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莺长在禁庭边是什么意思

断竹歌,瓦堲溯。周坟典以族,讵认。记,邢山称。葛淯失之矫,侈。焉知宫夹墓,莫识水。字十六,铭自比于始。有孔篆,乌宁半辞止。汉砖犹,石章寖。道,多虚美。七松良,惩。鲜,袭浮谬。岂悟冢,年不死。妇名弗,古未有。谥见初,志起氏。簪蒿妻,芳刻垂。杨高托,习之文。或犯葵丘禁,息国事何耻。为,更谁纪。宰如比何人,维邑之。孺仲裔,濯。采俪古鄞州,终莫齿。年,颇与似。虽微,亦质而不俚。丘夷池又平,今。聚庐寒,馀光辉。曰德俦,闺曰莱鸿比。下,势荣尔。隆碣牛砺角,卧。尘,玉珉燬。然,垄孰是。传,诗以贻①。
(1).丰年。:“成年年谷足,宾祭以盛。”(2).指人发育到已经成熟的年龄。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仿佛从天真的少女蓦然变成了一个充满了忧虑的成年妇人。”(3).指其他事物发展到成熟期。 闻一多 《女神之地方色彩》:“从 唐 朝起,我们的诗发育到成年时期了,以后便似乎不大肯长了。”(4).一年到头。 丁玲 《母亲》一:“老爷么,成年在外面陪朋友玩耍,抽烟,吃酒。” 林海音 《城南旧事·驴打滚儿》:“ 宋妈 成年跟我们念叨的 小栓子 和 丫头子 ,这一下都没有了。”放在墓里刻有死者生平事迹的石刻,分上下两层:上层曰盖,下层曰底,底刻志铭,盖刻标题。亦指墓志上的文字。:“ 栖筠 见帝猗违不断,亦内忧愤,卒,年五十八,自为墓志。” 明
《文章辨体序说·墓碑、墓碣、墓表、墓志、墓记、埋铭》:“墓志,则直述世系、岁月、名字、爵里,用防陵谷迁改。埋铭、墓记,则墓志异名。”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三》:“字亦作志,则墓志用之,墓志或文或笔,体不一定。”见“ 鸿蒙 ”。亦作“ 鸿濛 ”。 (1).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状态。:“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 成玄英 疏:“鸿蒙,元气也。”《淮南子·道应训》:“西穷窅冥之党,东开鸿濛之先。”《秦并六国平话》卷上:“鸿蒙肇判,风气始开。” 冰心 《寄小读者》十二:“又试问鸿蒙初辟时,又哪里有贫富贵贱?”(2).迷漫广大貌。:“外则正南极海,邪界 虞渊 ,鸿濛沆茫,碣以崇山。” 颜师古 注:“鸿濛沆茫,广大貌。” 宋
诗:“屋角静突兀,云气低鸿濛。”第一二○回:“我所居兮, 青埂 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3).东方之野,日出之处。《淮南子·俶真训》:“提挈天地而委万物,以鸿濛为景柱,而浮扬乎无畛崖之际。” 高诱 注:“鸿濛,东方之野,日所出,故以为景柱。”(4).混沌;浑噩。 唐
诗之二:“鸿蒙总合杂,诡谲骋戾狠。”引 元 王履 诗:“半生堕落忧患界,万事元在鸿濛间。” 清
《世上光阴好》诗:“静原生智慧,愁亦破鸿濛。”(5).指高空。 明
《通天台赋》:“矗鸿濛以建标兮,拖甘泉以为祛。”(1).犹肇始。《元典章新集·国典·诏令》:“洪惟 太祖皇帝 膺期抚运,肇开帝业。” 明
《顺天府乡试策问》之二:“我 太祖高皇帝 定鼎应天,肇开帝业。”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审如是, 乘 ( 枚乘 )乃不特始创七体,且亦肇开五古者矣。”(2).谓引起事故。 宋
:“既而 侂胄 迁太傅,封 平原郡王 ,自此十年专政,肇开兵端,身殒国危。” 清
《批琼州镇该辖洋面近时始有外船禀》:“是必海外僻岛奸夷,潜行偷渡,断非在该国领有牌照准来贸易之夷商,即炮击火攻,皆其自取之愆,不致肇开边衅。”(1).空虚貌。《吕氏春秋·情欲》:“俗主亏情,故每动为亡败,耳不可赡,目不可厌,口不可满,身尽府种,筋骨沉滞,血脉壅塞,九窍寥寥,曲失其宜。” 高诱 注:“极三关之欲以病其身,故九窍皆寥寥然虚。”〉》:“凄凄节序高,寥寥心悟永。” 李善 注:“曰:‘寥已吾志。’ 郭象 曰:‘寥然空虚也。’” 宋
诗:“功名竟安在,富贵空寥寥。” 明 姚士磷 《见只编》卷中:“自从辞君亲,久不为是役。落落无为乡,寥寥不齐邑。伊谁与为礼,见此孤立石。”(2).寂寞;孤单。 唐
诗:“移疾卧兹岭,寥寥倦幽独。” 明
《瓦盆儿·立秋夜悼亡》套曲:“听落叶,小窗敲,怎禁他云房独掩夜寥寥。空赢得泪痕浓,黯淡了鲛绡。” 清
《题张汉昭小像》诗:“寥寥 蒋生 径,赖有 羊 与 求 。闻君妙方术,久疾应手瘳。”(3).形容数量少。 唐
诗:“月入孤舟夜半晴,寥寥霜雁两三声。” 宋
卷二:“古今当其任者,盖寥寥可数。” 清
《舟行》诗:“知有烟村缘水湾,寥寥一犬吠柴关。” 巴金 《利娜》:“无垠的荒野,稀落的城市,寥寥的人口,稀少的村庄。”(4).广阔;空旷。 三国
之三:“寥寥高堂上,凉风入我室。”:“恢恢太虚,寥寥帝庭,五座并设,爰集神灵。”注:“恢恢、寥寥,皆广大清虚之貌。” 金
《哀雁词》:“鸟之远害,宜莫如鸿,浩浩长风,寥寥远空,邈乎冥濛,去万里而无穷。” 清
《与黄济叔论印章书》:“寥寥寰宇,罕有合作,三十年来,其 朱修能 乎?”(5).雄劲;清越。 唐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唐
诗:“寥寥听不尽,孤磬与疏钟。” 唐
《开天传信记》:“ 力士 再拜贺曰:‘非常之事也,愿陛下为臣一奏之。’其声寥寥然,不可名言也。”(1).指 虞舜 和 夏禹 。相传 舜 为 姚 姓、 禹 为 姒 姓。:“盖 陶唐
姬 之主,莫不由斯道也。” 明
《次危纪善五十韵倍成千字献蜀王》:“建国遵 姚姒 ,贻谋鄙 晋
唐 。”(2).指中的《虞书》、《夏书》。 唐
韩愈 《进学解》:“上规 姚
姒 ,浑浑无涯。”(1).传说中的古代堪舆家。或说 黄帝 时人,或说 秦
汉 时人。引 汉
应劭 《风俗通》:“ 汉 有 青乌子 ,善数术。” 唐
《伯祖赵郡李夫人墓志铭》:“子孙百代承灵祉,谁之言者 青乌子 。”(2).乌鸦。 唐
:“又听人谓曰:‘汝看墙上有青乌子噪,即是富贵时。’”皋陶 的坟墓。 北魏 郦道元 :“今县( 六安 )都陂中有大冢,民传曰公琴者,即 皋陶 冢也。 楚 人谓冢为琴矣。” 清 黄生 :“: 楚 人谓冢为琴, 六安 县都陂中有大冢,民曰公琴,此 皋陶 冢也。按……:‘百谷自生,冬夏播琴。’此又以‘琴’为‘种’,‘冢’、‘种’一声也。” 清
:“ 楚 人称‘冢’曰‘琴’,故 皋陶 冢名公琴。”亦作“ 咎陶 ”。
即 皋陶 。 舜 之贤臣。咎,通“ 皋 ”。:“ 汤
禹 严而求合兮, 挚咎繇 而能调。”:“ 咎繇 大贤也, 周公 圣人也。”《孔子家语·正论》:“《夏书》曰:‘昏、默、贼杀,咎陶之刑也。’” 宋 沉作哲 卷二:“吾于,求为 咎陶 而已。”(1).古地名。 春秋
郑国 大夫 子产 所居地。旧址在今 河南省
新郑县 城内。:“ 东里
子产 润色之。” 何晏 集解:“ 子产 居 东里 。”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 侨 栖仁于 东里 ,凤晦迹于西堂。” 唐
诗:“孰谓忽离居,优游 郑
