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丰县富溪乡中心学校陈水秀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永丰县 ——江西省吉安市下辖县
永丰县是吉安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中国江西省中部,下辖8个镇、13个乡、3个国有场,面积2695平方公里,县城为恩江镇,此镇因其所处恩江得名。
-&收起最新报道
中文名称:永丰县 行政区类别:县所属地区:江西省吉安市下辖地区:辖8个镇、13个乡、3个国有场地理位置:位于江西省中部邮政区码:331500电话区号:0796面积:2695平方公里气候条件: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报恩寺塔、灵华山等政府驻地:恩江镇现任领导:县长 王大胜
永丰县永丰县位于中部、吉泰盆地东沿,东邻乐安、,南接兴国县,西与吉水、青原区毗连,北和峡江、接壤。国土面积2695平方公里(404万亩),辖8个镇、13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3个国有场,总人口45.7万。永丰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素有“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建县,九百多年来,其秀丽的山水和纯朴的民风,孕育了“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北宋天文学家,元朝文学家刘鹗,明朝状元曾棨、罗伦,兵部尚书聂豹,清朝状元刘绎,有以聂豹为代表的理学家,有以郭汝霖为代表的外交家,有以曾民瞻为代表的天文学家,有以罗开礼、宋仪望为代表的民族英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央苏区的全红县,原中央军委纪委书记上将等9位共和国将军在这里诞生,是“庐陵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永丰山清水冽,风光独特。属亚热带季风,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均气温18℃,年均降雨量 1627.3毫米,无霜期279天。自然景观优美宜人,特色天成,素称“名胜之区”。县内具有较高旅游品位和开发价值的景区(点)58处。灵华山位于三市(吉安、赣州、抚州)交界点,海拔1455米,山清水秀,而且充满传奇色彩;以深、幽、奇、险著称的陶唐大仙岩溶洞,洞口高10米,宽9米,主洞全长约3公里,为江西省最大溶洞之一。天台山的兰若寺风光旖旎,如有蓬莱仙境。人文景观别具一格,宋代的建筑群——、欧阳修父母墓,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反“围剿”龙冈指挥所,活捉敌军师长张辉瓒所在地万山等革命旧址,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丰资源丰富,物产丰饶。精美的石头“唱响”国内外,已探明的矿产有38种,其中、萤石质地优良,储量分别达110亿吨和400万吨,碳酸钙系列粉体材料品种齐全,被评为“全国碳酸钙产业基地县”,萤石精选粉出口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天然菊花石为石中珍品,被誉为“仙人花石”,列为全国历代收藏石精品百件之一,储量达2500万吨;还有酸、甜、麻、辣、涩五味俱全,日流量达144吨的天然,国内罕见,可与法国的维希矿泉水媲美。“药业强县”誉满江南,拥有美媛春、诚志、地威、京通等11家制药企业,创造了“美媛春”等闻名遐尔的品牌。绿色“绿”遍全国,是全国绿色食品(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全国首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县商品蔬菜总面积达23万亩,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辣椒之乡”、“中国鲜活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和“中国菜篮子工程信息采集点”。茫茫林海绿波荡漾,是“全国林业百佳县”,森林覆盖率达71.4%,林地面积304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780万立方米。永丰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先后建成了省内外知名的绿色蔬菜、商品粮、用材林、油茶、白茶等产业基地,石头经济、食品医药、资源循环利用等三大主导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1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05亿元,增长12.2%;财政总收入11.56亿元,增长23.8%;固定资产投资达113亿元,增长22.2%;规模主营业务收入达201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3亿元;县城建成区面积12.4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2万;城镇在岗职工工资收入41020元,增长2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377元,增长14.4%。在2013年度全市科学发展考评中,县综合排名跃居全市第一,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排位全市第一,民生工程排位全市第一。先后获得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县、全国(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全国农村村落社区建设示范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平安畅通县、全国碳酸钙产业基地县、全国生态之乡、全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农民画)、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全国农业产业标准化基地县、全省县(市区)财政收入“三年翻番”奖、全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先进县、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十大蔬菜强县、全省标准化生产先进县、全省移民扶贫先进县、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全省“光明·微笑”工程先进县、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全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综合先进县、全省利用外资先进县、全省外贸出口先进县、全省改渡建桥先进县、全省节约集约用地模范县、全省化解信访积案先进县、“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全省水利建设先进县、全省工业崛起年度贡献奖、全省招商引资进位赶超先进单位、全省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省社会救助先进县、全省社会平安治理综合先进县、全省普法工作先进县等荣誉。
建安四年(199年),庐陵郡确立,并析庐陵县地置阳城、兴平二县,即今永丰县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阳城改称阳丰县。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1年),阳丰、兴平并入庐陵县。南唐为吉水县地。至和元年(1054年)建永丰县。《今县释名》:“本吴阳城县,晋改阳丰,宋改今名,有永丰山。旧传山生石乳,赤则岁旱,白则年丰,因名永丰县。”
全县辖8个镇、13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坑田镇、沿陂镇、古县镇、瑶田镇、藤田镇、石马镇、沙溪镇、佐龙乡、八江乡、潭城乡、鹿冈乡、七都乡、陶塘乡、中村乡、上溪乡、潭头乡、三坊乡、、君埠乡、龙冈畲族乡。共有17个居委会、218个村委会
永丰县水资源永丰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499毫米。县内有乌江(恩江河)、两大河干流,及其溪流485条。大都源于东南向西北注入赣江,其中支流集水面积大于200平方公里的有藤田河、、麻江河、沙溪河、上固河等5条。境内水资源较丰富。全县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总量为23亿立方米,人平占有水量6117立方米,均高于全国全省水平,亩平均占有水量4306立方米,也高于全省水平。县有水能理论蕴藏11.2万千瓦,可供开发量6.33万千瓦。林业资源全县林地面积301.6万亩,有用材林207.1万亩、46.5万亩、毛竹林22.91万亩、油茶林42.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874.7万立方米,年油茶产量500万公斤,森林覆盖率达72.1%。永丰县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境内资源丰富,有植物228科、799属、1418种,其中木本植物616种,并有南方红豆杉、银杏、罗汉松等珍贵稀有树种30余种,主要植树类型有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针叶林,油茶林等。
