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粮食收储对价格有何影响?

玉米价格政策调整站上新关口 收储还是直补?
  编者按:2014年,国家开始对东北大豆和新疆棉花试行目标价格试点,取消原来的临时收储政策,主要由市场来决定这两类农产品的价格。这一政策试行一年后,仍在执行临时收储政策的玉米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在近日召开的2015第三届中国粮食产业峰会上,玉米价格继续收储政策还是实行目标价格制度,成为业内人士讨论的焦点。到底哪个好呢?一起来听中国乡村之声记者纪翔,实习记者陈秀超,潘虹安的报道。
  央广网北京8月15日消息(记者纪翔、实习记者陈秀超、潘虹安)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家为保护农户利益,鼓励农民种植积极性,出台了国家临时储存玉米收购政策。在玉米市场价格较低时,由国家设置最低收购价格,保证农民合理收益,保护其种植积极性;在粮源短缺时抛出储备玉米,稳定市场,保证加工企业利润与成品粮价格。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副主任李国祥:我们当时的特殊收购价包括两类,一类是最低收购价,一类是临时收储政策。临时收储,前面加了“临时”两个字,就是为了在必要的时候,把临时收储去掉。
  然而,7年来,“临时收储”并没有被“去掉”。在这一政策的支撑下,玉米价格持续提高,玉米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也不断攀升。2014年中国玉米产量超过2.1亿吨,是2000年的两倍。即使是在年粮食产量大幅下降的阶段,我国玉米也没有出现大幅减产。国家粮食局国家粮油中心市场监测处处长李希贵预计,今年玉米产量还将进一步增加。
  李希贵:粮食局1 10分 主要谷物的产量预测,今年还是丰收年份,预测玉米产量达到2.32亿吨,比上年增产超过1600万吨左右。整个单产出现增加也是正常的。
  国家连年大量收储,与此同时,玉米消费市场却相对萎靡,这导致玉米库存量持续增加。据统计,截止今年4月30日,玉米主产区累计收购新产玉米1304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444万吨。至今为止,粗略估计国内玉米库存保有量在1.5亿吨,相当于我国玉米全年总产量的70%左右。
  李国祥:我们国家的玉米太多了,我们玉米的库存量超过我们消费量60%以上,也就是说,如果2016年我们不生产玉米,只使用库存的玉米,我的玉米也足够一年消耗的。
  实际上,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并不是因为玉米供应不足,而是因为价格过低。临储政策是对市场价格的一种干预,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国内玉米价格,保证了农民收入。但是,市场价格扭曲,产量、库存、价格以及进口量全面上升等这些副作用也日益显现。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经济室主任习银生:第一个问题是,库存压力大,财政负担重。近三年光临储库存就达到了1.5亿吨。库存是有史以来最高的;第二个,市场扭曲非常严重,在整个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价格达到历史新高;第三个,下游企业受到很大冲击,有的地方出现价格、销售量、销售收入和利润同时下降;第四,国内外倒挂非常严重,国内外价差达五毛多钱。
  2014年,曾经跟玉米共同实行临时收储政策的大豆、棉花取消临储政策,实行目标价格制度。然而,目标价格制度实行一年以来,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以大豆为例,2014年,大豆进口7140万吨,数量仍在刚性增长,国产大豆1200万吨的产量仍在不断萎缩,生存现状令人堪忧。如果将大豆归入主粮计算,我国粮食自给率已跌破85%。
  李国祥:目标价格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难以预料的事情。目标价格在主产区,农民不满意,差价补贴力度很小,一亩大豆补贴十来块钱,没有临储价格支持来得直接;第二个,兑现速度非常慢,差价补贴发到每家每户去,需要的时候还没兑现。地方政府也抱怨,现在要搞清楚每家每户种多少,卖多少,执行成本太高。我个人倾向于,中央给予支持,让地方政府去探索。
  在大豆、棉花、油菜籽等大宗农产品取消临时收储政策之后,玉米的临储政策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近年来随着玉米产量不断提高、托市价格硬性上涨、政府财政压力、库存压力等原因,取消临储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但是与大豆等作物不同的是,玉米的生产并没有萎缩,其种植面积和影响范围要远高于以上几种农作物。
