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经书网一场大火把经书烧了怎么办

通灵佛教网&||||||
--(291)[] newsfy2
经书佛像送给他,他乱丢,怎么办?
【欲令无量。速疾安住得不退转。】 这一句是佛劝勉我们要流通这个经典,要推广这一个法门,希望无量都能够见到这个经典,都能够听到这个法门。我们自己得到殊胜无比的利益,不要忘了六道苦难的众生。前面给诸位报告过,众生有三等,这是佛在经上常说的。第一等是根熟众生,过去生中已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了,他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个法门,我们帮助他。他一接触,他就能信受,他就能奉行,换句话说,他这一生必得往生,这根熟的。根不熟的,我们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他,虽然他不愿意求生净土,他阿赖耶识里面种下了金刚种子。或者他在这一生修学过程当中,到晚年,人到老的时候跟年轻人想法、看法都不一样了,觉得过去所修的,修了几十年,功夫不得力,想一想念佛还是有道理,年轻的时候不相信,老的时候他相信了,那还是管用,促使他根熟。根没熟的,帮助他、促进他成熟。那没有善根的,帮助他种善根,「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所以这个经书要多多介绍给你认识的人,送给他,不要害怕。「那个人不相信,我这个经书送给他,他也不看,乱丢,造罪业」,你要有这些顾忌,就不能利益众生了,众生跟佛的缘就断掉了,这很痛心的事情。造罪业怕什么!罪业造了,佛种子种上了,那罪业受完了,这个种子成熟,他能往生,他得的利益不可思议。所以不要害怕,经书、人家糟蹋也不怕。他糟蹋,他自己心里也明白,「那个阿弥陀佛的像,我把它丢到垃圾桶里去了」,阿弥陀佛印在他心里头了,这个印象拿都拿不掉,那就行了,所以不要害怕。有很多人有这个执着,这是错误的。固然你这个恭敬心是好,自己要恭敬,但是度众生这个心量要广大,要知道诸佛菩萨大慈大悲。所以经典、,我们总是大量的来流通。我这些年来,差不多十年来,们供养我的这些钱财全部都在印《》。因为别的经有人印,很多人印,这个经没人印。那么这个十年提倡,现在在台湾也有别的地方印这个经,我看到很欢喜,也有人印了,这个效果就逐渐逐渐扩大了。像我们在此地做的这个录音带、录影带,这是有声的《》,我们也要大量的去流通,介绍给一切有缘众生。这些带子、胶带保存的时间有限,所以我就想把它做成雷射的片子,金属片子保存的时间久,不会变质。所以我们此地这个带子做好之后,立刻送到新加坡,那边同修负责来做这个工作。所以大家是同心同力,都是『欲令无量众生,速疾安住得不退转』,「安住得不退转」就是往生极乐世界,唯有往生极乐世界才圆证三不退,不到极乐世界是决定退转。无量寿经 (第五十六集) 1992/6 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 档名:02-012-0056通灵佛教网&||||||
--(573)[] newsbody
礼佛忏悔或读诵经书时有很多妄想,该如何做?
问:弟子在礼佛忏悔或读诵经书时常有很多妄想,不知要如何做才不会有妄想?(弟子学佛不到两年)净空法师答:你学佛两年,妄想这么多是很正常的现象,到什么时候妄想才少?大概学佛十年、二十年。你时间不够,这个事情很正常,不要放在心上。不要为妄想忧虑;为妄想忧虑,你的妄想愈多;妄想来的时候根本不理它,妄想就没有了。你要把精神、意志集中在念佛,集中在读诵,当中起妄想,根本不理,你的妄想一年比一年少。所以功夫很得力的时候,大概总是三年到五年,一个小时还有四、五次;一个小时一个妄想没有,至少要十年功夫。所以大家要很认真努力。在中国以前没有钟表,用长香,我们用香作为时间的单位,一支长香是一个半小时,普通短香是一个小时。所以我们拜佛、诵经都燃一支香,那是什么?时间,不要看钟。拜佛也是如此,拜佛也不必计数,计数很累,你心不清净。一面拜佛一面想我拜多少拜了,这就是打闲岔,你怎么得清净心?不能断妄想,所以烧一支香好。我拜佛拜一个半钟点,一个半钟点香烧完了我就拜完了,用这个方法好。(学佛答问)通灵佛教网&||||||
--(627)[] newsxf
深信愿行:警惕“心灵鸡汤”乱解佛法,因果极为可怕!
