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有太上老君的童子叫什么香童

云南保山香童戏介绍
云南保山香童戏
保山为哀牢国故地, 汉置永昌郡, 唐属南诏,
宋为永昌府, 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是我国南方丝
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和骤站, 又是“ 古永昌道” 的起
点, “ 殊方异域的货宝之地” 。其地理区位比邻世界
佛教大国印度及缅甸, 因此, 远在汉唐, 佛教就开
始传入保山, 元明清时期佛道两教在这里更为活跃。
据《永昌府志》载, 清末保山县有坛、祠、殿、寺、
宫、庙、阁、观、庵、楼凡n l 座。民国时期修纂
的《保山县志稿》录寺庙达2 43 座, 其中佛寺2 23 座,
道观20 座。保山城内的太保山上下就有寺观30 多
座。香童戏具有鲜明的宗教性质, 与宗教在这里的
普遍流行有着紧密的关系。
保山现居住着12 个民族, 汉族人口最多。各民
族间都有似同非同、同中有异、丰富多彩的民族传
统节日、传统庙会。如傣族的泼水节
、祭社树, 白族
把节, 傈傈族的刀杆节, 苗族的花山节, 汉族的中元节
玉皇会、观音会、
老君会、财神会、
龙王会等等。这些传统节日
及庙会一般都有迎神赛会及祭祀活动, 都有香童参与。尤其是农
村, 在“ 供奉五郎” 、“ 开财门” 、“谢土” 等民俗宗教活动中, 香
童扮演着主要角色
。他们的表演活动逐渐形成香童戏, 并得以发
展, 一直留存至今。
香童戏以其演唱者均系香童而得名。香童即巫师, 当地也称
端公, 多为男巫。他们借助虚构的“ 超自然的力量” 来实现某种
愿望的法术, 是原始信仰和后世天文、历算
、宗教的奇特结合
童祈福攘灾, 兼事占卜、医病, 当地人颇信之。
保山有巫和巫术的活动, 根据文献记载, 可追溯到古哀牢国
时期。《保山县志稿》转引《后汉书· 哀牢夷传》云: “ 哀牢王贤
栗攻鹿爹, 其六王被鹿爹王所杀, 哀牢人共埋六王。
夜, 虎掘而
食之, 哀牢人惊怖, 引去。贤栗惧, 谓诸誊老日⋯ ⋯ ” , 又说“ 誊
老即巫祝之类” 。至当代, 云南多数地方称之为“ 端公” , 或“ 神
汉” , 而保山则称为“ 香童” 。哀牢时期的“ 普老” 活动当属巫摊
文化范畴, 当有巫歌、巫舞。
蜀汉时期, 保山的巫滩文化有了发展。据《三国志· 蜀志
张裔传》载: 魏文帝黄初六年(2 2 5) , 诸葛亮南征时, 滇西一带
“ 夷人” 中即有“ 巫鬼教” 的活动。《新唐书· 南蛮传》云: 南诏
所属“ 大部落有大鬼主, 小部落有小鬼主” 。这里的大小鬼主即部
落首领, 既掌握政权、军权, 也掌握宗教权, 是些地位很高的巫
师。他们时常出面主祭, 祈祷祝福, 驱邪逐疫。
元代保山“ 巫鬼教” 更为普及, 巫摊歌舞开始向朴野的戏剧
发展。马可
波罗在其《游记》中写道: “ 当一个重要人物生病时,
他的家属便派人去请巫师来
。这些巫师, 都是以祭品供奉偶像的
人, 家里人向他们诉说病人的病状。于是, 巫师指示他们的门徒,
吹奏起各种管弦乐器, 响声嘈杂。在乐声中, 他们跳舞和唱颂神
歌, 敬奉他们的偶像。” “ 将羊血朝天空喷洒, 男女巫师焚香点烛,
烧起芦荟木” ; “将煮肉的汤加上香料调制成的液汁, 一起喷入空
于是大笑着载歌载舞, 意思是向偶像即神表示敬意” 。
马可· 波罗是意大利学者, 他随元军至保山(当时称金齿, 即
永昌) 考察写下的文字, 绘声绘色地记录了早期香童戏的演出场
。迄今已近7 0 年了, 尽管当代的香童戏与元代的香童戏是有
区别的, 但就其演出动机
目的及大致的形式、内容等方面看, 还
是一脉相承的, 只是当时还没有“ 香童戏” 的名称罢了。
在保山, 凡请香童演跳香童戏, 均有明确的目的性。主办人
家或主办村寨, 一般都是因为有人久病难医, 久医无效, 或是精
神失常, 或是作奸犯科, 或是水火灾害, 或是瘟疫困扰, 或是死
男亡女, 也有祈望发财致富、家和日旺的。总之, 有不快之事或
祈福纳吉才许下愿心, 在师娘或香童的帮助下看好日子, 经过一
番筹备才开坛祭祀, 跳神演戏。
香童戏主要是“ 跳神” 。这些神从何而来, 是些什么神, 已难
考证。但在民间是有说法的, 当地不少农民认为历史上有过两次
封神, 一次是姜子牙封神, 另一次是诸葛亮封神(一说是唐明皇
相传香童所祭的神, 大多是诸葛亮南征时被杀的“ 蛮洞” 、
“ 蛮寨” 之主或蛮兵
、蛮人。诸葛亮班师回蜀, 渡庐水(金沙江)
时, 突然阴霆密布, 雨雾迷茫, 船筏颠簸, 摇晃欲翻, 难于前行。
诸葛亮掐指一算, 乃亡灵所扰, 于是设坛祭祀, 许下愿心: 回蜀
奏明圣主, 把他们全部封为“ 神” 。果然, 祭祀后亡灵散开了, 霎
时风和日丽, 汉军得以凯旋
。汉帝准诸葛所奏, 并命他迎神安位。
诸葛亮封的就是香童戏中的三十六坛(堂) 神, 如黑风五爷
西蛮子、金枪五爷
大王二王、刀架将军、杨驯将军、
桃花太子、
蜜心小姐、
斗姆娘娘、
羊头太子、猎神、
财龙天子、
(哑巴和尚)
、段老总兵、扭脖子老爷、
放牛小哥、
酒娘、吹弹乐神等等
传说, 封神后要他们到西岐地界享受烟火, 那里家家户户是
簧门秀士, 富足殷实。
但要过一百个渡口, 要翻一百道山梁, 必
须兼程赶路, 在天亮以前赶到。
若延误机缘, 就做不成神了
是他们在黑风五爷的率领下兼程而行, 一路浩浩荡荡, 恐后争先
过金沙江时死了不少人, 过澜沧江又损兵折将, 后来总算到了永
昌平原。他们沿古道从北向南, 先头人马到了施甸关索岭, 只见
关索岭高耸巍峨, 岩崖陡峭, 许多人畏俱了, 心想: 过金沙江、澜
沧江死了许多人, 这才过两条江、两道岭啊! 还要过怒江、龙江、
伊落瓦底江⋯ ⋯还有许许多多的大江大JlI
高山峻岭, 都死了谁
还当神? 犹疑之际, 突然一声鸡啼, 哎呀, 天快亮了, 怎么办? 看
看路上有不少村寨, 都贴有门神, 个个端庄秀雅, 误认为是簧门
秀士之家, 于是大家一哄而散, 都往门中钻了进去, 从此变成了
家神。施甸及保山南端有的村寨, 一家供两坛神, 就是因为有的
从前门进, 有的从后门进。有的慌乱中把门摸错, 进了厕所, 所
以有的人家, 厕所里也有一坛神。
演唱香童戏一般不讲究会期节令, 一年四季不管哪天都可以
演唱, 但一般都从属于法事活动。而法事活动中开坛的具体日期
是很讲究的, 非欲哪天就是哪天, 必须由香童或师娘根据主办者
的意愿在家堂前跪拜, 通过卜卦, 看好通书确定“ 黄道吉日” 。多
在每年农历的十冬、腊月和正、二、
三月, 这段时间演唱香童戏
者最为普遍。
香童戏的演出地点, 不像滇剧等戏曲一般是在古老的万年台
(即古戏楼) 上, 而是在农村居家院场或堂屋里。演出场所的不固
