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县有多少1953年出生属什么的李兴荣?

精美旅游网站制作:1888元打8折就能拥有自己的企业网站啦!咨询电话: 2660125 QQ 693622
··················································
镇远旅游指南:贵州镇远县人物英烈目录
]   作者:
舞 阳 镇
姓   名&&&&&&&& &简        历
王 玉 坤 男,1930年5月出生于舞阳镇共和街的贫民家庭。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4月牺牲于盘县。
田 永 生 男,1929年出生于舞阳镇大菜园乱石窑的农民家庭。1949年12月参加镇远专署公安队,1950年牺牲于涌溪乡鼓楼坪,年仅21同岁
杨 秀 木 男,1945年出生于舞阳镇大菜园乱石窑的农民家庭。1966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日牺牲于云南省。
孙 文 炎 男,舞阳镇民主街人,镇远专署公安队战士,日牺牲于镇远县鹅翅膀。
涌 溪 区
姓   名 简       历
唐 学 伦 男,1931年3月出生于黄桑乡干溪村农民家庭。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1月在抗美援朝中于朝鲜战场牺牲。
杨 昌 余 男,1949年3月生,黄桑乡岔河村黄毛坡人。196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日于陕西省牺牲,共产党员。
杨 昌 贵 男,1934年生,黄桑乡田村人。1951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6月牺牲。
魏 德 永 男,1958年生,黄桑乡魏家屯村人。1978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日牺牲于对越自卫还击战前线。共青团员。
杨 万 生 男1935年生,黄桑乡黄桑田村半边街人。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参谋,1969年7月于云南省昆明市牺牲。共产党员。
刘 第 金 男,1927年生,黄桑乡黄桑田村雷家寨人。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5月,在抗美援朝中于朝鲜战场牺牲。
张 和 荣 男,1930年出生于涌溪乡小溪村农民家庭。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在抗美援朝中于朝鲜战场牺牲。
吴 光 和 男,1960年6生,涌溪乡芽溪村寨龙人,1978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日于对越自卫还击战前线牺牲。共青团员。
李 泽 南 男,1910年生,涌溪乡中屯村人。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班长。1948年于天津市牺牲。
雷 国 斌 男,1932年生,涌溪乡芽溪村人。1950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铁六师,1961年8月于普定县牺牲。
谢 文 银 男,1943年出生于两路乡沿河村板滩小队农民家庭。1962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班长。日于广州市牺牲。党员
潘 武 权 男,1945年11月生,两路乡苦李坪盘坡人。1964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指导员。日牺牲于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共产党员。
杨 景 裕 男,1932年生,半屯乡打杵岩村唐旗屯人。1953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同年9月在抗美援朝中牺牲于朝鲜战场。
安 万 成 男,1930年生,文德乡小田溪村土地塘人。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9月20日于辽宁省丹东牺牲。
青 溪 区
姓   名 简       历
杨 光 兴 男,1924年生,清浪镇东门村梯子坎小队人。1949年11月参加征税工作。日于本县铺田乡牺牲。
熊 代 富 男,1945年生,8清浪镇红旗村石井人。1966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6月30日牺牲于云南省禄丰县。
石 康 德 男,1937年生,,清浪镇五组人。日,在抗美援朝中于朝鲜战场牺牲。共产党员,副排长。
