略,这一举措是为能够实 现 21 世纪机器人革命,其中包括现代化的机器人技术,重新进行机器人的定义,根据自动化以及信息终端,以及联网这样一个概念式的发展,并且它可 以应用在汽车或者消费电子、手机甚至家庭当中,我们也越来越多的充分利用机器人,不仅制造业当中还有日常生活中,通过机器人给我们提供新的价 值,克服社会问题加强竞争力。根据这样的政策日本将启动机器人革命举措,希望能够把日本发展成为全世界的机器人创新中心,并且我们也希望能够使 用机器人技术去打造护理以及医疗照护基础方面的世界领导力,实现机器人 在利用 IT以及大数据方面的领先能力。
日本的机器人革命举措当中的目标设定为2020 年,其中包括各种改革,在应用角度包括了制造业、服务业、医疗保健、农业、食品工业、基础设施、灾难救助、建设行业。
日本机器人发展方向:全自动化车辆、防核灾、人机互动、远程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安全评估
日本最近的一些发展倡议和发展提案介绍:
首先我们有自动车辆的项目,它可以帮助我们大幅度的减少将来交通的事故。这是一个跨领域的创新。由日本政府支持的。在这方面也有非常多的发展创意。在该项 目中最重要的是促进这些自驾驶车辆的发展,到 2020年希望能够实现大幅
度的自动驾驶车辆在路上出行。这样的车辆发展对于提高公路的安全性非常 重要。我们必须要把这样的项目放在议事日程上,为实现完全自动化车辆的
发展,我们必须要解决社会学的问题还有人文学的问题,我们看怎么在这方面进一步的调研,以便提高人们对全自动化车辆的接受程度。
第二,日本现在推出了一个 Fukushima-daiichi 项目,日本 80年代出现了大量核项目,后来出现了核泄漏事件,现在我们建立了事故响应机构,可以解决生化还有核方面的灾难。大家知道日本出现了福岛核泄漏事故,在这之后我们开始从2013年促进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响应核泄漏事件,进行事件的预防。我们首先强化了我们的能力,防止出现这样的核泄漏事件。其次,利用机器人在出现事故时进行事故响应。机器人在出现高危的电厂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进入事故点进行调查,也可以去救援受事故影响的人员。
第三,我们要进一步地促进人机间的互动,目的是为了去发展能够给人类带来非常多帮助的机器人,机器人必须要能够和人类共生,共同发展。我们可以发挥各个结构的作用共同合作,为了实现比较好的人机互动,当然必须要去发展比较好的新的材料,这样可以使机器人与人类互动变得更加安全,我们也要进行共同的研发,我们有一个人类测试的机器人,是由日本的 一位教授在一个项目当中研究出来的。这个机器人和人类的沟通真的让我们感到特别的震惊。
最后,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服务机器人的安全评估。在日本现在已经建立了机器人安全中心,我们也有2020年的展望。该中心是建立在2010年 12 月。机器人研究中心的目的就是为了去制定服务机器人安全的检测标准增强它的安全性。在研究服务机器人方面必须要满足这样的安全标准,也要促进 全球安全标准的一体化和标准化。在该研究中心的协调下我们开展了非常多的现有服务机器人安全评估工作,且众多机构参与其中。服务机器人是多种多样的,有一些出行辅助机器人还有一些其他机器人已经进行了安全测试,当然我们也要考虑国际机器人安全标准,我们要促进建立 ISO 的国际机器人安全标准,我们必须进行合作。
席宁(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电气及计算机工程系杰出教授、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整个汽车行业的价值是8650亿美元,人们估计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产生了6560亿的价值,如果不用机器人、自动化,现在的产值也就 2000多亿,自动化和机器人带来了6000多亿的产值。如果用同样的模式把这个转移到制药工业,比汽车产值大,达到9800亿,而且自动化程度非常低,潜在的价值有6800多亿的空间。如果能够成功的把机器人和自动化用于新药开发,产生像今天汽车工业这么大的应用,能够创造五六千亿的价值,这是潜在非常大。但问题和挑战也是很大,困难也是很多的。
信息技术给人的发展带来了什么新的机遇和应用?
