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定唐朝苏浙汇包房最低消费消费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贵定县定东公社苗族文化调查
作者:杨世章
日期: 11:11:10.0
定东公社有汉、苗、布依、侗、彝等兄弟民族。总人口6384人,少数民族人口3128人,其中苗族2856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数的91.3%。
这里的苗族,自称为“miao31”,汉称为“花苗”。(也有称为“小花苗”的,那是为区分从威宁一带迁来的少数“大花苗”而言)。这支苗族,除本公社外,还有聚居或杂导于附近的几个区社以及与此公社毗连或相隔不远的福泉、开阳、龙里等县也有分布,总人口估计不下十万。由于人口较多,居住地域比较集中。他们仍有自己的语言服饰、风俗习惯和共同心理素质。但与其他民族也有共通性。
文化领域是很宽广的,限于时间只调查文学艺术方面,即:音乐舞蹈、工艺美术及民间文学。
一、音乐舞蹈
(一)音乐
定东苗族的音乐可分为声乐、器乐两类。
(1)声乐:即民间歌曲。这里苗族的歌曲是比较简单的,(与黔东南相比,简单多了),大体只有两类,即:一、古歌调
二、民歌调。
古歌调,即仍用苗族古老的歌调来唱。这种歌调,现在使用面越来越小了,只有老年和中年人会唱、爱唱。唱时多用真声,极少用假声,声音深厚,节拍明朗,但旋律变化不大。
民歌调、实际就是当地汉族的山歌调子。当地苗族同胞解释说:“民歌”就是“明歌”的意思,一唱个个懂,人人明,应叫“明歌”更为恰当。实际上基本汉化了,只不过在唱时,有时用真声,有时用假声,高、低音结合,旋律变化较大,在一定场合能较好地表达唱者的思想感情,似仍有一定特点和风格,与汉族山歌不尽相同。
另一种唱法,用苗族调子唱汉族歌词,他们也称之为“民(明)歌”。因唱来,不仅苗族懂、汉族也懂,既不失苗族形式而又有汉族内容。此外还有少数人用布依族歌调来唱的。
(2)器乐:这里苗族的乐器主要是管弦乐,不见打击乐器。管弦乐主要是芦笙、唢呐及笛子。
芦笙:这里的芦笙属于小芦笙即齐奏芦笙(也叫做“对芦笙”)的一种。是由音调一致的两支芦笙或数支组成的。它的构造是由六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分作两排,插过长方形(也有圆形)的巴壳(笙身)竹管的两根附有共鸣筒。巴壳的每根竹管都有青铜簧片,近巴壳处的每根竹管外侧开有小孔。吹奏时将手指按小孔即能发音,音色十分宏亮。它有一定乐曲,每个乐曲都有主题,反映各种不同生活内容。据花苗同胞介绍说:他们不但吹古老苗族曲调,还可以吹奏《东方红》、《社会主义好》等歌曲,声音清脆、旋律轻快、结构简单、节拍明朗,是其最大的特点。
关于芦笙的起源,定东苗族传说是这样:“在唐朝时候,有个苗族寡老者,无儿无女,很少人和他谈话、生活非常寂寞,为了解除心中的苦闷,有一天,他在山坡上砍了许多竹子,做了许多竹管来吹,但都不好听。于是他就把一根根竹管合拼起来同时吹奏,这下子就好听多了。这时个有人来问他说这叫什么东西?”他回答说:“叫‘六声’‘因为六个管,六个声之故’”后来人们叫“芦笙”,就是“六声”演变来的。
芦笙的起源一般认为迄今至少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然而到唐朝,文献记载才较多较详。如唐代段安节所撰的《乐府杂录》中就提到“开元中……有拍板,葫芦笙”,唐代樊绰所写的《蛮书》中也提到“蛮人”的“处子孀妇,出入不禁、少年子弟春游行闾巷,吹葫芦笙,或木叶,声韵之中,毕寄情言,用以相呼应合……”。《唐书》卷二也讲到南诏(云南大理)人民的风俗:“吹瓢笙,笙四管,酒到客前,以笙推盏劝 ”。这些资料说明到了唐朝,芦笙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并且芦笙的表现力已大大提高了。声韵之中可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丰富感情(包括谈情说爱);也可以用吹芦笙来代替唱歌互相对答了;连劝客喝酒都用芦笙来劝了,可见唐代,我国不但内地文化发达,边疆“蛮人”也有一定程度发展。因此定东苗族的这一传说故事,是有所根据的。 唢呐:唢呐在定东苗族村寨使用相当普遍,几乎每个寨子都有,有的寨子甚至有两三泼(对),除芦笙之外是他们最喜爱的乐器之一。
唢呐的构造,是用一根桐木(当地叫“落木”)挖空制成,木管约尺左右,前开七孔,后开一孔,管的上端插上一个带小圆盘的铜嘴,铜嘴上安上一个小哨子,管子下端磋商上一个铜质喇叭口(也有用棕树制成的)。七个孔同时吹奏时,以下方第一个孔为低音,音阶顺推,由低至高。第二孔到第四孔较密,第四孔到第六孔较稀。第七孔叫“后门”。构造从形式看和汉族相似。但实际有所不同,故音色很高很美,深受当地各族人民欢迎,当地汉族有红白喜事多请花苗同胞去吹奏。
唢呐是有成套乐曲的,所谓“接亲调”、“过街调”、“追念调”、“走马调”等等,调牌多种、旋律明朗。
唢呐一般都配有长号。长号的构造是用两节上小下大的铜管接成。吹奏时,用手把套在大铜管里的小铜管拉出来,这样,小铜管的下端即可连着大铜管的上端。管子约有五尺,管子下端开一个大喇叭口,上端插上一个铜质制成的口盘哨子。长号吹奏起来,声音宏亮,气势雄壮。
笛子:是一种用竹制成的吹管乐器,长一尺许。有粗管和细管两种。粗管发育宏亮:细管发音清脆,两种乐曲旋律都很优美,可吹奏一般歌曲。因其短小轻巧、方便携带,所以当地苗族青年使用较为普遍。
(二)舞蹈
定东苗族的舞蹈主要是芦笙舞。形式有两种: 一种是集体舞,二至四人青年边吹边跳在前,随其后是一群年轻姑娘按着芦笙吹奏拍节,有规律地踏起轻盈的舞步,若是节日,穿盛装、戴银饰,随身子摆动,发出和谐悦耳的响声,更增加舞蹈的抒情气氛!恰如《贵州通志、土民志》所描绘的“鲜衣艳妆,男吹芦笙、女振响铃,旋跃歌舞。”一样,舞姿相当优美。
另一种是独舞或双人舞,即一人或二人自吹自舞,带有表演形式,舞姿活泼,矫健有力,和黔西北苗族芦笙舞相似。
解放后,音乐突破了过去的局限性和单调性;舞蹈增加了新的内容,比如芦笙舞,创作了许多反映新生活为主题的舞蹈、如《火车开到苗家寨》、《军民是一家》以及反映农业生产过程的《播种舞》、《插秧舞》、《收割舞》等等。这些舞蹈都很受欢迎、获得广大观众和领导好评,据说前年在县文艺汇演会上获得一等奖。
二、工艺美术
定东苗族的民间工艺美术,主要有挑花和蜡染。
(一)挑花
挑药是苗族妇女的特长之一,也是人们评价妇女是否能干的标准,姑娘们从八、九岁起就开始学挑花,形成了世代相传的挑花anay.定东苗族挑花大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挑花主要用于妇女服饰。妇女的整套服装有上衣、头帕、围腰、腰带、裙子、绑腿等,都无不以挑花为美。
(2)挑花原料多出于自己之手,妇女们几乎人人能纺、能织、能染、能绣。直到现在,挑花仍用自己纺织、自己染制的土布。这种布,经纬分明,便于挑绣。虽近年也有用市场上阴丹布和细帆布的,但毕竟少数;线也是用自己养蚕缫丝染成的,只惜色样不多,近年也多用市场花线。这样一来,土洋结合,色彩丰富,挑出的图案既古朴而色鲜,颇具特色,更加美观了。