编者按:  不知从何时起,网络上、微信上开始流通一些用“心灵鸡汤”模式来解释佛法的文章,并且很受欢迎,读者众多,转载疯狂。但这些“心灵鸡汤”的作者,往往都是用自己的世智辩聪和驾驭文字的天赋来自以为是的解释佛法,这些“心灵鸡汤”,文字里借用佛法的名相(即佛法专用词语),讲的却跟佛法没多大关系,很多甚至严重背离佛法的正知识正见。这些作者在游戏文字的快感中却不知不觉地种下了惨重的因果。误导众生的法身慧命,将来的果报将是惨烈得不敢想象。  编者在回复微信公众平台留言的时候,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要学佛法,一定要皈依三宝,依止僧宝大德,这样学佛才稳妥。对于“心灵鸡汤”式来解读佛法的文字,能离多远,就离多远。对于在家居士的弘法文章要慎重对待,看看这位在家人学的是佛法哪个法门,他的师父是哪位大德和尚,他接的法脉传承是什么(师承与法脉传承举例:比如中国佛教协会现任会长传印长老,蒙虚云老和尚授与沩仰宗法脉,赐法名宣传,为第九世。这句话里就有明确的师承关系和法脉传承)?  对于某些没有明确的师承和法脉传承,自称受某某菩萨梦中点化而横空出世的在家人讲法者,哪怕信众多达百万,编者的建议都是:对于这些讲法者,慎重、慎重、再慎重,要对您自己的法身慧命负责,不要拿自己的法身慧命去赌一把。  学法要学正法,拜师要拜明师(是明师不是名师哦)。首先,不要不知皈依三宝,自己盲修瞎炼,以为靠自己读读佛经,念念咒语就能成就。更不要盲目跟风,误入外道邪见之陷阱。所以,学佛的真正入门是从皈依三宝开始,什么时候您皈依三宝了,有了您敢把自己身家性命和法身慧命都托付给他老人家的依止师父,有了明确的师承关系和法脉传承的时候,恭喜您,您学佛终于入门了。  下面借用了“希热多吉”居士的一篇文章来阐释“心灵鸡汤”式的文章是怎么错解佛法的。此文之后,是我们微信平台以前发布的一篇相关内容,来告诉大众不知因果的可怕。  所以建议读者一定要全文阅读,否则如果只阅读了前面应该破斥的“心灵鸡汤”文字,而没有看到后面的破斥,就会误服毒药了。寺院功德箱里的钱到底是谁的?&作者:希热多吉  在微博和微信上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个帖子:  【功德箱】日本寺庙里,常有人取箱中钱,和尚却假装看不见。和尚说:“能到寺里拿钱,可知已窘迫至极,佛门本是济人呀。曾在寺庙拿钱的人,心怀感恩,会加倍回报社会弘法礼佛……。”去年,我亲耳听到某中国大和尚恶狠狠诅咒:“偷功德箱的钱就会下地狱!”哦,后者将这个箱子视为自己的私囊了。  这个帖子的原始出处是作家萨苏写的一个个人经历:  前几天,我陪一位朋友在日本大阪旅游,我们不知不觉走进一座寺庙。日本的寺院,多半就在车水马龙之中闹中取静,最主要的功能则是墓地所在——日本人死后,无论原来是哪个宗教,都要取个法号,把葬身之地放在佛寺里面。  寺院自然有功德箱。我指着功德箱的侧面让朋友看:功德箱的侧面有锁,但明显被砸过,锁的扣鼻都坏了,只好重新换一个。这个还算是好的,旁边那个一看就已经被砸过四五次了。“难道庙里经常会闹贼?”朋友问。我点点头,说:“你也可以做这个贼,和尚不会管你。”朋友狐疑地回头看我。  在日本,庙里的功德箱&——他们叫“赛钱箱”,上锁纯粹是个形式。日本的善男信女对寺庙施舍甚多,所以经常会有人来偷功德箱里的钱。大部分是小孩子,但也有成年人,或从箱子上抠个洞,或把锁给砸了。这种事儿,日本和尚是不管的,来贼不抓,一千甚至一万都随他拿。朋友觉得很不可思议,和尚的钱也是钱啊,难道都修行到不拿钱当钱的份儿上了?