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1952伦敦雾霾事件的出现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

中国历史上关于雾霾的记载
当前位置:&&
雾霾对空气的污染,如今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雾霾天气始于何时?历史上有关于雾霾天气的记载吗?
中国历史上关于雾霾的记载
发布日期:&&&文章来源:安阳网-安阳晚报&&&
元朝:“都门隐于风霾间”
目前对雾霾天最早的记录可追溯到元朝。据《元史》记载:元天历二年(1329年)3月,由于前年冬天没有降雪,春天又少雨水,天气异常干燥,导致“雨土,霾”,“天昏而难见日,路人皆掩面而行”。至元六年(1340年)腊月,“雾锁大都,多日不见日光,都(城)门隐于风霾间”。由此可见,元代史籍中所记述大都城的这两次“霾灾”,持续时间较长,能见度很低。
明清:“霾尘积聚难见路人”
到了明代,有关“霾灾”的记载逐渐增多。明成化四年(1468年)初春,《明宪宗实录》记载:“今年自春徂夏,天气寒惨,风霾阴翳……近一二日来,黄雾蔽日,昼夜不见星日。”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四月,“连日狂风大作,尘霾蔽空”。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正月丁未,京师阴霾蔽日,自辰至午乃散”。类似记录明代北京地区“霾灾”的多达数十次。
清代也发生过多次“霾灾”,康熙六十年(1721年),“今日(会试)出榜,黄雾四塞,霾沙蔽日。如此大风,榜必损坏”。嘉庆十五年(1810年),“京师入腊月以后,时有雾起霾升,连宵达旦,宛平、大兴具有上报”。咸丰六年(1856年),“入冬以来,雪少雾多,土雨风霾时临京师,以昌平、宛平为浓重”。总之,每隔几年“霾灾”便会光临京城,多集中在冬季和春季。
在科学尚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对雾霾的认识极少,所以对雾霾的程度、浓度、范围和危害等,只能凭感觉,且只记录灾情,对于如何预防“霾灾”,没有什么记载。
古人对雾霾灾害的认识很肤浅,人们多认为是老天爷降的“霾灾”,所以多求神灵保佑,“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
“霾灾”较大的危害是影响交通运输,古代也是如此。明清时期盛行漕运,也就是使用运河的船只把粮食送进京城,“霾灾”一发生,水路难通,京城的粮仓存储量急剧减少,时有告急。
据传光绪年间京城曾出现一次严重的“霾灾”,数日不散,慈禧太后也曾令人在紫禁城内“祭天驱霾”。而民间遇有“霾灾”出现时,人们多到龙王庙前拜求龙王“驱霾祈雨”,并在庄稼种植上采取相应的措施。
(据《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方敏
上一篇:下一篇: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安阳日报新农村周刊、安阳晚报、安阳慈善、大鼎手机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安阳网发布,安阳网原创及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安阳网-安阳日报”或“安阳网”。版权合作联系:0。
·频道精选
·图片新闻中国古代雾霾天最早出现于何时? | 北晚新视觉
中国古代雾霾天最早出现于何时?