定而又相对固定, 既不像滇剧那样死, 又不像花灯那样活。香童
戏的演出地点就是“ 神区” , 一经划定, 设坛祭祀后就不能更改,
不能擅入, 法事圆满撤坛后方恢复正常。这也是约定俗成的, 不
能马虎草率。
据笔者考察, 香童戏流布区域主要以保山坝子为主, 其次为
施甸坝(原属保山)、蒲缥坝、潞江坝以及西邑、水寨、瓦窑、老
营, 瓦房等山区均有。只是近些年来山区及少数民族地区很少演
出香童戏, 仅存在摊文化现象, 保山坝区演出香童戏却蔚然成风。
据考, 清末至民国年间, 坝区所有村寨都有过香童戏的演唱活动。
1 94 9 年共和国成立以后, 清除封建迷信活动, 香童祭祀和香童戏
演唱曾被禁止, 香童的服装道具、科仪本、
法器均被没收烧毁。然
而, 事实上, 香童戏在农村仍时有活动, 累禁不绝
近年来, 政策宽松, 香童戏的演出在农村就更活跃了。香童
即便在家里忙于农活, 忙于家务, 也常有群众(信徒) 登门相请,
应付不暇。他们经常携带着自己制作的戏装道具、鼓拔器乐、法
事物品走乡串寨, 忙得不亦乐乎。
目前, 在保山坝子内的辛街、
昌镇等六个乡镇中, 个个乡镇都有香童及香童戏的演唱活动
香童戏的神坛布置是十分重要和考究的, 它是神灵世界的象
征, 也是通往仙境鬼域的桥梁, 神坛布置好坏不只关乎法事的氛
围, 也关系这场法事的成败
演跳香童戏, 须由主办人家事先摆设好神坛(包含晚上跳神
表演香童戏的神台)
。神坛有总坛、
分坛, 又称主坛
次坛, 或称
内坛、外坛。总坛都是设在各家各户的堂屋里。
首先在家堂正中
贴上“ 皇牌” (即神位)
。也有的是贴“ 神像” , 即称“ 像牌” , 其
次是摆设供桌供品。
所谓皇牌, 即写有三十六坛神的牌位, 一般是用一大张红纸
(有的用红布或红绸) 精心书绘而成。另一种是贴像牌。
法各有不同, 有的画三排, 有的画五排
、六排, 最完善者画七排
排列顺序大都约定俗成, 不能任所欲为。如果是按七排贴画, 则
第一排(最高排) : 太上老君, 旁有四真八帅、
第二排(次高排) : 通天教主, 旁为五岳五显;
第三排: 苍龙案, 两边为四真四帅;
第四排: 金枪五爷(即五郎菩萨, 有三只眼)
, 两旁为青莲童
子、赤莲童子、白莲童子、黑莲童子, 又叫“青龙吃白鹤” ;
第五排: 那吁太子, 旁有大王
、二王(即金叱、木吁)
小姐、黑风五爷;
第六排: 正财土地, 两旁有吹拉弹唱, 即器乐演奏神;
第七排(最低一排) : 领兵土地, 两旁为押兵仙师。
神像模样无一定规范, 全凭香童的想象及绘画者的技巧、水
平而定。这里只列举了七排神像, 其实可一直画到三十六排, 也
即三十六坛神, 每一坛神(即每一排) 就是一坛(出) 戏, 也就
是一个剧目。
神位前面, 设有供桌, 供有水酒、果品、三牲
斋饭、香蜡、
纸烛。案桌两端分别摆上大米一升或一盆, 上插五色小旗, 另摆
米罐(称“ 保仓罐” ) 一个(待用) , 此坛即为总坛(又称主坛或
。总坛供桌下面点有蜡烛, 摆放一碗生鸡蛋。有的设“ 水霄
殿” , 另置供品
总坛右边(即堂屋一侧) 设“ 关圣坛” , 有牌位供桌。牌位贴
关羽圣像, 像前供桌摆香烛、斋饭等祭物。
总坛左边(堂屋另一侧) 为“ 阴司坛” 。贴主人家历代宗亲牌
位。牌位正中书写: ‘遥授封会上历代南宗北派助教灵神位” 。牌
位前设供桌、
香烛、水酒、三牲、果品等祭物。
堂屋空间, 分三排悬吊立体长方形的红、黄、蓝、绿、白五
色印有“ 元皇五岳院本院” 黑体大字, 并加盖朱红大印的各种呈
表及一些神符字画装饰。写有条幅, 如“ 三座官员下九天” 、“ 请
在坛场赴仙会” 、“ 仰望天官神计算” 、“ 九度人间万福全” 等。
鉴于房屋地点的拥挤, 香童戏班的衣褶道具一般也就因地制
宜地搁置于此, 所以, 堂屋也就变成了香童们(演员) 的化装室
堂屋前面是“ 外坛” 。为扩大表演区域, 另取建筑或居家备用
之木仿或厚实的木板拼搭成舞台, 使其与廊檐紧密衔接, 舞台背
面(即堂屋门口) 照样设神位供桌。一般贴老君神像, 恰好把堂
屋门遮住, 好似屏风隔开了总坛(化装室) 。中间为舞台表演区。
台口设“ 天界坛” , 仍然设有牌位供桌, 牌位上一般贴通天教主神
像。供桌上摆香烛
、水酒、斋饭、供果等祭品。这一神坛(即外
坛), 白天用来做法事(科仪) , 晚上撤去供桌牌位, 用来演唱香
童戏(跳神)
夭井(院场) 面墙一角设“ 亡魂坛” 。摆设简单, 一般是在亡
魂牌位前插几支香, 置三杯水酒、
三牲及一堆纸火即可, 若地点
宽畅, 也要设供桌。倘若师娘或香童预先瞧出有火失灾害, 如家
中失过火等情况, 则要扎火龙火马; 若瞧出人畜病多, 则要扎瘟
船。所有彩扎均放天井(院场) 里
舞台前面的左右两厢及正前方的面墙上, 均用绳索吊满用红、
黄、绿、紫四种颜色纸剪裁的规整划一的“ 亡衣” 。
每间隔一段悬
一条幅, 写有“ 第一替身本姓张” , 次为“第二替身本姓何” , ⋯ ⋯
依次写至“第十二替身本姓赵” 。十二替身的姓氏排列顺序为: 张、
、高、钱、周、
、李、吴、刘、金、赵。
大门口墙壁一角, 设孤魂野鬼牌位, 祭品有香烛纸钱、水酒、
整个家屋因举办法事, 喜气盈门, 所以门媚、栓子上皆重新
张贴新的楹联。如“ 圣经演唱古代圣贤, 庆神消灾阴安阳乐。福
禄寿喜。” “ 祖师留此教, 显应遍十方; 若有信仰者, 四季保平安。
迎变接驾。”
剧目是一个剧种的主要标志之一, 没有剧目就谈不上这一剧
种的成立。
保山香童戏的剧目共有三十六个, 源于三十六坛(堂) 神。据
已故不久的香童戏前辈艺人讲: 香童戏的剧目很早很早就是这样。
显然这与宗教有直接的关系。香童自称他们属于截教, 就算是截
教, 那也是道教的一个支派。在《封神演义》中, 太上老君、元
始天尊一派为阐教, 通天教主一派为截教, 他们均投师鸿钧老祖
门下。道教称神仙居住的天界有三十六重, 每一重都有得道的神
仙管辖, 故在香童戏中有三十六坛神, 香童戏的剧目由此而演变
为三十六个(出)
这些剧目都没有文字记载, 全都靠老艺人口传
心授, 一代传一代, 继承下来, 流传广泛。
只是由于沧桑变迁, 岁
月久远, 当代年至古稀的老香童也难一气呵出三十六坛戏准确的
名称和剧中人物来
现在保留下来尚能演出的剧目有《赵公元帅》、 《金枪五爷》、
《黑风五爷》、 《桃花太子》、 《水龙太子》、 《刀架将军》、 《段老总
兵》、 《迷心小姐》、 《大王二王》、 《王林太子》、 《茶房酒店》、 《杨
驯将军》、《斗姆娘娘》、《羊头太子》、《水西蛮子》、 《猎神》、《财
龙天子》、《绣球小哥》、《猛虎四哥》、 《管家新娘》、《白马将军》、
《统兵三爷》、 《九郎太子》、《先锋判官》、《眼光娘娘》、《山神土
地》、《五谷郎君》等, 近三十出戏。
这些剧目, 就艺术样式分, 有文戏、武戏、唱工戏、讲口戏;
就题材性质分, 有正剧
、喜剧、悲剧; 就题材内容分, 有历史故
