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pdf华廙传现代文意是?

[转载]湖南省郴州市2016届高三第四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秦汉是中国历史上“中央集权体制”的开端。这种制度的实际历史状况,就是以皇帝个人为
核心的同时配以庞大官僚体系的一种直接统治全国的集权制度。这样的权力结构状况,不少历
史学家更倾向于称之为“皇权体制”。在秦汉之前,无论商代或周代,实行的都是分封制,即封建
诸侯的体制。商代社会有浓厚的部落联盟色彩,所以主要实行的是异姓封建;周代保留部分异
姓封建的同时,又实行同姓分封制。当时各地的实际统治者是诸侯,那些诸侯国的统治者是世
袭君主,他们拥有相对自主的行政、赋税和军事大权,商王和周王,名义上是全国最高统治者的
“共主”,周王甚至也称“周天子”,但是对于诸侯的实际管束力有限,以致有的强大诸侯竟敢到周
王城洛阳来“问鼎小大轻重”,这就是所谓的“天子弱,诸侯力政”。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废
封建,立郡县,开始了皇权对全国直接统治的漫长历史。
汉初刘邦曾恢复部分封建制,封功臣韩信、彭越等为异姓诸侯王,所占地域将近全国之半,
势力很大;但不到十年,汉朝廷与他们先后发生激烈冲突,最终他们几乎全部灭亡。此后又有同
姓诸侯王刘濞等,其封地也“分天下半”,他们在景帝时又掀起吴楚七月之乱,以失败告终。有鉴
于此,皇权日益加强,而封建势力日渐式微。
在皇权体制中,皇帝享有绝对的权力和利益,皇帝是“天子”,具有半人半神性,其合法性来
自“天”,所谓“天授帝号”,或者“奉天承运”,意味着他基本上可以不受人间社会要素的制衡、约
束。皇帝直接控制朝廷以及整个官僚机构,官僚机构只是皇权意志的执行者,皇室利益的捍卫
者。所以皇权体制实际上就是皇帝独裁体制。“三代而上,天下非天子之所得私也;秦废封建,
而始以天下奉一人矣。”而体制本身又具有调动和实行统治力的强大功能,所以古来几乎一切统
治者都对这个体制最感兴趣,无不极力实行和强化这个体制。从骨子里说,谁都想当秦始皇。
近代袁世凯已经当上了“大总统”,但他还要“复辟帝制”,就是看上了后者的权力可以不受制约,
而且可以世袭,传诸永久。正因如此,皇权体制在中国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绵延不绝两千余
年。后来许多次改朝换代,尽管情况各异,其实都只是皇权归属改易,是“山河易姓”,而非体制
改变。这些都是从秦汉开始的,可知这两个朝代在中国历史上的特别之处。它们的历史重要
性,也在这里体现出来了。
皇权体制在制止社会分裂和战乱方面,无疑是有效的。它往往以统一大帝国的形式出现,
凭借强大政治军事实力,在对外关系上居于强势地位,不但能消弭外侮,还经常充任宗主国,使
“八戎来服”。但皇权体制的“超稳定性”,决定了它必然要采取保守的社会政策,对于任何社会
变革的潜在趋势持强烈的阻滞立场。而专制体制内部的腐败问题也日渐严重,导致社会矛盾激
化。这些都使得任何皇朝难以长盛不衰,终归覆灭。
&&&&&&&&&&&&&&&&&&&&&&&&&&&&&&&&&&&&&&&(摘编自徐公持《为什么要研究秦汉文学》)
&华廙,字长骏,弘敏有才义。妻父卢毓典选,难举姻亲,故虞年三十五不得调,晚为中书通事
郎。泰始初,迁冗从仆射。为武帝所礼,历黄门侍郎、南中郎将、都督河北诸军事。父疾笃辄还,
遭丧。旧例,葬讫复任,廙固辞,迕旨。
初,表[注]有赐客在鬲,使廙因县令袁毅录名,三客各代以奴。及毅以货赇致罪,狱辞迷谬,
不复显以奴代客,直言送三奴与廙,而毅亦卢毓婿也。又中书监荀勖先为中子求廙女,廙不许,
为恨,因密启帝,以袁毅货赇者多,不可尽罪,宜责最所亲者一人,因指虞当之。又缘虞有违忤之
咎,遂于丧服中免廙官。大鸿胪何遵奏廙免为庶人,不应袭封。有司奏曰:“廙所坐除名削爵,一
时之制。廙为世子,著在名簿,不听袭嗣,此为刑罚再加。嫡统非犯终身弃罪,废之为重,依律应
听袭封。”诏日:“应即位而废之,爵命皆去矣,何为罪罚再加?且吾之责廙,以肃贪秽,本不论常
法也。诸贤不能将明此意,乃更诡易礼律,不顾宪度,君命废之,而群下复之,此为上下正相反
也。”于是有司奏免议者官,诏皆以赎论。
&廙栖迟家巷垂十载教诲子孙讲诵经典集经书要事名曰《善文》行于世与陈勰共造猪阑于宅
侧帝尝出视之问其故左右以实对,帝心怜之。帝后又登陵云台,望见廙苜蓿园,阡陌甚整,依然
感旧。太康初大赦,乃得袭封。久之,拜城门校尉,迁左卫将军。数年,以为中书监。河南尹韩
寿因托贾后求以女配廙孙陶,廙距而不许,后深以为恨,故遂不登台司。年七十五卒,谥日元。
&&&&&&&&&&&&&&&&&&&&&&&&&&&&&&&&&&&&&&&&&&&&&&(选自《晋书·华廙传》,有删改)
【注】表:华廙之父。
井邑①傅岩②上,客亭③云雾间。
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
岸火孤舟宿,渔家夕乌还。
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④闲。
