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经典世界名著电子版的人生智慧电子版的吗

当前位置:
付费性质:
上架时间:
排序方式:
王向葵;郭睿
花心的丈夫却在外包养了“二奶”——他的女研究生笛谣。丈夫的婚外恋掀起婚姻和家庭的血泪风暴。丈夫再次背叛,铭心刻骨的伤痛使林鸟痛不欲生。
王向葵;郭睿
100个男女的人生操练
这是一本青春流行诗。空灵、隽永、真纯、飘逸且有趣。它以忧郁、迷婉、清新、和谐的美学流动,在众多青年朋友中流行,它似乎是一座用诗建造的青春偶像,或是精神家园中与人共同呼吸的草坪,亲切而顽强地征服他人的心灵并被他人所接受。
我以为自己是一艘迎风起航的船,承载着自己的梦想勇往直前;我以为自己是一只振翅高飞的雄鹰,用丰满的羽翼保护着自己最心爱的姑娘;我以为自己是最完美的情人,最重情义的兄弟,最上进的社会青年,其实,我他妈什么也不是。
爱情就像一场角逐游戏,总是有人拼命在逃,有人拼命在追,追的越是惊心动魄,逃的越是胆战心惊。
在寻找姐姐的死因时,她与从前暗恋的男人许履文重逢,并与其上演了一场纠结不清的缠绵恋情,另一方面,又为比自己小的男孩夏一所心动。
少不更事的一对男女选择了在一个夜里携手私奔出逃。短暂的新鲜感过后,落落倍加思念母亲,偷偷与母亲联系,在母亲的动员下,丢下良生跟随母亲回了家。从此与言良生天各一方,音讯全无。
三个情同姐妹的女人,不约而同地遭遇了小三。婚姻生活就像一场无硝烟的战争,谁赢谁输,谁错谁对,谁能预见谁又能分清。为你讲述现代婚姻中的女人情感。不一样的情感经历,不一样的纷呈人生,唯留静夜里一声慨叹。
如果有了爱,魔与神,原来仅隔着一层透明的纱幔……如果有了爱,仙与魔,原来仅隔着一面易碎的镜面……
天上的星星遗落在人间,也许最初会被尘土所掩盖,但污尘早晚会去,天星自会显露,那时,它夺目的光华必然照亮人间……
超凡的勇气,执着的恋爱,泪中带笑的感动。
平凡女孩被迫PK众星捧月的S区超级女神,大少爷刁钻古怪难取悦。
塑料,是人们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出来的一种新型材料。当你走进各地百货商店,你会很快被那些陈列在橱窗或货架上的造型新颖、绚丽多彩的各种塑料制品所吸引。像那些图案清晰、色彩鲜艳的塑料薄膜,穿着柔软、晴雨两用的塑料鞋,晶莹透彻、状如磨花玻璃的折光塑料糖缸、茶盘、糖果盒,带有珠光色彩的各种球光有机玻璃钮扣,美观实用、携带轻便的牙刷、口杯、皂盒、梳子、面盆、暖水瓶壳、水壶、提桶,以及那些万紫千红、四季不谢的各种塑料花,儿童们喜爱的塑料玩具等等,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举,好像进入了一个塑料世界。
围绕三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好朋友展开,以相对幸福的优等生艾莉的亲身经历和雕琢来完成几段成长故事,拼凑起她们共同的青春。一向强势却固守秘密的大姐大李丁,有着少年时代与旧爱人向辰的美好过去和血腥结尾;在李丁和艾莉面前属于陪衬品的翟鳕是自卑症患者,暗恋着艾莉青梅竹马的男朋友陆鸣。闯进她们人生的漂亮女孩顾笙,却牵扯起她们各自的爱恨情仇。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她们的每一个念头和行为,都影响着彼此的人生和爱情。在复仇、阴谋、家庭、背叛的经历下,她们各自学会了许多东西,被迫的成长让她们不得不接受分离、仇恨以及谅解。
水泥,看上去只是一些细微的粉末。你拿一把水泥在手里,觉得它又松散又轻飘,一吹它就飞扬起来。可是就是这些松散、轻飘、细微的粉末,却能够建造起世界上最巨大的工程。你是不是感觉很神奇呢?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不管在空气里、在水里,水泥都能变得跟石头一样的坚硬结实,它是建筑上一种极重要的胶合材料。
小人物不会有名字,他们会用另一种方式,活在历史里。
她品亲子课题组
每次带孩子出门旅行提前做好攻略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怎么安排适合亲子共游的项目,如何安排路线最合理?怎么在旅行中让孩子增见闻,长知识?这些问题很难在网上搜集到系统的答案。作为亲子旅游最值得推荐的攻略书,本书站在亲子游的角度,采用最细致的笔法介绍西安著名景点,带领家长和孩子认识西安一带最适合亲子共玩的旅游项目,提供当地最新的旅游资讯“食住玩购百宝箱”,还精心设计了“妙趣传说”、“妙趣科普”、“亲子睡前小作业”等内容,让家长可以在旅行中与孩子轻松互动,不用专门做攻略,只要带上这本书,大手牵小手,让亲子共游西安更有收获!还等什么呢?现在就快带着孩子感受古城浓郁的历史气息,更直观地了解中国过去的历史。读完本书所描述的游玩攻略,就马上动身和孩子一起去西安吧,你们将沉湎于这座古城浓郁的历史气息中,从而更直观地了解中国历史的另一面。
壹七七是天师“壹”姓族的最后幸存者,继承了该族的法器——“眼”,能够看透妖怪的本体。经她鉴定过并且拿到妖怪证的妖怪,能够在神州结界里使用妖力,但同时也会失去自由,并承受诸多痛苦。她鉴定过无数妖怪,每一个妖怪身上,都有着他们独特的故事,或虐心,或温情,或守护,或痴爱……在她眼前,淋漓上演。十一个奇异幻想故事,十一段悱恻爱恨情仇。
亲爱的少年读者,你认识稀有金属钛吗?可不要以为钛是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其实比较纯的钛早在一百多年以前就被人们提炼出来,而第一次得知钛的存在则是1791年的事儿。除了钨、铝、锆之外,钛就是最早被人们认识的稀有金属了。那么,钛究竟有哪些特性,又应用在哪些方面呢?