事剧、民间生活剧
、神话传说剧等等。但也有一些剧目, 严格讲
只能算为曲艺, 因为不少是独角戏、情节内容较为简单。一些剧
目文字较为粗俗, 人物性格也欠典型。有的属于神仙道化剧目, 讲
究因果报应, 可是也有许多剧目情节生动感人, 从不同的角度反
映了一定的历史面貌和社会生活。就是神仙道化戏, 有些也反映
出一定的人间生活及社会矛盾。
香童戏的演出, 在剧目安排上有一定的随意性, 可视演员
(香童) 情况及主人家的要求而选择。但也有不少的清规戒律, 不
是绝对地想演什么就演什么, 想唱哪出就唱哪出, 一般要根据主
人家的情况、做事(法事) 的因由及要求来定
同时与科仪(法
事) 的安排也有关系, 如当天做谢土、开财门科仪, 那么晚上跳
神时, 一般多安排演出《山神土地》、《财龙天子》等剧目; 如果
主人家因人祸事故, 有赎罪意向, 则要演《先锋判官》; 如果主人
家有人眼睛疼痛, 眼疾严重, 则要演《眼光娘娘》; 如果主人家无
儿无女, 要想抱个子孙, 则要演《茶房酒店》; 如有祸祟, 就要跳
《金枪五爷》; 如要庄稼收成好, 就要跳《五谷郎君》等剧目。开
坛戏多演《赵公元帅》, 压轴戏常演《水西蛮子》、 《黑风五爷》、
《财龙夭子》等
香童戏的传统剧目中, 流传最广、经常上演的有:
《赵公元帅》。 故事叙述财神爷赵公明云游四方, 忽然发现永
昌(今保山) 某地某家(哪家做法事即可认定哪家)
, 招兵难为,
搭起小小坛台, 请他下凡, 镇泰纳吉。赵公明顺应下山, 降临坛
场, 对不正之神、不正之鬼, 予以答罚; 对天地神灵、人间男女、
五谷六畜和东西南北中五方, 皆给予善良的祝愿与祷告, 尔后, 返
该戏全是讲白, 无一句唱, 表演很讲究韵味及锣鼓点, 有大
段五言韵文。演出过程中穿插点血开光法事活动, 一般要燃放鞭
《金枪五爷》。
是保山香童戏的代表剧目之一。叙述天上云霄
殿前因为灯光结蕊, 幻化为灯光童子, 因贪恋红尘, 投胎下凡, 后
被惩处, 压在某山太古石下, 赎罪五百年
。罪过届满, 仍五体不
全。其师赐予的三块金砖其中两块化为金毛双狮, 将其断腿衔往
天庭。灯光童儿径直追撵, 撵至南天门, 便用第三块金砖射下神
腿, 意欲拼凑成完整的身体, 只因耽误了半个时辰, 神腿拼凑不
起来。奇怪的是, 此神腿化为五块肉体。于是, 他将这五块肉体
分别朝东西南北中五方抛丢远去, 刹那间分别化成了体魄完整、道
法高强的五个兄弟
。后来佛、道、
截三教分别把五兄弟封为神灵,
东方督天为盟创上五爷大郎太子;
南方混天督钱山啸五爷二郎太子;
西方通天金木彩画五爷三郎太子;
北方飞天烽火水霄五爷四郎太子;
中央丹田宫中三教感应财神
、千变万化
、救男救女金枪五爷
五郎太子。
此剧名称, 即取自集五兄弟神力的中央五郎太子— 金枪五
爷。民间俗称“ 独脚五郎” , 又叫“ 五郎菩萨” 。农民对此神十分
崇拜, 传说颇多。
演员自始至终要独脚演跳, 难度较大。唱腔为“ 平腔” , 一腔
到底, 有讲有唱
。表演中穿插燃放鞭炮、卜卦。
主人家要下跪磕
头, 举行祭献, 并用烛火分别为五兄弟环绕焚祭。气氛热烈又庄
重严肃, 有歌有舞, 地域性、风俗性、宗教性、娱乐性都很显著
香童戏中, 一般剧目都是晚上演出, 唯此剧要在白天上演, 而
且是在主办人家进行迎神安位、接菩萨(即接五郎) 至新宅后
演五郎的香童化好妆后, 要在掌坛师的率领下先到老家进行祭献
迎请, 途经的村寨要敲击响器, 吹奏琐呐, 燃放鞭炮。此时该剧
的演出实际上已经开始, 待回到新宅再在神台上续演。这是《金
枪五爷》与其它剧目在演出形式上不大相同的一点。
《黑风五爷》。又名《七煞五爷》。清嘉庆年间就开始流行于保
山。取材于《三国演义》诸葛亮南征火烧藤甲兵一事, 衍生而成。
述说诸葛亮于蜀汉三年(2 2 5) 率汉军南征, 几次被擒放的益州郡
夷帅孟获不服, 到乌锅国请国王兀突古即黑风五爷(又称七煞
爷) 帮盼占黑风五爷遂率藤甲兵与诸葛对阵, 在盘蛇谷(今保山
市蒲缥乡有遗址) 中了诸葛亮的埋伏, 火海之中, 全军覆没。黑
风五爷也成了火中亡魂, 后被诸葛亮封为神中一十八坛(堂) 的
蛮王旗头, 民间通常称为黑风五爷
该剧场面热闹, 情节紧凑, 唱念做打皆具。
以香童戏的“神
腔” 、“ 雌雄腔” 为主, 揉和了滇剧的部分唱腔, 如“ 襄阳” 腔一
、二流等, 深受欢迎。
《桃花太子》。
清嘉庆至民国时期最为盛行
。主要叙述王母娘
娘之子桃花太子的身世根底。他先是走马撞钟, 去迎接太上老君
(灵魂) 回宫参拜
。王母娘娘举行蟠桃会时, 他被差下界采摘仙桃,
因朦胧睡去而久久未回, 贻误了时辰。王母打发金童玉女去找, 他
又惹恼二人, 被捆拿回殿, 责打四十仙棍, 并贬下界再次采摘仙
。虽历经艰辛, 终于如愿以偿。王母派风伯雨师收了他的凡体
肉身, 封他侍寺千年桃花马, 后被称为桃花太子。
该剧为独角戏, 太子净扮。
《水龙太子》(又名《龙神)
。此系民间传说故事剧, 与《后
汉书》、 《华阳国志》等文献所载“ 九龙的传说” 有关。
剧中讲述老龙行错了雨, 玉皇大帝传旨问斩, 老龙带着九个
弟弟连夜逃到南诏大理, 又转至枯柯河(今保山与昌宁交界处) ,
最后落脚哀牢故地(今保山九龙池, 也称龙泉门)。他们分别镇守
永昌(保山) 地界的东、西、南、
北、中五方。从此, 永昌平原
(保山坝) 及所属各地, 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人民皆能安居
该剧唱腔以“ 太子腔” 为主, 水龙太子净扮, 化装不同凡响,
要在脸上插十二颗钢针, 钢针闪灼发光, 谓之龙须。演出用过的
针, 往往被人们要去别在娃娃的帽子上, 据说可以避邪
演此剧, 一般是因为主人家有人身患皮肤病等疾病。相传, 演唱
了此剧, 就会病除体安。此外, 为求风调雨顺, 五谷丰收, 也常
《刀架将军》。 即《黑神大帝》, 又名《扭脖子老爷》。
嘉庆年间就已流行
。叙述刀架将军在湖广衡州做官, 因为官不顺,
致使黎民百姓受到灾星。⋯ ⋯ 后来, 被称为万法主主的太上老君
封他为天曹雷部黑神大帝
黑神大帝净扮, 与包公相似。唱腔为“ 黑神腔” , 颇具地方特
常与《摆马先锋》一剧同时演出。
《段老总兵》。 反映本地区古老传说, 主人公是家住腾越州诺
香寨古凳桥的段老总兵。有一年, 当地遭受瘟疫, 他奉玉皇救旨,
前去收复瘟王。他请来了扬州木匠名师鲁班和张班, 又请来东西
南北中五方神鬼, 造了船舶去驱除瘟疫, 在水中不幸翻船而亡。
事感动玉皇大帝, 封他为神。
段老总兵须生扮演, 唱腔颇富当地民间小调风味。
《蜜蜂小姐》(又名《迷心小姐)
。取材于《封神演义》中苏
姐己败坏封王江山的故事。殷封王到女蜗庙晋香, 见女蜗神像美
丽动人, 顿起淫心, 提淫诗于墙上。出游归来的女蜗见诗大怒, 即
在庙前设招妖牌, 召天下妖魔去败封王江山。时有九尾狐狸精应
