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摇篮造印度是佛教在印度的句子

【图文】第三节 印度2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第三节 印度2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4.62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七 克久拉霍,雕塑也疯狂 喜欢看图片的朋友可以直接忽略文字。 在介绍克久拉霍群庙之前顺便先介绍一下印度的宗教,印度被称作“宗教之国”,有83%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其次为伊斯兰教11%、基督教2%、锡克教2%、佛教1%和耆那教1%。宗教深深植根于人们的生活当中。 克久拉霍在印度的寺庙建筑上始终保持着独一无二的地位,它使人能够从那些独特的建筑和辉煌的雕刻中领略10世纪昌德拉文明鼎盛时的风采,这些雕饰把神话题材和世俗题材,尤其是性爱题材融为一体。在昌德拉时期建造的85座庙宇中,保留至今的只有22座,分布在方圆6平方千米的范围内,由东群、西群和南群三部分组成。 印度教的三个主要神祗是梵天,毗湿奴和湿婆。梵天创造了宇宙,毗湿奴是宇宙的保护者和维持者,他的妻子是拉克西米;湿婆是破坏神,他的坐骑是神牛难提,他的妻子是帕尔瓦蒂(雪山神女),湿婆神的力量体现在林伽崇拜(即男性生殖器)。
&&&&&&& 克久拉霍是一个小村子,那里有恬静的田园景色,悠闲安逸。
&&&&&&& 井边劳动的人
&&&&&&& 南群庙其中的一座,不知道是什么神庙,当时没有解说,虽然买了有关的中文画册,回来也很难对号入座了。
&&&&&&& 西群庙,游客最多的地方,也是性爱雕刻最集中的地方。
&&&&&&& 精美的外墙雕刻
拉克什马纳神庙,供奉毗湿奴神,建于10世纪中期,神庙底座刻有战争、狩猎、队列等场面。
&&&&&&& 马拉哈奇庙,供奉毗湿奴神化身之一的野猪。
&&&&&&& 坎达里耶的天尊庙,供奉湿婆神,是庙群最大的建筑,有大量众神、天女、米特纳像。
&&&&&&& 芨陀罗古布塔庙,供奉太阳神。
&&&&&&& 维什瓦纳塔神庙,供奉湿婆神的林伽。
&&&&&&& 神牛难提庙,是维什瓦纳塔神庙的附属建筑,供奉湿婆的坐骑神牛难提。
&&&&&&& 雪山神女庙
&&&&&&& 东群庙一角。
&&&&&&&&繁复的雕刻 & &&&&介绍完寺庙的建筑该介绍寺庙的雕塑了,庙宇丰富的雕刻大致可分为五类:第一类由正式的祭祀人物组成,包括湿婆神,毗湿奴等,安放在寺庙的圣所里。第二类是神和二流的神及女神,主要雕刻在内墙及柱子狭缝处。第三类是米特纳像,就是性爱场面,无处不在。第四类是歌舞、生活、劳动、军队队列的场面,一般在庙宇的底座。第五类是动物,包括狮兽、神兽等。
&&&&&&& 象头神伽内沙,又叫欢喜天。 & 有关象头神伽内沙的“被创造”起源有多种传说,以下是众多传说中最脍炙人口的一个。 湿婆神有一天离家之后,湿婆神的老婆即生下伽内沙,因为伽内沙是神之子,出生之后即长得十分高大强壮,湿婆神的老婆有一天想洗澡,就叫儿子在外头守着,不让外人偷窥。不久湿婆神回家了,见到有一个高大英俊的小伙子站在门口,误以老婆偷汉子,心中充满醋意,就叫那个小伙子让开,迦尼萨坚守母亲的嘱托就是不让。父子二人就开打起来,湿婆神竟不敌儿子,心中十分生气,就使了奸计,一刀砍下儿子的头,伽内沙因此身首二处。湿婆神的妻子听见吵架声,出门来看,只见丈夫砍下亲生儿子的头,痛哭失声,此时湿婆神才知道做错了事,为了安慰妻子失子之痛,就去求毗湿奴神,毗湿奴神告诉湿婆神,只要明天往他交代的方向走去,看第一个生物将其头砍下,安装在儿子的脖子上,就可以使伽内沙复活。湿婆神依法去做,结果踫上第一个生物竟是大象。于是取了象头,放在儿子的身上,因此伽内沙就成了象头人身。
卡马与他的配偶慧慧
&&&&&&& 搞不清是何方神圣
&&&&&&& 衣着如此华丽,仿佛听到环配叮当。
& &&&&&& &&& 手抱婴儿的雕塑
&&&&&&& 注意到了吗?那时已经有挎包了。那个撩人的姿势据说是在拔脚上的刺。
&&&&&&& 养宠物的?溜猴?
&&&&&&& 吹笛子的。
&&&&&&& 对镜帖花黄&
&&&&&&& 很难相信用如此坚硬的石头,雕刻出如此柔美的线条,苛刻地说这些雕塑的质材和工艺都比不上欧洲的精美,但从女神的华丽衣冠,丰乳肥臀的身型,柳腰款摆的姿态,纵情声色的表情看出,一定是太平盛世才有如此杰作。
&&&&&&& 歌舞及一些生活场面
&&&&&&& 队列场面 &
&下面是性爱雕像
& 这些情色雕像据说灵感来自印度古籍《爱经》kama&sutra,1000多年前克久拉霍的宗教建筑为何有这些性爱雕塑,现在还是个迷,尽管传说纷纭,有的说是出于宗教的圣洁和哲学的背景,也有的说是为了测试皈依者是否真诚及专注,如果真诚则不为所动,反之,则说明他们屈服于自己的感观……我至今未找到一个令我信服的答案,只知道跟印度教有关,我在尼泊尔的寺庙也见过一些情色雕刻,但远没有克久拉霍的大胆和张扬。在此我就不科普了,严谨的读者自己去找答案吧,如果找到了不要忘记告诉我一声。
&&&&&&& 据说,圣雄甘地也想清除这些下流而尴尬雕塑,但受到泰戈尔的干涉,泰戈尔给甘地写信,说这些雕塑都是国家的瑰宝,不能由于部份人对于祖先是食性之人而感到不舒服而对其进行破坏。 && 1986年这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名录。
前阵子,有人在敦煌的壁画里发现了梦露捂裙的动作,而我在克久拉霍发现了“胜利之吻”,算不算重大发现啊?
&&&&&&& 其他的一些雕刻。
&&&&&&& 在进行清洁和修缮的工匠
&&&&&&& 耆那教
&&&&&&& 耆那教博物馆内 &&& 耆那教与印度教很接近,因此,在印度信耆那教的人,也可以被算作印度教的第三种性,耆那教徒是严格的素食主义者,不从事以屠宰为生的职业,也不从事农业。主要从事商业、贸易或工业。他们与印度教徒可以彼此通婚。耆那教与佛教几乎同时代产生,但两者发展状况大不相同,佛教的发展大起大落,今天在印度信佛教的人已寥寥无几,而耆那教却不断稳步发展。到了近代,耆那教不断向外传播,今天在斯里兰卡、波斯、阿富汗、阿拉伯等地均有一定的影响。
&&&&&&& 耆那教徒在颂经祈祷。 & 东群庙、西群庙、南群庙人们通常是一天游,我们只用了半天时间就完成了,烈日之下再加上审美疲劳,须须和Maggie都坐在树荫底下不想走了,我问须须:“你每个动作都烂熟于心了?”须须懒洋洋不置可否,我们达成共识,寻钟点房睡觉和洗澡,因为晚上6:20分又要赶阿格拉的火车,连续两晚的火车,洗澡是头等大事。
八&阿格拉,充满故事的古都 & 火车凌晨2点多到达阿格拉,三更半夜的我们有点犯迷糊,租车和住宿都给阿三坑了,阿格拉是骗子最多的地方,LP和走遍全球都大篇幅罗列了不少的案例,在此我就不啰嗦了,大家记住租车和住店都货比三家就是了,只是我们到达的时间是凌晨,很多店都关门,只能由着车夫帮我们找住的地,才让阿三得手,让我们损失了一千多卢比。在印度如果没遇过骗子证明你没到过印度,其实骗术并不高明,现在浪费笔墨未免喧宾夺主和煞风景,还是说景点吧,景点也因为我们犯迷糊游得支离破碎,为了方便叙述,我不以时间为顺序了,逐一介绍吧。 & 阿格拉和德里都是莫卧儿皇朝的古都,现在我们先了解一下莫卧儿皇朝的历史。13世纪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帝国分裂后,其后裔帖木儿建立了帖木儿帝国。十五世纪末,帖木儿帝国分裂后,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被乌孜别克人逐出中亚,率军南下占领阿富汗,1526年侵入印度北部灭德里苏丹国后建立了莫卧儿皇朝,统治着整个北印度。所以莫卧儿皇朝的领导阶层是蒙古人或突厥人的后裔,对于印度人来说是外来统治者。再来认识一下莫卧儿皇朝六大皇帝:巴布尔(1526年-1530年),胡马雍(1530年-1556年),阿克巴&(1556年-1605年),贾汗·吉尔&(),沙·贾汗&(1627年-1658年),奥朗则布&(1658年-1707年)。接下来陈述的故事和游览的古迹都和这些皇帝息息相关,不搞清楚这些人物关系就相当于我们看清装片没搞清楚雍正和康熙谁是儿子谁是父亲一样一头雾水。 & 阿格拉的泰姬陵、阿格拉堡、法塔赫布尔西格里以及德里的红堡、胡马雍大帝陵以及一众贾玛清真寺等著名建筑无一不是莫卧儿皇朝的遗迹,这些建筑不仅是莫卧儿皇朝时期的骄傲,也是整个印度史上建筑成就的辉煌。从这些遗世建筑可以联想出当年莫卧儿皇朝是多么的繁盛。 & 法塔赫布尔西格里离市区40公里,作为皇宫虽然只使用了14年,但充满了故事。莫卧儿皇朝第三代皇帝阿克巴大帝一直苦于没有儿子作为汗位继承人,某日路过西格里镇,遇见一位先知谢赫·沙利姆·奇斯蒂,自称能未卜先知,故请求其指点迷津。谢赫·沙利姆·奇斯蒂预言阿克巴将可获子继承帝位,但必须遣送两位妻子住在西格里镇。后来其中一位印籍妻子果然生下一子,就是日后继承阿克巴帝位的第四代皇帝贾汗吉尔。阿克巴大帝出于感激和敬仰决定把首都从阿格拉迁到西格里,并花费了5年时间修建了这座胜利之都作为都城,时间是公元1571年。& & 这座都城和莫卧儿皇朝的其他皇宫一样,用红色砂岩建造,由清真寺和宫廷两部份组成,建筑风格上深刻地体现出阿克巴大帝的印度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相融合的理念。但仅仅过了14年,由于西格里干旱缺水,这里就被弃置了,落到相当于皇帝行宫的地位。