尹 汉 清 男,1937年生,清浪镇河档村沙坪人。1959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3年10月于四川省重庆市牺牲。共产党员,指导员。
唐 有 模 男,1932年生,清浪镇红旗村挂刀坪人。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7月,在抗美援朝中于朝鲜战场牺牲。
宋 福 臣 男,1930年11月生,竹坪乡竹坪村罗家溪人。1949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在抗美援朝中于朝鲜战场牺牲。
杨 贞 华 男,1928年生,竹坪乡竹坪村石家洼人。民兵,1950年于剿匪中牺牲。
李 培 英 男,1903年生,竹坪乡珠砂村店边人。民兵,日于竹坪上寨溪剿匪中牺牲。
杨 贞 刚 男,1948年12月生,竹坪乡竹坪村人。1969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日牺牲于辽宁省元宝山。共青团员。
陈 世 云 男,1945年生,羊坪镇金盆村李子坪人。1966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0月牺牲于永洪镇。共青团员。
潘   忠 男,1932年生,竹坪乡竹坪村人。1949年参加公安局工作,1952年于镇远牺牲。
姚 伦 权 男,1959年生,羊坪镇侯家村人。1978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日于越自卫还击战中牺牲。共产党员。
王 秀 全 男,1934年生,羊坪镇羊坪村人。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3年在抗美援朝中于朝鲜战场牺牲。
杨 余 清 男,1925年生,羊坪镇侯家村田坝人。1947年5月参加国民党部队后起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日在抗美援朝中于朝鲜战场牺牲。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排长。
汪 永 兴 男,1928年生,羊坪镇上寨村人。1949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日在抗美援朝中于朝鲜战场牺牲。
杨 胜 元 男,1948年生,羊坪镇下街人。196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0年1月于云南省峨山县牺牲。共产党员。
曾 英 龙 男,1931年11月生,羊坪镇羊坪街曾家院人。民兵,日于羊坪胡家冲剿匪牺牲。
杨 福 渊 男,1940年生,后山乡姚坡村人。1959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日于云南昆明市牺牲。排长、共产党员。
梁 藏 超 男,1931年生,铺田乡大龙村人。1951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日牺牲于基建工地。
龙 秀 谋 男,1946年5月生,铺田乡建设村人。1966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8月1日于云南牺牲。
袁 通 海 男,1932年生,铺田乡袁寨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日牺牲。
袁 明 亮 男,1917年生,镇远县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于浙江牺牲。葬于浙江省丽水县南边。
谢 邦 文 男,竹坪乡人,1962年4月生。共产党员。1981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日于对越自卫还击收复老山战斗中牺牲。
唐 仁 军 男,后山乡人,1962年12月生。1983年1月
熊 代 乾 男,清浪镇人。1983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84年28日于对越自卫还击收复老山战斗中牺牲。
蕉 溪 区
姓   名 简       历
秦 利 达 蕉溪区江古乡人。1910年生,1938年于保卫上海与日军第一次战斗中牺牲。
向 仕 炳 名炳坤,男,1910年生,蕉溪镇猛溪村川岩坪人。民兵,日于青溪关口剿匪牺牲。
张 长 远 男,1951年生,蕉溪镇露溪村大寨人。1978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日于对越自卫还击战前线牺牲。
刘 德 贵 男,1958年生,蕉溪镇岔河村石板溪人。1977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日于对越自卫还击战前牺牲。
