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本土化的本土化对设计的影响有哪些

浅谈文化同质化背景下保持设计本土化的重要性--《赤子(上中旬)》2015年04期
浅谈文化同质化背景下保持设计本土化的重要性
【摘要】: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灵魂,越来越多的设计者意识到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倡导民族设计,强调当代设计本土化,并非意味着对传统的保守。伴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中国设计应该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之上,必须找到当代设计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逐渐同质化的发展趋势下,强调本土化设计是保持国际文化多样性的一种必要方法。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J505【正文快照】:
一、传统文化是当代艺术设计的灵魂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五千年的文化传承经久不衰,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灵魂,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和智慧的集中展示。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传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斌;[J];美术观察;2003年11期
曾繁亮;[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01期
任继愈,宋蜀华,李学勤,汤一介,叶朗,李希凡,萧灼基,资华筠,齐勇锋,刘梦溪;[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年03期
丹增;[J];今日民族;2004年06期
李荣静;[J];理论与现代化;2004年06期
李汉秋;;[J];前进论坛;2006年03期
胡立杰;;[J];理论界;2006年05期
杨明辉;;[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年05期
朱虹;;[J];世界文化;2007年04期
张敏;刘学;汪飞;;[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广生;;[A];贵州煤炭经济《2005年论文选编》[C];2005年
王明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李秀连;;[A];科学发展观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5年
安秀伟;;[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陈旭霞;;[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6[C];2006年
卓新平;;[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8集)[C];2014年
张敏;刘学;汪飞;;[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王林生;;[A];当代北京研究(2013年第2期)[C];2013年
陆永昌;;[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任慧;;[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殷增涛;[N];光明日报;2004年
赵明东;[N];天津日报;2004年
兰箐;[N];中国文化报;2007年
黄小驹;[N];中国文化报;2007年
罗尖措;[N];青海日报;2007年
广东海洋大学
盛清才 郑州大学
盛楠;[N];中国海洋报;2008年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
祝兴平;[N];中国教育报;2008年
;[N];解放日报;2009年
高析;[N];中国信息报;2009年
;[N];中国文化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锦辉;[D];吉林大学;2010年
王聪;[D];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
吴俊青;[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曹振国;[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陈雯雯;[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黄金湖;[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罗幸源;[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杨文君;[D];云南财经大学;2014年
高歌;[D];山东大学;2008年
郜彬;[D];内蒙古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焦长虹&张秀敏
&&&&来源:&&&&
&&&&&&字号
摘 要: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但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传统的民族文化都有着浓厚文化内涵,对现代艺术设计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力。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中,已经成为现在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也是当今时代发展的特征。事实证明只有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借鉴,并在对民族文化研究的基础再对进行艺术设计,才有可能对人类历史的进程产生深远的意义并在世界舞台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艺术设计;影响因素