  因此,关于玉米价格改革,业界有不同的声音。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经济室主任习银生认为,在目标价格试点还不成熟的情况下,比较现实的选择是,先完善临时收储政策,条件成熟后再考虑目标价格制度。
  习银生:临储并不是政策本身有问题,而是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一个是临储价格只升不降,只会加深市场扭曲程度,第二,过量收购非常严重,应该根据市场情况决定要不要启动。应该要建立玉米收储价格的可升降机制,在目前情况下可以降低收储价格,降低到基本反映市场供求的水平,加快国内去库存化的进程,完善临时收储的监管机制,可以适当允许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政策性收购。
  国家粮食局国家粮油中心市场监测处处长李希贵则认为,目标价格制度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但是要退出临时收储政策,首先要通过调整生产,解决库存不断增长的库存问题,从而保证农民收入不会因为退出临储大幅下降。
  李希贵:我个人是看好目标价格的。从我的评估的情况来看,目标价格整体上有一个比较好的效果。我们玉米临储,不是说不能退出,现阶段不先解决增量库存问题退出临储绝对是错误的,对农民伤害太大,我不建议。先去解决增量,首先是要调整生产到位,生产和需求搭配上,不要一退出之后价格就暴跌了。关于临储今年是不是最后一年,大家要有心理准备,要考虑到政策调整是一种突发性的调整。
编辑:洪越
关键词:玉米;收储;价格;市场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2016年玉米临储政策或将被取消 “价补分离”政策实施
2015年,我国的玉米临储价格每斤下调了一毛二分钱,结束了临储玉米价格连续七年的上涨。增产不增收,种植户为此感到迷茫,玉米收储政策的调整更是迫在眉睫。
今年,玉米临储政策会取消吗?玉米的收储政策会走向何方?在全国两会上,玉米政策调整的风向似乎已经初露端倪。
临储政策&迟疑&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
玉米一直是东北农民的生活保障。由于国家临储政策的存在,截至2014年,临储玉米的价格已经实现了七年连涨。然而去年,临储价格的首次下跌给农民的触动着实不小。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记者采访了来自黑龙江的全国人大代表孙斌,作为佳木斯市桦南县梨树乡和平村的农民,他对于今年的粮食价格感触颇深:
&2015年,我们黑龙江省玉米种植面积达到了1亿多亩地。在春季种植的时候,我们国家的粮食临时收储价格没有公布。在秋季收割的时候,粮食的市价政策才出台,产量质量都提高了,价格反而降了。很多种植玉米的农民,产量获得了丰收,但是经济效益没有丰收,所以农民现在就叫喜忧参半。&
张晓山:玉米临储政策可能就会被取消
众所周知,国内玉米价格远高于国际市场,并且价差不断拉大。玉米总产量、库存量、进口量三量齐增,导致旧粮囤积,新粮难进。既然玉米已经供大于求了,再继续收,供求矛盾会更激化,那么,将来是停止临储政策,还是降低临储价格呢?用什么杠杆来调和供需矛盾呢?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要引导农民适应市场需求调整种养结构,适当调减玉米种植面积。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原则,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合理收益。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张晓山
从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不难看出,&价补分离&可以说是未来国家调整玉米政策的方向。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张晓山预计,两会之后,玉米临储政策可能就会被取消:
&两会之后出台玉米新的政策,我个人认为临时收储政策可能就取消,完全按照市场导向。降是给农民一个信号,过去价格是只涨不跌,现在价格也会跌。政策会告诉农民以后价格是市场形成、随行就市,但是会什么情况下托底和保证,这是我个人的想法。&
陈锡文:国家会给农民一定补贴
&价补分离&政策实施,一方面玉米价格必将继续回调,小农经济的种植方式将受到种植效益下降的影响。另一方面补贴如何到位,成了保证农民利益的关键。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
陈锡文:&我觉得我们有关部门会吸取以前的教训、经验、总结,做得更完善一点。现在玉米临储价还是一块钱,大洋口岸,美国到岸的玉米七毛五,你一斤比人家贵两毛五,一吨贵五百块钱,你卖不出去的。从这个意义上,价格必须降下来,不降下来没市场。那降下来的损失,国家会在合理的范围内给农民一定的补贴。&
