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浦镇到镇海中学剑桥班12.10有一班吗

石浦镇_易林百科
石浦镇位于浙江省象山半岛南端,素有“浙洋中路重镇”之称,石浦镇,因风光独特的石浦港而得名。现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六大中心渔港之一,国家二类开放口岸,浙江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和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宁波市首批卫星城市建设试点镇。1991年被命名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1993年被列为国家二类口岸;1996年被列为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日,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镇;2009年12月,被宁波市委、市政府批准成为宁波市首批卫星城市建设试点镇;2010年12月,又被省委、省政府批准成为浙江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镇。
石浦镇面积121.06平方千米,人口11万人。辖8个社区、10个居民点(城中村)、54个行政村:海宁、凤凰、荔港、文兰、九市曲、延昌、塘头港、金屏;后岗山、文昌阁、邬家、东港、文旦港、中央塘、上塘、半岭、城北、里塘;石浦渔村、延昌、檀兴渔村、金山渔村、渔山渔村、兰家、平岩渔村、铜瓦门渔村、向浦、坦塘、司前、沙塘湾、下洋墩、上金鸡、下金鸡、平阳厂、南向、马峙、树桥头、星塘、晓湾、朝天门、井水、蒲湾、低峧、雷公山、上湾、蒋家湾、横峙、横峙渔村、番头岙、中心、北山、对面山、金丰、昌明、昌桥、九井、金架山、东卫、大桥、鸡鸣、马盘、新鹤、东门渔村、凤上山、蛟龙、西边、东边、下塘、南汇、横路桥、五新、东丰。镇政府驻凤栖路138号。
设三办六局二处一中心,即:党政办公室、农村工作办公室、政法办公室、行政审批局、行政执法局、建设局、经济发展局、社会事业局、财政局、昌国办事处、金星办事处、公共事务综合服务中心。
石浦镇石浦历史悠久,始建年代无参考,因先民聚落于大金山麓峡谷中,三面环山,以“溪流入海处山岩直逼海中”而得名石浦。石浦在唐代以前为鄞县属地;《汉书·地理志》已有内容涉及先民在此耕海牧渔,生息繁衍。唐神龙二年(706)象山立县,石浦即为所属村落。宋改东门寨,属归仁乡后门保,元设东门巡检司;明属归仁乡三都。明洪武二年(1369)置石浦巡司,隶东门寨巡检司。明洪武二十年(1387),徙昌国卫于东门山。石浦巡司迁往青山头,调昌国之前、后二所于石浦,筑城,“城东南面海,西北依山,高二丈,广六丈,周六百零七丈,辟西、南、北三门”,为浙东抗倭右翼,有“浙洋重镇”之称。明末清初,石浦将军张名振以石浦为基地,建立抗清大本营,后张苍水也以此为抗清基地,直至被捕。清顺治十八年(1661)为扼杀抗清力量,强令沿海居民内迁,石浦所城毁,现尚残存城垣700余米。康熙二十三年(1684)修复,属归仁乡二十一都。三十三年(1694)城重修,置昌石营,千总防守。雍正年间()驻昌石水师营。道光五年(1826)设宁波府海防同知署。宣统二年(1910)石浦隶昌石镇。民国元年(1912),昌石镇、奠南乡划归南田县,县治迁至石浦,翌年秋仍归象山县。21年(1932),石浦分建东来、南熏、西成、北平4小镇,23年合为东来、金山2镇,翌年再合为石浦镇。30年4月,日军侵占石浦,沦陷近5年。1949年7月,石浦解放,为石浦区区署驻地。1953年省批准为县属建制镇,后曾改称人民公社,1961年复称镇。