我们包车到达西格里后,从清真寺区的东门进入,进入清真寺都要脱鞋,鞋放在门外,从这个门进就必须从这个门出,让我们糊里糊涂地错过了清真寺的南门布兰德门(胜利门)。
这就是布兰德门,竟然没拍到它的正面,就是因为赤着脚懒得走下台阶,它高53米,因为建在一个山丘上,显得更高大雄伟,是莫卧儿建筑的杰作之一。
贾玛清真寺,贾玛就是“大”的意思。阿格拉和德里都有贾玛清真寺。
白色的大理石建筑是预言家谢赫·沙利姆·奇斯蒂庙,阿克巴大帝在这位预言家的指导下求得了儿子,1580年预言家死后,为了纪念他,阿克巴大帝在这里为他修建了豪华的墓所。
大理石的雕刻极其精致。
到现在还有很多妇女前来拜祭,不知是否为求子而来。
这个妇女身后窗灵上的红丝线就是求子的人挂上去的,不会她的孩子就是在这求得的吧。
窗灵的里面有人在沉思打座
整个建筑壁面使用透雕工艺,使室内的通风和采光都很好,也尽显高贵和奢华。
谢赫·沙利姆·奇斯蒂庙旁边是伊斯拉姆·勘庙,本来这里是圣者和圣职者讲话议事的场所,后来谢赫·沙利姆·奇斯蒂的孙子伊斯拉姆·勘死后也葬在这里,因而更名。
整个清真寺四周回廓环绕。
卖明信片的小孩,这些小孩有点烦,一直缠着你不放,从门口一直跟着你到寺院里面。我们在西格里皇宫门口等车时就被他们缠得不胜其烦,最后来了一个警察,挥动木棍吓唬了他们一下才四散逃走。印度的警察都人手一根木棍,开始我以为是赶牛和打狗的,看来必要时还会用来打人。 & 下面介绍阿克巴的皇宫
皇宫位于清真寺的东面,这个皇宫只使用了14年,没有中文解说,按图索骥这大概是阿克巴妃子的寝宫,属于生活区域。中国人最吃亏,买一样的门票,却没有中文的解说耳机,很多景点甚至有日文的、韩文的,很少有中文。
贵宾接见厅,属于宫廷的政治区域。
接见厅的内部
五层阁,为国王欣赏歌舞等娱乐活动修建的。
精致的雕刻
很多景点和寺庙都有荷枪实弹的兵哥,特别是一些清真寺和印度教寺庙,看来反恐任务不轻啊。
回头一笑,六宫粉黛无颜色。
小美女 & 介绍完法塔赫布尔西格里,再介绍一下伊蒂默德-乌德-陶拉陵墓,陵墓位于亚穆纳河对岸,又叫Baby&泰姬陵。也是莫卧儿时代的,是第四代皇帝贾汗·吉尔的妃子努尔·贾汗于年为自己的父母建造的陵墓,虽然规模小,但白色大理石装饰及雕刻的技法,在以后的泰姬陵建筑中得到继承和发扬。
夕阳下的大理石陵墓
整个设计和布局很像泰姬陵,不过小几个码。
透雕很精致
繁复的宝石嵌花
整个陵园绿草环绕,环境幽静。 &&&& &&&&简单地说这个陵墓就是第四代皇帝岳父岳母(他岳父当时是朝廷重臣)的陵墓。翻开莫卧儿帝国的人物志,第四任皇帝贾汗·吉尔迎娶了波斯人努尔·贾汗为皇后,并且将大权交给了贤淑貌美的妻子,她的父亲在当时的朝廷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出身于中亚信奉伊斯兰教的莫卧儿王族来说,波斯文化是更加先进和有用的文明,使莫卧儿皇朝能够接受这些文明,可以说贾汗·吉尔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他的影响下,莫卧儿皇朝的宫廷中开始流行波斯语,在绘画、建筑、文学、服装、风俗习惯等方面开始孕育了印度文化与波斯、阿拉伯文化相融合的局面。从伊蒂默德—乌德—陶拉陵墓的建筑可见波斯文化对后来的泰姬陵的影响。 & &&&&到了第五代皇帝沙·贾汗,他的王妃就是泰姬陵的主人也是一个波斯女子。沙·贾汗在位期间莫卧儿帝国达到了鼎盛。可是到了沙·贾汗晚期,担心父亲会传位给其他兄弟的奥朗则布杀了自己的兄弟,囚禁了父亲,自己当上了莫卧儿皇帝,富有军事才能的奥朗则布即位后把全部心思都放在领土扩张上去,他在位期间,莫卧儿的版图达到最大。奥朗则布和以前的皇帝不同,对印度教徒采取强硬手段,繁盛的背后隐藏了多种矛盾,莫卧儿皇朝开始走上了下坡路。 & &&&&属于印度教势力的雄玛拉塔王国开始勾结以英国为首的欧洲殖民者对付莫卧儿皇朝,奥朗则布死后不久,辉煌一时的莫卧儿皇朝分崩离析,帝国领地仅存德里及附近地区。1858年末代皇帝巴哈杜尔·沙二世被英势力轰下台,退位流放,至此,莫卧儿皇朝彻底灭亡。 & 这就是历史,兴衰成败是何其的相似,
九&泰姬陵,千古的爱情绝唱
&按照攻略的指引,我们提早一天买好门票,免得早上再挤门票窗口而错过泰姬陵的第一抹阳光。门票是这么多景点最贵的,外国人750卢比,本地人好像30卢比。印度的绝大部份景点门票对本地人是5至20卢比,中国的门票动辄一两百人民币,如果说高价门票是出于对景点的保护,同是人口大国,人家的低价门票也没见对景点造成破坏呀。 & 早上5点半就起床,6点钟到达南门排队等候入场,6点半,门开了,经过一番严格的安检,游客鱼贯而入,都争相一睹晨曦中泰姬陵的芳容。 & 第一眼看到泰姬陵时,怎么也不会联想到它是一座陵墓,反倒觉像一个高雅别致的殿堂,在天地之间浮动,圣洁、纯净和端庄。 & 泰姬陵是莫卧儿皇朝第五代皇帝沙贾汗的妃子泰姬·玛哈尔的陵墓,这个来自波斯的女子,美丽聪慧,多才多艺,入宫19年,用自己的生命见证了沙贾汗的荣辱征战。19年为他生下14个孩子,可谓是三千宠爱在一身,在生产第14个孩子后香消玉殒,沙杰汗竟然一夜白头。再叱咤风云的君王也有脆弱无力的时候,可以在挥手间令万众臣服,却留不住枕边水样的温柔。于是,一个悲痛的丈夫,动用了王室的权力,倾举国之力,耗无数钱财,用22年的时间为爱妻写下了这段瑰丽的绝响。1633年,泰姬陵在沙贾汗选中的印度北部亚穆纳河转弯处的大花园内开始动工兴建。此处位于亚穆纳河下游,十分空旷,沙贾汗可以从河上游的阿格拉城堡上远远地遥望。建筑学和珠宝最受沙贾汗喜爱,因此,他选用大理石建造泰姬陵,并以十分精巧的手艺在大理石上镶嵌无数宝石作装饰。本国以及波斯、土耳其、巴格达的建筑师、镶嵌师、书法师、雕刻师、泥瓦工共计两万多人参与了泰姬陵的建设。此工程选用了本国的大理石,中国的宝石、水晶和玉,巴格达和也门的玛瑙,西藏的绿宝石,斯里兰卡的宝石,阿拉伯的珊瑚等。沙贾汗煞费苦心不惜一切代价地为宠妃建造了如此宏伟、富丽堂皇的陵墓,说明他当时对宠妃的爱有多么深。沙贾汗在泰姬陵建成不久便被儿子废除了王位,被囚禁在阿格拉城堡,晚年靠每天远望泰姬陵度日,直至伤心忧郁而死。他死后,与宠妃一起被葬在泰姬陵。泰姬陵是一座伟大的爱情纪念碑,它是一代君王爱情的见证,向世人讲述着他们的爱情故事。被泰戈尔称为“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
当泰姬陵第一眼跃入你的眼帘,都会做的动作就是在惊叹中举起相机。
泰姬陵在晨光中伫立,高贵圣洁。 微风轻拂,任天光水影映照她的颜面,似在顾盼,似在梳妆。 回望南门,门顶上前后有11个小塔尖,加一起正好是22,象征着泰姬陵是用了22个年头建好的。 庭院宽阔,绿草如茵,古树参天。
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包括各色人种,各种教徒。 我们来得最早,躲过了大队的旅行团。 位于西面的清真寺,据说这清真寺是当年修建泰姬陵的两万工人做礼拜的地方,东面有一个和它对称的建筑,是工人们的食堂和宿舍。 陵墓的主体是寝宫,寝宫的上部为一高耸饱满的穹顶,下部为八角形陵壁,上下总高74米。 四角各有一座向外倾的12度的圆塔,若有地震,只会向外倒塌不会损坏主殿。
经得起你用放大镜细看的局部。 陵寝的正门,门框上用黑色大理石镶嵌着古兰经的经文。 用手触摸了一下大理石,温润如玉。 宝石嵌花,手工细腻,玛瑙等宝石的纹理清晰可见。
寝宫里的精致雕花 通花大理石雕刻的围屏洁白晶莹、玲珑剔透。围屏里摆放着两个石棺,位置明显不对称,沙贾汗在泰姬陵建成不久便被儿子夺位,被囚禁在阿格拉城堡,他死后,与宠妃一起被葬在泰姬陵,总算可以和心爱的人长相厮守了。
赤足感受泰姬陵的大理石,外国人可以用鞋套,其实那天天气挺凉的,如果我们赤足可能受不了。&
泰姬陵的北面就是亚穆纳河,沙贾汗本原计划在河对面再为自己造一座一模一样的黑色陵墓,中间用半边白色、半边黑色的大理石桥连接,与爱妃相对而眠。如果没有王子的叛变,此间亚穆纳河的对岸可能会矗立着一座一模一样的黑色大理石陵墓,中间一桥飞架南北,那又会是一番何等感人的景象?
