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河军备正品军女式羊绒大衣正品

走过60多年的光辉历程,漠河雷达站发展成为全面建设过得硬、全军叫得响的先进连队。这支光荣连队自组建之日起,就把对党忠诚作为建站兴连之魂,始终坚持红心向党、铁心跟党、真心为党,在冰雪严寒中树立起了一面火红的旗帜。1987年,面对席卷大兴安岭万顷森林的5.6大火,全站官兵勇斗大火20个昼夜,誓死保卫阵地,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敢于胜利、不怕牺牲”的“七棵松”精神应运而生。在此后的岁月里,雷达站将“七棵松”精神不断发扬光大,一代代漠河雷达兵用热血和赤诚谱写了一曲曲创业、战斗、奉献、追求的强军战歌,党的旗帜在白山黑水间、在祖国最北端熠熠生辉、经久飘扬!
使命召唤,创业北疆
移防漠河以来,官兵克服重重困难,自力更生,团结奋进,一进驻就担负起边境对空警戒侦察任务。
光荣使命召唤
组建初期,连队在阵地周围修建碉堡、战壕。
哨兵在阵地执行警戒巡逻任务。
阵地瞭望哨。
官兵站岗时使用的“毡疙瘩”。
官兵在战壕中组织战备演练。
艰难困苦创建
建站之初,面对摄氏零下50多度的严寒,面对林区艰苦的环境,连队官兵凿冰卧雪,破山开荒,伐林修路,上千吨的军用物资硬是靠马拉人扛运到山上,很多设施都是官兵自己动手建成的。
连队驻地气温最低可达零下57.3摄氏度。图为两名战士在室外测量温度。
自建营房。
修建上山道路。
马拉人扛运送物资。
用来给发电机加油的漏斗和油壶。
官兵御寒用的羊皮背心。
自建家园。
官兵在第一代营房前合影。
团结奋进拼搏
组建初期,在局势紧张、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全站官兵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发扬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出色完成了各项任务。
虽然地处偏远,官兵总是第一时间聆听党的声音、学习党的理论。图为官兵在俱乐部收听新闻。
官兵一有时间就在一起研判空情。
为熟练掌握手中武器装备,官兵抓紧点滴时间学习雷达操作技能。图为时任站长李云峰学习雷达业务知识。
制作雪雕。
连队在高寒区种出了蔬菜,实现了一年三季蔬菜自给。
上山背柴。
官兵一起包饺子。
烈火考验,熔铸兵魂
日,大兴安岭地区发生了历史罕见的森林大火。全站官兵誓死保卫阵地,勇斗大火20个昼夜,经受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
第一时间发现火情
当日15点40分,连队文书孟光辉发现距西林吉 8 公里处的林区窜出了火苗。连队第一时间向漠河县防火指挥部报告,第一时间组成 20 人扑火突击队,赶赴火灾现场。
报告火情的同时,连队迅即组成扑火突击队。
《解放军报》报道连队第一个发现并报告火情。
“5o6”火灾纪念馆日历。
突击队员踏过冰冷的古莲河,直奔火区。
扑火突击队第一时间抵达火场。
突击队员奋力救火。
勇斗大火20个日夜
5月6日至25日,在大火燃烧的20个日日夜夜里,官兵始终团结在党支部周围,与火魔作顽强斗争。时任指导员胡仁春担任扑火总指挥员,时任副连长汤计初担任扑火突击队队长,一直冲在扑火最前沿。在他们的带领下,官兵在肆虐的大火面前英勇顽强,誓死保卫阵地。
连队扑火总指挥员时任指导员胡仁春(左)和扑火突击队队长时任副连长汤计初(右)。
官兵在营区周围设置隔离带。
清理防火隔离带使用的工具以及大火中烧焦的大衣、树干。
官兵扑火时使用的沙土堆和装水用的空油桶。
官兵在阵地扑火自救。
大兴安岭“5o6”大火现场。
大火过后的雷达阵地。
天线在烈火中旋转
连队是驻地唯一的空中情报保障单位。连队党支部在勇斗大火中叫响了“人在阵地在、人在天线转、人在情报通”口号,一边与火魔斗争,一边保障空情。新华社、解放军报、空军报均以“天线在烈火中旋转”刊发了连队“敢于胜利、不怕牺牲”的壮举,邓小平同志亲笔签发通令表彰。
飞机在空中灭火,连队为其提供空中情报保障。
官兵一边扑火,一边保障空情。图为两名战士正在值班。
地方领导慰问扑火官兵。
大火扑灭后官兵合影。虽然经过20个日夜的奋战,但官兵脸上都洋溢着扑火胜利后的喜悦。
日,解放军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邓小平同志发布的通令《嘉奖参加大兴安岭扑火救灾的全体指战员》。
精神永驻,薪火相传
历经大火洗礼,仅存的七棵百年樟子松,在阵地上坚韧挺拔、傲然屹立,见证了漠河雷达站官兵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历经生死考验不畏惧、坚守阵地不退缩、戍卫蓝天不动摇的光荣历史,象征着“敢于胜利、不怕牺牲”的精神生生不息。
“七棵松”精神永放光芒
大火扑灭后,原阵地只留下七棵百年樟子松,其他树木均被烧毁。
大火中被烧焦的树木。
如今的“七棵松”公园新貌。
1987年,漠河县发生特大森林火灾后,物资极其缺乏,生姜成了“紧俏货”。时任炊事班长蒋福根休假归队,从湖南老家背回了整整一麻袋生姜,不仅使官兵在寒冷的冬天喝上了暖暖的姜汤,而且作为种子在北疆冻土种植成功。这种“建家在连、自力更生”的“千里背姜”精神,激励鼓舞着一代代官兵。