(3)构图多是几何图形。其结构主要有对称式、交叉式、二方连续式、斜菱形、单独纹样等。图案花纹既规整而又变化多姿,给人以舒适畅快的感觉。
(4)题材是来自苗族人民生活、生产和传说故事中所熟悉的东西,如“豆豆花”、“八角花”、“米字花”、“四瓣花” 、“蝴蝶花”、“勾云花”等等。从这些花纹中,可以看出这是与定东苗族所处的地理环境有极大关系,他们居住高册,所见到的和熟悉的是植物和昆虫,极少见用鱼虾之类作题材。
(5)用色、定东苗族挑花用色是不很多的。一般主要用白色、大红、粉红、中黄、翠绿五个,蓝色及其他色极少用。然而她们却善于搭配,对比巧妙,因而画面显得十分绮丽多彩。她们懂得用色的顺序、配色的规律、色性的过度。红与蓝不能并用,红与黑不能为伍;黄与粉红相配,显得富丽热烈,白与蓝并用才感觉素静。然而她们用色主要倾向于暖色,即以白、红、黄为主,适当配以绿、蓝,所以其图案画面给人以热烈而又古朴的感觉。
(6)具体挑法,有以下几种:①不先起样、数纱挑刺。②先画蜡染,即以蜡花为骨架,在蜡梁布上的空位处进行挑绣,形成复式花纹。③针法以十字针法为主,即在平布上面依纱眼用绣花线扣上十字形,然后以此为骨架,填置上多种需要花纹。④反面挑绣、正面欣赏。其优点其二:一保持清洁,二便于打结。
(二)蜡染
蜡染在苗族中有悠久的历史,据传苗族在唐代就掌握了汉族地区的“点蜡幔”蜡染技术,到宋代已成为享有盛名的民族工艺。在贵州,一般认为以凯里、丹寨、贵定、郎岱及普定苗区比较盛名。贵定花苗蜡染的图案结构精细别致,色彩调和鲜美,图案花纹的变化多姿,也是名不虚传。
定东苗族蜡染的使用是比较广泛的,如妇女的整套服装、家里的被面、垫单以及帐檐等等都无一不用染布。故妇女十分重视蜡染,姑娘从十二、三岁起,就学习蜡染,不会蜡染,就被视为无出息,甚至嫁不出去。
蜡染工艺,如《贵州通志》所述:“先用蜡绘于布而后染之,既染,去蜡则花见。”从这说来似乎很简单,但实际上是有一套相当复杂的工艺程序,现将定东蜡染略述于下:
(1)布要洗练。不论是自织的“土布”或市场买来的“洋布”(都是白布),都要经过反复多次的浸泡、捶打、清洗和日晒,把那些天然纤维中所含的蜡质、胶质以及一切不纯物搞干净,才便于点蜡,易于上染。
(2)布要平整。布经过洗练之后,白净,细腻多了,但不平展,要用河里的鹅卵石、(圆而光滑)轻轻地来回多次压平,才便于绘蜡。
(3)安排底样。按其需要,把布料剪成大少不同的幅面,然后在布上设计,先打个腹稿,用稻草或尺子比划一下,再用手指甲或针划出要点蜡的大体范围。
(4)开始点蜡,布准备好之后,即开始点蜡工作。用少瓷碗盛蜡(这里过去用蜜蜡,现在多用石蜡)置于炭火上,待蜡熔后,用小铜刀蘸上蜡液按自己打好的腹稿,细心点绘。
(5)多次浸染。用蓝草制成蓝靛置于染缸中,将点好蜡的布放入缸里浸染,要反复七八次甚至十多次浸染晒干之后方成。
(6)开水去蜡。染的工序结束后,蜡的防染任务算完成,即将染布放入大锅里用水煮沸后,蜡去,即现出白的花纹图案来,最后拿到河里清洗干净晒干,这样就算全部完成了。
至于蓝靛制作和多色染法,其工序也不简单,这里从略了。
关于图案设计,花苗同胞是颇具特色的。一般都喜用植物花卉及昆虫作题材。极少用动物,这与生活环境有关,人们总爱把自己常见和自认为美的东西用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图案结构一般爱采取连锁式。在花纹的变化上多采用自然界随处呈现的曲线,如涡线、波状线等。色彩是古朴而鲜美的,以蓝色或浅蓝色为主。有的还制成套色花样,与挑绣的花纹图案相配合,其画面更美。
三、民间文学
定东苗族有较为丰富的民间文学,亦可分为韵文体和散文体两类。 韵文体——诗歌,按其内容分,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有叙述开天辟地、万物起源的古歌;有反映苗族生活习俗的礼仪歌;有歌唱青年男女忠贞爱情的情歌;有歌颂党、歌唱新生活的新民歌等。 散文体——传说故事,与诗歌内容差不多,大体有反映先民朴素自然观的创世神话;有追念民族英雄人物的传说;有爱情故事;有反映地方风物及民族习俗的传说;有聪明机智人物及智小精悍的动物故事等等。 这些故事,此次调查都搜集了一些资料,但由于时间关系,未很好地整理,一般内容都比较简单,情节结构也不很完整,只能算是些故事梗概。然而从这些简单的故事中,亦可窥见定东苗族文化一斑。现将各类型较有代表性的作一简要介绍: 1、神话传说:《伏羲兄妹造人烟》是叙述洪水始末及作为洪水遗民的两兄妹如何结婚、创造人类、繁衍子孙的神话。其基本内容与其他地区流行的大致相同,虽名称和体裁不一样,但母题是相同的,都是由于某种斗争而引起洪水,由洪水劫难而引起洪水遗民的兄妹结婚,再造人类。当然有些情节不同,如引起洪水原因等。这故事的大意:说天下酿成洪水泛滥之后,雷公叫伏羲兄妹下来再造人烟,兄妹回到凡间后,为了繁衍子孙,再造人类,哥哥伏羲无可奈何向妹妹提出结婚,但兄妹结婚不合伦常,妹妹提出种种阻拦,后来经过两坡滚磨,看来是天意,于是兄妹便结了婚。婚后,生下一无手无足怪胎,他们砍成若干块,丢向四面八方,第二天,浓烟四起,大地才又重新有了人。 很显明,再造人烟,就是这个故事的重要主题,它道出了人类生存的不易,也道出了人们对繁衍子孙、绵延种族的强烈感情和愿望,反映了人们对人类起源艰难困苦的想象。 故事内容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对民族学研究很有参考价值:第一、故事反映原始群婚情况及后期氏族内不能通婚的伦常概念,对研究苗族古代婚姻制度有参考价值;第二、故事反映远古苗族曾受过洪水洗劫,其中还讲到“伏羲兄妹从黄河边的一棵马桑树爬上天去”,这说明苗族先民是近水而居。一些专家著书立说,认为苗族最早居住黄河流域,并建立了崭新的三苗国,这一说法,与故事中所反映的情况,似乎是一致,因此对苗族族源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第三、这故事在汉族和西南各兄弟民族中都有流传,只是各自的色彩不同而已,可以想见各民族自古以来的亲密关系和文化交流的情景;故事末尾讲到兄妹婚后,生下一个无手无足的肉团,砍碎撒向四面八方,大地才重新有人,这反映各族人民是同宗共祖,只因年长日久,历史演变,才形成各个民族。这一传说,对研究发展新型的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是有裨益的。 神话故事,还有《开天辟地》、《公鸡请太阳》,其主题也是歌颂创世英雄,同样有研究价值。 2、爱情故事:《龙女和阿旺》较普遍流行,故事主人公是一对恩爱美满的夫妻,他们男耕女织,辛勤劳动,过着幸福生活,然而却引起懒惰、贪婪的哥哥阿兴嫉妒,他从中挑拨离间,破坏了他们的幸福家庭。阿兴成天不劳动,天天趁阿旺和龙女上坡做活之机,把家里的鸡鸭杀来吃,然后把剩下的骨头偷偷地放在龙女的枕头下,诬陷龙女是妖精,弟弟是个老实人,信以为真,把龙女逼走了。龙女含着眼泪回娘家——龙宫之后,鸡鸭牛马也随之而走了,弟弟人财两空,失去了一切,陷入十分悲哀的境地。