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省申请老人巴士咭的办公室滴滴巴士在哪里怎么用?

福建移民(三)
今天学伟和我去史丹利公园(Stanley Park)玩。这是温哥华最著名的公园,占地一千英亩,是北美最大的城市公园,也是世界最闻名完备的公园之一。它位于小温西北角的一个海滨半岛上,公园里的始森林保存得非常好,有很多大草坪,草坪上种了很多漂亮的郁金香、玫瑰等花草。有个洋少妇带着两个小孩,问我看鲸鱼要到那里看?我说不知道。后来猛然想起前两天在电视里看到某个水族馆将停止展示Killer Whale(杀人鲸),莫非就在这个公园里?于是我们很快找到了公园内的温哥华水族馆。我和学伟共花25元多门票进去了。刚开始时比较扫兴,没看到什么希奇的东西,只看到潜水员表演(隔着玻璃看),海龟等一些水族。最使人扫兴的是,我们寻着地板画的泰国金鳄鱼的足迹找到了鳄鱼,但看到的是水底一只很小的鳄鱼,没有表演,没意思。不过,鳄鱼区所处的馆内仿造的热带雨林气候非常逼真,我一走进去就觉得又来到了又潮湿又闷热的新加坡。里面有热带雨林植物,还有鳖等水族。柳暗花明又一村。后来进入本省(BC省)水族馆,有很多毒蛙,给我最深印象的是Sea Pen(海笔),是一种类似珊瑚的水族,样子很象古代西方的羽毛钢笔。BC省处于高纬度,海底比中国的海底冷多了,所以在这里看到了从未看到的水族。最后,我们进入了最精彩的区域,看到了杀人鲸、白鲸、海狮等。还来不及细看,学伟就叫肚子饿了,刚好看到餐馆,就进去了。我们排队买了两份比萨饼、一份大汉堡包、一份炸鸡块(学伟点的)、可乐和咖啡各一杯,共22元多,找个露天的餐桌坐下来,边吃边观赏白鲸。我看了看周围人吃得都比我们简单,这是我们来温哥华后吃的最贵的一餐。没办法,既然带儿子来了,也该让他高兴高兴。餐桌周围有不少孔雀走来走去。顺便一提,这里野生动物处处可见,公园里到处都有野鸭,学伟还在一棵树下和一只松鼠合影呢(我们家背后也有一只可爱的松鼠)。后来我们在一个天鹅湖看到一只Nesting Swan(正在孵化的天鹅),真有意思。吃完饭,我们进入下层从水底观看喜欢在众人面前表演自己的白鲸。看完后,正好母子两只杀人鲸的精彩表演开始了。容纳几百人的看台已座无虚席,我们只好在最后面翘首观看。坐在前面的人别高兴太早,表演开始不久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杀人鲸向观众席用尾部狠命地泼水。被泼到水的人大声地尖叫,后面未“遭殃”的人幸灾乐祸地欢呼。后来,在三位训鲸员的指挥下,两只杀人鲸都作了不少精彩的动作,解说员的解说也很精彩,引得观众不断地欢呼。出了温哥华水族馆,我们在这个大公园里信步走着,看到洋父女二人骑着一辆自行车,这是在普通的自行车后加装一个带坐垫的有脚踏的轮子,成了一部三个轮子的自行车,一个在前面骑,一个在后面骑,挺有意思的。
我们后来到了海傍路径(长达5.5里),看到不少海鸥,还有野鸭。远方有一座吊桥横空越过海湾通向北温。多美的史丹利公园,多美的温哥华啊!补充:1)“Killer Whale”这里华人将它译为“杀人鲸”,中国大陆将它译为“逆戟鲸”或“虎鲸”。BC省是虎鲸的家。史丹利公园的两只虎鲸,在公众的保护野生动物的呼吁下,很快就要返回大海。2)在虎鲸表演的过程中,我看到训鲸员除了给它们喂鱼外,还给它们喂冰块。
为什么要喂冰块?不知有谁能够解答这个问题?3)“Nesting Swan”应准确地译为“正在抱窝的天鹅”。它坐在湖旁的草窝上孵化小天鹅,路过的人凑得很近来看它,它一点也不受惊扰。4)公园很大,我们只走了一部分。其中有很多游船的地方,可能有出租,但这里很多人自己都有船,用汽车载到这里来,到海里去玩。学伟说,以后我们家也要买船。5)洋人可真会玩,在公园里的停车场我看到有些车是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就在这个州)开来的(车牌上写着Evergreen Washington,即常青的华盛顿州)。本省的车牌写着Beautiful British Columbia,即美丽的BC省,“美丽”这两个字确实一点也不过分。由于温哥华离西雅图很近,所以街上经常看到美国开来的车。我听这里的人讲,美国环境不如加拿大好,很脏。
最近我公司西雅图办公室又招了三个人,都是因特网开发的强手,搞网页图形设计的那个人走了,据老板说是因为家庭问题,离不开家,要求在家做设计老板又不肯,更主要的是,老板不满意他设计图形的水平,所以就解雇了。温哥华办公室四个人不变,这个星期六老板还会来开会,布置新的工作。我设计的聊天室的功能差不多了,老板将让刚来的两个人审查我的设计,并为我做图形设计。我的职责就是做功能设计,目前负责聊天室和论坛的设计,老板已叫另一个人做论坛的设计了,不知道老板为什么还叫我做论坛的设计。我要等完成聊天室之后再做论坛。据老板说,西雅图办公室刚招的三个人现在每天都在老板陪同下工作12小时,真是拼命三郎!温哥华办公室里比我后来的Gary也非常肯干,每天工作也快12小时了。这个星期一我问他上个周末过得好吗?他说他星期六、星期日几乎都在办公室度过。他现在用VB编的聊天室准备取代我用ASP编的聊天室。我将来也要用VB编程,但现在先熟练掌握ASP再说,虽然ASP比VB容易编程,会的人可能比较多,但目前还是一个比较吃香的饭碗。我现在工作时间比较正常,向新疆来的小刘学习,准时上下班(但为了少买一个区的公交车票,我6:30才走,比小刘迟走一会儿),上班时间狠命干(工间有到走廊里活动活动身体)。下了班就很轻松,在国内时业余时间还要去兼职,现在暂时不想干第二职业。楼上房东夫妇俩每星期六都上班,有时星期天也要去,家里有电动缝纫机,也可以干活。