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轴器简化画法近程武器怎样画

美国密集阵(Phalanx)近程武器系统_百度百科
美国密集阵(Phalanx)近程武器系统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密集阵”是现役的唯一一种能实现自动搜索、探测、评估、跟踪、锁定和攻击威胁目标(如反舰导弹、水面水雷、小型飞行器等)的近防系统,它也可以与现有的其他作战系统和火控系统结合使用。美国海军依靠它强大的技术优势,在军舰近程防御领域一直走在世界的最前列,“密集阵”近防系统就是美军的舰载防御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美国密集阵(Phalanx)近程武器系统简介
依靠它强大的技术优势,在军舰近程防御领域一直走在世界的最前列,“密集阵”近防系统就是美军的舰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近防的射速和射程是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从这两方面来看,“密集阵”都比不上俄国的AK-630和“卡什坦”,射速和射程固然是近防系统重要的性能指标,但其反应速度、自动化程度、雷达的搜索跟踪能力以及与其他作战系统的兼容能力等则更为重要,而这些正是“密集阵”的强项。下面我们就看一看“密集阵”的特点吧:
“密集阵”是现役的唯一一种能实现自动搜索、探测、评估、跟踪、锁定和攻击威胁目标(如反舰导弹、水面水雷、小型飞行器等)的近防系统,它也可以与现有的其他作战系统和火控系统结合使用。“密集阵”近防系统是美国雷西昂公司的产品,到现在已经生产了800多套,装备了几乎美国所有的海军舰艇以及另外20多个国家的舰艇。它使用6管20毫米M61A1加特林枪炮,发射脱壳穿甲弹(APDS),射速在发/分钟可调,储弹989发,射程1500米左右,整个系统重5625千克,搜索跟踪雷达工作于Ku波段,并采用“闭环多点技术”(closed-loopspottingtechnology)。“闭环多点技术”是雷达技术的突破,它使“密集阵”既能跟踪来袭的目标,也能跟踪发射的炮弹,从而更有效地杀伤来袭目标。
BLOCK0型即基本型“密集阵”近防系统从1978年开始在23艘美国海军舰只和14艘外国军舰上服役。它只能拦截非略海飞行、亚音速、没有机动能力的反舰导弹。所以,“密集阵”不断提高和更新,出现了Block1A,Block1B等后续型号。
美国密集阵(Phalanx)近程武器系统系统改进
Block1B型1999年服役,在Block1A型的基础上又有了许多改进,如增加了光电搜索器,使用优化的炮管和更有毁灭性的弹药等等。Block1B型“密集阵”增加的红外前视仪提供了可靠的24小时被动搜索和跟踪能力,具有多光谱探测和跟踪能力,使“密集阵”对略海飞行的目标有更高的对抗能力,从而改善了“密集阵”在复杂环境下的对空作战能力。Block1B型近防系统的优化炮管比当前的M61A1炮管更长和更重。新系统通过简化炮弹的散射模式和使用新型的炮口抑制系统提高了近防系统的射击精度。“增强毁灭性弹药”EnhancedLethalityCartridge(ELC)是现在使用的Mk149弹药的改进型,在发射初速不变的情况下,打击目标时提高了近50%的贯穿动能。
美国密集阵(Phalanx)近程武器系统研制背景