后来得鱼虾和蛤蚂的帮助,又才使夫妻重新团圆。而此时懒惰的阿兴已不知流浪到那儿当乞丐去了。故事的叙述是十分动人的,表现了劳动人民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强烈要求和向往,而对贪婪、懒惰、狠毒的丑恶品质给予了辛辣的嘲讽。这类故事还有《挖土奴》、《三秀才求婚》等篇,同样也是优美动听的故事,它通过男女之间社交、恋爱、结婚的描写,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了定东苗族的婚姻习俗,歌颂了苗族人民对待爱情的纯真感情,对民俗学研究是颇有参考价值的。 3、风物故事:定东山川壮丽,景色迷人,因此必然产生许多风物故事。这类故事不少,如《仙人洞》、《客蚂圹》、《老虎坳》等,都很有特色。但最有代表性的要算《石人、石马、石将军的传说》。故事的地址:湘黔铁路线上一个叫半边街车站的背后,这里有一座很高的大山,大山上有一片奇形怪状的石林,远远看去真像人象马象刀一样。故事就是叙述这些石人石马石刀的来历:传说远古的时候,有一苗家祖坟埋中了地龙,祖先显了灵,有天儿子挑柴到贵定城去卖,坐在县府办公的县官忽然听到街上敲锣打鼓,鼓声喧天,好象皇帝下来巡察一样,县官出来定神一看,原来是个挑柴卖的苗家,两块包脚布挂在柴上就象两面大旗在那里迎风飘扬。这时县官完全明白了,便下令挖掉祖坟,坟挖开之后,尸体已生了龙甲,县官又到家里去看,一大柜红稗子颗颗都有了血,这时背后山上的一个象玉皇大伞样后头突然不见了,而对门山上忽然长出一片象人象马象刀样的石林……。县官见到此情此景,不禁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还是发现及时,不然就要改朝换代了!”。故事生动地反映了历史上苗族人民受尽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剥削而苗族人民随时随地都在酝酿着起来向统治者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的情景。事实上,历史上定东苗族和兄弟民族已多次举行起义,有史书记载,有“抗夫碑”可考。因此这个故事很有研究价值,因它反映了历史现实。 4、民族习俗故事:习俗故事是反映一个民族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定东的这类故事,不仅介绍定东苗族的生活习俗、节日禁忌,同时反映社会历史的各个方面,对民族学颇有研究价值。如《吹芦笙的来历》,一方面介绍芦笙的起源、发展、革新的过程,同时又讲到苗族如何用芦笙作为号角,向统治者进行斗争的情景。故事生动,有条有理,也可说是篇报道文学。《苗族妇女为什么穿花衣裳》介绍了苗族花衣的来历,同时又介绍贵定、平越两个县名的来由。《何家不打年粑的来历》、《罗家种麻不施粪便的故事》、《频家忌吃狗肉的传说》等等,都是介绍定东苗族各个姓氏的生活忌禁。从这些故事内容看来,有的是有迷信成分的,它不利于生产,应动员自觉改革,但从科学研究角度来看,是宝贵资料。 5、褒贬善恶故事:这类故事在定东流行最为普遍,内容也相当丰富。其中以褒物为主要内容的较少,而批判性的最多。批判目的也是为了教育人们弃恶从善,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因此这类故事题材最广;有批判兄嫂虐待弟弟的,如《兄弟分家》;有反对后母虐待前娘子女的,如《四弟兄》;有教育儿子孝敬父母的,如《教子》;有打击谋财害命的,如《两伙计》;有揭露狡诈、狠毒丑恶面目的,如《老变妈》;有抨击忘恩负义的,如《忘恩负义的财主》等等。其中以《兄弟分家》、《教子》等篇最为出色。《兄弟分家》生动地描写了哥嫂懒惰、贪婪愚蠢的丑恶品性,是人们憎恶的形象。他们霸占了全部家产,还不满足,见到弟弟获得意外之财还想去霸占,结果挨一顿痛打之后,摔死在门坎脚下;弟弟是勤劳、诚实、善良,人们很同情,神仙又愿意给他“显灵”,他得了许多“宝物”,是人们赞扬、歌颂的形象。这个故事十分生动,情节曲折,使你听了之后会捧腹大笑,从中得到不少启迪。故事内容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经历、经济演变过程以及家庭关系、社会冲突、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很有研究价值。 《教子》是一篇简短而思想性很强的寓言故事,对今天开展“五讲四美”,很有现实意义。 6、机智人物故事:这类故事的主题思想是赞颂劳动人民的大智大勇;对官吏、财主的贪婪、残暴、骄奢淫逸的无耻行径进行无情揭露和抨击。定东这类故事流行也不少,如《听蜂筒》、《聪明的弟弟》、《地主挨打》等,都很被群众喜爱,而以《聪明的弟弟》较有代表性。故事说:从前有哥弟俩,哥哥老实、憨厚,弟弟聪明机智,家里很穷,靠帮工为生。第一年由哥哥去帮财主做活,奸诈的财主以种种理由扣掉全部工资,弟弟极不服气,第二年由弟弟去帮忙,财主照旧使用老办法;首先叫撵牛上树吃叶子,弟弟用绳把牛拉上去,财主怕牛吊死,只好给钱;第二件,财主叫吃大粪,弟弟端了一瓢大粪进地主家,说大粪很好吃,叫财主也尝点,臭得正在吃饭的财主一家,只好急忙给他钱,叫他端出去;第三件,财主叫在屋顶上种包谷,弟弟照办,扛起锄头上去一阵乱挖,急得财主说不要挖了,愿意给钱。就这样,年终弟弟得到了全部工资,高高兴兴地回家。故事热情地赞扬了弟弟的聪明机智,对贪婪、愚蠢的财主给予了辛辣的讥讽。《听蜂筒》是讥笑嫌贫爱富、吝啬的岳父。《地主挨打》是描写一个青年如何机智地给了狠毒的财主一记耳光,大快人心。 7、动物故事:在定东动物故事也极其丰富。这可能与地理环境有关,据说这里过去是深山老林,各种动物很多,苗族人民对这些动物都很熟悉,因此,勾勒动物的特征,描述动物的习性,便成了定东苗族民间故事的重要题材。如《山羊和老虎》、《老虎身上为什么花的》、《野猫的下场》、《猴子和蚂蚱》、《麻雀与乌鸦》等等,几乎每一种动物都有趣味横生的故事。它们不仅对各种动物的特征和习性作了有趣的解释和形象的描述,而且生动地揭示了善与恶、弱小与强暴、聪明与愚蠢、诚实与狡猾、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曲折地表现了定东苗族人民的感情和愿望。人们总是同情前者,反对和挞伐后者。 总的来说,定东苗族民间故事、题材很广、内容也十分丰富,都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并有其独特岁月。现将搜集的资料附记于下,以资参考。 附录:(一)传说故事 伏羲兄妹造人烟 远古的时候,天上有十二个太阳,同时照大地,河水晒干,土地开裂,庄稼生长不起来,人们愁眉苦脸,说要是有人去把太阳射落下来就好了。这时有两兄妹,叫伏羲兄妹的,自告奋勇地说他们愿去射落太阳。大家听了,非常高兴。 伏羲兄妹找树木做成弓;用了最硬的铁做成箭。在一个早晨,他俩爬到最高的山上去,张开弓搭好箭等太阳出来,十二个太阳刚刚冒出山头,他俩“唆唆”地一下子就射落了十个,有两个没射着,急忙逃回去躲了起来。这时天下变成了一团黑漆,连五指都看不见。