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318惨案案的烈士

人人网 - 抱歉
哦,抱歉,好像看不到了
现在你可以:
看看其它好友写了什么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平江惨案”英烈吴亚鲁
信息来源:《如东大观》
发布时间:
吴亚鲁(1898—1939)本名肃,字亚鲁,又名吴渊、吴潇,化名陈俊卿等。1898年12月出生于如皋县潮桥镇(今属如东县)一个贫苦知识分子家庭。其父吴璜,字绍穆,虽为清末举人,却有民主思想。他同情贫苦农民,支持进步青年。在父亲的教育下,吴亚鲁从小聪颖好学,先后就读于如皋县马塘第四国民小学(今潮桥小学)、如皋师范学堂。1919年吴亚鲁从如师毕业后赴金沙小学任教。受五四运动影响,他决定复习迎考,并于次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前身)教育专修科。求学期间,吴亚鲁如饥似渴地阅读马列著作以及《新青年》《觉悟》等进步报刊,并先后参加了少年中国学会、社会主义青年团,还被团中央任命为驻宁通讯及调查员。1922年5月5日,吴亚鲁被推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南京地方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南通籍共产党员第一人。 1922年暑假,吴亚鲁回到家乡,积极开展宣传活动,他联络了旅宁、旅沪、旅通及本籍大专学生40多人于8月27日在如皋成立以反帝、反封建为宗旨的进步团体“平民社”,还创办并主编报纸《平民声》《潮桥青年》。在他的影响下,丛允中、吴亚苏、苏德馨、叶胥朝、陆植三等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1923年,吴亚鲁南京高等师范毕业后,党派他到徐州开展工作,公开身份是省立第二女师教员。他是党派到徐州的第一个共产党员。在徐州,他引导学生组织“勤照会”,阅读革命书刊。在创建徐州团组织的基础上,又陆续发展了—批党员。1925年8月,被调往河南郑州豫丰纱厂从事工运工作。同年10月,成立了中共铜山徐州特别支部(中共徐海蚌特委前身)。  1926年2月回南京任中共南京地委宣传委员。是年夏,吴亚鲁赴广州参加省港大罢工。1927年在叶挺任师长的国民革命第四军二十四师任政治部科长,并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广州起义。是年底任中共福建临时省委秘书长,在厦门、台湾、香港一带开展革命活动。30年代初期,他被调任中共山东省委秘书长兼宣传部长、省委常委。1932年,吴亚鲁来到党领导的上海互济会担任援救部长,秘密组织赤色工会。  吴亚鲁曾三次被捕,女儿吴阿南就是在他第三次被捕时出生的。吴亚鲁在狱中给女儿取名为“阿难”,参加革命后改为阿南,以示国难当头,自己又囹圄蒙难。  1933年初春,吴亚鲁在上海公共租界被捕时,身患肺病、胃病和哮喘病。睡在水泥地上,只靠一条破毯子过夜。敌人对他多次审讯,并施加电刑,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和敌人的严刑逼供,坚贞不屈,决不招供。敌人无奈只得将他释放。同年夏,他又在上海法租界被捕,后经著名诗人柳亚子请大律师史良为他辩护,方免于引渡给国民党反动当局,但仍被法院判刑3年零6个月。  长期的监狱生活,经常发作的哮喘病,使他的身体非常虚弱。亲友们送来的补品,他总是分给狱中难友。一次,岳父带给他12元钱及译书所得稿费,他也分送难友。他处处关心、团结难友,受到难友的尊敬。在狱中,吴亚鲁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学习,还组织难友学习马列主义哲学,并负责教英语和世界语。他还翻译、编辑了如《英语百日通》、《政治经济学》等通俗读物。亲友们每次来狱中探望他,受狱规所限,谈话时间很短,可他关心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国内政冶形势和抗日救亡运动的消息。  1937年夏末,党组织派曹荻秋与出狱半年多的吴亚鲁接上了关系。10月,吴亚鲁在徐特立任书记的中共湖南省委安排下,任湘鄂赣特委委员、秘书长。次年,由八路军驻湘办事处派往平江县嘉义镇,在新四军平江嘉义留守通讯处任秘书主任。1939年6月12日,震惊全国的“平江惨案”中,吴亚鲁等多人被假抗日真反共的国民党军队残害。为此,中共中央在延安举行追悼“平江惨案”被害烈士大会。毛泽东亲撰挽联:“日寇凭陵,国难方殷,枪口应当向外;吾人主战,民气可用,意志必须集中”。  