自然不是。那他为什么不管呢?  我有一个在日本当教授的朋友曾和我讲起日本寺庙功德箱经常被盗的事。  一天清晨,他去拜访一个和尚朋友,结果看到一个奇怪的场面:和尚正在扫地,旁边站着一个年老的来客,看上去满面病容,似已来日无多。扫地的和尚,慢慢地扫。一板一眼。形销骨立的老者,在和尚身后亦步亦趋,欲言又止。良久,老者微微叹气。取出厚厚一叠日元,默默放到功德箱里。双手合十为礼,转身离去,步子竟似十分轻快。  教授揪过和尚,问他何以如此怠慢香客?那和尚笑嘻嘻取了功德箱里的银子,缘何也不加解释。接连几次碰到这样的事情,教授才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奥秘——那位老者或许就是当年偷过功德箱里钱的人。也许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世路走得多了,让他慢慢觉得,这是一生愧疚于心的事情。到老了,他最终会把钱还回来。甚至十倍百倍地还回来。  教授的推测在和尚那里得到了印证,和尚终于点头说:“就是这样,拿走的钱,最终都会还回来的,所以管它干吗?”“那你为什么不理他?”朋友问。“还了,心就平了,还说什么?”这话,带了一点禅机。萨苏先生的这个故事,后来被人改编成下面的版本:  黄昏,寺庙里静悄悄的,香炉里烟雾弥漫,僧人们正在吃晚饭。  一个男人悄悄地溜进寺庙,来到功德箱前面。白天,男人曾来过一次,他看到很多人往功德箱里放钱。看看四周没有人,男人便将功德箱放下,从里面往外倒钱。  在一边儿,小沙弥和师父看了个一清二楚。小沙弥说:“师父,有人偷钱!”师父说:“我知道。”小沙弥说:“我们去把他抓住……”师父说:“不用。”小沙弥急了:“师父,为什么啊?他偷了我们的钱,他是小偷!”师父说:“他不是小偷,那不是我们的钱……”“那怎么不是我们的钱呢?”小沙弥盯着师父。师父说:“那是人们放进去的钱,现在有人需要它,取出来,怎么算是偷呢?”小和尚听了默默无语,他眼睁睁地看着男人将功德箱里的钱取走。  等男人一走,小沙弥就跑到功德箱前面,他往里面看了看,说:“师父,里面还有钱!”师父点点头,说:“他只是拿走了他需要的那一部分。如果他是小偷,还会留钱在里面吗?”小沙弥点了点头。  没想到的是第二天黄昏,那个男人又趁着大家吃晚饭的时候溜进了寺庙,他来到功德箱前面,看看四周没有人,又将功德箱放下取钱。  这一次,小沙弥和师父依然看了个一清二楚。小沙弥见了,说:“师父,他是小偷,他又偷我们的钱了!”师父说:“人放钱,人取钱,人的钱人花,何为偷啊?昨天他取走一部分,因为不够,再取走一部分,有何不可?”小沙弥非常生气,可不敢发作,只好眼睁睁看着男人取走功德箱里的钱。  等男人一走,小沙弥就跑到功德箱前面,他往里面看了看,发现里面还有钱,心想男人总算不太坏,便作罢。此后,男人再也没有来寺庙。  一年之后,男人再次踏进寺庙。男人来的时候不是黄昏,而是上午。男人进了大殿,拜了佛,来到功德箱前面,他打开皮包,掏出厚厚一沓钱塞进了功德箱。旁边的人都张大了嘴巴--这男人也太慷慨了。   小沙弥看到这一幕,忍不住走上前去,问男人为何这么大方。男人提到了一年前的事,他说自己那时候走投无路,非常需要钱,看到功德箱里的钱,就打起了歪主意,功德箱里的钱让他绝处逢生,现在他的日子好了,他就来加倍奉还。   小沙弥把这事告诉了师父,师父说:“每个人都有困难的时候,只要我们给别人一条出路,别人就能走出困境,最终,我们也能得到加倍的回报。功德箱,那是人们的功德箱,也是我们的功德箱啊!”  后来,这事传开了,寺庙的住持便特地放了一个功德箱在寺庙门口,小沙弥专门负责管理这个功德箱。