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除精准扶贫 驻村工作队工作队只驻不扶的困境

精准脱贫,如何实现不落一人?(打好扶贫攻坚战)
时间:日05:31 来源:大河网
原标题:精准脱贫,如何实现不落一人?(打好扶贫攻坚战)
  ——来自湖北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的调查  本报记者 赵永平 冯华 程远州  脱贫攻坚,湖北自我加压。到2019年,192万户、590万人全部脱贫,沉甸甸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家庭和个人。“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注定是艰巨的任务。  巍巍大别山,峰峦叠嶂。车行大山深处,越走路越险,崎岖难行。这里山多地少,基础设施差,贫困程度深。大山里的贫困,正是湖北扶贫的一个缩影。  半个多世纪前,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打响了解放战争的关键战役。如今,精准脱贫、决战贫困,这里又打响了决胜全面小康的攻坚战。  路径怎么走?  从瞄准区域到瞄准个体,一户一本脱贫账,分类施策拔穷根  站在罗田县扶贫作战地图前,一个个贫困村被涂上暗红色,12.1万贫困人口分布在哪儿,赫然在目。  何为“精准扶贫”?“不只是瞄准区域,更要瞄准个体,找准一家一户的脱贫路径。”县扶贫攻坚指挥部副指挥长胡朝晖说。  106个扶贫工作队进村入户,察民情,探实情,一户一本精细台账,一个脱贫计划,贫困户的情况具体起来:  潘家湾,一个典型的高山贫困村,贫困户72户,占到39%。村民王胜家,缺技术、缺资金。“满山是板栗,技术在隔壁”,他家里的栗树田,空苞率高,亩产不过百斤。  老支书潘文龙,几年前儿子意外离世,儿媳改嫁,剩下他和老伴抚养上学的孙子、孙女,家庭一下陷入困境。  罗田县扶贫办主任方锡康说,现在的贫困人口发展能力弱,靠普惠政策往往受益小,需要吃特惠政策“偏饭”;靠过去一招管用的办法难以奏效,需要分类扶持。  因户施策,对症下药。罗田扶贫从“千篇一律”转向“量身定做”,为12.1万贫困人口分类制定脱贫路径:  ——产业扶贫“换穷业”。对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实施扶贫到户能力工程,通过政策资金扶持,发展产业脱贫。这部分贫困户占到60%—70%。  ——易地搬迁“挪穷窝”。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通过生态搬迁脱贫。  ——政策兜底“脱穷境”。对无业可扶、失能弱能的3万贫困人口,实施政策帮扶。  找准穷因,扶贫项目更精准。林家坳村江仙香说,同样是扶贫羊,过去“跟风”养小尾寒羊,不服南方水土,天热都病死了;现在的本土山羊,得病少,长得快,价钱还不错。  不只在罗田,大别山片区正积极探索精准脱贫新路径。  方式怎么转?  创新扶贫模式,更注重效益到户,让贫困户粘在产业链上  转变扶贫方式并非易事。一些地方面临两难问题:把钱直接发给农民,小打小闹,难见效;如果扶持龙头企业,产业旺了,老板富了,却难带动贫困户。  扶贫项目能不能精准到户?关键是模式创新。在罗田,黑山羊养殖创出一个精准扶贫新模式。  “一斤黑山羊肉能卖50多元!”河铺镇槐树店村刘国池,早就眼馋这个产业,可贫困户养羊,钱从哪来,碰上疫情怎么办?  变“资金到户”为“效益到户”,新模式应运而生:政策、银行提供贴息贷款,由企业为贫困户提供山羊,并全程技术保障,保险兜住网底,“政府+金融+保险+公司+农户”五位一体,实现多赢,贫困户紧紧粘在产业链上。  “农民担心的问题,政府全想到了。”刘国池感叹,签了订单,市场不愁;每年两季防疫、6次驱虫,技术员定期上门;一旦发生疫情,保险公司保本,一只羊赔2500元。“保守算,10只母羊3年能产30只,年收入3万多元。”  企业同样划算。湖北名羊公司领头人刘锦绣说,资金直接到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产业迅速发展,带动乡亲贫困户。  模式不断完善,黑山羊成为罗田精准扶贫的主导产业。今后3年,扶持1万户贫困户养殖黑山羊,实现人均收入1万元。  找准模式,也要选准产业。英山县政府联手润禾农业公司,政府主导、银行贷款、保险签约,茶乡鸡落户山区。“这个项目好在门槛低、风险小,依山养茶,依茶养鸡,贫困户毫不费力。”