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中国未来50年发展格局局是什么

&&& 国家发改委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中国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增速均超过了东部地区,同时,这些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均有所提高。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的地区结构也发生了积极变化,目前已初步形成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的四大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新格局,中国正迈上区域协调发展的道路。日前,本报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军扩。
  区域经济发展分三阶段
  问: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张军扩: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可以称为扶持内陆地区的均衡发展时期(1949年-1979年)。这一时期,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中央政府增加了对内陆地区的投资比重。第二阶段是支持沿海地区的非均衡发展时期(1979年-1999年)。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允许和支持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鼓励先富起来的帮助未富起来的。&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5年又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1988年设立海南经济特区。此外,在税收、投资、外汇、金融等方面给予沿海地区一系列优惠政策。第三阶段是促进协调发展时期(1999年-现在)。1999年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2003年提出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2005年又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加上继续鼓励东部率先发展的政策,逐步形成了&四大板块&的区域战略、政策和发展格局。
  地区差距呈现缩小趋势
  问: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各地区发展差距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张军扩: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经历了先缩小-后扩大-再缩小的变化过程。根据各省区市人均GDP所计算的地区发展差距基尼系数,改革开放初期至1990年,中国地区差距呈现缩小趋势,1990年到1995年,地区差距呈现扩大趋势,1995年到2004年,中国地区差距趋稳,升幅放缓。2004年地区差距基尼系数达到0.350,为30年来最高点。但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趋势发生变化。2004年到2007年,按基尼系数计算的中国地区差距呈现缩小趋势,基尼系数下降了0.005。
  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的原因是什么?
  张军扩:这受两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社会需求结构发生改变,使得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得以发挥,并带动了当地经济。二是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政策,鼓励投资转移,使得中西部地区发展比较快。不过目前仍无法判断这是趋势性的拐点,还是临时性的现象。这是因为社会需求的变化快、阶段性强,对各地区发展的影响会产生波动;加之一些地区存在生产过剩的情况,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也会面临增长减速的挑战;再者,东部地区正处于转型时期,增速有所下降,但转型完成后,高附加价值的产业仍会显现优势。但可以肯定的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呈现出了良好势头,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政策已初显成效。
  区域政策理念发生转变
  问: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区域政策理念发生了哪些转变?
  张军扩:主要有4方面的转变。一是从追求各地经济总量的平衡转向追求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平衡。二是从注重经济增长转向注重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协调。三是从注重依靠各自发展实现平衡转向同时依靠发展与扶持实现平衡。四是从注重做大分子转向同时注重减少分母。另外,在区域发展理念上,已从平衡发展向协调发展转变。在区域指向上,从行政区向功能区转变,重点发展区域已从开发区向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转变。对区域发展的要求和考核上,从注重经济发展指标向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最近,我国提出的一些新理念同样值得关注,例如主体功能区的政策,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带动区域发展平衡的理念。
  记者:这些政策和理念的变化,带来了区域发展的哪些新趋势?
  张军扩:这些新趋势表现在区域增长重心向北偏西转移,区域发展差距有所缩小,区域产业分工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步伐逐渐加快等方面。在此背景下,虽然不同区域的绝对差距仍然很大,但相对差距有所缩小,并且各个区域依托自身优势形成的产业分工越来越明显,区域合作步伐逐步加快。
  构建四类主体功能区
  问:现行的区域政策面临哪些挑战和问题?
  张军扩:如今,一些地区的产业和经济规模不断扩张,超过了其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导致了环境问题。人口流动和转移不畅,制约着城市化的进程。在中国,各地的发展条件和实力不尽相同,公共服务差距大,单靠各地自身发展又难以消除之间差距。而区域差距若不能缩小则将影响社会公平与和谐。
  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现行政策对于抑制和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福利差距还缺乏切实有效的措施,与促进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比,现行政策在促进各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方面也显得不够有力。这就要求我们以理念、技术、制度、管理等多方面的创新,实现经济增长、节能降耗减排、社会和谐等目标。
  问:下一步,我国区域政策调整会有哪些主要举措?