什么事都做不成,结果大家只好请公鸡去喊太阳,因公鸡老家原来在天上,和太阳是邻居,是伙计。 公鸡飞到天上找太阳,但太阳不肯出来,因它怕再挨箭。公鸡说了多少好话,才答应,但出来的时候,总是很害怕,所以一直到现在它总是用光芒针刺人们眼睛,就是怕人看见;月亮出来也怕得很,脸总发白发白的,有时还在云里躲起来。 公鸡把太阳喊回来了,现在白天有个太阳,晚上有个月亮,但老不下雨,庄稼生长不起,无法生活。伏羲兄妹又自告奋勇地愿去找雷公。因雨是雷公管的。兄妹俩碰上一个百发老人告诉他们说:“黄河边有棵马桑树,树尖顶着天,要上天,只有从那里才能上得去”。 伏羲兄妹到黄河边,找到了马桑树。往上爬去,爬了三天三夜才到天上。雷公还在家里躺在床上抽大烟。伏羲兄妹指着雷公说:“下界的凡人都要干死了,你还在家里抽大烟,还不赶快降雨下去救救下界人们?”雷公很不高兴地说:“水缸在外边,你们不晓得自己去舀往下淋”,说完又继续抽他的大烟,两兄妹没法,赶忙跑到水缸边,先用手捧水淋下去,看地下没有湿气,又用瓢来舀,开始淋下去,水只有镰刀把一样粗,过一阵象手杆一样粗,最后淋下去象碗口粗,淋了半天,两兄妹伸起头往下看,可是隔得太远,看不清楚,好象还是没有多少水,于是两兄妹搬起缸便倒。哪知缸一下被搬倒了,水全往下流去,凡间一直下了七天七夜的瓢泼大雨,到处洪水泛滥,这时雷公还在抽大烟,凡间哭天喊地,阵阵叫声传到了他的耳里,他坐不住了,跑过去打开天门一看,凡间人烟俱无,全部淹死了。雷公便拿出一个葫芦交给伏羲兄妹,叫他俩回到凡间,重造人烟。 两兄妹顺着马桑树滑下来,只看见汪洋一片,没有房屋,更没有人,他俩伤心叹起气来。一只耗子钻进葫芦来了,听见两兄妹叹气,就说:“不要伤心了,让我下去把地下打个洞,让水消下去,一切就好了”。耗子钻进水底下打了个洞,不久,水就全消下去了。所以现在到处有消水洞,就是那时耗子打的。 水消后,天下只剩他俩兄妹。哥哥只好向妹妹提出要求,结成夫妻,可是妹妹不答应,说:“只有金鸡配凤凰,哪有兄妹结夫妻?兄妹结婚,天地不容!” 哥哥找来两扇石磨对妹妹说:“你推一扇磨那边坡滚下来,我推一扇磨从这边坡放下来,如果两扇磨能合得起,我们相配成夫妻就是天意”。 妹妹同意了,他们俩各推一扇磨从两个坡顶上滚下来。两扇磨石碰到后,合得好好的。妹妹看到这是天意,当晚他们就结成夫妇。不久,他们生了一个娃娃,却是一个无脚无手的肉团。他俩非常呕气,就把它砍成一百多块,撒往四面八方。第二天早上,四面八方就冒起了烟子,据说人烟就是这样造出来的。 (苗族 颜国民 讲述) 龙 女 很久以前,有两兄弟,大的叫阿兴,小的叫阿旺。家很穷,靠挖地种粮食,勉强维持生活,鸡鸭牛羊都养不起一个。 有一天,两兄弟在坡上挖地,突然挖出两个蛋,他两各拿一个回家,阿兴嘴馋,煮吃了;阿旺觉得稀奇,便放在米缸里。 第二天,两兄弟照常上坡挖地,当他俩收工回来时,看见桌子上摆好了白生生、香喷喷的菜饭。以后连续几天都是这样,他俩认为是隔壁邻居的姐妹们帮的忙,就去感谢她们。但她们都不承认,都说:“没有呀!我们没给你们做呀!”于是哥俩商量,轮流看家,看个究竟。 第一天,由阿兴在家,阿兴等到中午时分,不见有人来,便打瞌睡了,当他醒来时,抬头一看,一桌香喷喷的菜饭又摆好了,“噫!真奇怪了”。 第二天,轮到阿旺看家,他等到中午时候,也不见有人来,但他聪明,想了一下,就假装瞌睡。这时,忽然听到“咚”的一声,他眯着眼睛悄悄地看去,只见一个很漂亮的姑娘从米缸跳出来,接着她急急忙忙地煮饭煮菜,煮熟之后,把菜饭端到桌上摆好,准备跳回米缸去。这时,阿旺大声地喊:“我见了,我看见了”。 “看不看见,我已是你的夫人”。龙女直截了当地回答。因仙女被人发现之后,就不能还原了。 阿旺听了龙女的话,非常高兴,当天他们就结了婚。此后,阿旺和龙女恩恩爱爱,形影不离,共同劳动,共同生产,日子过得十分美满。 有一天,龙女对阿旺说:“你起个鸡圈吧?”阿旺起好圈后,第二天一看,果然,鸡鸭鹅满圈。过不久,龙女又说:“你再起个牛圈吧”!阿旺起好圈后,第二天一看,又是牛羊马满圈。从那以后,阿旺俩夫妇,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生活美好。 大哥阿兴这时变成了懒汉,见阿旺两小口生活幸福,非常眼红。每天趁阿旺和龙女上坡之后,就在家杀鸡宰鹅,吃剩下的骨头就拿去放在龙女的枕头下,等阿旺做活回来,他悄悄地对阿旺讲:“阿旺!你的老婆是个妖精呀!不信,你各自去看”。阿旺听了不太相信,但为了要看个究竟,就到龙女的枕头下翻,一看果真大堆鸡鸭骨头,这下把他吓昏了。 阿旺是个老实人,头脑简单,不加分析,就信以为真,立即把龙女撵出家门,尽管龙女苦苦请求留下,但阿旺始终不肯。 龙女只好淌着眼泪回娘家。龙女走到河边,想一下就跳进水去,但又很留恋阿旺,再次去要求阿旺留她,但阿旺没良心,连劝声都不劝。仙女只好往河中走去,当水淹到她的膝盖头时,她对阿旺说:“阿旺!你劝我一声吧,让我回来!” 阿旺说:“去你的吧!没有什么留恋的。” 龙女又只好往河中间走去。当水淹到她腰杆时,龙女说:“阿旺,劝我一声吧!让我回来。” 阿旺说:“去就快点去,不要啰嗦了!”。 龙女又往前走,水淹过了她的颈根了,龙女说:“阿旺!劝我一声吧,不然,我一走了,家里的鸡鸭牛马都要走的。” 阿旺说:“你不哄我,我才不怕呢,鸡鸭牛马都关好好的。” 龙女看阿旺死了心,不会挽留她了,只好向前走去,水一下子淹过了她的头。这时,鸡、鸭、牛、马从圈里飞跑出来。阿旺吓慌了,急忙去抓鸡,抓到鸡嘴,鸡嘴变成尖的,跑脱了;又去抓鸭,抓到鸭嘴,鸭嘴变成扁的,打脱了;又去看看牛马,牛马用脚把他踢翻在地,也跑了,一切都走了。 当阿旺爬起来时,只见河中个个浪圈,河水仍象往常一样向东流去。 阿旺回到家,家里冷冷凄凄,鸡圈、牛圈空空荡荡,一无所有。这时他不禁失声哭起来了,接着又害了一场病,几乎死去。 阿兴见他阴谋已达到目的,有一天,他厚皮实脸向阿旺照直说:“阿旺,你的爱人不是妖精,是我哄你的,枕头下的骨头是我杀鸡杀鸭吃了剩下的骨头”。 阿旺听了,更加伤心,哭得更厉害。他跑到河边哭了三天三夜,哭得死去活来。哭声惊动了鱼虾、蛤蟆。 鱼虾、蛤蟆从河中出来,同情地问阿旺:“阿旺,你哭得这样伤心,是什么事啊?” 阿旺把阿兴如何哄他害他的事说了。 蛤蟆说:“我给你想个办法吧,我把河水喝干了,鱼虾就引你去见你的爱人。” 阿旺听了,很高兴,于是蛤蟆咕噜噜一下子就把水喝了起来。这时,阿旺看见蛤蟆喝得肚子胀鼓鼓的,活象个大皮球一样,他忍不住笑了起来,蛤蟆见他笑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这一笑,就把肚子笑破了,阿旺慌了,急忙用块帕子包好,所以现在蛤蟆的肚皮是花的,活象我们苗家姑娘的花帕子一样。 蛤蟆继续喝水,把河水喝干后,鱼虾便引阿旺到龙宫去。阿旺见了爱人,他高兴又悲伤,又怨恨自己,在龙女面前哭了一场,龙女也哭了。 阿旺在龙宫玩了几天,就带龙女回到人间。牛马鸡鸭鹅也跟着来了,他们又重新过着幸福的生活。 阿兴这段时间,由于没吃的,不知他到哪里讨饭去了,是死是活,谁也不去管他了。 (苗族 罗开军 口述) (风物故事) “仙人洞”的传说 定东公社大岩寨背后有座大石山,石山脚下有个大岩洞,叫“仙人洞”,口小内宽,洞里有许多稀奇古怪的石头,象人、床、梯田等等。 