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上有天可以焚香告夜,焚香是什么意思思

焚香拜请,心诚则灵。顽石点头也无情!有缘无份,情深不永。始信良缘天注定。----整段话的意思_百度知道
焚香拜请,心诚则灵。顽石点头也无情!有缘无份,情深不永。始信良缘天注定。----整段话的意思
冷冷水流千百转,盼不来点点落花顾,有缘无份。苦送他人一泓桃花潭水字面意思,枉君一片深情,方知缘由天定,感恩却无情,却换来顽石点头
如果用生肖来比喻这段话什么生肖最合适
可能是兔,或者猴
这段话说的是女的还是男的
这段话说的是女的还是男的
都可以啊,不过从顽石来看,估计说的是女方情深,男方无意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顽石点头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经验值+15&&
后即可领取
天邪为什么能给佛焚香加无敌时间啊,是那个技能,知道的详细的讲讲下谢谢。我小白
天邪怎么才能有最终奥义,随便一个天邪都有最终奥义吗
& 20:07:40
还可以输入500字
天琊加强所有职业的终极技能
& 07:36:39
楼主收个无道护符就可以了 不用天琊 带着无道护符开无敌时间跟带着天琊是一样的
& 01:30:24
3阶天琊就可以了
& 10:31:24
如果你不想发那么多的钱 你可以这样
技能祝融点满
天书点到无道
在配一个无道护符OK有无敌了 最终奥义 法宝飞升 还有
天琊不止给佛焚香加无敌时间 是给焚香加无敌时间
& 00:21:01
就是三阶附带的呀
& 00:15:33
洗到3阶,3+2的龙带无敌
& 00:13:46
火龙带的无敌
& 23:47:25
火龙带的无敌
& 23:38:37
火龙带的无敌
& 23:36:43
3阶的带两个附件
就可以强化焚香的八凶技能!前四重和三重 那两个阵法要点满,天书八凶那页要加到无道,点满
& 22:57:45
知道积分排行榜
游戏达人总采纳数
beta v0.5.3 测试中22、1、B&& 2、B&& 3、C& &4、D&&&&&&&&&&&
当初,景让的母亲郑氏,为人性格严厉公正,早年守寡,家里很贫穷,居住在东都。家中孩子都还年幼,郑氏就亲自教他们。她家的宅子后面有段古墙因雨水冲刷而塌陷,从古墙下面找到了许多钱,足可装满一船,家中的奴仆非常高兴,跑着报告郑氏;郑氏前往找到钱的地方,设案焚香祷告说:“我听说如果不劳而获,这是自身的灾难。上天必然是因为我死去的丈夫积留的恩德,上天怜惜他家里贫穷而赐给我们的,希望这些钱能帮助他所有的孩子今后能学有所成,这是他的愿望。但这些钱我不能拿!”于是就命家人将钱掩埋并在上面重新筑墙。
景让在浙西为官,有个左都押牙触怒了景让,景让对他使用杖刑并打死了他。引起军中将士的愤怒,将要发生哗变。景让的母亲郑氏知道了这件事,景让正要议事,母亲出来坐在景让办公的地方,让景让站在厅堂之上并斥责说:“天子把一方之地的事务交给你管理,国家的刑法,怎么能作为供你喜怒时滥用的东西,随意的杀掉没有罪的人呢!万一导致一方不安宁,岂不是对上辜负了朝廷,让你年老的母亲带着羞愧死去,(对下)凭什么去见你死去的父亲啊!”(于是)命令身边的人脱去景让的衣服治他的罪。准备(当众)鞭打他的背,(景让手下的)将士都替他求情,(向郑氏)跪拜并(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过了好久才放了景让。军队中也因此才安定下来。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初,景让母郑氏,性严明,早寡,家贫,居于东都。诸子皆幼,母自教之。宅后古墙因雨溃陷,得钱盈船,奴婢喜,走告母;母往,焚香祝之曰:“吾闻无劳而获,身之灾也。天必以先君余庆,矜其贫而赐之,则愿诸孤他日学问有成,乃其志也。此不敢取!”遽命掩而筑之。
景让在浙西,有左都押牙忤景让意,景让杖之而毙之。军中愤怒,将为变。母闻之,景让方视事,母出坐听事,立景让于庭而责之曰:&天子附汝以方面,国家刑法,岂得以为汝喜怒之资,妄杀无罪之人乎!万一致一方不宁,岂惟上负朝廷,使垂年之母衔羞入地,何以见汝先人乎!&命左右褫其衣坐之。将挞其背。将佐皆为之请,拜且泣,久而乃释之。军中由是遂安。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景让母郑氏,性严明&&& &&&&&&&&&&&&&&&&&& 严明:严厉而聪慧
&&&&&& B.矜其贫而赐之&&&&&&&&&& &&&&&&&&&&&&&&&& 矜:夸耀
&&&&&& C.母出坐听事&&&&&&&&&&&& &&&&&&&&&&&&&&&& 听事:厅堂
&&&&&& D.天子付汝以方面&&&&&&&& &&&&&&&&&&&&&&&& 方面:古指一个地方的军政要职或其长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 A.①居于东都&&&&&&&&&&& &&&&&&&&&&&&&&&&&& ②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 B.①吾闻无劳而获&&&&&&& &&&&&&&&&&&&&&&&&& ②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 C.①天必以先君余庆&&&&& &&&&&&&&&&&&&&&&&& ②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 D.①久而乃释之&&&&&&&&& &&&&&&&&&&&&&&&&&& ②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郑氏政治才能的一组是&&&&&&&&&&&&&&&&&&&&&&&&&&&&&&&& (&&& )