张 绍 奎 男,1910年生,蕉溪镇大路人。1948年12月参加革命,后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8月抗美援趄中于朝鲜战场牺牲。
杨 山 清 男,1917年生,蕉溪区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于安徽省宿县张围子牺牲。
肖 成 信 男,1934年生,江古乡肖家中寨人。1956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1年11月于丹寨县牺牲。共产党员。
陈 胜 奇 男,1958年出生于江古乡江古村陈家山农民家庭。197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日于对越自卫还击战前牺牲。团员。
陈 应 章 男,1932年生,大岭乡江锁坝寨人。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3年在抗美援朝中于朝鲜新义州战役中牺牲。
吴 佐 银 男,1951年出生于江古乡中所村白竹山的农民家庭。1969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9年于四川省万源县牺牲。
汤 黔 龙 男,江古乡人,1963年6月生。共青团员。198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日对越自卫还击收复老山战斗中牺牲。
羊 场 区
姓   名 简       历
沈 光 禄 男,1908年生,羊场镇小坝村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日牺牲于海南岛。
彭 清 和 男,1931年生,羊场镇小坝村上小园人。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3年10月于玉屏县大龙牺牲。班长。
黄 定 华 男,1937年生,都坪镇天印村盖叶坡人。1956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0年8月于凯里县炉山区牺牲。共产党员、班长。
黄 培 昌 男,1946年生于都坪镇下屯村中寨的农民家庭。196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6年5月于云南省禄丰县牺牲。共青团员。
杨 胜 科 男,1934年生,都坪镇都坪后街人。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7月牺牲于江西省资溪县。共青团员。
李 兴 禄 男,1941年出生于尚寨乡大河村新田湾的农民家庭。1959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0年4月牺牲于普定县。
冯 安 治 男,1932年出生于路腊乡河坝村农民家庭。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于三穗县剿匪牺牲。
廖 朝 文 男,大坝乡廖家屯人。1962年12月生。共青团员。1982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84年28日于对越自卫还击收复老山战斗中牺牲
金 堡 区
姓   名 简       历
邰 老 顺 男,1937年出生于报京乡报京大寨农民家庭。1953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日在抗美援朝中朝鲜战场牺牲。
李 国 会 男,1932年生,金堡乡羊满哨村大冲人。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日在抗美援朝中于朝鲜战场牺牲。班长。
滕 久 友 男,1917年生,冽洞乡冽洞村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2月于四川省彭山县牺牲。
张 秀 梅 男,1931年出生于冽洞乡冽洞村农民家庭。1950年参加余庆县公安队。日于施秉牺牲。
在镇远县牺牲的外地籍烈士
姓   名 简       历
景 永 义 云南省华宁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日在县境内剿匪牺牲。葬于革命烈士陵园。
李 俊 清 河北省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司药。日于县境内牺牲。葬于革命烈士陵园。
窦 长 海 安徽省合肥市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日于镇远县剿匪牺牲。葬于东关革命烈士陵园。
袁 富 有 山东省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日于三穗县长吉区剿匪牺牲。葬于镇远革命烈士陵园。
刘 俊 川 河南省南阳市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日在剿匪中牺牲。葬于东关革命陵园。