5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广袤的地域蕴藏着丰富的地下宝藏和地上资源。全县现已探明的矿产达38种,其中煤储量超1亿吨,萤石储量650万吨,储量110亿吨,裸露地表面积达40平方公里,大理石储量7亿立方米,方解石储量86万吨、白度在98%以上,储量5600万吨,菊花水石储量110万吨,还有国内罕见,日流量144吨,酸,甜,麻,辣,涩俱全可与法国的维希矿泉水媲美的五味矿泉水。一、黑色金属矿1、磁铁矿:矿点4处,储量300万吨以上,主要分布在白水村、沙溪镇其坑等地。现已有4家铁矿开采企业,其中佐龙白水铁矿,储量207万吨;沙溪其坑铁矿,储量80万吨,沙溪大水坑铁矿,储量60万吨左右。2、褐铁矿:矿点11处,储量16.8万吨,主要分布在藤田岭南村等地。3、锰矿:矿点2处,分布在古县镇库林和上固乡芒洲。其中古县镇库林锰矿点1987年省地矿局赣西地质调查大队进行过1/100000矿产调查,矿体品位MnO 2 10%;芒洲软锰矿点矿石品位MnO 2 2.43—7.61%。二、有色金属矿县内有色矿产主要有钨、锡、铅、锌、铜等5种,共有矿产10多处。1、钨矿:矿(床)点8处,储量3874吨,主要分布在中村乡、上溪乡、水浆乡和潭头乡等地。其中,中村钨矿1979年—1980年冶勘二队和冶勘三队进行了1/2000地质找矿工作,探明地质储量3874吨。其他几个矿点没有作详细的地质工作。2、铅锌矿:矿化点3处,主要分布在水浆白沙潭、潭头乡卧龙、三坊乡小水脑等地,详细储量有待进一步勘查。3、锡矿:矿点2处,主要分布在沿陂镇西源和郭山两地,详细储量有待进一步勘查。4、铜矿:矿点1处,主要为伴生铜,详细储量有待进一步勘查。三、贵金属矿县内贵金属矿主要有岩金、,其中岩金矿(化)点5处,主要分布在三坊乡丁坑金多金属矿点、三坊乡塔子前金矿化点、潭头乡陈金矿化点、水浆自然保护区金矿点、龙冈淘金坑金矿化点,详细储量有待进一步勘查;砂金矿主要分布在八江乡等地,详细储量有待进一步勘查。四、非金属矿县内非金属矿主要有石灰石、、白云岩、等。1、石灰石:面积约40平方公里,储量110亿吨,主要分布在陶唐乡、、瑶田镇、藤田镇等地。2、萤石:主要分布在石马北坑、水浆、中村、上溪4个乡镇;其中北坑萤石矿储量440万吨。3、白云岩:主要分布在、陶唐等石灰岩地区,其中石马严辉白云岩D级储量1436万吨,远景储量3359万吨;陶唐院前金华山白云岩D级储量1500吨;陶唐谢坊白云岩基础储量1600万吨,远景储量2000万吨以上,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4、石英矿:远景储量100万吨以上,主要分布在中村、上溪、潭头、潭城、鹿冈、坑田等地;其中中村乡凤凰坑石英矿储量50万吨以上,鹿冈乡银坑学岭石英矿储量6.9万吨以上,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5、菊花石:保有资源量17.17万吨,主要分布在藤田镇、等地。6、高岭土(瓷土)矿:主要分布在三坊乡、沙溪镇、上溪乡、君埠乡、佐龙乡富溪、潭城乡等地,其中三坊乡下坊村塘子背高岭土矿储量5.02万吨,沙溪长坑高岭土矿储量244.8万吨,白度70.9%。五、燃料矿县内燃料矿有烟煤和无烟煤,矿点13处,其中无烟煤10处,有烟煤3处,主要分布在、石马、瑶田、陶唐、古县、七都、鹿冈、八江、北坑等地。藤田杏严煤矿地质储量486.22万吨,属国有小型煤矿。六、地下水矿佐龙乡富溪白水村九峰山五味,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酸、甜、苦、辣、涩五味,日最大涌水量140立方米,属珍贵的碳酸矿泉水。
永丰历史悠久,人文鼎盛,素有"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于北宋至元年(1054年)建县,九百多年来,其秀丽的山水和纯朴的民风,孕育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北宋天文学家,元朝文学家刘鹗,明朝状元曾棨、罗伦,兵部尚书聂豹,明朝外交正史郭汝霖,清朝状元,解放军上将郭林祥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贤人志士,是"庐陵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据县志记载,永丰有进士287人,4人,将军9人。
报恩寺塔位于且城西郊的河畔。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为全县古塔之首。该塔为青砖结构,9级4面,塔顶为圆柱形铁刹,塔体为正方形。底层每边长6.45米,每层向上递减,比例适度,造型优美。塔身通高29.285米。塔身东面二至七层,其余三面只有二三层券龛内原有红石雕像和供奉物,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1959年列入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省文化厅拨款进行了维修。龙蟠洲位于下游约500米处的江心,洲长数百米,宽数十米,其形如蛋。洲上原来木竹繁茂,百鸟啼鸣,为县城名胜之区。明嘉靖壬子年(1552年),知县孙睿建阁于洲上,额曰:“群英”。阁之楣标有明朝以来中进士的六十位县人姓名,以追怀先贤,激励后人。清康熙丙申年,洪水泛滥,洲上房屋尽毁。戊子七月县人建文昌阁于上,次年二月落成。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国民党军队为在县城筑土城墙以阻红军,将洲上房屋拆光。二十三年(1934年)县人在洲上重建磨盘庵,“文革”期间破“四旧”时被毁,洲上树木皆被砍。1994年10月,民间集资数十万元,在洲上建龙蟠寺。共有二栋,前栋为天王殿,二层;后栋为大雄宝殿,三层。洲岸块石垒砌,寺前四周空地,水泥铺面,且有水泥台阶登洲。1999年12月,动工兴建观音殿,拟三层。全寺占地面积460多平方米。洲上建筑皆为砖混结构,上盖金黄色琉璃瓦,每层房顶飞檐翘角,金碧辉煌。水浆生态景区水浆自然保护区 距县城76公里,距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故在10公里,属雩山山脉,最高海拔985.2米,面积3万亩,是一片天然常绿阔叶林。1995年经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永丰国家森林公园的主要景区。水浆自然保护区植被茂密,树木繁多,针阔混交,流水潺潺。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木本植物75科276种,其中常绿乔木55种,落叶乔木57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50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69种,常绿藤本24种,落叶藤本21种。灵华山位于中村乡梨树村境内,东南与宁都交界,北与乐安相连,地跨永丰、宁都、乐安3县域,海拔1454.9米,范围25平方公里,为全县最高山峰。该山有石峰高插云霄,谓文武将军柱。一深潭,其深莫测。山腰多杉、松、油菜及灌木,山顶茅草丛生。且有凌云山古刹,麻条石砌成。距古刹500米处有1道观,门楣书“天下望宿”4字。世传此山为仙山,祈求显灵,故名“灵华”。山顶观日出,太阳似团火球从群山中冉冉升起,颇为壮观。金溪文化古村永丰县旅游重点景区。位于境内,距乡政府5公里处。历史可追溯到唐朝咸亨初年,距今已绵延了上千年,成为永丰历史见证。自宋绍兴年间始就官宦商贾辈出。宋、元、明、清历朝以来,该村的进士就达十余名。村落民风古朴,建筑华丽,颇具江南特色。整个布局以金溪为经纬分两相四仪式构筑,现还完好地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原貌,现存明清建筑20多栋,祠堂3座,书院4座,民宅大多依水而建,村庄呈合掌对居,错落有致,家家门前竖立一块大门坊,牌坊、门楼、房檐、楹联处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静淌的小河,悠远的深巷、古老的院落,参天的古树,依稀显出明清繁荣之貌。自古以来,这里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文化气息浓厚,是一个集建筑、仿古、文化为一休的古村落。西阳宫西阳宫是一代文宗欧阳修故里所在。人们为纪念这位名人及其父母,先后修建了、泷冈阡表碑亭、泷冈书院、文儒书堂、画荻楼、道德讲堂等建筑。西阳宫原为一所道观,叫西阳观,又因欧公父亲叫欧阳观,为避观字同义之讳,故改西阳观为西阳宫。从此,西阳宫便成了崇公坟院。现存的为清康熙十年维修门坊,其正面门楣上方刻塑“西阳宫”三个大字,刚劲有力,相传为康熙帝亲书,门坊北面刻“柱国冢宰”四个刚劲大字,相传为文天祥所书。泷冈阡表碑亭、泷冈书院、文儒书院、画荻楼、欧公父母合墓等人文景观作为西阳宫建筑群的一部分也值得观赏。欧阳修亲自撰写的《泷冈阡表》,通过自己的身世,表达了对父母虔诚的哀悼,其情切切催人泪下。泷冈书院、文儒书院相传是后人为纪念欧阳修曾在此读过书而建;画荻楼则是为纪念郑夫人“画荻教子”而建;欧阳崇国公郑夫人合墓为欧公父母合墓。为纪念欧公及其父母崇国公的祠堂,位于西阳宫内,与西阳宫门坊在同一纵中轴线上,创建于南宋淳熙(1186年以前建成后,有吴澄、曾焕等作记),祠内有一口天井,柱网布置采用了移柱造,藻井、天花、川梁、驼峰等大小构件,与明清风格一致,整座房屋从布局到结构具有浓厚的江南民居特点。横卧在祠前的两根大石柱上有一副对联,是对欧阳修母亲郑夫人守节自誓、教子成才的热情褒奖和赞美。这座古祠后经多次维修,现存清乾隆、嘉庆重修祠。灵华山位于永丰县中村乡梨树村境内,距梨树村约七公里.东南与宁都交界,北与乐安连,地跨永丰、宁都、乐安三县域.海拔1454.9米.面积25平方公里.为全县最高山峰,有石峰高插云霄,谓文武将军柱,一深潭,其深莫测。山腰古树参天,山顶矛草丛生,且有凌云山古刹,麻条石砌成.离古刹500米处有一道观,门楣"天下望宿"四字,世传此山为仙山, 祈求显灵,故名"灵华"。山顶观看日出,太阳似团火球从群山中冉冉升起,颇为壮观。大仙岩大仙岩,洞口高10米,宽9米,主洞全长约3公里,为江西省最大之一。景区内有大仙岩、小仙岩、观音岩、钟鼓洞、燕子洞。洞内曲折迂回,有小溪从洞内流出,其源不详,投以石,轰然如雷。最为奇特的夏季流水寒冷刺骨,清澈见底。母子洞内石乳、石笋遍布;石桌、石墩、石像、奇岩怪石,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堪称人间奇境。天台山天台山,协会驻地。位于陶唐乡黄泥垅村西北处,距县城40公里,海拔802.1米,范围4平方公里。山顶建有一寺“兰若寺”。寺院最盛期间有僧员100多人,是永丰、吉水、乐安三县集散地。据载,唐朝贞观三年(公元628年)佛师碧云建香城院落于山顶小盆地。明洪武五年(公元1312年)重修,是本县较早的寺院之一。寺院座北朝南,砖木结构,房屋二十七间,占地2000平方米。左边三栋是佛殿,右边三栋是书院落,中间三栋为神座,往东西步行半里许,有灵普塔,上有石碑上刻有众多大师的法讳,末尾一行刻有“龙飞天启三年葵亥孟春月吉旦重立”等字样。普塔旁有石板数块,掀开石板有一暗巷,人可下,至两层阶石处,有一圆形地下室。此处现已先后建成大雄宝殿、天王殿、燃灯阁、山神庙、千手观音殿等,是我县佛教中心,也是我县旅游重点景点之一。
