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识,不同的政治测试,分别带来了怎样的后果,秦始皇,唐太宗

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太宗都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们的统治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7分)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地方推行①&。经济和文化上,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军事上,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材料二: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全盛时期。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民族关系上,两次派&&②&出使西域,密切了汉朝与西域的往来。材料三:唐太宗统治时期,民族关系上,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的拥戴,各民族“和同为一家”。……那时候,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③”。(1) 请将上述三则材料中的空白处填写完整(3分)①②③(2) 材料一中的秦始皇和材料二中的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的相同措施是什么?在对待哪一问题的态度上却截然相反?(2分)(3) 材料三中“唐太宗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的拥戴”,请写出一例史实。(1分)(4) 综上所述,秦、汉、唐三朝的统一离不开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的励精图治,而统一又为三朝文化的昌盛、辉煌奠定了基础。请写出一例唐朝的世界艺术宝库。(1分)
(1)①郡县制;(1分) ②张骞(1分)③贞观之治(1分)(2)统一了货币;(1分)儒家思想。(1分)&(3)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或文成公主入藏(1分)(4)敦煌莫高窟,(1分)
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太宗...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高一历史下册专题一测试题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高一历史下册专题一测试题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高一历史下册专题一测试题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m 高一历史专题一测试题一、(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早期国家出现的突出标志是-------------------------------------------------------------(&&&& )①&金属器具的使用②贫富分化的产生③文字的成熟④城的出现⑤礼制的初步形成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④⑤2、有关夏商政治说法正确的是--------------------------------------------------------------(&&&& )&&& ①启继承禹的最高政治领袖的地位,“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②夏王朝为商汤所灭;③数量可观的甲骨文资料反映了商朝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文化生活;④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⑤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3、由于血缘关系的亲疏不同,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宗法等级序列应该是--------(&&&& )A、周王――卿――诸侯――士&&&&&&& 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C、周王――诸侯――士――大夫&&&&& D、周王――大夫――士――卿4、《礼记》说:周公“制礼作乐”。关于“礼”和“乐”说法错误的是-----------(&&&& )A、“礼”的建设,形成了西周文化的主框架B、“礼”有尊崇上天和先祖的内容C、“乐”以其艺术美使得讲究等级规范、形式森严的“礼”具有了征服人心的感染力D、“礼”和“乐”的使用,适用于当时的整个社会阶层5、“皇帝”制度创立于秦朝,关于这项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A、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个人的意志B、“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C、历代官僚体制虽有变化,但都以维护王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准则D、“法令出一”意思是说,皇帝的决策往往要得到群臣的一致意见6、关于秦朝《挟书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依秦律规定,“敢有挟书者族” ②此项制度的推行,与统治者欣赏和实践法家思想有关系 ③此项制度直到汉惠帝时才被正式废除 ④“挟书律”的推行是秦朝短命速亡的主要原因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7、西汉王朝大体继承沿用了秦王朝的基本制度,史称“汉承秦制”。下列哪项制度不是对秦制的沿用-------------------------------------------------------------------------------------(&&&& )&&&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 C、郡县制度&& D、刺史制度8、西汉时的刺史代表中央行使---------------------------------------------------------------(&&&& )A、监察权&& B、行政权&& C、军权&& D、财权9、在位时期注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用人,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形成“内朝”和“外朝”政治现象的皇帝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10、汉武帝时期,选官制度应该是-----------------------------------------------------------(&&&&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11、下列地方行政序列属于唐王朝的是-----------------------------------------------------(&&&& )A、州-郡-县&&&&&&&&&&&&&&&&&&&&& B、路-州-县C、道-州-县&&&&&&&&&&&&&&&&&&&&& D、省-道-府-县12、关于元朝创立的行省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是当时地方最高行政区,行政权利受中央的节制;②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③为保证官员尽职尽力,中央采取省官互迁的形式加以控制;④行省最高长官有权利决定或更改赋税征收制度A、①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13、元朝统治者设立的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x藏政教事务的行政机构是---------(&&&& )A、中书省&& B、枢密院& C、宣政院&&& D、御史台14、下列历史事件与雍正皇帝有关的是---------------------------------------------------(&&&& )①废除“丞相”制度;②设立“内阁”;③设立“军机处”;④推行“密折制度”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5、清朝为近代中国版图的基本奠定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其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B、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是御史台C、明代形成的土司制度发展到清代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统治&D、土尔扈特部的回归是清政府实施“改土归流”的结果16、从“传贤”到“传子”,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A、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B、是偶然出现的历史现象C、不利于社会进步D、在以后列朝列代没有被沿用17、周初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贵族和功臣的权力C、排斥异性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的国家政权18、秦朝的郡县制开辟了中国行政区划的先河,下列有关郡守县令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地方行政长官&&&&&&&&&&&&& B、由皇帝直接任免C、可以在辖区内铸造钱币&&&&&&& D、是皇帝加强对全国各地权力控制的工具19、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政治清明C、加强了皇权&&&&&&&&&&&&& D、中央机构有明确的分工与制约,提高了工作效率20、下列对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监视&&&&& B、地方独立性增强,中央集权削弱C、地方权力愈来愈小,中央权力愈来愈大&&& D、中央对边地治理渐趋严密二、材料题& 21、根据以下图中所给出的信息,说出与之相关的历史:①&出现的朝代&&&&&&&&&&&&&&&&&&&&&&&&&&&&&&&&&&&& ②&出现的原因&&&&&&&&&&&&&&&&&&&&&&&&&&&&&&&&&&&& &&&&&&&&&&&&&&&&&&&&&&&&&&&&&&&&&&&&&&&&&&&&&&&&&&&&&&&&&&&&&&&&&&&&&& ③工作方式&&&&&&&&&&&&&&&&&&&&&&&&&&&&&&&&&&&&&&&&&&&&&&&&&&&&&&&&&&&&&&&&&&&&&&& &&&&&&&&&&&&&&&&&&&&&&&&&&&&&&&&&&&&&&&&&&&&&&&&& ④作用&&&&&&&&&&&&&&&&&&&&&&&&&&&&&&&&&&&&&&&&&&& &&&&&&&&&&&&&&&&&&&&&&&&&&&&&&&&&&&&&&&&&&&&&&&&& ⑤简单的评价&&&&&&&&&&&&&&&&&&&&&&&&&&&&&&&&&&&&& &&&&&&&&&&&&&&&&&&&&&&&&&&&&&&&&&&&&&&&&&&&&&&&&&& &&&&&&&&&&&&&&&&&&&&&&&&&&&&&&&&&&&&&&&&&&&&&&&&&&