传说过去有户罗姓,他小孩要接媳妇了,找不到碗筷盘碟办酒席,到邻寨向王家去借,王家是财主,见他穷,也不肯借,他焦愁极了,睡到半夜他梦见一个老人说:“你不要愁了,你要借碗筷,可到背后山洞向神仙老人去借,但要记住,不要弄脏狗肉,借期两天,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第二天,他挑起萝筐,到了仙人洞口,他先作了个揖,磕了个头,大声请求说:“神仙老人!我家小孩要接媳妇了,借你家的碗碟用一下嘛,借两天一定还你”。 洞内果然有了回声:“好哇!你先出去休息一下,等我清点好了,你再来拿。” 当他回去洞时,果真见一挑满满的盘碟碗筷,他高兴极了,连声谢谢神仙老人。 那天,酒席桌上摆满金边银边盘碟碗筷,寨上的叔伯兄弟和亲友们见了,感到很稀奇,便问道:“你家这些盘碟碗筷那天买来的?” “我家这样穷,哪还有钱买啊!”老罗把他向神仙老人借的过程一一说了。 此后,大小岩寨的苗族,不论哪家办喜事,吃喜酒,都到仙人洞去借,回回都借得。 但不知哪一年,有一家不自觉,把碗碟弄脏了狗肉,从此以后,就借不到了。 (苗族 颜成轩 讲述) “石人、石马、石将军”的传说 高原大队、中坝生产队有座小山,山头有个大石头,象古代帝王的伞一样;山的对面,半边街车站背后又有一片石林,象人、象马。传说很久以前,中坝住有一户穷人,家里就父子两人,相依为命,卖柴为生。 一天,来了个看地的道士,到他家投宿。父子俩心地善良,便把唯一的一只老母鸡杀来招待道士。道士见这家对他如此之好,感激不尽,便对儿子说:“我从东山看地过来,看中了一块好地,这块地就送给你家吧,以后你父亲死了,就埋在你家牛圈里。要记住,埋后一百天内,不要吃盐,满了百二十天之后,用茅草向后方射三箭。”说完,像青烟似飘然离去。 父亲死后,儿子把父亲埋在牛圈里,百天不吃盐。这时,他屋后山坡上长出一个大石头,象皇帝的大伞一样。然而这时,他却忘记了道士的另一句话,没有满百二十天,就用茅草向东方射去,一箭射去,从皇帝的耳边擦过,二箭射去,落在皇帝的面前,三箭射去,射中皇帝的金盆边,把正在洗脸的皇帝吓了大跳。这回,事情就搞糟了,因为不是二十天,箭是不灵的。 有一天,他挑柴到贵定城里卖,走了一会儿,觉得闷热,便把包脚布解下来,放在柴担上。当他走到县衙门时,县官正在里面办公,忽听到外面锣鼓震天,象皇帝下来巡视一样,县官便急忙出来迎接,但定神一看,原来是个卖柴的苗族,那两块包脚布象两面大旗,仍在那里迎风飘扬。这一下,县官完全明白了。 县官转进衙门之后,立即召集文武官员,研究对策;决定马上动手,挖掉祖坟。他派来几个县丁,到卖柴人家,动手挖坟。挖了两天,还不见尸体,今天挖了,明天泥巴又满了,一天午睡时,一个县丁忽然梦见一个头戴天冠、身穿龙袍的人说:“不怕千把锹万把镐,只怕铜钉铁钉钉断腰”。醒来后急跑回去报县官。 县官立即派两个铁匠打了两个铜铁钉,叫那县丁跑回去把牛圈栏腰一钉、挖了一会,尸体便出来了,这时,县官也亲自跑来,他一看,尸体都有龙甲了。他又进卖柴人家去查找,发现一个大柜子里装满满的红稗子,用手一捏,颗颗都有了血。这下把他吓呆了。他脸色发白,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不审发现得早,不然就要改朝换代了!” 这时,那后山的大石突然不见了,而对门山上却出现了一片石林在那里屹立不动。 扭说这些象人、象马、象刀样的石林,就是当时准备要造反的石人,石马,石将军。 (苗族 罗登荣 讲述) (习俗故事) 芦笙的来历 芦笙,是苗家最喜爱的乐器,也是苗家向敌人进军的号角,它鼓舞苗家团结战斗,永远响前。 芦笙的起源,具体是那个时候,谁也不太清楚了。只听老一辈说是唐朝时候,我们苗家有个寡老者,无儿无女,成天很少有人和他说话,他感到很寂寞,想来想去,用什么办法才能解除心中的苦闷呢?有一天,他在山坡上砍了很多竹子,做了许多竹管,用这些竹管来吹,吹去吹来,声音单调,都不好听、解不了闷。后来他用几根竹管合并起来,同时吹奏,声音就好听多了。这时,有个人来问他,这种乐器叫什么名字?他回答说,叫“六声”。因六根竹管有六个声音,所以就管叫它“六声”。后来叫“芦笙”就是由“六声”的发展、变化而改名的。 “六声”随后又进一步改造,吹起来声音更好听了。他一吹,大人小孩就围拢来,这就影响生产。后来经过寨老和群众商定,要农闲正月才能吹,这就我们花苗正月“跳月”的来历。 跳月,是十分热闹的,汉族的统治者知道了,他们一怕苗族造反,二妒忌苗家欢乐,于是派人来捣乱,破坏跳月场,任意侮辱年轻妇女。这时,大新寨有个叫做何总兵的苗族寨老,挺身而出,组织苗族群众与之坚决斗争,他用芦笙鼓舞群众,大战一场,苗族终于胜利了。 此后,统治者们经常来攻打大新寨苗家,何总兵又叫大家吹奏芦笙,号召四邻苗族,团结用石头滚下去,打死不少官兵,敌人多次进攻,但都攻不进来。 后来,官兵来的太多了,寡不敌众,大新寨苗族才被迫撤离。而何总兵也就是在这一次不幸光荣牺牲,为了纪念何总兵,苗家芦笙吹得更响更豪放了。 (苗族 何道兴 讲述) 苗家妇女为什么穿花衣裳 “花苗”妇女穿的衣裳是花花绿绿的。传说过去苗族受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生活无法过了,这时有苗族四兄弟,名叫阿贵、阿定、阿平、阿越,他们组织领导苗民起义。苗族打仗很勇敢,不多久就攻破了贵定、平越(福泉)。县城被夺取之后,四兄弟就当起县官来,并把两县以四兄弟名字命名为“贵定”、“平越”。原来这两个县不是这个名称的。他们当了县官之后,慢慢地就变质了,生活腐化,花天酒地,下令叫苗族姑娘穿花花绿绿的衣服到县府里唱歌跳舞,供他们取乐。这时,四弟兄已成了昏官,无能治理公事,失掉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不多久,官家打来,无能抵抗,很快两个县城又被汉族官兵夺取了,把苗族赶上高山。苗族上高山后,衣服没有改变,久而久之,形成了风俗习惯,所以直到现在妇女还穿花花绿绿的衣裳。 (苗族 颜国民 讲述) 苗族何家不打年粑的来历 定东流传一句俗话:“何家打粑粑,老虎咬他妈”。这是指大坪子的苗族何家,传说很早以前,何家有个媳妇,起初到婆家时,对婆婆还好,但以后有了小孩,婆婆年迈力衰,就讨厌婆婆。她想:“我对婆婆好不好,他也不知。”于是对婆婆越来越刻薄。他们吃好,叫婆婆吃差的。媳妇这样虐待,婆婆是知道的,但婆婆想:“只要全家能平安和气,自己吃差点又有什么关系呢,反正年老了,也活不多长了。”所以婆婆从没有和媳妇争吵一句。 春节,农村是很热闹的,家家户户杀鸡宰鸭、要打年粑,吃团圆饭。婆婆想,她家也不会例外,一定能吃上点好的,想到吃糍粑,老人更高兴了。 然而,当粑粑打好之后,媳妇给婆婆拿来了粑粑,假嬉嬉地解释说:“婆婆,今年我们家收成不好,我们只打点稗子粑吃,不好吃,也吃点吧。” 婆婆听媳妇这样解释,也就高兴地吃了。正在此时,一个三岁的小孙孙来到了婆婆身边,问婆婆说:“婆婆,你吃的什么粑粑啊!怎么和我们吃的不一样呢?” “你们吃的是那样子嘛?拿点我尝尝看”。 “我们吃的是又白又细又香”。小孙孙顺手拿粑粑给婆婆吃了一口。 婆婆这时完全明白了。原来媳妇打的是两种粑粑:一种是糯米粑,是他们吃的,一种是稗子粑,拿给婆婆吃。 