美国“密集阵”(Phalanx)系统是一种较成功且广泛装舰使用的近程(CLWS)。早在60年代中期,美国海军作战部曾提出,需要一种能够对付突破“海麻雀”点防导弹系统的“漏网”反舰导弹和飞机的舰炮武器系统。1969年,美海军与美国通用动力公司(General Dynamics Corporation)波莫纳(Pomona)分公司正式签定合同,该合同委托波莫纳分公司研究上述系统的可行性。当时,合同要求比较紧迫,几年后,“密集阵”初型?MKl5-0型样机研制出来,并于1973年装于美海军“金”(King)级导弹驱逐舰。但由于当时美国国会一些人对这种武器系统能否有效摧毁来袭的反舰导弹有怀疑,致使延缓了计划进程,直到1979年才开始投产并于第二年春正式装备美海军舰队。首批“密集阵”系统最先装备于“企业”(Enterprise)号和“美国”(America),号航母上,随后陆续装备美海军各级水面,并出口于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希腊、以色列、日本等国家。
“密集阵”系统从样机诞生到正式装备舰队,历时7年之久。在此期间,该系统一直是一边试验一边不断改进,并没有因稍有成果就盲目投产,因此,使系统的研制没有走大的弯路。1977年8月,经美海军作战部部长批准,“密集阵”系统才正式批量生产,截止到1986年,一直保持着以平均5套/月的生产速度。最近,英国签定了2套系统的订购合同,其价格为12.5×106美元/套。
“密集阵”系统主要以近距离防空为主,它协同中、远程防空系统,实现对空中目标的纵深防御。另外,该系统还可在常规的光学目标指示器的控制下,以付小型水面目标。
美国密集阵(Phalanx)近程武器系统系统组成
“密集阵”系统采用模块式结构。一对天线(搜索和跟踪)、一台Ku波段共用发射机、M61A1-6管20mm“转管炮可携带1000发炮弹、炮座动力传动系统和电子密封框等部件均装在一个底座上,形成“三位一体”,组成一个独立系统。
1.SPG-60雷达
该雷达包括一对搜索、跟踪天线,天线随动系统和稳定平台。它采用高重复频率的脉冲多普勒体制,工作在Ku波段。它的搜索天线探测距离为5.12km,所提供的扇形波束覆盖了所需的整个垂直区域,使“密集阵”火炮既能对付俯冲式反舰导弹,也能应付掠海式反舰导弹。在搜索目标时,它采用高、中、低三个重复频率探测目标,很好地解决了距离模糊和距离遮挡的问题,确保很准确地探测到真实目标。它的跟踪天线最大跟踪距离为1.829km,其垂直电子束宽度很窄,在捕获目标时,能在垂直方向上准确地搜索。
“密集阵”系统首次使用了电子闭环校正系统。在该系统中,搜索和跟踪天线用于跟踪来袭目标,同时还跟踪射出的炮弹,以便测量每次点射和目标之间的角误差进行不断校正,直到逼近的目标被命中为止。这种闭环校正系统能够有效克服常规火控系统中难以根治的某些静态和动态误差,使这些误差减小到最低限度。据介绍,试验表明采用闭环校正可以将射击误差从5~10mrad降到1~2mrad。
2.M61A1型组件
该组件主要包括M6141型自动机和驱动部件、螺旋式供弹鼓等,它是在美国空军一种老式航炮的基础上改进设计而成的。它自动化程度高,工作十分可靠,平均故障间隔发数为10000发。它采用6管旋转结构,供弹鼓位于炮管组下方,弹鼓既是贮弹箱(可贮存1000发炮弹),又是供、排弹系统;弹鼓的出弹口与M61A1自动机的进弹口相对接。启动射击时,在外部液压马达的驱动下,弹鼓随着炮管同步转动,完成向火炮输弹和排弹壳的功能。  M61A1型火炮主要技术性能如下:  口径(mm)
20   管长
76倍口径  发射率(发/min)
  弹丸初速(m/s)
  有效射程(m)
1500  转管炮寿命(发)
150000  弹鼓再装填速度(发/min)
400  弹鼓寿命(发)
240000  炮重(带足弹/不带弹)(kg)
558.4/413  旋回范围(°)
310  俯仰范围(°)
-25~+80  水平瞄准速度(/°s)
126  高低瞄准速度(°/s)
92  电源
440V,60Hz,3相
3.炮座支撑组件和炮座驱动装置