清同治载:永丰“风俗醇厚,士民朴略”。“农工朴而不悍,商重去其乡,士夫好文而羞为伪,闺化湜湜焉。”“民善富藏,好刚自负,易以义动,难以威劫。”这些记载,说明永丰人民敦厚朴实,刚直好义。此种美德,自古流传。而由于长期受封建礼教、宗教观念乃至迷信思想的束缚,一些陈规陋习也沿袭下来。建国之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移风易俗教育的开展,固有的美德得到发扬,时代的风尚逐步在形成,陈规陋习也有所改变,精神文明建设正伴随着物质文明建设同步前进。舍己救人、拾金不愚不可及、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等事迹,蔚然成风。
文化永丰县重视发展,畲族山歌、畲族刺绣、陶唐吊丝灯技艺列入江西省第四批目录。永丰农民画起源于民国初期,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由一批民间老艺人根据民间朱漆编竹编面花工艺。1992年10月,永丰县被江西省文化厅授予“农民画之乡”称号;1993年12月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称号。2008年,再次获得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称号。永丰农民画自诞生以来,创作了大量富有创意的作品,近3000幅作品在各地展出并获奖,200多幅农民画作品在省级以上的刊物上发表,1000多幅农民画被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和个人收藏。2010年3月,永丰农民画应邀参加上海世博会。教育2013年完成投资3162.2万元,发放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546.4万元,基本消除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顺利通过了五年一次的全省教育督导评估。2013年高考600分以上人数30人,占全市的10.6%。
10经济情况
2013年永丰县迈上100亿元台阶,达到10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迈上100亿元台阶,达到113亿元;规模主营业务收入迈上200亿元台阶,达到201亿元;永丰县全社会零售总额迈上20亿元台阶,达到23亿元;财政收入迈上10亿元台阶,达到11.56亿元。发展增幅上,GDP增长12.2%,列全市第2位;财政总收入增长23.8%,列全市第2位;税收收入增长33.9%,列全市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2%,列全市第2位;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5.4%,列全市第2位;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7.8%,列全市第1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4%,列全市第2位。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1%,提高1个百分点;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72.7%,提高5.5个百分点;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97 %,提高40个百分点;税收占税收总量的比重为47.1%,提高2.8个百分点。
&*&参考资料添加成功后,需经过约1-2天的审核流程,审核通过后方可查看。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医学、法律、金融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如有意见建议,请点击页面下方的“对国搜说”,欢迎及时反馈。
永丰县 &图册
编辑次数:3次
更新时间:
贡献光荣榜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3月11日(周日)曾子山攀登游玩翻越【报名中】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本帖最后由 子雁户外俱乐部 于
09:25 编辑
峻然屹立在蒙山之阳的曾子山,位于曾子故里——山东省平邑县魏庄乡境内,距平邑县城40公里。岚(山头)济(宁)公路南侧,最高海拔487.4米。该山因出生于山脚下南武城村的孔子得意门生“宗圣”曾子而得名,又因曾子以孝著称,故当地人又称孝子山。景区中山清水秀,峰怪石 奇,松柏常绿,自然景观优美奇特,自南向北依次是大苍山、曾子山、富贵顶、、印荷山等诸峰。曾子山脚下南武城村是儒家四圣之一宗圣( 名参、字子舆 , 著有《孝经》、《大学》等)的故里,又是曾点、羊祜、羊欣、澹台灭明等一大批历史名人的出生地,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人杰地灵,素有“鲁南奇葩”之称。
& &继雪中刀山的惊险刺激之后,大家放松下身心,来一次低强度的攀登活动,可以带领朋友家眷在观赏美景的同时一起感受下户外的独特魅力~
活动时间:3月11日(周日)
活动强度:中低
路线距离:约4公里
活动领队:子雁
集合地点:子雁户外俱乐部(新华一路和金二路交汇处南100路西)& && && && && && &&&
活动费用:60元(往返车费 ,户外保险,组织费)
本次活动VIP会员免费
春天来了,我们冬日暖阳温馨定早餐服务取消,中午蛋花汤照旧提供。
温馨建议公告:
<font color="#:希望大家能在活动前交上报名费,我们俱乐部会在活动前一天给大家开通户外保险,要求报名时提供身份证号,希望大家支持,参加我户外俱乐部活动,保险是必须购买的。有取消活动的请于活动前一天中午12点取消,过时取消的可以找人替补,希望大家理解我们是按报名人数定车的,给我们放鸽子的费用只能由俱乐部自己承担了。
2:希望大家活动当天早上定好闹铃,一定在我们7点出发前到达俱乐部,我们不想落下一个人,也希望参加的驴友能尊重大家的时间,不要迟到哦!
<font color="#:友情建议驴友们随身携带垃圾袋,登山的同时看到的垃圾我们可以一起带走,在每一次的活动中,还大山一份美丽净好。
一天行程:早七点俱乐部准时出发,约8点半到达曾子山,看曾子坟,攀登曾子山,观赏美景穿越,天气好可三五成群在山顶平台自由野餐,约下午三点回返。
携带物品:一顿午饭,保温水壶(建议带热水)登山鞋(建议高帮保护脚踝)登山包,防滑手套,头巾,护膝,登山仗,等其他户外装备,另外冬季天短,每次出行要带头灯或者手电备用。体力消耗大的可带巧克力,红牛,牛肉干等。
活动注意事项:.领队是每次活动的核心领导者,领队充分考虑活动计划的周密性,安全性;活动中,领队负责组织、协调、带队、联络等工作;领队对活动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有临行决定的权利。& &
2 每个队员(活动报名者)都应对自己的安全负责。队员可以对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在活动过程中相互协作,配合领队,促使活动顺利进行。
3.不得在野外抛弃垃圾,所有垃圾都要装包带走,不砍伐树木,不伤害动物,不污染水源。野外用火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4户外活动存在一定风险,请大家注意自身安全。队里所有成员本着团结互助精神,在队员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的手。报名参加者均视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如在活动中发生人身损害后果,赔偿责任组织者俱乐部不承担,由受损害人依据法律规定和本领队声明依法解决,凡报名者均视为接受本领队声明。代他人报名者,被代报名参加者如遭受人身损害,赔偿责任俱乐部同样不承担。患有心脏,高血压,哮喘,处于病发期的急性传染病等请不要参加。
要求参加的驴友购买户外保险,也可报名时提供身份证号码,俱乐部统一购买。
报名须知:请拨打下方俱乐部报名电话,如取消活动,请于活动前一天电话通知取消。& && && && && && && && && &&&报名 电话:& && && && && && && && && && && && && && && && && && && && &(子雁)& && && && && && && && && && && &&&子雁QQ: & && && && && && && &俱乐部QQ群号码: 群(欢迎加入)& && && && && && && && && && && & 群(已满)& && && && && && && && &&&群(已满)& && && && && && && && &&&群(欢迎加入)
P1010643.JPG (263.03 KB, 下载次数: 5)
23:10 上传
P1010638.JPG (382.01 KB, 下载次数: 10)
23:10 上传
P1010718.JPG (296.54 KB, 下载次数: 5)
23:10 上传
u6feq1eksakx1j[1].jpg (291.73 KB, 下载次数: 8)
23:10 上传
P1010721.JPG (215.76 KB, 下载次数: 5)
23:10 上传
P1010726.JPG (318.84 KB, 下载次数: 7)
23:10 上传
P1010728.JPG (259.23 KB, 下载次数: 8)
23:11 上传
P1010730.JPG (268.52 KB, 下载次数: 8)
23:11 上传
P1010709.JPG (273.49 KB, 下载次数: 8)
23:10 上传
211953piz1s4bybbzy1q7b[1].jpg (353.2 KB, 下载次数: 5)
23:10 上传
主题帖子积分
, 积分 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 积分
, 积分 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 积分
预祝曾子山攀登活动圆满成功!!
曾子山,史称“孝子山”,宗圣曾子故里。
平邑县曾氏宗亲联谊会、平邑武城曾氏谱馆、平邑曾氏宗亲网站欢迎您!