对此,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在接受中国乡村之声主持人李丹丹采访时表示:
&我们要更多地引进市场的要素,来调整农产品的结构。但是,农业不是一个完全靠市场来调节的产业。如果我们完全推向市场,就可能会出现严重的震荡。针对农业的特点,政府一定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公允的政策,无论是从量上和结构上边,都要保证有一个稳定的供应。农民的利益是需要政府保护的。&
张晓山:政策出台要给农民明确信号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张晓山建议,政策的出台一方面要给予农民明确的信号,另一方面还必须要给予农民适当的引导:
&因为马上就要春耕,一定给农民明确的政策信号,告诉他以后怎么回事,让他知道该干什么,怎么干。这里有很多工作要做,要告诉农民,帮助农民,怎么调、怎么弄,怎么适应需求。&
人大代表:希望加强对粮食加工企业的补贴
面对新政策的临近,全国人大代表孙斌希望,国家今年能加大对黑龙江省的粮食调价计划,并加强对粮食加工企业的补贴:
&希望对粮食加工企业进行补贴,来提升黑龙江省粮食在国内市场乃至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通过这种倒逼机制,提升国内粮食的市场优势,然后腾出库存空间。另外支持农民联合社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仓储设施,来缓解国有仓储粮食加工和收储的压力,同时也减轻财政负担。&我国粮食收储政策调整势在必行
来源: 编辑:中商情报网
当前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导致粮食大量进口,国内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单纯依靠提高托市收购价格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空间越来越小。
理顺粮价和市场的关系已成共识,但调整的步骤要积极稳妥,不能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同时还需完善政策性。
近日,各地陆续开始秋粮收购。往年,新粮大规模集中上市时都会出现粮价阶段性起伏,但今年因为临储价格下调,让这种惯常的粮价波动变得尤为复杂。那么,当前粮食收购价格究竟是什么情况?《经济日报》记者就此深入粮食主产区进行调研。
吉林榆树市是我国重要的玉米主产区。在榆树市五棵松镇的一家玉米收购站,前来卖玉米的农民律东伟告诉记者,他家今年种了20亩玉米,每亩产量2000斤左右,玉米价格下跌导致今年种植收益减少了近30%。不过,律东伟说,“玉米价格涨跌是正常的。再过几天,国有粮库就要开库收粮了,存储条件好的农民都不急着卖粮,希望再等等,看看价格再卖。”
今年,多地启动最低收购价政策,对稻麦价格起到了稳定作用。在一些优质小麦和主产区,小麦、水稻价格远高于最低收购价。今年夏粮收购期间,记者在河南采访时了解到,河南一些地方小麦因为质量问题出现卖难,而一些优质小麦主产区小麦价格一度达到每斤1.4元。黑龙江五常市是我国优质水稻主产区,目前五常市普通优质水稻收购价格为每斤2元以上。
近年来,我国粮食价格在最低收购价政策和临储政策的支撑下,连续多年保持上涨态势,已经逼近WTO规则下的“黄箱”政策上限。当前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导致粮食大量进口,国内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单纯依靠提高托市收购价格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空间越来越小、效应越来越弱,现行粮食收储体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调整收储政策势在必行。
继去年初宣布取消、棉花临储政策后,今年我国不再提高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并且下调了玉米临储价格。这一系列政策调整,实际上反映出国家在逐步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减少政府对粮食市场的干预。而且,托市政策的调整有助于改变粮食价格只涨不跌的预期,引导农民因地制宜调整粮食种植结构。
从今年政策调整看,三大主粮中影响较大的是玉米种植户。辽宁省开原市八宝镇古城堡村家庭农场主张淼告诉记者,他今年租种了455亩玉米,每亩地租金为800元,天气干旱导致玉米减产,又赶上价格下跌,今年能收回成本就不错了。吉林德惠市朱城子镇哈拉哈村达兰家庭农场主周延武今年租种了2000多亩玉米,按照当前玉米价格,扣除每亩700元租金以及生产资料成本,只能保本。
专家认为,政策调整带来的短期阵痛在所难免,从长期来看,有利于理顺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问题在于,粮价放开后如何进行补贴?是补贴土地承包户,还是补贴种田户?黑龙江大豆目标价格补贴的做法是补贴给土地承包户。专家认为,这是比较符合我国国情。而一些新型经营主体认为,应该实行“谁种谁补贴”的原则。