花样男子三人组,天才心理师身世之谜。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网易邮箱登录
其他帐号登录:
在客户端“资讯”首页刷新后,即可阅读此内容。
在客户端“书籍”首页刷新后,即可阅读此书籍。
还差两步,你就能在客户端上阅读此内容。
排序保存成功!扫一扫下载手机客户端
扫描我,关注团购信息,享更多优惠
||网络安全
| | | | | | | | | | | | | | | |
||电子电工
汽车交通| | | | | | | | | |
||投资理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外语考试
| | | | | | | | |
| 视频教程|
妙趣横生博弈论:事业与人生的成功之道(珍藏版)(精装)(china-pub首发)
一生中不能错过的一本书!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谢林强烈推荐的博弈论通俗读物! 西方《孙子兵法》 克拉克经济学奖得主、《魔鬼经济学》作者史蒂芬?列维特,《美丽心灵》作者西尔维雅?娜萨等倾力推荐!
定价:¥89.00
校园优惠价:¥60.52 (68折)
促销活动:
商品已成功飞到您的手机啦!快登录手机站看看吧!
下载客户端
> 微信关注“互动出版网”,便捷查询订单,更多惊喜天天有
原书名:The Art of Strategy: A Game Theorist’s Guide to Success in Business and Life
ISBN:1上架时间:出版日期:2015 年9月开本:16开页码:393版次:1-1
所属分类:
  一生中不能错过的一本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强烈推荐的博弈论通俗读物!西方《孙子兵法》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o谢林,克拉克经济学奖得主、《魔鬼经济学》作者史蒂芬o列维特,《美丽心灵》作者西尔维雅o娜萨等倾力推荐!
作为博弈论经典名著,本书以讲故事取胜,用许多活生生的例子,向没有经济学基础的读者展示了博弈中的艺术,告诉我们在事业和人生的大博弈中如何取得真正的成功。
人生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决策过程。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怎样打理一桩生意,该和谁结婚,怎样将孩子抚养成人,要不要竞争总裁的位置,甚至如何瘦身,都是这类决策的例子。你不是在一个真空的世界里做决定。相反,你身边全是和你一样的决策制定者。虽然冲突的成分很多,但是合作的因素也不少。本书将帮助你学会博弈的艺术,在人生博弈中扩大胜面。
这本新书是《策略思维》的全新升级版,更加成熟,充满了宽容和对他人的理解,以更高的人生视角在竞争之外进一步强调了合作。
本书由《身边的博弈》系列作者董志强与《策略思维》的译者王尔山等人共同翻译,国内博弈论名师王则柯老师撰写了导读。
阿维纳什 K. 迪克西特 
麻省理工博士,现任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他教授博弈论,同时研究国际贸易政策的策略行为,是当代最负盛名的经济学家之一。迪克西特曾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教学奖和冯?诺依曼奖,亦是计量经济学会、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和英国研究院的院士,美国经济学会主席。除《妙趣横生博弈论》一书之外,他还另有8本著作,包括《策略博弈》(与苏珊?斯凯丝合著)、《国际贸易理论》(与维克托?诺曼合著)、《不确定性下的投资》(与罗伯特?平迪克合著)、《均衡增长理论》、《法律缺失与经济学:另类治理模式》。
巴里 J. 奈尔伯夫 
牛津大学博士,现任耶鲁管理学院经济学和管理学教授。他教授有关策略、政治和决策的课程,经常为《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等拥有众多读者的报纸撰写关于博弈策略的文章。在学术研究之余,奈尔伯夫还拥有渊博的跨国企业咨询经验,是美国增长最快的一家公司Honest Tea的合伙创办人和董事长。他还曾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迪克西特是他当时的老师。除《妙趣横生博弈论》一书之外,他还著有《合作竞争》(与亚当?布兰登伯格合著),《为什么不?》(与艾恩?阿瑞斯合著)。
导读 艺术的修炼
译者序 博弈的艺术
1导言 人们在社会中应如何行动
5第1章 十个策略故事
1. 选数游戏2. 以败取胜3. 妙手传说4. 领先还是不领先5. 我将坚持到底6. 策略思维7. 巴菲特困境8. 混合出招9. 别跟笨蛋对等打赌10. 博弈论可能会危害你的健康以后的写作形式案例分析:多项选择
第2章 逆推可解的博弈
该你了,布朗策略互动的两种方式决策树与博弈树"幸存者"的策略博弈何以能完全逆推可解非理性与关注他人的理性非常复杂的树一心二用案例分析:汤姆?奥斯本与1984年度橘子杯决赛的故事
第3章 囚徒困境及其克服
多种情景,一个思想一段小小的历史以牙还牙较新的实验如何达成合作康德定然律令解商界中的困境公财悲剧自然界的腥牙血爪案例分析:捷足先登
第4章 美丽的均衡
协调大博弈价格竞争博弈争斗与懦夫一段小小的历史寻找纳什均衡有无限多个策略的博弈美丽的均衡案例分析:半途
第5章 选择与机会
聪明人的结局足球赛场上的混合策略孩子的游戏实验室中的混合策略怎样随机行动混合动机博弈中的混合策略商业与其他对抗中的策略混合怎样寻找混合策略均衡案例分析:剪刀-石头-布爬楼梯游戏
第6章 策略行动
改变博弈一段小小的历史承诺威胁和许诺吓阻与强迫快速查阅向导警告和保证其他参与者的策略行动威胁与许诺的异同清晰性与确定性巨大的威胁边缘政策案例分析:错错得对
第7章 让策略可信
  博弈的艺术
  我曾经写过两本博弈论的通俗读本,读者还算喜欢,所以常收到一些来信。其间很多人问及这样一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博弈论帮助我们做出成功的决策?
