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村野情驿站打一地名

网友盘点“坑爹地名改动” 驻马店、商丘等地上榜
日06:58&&大河网-大河报
  我的历史相当悠久,公元前2400年,阏伯发明了以火纪时的历法。他在这里做火正,深受人民爱戴。死后因他的封号为“商”,墓冢也被称为“商丘”。他们都说让我改名“归德”,究竟哪个好?
  网友吐槽
  古代叫归德,一听就很有文化,现在竟然叫商丘,土呀……
  记者查证
  历史资料显示,商丘这个名字在周朝时就有了。阏伯在公元前2400年,传说中的尧舜时代发明了以火纪时的历法,在管火的同时曾筑台观察星辰,以此为依据测定一年的自然变化和年成的好坏,为我国古老的天文学作出了贡献。阏伯在他的封地“商”(今河南商丘)做火正,呕心沥血,深受人民的爱戴,故人们尊他为“火神”。阏伯死后葬于封地,建有阏伯台,由于阏伯的封号为“商”,他的墓冢也被称为“商丘”,即今商丘市的由来。
  “归德”之名缘于五代,明清两代设“归德府”和“商丘县”,府县同城。日商丘解放,成立豫皖苏第一行政区,日建立商丘市。
  如此,您一定发现“商丘”这个名字历史悠久,文化内涵厚着呢。
  要是没有过很多名字,都对不起我八朝古都的身份,但叫做开封最早还是在春秋时期呢,郑庄公先给我起了个“启封”,取“启拓封疆”之义,有没有很霸气?后来为避皇帝的名字,改成了开封。
  网友吐槽
  开封,这个名字不如“汴梁”、“汴州”、“汴京”高端大气上档次吧。
  记者查证
  记者仔细查阅了历史资料,发现这个说法站不住脚,开封一名最早开始于春秋时期。当时,郑庄公在此修筑储粮仓城,定名为“启封”,取“启拓封疆”之义,后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改名为开封。这便是“开封”的由来。
  战国时期魏国在此建都,更名为大梁。北周武帝建德五年,改梁州为汴州,这是开封称汴之始。五代梁太祖建都开封,改名“东都”。后汉、后周、北宋均沿称“东京开封府”。公元1368年,朱元璋改汴梁路为北京开封府。之后开封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您没听见电视剧《包青天》里,开篇就唱了:开封有个包青天。若真给开封改名,那这歌词也得改呀?
  专家说法
  改名是现代人的瞎折腾
  外省曾闹过“香格里拉之争”,新“赤壁之战”,说起来他们都是为了促进本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冯所长却认为,这完全是现代人的盲目跟风意识使然,瞎折腾,完全没有必要。有的改了还不如不改。特别是有的乱用所谓的洋名字实际上是没文化的表现。越是传统的就越是民族的,越是民族的越是有些土气。比如我省的新乡市,听起来乡里乡气,很没文化,还有人曾建议将这里改名为牧野市,他们觉得历史上的牧野大战太有名了,这一改肯定能大大提升城市知名度,但是其实这里在唐朝时叫新中乡,新乡这个名字就是由此转化而来,这样一说,新乡是不是显得高大上了?冯所长说,土气在有些人眼里很寒酸,这种思想有些问题。实质上,哲学上讲两极相同,最土气也即最洋气的,这些东西才是值得传承的。
  (记者 闻向东)
文章关键词:地名;驻马店;商丘;阏伯台;吐槽
责编:李娅
据英国媒体报道,近日,该国一名天气预报员在播报天气时,遇到了一个拗口的地名,而他尽然毫不费力地讲了出来,引得电视前的观众一片赞叹。
英国主持人遇到了拗口的地名,而他尽然毫不费力地讲了出来。
郑州流传下来的老地名,几乎每个都有一段属于那段历史的故事。值得一提的,还有玉庆里4号,这里曾是郑州著名的二七工人大罢工联络处,后来改造成了管城花园小区。在郑州市地名专家石小生看来,地名是城市发展的脉络,也是城市历史的一部分,能勾起人们对历史的回忆和联想。
驻马店的天中塔,1999年前后,驻马店市政府曾想把驻马店改为天中。明天顺初年(1457年)成镇,始沿镇东古村名叫“苎麻”;明成化十年(1474年),这里成为南北驿站,崇简王在此设驿站,改苎麻为“驻马店”。
驻马店的天中塔,1999年前后,驻马店市政府曾想把驻马店改为天中。明天顺初年(1457年)成镇,始沿镇东古村名叫“苎麻”;明成化十年(1474年),这里成为南北驿站,崇简王在此设驿站,改苎麻为“驻马店”。
11月5日,我市召开地名普查工作会议,就如何更好地开展该项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刘尚进指出,开展地名普查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加强地名管理的现实需要,各级各部门要提高认识,推动普查工作有序进行。
记者从河南省民政厅获悉,根据省政府发布的《关于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的通知》,河南定于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 地名普查是一项公益性、基础性的国情调查,是全面准确掌握地名信息的根本途径。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日前发布《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通知》称,地名普查的目的是查清地名基本情况,掌握地名基础数据,提高地名标准化水平,加强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为社会提供全面准确的地名信息。
文化路过了新通桥叫二七路、太康路一过人民路就叫商城路……有人统计说,类似一线多名的道路在郑州市超过20条。《河南省地名管理办法》实行前夕,民政部门首次回应“一地多名”、“洋地名”整改思路。
宾馆、酒店、小区这些场所,多是企业......