看来他们能买到这座房子是经过一番艰苦努力的。加拿大人的服饰很随便(和新加坡类似),在这多民族的自由国度里,穿着打扮不受任何约束,你爱穿什么都可以,没有取笑你,更没有人干涉你。不象在中国,你穿得与众不同就有可能遭到品头论足,甚至公开嘲笑你。上次那位成都的化学老师说他儿子在学校穿大陆带来的衣服被人看不起,我看这是他的自卑感造成的。其实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我问学伟在学校有没因穿着被人取笑。他是个民族自尊心极强的人,说:“哼!谁敢取笑我,我就揍死他!”他说,他班上的同学的家长大多数都没工作,有的来一两年了还没工作。他自豪都来不及,怎么会被人看不起呢?太狂了,没吃过亏还不知道怎么做人。很少人穿西装。我带来的西装只是在刚来时的几次面试中发挥了作用。上班后一次也没穿过。最多人穿牛仔裤(男女老少都穿),我也爱穿,比较保暖,且显得随便、洒脱。上衣多穿风雪衣(可御寒)。上班时只穿一件衬衣即可。新一般对这里的民族比较敏感,其实当地人对此很麻木,不管你是什么民族,都是平等相待。我反复跟学伟这么说,他还是听不进。弄不好挑起民族争端就糟了。其实印度人我在新加坡时接触过,是个善良友好的民族。我觉得这里人的最好的一点就是不会讥笑人,为人塌实诚恳。对穷人和有困难的人不但没有歧视,反而尽力帮助。这与国内形成强烈的对比:国内虽然经济上去了,但人们的思想变坏了,等级观念,势利小人多如牛毛。到了商店,服务小姐似乎很热情地跟随着你,问你要买什么,如果你说只是看看,她就很看不起你,似乎你买不起。总之,我一到商店就感到很不自在。在这里就不一样,到了商店,店员只是跟你“Hello”一声,就不会来“逼”你了,只是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才会过来帮你。你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商店里逛,不管买不买。总而言之,我在温哥华感受到了真正平等的社会风气,呼吸到了自由的新鲜空气。另外,这里几乎没有小偷、扒手之类的人,也很少人贪小便宜。在公共场合我还没看过人们吵架。为什么人们品德这么高尚呢?这个问题留给大家吧!补充:这一集提出了一些社会学的问题,可能会引起国内某些人士的异议。但我还是本着求实的态度,作一些补充,让大家来思考吧。希望有人回我的帖子。1)国内自行车失窃是司空见惯的事,我的老同事林敦丢了七八部,我丢了两部,我弟弟来市科委单位找我时自行车在十分钟之内不翼而飞。翘房入门的盗窃事件也是家常便饭。可是在温哥华,这些事几乎已经绝迹。我两次开门时忘了拔钥匙,整夜把它留在大门外,学伟也忘了一次。但都安然无恙。太太还在国内,她上街买东西时,提包被人割过多次。在温哥华,这种事我至今还没遇过或听过。乘公交车再挤也没有发现扒手。2)国内商店服务小姐装着“热情”的样子跟随着你,是不是怕你偷商品?3)这里大多数人都很诚实,你说什么,人家都会相信你是真的。绝不可在这里做骗人的事,否则被人看不起。商店都是开放的货架,乘公交车或Skytrain都很少查票。路上很少看到警察(与国内交通警察“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形成强烈的对比)。一切都在自觉中进行。4)在国内,办什么事都要“走后门”,而这里“后门”是走不通的,一切都是按法律和章程办事。5)这里的人很讲礼貌,做什么都是礼让三先。自觉排队。我在国内上班午饭常在市政府机关食堂吃,但食堂买菜从来不排队,总是争先恐后,非常拥挤,很不文明。另外,这里对残疾人和老年人很照顾。残疾人的轮椅可以进很多巴士,可以通过电梯进Skytrain,在很多公共场合都有便于残疾人的轮椅进出的通道和设施(如:我在温哥华水族馆就看到)。巴士里有好几个座位供老弱病残者坐的。在上几集我已描述过残疾人的轮椅如何进巴士。6)国内招聘人动不动就要大学本科甚至研究生毕业,而且很多公司年龄要求25岁以下(特别是招编程人员)。这不是明显对人的一种歧视吗?而在这里,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招聘时一不看年龄,二不看学历,三不看性别。只注重你的经验和实际本领。这才是平等的社会!7)在国内“一切向钱看”,人变得很势利,很自私。而在这里,助人为乐成了一种社会风尚。做volunteer(这里译为“义工”,即义务替人做事情)的人到处可见。那天,我在温哥华水族馆就看到几个义工在为观众导游、解答。8)中国在向私有制方向发展,公有企业纷纷倒闭,而这里是朝公有制发展,例如:公交车是公有企业(而国内连公交车都私有化了);这里的医生全是公有制的医生。新来三个月后就可以领到医疗保险卡,有了这张卡到任何一个医生那里看病都不要钱。9)很奇怪:既然社会风尚这么好了,还是经常有凶杀的事件,大多数是青少年儿童被杀害。我今天又在电视里看到温哥华一个女孩被杀。但这里杀人都不是谋财害命,可能是因为一些精神上的原因(包括情杀),我还未对此做深入的探讨。
00-5-27 13:21:44加拿大与美国比较:1)美国私人可以持枪,而加拿大就不允许,所以加拿大比美国安全;2)在美国工作收入高不假,但有两点:一是工作时间长(每周七八十小时是正常的),我现在所在公司的西雅图办公室的人就是这样;二是花钱大,租一套单元房要3000美圆/月.钱来得容易也去得容易.3)美国环境很脏,交通经常堵车,而加拿大却好多了.我来温哥华这么久了从来没见过堵车.4)在美国很容易找到工作,而在加拿大就很难,这一点对很多人是致命的坏处.但大多数计算机专业人员在加拿大照样能找到工作.