  回答这个问题,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深深知道,成功的博弈需要经验。
  早在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论述过知识与成功的关系:人类的知识可分为经验、技术和智慧,但个人的成功必须依赖经验;有经验的人可以比有技术而无经验的人更成功;不过,有经验之人只知事物之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有技术之人则兼知其所以然,所以有技术的人更聪明。
  亚里士多德所谓的&技术&,其实就是我们所谓的&理论&。从其论述我们甚至可以推论:成功与聪明无关。掌握理论者确实更聪明,但他们不如有经验者更容易成功。譬如一个从不练球的物理学家,他比一个乒乓球选手更聪明,更懂得击球的力学原理,但是他却几乎注定在乒乓球项目上会输给长期训练有素的乒乓球选手;乒乓球选手要获得成功也并不需要大量学习力学原理,只需积累经验足矣。理论的功用在于,通晓力学原理的乒乓球选手可能更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更快地提炼经验并创造性地悟出新的打法,形成新的有效经验。
  所以,成功以及成功的博弈需要经验支撑。然而经验却是需要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逐渐积累的。只有经历过的人生,才给我们以经验;未曾经历的人生,就没有经验。年长者比年少者在处理竞争与合作问题时往往更能举重若轻、游刃有余,倒不在于他们掌握了更多的博弈理论,而在于他们有着更丰富的经验,更加深刻地领会了策略的艺术。
  所以,那些读者向我提出的问题,对我是一个挑战!因为我还只能算是一个通晓博弈理论的年轻人,仍然需要在漫长的人生中积累经验并领悟策略的艺术。我常常想,再过20年,让我再来写博弈论的通俗读物,我一定可以不单介绍博弈的理论,而是与读者分享诸多博弈的艺术。
  其实不用等20年了。因为已经有两位优秀的博弈理论家和策略艺术家为我们带来了现在这本书,我们可以分享他们在其漫长的人生中所领悟的博弈的艺术。
  年龄的增长让人的思想更趋成熟,也可以让人更加明白人生成功的艺术,我想事实可能确实如此。当著名的《策略思维》一书出版时,奈尔伯夫与现在的我同龄,他的老师迪克西特刚刚47岁;我们看到的是一本(有些锋芒毕露的)强调人际竞争的更关注于博弈理论的通俗著作。光阴荏苒,当他们再度联手完成这本《妙趣横生博弈论》时,迪克西特已经64岁,奈尔伯夫也50出头;而我们也明显地感受到这本新书不再锋芒毕露,而是韬光养晦,充满了宽容、温情以及对他人的关心和理解,更多地强调了人际合作(虽然也有竞争),在关注博弈理论的同时更多地关注了博弈的艺术。
  是的,博弈论本来就是科学的理论和行为的艺术。它不应该是沉闷的,而应该是生动的;它不应该只是乏味公式,而应该拥有丰富的情感;它不应该只局限于竞争,更应着眼于通过竞争展开合作。博弈论不应该被理解为阴谋诡计,不应该被理解为小聪明,不应该被理解为厚黑学,不应该被理解为你死我活的权谋术。博弈论应该是展开有效竞争与合作的理论,应该是大智慧,应该是个人理性融入社会的艺术。对于那些试图探求真实世界现象之因缘的人们来说,博弈论也是理解高度互动的人类社会的一种思想方法和分析工具。
  如果只想着把博弈论用于人际斗争,那只是博弈之术;只有理性地融入社会,才是博弈之道。&术&的博弈只是嵌入在&道&的博弈中的一个小博弈,关注于&术&而忘却于&道&,无异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可一时得利,却可能对个人的长期利益和更大的成功产生极为糟糕的影响。正如两位作者在本书中屡屡提到:人生中总是存在更大的博弈,因此个人的决策不应该只着眼于一个小博弈的胜负。能够看到多大、多远的博弈,取决于个人的胸襟和眼光。从某种意义而言,他们所谓的小博弈与更大的博弈之分,正是博弈的&术&与&道&之分。
  我读这本书,总是心有戚戚焉。迪克西特和奈尔伯夫在中文版序中写道:&在本性上,人们都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己的理解和自身的需要。但策略的艺术要求,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要理解他人的立场、观念以及看重什么,并运用这种理解来指导行动。&我想起自己在《无知的博弈》一书中最后有类似的意见:&以更理性的方式融入一个互动的社会之中,而不是试图单方面地把个人意志强加或凌驾于社会之上。我想,这也许就是博弈论能够告诉我们的最为重要的思想。&
  不同的读者当然会关注一本书的不同方面。你的兴趣也许与我不同,但我敢说,无论读者是追求阅读的趣味,还是思维的愉悦,抑或希望洞察世事和追求个人成功,这本《妙趣横生博弈论》都值得阅读和收藏。其中很多有趣的问题我相信会令绝大多数读者耳目一新,比如,如何运用博弈论帮助人们减肥?为什么变更法律的提案常常要求2/3以上票数通过,而不是1/2,也不是3/4?为什么有些看起来残酷竞争的策略(比如承诺全市最低价)实际上防止了商家之间的竞争……
  也许会有读者朋友认为我是在刻意鼓动你购买和阅读本书。No!出版社给我的翻译报酬是固定的,跟销售量无关,所以你买不买或读不读本书跟我没有利害关系,我也没有必要诱惑你购买本书。我只是觉得,我从本书获益甚多,作为对原书作者的一种互惠回报,我乐意在适当的时候帮他们宣传一下而已。毕竟,错过一本好书,是你自己的损失,我并不会因此得到什么,也不会因此失去什么。既然如此,在当前是否买书的局势中,你的最优策略是什么呢?