莲花尖村村支书柯城说。贫困户收益多大?公司董事长姜新虎算了笔账:一户养300只鸡,一年纯收入1万元。还有股权效益,贫困户每年可申购公司1000股,形成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  大别山腹地孝昌县,探索另一种模式。产业扶贫基金的80%投给合作社,由合作社带农民脱贫。  想点子、找路子,有的地方探索农村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有的地方鼓励贫困户“量化到户、股份合作”,抱团入股合作社。一个目的,就是让扶贫资源精准落到贫困户身上。  钱从哪儿来?  创新机制,资金整合,精准扶贫不撒胡椒面  2012年湖北将专项扶贫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县。今年8月,出台贫困县扶贫资金整合政策,明确项目资金应统尽统。  “这政策给了基层定心丸,扶贫不再撒胡椒面。”孝昌县扶贫办主任国华桥说。今年王林村实施整村推进,整合了财政、扶贫、交通等11个部门资金,共1242万元。统一规划,效益最大化。走进王林村,清澈的池塘倒映着蓝天白云,岸边依势建了观景凉亭,一排排民居错落有致。这是贫困村吗?“连我们也想不到,五指攥成拳,穷村一年大变样。”孝昌县王林村村支书沈赫华说。  在罗田,以政府专项投入为主体,3年时间,每年整合资金3亿元,集中用于精准扶贫。在英山,80%的扶贫资金用于精准扶持到村、到户。  有了钱怎么用在“刀刃上”?  湖北省扶贫办主任杨朝中说,湖北提出“产业第一、能力至上”,安排到县的财政扶贫资金,80%扶持优势特色产业,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如何防止“跑冒滴漏”“扶强不扶弱”?湖北的做法是,联合立项、联合审批、联合验收,资金直达施工方;组织第三方对实施项目、拨付资金进行绩效考核,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检查,把专项资金精准使用在扶贫上。  英山县百丈河村,曾是“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的贫困山村。整合资金,提高效益,解决了通电、通路等“卡脖子”问题,成为脱贫的“药引子”。村支书王金初说起规划:村里改建200亩有机茶园,让百丈河茶叶有自己的品牌;建一个万头规模的养猪场,年收入可增加200万元……如今的百丈河,门前绕绿水,家家新楼房,一派新农村图景。  责任咋落实?  挂图作战,签军令状,不脱贫不收队  湖北贫困县考核不再唯GDP,减贫人口数量成主要指标。  在罗田,县里专门成立精准扶贫总指挥部,扶贫作战地图上,标明了帮扶措施、脱贫年限、责任人等准确信息。县、乡、村层层签订“竞进脱贫、决战决胜”军令状,106名优秀干部分赴贫困村任第一书记,一村一个工作队、一户一个责任人,精准入户结对帮扶,确保“精准扶贫,不落一人”。  夏家铺村陈禾平想不到,7月30日,罗田县委书记汪柏坤,在老陈的贷款申请表上签下姓名,给他担保贷款。汪柏坤说:“如果农民贷不到款,脱贫就会推迟。县里号召万名干部为上万个贫困户担保贷款,帮助他们早一天脱贫致富。”  “扶贫绝不是"嘴上功夫",挂图作战,这是公开的承诺,要下真功夫。”罗田三里畈镇党委书记陈建坦言,脱贫攻坚,镇干部“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确保帮扶到户。镇里拿出50万元资金,竞争性奖励扶持种草养羊和易地搬迁贫困户,对25平方米以上的新建羊舍,除县里补贴外,镇里再补5000元。  工作队进村,脱贫路子宽了。孝昌县笔架村基础薄弱,扶贫工作队协调相关部门改造村道、改造危房;没有产业,工作队带村民走出去,学习天麻种植技术,把专家请进来,传授经验。说起前景,支部书记刘柏成信心满满:“工作队来了后,村里成立茶叶、白木耳农民合作社,今后计划多种茶叶,再依托合作社,发展菌菇养殖。”  在英山县,每个乡镇绘制一幅精准扶贫作战图,每个贫困户要有一个档案盒,将贫困户入户调查表、帮扶脱贫计划、干部帮扶情况、脱贫评估表等资料建档立卷。驻村帮扶工作队和第一书记一定三年不变,坚决“不脱贫不脱钩、不脱贫不撤队”。  精准脱贫,千帆竞发。绿色大别山正迈向富裕大别山。  《 人民日报 》( 日 04 版)  作者:日 04 版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15-11-2515-11-2515-11-2415-11-2315-11-1215-11-11精准扶贫的尴尬 实践困境的原因阐释