泰姬陵,千古的爱情绝唱,墓地埋葬的只是他们的躯壳,爱情却在此万古长存,如此爱情圣地又怎少得了情侣的膜拜和艳羡呢?情侣在轻声细语,是否在抒发内心的爱情愿望呢? 这对可能是老夫老妻了。
在泰姬陵见到最多的就是这种甜蜜幸福的笑容了。
泰戈尔的诗集——《情人的礼物》第一首就是写给泰姬陵的: 你容许你君王的权力化为乌有,沙贾汗啊, 可你的愿望本是要使一滴爱情的眼泪不灭不朽。光阴对人心毫无怜悯之情, 他嘲笑人心记忆追思的悲伤挣扎。你以美诱惑光阴,俘虏光阴, 给不成形体的死亡戴上形体永不凋谢的花冠。夜深人静时在你爱人的耳边悄声细语的秘密, 都精心制作在石块的永恒沉默里了。虽然帝国碎成齑粉,世纪消失于阴影, 大理石依旧对繁星叹息:“我记得”。“我记得。”----可是生命倒忘记了, 因为生命自有她对无穷所负的使命: 她把她的回忆留给美的寂寞形体, 她自己便轻装继续航行。 & 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我愿意在这呆坐一整天,晒着太阳,看幸福的人群,感受各色人 种的甜蜜笑容。
如果泰姬陵是天堂的话,出了陵园就是真实的人间了,这是南门外的街道,天堂是如此丰满,人间是如此骨感&,让人感慨! & 和这个爱情故事有关的还有一个地方就是阿格拉堡,&阿格拉堡总共住过三代皇帝,见证着三代帝王的雄才大略,宫廷政变,以及他们的浪漫爱情。阿格拉堡坐落于亚穆纳河畔,与泰姬陵遥遥相对。这是一座因情而生、因情而逝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发生过太多的故事。有莫卧儿王朝的阿克巴大帝和他的印度教妻子——斋浦尔安贝城的公主Jodhaa的浪漫爱情故事,参见电影《阿克巴大帝》,电影直接取景于阿格拉堡和斋浦尔的琥珀宫;有阿克巴的孙子沙贾汗和泰姬玛哈的动人爱情故事;还有着晚景凄凉被圈禁在此的沙贾汗遥望泰姬陵思念爱妻最终郁郁而终的凄美故事。这座阿格拉堡,是阿克巴大帝于1565年建成的,最初只是一座军事要塞,经三代皇帝逐步完善才成为现在这个样子的。阿克巴大帝为了表示自己对印度教徒的妻子Jodhaa宗教信仰的尊重,城堡采用了伊斯兰和印度教相结合的建筑风格,到了沙贾汗这一辈,也仅是在原有的建筑基础上增加了大理石宫殿。或许是泰姬玛哈的辞世对沙贾汗德打击实在是太大了,在修建泰姬陵的时候,沙贾汗做出了个决定,要迁都德里,永远离开阿格拉这个伤心地。当德里的红堡刚建好时沙贾汗就病倒了,并被自己的小儿子篡了位。小儿子霸占了父亲刚修建好的德里红堡,而老国王便从此被圈禁在阿格拉堡里,在人生的最后九年里,凝望着泰姬陵怀念亡妻了此残生。
阿格拉堡的南门
城墙,总长2.5公里。
南门Amarsingh&Gate,名字来自焦特布尔的一位王公AmarSingh(阿玛尔辛格),1644年他企图从公众厅偷取帝王的珍宝骑马逃跑至此,被愤怒的沙贾汗射死,取其名字是为了告诫其他不法之徒。
昔日的皇宫现在是鸟语花香的公园。
国王在此与大臣们共商国事和接见一般的臣民。
贵宾觐见宫
沙贾汗为自己建造的宫殿,白色大理石是他的至爱,最后成了自己的囚牢。
沙贾汗晚年只能站在这个八角楼上,遥望泰姬陵。不难想象,在三百多年前,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站在这里幽幽地远眺泰姬陵,怀念逝去的妻子,那种景象是多么的孤独和凄凉。
遥远的泰姬陵,可望不可及,对老沙贾汗是何等的折磨。
远处的泰姬泰如幻如真,似海市蜃楼般飘浮。
这是阿克巴大帝为儿子即后来的莫卧尔第四位帝王贾汗吉尔建的宫殿,贾汗吉尔正是传说中阿克巴在西格里向圣人求得的儿子,当年圣人预言他将继承王位,也或许阿克巴大帝的另两个儿子都先他而逝,因此对贾汗吉尔更是疼爱。遗憾的是这位王子总是伤害自己的父亲,先勾结葡萄牙人自立为王,又设下圈套谋害父亲的重臣。阿克巴虽悲伤却还是原谅了儿子。可王子不思悔改企图再次夺位,于是重臣们密谋要剥夺王子的继承权,但阿克巴再次原谅了儿子仅处以10天禁闭作为处罚。两年后即1605年,疾病缠身的阿克巴为王子举行了授位仪式后孤独地去世。贾汗吉尔继位5个月后,遭其父亲同样命运,他的长子胡斯劳在拉合尔(Lahore)举兵谋叛,他只得亲征并打败了自己的儿子,只是贾汗吉尔却没有阿克巴的慈父胸怀,他弄瞎儿子的眼睛并将他囚禁。17年后,这位倒霉的王子终于出狱,却被弟弟即后来的皇帝沙贾汗毒死。 &&&贾汗吉尔和皇后努尔贾汗(就是前文为父母建伊蒂默德—乌德—陶拉陵墓的妃子)的爱情故事也充满曲折、阴谋和浪漫。努尔贾汗的父母都是波斯人,因为贫穷从波斯来到印度,其父亲在阿克巴军队服役。两人相恋遭阿克巴反对,努尔被迫嫁给一波斯人并跟随去孟加拉。贾汗吉尔即位后,将努尔的夫君——那个倒霉的波斯人安了个图谋反叛的罪名,并命孟加拉总督处治他,结果这位总督反而被波斯人刺死,而波斯人也被总督随从所杀。
& 阿格拉始终以泰姬陵为中心,如果没有泰姬陵的阿格拉不知作何想像,泰姬陵的日落我们岂能放过呢?泰姬陵北面亚穆纳河对岸有个月亮花园,是一个公园,是观赏日落的最佳地点,此地不知是否就是沙贾汗准备建黑色大理石陵墓的地方呢?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无论日出日落。
在等日落的时候,河边不时有放羊的人走过,为我们增添了不少拍照的元素。
印度人最可爱的地方就是喜欢照相,喜欢被拍,喜欢和你合影,只要你的相机对准他们,征求他们的意见,他们大多数不会拒绝,当完模特后便要求和你合影,拍完也不索回照片,甚至连回看一下也没有,在印度我们无数次被邀请合影,跟电影明星似的。这几个孩子一看到相机就有点人来疯,纷纷模仿《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经典动作,对泰姬陵不是托就是提。 & 十 白色之城乌代布尔 & 拉贾斯坦邦有几座著名的“彩色城市”,“白色之城”乌代布尔、“蓝色之城”焦特布尔、“金色之城”杰伊瑟尔梅尔、“粉红之城”斋浦尔。告别了游客众多的阿格拉,来到这个浪漫的白色之城乌代布尔,一下子又不适应了,这是印度吗?没有瓦拉纳西的脏乱和扰攘,没有阿格拉既商业化又失管理的宰客乱象。这里虽然靠近沙漠,但却有着美丽的湖光山色及童话般的城堡,融古迹于山水之间,实在难得。去了印度这么多个城市,我觉得只有乌代布尔和“金色之城”的杰伊瑟尔梅尔最适合休闲度假。在这里可以什么都不做,租一间靠近湖边的酒店,看山看水看夕阳,或者坐在酒店的天台餐厅,叹一杯咖啡或马沙拉茶,什么也不想,静静地挥霍时光。 &&&& &&&&1568年,遍布大小王国的拉贾斯坦邦正处于群雄割据的烽火年月,一个名为乌代.辛格(Maharana&Udai&Singh)的藩王独具慧眼,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耗巨资将其建成扼守拉贾斯坦邦南大门的重镇,乌代浦尔也因此藩王而得名。后来莫卧儿王朝的势力席卷大半个印度,都城齐多尔被攻陷,乌代索性退出江湖隐居山水之间。由于四周崇山峻岭,又是沙漠腹地,易守难攻,凭借有利地形,他将莫卧儿的重装骑兵拒于山区之外,躲过了覆灭的厄运。此后历经几代君主的大兴土木,挖掘了几个大型人工湖,把远处河水引入,并将每年雨季的雨水保存下来,饮水和灌溉的问题得以解决,渐渐形成今日之规模。直至成为1983年上映的007系列电影《八爪女》的主要取景地之后,风光旖旎的乌代布尔从此开始在全球声名鹊起。 & &&&&早餐时侍应生告诉我们今天是印度的新年,呵呵,搞得我们一整天到处跟人打招呼都加一句“HAPPY&NEW&YEAR!”印度人总是面带惊奇,然后回你一个灿烂笑容,一下子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这样拉近了。乌代布尔最著名的景点是城市宫殿,城市宫殿位于旧城区,步行就到,先经过贾格迪什神庙,这座建造于1651年的耆那教寺庙是乌代布尔市区规模最大的神庙,由于进庙要脱鞋,这个规定有点打击人的积极性,没进。脱鞋进庙不是遭遇冰冷的大理石就是烤得人跳舞的红砂岩,穿着袜子吧,地上又脏得粘乎乎的下不了脚。其实在印度旅游应该在当地买双拖鞋,这样进寺庙就方便多了,不过话又说回来,看在什么城市,很多街道尿迹、痰迹、污水满地,穿拖鞋也是很吃亏滴。
TuTu司机,一个和善的锡克教阿伯。
贾格迪什神庙,我们上去了,就是没进去,据说里面的雕刻很不错,切,我们是见过世面的人,克久拉霍我们都去过了,这里似乎没什么吸引力。&
庙门口见到这几个MM,我们继续跟人家说“HAPPY&NEW&YEAR!”,她们很开心,为我们每人在额头上点上鲜红的tika,以示祝福,再从碟子上分给我们一小撮粗粒的砂糖,可能是耆那教的祝福方式吧,后来在焦特布尔的一个耆那教寺庙又体验过一回,我因为右手拿着相机,伸出左手去接僧侣发的砂糖,僧侣示意我必须用右手接,赶忙换手。
