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主动关心集体主题班会政治发展有那些具体体现

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徐贲:我们为什么要关心政治
&&共识在线第28期文字实录
徐贲做客共识网,右:主持人刘一非
  自由的信仰才有公共意义
  主持人:今天共识在线非常有幸请到了美国加州圣玛丽学院的徐贲教授。徐教授在教授英国文学的同时,对时政也表现出极大的关心和热忱,关注发生在中美两国的公共事件并撰写了大量的评论性随笔。徐教授这次回国的目的之一是介绍他的新书《怀疑的时代需要怎样的信仰》和《政治是每个人的副业》,请问徐教授,您为这两本书取了这样的书名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徐贲:《怀疑的时代需要怎样的信仰》这本书本来叫做《怀疑的时代需要自由的信仰》,出版社给我写的介绍里,把自由的信仰跟信仰的自由放在一起谈了。但二者的具体内涵还是有差别的,前者的主词是&信仰&,后者是&自由&。自由应该是信仰的前提,就像言论自由是自由言论的前提一样。信仰自由是一种公民权利,有了这个权利才有自由的信仰,不同人的自由信仰内容和对象自然会有所不同。美国宪法里规定公民有信仰自由,公民有了这个自由,可以自己选择自己愿意信仰的内容或对象。在这本书里,最重要的是自由,自由对于信仰的重要性一直为思想家们所重视和强调,政治哲学家洛克在讨论信仰的时候,把自由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不是政治哲学家的弥尔顿也是一样。
  我今天想谈一谈书的序言里所说的自由的信仰,它的前提是有信仰自由的权利,这种权利首先是公民的权利,不是教徒的权利也不是一般的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美国宪法里讲得非常清楚,信仰自由跟其他的自由是一样受到宪法保护的,比如财产自由、言论自由。有了这个保护才能保证信仰不受到外力的侵犯。
  我在书里引用了路德的《基督徒的自由》,这里用梁启超的思想来做一点补充。梁启超对于信仰的看法对我们认识自由的信仰很有启发意义。他比今天我们许多人对信仰和自由的关系有更清楚的认识,他把信仰归结成两个字,他在《论宗教家和哲学家之长短得失》中说,信仰就是&至诚&,能够称上是信仰的,一定是真心真意地去相信的。但是,梁启超在至诚的条件下又对不同的至诚做了区分,一个是诚于善,一个是诚于恶。这个怎么区分呢?区分就在于信仰的价值本身。希特勒也非常有信仰,但是他的信仰的是要用消灭一部分人来实现他自己的目的,我们现在基本上有一个共识,即他的信仰是诚于恶。文革的阶级斗争信仰也是一样。拥护希特勒和文革的人现在还是有,要为希特勒或文革翻案,所以对这些信仰是善是恶还有争论。但是,诚于善的信仰基本上是没有什么争议的,比如在佛教或者基督教里,诚于善的价值是爱。诚于善的还可以是世俗的信仰,对民主的信仰便是一种诚于善的信仰,连反对民主的人也会口惠式地赞同民主。
  梁启超谈信仰并不用洛克或者弥尔顿作为他的依据,他是国学大师,所以他对于信仰的见解也许更容易为许多国人接受。他有一篇文章是讲佛教的,叫《论佛教与群治之关系》。梁启超并不是为讲佛教而讲佛教,他是一个公共知识分子,所以他讲群治,讲佛教跟群治的关系,在这个关系中若要信仰的话,第一个条件叫做起信,以起信为第一义。信仰是怎么来的呢?起信是非常重要的。信仰不是别人灌输给你的,而是要你自己去信仰。从哪里开始呢?从疑问开始。所以梁启超说,&夫知焉而信焉可也&,你知道了再去相信是好的,要知道了再去相信。他又说,&不知焉而强信焉,是自欺也&,你不知道自己相信什么就勉强自己去信或者别人勉强你去相信,就是自欺欺人,他把这个称之为迷信。迷信和知信是有区别的,真正的信仰应该是知信而不是迷信,知信是从什么开始呢?是由怀疑而得到知识,&由疑入信,其信乃真&,由疑问进入信仰,这个信仰才有根基,才是牢固的。梁启超强调信仰从个人自己的思考开始,那当然是独立而自由的思想,唯如此,才能建立自由的信仰。他佛教教义的一句话用得非常好,&不知佛,而自谓信佛,其罪尚过于谤佛者&,也就是说,如果你不了解,不知道佛,就说自己信佛,你的罪过比骂佛还要大。这样的信佛,这样的信仰不能算是自由的信仰。
  主持人:国内有一些基督教信徒确实并不了解圣经当中的精神或者其中的经义,可能出于别的原因就信奉了基督教。把基督教信徒作为自己的标签以后,他的举止可能并不符合基督徒的行为规范,由此给整个宗教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并给其他不了解基督教的人留下关于基督徒的负面印象。