现代农业不可能在一个脱离了市场竞争和没有市场风险的环境中形成,理顺粮价和市场的关系已成共识。但调整的步骤要有序、稳妥,不能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同时,政策性农业、农产品市场等还需进一步完善,以便让农民能够逐渐综合运用多种规避市场风险,真正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中商情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非中商情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3、征稿:中商情报网面向全国征集创业、财经、产业等原创稿件,并为创业者创业项目、产品、人物提供免费报道!中商创业交流QQ群:<font color="#ff163
相关事宜请联系:4 邮箱:
大家都爱看
IPO“影子股”坐享盛宴
IPO最大的受益者莫过于原......
贸易顺差加大,持汇意愿减少影响外储变动
近日,......
虽然优先股在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上存在已久,但对于中国资......
并购重组是释放资本市场活力、促进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重要手段,......
根据初步统计,周五报收9030万;
夏洛特烦恼99万,......
根据初步统计,周五报收9030万;
我是证人660万,累......
近日,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被传媒巨鳄默多克以7.25亿美元......
衣+美女创始人张默宣布千万美元A轮融资
11月5日消息......
《戴流苏耳环的少女》由鬼鬼吴映洁、戴向宇主演,是一部民......
香港演员胡杏儿11月6日迎36岁生日,在双方父母见证下宣......出自 MBA智库百科()
  粮食保护价是指国家对农民的余粮收购实行保护价制度,保护价的原则由国务院确定。保护价的具体水平由各级政府定,报国务院备案。粮食保护价政策是以来我国新出台的重要农业政策之一, 也将是今后我国支持和保护政策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
  二是实行顺价销售;
  三是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
  1.1985年出台的保护价政策
  虽然此时并未将“粮食保护价”概念提出来,但这一政策具备保护价政策的最基本内涵。1985 年初发出的中央一号文件规定: 取消粮食统购, 改为和市场收购; 定购粮按“倒三七”比例计价( 即三成按原统购价, 七成按原超购价)&; 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 如市场粮价低于原统购价, 国家仍按原统购价敞开收购, 保护农民利益。尽管这个阶段没有明确提出粮食保护价概念, 但从政策中可以看出, 政府将原统购价当作市场粮价下跌的底线, “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并按原统购价敞开收购。
  2.1990年至1993年的保护价政策
  1990 年夏粮上市后, 市场粮价疲软问题引起政府关注, 国务院于7 月和9 月连续下发两个关于粮食流通问题的文件。具体措施有: 1.各地向农民收购议价粮, 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保护价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向农民宣布分品种的保护价格, 农民无论什么时候出售, 国家都按不低于宣布的保护价格收购。2. 建立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对粮食部门的议价粮, 除各地“议转平”、议销和合理周转库存以外的多余部分, 按分配的和结算价格转作国家专项储备。此时关于粮食保护价,总的要求是, 敞开收购议价粮, 即除了和超购粮以外的粮食,且保证随时性。同时对以保护价收购来的议价粮,在各地把多余部分进行议销,并且设立由对差额进行。
  1993 年2 月, 国务院召开全国粮食产销政策发布及定货会, 所发布的粮食保护价政策有所调整。其主要内容有: 1. 划定国家保护价的范围, 不再硬性要求各地按国家保护价敞开收购。国家确定的保护价, 基本上以上年定购价为基准。2要求地方政府制定兜底的保护价。即此时,国家不再强制要求全面进行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放松。同时将保护价的价格具体确定下来,即上年的定购价位。
  3.1997年以来的保护价政策