东里 。 东里 近王城,山连路亦平。”(2).复姓。:“ 郑大夫
子产 居 东里 ,因氏焉……有 东里衮 。”(1).美玉名。卷二七引《逸论语》:“璠玙, 鲁 之宝玉也。 孔子 曰:美哉璠玙,远而望之,焕若也;近而视之,瑟若也。” 明
《浣纱记·通嚭》:“远相投金帛礼仪,况累累数对璠玙,更纤纤一双花蕊。” 章炳麟 《訄书·哀清史》:“悲夫!天子之将崩,便房题凑璠玙玉匣之属,宿成于考工,无所吝讳,虽讳亦不得不豫。”(2).泛指珠宝。 清 吴伟业 《鲁谦庵使君以云间山人所画索歌》:“士女嬉游衣食足,丹青价重高璠玙。”参见“ 玙璠 ”。(3).比喻美德贤才。 三国 魏 曹植 诗:“亮怀璠玙美,积久德愈宣。” 宋
诗:“方当入奏事,清庙陈璠玙。” 清 秋瑾 《题潇湘馆集》诗之一:“四壁牙签详亥豕,一门诗友尽璠玙。登龙喜遂瞻 韩 愿,何日重停问字车。”(1).表示程度或数量超过一般。:“ 续之 年八岁丧母,哀戚过于成人。”(2).副词。犹太。表示程度或数量过分。 宋
沉作哲 卷十:“抑又蕃舶之征过于侵刻,遂不复至中华耶?” 明
《与焦弱侯书》:“但 半山 过于自信,反以忧国忧民爱国之实心,翻成毒民误国之大害。” 老舍 《四世同堂》三:“ 祁老人 颇想说出他对 北平 的信仰,而劝告 钱先生 不必过于忧虑。”(1).古人以为龟为四灵之一。传说千岁之龟能作人言,故古代小说笔记中常有龟言的传述。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三:“ 吴
孙权 时, 永康县 有人入山,遇一大龟,即束之以归。龟便言曰:‘游不量时,为君所得。’人甚怪之,担出欲上 吴王 ……既至 建业 , 权 命煮之,焚柴万车,语犹如故。 诸葛恪 曰:‘燃以老桑树,乃熟。’献者乃说龟树共言。 权 使人伐桑树煮之,龟乃立烂。” 北周
《小园赋》:“龟言此地之寒,鹤讶今季之雪。” 倪璠 注:“‘龟言此地之寒’者,此己时在 西魏 ,如客龟也。”卷五五九引 南朝
郑缉之 《东阳记》:“ 独公山 有古冢临溪,其塼文曰:‘筮言吉,龟言凶。’” 唐
卷五:“ 东都
丰都 市在 长寿 市之东北。初筑市垣,掘得古冢……得铭云:‘筮道居朝,龟言近市,五百年间,于斯见矣。’当时达者参验,是 魏
黄初 二年所葬也。” 清
《方侍庐先生墓志铭》:“弟子所悼,营是幽宫;龟言既从,以安厥终。”(2).龟卜所得之兆。见“ 铜盘 ”。(1).亦作“ 铜槃 ”。 商 至 战国 时期流行的一种铜制受水器。当时盥洗用匜浇水,用盘承接。多数为圆形,浅腹,圈足或三足,内饰龟鱼等动物纹样。少数为长方形,虢季子白盘是迄今所见最大的铜盘。亦泛指一般的铜质盘。:“ 毛遂 奉铜槃而跪进之。”:“因求铜盘贮水,以竹竿饵钓于盘中。” 宋
《日喻》:“生而眇者不识日。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槃。’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清
:“ 曾宾谷 方伯藏 宣德 铜盘,方径三寸五分,内刻御制《锦堂春》词。”(2).即铜钹。:“铜钹亦谓之铜盘,出西戎及南蛮。”参见“ 铜钹 ”。(3).指烛台。 唐
:“铜盘烧蜡光吐日,夜如何其初促膝。” 仇兆鳌 注:“铜盘,烛台也。” 清
《行路难》诗之二:“金吾之威不能禁,铁柱倒塌铜盘倾。”(4).见“ 铜盘重肉 ”。铜槃:1.商 至 战国 时期流行的一种铜制受水器。当时盥洗用匜浇水,用盘承接。多数为圆形,浅腹,圈足或三足,内饰龟鱼等动物纹样。少数为长方形,虢季子白盘是迄今所见最大的铜盘。亦泛指一般的铜质盘。2.即铜钹。亦作“ 铜拔 ”。
打击乐器。铙钹的别名。:“ 天竺 者,起自 张重华 据有 凉州 ,重四译来贡男伎……乐器有凤首箜篌、琵琶、五弦、笛、铜鼓、毛员鼓、都昙鼓、铜拔、贝等九种,为一部。”:“铜钹,亦谓之铜盘,出西戎及南蛮。其圆数寸,隐起如浮沤,贯之以韦,相击以和乐也。”作“铜拔”。贵重的食器,丰盛的饭菜。引申指特殊恩宠。:“ 杨愔 ,字 遵彦 ……学庭前有柰树,实落地,群儿咸争之, 愔 颓然独坐。其季父 炜 适入学馆,见之大用嗟异,顾谓宾客曰:‘此儿恬裕,有我家风。’宅内有茂竹,遂为 愔 于林边别茸一室,命独处其中,常以铜盘具盛馔以饭之。因以督厉诸子曰:‘汝辈但如 遵彦 谨慎,自得竹林别室,铜盘重肉之食。’” 清 俞蛟 《潮嘉风月记·佚事》:“此余家贤宅相,有 北齐
杨遵彦 之风,真足消受竹林别室,铜盘重肉者也。”亦省作“ 铜盘 ”。 唐
《祭南海南平王文》:“虽琼树之未亲,若铜盘之已接。”(1).古邑名。 春秋
吴 邑,公子 季札 因让国避居(一说受封)于此。故址在今 江苏
常州市 。《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 季札 ﹞去之 延陵 ,终身不入 吴 国。” 何休 注:“ 延陵 , 吴 下邑。”:“ 季札 封于 延陵 。”(2).借指 季札 。 汉 王粲 诗:“ 延陵 有作, 侨
肸 是与。” 宋
诗:“唯有 延陵 逃遁去,清名高节老乾坤。” 清
《怜香伴·狂喜》:“你虽是 王莽 虚谦,我当做 延陵 真让。”参见“ 延陵季子 ”。(3). 汉成帝 陵。:“﹝ 绥和 二年﹞四月己卯,葬 延陵 。”(4).指 汉成帝 。:“行道之人为之陨涕,况于陛下,时登高远望,独不惭于 延陵 乎!”(5).复姓。 南朝
宋 有 延陵盖 。见。指 春秋 时 吴 公子 季札 。相传 吴王
寿梦 有四子: 诸樊 (或称 谒 )、 馀祭 、 馀眛 (一作 夷昧 )、 季札 。 季札 贤, 寿梦 欲废长立少。 季札 让不可。 寿梦 卒, 诸樊 立,与 馀祭 、 馀眜 相约,传弟而不传子,弟兄迭为君,欲终致国于 季札 。 季札 离国赴 延陵 (一说封于 延陵 ),终身不入 吴 国,故世称 延陵季子 。事见《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 延陵季子 , 吴 之习于礼者也。”亦称“ 延陵子 ”。 三国
《赠丁仪》:“思慕 延陵子 ,宝剑非所惜。” 晋
《吴趋行》:“穆穆 延陵子 ,灼灼光诸华。”参见“ 延陵 ”。简单淳朴;简单朴素。:“ 和帝 时为 钜鹿 太守,以简朴宽恕为政。” 宋
诗:“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明
《素轩记》:“治室于舍之西偏,简朴粗完,无彩绘之饰。”(1).简单朴素。:“棺椁之造,自 黄帝 始,爰自 陶唐 ,逮于 虞
夏 ,犹尚简朴,或瓦或木,及至 殷 人而有加焉。” 宋
《平江县王文正公祠堂记》:“ 湖 外俗简朴畏事,而 平江 喜讼善逃。” 巴金 《怀念金仲华同志》:“ 仲华 的生活相当简朴,五十年代初我到他家里,看不见一张床,他晚上就睡在三用沙发上。”(2).淳朴。 叶圣陶 《火灾·晓行》:“他说时脸上有一种欣悦的神采,更伴着简朴真挚的微笑。”(1).华丽奢靡。 三国
《求自试表》:“而位窃东藩,爵在上列,身披轻煖,口厌百味,目极华靡,耳倦丝竹者,爵重禄厚之所致也。”:“ 鸿渐 晚年乐于退静,私第在 长兴里 ,馆宇华靡,宾僚宴集。” 清
:“夫以甚有用之铜,而听其为民间私家不急之物,古人所谓货恶其弃于地者,莫此为甚,大约风气之华靡,以渐而开。”(2).指文章辞藻华丽。 宋
《议学校贡举状》:“近世士大夫,文章华靡者,莫如 杨亿 ,使 杨亿 尚在,则忠清鲠亮之士也,岂得以华靡少之。” 明