昨天傍晚,车刚买回后,到附近商店买菜,才一会儿功夫,只能算小试牛刀。刚才(下午5点至7点)出车快2个小时(包括其间买菜半小时),才是第一次真刀真枪地干了一场。今天上午跟老师学了两个小时,累计学了5次共8小时。他就是我以前说过的广东人,他是一个很好的老师,教得非常耐心。刚才开车总的感觉是:很紧张。因为这里大路一般都是规定50公里/小时,不能开得太慢,要保持这个速度才行。车子一快,碰到拐弯、拼向、过路口等,难度就增大了,处理必须迅速得当。我上午学车学得很累,下午睡了近两个钟头,头很痛,天又下雨,但我刚才还是硬着头皮去出车。出车之前我研究好了线路:先直接去我工作的公司,熟悉一下上班的路,回来时顺路去买菜。第一次开这么远的车,又没有有经验的人坐在旁边,心里当然紧张了。这种紧张的开车绝不是一种享受,甚至是受罪。为什么呢?因为很明白,当我启动发动机的时候,多少路上坐在车上的人和行走的人,以及我本人的生命都掌握在我手中。这里由于车子快,所以车祸很频繁。我是个新移民,任重道远,整个家庭的命运都在我手中。说实话,我真的不想开车,可惜这里没车实在不方便。入乡随俗,不想开也得开。刚才开车我基本上按照老师教的做,但犯了四次错误,幸好没出事:1)右拐前来不及靠到最右边的车道上,前面那辆挡住了路口,又不动,我就胆大包天地越过他往右拐去,挺危险的;2)在路口,前面的车要左拐,等他拐完黄灯出现了,我直冲过去,而且由于没对准车道,就错误地打右灯,幸好另一方向没车过来;3)又一次到路口时突然黄灯出现了,来不及刹车,只好冲了过去,估计没犯规,但也不好;4)从小路左拐进入高速路(因为走错路了,所以走一小段高速路),由于太紧张,拐完后方向灯忘了关,而且更严重的是,想换入右边那个车道时,应打右灯,却打左灯,听见喀哒喀哒声音,以为是右灯,其实是刚才左转时未关掉。幸好后面的车子没受我的迷惑。总之,在快速情况下,如果太紧张而操作不当就有可能酿成无可弥补的损失。不知那位能给我一点勇气和指导?
新移民来三个月后就可以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到医院看病不要钱。保险费两人一家每月交64元,三人及三人以上的家庭都是72元。我从6月1日起就可以享受这个待遇了。以前以为要等医疗保险卡寄来时才能看病,后来才知道只要有保险号码就可以看病了。昨天上班时间去看,虽然去之前有跟老板打招呼,但由于去的时间长(2个小时),回来后受到老板责怪。以后我打算另外找一个可以在我业余时间看病的医生。这里看病要选定一个医生,长期找这个医生看,称为家庭医生。另外还有专科诊所。看病不能直接去专科诊所,要先找自己的医生看,然后由医生决定让你去专科诊所。昨天这个林医生是毛里求斯出生的华人,父母讲客家话,他也会讲国语。这里看病要跟医生预约。我是第一次去,没有预约,所以在诊所等了半个钟头。进去后,林医生全面了解了我的情况,做了记录。我说血压以前量过,偏高。他就为我量了,结果144/94,比在国内时高。我还让他看了脚掌面上长的一个小肉瘤(已半年多了,不痛不痒)。他就开了个单子,让我去附近一家专门做X光的诊所做拍片检查。林医生叫我下星期一来看X光结果,并再次检查血压。所有这些过程我没花一分钱(因为已交过保险了)。第一次看病感受到这里的医生真是无微不至,医疗制度很完善。(全是公办的。)医生看一个病人要看很久,难怪我在那里等候时才两三个人却等了那么久。象我这样的小肉瘤在国内医生绝对不会叫我去做X光。林医生说,骨头一般不会有问题,但还是检查一下为好。做X光时,医生非常细心地转动我的脚,从不同方向为我拍了片。我想,这样子看病,国家肯定要贴钱的。但是,这里看病不要钱,买药还是要钱的,除非住院用的药不要钱。很久没写“连续剧”了,原因不言自喻 – 烦恼呗!烦恼总是接连不断:1. 下岗的烦恼2. 工作上的烦恼3. 车子引起的烦恼4. 儿子转学的烦恼……这两集先谈谈下岗的烦恼。下岗的烦恼虽已过去,但不见得将来不要再找工作。在CBS公司工作时,正因为太麻痹了,以为是个Permanent Job(长期职位)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结果吃了大亏,七月份在家呆了15天,不但损失了金钱,也折磨了精神(虽然这次眼泪没掉出来,但却往内心深处涌流!)。其实Mike在四月底就开始对我不满,嫌我编程速度太慢,经常对我发难。