22、看图说人:①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人总的看法&&&&&&&&&&&&&&&&&&&&&&&&&&&&&&&&&&&&&&&&&&&&&&&&&&&& &&&&&&&&&&&&&&&&&&&&&&&&&&&&&&&&&&&&&&&&&&&&&&&& &&&&&&&&&&&&&&&&&&&&&&&&&&&&&&&&&&&&&&&&&&&&&&&& ②从政治角度看,理由是什么?&&&&&&&&&&&&&&&&&&&&&&&&&&&&&&&&&& A&&&&&&&&&&&&&&&&&&&&&&&&&&&&&&&&&&&&&&&&&&&&&&&& &&&&&&&&&&&&&&&&&&&&&&&&&&&&&&&&&&&&&&&&&&&&&&&& B&&&&&&&&&&&&&&&&&&&&&&&&&&&&&&&&&&&&&&&&&&&&&&&& &&&&&&&&&&&&&&&&&&&&&&&&&&&&&&&&&&&&&&&&&&&&&&&& C&&&&&&&&&&&&&&&&&&&&&&&&&&&&&&&&&&&&&&&&&&&&&&&&&&&&&&&&&&&&&&&&&&&&&&&&&&&&& &&&&&&&&&&&&&&&&&&&&&&&&&&&&&&&&&&&&&&&&&&&&&&&&&&&&&&&&&&&&&&&&&&&&&&&&&&&&&&&
三、综合探究题 23、以下所提供的材料有三组不同角度的问题,第一组为必答题,第二三组你可以自主选择其中一组探究并作答。材料一:“丞相之印章”封泥
材料二:周亚夫;汉文、景之世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驻屯细柳。因治军谨严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任亚夫为车骑将军 三年(前154)吴楚七国发动叛乱(见吴楚七国之乱),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叛。他会兵荥阳,固守昌邑,待机以轻骑断绝吴军粮道。最后以精兵出击,不到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五年后,周亚夫迁为丞相,很受景帝器重。不久,因不同意废栗太子,又在王皇后兄王信和匈奴降王徐卢五人封侯等政事上与景帝旨意相左,加以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受到景帝猜忌, 中元三年(前147)被免除丞相职务。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周亚夫子私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具,备作其父葬器,被人告发,事连周亚夫。廷尉召亚夫对质,并逼其供认谋反。周亚夫不服,绝食五日,呕血而死。材料三: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贞观政要》材料四: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有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史纪事本末》请回答:第一组:①依照秦朝官制,丞相一职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②依据材料一,周亚夫被免于丞相职务的原因是什么? 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③周亚夫曾经做过太尉,后来被廷尉逼供而死,太尉是什么官职?廷尉又是什么官职?
④周亚夫被封为条侯和后来被封为车骑将军,被封的原因有何不同?
⑤前后两种不同的任职原因说明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的什么发展趋势?
第二组:⑥唐太宗认为“稳便”的途径是什么?
⑦唐太宗与明太祖在制度设置上看法有何不同? &&&&&&&
&&&&&&& 第三组:⑧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是什么?
⑨据材料,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看法从根本上说是否矛盾?
24、下列材料材料一、科举考试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通过设立各种科目公开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创始于隋,形成于唐,完备于宋,强化于明,至清趋向衰落。历经1300余年,对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观念和社会风尚有重大影响。&&&&&&&&&&&&&&&&&&&&&&&&&&&&&&&&&&&&&&&&&&&&&&&&&&&&& -《中国大百科全书》材料二:诗赋是唐代科举考试中的重要考试项目。唐初考试由于“明经多抄义条,进士惟诵旧策,皆无实才”,乃下诏进士加试诗赋。作诗赋既要具备足够的自然常识、文化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并要有激情。这一切都有助于活跃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感情。但科举考试在于选拔官吏,并非选拔诗人,诗赋作得好,并不一定善于吏治。唐代宗时礼部尚书杨绾批评开元、天宝之际的进士“以声律为学,多昧古今”,“六经则未尝开卷,三史则皆同挂壁”(《旧唐书》 卷一一九 《扬绾传》)。他认为经史知识是居官所不可缺少的。北宋的王安石,南宋的朱熹,从不同的观点出发,前者认为诗赋无补于治国,后者认为诗赋无助于人的道德修养,都要求取消诗赋。但直到清末,诗赋一直是进士科的考试项目。------《中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三:宋代科举考试告示-----《中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四:南闱放榜图 清代科举考试江南乡试放榜图& &-《中国大百科全书》根据以上材料,选择恰当角度,对上述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作点评。&&&&&&&&&&&&&&&&&&&&&&&&&&&&&&&&&&&&&&&&&&&&&&&&&&&&&&&&&&&&&&&&&&&&&&&&&&&&&&&&&&&&&&&&&&&&&&&&&&&&&&&&&&&&&&&&&&&&&&&&&&&&&&&&&&&&&&&&&&&&&&&&&&&&&&&&&&&&&&&&&&&&&&&&&&&&&&&&&&&&&&&&&&&&&&&&&&&&&&&&&&&&&&&&&&&&&&&&&&&&&&&&&&&&&&&&&&&&&&&&&&&&&&&&&&&&&&&&&&&&&&&&&&&&&&&&&&&&&&&&&&&&&
参考答案一、&1、C&& 2、D&& 3、B&& 4、D&& 5、D&&& 6、D&& 7、D&& 8、A&& 9、B&& 10、B11、C&& 12、D& 13、C& 14、C& 15、A& 16、A& 17、D& 18、C& 19、D& 20、B二、材料题21①清朝②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设立军机房,不久,改为军机处,后来由单纯处理军务逐步扩大到其他业务。③皇帝选亲重大臣担任军机大臣,军机大臣秉承皇帝旨意办事。④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⑤a、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办事效率高& b、地处内廷,政治决策的封闭性特征明显22①伟大的封建帝王。(其他结论也可以,不过,所提理由必须证明相应观点)②& A、统一六国,北击匈奴,平定岭南,治西南夷,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此发端;B、创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开君主专制之先河;C、推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形成。三、综合探究题23①协助皇帝,助理万机;②a、在废太子、封侯等政务上与汉景帝旨意相左;b、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C、君权与相权的冲突,打击相权以加强君主专制;③a、主管军事b、主管司法④被封条侯是继承其父爵位;被封车骑将军是因为军功;⑤a、选官由注重血统向注重才能转化;& b、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⑥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⑦唐太宗认为应由宰相协助管理全国事务,这样可以减少决策失误;明太祖认为丞相多小人,易专权乱政,所以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事务;⑧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事务;⑨没有矛盾,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王朝统治。唐太宗用相,是为减少决策失误,最根本的意图是为统治长久;明太祖罢相,以防小人乱政,同样是为江山稳固。24(角度自由,可以对科举制予以肯定或否定,但必须根据材料发挥)&& 点评例文:&& 科举制的产生是古代选官制度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一种历史进步。它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拔官吏的方式破除了先前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有利于扩大封建统治的基础;有利于提高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文化素养,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也利于促成社会普遍而持久的读书风尚。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确实产生了许多像文天祥这样的封建名臣。但是,科举考试的内容大多与治国治民的实际要求相去甚远,也就导致考生钻研诗赋、醉心八股的消极倾向。总之,科举制是封建统治者选拔奴仆的考试,出现类似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高一历史 必修1专题二 测试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2、在《南京条约》的下列条款中,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的是A.割香港岛给英国&&&&&&&&&&&&&&&&&&&& B. 开五口通商口岸C.英商进出口关税由双方协定&&&&&&&&&& D.