就在吴亚鲁为革命浴血奋战之际,其弟吴亚苏也在他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曾任中共如皋(东)县委书记。1929年6月,吴亚苏在出席如皋、泰兴、泰县三县县委联席会时,不幸被捕。  吴亚鲁的一家为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他的妻子苏同仁原是徐州三女师学生,在吴亚鲁影响下参加了革命。1924年,吴亚鲁担任青年团徐州地委书记时,苏同仁为委员,1925年转为中共党员,成为徐海地区第一个女共产党员。同年秋,苏同仁任睢宁县女子小学教师,以教师职业为掩护,秘密发展党员,建立睢宁县第一党支部。1929年夏,苏同仁与吴亚鲁结为伉俪。苏曾随吴亚鲁参加省港大罢工,参加北伐、八一南昌起义,先后到福建、广东、上海等地工作,并两次被党中央派赴苏联学习。在此期间,苏同仁曾出任第三国际联络员,并代表中国出席在欧洲举行的国际三八妇女节大会。苏同仁1939年回国,不久受党中央委派与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人赴新疆工作。1943年9月,苏同仁与毛泽民等人在新疆壮烈牺牲。“三?一八”惨案中倒下的烈士们
【】【来源:
  刘和珍  
1904年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县,1923年,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大学英语系,被选为学生自治会主席,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  杨德群  
杨德群,湖南湘阴(今汨罗)人,出生于书香之家。曾在国立武昌高师肄业,后转入北京女师大。“三?一八惨案”中,为救护已中弹倒在血泊中的刘和珍、张静淑,自己亦不幸中弹牺牲。“三一八”惨案后,鲁迅连续写了5篇讨贼檄文,盛赞杨德群“沉勇而友爱”的高贵品德。  魏士毅  
1904年出生于天津商人家庭。1923年,考入北京燕京大学预科。3月18日,魏士毅自告奋勇高举起校旗,走在女校队伍前面。政府卫队开枪时,两颗子弹击中了她的胸膛。殉难时年仅22岁。  韦杰三  
广西蒙山县新圩镇人。1925年秋作为清华学校大学部第一级新生进入清华园读书。“三?一八惨案”中,韦杰三不幸中弹后因伤势过重于21日晨逝世,他在昏迷中犹不忘祖国富强:“我心甚安,但中国快要强起来呀”!
我来说两句:
关于我们 |
| 网站大事记 | 会员注册 | | | 在线咨询: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  网站服务热线:2  邮箱:   
ICP备案号:苏ICP备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扬备:C查看: 1477|回复: 24
今天是南熏惨案案发日25周年!烈士安息!英雄不朽!
[蜡烛][蜡烛][蜡烛]/ y, ^7 p% _, G! Q
【南薰礁事件始末】
<font color="#88年3.14中越南沙海战之后,我军占据了南沙群岛的永暑礁、华阳礁、东门礁、南薰礁、渚碧礁、赤瓜礁等6个岛礁,确立了中国大陆对南沙群岛的实际控制。这些礁盘多为适淹礁,退潮时礁区裸露,涨潮后一片汪洋。驻军初期,周围到处是敌占大型岛礁,我军防卫设施很不完善,在驻点分布和兵力对比上明显处于劣势。
3 q' d" G3 T, V
<font color="#90年11月7日,我南沙指挥部发现与南熏礁失去无线电联络。情况上报后,南海舰队马上调派船前往查看。根据通报,该礁为陆战某部驻守,编制为12人,当时应为11人(1人因故临时离礁)。检查人员发现,礁上有6具战士尸体,另有5人失踪。失踪人员包括礁长张效忠、副礁长、通讯员等。除礁上人员外,该礁战士徐会平由于烫伤到永署礁治疗而幸免于难。检查人员在房内发现多处弹痕,表明这里发生过战斗。接着他们又从水下的珊瑚礁上捞起几只步枪,这些枪全是我军守礁人员的制式步枪。1 T: u: D( y* A&&P/ T
- h, X5 b( h$ O3 o&&R! }
7 e* \7 w3 q. i/ C, x
因为没跟你汇报?你就得出结论:“查不出”。。。。。。
有口难言吧
也奇怪,这都查不出,当时实力落后的表现' w6 J( X0 n' P
因为没跟你汇报?你就得出结论:“查不出”。。。。。。
因为网络卡,发了两遍!请删除此贴!
敬礼!& & 九段线内,皆我领海。感谢你们守卫边疆。11断线应该以你们11人命名!
为那些保卫海疆先出生命和现在建设海疆的军官将士以及工人们致敬!!!
