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钢的中国政治制度通史史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题库系统分析,
试题“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相似的试题还有: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周宣王的时候,无力决定鲁君的继承人。……周平王东迁洛邑时,自己的地位就等同于诸侯了。从那以后,问周天子传国九鼎轻重的事情出现了,用箭射伤天子肩膀的事情出现了,天下大乱,再没有把天子看作天子的了。于是周王朝的统治权分散到十二个诸侯国,后来又合并为七个强国,最后被很晚才封为诸侯的秦国灭掉。——《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行省是元代开始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它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中国政治制度史》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解决材料一出现的问题,材料二中的统治者在地方实施了什么政治制度?这在当时有什么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材料二的政治制度遭到了哪两次严重挑战?封建统治者是如何解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元政府为什么要实行行省制度?元朝设置行省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
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
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题号:4420149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引用次数:90更新时间:16/09/12
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知识点】
相关试题推荐
清朝设置了一个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其特点有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而无吏,办事效率较高等。该机构是A.中朝B.枢密院C.军机处D.内阁
唐朝科举考试中,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其考生有两个来源,即生徒和乡贡。“生徒”是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官办学校)送往尚书省的应试者,“乡贡”是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由此可知,唐朝的科举考试(&&)A.注重考试资格的公平性B.承认私立教育的合法性C.排除恩荫入仕的可能性D.堵塞了门阀入仕的途径
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终结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科举制的推行
暂时无评论
秦朝实行的郡县制、雅典的梭伦改革都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进步影响,它们共同特点是(&&&&)A.加强了中央集权B.缓和了社会矛盾C.打破了世袭特权D.推进了民主进程
热门知识点白钢主编的《中国政治制度史》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2年05期
白钢主编的《中国政治制度史》出版
【摘要】:正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博士生导师白钢教授主编的《中国政治制度史》(上、下卷)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国政治制度历史悠长、体系完备、经验丰富、影响深远,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和民族无与匹祷,本书由国内多位著名专家学者综合政治学、历史学、法学、民族学等多学科学术成果,全面阐释了中国政治制度的结构形式及运行机制历时几千年的演变与发展。
【关键词】:
【分类号】:D69【正文快照】:
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博士生导师白钢教授主编的《中国政治制度史》(上、下卷)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国政治制度历史悠长、体系完备、经验丰富、影响深远,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和民族无与匹祷,本书由国内多位著名专家学者综合政治学、历史学、法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约翰;林金枝;;[J];南洋资料译丛;1980年03期
,徐波;[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1年03期
高军;[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孔凡岭;[J];齐鲁学刊;1984年05期
孔凡岭;;[J];科学社会主义;1984年09期
贾宗谊;[J];瞭望;1985年43期
;[J];湘潮;1985年12期
赵军;;[J];青年探索;1985年03期
刘冠超;;[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岳国先;;[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芊;;[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何颖;;[A];学习 坚持 发展——青海省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优秀论文集[C];1993年
张秋实;;[A];瞿秋白研究新探——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1999年
赵敏俐;;[A];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汪朝光;;[A];划时代的历史转折——“1949年的中国”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林金树;;[A];第七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谢本书;高光汉;;[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1981年
唐兴霖;马骏;;[A];基层民主建设理论研讨会交流论文[C];2000年
吕子林;;[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张爱叶;韩素莲;;[A];宋庆龄与二十世纪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光明日报;2000年
李伯重;[N];光明日报;2000年
;[N];检察日报;2000年
郝庆;[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吴长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安师大);[N];安徽日报;2001年
詹子庆;[N];光明日报;2001年
瞿林东;[N];光明日报;2001年
陈新;[N];人民日报;2001年
王大军;[N];人民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水源;[D];苏州大学;2001年
龚云;[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林涓;[D];复旦大学;2004年
许征;[D];复旦大学;2004年
徐菲;[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张一兵;[D];吉林大学;2004年
王彦章;[D];浙江大学;2005年
王庆利;[D];清华大学;2004年
赵本涛;[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李志勇;[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培文;[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戎向东;[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王连龙;[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李卿;[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张静;[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孙绯;[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罗绪安;[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张艳萍;[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张健;[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王静;[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欢迎光临中国图书网,上中国图书网,淘绝版好书!20万种特价书 2-4.9折!
&&>>>>>>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卷)
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卷)
一星价:11.0 元(39折)
二星价:11.0 元(39折)
三星价:11.0 元(39折)
购买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
北京满49元包快递,全国满69元包快递(港澳台除外)
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卷)
本类畅销排行
作者:王尔敏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6 ¥11.7
作者:黄云鹤 著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16 ¥6.6
作者:五梦初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38 ¥9.5
作者:漆侠
出版社:河北教育
¥272.1 ¥133.3
作者:冯立鳌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36 ¥11.5
作者:(美)爱德加?斯诺贺和风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15 ¥5.3
本类五星图书
作者: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45 ¥33.8
您最近浏览过的商品
海淀公安分局备案编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政治制度史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