这回,婆婆真的生气了,好想:“平常虐待我,可以忍受,今天是大年三十,还这样对待”她越想越气,一气之下,就拿个土碗往上下一砸,对天赌咒:“今后不准谁打年粑,谁要打年粑,老虎咬他妈”。 第二年,这媳妇硬要打年粑,果然一呆老虎从山上跑来,一口把她咬死了。 从那以后,何家就不敢打年粑了。 (苗族 何德玉 口述) 大小岩寨苗族罗家种麻不施粪便的来历 这里的苗族,家家种麻。大小岩寨罗家也年年种麻,但他们种麻都从来不用粪便。传说很古以前,大小岩寨罗家是个大家庭,几代同堂,人多,全家人的生产、生活都要由一个家长统一来安排和管理。有一天,家长走亲戚吃酒去了,两天后回家一看,家里的粪便全被妯娌们各抬到各人的麻地用了。这时,家长就骂:“你们把肥料全抬光了,看你们还要吃饭不吃饭,还种不种粮食?”有两个媳妇还抵嘴,还和他争辩。他越骂越气,于是就诅咒说:“今后不准用粪便在麻地,谁用了,她子孙不发。”此后,罗家种麻就不用粪便了,这几年只用了点化肥。 (苗族 罗登荣 口述) 老里冲苗族颜家忌吃狗肉的来历 老里冲颜家不吃狗肉,据说古时候,有一年,苗家和客家打仗,客家兵多,苗家抵挡不住,被迫四处逃跑,颜家在逃难中,全家各散一方,彼此不知下落。一个媳妇背一个小孩跑到一个山洞躲了起来,但洞里没有什么吃的,七天七夜之后,媳妇难受地饿死了,只剩下一个一岁多的奶娃娃。母亲死后,奶干了,小孩吸不出奶了,肚皮一饿,就大声大声地哭叫起来,哭啊哭,哭声震荡着山谷。一只母狗听见了,便钻洞里去。狗像很通人情的。它见到了小孩,便用舌头舔舔小孩,随后,躺下身来,给小孩喂奶。小孩饿了,吃得多香啊!此后,狗天天都来几次,晚上还来陪小孩睡觉。时间一长,他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狗不愿离开小孩,小孩不能没有母狗,就象妈和儿的关系一样。 一年之后,家里人都回来了,唯独不见媳妇和小孩,于是他家到处寻找,一天,有个老人对他家人说,他在坡上砍柴,几次见一个狗往岩洞里钻,不知里面有那样。于是他家立即打起火明进洞去看。到洞里,见一只母狗和一个小孩在里面睡觉,小孩还正在吃奶哩。狗见人进来,摇摇尾巴,还轻轻哼了两声同,象见到了家里人一样。他家人仔细地看了半天,才认识这小孩是他家的小孩。但小孩已不认识家里人了,便哇哇地哭了起来,这时,狗又摇摇尾巴,用嘴舔了小孩两下,小孩就不哭了。当家里人把小孩抱回家的时候,狗摇摇尾巴也跟着人走。到了家,狗不愿走了,他家也很喜欢这只狗,于是长期养了下来。狗一直到老了才死去。狗死后,他一家人都不愿吃这狗的肉,把它埋掉,从那以后,颜家一代传一代,都不兴吃狗肉了。连见狗肉也不能跨过。 (苗族 罗登荣 讲述) 大岩寨颜家不用四支脚木床的来历 现在大岩寨苗族颜家使用的多是木马床(即每头三支脚的活动床)。也有少数四支脚的精制木床,但都是别人做好送给的。 传说是古时候,大岩寨颜家是一个大家庭,几代同堂,三、四十人一家。后来,人越来越多,生活、生产都不好安排,大家才提出要分家。分家时,家产要平分,每人一份,但床就不好分了,因多是木马床,精制木床就没有几个,怎么分周呢?这时,妯娌们就大吵大闹起来,谁都想要好床,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有的甚至抓打起来。家长看见这个混乱场面,十分气愤,就对天发誓:“今后不准颜家制四支脚木床了,若有违反,就象这床一样下场。”说着就把精制木床砸烂了。从此以后,颜家就不用好木床了,但亲戚打好送来,还是用的。 (苗族 颜成轩 口述) (民间故事) 忘恩负义的财主 从前,有一个道士(即地理先生)教了一个徒弟,本领也很好,他就让徒弟自己去给人家看地谋生去了。 一天,老道士被财主请去给他老娘看地。道士开言道:“我给你家看了好地,我的眼睛就要瞎,你能养我吗?”财主说:“你放心?我一定养你象亲父亲一样,……。”道士听他语言诚恳样子老实,就给他看了一块好地。 说来也怪,坟刚埋下去不久,道士眼睛就瞎了,而这家财主很快就发起来,变成有良田千亩、家财万贯的大财主。由于越来越富,就对老道越来越刻薄,老道士有时连饭都吃不上,甚至挨打挨骂。只默默地忍受着他的徒弟回来报仇。 时间流水般的过去,他的徒弟终于回来了。他打听到他的师父在这里受苦受难,就悄悄地摸进财主家去和师父商量了怎样对付财主的办法。一天,化了装的徒弟来到财主家,说:“看你家红云四罩,发得好旺啊!”财主见来了个懂道的,慌忙请他到屋头坐。 “只可惜红云里有些不祥呀!”小徒弟坐下来,慢悠悠地对财主说。财主听说有不祥,心头有些慌。“先生、先生,你不要忙。不瞒你明眼人讲,我家才将发了点财,还没有很久,咋个又遇不祥了呢?” “唉!月亮不会常圆,好事不会周全。要得月儿圆,除非十五紧相连,要得好事全,先端酒来先拿烟。” 财主忙去备了一桌酒,又拿了烟。小徒弟一句话也不讲,只管自己喝酒吃肉,酒到落半,他带着几分酒性开言了:“我讲来,不怕你多心,你家埋了块好地,得了好多金银。” “对的,对的,”财主十分佩服小徒弟。 “只可惜,你家埋歪了地,压不严宝气,怕财运不长呢!” “咋个办?有办法吗?”财主惊慌了。 “有,明天把路边的哪个大石头抬去压在坟后山坡上,然后撮那石头下面的泥巴去壅坟,谢一下土,就好了。”这是老道士和徒弟商量的计策,因地龙最怕的是桐油。徒弟事先在路边的那块大石头上抹上了桐油,土也淋了桐油,然后叫财主抬去谢土,财主却丝毫不知。完全照办了。 财主十分感谢小地理先生的指教,并拿许多银子作为谢礼。 第二天,财主全家和他的帮工,抬的抬石头,撮的撮泥土到坡上谢土去了,小徒弟来到碓房把师父救了出来。 不到半年,财主家起了一场大火,家当烧得精光。以后,财主家咋个精打细算,再也抬不起头来了。老道瞎了好久的眼睛,慢慢地又见亮起来了。 (苗族 颜治光 讲述) 三秀才求婚 从前,苗庄有所学校,有三个学生非常聪明但又很调皮,老师无法管教。 一天晚上,先生把三个学生叫到自己房间来,说:“你们要努力读书,力求上进,这是你的终身大事,我发誓:你们三人如今后谁考上秀才,我就把我‘掌上明珠’许配给谁。” 老师的独姑娘,又聪明能干、缝裁剪针线样样齐全。那三个学生听老师的话后,个个发奋求学,争先恐后,想不到三年之后,他们三人都同时考中了秀才,又不约而同一路来到了老师家里,同声叫老师为“亲爷”(即岳交)。老师一看惊呆了,只叫们他在家休息,自己却悄悄地爬上楼去了。大半天,不见下楼来,女儿着急了,是啥回事?她上楼去看只见父亲愁眉苦脸,睡在床上,女儿问道:“爸爸,你是病了或是出了哪样事情?” 父亲发火地说:“就是你这丫头害我!” 姑娘很惊奇的说:“姑娘害你,究竟是何时何事?请老人讲具体点,以便女儿改正。” 先生想了一想,说:“不能怪女儿,是我的过错。”此时他把三年前给那三个学生许愿的事讲了。 “呵,原来是这回事,这还认为是哪样呢,这事就由我去解决,爸爸放心吧!”女儿说完,就下楼来了。 三个秀才见姑娘下楼来了,认为已和先生商定好了,看她许配哪个,都注视着姑娘答话。姑娘开言道:“真对不起,害你三位久等了,原来我还不知道你们是来求婚的。求婚这件事好办。我很愿意嫁给有知识有学问的人,如今你们三个都是秀才,我很喜欢,但俗话说:“一个马鞍不能坐二人,一个女子不能嫁两夫”,我只能嫁给你们中内的一个。怎么办呢?我只好出四句诗的上半句,请你们来接下半句,看谁接得对,我就嫁给谁,好不好?” 三个秀才同声答应:“好!”