每天,小沙弥都会往功德箱里装钱,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去取钱。开始的时候,白天装满钱的功德箱,第二天一早就变少了,可是几个月后,再也不用小和尚往功德箱里装钱了,每天早上,功德箱里都是满满的一箱钱,小和尚不得不取出很多钱,否则,里面就装不下了。那里面的钱,有人加倍奉还的,也有人捐献的。加倍奉还的人想感恩,捐献的人想行善帮助他人。  一个功德箱,在帮助了千百人的同时,亦得到了千百人加倍的回报。一个慈悲的人,一颗慈悲的心,唤醒了整个世界的慈悲。  微博的帖子和上面这篇编撰的故事,在网络上快速的传播着,甚至很多学佛的人都在转发。转发的人都认为这是一篇“佛教正能量”的文章,殊不知这篇文章会误导大众。  自佛陀创建僧团以来,僧团日常生活一直是靠接受信众的供养来维系的。信众以清净信心供养三宝的财物,通常被称为“信财”。(注:此处的“信财”与七圣财中的“信财”的概念有所不同)佛教早期,僧团每日要托钵乞食,夜宿丛林,所以不需要信众供养钱财。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备受历代帝王的重视,封地建寺,僧团有了居住和修行的寺院,托钵乞食的传统渐渐消失了。随着时代的变迁,寺院内开始设立功德箱,接受十方信众的供养。功德箱内的钱物,就是我们常说的“僧财”。  学佛的人都知道,盗取僧财是有很严重的果报的。《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说:“若有众生,偷窃常住财物谷米,饮食衣服,乃至一物不与取者,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正法念处经》中说:“若何等人取佛财物而自食用,不还不偿,不信彼业而复更取,复叫他取......堕阿鼻大地狱黑肚小地狱......”《大般涅槃经》中说:“若佛灭后,一切信心所施佛物,应用造佛形像及造佛衣、七宝幡盖,买诸香油、宝花以供养佛。除供养佛,余不得用!用者,即犯盗佛物罪。”《佛说因缘僧护经》中说:“有九种人常处阿鼻大地狱中:一者食众僧物,二者食供佛物......  或许有人要问了:“佛家不是讲慈悲吗?难道看到别人落魄受苦,也不能去帮助吗?”当然不是。如法的做法是:文中的那个老和尚走过去,示意盗窃的人不要这样去偷功德箱里的钱,老和尚从自己的单金(生活费)中拿一些出来接济这个人,同时要向他说明盗取僧财的果报,这样可以避免那个人因盗窃僧财而落得不好的果报,同时也能帮助到他。退一万步说,老和尚即便自己没有单金去帮助他,那么老和尚自己拿功德箱的钱布施给这个落魄的人,都好过那个人自己盗取功德箱的钱,因为两种行为产生的因果完全不同,这是真慈悲。  按照佛家的制度,寺院僧团共有的财物,即便是方丈主持个人,也无权擅自使用,需要经过僧团全体议事决定如何使用。僧人拿寺院的东西送人情,严格说来都是不允许的。但是在某些特殊的历史时期,僧人用佛门之物救济黎民百姓,则是没有问题的。抗战时期,国难当头,虚云大师即曾大权示现,拿出寺院钱粮以济难民。据《虚云和尚年谱》记载:“民国十五年丙寅八十七岁近年滇中多事。兵住民房。已不相安。秋收稻熟。民不敢收。畏兵也。予往军部商。得其允许。如有僧人领导农民收谷者。兵不许阻。因是数千乡人。共来寺住。始则同食干饭。继则粥。粥尽则同食糠。饮水。乡民见僧伽同甘苦如是。为之下泪。及军事略定。农民乃得返居。此后共同维护寺庙。皆出至诚。”数千乡人共来寺住,寺僧与民同食同饮,所供饮食都是信施于佛法僧三宝之物,若拘泥经文,则僧俗岂不都在造罪?