1973年石浦港被国家计委列为全国四大群众渔港之一。1984年,番头乡并入。1991年被命名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1992年,石浦撤区扩镇,金星、东门、檀头山3乡并入。1993年被列为二类开放口岸。2002年,昌国镇并入石浦。2005年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9年12月,被宁波市委、市政府批准成为宁波市首批卫星城市建设试点镇,2010年12月,又被省委、省政府批准成为浙江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镇。
渔山列岛日,国家海洋局批复同意石浦渔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为国家级海洋公园。石浦渔山列岛被誉为“亚洲第一钓场”,位于浙江中南部的中心渔场,由大小54个岛礁组成,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列岛东侧的伏虎礁是我国领海基线的起点岛之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五虎报春独特的自然环境以及丰富的岛礁资源使渔山列岛及其周围海域成为多种海洋生物资源的集聚地,共有浮游植物135种、浮游动物65种、底栖生物119种,潮间带野生贝藻资源丰富。2008年成为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从浙江石浦出发,朝东南方向航行大约25海里,便到达了象山最东南的岛屿,中国领海线基点所在——渔山列岛。渔山列岛有南渔山和北渔山之分,常说的渔山通指的是北渔山。宛如镇海之柱戳立万顷碧波之中,亦如在蔚蓝色的海天相托相护下的一块绝色翡翠。渔山列岛是位于象山最东南的岛屿,陆地面积2.3平方公里,分北渔山、南渔山、五虎礁三群岛。这里碧海奇礁,风光优美,海水透明度达10米以上,站在礁岩上可看到各种鱼类在水中畅游。在渔山列岛中,北渔山岛面积不大,仅0.5平方公里。因为有丰富的淡水资源,目前有三四百人居住。相关景点:北渔山灯塔、仙人桥、五虎礁檀头山岛檀头山岛檀头山岛隶属于象山县石浦镇,西距石浦港8.5千米,处于大目洋和猫头洋之间。岛上山峦起伏,植被良好,岬湾相间,岸线曲折,自然风光独特,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未受破坏,自然气息浓郁,青山碧海,鸟语蝉鸣,金沙雪浪,奇礁怪石。檀头山岛特色景点均为火山凝灰岩构成,岗峰连绵,山野之间植被良好,灌木丛生,鸟语花香。岛中岛岬海湾众多,岸线曲折,天然的奇岩,洞穴,沙滩置于其间,好一幅东海海面上秀美风景画。被誉为“中国檀香山”。在檀头山岛特色景点中部,有该岛最核心的景区,人们叫她为姐妹滩。组成檀头山岛的,实际上是两个互不相连的孤岛,而两岛之间,大约也就一公里海面,天造地设,由一条海中沙埕将两者相连了起来。这条沙埕,向东面的,是海沙滩,老百姓叫其为外沙头。向西面的是卵石滩,老百姓叫其为里沙头。里外沙头,一埕相连,真是形同姊妹。东沙滩面向东海,平缓舒展,滩长约1700米,沙幼色黄,不粘不陷,“潮来一排雪,潮去一片金”,令人叫绝。这里金沙碧海,白浪冲滩,鸥飞长空,白云蓝天两相映,素有"东海第一滩"之美誉。外沙头浩大、开阔、气派,长约近两公里。骑自行车用中等速度需用15分钟时间,面积如此之大,当称华东第一。外沙头的风貌原始古朴,沙滩中至今仍盛产沙蛤,外沙头空旷的沙滩,稀少的人群,对海滩生物绝少人工干扰,置身于此,贪图到的,是人与自然那份难得的和谐。里沙头是卵石滩,好看,但不大。精巧的卵石滩外,是一片海生动物极其丰盛的泥涂,涂中有蚶子、泥螺等珍贵海特产,来到这里,可以居石滩,观赶海,亦可以下泥涂,拾海珍,那个乐趣,绝对令人难以忘怀。