对于不符合这些规定,比如现在已经使用的外国人名和外国地名作地名的,我省规定须在征得有关方面和当地群众同意后予以更名。
信臣路、杜诗路、邓禹路、范蠡路、两相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不少市民发现一些新鲜的地名“出炉”了,但却不了解这些地名的内涵。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的尘烟,搜寻这些地名里的文化记忆……
王瑞明,郑州市老街道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用脚丈量过郑州的街道”。在他看来,郑州这些积淀了成百上千年留下来的老地名和路名,每一个背后都有鲜活的历史和故事。而正是这些名字,组成了活生生的郑州3000多年历史。“这都是我们的财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1月9日上午,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会议在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召开。副市长、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哲出席会议并讲话。
新闻财经汽车体育娱乐健康科技
Copyright ?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A|||||||||||||||B||||||||||||||||||||||||||||||||||||||||||||||||||||||||||||||||||||||||||||||||||||||||||||||||||||||||||||||||||||||||||||||||||||||||||||||||||||||||||||||||||||||||||||||||||||||||||||||||C||||||||||||||||||||||||||||||||||||||||||||||||||||||||||||||||||||||||||||||||||||||||||||||||||||||||||||||||||||||||||||||||||||D||||||||||||||||||||||||||||||||||||||||||||||||||||||||||||||||||||||||||||||||||||||||||||||||||||||||||||||||||||||||||||||||||||||||||||||||||||||||||||||||||||||||||||||||||||||||||||||||||||||||||||||||||||||||||||||||||||||||||||||||||||||||||||||||||||||||||||||||||||||||||||||||||||||||||||||||||||||||||||||||||||||||||||||||||||||||||||||||||||||||||||||||||||||||||||||||||||||||||||||||||||||||||||||||||||||||||||||||||||||||||||||||||||||||||||||||||||||||||||||||||||||E|||||||||||||||||||||||||||||||||||||||F||||||||||||||||||||||||||||||||||||||||||||||||||||||||||||||||G||||||||||||||||||||||||||||||||||||||||||||||||||||||||||||||||||||||||||||||||||||||||||||||||||||||||||||||||||||||||||||||||||||||||||||||||||||||||||||||||||||||||||H|||||||||||||||||||||||||||||||||||||||||||||||||||||||||||||||||||||||||||||||||||||||||||||||||||||||||||||||||||||||||||||||||||||||||||||||||||||||||||||||||||||||||||||||||||||||||||||||||||||||||||||||||||||||||||||||||||||||||||||||||||||||||||||||||||||||||||||||||||||||||||||||||||||||||||J||||||||||||||||||||||||||||||||||||||||||||||||||||||||||||||||||||||||||||||||||||||||||||||||||||||||||||||||||K||||||||||||||||||||||||||||L||||||||||||||||||||||||||||||||||||||||||||||||||||||||||||||||||||||||||||||||||||||||||||||||||||||||||||||||||||||||||||||||||||||||||||||||||||||||||||||||||||||||||||||||||||||||||||||||||||||||||||||||||||||||||||||||||||||||||||||||||||||||||||||||||||||||||||||||||||||||||||||||||||||||||||M|||||||||||||||||||||||||||||||||||||||||||||||||||||||||||||||||||||||||||||||||||||||||||||||||||||||||||||||||||||||||||||||N||||||||||||