但我当时想,好歹也要干上半年才能拿到失业保险金,况且他对我施加压力对我技术的提高有好处。Mike是个心狠手辣的人,在我之前已经“炒”了好几个人。他看我任劳任怨,一直下不了手。五、六两个月我多次占用上班时间外出办私事,有几次先斩后奏,有的是看车子(买车),有的是看病,有的是为了儿子转学的事。因此得罪了Mike在温哥华的管家Alex经理,状告到Mike那里,Mike狠狠地批了我一顿(和业务活动一样,也是通过Email)。并且说了很绝情的话。我心里很不痛快,但还是顶住了。可是,Mike一点也不为我的忠心耿耿、任劳任怨而感动,最后还是下了毒手。可以说Mike是个高技术领域里的“流氓”:需要你时就利用你,不需要你时就一脚踢开。他对我的做法是合法的,但完全不合情理(很多洋人也是讲情理的,如我现在的老板)。他一开始以试用为名让我干了一个星期义务工,而且逼使我签协议,显得合法。以后正式雇佣我时,逼使我签的协议中规定双方可以随时解除合同(我离职后就对他说,这叫什么长期职位,比合同工还不如!)。可是他在签合同时却故意在口头上用“愿意长期合作”的话来迷惑我,还对我说,你最近两三个月不允许再去找工作。这里找工作往往要在发简历后一两个月才有回音,后来有三四家找我面试,都被我一一拒绝了,失去了机会。7月10日星期一,我照常上班,到办公室打开电脑,突然发现输入密码无法登录进去。好心的Gary为我新建了一个帐号才让我登录进去,但里面的设置全没了。接着,Alex走过来对我说,Mike不要我再干下去了,Alex将Mike从Email发来的终止协议书打印出来,双方签字了结。Mike在终止协议书中还特别提醒我要记住原来雇佣合同中规定的,不得将公司的技术用到其它公司去。多么精明的老板啊!精明得令人鄙视。有两件事使我更加鄙视Mike:他给我工资压得低到不能再低,但在雇佣合同中“画饼充饥”,说我干满半年后,如果公司股票上市,将给我5万股(初始值5万加元)。他还多次以此“发财”来引诱我们替他卖命。另一件事是,在5月底拼命催我们无偿加班加点,说现在赶着月底网站开通(实际上,现在九月份了,网站还未开通),大家多干点,下个月(6月)大家都可以休假。可是在我7月10日离职之前还是逼着我们没命地干,休假的事也不提了。真是流氓!下逐客令前两天(星期六,精明的老板总是无偿地占用我们的业余时间),Mike又从美国来温哥华召集我们开会,征集我们对公司发展的意见。他说,最近学校放假,争取股票上市的事只能推迟了。我想,Mike办的网站是针对学校的,肯定是因为学校放假,不需要雇佣太多人了。可是这天Mike对我按兵不动,过了两天才来了个突然袭击。虽然下岗对我来说是很致命的打击,但我很镇静,临走时我对Alex说:“我正是因为确信加拿大需要我,我才会移民到这里来。下岗后的再就业只是时间问题。你们要终止雇佣合同,应该提前通知我,我已经拒绝了不少机会。”
Alex连连向我道歉,说这是Mike的决定。真是个可怜虫!我怀着复杂的心情,镇静地驱车回到了家里。今天9月4日是劳动节(Labor Day),我和儿子到Science World去玩了。Science World(科学世界)在温哥华是座很显著的建筑物:外表是个很大的银灰色的球体,老远就能看到这个与众不同的“太空球”。来温哥华半年了,才首次去这个“太空球”游览。门票:大人十一元多,小孩七元多。后来才发现我们太迟进去了,下午四点多进去,才玩一个多小时就快关门了,只能走马看花,里面玩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即使呆在里头一整天也玩不腻。全部科学演示都是“自助餐”,都要自己动手,难怪美国加拿大的小孩动手能力这么强。Science World里的科学演示都非常有趣,使人们特别少年儿童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科学知识。如:光的干涉原理本来挺深奥的,但一经演示就很容易明白。在里面看了一场工作人员的表演,他的表演生动有趣,几乎每个节目都邀请台下的小朋友上去协助。这里的小孩都非常大方。有个小女孩被邀上去协助作“静电”表演。工作人员叫她用手摸住一个金属球不放,工作人员一按电钮,她的头发顿时竖立起来。逗得台下小朋友哈哈大笑。我在想,我们福州什么时候才能有这样的科学世界啊?