皇城沙滩沙面平展,沙细质纯,海底无乱石。沙滩附近风光秀丽,远山如黛,近岭滴翠,崖下怪石峥嵘,千姿百态。沙滩两端各有鹅卵石滩,如斗、如豆,斑驳陆离,五彩缤纷,为海滨浴场,游览胜地。2004年开发成为中国渔村阳光海岸景区。半边山是一个濒临浩瀚东海,三面碧水相拥的小小半岛。因她有半壁冲天的山崖,临海兀立,因而得名为半边山。山崖周边,卵石有滩,礁石丛生,高者其状如冲天之鹰,低者沉浮海面如蛟龙戏海。无论海上岸上,半边山的礁石生相奇特古怪。将开发为滨海旅游休闲胜地——紫象天堂景区。
工业工业门类众多,现有工业企业9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2家,2011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57亿元(新口径),依托水产品园区、万泰机电城、科技园区、门前塘园区和打鼓峙船舶基地“四园一基地”,形成了水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和船舶修造为主的三大工业体系。石浦镇合力兴工氛围日渐浓厚,工业经济运行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申菱、戴维医疗、南方水产等企业骨干作用日益明显。具有区域特色的水产品深加工企业已成气候,精深加工发展较快。渔业千舟齐发石浦镇渔业经济发达,有“海鲜王国”之誉,盛产带鱼、鳗鱼、鲳鱼、墨鱼、黄鱼、梭子蟹、对虾、泥蛤、蛏子等各种经济鱼类、贝类,列为中国四大名鱼之一的石斑鱼产于渔山列岛,畅销港、澳。全镇拥有各类渔船(轮)1200余艘,其中200马力以上外海钢质作业渔船1173艘。渔业固定资产超过10亿元。渔船装备实现了科技化、现代化。被命名为“浙江渔业第一村”的东门渔村即在石浦镇的东门岛上。几年来水产品年捕捞量一直保持在27万吨左右,约占宁波市的40%,名列全国乡镇前茅。石浦不但是水产品产销大镇,而且还是华东地区的水产品交易中心,每至渔汛前来避风、锚泊、补给和处理渔货的省内外渔船在2000艘以上,渔货集散量达20万吨以上“中国水产城”,占地117亩,经过几年的精心培育,现已形成集泊位、收购、销售、运输、冷冻、冷藏、渔需物资供应、金融、电讯等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水产品交易市场,水产品90%以上销往华东地区、全国大中城市和台湾省,并出口到日本及韩国。第三产业商贸兴盛,市场繁荣,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城市功能日趋完善,“一港三岛、一带四区”的旅游格局基本形成,中国渔村和渔港古城已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2011年接待游客275万人次,旅游综合经济收入达16亿元,同时,投资50亿、占地6平方公里的半边山“紫象天堂”休闲度假区已开工建设。渔人码头旅游休闲广场、海峡广场、台贸市场、海鲜街排档等特色商贸场所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
海洋渔文化
渔俗文化石浦港是我国东南沿海著名的国家中心渔港,十八里港湾岛山环屏,五门罗列,可泊万艘渔船,可航万吨海轮,早在汉时就被人们认识利用。数以万计的渔船装卸渔货,补给物资、桅樯林立、渔火灿烂。特别是海鲜之多、实属罕见。400多种鱼类、100多种甲壳类、80多种贝类在这里汇聚,流向世界,被誉为海鲜王国。颇具特色的海洋文化是石浦的一大特色,而由此衍生的渔文化,更是海洋文化中的瑰宝。如果我们走进渔港、渔区、渔民,就会感觉到这个文化世界深邃莫测,变幻无穷,琳琅满目,浩无际涯。