&&&&&&&&_&&&
&&&&&&&&&&&&&&&
11.(1)(4)25
外祖母去世的最初的悲哀过去之后,母亲开始一遍又一遍讲着外祖母的事情,尽管支离破
碎,可还是十分吸引人。好像一个故事才刚刚开始,这就是关于外祖母的。我觉得在这个小茅
屋里,一种全面追溯的气氛突然降临了。
& &&我原来以为外祖母是一个普通的老人,那是多么大的误解啊。我真是太幼稚了。回想起
来,首先是她的沉默,像谜一样的沉默,引发了我极大的好奇。直到我长大了,有了较强的分析
能力时,还在破解着这个谜。这种追溯和破解就是从外祖母逝去的那个时刻开始的。
妈妈说外祖母刚走进那个赫赫有名的大院时,还是一个不足十岁的丫头。她是在那个大院
里一点一点长大的,可是个子始终没有长得太高。她没有留下照片,但妈妈说她那时是一个让
人没法忘记的姑娘。外祖父从城里读书归来常常和她在一起,后来就再也分不开了。他们之间
从一开始就没有主仆的隔阂。他们偷偷好起来,所以后来就引出了那段悲惨的故事。
我记得懂事以后曾抚摸着外祖母头上的银发,看到了一个很大的伤疤。这是怎么回事?问
她,她不答。后来,就是外祖母去世之后,母亲才从头至尾告诉我:“那是你老姥娘干的。她知道
你外祖母和外祖父好,就用捶布槌子打了她一下。你外祖父一直搂着,哭个不停,给她把脸上的
血一点一点洗净。到最后他才发觉,你外祖母鼻子里还有一点气儿。就这样他找来了医生……
“她头上带着一块伤,重新活动在这个大院里。她没有别的地方可去,父亲、母亲早已没了
踪影,谁也说不明白她是谁家的孩子。有人说她是两个过路人寄养在这儿的,还有的说她是两
个讨饭人留下的。反正你外祖母是一个无家可归的苦命女人……你外祖父知道,要在这个大院
成亲是不可能了。他决定出走。
“那天晚上是个刮大风的日子,没有月亮。你外祖父领着你外祖母就跑了。他们一口气跑
了好远,连夜坐船逃到了海北。你外祖父是个有志气的人,他在海北城里学了医,又跟上自己的
老师去了国外。这样你外祖母就不得不苦苦等他了。几年过去他学成归来了,那个高兴啊。他
们想自己开个医院……这时老家没什么音讯,他们也无心打听;后来从一个来海北的老乡嘴里
听说那个大院的主人去世了,这才领上你外祖母过海回来。他们继承了产业,在当地小城开了
一个医院。这是全城第一家能给人动手术的医院。
“你外祖父是一个最活跃的人。原来他不仅是个好医生,还是一个出色的活动家。你的外
祖母开始为他担惊受怕了。有人在街上贴帖子,威胁你外祖父。你外祖母悄悄把帖子收起来,
藏下,好像这样那些威胁就不存在了似的。她只是一遍又一遍叮嘱男人,要小心,要当心……你
外祖父总是笑一笑。他好像什么都不怕。他主要时间用来行医,有时治病也不收费。那些革命
队伍最缺的就是医药,他千方百计援助他们。你外祖母不停地为这个大院操劳,因为男人已经
顾不得这个家了。
“一个秋天的下午,你外祖父骑着马从外面归来时,遭到了埋伏。敌人暗杀了他……你外祖
母在男人遭难以后,在风声最紧的时候,像个男人一样撑起了这个家。她抹干眼泪,想的是怎么
活下去,怎么拉扯一家人往下过……”
母亲的述说总是让人神往。有时我听得也很紧张。母亲告诉我,自从外祖父遭了难之后,
外祖母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她在经过那次一般人不能经受的沉重打击之后,一下子沉默了。
她弱小的身躯把一切都承担起来,抚养女儿,把一个大家庭搞得井井有条。她几乎再也没有了
叹息的功夫,也不再流泪。她只是衰老得很快,慢慢有了白发,有了皱纹。她走路步子很碎,在
院子里来来去去,很少停歇。在她跟男人一块儿生活的那些年里,见过的事情太多了。她知道
比别人更多的秘密,可是从来不说。那些深夜,外祖父和他的朋友们连夜开会,很多重要事情都
是这样决定的。后来,当外祖父遇害之后,敌人一次又一次来刺探、询问,外祖母总是把他们领
到一个客厅里,给他们沏上一杯茶,用不急不慢的声调解答着,巧妙地把他们领入迷宫,
我长大了才明白,正是外祖父视死如归的气概,深深地影响身边的外祖母,还有后来的母亲。
我后来去看过外祖母的坟。它在离我们小茅屋并不太远的一块沙地上。老远就能看到那
儿长了一棵弯弯的松树,坟上长满了荒草和一丛发亮的什么——走近了,原来是一片开得蓬蓬
勃勃的金盏草。
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
&&&&&&&&&&&&&&&&&&&&&&&&&&&&&&&&&&&&&&&&&&&&&&&&&&&&&&&&&&&&&&&&(有删改)
12.(1)(4)25
按照新闻史学家方汉奇的说法,成舍我堪称中国新闻史上的“冠军级”人物。
这位和张季鸾、邵飘萍同时代的报人,不仅保持着“从业时间最长”“创办媒体最多”等若干
纪录,还有着“为办报受挫最多”的名声。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坐牢就不下20次,报馆被封也有
最惊险的一次是落在张宗昌手里。其时,这位“体健如牛却性暴如虎”的军阀,刚刚杀害了
著名记者林白水。一时间,关于成舍我遇害的消息传遍了京城,路透社甚至发出了“成氏已被处
决”的电报。如果不是曾任国务总理的孙宝琦及时相救,这则假新闻恐怕早已成真。
过这种日子,成舍我似乎早有准备。他曾说:“唯有不怕头破血流者才配做新闻记者。”从张