  徐贲:不仅是基督教,还有其它的信仰,比如世俗的信仰,你相信某某主义,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跟着别人瞎信,这是迷信,不是知信。梁启超不是一个为佛教而宣扬佛教的人,他说佛教诚于善,强调的是佛教与公共利益的关系。他是一个公共知识分子,佛教的诚于善不光关乎其价值观,而且关乎它与公共利益的关系,所以梁启超把佛教跟群治这两个事情放在一起来谈。
  梁启超归纳得很好,他说佛教是兼善,而不是独善,这里就有公共道德和私人道德的区别,比如宗教修养是使人好起来,这可以只是独善。但是梁启超认为像佛教这样有价值的信仰,不应该是独善,而应该是兼善。佛教是入世而不是厌世,这又让信仰与公共生活产生了联系,而不是逃遁到自己的小天地里去。佛教是无量而不是有限,也是普及众人,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与所有的人都有关,并非仅对佛教徒适用。所以有普世的意义在里面。
  另外,佛教是平等而不是差别,众生都是一样的,没有先进分子跟一般群众的差别。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就是是这个信仰是靠自力而非他力,不是别人可以灌输到信仰者头脑里面的。其中的核心价值是自由,这与路德说基督教信仰的自由是一致的。而且,这个自由不是你个人的,必须将其放置到公共生活中才有更大的意义,也必须放到公共生活当中才值得拿出来谈。你自己有什么想法,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但你的想法的意义却不止于此。所以我在《怀疑的时代需要怎样的信仰》里谈到的信仰包括三个意思上的自由。从私到公的顺序是,一是思想自由,你有自己的看法、智识,你自己要由疑入信,形成想法。二是要有良心自由,要诚于善,不能诚于恶,这是价值问题。有了这两个东西在你头脑里,你还要说出来告知别人,影响别人,比如佛教徒要出来跟人家讲佛教有多好,所以第三个部分是言论自由。在中国宪法里也有言论自由,照道理说是要让人能够说出心里的想法而不受惩罚。只有当一个人能不害怕,能免于恐惧,他的所思、所信、所言才是自由而真实的。这三个东西都离不开自由,信仰里有自由的三个不同方面,需要从私人的领域到公共领域,这样的信仰才有公共意义。
  以政治为副业是独立思考后的自主选择
  徐贲:至于《政治是每个人的副业》这本书,&副业&这个词很难翻译,一提到副业,往往会联想到在农村里养鸡、养猪,这叫副业,但不是我说的副业。我说的副业不是挣钱的副业。我说的公民副业的另外一面是正业,这个正业也不只是人们常说的工作、职业、专业、事业、饭碗,英语当中有很多这样的词,比如你有一个profession, trade, career, job等等。我说的正业指的是vocation,这个词的原意是召唤,是很郑重、神圣的召唤,是神的召唤 (calling),是一个人感到内心的召唤,或者有一种抱负、一种关怀。这个词的使用不是我心血来潮,它是被马克斯&韦伯用过的。韦伯有两篇非常著名的演讲稿,原文用的是beruf这个字,英语翻译用的是vocation这个字。有人将它翻译为&以政治为业&和&以学术为业&,这个翻译不是太好,应该翻译成&作为志业的政治&和&作为志业的科学&。这样才能体现为一种抱负、一种价值。你把志业看成是神圣召唤的结果,因为那是你自己经过深思熟虑所选择的,而不是身不由己地接受某种外力的安排。例如,你今天考大学,正好把你分到法律系,你以后就变成了一个法律人士。志业选择的背后是自由,你自己仔细思考过了,明白了,有了决断,才会做这件事情,它是非常郑重的。
  副业是什么呢?副业在志业前面加一个词&a&,即&avocation&,这个&a&可以有两个解释,一个解释为就是vocation,一个解释是away from vocation--vocation之外的vocation,同样也是一种召唤。公民把政治当做自己的副业,是把政治当做一件很郑重、很荣誉、很体面的事情,不一定有好处,但却是他做起来甘之若饴的事情。按照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的解释,对这个志业般的副业,一个人承担它,是为了&快乐&(enjoyment)和作为&爱好&(hobby)。这里的&承担&有好几个意思,一个是我承担,没有人强迫我,我是自愿的。第二个意思非常重要,指我的事情我自己能管,我很自信,我不需要人家来照顾我,老把我当孩子,老来代表我。我的事情我自己可以办,我不能把像政治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别人。这个自信和自主是奴性的对立面。第三个意思也很重要,我很有乐趣地从事政治的副业,以此为乐,比如有人要赶很长时间的路去投一票,但以此为乐,这跟我们现在过年一样,车子再拥挤、车费再贵,能赶回家就很快乐,也是一种召唤。台湾很多人投票也是这样,我有一个表弟,他是我舅舅的儿子,一个台湾人,在上海工作,投票的时候他就买张飞机票回去,要花钱的,而且劳累,没有乐他做这个事情干什么?