7月10日上午回到了家里后,我马不停蹄地将电脑连上因特网,开始找工作。首先,打开伊妹儿信箱从过去的来信中找联系过的公司(包括被我拒绝面试的公司),马上向他们发信,告诉他们我已离开CBS,现在是Available(这里指“待业”)。有的还给他们打了电话。后来发现打电话没什么效果,给他们发Email就行了。人家想要你,自然会跟你联系。我也给Kathy发了Email。她很快给我回信,表示愿意帮我看看有什么机会,还问我是什么原因离开CBS,是人家不要我,还是我不喜欢那个公司。我当然没跟她说是被“炒鱿鱼”,只说是因为嫌工资低才离开那个公司的(这也确是事实)。接着,首先要做的事是修改简历。我将三月份找工作时写的简历稍微修改了一下,添加上在CBS的工作经历。这是一段很短的经历,但却是很重要的经历,因为这可是珍贵的“加拿大工作经验”啊!确实,我在这短短的三个多月里做了不少项目:Chat(聊天室)、Message Board(论坛)、Student Attendance(学生缺勤管理)以及考察了一些商用软件(Mike准备购买这些软件用于网站之中)。为了利于找工作,我马上意识到应该要求CBS公司为我写一份Reference Letter(推荐信),证明我在该公司做过的成绩。于是,马上向Mike发Email,请他们为我提供方便。当即就得到了他的应允。很快,Alex叫Gary起草,由Alex经理的名义,为我签发了一份挺象样的Reference Letter。在此之后的几次招聘面试中,我都出示了这份推荐信。由于有了上次找工作的经验,我不停顿地通过Email发简历,即使有了面试机会,也没有松懈发Email,每天都在网上不停地搜索招聘广告,一看到机会就立即将Resume“射”出去。温哥华确实有很多适合我的职业Web Developer/Pogrammer的工作机会,我在短短的15天里发了一百多封求职信。得到了好几个电话面试和当面面试的机会。机会是不少,但成功并不容易。本那比医院是个很理想的国营单位,我在下岗后的第三天就到医院去面试。但过了二十几天后才收到了一封很有礼貌的落选通知书。BCAA(汽车协会)也是一个旱涝保收的好单位,福利非常好。在一家中介公司的介绍下,我去那里面试。后来也没录取。我原来打算争取一个星期就找到工作,尽快结束这悲惨的局面,想不到眼看就要两个星期了,还是没有着落。我开始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因为银行里的存款已经不多了。正当这紧急关头,我收到了Kathy的来信。她问我是不是还在找工作,如果还是Available,就给她打个电话,可能会有机会给我。我收到她这含糊其词的Email,马上打电话给她,她叫我什么时候有空去她公司一趟。已是星期五下午3点多,她说“明天也行”,我说星期六不是休息吗,她说为了我她可以来公司等我。(多么善良的人啊!)我说我有车子,可以马上过去,她听了很高兴。我和Kathy有四个月没见面了,一见面,双方都很高兴。四个月前,她面试了我,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录取。似乎为了弥补“过失”,她这次特意向老板为我争取到了这个机会。她说这是个临时的职位,干一个月。一个月后再讨论是否续聘。问我愿不愿意。我正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怎么会不愿意呢?接着,她问我想干什么活?我脱口而出地说“ASP编程”。于是,她就向我布置了工作,并将有关资料交给我,让我带回家看。她说下个星期二来上班,来之前她会给我一个正式的Email通知(她是技术总裁,但也要老板最后点头才行)。第二天(星期六),我就接到了Kathy的Email,欢迎我去上班。我心里悬了两个星期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下来。
在国内时经常参加微软的产品发布会。来温哥华后,今天第一次在离微软总部(西雅图)不远的地方参加微软举行的技术讲座(Field Event)。开发室的Kathy,Ryan(他是Web Designer)和我三人一起去。公司老板亲自驾车送我们到讲座地点:Hotel Vancouver(我也不知道是4星级还是5星级的宾馆)。讲座是微软MSDN(Microsoft Developer Network)组织的,事先到 去登记座位,收到Email回信后就可以去参加。今天讲座内容主要是XML的应用,议程为:l Evolution to Web Servicesl Web Services Overviewl XML Overviewl SOAPl SOAP Toolkitl Future Directions主讲人是洋人,是微软加拿大公司的人,听讲的人大多数也是钩鼻子的洋人,估计有上千人参加,都是温哥华的Brain(高科技人才),可能大多数是程序员。我也看到一些像是中国人模样的人。主讲人看来是个演讲能手,很幽默,常引发笑声,英语讲得虽快,但吐字很清晰,我能听懂90%以上。听讲人都非常安静地听,不象在国内举行类似的微软产品发布会那样乱哄哄的。会议中间休息10分钟,有点心招待:糕饼、咖啡、牛奶、可乐等。讲完后,是征询问题,并摆出奖品(软件,旅游帽等)。这里的人都不稀罕这些东西,没问题的人都走了,我也走了。不想国内开类似会议那样,用奖品刺激人们来参加。出去时,在出口处有三种光盘放在桌面让你拿:1) Windows DNA XML Resource K 2) Developer T 3) Digital Dashboard.