宗昌那里虎口逃生后,他鼓励同仁继续出报,因为“军阀终归要骂的”。
他坚信,办报最大的意义莫过于“要说自己想说的话,要说社会大众想说的话”。这也是上
世纪20年代,他放弃一家知名报纸总编辑的职务,拿出200块大洋办&&/SPAN&世界晚报》的原因。
为了“说话”,他屡屡得罪权贵。1934年,其麾下报纸因刊登南京当局丑闻而被停刊。当
时,汪精卫派人来调停:“一个新闻记者,要和一个行政院院长碰,结果无疑是头破血流。”孰料得
到的却是如下回答:“我可以做一辈子新闻记者,汪先生不可能做一辈子行政院院长。”
很难想象,这样一位硬朗的报馆老板,在日常生活中却近乎吝啬。他历来以“开机器、上前
线、管家务”看待办报。及至所办的上海《立报》发行量达20万份,成大老板依然穿着寒酸的蓝
布长衫,连黄包车也不舍得坐。一次成舍我被人追问有无赌钱、抽烟等经历,他接连摇头后遭到
对方鄙视:“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据说,经过这番奚落,成舍我从此点燃了香烟。
1933年成舍我创办新闻专科学校时,他特意在《招生简章》里注明:“如本人及其家长,怀抱
一般投考洋八股式学校之同样心理,冀图本身或其子弟将来毕业后,能光宗耀祖,升官发财,则
千万别误入歧途。因新闻事业,最需要忠实勤奋,吃苦耐劳。”
多年后,他又在台湾开办类似的学校。据说有家长开学时前来参观.不禁失声恸哭。因为
眼前仅有三间平房的校园,还不及儿女就读的小学校园大。
只有办报时,成舍我才显出报人应有的气魄。为了扩大信息量,他每创办一家报刊,便会不
惜重金建立一家电台。经营上海《立报》时,他特许一线记者租用汽车,从无锡赶往上海送稿。
投身新闻事业多年,成舍我一直感慨国内没有一家“真正的报馆”。相反到处充斥着“流氓
访客”和“敲竹杠的新闻”。因此,他将“完备的报馆和健全的舆论”作为目标,始终坚信:“文化运
动最大的武器,就是报馆。”这种报人眼光和襟怀,被后世的文学史学者陈平原誉为少有的“舆论
家修养”。
乱世之中,成舍我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报业传奇。他仅在北京主持的“世界”报系就拥有3份
报纸,其中《世界日报》是北京发行量最大的日报。他在上海创办的小型报《立报》,更是以20万
份的销量,创造了旧中国自有日报以来的最高纪录。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成舍我先后创办了
20多家媒体,包括报纸、通讯社和广播电台。
一时间,张恨水、萨空了、恽逸群等新闻界大腕纷纷加盟他的旗下。未必是他给的待遇有多
么优厚,而是作为一个有担当的报馆老板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他经常对编采人员说:“只要保证
真实,对社会没有危害,什么新闻都可以登。如果出了什么事,你们不需要负责任,打官司、坐
牢,我去。”
事实上,这位叱咤京津沪三地的报业巨头,一生中唯一恐惧的便是无法畅快地“说话”。惹
恼了张宗昌后,他转战南京办报。得罪了汪精卫,他不得不开拓上海。抗日战争期间,他又在香
港出版报纸。及至台湾解除“报禁”,他又以91岁的高龄创办《台湾立报》。
即便在病危无法言语之时,这位纵跨一个世纪的报界泰斗级人物,仍然用笔吃力地写下四
个大字:“我要说话。”
&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①1934年5月,《民生报》因揭发行政院政务处处长彭学沛(汪精卫部属)贪污案被封闭,成
舍我被拘禁四十天。获释后,于次年在上海创办《立报》,仍坚持“对外争取国家独立,驱除敌寇;
对内督促政治民主,严惩贪污”的宣传宗旨。&&&
(《新闻名人成舍我》)
②成舍我在用人上并不排斥萨空了等进步文人,对于张友渔、恽逸群(成舍我于1935年在
上海创办《立报》时该报的主笔)这样的“左倾人士”(均为中共地下党员),他也“相知有素,长期
任用”。&&&
(《论成舍我的新闻人才观》)
&&&&&&&&&&&&&&&&
精神的贫血比饥饿更可怕,一个人一个时代莫不如此。一篇好的作品,就是一座丰碑,
& 可以千年不朽,万年犹新。作为人类的“精神食粮”,文学一路记载着人类的生活轨迹,如一
& 面镜子, &&&①&&&
;又如一把除尘的刷子,____②&&&
。然而, &&&③&&
&,能捧得一篇佳
& 作是读者之幸,更是作者的至上荣耀。
早起,一个玩音乐的姑娘在微信上喊我,询问一件十万火急的事情:她们乐队的主唱,也是
& 一个很有梦想的姑娘,在昨天夜里出了车祸,伤势很严重,医生说以后再也不可能站起来了。
玩音乐的姑娘问我:“茉茉姐,一会儿我到了医院应该跟她说些什么,怎样才能让她好受
& 一些呢?我怎样才能让她的心情赶快好起来?”
如果是你,你会给这位玩音乐的姑娘什么建议?请给玩音乐的姑娘写一封信,表明你的
& 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华廙,字长骏,弘敏有才义”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华廙,字长骏,弘敏有才义。妻父卢毓典选,难举姻亲,故虞年三十五不得调,晚为中书通事郎。泰始初,迁冗从仆射。为武帝所礼,历黄门侍郎、南中郎将、都督河北诸军事。父疾笃辄还,遭丧。旧例,葬讫复任,廙固辞,迕旨。