编辑:Bestet
如果盘点今年的热词,“雾霾”无疑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之一。其实,就“霾”字来说,早在殷商时期古人用来占扑的甲骨卜辞中就已出现了“霾”字;在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也曾出现过“霾”,其中《邶风·终风》有一句:“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而“雾霾”一词,最晚在公元5世纪前后的史书上已出现,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上已有“雾霾”的记载;北京最早疑似雾霾“昏雾”的记载则出现在北魏时期,《魏书·灵征志上》记载,景明三年九月丙辰,“幽州暴风昏雾”……然而,古代的“霾”是否就是现在所说的雾霾?迄今气象学界和史学界仍存在争议。
徐中舒编撰的《甲骨文字典》中释“霾”字(内页局部)“霾”在上古时就是坏天气甲骨卜辞:“贞: 兹雨隹霾?贞:兹雨不隹霾?”“雾霾”一词,最晚在公元5世纪前后的史书上已出现,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上已有“雾霾”。书中的 《前凉录》记载,当时在今甘肃武威这个地方发生一起以女为妻的乱伦事件。当时出现怪异的天气:“是月沉阴昏, 雾霾四塞。”虽然雾霾一词古已有之,但为现代人熟悉的也就是近几年的事。即使在10年前陆续出版的《中国气象灾害大典》等相关书籍中,都无“雾霾”一词。其实,“雾”与“霾”虽然产生的气象条件差不多,但性质却完全不同:雾无害而霾有害。现代气象学上对雾霾已有一个相对成熟的划分:含水量达 90%称“雾”,低于80% 称“霾”;介于之间的,才是“雾霾”。古人对“霾”的划分也要看相应的“指标”:水分少的称为“干霾”或“旱霾”、“风霾”;水份多的称为“湿霾”或“雨霾”。就“霾”这个字来说,相当古老,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便发现了“霾”字,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是最早释读出此字的专家之一。在《合集》13467版上有一个 ,在一期7113版上有一个 ,郭沫若在《卜辞通纂考释》中认为,雨字头下有一兽形如猫,是“霾”字是毫无疑问的。在已出土甲骨卜辞中,少说已发现了十几个“霾”字,可见霾这种天气现象在上古时代时已出现,且不鲜见。甲骨卜辞多以天气现象来占卜吉凶,霾天一度出现较多–《合集》 13465版:“己酉卜,争贞:风隹 有霾?”《合集》 13466版:“癸卯卜……王占曰: 其……霾?甲辰……”《合集》13467版:“贞: 兹雨隹霾?贞:兹雨不隹霾?明言有雨,何得有霾?”《合集》 13468(“贞:翌丁卯酒,丁霾?”《合集》13469版:“……隹霾,有作(祸)?””《通纂》419版:“甲申卜,争贞:霾其有祸?贞:霾 亡祸?”卜辞中的“贞”,就是商代时负责占卜的人,贞人将占得的吉凶报告给商王,作为商王决策政事的依据。如果出现霾天,往往作为一种祸端来断析,可见霾天在上古人眼里是“坏天气”,是凶兆。《合集》13467版那句话,可以这样理解,负责占卜的贞人问,这雨会出现霾吗?这雨不会出现会霾吗?既然第二天说下雨,又怎么会有霾呢?“霾”的定义最早见于晋代《晋书·天文志中》》:“天地四方昏蒙若下尘”上古时代的“霾”是否就是现在所说的雾霾?迄今气象学界和史学界仍存在争议。以往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甲骨卜辞中的“霾”是一种沙尘暴天气。但这里也有一个问题,沙尘暴冬春季节的大风天多见,甲骨卜辞中的“霾”多与“雨”同时出现,显然,简单统释为“沙尘暴”是不妥的。依现代气象学的观点,沙尘天气按能见度的远近可分为沙尘暴、浮尘、霾三种。笔者认为,甲骨卜辞中水份(有“雨”)多的湿霾,应该更接近空气混浊的雾霾天气;与“风”一起出现的旱霾,或更接近沙尘暴。文史古籍中,对“霾”的记载也不鲜见。在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即提到了“霾”,其中《邶风·终风》有一句:“终风且霾,惠然肯来”,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大风刮起,浮尘遮天,(他)有时又柔顺地来到我跟前。不过,《诗经》毕竟不是史书,最早对“霾”作出较科学界定的,是二十四史中的《晋书》。书中第十二卷《天文志中》称:“凡天地四方昏蒙若下尘,十日五日已上,或一月,或一时,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从这句话来看,古人眼里的霾天气象,就是天地四方昏暗濛濛的,像下尘土一样,达十天五天以上,或者一个月,或者一个季,像有雨水但并不沾衣,空气中含有尘土。所谓 “有尘”,就是指空气中的悬浮物质。晋人同样 认为,出现霾天不是好兆头,君臣反目,缺乏和谐,即所谓“天地霾,君臣乖”。史书上记载的气象灾害和特殊气候,都在“五行志”或“灾异志”中。但《晋书》并没有灾害性霾天的记载。