郝 发 政 山东省茌平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司号员。日下午于县内剿匪牺牲。葬于东关革命烈士陵园。
邓   侑 江西省贵溪县人,于镇远县公安局工作。日在剿匪中牺牲。葬于东关革命烈士陵园。
肖 宪 宏 河南省武岗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日于剿匪中牺牲。葬于东关革命烈士陵园。
除 国 盛 江西省贵溪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日于剿匪中牺牲,葬于东关革命烈士陵园。
林 锡 兴 浙江省温州市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副连长。日在剿匪中牺牲。葬于东关革命烈士陵园。
刘 一 新 女,四川省成都人。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化教员。日于三穗县瓦寨牺牲。葬于镇远县革命烈士陵园
任 用 信 河北省南宫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团部警卫员。日于剿匪中牺牲。葬于东关革命烈士陵园。
吕 希 新 江西省贵溪县人,1950年任羊场区政府工作员。于日牺牲。葬于东关革命烈士陵园。
杨 宗 春 辽宁省长海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日于剿匪中牺牲。葬于东关革命烈士陵园。
陈 伯 银 浙江省温州市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日于三穗瓦寨剿匪牺牲。葬于本县革命烈士陵园。
梁   砥 女,河北省唐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化教员。日于三穗瓦寨剿匪牺牲。葬于镇远县革命烈士陵园。
孟 中 平 山东省长清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营级记者。日于三穗瓦寨剿匪牺牲。葬于镇远县革命烈士陵园。
毛 树 清 四川省南川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日于镇远县牺牲。葬于东关革命烈士陵园。
葛 庆 新 山东省长清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副班长。日在县内牺牲。葬于东关革命烈士陵园。
刘 德 云 云南省大理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日在县境内剿匪牺牲。葬于东关革命烈士陵园。
唐 保 贤 浙江省绍兴人,施秉县警卫营战士。日在镇远县剿匪牺牲。葬于东关革命烈士陵园。
邹 鲁 凤 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化干事。日在三穗县丽寨剿匪牺牲。葬于镇远县革命烈士陵园。
童 丽 华 福建省永安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宣传员。日在镇远牺牲。葬于东关革命烈士陵园。
龚 建 民 四川省富顺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日在镇远牺牲。葬于东关革命烈士陵园。
陈 忠 财 山东省东平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班长。日在本县境内牺牲。葬于东关革命烈士陵园。
刘 福 贵 云南省石屏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日在剿匪中牺牲。葬于东关革命烈士陵园。
吴 连 江 江西省贵溪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日在镇远牺牲。葬于东关革命烈士陵园。
刘 福 德 山东省齐禹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连长。日在剿匪中牺牲。葬于东关革命烈士陵园。
饶 彪 水 江西省东乡县人,中共镇远地委通讯员。日在本县牺牲。葬于东关革命烈士陵园。
李 光 云 山东省武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副班长。日在剿匪中牺牲。葬于东关革命烈士陵园。
刘 发 财 河南省商丘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1951年在镇远县牺牲。葬于东关革命烈士陵园。
杨 树 彩 云南省昆明市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日在镇远县牺牲。葬于东关革命烈士陵园。