①诸子皆幼,母自教之 &&&&&&&&&&&&&&&&&&&&&&&&& ②遽命掩而筑之
③母往,焚香祝之&&&&&&&&&&& &&&&&&&&&&&&& ④立景让于庭而责之&& &&&&&&&&&&&&&&&&&&
⑤命左右褫其衣坐之。将挞其背。
&&&&&& A.②④⑤&& &&&&&&&&& B.①②③&& &&&&&&&&& C.④⑤&& &&&&&&&&&&&&& D.②④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 A.郑氏早年丧夫,独自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她善于言传身教,当家人从墙下挖出钱来时,她以不取不义之财来教育和激励孩子。
&&&&&& B.郑氏的家人从古墙下挖出大批钱财,郑氏认为这是上天的恩赐,让她用这些钱来帮孩子们学业有成;但又考虑&无劳而获,身之灾也&,所以又没有接受。
&&&&&& C.景让苛责部下,致人死命,引起军心浮动,形势危急,依靠母亲郑氏的帮助,才得以解围。
&&&&&& D.郑氏听说景让打死部下,害怕引起众怒,于是当机立断,采用当众教子的方法感动了景让的部下,从而使军心安定下来。
科目:高中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 初,景让母郑氏,性严明,早寡,家贫,居于东都。诸子皆幼,母自教之。宅后古墙因雨隤陷,得钱盈船,奴婢喜,走告母;母往,焚香祝之曰:“吾闻无劳而获,身之灾也。天必以先君余庆(积留的恩德),矜其贫而赐之,则愿诸孤他日学问有成,乃其志也,此不敢取!”遽命掩而筑之。
&&& 景让在浙西,有左都押牙忤景让意,景让杖之而毙。军中愤怒,将为变。母闻之,景让方视事,母出坐听事,立景让于庭而责之曰:“天子付汝以方面,国家刑法,岂得以为汝喜怒之资,妄杀无罪之人乎!万一致一方不宁,岂惟上负朝廷,使垂年之母衔羞入地,何以见汝之先人乎!”命左右褫其衣坐之,将挞其背。将佐皆为之请,拜且泣,久而乃释之,军中由是遂安。
(《资治通鉴》)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景让母郑氏,性严明
B.军中愤怒,将为变
C.母出坐听事
D.天子付汝以方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奴婢喜,走告母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B.天必以先君余庆,矜其贫而赐之
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C.有左都押牙忤景让意,景让杖之而毙
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D.将佐皆为之请,拜且泣,久而乃释之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加横线代词所指代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子皆幼,母自教之(诸子)
B.天必以先君余庆,矜其贫而赐之(先君)
C.此不敢取(钱)
D.乃其志也(上天)
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遽命掩而筑之——急忙命令将钱埋起来并在上面筑起墙
B.岂得以为汝喜怒之资——怎么能当做供你喜怒时滥用的东西。
C.使垂年之母衔羞入地——让年老的母亲带着羞愧死去
D.命左右褫其衣坐之——命令左右的人脱去景让的衣服坐在他身上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郑氏政治才能的一组是(  )
①诸子皆幼,母自教之
②遽命掩而筑之
③母往,焚香祝之
④立景让于庭而责之
⑤命左右褫其衣坐之,将挞其背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郑氏早年丧夫,独自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她善于言传身教,当家人从墙下挖出钱来时,她以不取不义之财来教育和激励孩子。
B.郑氏的家人从古墙下挖出大批钱财,郑氏认为这是上天的恩赐,让她用这些钱来帮助孩子们学业有成;但又考虑到“无劳而获,身之灾也”,所以又没有接受。
C.景让苛责部下,致人死命,引起军心浮动,形势危急,依赖母亲郑氏的帮助,才得以解围。
D.郑氏听说景让打死部下,引起众怒,于是当机立断,采用当众教子的方法感动了景让的部下,才使军心安定下来。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 初,景让母郑氏,性严明,早寡,家贫,居于东都。诸子皆幼,母自教之。宅后古墙因雨隤陷,得钱盈船,奴婢喜,走告母;母往,焚香祝之曰:“吾闻无劳而获,身之灾也。天必以先君余庆(积留的恩德),矜其贫而赐之,则愿诸孤他日学问有成,乃其志也,此不敢取!”遽命掩而筑之。