向烈士致敬
国家和人民要记住这些烈士为南海安全做的贡献和牺牲!不要再有什么垃圾诋毁这些烈士。
烈士安息,血债血偿,一定会让猴子付出百倍的代价。
烈士安息,后人谨记。
多发无妨,: _, O$ e0 W9 ?; U% X8 F2 |
永远铭记,1 e4 F' p5 |8 i& V2 B7 ^5 \2 w
人民万岁,
祖国加油。
原因不明。没有结果。逝者安息吧
“南薰礁2.jpg”是日美济礁2号的高脚屋(一、二代都有)航拍图。
也奇怪,这都查不出,当时实力落后的表现
“南薰礁2.jpg”是日美济礁2号的高脚屋(一、二代都有)航拍图。& H7 k% O$ z' q) n1 a: b% g* s
谢谢纠正。来源于网络,未详细甄别。惭愧
0 O9 W$ j3 F( w8 P2 K. k+ I
原因不明。没有结果。逝者安息吧1 n! n! Q( `( F! d2 O! K
不告诉你不代表有或者没有。授予‘烈士’称号的事实是明确的!
原因不明。没有结果。逝者安息吧
不告诉你不代表有或者没有。授予‘烈士’称号的事实是明确的!
! j3 z7 @. M' O+ f! d! }2 G# ?0 V% F
原因不明。没有结果。逝者安息吧0 |/ P0 C' @) |4 u% G" {' R6 E
不告诉你不代表有或者没有。授予‘烈士’称号的事实是明确的!
猴蛙所为的可能性极大。
必须也要看到,失踪的人员,也有可能,投台了。
Powered by烈士之死震惊中外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走读淳口(三)
&&&&&&&&&&★★★
烈士之死震惊中外
作者: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25 更新时间: 1:55:58
5月31日,平江县嘉义镇上街33号,70多年的风雨后,古旧的新四军平江通
讯处旧址矗立在一片宁静中。经1977年修复后,这里建成了“平江惨案”纪念
馆,推开木门,一段震惊中外的历史迎面而来。沈铁军摄
浏阳网6月4日讯(记者 沈铁军)再过几天,就是曾经震惊中外的“平江惨案”发生73周年纪念日――1939年6月12日,国民党驻湘鄂边第27集团军奉命突袭新四军驻平江县嘉义镇通讯处,枪杀、活埋涂正坤、罗梓铭等多名干部。惨案发生后,董必武曾赋诗哀悼:“涂罗诸烈士,秉性最忠贞……”董老诗中的罗烈士,即指浏阳淳口人罗梓铭,时任中共湘鄂赣边区特委组织部长,对外公开的职衔是八路军少校副官。
抢渡乌江筹集门板铺平进军路
在淳口镇,罗梓铭很有名气。在当地退休教师彭义文带领下,我们在羊古滩社区一个叫矮山头的山坡上,找到了罗梓铭烈士墓。烈士墓现在已成为当地中小学德育基地,每年清明节都有师生前来凭吊,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
墓塔东南方立有三块青石碑,上刻墓志铭。两侧另立石碑,上刻“平江惨案”发生后中共中央题赠的挽联:“在国难际惹起内讧,江河不选古今憾;于身危时犹明大义,天地能知忠烈心。”而在墓前拜台处石碑上,则刻有王首道题字:“罗梓铭烈士及夫人墓。”
根据墓志铭等资料介绍,罗梓铭出生于1907年,因家贫未曾入学,9岁开始学缝纫,1925年加入农协开始踏上革命道路,参加了著名的秋收起义和长征。“当年红军抢渡乌江时,他带领战士筹集门板,确保了架桥需要。”参加过《淳口镇志》编修的彭义文说,后来红军抢渡金沙江,又是罗梓铭率部急行打先锋。
抗战爆发后,罗梓铭任八路军总部少校副官,受命回湘鄂赣边区协助将湘鄂赣人民抗日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随后留在新四军平江通讯处工作。
群众相救烈士后代躲过一劫
“当时我公公的兄弟就住在通讯处隔壁,惨案发生的时候,先看到涂正坤(时任中共湘鄂赣边区特委书记、新四军上校参议)被枪杀在离通讯处几十米远的巷子口,然后吴渊(时任通讯处秘书)被带出来杀害在附近的万寿宫……”新四军平江通讯处旧址管理处工作人员钟清玉说,她公公要子孙后代记住这一段历史。
在嘉义镇上街这条不宽的老街上,很多居民都了解这一史实,听说我们来自罗梓铭的家乡,言语间更加亲切了。“罗梓铭等四人是晚上被杀害在虎形岭的,活埋在一个很深的废金洞里面。”钟清玉翻出一本1986年编的“平江惨案”解说词,里面详细记载了惨案始末。
虎形岭就在通讯处旧址不远处,当地政府已在此建成“嘉义烈士陵园”。穿过大门牌楼,一座“昭忠亭”掩映于苍松翠柏中,亭中铁栏杆围着一个掩盖着的井洞,后面立着一块汉白玉碑,上面文字提示这里就是罗梓铭等烈士牺牲的地方。