&&&&初,表[注]有赐客在鬲,使廙因县令袁毅录名,三客各代以奴。及毅以货赇致罪,狱辞迷谬,不复显以奴代客,直言送三奴与廙,而毅亦卢毓婿也。又中书监荀勖先为中子求廙女,廙不许,为恨,因密启帝,以袁毅货赇者多,不可尽罪,宜责最所亲者一人,因指虞当之。又缘虞有违忤之咎,遂于丧服中免廙官。大鸿胪何遵奏廙免为庶人,不应袭封。有司奏曰:&廙所坐除名削爵,一时之制。廙为世子,著在名簿,不听袭嗣,此为刑罚再加。嫡统非犯终身弃罪,废之为重,依律应听袭封。&诏日:&应即位而废之,爵命皆去矣,何为罪罚再加?且吾之责廙,以肃贪秽,本不论常法也。诸贤不能将明此意,乃更诡易礼律,不顾宪度,君命废之,而群下复之,此为上下正相反也。&于是有司奏免议者官,诏皆以赎论。
&&&&廙栖迟家巷垂十载教诲子孙讲诵经典集经书要事名曰《善文》行于世与陈勰共造猪阑于宅侧帝尝出视之问其故左右以实对,帝心怜之。帝后又登陵云台,望见廙苜蓿园,阡陌甚整,依然感旧。太康初大赦,乃得袭封。久之,拜城门校尉,迁左卫将军。数年,以为中书监。河南尹韩寿因托贾后求以女配廙孙陶,廙距而不许,后深以为恨,故遂不登台司。年七十五卒,谥日元。
(选自《晋书&华廙传》,有删改)
&&&&【注】表:华廙之父。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廙柄迟家巷/垂十载教诲子孙/讲诵经典/集经书要事/名曰《善文》/行于世/与陈勰共造
&&&&猪阑于宅侧/帝尝出视之/问其故/
&&B.廙柄迟家巷垂十载/教诲子孙/讲诵经典/集经书要事/名曰《善文》/行于世/与陈勰共造
&&&&猪阑/于宅侧帝尝出/视之/问其故/
&&C.廙柄迟家巷垂十载/教诲子孙/讲诵经典/集经书要事/名曰《善文》/行于世/与陈勰共造
&&&&猪阑于宅侧/帝尝出视之/问其故/
&&D.廙柄迟家巷/垂十载教诲子孙/讲诵经典/集经书要事/名曰《善文》/行于世/与陈勰共造
&&&&猪阑/于宅侧帝尝出/视之/问其故/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调:文中指选拔官吏。古代表示官员任用或晋升的词语有&辟、拜、擢、致仕&等。
&&&&B.庶人:文中指平民,百姓;春秋时期对农业劳动者的称呼;古代官府中的吏役。
&&&&C.嫡:封建宗法制度中指正妻;封建宗法制度中正妻所生的儿子;关系最亲的,正统的。
&&&&D.卒:古代对人的死有专用的词来表示,如天子死叫崩,诸侯或大官死叫薨,大夫死叫卒。
&&&&&卒&后成为死亡的通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华廙仕途不顺,充满波折。他虽然很有才德,但是他的岳父对他要求很严格,长久不提拔他;他与袁毅是姻亲关系,袁毅被抓,他受牵连。
&&&&B.对华廙的遭遇,官员的态度迥然不同。有人认为要免除华廙的官职,有人认为还要收回他继承的爵位;但也有人认为这样处罚太重。
&&&&C.华廙不喜欢通过婚姻攀结权贵。中书监荀勖想让自己的儿子与华廙的女儿结婚,华廙不答应;河南尹韩寿托贾后向华廙求结亲被拒绝。
&&&&D.皇帝对华庾既严厉又同情。皇帝主张严厉惩罚华廙,并说明其原因,还批评了那些不主张加重处罚华廙的人,不过,后来皇帝还是同情华廙。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父疾笃辄还,遭丧。旧例,葬讫复任,虞固辞,迕旨。(6分)
&&(2)且吾之责虞,以肃贪秽,本不论常法也。(4分)
4C(原文标点:腐栖迟家巷垂十载,教诲子孙,讲诵经典。集经书要事,名曰《善文》,行于世。与陈勰共造猪阑于宅侧,帝尝出视之,问其故。
5.A(&致仕&意思是交还官职,即退休)
6A(&他的岳父对他要求很严格&,文中无据;应是他的岳父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举贤避亲)
7(1)华廙的父亲病重便回家,父亲去世。按照旧例,下葬完了,恢复原职,华腐坚决推辞,违背了皇帝的旨意。(得分点:笃、讫、固+各 1 分,句意 2 分)
(2)再说我惩罚华廙,以此来达到肃清贪污丑恶,本来就不需按平常的法律。(得分点:且、责、论各 1 分,句意 1 分)
参考译文:
华廙,字长骏,旷达敏捷,有才德。华廙的岳父卢毓掌管选拔人才授官的事务,难以推举姻亲,所以华廙三十五岁没有得到提拔,很晚才担任中书通事郎。泰始初年,晋升为冗从仆射。华廙被武帝敬重,先后担任黄门侍郎、南中郎将、都督河北诸军事。华廙的父亲病重便回家,父亲去世。按照旧例,下葬完了,恢复原职,华廙坚决推辞,违背了皇帝的旨意。