赔款2100万银元3、《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A、增开通商口岸&&&&&&&&&&&&&&&&&&&&&& B、赔款白银二亿两C、割台湾等地给日本&&&&&&&&&&&&&&&&&&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4、《辛丑条约》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该条约的签定导致A、清政府在财政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 B、清政府在军事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 C、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形成帝国主义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5、中国近代落伍的根本原因是A.外国列强的入侵&&& B.中国封建制度腐朽&&& C.中国缺少外援&& D.列强相互勾结6、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社会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为资本主义间接统治B.政治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C.“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D.“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7、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目的是A.与列强组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B.承认列强在华权益,缓和与列强的矛盾C.与列强“机会均等”,“利益均沾”& D.不再追随西方列强,实行独立侵华政策8、美国“门户开放”政策被列强接受后,美国认为“外交上从来没有比此更辉煌和更大的胜利。”“它保护了现在的利益,保护未来的利益,使美国立于一个牢不可破的地位。”这主要是由于&&&&&& A、形成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同盟,确立了美国盟主地位B、中国市场对于美国商品自由开放,美国凭借其精美商品扩展中国市场C、防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既得了利益又获得中国政府的感激D、是美国侵华政策进入新阶段的标志9.下列史实中,表明帝国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宰割中国同盟的有①三国干涉还辽& ②“门户开放”政策推行③第二次鸦片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④
10、x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A.曾国藩&&&&&&&&&&&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11.北洋舰队丧失黄海海域制海权,以及后来全军覆没的主要原因是A.黄海海战使主力被歼&&&&&&&&&&&&&&&& B.实力对比敌强我弱&& C.战备不足,指挥失当&&&&&&&&&&&&&&&& D.李鸿章的“避战保船”方针12、义和团揭贴中写道:“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这反映了义和团①斗争锋芒直指帝国主义②运动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③具有盲目排外的局限性④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觉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13、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和先进思想的指导&& B.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具有局限性&&& C.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D.被清政府控制和利用14、义和团运动最大的历史功绩是A.完成了反帝的任务&&&&&&&&&&&&&&&&&&&& 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状况&& C.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 D.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15、下列事件属于人民群众自发抗击列强侵略的是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②黄海海战&& ③刘永福黑旗军& ④义和团运动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6、20世纪30年代,日本关东军石原莞尔提出:“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通过下列哪一事变,这个荒谬的看法变成了关东军的侵略行经&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18、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各界同胞党派和军队捐弃前嫌,抵御外辱,根本原因是因为&&&&&&&&&&&&&&&&&&&&&& A、党修改了民主革命的纲领&&&&&&&& B、中国需倾全国力量抗日救国 C、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D、党重新认识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19、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瓦窑堡会议A.决定组建东北抗日联军&&&&&&&&&&& B.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C.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D.号召工农红军和人民进行民族革命战争20、“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国民政府的上述宣言发表于哪一事件发生不久?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一•二八事变&&&&& D.八一三事变2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C.国民政府发表国共合作宣言&&&&&&& D.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22、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人民在华北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的一次军事行动是&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淞沪会战&&& D、台儿庄会战23、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A.瓦窑堡会议&&&& B.遵义会议&&&&& C.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七大24、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因素是A、实行全民族抗战&&&&&&&&&&&&&&&& B、战争的正义性C、国际反法西斯力量配合&&&&&&&&&& D、正确的战略战术25、下列关于抗战胜利的意义评述不恰当的是A、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C、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D、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二.材料解析题 26、 下列材料材料一&&& “凡英商禀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处投禀,……倘遇有交涉词讼,管事官不能劝息,又不能将就,即移清华官共同查明其事,既得实情,即为秉公定断。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材料二& “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请回答:(1) 上述两则材料来自近代史上哪个不平等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
(2)材料一中的"管事官"为何人? 材料中反映了西方列强在中国取得了哪项特权?破坏了中国什么主权?
(3)材料二反映了一项什么不平等的原则?它造成的恶劣后果是什么?
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1942年&日本投降时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东南亚&中国战场、&太平洋、印度洋&中国战场(不含东北)&东南亚、太平洋35个师团&10个师团&7个师团&37个师团&15个师团&111万多人&不到10.9万人材料二&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材料三二战时期中美英三国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情况中&&& 国&美& 国&英& 国伤亡&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死亡&死亡3500万人&2000多万人&62亿美元&5000亿美元&40.5万人&37.5万人
――以上材料均选自《世界近代现代史资料》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依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假设的结局,这一结局没有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一、二、三,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
三、 28、根据下列三幅图片回答问题:&图一:签订《南京条约》&&&&&&&&&&&&&&&&&&&&& 图二:签订《马关条约》
图三:签订《辛丑条约》请回答:(1) 这三个条约签订的时间及背景各是什么?
(2) 这三个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有何影响?
(3) 图3之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何变化? 为什么?
29、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又是怎样努力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 说明了什么?