其中两个十分骄傲,他们想:“我们读书破万卷,还怕对不着两句诗?” 姑娘开始说了:“一点红;象弯弓;杯榴子;雾重重。” 大秀才见当时太阳刚出来红彤彤的,就借景发挥,说:“太阳出来一点红,月亮出来象弯弓,星星出来怀榴子,太阳落坡雾重重。”姑娘摇摇头。 二秀才见以天上星星月亮来答不行,就用地上草木来对,说:“兰草开花一点红,桐子开花象弯弓,荷花开放怀榴子,树叶落地雾重重。”姑娘说不对。 三秀才很喜欢这个姑娘,越看觉得越漂亮,便以姑娘身材来发挥,说:“对了,我就嫁给你。你想的是我,说的是我,心里边有我。说太阳的就去找太阳,说树子的就去找树子去吧!”这样就把婚事问题解决了。 (苗族 何德玉 讲述) 四 弟 兄 从前,有四弟兄,个个都十分聪明,能说会讲,出口成诗,也很勤快,寨里人人都很喜欢。亲妈不幸前几年死去,父亲另找了一个后娘。后娘很可恶,经常挑唆父亲虐待他们,打骂他们,不准他们吃饱饭,还天天叫去做活。 一天,四兄弟到坡做活,天气太热、肚皮也实在太饿了,想早点回家,于是他们商量凑诗。 老大说:“东方有黑云。” 老二说:“天气闷沉沉。” 老三说:“马上要下雨。” 老四说:“活路做不成。” 说完,四兄弟就扛起锄头回家了,父亲见他们这样早回来,便问情由。他们照直说天报太热,熬不住,就凑了诗回来,后娘听了很生气,就耸着父亲打骂他们。 父亲边打边骂,追他们到一家员外家门口。员外听到打骂声,便出来问:“搞啥子?追得鸡飞狗跳的!” 四兄弟把情由说了,员外听后说道:“您们四兄弟从不读书能作诗,很好!现在就请你们给我这匹马作首诗,怎么样?如果你们对得好,我就罚你老者三十大板;对不好,就打你们各三十大板。” 四兄听后,就把员外的马拉出来。 老大说:“老爷好匹马。” 老二说:“金银搭两胯。” 老三说:“员外跳上马。” 老四说:“我小就牵马。” 员外喜出望外,伸出指母:“好!不错。”转过头来训斥老头:“你有这样好的儿子,不拿他们读书,还打骂他们,岂有此理,罚三十大板,拉去!” 老头挨打了,气冲冲地回家来,后娘见他狼狈象,很痛心,更恨四兄弟,便设了一个恶计,叫老头拿把矛叉在门后等四兄弟进家时,一个一矛叉把他们叉死。 四兄弟回来时,就远远看见门后有人,知道后娘和老头要整他们。于是四人就接着说: 老大:“堂前一把叉。” 老二、“告状老者就是他。” 老三:“屁股挨了三十板。” 老四:“这是自家害自家。” 老头听了,收回矛叉就睡去了。 四兄弟到火塘边来,见后娘正在梳头。 老大说:“妈妈梳头象支笔。” 老二说:“告状算她数第一。” 老三:“父亲挨打三十板。” 老四:“看你安逸不安逸。” 后娘听了,气愤地转身就走了。他们看见火塘边正烤一块大糍粑。 老大说:火塘一堆灭。” 老二、“火熄我来吹。” 老三:“粑粑烤熟了。” 老四:“拿来我平分。” 说完,四弟兄就分吃了。 (苗族 颜成轩 口述) 教 子 从前,有一个老婆婆,有个儿子,不用心读书,无知无识,好逸恶劳,经常偷鸡摸狗,危害乡里,又不孝敬老人。 一天,儿子把家里唯一的一只老母鸡杀了,煮来个人吃,只给老妈喝点汤汤。老妈伤心透了,便骂他无良心,将来不得好死,他嬉皮笑脸,毫不收敛,反而变本加利。 有一次,寨里一家请道士做斋,儿子也去看热闹,想捞点油水。道士很恨这种人,便念道:“天上神仙,把不孝之人拖出去”。只听“唰”的一声,儿子从堂屋扑出门口来,脚绊着门栏上,跌了个狗吃屎似的躺在门外,半天都起不来。大家都来看热闹,老道士说:“不孝之人,应当如此。”儿子羞得不好意思睁眼看人。 实际上,并不是有神有鬼,而是儿子作贼心虚,平常不孝老人,心中有愧,听了道士这样一念,便心慌了,自己跑出来跌倒的。 儿子回到家里,跪到母亲的面前,说:“妈妈,请你宽恕我的过错!我今后要重新做人。”母亲严肃地说:“百善之中,以孝为先。你要敬老爱幼,好好做活才是”。 儿子听了,又磕一个头,说:“孩儿听训”! 从此,儿子真的变好了,他热爱劳动,孝敬妈妈,母子俩过着幸福生活,不久又找到了一个媳妇。 (苗族 颜成林 讲述) 机智人物故事 听 蜂 筒 从前,寨子里有户人家,老两口有个女儿出嫁后,因女婿家穷,所以丈人、丈母都十分讨厌。 一天,女婿来借米,丈人说:“我们没有多少米了,你还是到别家去借吧”。女婿悄悄一看,还有大半囤,分明怕他还不起。 女婿回到家后,越想越气,于是和老婆商量了一夜,终于想到了一个出气的办法。 一天,刚朦朦亮,他把丈人家水牛牵出来拴在山背后的一棵在树脚下,然后回家睡大觉。 吃过早饭,丈人要去放牛,一看牛不见了,便呼天叫地的喊起来。两老口你指我骂,我指你骂,乱成一团。 女儿假装关心回到娘家去问:“妈,你们吼闹些什么啊!” 丈母说:“我的儿呀!家里的水牛不见了。”女儿说:“我当是什么呢,你女婿会听蜂筒,你去问他一声就知道了。” 丈母急忙到女婿家来,一看,见女婿还呼呼地在睡大觉,她便大声地喊:“我的婿儿!我们牛不在了,你给我听一下蜂筒吧。” 女婿伸伸懒腰,拖声拖气、不慌不忙地说:“等我捉两个蜂子来。”说着翻身下床,到坡上捉了两蜜蜂,放在竹筒里,摇了两摇,往地下一触,然后放在耳边一听,说:“牛在背后山树脚下。”丈母听了,急忙跑回家去大喊:“我的老头子!快去,牛在山背后。”老头子跑去一看,果真拴在棵树脚下,赶忙把牛解下来拉回家来。 第二天,女婿到丈人家借米,说:“丈人,我借两升米吧。”这回丈人满口答应:“快,老婆子,送一斗给他,没有他,我们牛还回不来呢。”从此,丈人逢人便讲,他女婿会听蜂筒,消息很快传开了。 过了个把月,县老爷的一颗夜明珠丢了。一个小官在街上听到这个消息后,便报县官,县官便派了一个叫黄善,一个叫白合的两个县差去接这位会听蜂筒的先生。这位女婿实际上不会听什么蜂筒。但他只好硬着头皮跟两个县差去。 三个人走到了一块田边,女婿忽然看到一只白鹤和一只黄鳝在田里打架,这时他不由脱口说出:“黄鳝和白鹤,一个不死,一个死。”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两个县差一听,两腿一软,倒在地上,说:“先生!明珠是我两个偷的,求先生不要告诉县太爷,不然我们就没命了”。 女婿又惊又喜:“果真是你们偷的,好!我决不会告诉他的。” “谢谢先生”两个县差道谢不迭。 三人来到了县府,县老爷亲自行礼,吩咐摆宴,女婿说:“不忙,先把宝珠找来再吃不迟。”这时两个县差话已提到喉头来了,只听他俩说:“在你家大房子梁顶的一个小匣子里。”县老爷马上派人上去一看,果真在里面。 这一下,县府上下都惊叹这位先生听蜂筒的神灵。县官把他的家属接来,供养在县里,吃的山珍海味,过得十分快活。 但是,县官总是还存有疑心,想再试他一下。有一次,县老爷把他的一只画眉偷偷在拴在屋后的一棵树上,回来说:“先生,我的画眉不在了,你给我听一下,它在哪里?” 女婿这回慌了,但他想了一会说:“可以的,但要答应我一个条件,三更后,县里上下人都不许走动,因夜深人静我才听得出来。”实际上他是想借机逃跑了。 县官说:“好嘛”。 到了三更,女婿收拾好金银财宝,就要开跑了,他从后门逃去,但翻墙必须爬一棵树才能过去,当他爬到那棵树丫时,恰好摸到那只画眉。于是他悄悄地转回来。天亮了,他对县老爷说:“老爷,昨晚我听了蜂筒,你的画眉在屋后的一棵树上”。 大家跑去看,真的有画眉。这下子,县官也服了,他上奏到京城,皇帝下了道圣旨,封女婿为“护国法师”。 