王 廷 祥 河南省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1950年在镇远县牺牲。葬于东关革命烈士陵园。
王 福 芝 福建省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七军随军学校学员。日在镇远县牺牲。葬于东关革命烈士陵园。
王 禹 亭 辽宁省沈阳市人,雷山县人民武装部副部长。1954年8月在凯里市大风洞牺牲。葬于镇远县革命烈士陵园。
刘 忠 华 河南省濮阳县人,雷山县警卫营排长。1日牺牲。葬于东关革命烈士陵园。
魏 玉 祥 云南省富宁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班长。日在本县牺牲。葬于东关革命烈士陵园。
赵 光 显 江苏省丰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镇远军分区警卫连组长。日在镇远县牺牲。葬于东关革命烈士陵园。
张 庆 明 江苏省丰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副班长。日在县内牺牲。葬于东关革命烈士陵园。
陈 满 堂 福建省华安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分队付。日牺牲。葬于东关革命烈士陵园。
郑   彪 江西省贵溪县人,江古乡政府通讯员。日在剿匪中牺牲。葬于东关革命烈士陵园。
李 金 清 河北省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镇远军分区教导队学员。日在剿匪中牺牲。葬于东关革命烈士陵园。
张 景 伍 河南省原阳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电话兵。日在剿匪中牺牲。葬于东关革命烈士陵园。
王 德 珍 山东省万城县人,施秉新桥区区政府助理员。日在剿匪中牺牲。葬于镇远县东关革命烈士陵园。
刘 春 廷 山东潍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班长。日在剿匪中牺牲。葬于东关革命烈士陵园。
刘 文 生 江西省进贤县人,中共镇远县委会通讯员。日在剿匪中牺牲。葬于东关革命烈士陵园。
贾 兰 文 山东省齐河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镇远军分区教导队学员。日在剿匪中牺牲。葬于东关革命烈士陵园。
张 其 名 山东省原河西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班长。1950年4月在剿匪中牺牲。葬于清溪区羊股垴。
王 红 钧 山东省原河西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通讯员。1950年2月在剿匪中牺牲。葬于青溪区竹坪乡六村。
王 光 华 山东省原河西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通讯员。日在剿匪中牺牲。葬于青溪区竹坪乡六村。
田 绍 祥 山东省河西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连长。日在剿匪中牺牲。葬于肝溪区竹坪乡六村。
潘 根 有 浙江省建德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班长。1951年2月在剿匪中牺牲。葬于涌溪区两路口。
吴 大 昌 云南省隆良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通讯员。1951年2月在剿匪中牺牲。葬于涌溪区两路口。
阮 三 郎 山东省郓城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通讯员。1950年8月在剿匪中牺牲。葬于涌溪区两路口。
刘 明 月 山东省齐河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通讯员。1950年在黄泥岗剿匪中牺牲。葬于盘山。
邹 凤 相 陕西省镇安县人,炊事员。日牺牲。葬于东关革命烈士陵园。
王 绪 英 山东省长清县十四区郑家坊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排长。日在剿匪中牺牲。葬于青溪西门外。
胡 才 奎 江西省进贤县四区赵埠乡赵下村人。1950年1月于都坪牺牲。
马 成 龙 山东省齐禹县第四区东油房人,羊场区副区长。日于"龙场(羊场)事件"中牺牲。
姜 尔 元 山东省齐禹县四区姜楼人,警卫员。日于"龙场事件"中牺牲。
李 小 宝 男,安徽省张围乡九保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1950年4月牺牲于盘山北槐。
籍贯不明的烈士
姓   名 简       历
刘 德 鲁 日在镇远县牺牲。葬于东关革命烈士陵园。
王 树 山 日在蕉溪牺牲。葬于东关革命烈士陵园。
陈 昌 竹 日在两路乡谢家寨剿匪牺牲。葬于东关革命烈士陵园