艺术设计发展到今天,呈现出的是“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的局面。文化艺术不但是协调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更是协调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的媒介。艺术设计为现代社会服务,为人们服务,优化我们的生存环境,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让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有了基础保障和文艺支撑。在现代艺术设计过程中,国家的传统文化始终是支撑整个艺术设计始终的灵魂,将中国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中,是我国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1]。
一、中国传统的设计理念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国家的传统文化是通过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前人一步一步传递、创造、积累出来的各种精神和制度,它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实质的真实的体现,具有比较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2]。人们对美开始有了一些认识,要追溯到一万八千年以前发现的山顶洞人的一些装饰品开始,当时对装饰品进行磨制、在上面钻孔、着色等方面,已经对美有了一些原始的认知形态。到了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彩陶已成为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品。夏、商时代,人们已熟练地掌握了青铜冶炼、铸造技术。从商周青铜器到汉代工艺品,从举世闻名的“唐三彩”到古朴优雅的宋代瓷器,从明代苏绣到清代家具,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工艺设计历程。再看中国的绘画、书法、戏剧、建筑艺术、民间艺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底蕴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些都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特别是中国绘画中丰富的构图和笔墨技巧中讲究的黑白、聚散、疏密、虚实、浓淡、粗细、曲直、刚柔等手法都已经被后人运用到了现代艺术设计当中,形成了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还被当代设计师结合新的设计手法频频用于设计作品中[1]。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主要是来源于我国当时民间流传的手工艺品,这些民间手工艺都带有时代的气息和浓厚的民族风特征,对现代艺术设计来说,是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也最能使设计者的心灵得到触动。我国流传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长河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技巧,对于现代艺术设计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记载的传统造型艺术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继承价值和传承的意义,我国民间流传的传统图案的造型与色彩是当代艺术设计师吸取精华的创作源泉。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当代艺术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是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3]。从甲骨文到象形文字,从图腾崇拜到宗教信仰,从易学兴起到诸子百家,中国传统文化最不缺乏的就是民族的创造精神,这种民族精神中,有精神觉醒,有人文关怀,有道德修养[4]。正是这些精神,一直推动和激励着我们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的人,一个高尚的人。
二、中国传统装饰纹案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古代艺术设计所经历的过程是陶器的出现、青铜器的制造和金银器的使用这样三个过程的。原始社会设计艺术是以陶器作为当时的标志。不同的陶器在制造的过程中在造型设计、装饰花纹纹路、色彩的程度、技术工艺方面都有所区别,随着陶器制作技艺的不断进步,陶器制作的过程也出现了从开始的简单到最后的复杂工序,开始的单一到最后的多种多样的过程。仰韶文化就是以彩陶为重要标志的,在原始社会陶器虽然给人以美的享受,但它的主要功能还是实用功能。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就出现了青铜器,并盛行于商周时期。青铜器是在一定程度上对陶器的继承发展,但是在制作的材质的选取、制作的工艺方法、造型的设计、装饰的设计、功能的应用等很多方面都有了不同的变化。青铜器除了当时的使用价值以外就是还有其独特的造型与装饰,这些独特的造型设计与装饰设计都蕴含着当时人们的物质观和精神观。而在西汉时期出现了金银器,金银器的出现就标志着中国古代工艺技术进入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5]。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的艺术设计,主要是承袭工艺美术和传统图案与纹样。传统的装饰纹案都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现代化的艺术包装中,古典装饰纹案在表达民族文化的风格上起到了潜移默化的艺术设计效果。人类艺术的起源与原始的装饰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如中国古典建筑、太极图纹、画像石、金石篆刻、蓝印花布、木刻插画、脸谱文化、民间剪纸、装饰纹案、书法文字等。这些传统图饰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审美角度来看,中国传统图饰是最能反映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它是一种既有高品位的中国文化内涵,又有符合世界当今潮流的崭新样式[6]。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对中国传统图饰的运用,必须与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元素联系起来进行考虑。艺术家们完全可以通过主观意识和自我需求对传统图饰进行再次设计,作为新一代的设计师必须具有宽广的文化艺术视角,自觉的继承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传统艺术,掌握本民族的文化精华,从中汲取精髓,使自己的现代艺术设计更具有民族文化的特色。
