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玉玺和一个算盘玉玺是什么做的成语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帝王那些事:皇帝玉玺只有一个吗?(图)
节选自《帝王那些事儿》,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
玉玺,就是皇帝专用的印章。印章在周朝开始出现,用来表示信用。到了秦朝时期,为了体现帝王与臣民的区别,皇帝的印章被叫做玉玺(因为他们的印章是用玉制成的),而普通官员所用的印章只能叫做印了。那么皇帝究竟有多少印章呢?是不是只有一个呢?答案是否定的。
一般来说,皇帝有七方玉玺,这在汉代史书上有明确的记载。其中的六方玉玺分别是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和天子信玺,它们都由符节令丞掌管。在用途上,这六方玉玺各不相同。
我们刚刚说了,皇帝共有七方玉玺,那么除了上述六方玉玺之外,还有一方玉玺是做什么用的呢?这一方玉玺当真是非同小可,因为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即“传国玉玺”。传国玉玺又被叫做传国玺,始于秦始皇时期。自秦始皇以下,历代君王手手相传。
玉玺一般是由玉制成,而传国玉玺的制作材料是不是更加珍贵呢?这是当然,传国玉玺是用价值连城的宝物“和氏璧”打造而成的。相传,和氏璧后来辗转落入秦始皇之手,秦始皇便用此璧制成了传国玉玺。传国玉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而这八个字是由李斯所书写。有了这传国玉玺,就等于有了“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秦始皇死后,历代帝王都把传国玉玺视作国之重器,对其奉若奇珍。
鉴于传国玉玺所蕴含的重大意义,后来历朝历代皇帝登基皆以得到传国玉玺而为中华正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就不被视为“真命天子”。
觊觎皇位者,必须得到传国玉玺才能实现自己的野心。由于这个缘故,传国玉玺被抢来争去,致使这一宝物屡易其主。到了宋朝时期,传国玉玺终于销声匿迹,直到今天仍然杳无踪影,着实令人扼腕叹息。
传国玉玺失踪以后,皇帝在无奈之下,只好令人仿制传国玉玺。一般来说,改朝换代时,新任皇帝都要找出上代玉玺,暗示前朝气数已尽,新朝兴起。
&&&&&&&&&&&&&&&&&&帝王那些事儿:&&&&
我的更多文章:
( 09:19:19)( 10:08:27)( 21:39:15)( 20:13:56)( 23:02:03)( 21:26:02)( 23:06:17)( 21:45:54)( 19:11:00)( 21:53:26)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一个村庄与传国玉玺的故事
  玉玺(仿品)底部的虫鸟篆文  兵符(仿制品)  符氏宗祠  符氏宗谱上文天祥的题字。  符氏宗祠的玉玺(仿制品)  记者 樊卓婧 程鑫 通讯员 鲍春蕾  余姚朗霞街道天华村,有两件村民引以自豪的宝贝―存放在符氏宗祠里的传国玉玺和兵符。虽然都是仿制品,但它们的来历非凡,是符氏家族千年辉煌与荣耀的象征。  公元前240年,符氏先祖姬雅为国君掌管兵符,出任符玺令,后因官赐得符姓,成为符氏的受姓始祖。  当年跟随秦始皇南巡经过余姚的雅祖没料到,南巡1300年后,他的后人会到姚北落脚,开枝散叶,成就了极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天华村。  符姓与传国玉玺  今天的天华村,因为建成了央视《乡村大世界》栏目的拍摄基地―锦绣天华大舞台而声名远扬。巨大的蒙古包建筑,成为天华村的新地标。  天华村以符姓为主,千百年来,符氏宗祠都是该村的地标建筑,虽然历经多次损毁与重建,符氏宗祠依然挺立着,成为天华人奋发图强的精神象征。  年近70的符凌恢曾是天华小学的校长,退休后致力于符氏文化研究,通过续修家谱、整修宗祠、广修宗缘,符氏家族的历史纹理渐渐清晰,沉睡在历史长河中的符氏家族片段逐渐连接起来。  2012年10月,第16届世界符氏恳亲大会在天华村举行。这是所有符氏族人的大事。世界符氏宗贤云集天华,弘扬符氏文化,畅叙亲情乡谊,共谋福祉。来自的符氏后裔向天华村赠送了一件宝贝―传国玉玺,郓城符氏后裔赠青铜兵符,从而揭开了符氏先祖荣耀与辉煌的历史渊源。  虽然都是仿制品,但用玉石打造的传国玉玺形象逼真,底座下“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字遒劲有力,笔画间勾勒出这件宝贝的传奇经历。  相传,传国玉玺是用绝世宝玉“和氏璧”制作而成,传国玉玺的传奇也得从这块和氏璧说起。  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献给楚厉王。