召, 按女蜗娘娘旨意, 在馆释中吃了大臣苏护之女姐己, 借苏姐
己之身进宫, 设计杀害比干承相, 害死姜皇后、黄飞虎夫人, 逼
黄反出五关。最后, 姐己在白虎关前与姜子牙大战而死, 被封为
“ 蜜蜂小姐” 。
此为独脚戏, 自始至终一人演唱, 唱“ 雌雄腔” , 音调优美,
娓婉动人。又讲究身段, 边唱边舞, 苏姐己以刀马旦应工。
《大王二王》(又名《二王太子》或《三王太子) 。也取材于
《封神演义》, 叙述托塔天王李靖之子哪叱五兄妹身世; 着重追述
哪晓三太子在九湾河畔玩耍, 惊动龙王水府, 引起争斗撕杀, 后
又与其父翻脸打斗, 以致剃肉还母、剃骨还父, 终成莲花化身。
该剧可二人表演, 也可一人演唱, 唱腔为“太子腔” 。
《王林太子》(又名《山神土地)
。叙述山神、土地奉命放虎,
将上山放牛的孤苦伶丁的穷少年王林噬食。后感化上天, 被太上
老君封为正神, 名为“ 开路大仙王林太子” 。
此剧说唱并茂, 多插科打浑, 虽不免粗俗, 但也逗人好笑。采
用滇剧襄阳腔、胡琴腔, 王林唱段颇有特色。
讲唱中打击乐密切
配合, 富于韵味。本地习俗, 王林出场要放鞭炮以示显贵, 另一
旁烧纸钱以示同情和吊唁。王林小生扮, 山神土地皆丑扮。
《茶房酒店》。 一般跳神两天以上, 即跳“十二坛” 才演出此
剧。剧中着重表现卖酒娘夫妇开店卖酒, 原本勤劳度日, 后因丈
夫茶房老板好赌贪杯, 家庭矛盾激化。卖酒娘状告县衙, 县太爷
昏庸无能, 县太太则伸张正义。
在她的主持下, 茶房老板败诉, 并
改邪归正。卖酒娘谅之, 但因在与其夫争斗时扭动了胎气, 遂生
血气冲天, 上夭感动, 于是卖酒娘成为养生娘娘, 位列
仙班。后人立牌位供奉, 传为佳话。
此剧富于民间生活情趣, 表演活泼生动。在以神仙道化为主
的香童戏中, 是一出具有现实教育意义的家庭生活喜剧。一般在
祈求生子的法事时演出。
《杨驯将军》。剧中杨驯“ 家住四川成都县” , 其父为朝中翰林,
有弟兄四人
。时因孽龙作怪, 乱食黎民百姓, 唐王贴出皇榜招贤,
谓能制服孽龙者, 可官上加官。杨驯揭了皇榜, 晋见唐王。唐王
大喜, 赐他为“ 将军” , 全身披挂, 命他前去斩杀孽龙。杀死孽龙
后, 他因喝了三口江水, 饮着龙血, “ 龙血翁心把命亡” 。
过, 知悉情由并奏察唐王, 唐王封之为“ 斩龙得道杨驯将军正
从前, 保山箫祠街建箫祠(即江西会馆)
, 庙内有杨驯将军塑
像, 参拜者络骚不绝。
《斗姆娘娘》。 剧中叙述斗牛宫中斗姆娘娘的身世。她在九龙
山前修行, 经历波折, 得众神搭救, 最后下凡消除灾星, 接来钱
财, 与人为善, 广做好事。
此剧为独角戏, 旦扮, 唱腔为“ 平腔” , 委婉动听, 一般跳
“ 十二坛”
(即两天) 才演跳。演跳过程中, 主人家要到台上打卦,
若打着圣卦就好, 打着阴卦表示还有灾星祸祟, 打着阳卦, 则表
示财运不通。卜卦结束, 斗姆娘娘才下场。
《猎神》。主要演猎神击鼓撞钟, 叫开天地三界及唐王所封赠
的各路神门、财门, 驱撵祸祟灾星, 参拜礼请老君、五岳、五营
兵马诸神“ 到坛压凶星” , 祈求四季平安。剧中述说了猎神的身世、
父母兄弟等家庭情况。在猎神四兄弟中, 他全身披挂, 身背桃弓
柳箭, 巡山打猎。其猎物又都用来为大家祈祷祭祀, 为大家打散
东西南北中五方各种鬼神。他是最为勇敢、辛勤的一个吉祥之神,
又是射猎能手, 后来被太上老君封为“ 举甲猎神” 。
此剧更像曲艺, 无矛盾冲突, 全系一人说唱, 但每唱一句皆
有锣鼓打击乐器配合, 唱念做都有一定力度。
唱词的下句, 皆有
衬词“ 噜呀噜, ” , 以烘托氛围, 艺术形式与其它剧目迥然不同。
《财龙天子》。常以压轴戏的形式安排演出。无论演跳七坛、十
二坛、十八坛, 都少不了此剧。不同的是, 跳七坛
、十二坛时都
只出财龙天子一个角色, 跳十八坛(即三天) 时, 除了出财龙天
子, 还必须出先锋判官、押兵先师两个角色。以说唱的形式讲述
财龙天子的身世
、神通, 人们对他崇拜敬仰, 他给人们带来钱财
、带来吉祥幸福, 他的降临预示着吉祥富有, 是财神和吉祥
。演唱完毕, 要请主人家到神台前跪叩打卦, 这是演跳此剧
的特定习俗。
《九郎太子》。
九郎即哑巴神
。在香童戏中别出一格, 因为它
不是通过戏曲常用的表现手段, 即唱做念打, 而是通过比划动作,
即不说话的哑吧戏, 表演故事
九郎太子为和尚打扮。笔者亲眼目睹香童孙静昌在其家中跳
神时的演出。他通过一系列动作比划、面部表情
、眼神应工
角转动及音响程度和其它神态, 反映规定情景中的喜怒哀乐及对
人对事的态度、
看法。他手敲木鱼, 率众磕头, 转圈, 烧香焚纸,
分享供品, 褒贬别人, 传茶酒, 卜课打卦, 弃庙还俗等等, 用无
声的语言表现情节内容, 颇有意思
《水西蛮子》。 属历史故事剧。
据老艺人介绍, 该剧讲说的是
明万历四十四年(1 6 1 6) 贵州境内水西彝族土官安邦彦叛乱事
人公杨学文, 三岁丧父, 母亲带着他改嫁到侯家湾侯百万家
来学文, 因不堪继父及哥嫂的虐待而返回杨家, 自谋生路, 自苦
自吃, 娶了妻室。不久, 水西蛮子叛乱, 朝廷征集兵卒平叛。侯
百万不让亲子从军, 强迫杨学文代替。在继父的棍棒下, 杨学文
只好屈从, 离别新婚妻子出征。在战争中, 杨学文误入敌人迷魂
阵, 被水西蛮子砍死于马下。
不过, 现演出的本子在情节上没有这么丰富。
唱腔采用的是
滇剧声腔, 开打采用的也是滇剧套路, 可见滇剧对香童戏的影响。
《羊头太子》。从剧中人物和内容的连贯性看, 可能是《水西
蛮子》一剧的后部分。述说杨学文被水西蛮子砍死马下, 变成黄
羊。其妹白鹤仙娘在峨嵋山修炼得道, 云游之中发现黄羊就是其
兄, 于是下凡相会。在太白星君的帮助下, 宰下羊头拚于杨学文
尸身, 使其生还变成羊头人身, 即羊头太子。嗣后, 兄妹二人到
斗牛宫讨封, 杨学文被封为东斗星君。
剧中采用滇剧丝弦腔中的二流、滚板等腔调, 高亢激越, 娓
香童戏具有独立的声腔系统。其声腔是历代香童根据保山地
方的语言环境、
音域语调并对外来声腔经过长时期的兼收并蓄、取
舍衍变而形成的。它具有当地山歌理曲的特点, 又具有云南滇剧、
花灯等地方戏曲的特点。
香童戏的声腔, 总的属于板腔体, 但又不是绝对的, 尽管其
声腔种类很多, 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自身固有的
声腔, 一类是借用声腔。
自身固有的声腔常用的有“ 太子腔” 、“ 平腔” (又称平板腔)、
“ 雌雄腔” 、“ 黑神腔” 、“ 瘟神腔” 、“ 将军腔” 等等。
借用声腔, 主要是滇剧的胡琴、襄阳、丝弦三大声腔中的倒
板、一字、二流、三板、苦品二流、滚板等。
用“ 太子腔” 演唱的剧目有《羊头太子》、《桃花太子》、《二
王太子》(即《大王二王) 、《水龙太子》(即龙神)}) 等;
用“ 平腔” 演唱的有《斗姆娘娘》、《金枪五爷》等;