若怕造罪而忍视苍生受难而不顾,则又何谓佛家之大慈大悲心怀?——由此可见,虚云老和尚的做法正是佛家的大慈悲。  讲到这里,再顺便普及一点常识。寺院中什么样的人可以享用信众供养的“信财”?是不是所有的僧人都可以享用信财?佛经中讲:第一、戒律清凈;第二、每天不停地闻思修行。经中讲:“虽然戒律清凈,但若不闻思修行而享用信财,将来要用自己的血肉偿还。”  很多人到藏区,会看到藏地的僧人通常自己做饭,不像在汉地寺院,有公共的斋堂,有专门做饭的僧人或居士负责做饭。藏地寺院的僧人在这方面很注意,甚至有的僧人终身不接受信财供养,只接受自己家里人的供养,唯恐自己不具格享用信财而落下果报。甚至一些大活佛也终身不接受供养。  我的师叔公,川藏赫赫有名的土登尼玛仁波切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他去美国讲学时,本来大学给他是有报酬的,但是他认为不应该用讲佛法来获得报酬(佛法是无价的),所以美国大学给他的报酬他一分钱都不动,全部用于他翻译整理古旧经书的事业中,他自己的生活费用靠他在美国餐厅洗碗打工挣得,一些在美国生活的藏人听说后,都不敢相信,纷纷跑到餐厅去看,果然看见这位被尊为“活佛中的活佛”在那里洗碗挣自己的生活费。  藏传佛教的很多书籍中,都对不具格僧人享用信财而落得惨烈果报有开示,下面择录几条:  1、《密宗法义精要》:  日寿(孤独)地狱。此中受苦方法无定,主处亦无定,受苦亦无定时,多在岩阿山间,或树窟海隅,碓帚磨中,看似不苦,其实苦甚。“岭极惹巴大德见雅佐撮海子即叹曰:“可怜!可怜!”众弟子问之。答曰:“此中有一喇嘛。弟子欲见之,大德显通,水立涸,见大鱼长数百里,遍身有虫,大若牛马,啮食其肉,辗转甚苦。”此亦孤独地狱,受苦者为后藏黑马喇嘛,以他生前治病骗人供养也。又德格河中有大木,开木得蛙,大如鞋,小虫嘬食,受苦未死,因请大德以三十七坛加持之,即报尽死。此为某寺波及管家,亦因业力致此,若此者非人间地狱乎?  2、大成就者唐东加波在莫年格山谷里,看见一块磐石中有一条一木轭许的大蛇,周身上下密布着成千上万拇指大的青蛙吃着它。尊者对它做了加持,将其超度。并对众僧人说:“无有功德之僧人若享用信财、亡财,就会变成这样。”  3、噶玛巴法王年仅六岁时,从所住之处贡布嘉卡山谷附近的平原到安闲散步去的路上,在戏耍过程中将鞭柄插入一块磐石中,结果石头裂开,石头中间有生形如肺脏一样的旁生,身体外面有许许多多芝麻许的黑白小虫残食着它。法王噶玛巴向它吐了口水作加持,使其命绝身亡,并将它的尸体火化。众眷属问:“这是什么原因?”法王说:“我往昔转为游戏金刚(第四世噶玛巴)时,此地的一位享用信财、亡财的上师祈祷过我,因此如今我将它从恶趣中救脱出来。否则,它仍要堕入地狱中,那些白色的小虫是他享用活人信财的异熟果报;黑色的小虫是他享用死者亡财的异熟果报。”  寺院之物(含供佛物)来自十方信众所供养,常人不可以无偿拿取!对于三宝物,出于私心擅相授受,则双方皆有罪。若寺僧见落难人行将倒毙,大发慈悲而取饮食救其命,被救之人原非贪心,活命要紧而接受,则双方皆不有罪。受恩之人日后也应涌泉相报,护持三宝,做增上因缘。非常时期做非常处理,无可厚非,但不能做常态化的理解。因果务必要清楚,这也是信众在处理自己与寺院及僧人的关系时,所不能犯糊涂的一个原则。  “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我们学佛人,一定要明白因果,要明明白白的学,不要糊里糊涂的学。网络上的那些心灵鸡汤,也不要因为看了觉得很感动,就随手转发,一定要用智慧抉择。