摘要:2012年7月―8月,笔者曾经到陕西长武专门调研扶贫工作,当时的一个感触是中央扶贫部门制定的要求70%的扶贫资金用于产业扶贫的要求就是一个没能照顾地方实际的“一刀切”政策,而这个政策也让地方的扶贫部门疲于应对而扶贫产业项目的整体效果却并不理想。 一、精准扶贫
  2012年7月&8月,笔者曾经到陕西长武专门调研扶贫工作,当时的一个感触是中央扶贫部门制定的要求70%的扶贫资金用于产业扶贫的要求就是一个没能照顾地方实际的&一刀切&政策,而这个政策也让地方的扶贫部门疲于应对而扶贫产业项目的整体效果却并不理想。
  一、精准扶贫的内涵
  精准扶贫政策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广东省扶贫&双到&工作的经验[3],从规划到户和责任到人[4]发展到现在的扶贫资金到村到户,扶贫驻村工作队的成立等,都是对广东经验的浓缩。根据中办发〔2013〕25号文件,精准扶贫是指通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逐步构建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为科学扶贫奠定坚实基础。精准扶贫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合规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5]
  从该意义上讲,精准扶贫并不排斥各个省区市根据当地的客观情况,确定精准扶贫的具体帮扶手段,但是在具体的政策执行中,中央关于精准扶贫的指导性意见则演变为地方扶贫干部不能触碰的高压线。这一方面是因为,地方对精准扶贫战略没有形成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是因为一些扶贫工作者不愿意为提升扶贫效果而承担责任。所以我们有必要对精准扶贫的一些核心理念进行一定的阐述,以厘清相关的概念与认识。
  1、精准识别
  精准扶贫理念的提出就是要解决以往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非国家贫困县与集中连片区域贫困人口、贫困村识别不清的问题。而从现实情况看,要识别贫困村相对简单,而要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从整体情况看,我国的贫困人口基本解决了生活与温饱问题,也就是绝对贫困人口的数量已经大大减少,但是与此相对应的是相对贫困人口仍大量存在,而且相对贫困人口之间的收入差距并不明显,所以这就导致超越绝对贫困人口基础上的相对贫困人口识别变得相当困难。精准识别强调要通过民主、科学和透明的程序来将贫困户识别出来,这里的重点就是相对贫困群体中的贫困户识别,要在有限的贫困规模下,识别出最贫困、最需求扶持的人。
  2、精准帮扶
  所谓精准帮扶是针对以往一刀切、大而全的帮扶内容、方式而设计的。与&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必须重视片区贫困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如此才能制定具有地方适应性和有效性的扶贫攻坚战略&[6]的原理一致,精准扶贫下的帮扶将会充分考虑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实际致贫原因,在此基础上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和手段。在帮扶中要确定贫困村的帮扶人和贫困户的帮扶人,在可以动员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范围内集中力量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致富。精准帮扶重视贫困村与贫困户的特殊现实,在尊重当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开展扶贫工作,这也是对以往重视整体而不重视个性的扶贫工作方法的发展。
  3、精准管理