  1997 年7 月国务院召开粮食购销工作会议, 对保护价政策进行修改, 主要有两点: 一是降低保护价水平。以定购粮的为新的保护价, 而定购粮的基准价比实际定购价低10%, 二是改变补贴办法。政府作出新的承诺, 对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因收购增加、下降而增加的,由给予利息和费用补贴。即进一步降低保护价价格,以定购粮的基准价来作为保护价,且国有收储企业的不再由中央财政直接拨款,二是粮食风险基金。此时感觉已经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一方面,由于政府大幅提高收购价格导致粮食增产,上粮食价格降低,导致农民受损,政府出台粮食保护价维护农民利益,导致粮食供求关系进一步失衡,粮价持续低迷,国有收粮企业也有很沉重的负担。国务院在1999 年5 月中旬召开的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决定从2000 年起适当缩小按保护价敞开收购的范围, 促使农民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发展优质粮食生产。这一决定的出台表示中国粮食保护价政策,减少收购范围,走上选择性保护部分农民利益的道路,而并非保护所有,政府负担得到缓解。
  近年来,国家为了确保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的顺利执行,制定并采取了相关的改革和配套措施,但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使得该政策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利益问题
  在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中,所直接涉及到的“利益团体”不光有农民、其他粮食生产者、粮食收储企业等,而且还有、、地方政府、粮食收储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其它等。一个政策与如此多的利益团体的利益相关时,实际上在执行政策时就难以保证利益Ⅲ体步调的一致性。加上各利益团体主观利益因素的影响,使得该政策公正执行的难度极大。
  (二)资金问照
  目前,我国撼食收储企业的有、、三部分,由于效益不好,自有资金明显不足;财政资金就是财政朴贴;信贷资金则是指由农业发展银行提供的粮食收购资金,它是粮食收储企业的主要资盘来源。
  (三)价格问题
  1.粮食保护价和收购价的高低与农民的利益呈现出一种正比例关系,与粮食收储企业的利益则呈现出一种反比例关系。执行保护价的粮食主要包括小麦、玉米、稻谷等。凡是纳人保护竹收购范围的粮食,粮食收储企业不得拒收限收.不得压级压价。是客观的、不断变化的,保护价格则是人为制定的、相对固定的。粮食保护收购政策规定:当市场价格低于粮食保护价时.按保护价收购粮食;当市场价格高于保护价时,粮食收储企业要按照高于保护价和“购得进来,销得出去”的原则,确定收购价格。因此。这就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市场价格偏低时,在农民的眼光里,希望保护价定得高好,但从企业的角度看,却希望保护价定得低好。另一种是市场价格偏高时,农民则希望按市场价格销售粮食,而企业却希望把收购价定得低些。因为如果粮食保护价和收购价低,粮食收储企业在销售粮食时,就有,反之,则元竞争力,然而,农民的利益则可能由引受到损害。
  2.粮食保护价范围偏大,影响粮食生产结构的调整和效益的提高。我国粮食已由长期短缺,转为丰年有余.粮食结构性矛盾突出,优质品种相对不足,劣质粮食品种销售不畅.积压大,农民却仍大量继续,因为国家有政策必须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任务品质的余粮。3.保护价与市场价之间存在非一致性。我国粮食连年丰收,粮食供给已经大于需求,粮食市场价长期低迷.粮食顺价销售困难。
  (四)政策配套问题
  1.常常被违规使用。财政补贴是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的一个配套措施,它主要用于合同定购粮食价外的补贴、专项储备补贴、补贴。没有财政补贴这个必要补充,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难以实施。
  2.监管机制不健全,经常被挤占挪用。由于粮食收储企业违规多头开户,农业发展银行难以对其实行有效监督,或者即使在农业发展银行开户,农业发展银行也未进行相应监管,粮食收储企业照样可以挤占挪用粮食收购资金;有时,农业发展银行也存在“非农化”使用粮食收购资金的现象。一方面是农业发展银行没有很好地履行自己的监督职责,更主要的是尚未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机制。
  3.粮食超储补贴办法不尽合理。该政策只要求粮☆收储企业敞开收购农民的余粮和顺价售粮,并未鼓励这些积极销售粮食.导致有些粮食收储企业不积极销售粮食,坐拿超储补贴。
  (一)各级政府应该根据国家所定保护价的原则和市场价格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粮食保护价