  总而言之,副业是一种召唤,一种承担,&承担&第一是自由承担;第二是自信;第三是以此为乐。这个副业跟养鸡、养猪不是一样的事情。
  主持人:通过独立思考、价值判断之后的自主选择?
  徐贲:对,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使一个人对自己有自信,也需要自信。他相信通过参与能解决跟自己有关的事情,不需要别人安排自己的命运。这个副业之所以重要,还因为它是一种理想。理想离现实有一段距离,在不同的国家,这个距离也不一样,比如在美国,以政治为副业的机会可能更大一点,公民的能力也强一点。我们就差一些。对于没有经历过的东西,人的认识会受缺乏经验的局限。我们没有这种公民政治的副业,因为它在现实经验当中没有,现实限制了人们对这个理想的认知,会以为它根本就不存在,根本就是痴人说梦。但这是可以改变的。
  主持人:您说的主要是基于美国的现实?
  徐贲:不是,世界上还有很多别的例子,比如刚刚说的台湾。这里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如梁启超所说,你&乐业&的前提是有业可乐,副业也是一样,首先要有业可副,民主、自由是公民副业的条件。比如你想投票参与,可是你未必有票可投。
  主持人:现在国内政治环境下我们可能实现把政治当作副业吗?如果可能,我们又能做些什么来推进它?
  徐贲:我希望如此,否则我不会写这两本书。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的,你说有没有可能变成副业,我说可能,你说有没有可能永远,或者至少在很长时间里不让把这个当副业,那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在人为。我们现在能做的,首先就是知道有这个副业,而且要知道当今世界上有的国家里确实有人在把这个当副业。然后再想想我们需要不需要这个副业,对我们有没有好处,想通了以后你就形成了一种看法,当抱有这种看法的人多了以后,众人的看法就会形成一种共同的要求和压力。也就朝把政治当作副业迈进了一步。
  主持人:&以政治为副业&形成的过程和产生信仰的过程是一样的吗?
  徐贲:政治的理念是一种世俗的信念或信仰,信仰这个词有两个不同的词义,一个是动词,还有一个是名词,名词是有具体对象的,动词是&你要去相信&,如果我们把民主制度作为信仰对象的话,即使这个对象在经验现实中还不存在,你至少知道有这么一个对象。如果你从来不知道有基督教或者佛教,你怎么去信仰?你知道了以后才有可能由疑入信。我们并不是说,有民主,你就去相信民主吧,并不需要这样。一个人可以怀疑民主,开始怀疑民主是不是一个好东西,后来经过思考发现,民主不算太好,但是比专制要好得多,因此由疑入信,对民主有了信念,以民主政治为副业便可能成为信念的具体行动。
| 责任编辑:令狐冲
关注共识网微信和微博
关注共识网微信,我们一起来看历史教科书的背面,一起来听主流媒体上沉没的声音,一起来思考至今没有答案的问题:“中国往何处去?”欢迎扫描二维码来加入我们。
微信号码:igongshi
对本文发表看法,请电邮:,部分评论会被选进读者来信栏目并获赠图书一套。
凡本站转发文章,如刊发媒体不同意的,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凡注明来源“共识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
把文章分享到:
------分隔线----------------------------
【编者按】如果说左翼自由主义与中国讨论会是不亮旗的亮旗,那么辩清左翼自由主义的意...