&&& 景让在浙西,有左都押牙忤景让意,景让杖之而毙。军中愤怒,将为变。母闻之,景让方视事,母出坐听事,立景让于庭而责之曰:“天子付汝以方面,国家刑法,岂得以为汝喜怒之资,妄杀无罪之人乎!万一致一方不宁,岂惟上负朝廷,使垂年之母衔羞入地,何以见汝之先人乎!”命左右褫其衣坐之,将挞其背。将佐皆为之请,拜且泣,久而乃释之,军中由是遂安。
(《资治通鉴》)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景让母郑氏,性严明
B.军中愤怒,将为变
C.母出坐听事
D.天子付汝以方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奴婢喜,走告母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B.天必以先君余庆,矜其贫而赐之
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C.有左都押牙忤景让意,景让杖之而毙
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D.将佐皆为之请,拜且泣,久而乃释之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加横线代词所指代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子皆幼,母自教之(诸子)
B.天必以先君余庆,矜其贫而赐之(先君)
C.此不敢取(钱)
D.乃其志也(上天)
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遽命掩而筑之——急忙命令将钱埋起来并在上面筑起墙
B.岂得以为汝喜怒之资——怎么能当做供你喜怒时滥用的东西。
C.使垂年之母衔羞入地——让年老的母亲带着羞愧死去
D.命左右褫其衣坐之——命令左右的人脱去景让的衣服坐在他身上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郑氏政治才能的一组是(  )
①诸子皆幼,母自教之
②遽命掩而筑之
③母往,焚香祝之
④立景让于庭而责之
⑤命左右褫其衣坐之,将挞其背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郑氏早年丧夫,独自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她善于言传身教,当家人从墙下挖出钱来时,她以不取不义之财来教育和激励孩子。
B.郑氏的家人从古墙下挖出大批钱财,郑氏认为这是上天的恩赐,让她用这些钱来帮助孩子们学业有成;但又考虑到“无劳而获,身之灾也”,所以又没有接受。
C.景让苛责部下,致人死命,引起军心浮动,形势危急,依赖母亲郑氏的帮助,才得以解围。
D.郑氏听说景让打死部下,引起众怒,于是当机立断,采用当众教子的方法感动了景让的部下,才使军心安定下来。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三点一测丛书 高中语文 必修5 (江苏版课标本) 江苏版课标本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李日知,郑州荥阳人也。举进士。天授中,累迁司刑丞。时用法严急,日知独宽平无冤滥。尝免一死囚,少卿胡元礼请断杀之,与日知往复至于数四,元礼怒曰:“元礼不离刑曹,此囚终无生理。”答:“日知不离刑曹,此囚终无死法。”因以两状列上,日知果直。
  神龙初,为给事中。日知事母至孝,时母老,尝疾病,日知取急调侍,数日而鬓发变白。寻加朝散大夫。其母未受命妇邑号而卒,将葬发引,吏人赍告身①而至,日知于路上即殒绝,久之乃苏。左右皆哀恸,莫能仰视。巡察使、卫州司马路敬潜将闻其孝悌之迹,使求其状,日知辞让不报。服阕,累迁黄门侍郎。
  时安乐公主池馆新成,中宗亲往临幸,从官皆预宴赋诗,日知独存规诫,其末章曰:“所愿暂思居者逸,莫使时称作者劳。”论者多之。
  景云元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转御史大夫,知政事如故。明年,进拜侍中。先天元年,转刑部尚书,罢知政事。频乞骸骨,请致仕,许之。初,日知将有陈请,而不与妻谋,归家而使左右饰装,将出居别业。妻惊曰:“家产屡空,子弟名宦未立,何为遽辞职也?”日知曰:“书生至此,已过本分,人情无厌,若恣其心,是无止足之日。”及照田园,不事产业,但葺构池亭,多引后进,与之谈宴。开元三年卒。
  注:①告身:指封为命妇的公文、凭证。
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日知果直     直:正确
使求其状     状:容貌,样子
服阕       阕:完毕
吏人赍告身而至  赍:携带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而不与妻谋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因以两状列上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吏人赍告身而至
吾尝跤而望也
夫晋,何厌之有?