石浦的渔港、渔区、渔村、渔民、渔宅、渔盐、渔埠、渔汛、渔事、渔行、渔节、渔商、渔史、渔谚、渔俗、渔具、渔服、渔饰、渔船、渔风、渔食、渔市、渔歌、渔号(子)、渔谣等每个渔字都是一本书,都是一笔宝贵的遗产。渔俗渔俗文化渔俗,丰富多彩。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也造就一方的民俗民风。自古以来,渔民在吃鱼、食海鲜中所体现的习俗,真可谓五花八门。例如:吃鱼的忌讳。吃鱼不能翻身、搁筷子。渔民食鱼,除了带鱼、鳗鱼等鱼体较长的鱼,无论是黄鱼、鲳鱼、鳓鱼等各种鱼,一般都仅去其不能食用的内脏,而保留“全鱼”。一面鱼肉吃净后,不能用筷子夹住鱼体翻身,而且嘴也不能说“翻鱼身”,这个忌讳习俗,可说是千百年来根深蒂固。因为渔民终年四海飘泊,风里走,浪里行,全靠一艘渔船为家,保平安,图丰收,把船看作自己的性命所系,养家活口所依,是绝对不愿有船“翻”、搁浅的事发生。渔家饮食中的这种忌讳,颇具渔岛特色。渔民们相信妈祖,崇拜关公,敬畏龙王,“三月三踏沙滩”、“妈祖赛会”、“六月六迎神赛会”、“七月半放海灯”……都是流传于石浦一带渔村的一项特殊的渔俗文化活动。还有古韵盎然的祭海活动,独具渔区民间文化特色的开船仪式等。谚语谚语,美不胜收。人凑人群,蟹钻蟹洞;沙蟹命,吃吃壮,爬爬瘦;蟹有蟹路,虾有虾路;菜子花结龙头,小黄鱼结蓬头;五月十三鳓鱼会,日里勿会夜里会,今日勿会明朝会;浪岗西嘴头,一网三船头(带鱼丰收)等。歌谣歌谣,悦耳动听。把红钳蟹、青月蟹、白蟹、拉水蟹、石蟹、关公蟹、彭其蟹、沙蟹等十几种蟹组合在一起,唱出《十二月蟹名》;根据历史传说,把虎鱼、鲨鱼、鳗鱼、铜盆鱼、鲻鱼、鲍鱼、黄鱼、鲈鱼、鳓鱼、带鱼等与历史人物妲己、岳飞、周仓、卢俊义、程咬金、马超、刘邦、赵匡胤、柴荣等对应组成了一首《唱鱼名》,既好记,又有趣,充分表达了渔民的聪明才智。故事故事,生动形象。虾姑弹的公子帽戴在屁股上,梅子烤的头统统是洞,虾鱼孱 脱落下巴,黄鲫全身扁扁的,红珠笔全身血血红,这些稀奇古怪的样子,都是虾蛄弹与红朱笔拜堂这一日变的;象山龙头烤,无骨无刺,肉鲜味美,远近闻名,它阔嘴巴、扁尾巴、圆眼睛,全身如玉,是东海小白龙晒成的,是进京给皇帝的贡品呢!还有鳓鱼为什么刺特别多?黄鱼头上为什么有两颗白石子?蟹烤熟后蟹壳为什么变红了等等。地名的由来,山水的传说,蟹、鱼的比拟,生动形象,娓娓动听。海防文化大凡有海的地方,就有海防,但是象石浦一样具有严密防御系统的,在国内屈指可数。明洪武二十年(1387),因地处海防要冲,调昌国卫守御置前、后二千户所,筑堤捍守。石浦所城“东南面海,西北依山”,“高二丈,广六尺,周六百有七丈。辟西、南、北三门。辟水门于(西)北,南二门之侧。罗以月城,城上雉堞一千九百六十,警铺二十九,敌台十三。”东南开“濠一百十丈。”下辖石浦巡检司和大金山、后山、前山、下岙、松岙、土湾六烽堠。逢汛期,卫拨游哨兵船防守。清顺治,改置石浦陆、海二汛。康熙二十三年,仍设官防守,重筑所城。东、北面相接,长约700米。它一头连着渔港、一头深藏在山间谷地,城墙随山势起伏而筑,居高控港,素有“城在港上,山在城中”之称。走进石浦,你一定能看到古炮台、古城墙、古城门、摩崖石刻,这些质朴的、毫不起眼的石头,却仿佛为你打开了尘封已久的历史记忆,把你带回了战火纷飞的年代。金鸡山炮台金鸡山炮台,在石浦镇西南金鸡山上。南临石浦港,扼守三门口,地位重要。清道光五年增设金鸡山隘口,筑该台,保存完好。台基呈长方形,占地118平方米,台身呈梯形,四面用条石砌成,共19层,高3.8米,西北面墙有石板挑出,长40厘米,每层一块,自底至顶成45度,可拾级上下。二湾摩崖石刻二湾摩崖石刻,在石浦二湾头朝东岩壁上。石壁长20余米,高4米,峻峭陡立,上有摩崖10条,均楷书阴文题刻。最大者为“视卒当如婴儿”横条,长226厘米,高39厘米,字迹粗壮圆润,刚劲有力。