  张军扩:未来,我国将进一步明确&四大板块&的各自重点,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此外,还要着重从两方面完善和加强。
  一是推动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这是为了保障各地居民享有大体相同的公共服务、实现各地区生活条件的基本一致。今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概念应代替人均GDP的均衡。同时,要将&人均财力&的均衡化作为改进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主要目标。
  二是根据各地资源禀赋的不同,我国正在构建四类主体功能区,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对于自然保护区等禁止发展的区域,应从物力、人力等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
  扩大投资向中西部倾斜
  记者:最近国家出台4万亿元投资方案提振经济,对于中国区域经济而言有何意义?相比10年前拉动内需的政策有哪些不同?
  张军扩:这笔资金对于中国中西部、农村、贫困落后地区的发展,将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与10年前比较,此次措施力度更大,投资的产业结构更加全面。上次主要是在基础设施等方面。这次还包括了经济适用房、旧棚户区改造、农村农业、交通、生态、社会、教育、医疗、企业自主创新等领域。从区域角度来讲,这一次10项政策里有6项有明显的区域指向性--中西部、农村、贫困落后地区,较上一次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范围更广。
  经过近10年发展,上一轮的投资对西部地区的拉动作用十分突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很快,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社会保障事业得到完善。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西部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形成了若干具有活力和潜力的发展区域或块状经济,比如,内蒙古连续6年工业增速位列全国第一,成渝地区、关中地区、呼包银地区等都是发展迅速的地区。
  这一轮投资中,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将加大,除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传统的国家支持的领域外,还将更多关注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以及通过支持农业及非农特色产业的发展,不断提高农民收入。
责任编辑:李超字体:&&&&
中国区域发展2014年将走向多点支撑格局
&发布时间: 14:24:51 &来源:中国联合商报
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拉开了沿海、内陆、沿边“三位一体”开放格局序幕。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以及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传递出2014年区域经济发展的诸多信号。分析人士表示, 2014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将沿着“东部沿海、内陆、沿边开放开发路线图”清晰推进。
  2013年11月份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的新政策多有着墨,给出更为具体的发展目标。观察人士表示,在2013年3月新一届中央政府成立以来,中国的区域总体战略清晰呈现:优化提升东部沿海“三大增长极”(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着力打造三大新经济支撑带(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沿长江区域、西南中南腹地)、促进西北向西开放。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认为,随着东部三大增长极的渐趋成熟和新三大经济支撑带的提出,2014年中国的区域发展将逐渐走向多点支撑的均格局。
  在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完善并创新区域政策,缩小政策单元,重视跨区域、次区域规划,提高区域政策精准性。国家信息中心在日发布的《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2014)》(以下简称“报告”),预计各区域经济2014年将保持平稳发展态势,经济增长质量将有所提高。
  沿海、内陆、沿边开放路线图
  2013年11月份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的新政策多有着墨,给出更为具体的发展目标。
  日发布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加快沿边开放步伐,允许沿边重点口岸、边境城市、经济合作区在人员往来、加工物流、旅游等方面实行特殊方式和政策。”同时《决定》还提出“在推进现有试点基础上,选择若干具备条件地方发展自由贸易园(港)区”战略。
  观察人士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时表示,东部沿海、内陆、沿边开放路线图已基本明晰。其中,沿边先行先试区建设将加快,老东北迎来发展机遇。内陆开放将以丝绸之路为依托,从南、北、中三条线打造第二亚欧大陆桥国际经济走廊及国际能源大通道,形成横贯东中西的对外经济走廊。东部,则是继上海自贸区实施后,广东、天津、厦门、青岛目前已将申请建立自贸区的方案上报,有望纳入第二批自贸区建设试点。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9月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表示,中国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3年9月份参观“中国——东盟博览会展馆”时也表示中国要在提升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东部沿海发展层次和质量的同时,特别要做好内陆开发开放这篇大文章。“这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最大回旋余地。”李克强认为,从现阶段各方面条件看,需着力打造东北老工业基地、中西部沿长江区域、西南中南腹地三大新的经济支撑带是必然选择。同时,促进西北地区增强实力,在向西开放中形成新优势。
  在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完善并创新区域政策,缩小政策单元,重视跨区域、次区域规划,提高区域政策精准性。
  各区域经济增长平稳
  日,中国外交部网站刊文称,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表示,中国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这些改革措施将使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发展势头,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将持续扩大,对外投资也将大幅增加。这将给中国与亚洲国家的合作带来更多机遇。
  国家信息中心在日发布《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2014)》(以下简称“报告”),预计各区域经济在2014年将保持平稳发展态势,经济增长质量将有所提高。