《赠梁建中序》:“而余犹为是强聒者,文之华靡其溺人也甚易之故也。”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其文华靡,长于敷陈,言险难则天地间皆不可居,述逸乐则饮食声色必极其致,后人作赋,颇学其夸。”亦作“ 无愧 ”。
(1).没有什么惭愧之处。 南朝
宋 颜之推 :“人性有长短,岂责具美于六涂哉,但当皆晓指趣,能守一职,便无愧耳。” 唐
《潮州刺史谢上表》:“﹝臣之文﹞编之乎之策而无愧,措之乎天地之间而无亏。” 冯牧 《〈郭小川诗选〉代序》:“正是这些特征,决定了诗人的艺术道路和艺术风格,而使他可以无愧地置身于我国最优秀的革命诗人的行列之中。”(2).谓比较起来并不逊色。 明
《震泽长语·文章》:“ 班固 《西汉书》,典雅详整,无愧 马迁 ,后世有作,莫能及矣。” 明
《传习录》卷上:“一两之金比之万镒,分两虽悬绝,而其到足色处,可以无愧。”只有。 汉
《论盛孝章书》:“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有 会稽
盛孝章 尚存。” 宋
诗之一:“惟有当时月,依然照杯酒。”《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那 刘省帅 向来最恨的是吃鸦片烟,这是那一班中兴名将公共的脾气,惟有他恨的最利害。”迎合于世俗。 明
:“不诘曲以媚俗,不偃蹇而凌尊。” 秦牧 《艺海拾贝·酷肖》:“ 齐白石 就说过这样的话:‘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游说之士;辩士。:“公见夫谈士辩人乎?虑事定计,必是人也,然不能以一言说人主意,故言必称先王,语必道上古。” 晋
诗之六:“ 稷下 多谈士,指彼决吾疑。” 鲁迅 《伪自由书·文学上的折扣》:“ 战国 时谈士蜂起。”(1).用什么;怎么。:“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监者又言:‘ 叔宝 常耽醉,罕有醒时。’ 隋文帝 使节其酒,既而曰:‘任其性,不尔何以过日?’” 明
《卧东馆简诸友生》诗:“何以度兹运?相勖蹈其常。” 冰心 《寄小读者》八:“为着人生,不得不别离,却又禁不起别离,你们何以慰我?”(2).为什么。:“天何以刺?何神不富?”:“夫 颛臾 ,昔者先王以为 东蒙 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唐
诗之七:“我无汲汲志,何以有此憾?”:“ 琚 固辞, 金 主曰:‘卿之才望,无不可者,何以辞为!’” 巴金 《灭亡》第八章:“大家有点愕然,不明白他何以会这样不高兴。”(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没有或不能。 汉
:“今令尹之治也,耳目不明,盗贼公行,是故使盗得盗妾之布,是与使人盗何以异也?” 金
《论语辩惑总论》:“凡人有好则有恶,有喜则有怒,有誉则有毁,圣人亦何以异哉?” 明
《袭封诚意伯诰券》:“古称名世,何以过之?”(1).越出常轨,不合法度。:“不轨不物,谓之乱政。” 杨伯峻 注:“不轨谓举事不合礼制法度。”:“ 卜式 上书,愿输家之半县官以助边……天子以语丞相 弘 , 弘 曰:‘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韦 相 贯之 ,为尚书右丞入内,僧 广宣 赞门曰:‘窃闻阁下,不久拜相。’ 贯之 叱曰:‘安得不轨之言!’”第六九回:“素昔见 贾赦 姬妾丫鬟最多, 贾琏 每怀不轨之心,只未敢下手。”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六章:“他想,应该趁着这个时机,到现场去指点指点,让工作队同志看见,就不会说他不关心群众疾苦,也不会怀疑他有不轨的行为。”(2).指叛乱。 汉
《过秦论中》:“虽有狡猾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 宋
《驾部员外郎司马府君墓志铭》:“有骁骑十馀卒犯罪,谋亡去,监押捕获之,诬云共图不轨,欲杀之以求功赏,州官信之。” 清
:“ 康熙 中, 献县
胡维华 ,以烧香聚众谋不轨。” 子虚子 《湘事记·军事篇五》:“ 宋锡全 既弃 汉阳 逃,率众挟械来 长沙 ,谋不轨。”(1).携带文具以记录王事。:“史载笔,士载言。” 郑玄 注:“笔,谓书具之属。” 孔颖达 疏:“史,谓国史,书录王事者。王若举动,史必书之;王若行往,则史载书具而从之也。” 南朝
诗:“趋事辞宫阙,载笔陪旌棨。” 清
《恭和御制秋蒐杂纪元韵》:“从知蒐猎关戎政,载笔还须付 马
枚 。”(2).借指史官。:“对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载笔,君举必书。’” 宋
《赐翰林学士中大夫兼侍读赵彦若辞免国史修撰不允诏》:“卿学世其家,宜居载笔之地;官宿其业,已奏杀青之书。” 章炳麟 《信史上》:“近古之载笔者,固未有若 迁
固 者矣。”南
北朝 时,韵文称文,散文称笔。后以载笔指史传、制疏、表奏一类文字。:“ 昉 雅善属文,尤长载笔。” 明
诗:“知公能载笔,草檄报边声。” 刘师培 《论说部与文学之关系》:“然草野载笔,黑白混淆,优者足补史册之遗,下者转昧是非之实。”春秋 时代 齐 史官 南史 、 晋 史官 董狐 的合称。皆以直笔不讳著称。:“臣远愧 南 、 董 ,近谢 迁 、 固 ,以闾阎小才,述一代盛典。” 南朝
刘协 :“辞宗 邱明 ,直归 南董 。”后用以借称忠于史实的优秀史官。:“但 道武 出自结绳,未师典诰,当须 南 、 董 直笔,裁而正之。”:“追述 革 酒法为经,又采 杜康 、 仪狄 以来善酒者为谱。 李淳风 曰:‘君( 王绩 ),酒家 南 、 董 也。’”(1).善恶;得失。:“于呼小子,未知臧否。” 郑玄 笺:“臧,善也。”:“师出臧否,亦如之。” 杜预 注:“臧否,谓善恶得失也。” 晋
:“世之谓一言之善,贵于千金,然盖亦军国之得失,行己之臧否耳。” 唐
《与昭义节度亲事将士等书》:“况 元阳 勤俭恤下,宽厚爱人,久在 河阳 ,甚近 泽潞 , 元阳 臧否,卿等合谙。” 清
《菰中随笔》:“吏曹案资署官,犹惧不给,何暇考察名实,区别臧否者乎?”(2).品评;褒贬。 汉
《西京赋》:“若其五县游丽辩论之士,街谈巷议,弹射臧否,剖析毫釐,擘肌分理。”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唐
:“陛下不审察其根源,而轻为之臧否,是将使守道者日疏,干求者日进。” 明
《馀庆堂记》:“智可以臧否万物,而不能必其子孙之皆贤。” 季羡林 《西谛先生》:“我们经常高谈阔论,臧否天下人物,特别是古今文学家,直抒胸臆,全无顾忌。”(1).中等的人;常人。:“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数石之重,中人弗胜。” 颜师古 注:“中人者,处强弱之中也。” 宋 王谠 :“大凡中人三十成名,四十乃至清列。” 清