近年来,将中国传统图饰与现代艺术设计混合深受设计师的青睐。例香港凤凰卫视的台徽,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中“喜相逢”图案,反映出一种厚实的带有民族文化底蕴的特征,而凤鸟两两相对,旋转翅膀富有动感,体现了圆满、吉祥,繁荣的美好寓意。世博会上中国馆的设计,将中国元素充分地融入设计中,采用极富中国建筑文化元素的红色“斗冠”造型,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已经逐渐融入到了现代艺术设计之中[1]。从以上的这些案例可以看出,我国传统艺术设计中,比较重视“意义”表达,无论在何种场所,还是在各类器物上都使用某种确定意义上的装饰。都是在充分了解地方风俗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对传统的民间图案进行提炼、加工、抽象、变形、简化、重新组合等,在继承中进行创新变化。在现代设计中,我们不仅需要掌握图饰色彩的对比、统一及变化等基本规律,还要注意汲取中国传统民族图饰艺术中的色彩精华并加以创造性的发挥与运用,才能更好的体现出中国艺术设计的民族风格。这些作品在体现现代设计观的同时,也折射出了本民族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历史文化特征。
三、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的融合将成为趋势
民族传统文化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影响巨大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传统民族文化是我国人民不可缺少的一笔精神财富,中国传统文化在五千年的文化沉淀过程中,为我们民族积淀了丰富的民族文化素材,主要体现在汉字、传统精神、传统图形、水墨意境、传统手工艺等各个方面。中国本土艺术设计近年来虽然取得了一些辉煌成就,但成效却还是差强人意。在全球化趋势快速占领当今社会的情况下,中国现代的艺术设计不但需要“传统化”和“本土化”的回归,更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与世界接轨,同时将它发扬光大,这是中国设计师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一种反思,甚至可以说更是一种责任。好的是中国人民对传统文化有很深的认可感。在这样一个现代化的社会,我们要做的不是抛弃它,而是要想方设法将中国传统文化加入到现代元素中并很好的呈现出来,虽然表面上看只是一些符号、形式,但是如果真正了解了这些符号、形式就是反映出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精神。
经济不断发展,纵观世界的艺术设计你能发现总方向并不是直接趋向于民族化,而更多的趋向于标准化、世界化、时代的风格化。国外各种艺术思想大量的涌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给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这种被动的局面下,如果对西方现代艺术只是简单的模仿、挪用,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将使我们的艺术丧失民族文化的个性,完全抛弃了民族传统文化,这显然是不可取的。如果一味地追求民族化,否定全球化,那么就不会有更广泛的设计市场,而抛弃原有的民族传统的文化,就会失去设计理论根基的灵魂,导致设计的语言变得稍显苍白。中国现代艺术设计要想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就必须建立在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之上,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给我们留下丰富的艺术财富,想要让现代艺术设计有更深的民族传统文化底蕴,同时要想达到有不僵化的效果。就必须将民族传统文化与艺术设计创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的反映现代艺术设计的精髓。
将艺术设计不断的深入到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之中,摒弃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粗浅、狭隘、偏颇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传统文化形式上的简单嫁接和盲目照搬,要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灵魂;我们提倡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融合,将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与思维方式相结合,保留中国本土设计的艺术本质和民族审美特征,设计出真正具有民族气息的高水平作品。应该以开阔的眼界和创造的精神,积极地汲取世界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设计师只有基于深厚的文化功底与独特的目光,从民族文化与艺术中引发创造灵感,创作出的作品才是属于民族的,才会成为惊世作品,也才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何方园.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J].黑河教育,2012(12).
[2] 胡显明.高中历史活动课中怎样撰写小论文[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14).
[3] 史亚丽.浅析中国传统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4] 胡孝红.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研究[D].武汉大学,2004.
[5] 殷韦韦.我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广告设计的影响[J].池州学院学报,2009(2).
[6] 吴姗.基于传统文化视角的艺术设计与广告创意研究[J].商业财经,2013(12).