  精准管理首先意味着所有贫困户和贫困村的信息都将运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管理,同时通过贫困户关键指标的对比分析与统计,发现导致农户发展能力不足或是贫困状况恶化的关键因素。同时精准管理还意味着对建档立卡农户的扶持将是动态化的,当信息系统监测发现农户已经脱离贫困状态时就可以将该农户调出贫困户范畴,而一些新的农户则可以再次进入。最后,精准管理也是对扶贫部门的监督与管理,其主要目的是推动其各项工作的进展,对扶贫资金与项目等工作进行督促和提醒。
  4、精准考核
  通过贫困人口信息系统的监测,上级扶贫部门能够清晰和准确地发现下级扶贫部门在贫困户、贫困人口识别工作方面的准确性与认真态度,能够及时查看扶贫资金和项目的使用与落实情况,对地方干部的考核也将主要依靠扶贫工作的内容和指标来完成。精准考核的建立,将改变以往农村扶贫领域考核的形式化问题,通过量化考核,精准评价不同层级扶贫部门的工作成效,同时在结合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基础上,精准扶贫也将建立与驻村干部未来发展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以此充分调动驻村干部扶贫工作的积极性,也保持扶贫工作的必要压力。
  二、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
  在该部分我们将结合调研材料,向大家呈现出宁夏兰县在精准扶贫实践中所面临的困境与困惑,由此也可以折射出精准扶贫工作本身的一些不足或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1、精准识别的农户参与度不足
  扶贫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基础工作,其目的是把贫困的对象找出来,避免扶贫资源投放打偏跑漏,使真正符合帮扶政策的个体得到有效扶持。[7]兰县扶贫办主任告诉我们,&建档立卡也就是贫困识别工作主要是村上来搞,有相应的程序,还要公示。区上有规定,五类人不能进入(如有家庭有财政供养人员、优抚对象等情况),各个地区通过贫困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上报,进入后建档立卡户不能更改,一定三年。建档立卡户由村上负责,按照程序要公示,公示后上报名单。现在老百姓对这个也不太关心,觉得无所谓,又不给钱,确定不确定或确定谁和我也没多大关系。&正是这样一种情况,才使得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农户根本就没有听说建档立卡的事情,无论是在贫困户之列的,还是非贫困户的,都存在该情况。如果没有农户的充分参与,那么精准识别就难以实现。
  在兰县和新村调查时,一位张姓村民说:&关于建档立卡的事情,听说过,具体怎么做的我不太清楚,因为带着女儿经常外出看病,村里的情况也不太了解,村里确定的是谁,我也不太清楚,应该不是我。至于村里有哪些扶贫项目或如何实施的,自己不大清楚,也不好说。&&调查贫困户的致贫原因、了解家庭收入、对他们的信息进行动态化管理难度很大。&[8]这是精准扶贫遭遇的第一个情况,真正贫困的农户对公共事务相对冷漠,且因家庭困难,他们要么是外出打工,要么是身体残疾或疾病缠身无心过问,所以精准识别的工作只能做个大概。
  2、精准帮扶缺乏差异性
  因致贫原因的不同,贫困户对帮扶有着不同的需求,如生产救助、学业救助、大病救助、房屋改造、低保救助、农业实用技术、担保贷款等各有差异。[9]精准扶贫要求针对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扶贫措施,但是在调查中我们看到,因村制宜和因户制宜的扶贫措施并没有出现。对于一些渴望发展且有一定技能的贫困人口的扶贫措施,应该不同于懒散且不务正业的贫困人口的扶贫措施,但事实上,针对两者的扶贫措施并无任何差异。和新村的村主任对这一点也是比较担忧的,他说:&现在共产党的政策好,但有些被扶贫的农户不懂得感恩,对于扶贫资金,他们都认为是不拿白不拿,等、靠、要思想严重,还有一些人贫困完全是因为自己懒惰不愿意劳动而落到了后面,给他补助一些,拿了钱就吃喝玩乐,甚至打麻将赌博去了。所以,扶贫也要扶勤不扶懒,有些人真是不值得一扶。记得2014年过春节的时候慰问贫困户,我们提着粮油和肉到一个贫困户家里,上午十点多了还在家里睡懒觉,让你看着就一肚子气,你说这种人你帮扶他有什么意思?