:“ 恒娘 三十许,姿仅中人,言词轻倩。” 冰心 《到青龙桥去》:“﹝兵丁﹞脸上微微的有点麻子,中人身材。他站起来,只到那稽查的肩际。”(2).中等人家。:“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 颜师古 注:“中,谓不富不贫。” 唐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曹聚仁 《万里行记·食在扬州》:“ 徐宁门
问鹤楼 以螃蟹面胜……一碗面的钱,就等于中人一日之用了。”(3).宦官。:“将行, 秦 官, 景帝 中六年更名大长秋,或用中人,或用士人。” 颜师古 注:“中人,奄人也。” 唐
诗:“赐膳中人送,馀香侍女收。” 明 侯方域 《太常公家传》:“会当祭祀,中人 魏忠贤 欲代行礼。”(4).宫女。:“久之,﹝ 李延年 ﹞寖与中人乱,出入骄恣。” 唐
诗:“内史通宵承紫诰,中人落晚爱红妆。”(5).指有权势的朝臣。 三国
诗:“龙欲升天须浮云,人之仕进待中人。” 晋 鲁褒 《钱神论》:“谚曰,官无中人,不如归田。虽有中人,而无家兄,何异无足而欲行,无翼而欲翔?” 唐
诗:“虽承国士恩,尚乏中人援。”(6).犹内人。:“中人坐相望,狂夫终未还。” 闻人倓 注:“中人,室中之人,谓思妇也。”(7).居间介绍或作证的人。卷十六:“产业交关少不得立个文书,也要用着个中人才使得。” 鲁迅 《祝福》:“ 四叔 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 卫老婆子 带她进来了。”(8). 中国 人。 清
《周礼政要·谕刑》:“故中西狱讼,中人则疑西律之轻,西人又疑中律之重。” 清
《采西学议》:“舆地书备列百国山川、阨塞风土物产,多中人所不及。”(9).借指中等酒。 唐
《醉乡日月·饮论》:“凡酒以色清味重而饴为圣……以家醪糯觞醉人者为君子,以家醪黍觞醉人者为中人,以巷醪秫觞醉人者为小人。”伤害人。:“憯悽增欷兮,薄寒之中人。” 晋
:“蛇种虽多,唯有蝮蛇及青金蛇,中人为至急。” 唐
诗:“斯物颇微细,中人初甚轻。”:“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刑炳 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后以“三百”指代。 南朝
刘协 :“三百之蔽,义归无邪。” 清
《〈敦拙堂诗集〉序》:“文士得三百之义者,莫如 杜子美 。”参见“ 三百篇 ”。相传三千余篇,经 孔子 删订存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有目无诗,实有诗三百零五篇,举其成数称三百篇。后即以“三百篇”为代称。:“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唐
诗:“周三百篇,雅丽理训诰。” 宋 孙光宪 卷二:“所谓言近意远,合三百篇之旨也。” 清
卷十一:“予谓三百篇正不必作经读。只以读古诗乐府之法读之,真足陶冶性灵,益人风趣不少。” 姚华 《论文后编》:“三百篇,诗之古者也,风土人情,政事所详,犹地志然。”(1).:“外言不入于梱,内言不出于梱。” 郑玄 注:“外言内言,男女之职也。不出入者,不以相问也。”原谓男职官政,女职织纴,各有司事,不得互相干预。后以“出阃”指后宫越职参预官政。:“ 明帝 聿遵先旨,宫教颇修,登建嫔后,必先令德,内无出阃之言,权无私溺之授,可谓矫其敝矣。”(2).犹出门。《韩诗外传》卷五:“天子居广厦之下,帷帐之内,旃茵之上,被躧舄,视不出阃,莽然而知天下者,以其贤左右也。”不出阃,谓不出宫门之外。碑上叙述死者生前事迹并表示哀悼的文字。:“ 辂 随军西行,过 毌丘俭 墓下,倚树哀吟,精神不乐。人问其故, 辂 曰:‘林木虽茂,无形可久;碑诔虽美,无后可守。’”:“所著诗赋、碑诔、论难数十篇。” 南朝
刘协 :“及 孙绰 为文,志在碑诔。” 章炳麟 《与人论文书》:“北方流势,本臃肿也,削而砻之,大分不出 后汉 ,碑诔尤近,造辞窜句,犹兼 晋
宋 。”(1).春季与秋季。:“春秋教以《乐》,冬夏教以。” 晋
诗之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春秋二季农事起始与结束时,照例有老年人向各处人家敛钱,给社稷神唱木傀儡戏。”(2).指春秋两季的祭祀。:“唯是春秋所以从先君者,请为‘灵’若‘厉’。” 韦昭 注:“春秋,言春秋禘、祫。”(3).泛指祭祀。:“春秋窀穸之事。”(4).泛指四时。:“春秋匪解,享祀不忒。” 郑玄 笺:“春秋犹言四时也。” 汉
《东京赋》:“于是春秋改节,四时迭代。”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今以其片言,辩其要趣,何异乎夕死之类,而论春秋之变哉。”(5).光阴;岁月。:“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刻于玉版,藏于金匮,历之春秋,纪之后世,为帝者祖宗,与天地相终。” 郭小川 《登九山》诗:“望一望,想一想,谁不感到虚度春秋。”(6).年纪;年数。:“今 楚王 之春秋高矣,而君之封地,不可不早定也。”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皇帝晏驾,春秋十九。” 李广田 《老渡船》:“他在这种情形中已渡过了五十几个春秋。”(7).编年体史书名。相传 孔子 据 鲁 史修订而成。所记起于 鲁隐公 元年,止于 鲁哀公 十四年,凡二百四十二年。叙事极简,用字寓褒贬。为其传者,以《左氏》、《公羊》、《谷梁》最著。:“ 孔子 惧,作。” 宋
《近名论》:“ 孔子 作,即名教之书也。善者褒之,不善者贬之,使后世君臣,爱令名而劝,畏恶名而慎矣。”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四章第十节:“是一部编年体的历史。”(8).古编年史的通称。如 周 之, 燕 之等。 汉 以后有《楚汉春秋》、等。亦泛指史册、历史。:“臣闻贤圣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 唐
:“ 墨子 曰‘吾见百国春秋’,盖皆指此也。” 康有为 《闻徐子静侍郎即奉赦免喜倒泪下》诗:“冤狱两年悲党锢,维新元老记春秋。” 光未然 《英雄钻井队》诗:“誓为祖国献石油,甘洒热血写春秋。”(9). 春秋 、 战国 诸子之书,也有以“春秋”为名的,如、《吕氏春秋》等。(10).指褒贬。用字,意寓褒贬,因借其意。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胸中自有泾渭,皮里自具春秋。” 清
:“ 王 ( 王生 )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11).时代名。 孔子 记事,从 周平王 四十九年,至 周敬王 三十九年(公元前722年-前481年)。计二百四十二年,史称 春秋 时代。今多以 周平王 东迁至 韩 、 赵 、 魏 三家分 晋 (公元前770年-前476年)共二百九十五年,为 春秋 时代。:“ 春秋 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 南朝
梁 刘协 :“ 春秋 之末,群经方备。” 唐