||||||||||||||||||||||||||||||||||||||||||||||||||||||||||||||||||||||||||||||||||||||||||||||||||||||||||||||||||P|||||||||||||||||||||||||||||||||||||||||||||||||||||||||||Q|||||||||||||||||||||||||||||||||||||||||||||||||||||||||||||||||||||||||||||||||||||||||||||||||||||||||||||||||||||||||||||||||||||||||||||||||||||||||||||||||||||||||R|||||||S||||||||||||||||||||||||||||||||||||||||||||||||||||||||||||||||||||||||||||||||||||||||||||||||||||||||||||||||||||||||||||||||||||||||||||||||||||||||||||||||||||||||||||||||||||||||||||||||||||||||||||||||||||||||||||||||||||||||||||||||||||||||||||||||||||||||||||||||||||||||||||||||||||||||||||||||||||||||||||||||||||||||||||||||||||||||||||||||||||||||||||||||||||||||||||||||||||||||||T||||||||||||||||||||||||||||||||||||||||||||||||||||||||||||||||||||||||||||||||||||||||||||||||||||||||||||||||||||||||||||||W||||||||||||||||||||||||||||||||||||||||||||||||||||||||||||||||||||||||||||||||||||||||||||||||||||||||||||||||||||||||||||||||||||||||||||||||||||||||||||||||X|||||||||||||||||||||||||||||||||||||||||||||||||||||||||||||||||||||||||||||||||||||||||||||||||||||||||||||||||||||||||||||||||||||||||||||||||||||||||||||||||||||||||||||||||||||||||||||||||||||||||||||||||||||||||||||||||||||||||||||||||||||||||||||||||||||||||||||||||||||||||||||||||||||||||||||||||||||||||||||||||||||||||||||||||||||||||||||||||||||||||||||||||||||||||||||||||||||||||||||||||||||||||||||||||||||||||||||||||||||||||||||||||||||||||||||||||||||||||||||||||||||||||||||||||||||||||||||||||||||||||||||||||||||||||||||||||||||||||||||||||||||||||||||||||||||||||||||||||||||||||||||||||||||||||||||||||||||||||||||Y|||||||||||||||||||||||||||||||||||||||||||||||||||||||||||||||||||||||||||||||||||||||||||||||||||||||||||||||||||||||||||||||||||||||||||||||||||||||||||||||||||||||||||||||||||||||||||||||||||||||||||||||||||||||||||||||||||||||||||Z|||||||||||||||||||||||||||||||||||||||||||||||||||||||||||||||||||||||||||||||||||||||||||||||||||||||||||||||||||||||||||||||||||||||||||||||||||||||||||||||||||||||||||||||||||||当前位置>>>->->
哈达山?文化周刊()
信息来源:松原日报&&作者:王永灵等&&发布时间:&&
驼铃万里响人生
&&& 王迅著、张艳红整理、李敏题写书名的《驼铃万里&&把一生献给民族文化》一书,2010年8月吉林省内部出版物出版,并于当年9月18日王迅80寿辰时,赠给亲朋好友、学生晚辈等惠存留念。这一举动,确实令人感动、浮想联翩。后来笔者几经研读,为从中折射出来的光彩,由衷地感到骄傲和自豪,无愧是一部&把一生献给民族文化&的教科书。下面仅举几例,就足以折射出学者王迅一生的光彩。
&&& 犹如&部落史研究的一道山峦&,王迅突出重点,有意识地在这里浓墨重彩地书写了蒙古三圣母之一阿阑豁阿的卓世之功;铁木真的母亲诃额仑的万古高风;篾台夫人、阿勒坦王妃、火里差皇后、孝庄皇太后等科尔沁、郭尔罗斯蒙古族女儿的英姿明政;薛赤兀儿、纳仁罕、陶克陶胡、郭前旗蒙古骑兵团的呐喊奋争;乌巴什、固穆、恭格喇布坦等的披荆斩棘,更加鲜明地展现出一个部落、一个民族的面貌和精神,将郭尔罗斯的历史研究又向前推进了1000余年,对提高民族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精神境界必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如此,时任前郭县人民政府县长阿汝汗为其书撰写了序言;吉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廉世和为其书撰写了书名和时任县委书记刘玉忱、县长阿汝汗的诗作;吉林省文联秘书长王长元为其致函并予以评价:&这是我省民族、民俗研究不可多得的成果,是一位民俗学家一生心血的结晶。&正是如此,此书已经持续三次印刷、出版发行。也正是如此,王迅本人于2004年12月和2005年9月份分别获得吉林省调查研究学会第二次社会科学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中华民族文学艺术创作研究中心金奖。