城市宫殿充分融合了拉其普特民族和莫卧儿帝国的建筑风格,外观巍峨壮观,精雕细琢,内部构造极其繁复,四通八达的狭窄通道恍如迷宫让人不知所措。宫殿的正殿现已开辟成博物馆,开放给大众。这里最有名的是波斯风格的马赛克和彩色玻璃镶嵌画,圆拱型带牙边的门框也是这里的特色。
空中的露天小花园,很多猴子就在大树和宫墙间跳来荡去。&
从宫殿向下看&
看到什么?旧城区的民居,白色之城就是这样来的。&
华丽的内部装饰&
波斯风格的壁画&
这种美术工艺就像在马赛克上面漆上玻璃,光洁照人,颜色鲜艳,历久常新。
彩色玻璃让整个房间富丽堂皇。&
这是宫中最华丽和最有名的地方——孔雀宫。&
彩色玻璃镶嵌的孔雀&
城市宫殿将一部房间开辟出来做酒店。&
这种壁画遍布整个市区,是乌代布尔的一大特色,连我们住的酒店门口也画着两幅。&
印度的自主品牌大使牌汽车,相当骄傲的哦,像不像我们的红旗牌?&
试图拍张全景,但没办法实现。&
这种柠檬水很有意思,但我们不敢试。&
城市宫殿附近有很多特色商店,留意到乌代布尔还是个艺术小镇,很多工艺精致的细密画,在瓦拉纳西和阿格拉我都没SHOPPING过,现有点手痒了,这种小画件不重,带一幅回去做纪念品应该不错。精品都放在店的最里面,装裱整齐,每一幅都是唯一的,价钱也是看人开。我相中了一幅月夜下的情侣,问多少钱,老板说250,我说:“我只要画,不要镜框便宜点吧。”其实我已经觉得很便宜了,老板说:“只要画就230吧”,突然觉得有点不对劲,再问:“美金or卢比?”老板说:“美金!”喔,NND,你太瞧得起我了,我兜里也就几百美金,我在印度还有10天的行程呢,买了你的画我吃什么啊?当然店里还有很多大路货很便宜,但我看不上。 &&&& &&&&回酒店休息等日落前再出动,看日落最佳位置在城市宫殿以南的一个山顶上,有缆车上山,很休闲,山虽然不高,但大热天的要我徒步还是免了。 &
&坐缆车时遇到的小美女。
落日余晖下的城市宫殿&
从山顶看旧城区&
一个独行的美女款款而来。&
我偷拍了她的背影再show给她看,她说“very&nice!”叫我用她的相机给她再拍一张。&
落日下比焦拉湖小船游弋,不经意间把如镜的湖面划出道道波纹。&
太阳慢慢沉下山峦,湖水被染成玫瑰色。&
夕阳西下,城墙下的城区透着静谧安宁的美。&
华灯初上,隔水看山是这样的诗意。&
从山上下来一直没有TUTU车,我们只好步行到市中心,经过一个公园,湖边有人在放许愿灯。
越往市中心走人越多,才想起今天是印度的新年,到处是警察,正在实施戒严,可能要在这里举行新年晚会了,出租车也进不来,我们一直步行,和涌入的人流肩擦着肩,人口大国啊!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人群。&
拉尔码头的清晨,很多人在沐浴和洗衣,可能是约定俗成的分开男的一边女的一边,洗澡的老者都毫无掩饰地脱下纱丽,痛快地洗着,我不好意思拿着相机走得太近,躲躲闪闪地远距离拍了几张。
远处的两座建筑,左边的是水上宫殿,右边的是闻名遐迩的湖心宫殿。湖心宫殿是无数人神往的地方,这座水上皇宫建于1746年,通体由白色大理石筑成,原是乌代·辛格之子贾格·辛格耗时三年精心打造的王室夏宫。印度独立后,王室为弥补因特权丧失带来的诸多不便,便改建为奢华酒店,以增加收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美国第一夫人杰奎林·肯尼迪及《乱世佳人》女主角费雯丽等人都曾在此度过假。
这样晒着太阳,听着人家的捣衣声,吹着晨风,看着书,时间就是用来如此消磨的。 & &&&&我们怎么消磨时间呢?包车郊区一日游,什么民俗博物馆、侍女园、法塔赫湖,还有一个离市区8公里的皇室墓园,天气炎热,什么劲头也没了,还不如像老外那样湖边看书爽呢,这就是中国人和老外在旅游观念上的区别。&
民俗博物馆&
一群来侍女园春游的学生&
皇室墓园,看到一张明信片上有这个景色,从一个高点拍的,很震撼。我们到了这里才知道是墓园,不让拍照,没进去,在围墙外拍了张相就离开了。
一群头顶陶罐的纱丽。&
香料店,卖各种香料、辣椒、咖喱。&
日落前我们又来到湖边&
看醉美的夕阳,和昨天的方向相反,落日为城市宫殿披上了霞光。&
在湖边找了一间天台餐厅用餐,无敌夜景下的晚餐,吃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当然印度餐也一点不逊色。 & &
十一&蓝色之城焦特布尔
焦特布尔离乌代布尔270公里,不通火车,途中有个景点叫千柱庙,按照前人的经验,最好包车,顺便沿途游玩。我们包了一辆TaTa相当于我们奥托那样的小车,2600卢比,折合人民币325元,坐4个人还是很划算的(路上捡了个独行侠小芳)。印度的基础建设和中国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没有发达的高速公路网,270公里大概要走5、6个小时,路还算不错,基本是柏油路。 & 今天是39度高温,天上没有一丝云彩,太阳肆意地烤烘着大地,沙漠边缘很干燥,植被本来就不多,汽车没有冷气,汽车在荒漠的大地上驰骋,热风夹着尘土扑面而来,吹得我们口干舌燥,也许因为干燥,蒸发带走了热量,倒觉得没有广东潮湿的闷热那么难受,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多喝水。 & 千柱庙离乌代布尔100公里左右,我们10点多钟就到了,千柱庙也是耆那教的寺庙,用白色大理石建造,外观已经不同凡响,和之前看过的印度教寺庙有很大区别,售票窗显示开放时间是中午12点至下午5点,其他时间只对本教教徒开放,并展示了几张寺内的雕刻照片,精美绝伦。但要我们在酷热的天气下等到12点对我们的耐力和体力都是一个考验,我们绕场一周后拍了几张外观照片就离开了。 正门
为了拍摄它的全景,我们爬上了一个土墩。
外面废墟的雕刻件已经是这么精美,里面的雕刻艺术就不难想像了。 & &&& 人就是这么奇怪,不让你看你反而更好奇,究竟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我回来就上网搜索资料,据说整个庙宇共有1444根柱子,每根柱子的设计和雕刻都有它自己的独特风格,没有一根柱子上的设计和雕刻是重复的。虽然庙里高矮不一,粗细不同的柱子众多,但没有一根阻碍到信众从庙里任何方位观看耆那教祖师的雕像的视线,所以叫千柱庙。 & 《印度三部曲》提到耆那教教徒不吃肉、不吃蛋、不杀生,在他们身上有着荤食者所没有的意志力、克制和品格,由于他们讲诚信,在印度以善于经商而闻名,成了工商界的翘楚。看着如此不凡的建筑,我突然对耆那教教徒肃然起敬起来,我们就是缺少耆那教的那份坚忍,来到宝地也竟然和寺庙的清美雕刻擦肩而过。 & 在古迹遍地,神庙、城堡比比皆是的印度大地面前,LP和《走遍全球》对景点的介绍明显力不从心,《走遍全球》对千柱庙只字没提,依靠这两本旅行圣经游印度是绝对不够的,一次印度游的行程设计要查多少资料,要做多少功课,工作量是多么的巨大啊。在此,要对须须和Maggie还有豆沙的辛苦劳动由衷感谢,没有你们前期细致的工作,就没有我们精彩的旅程了。 & 焦特布尔位于塔尔大沙漠的边缘,是拉贾斯坦邦的第二大城市。和印度的许多城市一样拥有一个童话般的古堡,就是梅兰加尔堡,它屹立于市中心的最高处,依山而建极其宏伟。从城堡处俯瞰全城,你会看到很多蓝色的房子,是拉贾斯坦最壮观的景色之一,所以这里被称为蓝色之城。这座在总长达10公里的城墙包围下的城市,是于1475年,由当时的拉其普特人王公焦达作为马尔瓦尔王国的首都建立的。 & 靠近沙漠地区的人们永远都是彪悍强壮,拉其普特人的祖先或许由多个种族融合在一起,他们来到印度中西部,在靠近沙漠地区的严酷环境中顽强地生存下来,而且还承担起了保护印度领土,抵御外侵的任务。拉其普特的男人有战死沙场,马革裹尸的传统,他们只接受战胜或战死,视失败而归为一种莫大的耻辱。拉其普特人因为尚武,据说祖先多为刹帝利。当然为了统治的纯正性,他们号称自己是太阳神的后裔。正因为如此,血统的纯正性对他们来说是无比重要,荣誉高于生命。所以即使在莫卧儿王朝期间,莫卧儿的皇帝们也没有让拉其普特人真正屈服,相反,在莫卧儿王朝的军队里的军官和士兵里,拉其普特人也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梅兰加尔堡位于城市的最高处,在旧城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这座褐黄色的砂岩建筑。
城堡有7重门,易守难攻。
城墙上的弹痕清晰可见。
不记得这是第几重门了,梅兰加尔堡难得有中文解说耳机,不过对我好像没什么作用,听过就忘了。
让敌人胆颤心寒的大炮
又经过一重门