《进士策问》:“ 春秋 之时,百有馀国。”(1).“司马”的隐语。:“ 周 语次,因书版示 立 曰:‘典午忽兮,月酉没兮。’典午者,谓 司马 也;月酉者,谓八月也。至八月而 文王 ( 司马昭 )果崩。” 晋 帝姓 司马 氏,后因以“典午”指 晋 朝。:“是以 宋高 非典午之臣, 孙恩 岂金行之寇。” 明
:“当涂为 魏 ,典午为 晋 ,世率知之,而意义出处,或未明了。案……典,司也;午,马也。”
:“莫笑过江典午鲫,岂无横槊 建安 才!”(2).“司马”的隐语。指司马之官职。 北周
《哀江南赋》:“居笠毂而掌兵,出兰池而典午。” 唐
《鲜于公神道碑铭》:“ 邵阳 典午, 汉阳 纡组。” 宋
卷十:“ 宋文安公 《自禁庭谪鄜畤》诗云:‘九月一日奉急宣,连忙趋至閤门前。忽为典午知何罪,谪向 鄜州 更怃然!’盖当时谪黜者,召至閤门受命乃行也。”(1).隐居不仕的人。:“隐,故不自隐。古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见也。” 宋
诗:“废台已无隐士啸,遗宅上有高人家。” 冰心 《寄小读者》二六:“ 绮色佳 真美!美在深幽,喻人如隐士,喻季候如秋,喻花如菊。”(2).善说隐语的人。俳优之属。 汉
:“ 咎犯 对曰:‘臣不能为乐,臣善隐。’ 平公 召隐士十二人。”参阅“隐语”。千年。 南朝
宋 谢瞻 :“惠心奋千祀,清埃播无疆。” 唐
《吊屈原文》:“后先生盖千祀兮,余再逐而浮 湘 。” 明
《吊伍子胥辞》:“奚千祀而勿毁兮,繄若人之死忠。”不磨灭,永存。:“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明公踵 伯成 之高,全不朽之誉,岂与此外戚凡辈耽荣好位者同日而论哉!” 田间 《祖国颂》诗:“祖国呵,在你的大地上,有伟大的财富,它名叫勇敢勤劳,这是不朽的荣誉。”犹正理。:“夫中理唯一,岂容有二?”(1).切合事理。《吕氏春秋·怀宠》:“必中理,然后说;必当义,然后议。”:“其言有中理,即时施行,显拔其人,以表能者。”:“ 神武 试问以时事得失,辨析无不中理。” 明
《与李空同论诗书》:“辞艰者意反近,意苦者辞反常,色澹黯而中理,披慢读之,若摇鞞铎耳。”(2).符合腠理。 汉
桓宽 :“屠者解分中理,可横以手而离也。”(1).蚕蛾触须细长而弯曲,因以比喻女子美丽的眉毛。:“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南朝
《咏舞》:“逐唱回纤手,听曲转蛾眉。” 宋
词:“慇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明 叶宪祖 《碧莲绣符》第八折:“几年羞把蛾眉扫,何期再咏《桃夭》,脸波红羞容未销,回头自掩生绡。”第五二回:“ 晴雯 听了,果然气的蛾眉倒蹙,凤眼圆睁。”(2).借指女子容貌的美丽。:“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唐
诗:“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宋
词:“ 长门 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 相如 赋,脉脉此情谁诉。”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蛾眉胜于粉黛,秀质弱于罗纨。”(3).美女的代称。 南朝
:“初上凤皇墀,此镜照蛾眉。言照长相守,不照长相思。” 宋
《云麓漫钞》卷十:“既昼,集罗帏翠幕,稠叠绕围,继以烛,列屋蛾眉,豪侈不可状。” 清
《延令题妃子墓》诗:“舞衣日已缓,蛾眉委道旁,樵夫与牧竖,至今为悲伤。”
之十八:“空山流水无人迹,何处蛾眉有怨词?”(4).指蛾眉月。 南朝
宋 鲍照 诗:“蛾眉蔽珠栊,玉钩隔绮窗。” 唐
词:“伤心朝恨暮恨,回首千山万山。独望天边初月,蛾眉犹自弯弯。” 清
词:“一种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5).喻指远山。 元
诗:“ 西湖 天镜碧堕地, 吴山 蛾眉春入窗。” 清 许善长 《神山引·裙归》:“那边隐隐城郭,渐见人烟,不知何处?[远望介]吓!蛾眉滴翠,螺髻送青,非琼山而何!”(6).指飞蛾。 清
《北行杂诗》之十三:“蛾眉不自爱,扑暗一篷灯。火猛何如吏,心安即是僧。”(1).土壤的一种。砂粒、黏土和少量方解石的混合物,浅黄或黄褐色,内部空隙较大,用手搓捻容易成粉末。土质肥沃。我国西北部是世界有名的黄土地带,土层厚度可达二三百米。:“封于北方者取黑土,封于上方者取黄土。” 宋
诗:“今朝僮仆喜,黄土复可抟。”(2).指坟墓。 宋
:“莫计暄寒与风雪,古来黄土 北邙 堆。” 元
词:“待细读悲歌,满倾清泪,为尔酹黄土。” 清
《贺新郎·汝州月夜被酒感怀董二》词:“明月也知千里共,炤尽 秦 楼 楚 戍,应渐到故人黄土。” 巴金 《爱尔克的灯光》:“许多可爱的生命葬入黄土。”(1).消失;湮灭。:“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本传作“摩灭”。 南朝
宋 谢灵运 诗:“图牒复磨灭,碑版谁闻传。”卷三○九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蒋琛》:“是知贪名徇禄而随世磨灭者,虽正寝而死兮,无得与吾俦。” 清
《〈天籁集〉序》:“而今裔孙某惧其磨灭,乃介其乡人 杨 君 希洛 请序于余,而属为刊而行之于世。” 周恩来 《彭杨颜邢四同志被敌人捕杀经过》:“尤其是革命领袖的牺牲,更有他不可磨灭的战绩。”(2).销磨。 唐
诗之一:“磨灭馀篇翰,平生一钓舟。” 仇兆鳌 注:“此诗‘磨灭’,犹云岁月销磨。” 宋
诗:“ 子虔 与贤皆妙笔,观玩磨灭穷岁年。” 金 张本 :“磨灭英雄岂胜数,千年依旧一花香。” 明 郎瑛 :“至于善终者,无复言鬼,盖生时病已磨灭精灵,死即魂散。”(3).折磨;欺压。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从来呵,惯受磨灭。” 元
《陈州粜米》第一折:“这米则有一石六斗,内中又有泥土糠皮,舂将来则勾一石多米。罢罢罢,也是俺这百姓的命该受这般磨灭。”《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自己生儿似宝珍,他人子女遭磨灭。”《天雨花》第七回:“因此我便只爱 秀贞 ,见那两个,便如眼钉肉刺,常时将他打骂磨灭。”(4).磨练;锻炼。 元
《任风子》第二折:“ 任屠 ,不是我故意的磨灭经年,也只为脩仙事全要精专;待他时有一日功成行满,才许你离尘世证果朝元。”(1).青年男女。有时指未婚的青年男女。:“ 吴 歈 蔡 讴,奏大吕些;士女杂坐,乱而不分些。” 王逸 注:“言醉饱酣乐,合尊促席,男女杂坐,比肩齐膝,恣意调戏,乱而不分别也。”:“夫自炫自媒者,士女之丑行也;干时求进者,道家之明忌也。” 李善 注:“曰:‘ 范蠡 其始居 楚 ,之 越 , 越 王与言尽日。大夫 石贾 进曰:炫女不贞,炫士不信。’”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法云寺》:“四月初八日,京师士女多至 河间寺 ,观其廊庑绮丽,无不叹息,以为 蓬莱 仙室,亦不是过。” 宋 王谠 :“其曲……有曰‘葱岭西’者,士女踏歌为队,其词大率言 葱岭 之士,乐 河湟 故也,归国而复为 唐 民也。” 冰心 《寄小读者》二四:“我扶轮屏息,偶然侧首看见阑旁士女,容色暇豫,言笑宴宴,始恍然知自己一身责任之重大。”(2).泛指人民、百姓。:“郡为旧都侯甸之国,园庙出于 章陵 ,三后生自 新野 ,士女沾教化,黔首仰风流,自中兴以来,功臣将相,继世而隆。”:“今邦国殄瘁,惠康未洽,士女企踵,所思者德。” 唐