&&& 王迅日参加吉林省民俗学会成立大会,并被接纳为会员,继而又加入中国民俗学会。1980年代中期以后,民俗学成了他又一个研究领域。1984年应省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之邀,王迅与苏赫巴鲁合作编著了《东蒙风俗》,完稿后,首先以《前郭尔罗斯民间文艺丛书》形式内部出版。这部书共分10大类40种风俗,主要以居住在我国东部地区蒙古族的风俗为主,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新的调查研究和筹划构建,也开创了自我调查、自我整理、自我总结、自我编著、自我出版的先河。后来,由于《东蒙风俗》得到中国民俗学会和中央民族学院专家的赏识,适应我国民俗学学科建设的实际需要,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决定出版大型丛书《中国民俗文库》,包容全国56个民族的风俗志。为此,王迅与苏赫巴鲁又进行了重新修改和扩展,符合&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总基调,以《蒙古族风俗志》的体例展现出来,1989年作为丛书之十,由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列入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套各民族的风俗丛书。王迅、苏赫巴鲁也于1990年5月荣获吉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长白山文艺奖&,登上了全省文艺最高峰。1992年又获&首届中国北方民间文学奖&二等奖。
&&& 1978年下半年王迅同苏赫巴鲁(当时在草原文化馆工作)商量,应该把搜集、挖掘到的民间文艺代表作品编辑、印刷成册。考虑种类较多,就统一命名为《前郭尔罗斯民间文艺资料丛书》,以备更好传承,当即得到苏赫巴鲁的赞赏,并同意由王迅负责编务等工作。商定后,向时任文化局长孙跃琴汇报了计划,听后表示同意。计划确定后,苏赫巴鲁首先发来三本书稿,给予鼎力相助。截止1987年全部付梓出齐。包括第一辑《建国三十年查干花新民歌选》、第二辑《蒙古族婚礼歌》、第三辑《蒙古族传统民歌》、第四辑《蒙古族谚语(一)》、第五辑《蒙古族民间故事》、第六辑《蒙古族谚语(二)》、第七辑《东蒙风俗》、第八辑《陶克陶胡》、第九辑《蒙古族四弦琴演奏家苏玛》、第十辑《松辽农谚》。这套丛书内部出版后,引起了强烈反响。《蒙古族婚礼歌》立即被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选去出版。《内蒙古日报》发表报道:&蒙古族第一部婚礼歌在前郭尔罗斯发现&。《陶克陶胡》由吉林人民出版社选去出版,曾荣获省政府颁发的吉林省文艺最高奖第二届&长白山文艺奖&。《东蒙风俗》扩展为《蒙古族风俗志》后,由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纳入&中国民俗文库&出版,曾荣获省政府颁发的吉林省文艺最高奖第三届&长白山文艺奖&。其他各辑也有相当部分被选入《中国民间文艺集成&吉林卷》中,受到广泛赞许。
&&& 1987年由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发起的编辑出版《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简称&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前郭县委宣传部决定由县文联牵头,并责成常务副主席王迅负总责。时任县委书记阿古拉为集成撰写了署名文章,时任县委副书记德诺日布扎木苏撰写了序言,时任县人大主任萨音那木拉、县委顾问姜孚友、县政协主席傅海宽题了词。从1987年6月开始,历时15个月编印出《吉林省民间文学集成&前郭尔罗斯(上、下集)》,共60万字。1988年编委会荣获省文化厅、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的&编纂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王迅本人荣获以上三部门颁发的一等奖,1992年在&首届中国北方民间文学评奖&中荣获一等奖,1998年10月又荣获全国&艺术科学国家重点研究项目艺术集成编纂先进工作者&称号。根据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关于编纂出版《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县卷)》的精神,王迅、孙国绵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吉林&前郭尔罗斯卷》,2009年作为全国首批示范本,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发行。2006年王迅、孙国军编选注述的《前郭尔罗斯蒙古族民间文学类略》一书,由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2009年10月获全国第九届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学会作品入围奖。