“背姜”老班长蒋福根。
官兵在菜地种姜。
在蒋福根的带领下,官兵纷纷将家乡蔬菜种子带回连队。图为官兵播种场景。
1994年7月,时任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傅全有来连队视察时,给予连队高度评价并亲笔题写“北极金睛、空中卫士”嘉勉。
军营小鲁班
2002年,第二代营房建成,仍使用老的营产营具。战士王晓峰探亲休假期间,到家具厂当起了学徒,归队后他带着几名战友制作木床60余张,桌椅30余套,使工作生活环境焕然一新,大家亲切地称他为“军营小鲁班”。
军营小鲁班王晓峰。
王晓峰带着战友工作的场景。
官兵们正在修建绿色长廊。
图片:漠河雷达站提供
【责任编辑:牛锐利】
主办:解放军报社空军分社
京ICP备号&公安网备号&&法律顾问:北京荣德律师事务所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刊登的新闻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空军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我们终于找到北了!
我们终于找到北了!
TA的作品阅读总量 30万
获得902位读者赞
去过19城市,遍布11国家,4景点
微信扫一扫,好私藏,爱分享
分享此页至
  北纬53.5度,中国最北点,漠河,北极村,零下40度,东北大火炕,失眠几个晚上,中国最慢绿皮火车,硬座30个小时。。。这一切只是为了找北。  从小就被告诉人生要找得到北,其实从来不知道这是个什么概念,这次在考试之前坐了30个小时的烧煤绿皮车终于来到了中国最北端的县城------漠河。在出发之前一直在内心斗争:这样的旅行到底有没有意义?这样的行为是不是太不值得了?直到结束了这趟旅行,在回来的火车上,才从内心觉得不虚此行,我终于找到北了!
  走这一趟,没有去什么著名景点,只是去了北极村,去已足可称作旅行,只因为我已深刻地体会到了老东北的原始生活,已经见识到了世界上原来还有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的生活原来还可以这样活。我说过,旅游是带上相机和眼睛,旅行是带上眼睛和灵魂。
    在这里,有厚得直接可以没过膝盖的积雪,有无论怎么烧都烧不热和的房间,有直接放在空气中卖的鱼和雪糕,有在黑龙江厚厚的冰面上打个洞捕鱼的大叔,有在黑龙江上用网隔开的中国和俄罗斯的国界,有穿着军大衣戴着雷锋帽的拉雪橇的大爷,有一排排冒着烟的可爱的小房子,还有十分热情的居住在中国最北端的东北人家,这里的一切都被标注了”北“。。。总之,出来旅行得多了,走得多了,看得多了,我也逐渐地变得更加地柔和,更加地宽容和淡然,不再是像以前那样极端和偏见。因为我慢慢地明白了世界是多样的,并不只是像我眼里和心里所见和所想的那样单一,而是可以有很多种生存和生活状态,事情也并不是只能这么做,其实好多时候我们是可以转转弯,走走另外的路的,我们实在不必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绕不出来,而是可以试着从另一个口,哪怕是打洞也可以钻出来的。
  越来越觉得世界真的好美丽,我们中国真的就有很多好美丽好可爱的景色和人儿。感觉能够活着真的好好,好好,能够看到每天的日出和日落,能够触摸到真实的空气和水流,真的好感恩,感谢生命如此伟大,感谢世界如此丰富。在漠河火车站漫长的等车过程中,也见到了各式各样的旅游或是外出打工的人,我观察他们,猜想他们是为了什么而走到这里来的。就像是一朋友说的:”心里要是没有一点文艺气息和一些对于生活的期待与情调的话,是不可能走到漠河那样的地方的。“很幸运,在等车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可以称作是知己的姐姐,我们从各自的旅行开始聊起,我们在不知道对方的姓名和生活的情况下,竟然畅聊了几个小时,我一直知道人生能够得一知己甚难,真的好享受这种偶遇知音的感觉,分开的时候却也不必留下联系方式,因为我们都知道对于我们这种人来说,彼此心灵的沟通已够了。很感动于她说的一句话:“我每天都是走路或者跑步上下班,因为我要每天锻炼身体,不然我怕我在旅途中背不动我的,走不到我想去的地方。”
  现在,这个中国北极点对于我来说,不再是地图上的一个小点了,就像是有朋友曾经对我说”秦岭淮河并不只是地图上的一条线“。在这个地图上的小点上,有着终年不化的雪,有着纯朴的东北人们,有点一块块被人们写上了”北“字的大石头,至少我走在这里的积雪中的时候,真的有把我狠狠地累到,真的让我在零下几十度的空气中出了一身的汗。