专题测试答案一、选择题1、C 2、C 3、D 4、C 5、B 6、B 7、C 8、B 9、C 10、B 11、D 12、C 13、A 14、C 15、A 16、A 17、 18、B 19、C 20、D 21、C 22、A 23、D 24、A 25、D二.材料解析题。26、(1)《南京条约》附件或《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 鸦片战争后 。(2)英国的领事 ;领事裁判权;司法主权。 (3)片面最惠国待遇 ;西方各国在侵略中国时互相配合,更加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27、(1)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主力始终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使其在太平洋战场上兵力不足。 (2)中国如果放弃抗战,日军即可腾出兵力与德国法西斯东西夹击配合,会使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恶化。原因:在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坚持全民族抗战,尤其是在战略相持阶段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抗击了大部分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战,对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战略配合作用;但中国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三、第28题(1)1840年,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投降。 (2)《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两大矛盾汇流,集中体现为阶级矛盾。 中国已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已成为列强在华的工具。
第29题(1)原因: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抗日成为最大的民族利益。 (2)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①1935年提出“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②召开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③1936年底,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成国共合作局面初步形成。④1937年,主动国共合作提交宣言。⑤1937年答应改编所属军队为国民革命军,开赴前线。(3)说明:中国共产党真正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高一历史必修1专题五 测试
一、选择题:1、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方针是&&&&&&&&&&&&&&&&&&&&&&&&&&&&&&&&&&&&&&&&&&&&&& (&&&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 D、“一边倒”的方针2、为新中国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的外交方针是&&&&&&& (&&& )&&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团结各国人民3、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的外交方针、原则,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并被广泛运用的是①“求同存异”& ②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 )  A、①②③ &&&&&&& B、①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4、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讲座朝鲜问题的国际会议是&&&&&&& (&&& )&& A、日内瓦会议&&&&& B、朝鲜六方会谈&&& C、汉城会议&&&& D、北京会谈5、下列事件中,关于亚非会议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②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并发挥了积极作用& ③会议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④会议讨论了和平解决朝鲜的问题&&&&&&&&&&& (&&& )A、①②③ &&&&&& B、①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6、新中国成立初期,展开外交活动的首要目标是&&&&&&&&&&&&&&&&&&&&&&&&&&&& (&&& )&& A、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 B、提高国际地位&& C、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D、制定外交原则7、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主要有&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③参加日内瓦会议& ④出席万隆会议& ⑤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④⑤ &&&&&& D、②③④8、20世纪50――70年代,美国对中国的政策经历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 )&& A、中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B、国际社会主义与国际资本主义矛盾相对缓和&& C、在苏美争霸中,美国由攻势变为守势&&&&& D、中国推行了正确灵活的外交政策9、下列事件中,不属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工作的重大突破的是&&&&&&&&& (&&& )&&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推动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10、1972年,中美改善关系的首要前提是&&&&&&&&&&&&&&&&&&&&&&&&&&&&&&&&&&& (&&& )&& A、美国从台湾撤军&&&&&&&&&&&&&&&&&& B、美国同台湾断交&& C、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D、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11、标志着中日结束了长期敌对的历史,翻开了睦邻友好新篇章的历史事件是&& (&&& )A、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 B、1973年中日建交C、1978年缔造《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D、日本断绝同台湾当局的关系12、美国总统尼克松在20世纪70年代接见《时代》周刊记者时表示:“如果我有生之年有什么事要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不能去,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去。”这段话的实质是&&&&&&&&&&&&&&&&&&&&&&&&&&&&&&&&&&&&&&&&&&&&&&&&&&&&&&&&&&&&&& (&&& )A、尼克松敬仰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B、尼克松渴望看一看新中国C、美国急于改善与新中国的关系&&&&&& D、美国人对新中国不了解13、1999年,中美关系因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使馆而处于低点。1999年11月,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协议。日,美国总统布什访华。两国关系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波折,是因为&&&&&&&&&&&&&&&&&&&&&&&&&&&& (&&& )A、中美两国既有共同利益又有不同利益B、中美两国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既互相斗争又需要互相合作C、美国承认轰炸中国大使馆是错误的,中国接受了美国的道歉D、中美两国人民热爱和平,渴望合作,这从根本上推动了中美关系的发展14、下列哪项不属于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 )A、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有了改变&& B、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C、继续增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 D、提出“一边倒”的方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加勒比海国家多米尼克建立外交关系,至此承认台湾的国家数量减至26个。这件事表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 B、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C、国际上掀起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D、美国孤立中国的外交僵局被打破16、由中国倡导建立的区域合作组织是&&&&&&&&&&&&&&&&&&&&&&&&&&&&&&&&&&&&& (&&&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东南亚国家联盟&&&& C、东盟&&&& D、上海合作组织17、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①亚非会议& ②日内瓦会议&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④与苏联建交&&&&&&&&&&&&&&&&&&&&&&&&&&&&&&&&&&&&&&&&&&&&&&&&&&&&&&&&&& (&&&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④③ &&&&&& C、④③②① &&&&&& D、④②③①18、下列关于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与美苏争霸的发展态势有关&&&&&& B、它不能消除两国关系发展中的所有障碍&&&& C、它是中美两国在对外政策原则上的调整&& D、它是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的表现19、当前对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世界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B、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可喜的发展C、局部战争依然存在&&&&&&&&&&&&&&&& D、世界大战的危险已经过去20、下列对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重视联合国在维和领域的工作&&&&& B、坚持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C、立足于可能发生较大规模的世界战争制定灵活的外交政策D、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二、非选择题: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完全可以不怕美国取消贸易最惠国待遇,中国有越来越多的贸易伙伴……假如我们不要美国的最惠国的待遇,我们的经济改革和发展是否无法进行呢?从过去的美国经济制裁证明,并非如此……如果美国对中国采取敌对政策,中国民众很可能会把购买力转向别国或者国内品牌。美国必须了解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中国自觉抵制敌对国家的产品是有传统的,如果中国政府还能胸怀大度地宽容美国人的话……我相信报应。我深信会有那么一天,如果和解变得极度不可能,我号召中国人民要记住仇恨。――李强等《冷战后时代政治与情感抉择》材料二& 那么,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是不是我们的敌人呢?在朝鲜战场和越南战场,美国一度是我们的敌人。但现在不是。为什么?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建交后,中美双方已结束了全面敌对状态……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将有一个长期和平共处、竞争与合作的平行发展时期,双方在经济上互有需要,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发展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上,只有双方加强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解决人类面临的许多问题,才能维护世界和平……中美两国(包括其化资本主义国家)在现在和21世纪,都不该成为敌人。――沈骥如《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问题》请回答:⑴分别概述两则材料不同的两种观点。
⑵你同意哪则材料的观点?为什么?
⑶结合当前世界局势和时代主题,简述你对中美关系发展走向的看法。
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中日两国)同意在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各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两国任何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势力。――日中日《联合声明》材料二& 中日双方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任何一方都不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或其他任何地区谋求霸权,并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势力。――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材料三& 对全世界的战死者、牺牲者表示哀悼。……超越对过去战争的历史观的不同,总结历史教训。……在永久的和平的理念下,开辟人类共同的未来。――日日本三党联合政权通过的《以历史为教训重申和平决心的决议》材料四& 日,当时的(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等八名内阁成员参拜供有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日,现任首相桥本龙太郎公然以“内阁总理大臣”的身份参拜了靖国神社。日日本内阁的六名大臣以及一些国会议员参拜了靖国神社。――1996年第21期《半月谈》请回答:⑴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建立中日两国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比中日《联合声明》在内容上有何重大发展?两国对待霸权主义的态度有何意义?
⑵根据材料三指出,日本三党联合的政权对待日本历史上发动的侵略战争的态度错在哪里?其实质是什么?
⑶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了我们为什么要坚决反对材料四中所列举的日本政府官员的行为?
⑷综观以上四则材料,你对发展中日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有何看法?