  该报告指出,2014年东部地区有望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服务业发展态势将继续保持良好态势,海洋经济、京津冀都市圈发展潜力巨大,民营经济的活跃亦将带动东部地区经济向好。但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近期不大可能大幅攀升,因东部经济消费两大动力汽车和住房,受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影响将延续增速放缓趋势;投资增速进一步提高可能性不大。
  国家信息中心预计,2014年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有望企稳,增幅与2013年基本相当。预计中央财政将持续不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未来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态势日益明显,能源密集型产业西移规模会更大,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也将增多。
  报告显示,月,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顺差分别同比增加94亿美元、75亿美元,对外经济增长贡献增大,预计2014年对外贸易对中西部地区拉动力将有所增强。
  上述报告称,东北地区自2012年一季度以来经济增速逐季回落,显示面临困难较多,经济下行压力大。预估2014年东北地区经济增幅回升压力仍较大。东北地区工业主体为重工业,特别是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体的高耗能行业占比高,钢铁、水泥、有色金属、造纸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较严重。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时期,过去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比较优势在减弱,新的比较优势正在形成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表示,从地理空间上看,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动力源开始内移,东北老工业基地、中西部沿长江区域、西南中南腹地“具有成为我国三大新经济支撑带的基础条件”。
  支撑点一:上海自贸区引发“自贸区”热
  随着日,上海自贸区获批后各项政策不断落实推进,中国新一轮开放程度更大的贸易窗口正渐渐打开,各地掀起一股自贸区申报热潮。而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的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更为各地申报提供了动力,不断有消息传出,广东、天津、厦门、青岛等地跃跃欲试。有消息称,广东粤港澳和天津东疆将是2014年最有希望获批“自贸区”或者与“自贸区”相同政策的“特殊区域”。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深水区。观察人士认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将是新一届政府推动改革的重要抓手,未来在此基础上形成改革的共识,将会成为“开放促进改革”的重要内涵。建立上海自贸区,既是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寻求综合配套改革突破口,引导中国经济迈向世界一流水平的战略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履行加入WTO承诺、提升国际竞争力、在亚洲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需要。
  上海获批自贸区后,作为国内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广东亦不甘居后。日,多位消息人士透露,广东申请自贸区已获中央层面非正式首肯,也即获得口头肯定,预计2014年1月获批。据报道,广东方面提交的方案是,拟定将广州的南沙、深圳的前海、珠海的横琴以及广州白云空港“打包”联建,申请以组团方式建立“粤港澳自贸区”。
  针对四个区域“打包”申请自贸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教授丁力评论说,这是省一级将四个区域地方政府的利益整合起来的结果。这些区域都希望能成为自贸区,而国家给广东的自贸区的名额可能又只有一个,那么就选择这种“一顶帽子大家戴”的模式,使四个区域能够同时享受先行先试的政策优惠。
  被誉为中国经济发展“第三极”的天津滨海新区也对“自贸区”概念十分看重并付诸行动。天津滨海新区区长宗国英表示,滨海新区已完成所有申报自贸区的文件,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划区域包含东疆二岛约40平方公里,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为功能定位。
  相关消息显示,方案主要围绕“推动贸易便利化”、“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结合天津具体情况制定”、“天津自贸区会落在东疆保税港区”等方面制定。不过据日的《文汇报》报导,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在天津考察时表示,天津上报申请自贸区的报告未获通过,原因是国务院定位天津建立中国第一个综合改革创新区,享受并超过上海自贸区所有政策。
  支撑点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正式拉开了东北振兴的序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振兴战略已推进了十年。站在新老十年的历史交替点上,2014年将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在2013年新一轮振兴东北战略新政密集出台后,迎来大发展的一年。
  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而言,从2013年全国经济运行总体情况看,东北发展的脆弱性依然非常突出。来自国家发改委官方的意思是“东北地区缓中有忧”。东北地方官员亦呼吁,“东北振兴还需要第二个十年规划”。
  因此,日,国务院作出决定,对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组成人员作出调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担任小组组长,组内成员也大多由各部委领导组成。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杜鹰副主任主持召开新十年全面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政策文件专家座谈会。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印发2012年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进展情况和2013年工作要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整个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作作出规划。
  2013年国家发改委会同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编制的《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年)》获得批复,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行动纲领。这份规划总结了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做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提出将振兴工作由前期以东北地区为主向巩固深化东北、统筹推进全国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变,把工作重点放在老工业城市调整改造上。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连忠向记者表示,未来东北老工业基地升级,既应该坚持发展,还要紧盯美丽中国主题,振兴绝不是要再恢复到冒烟污染的老工业时代,而是让东北老工业基地升级换代,迎来一个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