中国人一生最大的悲剧是,缺少对根本性社会变革的想像力。 一直不太喜欢用启蒙这个词...
编者按:百年前,新文化运动以提倡白话、抨击贵族文学起家,很容易被误认为推崇通俗文...
1991年初,邓小平来到上海。他这是第五次来上海过春节了。这一次,他心事重重,有重要...
左翼自由主义与中国:理念与实践研讨会8月2日、3日于香港中文大学举行。周保松、钱永...
一 或曰,后发国家,危机者三。曰主权危机,曰社会结构危机,曰个人自由危机。具体就...正确教育旗下网站
题号:3162552试题类型:单选题 知识点:对社会负责,共同理想、最高理想&&更新日期:
使命是个沉甸甸的字眼,这是因为 [&&&&]①使命体现的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②使命体现的是人们对于个人价值的追求 ③使命体现的是国家和民族对个人的殷切希望 ④使命体现的是个人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与奉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难易度:容易
必须在注册登录后,才可以查看解析!
橡皮网学生APP下载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名校试题,天天更新,免费查看!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社会就是由我们这样的许多个体所组成的一个整体、我们每个人的存在和社会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社会的稳定发展和进步也为我们每个社会成员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我们发挥各自的潜能,不断完善自我。 社会是一张大网,我们每个人就是这网的一个结点,与我们相连的每一条线都是与他人交往的结果。我与社会的关系:①每个人搜是社会的一员,社会就是由我们这样的许多个体所组成的一个整体、我们每个人的存在和社会息息相关,不可分割。②每个人在追求自身正常发展的同时,也在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③我们每个人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陕教版: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是什么? ①社会为个人发展提供了条件。 ②社会越发展,个人发展的机会越多。 ③个人离不开社会。 中学生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①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上网等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 ②关心祖国建设事业,关心中华民族复兴大业。 ③关心身边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积极献计献策等。
社会生活是多色调的,美好的生活与社会的美好紧密相联。我们要主动去发现,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热爱社会,亲近社会。利用社会给我们提供的条件不断进取,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当你身处困境的时侯,不要悲观,不要抱怨,积极努力,求助社会,终会跨越人生的难关。 但社会生活中也难免出现贫困、不公等社会问题,我们的社会是在发展过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现她的美好。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对遭遇挫折和不幸的人能够给予同情和关心;对处于困境和危难的人能够伸出援手;在共同的事业中能与他人合作;在利益面前乐于与他人分享。 亲近社会的方法: ①关注社会:A、关注国家大事;B、关注身边的小事。 ②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的美好:A、遵守社会公德;B、遵守秩序和规则,有利于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C、爱护公共设施 ③服务社会,奉献社会:A、在日常生活中从身边做起;B、看到别人遭受痛苦和不幸时,要竭尽全力的去帮助救援;C、参加公益活动,造福社区,造福社会。 亲近社会、融入社会的作用: ①有利于祛除孤独寂寞,形成完善的人格; ②能促使人乐观向上,愉悦生活; ③亲近社会,融入社会,将个人与社会联系起来,追求人生的高境界。
我国存在的社会问题:就业难,贫困,社会贫富差距拉大,自然环境被污染,权力腐败和社会犯罪等。这些问题的解决要依靠国家政府、社会各界和每个公民的长期努力。我们应该关注社会问题,树立忧患意识和使命感,树立回报社会意识,培养亲社会行为。为什么青少年要树立忧患意识: ①落后就要挨打; 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③我国基础差,底子薄,人口众多,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高科技领域、教育文化、综合国力等方面依然存在差距。我们怎样培养亲社会行为:(或树立忧患意识)①我们要关注社会问题,树立忧患意识和使命感,树立回报社会意识,培养亲社会行为。 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是一个人回报社会的重要途径,社区可以成为我们服务社会的起点。 ③我们要学习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志愿者精神,也成为一名乐于奉献社会的小志愿者。
我们应该如何融入社会生活:①与人交往,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社会化的基本要求; ②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是我们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③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是我们社会化的最高境界。&中学生应怎样参与社会生活: ①参与社会生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参加社会公益宣传;积极参加义务劳动;照顾老人与儿童;自愿清理社区卫生死角;为灾区捐款,捐物;清理城市的“牛皮癣”;开展力所能及的社会调查活动、参观访问等。 ②参与社会生活就要正确地认识社会,辩证地分析问题;就要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就要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总之,一方面要紧随社会生活的主旋律,与时俱进;另一方面要抗拒外在的压力和诱惑,坚持自己的正确立场,做一个理智的社会成员。&为什么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重要性) ①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是一个人回报社会的重要途径。②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中,我们将增长社会知识,锻炼实践能力,培养优秀品德,养成亲社会行为习惯。 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重要意义:关心时事政治;关心社会发展;对个人: ①知识:有利于我们了解社会,了解世界,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②能力:有利于我们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有利于我们增强关心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感。对他人:能帮助别人解决困难,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对社会: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利于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建设,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我们青少年学生关心社会发展,关心祖国建设,不仅是热爱祖国的重要表现,也是我们自己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对现代公民的基本要求。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中,我们既培养社会责任感,又能帮助他人,学会分享与合作,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作为中学生,我们要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造福社区,造福社会。&青少年怎样亲近社会,服务社会: 社会发展对个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只有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做人,才能学到现代生活所必需的本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①亲近社会,必须克服对社会的冷漠情绪和“看客”现象,以天下兴亡为己任。 ②要亲近社会,融入社会,我们必须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 ③亲近社会,融入社会,还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复杂的社会现象,善于明辨是非,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④我们青少年学生只有胸怀祖国,脚踏实地,投身实践,才能服务社会,有所作为。 ⑤青少年亲近社会,服务社会,首先必须自觉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 ⑥亲近社会,服务社会,还要乐于为社会,为他人奉献爱心和力量。