1、远程医疗诊治乳腺癌
首先可以通过互联网支持远程医疗服务,进行乳腺癌 的远程诊断,我们知道乳腺癌传统的诊断手段是通过X光,但是X光诊断只能诊断出80%左右的肿瘤,由于肿瘤的位置和大小的不一样,有20%不能通过X光诊断,要通过医生用手摸的办法来诊断,这个就跟医生的经验很有关系,在很多边远地区没有这种有经验的医生,我们通过机器人技术和网络技术结合起来,医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诊断,机器人不仅可以操作,本身还有传感器,可以把病人身体上的感觉通过网络传到一个远程的地方,通过装置再现出来,这样医生在远程通过装置和机器人就能够感觉到机器人感觉的信息,医生就可以直接对这个病人进行诊断。通过网络和机器人把病人和医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
2、远程&摸一摸&,摸出满意度
在制造方面,现在很多工厂都是由于劳动力价格的原因设置在别的国家。 比如说美国汽车的座椅是在美国设计的,但是生产可能在墨西哥生产,所以要对座椅的质量进行检测。怎么检测呢?是人摸这个椅子,感觉软硬程度进行打分,判断这个椅子达没达到要求。但是远程的情况下通过机器人技术,机器人带有传感器,通过机器人摸这个椅子,把感觉通过网络传过去,设计人员在远程摸这个装置,跟直接摸这个椅子的感觉是完全一样的,这样能够进行质量控制以及帮助他们进行设计。通过机器人和网络技术就把生产和设计中间的距离缩短了。同时我们还可以用这种技术进行客户定制,比如你现在去买车,每个椅子都是一样,但是如果有这个机器人技术,通过数学模型把感觉再现出来,买车的时候可以一直摸,直到选出合适的,然后根据数据造出一个椅子,满足你的需求。这里主要的观点是通过机器人技术把设计、生产和用户之间的距离缩小了。
3、把人眼不看见摸不着的装配在一起
微纳米技术给机器人的发展有什么推动和新的应用?机器人技术就在这里面起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帮助人们把原来看不到、摸不着的,变成了能看到、能摸着的,还可以进行装配和生产。我们开发了一套微纳米的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可以把纳米环境中物质之间的作用力 直接拓展,让操作者可以感觉到,这样可以直接控制微纳米机器人,对微纳米尺度的物质和材料进行操作,而且可以自动的进行操作和装配。
4、机器人去制药,硕士、博士、博士后可以下岗了
再讲一个纳米机器人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我们知道机器人技术最成 功的应用领域是制造业,特别是汽车制造业。我们今天早上说过90%的工业机器人都用于汽车制造的过程。而生物医药领域的产值远远大于汽车行业, 但是在新药开发的过程中,很多过程都是人工的。我们知道装配汽车一般的技术工人是高中毕业就可以了。但是在新药开发过程中研究人员至少要大学毕业,很多是硕士、博士,所以开发成本是非常高的。怎么把这个过程自动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是今天医药行业面临的一个很大的挑战。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希望怎么把机器人的技术用于新药开发的过程。
未来十年的机器人大挑战
Paolo Dario(意大利圣安娜大学生生物机器人研究所主任):
五个最主要的驱动力来驱动我们对于机器人方面的宏大挑战。
第一个驱动力是传感器的重要性,这也是我们在几年之前就遇到的一个挑战,我们需要找到低能耗并且非常可靠的传感器。
第二个驱动力是改变身体。最近《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引入了&机器人材料&的概念。
第三个驱动力是与网络的互联,这也是一项革新,大家都知道这已经 成为了一项革命,不光在网络当中,同时在网络之外,甚至是机器人网络之外。
第四个驱动力就是关于资金方面,欧盟是投入了 35 亿欧元,也是最大的 在机器人研发方面的投资,中国对机器人研发进行了投入。在美国、日本、韩国,很多方面都在进行竞争,甚至一些私人公司像谷歌也进行了大量的机器人研发的投资。
第五个是人工智能、深入学习方面的发展。丰田最近有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把它安装在汽车当中。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挑战&&名不符实
曲道奎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公司总裁) 
机器人现在遇到了一个重大挑战。这里用机器人与市场来说明这个问题。现在机器人的名气,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从未来战略上都到了无以复加的高点,但真正机器人发展了半个多世纪,它在市场上的表现又是什么?机器人是名不副实还是名实相符?