从此以后,他出了名,麻烦的事情也更多了,但他以他的聪明智慧也能一个个能解决,顺利度过难关。 (苗族 何友亮 讲述) 聪明的弟弟 从前,有两兄弟,老大老实、憨厚,老二聪明机智。家里很穷、兄弟俩靠帮工为生。 一天,老大说:“老弟,你在家做点轻活,我去帮地主做工,好得点钱来用。” 以后,弟弟在家,老大天天去帮地主做活,开头生活还勉强过得去。 可是,到了年底,财主不想开工钱给老大,便想出一个鬼主意说:“我家门口的树叶发青,你给我撵牛去吃了。”老大感到为难地说:“我怎么能撵得上去呢?”财主说:“撵不上去,就扣一块钱。”老大实在没办法,就去撵,撵来撵去,牛怎样也不肯爬上去,于是年终只好挨扣一块工钱。 过两天,财主又说:“我家的粪坑满了,你给我吃点,不然,又扣一块。”老大当然没有办法,又给扣去一块钱。 过了几天,财主又说:“我家房子上平得很,你给我栽点秧,不然,扣全部工资。”老大没有办法,只好自认倒霉。 年终了,老大回到家来,弟弟问:“哥哥,你得多少钱啊!”老大把经过讲了,弟弟听后,火冒三丈,说:“明年我去帮他做。” 新的一年开始了,财主照旧使用他那套老办法,说:“拉牛把树叶吃了,不然就要扣你工钱”。 老二话不说,立即找了一根绳子,拉住牛颈子,然后死劲往上拉,拉得牛眼睛直鼓。财主见了,怕把牛吊死,急忙说:“别拉了,我给你工钱!” 过两天,财主又说:“我家茅坑的粪多了,你给我吃点,不然,就扣一块钱”。说完就回家吃饭去了。 老二想了一会,拿起打粪瓢打了一瓢粪端进财主家里,把正在吃饭的财主一家臭得蒙起鼻子叫喊:“快出去”!老二说:“这粪我吃了,好吃得很,你们也吃点,不吃,就得给我工钱。”财主掏出一块钱递给老二,老二才拿起粪瓢出去。 财主二计不成,使出最后办法,叫老二在房上栽包谷。 老二说了声:“要得”。便拿起锄头爬上房顶,一阵乱挖。财主见状,急忙哀求老二:“别挖了,我给你工钱”! 老二得了全部工钱,高高兴兴地回家。 财主连输三着,恼羞成怒,便和老婆商量,要把老地骗进磨房烧死。 这时,老二到河边钓鱼,路过财主家后门,恰恰听了财主家说话声,他听得出财主要整死他。便急忙回家作好准备:半夜,他悄悄地拿把锄头把财主家磨房的墙壁挖了个洞。 天亮了,老二照常去做活,财主说:“我有十块钱掉进磨槽里,你去拣来,分半给你。” 老二便走进去,刚进去,财主把门一锁,就放起火来,但老二很快就出去了。 财主以为老二已死,全家拍手称快。 一天,财主家正在吃饭时,突然看到老二进来,穿一身新,他们认为是鬼,吓得全家老小爹叫娘乱串。 老二说:“你们不要跑,我不是鬼,我还没有死,我今天是来找你家算账的,是你们骗我,害我,我差点送掉了命,今天不拿十块钱来,我就上告你陷害杀身之罪”。 财主仗势欺人,说:“由在你告,我不怕”。 老二实在气愤,说:“好”!他很快出来,顺手把门销上。划棵火柴,点燃门口草堆,片刻,财主家浓烟升起,财主和全部家产化为灰烬。 (苗族 罗登荣 讲述) 财 主 挨 打 从前,有个地主,贪得无厌,大家都称他为“铁公鸡”。 地主家对门,有一个年轻人,聪明机智,专门打抱不平。大家都叫他“小诸葛”。 一天,地主家办喜事,逼着许多穷人都去帮忙,他也是去凑热闹。他见地主开口骂“穷鬼”,闭口骂“混蛋”。他非常气愤,很想揍地方两耳巴,可又不知怎样下手。他正在设法,一只蚊子飞来叮他手上,他用手一拍,蚊子粑在手上,然后跑到地主身边,趁地主不注意时,用劲一巴掌打下去,“叭”的一声,地主挨了一记耳光,痛得地主“妈唉!”地叫了起来。地主正要发火,年轻人不慌不忙地把手板张开,说:“老爷,你看,这蚊子吃了你多少血!” 财主无话可说,弄个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苗族 王德荣 口述) 动物故事 老虎为什么有花纹 老虎和水牛比屙屎屙尿、比跳高步远两盘都输了,老虎极不服气,于是这次它要水牛和它比武——打架。它俩已约定好时间,三天之后见面。 老虎回到大森林里,用毛藤将一身缠得紧紧的,自认为这样任水牛的角有多锐利也保险了。水牛整天去滚泥塘,滚一层晒干了又滚一层,满身糊得几寸厚,心中想:让老虎多吃些好东西。 三天时间到了,老虎和水牛来到了约定的坪子上。决斗开始了,水牛说:“你先来呢,还是我先来“?虎认为先下手为强,说:“我先来”。老虎一纵步扑过去,死劲咬住水牛劲项,谁知只啃了一大口泥巴。这样,接连三次,未能拔掉水牛一根毛。轮到水牛,只见水牛只用角一撬,那双弯弯的角就插进了缠紧虎身上的藤,就把一只自认豪强的虎高高举起,又用力把它在地上踏了几下,虎的屎尿都流了出来。老虎边哭边央求说:“噢噢!水牛呀,饶命吧!让你做大哥!”水牛才拔出双角,把老虎放了。 老虎就是那次被毛藤勒得太老火了,身上留下一条一条伤痕,所以现在皮毛是花条条的。 (苗族 颜德科 讲述) 水牛为什么没得上牙 一天,水牛在田野拉犁,一只老虎来到田边,讥笑水牛说:“你这么一个大东西,为什么让这小小人拉来犁田,这样狼狈”。 水牛说:“你不看人小,可他的主意多极了,说不一定你也搞不赢他呢!” 老虎听说它搞不赢,便暴跳起来说:“你说搞不赢,我现在就把他吃掉给你看”。说着,就张着血盆大口向人扑去。 人说:“老虎,你搞哪样?你要吃我,也要文明点嘛。我俩先比赛摔跤,如果我输了,你再吃我也不迟嘛”。 老虎听说比摔跤,它感到好笑,它认为人哪里摔得赢它呢?于是它满口答应:“要得”。 这时,人装出肚皮很饿样子,对老虎说:“我现在肚子实在太空了,一点气力都不得,你等我回家吃饭再来吧”! 老虎想了一下,说:“可以,你快点来呵”。 人走了几步又回来,装出一副不放心样子对老虎说:“我回去吃饭,你要是不在了呢?” “怎么会不在”!老虎拍了拍胸脯,一屁股坐在地上,说:“我就在这里等你”。 人装着仍不太相信样子说:“我把你捆起来,免得你跑了,等我回来再解开,好不好?” 老虎说:“好!你实在不相信就捆吧”。 于是,人用粗大牛索把老虎扎扎实实地捆好就走了。 不多久,一路长长的人群,拿的拿刀,扛的扛锅来了。老虎远远地看见就知道上了当,糟了!他想马上逃跑,但怎样挣扎也挣扎不脱,它只好“噢!噢!”地要求饶命。然而人们锅儿碗盏已准备好了,怎么肯放牛这个害人虫呢? 水牛见状,感到十分好笑,一笑不注意嘴巴碰着田坎的一个石头上,把上牙全部碰落了。从此,水牛就没有上牙。 (苗族 颜德科 讲述) ——责任编辑:滕昭唤——信息来源:
——信息所属: 黔南 贵定县
CopyRight 2008 www. All Rights Reserved.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贵州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贵州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 承办单位:贵州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联系电话:(5 E-mail: 建议使用 IE 6.0以上版本进行浏览,最佳显示800*600 黔ICP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包房最低消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