几天后,当地群众找到烈士们的遗体,进行了妥善安葬。解放后,制造惨案的凶手,除已死或逃离大陆的外,都受到了应有的制裁。1949年,罗梓铭的儿子罗吉林来到平江,在当地政府和群众协助下,找到父亲的遗骨安葬在家乡。
罗梓铭牺牲时,罗吉林才8岁,他们一家都住在新四军平江通讯处。“当时我母亲洗衣服回来,通讯处门口药铺的涂老板忙把她叫进去,对国民党士兵说是他女儿洗衣服刚回来。”现已年过八旬的罗老说,涂老板藏好他母亲,又马上要儿媳到街口饭店去借米。其儿媳到达饭店,叮嘱老板等罗吉林放学回来时,把罗吉林拦住藏在店中。“当时我和饭店老板的儿子在一起读书。”当晚,罗吉林母子被悄悄送到平江长寿街,在此藏了半个月,因叛徒出卖,两人又被地下党组织悄悄送回浏阳,这才终于脱离危险。
革命故事――水秋指兵抓水秋
在近代革命战争史上,淳口地区仁人志士层出不穷,为人民民主、新中国建立作出了不朽贡献。“解放后被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的共有621人。”参与过《淳口镇志》编修的彭义文老师说,这占到了当时当地人口总数的3%。
在这些革命志士中,有曾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的罗梓铭,有曾任湘鄂赣特委书记的朱钦,有曾任中央保卫局局长的慕容楚强,有曾任湖南省游击大队长的萧乐天等。频繁的革命活动,不仅在当地留下了丰富的革命遗迹,也留下了众多动人心魄的革命故事,如“水秋指兵抓水秋”的故事,至今仍被当地人津津乐道。
淳口镇高田村张春明老人不无骄傲地说,朱水秋就是他们村上人。朱水秋1926年加入叶挺独立团后走上革命道路,在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长征反“围剿”中作战英勇,多次负伤。1938年,他到武汉接受治疗时,应罗梓铭要求,经中共长江局同意留任湘鄂赣特委军事部长。
“平江惨案”发生时,朱水秋刚好因公外出幸免于难,随后,朱水秋回到家乡发展地下组织,并担任县委重要工作。此时国民党当局再次掀起反共高潮,朱水秋白天以务农作掩护,晚上隐蔽开展工作。
“大概是1940年5月中旬的一天,朱水秋正在菜园做事,突然发现一队人马走来。”张春明绘声绘色地说,逃已经来不及了,朱水秋马上用泥巴、灰烬在脸上涂抹好,接着不慌不忙继续淋菜。
那伙人走近,见一个农民在淋菜,就问:“老乡,借问本地一个叫朱水秋的住在哪里?”朱水秋沉着地指着不远处的屋场,说朱水秋就住在那边。等那伙人走远,朱水秋急忙弯腰躲进附近山林中,沿小路日夜兼程跑到了湘乡。
此后朱水秋改名易姓继续开展地下工作,解放后曾任县武装部副部长。1959年因旧伤复发,不久离休在家休养,1994年去世。
历史钩沉――“十司令进浏阳”
1918年,北洋军阀皖系段祺瑞的部下张敬尧任湖南督军兼省长,采取类似帝国主义侵略殖民地的残暴手段实行残暴统治。当年6月,张敬尧派北军周荫人部驻防浏阳,纵兵明抢暗劫,导致民不聊生,境内随即爆发“十司令进浏阳”事件,主角之一是淳口人萧乐天。
据当地人介绍,萧乐天于1892年出生于杨柳冲,先后任慈利、桃源、浏阳三县警察所长。为驱逐北军,萧乐天以所掌握的警兵为基础,在龙伏泮春一带扩充实力,建立“护国军”,自任司令。
当年8月,萧乐天与龙伏焦达人“国民军”、株洲雷震“靖国军”、长沙黄泽维“靖国军”、醴陵张国威“护国军”、醴陵何键游击队等,兵分十路会攻浏阳县城,号称“十司令进浏阳”。萧乐天与焦达人率部从泮春出发,激战于黄泥界、焦家桥、沙市街、羊古滩等地,不断逼近县城。8月29日,各路军队会师攻克浏阳,盘踞城内的北洋军阀周荫人部,县知事吴起凤仓惶逃走。
萧乐天随即出告安民,使社会秩序迅速稳定。但后因多头领导,产生分歧,张敬尧又派重兵向浏反扑,众寡悬殊,9月“护国军”溃败。萧乐天只身出逃,后被捕杀于长沙浏阳门外,其首级被送浏阳示众,时年27岁。
篇录入:寻多求&&&&责任编辑:寻多求&
上一个篇: 下一个篇: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浏阳一中版权所有:10 AHYZ&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湖南省浏阳市圭斋路81号 &&邮编:410300&& 电话:0技术支持:信息组&&&&模板设计:办公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卅惨案烈士纪念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