主题帖子积分
, 积分 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 积分
, 积分 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 积分
关于曾子故里考的文章上传,供朋友们参考。
曾氏起源与曾子故里考
& && && && && && && && && && && && && && && &&&江西吉安市习溪桥& &&&曾宪行 撰
曾姓源自姒姓,是夏朝大禹的后代。大禹在公元前22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建立夏朝后传至第六代夏王少康封其子曲烈鄫、建立鄫国(今山东苍山西北)。后鄫国被莒国所灭。鄫太子姒巫率国人逃到鲁国,以原国名命姓,遂成曾氏,后去邑部始为曾姓。从曲烈至巫改曾姓历经五十六代传到曾点和曾参。
曲烈(始封鄫)、炫忠、坤仁、缘、浩源、富材、&&昆、伯基(曲烈归商朝,仍承袭封爵),锐、汪、志梁、煌、相奎、世鉴、政治、模、瑞焕,垠,锦容,洪、桂茂、照、培元、圭、允漂、杞、惟熹、埙和、成锐、倩、椿、炯、垣、销、福波、时荣、炳均祚、铃、宏仁、松、怡、墅、镇玉、邑、祥博、炷、方星、楹、字銮、沛恩、扑、世美、时泰、巫、夭(季氏宰臣)、阜(叔孙宰臣)。点字子哲、生于春秋景王乙末年。诰封莱芜侯,点生子一名参。
曾点为先派,曾参开派一至五派、这五代为合族总房系。一派曾参,二派参长子元,三派元长子西,四派西长子钦,五派钦长子于。第二房系是于公房系、六至十派。于长羡为六派,羡子遐为七派、遐长子炜为八派,炜子乐为九派,乐长子浼为十派。第三房系为浼公房系,浼长子旃为十一派旃子嘉为十二派,嘉长子宝为十三派,宝长子炎为十四派,
炎长子据为十五派。至此,已定居山东省武城(现山东平邑县魏庄乡南武城)。&&以上为中国曾氏祖源、曾子故里和第一发脉地。
根据众多的古今文献、历史载述、仕官名人考证以及地域区划变更资料证明:曾子故里是在春秋鲁武城,其座落在原山东费县西南八十里,即今山东平邑县魏庄南武城。现在的平邑南部春秋时属鲁之武城邑,北部为颛臾国,后分属费国、齐国。西汉时境内置南武阳县(北部)、南城县(即武城县)并一度置平邑侯国、南城侯国。新莽时,废南城侯国复置南城县。三国两晋时,平邑全境均属南城县,南武阳县。北齐时,撤南城县并入武阳县。&&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武阳县为颛臾县。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撤颛臾县并入费县,此后历经五代十国,宋、元、明、清至公元1940年均为费县辖内。1946年将费县西部析出多个地区置平邑县,故南武城亦为平邑县的一部份。费县、嘉样县明代同属兖州府,现在的嘉祥县属济宁市辖内。嘉祥县在平邑县的西部,东西相隔三百余里,很显然,历史至今平邑不是嘉祥所辖,离嘉样县四十里的南武城就根本不是曾子故里的南武城了。
为什么时经明、清至今五百三十余年以来,南方特别是庐陵各地谱牒中均载山东嘉样县武城(又名阿城)为曾子故里?原因是:明成化初年(即公元1466年左右)山东守臣上奏:“嘉祥县南武山西南、玄寨山东麓、有渔者陷入穴中,得悬棺,碣曰曾参之墓”&&(见明史、曾质粹传),明宪宗皇帝朱见深便下诏,令嘉样县“封树丘陵、筑建飨堂神路。”嘉样县奉旨于成化、弘治年间先后在城南20公里处南武山南麓,修建了曾府、曾庙、曾子墓等纪念性建筑,曾予故里始出现在今嘉样县之说。之后相隔七十三年,永丰曾质粹东归世袭亦居嘉祥县城,之后相隔三佰四十年的南宗重臣曾国藩和曾衍泳等人专程赴山东谒祖虽已置疑,但屈于圣命御诏,却又绘制了嘉祥县及所属南武城的地图和曾子府、庙、墓图在清谱中广为流传,至今亦然。这种讹传的政治闹剧主要责任在当时的皇帝和山东某些守臣。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费县重修了位于平邑县魏庄乡南武城的曾典、曾参墓。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礼部覆示山东巡抚国泰准于在今平邑县魏庄南武城重修曾子父子墓,各设奉祀生一名,先后由曾子后裔70代、71代、72代孙袭任。我建议曾子后裔特别是庐陵各地曾子后裔应将谱牒记述更正过来,重现曾子故里的本来面貌。
& && && && && && && && && && && && && && && && &&&二、曾据南迁与曾氏第二发脉地
西汉未平帝刘衍驾崩后,太子孺子婴尚是幼儿,由皇亲王莽摄政,改号居撮,历时四年。公元九年王莽阴谋篡权,弃汉为新,改卓日称帝,改号始建国,史称新莽。山东武城宗圣十五传曾据、乃西汉封侯大臣,攉任都乡侯,因功加封关内侯,据公遵循宗圣爱国忠君,驱邪匡正之训,对王葬之举视者大逆不道,百蒋耻辱,不事官职,于始建国庚午年(公元十年)十一月十一日掣全族甫迁庐陵之吉阳乡,庐陵吉阳为中华曾氏第二发脉地。江西庐陵乃富裕之地。水陆畅通,商贾云集,山多林茂地广肥沃,人口稀步,气候宜人,实为繁衍生患佳地。宗圣后裔南迁后人丁兴旺,贤能辈出,由厚十五传繁衍发展至八十余代,特别是圭,旧、略三公发祥全国各地乃至海外,成为中国之名门著姓。秦王政统一中国、郡县天下。置庐陵县,隶九江郡、汉高帝五年庐陵称楚地,庐陵县改属豫章郡。汉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庐陵由县升郡置、统西昌‘夸豢和)、高昌(今吉安县、市)、石阳(今吉水、吉安县)、吉阳(今永丰、吉水)、东昌(今吉安、安福),巴邱(今峡江)、新兴,南野县等,除巴邱、南野佘均系庐陵县析置,公元591并吉阳&&石阳、阳丰三县入庐陵县。唐时先为庐陵郡,后置吉州宋改吉州路、元改古安路,明清为吉安府庐陵县。南唐保大八年(公元950年)析庐陵水东十一乡置吉水县。&&当时的吉阳乡更名为迁莺乡,是十一乡之列,属吉水县。宋至和元年‘岱元1054年)析吉水之报恩镇及兴平.明德、永丰、龙盖五乡置永丰县。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公元l151年)又析吉水之迁莺乡以益永丰,因此,古阳乡在夸吉水冠山乡与永丰县古县乡交界处,隶属永丰县,吉阳乡现为永丰县的富溪、坑田、古县乡, 曾据及其族入南迁庐陵,首居吉阳老屋(吉阳老屋现为永丰县富溪乡辖区内曾家老屋村)。&&“吉阳老屋”有曾氏世家之称,索有八景美名即:&&“翠冈烟霞”、&&“平冈风月”、“后墅文峰”、&&“前山钦笔架”、&&“西溪渔唱”、&&“东岭樵歌”、&&“北苑行狮”、&&“南陵伏虎”,屋前翠竹两丛,屋后奇石双丘,堪称人杰地灵,名人辈出的所在。南迁后东汉时为据公房系,十六开派至二十派、十六派是据长子阐,十七派为阐长子植、十八派为植长子耀,十九派为耀长子培,二十派为培长子德。继而为德公房系,二十一至二十五派,德长子旬二十一派、旬长子涣二十二派、涣长子梓二十三派、梓子勰二十四派、勰子端二十五派、时至三国吴和西晋。再是端公房系二十六派至三十派,端长子铉二十六派、铉子海二十七派,海长子璜二十六派,璜长予兴二十九派、兴长子隆三十派,时处东晋和隋、唐初。后是隆公房系三十一派至三十五派,隆予钧三十一派、钧子谋三十二派、谋子丞三十三派、丞子圭三十四派、圭长子宽三十五派,时乃盛唐时期,公元800余年。&&曾丞居吉阳乡上黎堡,生三子长圭次旧三略,各衍居一房,唐、宋、明、清诸代一直发展昌盛,繁衍全国。& & 三、庐陵曾子后裔衍迁全国。
& && && && && && && && && && && && && && && &三、庐陵曾子后裔衍迁全国
中华曾子后裔的繁衍、迁徙总的可以分为三大阶段,即:武城故里外衍九祖;南迁庐陵后外衍九省;圭、旧、略三公发祥全国。纵观历史全貌可为:夏商封国起源,西周灭国奔鲁,春秋定居武城,汉末南迁庐陵,唐、宋南方鼎盛,明清遍布全国。
(一)武城故里外衍九祖
据唐贞观六年,中书令温彦博奉旨查奏:武城宗圣后裔衍徙南洋(江浙一带)、河内(山东冀州、环州一带)、豫章(南昌)、长沙(湖南)、襄阳(湖北)、韶州(广东)、西安(陕西)、扶风、青州、冀州(山东)等地。大清重修族谱裁曰: 四代曾轩率五子鲁时衍西安;曾连鲁时衍西和。五代曾芬、曾芳汉居茶州(官居湖南而宅)。八代曾慎汉建安大守居吴邑(今苏州)。& & 九代曾惠、十四代曾泳居南阳(山东冀州、河南环州一带),惠官泗州别驾;曾江、曾汉衍茶州。十代曾泰汉衍襄阳(湖北);曾游汉御史大夫居豫章(江西南昌);曾艾汉居袁州(江西宜春);曾扶汉衍广东。十三代曾项、官汉车骑侍郎衙扶风。十四代曾景,西汉官颖州大守,衍河内(江浙沿海一带);曾玉、官西汉御使大夫,官居冀州而宅,生五子、长予仪大司马、次子全官御史;曾昌、汉文学博士、居青州(山东)。