写于(仲秋节)夏令时20:07,写完后,到户外观看:一轮黄色的月亮刚从东南方升起。7月25日是我事业的新起点 — 在新的公司Hartford Capital恢复了本专业的工作。由于说好是临时工作,我不得不一边努力地工作,一边继续找工作。Kathy让我用ASP编程,为公司推销人员开发一个报表自动生成系统。该公司的人上班时很随便,经常开玩笑、吃东西等,工作作风与我原来所在的CBS公司大不相同。由于我在CBS时被Mike逼得很紧,养成了紧张的工作作风,所以在新的公司比起别人来,显得很卖力。上班时我很少讲话(原因一是我的性格本来就内向,二是我的英语还未达到与他们打成一片的水平),只是埋头苦干。老板对我的工作很满意,当然跟Kathy的汇报分不开。在此同时,我陆陆续续收到一些公司的Email和电话,参加了几次面试(由于在Hartford Capital公司工作上班早下班也早,所以可以在下班后去面试)。尽管随时准备离开Hartford Capital,但我在这个公司工作心情还是很舒畅的。公司里的人从上到下人情味十足。(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加拿大人与美国人不同的缘故?)整天嘻嘻哈哈,边上班边听音乐,边吃东西。在福州科技情报所工作时,上班可以放音乐,但还不敢放得这么大声。不过我现在感到最欣慰的是,Kathy以及老板都是通情达理的。你有成绩,他们就称赞你;你有缺点错误,他们会谅解你,帮助你改正。如果有什么私事要在上班时间办,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同意你去办。干到8月15日,老板通知我不要再找工作了,就在这个公司长期干下去。老板说,他只有一个要求:要我上夜校,提高英语水平。我当然答应了。不管到哪个公司工作,英语都是最重要的。就这样,临时工提前结束了。
8月16日我正式开始在Hartford Capital工作。由于我告诉他们我是嫌工资少才离开CBS公司的,所以工资的起点就不一样了。原来在CBS时年薪3万(即月薪2500),在新公司当临时工期间按月薪2800算,现在长期工按3000算,还未达到老板叫我提的要求 ---- 年薪4万。他们没有和我签合同,但Kathy以公司技术总裁的名义写给我一封正式的雇佣函,函末尾写着转发给老板。函中说,三个月考察合格后,才全面享受公司正式员工的待遇(如牙医保险等,因为国家的医疗保险不包括牙医保险)。函中聘我为Senior Web Developer/Programmer,这是高级职位,只是好听而已,实际上这里的高级程序员年薪六七万,甚至八九万。我自知未达到那个水平,也不好强求那么高的工资。但我必须向那个目标迈进!我现在要加紧训练自己,使业务和语言适应这里的要求。庆幸的是,老板很愿意培训我,使我更好地为公司服务。Kathy总是无私地把一切知识和技术教给我。她是个非常耐心的人,是我的好师傅,我经常称她Master。我有成绩,她就称赞我是Man;我有缺点错误,她会谅解我,帮助我改正。尽管Kathy有海一样的宽容精神,但我还是尽量独立地做好一切工作。因为我知道,以他人的宽容来原谅自己的过失就永远不会进步。何况这里是资本主义社会,老板要是翻脸无情,我可怎么办?Hartford Capital以前投资其它方面,现在投资办的几个.com公司顾名思义都是办网站来赚钱。真的赚钱了?当然。今年经济状况很好,第一季度净利润25万!我现在参与的 网站实时公布股票信息,并通过Email传播。传播信息是免费的,赚钱是靠在Email上加广告来取得的。现在做的工作主要是改进现有的程序。这些程序有的是用VB写的,有的是用ASP写的。以前我最不喜欢读别人的程序,觉得太累,看别人的程序倒不如自己重新做起。可是现在不得不这样做。现在成了捉“臭虫”(程序中的Bug)专家。我在工作中学到了不少新技术,英语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以前在CBS只是通过Email与美国的老板联系,整天没说几句英语,现在整天耳濡目染英语的环境(这里一个个都是“多嘴婆”),虽然现在我跟他们还是格格不入,但我想我会潜移默化地被“融”进去。最后补充一点:我觉得以前在CBS工作,办公室全是“和尚”,这是生态不平衡的环境。现在的公司十几个人中有4个女的,我办公室是二男一女。只有在这种性别二元化的环境,才会有愉快的情绪,才会有助于把工作搞好。不知读者是否同意我的观点?J这里入学是按划片的。我们刚来时住在维多利亚街(Victoria Drive),学伟被教育局安排在附近的Glad Stone中学就读。由于刚从中国来,等了两三周才入学。刚入学一个多星期,我们又搬到了现在的59街。考虑到转学会影响他的学习,就打算让他在Glad Stone上完学期后再转学。所以,学伟只好乘公交车(沿途包括等车在内花四十几分钟)上学。教育局规定,6月20日之前到自己划片的学校注册可以得到保证,过期就不保证了。我整天忙于工作,超过这个时间才知道这个规定。据说Glad Stone中学是全市倒数第二的中学。于是,我准备将家搬到较好的中学划片内。首先,我从因特网考察了温哥华的几所公立中学:1)Vancouver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温哥华技术中学): 从课程来看,这所学校可能就是普通中学,不是职业中学。但刚创办时是只收男生的职业中学。