门后面还是门,门后通道故意筑出高高的陡坡,是为了以减弱敌人大象群的攻击力,这座城堡还真就从来没有被一头大象攻破过。
血手印!每一只手印代表一个忠贞的妻子,它源于拉其普特寡妇殉焚风俗。如果他们丈夫死后,她们要遵循寡妇殉焚风俗:亡夫火化的当天,妻子沐浴香薰,盛妆华服,将手蘸满红色染料,印在墙上,代表着忠贞、爱情和勇敢,之后坐在由鲜花装点的轿子里游遍全城,在市民的欢呼和簇拥下,到达置放亡夫遗体和泼油柴草的焚化台,在僧侣和民众的尝诵声中,让熊熊大火将自己焚烧。&&
宫殿的很多房间都辟为博物馆,展示一些象鞍、轿子,以及刀枪剑戟。
鸦片烟烟枪 六个人抬的大轿。
这种匕首插入敌人的胸膛再打开可以让敌人肝胆俱裂。 皇宫里的摇篮,除了刀光剑影这里也有柔情的一面。
议事大厅,王后可以躲在上方的壁龛里面偷听。
漂亮的窗花 在城堡的最高处远眺,可以看到蜿蜒的城墙,白色的大理石建筑是贾斯旺萨达陵墓,建于1899年。
城墙之上,蓝色之城尽收眼底。在种姓时代,为了人们能一眼就能将高种姓人区分开来,所以婆罗门人居住的房子被刷成蓝色.渐渐地,蓝色变成一种身份的象征,当种姓制度废除后,人们纷纷将自己的房子也刷成蓝色。高种姓的人一气之下,就把房子刷得更蓝,于是,焦特布尔就变成了各种深深浅浅的蓝色之城。 &&&& &&&&印度独立后,表面上是废除了种姓制度,但现阶段种姓制度在人们心中依然根深蒂固,种姓制度的以外的贱民就占22%,虽然政府有规定要为贱民保留一定比例的学位和职位,但这些贱民在上学和就业时必须出示贱民证才能享受到政策的照顾,所以这一点很矛盾,他们即使读到博士,仍然是被孤立者。
又有一群妇女主动邀请我为她们拍照,超可爱的印度人。
锡克教的两父子,注意到他们的头巾了吗?一种表示已婚,一种表示未婚。他们的头发从出生就一直束在头巾里一辈子不剪,锡克教徒大都体格强壮,尚武好斗。
卖艺的一家子
准备一些小糖果、小气球之类的东西,送给小朋友,他们总是会绽露一个天真的笑靥。
瓶装水对普罗大众来说是奢侈品,这是公众场所免费的“供水系统”,拿起杯子一仰头就解决了口渴的问题,超佩服印度人的肠胃。
蓝色的房子
& 乌麦巴旺皇宫,1929年动工,1945年完工,是印度皇室后期兴建的最重要的皇宫,由英国建筑师设计,是久德浦尔皇室家庭成员的住宅,现在一部份房间已辟为博物馆和酒店。 工作人员 我们送给他的手机链,在显摆呢。 & “红头阿三”这个词都知道吧,上海老人在上海租界时期,对印度锡克教徒巡捕的称呼,因为他们通常佩戴红色头巾,后来发现印度人不光只有红色头巾,还有其他颜色的,就去掉红头,直呼“阿三”了。此人是游客,跟你说声对不起了,图文没有联系,“阿三”这个称呼多少带点贬义的。 贾斯旺萨达陵墓,就是在城墙上看到的白色大理石建筑,是焦特普尔第33代帝王Maharaja&jaswant&singh的陵墓,主建筑内有历代焦特普尔帝王的家谱和肖像。 在贾斯旺萨达陵墓眺望梅兰加尔城堡。 白色纪念碑亭。
& 主建筑前有一个郁郁葱葱的平台花园,在印度,皇室陵墓总是建得很华丽,像公园似的,成为市民休闲的地方。& &
曼多尔遗址公园,焦特布尔建市之前,这里曾是马尔瓦尔王国的首都。
钟楼是集市的中心,神牛不管你绕不绕道,它就在那里。1950年前后,有人发表一篇文章说闲逛的牛应该加以捕杀,结果引起轩然大波,他们上街游行,整个城市到处是海报。
很有范儿的一个摊主,不给拍照,买了他的木瓜就好说了。
这个大婶就不同了,停下来让我们拍呢。&&
梅兰加尔堡看日出&
我们住的房间,推窗就可以见到城堡。
天台餐厅的夜景,天上有个笑脸陪伴我们共进晚餐。
十二 金色之城杰伊瑟尔梅尔
印度这么多城市中,我独爱白色之城乌代布尔及金色之城杰伊瑟尔梅尔,如果说乌代布尔坐拥湖光山色,退水而居,是一个多情温柔的女子,温婉动人;那么杰伊瑟尔梅尔处于雄浑壮美的塔尔沙漠腹地,就是一个威武俊美的男子,带着侠士的风骨,粗犷迷人。 &
杰伊瑟尔梅尔距巴基斯坦100公里,公元12世纪,由自称是“月神之子”的巴特提人(拉其普特族的一支)所建,是古印度通往国外的贸易地,虽然在与伊斯兰教势力的战争中遭受灭顶之灾,但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远至埃及和欧洲的贸易中转地而日益繁荣。后来随着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及新的贸易口岸孟买建立起来后,杰伊瑟尔梅尔重要的贸易地位开始衰退,加上印巴分离后从这里向西的通道被封闭起来,这个城市显赫的贸易地位被划上了句号。但是,那些让人过目不忘的官邸和宫殿,仍记录着它曾经骄傲的历史。
远观杰伊瑟尔梅尔古堡像一座海市蜃楼,坐落在荒凉高耸的沙丘上,整个城堡由黄色的砂岩建造,在日出和日落时分,在阳光的照耀下一片金黄,被称作黄金之城。
&&& 城堡的门口,和拉贾斯坦其它城堡不同,杰伊瑟尔梅尔城堡很平民,当年,四分之一的人口和国王一起居住在城堡里,而如今,当所有城堡都变成纯粹的博物馆时,杰伊瑟尔梅尔城堡依然住满了居民。城堡里有众多的GH,第一晚初来乍到的我们搞不清方位,住在城外了,第二天一早,赶紧搬到城堡里住,所以这个城门我们进出了不知多少遍。
沐浴在晨光下的城门
城堡里最著名的景点是城市宫殿,这是一座建于十六世纪的王宫,部分宫殿现已改作博物馆对游人开放。城市宫殿的瞭望台是城堡的最高处,远近景观尽收眼底,无论新旧建筑,一律用黄色的砂岩建造,很有历史的沧桑感。
城市宫殿不大,在古堡里只占很少一部份。由于现在还有居民生活在古堡里,而使整个古堡充满了生活气息,在古老狭窄的街道里穿行也是一大快事,店铺和旅馆遍布街道,玩耍的小孩和卖艺的老人自得其乐,是一座有生命的古堡。走累了,可以上任意一间旅馆的天台餐厅,喝杯咖啡和Lassi,消磨半天时光,所以我觉得杰伊瑟尔梅尔很适合休闲度假,有点像我们的丽江,但这里远没有丽江的喧闹。
城堡总离不开大炮&
一个女人拿着鲜花和祭品当天祷告,口中念念有词,不知道在祈祷什么,引起我注意的却是她脚上的饰物。&
在玩板球的一群孩子。
卖艺的老人在喝Chai。&
悠闲的人们
画细密画的艺人
景区里的苦行僧是有别于恒河边上的,这种苦行僧跟他照相通常是有偿的。&
卖银饰的小贩&
杰伊瑟尔梅尔吸引人的最大魅力在于进行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仍然保留其原有的建筑特色,所有建筑用金黄色砂岩建造,每家的窗户和墙壁都有非常精美的装饰,但是贵族和富豪府邸的装饰较之普通人家,其豪华程度就体现在雕刻上,墙面和窗户的浮雕精美繁复,这种装饰用的雕刻是伊斯兰教的传统技术,叫做Haveli。这种建筑遍布城堡的里里外外,形成了奇异的不可模仿的风格。就连最普通的商店或住房,都努力保持这种风格。我们参观了其中几个有名的府邸。&
当时有利的贸易地理位置可能造就了不少富豪,这就是400年前的豪宅。
窗子和围栏都是透雕,玲珑剔透巧夺天工。&
将石头弄得像通花蕾丝似的,游刃有余于掌股之中,让人叹为观止。
普通人家的房子也是黄色砂岩建造的,只不过没有精美的雕刻。&
走累了,上一间GH的天台餐厅看日落,享晚风。这是我们住的GH的天台餐厅拍的城市夜景。&
我们住的房间,也是Haveli风格的建筑。我们运气很好,在找沙漠游的旅行社时找到了这家传统风味十足的家庭旅馆,他家房间很多,每一间的布置都不一样,干净整洁,琳琅满目的装饰品营造出浓浓的印度风情。&
他们家还兼顾沙漠游的经营,有多种套餐供选择,有半天游和多天游不等,可以在沙漠过夜、野餐和打猎,我们选了下午2点至晚上8点的沙漠半日游,每人800卢比。我们担心沙漠的条件太差,半日游看个日落就够了。其实沙漠的景色很一般,跟我们新疆内蒙的浩瀚大漠无法比。沙漠距离市区50公里,吉普车来回,经过一些沙漠村落,参观沙漠人家的起居生活,然后是两小时的骑骆驼漫游沙漠,在沙漠深处看日落,日落后回程。风景不算精彩,而且沙漠酷热难挡,但有司机兼导游Hemet的陪伴,Hemet风趣幽默,整个行程还是相当愉快的。
沙漠里高大的仙人掌类植物&
司机兼导游Hemet,很幽默随和的小伙子。&
沙漠里的一个湖,其实很小,就像个水塘。&
经过一个沙漠村庄,参观沙漠人家的院舍,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只留下妇女儿童。&
村子里还有学校,一群学生在做功课。&
一个大型的储水罐,牲口和人的饮用水都在这里。
取水的孩子。&
骑骆驼进入沙漠,Hemet没跟我们进去,而是开车到目的地和我们汇合,问我们喝不喝啤酒,如果需要可以为我们准备,我们就订了两瓶。&
别看他俩的背影好像挺潇洒,其实骑骆驼不是那么好受的,颠得我PP好痛,多亏只有两小时,要是再远点我宁愿下来自己走。沙漠里有很多动物,我们看到蜥蜴、秃鹰、羚羊和狐狸。