楚厉王叫玉工前来辨识,不识货的玉工说是一块普通石头,卞和因欺君之罪被砍去左脚。  后楚武王即位,卞和再次献玉,玉工又一次诟陷,卞和再次被判欺君之罪,右脚被砍。  楚文王即位后,年老的卞和抱着这块玉在荆山下号啕大哭。楚文王知道来由后,叫人将卞和的石头剖开,果然雕琢出一块稀世宝玉,为奖励卞和的忠诚,美玉被命名为“和氏之璧”。“和氏璧”因此得名。  和氏璧诞生后,发生了接二连三的怪事。楚威王时,昭阳灭越国立大功,得赏和氏璧。后昭阳出游赤山水潭,在潭畔高楼宴请宾客,他拿出和氏璧来让大家鉴赏。当时潭中突然跃起一条大鱼,足足一丈多长,还带出一群各式各样的小鱼。众人觉得稀奇,都到潭边看鱼,回到房间却发现和氏璧不见了。昭阳怀疑是门人张仪所偷,对其严刑拷打,导致张仪背楚入魏,成为楚国死敌。  昭阳在楚国势力很大,失窃后出千金悬赏,追查和氏璧下落。风声实在太紧,偷盗者长时间不能将和氏璧出手。多年后,和氏璧突然现身赵国首都邯郸。后来秦昭襄王知道了,就给赵惠文王写了封信,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由此引出了一段“完璧归赵”的历史故事。  和氏璧之后长期保存在赵国的宫廷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和氏璧落入秦国人手中,秦始皇将和氏璧制成了传国玉玺,称之为天子玺,由在皇帝身边掌管兵符的姬雅保管。兵符也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伏虎状令牌,劈为两半,其中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保存,只有两个虎符同时合并使用,持符者才能获得调兵遣将权。  姬雅出任符玺令,因官赐得符姓,成为符氏的受姓始祖。  天华村的符氏之源  隐没在姚北大大小小连区成片的江南村庄里,天华村看上去貌不惊人,但幢幢精致的小楼以及精心设计的小桥流水,都在无声中透露出整个村庄的富庶和讲究。但在天华人眼里,物质的富足远没有精神层面的符氏文化更让他们骄傲。  符凌恢说,天华村落已有1000多年,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独具特色的符氏文化,这是符氏始祖姬雅当时恐怕也没有想到的。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定,早在姬雅当年陪同秦始皇南巡时,他就同余姚大地结下了不解之缘。南巡1300年后,他的一个后人机缘巧合来到姚北落脚,开枝散叶,成就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天华村。  余姚春秋时属越国,战国时属楚,秦时设郡县。秦始皇最后一次南巡,声势浩大的车队巡至会稽郡,从越州到姚西“饮马于潭,屯兵渚山”,即今日马渚镇,又来到大隐,随同南巡的就有符氏先祖雅公。  秦始皇见此地沃野平川,阡陌纵横,村邑星罗棋布,炊烟袅袅,鸡犬相闻,一派繁荣景象。他龙颜大悦,下令就地驻扎酒宴几日,以解途中车马劳困,当年停车饲马之地就称为如今的车厩。  就在饮酒时,有人来报姚北一带病疫已流行多时,百姓无力医治深受其苦。雅公关爱民生,当即奏报秦皇同意,派出御医赴姚北一带为百姓治病。  御医奉令行医,不辞辛劳,日夜为百姓看病抓药,过一村就治好一方病人。而当时越州余姚县开元乡禾山里一带疫情尤甚,御医一路采集生长在路边、河岸的“马蹄金”药草洗涤干净,拿到村里放入大锅,加上“凤尾草”等几味药材,添足水煮沸,让病人服用几回,疫情终于被控制。  村民感恩于秦皇天子派来的御医,称其为“天医”,后人为纪念他,塑了神像供奉,称为“天医菩萨”。  时至东汉年间,神医华佗一路行医来到禾山一带村邑,为百姓治病驱疫。他采集村落园庭生长的艾叶,晒干后揉成一个个球丸状,给患有风湿性、跌打损伤的病人,用银针扎,用艾球熏炙,许多人的伤病被治愈。  村民感恩,又为华陀塑了像,供奉起来,与天医菩萨共享香火。因村里供奉天医、华陀,村中贤达提议村落改名为天华。天华村名由此诞生。  上世纪70年代,庵堂被毁,而两尊菩萨真身则由村民偷偷保护起来,留在民间。时至今天,两尊菩萨还保存在村里。  到了北宋时期,符氏家族鼎盛繁荣。符氏颜卿公,九兄九封爵、五女三皇后,得子昭愿更是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官封魏王、太师。公元1002年,其孙君谟迁徙余姚天华村,即迁姚始祖符承谋。  当时的天华村还没符姓,盛、沈两氏是大姓,望族盛清老先生与符承谋同朝为官,两人虽然年纪相差不少,但也是莫逆之交。  当时金兵屡屡南犯,北宋王朝风雨飘摇,符承谋辞官携夫人来到天华村,来到盛清老岳父家定居,入赘金紫盛家。  符氏家族开始在天华村分枝散叶,繁衍生息,留下了别具特色的符氏文化。  符氏族人的精神家园  今天的符氏宗祠,依然是天华村的地标建筑。宗祠为四合院式,坐南朝北,白墙黑瓦,由门厅、大厅、东西厢房组成,彰显仰望符氏发祥地―山东琊之情。历经千年风雨岁月,几经毁坏与修建,至今耸立村中,成为天华村人的精神象征。  