&&& 日,应美国民俗学会的邀请,经省文联批准,由省民俗学会理事长夏映月、副理事长王迅、秘书长曹保明一行三人组成的中国吉林民俗文化代表团,前往美国俄勒冈州尤金城,参加美国承办的世界民俗研讨会第39届年会。这次有美国、中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印度、芬兰、挪威、巴西、瑞典、巴基斯坦等40多个国家、700多位学者参加的国际民俗研讨会,主题是世界各国民族民间文化的特色和发展情况。王迅是唯一从事蒙古族文化研究的代表,在会上发表了《中国东部蒙古族说唱艺术考略》学术论文。代表团携带的民俗文化的近20种书籍在大会上展出后,已全部被美国民俗研究中心和美国旧金山华埠图书馆收藏,在异国他乡继续永久性地折射光彩。又按大会安排,参加了美国民间的&万圣节&,旧金山老华侨的&老人节&等庆典活动后回国。王迅还参加过国家级学习和会议,1983年7月参加过中央民族学院民俗文学、民间文艺讲习班的学习,1985年7月参加过文化部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的全国民族文化遗产搜集整理研究经验交流会,1990年10月参加过在湖南省召开的全国县级文联工作研讨会,1992年2月参加过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的第三届中国艺术节。
&&&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文联副主席、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曹保明为此书作序时特别以《王迅与郭尔罗斯文化》为标题,其中衷心赞誉道:&一个地区被概括出&文化&特征,就必须有一批学者,为之献身,为之努力,前郭尔罗斯文化的被提出、概括和形成,王迅就是构建者之一。&这是一位著名学者对一位始终工作在基层学者的高度评价,也是由衷的评价。王迅被吉林省委、省政府授予&吉林省劳动模范&称号,被吉林省群文系列高级职称评委会评定为副研究馆员,被松原市人民政府授予&松原市第一届哈达山文艺终身荣誉奖&,被前郭县人民政府授予&郭尔罗斯文化奖终身成就奖&等,现成就七律一首,献给王迅老师惠存留念:
长河历史引争鸣,郭尔罗斯考略呈。
蒙古族俗添异彩,尤金阔论诉衷情。
十辑宝卷基石稳,三套集成大厦擎。
愈老欢呼征战远,驼铃万里响人生。
浩色站福庆寺大钟
&&& 在扶余市博物馆正门前面,安放着两件珍贵的文物,其中一件就是当年的浩色站福庆寺大钟,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松原境内古代驿站的极其珍贵的实物见证。
&&& 浩色站
&&& 我们沿着曾经被称为&国之血脉&的黄金驿路一路走来,一路追寻着先人的足迹,一路踏查着沿途的遗迹,一路寻访沿袭几代的驿站文化。蜿蜒奔流的松花江就像一条美丽的项链,而那一个个消逝在历史烟云中的驿站,就是串联在这条江河上的一颗颗珍珠,它们曾经那样的辉煌璀璨,曾经那样的源远流长,每一处驿站,对于我们古老家园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交通都曾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松原境内至今仍留下许多关于驿站驿路的历史记忆,它所形成的驿站文化是那样的弥足珍贵,是那样的不可磨灭。我们从浩如烟海的史籍典故中探寻它们的历史,我们从斑驳锈蚀的古代文物上细数这每一粒珍珠的故事,让我们走进浩色站,去探寻它当年的历经风雨,繁华一世。
&&& 《扶余县地名志》所记载的&新站&:为新站乡、新东、新西村驻地。为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设吉林通往伯都讷驿站之一,上通逊扎堡站,下达社哩站,称浩色站。浩色,系满语,意为蒿子,所以旧称蒿子站。透过史料记载我们得以窥见浩色站建立之初的原貌和它的重要地位,今扶余市新站乡是原浩色站旧址。最早的浩色站在新站乡东井坝下,后来被洪水冲毁,迁至新址,习惯称&新站&。东井原站遗址尚存,称曰&老站&。这与史料记载完全相符,清代吉林驿站档案中光绪十七年(1891)十二月的《吉林将军衙门为迁徙社哩站一事的咨文》记载:&如蒙允准,请仿照道光十五年(1835)挪移浩色站章程,将社哩站迁移此处,丁站得所,如苏涸辄,于站务大有裨益矣。&可以得知挪移浩色站的确切时间为清道光十五年(1835)。
&&& 由此得见浩色站是清代开辟的由吉林乌拉(今吉林市)至瑗珲(今黑龙江境内)的这条驿路上的一处重要站点,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开始议设伯都讷站、社哩站、逊扎堡站,康熙三十八年(1699)增设了陶赖昭站和浩色站。清光绪十七年(1891)三月档案《北路关防处呈造所属各驿分布细册》详细记载:北路关防处所属二十三站程途及相距厅府州县道里数目,其中明确指出浩色站位于逊扎堡站和社哩站之间,从逊扎堡站往西至浩色站四十里,从社哩站往东南至浩色站六十里。成书于清道光七年(1827)八月的吉林堂主事萨英额所编纂的《吉林外纪》卷三《驿站》中也明确记载了陶赖昭站、逊扎堡站、浩色站、社哩站、伯都讷站之间的里程。光绪十七年(1891)伯都讷副都统柏英所修《伯都讷乡土志》中关于伯都讷驿站名称及里程也有明确记载:从社哩站至浩色站六十里,从浩色站至逊札堡站三十里,均在伯都讷境内,每站额设笔帖式、委官各一员,设壮丁二十五名,官牛马各二十五条匹,光绪十五年(1889),奏请每站加添壮丁五名,官牛马各五条、匹。
&&& 浩色站在清代一直是一处大站,站官为八品笔帖式,总览站内外一切事务。据吉林省档案馆编的《吉林驿站&&清代吉林档案史料选编》记载:其中光绪十七年(1891)十二月《吉林将军衙门为迁徙社哩站一事的咨文》中载浩色站八品笔帖式为翰璋阿。光绪二十八年(1902)九月《吉林驿站建制规模、人口牲丁清折》中浩色站笔帖式仍为翰璋阿。《扶余文史资料》第十辑(人物专辑)中白瑚咸回忆录《我的曾祖父瑚站官》记载:&先曾祖父瑚站官,讳图礼,字福海,满族人,于光绪九年(1883)补浩色站(新站)站官,历任四年之久。光绪十一年(1885)于该站福庆寺,首当其冲聚资集金导好施乐善之士铸铁钟一口。浩色站居民为彰其德以蓝地金字&公正廉明&匾额献之&。