&&& 到了约定地点,Hemet已经为我们买了两瓶啤酒,喝着冰冻的啤酒在沙漠看落日,酒不醉人人自醉啊!Hemet说如果在沙漠过夜将是非常浪漫,不用帐篷,席地而睡,没有老虎和蛇这些危险动物,躺在柔软的沙子上面,只有满天的繁星看着你。他还说现在最好有点音乐,他想听听chinese&music,我翻出手机,选择了一首郑钧的《私奔》播放开来,这样的夜色之下,半带颓废的摇滚会让人有点意乱情迷……不过,就此打住!我看到很多屎壳郎在沙丘上乱爬,而且4个人才喝了2瓶啤酒,酒精的作用力还远远不够,我是彻底没胆量在沙漠过夜的。 & &&&&一面喝啤酒一面吹水,Hemet跟我们说了一大堆段子:no&money&no&honey&no&panapany(no&happy的意思);no&chapati(薄饼)&no&chai(奶茶)&no&women&no&one&glass&water&one&glass&beer&hello&my&dear&happy&new&year...... & &&&&Hemet倒挺兴奋的,说这里没有光污染,叫我们再等45分钟,看完星星再回去,我们也有这个愿望只是不好意思提出来。可能是今天有少许沙尘暴的原因,天空不是很透明,没见到太多星星,无论怎么样,我们度过了一个浪漫愉快的黄昏,谢谢你,Hemet! &
& 十三 粉色之城斋浦尔
印度之行已经过接近尾声,时间已经到了3月30日,火车在凌晨5点钟准点到达斋浦尔。凌晨5点钟又是一个尴尬的时间,TuTu车把我们拉到酒店的聚集地,一连问了几家,不是店员未起床就是睡眼惺忪的不太搭理,而且有一招很绝,全部采用24小时时间制,即现在凌晨6点钟check&in的,必须明天凌晨6点前check&out。就是务必要我们明天早上6点钟起床退房,否则就再多收半天的费用。问了好几家,终于有一家愿意延迟至7点check&out。在印度时间久了我们也学精了,不要忘记我们也是来自文明古国的,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印度人的花花肠子多,我们中国人也是下下人有上上智。我们现在先check&in一间房,另一间房等我们晚上回来再check&in,这样我们就可以现在上房间洗漱,毕竟坐了一晚的火车,把行李集中在一个房间然后优哉悠哉地出去玩;而晚上办check&in的房间就可以留到我们明天下午5:50分上火车前再check&out,明天早上7点钟退一间房就行了,再把行李集中过来,上火车前还有一个房间可以洗个澡,而且不用再找地方寄存行李。 & 斋浦尔是拉贾斯坦邦的首府,1728年由当时权倾一时的卡奇瓦哈国王(拉其普特族一支)萨瓦伊·杰伊·辛格二世建造的。1876年,拉姆·辛格王公为迎接英国威尔士王子(后来的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把整座斋浦尔城涂成了粉色,直到现在,仍有法律规定旧市区建筑物都必须粉刷成同一种粉红色。被称为“粉红城市”或“玫瑰城”。和印度的其他古城不同,斋浦尔有着良好的城市规划和笔直宽阔的大街,这要归功于萨瓦伊·杰伊·辛格二世,作为莫卧儿第六代皇帝奥朗则布最重要的庭臣,他不仅是那个年代伟大的政治家、武士、梵文和波斯文学者,还是伟大的天文学家和建筑师,他不拘一格地学习了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古典教义、语言、思想的传统医学,对天文和数学尤为感兴趣,他引进了古希腊和伊斯兰的很多集合和天文著作,并修建了天文学图书馆及天文台。斋浦尔就是在他的规划下修建起来的,时至今日,仍然是全印度最美的城市之一。
整个斋浦尔老城区就是这样的玫瑰粉色。
风宫,斋普尔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修建于1799年,是明信片上出现最多的建筑物。
印度还有好多地方保持着人力三轮车。
风宫从外面看好像有N多房间,从里面看其实是一堵墙,实际上是王公为了方便女眷们观看城市生活和游行的建筑,作用如同面纱,阻隔了外人窥视王宫里的女眷。
这种墙面设计在于透光和透风都很好,而且可以阻挡任何时候的阳光晒进来,印度的古建筑都是根据印度的炎热气候设计的,很有智慧。被英国殖民后,西方的东西进来了,也带来了一些新式的建筑,只注重建筑的外观,忽视了通风透气性,在炎热的印度大地,新式建筑只能由冷气机疲惫地哼哼作伴。
风宫的内部,和她的华丽外表有点不相称。
琥珀宫,依山而建,对于看了这么多城堡皇宫建筑的我们,已经没多大的吸收力了。由于没和TuTu司机沟通好,我们错过了“大象出租”,而从另外一个门进入琥珀宫,远远看着一头头大象驮着游客上山,我们只好指望下山再坐“大象出租”了。
琥珀宫路边的耍蛇人,来印度这么久才第一次看到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家”。
&印度总是很多猴子。
没坐大象出租,在此徒步进入琥珀宫。
和其它王宫一样,经过觐见大厅和广场,然后进入王宫的私人内殿,这是华丽的象头神门。
琥珀宫最著名的是镜宫,墙上贴的像是镜面马赛克,带着浓郁的伊斯兰风格,瑰丽生辉。
胜利宫前的庭园
一个美女游客
城墙上面是斋格尔堡,在修建琥珀宫前曾经是王公们的临时宫殿,由于山路有点陡,一路走过这么多城堡、宫殿,我们有点意兴阑珊,就没上去了。
从琥珀宫下来,大象们竟然都“下班回家”,原来大象出租是有时间限制的。
回家的大象
&从琥珀宫回市区经过的一处水上宫殿。 && &&&&早在3000年前,印度人就创立了自己的历法,并产生了独具特色的宇宙理论。斋浦尔天文台,是前面提到的萨瓦伊·杰伊·辛格二世于年修建的,他修建了三座天文台,分别位于德里,斋普尔和瓦拉纳西。斋浦尔这座是规模最大的,也是现在还在使用的天文台。斋浦尔天文台由多个观测仪组成,分别用于测量时间、预测日食、跟踪轨道上的星体、测量行星的偏转角、确定天体的高度以及相关的数据。天文台用当地的石材和大理石建造而成,大理石的内衬或者铜匾上有精确的刻度,每个仪器担负一个天文测量任务,所有测量结果都异常准确。其中有日晷、星座仪、子午线仪、黄道仪和天体经纬仪等仪器,通过精确的观测,以修正历法和星图,预测日食、月食等。但因为没有望远镜之类的先进仪器,斋浦尔天文台并没有为后世留下什么科学发现,只是作为一处超越宗教、纯粹的学术性建筑遗产流传下来。由于没有中文解说,尽管我对天文学充满好奇,也只能将其作为一处遗迹来游览。
日晷,我们的故宫也有,只是没它大而已。
不知是观测何种星宿用的东东。
Samrat&Jantar是最大的测量仪器,就是那个巨大的顶部有伊斯兰小亭子的建筑,斜面坡度是27度角,高度27米,是斋普尔的纬度,可以计算当地时间和子午线时间。
再来张侧面的
Jai&Prakash&Yantra,可以观测天体,大碗内被分成6块大理石板,上面有分秒的标记和十二黄道的标志。
吊在中间的金属环代表太阳,然后用它投射的阴影来进行计算。
十二个三角型的小建筑,代表十二星座,每个星座仪的角度和方向都对准各自的星座,至今还被用于研究占星学。
这是观测我的星座用的——巨蟹座
城市宫殿位于旧城中心,是拉贾斯坦城邦臣服于莫卧儿帝国后,于1728年兴建的宫殿,现在的斋浦尔王公还生活在王宫内。城市宫殿的建筑混合着拉贾斯坦和莫卧儿的风格,建筑奢华,宫殿部分地方改建成博物馆,集中展示历代王公的服饰和武器,以及当年英国威尔士王子(后来的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驾临的一些照片及绘画。
&城市宫殿中央被叫做“Mubarak&Mahal&”的建筑是纺织品展览馆,里面展示了用9公斤黄金制成的王公夫人穿的纱丽,还有萨瓦伊·杰伊·辛格二世穿过的由银质丝线在瓦拉纳西制作的长袍,馆内禁止拍照。
穿过拉津多拉门就是贵宾觐见厅,大门两侧又是莫卧儿皇朝特有的精致大理石嵌花和透雕。
门口两侧各有一只大理石雕刻的大象
贵宾觐见厅
贵宾觐见厅门口有两只全球最大的银壶(收录吉尼斯世界纪录),1902年爱德华七世加冕时,王公为了亲身到伦敦庆贺,特别下令打造,这两只银壶曾跟随王公远赴英吉利,盛载恒河圣水供王公饮用和沐浴。&& & 天天的城堡、皇宫、皇陵之旅让人审美疲劳,不妨看场印度电影调节一下吧。印度是个电影王国,电影年产量世界第一(每年800部),是好莱坞的两倍。走累了,电影院不失为一个避暑休憩的好地方,关键是票价不贵,分50、70、120卢比三档,我们买了70卢比的,相当于不用10元人民币看一场电影,所以在印度,电影是普罗大众娱乐的王者。我们也不问放什么片子,买了下午3点钟那场,中午吃完KFC,饭气攻心,哈欠连连的就想去电影院睡个午觉。电影院很豪华,像高档的音乐厅,在国内我还未见过如此豪华隆重的电影院呢。电影开场了,语言不通(这是明知的),是印地语夹带着英语,不过有英文字幕,看了几个镜头,有点战争片的味道,不太对我的胃口,在舒适的冷气下,不一会儿我就睡着了。断断续续地看了几段,影片讲述的是印度的一个占士邦式英雄粉碎了一起巴基斯坦的袭击,可笑的是还将CCCP和CHINA作为巴基斯坦的联盟或幕后支持者,典型的印度式YY。这部片好明显是对好莱坞电影的印度式模仿,在里面加入一些本地风格和使用本地的文化元素,超级山寨。在“占士邦”取得最后胜利时,放映大厅爆发出群情汹涌的掌声,这种掌声是多么似曾相识,就像我们当年放《地道战》时每杀一个日本鬼子电影院就爆发一次掌声一样,确实是收获了一种最原始最本能的快感,而且,这种快感中国人最容易理解和感受。电影很长,接近三个小时,看完了我连电影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就叫它《山寨007》吧。不过,也算见识了一下印度的电影院。