  另外,尽量还是不要给现金,可以根据情况给予一些生产资料的帮扶,比如说化肥、生产工具或其他一些东西,干着再给,给了现金就像刚说的,拿着钱干了别的,而不是开展生产经营。&因懒惰和不务正业而导致贫困的农户,尽管在贫困农户中只是较小的比例,但是这些人对扶贫物资与资金的使用,确实让扶贫工作遭遇了极大的正义性挑战,扶持这类人的消极效益也让扶贫工作的公平正义性受到了损害。对于这类贫困户,扶贫工作首要的不是给钱给实物,而是要改变其思想与认识。
  3、精准扶贫资金分配易引发上访
  在调研中,华村副书记告诉我们:&&双到&资金年我们村有,2014年村上没要这笔钱,没要的理由是全部脱贫了,已经不需要这方面的支持。实际上,资金来了也不好分配,因为一共是30户的名额,而大家差别都不大,给谁不给谁不好分配。另外,这笔资金只能用于种植业和养殖业,起不了什么大作用。&
  对于村内绝对贫困户,村民能够形成一致的意见,给这类农户扶贫资金支持不会引发村民的不满,但是要将一些相对贫困户作为建档立卡户来扶持的话,这就会引发大家的不满和对扶贫资金的争抢,一些村民更是会通过上访来要挟乡村干部。对于这一点,兰县扶贫办副主任也提到说,&一些农户懒散惯了,靠惯了政府和社会,发展致富的主动性不足,大锅饭思想严重,给谁建档立卡他们不管,只要涉及钱物就要人人有份,不给就闹事,许多事情没办法做。&也正是基于这些因素,扶贫资金被一些干部视为烫手山芋,不争取扶贫资金和项目有时候变成了&管理智慧&。
  为了减少矛盾,华村2012年和2013年享受&双到&资金的农户并不完全相同,这既是农户贫困状态动态变化的一个反映,也是为了通过扩大扶贫资金的覆盖面,以减少上访现象的发生。
  4、精准扶贫资金有限
  精准扶贫&仅靠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广泛吸纳社会力量的支持。&[10]和新村一位郭姓建档立卡对象村民告诉我们,&对于扶贫资金,我觉得政府能给几个算几个,没有就算了。其实就算是乡上和村里给些资助,1、2千元也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所以有没有也无所谓。&
  访谈中良镇分管扶贫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告诉我们,&我们镇共确定了951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2014年获得的扶贫&双到&资金是80万元,按照每户2000元的标准计算,这些钱只能扶持400建档立卡户。以这样的标准和资金额度,全镇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都享受至少需要3年时间。这也就是说有相当一部分建档立卡户,3年内只能享受一次2千元&双到&扶贫资金扶持,而按照工作要求建档立卡户三3年就要脱贫。2千元扶贫资金,确实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对于农户来讲意义不大。
  本镇村民主要来自于六盘山地区的回族移民,他们有养肉牛的习惯,对于养殖肉牛来说,2000元根本解决不了什么生产问题,顶多能买点饲料;另一方面,村民吃大锅饭的思想严重,有你的就得有我的,全镇确定了900多户,而本年度资金只够给400户,给谁不给谁也很难确定,矛盾很大。&
  扶贫资金的有限是制约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因素,对于广大西部地区来讲,地方财政相当困难,他们无力从自身财政收入中筹集资金用于扶贫,因此上级拨付扶贫资金的数量将直接影响精准扶贫的效果。这里提及的扶贫资金额度的问题,如何让扶贫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或是解决贫困户最急迫的需求,也同样值得我们深思。
  5、精准扶贫政策死板
  在调查中,不少扶贫工作机构的干部和人员都对现行的精准扶贫政策提出了质疑。兰县扶贫办副主任说,&现有的精准扶贫政策卡的太死,只能将扶贫资金用于建档立卡户,建档立卡户干不了或不愿意干,非建档立卡户愿意干但又不符合政策要求。这样的扶持政策规定得太死,太教条,应该因地制宜。每个地方情况不同,基层情况又复杂,不因地制宜,就不会有什么效果。
  其实不如支持村里那些愿意从事农业项目且有发展能力的非建档立卡户或种植大户产业化经营,他们的带动能力和示范效果将会更强,扶贫资金的使用效果也会更好些。很多发展项目都是有风险的,而贫困户应对这些风险的能力很弱,而如果由大户来牵头试点试验农业项目,成功后其他农民也会学着或跟着干的。&针对这一点,良镇党委副书记的想法是:&对于扶贫资金的使用,还是要集中,重点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比如说农村的沟、渠、路、水等生产生活设施,比如说与农民肉牛育肥密切相关的基础母畜以及养殖园区,或是产业化经营组织,让大家从中都受益,有利于所有人的发展,也可以减少矛盾。还有就是重点支持在农牧产业有发展致富欲望的,有一技之长、有干劲的,他做大了也可以带动一部分人干,也可以吸纳农民当地就业增加收入。