(责编:董慧(实习生)、宋心蕊)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传媒推荐|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浅析工业设计本土化风格与文化关系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美学观的关系、工业设计发展与文化的关系、传统文化与工业设计的融合,论述了工业设计本土化与文化的关系,阐释出文化因素在工业设计本土化中产生的影响和重要作用,及应用文化因素形成工业设计本土化设计风格的重要意义。
一 工业设计发展与文化
工业设计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从国外“输入”的,由于其“舶来品”的特性,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中国工业设计始终摆脱不了模仿的痕迹,产品缺乏创意,设计师创新意识不强,成为中国工业设计前进路上的阻碍。这些年来,许多工业产品设计就是靠“一仿二改三创造”来设计“新产品”的。在这些产品中,经常流露出欧美或日本设计的痕迹,而我们本民族文化的踪迹却看不到,这种设计上表现出来的苍白,使我们的工业设计在市场竞争中显得软弱无力。
但随着设计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近些年在设计界已是个热门话题,以至于很多人将这作为衡量设计好坏的第一标准,其结果就是大量的传统文化被挖掘出来了。这个意图是好的,是为了发扬优秀的本土文化。但如果在设计中过于强调体现中国特色,而没有进行传统文化的内涵探索就会使设计显得牵强。如何使中国的设计更具民族性和本土文化特性,如何让中国的工业产品打上中国文化的印记,是中国工业设计师一直在思考的命题。
在工业设计发展的过程中,文化因素始终伴随其中,不同国家将文化因素反映到设计之中,就形成了不同国家的设计风格。例如,德国设计以冷静和严谨著称,意大利设计以富有激情而闻名,日本设计以优雅精致见长,商业文化极其强烈的美国,设计的内涵则更具有商业性,以手工艺见长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则成功融合了德国的功能主义并最终形成了独特的斯堪的纳维亚风格。正是因为设计与文化的相结合方面有了深入研究,才使德国、意大利、美国、日本这样一些国家成为世界性的设计强国,形成的设计文化席卷了整个世界。
在工业设计与文化的融合、发展方面,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已进入较高层次的发展领域,已在设计中体现了文化的内涵,形成了具有不同国家、地域特色的设计风格。将文化应用于工业设计已超越了将文化中的一些元素应用于设计,而是在设计中体现了文化的本质和精神,而且在现代工业化发达的今天已形成了工业设计文化,并随着其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大量销售,将其文化影响、传播到全世界。
近些年来,国内在设计与文化方面已有了一些研究,并初步形成了不同的研究方向,但多是探讨设计的文化内涵、设计中如何考虑文化因素、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设计中文化的情感表达等方面,从中亦能看出设计与文化的紧密关系,但也缺乏综合、深入研究和有效的实际应用。
中国的工业设计要发展到与世界同步的水平,一方面要注重创新及应用先进的技术,另一方面是要体现本国特色,形成具有本土文化特点的设计风格,使文化融入到设计之中。因此,要在基础理论方面做好充分准备,深入研究工业设计与文化的关系,以便以理论指导设计实践,使我们设计的产品不仅有创新点,还具有我国的文化风格,形成较强的设计竞争力,向设计强国迈进,不再沦为一些国外大企业集团的产品加工厂。
二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美学观
所谓“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政治生活的基础上形成的共同社会心理、共同价值体系、思维方式、审美方式等的总和。真正的文化根植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且被历史传承,是人与自然世界、社会关系中那些相对稳定且被人类自觉意识发现、应用于生活中的规律性的东西。
中国“封闭型”的文化特质具有“自成一体”的个性和上下传承的规律,但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实际上是一种多元的复合性文化。处于重要影响地位的儒家文化在形成过程中吸取了道家、佛教、法家等各家之长,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自觉整体的思维方式和观物取向的象征思维模式。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使对立的
两极相互结合、相互沟通,使上下之间相互连接,同时也使上下都有所节制。儒家思想中的“普遍和谐”观念,作为一个完整意义的观念,它至少包括四个层面:即“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和人的和谐”,“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说,协调人――机――环境系统、协调科学、艺术、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关系的工业设计,更加符合中华文化的本性。
中国传统美学始于老子美学,发展于孔子的儒家美学,这就奠定了中国传统美学“以整体为美”的基调、“以和为美”的思想表现。中国古代的艺术家追求“天人合一”、“形神兼备”,在“以整体为美”的思想指导下,借物抒情,以内敛含蓄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审美取向,创造着中国式的艺术作品。
三 设计的文化特征
20世纪以来,科技的进步、通讯的发达,使得各民族之间的障碍减少,世界各地区的固有文化逐渐丧失。加之现代设计标榜标准化、简单化的原则,使得具有国际风格的产品因没有文化的阻隔而兴盛一时。高科技的发展使产品的造型都趋于轻薄短小,在批量生产制造下,所有的产品看起来都一样,成为失去意义的造型。在全球经济背景下,在西方的文明盛行之时,不同文化特质的差异性被忽略了,设计日渐失去了丰富的性质。人们开始厌倦简单的设计。后现代主义、产品语义学派和解构主义等设计潮流及风格应运而生。这些设计都试图从本土文化、族群文化或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以此来为产品赋予更多的象征意义,使设计更加多元化、个性化,恢复产品与文化断裂的关系。虽然我国在工业设计方面起步较晚,但在文化方面却有深厚的基础,以现代设计的新方法、新技术结合优秀的文化必然会形成未来设计多元化、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设计风格。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设计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往往是其参与市场竞争强有力的手段。北欧及意大利都因高度重视本土文化而使设计具备了鲜明的文化识别性,使其产品在全球市场上得以广泛流通。中国的设计一直尾随西方的设计之路,缺乏自身鲜明的特色。事实是中国的文化不仅迥异于其他民族,且有深厚的历史沉淀。重视本土文化及深入挖掘它则是发展本民族设计的关键。所以重视不同文化的差异性,深入挖掘本民族的文化特质,对设计发展特别重要。