《柳氏传》:“ 天宝 末,盗覆二京,士女奔骇。”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行军总要》:“闾阎安堵,若忘锋镝之惊;士女归心,共效壶浆之献。”(3).仕女。旧称贵族妇女。《敦煌曲子词·菩萨蛮》之二:“清明节近千山绿,轻盈士女腰如束。”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上元》:“然五夜笙歌,六街轿马,香车锦辔,争看士女游春;玉佩金貂,不禁王孙换酒。” 杨朔 《木棉花》:“轻细的縠纱已经披上士女高贵的躯体,而苦力们赤着脊梁……这使过路的士女们蹙紧眉,急急用洒满法兰西香水的手绢捂着她们的鼻子,要不然,她们准会晕过去!”(4).指以美女为题材的国画。 宋
《题〈张子野诗集〉后》:“昔 周昉 画人物皆入神品,而世俗但知有 周昉 士女,皆所谓‘未见好德如好色者’欤!”指遁世隐居的人。:“逸民: 伯夷 、 叔齐 、 虞仲 、 夷逸 、 朱张 、 柳下惠 、 少连 。” 何晏 集解:“逸民者,节行超逸也。”:“ 周 衰官失, 孔子 陈后王之法,曰:‘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举逸民,四方之政行矣。’” 颜师古 注:“逸民,谓有德而隐处者。” 晋
诗:“寻山求逸民,穹谷幽且遐。” 清
《寄题范眉生幽草轩》诗:“庭户如空谷,交游半逸民。”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半夏小集》:“我希望目前的文艺家,并没有古之逸民气。”(1).冰和雪。:“﹝ 段颎 ﹞被羽前登,身当百死之陈,蒙没冰雪,经履千折之道,始殄西种,卒定东寇。” 唐
诗之一:“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冰雪莺难至,春寒花较迟。”卷三:“人之情性为利欲所败,如冰雪之曝日,草木之沾霜。” 陈毅 《由太行山西行阻雪》诗:“冰雪何时融,征程从此错。”(2).指冻雪。 唐
诗之一:“涧道馀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邱林。” 仇兆鳌 注:“冰雪犹言冻雪。”(3).形容心地纯净洁白或操守清正贞洁。 隋
诗:“净心抱冰雪,暮齿逼桑榆。太息波川迅,悲哉人世拘。” 唐
诗:“奈何冰雪操,尚与蒿莱群。” 宋
:“或为 辽东 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明 吴肃公 《江氏双节妇》诗:“海水亦何深,明月亦何皎,两两冰雪心,天地无终老。” 清
《旌表贞节大姊六十寿序》:“吾尝阅 归熙甫 作 顾文康 之女寿序,言其家隆盛,能以艳阳桃李之年,而有冰雪风霜之操。”(4).形容文章辞意高雅清新。 唐
诗:“一卷冰雪文,避俗常自携。” 唐
诗:“静览冰雪词,厚为酬赠颜。” 唐
诗:“一卷冰雪言,清泠冷心骨。分明古雅声,讽谕成凄切。”形容肌肤洁白滑润。:“ 藐姑射 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郭庆藩 集释:“冰,古凝字,肌肤若冰雪,即所谓肤如凝脂。”卷六四:“﹝ 王屋真人 ﹞夫妇之颜俱若冰雪,探幽索隐,每亦相随。” 元
:“闭门爱惜冰雪肤,春风绣出花六株。人夸颜色重金璧,今日饥饿啼长途。”(1).精美的丝织品。 晋
《秋兴赋》:“珥蝉冕而袭纨绮之士,此焉游处。” 唐
诗:“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 宋
诗之一:“归来缠裹任纨绮,天马性在终难羁。” 清 黄鷟来 《和陶饮酒》之六:“被服太素中,何暇问纨绮。”(2).引申为富贵安乐的家境。 宋
《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敕》:“维公之始,生于纨绮。 晋 主抚之,同乎己子。” 明
《故检校孔君权厝志》:“公生纨绮家,遇风日佳时,必张乐设燕为乐。” 清
:“十三学经并学史,生在 江 南长纨绮。”(3).纨裤子弟。 宋
:“尽与诗书癖,勿令纨绮攀。” 明
《题赵仲光梅花杂咏》:“有王孙风度,而无纨绮故习。” 清
《西舍小轩落成漫题》诗:“旧时纨绮稀来往,久遣笙歌出画堂。”(4).谓少年。 唐
《梁国文贞公碑》:“公纨绮而孤,克广前业。” 唐
《莺莺传》:“余始自孩提,性不苟合,或时纨绮閒居,曾莫流盼。”节约而勤劳。 唐
:“皇帝俭勤,盥濯陶瓦,斥遣浮华,好此绨纻。”《元典章·礼部·服色》:“朕临宝御,励志俭勤,思与普天同臻至治。” 明
《留翁遗稿序》:“为子言则训孝,为臣言则训忠,或以训俭勤,或以训慈惠。” 清
:“如多财之家,俭勤则常富,不勤不俭则渐贫。”(1).试着提出问题。试探性地问。:“沙门 支遁 试问 绰 :‘君何如许?’” 唐
《玄怪录·张左》:“ 左 甚异之,试问所从来,叟但笑而不答。” 清
《上蔡威函先生》诗:“白苹秋色里,试问采莲津。”(2).试着提出问题。用于质问对方或者表示不同意对方的意见。 宋
:“试问壁间题字客,几人不为看花来?” 清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试问当年作者,有一不肖之人、轻薄之子厕于其间乎?” 许地山 《危巢坠简》:“试问亘古以来这第一流人物究竟有多少?”(3).考问。:“未几辞去, 峤 惊,试问奥篇隐帙,了辩如响, 峤 叹曰:‘子且名家!’”:“诸正名学生有试问《景祐新书》者,诸判局阙而合差,诸秤漏官五年而转资者,无不属于秘书。”:“以《通鉴节要》用 蒙古 语言译写教之,俟生员习学成效,出题试问,观其所对精通者,量授官职。”(1).犹若干,多少。:“为犹将多,尔居徒几何?” 马瑞辰 通释:“尔居徒几何,即言尔徒几何也。”:“于是 始皇 问 李信 :‘吾欲攻取 荆 ,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 张柬之 ﹞乃从容谓曰:‘将军居北门几何?’曰:‘三十年矣。’” 清
《广阳杂记》卷四:“小子费亦不赀矣!家私几何,乃如此胡为耶!”《老残游记》第三回:“ 高公 又问:‘药金请教几何?’” 郭小川 《春歌》之二:“战斗的诗情能装千筐万箩,而我的笔墨呢,又有几何!”(2).数学中的一门分科。详“ 几何学 ”。数学的一门分科。研究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古代 埃及 为兴建 尼罗河 水利工程,曾经进行过测地工作,它逐渐发展为几何学。约公元前三百年,古 希腊 数学家 欧几里得 写成了。我国 秦