下列全都表现李日知淡泊名利、追求田园生活的一组是
①从官皆预宴赋诗,日知独存规诫
②频乞骸骨,请致仕
③归家而使左右饰装,将出居别业
④不事产业
⑤但葺构池亭
⑥多引后进,与之谈宴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天授年间,李日知任司刑丞,当时用法很严,而只有李日知执法宽而没有冤案。曾经为一个死囚是否该杀与同僚胡元礼争论多次,最后果然李日知是对的。
李日知事母至孝,曾因护理侍奉母亲而在几天就白了头发,后来母亲没有受命妇邑号就死了,而命妇邑号在将要下葬的时候送到,日知更是悲痛得当时就昏死了过去。
安乐公主的池馆新落成,连中宗也亲自前往,跟随的大臣都写诗祝贺,唯独李日知加以规劝告诫,因而招致很多人的议论。
李日知退休回家后,不经营产业,只修池塘,筑小亭,多多邀请后学青年,与他喝酒谈心。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寔为师友。初举孝廉,为司徒胡广所辟,再迁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复征,再迁渔阳太守。寻转蜀郡太守,以母老乞不之官。转护乌桓校尉。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 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 拜司隶校尉。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第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让诉冤于帝,诏膺入殿,御亲临轩,诘以不先请便加诛辟之意。膺对曰:“昔仲尼为鲁司寇,七日而诛少正卯。今臣到官已积一旬,私惧以稽留为愆,不意获速疾之罪。诚自知衅责,特乞留五日,克殄元恶,退就鼎镬,始生之愿也。”帝无复言,顾谓让曰:“此汝弟之罪,司隶何愆?”乃遣出之。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帝怪问其故,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是时朝廷日乱,纲纪颓弛,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及遭党事当考实膺等案经三府太尉陈蕃却之帝愈怒遂下膺等于黄门北寺狱。膺等颇引宦官子弟,宦官多惧,请帝以天时宜赦。于是大赦天下。膺免归乡里,居阳城山中,天下士大夫皆高尚其道,而污秽朝廷。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乃诣诏狱。考死,妻子徙边,门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锢。时侍御史蜀郡景毅子顾为膺门徒,而未有录牒,故不及于谴。毅乃慨然曰:“本谓膺贤,遣子师之,岂可以漏夺名籍,苟安而已!”遂自表免归,时人义之。(节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初举孝廉,为司徒胡广所辟(征召)B.特乞留五日,克殄元恶 (抓捕)C.案经三府,太尉陈蕃却之(拒绝)D.考死,妻子徙边(通“拷”,拷打)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母老乞不之官B.今日乃得御李君矣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乃使其从者衣褐C.让诉冤于帝D.七日而诛少正卯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德不厚而望国之治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膺作战勇敢。敌寇侵犯边塞时,他常常冒着被流箭和飞石击中的危险,临阵御敌,击退来兵,贼兵非常害怕。B.李膺执法如山。在张朔杀人一案中,他把个人的生死得失置之度外。宦官们对他十分畏惧,连休假日也不敢出宫。C.李膺敢于担当。张俭事发后,乡人劝说他逃走以避祸,他却认为这样做有违人臣之节,因而主动前往牢狱。D.李膺颇有声望。樊陵请求当他弟子;荀爽登门拜见,为他驾车;景顾身为门徒,在李膺死后主动上表辞官归隐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及遭党事当考实膺等案经三府太尉陈蕃却之帝愈怒遂下膺等于黄门北寺狱。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3分(2)本谓膺贤,遣子师之,岂可以漏夺名籍,苟安而已!(4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届浙江省杭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七校联考语文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寔为师友。初举孝廉,为司徒胡广所辟,再迁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复征,再迁渔阳太守。寻转蜀郡太守,以母老乞不之官。转护乌桓校尉。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 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 拜司隶校尉。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第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让诉冤于帝,诏膺入殿,御亲临轩,诘以不先请便加诛辟之意。膺对曰:“昔仲尼为鲁司寇,七日而诛少正卯。今臣到官已积一旬,私惧以稽留为愆,不意获速疾之罪。诚自知衅责,特乞留五日,克殄元恶,退就鼎镬,始生之愿也。”帝无复言,顾谓让曰:“此汝弟之罪,司隶何愆?”