  最后,我们必须提及,本书约有1/3的内容与其前身(《策略思维》)内容相同,对这1/3的相同内容,承蒙王尔山女士同意,我们沿用了她的译文。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缩短本中文版的面世时间,另一方面也因为那是由王则柯老师校对过的值得信赖的译本。本书也有幸获王则柯老师作序。在此,我们和原书作者对王尔山女士和王则柯老师深表感谢!
  董志强
  我们不曾宣称要写一本新书。原计划只是对我们1991年的《策略思维》一书进行修订,但结果却远不止于此。
  创作修订版的一个榜样是博尔赫斯笔下的皮埃尔?蒙纳。蒙纳决定重写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经过艰苦努力,修订工作最终以字字句句皆与原本相同而告终。而今,自《堂吉诃德》以来的文学和历史,包括《堂吉诃德》本身,已历经300年沧桑。尽管蒙纳只字未改,但其行为现在看来已另有深意。
  可惜我们的著作不是《堂吉诃德》,所以修订版确实需要改变一些内容。事实上,本书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全新的。既有理论的新应用、新发展,又有新视角。面对如此多的新内容,我们决定还是另起一个新书名比较好。尽管内容是新的,但是我们的意图一如往昔。我们想要改变大家观察世界的方式,通过引入博弈论的概念和逻辑来帮助大家策略性地思考。
  如蒙纳一样,我们有一个新的视角。在我们创作《策略思维》的岁月,我们还太年轻,而彼时的精神思潮乃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竞争。后来我们彻底认识到一个重要的内容,即策略情形下的合作对局,以及一个良好的策略如何需要混合竞争与合作。
  我们曾在原版前言的开篇写道:"策略思维是战胜对手的艺术,请牢记你的对手也正做同样的算计来对付你。"现在我们要在这句话后面继续补充:策略思维也是发现合作途径的艺术,即使他人受利己心而不是仁慈心的驱动。这是说服别人也说服你自己按照你所说的去做的艺术。策略思维是设身于对方的立场以便推测和影响他人行动的艺术。
  我们相信本书涵盖了上述虽然古老但更加明智的视角。不过,传承性还是有的。尽管我们袅颂嗟墓适拢颐鞘贾毡3肿乓级琳叩哪康模员愣琳叻⒄钩鲎约旱乃嘉绞饺ザ愿犊赡苊媪俚牟呗跃质啤1臼椴⒎恰度繁2呗猿晒Φ钠叽蟛街琛分嗟脑诨『蚧钡亩廖铩6琳呓媪俚木质聘鞑幌嗤莆找恍┗驹恚⒔溆τ糜谡诙跃值牟呗圆┺模兄谀愀玫鼗竦贸晒Α
  公司和企业家必须开发出良好的竞争策略以谋取生存,并寻求合作机会以做成大蛋糕。政治家必须设计竞选策略和立法策略以实现他们的愿景。足球教练必须为场上的选手制定策略。父母想要诱导孩子的优良行为,就必须成为业余的策略家(孩子可是专业的)。
  在如此多的分散背景中,良好的策略思维仍然是一种艺术。但其基础则由一些简单的基本原理组成,这些原理就是正在兴起的策略科学-博弈论。我们写作的前提是,来自不同背景和职业的读者在掌握这些基本原理后都可以成为更好的策略家。
  有人质疑,我们何以能将逻辑和科学应用于人们非理性地采取行动的世界。这种质疑排除了研究愚蠢行为也有惯用方法。事实上,我们已从行为博弈论的新近发展获得了某些最为激动人心的新洞见;行为博弈论融合了人类的心理和偏见,并因而给博弈论注入了社会元素。结果是,博弈论可以更好地将人以其本来的样子而不是我们希望的样子予以处理。我们把这些洞见整合到我们的讨论中。
  博弈论是相对年轻的科学-迄今才70多岁。它业已给实战策略家提供了大量的有益洞见。不过,与所有的科学一样,它已经被数学和行话封装起来。这是精要的研究工具,但它们却阻碍了非专业人士理解博弈论的基本思想。我们创作《策略思维》的一个动机,就是认为让博弈论离开学术期刊真是太有趣、太重要了。博弈论的洞见在很多应用(商业、政治、体育,以及日常社会交往)中被证实了其有用性。而我们则将这些重要洞见转换成文字描述,用直观的例子和案例分析取代理论化的命题。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我们的主张已成主流。博弈论课程在普林斯顿和耶鲁以及其他开课学校中是最受欢迎的选修课之一。博弈论充实了MBA项目的战略课程。用Google搜索博弈论得到的结果超过600万条。读者在报纸新闻、专栏文章以及公共政策争论中都可以发现博弈论的影子。
  当然,上述发展多半归功于其他人:归功于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它在1994年将经济学奖授予约翰?海萨尼(John Harsanyi)、约翰?纳什和莱因哈德?泽尔腾(Reinhard Selton),又在2005年将奖项授予罗伯特?奥曼(Robert Aumann)和托马斯?谢林;归功于西尔维亚?纳萨(Sylvia Nasar),她撰写了《美丽心灵》,该书是关于纳什的畅销传记;归功于那些创作了获多项奥斯卡奖提名的同名电影;归功于所有撰写通俗读本使该学科大众化的人。我们也沾了一点点功劳,因为《策略思维》一书出版发行了25万册,并译成了多种语言,其中日文译本和希伯来文译本甚为畅销。
  我们特别受益于谢林。他关于核战略的著作,特别是《冲突的战略》和《军备与影响》,非常著名。事实上,谢林在将博弈论应用于核冲突的过程中,创立了大量的博弈理论。而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的《竞争战略》也同样重要并且影响深远,该书推动了博弈论知识与商业战略的结合。在"深入阅读"部分,我们列出了谢林、波特及其他许多人著作的简明导读。
