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上班。猜第六代领导人猜想一

我是国企一名倒班工作人员,领导强制在倒班休息时间开会(经常性)这样合法吗? - 相关问题 - 110网法律咨询
上倒班的国企员工,下班后不准关机,经常性的在下班休息时间打电话要求开会,开会时间都是星期一到星期五的白班正常上班时间内,而且有时候经常一星期都在开会,我们完全没有休息时间。如果我们倒班人员不去开会要扣钱,这种做法合法吗?我们有没有权利拒绝在倒班休息时间去开会?
上倒班的国企员工,下班后不准关机,经常性的在下班休息时间打电话要求开会,开会时间都是星期一到星期五的白班正常上班时间内,而且有时候经常一星期都在开会,我们完全没有休息时间。如果我们倒班人员不去开会要扣钱,这种做法合法吗?我们有没有权利拒绝在倒班休息时间去开会?
我是一名高速公路隧道管理监控员,我们工作时间为三八制倒班!近些时领导说下班后不让回家,每天就让住宿舍,如若发现下班不在宿舍按旷工算!下班不让回家这违反劳动法吗?还有就是单位离家来回一趟一百多公里!没有配接送车,我们回家都只是自己想办法呢!一个月轮休只有五天,而且还不由自己安排!
本来培训是一件好事,可是搞技术的有个水平高低,而且休息时间难免有自己的事要做.我认为这个培训是应该有选择的去参加学习,不用学一些重复的知识,在说谁在休息时间不会有点个人私事.可是领导威胁说将与个人工作绩效考核紧密挂钩。虽然现在没直接的经济处罚,谁知道这考评的时候会怎么样.请求帮助.
附邮件内容如下:(XX为名称信息)
XX部培训围绕系统级的技术工作开展。现将相关安排发布如下:
1.后期的培训管理工作由XX负责。包括组织、时间、内容安排等。
2.系统部全体系统人员...
我是一名政府工作人员,经常被人举报,但都经纪委查不实,已经对我的工作生活造成影响了,我该怎么办?
每天工作时间超过20小时,没有合理的休息时间这样违法不
老板经常占用员工休息时间开会,中午开会自己在那吃饭,其他人看着他吃,等他吃完了,别人连饭都没得吃的,一开经常就是开一天。晚上经常开到11-12点,周末也经常叫别人来开会。每到饭点就自己吃,让别人饿着;公司又跟组织部有关系,不敢去劳动仲裁或者找监察,请问该怎么办?
学校白天考勤每天信息通报老师名字,中午12点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开会,晚上还得晚自习,是否合法?对老师名誉、隐私有否侵犯?这是不是精神暴力?
您好,我是一名国企的员工,由于我工作的原因长期倒班熬夜,久坐对电脑工作而导致我现在腰椎间盘突出特别严重,医生都要求我尽快动手术,否则会有瘫痪的风险!我想请问律师,我这种情况能申请工伤吗?申请需要走什么程序和证明?到时住院治疗期间,单位会怎样扣除我的工资和奖金呢?谢谢
我是大连供电公司下属单位的一名电管员,是修理班的一名员工,工作时间是工作48小时休息48小时,我得工作时间是不是违反了劳动法,在一个,我在2013年的5月28日,在工作当中,右脚右三踝骨折,现在已经做完工伤鉴定,在家等结果呢,我想问的是我这次的受伤是不是间接的说明我工作时间过长引起的疲劳,而导致的,公司应不应该为此给我一个说法。
请问,我是一名上白夜休休制的倒班人员,单位在我休息时间开会学习,又不给倒休或者加班费,单位以这个名义扣绩效分和工资,我可以做些什么?第A04版:焦点新闻&&&&
第A01版第A02版第A03版第A04版第A05版第A06版第A07版第A09版第A11版第A13版第A14版第A15版第A16版第A17版第A18版第A19版第A24版第A25版第A26版第A27版第A28版第A29版第A30版第A31版第A32版第A33版第A34版第A35版第A36版第A37版
“猜猜我是谁”升级版来了: 骗子一句“我是你领导”卷走2.7万
泰州警方蹲守ATM机一个月擒获3名嫌疑人,这类案件年后江苏已有19起
王程 苏莹 王国柱
  骗子被押解到泰州。王程 摄