乃遣出之。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帝怪问其故,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是时朝廷日乱,纲纪颓弛,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及遭党事当考实膺等案经三府太尉陈蕃却之帝愈怒遂下膺等于黄门北寺狱。膺等颇引宦官子弟,宦官多惧,请帝以天时宜赦。于是大赦天下。膺免归乡里,居阳城山中,天下士大夫皆高尚其道,而污秽朝廷。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乃诣诏狱。考死,妻子徙边,门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锢。时侍御史蜀郡景毅子顾为膺门徒,而未有录牒,故不及于谴。毅乃慨然曰:“本谓膺贤,遣子师之,岂可以漏夺名籍,苟安而已!”遂自表免归,时人义之。(节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初举孝廉,为司徒胡广所辟(征召)B.特乞留五日,克殄元恶 (抓捕)C.案经三府,太尉陈蕃却之(拒绝)D.考死,妻子徙边(通“拷”,拷打)【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母老乞不之官B.今日乃得御李君矣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乃使其从者衣褐C.让诉冤于帝D.七日而诛少正卯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德不厚而望国之治【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膺作战勇敢。敌寇侵犯边塞时,他常常冒着被流箭和飞石击中的危险,临阵御敌,击退来兵,贼兵非常害怕。B.李膺执法如山。在张朔杀人一案中,他把个人的生死得失置之度外。宦官们对他十分畏惧,连休假日也不敢出宫。C.李膺敢于担当。张俭事发后,乡人劝说他逃走以避祸,他却认为这样做有违人臣之节,因而主动前往牢狱。D.李膺颇有声望。樊陵请求当他弟子;荀爽登门拜见,为他驾车;景顾身为门徒,在李膺死后主动上表辞官归隐【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及遭党事当考实膺等案经三府太尉陈蕃却之帝愈怒遂下膺等于黄门北寺狱。【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3分(2)本谓膺贤,遣子师之,岂可以漏夺名籍,苟安而已!(4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云南省2011届高三阶段性联合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胡同里的女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北京,西四北六条是一条干净整齐的胡同,居民彼此客客气气,多数人穿戴整齐,再一个特点是,整条胡同没有公共厕所,这在西四北的胡同中非常难得。东口甲七号是个四合院,黑大门,有时从中走出一位一米五的老者,长袍长衫。他就是当时著名的中国画家陈半丁。我认识他,他未必认识我。我与他最小的儿子是中学同学,我曾到他家大院子中央摆放的乒乓球桌子打过球,有一回抽球抽高兴了——“啪”地一下就打在半老的脸上!我吓坏了,不知怎么办好,只见陈半老摸了摸被抽疼的脸颊,低低说了声:“接着玩吧,以后有点准!”随即扭身走开。
  他是北京中国画院的第一副院长,年纪比齐白石略小,从故乡进北京又比齐白石稍早。齐白石初进北京时,很得到他的帮助,于是齐白石让儿子拜师于陈,俩人关系不错。新中国成立初期,陈半老经常领衔画一些祝贺性的大画,他署名总是在最前头,常常画的是牡丹。
    他也常在画累了时站在胡同望街景。他很熟悉北京的街景,包括其中的人。遇到买菜归来的邻居,彼此点点头,算是招呼。他大门口也有一景:经常是在星期六的晚上,小汽车在门口排起长队,他正在请客。半老好吃,也懂吃,还会挑拣晾干了的海参鲍鱼。不少送海货的都认识他,他成批地收进。朋友们到他家吃饭,最初他坚持自己请:我成批买进,便宜。朋友则要出份子,少数服从多数,僵局才算打破。
  新中国成立后,他画过许多歌颂的画“进贡”,但用词较旧,编不出新词。我依旧去陈半丁家打球,但格外注意了,有时宁可多绕个弯,直接进入我那同学的住室,也避免被半老看见。1957年后,我父母下放劳动,事情被同学告诉给半老。一次,他又在门前望街景,我骑车经过,远远看见半老,我就减速慢行。及至接近半老时,我就下车推着走。半老第一次主动向我点头,并说:“你父母都下去了?”我点点头。半老又说:“如果有困难,告诉我那孩子。”我不敢回答,急忙走开,事后我问半老之子,他承认是他把我家的“变故”向父亲讲了。
  “文革”开始,陈半丁怕得要死,他或许心想:我没做什么违法之事啊。半老内心的话还多,但再没人听他絮叨了。没两天,病情加重,他坐进重孙子坐的小竹车中,由老伴推到医院,在急诊室一报名字,医院不给治疗,结果很快去世。
  当然,那年月无辜死去的人很多,陈半老只是其中之一。粉碎“四人帮”后,他得到郑重的平反,他和两房妻子也最终安定下来。而北六条胡同,也很快淡忘了他,子女们无力修缮四合院,最后只能卖给一位南方的大款。大款看中的只是地皮,住进来以后很快就大兴土木,把整个院子都重新“来”了一遍。
  胡同整个换了面貌,东口紧邻着西四北大街,街上的商店密密麻麻,胡同里有老住户搬走,房子多卖给大街上的商贩,他们住进了胡同北,又把大量货物存贮在小院中,邻居们都向往过去的安静,说如今这里成为城乡结合部啦。偶尔老人又说起半老和胡同的过去,没有这样的画家啦!也再没有过去的北六条啦!过去,半老住在北六条,附近几条胡同的人都知道;如果是文化美术界的人,大约能有半个北京城都羡慕北六条。如今,有钱的艺术家都住进别墅,自己把自己给关起来了,他们根本不是咱胡同的人啦。各种楼房在城区冲天而起,您说楼房与胡同能“对接”在一起么?