用“ 雌雄腔” 演唱的有《黑风五爷》、《蜜蜂小姐》( 《迷心小
用“ 黑神腔” 演唱的有《黑神大帝》(即《刀架将军》, 又名
《扭脖子神》) ;
用“ 瘟神腔” 演唱有的《段老总兵》。该剧唱腔的特点是: 每
一上下句都要加进“ 老实” 二字, 根据民间小调演变。唱腔为:
鱼5 引i 立旦- 鱼}1 2 }3 0 }鱼二旦主』}
2 兰卜毕1蚕O{{
采用滇剧声腔的剧目有《水西蛮子》、 《羊头太子》、 《茶房酒
店》等, 其武场打斗也完全滇剧化, 常见的打斗有“ 报台” 、“ 长
锤” 、“ 独锤” 、“ 丝边” 、“ 园场” 等
香童戏的音乐, 有打击乐、弦索乐、吹管乐三种器乐门类
行科仪(做法事) 时用的都是打击乐器, 常用的有小鼓、
拔、饶(擦)
、铭、铃、丝刀等; 晚上跳神演戏, 既用弦索也用打
击乐器, 如胡琴、大鼓
、大锣、大拔、提板、木梆、喷呐、
。锣鼓点打法均有一定的套路, 如攘星科仪, 其一般用法:
攘星开始, 用“ 大小坎” , 后用“ 聪明钵” , 镶星中间则用“ 打连
钵” , 发文时用“ 龙摆尾” 。经常使用的打法(套路) 有如下几种:
、大小坎〔O 表鼓, x 表拔(钵) , 下同〕
0 0 0 x 0 0 x x x 0 x 0 x x x x 0 0 x x x O x 又0 0
x o x o x x 又O x o x
二、朝礼钵
0 0 x x 0 0 x x 又0 x x O O x
三、聪明钵
0 0 0 又0 0 x 0 x x x 0 x x O O x
四、打连钵
0 0 x x 0 x 0 x x 0 x x x 0 x x O O x
0 0 0 又0 x x 0 x 0 0 x 0 x x x 0 x 0 x 0 0 x 0 x x
六、龙摆尾
0 0 x x x 0 x o 又0 x x 0 x x o 又x x 0 x 0 x O O x
O x x O O x
七、鬼拜龙
0 0 0 x 0 x 0 x x 0 0 x x 0 0 x 0 x 0 x O X
以上是在科仪(法事) 活动中的常用的一些套路打法。
在香童戏即跳神表演中又是一种套路, 遵从的主要是戏曲套
路, 也有的是法事中的套路, 如: 《水龙太子》(即《龙神) 一剧
中的称为“ 龙腔” ‘
中的打击乐节奏则是:
兰一多川又O }兰一荃川兰一圣Q全: } X OI }
香童戏演出中操用的乐器很多, 可分两大部分: 一是作科仪
(法事) 时所用; 二是表演香童戏(剧目演出) 时所用。作法事时
用的主要有大拔、小钱、擦、铁、铃、木鱼、二胡、琐呐、笛子
香童戏的表演行当, 分生、旦、净、
丑四类。如《桃花太
子》中的太子, 《大王二王》中的大王、二王均为生角; 蜜蜂小姐,
斗母娘娘为旦角; 黑风五爷、水西蛮子及其将卫均为净角(花
脸) ; 《茶房酒店》中的店老板、
县官, 《土地》中的土地公公以及
正财土地等, 均系丑角。
生角中又分小生、老生、须生, 文小生、武小生; 旦角又分
花旦、彩旦(摇旦) 、老旦; 净角又分大花脸, 二花脸(即架子花
脸) ; 丑角又分褶子丑
、方巾丑、文丑
老丑等等。
这些行当, 在香童戏中都能找到实例
在服饰穿戴上, 有蟒
、靠、褶、打衣、裙袄之分。《赵公元
帅》中的赵公明即穿蟒; 金枪五爷
、桃花太子、杨驯将军等即扎
靠; 《山神土地》中的王林即穿褶子, 吃王林的虎要穿打衣; 《茶
房酒店》中的县太太、《叔父叔母》中的叔母即着裙袄。只是由于
条件等原因, 香童戏的服饰不可能如同其它戏曲剧种那样讲究, 在
着装上, 往往是似神非神, 似将非将。不过, 香童自己常说: “要
装神像神, 装鬼似鬼。” 说明香童戏是讲究化装和穿戴的, 民国时
期, 保山坝就有十三家箱子, 说明是很讲究的。
在法事活动中, 香童们的服饰一般着兰色长衫, 掌坛师戴昆
卢帽, 穿法衣。
香童戏在表演规格上, 分“ 七坛(堂)”
(指跳一天)
坛(堂)” (即跳两天) 、“ 十八坛(堂)” (即跳三天)
、“ 二十四坛
(即跳四天) 、“ 三十坛(堂)
(即跳五天) 、“ 三十六坛
(即跳七天七夜), 这是最大的场面。跳的坛(堂) 数不同,
演出的剧目和出场的角色也不同, 如《财龙天子》这个剧目, 跳
七坛、十二坛时, 只出财龙天子一人。
若跳十八坛, 则还要出先
锋、判官二人, 共出角色三人, 通天教主平时不得跳, 跳三十六
坛时则必须出通天教主, 又叫跳本坛主。演通天教主要立下生死
状, 要扮五岳五显, 出十二个角色, 是最隆重最热闹的。
每跳一坛(堂) 神, 也就是演唱一个剧目, 角色上场, 先是
念定场诗或吟对子, 然后再自报家门, 然后才是该讲(道白) 就
讲, 该唱就唱, 依剧情变化而变化。像唱戏一样, 实际也就是唱
戏。如诸葛亮上场, 念诗后再自报家门, 然后传令、发兵、交战,
井然有序。
在演唱过程中, 伴有管笛弦索及打击乐。声腔或是悠扬、或
是激越、或是粗犷、或是娓婉、或是哀怨, 总之, 富于变化和表
现力。既有歌舞表演, 也有打斗场面, 有的还有幻术
、武术等绝
从前, 有过香童裸体揩烧红的犁头、
赤脚踩跳火塘
、爬刀竿、
用钢针穿舌头、喝清水喷鲜血
吐火、踩跷、砍头等等难度高、
、触目惊心的表演。所以每次演出, 每跳一坛(堂) 神, 都
有很多观众, 成为一种罕见的既娱神也娱人的艺术展现。
香童戏是以祭祀(科仪) 活动和跳神(演唱剧目) 两大主体
构成的摊戏剧种。
所谓科仪活动, 又叫做法事。即通过一定的仪式来念诵经文,
进行祈祷。祭祀是形式, 经文是内容, 二者的统一体即为科仪。
香童戏的科仪本版本很多, 有石印本、铅印本, 可惜今已无
存, 现存的都是香童的手抄本。跳神的坛数不同, 使用的科仪本
也不同。跳七坛(一天) 一般只用“ 开小坛” 、“ 发旗招兵” 、“ 进
灶” 、“ 镶星” 、“ 谢土” 、“ 开财门” 等科仪; 跳十二坛(两天) , 除
沿用七坛的科仪外, 增加“ 开大坛” 、“ 织席” 、“ 造桥” 、“ 回话” 、
“ 安位” 等科仪。跳十八坛(三天) , 在“ 开大坛” 中须加“ 迎变
接驾” 、“ 迎请掌坛太子” 、“ 翻解” 、“ 送亡” 、“ 送神” 等科仪。
总之, 跳的坛(天) 数越多, 花的时间越长, 做的科仪越多。
进行的科仪, 既有相对灵活的一面, 又有约定俗成的一面, 即遵
循一定的程序。以跳十二坛(两天) 为例, 即:
先是“ 开坛” , 再是“ 织席” , 接着“ 造桥” 、“ 发旗” 、“ 招
兵” 、“ 迎掌坛太子” , 然后“ 装仓” 、“合会” 、“攘星” 、“ 开光” 、
“ 献熟” 、“ 送亡” 、“ 安位” 、“ 送神” 、“扎坛” , 最后“ 谢土” 、“ 开
中间两个晚上跳神唱戏。
无论举行那一种科仪, 都有特定的预向目的和特定的形式
定的内容。科仪不同, 登坛祭祀的香童人数
使用的响器、念诵
的经文以及声腔套路也都有不同, 或同中有异, 非千篇一律。