电影院位于闹市中心,旁边有一家M记,但正在维修,我们移步到KFC,目的想蹭一下免费的WiFi,好消磨时间,但KFC竟然没有WiFi。印度的免费WiFi少之又少,在德里的M记,虽然有WiFi,但要用印度的手机号登陆,搞半天还是上不去。
电影院的豪华候映室。
放映厅里面,相机没电了,用手机拍的。
十四&现代和传统交织,文明和落后共存的德里
斋浦尔到德里是印度行的最后一程火车了,前面的五程火车都是冷气卧铺(AC&2&Tier或AC&3&Tier)&这程是AC&Chair&Car,相当于冷气软座。冷气软座又是一种不同的体验,是包餐的,短短5小时的车程,就送了4、5次的饮料和食品:水、餐前小食、正餐、果汁、酸奶、雪糕、甜食、水果……记不清了,总之太多太多,5小时的车程基本就是在服务员不停的派餐和收拾中度过,服务水准跟得上飞机。不同是的服务员最后会端着盘子过来收小费,自愿原则,每人给个10卢比就行,但我也看到有些印度人没给。 & 收完小费,清洁完车厢,时间已经是晚上10点多,列车开始减速,离德里越来越近了,列车驶进了一个不知算不算贫民窟的区域,铁路旁边是破败不堪的小屋和窝棚,有些甚至不是屋,是用砖瓦、破布搭建起来的遮敝体,里面的居民在狭窄、简陋、污秽的环境下各自忙活,列车徐徐开过,这是我和印度贫民窟的最亲密接触,一切是这么直接又这么一览无余地呈现在你的眼前。德里,到了! & 德里是一个很耐人寻味的城市,现代和传统交织,文明和落后共存,这里有辉煌的城堡宫殿和宏伟的政府建筑,也有脏乱不堪的街头和破败的贫民窟。我们都知道印度的首都是新德里,但我机票上写的是德里,其实新德里和德里是同一个城市,以康诺特广场为界分开新旧两个区,现在新旧两区已经连成一体了。 & 德里在历史上曾经是“七朝古都”,政权的更叠和都城的迁移遗落了大量的古迹,赋予了她悠久的历史和神奇的魅力。公元1206年德里苏丹和1526年莫卧儿帝国先后于此建都。1638&年沙贾汗改建此城,建红堡和贾玛清真寺,将德里命名为沙贾汗纳巴德。年英国殖民者把“英属印度”首都迁至加尔各答。1911年英属印度首都又回迁德里,并依照英国建筑家的设计建成了新德里,包括康诺特广场以南的政府机关、印度门和放射状的街道。由此,德里的面貌焕然一新,目前人口已超过1300万,成为印度第三大城市。& & 按历史顺序,先从顾特卜高塔开始吧,顾特卜是印度穆斯林领袖穆罕默德的得力将军,在穆罕默德遇刺身亡后建立了德里苏丹国。顾特卜地区是穆斯林侵入印度后在德里地区修建的第一座都城,并在这个地区修建了印度第一座伊斯兰教寺庙,高塔是入侵者顾特卜用于纪念伊斯兰教在印度统治的开始,是阿富汗早期的建筑风格。奈保尔说得一点也没错:“在印度北方,废墟压着废墟,穆斯林废墟下是印度教废墟,穆斯林废墟上还有穆斯林废墟。”在顾特卜塔旁边就有一座“伊斯兰力量”清真寺。这个清真寺是拆除了20多座印度教和耆那教的寺庙,用这些石头装饰和建造的,可见穆斯林入侵者对印度教寺庙的掠夺和破坏。 &&&&顾特卜高塔于1193年开始修建,他只修建了下面的一层,直到150年后,后任的伊斯兰教统治者才在上边增加了四层。下面三层是红色沙岩,上面两层是红色沙岩与大理石混合。原来塔高100多米,由于一次飞机事故,被撞成现在的72.5米了。 &
曾经是德里最高的建筑,但是现在不可登临了,无法爬到塔顶领略一下当年穆斯林人征服北印度后俯瞰自己控制的大地的感觉。&
基部直径就有14.5米
塔身上镌刻着古老阿拉伯文的《古兰经》经文和各种花纹图案。
从塔基仰望塔尖
高塔旁边是清真寺礼拜堂的遗迹,这些石柱直接拆自印度教和耆那教的寺庙,伊斯教建筑和印度教建筑不同,不可以雕刻和描绘任何偶像,因为《古兰经》严格禁止,不光是神,就算是人和动物的形象也不能用作装饰主题。因此,建造清真寺的柱子和梁尽可能选择没有雕刻生物体的石料,如果表面刻有图像就先把碍眼的雕塑削掉再用。&
被削去雕像的廊柱,用拆除的印度教寺庙的石料建造伊斯教建筑,是以顾特卜为首的伊斯兰教统治者排除异教的宣示,是伊斯兰教战胜印度教,统治印度的象征。
断墙残璧掩映在绿树花丛之中,漫步其中让人难免产生思古之幽情,废墟压着废墟,让人唏嘘。&
印度的人穿着总是色彩艳丽,纱丽、头巾在轻风吹拂下摇曳生姿。
为了推进清真寺的建设,统治者动用了大量的北印度工匠。印度教寺庙和清真寺有很大的区别,清真寺要集体做礼拜,礼拜堂宽敞,有大穹顶。而印度教教徒是为了一对一与神对话才到寺庙去,空间都很小。印度教工匠用常用的建造印度教和耆那教寺庙的方式去建清真寺的大跨度穹顶,技术显然不过关,因此,几乎大部份穹顶都坍塌了,只留下了巨大的拱门。这道拱门前的7米高的大铁柱子是在寺庙修建之前就已经矗立在那里了,之前是从印度教寺庙搬来的,铁柱铸造于公元4世纪左右,迄今没有生锈!据说,只要背朝柱子,双手向后抱,如果两只手的手指恰好在柱子后面合拢,那么此人就福星高照。&
幸存的小跨度穹顶,明显带着印度教寺庙的特征,可怜的印度教工匠们,面对强大的宗教入侵者,只能无条件服从和勉为其难。
在不同角度都可看到高塔。
阿莱塔Alai&Minar,该塔原设计高度要超过顾特卜塔,但只修了一个基座便没有再继续建造,成了历史悠久的烂尾工程。
这是一个伊斯兰墓室,中间是大理石石棺,穹顶已经坍塌了。
里面的雕花却是相当精致
这是有穹顶和圆顶的建筑,也是一个墓室,可能印度教工匠已经掌握了外来伊斯兰教穹顶的建筑技术。&&
伊斯兰教徒在瞻仰遗迹。 &&& &&&下一个统治德里的伊斯兰政权便是莫卧儿皇朝。莫卧儿皇朝在德里的遗迹有:胡马雍陵、红堡、贾玛清真寺…… &&&& 胡马雍陵是其子阿克巴时期修建的,有一说法是由胡马雍的妻子(一个波斯学者的女儿)在胡玛雍死后修建的,另一说法是阿克巴为父亲修建的。同是文明古国,印度人的历史记录意识比中国差远了,很多东西是无法考究的。几千年来印度经历着各种外来民族的侵略和统治,一个个皇朝你方唱罢我登场。印度人习惯于将祖父以前或者目击者在世以前发生的事情都当作传说,很多历史是通过民间流传的故事以及外国的历史记载拼凑起来的。前面提到的瓦拉纳西的鹿野苑也是得益于我国晋代高僧法显的《佛国记》和唐代玄奘的《大唐西域记》的记载,直到近代,一些印度和西方的考古学家们利用玄奘《大唐西域记》里的准确记载,才找到了遗址,让这个沉埋几百年的佛教古迹重放光彩。 & &&&&胡马雍陵建于1565年(这个时间也有待考证),是印度现存最早的莫卧儿建筑,是莫卧儿建筑风格发展中的里程碑,掀开了莫卧儿皇朝辉煌建筑史的一页,于199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胡马雍是莫卧儿王朝第二代皇帝,知书达礼喜爱文化艺术(有人将他比作宋徽宗),但自身软弱优柔寡断,缺乏他父亲巴布尔所具有的智慧、谨慎以及坚强的决心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巴布尔的早逝使他无法巩固自己开创的既不完善又不稳固的帝国政权,23岁的胡马雍登基后内外局势很不稳定,两度被阿富汗复兴的舍尔沙打败,胡马雍因此流亡了15年,后来他在波斯萨非王朝的帮助下,趁舍尔沙建立的苏尔王朝内乱之机卷土重来,恢复了莫卧儿对印度的统治。一年后他因为意外,从德里的藏书楼的楼梯上跌下来而丧命,传位给了他14岁的儿子——伟大的阿克巴大帝。阿克巴大帝堪比中国的李世民和康熙,为莫卧儿皇朝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受到历史学家的高度赞扬,有兴趣的童鞋可以自己去查究一下。
和泰姬陵很像,胡马雍陵是印度次大陆的第一座花园陵墓,引领着伊斯兰陵墓建筑的创新,一个世纪后的泰姬陵将这种创新推向巅峰。&
胡马雍陵位于庭园的中央,庭园被水渠划分成“田”字形,每块又被划分成更小的正方形,构成严谨的几何图案。这种构思来自波斯,被称为“四分庭园”,胡马雍陵是四分庭园在印度首次大规模应用,为以后的泰姬陵创造了样板。&
陵园无论布局上和建筑上都采用对称结构,四平八稳,主体采用了莫卧儿早期流行的红砂岩,陵寝有巨大的穹顶。&