这所虽然是温哥华的一所比较大的中学(学生1800人),但我从网页介绍觉得,没有出什么高才生,突出特点是多民族,华人占了最大的部分。如果学伟去这所学校,接触的华人更多了,整天讲汉语,英语就难以提高。所以我不想让他去这所学校,虽然这所学校离我当时的工作地点近。2)David Thompson Secondary School(大卫.汤姆生中学):从介绍看,这是一所很好的中学,规模跟温哥华技术中学差不多,但课程比温哥华技术中学多。出过很多高才生:1993年有个学生获全省学业最佳奖,1990年有个学生获省银质奖章。每年都有很多学生在参加奥林匹克物理和数学比赛中取得好成绩。3)Sir Winston Churchill(丘吉尔中学):从网上看丘吉尔中学的简介,是我住处附近三所中学中最好的学校,规模大一点(2000名学生)。近年来有三个教师获得优质教学总理奖,一名获突出教学奖。10-15%的学生获UBC(即BC省大学)的优秀学生奖,14名学生在1998年获SFU大学的奖学金。4)John Oliver中学:我们住的59街划入这所中学。该校网页 在建设中,是空的。对以上几所中学分析后,我首先把目标对准汤姆生中学。6月26日(星期一),我来不及请假就和儿子到了汤姆生中学。校长明确地说,满员了。我问如果搬入划片区行不? 他说也要排队,到九月才能答复。当天晚上,我就租到了汤姆生中学划片区的一座房子,第二天向房东借了地税单就又到了汤姆生中学(事先又来不及向公司老板请假)。我把地税单给校长看。这位校长非常傲慢,他说,“你还没有搬进去,光凭这张地税单是不够的。”还说,“即使你搬进去了,可能也要等待一年以后才能进我们这所中学。”我只好把刚租的房子退了,把目标转向丘吉尔中学。丘吉尔中学办公室的一位老师说,“你要先搬家再来找我们。”我想,如果搬到丘吉尔中学划片区,又不让进怎么办?还是先不搬吧。后来,我从另外一个网页查到了自己划片区John Oliver中学的情况:该校规模小一点(1400名学生)。强项是音乐、美术、电脑动画等。觉得还不错。于是最后把目标转向了John Oliver中学。John Oliver中学叫我们先去教育局,我们去教育局后几天,教育局通知我们,John Oliver中学有个空位,已把学伟档案转到John Oliver中学,叫我们等待该校通知。8月底的一天,John Oliver中学校长Moro打电话来,说准备第二天面谈。可是晚上又打电话来说,取消第二天的面谈。原因是满员了,说学伟现在等待名单的第三名。说:可能安排在John Oliver中学,也可能安排到其它学校去,叫我们等待通知,最迟9月15日会得到通知。在这地方办事凭法律和规定,没有后门可走,没有人情可讲。我们只好眼巴巴地等待通知。9月4日开学了,眼看着别人孩子去上学,还是没音信。9月15日下午4点多,学伟看没电话来,就打电话叫我给Moro打电话。我打了,Moro说,“学校又开了个班,可以肯定学伟安排在John Oliver中学,但可能要下星期二才能通知你们。”9月19日(星期二),Moro校长果然给学伟打了电话,通知他第二天到校面谈。第二天面谈后,历时三个月的转学终于完成了。最后补充一点:值得庆幸的是,学伟现在的同学都不是华人,由于我们住处附近印度人占多数,所以学伟班上大多数是印度人,也有一个法国人。这样,学伟在学校只能讲英语了。00-9-23 12:45 PT补充:课程选择9月21日,学伟和Consellor(辅导员,相似于国内的班主任)进行面谈,选了以下课程:ESL 2 Reading (英语阅读)ESL 2 Writing (英语写作)ESL 2 Social Study (英语:社会学习)Mathematics 10 (10年级数学)Science 10 (10年级科学)WoodWork 10 (10年级木工)Metal 10 (10年级金工)-- 金属切削机床Phys Educ 10B (10年级体育)所有课本可从学校图书馆借到,但不允许在书上写字,学期结束时归还。各门课在不同的教室上。
我对加拿大人的印象越来越深:热情、待人诚恳、不取笑别人或揭人的短,遵守公德和公共秩序,互相谦让。还有就是乐于助人。和很多国家一样,不设交通警,街上交通井然有序。在公共场合总是互相谦让,“Thank you”、“Sorry”等礼貌用语用得很自然、普遍。如:乘公共汽车,从来不争先恐后硬挤上车。在车上也从来没看到抢座位的现象,总是互相让座。今晚我去超市想买冰箱除臭剂。在摆有空气除臭剂的货架上找了好久没找到冰箱除臭剂。后来问旁边的一位洋人:"Excuse me."她马上应道:"Yes?".我问:"Could you tell me where I can find the deodorizer for the refrizerator?" 她很热情向我推荐Baking Soda,说它既便宜又管用,这里的人都用这种东西作冰箱除臭。到了放Baking Soda的货架前,她指给我看,还做了一番介绍。我买了一盒(才84分),每盒象小宝贝一样大小(比小宝贝厚一点),在盒顶开个孔,放在冰箱中,可除臭三个月。00-9-28 19:5 PT这里的天气预报真准!这个月初就预约今天参加路考。上次路考下大雨。所以很担心今天下雨。这个星期一就从看到温哥华今天会从晴天转成雨天。昨晚又预报今天晚些时候有雨。果然不出所料,路考时多云转阴,回家晚饭后,就下起小雨来了。最近都是晴天,好久没下雨了。这几天学伟都骑自行车上学。为了安全,从小路骑。去学校的路是上坡,比较费劲,正好让他锻炼身体。骑回家就很轻松了,10分钟就滑行到了。开始骑自行车之前,学伟怕车被人偷,非得让我买了把锁才敢骑到学校去。