刘 玉 云 日在两路乡谢家寨剿匪牺牲。葬于东关革命烈士陵园
张 开 明 日在两路乡谢家寨剿匪牺牲。葬于东关革命烈士陵园
郑 树 林 日在两路乡谢家寨剿匪牺牲。葬于东关革命烈士陵园
孟 庆 和 日在两路乡谢家寨剿匪牺牲。葬于东关革命烈士陵园
宋 兆 发 日在两路乡谢家寨剿匪牺牲。葬于东关革命烈士陵园
张 整 玉 1949年12月在蕉溪抱木溪剿匪牺牲。葬于抱木溪。
佚   名 1949年12月在镇远县牺牲。葬于盘山。
佚   名 在镇远县牺牲。葬于盘山。
注:还有佚名者二十名,均在本县剿匪牺牲,其遗体葬于东关革命烈士陵园。
镇远旅游信息:贵州镇远县人物传记-3陈用之
  陈用之,号克逊,镇远青溪街人,1895年生。幼时,就读于家乡塾馆,学习勤奋喜好书法。
  1922年,到贵阳当警察,随后又到桐梓县举办的贵州"将教班"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即校任教。
  1926年,用之随王天培部北伐。因战功由排长升连长,旋升营长。到达武汉以后,所以擢升团长。1927年,用之在南京埔口与孙传芳部激战,大败孙传芳部,旋被提升副师长、师长等职。
  所带部队,皆吃苦耐劳,勇于作战。一次,张宗昌派军攻打王天培部,用之奉命率部先作埋伏,待张宗昌坦克兵到来,随即爬上坦克顽强撕杀,把张宗昌的坦克部队打败。
  用之声音宏亮,善于言辞。用之求知欲强,给自己定有一个硬任务,每天必须学会三个字,从不间断。即使行军途中,也要叫"传令兵"背上小黑板在前,自己随后攻读。并喜爱书法,仿习何绍基的字体,有空即书。所写楷书,战士们常常当成"字贴来学习。
  1931年,解甲归里,足不出户,躬耕于屋后园圃。毛光翔任贵州省主席时,曾电请任特务团团长,坚辞不就。1935年,国民党中央军入黔,贵州省主席薛岳路过青溪登门拜访,用之初则蚊帐遮面,继则破口大骂。薛目睹此状,认为神经失常,不能复用,拜谒未成,只好扫兴而去。
  19554上,因病于家逝世,终年60岁。《中国革命名人录》载有其简历和照片。
  冯吉扬
  冯吉扬,号芋荪,镇远城关和平街人,1894年生。幼时勤奋好学,成绩优异,深受教师赞誉。民国七年(1918年),以第一名成绩毕业于镇远道立中学。后获省教育厅以公费保送至北京大学法律系深造。
  民国八年(1919年),在校长蔡元培,教授李大钊等进步思想的影响下,参加了当时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学生运动。
  民国十一年(1922年)北大毕业后,经李济琛介绍,担任国民党中央党部干事、总干事和执行委员。其时与西北军冯玉祥结识。
  民国十三年(1924年),当选为国民党左派代表,赴广州参加孙中山召集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民国十八年(1929年),南京国民党政府特委吉扬为西南党政视察员(西南特派员),负责视察四川、云南、贵州等省的党务和实况。后被国民党右派排斥。1933年离开南京国民党中央党部返黔。任贵州省政府临时顾问兼贵阳师范等校教员。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奉省教育厅之命,任省立镇远第八中学校长。1936年,省立镇远八中改为省立黔东二十县联立师范,任首届校长。为了办好师范学校,吉扬除报请上级拔款外,还运用他长于京剧的技艺,领街赴贵阳金筑大戏院演出。在《捉放曹》一剧中饰曹操,《空城计》中饰司马懿《拜山》中饰窦尔敦。演出7天,获法币3000元,全部用作办学基金。
  时省立师范校长由教育厅直接任命,其余主任、教师,皆由校长遴选。吉扬选聘大专毕业并富有经验的教师任教。一时,铜仁、晃县的青年学生纷纷而至。镇远县原在贵阳就读的学生,亦于1938年转学回籍。加上抗日流亡镇远的外省青年男女入学,学校遂增至9个班级,学生人数达500余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下半年,由于蒋介石消极抗日,大片国土沧陷。为了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中共镇远地下党在镇远师范成立"民族解放先锋队"、"读书会"、"音乐研究会"等,参加的有几十人。其中宋大鸣、陈学联(地下党员)等,在"读书会"活动中起了积极作用。还组织"学生抗日救国会",经常结队上街宣传演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省教育厅借故撤销吉扬校长职务。省主席吴鼎昌扬言"冯吉扬与共党有联系",要逮捕法办,后得平刚、吴道安等说情担保,方免于难。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西北大学之聘,任该校法律系教授。1947年,任武昌阳明中学校长。
  解放后,应武汉大学校长余耿生之约,任该校法律系教授。
  1957年,病逝于武昌,终年66岁。
  谢廷灿
  谢廷灿,字协臣,镇远城关四方井人。1885年生。少时就读于塾馆。后又于文明书院攻习经史。曾以成绩优良获得奖励。辛亥革命前夕,考入贵州省立优级师范。卒业后,回籍从事地方教育工作。