切记!阿弥陀佛!以往文章:&千万不要欠寺庙的债来源宁玛巴财宝法王&编辑;释果敬  今天我为什么要写出来,我是怕我们学佛的人欠下寺庙的债!  今生没有还到时我们修行好成就了却走不了,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先来聊聊:  有些人知道寺庙里可以去挂单;  也可以什么事都不做,  在寺庙里吃住然后走了也不留下点钱给寺庙里,  当然了你走时一分钱也不交就可以走人师父也不会让你交钱的!  你现在你人是走了,可寺庙里管帐的伽蓝菩萨不会答应,  现在起他就把你这笔帐给你记下了,你想欠这点钱也没有关系啊!  你错了!你今天欠一张纸时间到了伽蓝菩萨会来慢慢给你算清,不管你往生到地狱还是到天堂极乐世界菩萨会在你要去的门口来找你来收帐,伽蓝菩萨他可是金算盘,今天你欠寺庙一张纸,到时你至少是还一匹布的钱,伽蓝菩萨可是什么都分得清!每座寺庙里有一位管帐的伽蓝菩萨。  如果当时你不知道你欠了这座寺庙的钱,你想我今天把钱还给了我附近的寺庙这也一样啊!如果你这样想也错了!  以前我也是这样想的,我想天下寺庙应该是一家是一样的啊?师父告诉我:这样做是不对的!  就算是这个寺庙的住持想把钱拿来帮助小庙也不行!  师父给我说了一个故事;以前有位当家师父他的这座庙里香火很旺,他有位徒弟接了座小庙香火不是很好!  因为刚接的寺庙需要整理装修也没有什么钱,当时这位当家师父就想帮助他的徒弟,就把他这座庙里的钱拿去支持他徒弟的小庙,我说这没有什么不对啊!  师父接着说:在每个人看来这当家师父这样做是对的,过了很久后来在这庙里发生了一件事,寺庙附近有一人家,家里喂养了一头牛因为这牛它老了没有什么用了,主人就想把它卖了,当这头牛走到寺庙门外就不走了,主人不管用什么方法打它,它就是不走,这声音引起了寺庙里的师父们的注意,师父们出来看,当这头牛看见师父们就马上起来跪下拜师父,师父们看到这情景就问这牛的主人?主人告诉了师父当时的情况,师父们知道这牛不是一般的牛就出钱买下了这头老牛,寺庙里有位师父修行很好已开了天眼通!  师父一看才知道这头牛是这寺庙里以前的住持当家师父,师父却得很奇怪以前的当家师父他当时的修行很好!怎么会是这样子?  当时这牛它说话了,他告诉师父:当年他不知因果把寺庙里的钱拿去帮助了他的徒弟欠下了寺庙里的债,今生才会轮回做牛,要还了这寺庙里的债才会往生极乐!  他请师父帮帮他,师父想当时寺庙也在修建当中,他就让这头牛每天踩泥驮砖;不久寺庙里的活做完了,老牛欠的债也还了,他也往生到了极乐世界。  还有个佛教故事,是师父告诉我的:很久以前一座庙里的当家住持大和尚他为人很好修行也很好!知道因果的可怕做什么事都很谨慎!  今生他定会往生极乐,可是有天伽蓝菩萨却找到了这大和尚,明白的告诉他你的道行好修行好,但是今天我来找你收笔帐!  这和尚糊涂了!问伽蓝菩萨?菩萨我知道因果的可怕但我从来没有欠过寺庙什么啊?  伽蓝菩萨告诉大和尚:我当然会让你明白,某年某月某日你的母亲来看你,她走时拿走了寺庙的一张纸包东西,你问问你的母亲?  这大和尚就去问她的母亲:她的母亲说是啊有这回事,伽蓝菩萨就让这位大和尚把这帐了了,你们知道这师父他当时还了多少?师父他当时还了一匹布;伽蓝菩萨告诉大和尚你的修行好今生不能因为这点事这点帐阻碍了你往生极乐。  我们想想这因果多可怕啊!  丝毫不差,寺庙里的任何物件都是十方供养,十方善心人的供养啊!  就连出家人都受不起,我们又有多大的福报白吃白住寺庙里的?!  当年佛陀告诫出家的僧人们,你们出家修行受十方供养,今生不得道来生披毛戴角还,披毛戴角是什么?  