&&“你不知道我是谁啊?我是你领导!”春节后,这种骗局在全国多地发生,截至清明节,江苏就发生了19起。&&泰州海陵区警方派民警远赴千里之外的广东阳江市阳西县,蹲守ATM机1个多月,最后打破了骗局。昨天上午,3名诈骗嫌疑人已被押解到泰州。&&通讯员&王程&苏莹&&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王国柱&&综合钱江晚报&&骗局·情景再现&&她被卷走2.7万,你别再上当了&&骗子:喂,王××。&&王女士:啊……&&骗子:你听不出来我是谁啊!&&王女士:你是黄总啊?&&骗子:你终于听出来了,存好我这个新号码。&&……一天之后&&骗子:到我办公室来,有几个客人需要接待。&&王女士:好的。&&骗子:算了,来的是几个领导,你过来不方便。你准备几个信封放些现金,对几个领导“意思一下”。&&王女士:好的。&&骗子:算了,直接给现金不太好,还是汇钱到领导账户。你保管好凭证,到时候退钱给你。&&王女士:好的(汇出两万元)。&&骗子:领导收到钱了,但数额太少,领导不高兴,你再汇一点。&&王女士:好的(又汇出7000元)。&&3月6日,泰州市妇幼保健院的王女士报案称,她被骗子以她领导的身份骗走了2.7万。&&原来,3月5日,一个陌生号码来电,对方首先喊出了她的全名。王女士正诧异时,对方反过来责问“你听不出来我是谁啊”。&&电话那头是南方口音,王女士想到老总也是南方人,她便试探性地问“你是黄总啊”,对方很高兴地说“你终于听出来了”。&&“黄总”要王女士记住所谓的新号码,以便日后联系。&&3月6日,“黄总”打电话要王女士到他办公室来,说办公室有几个客人,需要接待一下。&&王女士放下电话刚要前往,这时电话又响了,“黄总”让她不要来了,来的是几个领导,她过来不方便。&&“黄总”让王女士准备几个信封,信封里面放些现金,要对几个领导“意思一下”。&&王女士正犹豫信封该怎么准备时,“黄总”再次致电称,直接给领导现金不太好,还是汇钱到领导账户比较妥当。&&“黄总”再三要求王女士保管好汇钱凭证,领导走后凭凭证退钱给她。对于“黄总”的吩咐,王女士不敢怠慢,通过银行汇了2万元到了“黄总”指定的账户。&&过了一会,“黄总”打电话给她称,领导已经收到钱了,但数额太少,领导不高兴,“黄总”让她补充汇款。王女士又汇过去7000元,“黄总”还嫌少,并询问王女士还有多少钱。&&王女士感觉奇怪,便找黄总当面解释。其单位的黄总得知情况后称,他并没有要她汇什么钱。王女士这才知道上当,遂报警。谁知,两天后,泰州市妇幼保健院另一名员工谢某,被骗子以同样手段骗走2000元。&&&■千里行动&&警方蹲守ATM机,抓获3个骗子&&负责案件侦破的泰州市海陵区城东派出所所长高翔介绍,相比于其他电信诈骗案,他们辖区的这两起诈骗案案值不大,但通过比对骗子提供的银行卡,发现骗子通过该张银行卡至少涉案6起,“可能挖到大鱼”。&&通过查询,警方发现王女士的钱是在广东阳江市阳西县一个ATM机被取走的。3月10日,由民警金鑫等4人组成的侦查组,赶赴广东阳江市阳西县。&&为了不打草惊蛇,金鑫等人没有直接在阳西县调取监控,而是前往阳江市城区警局,对取款ATM机附近的监控点录像逐一调阅。通过监控发现,尽管是同一张银行卡,但取2.7万和取2000元的不是同一人,且不在同一台ATM机上。&&“他们诈骗肯定不会收手。”一部分民警采取蹲守的方法,对两台ATM机进行全天候监控,另一部分民警通过监控继续对诈骗嫌疑人的运动轨迹进行研判。&&“最大的困难是对犯罪嫌疑人的确定。”金鑫说,由于地域不同,他们的长相与当地人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要时刻防止引起犯罪嫌疑人的警觉。通过艰苦的努力,泰州民警最终锁定了3名犯罪嫌疑人的藏身地,以及他们作案用的摩托车等。&&4月15日下午,泰州警方正式收网,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金鑫等3人破门而入,将屋内的三名犯罪嫌疑人抓获。昨天,三名犯罪嫌疑人杨某、李某、陈某被押解回泰州。