上款“万历癸已”(万历二十一年即1593),还有“季侯顾我”、“德与石存”、“恩同海永”、“将苑羽仪”、“严侯永瞻”、“石存恩存”、“如海恩波”、“岘石恩同”等等,二湾摩崖石刻多为明代抗倭将领所镌,表达了将士上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的战斗情怀。可能由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以运销瓷器为主),必经之中转站的原因,也可能附近的岛礁于海盗倭寇以及其他外来民族的盘踞或登陆的跳板,自元代以来,特别是明洪武年间开始,在象山的石浦东门昌国等地山岙、山头设立了近60个卫、所、寨、堠、巡检司、台,数量居浙江省的三分之二。它们首尾相望,组成了环岛海岸线的一张巨大的防御网。这些军事设施是冷兵器时代国人的“钢铁长城”。海商文化历史上明州(宁波)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历史学家和考古工作者已证实,吴越大量的丝织品和越瓷通过明州港走向世界,而石浦就是海商文化的桥头堡。它的市场之开放,商业之繁荣,资本之集中,经营方式之世界性在当时同类地域中是绝无仅有的。这是一个早已步入商业化社会和城市化走向的商埠。目前,石浦镇保留完整的有4条总长1670米的碗行街、福建街、中街、后街,这四条街组成了古朴的石浦老街。老街中以木板筑墙为特色的街道铺面房,与小巷里砖瓦石库居民相映成趣,独具江南海滨小镇风韵,其中以中街最为典型。中街中街,始建于明代,清代得以发展,是一条保存极为完整、古老、奇特、繁华的商贸街。街道由青石板铺就,每隔50米左右建一座月洞门式的封火墙。墙沿巷,高出居民屋脊,门跨街,月洞门小于街宽。现完整保留有五座,依次题为“固若金汤”、“泽通赢海”、“带砺永存”、“河山并寿”、“庆隘康衢”等字样。在长不足250米的街道两侧,密布着100余家大小店铺商号,山珍海味、南北奇货、中药、西药、绵缎丝绸、钱庄、当铺、烟馆等应有尽有。遵照古城实行保护性开发的原则,而今,“源生钱庄”、“宏章绸庄”、“大皆春药店”、“栽兴烟庄”等老字号已恢复了历史风貌,做到整旧如旧,还其本来面目。源生钱庄源生钱庄:下层为古时钱庄布置,由帐户、营业房、库房等组成,真实反映昔日钱庄营运场面,通过漫画造型、文字等手法,幽默风趣地反映钱文化,展示了“钱眼里的趣话”的主题,给游人以轻松、回味、会心一笑的感受。宏章绸庄宏章绸庄:下层以展示昔日绸庄繁荣为主,通过海运码头卸货宏大场面,用模型较全面反映海上丝绸贸易在石浦的兴旺;上层别出心裁地用绸缎制作600余种,1000多个“中国扣”。以蝴蝶传情、花好月圆、荣华富贵等为主题的一颗颗形象逼真的中国盘扣,仿佛看到了女孩子柔情不断似春水的心灵。大皆春药店大皆春药店: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古老传统的中药铺。仿佛使你沉浸在那个时代的撮药看病的情景。杀鹿制药活灵活现,旧社会男女授受不清的陈规陋习,充分体现在“吊蓝膏药”之中,让我们领略了不一样的“大宅门”药文化。栽兴烟庄栽兴烟庄:昔日吸食鸦片场所,烟具、贫民烟馆、雅致烟馆的场景制作,从一个侧而反映吸食鸦片带来的恶果——倾家荡产、民不聊生,给世人提供了远离毒品,关爱生命的活生生的教育。
渔港古城渔港古城石浦是个有600余年的渔港古城,位于长三角经济中心区的南翼,浙江中部沿海,宁波市象山县南部的石浦(东经121°48'-121°57',北纬29°08'-29°13')港畔,依山面港,陆地总面积119.5平方公里,石浦渔港古城,独特而美丽。石浦人世世代代以海为生,蕴涵出众多神奇的渔文化和渔风情,丰富而广博。尽管时代变迁,但徜徉在石浦老街中,依然可以玩味到明清建筑的丝丝风貌,渔贾文化的连绵气息。 石浦渔港古城的主街,空间封闭连续,台阶高低曲折,封火墙沿巷跨街,层层递进。集江南古镇的古朴灵秀和山城渔港的蜿蜒多变于一体。石浦渔港古城的中街是一条保留最为完整、古老、奇特、繁华的商贸街,渔商气息十分浓厚。