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为止机器人的拥有量不到200万台。而中国一年的汽车产量2000万台。机器人作为一种产业或者产品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机器人作为这样一个重要产品在半个多世纪的保有量不到200万台,这与它名气的差距之大令人惊讶。关键的一点,中国保有的机器人密度和国际平均密度,还没有达到一半,这说明中国的潜力巨大。
中国机器人发展现状&&严重残疾人、关在笼子里、产业链低端
为什么机器人技术这么重要,但是机器人整个市场表现又这么不理想?
从市场表现数据可以看到,机器人全球平均密度是在 0.62%,中国只达到0.3%。实际上在机器人替代率里,我们认为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全球平均99.38%的工作还是人来做,机器人在里面的替代率只有 0.6%多一点,在中国99.7%还是人作业。由此可以分析为什么这么大的工作量机器人不能替代,原因在哪儿?这里一个关键点是机器人技术。很多领域因为机器人技术无法不支撑,不具备条件。机器人根本不具备替代人工作的条件,而不在于成本和价格,在于产品功能和性能不能满足真正制造业大批量刚性需求。
机器人现在能做什么?现在典型的工业机器人,缺少了感知系统。一般的视觉、力觉还有其他感知,现在的机器人都没有。机器人还缺什么?缺少灵巧性。真正制造业里很大一类工作,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工作,几乎都是靠人的灵巧性,这恰恰是今天机器人所欠缺的。机器人既没有感知系统,又没有灵巧的操作系统,按照人类来讲,机器人应该是一个严重的残疾人,这样在人类中基本排除在就业范围之外,这就是今天机器人的现状。
真正需要劳动力的行业机器人无能为力,为什么?
机器人和人类现在不能协同工作,机器人工作必须在一个笼子里围着,由于安全性的限制又把很大一类工作排除在外。除了制造业外,现在在生活领域,养老、助残、医疗等领域,对今天的机器人而言又是一个无能为力的。刚才很多专家在谈未来机器人在这个领域 怎么发展,但在今天这确实是一个解决不了的大问题。
我找到几个关键数据说明中国机器人存在的巨大问题。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机器人技术层面,机器人的复杂程度,多关节机器人国外公司占了90%。二是机器人作业难度,现在机器人更多体现在焊接,在焊接领域国外占了84%。三是行业应用,真正机器人的高端应用主要集中在汽车行业,在这个领域国外公司占了90%。中国企业在哪儿?或者中国机器人种类,在作业的大多是在搬运、码垛,在应用领域可能在家电领域或者金属制造领域。通过两个90%和一个84%说明中国机器人在技术层面,也就是我们机器人的复杂度;在机器人作业层面,在机器人的应用行业现在都处于比较大的劣势,也就是说国外市场是主导地位。
中国的很多企业或者大部分企业在核心技术、 核心部件、感知系统关键的工艺技术都是欠缺的,所以这里存在一个大风险,存在技术将来的空心化,我们的市场发展起来了,但真正的核心部件存在空心化,另外在应用里我们很可能低端化,在主流市场很可能存在边缘化,存在这&三化&的风险。
Daniel Wappling(ABB 机器人事业部产品架构总监 ):
三个经典的机器人发展驱动因素。第一是健康和安全领域,主要是开发出一些机器人帮助人做一些比较危险的工作,有一些环境里有危险的化学品,还有在涂料行业当中人类也要接触到非常危险的化学品,现在可以让机器人做这些工作。
第二个驱动因素是质量。在某些领域内机器人所做的工作甚至比人类更好,比如在涂料行业当中,机器人工作的效果比人类更好,涂漆、喷漆会更一致、更均匀。在提高生产力方面,焊接方面机器人所做的也是比较好的。机器人所做的工作当然超过人类手工的工作,可以提高生产力,机器人可以比人类更快的完成工作,人类在这方面是无法竞争的。
最后一个驱动因素是我们每天所要应对的问题,就是成本当然客户希望使他们投资的成本降到最低,这样一个成本也是驱动因素,要不断的降低成本。
关于Darpa 机器人挑战赛,你得知道这些
Jun Ho Oh(韩国高等科学技术院类人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
Darpa 是美国的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 Darpa 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规划来解决未来人类可能会面临的复杂问题。
首先,机器人必须能够去驾驶常规的车辆,能够把这些常规的车辆驾驶到灾害发生地,到达灾害发生地的时候他们必须从车辆上下来,然后去清理路障,这样才能够进入到灾害发生地。
一旦进入到大楼,它们必须能够打开大门,进入大楼之后,机器人必须能够沿着非常陡的梯子或者楼梯往上爬,当有一些墙体阻碍了他们的前进时,它们必须能够在墙体上敲一个大洞以便穿行过去,如果一些管道泄漏,它们必须能够自己关掉阀门。