炮座支撑组件主要包括旋回平台,摇架、托板、两侧支架等,两侧支架置于旋回平台上通过摇架、托板支撑着转管炮和装置。这些大件都采用铝合金镶嵌钢件结构,并组合装配一起,既保证了足够的强度又减轻了重量。
炮座驱动装置包括有高低装置和方向驱动装置。高低驱动装置中的高低齿轮箱、高低马达/转速机、人工手把插口等部件均装在两侧支架上;方向驱动装置中的齿轮箱,凸轮锁块、制动器、大齿圈等部件安装在旋回平台上,为炮座提供旋回驱动力。
4.MKl49型次口径脱壳(APDS)
该型炮弹是“密集阵”系统使用的反导专用炮弹。它由弹心(也称穿透器)、弹罩(也称软壳)、推板(也称底托)等部件组成。最初研制的弹心采用贫化铀材料,它是核武器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其密度比钢大2.5倍,具有很强的穿透力。但在炮弹制造中,贫化铀有辐射,对周围环境不利,而且加工难度大,因此,从1991年起停止了贫化铀弹心的生产,改用密度与其相当的碳化钨材料,提高了安全性。
弹心装在弹罩内,其后部有一个带导引弹带的推板,通过一个销钉将弹罩插入推板的螺纹结合部位,防止二者分离。当炮弹离开炮口时,借助于炮口气流的作用,推板离开弹心,使弹心高速飞行。
5.随动系统
“密集阵”舰炮随动系统采用了数字式可控硅技术,以及位置闭环、速度闭环等独特方法具有跟踪精度高、反应速度快、良好的稳定性等特点。它的驱动控制采用了快速大功率可控硅集成块组成的双驱动电路,具有体积小、功率大、功耗小、线路简单且可靠等特点;它的执行部件采用了2个6000转/min的高速小惯量直流电机,总驱动功率达6.2kW。这种双电机驱动可以减小传动空回量,改善系统的快速性。
6.电子设备部件
“密集阵”系统的电子设备部件包括有电子设备密封柜、数字式、局部控制台和遥控控制台。
电子设备密封柜位于炮座后下侧,通过6个多股簧减振器与甲板连接。密封柜内的机架也装有弹簧减振器和橡皮减振器,它将密封柜内分为12个功能单元,分别容纳武器控制电子部件、舰炮方向和高低瞄准机械的电子控制部件、系统修正控制组件、电子计算机、信号发生器、舰炮装置控制电子组件和雷达瞄准机构控制组件等。每个功能单元为一个可独立拉出的抽屉,便于查找故障、维修和更换插件。,由于机柜内容纳了很多精密电子部件,所以采用环境控制以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这种环控系统和上述的减振措施保证了电子密封柜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可靠地工作。
数字式计算机根据目标距离、距离变化率和目标相对于探测平台的角度值对所获目标信息进行分类;雷达的搜索、探测、威胁判断,以及目标捕获、跟踪、火炮诸元的计算等也都由数字式计算机承担和参予。
射击控制台有本控台和遥控操纵台两部分。本控台位于靠近本系统的抗震舱室内,只用于控制一套“密集阵”系统。当舰上装有多套(4套以下)“密集阵”系统时,需由遥控操纵台进行目标分配,保证这些系统正常工作。遥控操纵台配置在舰桥上,可与本控台一起使用。
美国密集阵(Phalanx)近程武器系统技术特点
(1)“密集阵”系统结构紧凑。除本控台和遥控台以外,所有设备都装在同一底座上,从而形成了“三位一体”结构。它占地面积小,并可方便地整体吊装。
(2)“密集阵”系统采用了闭环校正技术。它应用反馈控制理论,把传统的开环火控系统发展成为现代的闭环火控系统,有效地减小了系统中各种静态和动态误差,明显改善了火炮的射击效果。
(3)搜索、跟踪雷达采用同一波段,可同用一套接收机和发射机,因而降低了成本,减小了体积和重量。
(4)环境控分系统是“密集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系统中对环境有严格要求的电子和机电设备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圆柱体雷达罩内部、电子密封柜、炮底座的电器柜等设备中均装有环境控制设备。