  民国三年(1914年),任镇远县劝学所所长。开办了六所国民初等小学。民国四年(19154上)镇远道立中学成立,受聘任数学教员。为本地青少年有继续深造的机会,与陆先洲、陈鹏九、谢桂卿、聂仲和等地方人士积极筹办高等学习堂。鉴于当时女子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民国七年(1918年),与储世珍、吴葆光、聂绍勋等发起在卫城东门内建立"敦本女子小学"。接着,"开化女小"、"静德女小"相继成立。民国八年(1919年),"五四"运动兴起,与潘敬三等策动全城中、小学校罢课,并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一千多七中中小学生上街分段演讲,把"二十一条约"张贴街上。向群众逐条讲解,揭露日本帝国主义掠夺和北洋军阀政府卖国的罪行。学生赵嗣仁当众用尖刀割破手指写血书,誓与卖国者斗争到底。运动波及全城,接着商人罢市,爱国口号到处回荡。
  民国十二年(1923年)三月十二日,土匪杨国臣攻打镇远,城内抢劫一空,中小学校被迫停课。眼见青少年无辜失学,非常痛惜,曾作诗以状其貌。诗云:"三三两两话沧桑,昔日学堂今马房,高大朱门多自锁,一日凭吊一心伤。"
  民国二十五年(1926年)春,从王天培部入湘,随师北伐。因王天培被害,民国二十七年(1928年)解甲回籍。
  1929年,镇远首办高初级两级党堂,就任校长。1931年,镇远、三穗、施秉、台江、剑河、岑巩、青溪、玉屏等八县于镇远联合举办"联立中学",受聘为教员。半年后,联中改为贵州省立镇远第八中学,继任教员。在此期间,得到"思想纯正,品行端正"的嘉许。1934年,校长吴会贤抱病逝世,代理校长。1935年,调任县民众教育馆馆长,兼管地方教育事务。1936年,省立八中改为省立镇远师范,任数学教员。1942年,与地方人士聂友兰筹办镇远县立中学。1958年,任舞阳民办中学名誉校长。
  一生从事教育工作,为发展我县教育和培养人才,作出了贡献。1950年,被选为本县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镇远县委会成立,被邀为县政协委员。1957年,列席州政协委员会。曾任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日,因病逝世,终年78岁。
  余明镜(),原名光镇,小名老二,湖南省永顺县人。
  幼时家贫,8岁即为人看牛。因忍受不了地主虐待,12岁逃来贵州。先在黄平、施秉、三穗给人当帮工,后到羊满哨、白腊洞租田种。1939年与晏氏婚后,定居镇远。1952年1月,响应党的号召,将附近农户组织起来,进行换工互助,组成县内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余明镜互助组",开始由6户人家组成,连年夺得丰产。1952年比1951年单家独户耕作时增产64%。1953年这个互助组发展为12户、40口人的常年互助组,粮食产量比1952年增产24%。明镜被评为西南地区的水稻丰产模范。"余明镜农业生产互助组"被评为西南地区的先进集体。西南局还专门出版了《余晚镜互助组连环画册》,介绍其先进事迹。在镇远专区范围内掀起"学习余明镜互助组"的热潮。
  195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大菜园农业生产互助组组长、农民协会主席、初级社社长、高级社社长、公社社长等职。1954年,曾被选为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9年"反右倾运动"中,因抵制过虚报、浮夸、曾遭到"警告"处分。1962年甄别、纠正,恢复了名誉。
  杨饵辛
  杨饵辛,原名杨国秀,湖北省随县人。1899年生。
  湖北省教育学陆军毕业后,即在湖北省从事教育行政和教学工作。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参加"庐山军官训练团"第二期署假训练。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结业后只身来黔(妻儿俱往台湾)。历任国民党民政厅专署视察科长、玉屏县代理秘书、黄平县府秘书、台拱(台江)县县长等职。
  民国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年)于黄平县府秘书任内,因与县长有隙,被定为"贪污"罪,判处有期徒期8年。1945年5月送镇远监狱关押,于狱中常以"佛法"规劝在监之人,使其同登"觉岸"。还经常给法院的在职人员补授语文。复以行医20余年的经验,为同监人看病。先后三年,狱中流行霍乱、疟疾、痢疾、斑疹及伤寒,患者70余人,经饵辛治愈者达30余人。其中贫困无力购药的,饵辛为其购买。年关时节,对无依无靠的人,饵辛习肉酒给以安慰。1946年,狱中疟疾交作,饵辛又捐款并劝募购疟疾药及八卦丹、万金油供病患者服用。1947年夏,复由湖北随县家中专配"如意丹"、"霍香丸"、"痢疾丸"等两斤,航空邮来。不够,又捐款并再次劝募狱中富有者集资配药治疗。同年春寒大雪,狱中无衣御寒者20余人,饵辛捐两万元(法币)买旧棉衣接济。春节,饵辛除友人救济之款捐10万元外,又向各方朋友募化了61万元,使狱中贫困的人得以度岁。饵辛原被判有期徒刑8年,根据狱中表现,仅执行两年十个月,即获提前释放。