  在本书中,我们没有把思想囿于特定的背景。相反,对每条基本原理,我们都列举了广泛领域的例子加以阐释。从而,来自不同背景的读者皆可以在本书中见到某些熟悉的内容。他们也可以见到同样的策略原理如何应用于不那么熟悉的环境。我们希望带给大家一个全新视角去观察世事,无论新闻抑或旧史。我们也从文学、电影以及体育运动等诸如此类的例子中提取读者的共识经验。正儿八经的科学家可能会认为这些策略不值一提,但我们却认为影视和体育运动中的为人熟知的例子也是重要思想的有效载体。
  写一本通俗层面的读物而不是写一本课程教材的想法来自哈尔?范里安(Hal Varian),他现在供职于Google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他对本书初稿提出了评论和很多颇有价值的建议。诺顿(W.W.Norton)出版公司负责《策略思维》一书的德瑞克?麦克费利(Drake McFeely)是一位优秀而严谨的编辑,他付出了非同一般的努力,将我们学术化的语言变为生动活泼的文本。《策略思维》的诸多读者给予了我们很多鼓励、建议以及批评,所有这一切都对我们创作《妙趣横生博弈论》产生了有益影响。在这极易遗忘的时代,我们必须提及值得特别感谢的人。我们在相关或无关的著书项目上的其他合作者,安?厄尔斯(Ian Ayres)、亚当?布兰登伯格(Adam Brandenburger)、罗伯特?平迪克(Robert Pindyck)、大卫?瑞尼(David Reiley),以及苏珊?斯凯丝(Susan Skeath),他们慷慨地给予了我们诸多支持。在本书中继续发挥影响的其他人士包括大卫?奥斯腾-史密斯(David Austen-Smith)、艾兰?布林德(Alan Blinder)、彼得?格兰特(Peter Grant)、塞斯?玛斯特尔斯(Seth Masters)、本雅明?波拉克(Benjamin Polak)、卡尔?夏皮罗(Carl Shapiro)、特里?沃恩(Terry Vaughn)以及罗伯特?威利格(Robert Willig)。诺顿出版公司负责本书的杰克?瑞切克(Jack Repcheck)是一位积极、宽容而令人尊敬的编辑。手稿编辑珍妮特?伯恩(Janet Byrne)和凯瑟琳?皮克托(Catherine Pichotta)精心纠正了我们的失误。每当大家难以发现错误,都要归功于她们。
  我们特别感谢《金融时报》的书评人安德烈?圣?乔治(Andrew St. George)。他将《策略思维》列为其1991年最乐于阅读的书籍,他说"这简直是在推理器材上的健身之旅"(《金融时报》周末版,/8日)。这也带给我们一份灵感,我们把本书对读者提出的有趣问题贴上了"健身之旅"的标签。最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约翰?摩根(John Morgan)曾向我们提出强烈的刺激和威胁:"如果你们不写修订版,我就会写一本与你们竞争的书。"在我们免却了他的麻烦之后,他提供了很多灵感和建议,向我们提供了不遗余力的帮助。
  阿维纳什K.迪克西特
  巴里J.奈尔伯夫
  中文版序
  在美国,有人会惑于本书标题中的"艺术"一词。他们可能会想,这是不是一本描述策略的绘画图书呢?哦,当然不是了。不过,在中国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疑惑。我们在《妙趣横生博弈论》中的意思,恰如孙子在《孙子兵法》中的意思。我们旨在教会大家策略的原理。
  但从这个视角看,本书的标题又可能给中国读者带来另一个疑惑。也许有人会认为,策略完全就是如何击败他人的计谋,谋划策略就如同赢得战争。这一观念未免过于狭隘。任何策略的目的,都旨在实现你的目标。有时,你需要与他人合作;有时,你需要克服他人的异议。在本书中,我们将努力教会大家如何合作,也将努力教会大家如何竞争。正如孙子曾言:"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但凡翻译,都有挑战。英文与中文的互译尤其如此。在美国,龙是一只喷火的邪物,它被一个勇士杀死。而在中国,龙是带来吉祥、迎接新年的神物。同一个词,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含义。这种观念差异揭示了博弈论中最重要的教训:一个人必须理解对方的想法。在本性上,人们都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己的理解和自身的需要。但策略的艺术要求,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要理解他人的立场、观念以及看重什么,并运用这种理解来指导行动。
  大约70年前,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和奥斯卡?摩根斯坦(Oskar Morgenstern)以其著作《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开辟了博弈论的现代领域。岁月荏苒,而今博弈论的应用已变得日益广泛-现在的标题也完全可以改为"博弈与人类行为"。当然,孙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熟知这一理论了。能够将博弈论带回它的祖籍,我们深感荣幸。
  阿维纳什K.迪克西特
  巴里J.奈尔伯夫
  艺术的修炼
  差不多20年以后,迪克西特和奈尔伯夫的非常成功的博弈论著作《策略思维》,升级成为新的博弈论著作《妙趣横生博弈论》。我想跟大家说说自己对为什么叫作"艺术"的理解。