当初,华廙的父亲华表有皇帝赐给的门客在鬲县,派华廙通过县令袁毅登录名字。三个门客各以奴仆代替。到袁毅因用财物买通他人而获罪,袁毅的供词迷乱谬误,不再显露以奴仆代替门客的事,直接说是送三个奴仆给华&,而袁毅也是卢毓的女婿。又在这以前,中书监荀勖替儿子向华廙求娶其女儿,华廙没答应,结成怨恨,荀勖就秘密地向皇帝陈述这事,认为袁毅贿赂的人多,不能全部判罪,应该惩罚最亲近的一个人,趁机指责华廙应当判罪。又因华廙有违背圣旨的错误,就在守孝时间免除他的官职。大鸿胪何遵上奏朝廷 应把华廙免为百姓,不应该承继前辈受封的爵位。有关部门上奏朝廷说,华廙犯罪被取消原有的身份并剥夺爵位,只是一时的规定。华廙是华表的嫡子,写在名册上,不让他继承爵位,这是刑罚上再加处罚。嫡系亲属不是犯了终身废弃的罪,废除爵位就太重了,依照法律应让他继承爵位。&皇帝下诏说廙应该担任的官职而废除,封爵受职都革除了,怎么是刑罚再加处罚廙再说我惩罚华廙,以此来达到肃清贪污丑恶,本来就不需按平常的法律。你们不能明白这个意思,反而改变礼制法律,不顾虑法度,君主命令废除,而群臣要恢复,这是上下级做法正好相反。&于是有关部门上奏免除异议者的官职,皇帝下令将功赎罪。
华廙在家乡游玩休憩将近十年,教导子孙,讲解诵读经典书籍。收集经书的重要事件编成书,叫作《善文》,流行于当世。与陈勰共同在宅屋旁修建猪栏,皇帝曾经去视察过它,询问修建猪栏的原因,左右大臣如实回答,皇帝心里同情他们。皇帝后来又登上陵云台,望见苜蓿园,阡陌很整齐,心中依然感慨以前的事。太康初年,大救天下,华廙才获得继承封地。过了很久,授予城门校尉,升迁左卫将军。几年后,任命他担任中书监。河南尹韩寿托贾后请求把女儿许配给华廙的孙子华陶,华廙拒绝,不答应,贾后十分恨他,所以不能登三公之位。七十五岁去世,谥号元。&
相关阅读:
------分隔线----------------------------
古诗文图片鉴赏晋书 列传第十四郑袤传 李胤传等(白话文翻译+原文)
&&&&晋书 列传第十四郑袤传、郑默传、郑球传、李胤传、卢钦传、华表传、石鉴传、温羡传白话文翻译
&&& 郑袤传:郑袤字林叔,是荥阳开封人。高祖郑众,汉时任大司农。父亲郑泰,汉时任扬州刺史,有很好的名声。郑袤年少丧父,很早就有见地和能识别人才。荀攸见到他说:“郑公业还像还活着呢。”郑袤随叔父郑浑避难江东。当时华歆任豫章太守,郑浑前往投靠他,华歆一向与郑泰关系很好,抚养郑袤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子。郑袤十七岁那年,就回到了自己的故乡。为人清正。当时济阴人魏讽任相国掾,名气很大,和郑袤同郡的任览与他结交。郑袤认为魏讽是奸雄之人,终究要酿成祸害,劝任览远离他。等到魏讽事发兵败,议论的人都称赏郑袤。
&& 魏武帝当初封儿子为侯时,为他们精心选择门客朋友,郑袤和徐干都担任临淄侯文学,后改任司隶功曹从事。司空王朗延请为属官,郑袤举荐高阳人许允、扶风人鲁芝、东莱人王基,王朗都任用他们,后来他们都做了高官,有很高的名望。郑袤升任尚书郎。后外任为黎阳令,部下和百姓都心悦诚服。太守考核属官,经过甄别,郑袤尤为突出,为各县县令之首。升任尚书右丞。改任济阴太守,到任就表彰孝悌之人,尊重贤才能人,兴办学校,教育后辈。调任大将军从事中郎,任散骑常侍。正值广平太守空缺,宣帝对郑袤说:“你叔叔将作大匠郑浑在阳平、魏郡任上留有好名声,百姓得到恩惠感化。况且卢子家、王子雍接着管理此郡,使该地世代不乏贤人,所以再次让你去任职。”郑袤在广平,把教化放在首位,善于用法规管理人,百姓爱戴他。徵召为侍中,百姓敬仰他,舍不得他走,在路旁哭泣相送。升任少府。高贵乡公即位,郑袤和河南尹王肃备好车马仪仗在元城迎接他,封广昌亭侯。改任光禄勋,领宗正。红潮网编辑
&& 鸺笞髀遥暗矍鬃哉魈郑俟僭诔嵌缆飞裣嗨停Y笥胁〔荒艿健>暗鄱灾辛炀跛嗨担骸爸皇敲挥屑街9饴缓芤藕丁!蓖跛喔嫠吡酥Y螅Y笄鬃约莩底犯暇暗郏挥卸嘣毒妥飞狭恕>暗坌ψ潘担骸氨纠淳椭滥阆窈钌谎囟崂吹摹!庇谑呛椭Y笸顺担仕骸跋扔檬裁醇颇保俊敝Y蟠穑骸肮ノ液鸺笸惺槔桑乇鹆私馑4巳讼舶甭远幻魇吕恚怨ピ谟闹萘⒐σ岳矗鞠蚝陀尴蕖N那沼露弈薄H缃裢跏Τ銎洳灰猓⒒词勘腥衿荒芗崾兀颐峭谏罟抵呃菀源炱淙衿馐侵苎欠蜃钌贸さ摹!本暗酆茉尥8娜翁!8吖笙绻榱⒚魈帽儆海〔┦浚Y缶倭跻恪⒘、程咸、庾峻,他们后来都做到三公和辅相的高位。等到常道乡为君主,郑袤因参与商议拥立之事,进封安城乡侯,封邑一千户。景元初年,疾病失明,多次请求退休,未准。任光禄大夫。建立五等封爵时,封为封密陵伯。
&& 武帝即位,郑袤进爵为侯。虽卧病十余年,但却被当时贤人争相推荐。泰始年间,诏书说:“光禄密陵侯郑袤,为人中和纯正,退有清静平和的风度,进有洁白无暇的节操,应当登三公之位,补上公之缺。任命郑衮为司空。”武帝走到殿前,派五官中郎将国坦到郑袤家宣旨。郑袤一再推辞,派儿子郑称送回官印,来回十多次。郑袤对国坦说“魏以徐景山为司空,当时我是侍中,受诏任非其人。的确很伤和气,不敢以快死之人,连累辱没朝廷。。”终于没有接受任命。遵循高雅君子的足迹,是可以不接受的吧!”坚决推辞,很久没被允许,以侯爵退休,授仪同三司,设置属官守卫,赏赐床上用品、钱五十万。
&& 九年去世,终年八十五岁。皇帝在东堂发丧,赏赐棺材、朝服一套、常服一件、钱三十万、绢布各百匹,用来办丧事。谥曰元。有六个儿子,长子郑默继嗣,次子郑质、郑舒、郑诩、郑称、郑予,官位都是卿。