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共同理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国一百年的目标)。共同理想反映了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集中表达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目标,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精神动力。 实现共同理想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必须分阶段、有步骤向前推进。它分三步走。 “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世纪80年代末,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基本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正在努力实现第三步。
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的战略机遇期: 本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国家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①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机遇。②市场经济的确立,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有利平台。③安全和平的外部环境。 (建党一百年)主要内容包括: 在21世纪的头20年,党领导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同绘小康蓝图,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全面小康),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①必须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②必须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③必须切实加强文化建设; ④必须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⑤必须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全国人民的历史使命: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基础是: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不断增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共同理想承上启下的必经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然后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我们的共同理想就将变成伟大的现实。当我国“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目标的实现,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总体上小康水平。但是,我国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 与发达国家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低水平: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不全面:主要是经济上小康,而忽略了政治、社会、文化、环保等方面的小康。 发展不平衡:城乡、区域、工农等还存在着差距。 为什么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①我们已经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②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③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④是构建和谐社会,使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的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小康”的提出者:邓小平;总体小康实现的时间:20世纪末。 奋斗目标是什么: 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②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③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④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⑤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式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最关键的目标是,力争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全面小康的特点:较高标准的小康,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
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我国为什么提出构建和谐社会:①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条件。②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十分复杂,资源能源越来越紧张,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越来越大。③我们需要一种新的观念,一方面注重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注重社会和谐。 为什么要构建和谐社会: ①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 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 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④是缩小地区间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和谐社会内容: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我们将来准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些什么:构建和谐社会,要从创造我们身边的和谐氛围做起。当代青少年来的崇高使命:为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而奋斗,这是时代赋予当代青少年的崇高使命。&①立足本职工作,爱岗敬业,服务群众; ②关心社会,乐于奉献,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我们应怎样建设小康: ①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统筹区域、城乡发展,兼顾各个社会群体的利益,实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 ②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还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 ③必须仅仅抓住21世纪头20年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全民协力,实现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 苏教版:怎样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①经济:必须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政治:必须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③文化:必须切实加强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④社会事业:必须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⑤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 我们青少年现在可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些什么: ①认真学习、提高科学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②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为本地经济文化建设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怎样创建和谐班集体:创建和谐班集体,需要我们每个同学共同努力。①我们可以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班委会。②我们可以通过平等协商的方式,处理班级事物。③关爱生活困难的同学,形成一个温暖的集体。④我们可以通过平等竞争,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相关试题推荐