三、问答题2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外交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2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是如何依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正确处理和苏联(俄罗斯)的外交关系的?据此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认识。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ABBAB&& 6――10&& ABCDD& 11――15 BCADA&& 16――20& DCCDC二、非选择题:21、⑴材料一作者对中美关系抱有一种僵化的向后看的观点,认为中美之间即使不发展贸易关系,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也照样进行,不要美国的最惠国待遇也没什么,要中国人记住中美之间的仇恨。材料二作者认为中美之间过去是敌人,但现在不是敌对关系了,双方可以和平共处,互相合作,共同发展。⑵同意材料二的观点。这一观点符合当今世界潮流,从国情和世情出发,有利于中国的发展和稳定。⑶当今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不同的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完全可以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互通有无,共同发展。中美之间已建交,双方有共同利益,经济上有互补性,应积极发展面向21世纪的中美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两国人民造福。22、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由不应谋求地区霸权发展为不在任何地区谋求霸权。对霸权主义是有力的约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⑵联合政权哀悼的“战死者”包括被击毙的侵略者,这就是混淆了战争罪犯与反侵略烈士的界限;“过去战争”的提法笼统、模糊,抹杀了侵略战争和反侵略战争的区别。其实质是掩盖日本历史上的侵略罪行。⑶日本政府官员参靖国神社,是为侵略者招魂,严重违背了中日《联合声明》和《和平友好条约》中的原则,严重伤害了曾经遭受日本侵略的各国人民的感情。& ⑷发展中日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和稳定。日本政府官员的错误言行给中日和平友好关系蒙上了阴影,必须予以揭露和回击。中日两国间的和平友好关系的发展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三、问答题23、⑴发展历程:①20世纪50年代,鉴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实行“一边倒”方针,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保卫和平、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②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缓和,中日关系的发展,打破了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并对亚太地区及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中国正在为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⑵外交成就:①建国第一年,与苏联等国建交。②积极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中国代表团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起了重要作用。④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⑤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关系随之也正常化。⑥20世纪90年代,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加强了与俄罗斯等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⑶启示:①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②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③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是推动外交工作的前提。24、新中国成立之际,国际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抗,美国实行反华政策;为了巩固政权,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缔结友好互助条约。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积极谋求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对中国交往中的大国沙文主义也逐步发展起来;中国政府在破除对苏联建设经验的迷信、探索本国建设道路的同时,坚决反对苏联的霸权政策。20世纪70年代,苏联在美苏争霸中采取咄咄逼人的攻势,同时严重威胁着中国国家安全;为了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苏联威胁、促进台湾问题的解决,中国政府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外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中国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俄罗斯结成面向21世纪的战略伙伴关系,中俄关系得到新的发展。认识:①始终坚持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②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高一 历史必修一 专 题七测试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现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是A、美国&&&&B、法国&&&C、英国&&&D、德国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A、英国议会中反对派的形成B、查理一世重新召开议会C、议会通过《大抗议书》要求建立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政体D、英国内战爆发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联盟,其根本原因是A、有着共同的政治目的B、有着相同的经济利益C、都具有保守性D、有着共同的宗教信仰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近半个世纪曲折历程,导致其曲折反复的根本原因是A、新贵族具有保守性B、资产阶级缺乏斗争经验C、封建势力不甘心失败D、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发展水平不高5、把“光荣革命”作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准,主要依据是A、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从此结束B、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C、责任内阁制从此形成D、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从此稳定下来6、《权利法案》在英国政治史上影响深远,它最主要的作用是A、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B、实现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治级专政C、维护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D、国王权力受到限制7、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作用不包括A、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B、使英国的议会制度朝着民主化方向迈进C、为后来各种企图实现社会变革的力量提供了合法的渠道和手段D、工人阶级获得了普选权8、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的根本目的是A、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B、确立美国的联邦体制C、协调当时社会各种矛盾D、确立三权分立的原则9、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A、英国的《权利法案》B、英国的《大宪章》C、美国1787年宪法D、法国1875年宪法10、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的政体是A、君主立宪制&&&&&B、总统制共和国C、内阁制&&&&&&D、邦联制度11、美国的两党制度正式确立于A、18世纪末&&&&&B、19世纪30年代C、19世纪后半叶&&&&D、20世纪初12、当今美国交替上台执政的两党是①民主党&&②自由党&&③共和党&&④联邦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13、领导美国内战,并逐步取消奴隶制度的总统是A、乔治•华盛顿&&&&&B、约翰•亚当斯C、托马斯•杰斐逊&&&&D、亚伯拉罕•林肯14、下列关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共和派与保皇派长期斗争的结果B、它使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C、它规定行政权赋予总统,总统由选民直接选出D、该宪法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权的机会,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5、列宁说:“俾斯麦按照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的进步事业。”这里的“自己的方式”是指:A、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B、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C、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革命D、封建改革16、《德意志宪法》规定德意志帝国的皇帝拥有以下哪些权力①任命官吏&&&&②创制法律③统率军队&&&&④决定帝国的对外政策及主宰议会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④17、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政体与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相比,其特点是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②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③国王“统而不治”④宰相只对皇帝负责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18、马克思说:“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军事专制度的国家”,这个国家是A、美国&&&B、德国&&C、英国&&D、法国19、德意志1871年宪法表明,德意志帝国的阶级实质是A、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B、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专政C、封建地主阶级专政D、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20、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主要特征有①选举&&&&&②议会立法③保留君主&&&&④内阁拥有最高权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1、法国1875年宪法,即A、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宪法&&&&&&&&&&&&&&&&&&&&& B、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宪法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法兰西第一帝国宪法22、法国大革命中,曾于1792年建立过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但1804年,拿破仑又建立起第一帝国,这一变化中没有实质变化的是A、阶级基础&&&&&&& B、国家政体&&&&&&& C、政府内外政策&&&&&&& D、与人民关系23、下列法律文件中,规定内阁对君主负责的是A、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 B、1787年美国宪法C、德意志帝国宪法&&&&&&&&&&&&&&&&&&&&&&&&&& D、法国1875年宪法24、19世纪中叶,德国人自上而下地完成了法国人曾经“自下而上干的事”,这个“事”的实质是A、建立地主与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 B、为近代化扫除障碍C、对外殖民方面取得相当成功&&&&&&&&&&&&&&&&&& D、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25、下列法律文献颁布的先后顺序是 ①《德意志帝国宪法》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③英国《权利法案》④美国联邦宪法&&&&&& A、 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 ③④②①&D、④②①③
二、材料解析题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独立宣言》材料二& 国会是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众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选举产生,行政权赋予总统。……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除非渎职,任期终身。材料三& 各州选举人应具该州议员之选举人所需之资格。……(众议院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应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并包括服役数年之人,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请回答:(1)材料二、三与材料一相比,进步性与保守性表现在哪里?(2)联系当时的历史条件,结合材料二、三有关内容评价1787年宪法。27、材料一: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祈求上帝开导国王,把他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正像争论上帝能做什么是无神论和渎神一样,作为一个臣民去争论国王能做什么,或者国王不能做这做那,也是僭越和高度的侮辱。&&&&&&&&&&&&& ――(英)詹姆士•斯图亚特《神权》(1603年)材料二: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就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英)约翰•洛克《论政府》(1688年)请回答:(1)结合两则材料,概括说明其基本思想(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理论?根据材料概括作者的政治主张(3)结合史实,分析上述思想在当时的影响三、问答28、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近代西方民主政治逐步确立和发展。请回答:(1)根据英、法、美、德等国资产阶级革命或统一后的政治状况,指出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的主要特点。(2)概括指出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度建立的主要过程。(3)为什么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能够建立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度?