(二)庐陵吉阳徙衍九省
宗圣十五传曾据南迁庐陵吉阳后,至三十三代为盛唐时期,其后裔分别徙江西赣州衍广东、福建、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山东、陕西、江西各地和越南河内等地。十七代曾昶、西汉王莽时衍长安;曾曜西汉官居福州刺史而宅。
十八代曾懋、西汉建安年间徙广州,韶徙州;曾烔东汉初徙居乐平,其子曾甚、官东汉长沙令,居长沙为宅,其弟曾唐随居;曾炳、东汉时徙湖北麻城;曾万、官东汉将军、其弟曾官东汉魏邑太守,加封义阳侯,孙曾葵、曾塘(东汉义成侯)均居虔州(江西赣州)曾佳东汉衍桂州。
十九代曾润生三子名化、佳、仁及弟曾湘东汉徙蜀郡。
二十代曾渭、率三子馀、遇、时均衍青州(山东);曾因、率三子名芳、芥、荆、东汉时衍桂州;曾盛,东汉时衍漳水(福建)。
二十二代曾震忽、东汉年间家居韶州(广东)。
二十三代曾曜、官东汉福州刺史、率孙樟、杨、或衍西蜀(四川川西)。
二十六代曾道始,三国时官车骑将军、加封开国侯,家居虔州(江西赣州),其子随居。
(三)圭、旧、略三公后裔衍徙全国
盛唐时期三十三代曾丞、居官司空兼尚书令、居庐陵吉阳、生三子圭、旧、略,三公发祥空前,椒繁瓜锦,居衍迁徙湖南、福建、广东、海南、四川、河南、湖北、辽宁、云南、山东、江西、香港、台湾、美国、南洋乃至全国各地,而且人才辈出,贤能济济,成为全国大姓旺族。
曾旧字惟人,生于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登进士官光禄大夫,赠上柱国、开国公,唐元和二年(公元807年)由吉阳徙江西乐安云盖乡、衍望仙里、角陂、大坑、新淦碧云山,临江等地。生三子长子始宥,生子名亮,其后人分别衍徙崇仁碱溪,永丰松江、兴安、罗山、泰和秩陂、凫礤等地;次子曾广,唐举贡元,生子一名国俊,唐登进土,官袁州大守;三子曾德、居琪山。其后裔衍居甚广。
曾略,唐光禄大夫、节度使,由吉阳迁抚州甘山,生子一名炀,炀生永、永生筠、筠生可徒、洪立,宏立为南丰三祖。可徒官唐镇南节度使,佐相兵马,洪立唐平章修职郎,
宏立官唐镇南节度使。始衍抚州、南丰、临川为房祖,其后裔徒布甚广。曾巩、曾布、曾致尧是其后人。
曾圭,为庐陵、吉阳房袒,字予玉、居吉阳乡上黎堡,生五子,长予曾宽为宽公房系,仍居吉阳上黎堡,次子曾绰居庐陵吉源乡,三子曾丰居袁州(江西宜春),四子曾晖居广州,五子曾隐居泉州(福建)。宽公房系为三十六派至四十派,宽予庄三十六派,庄子庆三十七派,庆长予伟三十八派、伟子辉三十九派、辉长子崇鼎四十派,时居唐末宋初。三十七派曾庆生两子长伟次骈,父子三人均官至御史大夫。曾伟由吉阳迁吉水仁寿乡上查,曾骈迁居永丰木塘(今永丰沙溪乡),望出各地。
伟子曾辉由吉水上查徙居庐陵永安乡睦陂、和风里、堡上’、罗沅,统称睦陂。&&(现为永丰县坑田乡睦陂村)该公将上述四村分为东南西北宅,分四子各衍居一宅。长子崇鼎为东宅祖,生子七人,分别繁衍新淦神光源、峡江馆头;次子崇业为南宅祖,生子三;三子崇德为西宅祖、生子五人,长子敬修迁居庐陵河埠(现吉安县永阳镇荷埠村)四子崇桢为北宅祖,生子二人,分别衍邑西马铺前(今吉安市白塘乡先锋村)、庐陵双塘边。西宅祖立为崇德房系,四十一派至四十五派。德长子澄修四十一派,澄长子裕四十二派、裕子知古四十三派,知古无子,其弟知温长子朝阳四十四派,朝长子仔肩四十五派。崇德次子敬修宋登翰林学士,澄修次子曾肃宋登进士,生三子名知温、知良、知恭。肃次子知良,生子四名为太阳、少阳、秋阳、向阳,知良公由睦陵迁吉水住歧三传后迁吉水兰溪(今吉水八都镇)夹江而居,分上下宅。嗣文由住歧迁居兰溪下宅,又迁泰和西冈,衍碧江、槎富等地(西冈现为泰和县螺溪乡西冈村,碧江现为泰和县碧溪乡碧溪村,槎富现为泰和县螺溪乡槎富曾家村)知温次子曾载阳自睦陂迁永丰迁莺乡之新陂(现为永丰县坑田乡新陂村)为四十六派至五十五派,新陂曾希颜迁龙潭(现永丰县富溪乡龙潭村)龙潭曾巽申元登翰林,曾启明中状元。龙潭曾巽申四传曾子集生曾芝、曾兰,芝公由龙潭徙衍湖南麻田(今湖南双峰县荷叶乡神冲天坪村曾国藩房族),由六十一派传至七十派。兰公仍居龙潭,三传曾衮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时至明清年间。
骈公生真州刺史曾耀、耀生南唐太子洗马曾崇范,范生延膺、延茂,为崇范房系,继为四十一派至五十五派。耀公由睦陂迁居永丰木塘(现为永丰县沙溪乡木塘村,古名木塘沅)。骈公二十二传曾质粹由江西永丰县木塘东归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居山东嘉祥县城,由六十派传至七十五派。此时的庐陵各地即:吉阳、吉安、永丰、吉水、新干、泰和和南丰、临川、抚州、赣州、乐安和山东武城、嘉祥,湖南宁乡、双峰、广州、福州等地均成为曾氏旺族,真可谓贤能辈出、高官云集,兴旺发达。
现择三公发祥的主要徙布后裔如下:
三十五代曾丰、唐末由睦陂居袁州(宜春地区);曾晖唐由睦陂居广州.曾隐、唐末由睦陂居泉州(福建)。
四十四代曾朝阳、北宋进士、子六人均由睦陂衍庐陵上罗、柽坑等地;曾载阳、北宋进士、由睦陂北宋时迁永丰新陂;曾百荷,北宋举五经第一、由吉水兰溪徒古巷、子曾贶、北宋进士、同徙;曾焕北宋由木塘迁香城。
四十二代曾颖,北宋时由木塘衍吉安县河源大潮田。
四十三代曾承翰、北宋时由木塘徙九江;曾承顺北宋时由木塘迁乐安县云益乡,望仙路。&&四十四代曾端仁、北宋时由木塘徙福建;曾昆北宋时由木塘迁楚(湖南)。
四十五代曾章、北宋时由木塘迁四川;曾诏,北宋时由木塘徙河南。
四十八代曾许,率六子名雯、鼎、冕、翼、成、晏同衍宁都县东门。
&&四十九代曾必正,南宋进士、东平州判,绍定年间由新陂徙茶陵饶溪、石下江。
&&五十代曾益孙,其予宏儒、南宋广东布政使由新陂陂徙广东临武县东隅兴龙山,其后人曾朝节明万历探花及第,官礼部尚书衍居l临武;曾一凤,率子恩兼、思仁南宋时由新陂衍居宁都县城、苦竹凹;曾源吉南宋时由新陂衍庐陵竹马桥(竹溪)、官南宋承德郎,生子十人,分别衍永新开溪、庐陵竹溪、泰和藕塘、永新新源山、生子六人分别随居;曾源演、南宋时徙云南大慕下岭,生子五人名定孙、梦兴、圣孙、定四郎、兴孙分别徙衍衡州(湖南)、南康贤女桥,泰和早禾市桥上、荷木坳;曾源衡生三子均衍乐安池头为表潭房;曾源实南宋时由新陂衍万安涧田;曾源圭南宋时率子徙湖广;曾源亨率孙曾和由新陂迁湖南攸县,其后裔自明、自诚、自得、自发、自明由攸县衍石江,自诚衍攸县塔水水口等地曾源用南宋时由新陂衍厚田;曾士敬由新陂衍兰厦,--T-3~田、玉峰同适;曾源英南宋绍定年闯官翰林院编修,由新陂徙衍吉水螺陂;曾源行、南宋时由新陂迁乐安韶源。
五十三代曾时纹南宋时迁湖北云梦县笃书里;曾时茎南宋时由新陂迁湖北云梦城内、子曾真随徙。
五十五代曾玄寿元朝由永丰龙潭徙永新高桥、子曾荣、明朝衍永丰沙溪、永新高桥;曾延寿元朝时由龙潭徙吉水龙&&口钻坑,四子同徙;曾杞元朝时由龙潭迁吉水县中鹄乡大洲&&上,生三子同迁;弟曾梓也居吉水大洲,生三子名普护、佛&&护、观护亦徙吉水大洲;曾椿生子二人名炳、煜由龙潭衍湖南攸县、衡山;曾林生三子明朝均衍四川;曾揖生子二人名&&如潮、京益明朝由龙潭衍湖南湘潭;曾旭升率子宪齐、宪秀明朝由龙潭衍永丰浇源;曾子格明朝由龙潭衍居湖南常德龙阳县城、五子同迁;曾子杼、率子七人、明洪武由龙潭徙衍湖南武陵县城东;曾仲敏明朝由木塘迁吉水库林、二子同迁。
五十六代曾泳沂由新陂徙衍新干;曾政明朝由龙潭衍湖南湘潭。
吉水兰溪四十九代曾用、宋进士、官居云南、宅居该地;四十七代曾廷衍新干;五十代曾嗣义徙吉安县富田乡上下王田村。
泰和碧溪村五十七代曾务学率子胜照、胜伟、旷野由后江衍遂川赤凹;六十代曾仿率子由后江徙南康程龙一里许;六十代曾的由后江赘居庐陵西街朱氏(今吉安市肖家巷);
六十代曾雍由后江商居南雄宝昌县灵潭二都;六十代曾穆由后江徙居南雄里东、子曾昊、曾恤同迁;六十代曾鸟由后江徙居南雄里东;六十代曾华由后江商居宝庆府城中;六十代曾玉由后江徙居广东宝昌县里东,四子同迁;六十代曾细、曾据、曾碧偕子由江背徙居福建南安沙村里;五十代曾宗惠率子成珠明洪武年间由江西泰和碧溪村徙居辽宁省辽东铁岭市、县、官铁岭卫总镇、天策卫总镇、儿孙袭父职、世居立宅。
六十代曾衍课、清朝由湖南麻田徙四川。
以上仅是三公嫡传旺族中徙衍各地,至于各支派外衍和清朝以后外衍发展情况,未加详述。
(四)质粹东归,嘉祥兴旺