1、 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和过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能体现这种美德的是[ ]①一诺千金 ②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③负荆请罪 ④一人做事一人当 A、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 更好地完善自我,“吾日三省我身”,这是对自我负责;经营者生产价廉质优的商品,诚实守信,这是对消费者负责;报纸杂志撰文真实,正确掌握舆论导向,是对社会负责;我们人人保护绿地,保护生态环境,美化我们共同的家园,这是对全社会、全人类负责。 下面对负责任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 [ ]A、“负责”只是对成人的道德要求 B、我们现在还是孩子,不用承担责任 C、负责是对每个人在人生各阶段承担的多重角色的共同的道德要求,贯穿于人的一生 D、责任感和负责态度是对职业人员的要求
3、 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必须做到 [ ]A、信守承诺 勇担过错 B、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 C、承认错误并承担错误所造成的后果 D、自觉承担责任
4、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是 [ ]A、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 B、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C、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 D、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
5、 “人心齐,泰山移”的意思是[ ]A.个人离不开集体 B.集体离不开个人 C.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 D.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6、 下列关于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它们是相互依存的 B.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 C.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 D.个人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集体不考虑个人利益
7、 假如你被邀请参加“世界文化之旅”知识竞赛,请你回答以下问题:(1)说出至少三个汉语中的外来语。 (2)列举下列国家的标志或代表人物:(各举两例)英国: 美国: 澳大利亚: 法国:
8、 下列人员属于中国公民的是[ ] ①具有中国国籍,正在监狱服刑但被剥夺了政治权利的人;②长期居住在中国的美籍华人;③我国超计划生育的“黑娃”;④长期居住在中国的华侨 A.①③④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 为了保护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我国已经出台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而且现在中共中央也非常重视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道德建设比社会主义法律建设更重要
B.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约束力不大,相比之下道德更有说服力 C.道德和法律相辅相成,紧密结合 D.要使青少年健康成长,只要有法律保护就可以了
10、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就要将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做到 [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B.把党和国家的生活各方面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上来 C.崇尚人治和法制相结合 D.依法行政,依法维护公民的权利
背景材料:日,广州各大报刊都在头版、头条显著位置发布了《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中,广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66条措施着力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十一大问题,被广大市民亲切地称为“惠民66条”。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现在还在“惠民66条”的制定过程中,广州市政府派出工作人员征求你的意见。根据作为广州市民的亲身体会,你认为,政府应该关注的涉及广州市民切身利益的问题有哪些呢?(至少列举三个问题) (2)如果没有人征求你的意见,你觉得你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向广州市政府表达你的意见呢?这是在行使你的什么权力?
12、 2008年初,教育部决定:在一些学校进行试点,研究开展京剧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对此,你的看法是 [ ]A.中国文化已陈旧落后,将被逐渐淘汰,这是误人子弟 B.传统文化很优秀 C.现在是多元的世界文化,我们校园应该引进交响乐而不是京剧 D.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的责任
13、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为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540亿美元,环境生态导致的自然灾害和治理成本约占整个国民经济总产值的5%。这说明[ ]A、经济发展必然带来环境污染 B、环境保护要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C、我国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D、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
14、 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塑料袋已经“诞生”100周年,塑料袋的发明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但最近在欧洲某组织开展的评选活动中,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却被评为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该组织呼吁全世界公民放弃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你认为该组织这一评选结果的最主要依据是塑料袋:[ ]A、产量太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 B、这项发明给今天的人类带来了环保灾难 C、用处太小,对人类的贡献不大D、生产不可降解塑料袋消耗了大量资源
15、 日本常做出令亚洲甚至世界爱好和平人仕作呕的举动,如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和平宪法、美化侵略、窥视别国油田、窥视别国岛屿、干涉别国内政——对此对中国的启示正确的是:[ ]①发展是硬道理 ②和平与发展已不是中日之间的主题 ③中国今非昔比,不用太在意日本的举动 ④中国要坚持独立自主,不卑不亢的外交政策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
16、 日,世界卫生组织执行委员会在瑞士日内瓦提名中国政府推荐的候选人陈冯富珍女士担任世卫组织下任总干事。中国过去从未涉及国际重要组织第一把手的争逐,今次支持陈冯富珍代表中国出战,是零的突破。这表明[ ]A、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B、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扫描二维码马上下载橡皮网APP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名校试题,天天更新,免费查看!
接收老师发送的作业,在线答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是主动关心别人好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