1.文章多处记叙陈半丁的言行,从中可看出陈半丁是一个怎样的人?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半老内心的话还多,但再没人听他絮叨了。
(2)自己把自己给关起来了,他们根本不是咱胡同的人啦。
3.作者以怎样的态度对待陈半丁?体现出作者怎样的心理状态?
4.文章最后一段发出了“各种楼房在城区冲天而起,您说楼房与胡同能‘对接’在一起么”的疑问。综观全文,这样设问有什么时代意义?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届浙江省杭州市七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寔为师友。
初举孝廉,为司徒胡广所辟,再迁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复征,再迁渔阳太守。寻转蜀郡太守,以母老乞不之官。转护乌桓校尉。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
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
拜司隶校尉。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第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让诉冤于帝,诏膺入殿,御亲临轩,诘以不先请便加诛辟之意。膺对曰:“昔仲尼为鲁司寇,七日而诛少正卯。今臣到官已积一旬,私惧以稽留为愆,不意获速疾之罪。诚自知衅责,特乞留五日,克殄元恶,退就鼎镬,始生之愿也。”帝无复言,顾谓让曰:“此汝弟之罪,司隶何愆?”乃遣出之。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帝怪问其故,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
是时朝廷日乱,纲纪颓弛,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及遭党事当考实膺等案经三府太尉陈蕃却之帝愈怒遂下膺等于黄门北寺狱。膺等颇引宦官子弟,宦官多惧,请帝以天时宜赦。于是大赦天下。膺免归乡里,居阳城山中,天下士大夫皆高尚其道,而污秽朝廷。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乃诣诏狱。考死,妻子徙边,门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锢。时侍御史蜀郡景毅子顾为膺门徒,而未有录牒,故不及于谴。毅乃慨然曰:“本谓膺贤,遣子师之,岂可以漏夺名籍,苟安而已!”遂自表免归,时人义之。(节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初举孝廉,为司徒胡广所辟(征召)
B.特乞留五日,克殄元恶 (抓捕)
C.案经三府,太尉陈蕃却之(拒绝)
D.考死,妻子徙边(通“拷”,拷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以母老乞不之官&&&&&&&&&&&&&&&&&&&&&&&&&&&&&&&&&
B.今日乃得御李君矣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乃使其从者衣褐&&
C.让诉冤于帝&&&&&&&&&&&&&&&&&&&&&&&&&&&&&&&&&&&&&
D.七日而诛少正卯&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膺作战勇敢。敌寇侵犯边塞时,他常常冒着被流箭和飞石击中的危险,临阵御敌,击退来兵,贼兵非常害怕。
B.李膺执法如山。在张朔杀人一案中,他把个人的生死得失置之度外。宦官们对他十分畏惧,连休假日也不敢出宫。
C.李膺敢于担当。张俭事发后,乡人劝说他逃走以避祸,他却认为这样做有违人臣之节,因而主动前往牢狱。
D.李膺颇有声望。樊陵请求当他弟子;荀爽登门拜见,为他驾车;景顾身为门徒,在李膺死后主动上表辞官归隐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及遭党事当考实膺等案经三府太尉陈蕃却之帝愈怒遂下膺等于黄门北寺狱。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3分
(2)本谓膺贤,遣子师之,岂可以漏夺名籍,苟安而已!(4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
雨洒梅花岭
扬州的雨,是多情的泪,纷纷扬扬挥不去。当地人说,扬州一旦下起这样的雨,不见雪花不会晴。偏就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一心要去拜谒史可法纪念馆。淋湿的不仅是衣襟,还有凝重的心。也许天公通晓了人意,泪水也有些禁不住似的。
史可法纪念馆原名史公祠,坐落在广储门外梅花岭畔。梅花岭,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我想象着那素洁的梅花瓣上应当浸润着点点血色霞光。冬天还未到,梅花初含苞,正好啜饮着雨汁做一点精神上的准备吧。我缓步跨进纪念馆大门,恍然觉得开封与扬州就近在咫尺了。仿佛英雄史可法伸开巨大的臂膀一搂,两座历史名城就亲如兄弟般地拥抱在一起了。因为,史可法是开封(祥符)人,却为保卫扬州而壮烈殉国,岂不是一个人连起了千里之遥两座城么?