现代设计越来越认同本土化,设计的本土化有别于种族偏见和地方保护主义,是与世界上其他地区对话的开放性地域主义风格。本土化设计可以运用本民族的图形和符号,但本质上是使设计具有民族文化的“根性”。这种“根性”就如同一种标志,成为一种醒目而又吸引人注意的特征。在本土化设计思想的指引下,设计的产品将更贴近生活,且更具特色,同时更能让我们感知我们所生活的土地它过去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对于我国现在的发展阶段,要使本国的工业产品占领中国市场以及走向世界,从引导中国消费趋势来讲,使产品设计本土化即研究本土文化,是绝对必要的。因此在设计新产品时,在满足产品性能、结构等最基本的功能性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产品的精神性,使新产品满足不同角色的情感需求;产品的精神性即对使用者的情感关照,是设计师生活的积累、文化的积累,是特定文化背景下特殊消费观念的产物,是不可复制的文化产物,是一种产品区别于其它产品最显著的特征。
四 传统文化与工业设计的融合
设计是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同时它又是传播文化最有效的载体。西方文明表现在经济上的强大与快速发展,使它们在世界经济舞台、政治军事宗教和伦理诸领域都占有主导地位。因为随着他们的商品(承载着设计)在全世界范围的流通,这些商品所传达出的设计风格,即体现西方文明的信息以不可阻挡之势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不同人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被这种西方文化潜移默化,而逐渐接受了它,本民族传统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淡化,甚至出现灭绝的危机。
人类文化是由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多元文化组成的,每一种文化能延续至今,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不同文化各有其差异,但却又有互补性,这种文化的互补性是保证全人类走向健康的可持续性发展之路的法宝。同属东方文化圈的日本在这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例如,它的汽车工业就传承了日本对空间概念的传统理解:少即是多,小即是大。这种小型化的汽车发展理念跟欧美所追求的豪华、宽大、大排量轿车工业的发展方向是完全不同的,通过对内部空间合理科学的设计,达到既合用又节能,在道路条件发展滞后的今天尤显灵活机动的优越性,领导了世界轿车工业的发展潮流,成为欧美各国在轿车市场最主要的对手。
日本其它方面的工业设计也不同程度的显示出其鲜明的文化精神,这种对本土文化的现代演绎,使世界发达国家对日本文化不敢轻视。
纵观中国的设计现状,现在的中国在设计界还没有大的突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设计师本身的文化底蕴缺失的缘故。同时他们对文化在设计中的应用还停留在对传统文化中各种图案图形等形式的借鉴和应用方面,缺乏对文化理念深层次的探索。设计师很想借用文化之笔锦上添花,但由于对中国民族文化的肤浅理解,加之急于求成的心理,使文化流于形式,缺乏内涵。这不得不说与整个社会的历史发展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的许多文化遗留在一次次的“彻底的”革命中。现在的设计师,虽然生长在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家,但是他接受到的文化熏陶恐怕只有几十年,甚至更短。可以说,这一代的设计师是在文化的沙漠上教育成长起来的。所以,中国的设计缺乏文化本土气息。现代设计越来越认同本土化和民族化,鲁迅先生很早就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用来戒训今天的中国设计正是时候。所谓本土化是对本土文化的认同,而不是对图形图像的认同。要有勇气承认“五千年文明――深厚底蕴”的断层,切实的从头探索中国文化的内涵,找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以及自己个性的交汇之处,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这才是现代中国设计师的使命所在。
中国工业设计的本土化,需要融会东西方科学文化,同时又要富有东方神韵的思维方式、哲学智慧。这就要求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活智慧、西方最新科学发展中的新智慧综合起来,构成现代新型方法论。建构工业设计的本土化,形成有特色的工业设计必须要立足于国内现状、认准消费定位,以中国哲理融会贯通的“和谐”观念,创造性地解决中西文化的价值冲突和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香港的著名设计师靳埭强之所以能走向成功,不仅因为他有一流的设计意识和头脑,也由于他在设计中加入了许多中国化的东西,如,中国古钱币、水墨文化、儒家文化。他很聪明,懂得如何将浸淫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加入现代的调味剂,并将其呈现出来。他就这样一步步地跨进了世纪一流平面设计大师的行列。
现代设计越来越认同本土化,设计的本土化是在寻找设计的文化“根性”。传统文化是历代相传的文化成果,是人们积累的物质、精神财富。这提醒了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文化包袱”,将这包袱当作新的设计语言,并进行文化的现代化。当设计师了解到“设计”在艺术与科技之间扮演着沟通桥梁的角色时,就会主动接触历史留下来的文化成果,进行亲身的文化体验,并在设计时努力探索本土文化的内涵,寻找设计与文化的对接点,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这是设计本土化的精髓所在,也是形成中国本土化设计风格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柳冠中:《事理学论纲》,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 马文雅:《设计文化与情感设计》,《艺术与设计》,2005年第11期。
[3] 张学东:《工业设计的本土化初探》,《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第7期。
[4] 李龙:《中国传统文化与21世纪中国工业设计》,《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统文化对设计的影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