中街建于明洪武年间,虽然它几经修缮,但仍保留着原有风貌,其内的每块石板,每一块砖瓦、每一个依稀可辨的商家店号,都会向游客诉说600余年的风风雨雨。中街用石板、石台阶铺设,依势镶嵌在山坡上,拾级而上,蜿蜒曲折,五道月洞门式封火墙有序地分隔,更显其独特特色。中街长不足250米的街道,布列着100余号的大小店铺,山珍海味、绵缎丝绸,钱庄当铺、烟馆妓院、南北奇货、中药西药等应有具有,难怪当地民谚云:“中街石阶镶山坡、五道火墙天上挂、店铺商号密如麻,门前门后迎百舸”。石浦城隍庙一进后檐与两厢房均为二层单檐,前檐明次间为重檐,进深五檩,明间为四架梁前单步,明、次间金柱间均设大门,后檐明间设戏台。戏台设斗栱叠涩式内收藻井,歇山顶。二进大殿,进深九檩,五架梁前后双步,后檐筑墙与三进隔开,两辟门通三进。三进,后殿前设一坐南朝北戏台,四柱为铸铁制,设旋转式内收藻井,歇山顶。天井两侧为二层厢房。后殿为新建仿古建筑。石浦城隍庙,布局完整,地方风格明显,保存完好,是我省一处重要的清代庙宇建筑。阳明山庄位于渔港边延昌后岗山,有主建筑是戚继光纪念堂,还有含放院、晓云楼、群力坊、敬音亭、观音阁等,占地25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950平方米。青瓦铺顶飞檐翘角,画梁雕栋;龙绕立柱,灯挂翘角;绿树隐映,鸟语花香。鱼师庙渔民为感谢鱼师,建立鱼师庙,奉鱼师为鱼师大帝,香火不绝。每当出海或返航,渔民携带妻子儿女,到鱼师大帝前祈祷,求其保佑平安丰收。海江猪不辱使命,每年洋山来临之时,成群结队从铜瓦门入,至庙前,频频跃跃叩头,顿时搅得石浦港海浪飞溅,旋涡四起,蔚为壮观。
俞士吉旧时渔民住所俞士吉(),象山人,历经明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朝,先后任监察御使、湖广巡按、侍郎右佥都御史等职,政绩斐然,在石浦还保留着他的故居——“侍郎府”。1403年,俞士吉以右佥都御史名义出使朝鲜。翌年,又以礼部侍郎名义出使日本,既促进了两国邦交,也显示了泱泱大国的风范,从而受到明成祖的赏识。1409年郑和第二次下西洋后,明成祖派俞士吉为正使官前往西洋诸国进行册封、访问,以敦睦邻邦交,扩大影响。图片中位置是台州市临海市桃渚镇城里村东门。纪子庚纪子庚(),石浦延昌人,早年营商,家道日裕。好施与,行善举,屡捐资建灯塔、桥梁、码头、学校等,曾资助蔡元培及马叙伦避难福州。民国总统黎元洪赐“孝义可风”匾,世人称颂“乐善好施”,“急公好义”,被誉为慈善家。任筱和任筱和()、任筱孚(甫)(),石浦东门岛人。因家境贫寒,兄弟俩只读了两年书后,奉其母黄氏之命开始从商。先后在石浦、沈家门等地开设宝泰行、大皆春国药号、新协元运输船等。慈母课子极严,兄弟事母至孝,乡里有难,不吝接济,数十年如一日,将辛勤积蓄付公益事业。先后募建灯塔于台州磨盘山、舟山菜花山、烈表嘴、象山鸡娘山、铜瓦门、三门山等,又与纪子庚建仁义桥、五里桥、三湾路廊、筑路造凉亭修码头。1927年1月,蔡元培、马叙伦先生避难来象山,任氏兄弟与纪子庚先生一起,用灯塔船、绿眉毛大帆船送至福州。民国33年(1944)筱和病故,乡里感其德,于东门天后宫前,塑立像纪念之。柯受良柯受良,石浦沙塘湾人,有“亚洲第一飞人”之称,浓浓的爱乡情结,使他为家乡的建设做出了不少的贡献。为纪念他,人们在老街专门建造了“亚洲第一飞人馆”。纪念馆里那辆插着鲜艳五星红旗的赛车,和他骑着摩托车飞过黄河、飞过布达拉宫、飞过金山岭长城的虚拟实景,着实让人激动而感慨。