&&& 郑默传。郑默字思元。初为秘书郎,考订旧文,删除多余浮秽之语。中书令虞松对他说:“从今以后,红紫有区别了。”改任尚书考功郎,专管讨伐蜀国之事,封关内侯,升任迁司徒左长史。晋武帝接受魏帝禅让时,郑默与太原郭奕同为中庶子。朝廷认为太子官属应当称陪臣,郑默上书说:“皇太子体现帝王的高贵,对天下无私。宫臣皆受命与朝廷,不能与封国等同。”建议被采纳。出任东郡太守,正值岁荒人饥,郑默开仓振济百姓,然后住在郡县治所,上表请求处分。朝廷认为此是忧国之举,下诏书奖他,把他比作汲黯。朝廷还布告天下,如郡县有这种情况的,都照此办理。召入任散骑常侍。
&&& 当初,武帝认为宗室子弟应当定等级,乡里人不敢与他们为同等级,向州里寻求,于是十二郡中正都共同推举郑默。文帝给郑袤写信说:“小儿得以挤身贤德之流,实在惭愧。”等到武帝在南郊祭天时,下诏让郑默陪乘,对郑默说:“你知道为什么让你陪乘吗?原来州中推举你同等级,常愧连累公正的评价。”于是问到政事,郑默说:“勤耕务农是国家的根本,选用贤才是救世之道。任职期限长,有利于政事。慎重进退,以利劝戒。推崇儒家真义,是教化和引导的根本。如此而已。”武帝很赞同。
&&& 后来因为父亲丧辞官,不久起用为廷尉。当时朝廷因鬲令袁毅犯有贿赂罪,大兴刑狱。在朝官员多受牵连,只有郑默兄弟洁身自好没有事。升任太常。当时仆射山涛欲举一亲戚任博士,对郑默说:“你好像是尹翁归,让我敢再说。”郑默为人敦厚庄重,柔中有刚,事情大都如此。
&& 齐王司马攸将去封国时,让礼官议论崇赐的典章制度。博士祭酒曹志等违背司马攸的意思,郑默没有深究,因牵连有罪而免官。不久任大鸿胪。赶上母亲去世,旧制,葬后就要回来供职,郑默恳请不回,很久都没有被批准。于是改定法令,听任大臣服丧期满,这是从郑默开始的。服丧期满,任大司农,改任光禄勋。
&& 太康元年去世,终年六十八岁,谥号成。尚书令卫啵骸澳判忻司勇鄣溃迳徘洌晃闯频拢嗽尽!倍蟾秆羁ハ扔耘弈釉ィD担骸拔崦慷痢饿敛灰纱罚O肫淙恕N吩度ü螅仁浪亍!彼齑侵?ド钗蕖V链耍ヒ椴煌觳皇┬小D沓宀┌槲陆鳎灰圆诺伛嫖铮律弦岳瘢鱿乱院停滟资搜患由逃邢釉梗允看蠓蛎侨衔κ朗呛苣训摹VD亩又G颉
&& 郑球传:郑球,字子瑜。少辟宰府,入侍二宫。成都王为大将军,起义讨赵王伦,球自顿丘太守为右长史,以功封平寿公。累迁侍中、尚书、散骑常侍、中护军、尚书右仆射,领吏部。永嘉二年卒,追赠金紫光禄大夫,谥曰元。球弟豫,永嘉末为尚书。
&&& 李胤传,李胤字宣伯,辽东襄平人也。祖你李敏,汉时任河内太守,辞官回家乡,辽东太守公孙度想逼他当官,他乘小船漂流大海,不知去向。儿子李信找他多年,渡大海走塞外,始终未找到,想要服丧,又怀疑他还活着,于是心情如同服丧不思婚娶。后来因邻居故人与他父亲同岁的人死了,便也开始服丧了。与他同乡的燕国人徐邈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由,劝他娶妻。生下李胤后,就断绝与妻来往,好像在服丧一样,悲伤过度,几年后去世。李胤年丧父,母亲又改嫁,成年以后,节食悲伤,也说自己在服丧。又因祖父生死不明,就设木制牌位以供奉。因此以孝闻名。外表不加修饰,弱不禁风,却知识渊博,宽宏大量,言而有信。
&& 李胤初为郡国上计掾,州中徵用为部从事、治中,举为孝廉,参与镇北军事。升任乐平侯相,为政崇尚清明简约。召入任尚书郎,改任中护军司马、吏部郎,选拔官吏公正廉洁。赐爵关中侯,外任御史中丞,秉公执法,百官都怕他。伐蜀时任西中郎将、督关中诸军事。后来任河南尹,封为广陆伯。泰始初年,任尚书,进爵为侯。李胤上奏以为:“古者三公坐而论道,在内参六官之事,在外与六卿之教,处于三公之位,兼听断案,考核疑难典章,和大臣商量。陛下圣明,日理万机,多发诏令,遵循古法,虽唐、虞访求,周文严谨,也赶不上啊。从今以后,国家有大事,可亲自召见诸公,询问采纳正确之言。遇到疑难,可扩大到一省,让侍中、尚书各抒己见。如果有病没来,可临时派近臣问询。”皇帝下诏同意。升任吏部尚书仆射,不久改任太子少傅。因高风亮节令司隶校尉。不适合兼任监察官。武帝认为任此二职者都必须忠诚贤明,所以每次都不同意。
&& 咸宁初,皇太子在东宫居住,武帝认为司隶校尉事务繁重,而少傅又要早晚辅导太子,李胤向来身体羸弱,不应长期劳累,改任侍中,加特进。不久改任尚书令,侍中、特进照旧。李胤虽然当过朝内外官职,但家中却很贫穷俭朴,儿子有病没钱买药。武帝听说后,赏钱十万。后来武帝认为以前丞相职位中有司徒一职,下诏以李胤为司徒。在任五年,清静持重,很称职。以吴会刚平定,大臣多有功劳,应当提拔为由,上书请求职官。武帝不听,派侍中宣旨,拒绝其上书,厚诏敦促。李胤不得已,出来处理政事。
&& 太康三年去世,武帝下诏遣御史持节监丧致祠,谥号成。皇太子命舍人王赞诔之,文义甚美。帝后思胤清节,诏曰:“故司徒李胤,太常彭灌,并履忠清俭,身没,家无余积,赐胤家钱二百万、谷千斛,灌家半之。”三个儿子,李固、李真长、李修。李固字万基,散骑郎,先胤卒,李固子志嗣爵。李志字彦道,历任散骑侍郎、建威将军、阳平太守。真长位至太仆卿。李修任黄门侍郎、太弟中庶子。
& 卢钦传:卢钦,字子若,是范阳涿人。祖你卢植,汉时任侍中。父亲卢毓,魏时任司空。世代以儒学显赫。卢钦淡泊而有远见,专政经史,被举为孝廉,不去,魏大将军曹爽徵用为属官。曹爽的弟弟曾经有所嘱托,卢钦告诉他们应当依法办事,曹爽非常赞同,惩罚了弟弟。担任尚书郎。曹爽被杀,卢钦免官。后为侍御史,继承父亲的大利亭侯爵位,多次任任琅邪太守。宣帝任太傅时,徵用为从事中郎,外任阳平太守,升任淮北都督、伏波将军,很有政绩。徵召为散骑常侍、大司农,升任吏部尚书,进封大梁侯。武帝受禅,以卢钦都督沔北诸军事、平南将军、假节,给追锋轺卧车各一乘、第二驸马二乘、骑具刀器、御府人马铠等以及钱三十万。卢钦在军镇宽猛相济,边疆平安无事。召入任尚书仆射,加侍中、奉车都尉,领吏部。因为清贫,特被赏赐绢一百匹。卢钦惟才是举,享有廉洁公平的美誉。