&&& 福庆寺
&&& 透过史料我们已明晰了浩色站的站官瑚图礼的任职期间为光绪九年至光绪十三年,即年,历任四年之久。在其任职期间所集资修筑的大钟是为浩色站所辖的福庆寺所铸。据史料记载,驿站设立寺庙,几乎各站都有。寺庙的建造说明了当时站丁们的宗教信仰和精神面貌,主要来源于对佛教、道教的虔诚信仰,也说明了北方驿站与中原文化的联系。松原境内清代佛教道教庙宇兴盛一时,仅《扶余县文物志》所载无存庙宇就有21座,《吉林外纪》记有祠祀20座。据《扶余县地名志》记载:&浩色站福庆寺遗址,在新站乡新西村境内,为清代遗迹。庙荒村,位于新站乡驻地西北3.5公里,以驻地命名。清同治年间浩色站福庆寺占有荒地,称庙荒,屯从荒名,为长方形聚落。&既明确指出了福庆寺遗址,又记录了与福庆寺相关的土地和村屯的演变传承。另据《扶余县文物志》扶余县无存寺庙记载:福庆寺旧址在原新站大队西部,东西南北各长约110米。共有四座殿堂,东西并排依次是三王殿、老爷殿、大雄宝殿、娘娘殿。四座大殿建筑规格样式相同,皆为青砖墙歇山式殿顶,古建筑顶脊有走兽,殿前四根明柱。殿内供奉神像和壁画彩绘各不相同。正殿与原殿坐北朝南,近南墙处有一座钟楼,高约7米,系砖筑。该寺在解放初期被拆毁,仅存大钟一口,置放在原新西大队一队队部门前。大钟上的铭文&浩色站福庆寺&等字很重要,既说明了福庆寺的建筑年代,又证明新站公社新西大队旧址,原是清代从吉林通往伯都讷的一个古驿站。福庆寺附近还有佛爷庙、关帝庙、三皇庙、娘娘庙等寺庙址。
&&& 福庆寺大钟
&&& 当年福庆寺南墙处的那座高约7米的砖筑钟楼,蔚为壮观,如今已是消散殆尽。福庆寺于1947年被毁,但大钟仍留存于新西村,后来安置于原扶余县文化站院内,长年污以风雪雨泥,无人问津,至扶余市建立博物馆之际,始得安置于门前,作为重要的文物加以保护。该钟为铁铸,喇叭花形,高115厘米,下口径90厘米,口缘厚4厘米,钟壁厚2厘米。钟顶有铁猴钟钮,惟妙惟肖。钟上铸有铭文,清晰如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皇清万岁。兹因浩色站福庆寺敬铸佛庙神钟一口,所有旗站承办会首及乐施衔名列后,计开:六品衔笔帖式瑚图哩,领催委官六品军功杨文斗,关防档册达杨永春,鸟枪营法哈达张富泰、杨芝、杨有用,会百站厂马文喜、魏凤保、吴从秉、杨文祥、杨有魁、吴询、杨敏、王庆、王会、吴昭,嘎山达王起有、吴鸿,伯都讷九甲人丰社民、韩希武,壮丁杨有增、马文得、杨永明、书宇达、李有得,住寺道人真童,承修匠人白忠源。大清光绪十一年(1885)六月谷旦。&
&&& 铭文首部即指明此钟为浩色站寺庙之钟,可见浩色站名影响之深。参与铸钟之事的既有本站官兵,当地道人匠师,也有伯都讷会百站的施主,这说明驿站与周边的联系之深远。铭文共177字,记载清晰人名27个,各色人等及官职10种,其中&嘎山达&为满语,《吉林外纪》中记载:&嘎山达,乡长也&。铭文中&谷旦&一词源自《诗经&陈风&东之门》:&谷旦於差,东方之源&。是指晴朗美好的日子。因此古碑碣石中常用&谷旦&、&吉旦&、&吉日&等字样,意为吉时立碑。
&&& 这是目前留存下来的珍贵的驿站遗物,它说明了清代驿站当时的规模和影响,即以浩色站为中心而形成的当时重要集镇聚落,并以站丁为主要居民,集聚了众多人口。据光绪三十二年(1906)《吉林省所属各驿站户口总册》记载:吉林省北路各站户口总册(一)中统计:浩色站有255户,男大369,小194丁,女大317,小145口,共男女1025丁口,内有学童1人。可见当时人口之众。
&&& 《吉林邮驿》一书中也有一幅清代吉林境内一处驿站赫尔苏站大铁钟的照片,其形制、图案和浩色站福庆寺大铁钟如出一辙,赫尔苏站铁钟铸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四面凸铸铭文,上有清晰的&吉林赫尔苏站旗民三项人等施舍生铁铸钟一口重三百余斤&等字样,可见清代吉林驿站与寺庙相依相附的关系,以及驿站站丁及附近民众的宗教信仰、宗教文化,并且与之相承的民俗风情,一直延续至今。
&&& 清代驿站于1913年全部裁撤,历经三百余年,风云已逝,可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有史书上的文字记录,还有曾经的香火鼎盛的恢弘庙宇,还有当年的巨钟铭文,无论是字里行间,遗址古迹,还是珍贵的实物见证,都让我们对先人在滚滚烟尘的驿路上纵马驰骋,快马加鞭的身影生出无限的向往之情。
&《松原辽金民间故事集》出版发行
&&& 松原日报讯(记者包谨通)松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淑红主编的《松原辽金民间故事集》近日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 该书分人物故事、地方风物故事、动物故事、民间故事等几大部分,收录了我市近40位辽金文化研究者的80余篇作品。
&&& 著名学者曹保明在为该书所写的序言中说,《松原辽金民间故事集》所描写和记录下来的丰富民间生活记忆,就是这块水土的珍贵的民族精神记忆和生活记忆。有这种故事集首先是有一批懂文化、懂记忆价值的人,我们称之为人类文化的&高手&,《松原辽金民间故事集》就证明这片土地上有一批思想文化的&高手&、精神文化的&高手&。《松原辽金民间故事集》再一次让今天的人们认识到什么是文化的力量。
诗词铸就人生路
&&& 读庞德祥诗词集&&《祥子诗词选》,感受到了一首首诗词,就是作者灵魂的写照,是人格的体现,是思想浪花的汇集,是情感岁月的叠加,是跨越时空的联想,是生命悠悠的挥洒。诗中的&不求读书传千古,只把心声留世人&,不仅是谦谦君子的风范,更是拳拳男儿的心志真言。
&&& 诗如其人。庞先生对古典诗词的诠释,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在《祥子诗词选》中,他将个人的生活、事业、所悟以及创作的灵感,都表达得尽善尽美。在诗词集中既能看到儒家思想,也读到道法自然的涉猎,更折射出他为人的正直、豁达和友善。比如《君子之交》、《人生感言》、《寄语马君兄》等。以诗词写人生,以诗词启迪后人,让读者感动,敬佩之余感慨几多!