  支撑点三:崛起“中四角”
  中西部沿长江流域,一贯深受李克强青睐。2012年11月份,中共十八大新领导集体形成后,备受关注的李克强的首次外出调研,便选择了长江沿岸中部省份的江西九江和湖北恩施。
  “很多发达国家都是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再沿内河而上。中部地区、长江流域是缩小区域差距的突破之地,就像下围棋,既要抢金角银边,又要在中间谋势布局。”李克强在这次调研期间说。
  李克强强调,打好“中”字牌,可更好地发挥长江带来的巨大交通便利,让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经济走上一个新台阶,甚至跻身国内经济第一梯队,并将对中部广大腹地产生更大的辐射作用,进一步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巨大差距。“这对改革中的中国至关重要,意义非凡”。
  很长时间,长江中游城市群都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包含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共29个城市的中部经济发展区,又称“中三角”。但随着李克强的上述推动,长江沿岸重要省份安徽的加入,意味着“中三角”扩容变成“中四角”。
  日,在国家发改委主持下,湘赣鄂皖四省相关部门和地区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齐聚武汉,召开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规划前期工作会议,共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司长范恒山表示,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既有利于区域发展,也关系到全国大局,对于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提高长江全流域开发开放水平、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马庆斌认为,“中四角”的概念将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区域城市化的推进结合起来,这是一个比较好的趋势。在这么一个区域内部协调的背景下推进产业的发展,合力培育城市群、城市带,值得鼓励。
  据了解,目前长江中游的湘赣鄂皖四省联动发展的“中四角”战略进入实施阶段。按照国家发改委给出的时间表,今年中国家层面将出台“中四角”总体规划草案。
  支撑点四:加快开发开放沿边地区
  十七大报告提出“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十八大提出的“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的新政策多有着墨,给出更为具体的发展目标,进一步则拉开了沿海、内陆、沿边“三位一体”开放格局序幕,也给沿边开放开发提供了政策支持。
  2008年金融风暴后,我国对美国、欧盟等传统贸易伙伴的出口额大幅下降,导致我国外贸增长存在较大压力。中国与俄罗斯、东盟等沿边新兴市场的贸易却逆势保持较快增长,在此背景下,“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水平,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成为我国政府开始尝试调整外贸发展战略。
  在我国沿边国土上,西部省份占据绝对比例,因此,西部大开发中,沿边开放也成为重要目标。
  日,李克强在广西南宁考察时表示,当前在提升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东部沿海发展层次和质量的同时,特别要做好内陆开发开放这篇大文章。同年,10月23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也表示: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不会改变,力度不会削弱。分析人士表示,“升级版”西部大开发在新一届政府执政中将扮演重要角色。
  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做了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情况的报告》,目前,该报告也征求了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等30余个部委的意见。徐绍史表示,西部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深层次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西北地区巨大的发展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由此他建议,全国人大推动建立西部大开发长期稳定的资金渠道和立法工作,并全面提升西部地区对内对外的开放水平。
  实际上,为提升我国沿边地区开放水平,2012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广西东兴、云南瑞丽、内蒙古满洲里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实施方案》;加上此前国务院单独批复的新疆喀什、霍尔果斯两个特殊经济开发区和吉林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这西部的六个点共同构成了我国沿边开发开放的先行区。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表示,建设沿边开发开放先行区的目的是先行先试,以点带面,加速提高沿边地区开放水平,真正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未来国家有望在重大项目规划上适当向边境地区倾斜,加大对边境地区的投入,加大对边境贸易的资金扶持力度。
  支撑点五:推动新丝绸之路经济建设
  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据国家发改委官网的“区域要报”,日,丝绸之路沿线欧亚9国城市代表签署《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安宣言》,各个城市之间在商贸、旅游、农业、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要深化合作,以实现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愿望。
  分析人士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可以综合交通通道为展开空间,依托以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和中心城市,对域内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
  向西开放战略未来几年将成为西部大开发中的一大亮点,并为西部各省释放巨大的改革开放红利。有参与西部大开发规划制定的学者向记者透露,结合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实际,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呼之欲出。国家发改委也在2013年底开始了密集组织“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座谈会”,这意味着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和建设将加快。
  分析人士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实质上是为我国确定一个面向欧亚内陆开放的新战略。决策层视野中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在空间走向上分为欧亚大陆桥、输油管道和出境高速公路三条线,范围涵盖西北五省区之外的更多区域。