当年的承谋公来天华后,忠孝勤俭,倡学教子,资助乡邻,和睦相敬。盛氏夫人也是慈悲之人,乐善好施,世泽流长,符氏渐成望门巨族。  承谋公和盛氏夫人弘扬祖德,捐出天华盛家桥以西的书房、街边亭子,厢房小院作为过往行人和村民休息之场所,并把“天医”和“华佗”两尊菩萨迎请到书房供奉,后改建成庵堂,称“茶亭庵”,以表敬仰。  上世纪70年代,庵堂被毁,两尊菩萨则被村民偷偷保护起来,留在民间。  1008年,承谋公修建天华符氏宗祠,编修族谱。今天的符氏族谱,留下了许多文豪大家的真迹墨宝。大文豪欧阳修,民族英雄文天祥、岳飞等人都曾为符氏族谱作序。  符氏一脉香火相继,呈燎原之势,天华村也由村邑发展成天华街。石板铺成的道路横穿全村,两旁店铺,生意红火。村内晨钟暮鼓,朗朗书声,竹木翠绿,百鸟欢鸣,池塘星罗,犹如明镜,人们安居乐业,恪守祖训,成就了千年和谐之村。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符氏宗祠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了多次毁损与重建的沧海桑田。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手下大将常遇春火烧天华“宣古寺”。1862年,太平军攻入天华,一把大火让符氏宗祠成为废墟。尽管如此,符氏后人没有让符氏宗祠就此消失。  1888年,符氏后人重建符氏宗祠的前进、中进和后进,耗时10年。在符凌恢的记忆里,解放后,祠堂一度被供销社征用。2001年,宗祠面临被转卖的危机,由村党总支书记符建定等人奔走呼吁,终于保住了这一历史文物。之后,天华村出资数百万元,还原符氏宗祠的原貌。  在天华人的眼里,符氏宗祠多灾多难的命运,正是天华人不屈不挠、奋发图强的象征,无论历史风云怎么变幻,天华人都秉承着先祖的遗训,在姚北这片土地上辛勤耕作,生生不息。  天华人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具有百年校史的天华小学,其前身咸正小学,就是符氏后人符FG于1904年创办的,是姚北最早的学校之一。学校取名咸正,其意就是培养刚直公正、坚持正义的学生。符氏子弟免费读书,学校提供笔、墨、纸、砚等学习用品。学校定期举行“堂试”,选拔优秀学生进行奖励,还资助生活困难的符氏家庭。百年风雨历程,咸正小学后来改名为现在的天华小学,培养了不计其数的人才。  符氏家谱中有序赞曰:浙东胜地莫胜于越,越之胜地莫胜于姚,姚之胜地尤莫善于天华也。
(责任编辑:HN666)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一本书中说所罗门王是拿了一个寺庙的玉玺才当上王的,这是什么小说,有实体书的_百度知道
一本书中说所罗门王是拿了一个寺庙的玉玺才当上王的,这是什么小说,有实体书的
我想说种书种杜撰所罗门信帝寺庙没玉玺种描述圣经清楚说卫王死王位给所罗门自读圣经列王记清楚犹太第圣殿所罗门建立面放帝约柜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所罗门王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刚刚逐鹿中原
我对面的一个抢到玉玺之后人就不见了_天书世界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6,064贴子:
刚刚逐鹿中原
我对面的一个抢到玉玺之后人就不见了
刚刚逐鹿中原
我对面的一个抢到之后人就不见了
我的技能无法锁定
我的角色就在原地不动
是什么情况求教
免公式出售139号 最低14...
逐鹿中原 一个小敏火的...
要是说征魍魉会不会被打...
(*/ω\*)来了坑缺不知道...
王者逐鹿,谁与争锋!
图是5173认证的。卖1300...
问下第一张图这个头知道...
最近么时间上啊 一楼先...
我祈祷你家小孩没屁眼
混贴吧的时候 一帮子在...
我刚刚差点忘记了,开始后还好老二提醒
后来打着打着居然还掉线了,真是揪心啊
内&&容: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之前我在一个频道看一个动漫,应该算是什么三国外传吧 ,所有人物全是机器人,而且还有个什么田玉玺有强_百度知道
之前我在一个频道看一个动漫,应该算是什么三国外传吧 ,所有人物全是机器人,而且还有个什么田玉玺有强
前我频道看漫应该算三外传吧 所物全机器且田玉玺强力量看都本漫请问叫啥名
提问者采纳
吧.....应该《SD三高达传》像看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BB战士三传》
SD高达,有很多系列,可以百度一下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算盘 刷卡购物猜成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