  因为粮食保护价其实就是粮食的收购价.保护价是否台理,不仅关系到农民及其他生产者的利益.而且会影响到粮食收储企业的粮食销售问题,粮食销售价格的高低又与广大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
  1、科学地确定保护价的制定原则。各级政府制定的保护价要能够补偿粮食生产成本,并保护农民获得适当的收益。
  2、合理地确定保护价的具体水平。参照市场粮价和上年价格水平确定并及时修订保护价,同时注意做好毗邻地区的沟通和衔接。
  3、贯彻的原则,根据市场供求情况.,适当拉开粮食优质品种与普通品种之间的差价,鼓励农民生产的优质粮食。
  4、适当调整、缩小粮食保护价收购范围。引导农民不断调整种植结构,科学种粮,促进粮食供求总量的平衡和结构的优化。
  5、采取有效措施,确保
  (1)减少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的,是实现粮食顺价销售的重要条件。为此,要求国有粮食收储企业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不断降低。
  (2)建立销售激励机制,改进,制订鼓励粮食销售的措施.例如对国有粮食收储企业销售的粮食免征,粮食加工企业从国有粮食收储企业购进粮食,可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奖勤罚懒,促进粮食顺利销售。
  6、限价销售主要粮食品种,注意兼顾和经营者的利益。
  (二)采取多种方法,解决粮食收购的资金不足的问题
  l、渠道筹措资金
  (1)加快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的自身改革,完善,增强,提高,从而增加企业的自有资金。条件成熟时,允许企业利用筹措资金。
  (2)政府应制订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财政补贴资金按时足量到位,在可能的条件下,适当增加财政补贴的数量。
  (3)农业发展银行应定期做好信贷资金的发放工作,尤其是在收购季节,更要注意组织好收购资金的供应;平时,则应做好资金的筹措工作。允许农业发展银行吸收邮政储蓄存款。
  (4)建立完善体系的基金制度,充分利用社会保障体的闲置资金。
  2、坚持实行粮食收购资金的封闭运行
  (1)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是资金封闭运行的中间环节,如果这个环节出了问题,资金则不可能封闭运行。首先,应在农业发屉银行开立专门账户;其次,当粮食顺价销售后,粮食收储企业要及时足额归还农业发展银行贷款的本息。
  (2)农业发艘银行是资金封闭运行的源头和终点,应该根据粮食收购企业的收购价格和收购数量,及进发放收购贷款,并监督粮食收储企业顺价销售粮食,及时收贷款本息。
  3、政幕性资金实施商业化运作
  目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正在进一步深化,国家将对部分粮食主销区实行粮食购销售市场化改革。农业发展银行的经营环境将有新的变化,的难度增加,也将加大。农业发展银行应适应形势的需要,转变经营管理观念,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对政策性资金实施商业化运作,即参照的一些基本做法,取消,采用、、等方式进行贷款。粮食收储企业可以通过寻找、或以库存粮、为抵押、或预交一笔风险留置赔偿资金的途径,向农业发展银行申请贷款。
  (三)制定政策配套措施,完善财政拨付机制
  l、严格管好、用好财政补贴,防止各种留用、挪用、挤占财政补贴的违规现象发生。
  国家应将财政补贴纳人,通过农业发展银行拨给粮食收储企业,。重点要防止下级财政部门、农业发展银行、粮食收储企业等留用、挪用、挤占财政补贴。
  2、健全完善粮食风险基金制度,及时补充其总数量。
  3、建立粮食价格检查制度。各级物价部门要加强对粮食购销售价执行情况的,防止粮食收储企业压价收购,高价销售现象发生。
  4、建立区域性、全国中心粮食交易市场,支持、引导粮食收储企业、用粮单位进入粮食市场交易。
  5、利用调节国内粮食供求。在国家统一协调下,采取必要的鼓励措施,积极扩大出口,鼓励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与国际粮食市场的竞争。
  (四)建立健全对粮食收储企业的监管机制
  1、实行政企分开,粮食收储企业的主管部门不得干预下级的工作,粮食收储企业也不得再行使以前的职能。
  2、对粮食收储企业的政策性业务和经营性业务实行“分开管理,分别核算,双线贷款”。粮食收储企业的业务仍然以政策性业务为主.同时也允许其开展一些经营性业务,但各自业务所需的资金应分别向有关银行申请贷款,且分设账户,不允许交叉混用。
  3、建立完善农业发展银行对粮食收储企业的定期检查制度。农业发展银行重点监督粮食收储企业是否顺价销售粮食,有无多头开立账户、挤占挪用资金的现象。