  从《策略思维》到《妙趣横生博弈论》,固然大部分材料是新的,但是书名的改变,主要是因为作者有了一个全新的视觉。事实上,两位作者自己就写道:"在创作《策略思维》的岁月,我们还太年轻,当时的精神思潮乃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竞争。后来,我们才彻底认识到合作在策略情形下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到良好的策略必须很好地把竞争与合作结合起来。"从"策略思维"的提法到"策略的艺术"的提法,准确地体现了人类认知的这个深刻进步。
  正如作者强调的,博弈论给我们最重要的教训,就是必须理解对方的想法。人们在本性上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己的理解和自身的需要。但提高到"策略的艺术"的层次,那就不能囿于自我中心,而是要理解他人的立场、他人的观念以及他们看重什么,并运用这种对对手的理解来指导我们的行动。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怎样很好地把竞争和合作结合起来,就是一种艺术。这是我对"策略思维"升级为"策略的艺术"的第一层体会。
  大约在15年前,我们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的本科学生希望我给他们的毕业纪念册题词。我题词的大意是:"经济学是一门科学,经济学的运用是一种艺术-科学的本领有赖于训练,艺术的才华讲究悟性和心得。"现在我感到高兴的是,作为一名教师,我的这个体会有点接近迪克西特和奈尔伯夫在《妙趣横生博弈论》中对博弈论所说的一些话。
  迪克西特和奈尔伯夫说,"科学和艺术的本质区别在于,科学的内容可以通过系统而富有逻辑的方式来学习,而策略艺术的修炼则只有依靠例子、经验和实践来进行";"博弈论作为一门学科远非完备,(所以)大量的策略思维仍然是一门艺术"。他们写作《妙趣横生博弈论》的目的,是把读者"培养成策略艺术的更佳实践者。不过,对策略艺术的良好实践,首先要求对博弈论的基础概念和基本方法有初步的掌握"。
  具体来说,"面对如此之多很不一样的问题,如何进行良好的策略思维,仍然是一种艺术。但良好的策略思维的基础,则由一些简单的基本原理组成,这些原理就是正在兴起的策略科学-博弈论"。他们写作的设想是:"来自不同背景和职业的读者,在掌握这些基本原理以后,都可以成为更好的策略家。"
  迪克西特和奈尔伯夫还告诫我们,许多"数学博弈论学者"倾向于认为,一个博弈的结果完全取决于与博弈相关的各种抽象的数学事实-参与者人数、可供每个参与者选择的策略的数目,以及与所有参与者的策略选择相联系的每个参与者的博弈所得。他们说:"我们不这样看。我们认为由社会中相互影响的人参与的博弈的结果,理应也取决于博弈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
  在因为博弈论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中,就论述风格而言,1994年获奖的约翰?纳什(John Forbes Nash, Jr.)和2005年获奖的托马斯?谢林(Thomas C. Schelling),可以说是这个绚丽光谱的两个端点。纳什"惜墨如金",他的论述全部见于匿名审稿论文,数量不多,每篇的篇幅都很短,完全是数学形式的讨论。相反,谢林则以出版学术著作著称,而且这些著作多半都以老百姓能够字面理解的日常语言写出来,与时下经济学主流的论述风格大相径庭。纳什天才地提出并刻画了博弈的均衡的概念,并且在很宽泛的条件下,证明了博弈的均衡的存在性,为博弈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谢林的著述不但提供了许多深刻的思想(哪怕这些思想未能刻画为数学形式的经济学模型),而且为博弈论的应用开拓了广阔的天地。我们这个世界在20世纪经历了可怕的核竞赛,可是幸运地没有发生过核大战。现在许多人把核大战最终没有发生,看作过去这个世纪发生的最伟大的事件。曾经几次眼看要发生核大战了,最后却还是有惊无险,从学理上说,这是因为谢林提出的思想武装说服了人们。
  迪克西特教授,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大师。他是经济学模型的高手,在微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与市场结构理论领域都有卓越建树。博弈论在20世纪下半叶发展很快,但除了谢林的著述以外,几乎所有论文都采取数学形式的讨论,这使得博弈论在很长时间里都只是象牙塔中的学科。在经济学大师的行列中,是迪克西特教授首先认识到,"让博弈论离开学术期刊真是太有趣太重要了",因为博弈论的洞见在商业、政治、体育以及日常社会交往中有广泛的应用。迪克西特教授和他的合作者身体力行,将博弈论的重要洞见从原来数学形式的理论,转换成日常语言的描述,用直观的例子和案例分析取代了理论化的命题,献给广大读者和广大学子。他们"想要改变大家观察世界的方式,通过引入博弈论的概念和逻辑以帮助大家策略性地进行思考"。第一本这样的著作,就是差不多20年前迪克西特和耶鲁大学奈尔伯夫教授合著的《策略思维》,出版以后很快就在世界范围赢得读者的青睐。
  就博弈论而言,可以说迪克西特教授深得纳什和谢林的真传。纳什那样数学形式的讨论,他驾轻就熟,因为他本科学的是数学。而像谢林那样日常语言的著述,使他的读者比谢林还多,因为谢林非常成功的著述,旨在影响学界和政治家,而迪克西特他们则专门为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学生与其他关心博弈论的读者写作。如果不是迪克西特他们的努力,我们真是很难想象,今天的MBA学生、政府官员和企业老总怎么能够理解博弈论的一些深邃思想和精彩篇章。