有一点是相同的, 每一坛法事结束后都要焚烧碟文、纸火。兹将
常用的几种科仪择要介绍如下:
香童戏首坛法事。开坛前把供桌、供品、牌位即神坛布置就
绪, 然后身着青一色兰布长衫的香童们(六、七人), 各执响器,
分两排侍立, 主人家随后站立, 掌坛师头戴昆卢帽, 身着法衣, 一
手执令牌, 一手执铜铃, 万事就绪, 摇铃数响, 念动经文, 奉香
三住, 主人家在掌坛师诱导下三跪九叩, 此时燃放鞭炮、金鼓齐
鸣, “ 开坛” 科仪正式开始。
开坛又分小开坛、
大开坛、开素坛几种, 均视情而定。开坛
类别不同, 所念科仪也不同。小开坛则念小开坛科, 大开坛要念
大开坛科, 开素坛则念开素坛科, 同时要先食素, 供品中不摆肉
食、蛋类、
鱼类, 开始“ 献牲” , 猪头三牲、鸡鸭鱼蛋类等荤菜才
开坛的目的是请神, 程序可分: 开坛上香、敬告高真、
众神、净坛解秽、进灶宣疏、回坛察佛、将法事事宜通察上苍等。
开坛均在总坛(内坛) 内进行, 一般始于傍晚。
亦即开大坛, 此科仪一般是跳十二坛神(两天以上) 才举行,
举行时间大多于开坛后的次日上午。
科仪经文比小开坛要长, 约6 0 0 0 字, 在香童戏中是最长的一
个科仪, 约须四个小时。内容主要请神翻冤解咒
。分四部分:
一是请神、
二是翻冤解咒, 从第一替身到第十二替身, 要他们尽快投胎
转世, 利人济物, 保四方安宁;
三是宣读六丁科文, 反复翻解各种冤孽;
四是宣读翻解科文。
大坛科均在外坛即舞台上进行, 坛前供桌照例要摆祭品, 如
香蜡纸烛、斋饭水酒、三牲等, 掌坛师戴昆卢帽, 穿水红法衣、领
念或主念经文, 众合。
科仪开始, 上香三注, 主人家下跪三叩首, 掌坛师宣读碟文,
然后敲击响器, 唱吟科仪经文。
先是在神台上演唱, 约一小时后, 掌坛师率众进总坛(堂屋
里) 唱念, 尔后, 掌坛师手执水碗解愿, 一边唱一边洒净水, 环
神坛转唱一周, 返回外坛继续演唱。约半小时后掌坛师率众香童
进入厨房“ 安灶” 。颂唱安灶科仪, 读表焚表, 约20 分钟后, 返
回神台继续开大坛。
掌坛师双手高抬黄白大典(喋文的一种形式) 在台上跳跃舞
蹈, 开始发蝶, 边唱边跳, 目的是请各路神灵仙界就位, 然后出
猖王, 收祸祟。
此时, 身着红袍、头戴金冠、口带红髯、右手高
举金鞭、左手抬“ 收瘟瓶” 的猖王登场, 众香童执响器尾随圆场,
边转边唱、边敲边舞、气氛炽热, 集祭祀、演唱、歌舞于一炉, 是
戏剧表演, 又是法事活动。
这在香童戏科仪中不乏实例。
该科仪均在外坛(舞台) 上进行, 意在礼请发旗祖师下凡领
导兵马, 驱灾除邪, 通过东西南北中五方出旗发马, 展现神威
容是: 先请五方, 次请四大部洲、再请天地宗亲, 然后对所有被
差神灵进行祷告, 对一些神灵的身世加以叙述介绍, 最后是安位
合会, 祈祷祝福。
发旗招兵时, 神坛须另设供桌一张, 供品有蜡烛一对, 香炉
一只, 酒茶各三盅, 熟肉一块, 熟鸡二只, 纸火一堆, 菩萨用的
袍衣袍帽若干, 还要摆四升米, 米上插红
旗十二小杆, 三牲(加鸡蛋) 斋供四碗、
白大米一盆, 上置“保
科仪进行中, 香童唱念及敲击响器均坐于凳上, 不似其它科
念唱之中, 除使用铭、铃、木鱼、大小拔外, 特
别加上牛角破锣, 增强了发旗点兵的气氛。
制席造桥科
该科全文约3 0 0 0 字, 主要内容是奉请制(织) 席祖师临坛,
介绍祖师身世家门, 二位仙娘织席, 串五方、串十八坛(堂)
席织好后, 街前去卖, 卖得钱文, 回来搭造神桥, 然后接兵过桥
科仪充满神秘幻想色彩, 又富于田野生活气息, 反映出一定的农
家劳动生活。二位仙娘织席, 形象生动、绘声绘色。
造桥内容着重讲述张班、鲁班师傅率众造桥经过, 反映劳动
情趣, 揭示劳动造福于人, 也造福于神的意义
科仪中的祈祷道
出人们善良的愿望, 各路神灵的过桥和庆贺, 展现出五光十色的
天界生活及太平年成的吉祥景色。
该科仪从内容到形式, 可谓别开生面, 在其它科仪中均为罕
见。作此科仪时, 须备一张新草席铺设神台中央, 掌坛师领众香
童绕席边唱边敲响器。
迎请掌坛太子
迎请掌坛太子, 即迎请桃花太子、二王太子、金枪五爷等。
科仪中介绍了他们的家门身世, 金枪五爷断腿缘由。然后打
卦占卜吉祥, 卜卦后参拜天地三界, 祈祷荣华安康
、五谷丰收、
畜兴旺、财源茂盛, 再后是杀鸡点血, 祭五营兵马。其中生动诙
谐、活泼风趣的语言不少。煎鸡后是接兵、
合会、上中下三座官
员安位, 再就是许愿合神, 贺天地神人, 然后即装仓, 再祈人寿
年丰, 最后是造金桥银桥, 奉请三座官员过桥
。法事至此终结
掌坛太子的降临与掌坛, 被认为是关乎着人世间的吉凶祸福,
不能有丝毫的怠慢, 所以要热烈地祝贺, 虔诚地祭祀祈祷。
做该法事过程中, 主人家要临坛跪叩, 跪叩时每人各抬一升
米(从供桌上取下) , 跪叩约10 分钟, 燃放鞭炮, 开始接兵。掌
坛师走进堂屋对着家堂神位, 双手比示, 作法念咒, 喷吐法水, 众
香童紧敲响器, 历时大约三分钟。然后众唱念科文, 接兵结束掌
坛师杀鸡祭献, 称“ 杀祭坛鸡” 。后众香童到神台前绕圈, 边圆场
边唱边敲响器。事毕, 焚纸火20 份。
做法事时杀鸡有别于常, 杀前先用纸钱蘸神水或酒在鸡头上
绕三绕, 再把鸡在杀者跨下绕三绕, 在鞭炮声中举刀宰杀, 杀后
再用纸钱在鸡头上烧, 直到鸡倒头死亡。杀鸡时, 除燃放鞭炮外,
还要鼓乐齐鸣。
攘星, 即通过祭祀祈祷希望天上星宿能予消除灾殃、获得吉
祥平安。凡做此科仪者, 多系家庭不顺、有人久病难医, 或有天
此科仪内容丰富, 和大坛科一样, 需时较长, 至少三
小时, 方能完结。
镶星须设供桌供品, 不摆猪头三牲, 完全要摆素菜。若单独
攘星, 要摆素桌两张, 一般是堂屋里一张(内坛) , 厦子石阶面前
一张(外坛)
桌上均摆糯斋三碗, 素菜三样、素酒三杯、素茶三
盅、香一炉、烛一对、纸钱一堆、攘星表文三道, 百解表一道。主
人家随时要有人在坛前替换磕头, 以表虔诚
供桌摆好, 先开素坛, 唱念“ 开素坛” 科仪, 素坛开完再镶
星, 攘星毕, 焚烧亡衣, 也可边攘星边烧亡衣。
攘星科仪, 文词典雅, 其内容层次大致分:
、迎请圣驾、朝礼诸神;
讲述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 ;
、读表文、
攘解供养, 上奏诸天尊
、一切真仙
十方万灵, 消灾免殃;
四、烧百解表, “ 解冤结
、罪消灭” ;
五、到内坛(堂屋里) 攘请东南西北四方黄老青赤白黑大帝
攘谢三教大天尊
举行谢土科仪, 是因为动着土的缘故。如起房盖屋或其它非
正常生产劳动而动土者, 主人家为祈求土地神保佑一年到头生产
顺利, 收成看好, 人畜两旺, 才请香童看日子进行谢土。这在保
山农村十分普遍, 形成当地俗风之一。
做谢土科仪, 很讲究时间选择, 从前老规矩是, 做事日期于