其实,史可法的确一人成全了两座城池。
先说开封。一个地处中原的历史文化名城,多少年来尽管历史地位不断下滑(由都城而省会而省辖市),始终有“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那么一种皇城人的派头。这里不缺少帝王将相文韬武略。不缺少才子佳人风花雪月,就是一个普通的市民也多少带点儿精明、算计、义气,外加上显而易见的自负自居。这里出过眼睛向下、虚心向孟子请教治国之道的梁惠王;出过能言善辩、纵横天下的一代奇才张仪;出过招贤纳士、重用人才的信陵君:出过因为一首《黄鹤楼》诗让诗无敌的李白刮目相看的崔灏;出过执法如山、铁面无私的清官包拯(但包拯不是开封人,是合肥人);出过忠诚爱国、一门英烈的杨家将(杨家将也不是开封人,是山西人);也出过号称“南秋 (瑾)北刘”中的女革命家刘青霞。它所欠缺的大约也就是燕赵之士的那种慷慨悲歌、大义凛然的英雄大气吧!但恰好又由史可法填补了这项空白。他在扬州仅仅十天的时间,却用生命完成了开封人另一面性格的辉煌展示:忠诚、爱国、大义、爱民,清正廉洁,文武全才,视死如归。宛如女词人李清照因为“人比黄花瘦”等绮丽词章被冠以婉约派之名,终于也有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金刚怒目式。这倒是开封人更可引以为傲的一个资本。
再说扬州。在许多人的印象里,扬州是一个“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自古以来就是达官贵人、诗家墨客诗酒游乐的地方。晚唐诗人杜牧可以说才华横溢,时人把他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名声可谓高矣。他曾应淮南节度使牛僧孺之邀,赴扬州任节度推官,后转为掌书记,监察御史里行。牛十分器重颇有才华的杜牧,“凡文词之事,皆出书记”,对外接待答辩,也委托他办。可是杜牧并没有好生地做官,却与娼楼歌妓每每交好,很有点儿“锦袍玉带多拘谨,乐不思蜀醉此生”的味道了。直到后来离开了扬州,仍念念不忘那里的歌舞宴乐,眷恋之情萦绕于心。有诗为证: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红楼梦》中写的黛玉的父亲林如海也曾是扬州一位负责盐运的官员,当年林府乃是这里的名门望族,据说他的政绩和名声都不错。林黛玉在病入膏盲时还念念不忘梦里扬州,不住地感叹;父母若在,南边的景致,春花秋月,水秀山明,二十四桥,六朝遗迹……诸事可以任意。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相传也是以扬州的园林为背景的。这里的秀丽风光也多是与诗人居士等有着不解之缘的。凡此,扬州之美、之秀、之文、之雅、之风流、之享乐等等,应有尽有了,惟一缺憾的仍是史可法这样的大丈夫气概也!所以,短短的扬州十日,绝不仅仅是史可法全其名节、成为一个时代大英雄的特别时段,也是历史给予扬州一个机遇,得以展现刚烈强悍、威武不屈的性格风采。偶尔露峥嵘,就消除了一漫长的历史误会:除了“烟花三月”,还有“绿扬喋血”!这也许就是扬州那场大悲剧的喜剧余音。见仁见智,大约总不是一个开封旅游者的牵强附会吧。
还应该感谢那位写出千古名剧《桃花扇》的孔尚任先生。生活窘迫,不得不卖掉心爱的马,穷得几乎“离唱莲花落不远”的程度,他仍旧大义凛然地写出了史公“为国事,不顾残躯”的壮哉之气:领着一枝兵/和他三家傲/似垒卵泰山压倒/你站住繁华二十四桥/竹西明月夜吹箫/他也想隋堤柳下安营巢/不教你蕃嫠观独夸琼花少/谁不羡扬州鹤背飘/妒杀你腰缠十万好/怕明日杀声咽断广陵潮。他不拘史实,让史公在恨与爱的痛彻肺腑中“看江山换主,无可留恋”而慨然沉江殉国。因为史可法,开封与扬州可以说同时完成了自己的城市性格史,找回了久藏于内的精神主体。所以,它是英雄用生命写下的血色诗篇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宏观题旨啊!
暮秋时节,扬州多雨。那雨总是不停地洒落在郁郁葱葱的梅花岭上。古老的梅花岭耸起英雄的脊梁,便将那雨点点吸入冬梅的苞蕾,一经雨收雪飞,漫岭的梅花吐艳流芳,于是,扬州便绽开了最美的笑容。
1、阴雨绵绵的日子,作者为什么仍然“一心”要去拜谒史可法纪念馆?