&&骗局·警方解密&&1&这种骗局是如何产生的?&&骗子们改进了“猜猜我是谁”&&在杭州警方的数据统计里,冒充朋友诈骗是较早出现的一种电话通讯诈骗。套路如下:骗子打电话:猜猜我是谁,受害人一时没反应过来,下意识地说了一个。骗子顺水推舟,对对对,我就是,我明天来杭州看你。好,第二天,骗子再来电话,说自己在来的路上出车祸了,或是嫖娼被抓了,老朋友赶紧汇款救我!受害人汇款,就中招了。&&经过警方和媒体的多次预警,这种诈骗方式,目前已经比较少见。不过,一旦社会知晓面广了,骗子会马上换方式。“骗子很喜欢结合当下的话题来诈骗,抓住受害人的心理来诈骗,而且行骗的时候分工明确,打电话的打电话,取钱的取钱。”&&冒充领导诈骗可以说是冒充朋友诈骗的一个升级版。&&“因为不少骗子打进电话的时候,不是都叫小张小李了,很多就是直呼受害人的名字,显然是事先做过功课。”&&去年,广东警方曾经破过这类案件,当场缴获涉嫌用于电信诈骗的银行卡180张,以及现金2万多元。嫌犯说,自己只负责取钱,前前后后取过50多万,“电话组”扮演领导,那也是很有套路的,会有手抄的诈骗台本。&&2&这种诈骗团伙是如何分工的?&&“电话组”雇马仔取钱,提成5%&&据泰州警方介绍,此次被抓的杨某、李某、陈某是专门负责取钱的马仔,互为亲戚关系,他们的“上家”是整个诈骗链的“中间人”,“中间人”负责与马仔及打电话行骗的“上线”联络。&&据了解,马仔每取款1万元可提成500元。目前,3名马仔的“中间人”身份已经确定,已被网上追逃。&&民警通过审查得知,在年后的两个月期间,3名“马仔”每天去ATM机的次数,少则数十次,多则上百次。诈骗区域涉及浙江、广东、福建、江苏等地,涉案金额惊人。&&海陵区城东派出所所长高翔告诉记者,这伙犯罪嫌疑人贪得无厌,一旦有人上当往他们指定的银行卡内汇钱,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将受骗者“榨干”。有一名外地的受骗者,前后向他们汇了5次款,共被骗了20多万。&&据介绍,就在泰州民警蹲守广东阳江市阳西县抓捕犯罪嫌疑人时,浙江警方也在当地对他们进行布控。&&3&可骗子是怎么知道我名字的呢?&&骗子买来个人信息,逐一钓鱼&&据泰州警方介绍,犯罪嫌疑人是通过网络购得市民个人手机信息的,然后逐一打电话以对方领导的口吻“钓鱼”骗钱&。&&据调查,这伙骗子有严密的组织,最上层是“老板”,负责总协调,下面有专门负责打电话的,有负责上传下达的“中间人”,有专门负责到ATM机上取款的马仔。他们各司其职,分工不同,又相互协作,互为亲戚裙带关系。此外,诈骗团伙拥有数百张银行卡,这些银行卡大多是他们通过市场或网络买的“空卡”。一旦有钱入账,他们一般在10-15分钟内将卡内的赃款转走。&&经审查,被泰州警方抓获的杨某、李某、陈某是广东茂名电白人。据海陵警方透露,电白是全国诈骗高发地,为避免警方打击,一些电白诈骗嫌疑人实施诈骗并不在本地,而是选择在临近的阳江市等地。目前,杨某、李某、陈某已被刑拘,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中。&&■特别提醒&&泰州海陵警方介绍,春节后截至清明节,这种以“我是你领导”的骗局单我省就发生19起,涉案金额从数千元到数十万元不等。&&春节以来,“我是你领导”的骗局在全国各地频发,诈骗嫌疑人在掌握受骗者基本信息后,以对方领导的身份,让其受骗汇钱“行贿”他人,最终达到骗钱的目的。由于对方认为是领导以及是帮领导做“见不得人”的事,很多人放松了戒备,让骗子钻了空子。&&警方表示,如果仔细分析,会发现骗局并非无懈可击,比如,市民接到类似陌生电话时,先不忙猜对方是谁,应让“子弹先飞一会”,最好让对方说出他是谁;此外,往陌生账号汇款之前,一定要谨慎。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C) 版权所有 扬子晚报 合作伙伴:中国凤台县新闻信息网――2月12日(星期五)领导干部重点工作公开
新闻热线: /
 投稿信箱:
举报电话:
? ? ? ? ? ? ? ? ? 