29、近代英国与德国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但又存在很大差异,试比较它们的异同。并分析其原因。
单元练习答案详说
一、选择题1.C& 2.B&& 3.B&& 4.D&& 5.D& 6.B&&& 7.D&&& 8.A&&& 9.A&&& 10.B&& 11.C&&& 12.D&&&&& 13.D&&& 14.C&&& 15.B&&& 16.D&&& 17.C&&& 18.B&&& 19.A&&& 20.A&&& 21、C& 22、A&& 23、C& 24、B&& 25、B二、材料解析题26.(1)进步性: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规定了总统、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巩固美国的独立和统一,并且成为欧洲反封建斗争的一面旗帜。保守性:允许奴隶制存在,不给印第安人公民权,带有种族歧视烙印。这与《独立宣言》中宣称的“一切人生来就是自由平等的”相比,是极大的退步。(2)1787年宪法尽管含有违背民主原则的因素,但它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和总统制共和国政体,巩固了美国的独立和统一,并且成为欧洲反封建斗争的一面旗帜,是一部进步的宪法。27.(1)材料一认为国王凌驾于法律之上,人民无权限制国王的行为,国王的权力是上帝赋予的。材料二认为统治者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君权不是神授的),法律应体现人民的利益和保护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如果统治者违背人民的利益,人民有权反抗。(2)材料二反映的是启蒙思想中的社会契约论。洛克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3)材料一的思想是力图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结果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之一。材料二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三、问答:28.(1)主要特点:一是议会立法,议会掌握立法权,法律具有最高权威,权力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牵制;二是选举,人民具有一定的民主自由权利。(2)首先通过革命手段推翻旧制度;接着召开议会,制定宪法,确立国家制度和政权的组织形式,规定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再根据宪法的规定组建政府。(3)一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产阶级能够战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求平等竞争,在政治上则要求民主;二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广为传播为民主政治奠定思想基础;三是英、法、美都具有一定的民主传统。29.共同点: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具有进步性。不同点及原因:英国议会通过一系列法案来限制王权,君主没有实权,实权在议会手中,直至后来,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其原因主要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了政治民主化的新时代;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业近代化必然带来政治民主化;议会改革是推动政治民主化的杠杆;英国历史上具有民主的传统。德国的君主立宪实质是: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君主是实,立宪是虚;容克贵族占主导地位,资产阶级则次之。原因是德国通过自上而上的王朝战争实现统一,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统一后的德国不仅君主被保留下来,而且帝国中的军政要职被容克贵族把持。1871年通过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使德国成为联邦制君主立宪国家,但宪法体现出浓厚的专制主
历史必修一专题八测试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这种历史情况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观点。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引文中“社会主义创始人”是指(&& )A、法国启蒙思想家& B、马克思与恩格斯& C、空想社会主义者& D、巴黎公社领导人2、19世纪前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的设想有许多合理成分,并被马克思和恩格斯采纳”,导致这种“合理”性的根源主要是(&& )A、他们的阶级立场&&&&&&&&&&&&&&& B、来源于工人运动实践C、以当时生产力成果为前提&&&&&&& D、他们的天才创造3、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是(&& )A、能否认识阶级间的矛盾对立&&& B、能否对未来社会提出天才设想C、能否深刻批判资本主义制度&&& D、能否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4、1844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发表之所以标志着马克思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原因是(&& )A、马克思已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B、该书全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C、第一次指明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力量D、第一次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揭露和批判5、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发表C、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第三次会面&&&&&& D、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6、日革命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条件已经成熟&&&& B、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C、民族矛盾激化引发阶级矛盾尖锐&&&&&& D、法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熟和正确领导7、有人说:“巴黎公社时期,法国并不存在建立工人阶级政权的客观条件。”主要是指(&& )A、独立的工人政党尚未建立&&&&&&&&&&&&&&& B、资本主义工业未得到充分发展C、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尚未激化&&&&& D、第一国际尚未起到领导作用8、马克思说巴黎公社“只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其实质意义是(&& )A、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B、巴黎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只在巴黎一个城市成熟了D、巴黎公社起义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9、巴黎公社在客观上体现了《共产党宣言》中(&&& )A、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的理论B、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统治的理论C、将一切生产资料集中在无产阶级手里D、资本主义所有制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理论10、下列最能体现巴黎公社性质的是(&& )A、公社委员由民主选举产生并随时可以更换B、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C、限定公社职员的年薪,不得超过工人年薪6000法郎D、宣布免费的义务教育原则,开办了职业学校11、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属于(&& )A、突发性的武装斗争和政治斗争&&&&&&& B、有组织有准备的武装斗争C、有纲领的武装斗争和政治斗争&&&&&&& D、民族矛盾尖锐引发的工人运动12、巴黎公社最成功的基本经验是(&&& )A、坚持暴力革命&&&&&&&&&&&&&&&&& B、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C、依靠工农联盟&&&&&&&&&&&&&&&&& D、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13、十月革命前,俄国的落后,主要是因为(&& )A、工业不发达&&&&&&&&&&& B、农业占优势C、封建农奴制残余&&&&&&& D、对外国资本的依赖14、促成十月革命迅速成功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B、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C、国际无产阶级的支援&&&&&&&&& D、世界大战的有利形势15、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最根本原因是(A)A、帝国主义的各种矛盾突出地表现出来&&& B、第一次世界大战C、保留了封建农奴制残余&&&&&&&&&&&&&&& D、无产阶级力量强大16、与巴黎公社相比,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显示出的特点有(&&& )①无产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 ②走的是从城市到农村的道路③始终有布尔什维克党的坚强领导&&& ④创建了一支英勇善战的红军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17、十月革命最本质的特征是(&&& )A、无产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 B、无产阶级用和平方式夺取政权C、无产阶级从城市到农村夺取政权&&& D、无产阶级从农村到城市夺取政权18、之所以说十月革命是一次社会主义革命,是因为(&&& )①由无产阶级领导&&&&&&&&& ②消灭了人剥削人的现象③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④体现了社会的公正和平等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19、近代欧洲工人运动中心转移的先后顺序是(&& )A、英→法→德→俄&&&&& B、法→英→德→俄C、法→德→俄→英&&&&& D、德→法→英→俄20、将下列重大事件排列顺序:①第一国际成立②马克思主义诞生③巴黎公社革命运动爆发④十月革命胜利&&&&&&&&&&&&&&&&&&&&&&&&&&&&&&&&&&&&&&&&&&&&&&&&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二、材料解析题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日马克思写道:“法国工人阶级正处于极困难的境地。在目前的危机中,当敌人几乎已经在敲巴黎城门的时候,一切推翻新政府的企图都将是绝望的蠢举。”&&&&&&&&&&&&&&&&&&&&&&&&&&&&&&&&&&&&&&&&&&&&&&&&&&&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二& 1871年,马克思写道:“愚蠢地不愿意开始内战,好像梯也尔力图用暴力解除巴黎武装不像是开始内战似的,……国防政府在民族义务和阶级利益二者发生矛盾的时候,没有片刻的犹豫便把自己变成了卖国政府。”