&&& 诗融自然。诗抒心曲,诗绘自然。山水诗是我国古典诗词中的重要题材。诗词大部分是写山写水。能用古典诗词来描绘大自然的雄魂,也能用来表现个人的心声。这些年来,先生笔耕不辍,以故乡松原为圆点,以诗、词、歌赋为载体,撰写的山水诗在他的千首诗集中,多半是对自然的感怀,以山水抒情,以山水言志,对山水的爱是如此厚重。以学习古人为法典,来表现今人,诗话至极;以自己的人生成长轨迹,用诗词来寄语,曼妙长卷,点滴成章。构成诗的生活,诗的心路,诗的人生。诗词集中可以看出:从三江平原到白山黑水,从松嫩平原的黄金玉米带到天涯海角巨石拍浪;从渤海湾的老虎滩到云南的石林;从青海湖到雪域高原,都留下了诗词的掠影。散发着对祖国山山水水一份情,一份爱。如:《长白山天池》、《寄明月》、《风景如画仙人桥》及《游哈达山》、《云南石林》等等。
&&& 诗显真功。《祥子诗词选》序中,夏恩民先生给予了极高评价。&庞德祥虽然称不上诗词大家,但他对诗词的酷爱不亚于诗词大家&、&他视诗词创作如生命,无论走到哪里,都不忘寻找诗词之源泉,捕捉创作之灵感。在他的脚步所到之处,目光所及之地,都留下了发自心底的诗行。&从&五言&、&七言&,从词的律到诗的韵,无不彰显其诗词文学功底真功夫。
&&& 庞先生的诗词不仅是其人格的写照,也是对生命的礼赞。让人领悟到:笑对炎凉炼心志的风格,泰山稳固比五岳的豪迈!尤其是将《易经》的六十四卦用来作题赋诗,可谓首开先河之例,演绎至极。真的是:诗如人,歌如云,诗歌曼妙荡灵魂。词韵神,乾坤存,挥毫泼墨铸精神!
朴素宁静中慢慢张开的阔大和深刻
&&读徐敏散文诗集《三十而立》
&&& 徐敏的散文诗集《三十而立》是继《灵魂如歌》后的转型之作。与《灵魂如歌》相比,《三十而立》在思想上多了一份沉重、沧桑、深沉和通达;在语言上多了一份自然、洒脱和探索;在风格上,朴实而深刻,宁静而阔大;在技巧上,追求人物、故事、情节和动作。正如徐敏所说:&散文诗作品,从形式、角度、意境和内涵,要有人物,要有故事,要有情节和动作,要有爱恨情仇和喜怒哀乐。或许,这就是散文诗的根。不动声色,却牢不可破。&徐敏正是牢牢守住了散文诗的&根&,在内容、形式、意境和情感等方面更为沉稳、开阔。这些散文诗不仅在诗化技巧的故事和诗意之间有了许多新的尝试,更为重要的是以朴素的姿态和宁静的话语方式,克制隐忍地表达了过而立之年后他对生活的体悟、生存境遇的思索和人生意义的追问。正如他在序言里所说:&在一次次的实验中,我喜欢上一条河流安宁的流淌,而并非一片海的澎湃;喜欢上一棵树沉静的伫立,而并非丛林的拥簇;喜欢上一个人独自的低语,而并非一群人的宣言。或者说,喜欢上那种朴素宁静中慢慢张开的天高地阔和震魂荡魄。&《三十而立》正是对朴素宁静中的阔大和震撼用散文诗的形式所进行的艺术实验。可以说,《三十而立》是一部写给精神故乡的散文诗集,是一部对人生命运的思索之作,更是写给而立之年的自己的命运之书。
&&& 徐敏在散文诗集《三十而立》的追问和探寻是以自己所熟悉的乡村为写作核心的,是以记忆中的生活和正在发生的生活作为抒情的现场。因此,这些散文诗有着对故乡的乡愁式怀念,表露出对故乡的想象性的回忆。如&想和对岸的人多唠几句、多听几声,或者在心里多想一些旧日以及一些故事,就像树渴了,念着水。&(《渡》)&一盏红烛/挑亮了她水淋淋的羞事&&月光一样,命薄,情却动得极深呢!&(《月光一样的女子》);在城市无处安身的人最终打点行装回到老家,而老家&也孤独了许久呢&;&舀一碗月光吧,别时间久了,把回家的路给忘了。&(《泼一碗月光》);遗弃在村头的&老屋&也勾起着怀念,&说不定哪一些又路过了夜,造梦,暖梦。&(《老屋》)这些诗句无论是对人的怀念,还是与乡村倾诉的冲动,都透露出一种寻&根&的意识。这也许是远在异乡的诗人对故土的回望,而这种回望通过散文诗的语言完成了记忆的缝合。