  一是的基础不同。是严格坚持市场定价原则,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前提下,对的缺陷进行必要的补充,并且是建立在粮食收购主体多元化、收购市场充分竞争的基础上的。而粮食收购保护价政策则是由,并主要是由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进行垄断收购,它在很大程度上排斥了市场机制的作用。
  二是实施区域和执行主体不同。从2005年的实际情况看,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区域仅限规定品种的重点主产区,如早籼稻是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省;中晚籼稻和粳稻是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川、吉林、黑龙江七省。执行主体是政策指定的粮食经营企业(包括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且是以中储粮为主导。而粮食收购保护价政策开始实施的区域是全国,尽管后来逐步缩小到主产区,但与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区域相比仍然宽很多。执行主体是所有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
  三是实施的品种、范围、时间不同。保护价政策是针对小麦、稻谷、玉米、大豆四大粮食品种,在制定保护价的省区内全年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仅限于国家指定的小麦、稻谷部分主产区集中收购上市期间,当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时入市收购,价格高于最低收购价时退出收购。
  四是财政财务政策不同。保护价粮产生的、等由收储企业计入成本,销售按顺价的原则,销售产生的亏损实行企业挂账。最低价收购的粮食由国家有关部门按照顺价销售的原则,统一制定销售底价,销售盈利上交中央财政,亏损由中央财政负担,库存占用的贷款利息由中央财政负担,中央财政对企业提供的保管和收购等服务支付相应费用补贴。
  五是制定品种收购价权限和程序不同。全国主要粮食品种的收购保护价的基准价,由国务院制定下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情况按照不低于中央下达基准价格水平,制定本地区的收购保护价,向农民公布并按保护价收购。而最低收购价由国务院统一制定下达。
  六是收购数量不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执行具有,不是敞开收购,只有在出现市场收购价下跌到最低收购价以下时,政府才启动这一政策,启动之后,在收购一定数量、市场价格回升到最低收购价格以上时则停止收购。如果粮食市场收购价保持最低收购价之上,这一政策也就只能是备而不用了。而粮食收购保护价政策则是农发行敞开供应收购贷款给所有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实行敞开收购,政策是必须执行的,收购数量没有任何限制。只要农民卖粮,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就必须按保护价收购。
  七是所收粮食的方式不同。按最低收购价格收购粮食是指定企业接受政府委托为政府代办的粮食购销业务,与自身业务是严格分开的,粮权属于政府,政府采取多种手段,择机销售处理。收购费用、、、经营盈亏由政府财政统包,加之收购数量有限,一般不会给政府造成过大财政负担。而保护价粮食经营则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一项政策性业务,与自身的其他业务统一进行核算,粮权属于企业,政府通过建立粮食风险基金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保护价粮食进行补贴,经营盈余归企业,亏损实行。由于收购数量大,加之企业经营管理责任心不强,很容易给政府部门造成过大的财政负担。
刘金凤.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的运行障碍及其对策(D).江西:江西财经大学.2002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4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
本条目相关文档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24685',
container: s,
size: '728,90',
display: 'inlay-fix'
评论(共5条)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粮食保护价"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