每年阴历六月间, 即于大暑节令之内举行, 且必须在日内的早上
或中午完结。
谢土有大谢土、小谢土两种。大谢土要在庭院里分五个方位,
即东西南北中摆设五张供桌, 堂屋里(内坛) 也要摆供桌一张。小
谢土只须摆一张供桌。无论大谢土或小谢土, 供桌上均须按要求
摆好供品。即蜡烛一对、焚香一炉
、猪头三牲各一、五碗饭、五
杯酒、五杯茶及其他点心果品, 还要摆五条鱼、五个鸡蛋、五个
鸭蛋及纸火一堆。
大谢土须香童五六个, 一人拿锄头、一人执扫帚簸箕, 一人
提香面水, 一人举桃弓柳箭。掌坛师及另一人分别敲打小鼓、小
钱, 然后分别到五个方位念颂科仪, 边舞蹈边念唱边敲击响器。
小谢土一般只需香童一至二人, 只小敲小打。若两人进行, 则
一个唱一句或念一句。法事始终, 约两小时即可。
谢土科仪的内容, 主要是礼请
、安谢五方五帝众土神, 因为
这些神“ 权司土府” , 乃“巍巍皇帝之尊” , “ 职掌坤维扰扰之事” ,
“ 四神奠安于四向、五龙布列于五方” , “ 须静焉则吉, 动则生凶” ,
故“ 具职土坛, 奠土恭养” , 请土府诸神广降土坛。
在礼请中, 先是请一至九垒地土皇君, 后请青龙、白虎, 东
南西北中五方土府, 再是土公土母、土侯土伯诸君, 继而十六天
干、十二地支、天地日月时神君, 接着天地日月时煞神君、一白
二黑、三碧四绿、
五黄六白、七赤八白等神君, 再请天罗地网、人
蚕官蚕命、畜官畜命诸神, 还有大耗小耗、赤口白舍、
天禄马、三奇四白诸君, 最后请水火二部神抵、当方城陛土主
坛古庙之神、山川社樱之神、土地里域之神、牛栏马圈、伯乐将
和合喜神、本方治水龙王、仓库酒仙、五谷大神
⋯ ⋯ 。请来这些神, 对他们礼行三献, 目的是“ 解危赐福” 、“ 回
凶作吉, 永保吉昌” 。通过祈祷, 望神感应。
科仪末尾, 安谢土皇, 仍然是一方一方、一伙一伙地依次进
行。谢土全过程约须一个半小时。
开财门者, 目的都是为了财路顺通、四季发财、荣华富贵
此科仪一般一个人进行。在时间上不似谢土那样有严格的时
限, 但要是黄道吉日方能举行, 开财门一年四季可开。开时不敲
响器, 也不唱, 但主持香童要讲要念, 主人家要磕头。
开财门一般是早上开, 开时, 须在大门口设供桌, 桌上供奉
、鸡一只、斋供、水酒、仙茶
果品, 燃烛烧香
并备有土布针线
土布必须呈红色, 要一尺九寸的两块。开财门
的时间, 约为半小时。
末尾燃放鞭炮, 并将画有灵符、写有招财
进宝一类吉祥楹联的那两块红色土布分别悬挂在大门及堂屋门梁
正中即以告罄。
开财门的科仪内容较为简单, 先是礼请五星及萧何
神, 后念诵仙茶调及美酒歌, 最后斟好三杯敬茶敬酒“ 托显三座
众高真” 。
开财门, 在保山尤其是农村十分普遍, 它与谢土法事一样, 早
就是保山的民俗之一。
附: 保山香童戏剧本五种
一赵公元帅
杨国琦口述
倪开升记录
人物赵公明(净) 、二龙套(末)
〔开台锣鼓。
「二龙套引赵公明上, 赵手执金鞭。
家座四川茅而寨,
金鞭铁索把虎带,
跨骑黑虎游世界,
鬼神见我低头拜。
(白) 本宫姓赵名庵字公明, 赵公大元帅。
〔一旁放鞭炮、杀鸡、点血开光。
(白) 适才洞铺打坐, 香烟飘渺, 重开洞府。本宫展开慧
眼一看, 哦哈哈, 看见了j (独锤) 东上郑州
、南极部州、
西极河州、北极炉州四大部州, 观看大中国云南省永昌
府保山县人世在尘, 某某地方
、某某家中, 招兵难为, 搭
起小小坛台一座, 请本宫下来镇太搭吉, 镇太以后, 有
不镇之神、不镇之鬼, 本宫钢鞭一举, 打如灰飞! 另有
天和、地和、
人和, 本宫一举钢鞭, 化为吉星高
天地初开张,
天地人三皇。
天皇绕建章,
地皇绕四方。
上天把旨降,
下地降吉祥。
遥望生九子,
个个寿延昌。
老者添福寿,
少者保安康
牛马遍山上,
鹅鸭满池塘。
一子(谷) 落地,
万子(谷) 归仓。
东方奎神』点斗,
南方挂印封侯,
西方三姓拱手,
北方五老点头。
(白) 镇太已毕, 大吉大利
。来时风调雨顺, 去时国泰民
[ 锣鼓点中亮相。下场。
二斗姆娘娘
杨金钮口述
倪开升记录
人物斗姆娘娘(旦)
〔武场小打, 斗姆娘娘上。
不提家来家不远,
提起家时扯断莲花根盘深。
(转唱平腔)
带龙一鞭家屋住在善肖东,
龙上二鞭斗牛宫中有家门。
骑马三鞭勒不住,
宫门相请到堂来。
来得快来快如飞,
因只因来为只为。
只为我父本领大,
只因我母道法深
不生三男和三女,
单生小女独一人。
小女一十二岁火光现,
要到九龙山前去修行,
小女下到斗口第一第二层,
苦难中金童玉女来救搭。
小女下到斗口第三第四层,
修行中事事如意得安宁。
小女下到斗口第五第六层,
苦难中四大金刚来救我
小女下到斗口第七第八层,
八大天神来救我
小女下到斗口第九第十层,
众位神灵搭救我。
仙娘下了天台到地台,
下了仙界到凡尘。
来到凡尘一班弟子有多少,
起鼓三通接灵神
〔信人弟子在台上台下焚烧钱纸。
斗姆(接唱)
天地山神扬钱纸,
阴府龙神接钱财。
二家童子接钱财,
唐王登殿封赠你。
佛天世界家家户户有财门,
财到营门远接下,
撞来十祸灾星撵出门。
仙娘下了天台并地台,
下了神台到凡台
[ 主人家到神台上打卦, 占卜吉凶祸福。
[ 斗姆娘娘下场。
三金枪五爷
杨金钮口述
倪开升记录整理
人物金枪五爷弟兄五人
〔神台后位置长桌, 上放木椅或木凳五个, 供金枪五爷等
五弟兄站立或落坐。
[ 紧急锣鼓, 烟火。
[ 金枪五爷五兄弟上, 圆场, 登高台落坐。
金枪五爷(念)
家住贵州辽阳县,
马鞍山前有家门。
请轮三遍勒不转,
恭赴相请到坛了愿心。
为只为来云只云,
只为云霄殿前那盏灯。
灯光结蕊投凡胎,
生身就在马鞍山。
〔锣鼓点配合, 边唱边跳。
壹拾贰岁火光现,
火光腾腾手捧高
远方神灵来寻衅,
与东海龙王耍枪刀。
申公豹到坛问原因,
惹得两家动刀兵。
师父半空一声骂,
骂声灯光童儿好胆大。
你瞒着师父把山下,
贪恋红尘违背教规当惩罚;
你贪了红尘回天庭,
惹得师傅骂出声:
叫你看家要留心,
莫再心猿意马贪红尘。
你再次瞒师下山去,
贪恋红尘罪非轻。
把你压在太古石山下,
五百年赎罪勉(免) 灾星。
(白) 辞别师傅, 遵声师傅, 还望师傅搭救弟子, 师傅
尊声师傅来搭救,
救一救弟子苦命人,
师傅赐我宝三件:
头打八角三横(只) 眼,
手执金砖照日月,
脚踏滚滚风火轮
骂声灯光童儿好大胆,
师傅半天云里脸又沉!
不怪天来不怪地,
怪你在师傅面前发誓犯咒神!
(白) 今天罪过满, 叫你五体不全!
金枪五爷(接唱)
师傅师傅叫几声,
万望师傅搭救可怜人。
只见那冉冉祥云蓝天现,
师傅果然搭救童儿到面前。
赐我金砖有三块,
三块金砖道法深。
一块金砖照日月,
二块金砖变火轮。
三块金砖化成双狮子,
衔着我的神腿直往天庭奔!
我起动火轮追神腿,
一直追到南天门。
金毛狮子银毛腿,
我使出气力叫三声。
它衔着神腿死不放,
我七窍生烟怒气腾。
取出金砖猛一照,
射下一腿化灰尘!