2月12日(星期五)领导干部重点工作公开
】【】&【作者/来源&信息员4】&【】
一、县政府县长、副县长
县&&长 袁祖怀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县委常委、副县长陈彦臣
县委常委、副县长王&&鑫
县委常委、副县长
副县长&&李&&萍
副县长&&李&&群
副县长&&高征一
副县长&邵朝辉
二、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
主要负责人
市场监督管理局
县文广体局
凤台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县政务服务中心
县广播电视台
县集体企业联社
县公积金中心
县滨投公司
县城投公司
凤台县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
县信息产业中心
三、各乡镇行政主要负责人
主要负责人
&&【】&&【】
《凤凰台》电子报
版权所有:凤台新闻网 主办:中共凤台县委宣传部 承办:凤台县信息办 凤台县信息产业中心 凤台县电视台 凤台县广播电台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淮南市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举报电话:
技术支持:&&&&第SZ14版:解密职业乞讨群体&&&&
第CZ01版第CZ02版第CZ03版第CZ04版第CZ05版第CZ06版第CZ07版第CZ08版第WX01版第WX02版第WX04版第WX05版第WX06版第SZ01版第SZ02版第SZ03版第SZ04版第SZ05版第SZ06版第SZ07版第SZ08版第SZ09版第SZ10版第SZ12版第SZ13版第SZ14版第SZ16版
猜猜,职业乞讨者月收入多少?过万!
这是苏州救助管理站《职业乞讨群体现状》披露的,有的乞丐还有港澳通行证
&&&&苏州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在救助乞讨者。
&&&&职业乞讨人员看上去居无定所、生活无着、身处困境,然而,通过苏州市救助管理站最近向相关部门递交《苏州市职业乞讨群体现状》时披露,一般的职业乞讨人员每天能要到四五百元,多一点的有七八百元,这样一算,职业乞讨人员一个月收入竟然能过万,甚至有的职业乞讨人员竟然拥有两本房产证和港澳通行证。&&&&职业乞丐掌握了&&&&乞讨的地段和时段规律&&&&昨日下午,记者来到苏州观前街上,在观前街靠近人民路的一端,两三个乞讨人员正在向路人行乞,其中一位妇女模样的行乞人员怀里抱着个孩子,手里拿着一个不锈钢的碗,碗里有一些零钱,不停地向过往的路人伸手乞讨。&&&&据苏州市社会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介绍,一名在苏州火车站进行职业乞讨的人员,仅仅是短短的半个多小时,就要到了100多元钱,而且每当放钱的小碗快要满的时候,或有人给大钞纸币的时候,他就会将这些钱偷偷地藏起来,碗里面只剩几个硬币,来诱导路过市民继续给钱。&&&&苏州市社会救助管理站惠志华认为,对职业乞讨人员来说,能够直接讨要到不少的现金,是他们继续从事职业乞讨的直接动力。而要讨要到更多的钱财,职业乞讨人员主要掌握着地段规律和时段规律两个主要规律。职业乞讨人员知道人越多的地方,就越能要到钱财。因此,职业乞讨人员选择的黄金地段主要有苏州火车站、苏州汽车南站、苏州汽车北站等车站地区,苏州观前街、石路、南门等商贸地区,拙政园、虎丘、金鸡湖等旅游景区,以及一些高架桥下车行缓慢的路口等人流量大的地方。