(5)“密集阵”系统采用直接命中体制,利用高比动能的次口径脱壳穿甲弹,穿透导弹内部,直接引爆导弹的战斗部。试验证明,这种炮弹能有效地摧毁反舰导弹。
美国密集阵(Phalanx)近程武器系统改进发展
“密集阵”系统是世界上诞生较早的CIWS。它的第一代(MKl5-0型)一问世,就以独特的设计风格、较为先进的技术性能而引起了许多国家海军对它的兴趣。当时,它的产量和出口量均属世界首位,甚至是现在也是如此。面对这一切,“密集阵”系统的研制生产商们没有就此满足。相反,在进入80年代以后,世界反舰导弹的战术技术性能有了很大提高,其速度快、隐身性好、制导手段新颖、破坏威力大,因而突防能力明显加强。为使“密集阵”系统能够适应反舰导弹的这些发展,同时克服“密集阵”系统在使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决定改进“密集阵”系统。
1981年研制出MKl5?1型改进样机,1981年底?1982年5月间,在中国湖试验场对MKl5?1型系统进行了作战适应性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1986年MKl5-1型系统投产,首批4套于1988年8月装在美国“威斯康星”(Wisconsin)号战列舰上。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也被认可为具有生产MKl5?1型系统资格的第二生产商,在和1991财政年度中,“密集阵”M15-1型系统总数的一半由该公司负责生产。美海军计划将所有MKl5-0型系统(包括已装舰的)改装成MKl5-1型系统。据估计,在美海军和其他国家海军舰艇上服役的“密集阵”系统将超过800套。
与MKl5-O型相比,改进后韵MKl5-1型总体性能有明显提高。它的搜索雷达由1个4板背靠背天线取代了原来的2座扫描雷达,扩大了搜索范围,覆盖了包括系统正上方域在内的整个垂直面;用气动传动代替了液压传动,使最大发射率从3000发/min提高到4500发/min,它的弹鼓备弹量从1000发增至1500发;增装了新的中断射击软件,使系统能够根据目标特性有效地控制射击时间的长短。
在MKl5-1型计划中还不断采用更多的改进。1990年3月,美国通用动力公司承接了一项为“密集阵”系统研制新型的合同,它的运算速度将高于原来的100倍,为对付未来快速机动性目标提供可靠保证。该计算机以R3000RISC数控高级模块式微处理器为基础,使用Ada语言编程,编程简便,修改容易。
为使“密集阵”系统能适应21世纪海上作战的需要,通用动力公司曾在1987年提出过C1WS-2000(1VlKl5-Ⅱ)的研究意向。根据美海军的要求这种新系统将在提高火炮初速,增大炮弹质量,提高发射率和更高的命中精度等方面有所改善。为加强“密集阵”系统的对海防御能力,还将在该系统上加装前视红外传感器、电视和视频自动跟踪等设备。
另外,在目前已问世的众多C1WS中,火炮口径大多在25?30mm之间,多年来,通用动力公司一直在进行“密集阵”火炮口径优化的论证工作。希望在C1WS-2000中,火炮口径能有所增大。对此;许多军火商们积极推荐自己的火炮产品。例如,意大利厄利空一康特拉夫斯(Oerlikon-Contraves)公司研制的7管25mm炮,具有更高的发射率和初速,它使用25X184mmKBB型炮弹,内装有更多的发射药,被称为“超级25”。根据与通用动力公司签定的一份可行性研究合同,将2座7管25n装在标准的“密集阵”炮座上,并于1990年5月,在澳克森布登(Ochsenboden)试验场进行了射击试验。7管25mm火炮目前已被“米瑞得”(Myraid)系统所采用。