最后这些机器人必须能够去解决一些出其不意的问题,要做一些没有事先界定好的工作。
为了促进活动的开展,Darpa决定要对机器人挑战赛投入上亿美元资金进行支持,选择了七个团队来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每个获选的团队会获得三百万美元的资金支持,每个参与者都可以获得这么多的资金支持,我们把它称为trackA。trackB 是团队进行机器人操作来解决前面遇到的挑战,一旦参赛,他们会获得100万美元的资金,就是trackB。后来韩国政府、日本、欧盟有三个团队,韩国政府决定要参加到机器人挑战赛,韩国政府提供了400万美金的支持,日本政府也提供了几百万美元的资金支持,欧盟也提供了资金的支持,机器人挑战赛三年的资金支持达到1.1亿美金。第一次初选赛是在2013年6月份,到2013年12月份的时候进行了预赛,2015 年 6 月份进行了决赛。
本届参加挑战赛的机器人简介。Atlas,是由美国一家公司发明的; HRP 平台机器人,是日本的代表机器人,它主要是针对工业设计的,是人机共同合作;Jaxon 是日本的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在 2013 年 12 月份预赛获胜 后,公司被谷歌所收购;还有来自美国宇航局的机器人Robosimian,这个机 器人研发的目的是为了在月球或者火星上进行施工,他也在太空当中进行一 些作业,是太空作业的机器人;还有 Chimp机器人,是卡耐基梅隆大学发明 的,还有来自意大利的机器人 W这个 DRC&hubo 的是我专门为此 次挑战赛所组装的机器人。挑战赛一共有 25个团队,有 7 个 Atlas 机器人, 还有 2-3 个 Jaxon 机器人,有 4 个 HRP 机器人,其他的机器人也有几个。
每个参与者都可以获得三百万美元的资金支持,我们把它称为trackA。trackB 是团队进行机器人操作来解决前面遇到的挑战,一旦参赛,他们会获得100 万美元的资金,就是trackB。后来韩国政府、日本、欧盟有三个团队,韩国政府决定要参加到机器人挑战赛,韩国政府提供了400万美金的支持,日本政府也提供了几百万美元的资金支持,欧盟也提供了资金的支持,机器人挑战赛三年的资金支持达到 1.1亿美金。在该挑战赛当中,我们开展了几次活动。第一次是在2013 年 6 月份,这是初选赛,到 2013 年12 月份的时候进行了预赛,2015 年 6月份进行了决赛。
北京技术开发区的机器人产业链布局
绳立成(北京技术开发区的副主任):
我们形成了一个新型显示大产业集群,依托京东方企业,在全国已经布局了10个新型实验室,有将近2000亿以上的投资。未来的新型显示涉及的非常广,除了智能家居,包括电视、手机,包括智能医疗、智能汽车,包括未来的机器人等。围绕新型显示会有一个非常长的产业链布局。
国家对北京市提出要打造北京市四大功能,其中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科技 创新中心,而且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结合北京市总体定位,作为北京唯一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我们有强大的,具有创新能力极强的创 新企业,我们更多的是依托企业在工程化、工艺化、工厂化、产业化的创新能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技术创新中心,引领开发区甚至周边地区,或 者是更大范围的区域。在技术开发区发展方面,我们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重要的板块,所以我们也代表国家参与到机器人产业的创新发展。
在机器人创新发展方面打造六大创新链。第一要建研究院;第二打造创新联盟;第三组建创新联盟促进会;第四设立了基金;第五打造基地;第六打造专利池。
延伸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最新图文推荐
中国O2O第一媒体,是O2O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资讯和服务平台之一。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a rel="nofollow" class="red" href="" target="_blank" color="red新版网站排行榜
===全新上线===
网友热评的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机器人取代工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