畜生啊!你们也应该看了有遍日志:  地狱门前僧侣多,也就是说有些人剃度出家了不好好修行,却想着怎样利用出家人的身份怎样的能赚更多的钱。  我很幸运第一次去寺庙里就偶遇到了这么好的一位师父!  我也不敢欠寺庙里的钱,不管多少走时我都要给寺庙里留下吃饭住宿的费用.  师父说:我们发心来寺庙做义工培福报当然是好事!但不能想着我是来帮寺庙里里做事,我来这做事又没有要工资走了为什么还要我交钱出来?  你千万不要这样子想,你是来做义工培福报是你为你自己培福,但你吃住可是十方供养啊!如果有些东西是师父给我们的就不一样,因为师父的东西是善心人供养给师父的,师父给你是可以的。  寺庙里的任何东西如果没有人给你千万不能拿走,哪怕是一针一丝,到时可是千倍万倍的还。我是亲身经历了一件事:08年我去了拉萨朝拜布达拉宫出来,在布达拉宫出口有一颗树,树上涂上了很多的松油,树上沾满了硬币看了就感觉是摇钱树,以前我还没有入佛门,也不知道有什么因果的事啊!当时我就想带点财运回家就拿走了一个硬币,谁知道!我回来以为就做什么事都不顺利!做生意生意不顺,家里也不顺心里烦死了,后来我就去了寺庙烧香拜佛,听朋友说我也可以皈依佛门,当时我以为是出家了才是皈依佛门!就这样我是迷糊的入了佛门!幸好当时我皈依了佛门做了佛门弟子,知道了很好因果方面的事情,现在我做什么事都要谨慎而行。通灵佛教网&||||||
--(286)[] newsfy2
五、痛苦是一场噩梦
五、〖痛苦是一场噩梦〗所谓痛苦,是依凭于某种条件相对而存在,并不是一种实有恒常不变的存在。从我们日常生活经验来看,痛苦的确是依赖于其它条件相对存在的,对于这一点是很容易理解的。比如,要是一个陌生人对我们讲了一些不堪入耳的话,我们心里会感到不舒服,感到难受,可是,当听到自己的亲密朋友也对自己说如此坏话时,陌生人说自己坏话所造成的难受,就算不上什么了。而对朋友,我们会说:“别人这样说我不怪他,但是像你这样的好友也这么说我,这是不应该的!”于是动怒心烦,遭受痛苦的折磨。如果那个亲密的朋友是依靠狡诈、伪善的手段进行欺骗,使自己遭受到巨大损失和灾祸的话,同样,“亲友仅是在语言上说说所带来的痛苦”,情况又无所谓了,对此,我们就会说:“因为是朋友,当面说些难听的话,是可以原谅的。可是,靠这种欺诈手段来伤害,这令我无法忍受。”然后,自己感到心如刀割,怒不可遏,痛苦难忍……再举个例子,当我们身体的不同部位受到不同程度的外在痛苦时,我们对痛苦的也同样是相对存在的。我们不妨做个假设,先在腿部扎上一根针,会立刻感到针刺之苦。接着,用比针还粗的锥子,扎在手臂上--感到这个疼痛,针刺之苦就会微乎其微。如果再用匕首刺入腹部,所到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而锥刺之苦与针刺之苦,那就根本算不上什么了……的确是这样,通过上面三件烦恼事情的例子和身体上发生不同程度痛苦的假设,经过逐一对比,我们就不难发现,痛苦的存在是相对而言的。如果痛苦本身能独立存在,它便不会因为观待对象的改变而有所改变。也就是讲,微小痛苦的存在,不应该因强烈痛苦的出现而受到影响。但是,事实却非如此。我们所见到的情况是,在微小痛苦出现时,会感觉到,并有所。但当剧烈痛苦产生时,我们会立刻对前者微小之苦弃之一边,无所感受,从而感觉剧烈之苦--这就是观待对象转成剧烈痛苦后,对待痛苦的感受也同样改变了。事实证明,痛苦除了相对存在之外,它的实质是难以成立的。因而痛苦只是一种的存在。所谓,就是的观念,这种观念是有着极其深奥内涵的。我们要想达到真正的的境界,只有在证悟空性之后,才能够获得。