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研制的双联装6管25mm炮总发射率高达12000发/min,它的零部件仅是M61A1的67%。该炮发射的炮弹采用独特的套筒式结构(CasedTelescoped),这种炮弹的体积比常规小,整个炮弹封装在钢壳内。经过6000发套筒式炮弹的发射试验,未发生停射故障。全系统模型已在1990年美国海军展览会上展出。该公司还提出了一种8管35mm转管炮方案。该炮结构简单、紧凑、采用无链供弹,贮弹量为1200发。发射率可达8000发/mino
另外,还有美国特鲁德国际有限公司(Tround Internationnal)提出的25mm开膛炮(openbreechmachinegun)、方案,德国毛瑟Mauser公司研制的4管27mm炮等。
美海军原订计划,MKl5?Ⅱ“密集阵”系统的全尺寸研制投标定于1991年底或1992年初进行,全尺寸系统研制合同于1992年底鉴定。据《Jane’s
Navy International》月报道,在进行了大量的作战效能分析以及经费方面的考虑之后,对CIW$-2000的研究于1991年被迫停止。但是,美海军却460万美元,委托美国FMC公司研究、设计、制造一种能装在“密集阵”炮座上的速射60mm电热炮演示装置和自动装弹机。经过2年半的研制,1993年6月,演示样机交付给美海军水面武器中心。目前,该中必正在试验评价这种武器在舰艇上的各种应用潜力,其中包括舰载防御的应用。如果可行的话,它将具有最强的竞争实力。 [1]
[引用日期]剑网3装备系统将简化 郭炜炜六周年采访
发布时间:15-08-29 00:50
来源:52PK 作者:52PK [][复制链接]
本文由52PK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与作者。
《剑网3》六周年发布会当天,郭炜炜就新职业长歌门及剑网3未来的规划做了一些解答,同时对新曝光的单机《谢云流传》进行了简单介绍。详情见下文。
关于《剑网3》新职业及未来发展
记者:长歌门的画风是很诗情画意的门派,它的诞生来源以及设计灵感是来自于哪里的呢?
郭炜炜:它的诞生其实不是这一两年的想法,熟悉剑网3的老玩家应该都知道,长歌门在2004年时就已经在游戏中出现了,当时只是作为一个比较小众的NPC门派。长歌门是一个儒生门派,当时在考虑它的兵器时,毫无疑问的确定了是用琴。但是用琴会和一些之前的武侠的做法理念相撞,为了让它体现出不同,所以确定了琴剑结合。门派有有四个体系,除了琴和剑,还有2个体系,一个叫做&曲&,一个叫做影,这2体系先卖个关子,今天暂时不介绍了。这2个体系其实反而是长歌门给玩家最大的惊喜。
记者:新职业长歌门治疗定位对比现有的几个治疗有什么优势呢?
郭炜炜:我们尝试过给每个治疗一个独立且明确的定位,很多职业在最初的规划在后来的实践中,都有失败的经验,治疗职业优势不会特别明显,但是也有一个优势所在。对于不同的情况,发挥出各个奶妈的职业优势出来。
记者:现在端游产品都喜欢走情怀这个宣传路线,想请问下剑网3是如何平衡70&、80、90后这些老用户和新用户的呢?
郭炜炜:每个层面的用户对《剑网3》或者对任何东西的看法都不是特别一致,我们只是想保留剑网3应有的风格。实际上单机也好,口袋版也好,我们选择了通过不同产品来分开用户定位,口袋版的画面定位就比较Q版,而单机的谢云流传就是非常写实。我们没有办法通过一个产品满足所有年龄段用户,可能会有一部分的人会喜欢,另一部分的人则不会喜欢。这不是一个单一产品去解决的问题,而是通过产品线及公司战略解决的问题。
记者:如今端游市场大型MMO目前并不好走,很多端游无限开新玩法也没有很好的留住玩家,剑网3这次六周年也爆料了新门派和新副本,能透露下后期会有什么特别的新玩法规划么?