&& 咸宁四年去世,诏书说:“卢钦履道清正,清正廉洁。闻名华夏。入掌机要,处事公平。勤政于内外,鞠躬尽瘁。不幸去世,我很悲痛。追赠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赐棺材、朝服一套、常服一件、布五十匹、钱三十万。”谥号元。因卢钦忠诚高洁,不经营产业,去世以后,家无房产,特赏钱五十万,为盖房子。又下诏书说“已故司空王基、卫将军卢钦、领典军将军杨嚣,都一向清贫,去世以后,家无余财。近来闹饥荒,闻其家大匮,其各赐谷三百斛。”卢钦历任地方官,不崇尚功名,只以公平治理为宗旨。俸禄分给亲戚故旧,不经营这产。按礼仪典章办事,妻子去世,盖陋舍,在外舍服丧完毕。所著诗赋论难数十篇,书名《小道》。儿子卢浮继嗣。
&& 卢浮:卢浮传字子云,起家太子舍人。病疽截手,遂废。然朝廷器重之,以为国子博士、祭酒、秘书监,皆不就。钦弟E字子笏,卫尉卿。E子志。
& 志字子道,初辟公府掾、尚书郎,出为邺令。成都王颖之镇邺也,爱其才量,委以心膂,遂为谋主。齐王灼鹨澹彩垢嬗薄S闭僦炯剖拢驹唬骸罢酝跷薜溃列写勰妫暮H松瘢环吲=竦钕伦苈嗜ζ诘绶永粗冢徽僮灾痢Iㄒ男啄妫赜姓魑拚健H槐轮林兀ト怂鳌R遂合腿尾牛允帐蓖!庇鄙钊恢难∩献簦弑俎蚴簦灾疚岩椴尉圆棺蟪な罚ㄕ莆暮病S鼻胺娑级秸枣姿埽恐谡鸷В檎叨嘤贡3琛V驹唬骸敖裎揖Ю行碌檬ぃ赜星嵋琢觊鲋椋舳俦唤肤宀豢捎谩G艺胶文芪奘じ海烁【切斜兜溃鲈舨灰猓擞帽嬉病!庇贝又<奥装埽救坝痹唬骸捌胪踔诤虐偻颍胝陪认喑植荒芫觯笸蹂傻眉煤樱酥笱氡龋胪踅竦庇氪笸豕哺ǔV疚帕叫鄄痪愦Γγ徊⒘褚艘蛱⒓玻蠡苟ㄊ。瞥缙胪酰旖崴暮V模思浦弦病!庇蹦芍煲阅讣不狗赜住S墒怯被袼暮V煜鹿樾摹3⒎庵疚淝亢睿由⑵锍J獭
&& 及河间王J纳李含之说,欲内除二王,树颖储副,遣报颖,颖将应之,志正谏,不从。及酌穑币V雌谌ǎ旎初摹R猿ど惩V在内,不得恣其所欲,密欲去V。时荆州有张昌之乱,颖表求亲征,朝廷许之。会昌等平,乃回兵以讨V。志谏曰:“公前有复皇祚之大勋,及事平,归功于齐,辞九锡之赏,不当朝政之权,振阳翟饥人,葬黄桥白骨,皆盛德之事,四海之人莫不荷赖矣。逆寇纵肆,猾扰荆、楚,今公扫清群难,南土以宁,振旅而旋,顿军关外,文服入朝,此霸王者之事也。”颖不纳。
&&& 及V死,颖表志为中书监,留邺,参署相府事。乘与败于荡阴,颖遣志督兵迎帝。及王浚攻邺,志劝颖奉天子还洛阳。时甲士尚万五千人,志夜部分,至晓,众皆成列,而程太妃恋邺不欲去,颖未能决。俄而众溃,唯志与子谧、兄子D、殿中武贲千人而已,志复劝颖早发。时有道士姓黄,号曰圣人,太妃信之。及使呼人,道士求两杯酒,饮讫,抛杯而去,于是志计始决。而人马复散,志于营阵间寻索,得数乘鹿车,司马督韩玄收集黄门,得百余人。志入,帝问志曰:“何故散败至此?”志曰:“贼去邺尚八十里,而人士一朝骇散,太弟今欲奉陛下还洛阳。”帝曰:“甚佳。”于是御犊车便发。屯骑校尉郝昌先领兵八千守洛阳,帝召之,至汲郡而昌至,兵仗甚盛。志喜于复振,启天子宜下赦书,与百姓同其休庆。既达洛阳,志启以满奋为司隶校尉。奔散者多还,百官粗备,帝悦,赐志绢二百匹、绵百斤、衣一袭、鹤绫袍一领。
&&& 开始,河间王J闻王浚起兵,遣右将军张方救邺。方闻成都军败,顿兵洛阳,不敢进,纵兵虏掠,密欲迁都长安,将焚宗庙宫室,以绝人心。志说方曰:“昔董卓无道,焚烧洛阳,怨毒之声,百年犹存,何为袭之!”乃止。方遂逼天子幸其垒。帝垂泣就舆,唯志侍侧,曰:“陛下今日之事,当一从右将军。臣驽怯,无所云补,唯知尽微诚,不离左右而已。”停方垒三日便西,志复从至长安。颖被黜,志亦免官。
&& 及东海王越奉迎大驾,J启帝复颖还邺,以志为魏郡太守,加左将军,随颖北镇。行达洛阳,而平昌公模遣前锋督护冯嵩距颖。颖还长安,未至而闻J斩张方,求和于越。颖住华阴,志进长安,诣阙陈谢,即还就颖于武关。奔南阳,复为刘陶所驱,回诣河北。及颖薨,官属奔散,唯志亲自殡送,时人嘉之。越命志为军谘祭酒,迁卫尉,永嘉末,转尚书。洛阳没,志将妻子北投并州刺史刘琨。至阳邑,为刘粲所虏,与次子谧、诜等俱遇害于平阳。长子谌。
&& 卢谌传:卢谌字子谅,清敏有理思,好《老》《庄》,善属文。选尚武帝女荥阳公主,拜驸马都尉,未成礼而公主卒。后州举秀才,辟太尉掾。洛阳没,随志北依刘琨,与志俱为刘粲所虏。粲据晋阳,留谌为参军。琨收散卒,引猗卢骑还攻粲。粲败走,谌得赴琨,先父母兄弟在平阳者,悉为刘聪所害。琨为司空,以谌为主薄,转从事中郎。琨妻即谌之从母,既加亲爱,又重其才地。
&& 建兴末,随琨投段匹。匹自领幽州,取谌为别驾。匹既害琨,寻亦败丧。时南路阻绝,段末波在辽西,谌往投之。元帝之初,末波通使于江左,谌因其使抗表理琨,文旨甚切,于是即加吊祭。累徵谌为散骑中书侍郎,而为末波所留,遂不得南渡。末波死,弟辽代立,谌流离世故且二十载。石季龙破辽西,复为季龙所得,以为中书侍郎、国子祭酒、侍中、中书监。属冉闵诛石氏,谌随闵军,于襄国遇害,时年六十七,是岁永和六年也。