曾据南迁后于明世宗朱厚熄登基后的嘉靖五年(丙戌),即公元1526年颁旨选袭曾子嫡传后裔授翰林院五经博士,届时钦差御史与永丰各族长辈推选永丰县木塘五十九代曾质粹东归故里,祭扫曾子庙墓。质粹于明嘉靖十二年(癸已即公元1533年)奉旨东归并授袭翰林院五经博士。质粹生于明弘治五年壬子年二月初一(公元1492年),卒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庚申年二月二十六日(公元1560年)。殁葬嘉祥县城西外小青山申山寅向,配永丰温坊扬氏,殁同夫葬,生子一名昊。质粹承袭后将曾氏故里费县西南八十里的南武城遗忘,随和认可嘉祥县的南武城为曾子故里,故在嘉祥县城建有翰博府。东归后嘉祥曾氏为昊公房系由六十一派至七十五派。昊子继祖为六十一派,祖长子承业六十二派,业子宏毅六十三派,毅长子闻达六十四派,迭长子贞豫六十五派。其中继祖明万历癸酉承袭五经博士,官封修职郎;承业明万历丁丑年袭五经博士,敕授修职郎;宏毅明崇祯戊辰年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御赐儒林郎;闻迭明崇祯辛已年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清顺治初年改授翰林国史院世袭五经博士并赐登仕郎。贞豫清康熙戊申年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乙卵年恩加一级,敕授征仕郎、奉直大夫。继而为贞豫房系,豫长子尚溶六十六派,清康熙庚午年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敕授征仕郎,清雍正甲辰年赐《省身念祖》四字匾。溶长子衍模六十七派,溶次子衍肃清雍正庚戊年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授修职郎、乾隆戊午年御赐修庙立祀,赠文林郎,肃子兴烈六十八派清乾隆已未年袭翰林院五经博士、赠文林郎,烈子毓尊六十九派,清乾隆辛已年,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官授征仕郎并晋阶文林郎;尊长子传镇,七十派,清嘉庆丙辰年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授征仕郎。尊次子传锡官授直隶州判,赠文林郎、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再是传镇房系,镇子纪连七十一派,连予广芬七十二派,无后,由毓尊次子传锡继为房系。锡长子纪瑚七十一派,清嘉庆癸酉年御旨授翰林院五经博士,瑚长子广芳、七十二派、道光年间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因无后人,由其弟广甫同治年间代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例封登仕郎;芳嗣子昭嗣,七十三派同治年间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嗣予宪佑,七十四派光绪年间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东归兴旺,历代世袭,确为曾予后裔之荣耀。
& && && && && && && && && && && && && && && &&&四、曾氏族谱历代编修概况
根据清嘉庆年间武城曽氏重修族谱各序及例言中记载: 曾氏族谱在三国吴、唐、宋、元、明、清各朝均巳重修,又载明各朝谱牒均存入湖南南宗谱局。吴谱主修和作叙者为二 十代曽涣、庐陵吉阳人,居官吴景阳侯。1唐谱主修和作叙者 为三十九派曾辉,唐御史中丞,上柱国,庐陵吉阳人;三十 九派曾耀,南唐官检司,真州刺史,庐陵吉阳人。宋谱主修和 作叙者为五十一派曽希颜,宋监察御史,兵部侍郎,庐陵吉 阳乡龙潭人。元谱主持和作叙人为五十二派曽巽申,元至大 已酉年翰林,国史编修官,庐陵吉阳乡龙潭人氏,希颜也参与 主持元谱。明谱主持人和作序者为五十五代曾启,字子启, 明永乐甲申年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礼部左侍郎,协修永乐大典,庐陵吉阳乡龙潭人(今江西永丰县富 溪乡龙潭村)
清谱正名为《武城曾氏重修族谱》是全国性规模最大的 一次,从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准备和开始至同治十一 年(公元1872年)才全面结束,全国各地各族重修的族谱均须送经东,南宗两局审核,由南宗局逐谱首页加盖《南宗忠谋堂总局核修》条印,由东宗局逐页加盖御赐大红《省身念 袓》四字园印,谱首封面必须统一印上大红龙图和奉旨《敕封宗圣族谱》大字,下著《武城曾氏重修》,規格一式,十 分庄严。主持这次通修一是七十代曾国藩,清大臣,国公, 湖南双峰县人;二是六十九代曾毓尊,翰林院五经博士,山 东嘉样人。为通谱作序的有山东翰林院五经博士曾毓尊,曾 纪瑚,和翰林院五经博士曾衍泳和翰林修职郎曾衍相,湖南 宁乡人。通修期间,东、、南两谱局,均派员深入各地指导编 修,并规定以后每隔五十、七十或一百年内各族或联族续修 一次,每年末三十日以族为单位,登计生没薄一次,以备续 修。还统一规定族规家法,森严不苟.
东、南两宗的形成乃在明嘉蜻年间御诏庐陵派人祭祀曾 子庙墓。庐陵吉阳三十七派,唐御史曽庆生两子长伟次骈, 伟公后裔五十六派曾芝,明源州知州,当时居湖南宁乡县, 称南宗局首;骈公后裔五十九代曾质粹明翰林院五经博士, 由永丰东归后为东宗局首,明、清以及民国期间各地修谱一|直均送审东南两宗谱局。现在吉安各地巳续修多次,因找不 到东南两局审核,只能自修自审。
曾国藩奉旨通修期间,还获得清廷钦赐派语,使全国派 语派行和房系得到统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派& && & 语
通修前各族派语由各族长辈议定,通修后由大清皇封五 十字派语:
& && && &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
& && && &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鼻常,裕文 焕锦瑞,永锡世绪昌。
扬字前为老派语,建字后为新派语.,建字后的二十五字 派语,在通修时就已封赐,随谱诏颁实施:
以上派语,全国统一,孔、顏、曾、孟四姓合用。孔氏 从六十一代排宏字,曾氏从六十三派排宏字:希言公彦承五 派,孔氏先排,曽氏未用。
建议《曾子志》出版时全国新定曾姓十派语:
& && && &&&历代朝廷用,治国贤能邦.
& && && && && && && && && && && && && && && && && && && && && &&&派& && & 行
袓源曲烈、始袓巫,先派点,一派参,二派元,三派西, 四派钦,五派于,六派羨,七派遐,八派炜,九派乐,十派 浼,十一派旃,十二派嘉,十三派宝,十四派炎,十五派据, 以上是山东武城的十五代派行。武城外衍的九袓按实际确定 派数。
阐I6派、植17派,耀I8派,培19派,德20派,甸21派, 涣22派,梓23派,勰24派,端25派,铉26派,海27海,璜28派,兴29派,隆30派,钧31派,谋32派,丞33派,以上是庐 陵吉阳的十八代派行,吉阳外衍后裔按实际确定其派数。
圭34派,宽35派,庄36派,庆37派,伟38派,辉39派, 崇德40派,澄修41派,裕42派,知古43派,朝阳44派,仔肩 45派,与道46派,彦舆47派,谘48派,昊49派,益孙50派, 希成51派,绍先52派,时忠53派,纹仲54派,士青55派,芝 56派,安57派,全58派,潮瑶59派,盟铿60派,日新61派, 月桂62派,& && && & 以上是庐陵吉车圭公,湖南曽国藩房,永丰睦陂、 新陂、龙潭、木圹等地后裔派数,凡略旧公后裔衍迁,按实 际确定派数。
宏63派,闻64派,贞65派,尚66派,衍67派,兴68派, 毓69派,传70派,纪71派,广72派,昭73派,宪74派,庆75 派,繁76派,样77派,令78派,德79派,维80派,垂81派, 佑82派,钦83派,绍84派,念85派,显86派, 扬87派,建88 派,道89派,敦90派,安91派,定92派,懋93派,修94派, 肇95派,彝96派,常97派,裕98派,文99派,煥100派,锦 101派,瑞102派,永103派,锡104派,世105派,绪106派, 昌107派。以上全国使用统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房& && & 系
大清通修前由于曾子后裔迁徙各地的房系不一,通修后 全国各族房系应为:致。
& && & 合族总系:参、元、西、钦、于,
& && & 于公房系:羨、遐、伟、乐、浼,
& && & 浼公房系:旃、嘉、宝、炎、据.