  关注新丝路经济带的西部有关学者告诉记者,新丝绸之路过去有多条线路,除了北路的走俄罗斯的路径之外,南路还有走巴基斯坦、阿富汗的路径。目前西部各相关省份对新丝路经济带建设亦正在加紧布局,甘肃、宁夏、新疆、陕西、青海等西部省份正已经开始着手研究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以乌鲁木齐、伊宁和兰州等商贸物流中心及边境口岸为节点,构建面向中亚、西亚、南亚及中东欧国家的国际商贸物流中心。推进丝绸之路建设的关键是利用新疆向西开放的地缘优势,依托新丝绸之路和第二亚欧大陆桥,建设连接俄罗斯、中亚及伊朗等国家和地区的能源、资源陆上国际大通道和国际能源资源产业合作基地,打造第二亚欧大陆桥国际经济走廊及国际能源大通道。(郭安丽)
责任编辑:机经网编辑部 shizz
字体:&&&&
如果您还不是会员,欢迎!评论不能多于500字。&&
已有1320条评论&&
用户名:&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须知
o 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管理制度》。
o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
o 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淫秽内容。
o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o 您的言论机经网有权在站内保留、转载、引用或删除。
o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遵守上述条款。
&&&&&&&&&&&&&&&&&&&&&&&&&&&&&&&&&&&&&&&&&&&&&&&&&&&&&&&&&&&&&&&&&&&&&&
会员服务涉及机械行业各种研究报告、数据库查询、产品市场调研等。帮助企业全面掌握第一手权威信息。
&&&&企业自供信息
&&&&产品展厅
客户服务热线:010-
邮箱:声明:版权归机经网所有 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京公网安备:(2)为何要建国家中心城市?
具有引领和带动区域发展作用
国家为什么要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呢?徐辉表示,国家中心城市具有引领和带动区域发展作用。
他表示,2015年底中国城镇化率达56%。“国家中心城市”,是全国城镇体系的“顶端”城市,其区域布局事关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城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首先,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国融入全球化、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城市,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他表示,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经济体国家,与各国的经贸往来、社会文化与科技教育等交往活动日趋频繁,故而需要首都及若干具有国际化担当的城市与全球其它城市进行密切交流。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正在带领三个沿海城镇群地区进入全球城市体系的“顶端”,带动我国经济、科技、文化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密切联系。成都和重庆则是带动成渝城市群向西开放合作的核心城市。
“其次,培育国家中心城市有利于中国的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同步发展,并推动区域的创新转型”,他介绍,2015年中国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这个时期,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内需消费增长、科技与文化创新发展、提高城市发展品质,改善城乡二元关系,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这些重任需要人口规模大、经济实力强、创新能力高的国家中心城市来承担,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更需要有此担当的城市。
同时,国家中心城市对国内的战略资源、高端生产要素配置,如国企(央企)总部、民企总部及地区分布、研发部门等战略选址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并有助于缓解经济资源向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过度集中的压力。
国家中心城市为何如此布局?
契合中国经济发展脉络
国家在布局国家中心城市时有着怎样的考量?为何是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重庆和成都这六座城市能够入选?徐辉认为,这样的布局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脉络非常契合,这也体现出了国家的战略。
他说,要谈清这个问题,就要看国家中心城市内涵及延伸,“第一,中心性至关重要,体现在市场中心和网络中心两方面,尤其是交通网络中心方面;第二,国际性是加分因素,体现在国际门户、创新中心等方面”。
“北京是首都,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上海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天津是北方的经济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广州是华南的经济中心,也是一个综合性门户城市;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成都是西部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他表示,从这六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就可以看出,它们的中心性表现得都十分明显,同时也都具有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的属性。这六座城市布局是从东部到西部,从沿海到内地,也是非常契合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脉络的。这些城市在各自所处的地理区域内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
特别地,新时期中国联合周边国家积极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对于未来区域开放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一带一路”战略使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从过去的沿海一个方向转向沿海与内陆边境两个维度,由此将形成纵深联动的区域开发局面。
未来20年里,一批重大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设施,重大国家级政策将向中西部地区甚至边境地区倾斜,从而引导产业要素、创新要素和信息要素的集中。未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新亚欧大陆桥、中巴、孟中印缅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上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边境地区门户城市、口岸城镇将迎来发展机遇。
这对于成渝城市群的两个核心城市成都和重庆来说,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抓住机遇也更能强化它们的交通枢纽地位。
选择成都的意义?