石浦港由于港台形曲折似吸酒器,又称酒吸港。又名荔港,呈东北-西南走向,是著名天然避风良港,港域27平方公里,由东门、对面山、南田、高塘诸岛围列成天然屏障,形成四岛屏罗、五门环列的“月牙”状封闭型港湾,风平浪静,可泊万艘渔轮。有铜瓦门、东门、下湾门、蜊门及三门等五个水道与外海相通,港区主干中心线全长18公里,宽0.4-3公里,面积约27平方公里,可泊万艘渔船;水深4-33米,可行数千吨级海轮,港内风轻浪平,可避10级以上大风,是东南沿海著名的避风良港。 1974年被列为全国四大渔港之一。石浦港据扼要津,与舟山群岛一棹相通,东临大目洋,北通沈家门、宁波、上海,南边椒江、温州,四通八达的海上运输线,使其杨为名闻遐迩的全国四大渔港之一。石浦镇交通便捷,水陆连贯。海运北通辽津,西溯沙市,南达琼粤:客轮通航上海、椒江、沈家门、三门等沿海诸港和具内各港,石浦港沿岸码头纷阵,设施齐全,大小泊位共计166个,年吞吐能力达200万吨。总投入9000余万元,完成了凤栖路、玉泉路、大庆路、南屏路、兴港东路、兴港西路等30余条道路的建造,形成了以渔港路为干线,金山路为横轴的城区路网。象山港大桥,沿海南线象山段(丹城-石浦)和二期工程(石浦-台宁)段等路网的相继建成和贯通。现距宁波100分钟车程,距丹城30分钟车程。甬台温复线石浦高速支线全线建成后,将彻底改变石浦陆路交通末梢的地位。社会事业石浦为省级教育强镇,全镇现共有公办学校13所,其中省级重点中学1所——象山县第二中学,职业技校1所,6星级中心幼儿园1所,个体幼儿园36所,共有教职工1000余人,中小学生13400余人,分别占全县的20%、26%。县级医院和中心卫生院各1家,其中象山县第二人民医院是全国唯一的红十字台胞医院。共有医生184人,卫生技术人员350人,病床数22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4所,社区医生21人;乡村医疗站28家,乡村医生28人;有图书馆1家,藏书3万余册;文化馆1家,各类文体队伍24支;敬老院、福利院2家,床位170个。农村合作医疗村级复盖率100%,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四大保险参保率90%以上,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率和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均达100%。象山石浦旅游_百度知道
象山石浦旅游
算周末去象山玩,然后周六下午就在海滩玩勒晚上去海鲜街吃饭.到那估计中午.上海出发,还有什么景点靠近石浦推荐下,&#39?隔天早上哪里可以看见日出..一般就玩个上午 ,;晚上哪里好玩的
提问者采纳
岛上风光很好:1石浦就三个地方好玩,不过联系船只不是很方便、中国渔村(就是原来的皇城沙滩);3、乘船上岛,这是一个不一般的海岛山地古镇、石浦古镇,我非常喜欢,很有特色;2
相关专业回答
石浦渔港是海钓的不二胜地,带上海钓装备是必须的。可以搭帐篷,如果想体验荒岛求生就要带好帐篷、睡袋最好带上药,以解决吃很多海鲜后的肠胃不适。手电筒,夜晚没有路灯,走夜路的时候用得上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第一,石浦皇城沙滩(就是中国渔村) 可以在那边过夜第二,去小岛上,最好自己带帐篷(岛山小旅馆环境都不好)第二天也能看到日出
石浦皇城沙滩(就是中国渔村) 可以在那边过夜去小岛上,最好自己带帐篷(岛山小旅馆环境都不好)第二天也能看到日出
打台风啊,吃吃东西就回去吧。风大的站的沙滩上面人都会被吹走了。去不去的话,可以去试试那边的海底凉粉,用海底的石花菜制作的。感觉很不错
值的一试。
那边的吃我很有印象,海鲜街那边的海鲜,还有海里面出来的凉粉。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象山石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象山县石浦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