&&&&由于这些地段人流量大,会有不少人给职业乞讨人员现金,就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职业乞讨人员同样知道有的时候要的钱多,有的时候要的钱少。职业乞讨人员选择的黄金时段主要有周末、节假日(特别是元旦前后到春节前后)、烧香的日子(农历初一、十五),工作日职业乞讨人员一般选择早晚上下班高峰,这些时段同样人流量很大,很容易要到钱财。&&&&不愿服从管理&&&&拒绝接受救助&&&&经济发达的苏州是流动人口大市,吸引着大量以敛财为目的的职业乞讨群体。目前,在苏州的职业乞讨人数大约在15至50人之间动态变化。长年在苏州市进行职业乞讨行为的人员中,大多是50岁以上的男性人员,由于家中子女成家、自己了无牵挂,就长期在苏租房居住,进行职业乞讨。但是每年的11月份至来年的春节前,往往会突然新增30人左右的职业乞讨大军,由于老家农忙结束,这一时段又是岁末年尾,适逢元旦春节,是通过职业乞讨赚钱敛财的黄金时节,所以集中成批来苏进行职业乞讨。这些集中来苏人员大多数年龄较轻,主要是中青年妇女,部分会携带1—5岁的儿童,这些儿童经公安调查,并未发现被拐卖现象,一般是妇女自己的孩子或亲戚的孩子,由成年妇女携带一起乞讨。&&&&根据苏州市社会救助管理站长年街面巡查劝导掌握的资料来看,2003年以前,由于收容遣送制度的存在,街面不允许出现流浪乞讨等闲杂人员,一旦发现流浪乞讨人员,或俗称“盲流”的无业人员,都可以强制性遣送返乡,所以职业乞讨人员很少。2003年,自愿性的救助管理制度代替了强制性的收容遣送制度,不能强制带离乞讨人员,职业乞讨人员便逐渐出现,呈逐渐增多的趋势。2010年开始,苏州市公安、城管、民政开始三方联动,开展常态化街面巡查劝导,较有效地遏制了职业乞讨人员的增长,使职业乞讨人员逐渐减少。但仍有一定规模的职业乞讨人员不接受劝导,拒绝接受救助,不服从管理,长期在苏进行职业乞讨,成为职业乞讨人员中的老面孔。&&&&乞讨方式五花八门&&&&个别正常人假装残疾人乞讨&&&&据苏州市社会救助管理站惠志华介绍,苏州市职业乞讨群体主要来源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不同的地区也有着其独特的职业乞讨方式,乞讨的方式五花八门,花样繁多。其中,甘肃岷县在苏州职业乞讨群体中占最高比例,达70%。除个别长期在苏州以外,大部分是选择每年11月后至来年春节前,集中成批来苏职业乞讨,主要乞讨方式为妇女携带未成年人乞讨,利用未成年人博取市民同情乞讨钱财。有的喜欢站在马路当中和车流当中,手中拿着鸡毛掸子,假装帮车擦灰向司机要钱,这种乞讨方式非常危险。另外,来自安徽、河南以及苏北等地的职业乞讨群体主要以老人为多,以老人独自乞讨为主,一般长期在苏,混迹多年,经验丰富,生活不差。在拙政园附近,就有一位长期职业乞讨人员,苏北盐城人,在火车站附近的小区租住,家中空调、冰箱、电视、炉灶等家具一应俱全,每天白天要钱,傍晚小酒,时令季节,大闸蟹也是他桌上的常客。&&&&苏州市社会救助管理站在开展救助时发现,个别正常人假装残疾人欺骗乞讨。救助劝导人员在苏州观前商业区的乐桥地铁出口附近,发现了一名妇女,年纪不大,大概只有二十多岁,她的左手臂衣袖是空的,一直趴在地上,向路过的市民讨要现金,给人的感觉好像她是没有左手的残疾人员。经过救助劝导人员的询问,发现她是一名甘肃岷县籍职业乞讨人员,刚来苏州没有几天,想通过职业乞讨赚钱。在劝导中,救助劝导人员发现该人躲躲闪闪,表情非常不自然,好像是要掩盖什么。最后,救助劝导人员发现,原来这名职业乞讨人员故意把健康的左手藏在了衣服里面,假装自己是残疾人员。劝导人员当场拆穿了这个“鬼把戏”,周边的市民也纷纷拍手称赞,纷纷感慨道:“现在的乞丐越来越会演戏了”。在众人的目光注视下,该妇女答应不再假装残疾欺骗乞讨,但仍然拒绝接受救助,脸也不红地扬长而去。&&&&职业乞讨者所得收入不菲&&&&每月起码过万元&&&&在职业乞讨群体中,流传着一句话:外出磕头乞讨,回家盖屋盖楼。