  现在确定的贫困户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有劳动能力而缺乏发展欲望和动力,比较懒散,按现在的方式,实际上还是撒了胡椒面,没有什么意义。投资基础设施和一些大家都能受益的项目,特别是一些投资期长而收益慢的,人人受益,这种方式最好,群众也没有意见。&精准扶贫灵活性的缺失,在本质上是&不少地方在精准扶贫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突击式短期行为,重输血轻造血比较普遍。&[11]如此扶贫是要改进的。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希望
其他人正在看……
Copyright&&&xinnong.net&新农网版权所有&团结报·数字报刊
03版:乡村视野
[ 标题导航 ]
[版面导航]
我州驻村扶贫工作途径分析
  ●张永亮    我州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已经向1200个贫困村选派了690个驻村工作队(组),实施了“一对一”的帮扶,狠抓了精准识别、&落实了精准帮扶、实施了精准管理、完善了精准考核,力争全体贫困群众到2020年如期精准脱贫。为了实现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打赢脱贫攻坚战,驻村帮扶单位与部门必须准确把握“帮扶”的责任定位,弄清“帮谁扶谁”、“帮什么扶什么”、“怎么帮怎么扶”,积极“参与”贫困村的脱贫致富事业,推进贫困群众实现可持续发展。  “帮谁扶谁”是驻村扶贫的基本问题。经过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政策的有力实施,“谁贫困”、“谁为什么贫困”基本得到准确识别,为驻村扶贫开展提供了前提条件。但是,因为多重因素的影响,贫困人口识别并非完全精准。作为精准扶贫的帮扶责任主体,驻村工作队(组)必须深入群众,了解村情,集中民意,结合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的政策要求和农村群众贫困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落实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工作,不能遗忘“真正”的贫困人口,并结合农村群众收入情况和生活水平的变化,在驻村期间及时对贫困户档案适时动态调整,确保任何贫困户不落下,确保每一个贫困人口扶持到位,为精准扶贫的有序推进奠定扎实的基础。  “帮什么扶什么”是驻村扶贫的核心问题。驻村扶贫帮什么扶什么,特别是对每一个贫困人口精准帮什么扶什么,是精准扶贫的重点,也是精准扶贫的难点。“提升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是我国扶贫开发战略方针一贯要求。驻村扶贫需要结合本村贫困人口的贫困成因,分类实施帮扶举措。在“帮资金、扶产业、给关爱”的同时,更要以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为目标,开展思想扶贫,让贫困群众养成积极心态;开展智力扶贫,让贫困群众提升自身素质;开展教育扶贫,让贫困群众拥有一技之长;开展科技扶贫,让贫困群众能够创新创收;开展法制扶贫,让贫困群众保障合法权益,等等。只有这样,驻村结对帮扶才能让贫困群众走出发展的根源性困境,精准扶贫才能实现科学扶贫的目标。  “怎么帮怎么扶”是驻村扶贫的关键问题。驻村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组)有效推进驻村扶贫工作,需要把握准确的方法与手段。一是充分尊重贫困群众的主观意愿。驻村帮扶必须充分征求群众意见,了解群众心之所想,理解群众心之所盼,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让贫困群众的意愿得到体现。二是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性。驻村扶贫在规划决策、项目安排、资金使用、内部管理等各方面,扩大民主,集广思益,让村支“两委”和贫困群众都积极参与进来,展现他们的主人翁地位。三要充分遵守驻村扶贫的角色定位。《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明确要求,驻村工作队负责“协助”村支“两委”摸清贫困底数,“协调”帮扶资源,“监督”帮扶项目实施,“帮助”贫困户贫困村脱贫致富,“协助”基层组织贯彻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这是对驻村扶贫责任与权限的准确界定,驻村工作队(组)要认真予以贯彻落实,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帮扶工作“不走样”,体现“帮扶”本质,推进驻村帮扶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
湘ICP备号 版权所有 [团结报社] 湘西网 Copyright .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扶贫工作队职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