  我个人与迪克西特教授的交往不多。1991年在普林斯顿向他请教一个国际贸易问题,他对于提供曲线(offer curve)的看重,对我有很大启发。2004年,也是在普林斯顿,我陪尔山与他共进午餐,他广泛的兴趣、渊博的知识、深厚的文化素养,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我更多的是从阅读迪克西特的论著中得到教益。相信广大读者也一样能够从阅读他的著作中得到许多教益。
  多年来,人们总是问我要了解或学习博弈论,该读哪本书。我最后推荐了《策略思维》。现在,我以更大的热情推荐这本精彩绝伦、足智多谋的新版本。若你对博弈论已经有所了解,那也可以趁此享受阅读的愉悦。
  托马斯?谢林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这本精彩的书证明了博弈论既有趣又重要,绝对不该埋没于不为人知的学术期刊中。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很难再找到与之相提并论的书了,所以我读了两遍!
  史蒂芬?列维特
  克拉克经济学奖得主
  著有《魔鬼经济学》
  当你读完这本才华横溢的书,你就会掌握一种全新、精明的决策方式。
  西尔维雅?娜萨
  著有《美丽心灵》
  如果不是迪克西特他们的努力,我们真是很难想象,今天的MBA学生、政府官员和企业老总怎么能够理解博弈论的一些深邃思想和精彩篇章。
  王则柯
  著有《博弈论平话》
  您的兴趣也许与我不同,但我敢说,无论读者是追求阅读的趣味,还是思维的愉快,抑或希望洞察世事和追求个人成功,这本《妙趣横生博弈论》都值得阅读和收藏。
  董志强
  著有《身边的博弈》和《无知的博弈》
  中文版序
  在美国,有人会惑于本书标题中的"艺术"一词。他们可能会想,这是不是一本描述策略的绘画图书呢?哦,当然不是了。不过,在中国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疑惑。我们在《妙趣横生博弈论》中的意思,恰如孙子在《孙子兵法》中的意思。我们旨在教会大家策略的原理。
  但从这个视角看,本书的标题又可能给中国读者带来另一个疑惑。也许有人会认为,策略完全就是如何击败他人的计谋,谋划策略就如同赢得战争。这一观念未免过于狭隘。任何策略的目的,都旨在实现你的目标。有时,你需要与他人合作;有时,你需要克服他人的异议。在本书中,我们将努力教会大家如何合作,也将努力教会大家如何竞争。正如孙子曾言:"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但凡翻译,都有挑战。英文与中文的互译尤其如此。在美国,龙是一只喷火的邪物,它被一个勇士杀死。而在中国,龙是带来吉祥、迎接新年的神物。同一个词,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含义。这种观念差异揭示了博弈论中最重要的教训:一个人必须理解对方的想法。在本性上,人们都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己的理解和自身的需要。但策略的艺术要求,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要理解他人的立场、观念以及看重什么,并运用这种理解来指导行动。
  大约70年前,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和奥斯卡?摩根斯坦(Oskar Morgenstern)以其著作《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开辟了博弈论的现代领域。岁月荏苒,而今博弈论的应用已变得日益广泛-现在的标题也完全可以改为"博弈与人类行为"。当然,孙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熟知这一理论了。能够将博弈论带回它的祖籍,我们深感荣幸。
  阿维纳什K.迪克西特
  巴里J.奈尔伯夫
  艺术的修炼
  差不多20年以后,迪克西特和奈尔伯夫的非常成功的博弈论著作《策略思维》,升级成为新的博弈论著作《妙趣横生博弈论》。我想跟大家说说自己对为什么叫作"艺术"的理解。
  从《策略思维》到《妙趣横生博弈论》,固然大部分材料是新的,但是书名的改变,主要是因为作者有了一个全新的视觉。事实上,两位作者自己就写道:"在创作《策略思维》的岁月,我们还太年轻,当时的精神思潮乃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竞争。后来,我们才彻底认识到合作在策略情形下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到良好的策略必须很好地把竞争与合作结合起来。"从"策略思维"的提法到"策略的艺术"的提法,准确地体现了人类认知的这个深刻进步。
  正如作者强调的,博弈论给我们最重要的教训,就是必须理解对方的想法。人们在本性上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己的理解和自身的需要。但提高到"策略的艺术"的层次,那就不能囿于自我中心,而是要理解他人的立场、他人的观念以及他们看重什么,并运用这种对对手的理解来指导我们的行动。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怎样很好地把竞争和合作结合起来,就是一种艺术。这是我对"策略思维"升级为"策略的艺术"的第一层体会。