& && & 以上是武城的房系。
& && & 据公房系:阐、植、耀、培、德,
& && & 德公房系:甸、涣、梓、勰、端,
& && & 端公房系:铉、海、璜、兴、隆,
& && & 隆公房系:钧、谋、丞、圭、宽,
& && & 宽公房系:庄、庆、伟、辉、崇
& && & 以上是吉阳的房系。
& && & 崇德房系:修、裕、知、阳、仔,
& && &仔肩房系:与道、彦舆、谘、昊、益孙,
& && &益孙房系:希成、绍先、时忠、纹仲、士青,
& && &士青房系:芝、安、全、潮瑶、盟铿,
& && &宏字前是庐陵圭公后裔的房系。
& && &盟铿房系:日新、月桂。宏、闻、贞,
& && &贞字房系:尚、衍、兴、毓、传,
& && &传字房系:纪、广、昭、宪、庆,
& && &庆字房系:繁、祥、令、德、维,
& && &维字房系:垂、佑、钦、绍、念,
& && &念字房系:显、扬、建、道、敦,
& && &敦字房系:安、定、懋、修、肇,
& && &螢字房系:彝、常、裕、文、煥,
& && &唤字房系:锦、瑞、永、锡、世,
& && &世字房系:绪、昌。 '
以上从宏字始为全国各村族必须一致的房系。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圣德流芳
曾子名参,字子舆,孔子著名弟子,其名著《大学》和 《孝经》为辉煌二千余年“四书、五经”之重要組成部份, 是基础文化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必读本,不愧为中国儒学大师, 其思想文化、道德修养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曾子 一生忠君爱国,尊师重教,尊老爱幼,驱邪匡正,忠恕自律, 廉节奉公,忠于人民,忠诚于事业,髙风亮节,信义不二。 其“曰忠曰恕”、“吾日三省吾身”,“省身念袓”,“道传一贯”的遗风至今仍是居官和为民者的座佑铭。
曾子生于东周敬王(约公元前519年至前589年)两申年冬,享年七十。历朝尊封宗圣,唐封成国公,太子少保,宋封瑕邱侯,元封成国宗圣公, 清乾隆钦命大臣祭奉,清雍正御书赐宗圣庙《道传一贡》。宋高宗御书赞曰:“太孝要道, 用训群生、以纲百行,以通神明,因子侍师,问答成经,事亲之实,代为仪型”。明成袓朱棣御诗赞曰:“养亲唯在悦亲心,亲悦心安孝足钦,自古几多为孝者,当时谁复是曾参”,又诗:“人家养子甚艰辛,养子方知父母恩,若使爱亲如爱子,世间人子尽曾参”。清乾隆二十年诏曰:“曾子三省遗风, 孝经之著,乃治国齐家之本,至德要道之源,其功大矣。” 元文宗至顺元年诏曰:“孔子之道,曾子独得其宗&。诸此可见曾子光辉思想千秋永著,流芳古今。
& && && && && && && && && && && && && && && && && && && &六、历代曾氏名人
& && &古今曾氏名人众多,建议收入《曾子志》的名人必须是文至魁斗,武至大将,官至重臣,知名度称誉全国的知名人士或对曾氏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在此,提洪部份名单如下:
& && &曾巫,古鲁卿士,曾姓创始人,第一先祖。
& && &曾点,曾子父亲,孔门高第,周封莱芜侯,山东平邑武城人。
& && &曾参,曾氏开派创始人,儒学大师,孔子著名弟子,封号宗圣,国公,侯爵,山东平邑武城人,
& && &曾元,二派,春秋名儒,从文不仕,山东平邑武城人, 曾子长子。
& && &曾申,二派,春秋名儒,从文不仕,山东平邑武城人, 曾子次子。
& && &曾西,三派,仕魯,名儒诗人,山东平邑武城人。
& && &曾于,五派,周平海侯,山东平邑武域人,
& && &曾炜,八派,汉尚书令,山东平邑武城人:
& && &曾盈,八派,汉东阳太子大傅,山东平邑武斌人。
& && &曾浼,十派,汉上谷大尉,山东平邑武城人。
& && &曾乐,九派,汉都乡侯,山东平邑武城人。
& && &曾倬,七派,汊尚书令,山东平邑武城人。
& && &曾宝,十三派,汉武威大守,车骑侍郎,山东平邑武城人。
& && &曾据,十五派,西汊关内侯,为首挚全族南迁庐陵吉阳 (今江西永丰县富溪乡曾家老屋村〉,为中国曾氏第二发脉 地。山东平邑武城人。
& && &曾景,十四派,宝公三子,官汉颖川大守,徙迁河内。 山东平邑武城人。
& && &曾惠,九派,官汉泗州别驾,后裔迁徙南阳,山东平邑武域人.
& && &曾玉,十四派,汊御史大夫,冀州大守,居冀州为袓。 山东平邑武城人。
& && &曾仪,十五派,官汊大司马,山东冀州人。
& && &曾仁,十五派,官汉御史,山东冀州人.
& && &曾杰,十五派,官汉大司马,山东冀州人
& && &曾倜,十五派,官汊大司马,山东平邑武域人。
& && &曾昌,十四派,汉文学博士,山东青州人。
& && &曾万,十五派,汉长沙令,.山东平邑武城人,居官长沙 而宅。
& && &曾耀,十八派,汉谏议大天,福州刺使,庐陵吉阳人。
& && &曾行,二十派,汉蜀、广大守,庐陵吉阳人。
& && &曾征,二十三派,汉钜鹿大守,庐陵吉阳人。
& && &曾基,十九派,汊长沙令,庐陵吉阳人。
& && &曾台,二十派,汊尚书,庐酿吉脚人.
& && &曾案,二十派,汊尚书仆射,江西永丰睦陂人.
& && &曾永,十七派,汉御史大夫,江西永丰睦陂人。
& && &曾游,十九湲,汉魏邑大守,义阳侯,江西永丰睦陂人, 居官赣州而宅。
& && &曾塘,十九泼,汊封义成侯,江西永丰睦陂人,居官赣州而宅。
& && &曾冀,二十派,汉长沙令,江西永丰睦陂人。
& && &曾煥,十九派,汉封景阳侯,江西永丰睦陂人,居蜀邑 而宅。
& && &曾常,十七派,官东汊鸿庐寺卿,江西永丰睦陂人。
& && &曾甸,二十一派,官三国中郎将军,江西永丰睦陂人。
& && &曾涣,二十二派,官三国吴景阳侯,江西永丰睦陂人。
& && &曾勰,二十四派,宫西晋司马,镇南将军,江西永丰睦 陂人。
& && &曾良,二十三派,官晋太子洗马,江西永丰睦陂人
& && &曾珍,二十一派,官三国魏封平原侯,江西永丰睦陂人。
& && &曾铉,二十六派,官晋大司马,江西永丰吉阳睦陂人。
& && &曾道始,三十派,官隋车骑将军,加封开国侯,江西永丰睦陂人。居官赣州而宅。
& && &曾丞,三十三派,圭、旧、略三公之父,南方发祥主要 先袓,官唐司空兼尚书令,庐陵吉阳上黎堡人(今永丰)。
& && &曾圭,三十四派,庐陵房袓,生宽、.绰、丰、晖、隐五 子分别徙衍福州、广州、袁州、吉州五袓是曾氏发展的主 要袓先之一。
& && &曾旧,三十四派,唐进士,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赠上柱国,开国公,江西永丰吉阳人,是乐安、新 干、清江等房先袓。 ^
& && &曾略,三十四派,唐光禄大夫,节度使,江西永丰吉阳 人,是临川、南丰、抚州等地先袓。
& && &曾庆,三十七派,唐御史大夫,伟、骈二公之父,是东、 南宗先袓,对曾氏发展起有重大作用。永丰吉阳人。
& && &曾伟,三十八派,唐御使大夫,为南宗先袓,江西永丰 吉阳人。
& && &曾骈,三十八派,唐御使大夫,为东宗先袓,江西永丰吉阳人。
& && &曾辉,三十九派,唐镇南节度使,光禄大夬,御使中丞,上柱国,散骑常侍,永丰睦陂人,是睦陂东甫西北宅先袓。
& && &曾耀,三十九派,南汉宫检司,真州刺使,永丰睦陂人。
& && &曾崇范,四十派,南唐太子洗马,永丰睦陂人。
& && &曾朝阳,四十四派,北宋进士,秘书郎,永丰新陂人。
& && &曾载阳,四十四派,北关进士,封将仕郎,永丰新陂人
& && &曾敬修,四十一派,北宋翰林大学士,江西吉安县永阳镇河埠曾家坊人。
& && &曾希颜,四十二派,北宋兵部侍郎,封武城邑伯,宋谱 主修,江西永丰龙潭村人。
& && &曾巽申,五十二派,元翰林.,1国史编修官,元谱主修, 江西永丰龙潭村人。
& && &曾廷膺,四十一派,北宋资库使,左班殿值,果州兵马 督监,江西永丰木塘人。
& && &曾硕,四十三派,北宋进士出身,大理寺丞,黄州、南 雄、荣州判官,封朝奉郎,江西永丰木塘人.