郭炜炜:首先,我不认为新玩法是能留住玩家的,同样我也认为不加新玩法也不一定是对的。听上去很矛盾,我稍微解释一下。如果你是一个玩了6年剑网3的玩家,我相信你们留在游戏中是因为游戏已经成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因为我今天给了你什么玩法,如果我很频繁的去更新,估计几个月后你也走了。因为你活在这个游戏世界里,你是喜欢这个世界的。真正的端游的魅力所在,是它创造了一个极强的社交圈子,而这个社交圈子是靠着固有的几个玩法支撑的。当然,不同的时间段需要一些新鲜感,新的玩法也是一种新鲜感,但是最终,玩家想要的还是那个熟悉的江湖,它是像家一样,我觉得这是一个成功端游留住人的核心关键。
记者:今天的发布会主题是&三剑齐发&,代表剑网3从多端发展,那么工作重点上会出现偏向么?
郭炜炜:剑网3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剑网3是一个比较成熟的项目,我们剑网3的员工90%都是玩家,他们非常在意这个游戏,依旧会努力制作,从我本人来讲,关注度会有所下降,今年我个人的核心是在手游上,所以单独针对剑网3的关注度肯定会有所下降,会将重点放在手游之上,而预研阶段来讲这是一个甜蜜的东西,看得重,但是还没有到收割的时候。
记者:剑侠系列已经是一个非常棒的文化品牌了,自己也推出了&天工坊&这个品牌,但是&天工坊&的第一代产品玩家意见很大,请问下之后对于这个品牌,有什么新的推广计划?
郭炜炜:这个问题,我最想感叹的就是,隔行如隔山。第一代产品我们吸取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教训,我想强调的一点是,我不想就此放弃,另外,线上&天工坊&没有在卖几件东西了,我也收到了很多玩家意见反馈,我们理应或者可以做的更好,后续的计划,现在不好说,但是我们会以我们力所能及能去做的部分先去做。我举个例子,比如Q版手办,大部分玩家还是很喜欢,价格也OK。对于比较复杂度太高的产品,我们需要花点时间去吃透它,我们会慢慢的做。
记者:刚才发布会上说即将会对剑网3的装备系统会进行简化,我想请问这个简化现在能透露具体方向么?
郭炜炜:这个超级简单,就像80年代初一样。
记者:目前在剑网3中,新手玩家进入游戏后是可以速成的,通过金钱等方式,但对于老玩家来讲心理上会有一种比较不好的感觉,觉得这样太快餐了,请问有没有什么应对的措施呢?
郭炜炜:我认为这一点是证明社会在进步,作为我们这一代,我们肯定希望下一代过的更好,而不是像我们一样吭哧吭哧的重新再来,对于老玩家心理障碍,我个人觉得,实际上老玩家依然会有积累的优势,没有一个数值体系能长盛不衰,为什么剑网3可以存活6年,老玩家之所以留下来并不是靠这个数值体系,而是因为社交,另外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进行数值洗牌,老玩家和新玩家利用千重之间的差距会拉小,不至于那么大,我认为这是一个目前比较成熟且能让大家接受的东西了。剑网3从来不是靠数值留住玩家的。
记者:装备保值系统上会有什么计划么?
郭炜炜:这个问题和之前的问题答案基本是一样的,靠数值绑定玩家是一个错误的选择,所以我们依然觉得数值洗牌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老玩家的积累优势会有,但是不会那么大而已。
记者:目前正在开启90级玄晶双倍掉率的活动,我们知道马上要开95级了,那么会有新的大橙武么?
郭炜炜:会的,95级会有全新的95级大橙武,发布会上长歌门武器展示里,就包含了这个门派从70-95级的所有大橙武。
【责任编辑:咕噜】TAG:
上一篇: 下一篇:
更多精彩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仅代表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及描述。
点击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轴承简化画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