落日余晖下,很多市民将陵园作为休闲的场所,当地人门票才5卢比,我们外国人是250卢比。
从基座看过去是这样子的。
上了二层是八角型的主殿&
和其他的伊斯兰陵墓一样,陵寝中摆放的是衣冠冢,真身葬在整个墓的下面。&
&&& 陵墓旁边有一间小型博物馆,展示陵墓的照片和售卖旅游纪念品,这张图片讲述的是莫卧儿陵墓建筑的演变和发展。 & &&& 贾玛清真寺是印度最大的清真寺,“贾玛”就是大的意思,兴建于1650年,是世界三大清真寺之一,与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大清真寺、埃及开罗的爱资哈尔大清真寺齐名。由莫卧儿皇朝的第五代皇帝沙贾汗建造,就是建造泰姬陵的那个浪漫情种,还有德里的红堡也是他炮制的,这个建筑狂确实为后世留下了很多建筑奇迹,让世人敬仰。修建这座清真寺使用了5000名工匠,历经6年建成。用红色砂岩和白色大理石建造,长80米,宽27米,有3个圆顶,两座高41米的宣礼塔,以及东、南、北三座大门。清真寺的庭院可容纳25000人同时礼拜。
这个是东门,以前是皇帝专用的,现在我们就从这个门口进入,虽然不用门票,但进入这个清真寺是要求最多的,脱鞋是必须的,鞋寄存要收钱,带相机进去每人要交100卢比的费用。女士还要披上一件他们为你准备的长袍,大热天的我不想披那件又长又脏的长袍,我跟他们理论:我有头巾而且穿的是长裤。他们说:长袍是免费的。我说:还有很多印度女人为什么没披?他们说:只要求外国人。有口说不清,我们只能服从。
南面的宣礼塔可以登临,每人20卢比,但要男士陪同,披着那件长袍又热又闷,加上我和须须都有点闹肚子,就没上去了。在印度拉肚子可能是大多数外国人的经历,多亏是最后一天了,对我们的行程没什么影响。&
穆斯林在圣水池洗脸
穆斯林在做祈祷&
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时,起义大军就是身着白装在这里集合后向市内的英军发起最后攻击的,1858年大起义基本平定时,英国殖民军对起义的德里人民进行报复,曾封闭清真寺达5年之久,甚至扬言要炸毁它,当德里人民交付20万卢比后,才得以回到穆斯林手中,正如同早先有人提议把泰姬陵拆掉,然后出售其中的大理石。但我们的圆明园就没那么幸运了,1860年被英法联军抢掠和烧毁!几乎和印度民族大起义同一时间。&& & &&&&巴哈伊寺是座现代建筑,外型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1986年建于新德里,由伊朗建筑师Fariburz&Sahba设计,是巴哈伊教的八个灵曦堂之一。由于外型采用莲花型,因此被人们俗称为莲花寺。不论任何宗教、任何人种,都可以进入。&
“巴哈伊信仰(旧译大同教)由巴哈欧拉创立于十九世纪中叶的伊朗,现有遍布200多个国家逾600万信徒。它的最高宗旨是创建一种新的世界文明,真正实现人类大同。根据《不列颠年鉴》(1992年至今),以信徒所在国家数目统计,巴哈伊教是世界上分布第二广泛的宗教(仅次于基督教),出现在247个国家和地区,包括2,100各人种、种族和部落团体。其圣典有800种文字翻译。巴哈伊教没有神职人员和地方教堂,现在每个大洲建有一灵曦堂,共八个,亚洲的就设在印度的德里。” &
&&&以上资料来源于互动百科。我们去的那天不知道是什么特殊日子,还是信徒众多的原因,只见门外排了两三公里的人龙,停车场停满了大巴,维持秩序和负责安保的警察严阵以待,TuTu车司机说我们可能要排三小时的队才能进入,我们只好放弃,在围墙外拍了张照片就匆匆离开,赶往甘地陵。&
甘地陵,其实不是甘地的真正陵墓,只是一个象征性陵墓,里面并没有埋葬甘地的遗体。日甘地被一个印度右极教徒枪杀。按印度教风俗,死者必须在死后&24&小时内火化,然后把骨灰撒入圣河。甘地被暗杀后,就在现在的陵墓所在地火化,他的骨灰分别撒在印度的每一条河。 &&&&陵园正中静卧着一座黑色大理石陵墓,它是一个普通的正方形平台的样子,高约1米,长宽约3米。墓后是盏长明灯,昼夜不熄,这是印度争取民族独立精神的象征。陵墓正面刻有印度文:“嗨!罗摩!”这是甘地遇难倒地时喊出的最后两个字, & &&&&甘地是印度民族主义运动和国大党领袖。他既是印度的国父,也是印度最伟大的政治领袖。他用“非暴力”的哲学思想,带领国家迈向独立,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甘地不可复制,他证明了不是所有政权都出自枪杆子的。 &&&&德里毕竟是印度的首都,是时候带大家去看看她心脏的东西了,1911年英属印度首都从加尔各答迁回德里,并依照英国建筑家勒琴斯爵士设计并主持修建新德里,1931年正式建成,主要包括总统府向东到印度门的拉杰巴特路和两侧的政事厅和议会大厦。&&
总统府的大铁门。
印度伊斯兰式建筑风格与西洋建筑风格相融的总统府。&
这条拉杰巴特路就相当于我们的长安街,宽阔整洁,尽头是印度门。&
两侧是庄严的政府大楼
来认识一下印度的国旗。&
印度门,建于1921年,高42米,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阵亡的印度士兵修建,墙上刻有战死的13500名士兵的名字。当时的印度以战后的独立为条件协助英国作战,然而,在付出巨大牺牲后却并未获得独立。最终由甘地的“非暴力抵抗主义”带领印度人民走向独立,甘地却被一个印度教徒枪杀,因为他破坏并背叛了印度教的印度,一切又是多么的讽刺。
印度门下英俊的士兵&
荷枪实弹的警察,反恐,反恐!
在德里我们住的酒店THE&VIVEK,门前的大街,在印度拍照时总是只注重景点的记录而疏忽了她脏乱但充满生活气息的街头,这是寥寥可数的几张市区照片之一。&
晚饭后出来溜达,碰上一个印度教的节日巡游(印度每年有800多个节日),那些白炽灯做的灯笼为何这么耀眼?原来后面都拖着沉重的发电机,装备和声势都非常巨大。人声、吹鼓乐声、发电机的马达声暄闹无比,喜气洋洋,巡游队伍还向围观群众派发小食物,表达祝福。&
神牛车拉着舞者,边走边舞,不知道是扮演哪个神祗的化身。
&装饰隆重的牛车一辆接一辆,压轴的还有警车,只觉得印度的警察真是忙碌。 & 火车是此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怎么说也在火车上度过了六、七十个小时,火车成了旅行的一部分,上几张火车月台的照片吧。&
INDIAN&RAILWAYS&摄于阿格拉&
我很喜欢这张,拍糊了也舍不得删掉。&
一个女孩拿着电子车票在看(手机摄于斋浦尔)。 &(全文完) & &&&&&&
回复趣长笔短的图片:我还说这是什么调料呢
回复趣长笔短的图片:信仰是神奇的
尽快完成吧,期待哦
回复怪兽:因为是和拜神的祭品一起卖的,我估计是用来祭祀的,用来点眉心的蒂卡印记也是用这些颜料,印度教的节日太多了,大大小小的节日好像有800多个,几乎每天在路上都看到节日巡游什么的,规模大小不一,我也搞不清状况。
回复琪儿:几十年的无神论教育,信仰已经远离我们了。
回复金帝:谢谢你的关注,会完成的。
照片拍的真好
还是自带睡袋吧!省钱又干净
回复金泽的牛:谢谢欣赏。
回复蒙小白:我也深深地自责:如果去印度不带睡袋,还有什么地方需要睡袋?!
回复趣长笔短的图片:
回复甜甜:这是一个穆斯林美女,穆斯林美女还算配合我们的镜头,但比较害羞,没有印度教的女子爱拍照,也许正是这种羞涩更能打动人吧。
照片很棒!
回复马可苹果:谢谢关注,更新中。
相当和谐,谢谢电影推荐
回复KirinChu:还有BBC的纪录片《印度的故事》一共六集也很赞,自己百度一下吧。
感觉印度的传统文化和古迹保护的比我们好。
回复wangcong:我也迷惑,同是文明古国,为何印度的古迹保存得这么好呢?印度几百年来也没少经历战乱,宗教战争、土邦纷争、民族大起义从未消停,但城堡、皇陵、庙宇的遗迹依然遍布印度大地,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建筑材料是石头吗?
回复趣长笔短:我们的文化喜欢破旧立新,尤其是最近三十年的所谓城市化发展狂潮,已经使整个中国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是一个样了。
回复wangcong:完全同意,30年前破旧立新是以革命的名义,这30年破旧立新是以GDP的名义。
行程好,写的也好,准备明年春节去印度,借鉴了。谢谢!
描述的非常详细,长知识了
文字写的很好,赞一个~
回复趣长笔短的图片:
回复趣长笔短的图片:
1488篇关于印度的游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度教和佛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