&&& 谌名家子,早有声誉,才高行洁,为一时所推。值中原丧乱,与清河崔悦、颖川荀绰、河东裴宪、北地傅畅并沦陷非所,虽俱显于石氏,恒以为辱。谌每谓诸子曰:“吾身没之后,但称晋司空从事中郎尔。”撰《祭法》,注《庄子》,及文集,皆行于世。
&& 悦字道儒,魏司空林曾孙,刘琨妻子之侄也。与谌俱为琨司空从事中郎,后为末波佐史。没石氏,亦居大官。其绰、宪、畅并别有传。
&&& 华表传:华表(204-275),西晋平原高唐人,字伟容。华歆的儿子。弱冠仕魏散骑典北京时间郎,累迁尚书,封观阳伯。晋武帝泰始中,拜太子少傅,累迁太常卿、太中大夫。以老病乞骸骨。清澹退静,以苦节垂名。卒谥康。& 泰始年间,任太子少傅,改任光禄勋,升任太常卿。几年后,以年老有病请求退休。诏书说:“华表清正而品行端正,有老成之美,多年处理政务,不敢懈怠。因病重请求退休,态度诚恳,现在批准他的请求,以为太中大夫,赏钱二十万,床帐褥席俸禄与九卿相同,门前设置阻止人马通行的木栅。”
&& 华表以守志不渝闻名,司徒李胤,司隶王宏等都感慨华表淡泊宁静,认为不可以贵贱来定远近。咸宁无年八月去世,终年七十二岁,谥号康,诏令赐给朝服。有六个儿子:华M、华岑、华峤、华鉴、华澹、华简。
&&& 石鉴传:石鉴,字林伯,是乐陵厌次人。出身寒门,志趣高雅。办事公正。在魏做官时,历任尚书郎、侍御史、尚书左丞、御史中丞,对时政人事多有纠正,皇帝都怕化,出任并州刺史、假节、护匈奴中郎将。
&&& 武帝接受扫魏帝禅让,封石堂为堂阳子。召入任司隶校尉,改任尚书。这时秦、凉被异族打败,派石鉴督陇右诸军事,因虚报战功被免官。后任镇南将军、豫州刺史,因讨吴时虚报杀敌人数被治罪。诏书说:“从前云中守魏尚以斩首人数不对被治罪,武牙将军田顺以诈增虏获自杀,诬罔败法,古今所疾。鉴备大臣,吾所取信。往者西事,公欺朝廷,以败为得,竟不推究。中间黜免未久,寻复授用,冀能补过,而乃与下同诈。所谓大臣,义得尔乎!有司奏是也,顾未忍耳。今遣归田里,终身不得复用,勿削爵土也。”久之,拜光禄勋,复为司隶校尉,稍加特进,迁右光禄大夫、开府,领司徒。前代三公册拜,皆设小会,所以崇宰辅之制也。自魏末已后,废不复行。至鉴,有诏令会,遂以为常。太康末,拜司空,领太子太傅。
&&& 武帝去世,鉴与中护军张劭监统山陵。时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傅杨骏所疑,不敢临丧,出营城外。时有告亮欲举兵讨骏,骏大惧,白太后令帝为手诏,诏鉴及张劭使率陵兵讨亮。劭,骏甥也,便率所领催鉴速发,鉴以为不然,保持之,遣人密觇视亮,已别道还许昌,于是骏止,论者称之。山陵讫,封昌安县侯。元康初,为太尉。年八十余,克壮慷慨,自遇若少年,时人美之。寻薨,谥曰元。子陋,字处贱,袭封,历屯骑校尉。
&& 温羡传:温羡,字长卿,太原祁人,汉护羌校尉序的后代。祖父温恢,魏时任扬州刺史。父恭,济南太守。兄弟六人并知名于世,号曰“六龙”。羡少以朗寤见称,齐王攸辟为掾,迁尚书郎。惠帝即位,拜豫州刺史,入为散骑常侍,累迁尚书。及齐王赘ㄕ韵圬世簦馓厍字舨可惺椤
&&&&&& 先是,张华被诛,捉ㄒ橛雌涔倬簟B壅呋蛞晕牵鄄抵唬骸白蕴熳右严拢几饔胁睿坏霉樽镉谝蝗艘病9赎套釉唬骸阉劳觯瞧淝钻牵苋沃俊崩锟酥倍缕蛑⒀羯撼镏盥溃曰曛竽说昧⑹隆N从惺轮骷妫眯衅渲居谑轮谡咭病J角幔呕磊伞I显撞缓停荒艹蟹缭奚疲渲各獯用灰嗄押酰】鼋窕屎筅诤ζ渥樱谀巡辉ぃ穹撬凇G液筇迤胗诘郏鹜始镌谕髯樱虏晃妫宸撬帧=褚曰荒芊贤髯又螅胝远懿惶稚本敉嵩鹬谝宀痪ㄒ病!被沟米犯淳粑弧
&& 其后以从驾讨成都王颖有勋,封大陵县公,邑千八百户。出为冀州刺史,加后将军,范阳王败于许昌也,自牧冀州,羡乃避之。惠帝之幸长安,以羡为中书令,不就。及帝还洛阳,征为中书监,加散骑常侍。未拜,会帝崩。怀帝即位,迁左光禄大夫、开府,领司徒。论者佥谓为速。在位未几,病卒,赠司徒,谥曰元。有三子:祗、允、裕。
&& 祗字敬齐,太傅西曹掾。允字敬咸,太子舍人。裕字敬嗣,尚武安长公主,官至左光禄大夫。
&& 史臣说:晋氏中朝,承累世之资,建兼并之业,衣冠斯盛,英彦如林。此数公者,或以雅望处台槐,或以高名居保傅,自非一时之秀,亦曷能至于斯。惜其参缄于论道之辰,独善于兼济之日,良图鲠议,无足多谈。然退已进贤,林叔弘推让之美;自家刑国,宣伯协恭孝之规。子若之儒素为基,伟容之苦节流誉,庆垂来叶,不亦宜哉!石鉴以公亮升,温羡以明寤显,属于危乱,不陨其名。岁寒见松柏之后凋,斯人之谓矣。
& 赞曰:让矣密陵,孝哉广陆。钦既博雅,表亦贞肃。鉴绩克宣,温声载穆。同振玉声,争相芬芳。(下一页郑袤(子默 默子球) 李胤 卢钦(弟E E子志 志子谌) 华表(子M M子恒 M弟峤) 石鉴 温羡各传原文)
内容编辑:红潮小编
??????????
红潮网-中国军事历史故事()版权所有& 站长QQ:
红潮网声明:本站文章未署名部分来自合作平台福宁客的博客,部份由网友搜集转载自报刊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地址:中国.福建 邮编:355100&& 技术支持:无忧互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晋书 王羲之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