汉 五百年间成书的和中,对图形面积的计算已有记载, 刘徽 、 祖冲之 、 王孝通 等对几何学都有重大贡献。十七世纪, 笛卡儿 利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建立了解析几何。在十八、十九世纪,由于工程、力学和大地测量等方面的需要,产生了画法几何。二十世纪以来,理论物理,特别是相对论的出现,又促进了微分几何的发展。(1).铜铸的人像。:“ 建章 、 未央 、 长乐宫 钟虡铜人皆生毛,长一寸所,时以为美祥。” 唐
诗:“井上铜人行见无,湖中石燕飞应尽。”
诗:“食子只今迷日月,铜人应更泣觚棱。”(2).指铜制人体针灸经络穴位模型。最早为 宋
王惟一 于 天圣 五年 公元1027年 创铸。 宋 李荐 :“我亦茅檐自钻燧,煨针烧艾检铜人。” 清
《王征南墓志铭》:“凡搏人皆以其穴。死穴、晕穴、哑穴,一切如铜人图法。”见“ 黄绢词 ”。亦作“黄绢辞”。
指优美的诗文。 唐
诗:“底事 洪泽 壁,空留黄绢词。” 唐
诗:“昨日有人诵得数篇黄绢词,吾怪异奇特借问,果然称是 杜二 之所为。” 元
:“援毫欲继清新句,笑我却无黄绢辞。”长有蓬草的土块。一般指坟上长草的土块,亦借指坟头。:“使其后世曾不得蓬颗蔽冢而托葬焉。” 颜师古 注:“颗谓土块。蓬颗,言块上生蓬者耳。” 宋
诗:“风流翳蓬颗,故地使人嗟。” 清
《霍山》诗:“春雪覆松杉,堂基对蓬颗。”市廛。商肆集中之处。:“骑牛带瓢,出入郊郭廛市,号为逸人。” 元
《得胜令·喜春来》曲:“乡村良善全生命,廛市凶顽破胆心。” 明
《群居课试录序》:“余读书于 陈 氏之圃,圃中花木交茂,开门见山,去廛市仅百步,超然有物外之趣。” 李大钊 《警告全国父老书》:“商贾喧噪于廛市。”亦作“劫灰”。亦作“劫灰”。亦作“劫灰”。
本谓劫火的馀灰。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上·竺法兰》:“昔 汉武 穿 昆明池 底,得黑灰,问 东方朔 。 朔 云:‘不知,可问 西域 胡人。’后 法兰 既至,众人追以问之, 兰 云:‘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后因谓战乱或大火毁坏后的残迹或灰烬。 宋
诗:“陈迹关心己自悲,劫灰满眼更增欷。” 明 赵诒琛 《〈逸老堂诗话〉跋》:“癸丑夏六月,遭乱,所有藏书数万卷,一旦尽失,而是书原本亦遭劫灰。” 清
《〈赖古堂集〉序》:“忽焉,天地震荡,劫灰昼飞,猿鹤虫沙,苍黄类化。” 清
《褚先生老毁儒服寄赠》诗:“历尽劫灰人隔世,飙轮辗破法轮升。” 清
《铁汉楼歌》:“颓垣败瓦不可踏,劫灰昏黑堆成隅。” 陈三立 《书感》诗:“八骏西游问劫灰,关河中断有馀哀。” 陈毅 《偷渡梅关》诗:“攀藤附葛君须记,万载 梅关 著劫灰。”(1).泥渣。 晋
:“日月挟虫鸟之瑕,不妨丽天之景; 黄河 含泥滓之浊,不害凌山之流。” 宋
《能改斋漫录·方物》:“以今观之,昌阳待泥土而生,昌蒲一有泥滓则死矣。” 明
《翠乡梦》第一出:“但恐金沙未汰,不免夹带些泥滓。” 清
《枞川苦雨柬李仲山孙子谷》诗:“春来湖畔泥滓滑,欲行不行空踟蹰。”(2).犹污浊。比喻耻辱。“奋迅泥滓” 李善 注引 汉
《与苏武书》:“言为瑕秽,动增泥滓。”(3).指视为污浊;贱视。 唐
《移元徵君书》:“得丧不可摇其心,荣辱不能动其志,桎拲冠冕,泥滓禄位。”(4).比喻卑下的地位。 晋
《西征赋》:“或被发左衽,奋迅泥滓。” 唐
:“潦倒沉泥滓,欹危践矫衡。” 宋
《舟中感怀寄馆中诸君》诗:“乍脱泥滓底,稍见日月光。”(5).比喻尘世。 唐
:“吾独胡为在泥滓,青鞋布袜从此始。”巢父 和 许由 的并称。相传皆为 尧 时隐士, 尧 让位于二人,皆不受。因用以指隐居不仕者。:“ 尧
舜 在上,下有 巢由 。” 五代
诗:“ 秦 争 汉 夺虚劳力,却是 巢
由 得稳眠。” 清
《途次先寄京师诸故人》诗:“祗应晚节供描画,共笑 巢
由 下拜劳。”参见“ 巢父 ”、“ 许由 ”。犹言我这里。《水浒传》第十四回:“ 雷横 又骂道:‘贼头贼脸贼骨头,必然要连累 晁盖 !你这等贼心贼肝,我行须使不得。’”亦作“ 松柏 ”。
松树和柏树。两树皆长青不凋,为志操坚贞的象征。:“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岁不寒无以知松柏。” 南朝
宋 刘义庆 :“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凌霜犹茂。” 清
《送万茂先应征北上》诗:“同心指松柏,高言洽芝兰。”参见“ 松柏后凋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后因以“松柏后凋”比喻志士在艰危的境况中奋斗到最后。 南朝
梁元帝 《遗周弘直书》:“京师搢绅,无不附逆……唯有 周生 ,确乎不拔。言及西军,潺湲掩泪,恒思吾至,如望岁焉,松柏后凋,一人而已。” 南朝
沉约 《修竹弹甘蕉文》:“非有松柏后凋之心,盖阙葵藿倾阳之识。”:“今日见卿,可谓岁寒知松柏后凋也。”某些朝生暮死的菌类植物。借喻极短的生命。:“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陆德明 释文:“ 司马 云:‘大芝也。天阴生粪上,见日则死,一名日及,故不知月之终始也。’ 崔 云:‘粪上芝。朝生暮死,晦者不及朔,朔者不及晦。’”一说虫名,朝生暮死。见《淮南子·道应训》“朝菌不知晦朔” 高诱 注。参见“ 朝蜏 ”。又一说即木槿,朝花暮落。见卷八九引 晋 潘尼 《〈朝菌赋〉序》。 晋 葛洪 :“无朝菌之荣,望大椿之寿。” 唐
诗:“灵椿朝菌由来事,却笑 庄生 始欲齐。” 王国维 《屈子文学之精神》:“彼等巧与比类,而善于滑稽:故言大则有若北溟之鱼,语小则有若蜗角之国;语久则大椿冥灵,语短则蟪蛄朝菌。”传说 秦始皇 初兼天下,有长人见于 临洮 ,其长五丈,足迹六尺,仿写其形,铸金人以象之,称为“翁仲”。见《淮南子·泛论训》 高诱 注。后遂称铜像或石像为“翁仲”。“ 景初 元年十二月”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大发铜,铸铜人二,号曰翁仲,列坐于司马门外。” 唐
诗:“ 伏波 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中。” 宋
诗:“向来此地几送迎,草间翁仲口不瘖。” 清 钱泳 《履园丛话·陵墓·武肃王墓》:“华表一对,石马石羊石虎俱全,石翁仲两对,石将军一对,享堂五楹。”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她并不变动她的深思的姿态,也一声儿不响,活像一尊无感情无知觉的墓前的翁仲。”(1).指荆棘和枸杞,皆野生灌木,带钩刺,每视为恶木。因亦用以形容蓁莽荒秽、残破萧条的景象。:“ 小华之山 ,其木多荆杞。” 唐
诗:“边兵尽东征,城内空荆杞。” 明
:“严霜一夜零,华堂遍荆杞。” 清
《感事》诗:“楼堞幸少完,室庐剩荆杞。”(2).喻奸臣。:“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张铣 注:“荆杞喻奸臣。言因 魏室 陵迟,奸臣是生。奸臣则 晋文王 也。”兰草与艾草。兰香艾臭。常比喻君子小人或贵贱美恶。:“若大军登道,交锋接刃,兰艾吾诚不分。” 唐
诗之一:“兰艾若不分,安用馨香为。” 清