  回头看看,我这一年真的走了不少的地方,也看了不少的风景,也经历了不少了人和事,我想这一切都是很值得的,我从来不为自己所做过的任何决定而感到后悔,因为我一直都相信只要经历了就必有它存在的意义,只要我拥有过了我就感到很知足。哪怕我现在要很苦逼地去准备期末考试,哪怕我现在还没有抢到回家的票,但是我仍然相信事情总有解决的办法,就像是哪怕天寒地冻,路远马遥,我依然可以凭着心里的向往和信念找到北!  下面给出一点具体的事项:  1,当然是必须要穿得多,要捂得很严实的那种,出门一般都不能在室外呆半天,而且室内的暖气什么的也烧不了多热,在室外不要静止地站在某个地方,真的可能被冻得动不了。  2,我们是自己走的,没有包车,从漠河县到北极村有客车可以坐,早上8点半和下午3点多,从北极村回漠河县是早上7点和下午1点,25块钱一个人。  3,个人感觉这里到处都是雪景,没有多大的异同,加上本身已在东北呆了三年了,看雪对于我们来说没有那么新奇了,所以只去了北极村,而没有去北红村什么的,因为包车也太贵,我们学生还是不太能够承受。  4,如果坐客车的话,可以在客车终点站那里住宿,叫北极村客栈,是客车老板家的,价格和条件都不错,才60一天,这里也是北极村的中心位置,走哪里都比较方便一点,只是个人建议啊。  5,我们是两个人去的,不加来回路费的话,也就是一共花了600多块钱,第一晚是住处的青年旅行社的大火炕,就128,这里花太多。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些小建议,希望对大家能够有点参考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乐途旅游网发表,转载需注明稿件来源:“乐途旅游网与原创作者”;如果单独转载图片,请注明“图片来源”,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原创作者所有,若出现侵权纠纷,由本文原创作者负责,与乐途旅游网无关。
TA的作品阅读总量 30万
获得902位读者赞
去过19城市,遍布11国家,4景点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乐途旅游网发表,转载需注明稿件来源:“乐途旅游网与原创作者”;如果单独转载图片,请注明“图片来源”,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原创作者所有,若出现侵权纠纷,由本文原创作者负责,与乐途旅游网无关。
分享此页至
您已经赞过了呦!
已钉到灵感墙!
请填写验证码:
Have fun , from here
有料的旅行,从漠河开始
Recommended amazing places just for you
看吧,世界正美,还要等你多久
Join us and share your discoveries
来吧,一个启发旅游灵感的网站
乐途灵感旅行家
旅游局专栏
最热灵感文排行榜
1<span class="sn" deffer="18
2<span class="sn" deffer="24
3<span class="sn" deffer="29
4<span class="sn" deffer="28
5<span class="sn" deffer="21
6<span class="sn" deffer="29
7<span class="sn" deffer="12
8<span class="sn" deffer="20
9<span class="sn" deffer="23
10<span class="sn" deffer="24
11<span class="sn" deffer="23
12<span class="sn" deffer="26
13<span class="sn" deffer="26
14<span class="sn" deffer="27
15<span class="sn" deffer="27
16<span class="sn" deffer="25
17<span class="sn" deffer="2
18<span class="sn" deffer="2
用微信收藏灵感您好, []|
我军驻漠河边防军人在极寒环境赤膊雪浴(组图)
雪地追捕雪地擒拿格斗雪浴训练野营途中  驻守在祖国北极漠河的黑龙江省军区某部,在冬季长达8个月、最低气温零下50多摄氏度的极寒条件下执勤、巡逻,忠实履行职责使命。  数九寒天,记者来到这里采访,用照相机拍下了该团冬季训练的风采:晨曦中,身披白色伪装衣的“老虎连”官兵,挺进茫茫雪野,快速展开战术行动演练;首长机关全员拉动,在冰天雪地中进行战术作业;训练场上,雪花翻飞,呐喊阵阵,侦察兵赤膊上阵,进行雪浴耐寒训练;入夜,气温急剧下降,界江边,侦察分队利用夜视器材展开潜伏侦察行动;雪野丛林中,战士们搭建雪窝棚,准备夜间雪地宿营……  该部在每年冬季最寒冷的时候,严格按实战要求,结合部队担负的任务,有针对性地组织部队进行战术、技术训练,不断提高部队作战和执勤能力。  盖旭辉、吕衍海、姚志刚、邵晨明、本报记者 乔天富摄影报道(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like]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新闻视频高清大片
新闻排行图片网评国际国内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式羊绒大衣正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