笔者检索二十四史发现,在唐之前各朝的气象灾害中,均不见“霾”的记载,史书上最早的正式霾天记载见于《新唐书》,书中第三十九卷《五行志二》中“常风”条:“(长庆)三年正月丁巳朔,大风,昏霾终日”;“黄眚黄祥”条:“天复三年二月,雨土,天地昏霾”。从“昏霾”一词来看,当时的天气与现代的雾霾气候极像。这两次霾天,均发生在晚唐,前者是公元823年2月19日,这天是新年正月初一,自然是不好的现象,要记载下来。疑似雾霾天自唐代后始增《宋史·五行志》:带“霾”气象事件13起公元823年发生的“昏霾”,虽然是正史上最早的带“霾”天气记载,但绝不是第一次发生。《晋书》上首次出现了对“霾”的具体解释却没有记载这类气象事件,从逻辑上是讲不通的。实际上,史书上对霾的记载,并一定用“霾”字。如“土雾”、“阴雾”、“黄雾”、“昏雾”、“雨土”、“雨沙”、“黄风”、“黑风”等,都是疑似雾霾天。即使雾霾也多用与“昏霾” 类似的词语,如“阴霾”、“霾曀”、“霾翳”、“氛霾”、“霾晦”等。以唐代来说,疑似雾霾天早在中前期即已出现,如李显(中宗)当皇帝不久的景龙元年(公元707年),灾害性天气频发,仅史载的疑似雾霾就有三次,分别是阴历六月庚午,陕西境内“雨土于陕州”;阴历九月四日,山西境内“黄雾昏浊”;十二月丁丑,“京师雨土”。而这类疑似雾霾,在魏晋时代已较多发生,这或许是《晋书》上要对“霾”予以详释的气象背景–《晋书·惠帝纪》:晋惠帝永康元年(公元300年),“冬十月,黄雾四塞。”《晋书·天文志中》:晋怀帝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十一月乙亥,黄黑气掩日,所照皆黄。”《晋书·五行志下》:元帝太兴四年(公元321年),“八月,黄雾四塞,埃氛蔽天。”《晋书·元帝纪》:晋元帝永昌元年(公元322年),“十月,京师大雾,黑气蔽天,日月无光。”《晋书·明帝纪》: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春正月癸巳,黄雾四塞”;二月乙丑,“黄雾四塞”。《晋书·孝武帝纪》:晋孝帝太元八年(公元383年),“春二月癸末,黄雾四塞。”《晋书·五行下》:晋安帝元兴元年(公元402年),“十月丙申溯,黄雾昏浊不雨。”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唐宋以前中国没有出现过雾霾天气,从上述的记载不难看出此观点是不可靠的。只能说,在唐宋以后,中国的雾霾天开始增多,越往后越多越严重。如《宋史·五行志五》 “土”条所记灾害性天气中,带“霾”字的有13起,而在《新唐书》上仅记2起。北京最早的疑似雾霾出现于北魏《魏书·灵征志》:景明三年“幽州暴风昏雾”宋代以后,霾天成为中国史家必书的灾害性天气。如《元史·五行志》便记载了不少霾天–太宗五年(公元1233年)癸巳十二月,“大风霾,凡七昼夜。”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 )二月,大同平地县,“雨沙黑霾。”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二月丙戌,“雨土。”致和元年(公元1328年)三月壬申,“雨霾。”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三月丁亥,“雨土霾。”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三月丙戌,“雨土霾。”至元五年(1340年 )二月,信州,“雨土。”。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三月至四月,忻州,“风霾尽晦。”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四月乙丑,奉元路,“黄雾四塞。”到了明代,关于霾天的记载激增。《明史·五行志三》中,约记载了32起与浮尘有关的不洁空气事件,其中带“霾”字的达20起。如嘉靖二十八年三月丙申(公元日)那天,京城(北京)“风霾四塞,日色惨白,凡五日”。清代,在所谓的“乾隆盛世”年间霾天仍很频繁。从《清史稿·灾异志五》所记来看,康熙前后在位61年,有36年都发生了浮尘引发的不洁空气事件,共约50起,而且分布全国多地,并不限于北京。其中带“霾”字的20起,与《明史》中所记整个朝代的总数一样多。北京最早的霾天发生于何时?至今学术界并无定论。从史书来看,北京及附近地区最早出现带“霾”字的天气,在金国承安五年十月庚子(公元日),这一天有“风霾”。北京最早疑似雾霾“昏雾”的记载则出现在北魏时,《魏书·灵征志上》记载,景明三年九月丙辰(公元502年10月19日),这一天“幽州暴风昏雾”。而更像雾霾的天气则出现于金国贞元三年四月初一(公元日),时中都(北京)“昏雾四塞,日无光,风十有七日”。&*声明:本文系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先生供本报专稿,请勿摘转。本文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倪方六/文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网页至朋友圈(点击二维码隐藏)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