另一只神腿面前摆,
左拼右斗难圆成,
只因为误了时辰有半个,
干了血来冷了筋
神腿无法来斗全,
斗着斗着火花显。
我把宝剑握在手,
宝剑一挥现奇观:
肉腿忽然变五块,
五个方向去丢化。
一块腿肉往东方化,
青莲童子接肉把位还;
化为东方督天为盟大郎太子,
神威浩浩添异彩
二块腿肉往南方叱,
赤莲童子接肉把位还;
化为南方混天都部二郎太子,
神通赫赫扬四海。
三块腿肉往西方叱,
白莲童子接肉把位还;
化为西方混天都部三郎太子,
法力无边无人奈。
四只腿肉往北方叱,
黑莲童子接肉把位还;
化为北方都天为盟四郎太子,
道术高强扬天外。
五只腿肉往中央化,
黄莲童子接肉把位还;
化为中央单天降魔金枪五爷,
万民诵念诗文载。
[ 弟兄五人即五位神灵依照上述内容依次各演跳一遍,
唱念做可适当发挥。
四大王二王(又名《二王太子)
杨国琦口述
倪开升记录整理
人物大王(即金叱, 生或净扮)
二王(即木吃, 生或净扮)
〔大王、二王上
(唱太子腔)
家住山东礼成县黑树村侍牛坪,
北岳宝殿有家门。
为只为来因只因,
爹爹有名托塔李天王,
妈妈殷氏老母亲。
单生弟兄姊妹五个人。
二王大哥起名金吁大太子,
二王起名木晓二相公,
三弟起名哪吁三太子,
姊妹二人起名金花银花有威名
弟兄几人各上仙山拜师父,
大哥上了金光山轩猿(辕) 洞,
拜于文殊菩萨为师尊;
本愚去那乌龙山白鹤洞,
拜于普贤菩萨为师尊
三弟上了九宫山八卦洞,
拜于太乙真人为师尊
拜师完毕日读兵书夜学法,
道法没有三弟学的高。
乾坤、乾扎学到手,
十八般武艺手中操。
那天他的师傅不在家,
他瞒着师傅下了山,
来到九温河边去洗澡,
惊动龙府龙宫老小一家。
龙王打发巡海夜叉去巡查,
一看不是精来不是怪,
原来是李天王家三太子小小哪吁
回去察报老龙王,
龙王旨派敖丙带领三千水族兵,
来到九温河畔,
与我三弟大交战。
打了三两个回合,
敖丙也不说,
哪呢也不拜,
惹得三弟怒火起。
拿起乾坤乾扎打死敖丙在河边,
抽他的筋来扒他的皮,
龙筋拿给爹爹当玉带,
龙皮送给母亲垫座位。
鱼鳌虾将报给龙王得知,
龙王气极无奈上天告哪吁,
哪吁知情怒火起,
宝塔关前等老龙。
老龙经过南天门,
哪吁问他: 老龙, 你向何方去?
老龙言道: 我替儿报仇,
上天告你小哪吁!
哪吁骂道: 骂声老龙好大胆, 你上告晚辈
打死小龙便宜你,
打死老龙你一家老小绝龙种!
老龙上天告状上不通,
只好返回他的水晶宫。
传令五湖四海来助战,
下上三天三夜埋头雨。
大水淹至陈塘关,
又把哪吁冲(到) 翠屏山。
哪吁在翠屏山前来住下,
双手盖起哪吁庙,
哪吁神庙多灵验
庙后过了许三牲,
庙前过了许猪羊
三弟面前表不尽,
且看本祭表亡心。
忽遇北海动砍杀,
朝中来把文书下,
叫我等父子几人平北海,
要把北海老王来擒拿
几番征战几番砍杀,
终把北海顽敌来打垮!
父子几人转回朝,
路过他的哪叱庙。
哪吁神魂来附体,
与爹爹叫阵斗志高,
拼杀回合两三个,
把我爹爹打得懦懦而败难躲逃!
太乙真人空中叫:
哪晚哪晚你听了,
天下哪有父子来交战,
父子交战为哪条?
太乙救苦天尊来相救,
赐我爹爹一座黄金塔
黄金塔下显现小哪晓,
小哪吁吓得三魂少二魂,
跪在爹爹面前来讨饶:
我剔肉还母, 剔骨还父,
了结冤孽上九霄。
他乃莲花得道一化身,
父子几人上永昌,
东树木来西树金,
南树火来北树水,
水火相莲(连) 年年好收成。
黎民百姓安乐好,
盖起北岳宝殿塑金身。
爹爹塑在左边坐,
殷氏母亲右边蹲,
弟兄双双排大堂,
金花银花站两边。
黎民百姓安全好,
调过父子几人一个撒马灰。
调来调去调得一个三月二十五,
又遇王兵逢七煞,
调到三月二十七,
我家三弟死得情尸未干,
他在空中降大雨。
调到三月二十九,
廿八晚一夜唱个曲子朝王到天明。
黄巢杀人不算少,
许下人头花冠愿,
许下神戏三天三夜献父王。
四月初十烧上一住关门香,
黎民百姓享安康。
大王(合唱)
父王手执单刀宝剑定太平,
撤下五谷万寿辰。
一路祭祀表不尽,
我是大王金吨。
我是二王木吃。
大王二王(合唱)
大王二王有名声
「二人亮相下。
五迷心小姐(又名《蜜蜂小姐})
人物苏坦己(刀马旦)
[ 苏姐己上
苏姐己(唱雌雄腔)
紫云湛湛紫云开,
天宫降下迷心小姐下凡来。
焚香点灯稽首拜,
腾云驾雾到坛来。
凡曹有请无有请,
三心二意我失马勒马转回宫。
二桩点文法事号令来侍候,
来到堂前不多法事有多少。
左撞钟来右擂鼓,
撞钟擂鼓接露神。
铜锣花鼓一起声,
南天门外分兵拨马上路程
天门开来地门开,
调开马头往外行。
天庭下圣旨:
、二家童子,
门神护卫财钱纸,
财到营门我愿接下,
灾星祸祟, 架上钢鞭赶出门。
马带财来马捎宝,
红财累累往上行
转身低头来辞谢,
辞谢白发李老君。
三殿五岳扬钱纸,
元皇会上会师爷。
仙后仙娘接钱纸,
烧钱书生回身转,
抽出黄钱拿白银。
苏姐己(念) 云南上来大众孤魂野鬼要白银, 男在陈后死
女子巴儿巴儿把命亡,
黄白金钱休化过,
且将打马讲出身
不提家来家不还,
提起家来大海莲花根盘根,
带马一鞭家住山西长安镇,
马上二鞭白虎关前有家门,
骑马三鞭勒不住,
四值功曹请我到坛领愿心,
不为阴阳成神通,
没有仙根凡胎怎成神?
为只为爹爹有名白元帅,
母亲吃斋把素老安人
未生三男并二女,
单生小女独一人,
小女下地就叫百宝进。
头上青丝扎成辫,
两耳坠金环,
走路就像风摆柳,
赛过世间女中神
一十二岁辞别双亲上山学法,
梨山老母为师尊
拜师已毕正在深山修炼,
呀哈, 封王这昏君,
女蜗庙里去降香,
降香时风吹竹帘露出女蜗像,
封王一见起色心。
粉墙上面题诗句:
塑得三寸金莲, 白玉面庞,
绝色的美女活人样,
随我在朝中同做掌印人。
到了晚上, 女蜗神魂附着原体,
外是黄泥里有神。
啊哈! 骂声封王无道昏君,
戏诱吾神罪未轻。
女蜗庙前设下招妖牌一座,
天下妖魔齐召请。
九尾狐狸到,
打发去败纷王江山。
封王每日思想美女进朝。
苏姐己(白) 皇门出榜选美, 访来访去, 访得一主, 苏获(护)
生得一女, 名叫姐己。
遇奸臣诈害, 在皇上面前言道是
绝色美女, 下诏应选, 苏获(护) 气之无奈。
只得将女领进朝
(白) 来到中途馆释之中, 九尾狐狸精将姐己血髓吸了,
附魂魄于姐己身上。
冒充姐己进朝歌。
(白) 封王看见绝色美女来到, 龙心大悦, 命姜子牙造下
高高摘星楼, 供他与淫妖饮酒作乐。
(唱) 酒醉三分是小事,
众妖姊妹(现) 原形。
比干垂相看破了机关,
他说朝中出妖精。
他打发雷神来除妖,
放火烧他的轩辕坟。
狐狸精把比干老臣来恼恨,
推说有病暗算人,
要吃比干垂相的玲珑心。
比干承相挖心死,
贾氏被害坠西楼,
黄飞虎被逼反五关,
西歧周文王乃道德天子,
周室当兴, 封王该灭!
文王渭水河边访大贤,
访来姜子牙,
斩将夺关。
战到白虎关前,
将奴的老父捆绑,
丢在大海中央!
奴要为父报仇,
念动咒语, 携带法宝下仙山,
头戴王翎盔,
身穿王翎甲,
跨骑桃花马,
宝剑手中拿。
(白) 来到白虎关前, 念动咒语, 摆起长蛇大阵, 杀得那
西歧兵马懦懦而败, 杀得土行孙遁土而逃, 杀得杨戮哪
叱难于变化, 杀得那姜子牙不敢出营。可那子牙老匹夫,
搬来圣人将奴打垮。
二一阵奴摆下迷魂大阵,
迷魂阵又被子牙来战胜
子牙脚下丧黄泉,
阴魂死在未时三!
阴魂不散去封神。
天仙得道, 迷心小姐, 迷心小姐是正神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上老君身边的童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