:“ 宋 儒之学,则人人皆可以空谈。其间兰艾同生,诚有不尽餍人心者,是嗤点之所自来。”见“ 均壹 ”。亦作“ 均一 ”。
公允如一;均匀无别。 汉
:“君子谓慈母一心。云:‘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言心之均一也。”“《鸤鸠》,刺不壹也。在位无君子,用心之不壹也” 唐
孔颖达 疏:“在位之人,既用心不壹,故《经》四章皆美用心均壹之人,举善以驳时恶。”:“在镇六年,兵铠完砺,徭赋均一。” 宋
《宋故卫尉少卿分司西京胡公神道铭》:“吏私诸豪,专扰下户,公重为立法,使得均一。” 李大钊 《“今”与“古”》:“ 鲍丹 认自然永是均一,拟想自然能在一时代产生出黄金时代说所指的那个人那个境遇,在别一时代便不能产生他们,是不合理的。”(1).共一,合一;统一。《韩诗外传》卷五:“三苗同一秀,意者天下殆同一也。” 艾思奇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第四章:“互相排斥的对立面,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成为同一。”(2).相同;同样。 南朝
宋 张镜 《观象赋》:“三极虽殊,妙本同一。” 唐
诗:“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由其不能学,所入遂异闾。” 清 周中孚 卷二:“ 唐 人五言绝句,往往入禅,有得意忘言之妙,与 净名 默然、 达磨 得髓同一关捩。” 艾青 《旷野》诗:“却好象永远被同一的影子引导着,结束在同一的命运里。”(1).独生的竹。:“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云门之舞,冬日至,于地上圜丘奏之。” 郑玄 注:“孤竹,竹特生者。” 贾公彦 疏:“孤竹,竹特生者,谓若 峄阳 孤桐。” 汉
《东京赋》:“尔乃孤竹之管,云和之瑟,雷鼓鼘鼘,六变既毕,冠华秉翟,列舞八佾。” 汉 刘桢 诗之二:“凤凰集南岳,徘徊孤竹根。” 唐
《盂兰盆赋》:“孤竹之管,云和之瑟,麒麟在郊,凤凰蔽日。”(2).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因用孤竹制成,故名。 晋
:“ 峄阳 孤桐,不能无弦而激哀响; 大夏 孤竹,不能莫吹而吐清声。” 晋
《七命》之二:“吹孤竹,拊云和,渊客唱《淮南》之曲,榜人奏《采菱》之歌。” 北周
之二:“孤竹调阳管,空桑节雅弦。” 宋
词之一:“佳人学得 平阳 曲,纤纤玉笋横孤竹。一弄入云声,海门江月清。”(3).古代乐曲名。 北周
《为晋阳公进玉律秤尺斗升表》:“奏黄钟而歌大吕,变孤竹而舞《云门》。”“百官皆以为然,乃行之” 元
胡三省 注:“空桑、孤竹之韵足以礼神,《云门》、《大夏》之容无亏观德。”(4). 商
周 时国名。在今 河北省
卢龙县 。:“遂北伐 山戎 ,刜 令支 、斩 孤竹 而南归。” 韦昭 注:“二国, 山戎 之与也。 令支 ,今为县,属 辽西 , 孤竹 之城存焉。” 南朝
《百辟劝进今上笺》:“ 山戎
孤竹 ,束马景从。” 唐
《吊国殇文》:“北伐兮东胡,邈 辽阳 兮 孤竹 。” 明
《出塞》诗之一:“摐金出 孤竹 ,飞旗掩二 榆 。”(5).:“昔 周 之兴,有士二人,处于 孤竹 ,曰 伯夷 、 叔齐 。”后遂用“ 孤竹 ”借指 伯夷 、 叔齐 。 晋
:“ 孤竹 不以绝粒易 鹿台 之富, 子廉 不以困匮贸铜山之丰。” 南朝
宋 范晔 《逸民传论》:“ 武 尽美矣,终全 孤竹 之絜。” 唐
《赠右卫将军李安制》:“往者, 产
禄 擅朝, 充躬 交乱,每念王室,殆于阽危,不惮芳兰之焚,竟全 孤竹 之志。”(6).竹的一种。 宋
赞宁 《笋谱·孤竹笋》:“ 襄阳
薤山 下有孤竹,三年方生一笋。及笋成竹,竹母已死矣。”(7).复姓。见。见“ 梦幻泡影 ”。佛教语。以梦境、幻术、水泡和影子比喻世上事物无常,一切皆空。今比喻空虚而容易破灭的幻想。《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应化非真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元 杨景贤 《西游记》第二本第五出:“生呵,一心怀远恨,千丈系游丝;死呵,如梦幻泡影,那有再来时。”第三十回:“我想人生梦幻泡影,石火电光,不必往远里讲,就在坐的你我三个人,自上年 能仁寺 初逢, 青云山 再聚,算到今日,整整的一年。” 冰心 《往事(其二)》九:“九个月来悬在云雾里,眼前飞掠的只是梦幻泡影,一切色,声,香,味,触,法,都很异样,很麻木,很飘浮。”亦省作“ 梦泡 ”。 清
《秋园预制敛具,诗以调之》:“卓哉所见高,勘透梦泡理。”(1).柳树之下。 北周
《小园赋》:“桐间露深,柳下风来。” 唐
:“柳下江餐待好风,暂时还得狎渔翁。” 宋
诗:“不知几出横门道,双立柳下青阴浓。”(2). 春秋
柳下惠 的省称。 汉
:“ 柳下 既死,门人将诔之。妻曰:‘将诔夫子之德耶,则二三子不如妾知之也。’” 晋
《三国名臣序赞》:“于是君臣离而名教薄,世多乱而时不治。故 蘧
宁 以之卷舒, 柳下 以之三黜。” 宋
:“陆沉百世师,寄食 鲁
柳下 。” 明 许自昌 《水浒记·冥感》:“莫不是向坐怀 柳下 潜身?”参见“ 柳下惠 ”。春秋
鲁 大夫 展获 ,字 季 ,又字 禽 ,曾为士师官,食邑 柳下 ,谥 惠 ,故称其为 展禽 、 柳下季 、 柳士师 、 柳下惠 等。以 柳下惠 之名最为著称。相传他与一女子共坐一夜,不曾淫乱。后用以借指有操行的男子。 明
沉受先 《三元记·秉操》:“我是 柳下惠 至晓不迷,只不如 鲁 男子闭户无求。”第三八回:“据这光景,舅兄竟是 柳下惠 坐怀不乱了。”(1).孤石;一块石头。 唐
诗:“片石孤峰窥色相,清池皓月照禅心。”《新五代史·唐庄宗皇后刘氏传》:“吾有毒龙五百,当遣一龙揭片石, 常山 之人,皆鱼鳖也。”(2).指石碑。 宋
《癸辛杂识别集·汴梁杂事》:“先圣先师各有片石镌 宋 初名臣所为赞。” 清
《春日小园即席次白林九明府韵》:“新诗片石留题在,采蕨烹葵数往还。”(3).指片状的石料。 滕代远 《为降低工程造价而奋斗》:“在隧道设计上,边墙衬砌用的料石,应以片石来代替。”本有;正有。 唐
诗之三:“ 杜曲 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宋
词:“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归来双燕。”(1).古代宫中女官名。掌记宫闱起居等事。:“彤史二人,正六品。” 清
《胜朝彤史拾遗记》卷一:“彤史者,后宫女官名也。其制,选良家女子之知书者充之,使之记宫闱起居及内庭燕亵之事,用示劝戒。”(2).指记载宫闱生活的宫史。:“永言彤史,大练之范逾微;缅视青蒲,脱珥之猷替矣。” 唐 沉佺期 诗:“彤史佳声载,青宫懿范留。” 宋
:“彤史年来不绝书,三朝德化妇承姑。” 明
《神母授图万年永赖颂》:“蚤膺符命,叶元云之徵;兼苞艺文,垂彤史之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莺迁乔木 燕入高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