北晚新视觉微博
北晚新视觉微信
北晚新视觉手机版
北京晚报APP
地址:北京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0号北京日报社新闻采编中心205室
电话:010-
邮箱:takefoto(at)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09世界史上最严重的六大雾霾事件(图文)
世界史上最严重的六大雾霾事件(图文)
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雾霾事件:-15日,马斯河谷工业区内13个工厂排放的大量烟雾弥漫在河谷上空无法扩散。在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及粉尘污染的综合作用下,河谷工业区有上千人出现胸疼、咳嗽、流泪、咽痛、声嘶、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据不完全统计,一个星期内就有60多人死亡,是同期正常死亡人数的十多倍。 &&1943年美国洛杉矶光化学雾霾事件:日清晨,走在路上的人们闻到了刺鼻的气味,并且很多人的眼睛不断地流泪,这是洛杉磯有史以來第一次遭受到霧霾的攻击,随后十几年,光化学雾霾在洛杉矶成为新常态。在1952年12月的光化学烟雾事件中,洛杉矶市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亡400多人。1955年9月,短短两天之内,65岁以上的老人又死亡400余人,许多人出现眼睛痛、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1948年美国多诺拉雾霾事件:至31日,持续的雾天的多诺拉镇,出现逆温现象。工厂排出的大量烟雾,被封闭在山谷中,除了烟囱之外,一切都消失在烟雾中,空气中散发着刺鼻的二氧化硫气味,令人作呕。&小镇中6000人出现呼吸道疾病,症状为眼病、咽喉痛、流鼻涕、咳嗽、头痛、胸闷、呕吐等,其中有20人很快死亡。死者的年龄多在65岁以上,大都原来就患有心脏病或呼吸系统疾病。 &&1952年英国伦敦雾霾事件:至8日,伦敦城市上空连续四五天烟雾弥漫,能见度极低。由于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断积蓄,不能扩散,许多人都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流泪不止,伦敦城内到处都可以听到咳嗽声。仅仅四天时间,死亡的人数就达4000多人。两个月后又有8000多人陆续丧生。就连当时在伦敦参加展览中的350头牛也惨遭劫难,1头牛当场死亡,52头严重中毒,其中14头奄奄一息。这就是骇人听闻的“伦敦烟雾事件”。 &&1959年墨西哥的波萨里卡事件:由于石油、采矿工业,排放烟雾造成的大气污染公害事件。1964年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1955年以来,日本四日市的工业废气日益严重,重金属微粒与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烟雾,使得市民哮喘病发病率不断增加。 &1964年,连续三天烟雾不散,气喘病患者开始死亡。1967年一些患者因不堪忍受折磨而自杀。1970年患者达500多人。1972年全市哮喘病患者871人,死亡11人。E都市标题:《史上最严重的六大雾霾事件,伦敦那次死了12000人》(日 &来源:E都市)
发表评论:
馆藏&18228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历史上的今天
2016大雪节气时间:日 0:41:05。“大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往往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会降大雪,甚至暴雪。
一年一度的圣诞节即将来临,你们计划好要去哪儿旅游了吗?趁着圣诞节还没到来,赶紧准备好你的圣诞出行计划吧!说到这儿,那么2016圣诞节去哪里旅游好呢?天气小编整理了【圣诞节去哪里旅游好】,详细介绍了圣诞节欧洲旅游、2016圣诞旅游好去处。
签证(visa),是一个国家的主权机关在本国或外国公民所持的护照或其他旅行证件上的签注、盖印,以表示允许其出入本国国境或者经过国境的手续.天气小编整理了【2016签证办理流程】,详细介绍了各国签证办理流程。
天气常识 &