然而,对于一般人来说,在某种程度上,相似的如梦如幻的感受,是不难得到的。这一相似的感受,从我们自己人生历程中就可以找到。回顾过去岁月的许多前尘往事,尤其是自己所经历的痛苦等,我们会发现它们就如同昨夜的梦境,这两者是如此一致。我们就会认识到,虽然痛苦正在发生时似乎真实存在,但时过境迁,却都只留下一点痕迹--片影鸿爪。如果我们再深入地分析,就会发现,我们所谓的漫漫人生路,其实就是沉痼之长梦。这期间所经历的幸福与欢乐,却是一场美梦,而经历的痛苦,却是一场噩梦……可是,在一般人眼里,因为眼前这一切可以亲眼目睹,所以必然是一种真实存在,不可能等同梦境。然而,我们都知道,在梦境中,眼前一切也能感到是确确实实的存在,无论是喜怒哀乐,还是希望与焦虑,都犹如白昼一样真实。但是,这梦中的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同样,白天所发生的一切也是如此。《禅定王经》中曾提到,有一少女在梦中生了一个可爱的男孩,不久男孩就夭折了。先是在小孩出生时,少女心里有着难言的欢悦,然后小孩死了,又揪心裂肺般的悲痛……在她梦醒之后,这一切又都烟消云散。小孩根本就没出生,哪来的死亡?对梦中所发生的一切,少女已不再有喜怒哀乐的执着。只是在心中留下了对梦中凭空产生出如此多幻象的一种莫可名状的感觉而已。同样,眼前发生的一切看上去似乎真实存在,快乐和痛苦也是一种无可否认的事实,但当我们的心从执着中解脱出来后,才发现这一切如同梦境,只是自己的幻觉而已。这两者一为睡着的梦,一为醒着的梦,无论是哪种梦,在本质上都不存在。而一般人长期以来形成的执着已经根深蒂固。所以,虽然我们能从睡眠之梦中醒来,但醒着的梦却一直难以苏醒,在一次又一次的迷失中,我们承受着无休无止难以忍受的痛苦。如果通晓了这个道理,就会明白这一切都是如梦如幻。在自己遭遇不幸时,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会想到再没有必要去执着于不切实际的幻想,执着之心逐渐得以淡化,痛苦也就随之减少,这是必然的。西藏的大德无著贤菩萨所着的《佛子行三十七颂》指出:“诸苦犹如梦死婴,实执幻象徒劳累,由此遭遇违缘时,领悟幻境佛子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有人也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对于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来说,生活应该是实实在在,不应该是虚无漂渺的,为什么去观修如梦如幻呢?我认为,修习如梦如幻并非使你的生活变得虚假,恰恰相反,会使你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而且还会促使你消除生活中的虚假成份,进而充分把握生活的实质。由于我们没能认识内在实质,导致我们无论在生活态度上,还是在生活方式上都出现许多错误,从而,会遭遇到许多困难与不幸。有时,自己明明知道不该执着的事,反而执着,造成内心的创伤……这些都是本性中不存在的虚假成份--无明的垢染。假如你追求真实的生活,而且想要明白其中的真正价值,那么,你就应该用各种方法(如梦如幻的修法等)来消除虚假的垢染。这样,你的生活才会变得丰富多彩,完美无憾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经书大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