――马克思:《法兰西内战》材料三& 他们的第一个企图是什么?就是在普鲁士的庇护之下,用路易•波拿巴的兵卒和比埃特里的警察来谋杀从巴黎开始的民众振兴的事件,……但最能说明时代特点的是:它并没有引起官方的欧洲和美国方面普遍的愤怒呼声,反而激发了一股同情和对巴黎狂暴诋毁的逆流。&&&&&&&&&&&&&&&&&&&&&&&&&&&&&&&&&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请回答:⑴材料一所说的“极困难的境地”指的是什么?“新政府”是哪个政府?⑵材料二说明了巴黎公社的什么教训?⑶材料一中的“蠢举”和材料二中的“愚蠢”是否矛盾?马克思为什么这么说?⑷官方的欧洲和美国为什么“对巴黎狂暴诋毁”?当时的“时代特点”是什么?⑸从这些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普法两国的关系呈现什么状态?22、材料1: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材料2: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我们当时所持的观点只是一个幻想,历史做的要更多,它不仅消除了我们当时的迷误,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较细致地加以研究的。&&&&&&&&&&&&&&&&&& ――恩格斯1895年为《法兰西内战》一书所作的导言材料3:但是由于这样有成效地使用普选权,无产阶级的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就开始被采用,并且迅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结果,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恩格斯1895年为《法兰西内战》一书所作的导言材料4: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列宁《四月提纲》请回答:⑴材料1对无产阶级夺权方式是怎样认识的?原因何在?⑵材料2、3对无产阶级夺权方式又是怎样认识的?依据材料说明理由。⑶材料中列宁是怎样总结当时的历史特点的?因此他主张怎样夺权?实际上怎样夺权?导致这种情况的关键因素是什么?⑷从恩格斯的修正和列宁的变化你能得到哪些认识?三、问答题23、史学家认为,巴黎公社是19世纪初期以来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高峰和总结。试结合有关史实说明这一观点的正确性。简述你对巴黎公社失败原因及历史地位的认识。24、列宁曾经指出:“我们(指俄国)的革命是开头容易,继续困难;而西方的革命是开头困难,继续容易。”“我们之所以走在前面,不是因为我们比其他国家的工人能干,不是因为俄国的无产阶级比别国的工人阶级聪明,而仅仅是因为我们过去是世界上最落后的国家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俄国革命是“开头容易,继续困难”?为什么西方革命是“开头困难,继续容易”?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 2、C&& 3、D&& 4、C& 5、A&&& 6、C&& 7、B& 8、A&&& 9、B&& 10、B& 11、A12、A&& 13、C&& 14、D&& 15、A&& 16、B&& 17、A&& 18、C&& 19、A&& 20、B二、材料解析题21、⑴“极困难的境地”指普鲁士军队包围了巴黎,迫使法国投降的状况。“新政府”指的是国防政府。⑵没有及时向凡尔赛进军,使梯也尔得到了喘息的机会。⑶不矛盾。在民族矛盾激化的形势下,国内阶级矛盾要服从民族矛盾,所以巴黎人民把抵抗的希望寄托在国防政府身上。当梯也尔政府出卖了民族利益,要解除自卫军的武装时,不推翻梯也尔政府也是愚蠢的。⑷欧美资产阶级政府都仇视无产阶级革命,所以狂暴诋毁巴黎公社。当时的时代特点是:第一国际成立后,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崭新的阶段。⑸普法两国反动政府既为本国资产阶级利益而互相争夺,又为镇压国际工人运动而互相勾结。22、⑴用暴力夺取政权。原因:《共产党宣言》发表前夕,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说明资产阶级镇压无产阶级残酷,进行和平革命是不可能的。⑵都充分利用合法斗争的方式。理由:无产阶级斗争的条件有了变化――“能有效的使用普选权”。⑶“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没有用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群众对临时政府抱有幻想。和平过渡。武装夺权。继续参战和对人民镇压。⑷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不能把它当做僵死的教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原则,无产阶级应当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本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和当时的情况、革命的条件相结合,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建设道路。三、问答题23、这一观点是正确性。巴黎公社吸收和归纳了19世纪初期以来工人斗争的经验和成果,体现了这一时期工人运动以政治斗争、暴力斗争为主和一定程度的组织性的特点。以暴力革命夺取政权,首创了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新经验,发展了以往仅仅要求共和与民主的主张。巴黎公社首次以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并首次以实践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总之,巴黎公社当之无愧是19世纪初期以来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高峰和总结。失败原因:从主观上讲,公社缺乏统一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更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供借鉴,法国工人阶级在政治上不成熟,导致公社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犯了一系列致命的错误。根本原因在于当时法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远远没有达到能够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巴黎公社革命的发生是由于第二帝国晚期统治腐朽和法国在普法战争中的失败以及“国防政府”的无能,激化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而引起的。历史地位: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是19世纪初期以来工人运动发展史上的高峰和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和教训,成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公社虽然失败了,但其原则永存,精神不朽。但是,正如马克思所说,巴黎公社“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公社中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因而它即不可能取得胜利,也不可能阻止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24、⑴俄国革命“开头容易,继续困难”:①落后的俄国存在着大量的封建主义残余,人民深受多重压迫,一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②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及时地转向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并在短期内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③由于俄国经济文化的相对落后,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下,因此,革命后,要在落后的起点上发展经济,巩固政权,建设国家,显然比较困难。⑵西方革命“开头困难,继续容易”:①西方国家经济比较发达,资产阶级统治经验丰富,注重发展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无产阶级的经济状况比俄国好,工人比较安于现状。②西方国家的民主形式比较完备,资产阶级政府不断进行政治改革,扩大人民的基本权利,缓和阶级矛盾。因此,西方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不如俄国成熟。③但是由于西方国家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无产阶级一旦夺取政权后,发展经济,建设国家,就比俄国的基础好。
历史必修一专题九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对雅尔塔体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美国据此取得了世界霸主地位&&&&&&& B、在雅尔塔会议等确立的基本原则上建立C、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D、是美苏两国实力均势的重要体现2、第二次是世界大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西欧各国普遍衰落B、美、苏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C、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冷战”D、苏联军事实力、国际地位提高,与美国争夺霸权3、美国“冷战”政策最基本的特征是(& )A、强调合作而不搞对抗&&&&&&&&&&&&&&&&& B、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武力& C、以军事结盟的方式稳定资本主义&&&&&&& D、组织军事集团但不进行战争4、下列事件不属于“冷战”范畴的有A、分裂德国&&&&&&&&&&&&&&&&&&&&&&&&&&&&&&& B、建立北约组织C、在越南将“特种战争”提升为“局部战争”& D、对欧洲进行大规模经济援助5、“马歇尔计划” 实质上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因为该计划实际上是(& )A、美苏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相对峙的产物&&& B、导致当代世界政局不稳定和战争的根源C、以经济手段稳定资本主义世界秩序&&&&& D、美国蓄意制造柏林危机6、下列事件中,表明美国处于战略优势地位的是(& )A、华约成立&&& B、古巴导弹危机&&&& C、《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D、欧共体成立7、欧洲共同体的实质是(& )A、资本主义的国家联盟&&&&&&&&&&&&& B、摆脱霸权主义的政治联盟& C、地区性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D、新的军事政治集团8、二战后,最终造成德国分裂的重要原因是(& )A、战后对德国的分区占领&&&&&&&&&&& B、美、英、法三国同苏联矛盾的加剧C、战胜国对德国的最终制裁&&&&&&&&& D、雅尔塔体制存在不稳定性9、下列关于“冷战”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有(& )①给世界带来了安宁&&& ②制止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③促使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进行改革&&& ④制止了新的世界力量的产生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10、西欧在二战后不得不依附于美国,主要原因是(& )A、对抗苏联的需要&&&&&&&&&&&&&&&&& B、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C、国力衰退,国际地位下降&&&&&&&&& D、恢复经济的需要11、欧洲共同体建立于(& )A、1951年&&&&&& B、1958年&&&&&& C、1965年&&&&&& D、1967年12、日本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①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封建落后因素 ②美国在日本推行民主改革③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④接受美国的军事订货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3、欧共体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使西欧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 B、消除了西欧各国的矛盾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 D、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14、二战后,日本经济稳步增长的典型措施是(& )A、加大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 B、同西欧国家一起与美国抗衡C、逐年增加军费&&&&&&&&&&&&&&&&&&&&&& D、实行计划经济15、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由经济上的扶植转为竞争,这种变化反映出(& )A、美国有能力来控制日益发展的日本&&&& B、美使日成为对抗社会主义的据点C、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都在恢复发展&&&& D、美国独霸世界经济的局面一去不复返16、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其根本原因是(& )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C、日本开始成为经济大国&&&&&&&&&&&&&& D、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17、第三世界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事件是(& )A、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C、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 D、中国加入联合国18、日本和西欧经济崛起产生的影响有(& )①开始动摇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②日本和西欧开始奉行相对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③影响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④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开始形成A、①②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9、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这表明(& )①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遭到失败&& ②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③东欧国家不适合走社会主义道路&& ④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0、目前的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A、它是各国综合国力对比的结果&&&&&&&& B、反映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C、它是在世界两极格局解体后形成的&&&& D、美国实现了独霸世界的企图二、材料解析题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5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无论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各方面所占的比重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西德、意、荷、比、卢)所占的比重则大大上升。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材料二& 1970年&美&日&西德&法国&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总产值&37.8&9.45&10.1&6.5&100%出口贸易&15.2&6.9&12.2&6.4&100%黄金外汇储备&5.3&5.2&14.6&5.3&100%材料三& 进入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要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何春超主编《国际关系史》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六国走向联合的原因是什么?为此,它们在20世纪60年代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
(2)根据材料二、三,谈谈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力量对比呈现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在政治上产生怎样的影响?
(3)上述变化说明了什么?
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这些事情(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事情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记者问题时的发言材料二& 国际形势的变化怎么看?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国际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意见……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发生东欧剧变的原因,并指出这一变化的本质。
(2)材料二中的“国际形势的变化”的含义是什么?指出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及当前国际格局的突出特点。
(3)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认识?
三、问答题23、20世纪50―70年代,国际格局演变的总趋势是什么?导致该趋势出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结合史实加以说明。24、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为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作出了哪些努力?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A&B&B&C&C&B&C&B&C&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A&B&A&D&C&B&D&D&D二、材料题21、(1)西欧六国经济力量增强,要求摆脱对美国经济的依附。当时美国经济实力雄厚,任何一个西欧国家都无力单独与之抗衡,必须联合。1967年正式建立欧洲共同体。(2)美国经济实力下降,西欧、日本经济力量不断增强,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格局。影响:西欧、日本在政治上日益摆脱美国控制,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加强,严重动摇了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权地位,冲击了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必将导致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22、(1)原因:照搬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经济发展迟缓,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未能充分发挥;苏联对东欧国家的高压控制伤害了各国的民族感情;苏联对外政策败坏了社会主义的声誉;苏联的改革失败和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的影响。本质:社会主义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2)两极格局结束后,一方面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另一方面地区冲突民族冲突加剧,世界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两极格局结束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特点是多极化趋势加强。(3)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定要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国家实力;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抢抓机遇,全力发展;坚定不移地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要抵制和反对西方腐朽势力的渗透,维护国家完全和主权独立。三、问答题23、(1)趋势: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因素及有关史实:A、欧洲走向联合:1967年,欧洲共同体形成,推行统一的关税、外贸政策、农业渔业政策,朝单一的欧洲货币体系发展。B、经济大国日本的崛起:1955年,人均国民收入超过战前水平,经济大体恢复;年,进入高速发展时期。C、不结盟运动兴起: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1973年,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行动纲领。D、中国的振兴:1956年开始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24、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努力有:(1)在日美关系中,要求增强自主性,谋求更大的积极作用,建立日美同盟关系。(2)谋求扩大在国际组织中的发言权,争取与西方大国平起平坐的权利。(3)加强防卫力量,增强与美国的军事合作。(4)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注重发展与东盟国家的关系。冷战结束后,日本加快了谋求政治大国的步伐。1991年成为联合国非常任理事国,积极开展联合国外交,希望成为常任理事国。&&& 在注意日美关系的同时,注重与亚洲建立密切的经济分工与合作关系,把自己在亚洲外交中取得的成就作为提高其国际地位的筹码。1992年又通过《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合作法案》,为向海外派兵打开了大门。90年代以来,日本军事力量日趋膨胀,加快了谋求常任理事国的步伐。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m
没有相关试题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结合所学知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