西部需要国际门户型中心城市
徐辉认为,在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战略发展中,中国的西部需要一个国际门户型中心城市,而在西部城市中,成都具备着很大的优势。
他表示,伴随着2015年成都的航空客运吞吐量超过4200万人次,成都始发到达波兰罗兹的“蓉欧+”国际班列常态化,成都的国际化步伐在显著加快。2016年7月,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成都举行,标志着成都的国际化地位显著提升。
成都的国际化步伐加快也得益于国家对全国城镇体系的战略性重构。一方面,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以成都、重庆为核心的成渝城市群成为了“十三五”时期的重点投资建设区域,是构建相对均衡的全国城镇体系的重要支撑,也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另一方面,从美国、欧盟等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来看,建立相对均衡的对外开放格局是其重要的全球化战略。在当前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向西、向南开放显得尤为迫切,建立一批内陆国际门户是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
在以上两大背景基础上,成都拥有向东融合、向西对接、向南联动的重要区位,理应成为重要的国际门户型中心城市。
目前,成都开通的欧洲、北美航线数量居于中西部地区第一位,同时从国内外大型物流巨头的布局来看,成都是西部地区最为集中的区域,如普洛斯、顺丰、亚马逊、京东、菜鸟等均把区域物流中心布局在了成都。正因为这样的优势,成都是市场资本认可度很高的国际化城市,所以也有必要建设成为国家西部的国际门户型中心城市。目前根据最新权威机构发布的全球城市体系(GaWc)排名,成都属于高成长性城市,在我国内陆地区拔得头筹,国内排名紧随北上广深和天津之后。
把握四个要素打造国际门户
徐辉认为,对于成都来说,要打造国际门户,把握四个国际化要素尤为关键。
第一是要构筑枢纽型国际空港门户。
成都到2020年的航空旅客吞吐量将达到8000万,国际中转业务将有大幅提升。未来在双流国际机场、天府国际机场的发力下,成都的枢纽型国际空港门户价值体现在三个空间层次。首先是建立起面向北美、欧洲的洲际航空线,实现成都与世界城市及其他全球城市体系顶尖城市的紧密互动,并构建起跨境电商贸易圈。其次,面向3000公里的航空商务圈,将辐射影响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直接服务人群在30亿左右。再次,依托四川省及周边省市的支线航空,将区域中转业务也汇聚到成都。
第二是构筑洲际货运铁路枢纽。
一方面发挥青白江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集散优势,逐步稳定开辟连接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北部湾和京津冀城市群的沿海港群和中心城市的货运班列;另一方面,发挥成都向西与向南的跨境运输优势,全面提高“蓉欧+”班列发车与返程频率,积极谋划成都-东南亚快铁,使成都成为亚欧大陆重要的洲际货运枢纽城市。
第三是谋划全球的科技创新中心。
新时期的城市竞争更加注重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竞争。当今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更依赖城市与全球其他城市、高科技园区的交流合作,因此重要的国际门户对于推动城市的科技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发挥国际空港、陆港作用,促使成都学校、科研机构与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之间更加密切交流,推进基础创新工作;另一方面,也加快吸引更多高素质国际人才来成都创业与落户,并通过“蓉创+”模式建立更多元的产业技术合作平台,直接把国外的先进人才技术请进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去年以来,成都实施的“创业天府·菁蓉汇”,对于全球的创业者和探险者来说,吸引力十分强劲。
第四是培育全球文化交往中心。
成都拥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其文化本身也是人类在历史迁徙中不断融合发展的。在门户建设进程中,将成都传统文化与国际文化交流、全球数字媒体制作、国际休闲娱乐等功能相结合,特别是将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发展建设,创造出中国内陆地区的国际文化名城典范。
        2  
责任编辑: 习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未来50年发展格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