& && &曾承资,四十三派,北宋南雄军事判官,朝奉郎,大理 寺丞,江西吉安县永和圩镇人。
& && &曾通理,四十五派,北宋进士出身,官应天府大守,江 西吉安县永和圩镇人。 〉
& && &曾宏儒,五十二派,宋广东布政使,其后裔六十四派曾朝节明万历探花,官礼部尚书,永丰新陂人,居福建临武县 而宅。
& && &曾有大,五十派,南宋进士,礼部侍郎,江西永丰县新陂村人。
& && &曾松奋,五十五派,南宋进士,兵部侍郎,朝议大夫,永丰新陂村人
& && &曾清裕,五十二派,南宋翰林学士,封承事郎,国史修编,江西永丰龙潭村人。
& && &曾启,五十五派,明永乐状元,翰林院修撰,侍读学士, 奉议大夫,礼部佑侍郎,协修永乐大典,明谱主修,江西永 丰龙潭村人。
& && &曾子集,五十五派,奉直大夫,生芝、兰等六子,是曾 国藩和南宗先袓,江西永丰龙潭村人
& && &曾质粹,五十九派,第一个授袭明翰林院五经博士,东归后为东宗局首,江西永丰县木圹人
& && &曾芝,五十六派,明沅州知州,奉直大夫,南宗局首, 湖南曾国藩房先袓,湖南双峰县荷叶乡冲夭坪村人。
& && &曾衮,五十八派,明万历癸酉授袭翰林院五经噂士,授文林郎,江西永丰县龙潭村人。
& && &曾衍泳,六十七派,称云台公,清嘉庆袭翰林院五经博 士,奎文阁典籍,修职郎,奉政大夫,清谱主修主序,南宗 局首,湖南宁乡县人。
& && &曾尚溶,六十六派,清康熙授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加封 一级,授登仕郎,雍正赠《省亲念袓》四字匾,其后裔衍肃, 兴烈,.毓尊、传镇、传赐、纪连、纪瑚、广芳、广甫、昭嗣、 宪佑等八代十人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山东嘉祥县人。
& && &曾毓尊,六十九派,清乾隆授翰林院五经博士,官授征仕郎,.晋升文林郎,大清通谱主修主序,东宗局首,山东嘉 祥县人。
& && &曾国藩,七十派,大清进士出身,文至大学士,武至湘军首领,军机大臣,官至六部尚书,两广和直棣总督,晋封为国公,公侯。著有《曾文正公集》和军事,治家等多部名 著,是一个军事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原籍江西永丰龙潭, 明迁湖南双峰县荷叶乡神冲夭坪村。
& && &曾纪泽,七十一派,曾国藩长子,官户部侍郎,袭一等毅勇侯,出使英、法、俄等国:湖南双峰县人。
& && &曾国荃,七十派,曾国蔆之弟,湘军首领,清两江总督, 直隶总督,钦差大臣,太子大保,封威毅伯,湖南双峰县人。
& && &曾巩,四十七派,唐宋八大家之一,宋著名文学家、诗人,江西南 丰县人。
& && &曾布,四十七派,南宋进士,翰林学士,.右仪射杈独当国。江西南 丰县人。
& && &曾蒙简,五十九派,明正统十年登状元,江西泰和县城 西门状元坊村人。
& && &曾彦,六十派,明成化十四年登状元,江西泰和沙村乡 南坑村人。 ?
曽鹤齡,六十派,明永乐十九年登状元,且其袓孙、父 子、兄弟一家六人两人状元,四名翰林进士,髙膺鼎甲,荣 耀门第,江西泰和县郊状元坊人。
& && &曾崇惠,五十六派,明洪武官至辽东铁岭卫和天策卫总镇官,四代均为镇守边关大将。其孙廷玺由边关总镇官,攉 升为兵马司副指挥,文林郎。明武宗正德皇帝亲赐御酒金牌, 莽袍玉带,升任锦衣卫指挥签事,诰造大夫第,建柱国忠益祠。原籍江西泰和县碧溪乡碧溪村人,居官辽宁省铁岭县而宅。
& && &曾山,七十四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江西省委书记, 国务院内务部长,江西吉安县永和乡锦原村人。
& && &曾庆红,七十五派,中共中央政治局侯补委员,中共中 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国家副主席。江西吉安县永和乡锦 原村人,曾山之子。
& && &曾思玉,七十四派,中将军衔,大军区司令。
& && &曾宪林,七十四派,国务院部长。
& && &曾宪英,七十四派,国务院部长。
& && &曾威,七十四派,中央公安部副部长,江西泰和县人。
& && &曾志,七十西派,广东省委书记,陶铸夫人。
& && &曾宪梓,七十四派,香港商会会长,中央政协常委,热 心慈善事业而享誉海内外,广东梅县人。
& && &曾乐,上海宝钢髙级工程师,国际知名焊接专家,收录 《世界五千人名人录》和《国际殊勋名人录》获科技金奖, 誉名为科技功臣,广东中山人。
& && &曾三复,宋进士,监察御史,刑部侍郎,江西吉水县八 都乡兰溪村人。
& && &曾致尧,四十六派,宋进士,官秘书丞、吏部、礼部尚书、宰相, 江西南丰县人。
& && &曾水源,官太平天国东殿左丞相、天官、丞相,广西武宜人,1859年卒于南京城郊。
& && &曾天养,官太平天国丞相,太平军指浑,检点,御林侍卫.,广西桂平人。
& && && && && && && && && && && && && &&&七、资料考证结论
由于曾氏是大禹后代、宗圣的嫡裔,受到历朝世袭封赐,宗谱也由钦定统修,派语由皇封御赐,因而素有“宗圣一脉”而享誉海内外。在历次统修和决定世袭人选前,朝廷均拍钦差御使查奏宗圣曾氏渊源和房、派、衍属以及嫡传嫡裔等问题。诸如:(1)唐贞观六年,中书令温彦博查奏武城外衍九祖为实。(2)元朝翰林学士曾& &申奏据公因王莽篡权、避乱渡江挚族南迁庐陵吉阳为实。(3)清御使,江西布政和府共同查奏,曾氏出自禹后姒氏,禹王六传少康,封其子曲烈于鄫,五十传生世子巫,襄公元年莒灭鄫,巫奔鲁易鄫为曾,曾姓由此始矣。(4)有历史文著和出土文物证实鄫国存在和曾参定居武城的事实。(5)有清修通谱和大量村房族谱等历史资料,并经十年来的收集、整理、研究,四修此稿。因此,可以结论证实宗圣曾氏渊源和房、派以及嫡传的几个历史事实。诸如:
第一、曾姓历史古老,源于姒姓,是夏朝大禹后裔。
第二、夏王少康封其子曲烈于鄫国为君,以国名命姓,后被莒国所灭。太子巫率国人奔鲁,巫去其邑部始为曾姓,传至春秋。
第三、曾巫三传后至曾点、曾参父子,定居山东省平邑县魏庄乡南武城,传至十五代,曾点为先派、曾参开派为一派先祖,经十五传至西汉末止。
第四、曾氏在夏、商就有世袭封赐,明、清诸朝又复世袭。宗圣宗谱多次统修均由朝廷定员主持,御库开支,御史查核,从不紊乱。
第五、山东武城宗圣曾氏十五代西汉关内侯曾据,耻事王莽,不事官职,挚族南迁庐陵吉阳后,望出各地,成为中华曾氏第二发脉发祥地。
第六、庐陵吉阳三十三代尚书曾丞生三子,名圭、旧、略,历称“老三房”而发祥全国乃至海外。
第七、明钦定永丰木塘曾质粹东归居嘉祥,出现八代十人世袭翰博的兴旺局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九九八年三月一日
《曾子故里考》作者曾宪行,生于一九三四年七月二十四日,原系古庐陵县高行乡碧江人,位于井冈山下四十里,现为江西省泰和县碧溪乡碧溪村人,是原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堂叔。该宗亲毕业于政法大学,全国解放后参加过地、县、市公安工作至退休。多年来自费从事搜集研究中华曾氏古今资料为荣,并自力编纂了《曾宪行家谱》、《碧江曾氏志》、《中华曾氏志》(草稿、尚在编修中)。二零零六年,在平邑《武城曾氏族谱》编纂的工作中,宪行宗亲为谱馆提供了大量详实史料,给予了很大帮助,使得《武城曾氏族谱》的续修得以顺利完成、发行。并在来往信函中也多次表示,希望有生之年能来平邑南武城祭祖、省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平邑武城曾氏族谱谱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平邑曾氏宗亲联谊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平邑曾氏宗亲网站
主题帖子积分
, 积分 68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3 积分
, 积分 68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3 积分
[:330:][:330:]
主题帖子积分
, 积分 10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489 积分
, 积分 10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489 积分
临沂日报报业集团 琅琊新闻传媒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号)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或镜像社区热线: 8966078&&新闻热线:&&
在线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徽州区富溪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