&&& &回到故乡&是诗人们写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创作倾向,尤其是近年来一些年轻的诗人也纷纷介入乡土。乡村于是成为诗人们争相挖掘的写作资源。然而,徐敏的散文诗并非仅仅是乡愁的书写,并非简单的游子思乡的俗套,&回到故乡&不过是徐敏延伸其思考的基础。徐敏更多的是借着&想象的故乡&去写那些在故乡土地上生活的人们的命运,思考他们的疼痛、苦难、无助、彷徨和挣扎。《绿萝梗》里因为正直廉洁而被排挤的干部;《放不下》里那个靠吃青春饭生活在城市、但&一座城市无法容下一个过客&的女人;《找水》里不小心把儿子弄丢了后踏上了无穷无尽寻找之路的父亲;《拉运青春》里在城市寻找栖息屋檐的一群人:在酒吧里出售青春的年轻人,在爱情中烟花易逝的少女们,在病床上看花落叹云散的老年人;《盛开》里&母亲早逝,妻子重病,儿子车祸&&只想单纯地盛开痛苦,清澈地盛开一生&的他;《像一把秤砣沉下去》里守着患重病、不省人事的妻子的男人;《鸟一叫,天就亮了》里建筑工地上砸断腿的七舅;干过工地切割机切断过手指摆过地摊收过破烂的小鞠兄弟&&《三十而立》里,徐敏写了大量这些底层人物卑微而苦难的生活。他们在乡村内部或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挣扎着。他们承受着巨大的生存压力,或者坚守着乡村艰难地生活,或者外出打工维持着自己和家人的花费。他们与世界的关联呈现出消极的势态,不能积极、敞亮地投身于社会和家庭生活,而是压抑地、被动地、无奈地生活在固定的生存模式中。他们的梦想永远被包裹着、遮蔽着,得不到实现,被疏离、被异化所产生的孤独感溢于言表。显然,他无力改变这一社会现状。但是徐敏也没有进行简单的社会批评,也不是简单的悲悯和同情。徐敏在面对这些底层人物苦难的生活时,进一步深刻了对苦难的理解:&苦难是什么&&就是当水喝,咕噜咕噜地,一灌而下。&(《小鞠兄弟》)。
&&& 《三十而立》里,徐敏还有相当大的篇幅直面了死亡这一主题。《一片树叶回到故乡》里那个被泥石流覆盖住的生命,化成一片槐树林;《红灯还亮着》里的母亲因为闯红灯而丧命,女儿虽经抢救&离阳光越来越近&,但她此后的生活充满灰暗;《尸体》里一个在垃圾场捡废品的聋哑女人跳楼结束了生命;《留下一辈子长的春天》里得喉癌死去的幺爸;《老爷子》里一直与岁月较劲但最终还是没有拗过时间的老爷子;《有一阵风》里从工作塔吊上摔死的老刘,竟然&买不起一张骨灰回家的车票&&&徐敏对于死亡的直面书写完成了诗歌与死亡的对话,将死亡意识与生命沉思融化为一种审美诗质,从而开掘了生命的形而上的思考。这些散文诗无不刻上他悲郁的人生体验,使得《三十而立》里的散文诗里常常有挥之不去的孤独与忧郁。如《坟地》里的荒凉和孤独、《尸体》里的虫鸣和月光、《盛开》里的一阵清风和一茎青草等意象都反衬出死亡的凄清之感。徐敏从碎片、暗示、比喻、反衬和寓言中建构出一种对&死亡体验&的理解和关怀。正如徐敏在《安放灵魂》里所写:&请敞开掌心,捧出一个窝,为蒲公英,也为我们自己,安放一颗卑微却高贵的灵魂!&死亡是生命的最高范本。徐敏对于死亡的思考和命运无常的感喟,残酷地揭示生命的卑微和悲苦。无论散发出多么荒凉、凄惨和无奈,这些有关死亡的散文诗都将唤起一种审美意趣,呈现出一种生命的真实。
(周根红:文学博士,副教授)
主办单位:松原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技术支持:
松原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地址:松原市沿江东路189号&&&&电话:&&&&邮编:138000
本站关键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荒村女儿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