后来才发现这种担心是多余的。这里根本没人偷车。他学校学生都住在附近,几乎没人骑车去。除了学伟的外,只看到另外一辆车。学伟说,不但没人偷车,昨天车坏了,停在学校,居然还有人背着他帮他修车。路上开的几乎都是汽车,所以没有自行车道。这里骑车大多是为了休闲娱乐或锻炼身体而已。但也有一些人骑车上班,我的顶头上司Kathy就是这样。车子不用报牌就可以上路。但为了安全,一定要戴头盔。考驾照对新移民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没驾照当然也可以生活。但持有驾照有以下几个好处:1) 给生活带来极大便利。这里地广人稀,不管是购物、游玩,还是办其它事,都要到比较远的地方去,自己没有汽车是很不方便的。这里公交车很发达,上下班时间车次很多,但其它时间车次就很少了,有时要等半个钟头。为了办一件事,有时转了三次车,等车时间就花了一个多钟头。这里一般是一周买一次菜,自己有汽车,周末买菜就可以多跑几家,买价廉物美的,而且免除了手提的劳累。2) 驾照就是身份证。这里没有发放居民身份证。驾照是最好的身份证。在需要出示Photo ID(有相片的证件)的时候,只要出示驾照即可。要不然要带护照,很麻烦,万一丢失就惨了。3) 有的公司招聘时需要招持有驾照的人,或对持有驾照的人优先录用。4) 有人说,来加拿大不开车,就体现不了这里的优越性。我觉得有道理。开车本身就是一种冒险活动。一个人的生活如果没有一点刺激,还有什么意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开车可以培养一个人对于生活的进取和拼搏的精神。正是基于以上几点原因,才促使我一次又一次地去考驾照:笔试考了2次,路试考了4次。最后夺得了胜利。本不应该考这么多次的。下面介绍我的经验教训,可能对其他人有所启发帮助。第一次笔试是在5月12日。笔试前没有参加任何驾驶学校,完全自学在ICBC免费拿到的一本小册子《Safe Driving Guide》(这本小册子有中译本,在书店可买到,我没买)。考试不用预约,交$15就能参加。考试采用触摸屏电脑。考题有中文版,我选英文版。全是四选一的选择题。很容易。但做到某一题时,我不敢肯定自己的想法,就想打开那本小册子看看。我不知道是闭卷考,就贸然打开那本小册子。结果被远处监考人员(根本不象监考,她在同时干其它事,似乎是很自由的考试)发现了。马上取消我的考试。我辩解说,你们应该事先告诉我这是闭卷考啊!可是辩解没用,他们说,考试就是考试,不能看书,这是常识。告诉我第二天再来吧。第二天我又花了$15,顺利通过了考试。后来体检眼睛也都合格。我有中国驾照,只能在入境后半年内使用。所以我要争取在8月底前参加路试,考取BC省的驾照。路试前我跟驾驶学校的老师学了5次累计8小时。自己开车上班一个多月。自以为技术可以了。就准备参加路试。第一次路试是在7月25日,正好是我下岗再就业后的第一天上班。Kathy很愿意让我去参加考试。在Burnaby参加了考试,交$35。考官是个身体异常肥胖的洋女人。她肥大的身体把我车子的手刹都遮住了。她一坐进来就感到不舒服的样子,叫我把收音机开小或关掉。车子刚出发,路口高高的“STOP”牌我没注意到(如果在半路上我会注意的),没完全停车就开出去了。结果这个傲慢的胖女人马上取消了我的考试。出师不利,真倒霉!据说,有外国驾照的人特别不容易通过这里的路试。很多中国大陆和台湾来的人,已经在原居住地开了十几年的车,但来这里后,考了四五次还考不上这里的驾照。原因是这里的驾车规则不一样,原来养成的开车习惯很难改过来。我虽然有中国驾照,但我的坏习惯是在这里的一个多月开车中养成的。我只跟这里的教练学了8小时,为了省钱就不学了,就自己上路开了一千多公里。自以为没问题了,就参加路试。第一次路试时,还没上路就被那个胖女人Fail掉了,心里很不服气。第二天又到另外一个考场(在麦当劳路)路试。第二次路试照样先交$35。考官是个男的中年香港人。照样很严格。但没有马上把我Fail掉。整个考试过程我觉得发挥得很不错。但还是没过关。刚上路时,我特别注意路口有没有“STOP”牌。我看没有,就没完全停下来就出去了。后来考官说,从小路进入大路时都要停,就扣了我10分。这里考试扣分超过45分或者发现有危险的动作,就不及格了。严重者不允许以后再考。后来,有三次转弯前没有扭头观察,每次各扣10分。有一次换车道时由于虚线范围很短而压到了实线,扣10分。有一次左转时速度太快,不但扣10分,而且被判为危险动作。最后,经过Play Groud(运动场地)时,速度超过了规定的30km/h,严重违反了交通规则,立即被“判处死刑”。停止考试。我觉得很奇怪,我开了一千多公里都开得好好的,怎么到考官手上就被挑出这么多毛病来?我埋怨他太严格了,他说是按规定评分。跟他辩论了一会儿(特别关于路口没有“STOP”牌要完全停车),不管怎么样,了解了路考的规定。$35没算白花。(作者:福建移民)
澳洲留学移...
Nina.伍明秋
澳洲留学移...
澳洲留学移...
美加留学投...
美国EB-5投...
论坛强推帖
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滴答移民
根据澳洲相关法规的规定,申请移民澳洲...
又是一年冬令时,大雪封门的日子还远吗? 回想去年那个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疯狂的麦咭在哪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