& 1952年伦敦雾霾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952年伦敦雾霾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导语:日晚上18时左右,天气经检测达到当日浓度最大值,接近1000微克/立方米。而后PM2.5浓度继续攀升,北京PM2.5平均浓度在12小时内飙升近10倍,及郊区">郊区大部分监测站都出现了&爆表&。此次北京属于史上罕见,严重程度逼近1952伦敦烟雾事件。当年的伦敦烟雾事件导致约12000人丧生,患病者不计其数。因此,大家都在担心这次北京雾霾对身体的影响。那么1952年伦敦雾霾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一同了解一下当年的伦敦雾霾事件吧。
京城雾霾史上罕见 浓度逼近1952伦敦烟雾事件
  一、1952年伦敦雾霾事件回顾
  日至9日,伦敦上空受高压系统控制,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难以扩散,积聚在城市上空。伦敦城被黑暗的迷雾所笼罩,马路上几乎没有车,人们小心翼翼地沿着人行道摸索前进。大街上的电灯在烟雾中若明若暗,犹如黑暗中的点点星光。直至12月10日,强劲的吹散了笼罩在伦敦上空的恐怖烟雾。
  当时,伦敦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持续上升,许多人出现胸闷、窒息等不适感,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增加。据史料记载日到日的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达4000人。12月9日之后,由于天气变化,毒雾逐渐消散,但在此之后两个月内,又有近8000人因为烟雾事件而死于呼吸系统疾病。此次事件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成为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
  二、1952年伦敦雾霾事件主要原因:工业排放和燃煤取暖
  发生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的直接原因是燃煤产生的和粉尘污染,自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以来,煤炭成为工业和家庭使用的核心燃料,因此煤烟排放量急剧增加,致使空气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同时,英国冬季比较寒冷,居民家庭普遍要烧煤取暖,使烟尘排放量比平时更高。
1952年12月的伦敦大雾持续了5天。当时能见度只有几米,找到路的唯一办法是沿着马路护栏和房屋行走。
  三、1952年伦敦雾霾事件主要原因:逆温层所造成的污染物蓄积
  12月4日的逆温层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物蓄积。燃煤产生的粉尘表面会大量吸附水,成为形成烟雾的凝聚核,这样便形成了浓雾。另外燃煤粉尘中含有三氧化二铁成分,可以催化另一种来自燃煤的污染物二氧化硫氧化生成三氧化硫,进而与吸附在粉尘表面的水化合生成硫酸雾滴。这些硫酸雾滴吸入呼吸系统后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使体弱者发病甚至死亡。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清洁空气中心副主任朱怡芳告诉财新记者,当PM2.5超过1000微克/立方米时,就空气颗粒物浓度而言,已基本相当于著名的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的污染浓度。那时没有PM2.5的数据,有的是Smoke(烟尘)的数据,在那五天当中,烟尘的峰值为1至2毫克/立方米(微克/立方米)。考虑到PM2.5的监测数值要比烟尘(因为烟尘包括大颗粒物)低一些,(PM2.5浓度1000微克/立方米与伦敦烟雾事件中空气颗粒物浓度水平)应该是相当的。
扫描微信二维码,关注天气网微信(tianqi555),每日城市天气,气温变化,空气质量,生活养生资讯早知道!
关注天气网微信(微信号tianqi555)
关注北京天气:
上一篇:下一篇:
关于“”的消息:
天气与生活
万年历资讯
受冷空气影响,从今天(7日)夜间开始,辽宁将迎来大范...
9月27日,桂林机场空港汽车站正式启用通车,车站南与桂柳高速相邻...
导语:寒冷的冬季,人们最喜欢的饮食方式当属吃火锅了。在寒风瑟瑟的...
导语:北极海冰是指北极地区直接由海水冻结而成的咸水冰,其中也包括...
导语:现在的破土不同古代,古代是指埋葬用的破土,而现在是指挖地动...
高铁上能不能携带250ml的喷雾发胶呢?眼看着寒假即将到来了,比...·····
趣味气象知识推荐
24小时热榜
天气资讯:
天气常识:
天气百科:
天气专题/热门标签
出行工具箱雾霾引起的历史事件回顾
【黑龙江卫视 《共度晨光》】雾霾引起的历史事件回顾。
黑龙江卫视
你或许喜欢
我来说两句()
想先评论需要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上的雾霾事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