  大约在15年前,我们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的本科学生希望我给他们的毕业纪念册题词。我题词的大意是:"经济学是一门科学,经济学的运用是一种艺术-科学的本领有赖于训练,艺术的才华讲究悟性和心得。"现在我感到高兴的是,作为一名教师,我的这个体会有点接近迪克西特和奈尔伯夫在《妙趣横生博弈论》中对博弈论所说的一些话。
  迪克西特和奈尔伯夫说,"科学和艺术的本质区别在于,科学的内容可以通过系统而富有逻辑的方式来学习,而策略艺术的修炼则只有依靠例子、经验和实践来进行";"博弈论作为一门学科远非完备,(所以)大量的策略思维仍然是一门艺术"。他们写作《妙趣横生博弈论》的目的,是把读者"培养成策略艺术的更佳实践者。不过,对策略艺术的良好实践,首先要求对博弈论的基础概念和基本方法有初步的掌握"。
  具体来说,"面对如此之多很不一样的问题,如何进行良好的策略思维,仍然是一种艺术。但良好的策略思维的基础,则由一些简单的基本原理组成,这些原理就是正在兴起的策略科学-博弈论"。他们写作的设想是:"来自不同背景和职业的读者,在掌握这些基本原理以后,都可以成为更好的策略家。"
  迪克西特和奈尔伯夫还告诫我们,许多"数学博弈论学者"倾向于认为,一个博弈的结果完全取决于与博弈相关的各种抽象的数学事实-参与者人数、可供每个参与者选择的策略的数目,以及与所有参与者的策略选择相联系的每个参与者的博弈所得。他们说:"我们不这样看。我们认为由社会中相互影响的人参与的博弈的结果,理应也取决于博弈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
  在因为博弈论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中,就论述风格而言,1994年获奖的约翰?纳什(John Forbes Nash, Jr.)和2005年获奖的托马斯?谢林(Thomas C. Schelling),可以说是这个绚丽光谱的两个端点。纳什"惜墨如金",他的论述全部见于匿名审稿论文,数量不多,每篇的篇幅都很短,完全是数学形式的讨论。相反,谢林则以出版学术著作著称,而且这些著作多半都以老百姓能够字面理解的日常语言写出来,与时下经济学主流的论述风格大相径庭。纳什天才地提出并刻画了博弈的均衡的概念,并且在很宽泛的条件下,证明了博弈的均衡的存在性,为博弈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谢林的著述不但提供了许多深刻的思想(哪怕这些思想未能刻画为数学形式的经济学模型),而且为博弈论的应用开拓了广阔的天地。我们这个世界在20世纪经历了可怕的核竞赛,可是幸运地没有发生过核大战。现在许多人把核大战最终没有发生,看作过去这个世纪发生的最伟大的事件。曾经几次眼看要发生核大战了,最后却还是有惊无险,从学理上说,这是因为谢林提出的思想武装说服了人们。
  迪克西特教授,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大师。他是经济学模型的高手,在微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与市场结构理论领域都有卓越建树。博弈论在20世纪下半叶发展很快,但除了谢林的著述以外,几乎所有论文都采取数学形式的讨论,这使得博弈论在很长时间里都只是象牙塔中的学科。在经济学大师的行列中,是迪克西特教授首先认识到,"让博弈论离开学术期刊真是太有趣太重要了",因为博弈论的洞见在商业、政治、体育以及日常社会交往中有广泛的应用。迪克西特教授和他的合作者身体力行,将博弈论的重要洞见从原来数学形式的理论,转换成日常语言的描述,用直观的例子和案例分析取代了理论化的命题,献给广大读者和广大学子。他们"想要改变大家观察世界的方式,通过引入博弈论的概念和逻辑以帮助大家策略性地进行思考"。第一本这样的著作,就是差不多20年前迪克西特和耶鲁大学奈尔伯夫教授合著的《策略思维》,出版以后很快就在世界范围赢得读者的青睐。
  就博弈论而言,可以说迪克西特教授深得纳什和谢林的真传。纳什那样数学形式的讨论,他驾轻就熟,因为他本科学的是数学。而像谢林那样日常语言的著述,使他的读者比谢林还多,因为谢林非常成功的著述,旨在影响学界和政治家,而迪克西特他们则专门为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学生与其他关心博弈论的读者写作。如果不是迪克西特他们的努力,我们真是很难想象,今天的MBA学生、政府官员和企业老总怎么能够理解博弈论的一些深邃思想和精彩篇章。
  我个人与迪克西特教授的交往不多。1991年在普林斯顿向他请教一个国际贸易问题,他对于提供曲线(offer curve)的看重,对我有很大启发。2004年,也是在普林斯顿,我陪尔山与他共进午餐,他广泛的兴趣、渊博的知识、深厚的文化素养,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我更多的是从阅读迪克西特的论著中得到教益。相信广大读者也一样能够从阅读他的著作中得到许多教益。
同类热销商品¥38.00¥26.60
订单处理配送
北京奥维博世图书发行有限公司 china-pub,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典名著的人生智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