2、“这也许就是扬州那场大悲剧的喜剧余音。”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3、为什么说“史可法的确一人成全了两座城池”?
4、文章最后一段描写了扬州的雨中梅景,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2012届高三第一次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杀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涴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考中了进士,任隰州军事推官。隰州的百姓经常在寺庙里聚众赌博,有一天,盗贼杀了寺里的奴仆抢走了钱财,赌博的人正好到来,衣服偶然染上了血迹,巡逻的士兵将他逮捕送到州府,严刑审讯后屈意招认。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徙仪州推官,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只有薛奎对此怀疑,请求州官暂缓处置这个案件,后来果真抓到了杀人凶手。薛奎升任仪州推官,曾经率领民夫运粮去盐州,恰逢大雨连绵,粮食被水浸泡腐烂,薛奎就请求转运使卢之翰让民夫回仪州,而后再赔偿损失的粮食。之翰怒,欲劾奏之。奎徐曰:“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卢之翰大怒,准备上书弹劾薛奎。薛奎慢慢地劝说他道:“兴兵作战已经很久了,百姓都因转运军饷而疲惫不堪,现在幸好军粮有余,为什么要因为这些陈腐的粮食而使百姓困苦呢!”卢之翰的怒气消除了,所有因民夫而损失的粮食,他都上奏免除了赔偿。
  知并州,改秦州。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务为俭约,教民水耕,岁中积粟三百万。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薛奎任并州知州,后改任秦州知州。秦州驻有重兵,经费常不足用。薛奎力求节俭,教百姓改用灌溉耕作的方法,一年之内就积余了粮食三百万石。改任益州知州,秦州百姓和少数民族部落数千人列数薛奎的政绩,请求朝廷让薛奎留任,朝廷下圣谕予以褒扬,但没有同意让薛奎留任。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贫无以为养。”奎出俸钱与之,戒曰:“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其母子遂如初。成都有一个妇女告发她的儿子不孝,薛奎责问他,他于是说:“是因为贫穷无法赡养。”薛奎就拿出自己的俸禄给他,并告诫他说:“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再宽恕你了!”他们母子于是和好如初。尝夜宴,有戍卒杀人,人皆奔走,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临事持重明决,多此类也。薛奎曾经在夜里设筵待客,有守边的士兵杀人,人们都吓得奔逃,薛奎暗中派人将他逮捕处死,赴宴的宾客都没有人觉察到此事。薛奎遇事能沉稳处置、果断决策,有很多类似的情况。
  召为龙图阁学士,遂参知政事。帝谕曰:“先帝尝以为卿可任,今用卿,先帝意也。”俄迁给事中。薛奎被召入朝任龙图阁学士,后任参知政事。皇上告诉他说:“先帝曾经认为你可以重用,现在任用你,是先帝的意见。”不久薛奎升任给事中。帝尝谓辅臣曰:“臣事君鲜有克终者。”奎曰:“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皇上曾经对辅政大臣说:“臣子侍奉君主,很少有善始善终的。”薛奎说:“不仅是臣下应该做到善始善终。”并列举了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的史事来回答,皇上同意他的话。
  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沾醉者。薛奎性情刚直,不肯随便附和别人的意见,遇事敢于说话。宋真宗时多次宴请群臣,以至于有大臣喝得大醉。奎谏曰:“陛下即位之初,励精万机而简宴幸。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真宗善其言。薛奎进谏说:“陛下刚即位的时候,振作精神,处理全国的政务,对于宴享临幸是从简的。现在天下确实是太平无事,但宴饮游乐却无节制,大臣们多次醉酒,失掉了庄严的容止,这不是用来加重朝廷的权威的做法啊。”真宗很赞赏他的说法。
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五》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  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
先帝尝以为卿可任   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
真宗善其言      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弃
非所以重朝廷也    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薛奎“遇事敢言”的一组是
①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
②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
③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④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
⑤奎务为俭约,教民水耕
⑥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薛奎请求转运使卢之翰让运粮到盐州的民夫先回仪州,而后再赔偿因大雨而损失的粮食。卢之翰大怒并准备弹劾薛奎,听了薛奎的解释后,终于接受了他的请求。
薛奎改任益州知州,秦州百姓和少数民族部落数千人请求朝廷让薛奎留任,朝廷下圣谕对薛奎予以褒扬,但没有同意让薛奎留任。
薛奎任益州知州时,拿出自己的俸禄给一个因贫穷无力奉养母亲的人,但同时告诫他,如不好好赡养母亲,将不会饶恕他。
薛奎性情刚直,不肯随便附和别人的意见,遇事敢于说话。对于皇上的言行,能当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得到皇帝的肯定。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
(2)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贫无以为养。”
(3)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预告登记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