每天,职业乞讨人员要来的零钱都要去周边小店换成整钱,因此这些小店老板最有发言权,据他们所述,一般职业乞讨人员每天要来换四五百元,多一点的有七八百元,每月乞讨收入起码过万。有的职业乞讨人员身上甚至发现过两本房产证和港澳通行证,足以看出职业乞讨的高收入。&&&&苏州市救助管理站救治科科长陈超告诉记者,大部分职业乞讨人员外出乞讨前都是在家务农,以农民为主,有的将田地租给别人长期在外乞讨,有的是等每年农忙结束后外出乞讨捞一笔。部分职业乞讨人员原本是外出务工的,工作找不到后放下尊严走上了乞讨道路,发现收入不错,尝到了甜头,而长期进行职业乞讨。还有的原本就无业,由于其流出地的乞讨传统,而从小就被大家带领,走上了职业乞讨这条路。&&&&苏州市救助管理站办公室主任严飞认为,职业乞讨群体要的是源源不断的金钱,完全不是无法解决食宿的生活无着人员,面对政府提供的免费临时救助,有的是直接拒绝,有的是不理不睬,有的是轻蔑嘲笑,还有的甚至是恶言相向,感觉好像是救助反而影响了他们的生意,影响了他们的工作,影响了他们发财。只有个别职业乞讨人员,在赚够了一笔钱,并将钱寄回老家或者花完的时候,才有可能同意救助管理站的主动劝导救助,到救助管理站里面吃顿饭、洗个澡、换个衣服,但是并不愿意接受救助返乡,还要到街面上去继续职业乞讨赚钱。&&&&市民遇到需要救助的人员&&&&应打救助电话切勿施舍现金&&&&“对一些不愿意接受救助的职业乞讨人员,我们能做的也只是劝。”说起整治苏州城内存在的职业乞讨现象,苏州市救助管理站办公室主任严飞有些许无奈。针对城市里的职业乞讨现象,苏州市救助管理站联合公安、城管等部门,成立了“街面联动巡查劝导小组”,每天上午和下午,重点对姑苏区内的街面进行巡逻,同时对市民举报的一些乞讨现象进行核实和跟进,对需要救助的人员进行及时帮助。“但那些职业乞讨人员是不会接受帮助的,我们能做的也只是劝”&苏州市救助管理站办公室主任严飞说,“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抵抗行为,我们送的一些食物会被当面扔掉,曾经有职业乞讨者称自己不违规不违法,拒绝离开,有时还会谩骂工作人员,甚至有推搡行为。”&&&&目前,国内外对乞讨行为并没有明确的制止或者管理办法,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对职业乞讨者的强制规定,所以在进行整治时,只能尽力劝导。对于带小孩子的乞讨者,公安部门会进行相关的调查和“DNA检测”,防止出现拐卖未成年人等违法犯罪行为。职业乞讨得以长期存在的原因就是这种“职业”利用了老百姓的同情心,而且收入不菲。苏州市救助管理站提醒市民,正确认识流浪乞讨行为,发现乞讨人员,请劝导其到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对不愿到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以乞讨为职业敛财的职业乞讨人员,请树立正确的爱心慈善观,不轻易向职业乞讨人员施舍现金。&&&&苏州市救助管理站办公室主任严飞特别提醒说:“市民遇到需要救助的人员应及时联系110或拨打救助管理站的电话,一定不要轻易地施舍现金,如果没有‘市场’和收入,职业乞讨现象也就不会存在了。”&&&&实习生&蔡雨晴&本报记者&张毕荣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C) 版权所有 扬子晚报 合作伙伴: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今天星期五明天不上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