  饵辛出狱后,在冲子口悬壶行医。挂起"壶天医生"的牌号。一面给群众看病治病,一面在两湖小学义务教课,每周6节,不取分文。镇远解放,饵辛参加全县教师学习。结束后,在镇远中小学任教。1957年被划为右派。1959年调县中医院当医生。1971年病逝,终年72岁。其遗体葬于县城西门外之尹坡坳。后经其学生和愈过的病患者们共同倡议、捐助,于1988年将其墓移至烈士陵园侧的公墓地。
  向文青
  向文青,号选廷,镇远城关四方井人,1900年生,幼时就读于塾馆,1924年毕业于镇远县道立中学。
  1925年,先后受聘任县立小学、敦本女子小学教员。1926年春。王天培由川南开赴湘西,途经黔东。文青只身出湘,在洪江加入国民革命军第十军王天培部第28师当文书,随军北伐。军长王天培遇害后,部队被收编,个人财物亦被抢劫一空。文青遂于1929年1月,结合同籍的十多个文职人员回镇远。
  年,在县立两级男校、两级女校、省立镇远第八中学教书。1935年--1937年,任第一区(城区)区长。翌年加入国民党。1939年--1941年,调任第二区(龙场区)区长。年,任太极镇镇长和城区中心小学校长。1944年--1948年任青溪区区长兼警察所所长及青溪中学教员。1949年,任县第二中学教导主任。
  日,镇远解放。11月,文青主动要求谒见接管镇远的县委领导,表示:"坚决靠拢人民政府一边,愿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竭尽全力地为人民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11月中旬,镇远县成立支前委员会。文青被选为副主任。日晚,"龙场事件"爆发,区委书记马成龙等牺牲,中共镇远县委考虑文青解放前曾在龙场作过区长,派其前往任副区长。到任后,积极争取当地匪首李建章投诚,为迅速平定和安抚残匪作出贡献。后历任县人民政府秘书、县政协副主席、副县长等职。
  1957年,县委派文青赴北京、上海参观工业建设。回来后,亲自参加镇(远)--羊(场)公路勘测,并任镇(远)--金(堡)公路指挥长。绘制《镇远县行政区城图》。还组织政协委员和地方耆老,广泛收集资料,准备编修县志。所收集的数十万字《史料汇编》对今天修志,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1971年,在家病逝。终年71岁。
  龙正明
  龙正明,镇远涌溪乡田坝村人。1900年生,苗族。曾任农会主席,县政协委员。
  镇远解放后,正明在当地的反封建斗争中起带头作用,拥护党的民族政策,成为当地农民运动骨干。1951年,正明试种水稻1.2亩,收谷1100市斤(县内常年最高亩产500斤左右),创县内水稻亩产历史最高纪录。国务院授予"全国水稻丰产模范"称号。1952年9月下旬,被邀请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受毛泽东主席在怀仁堂接见。
  1973年1月,在家病逝,终年74岁。
  李承泽
  李承泽,原名李承泽英,女,镇远府城三牌街人。1922年5月生。是家中幼女,为父母的掌上明珠,也是同辈最喜爱的小妹。
  1937年秋,考入省立镇远师范学校附设的初中部学习。成绩优良,举止大方,善于言谈。曾被选为"学生抗日救国会"代表、宣传队队长、墙报组稿等。1938年,加入师范学校地下党领导的"音乐研究会"、"读书会"、"民先"队等进步团体。193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
  1940年秋,初中毕业,即赴省考入贵阳女子中学高中部学习。10月,镇远地下党遭到国民党破坏,承泽在贵阳亦被特务盯哨,与组织脱离了关系。
  1944年秋,承泽没有考上大学,想到重庆去读大学预科选修班。听说日本打到独山,急返贵阳。1945年秋考入贵州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1950年毕业,被分配到辽阳棉作试验场任技术员,1951年11月,调原东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农业化系土壤组任技术员。1956年8月,被提为9级助理研究员。
  承泽自1952年担任农肥料研究工作以来,坚持科学为生产服务的方针,亲自深入农村调查,化验分析,总结经验。年于黑龙江省宝泉岭农场搞麦杆堆肥研究,只身背着行李到北大荒,与当地农民一道搞堆肥实验,写出了《农家肥料调查报告》和《关于高温速成堆肥的几个问题》等论文。在《东北农业科学通报》发表。成绩显著,被评为全所先进工作者。
  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曾将自己的问题向党中央、毛泽东主席三次提出申诉。1977年1月,吉林省委批准摘掉李承泽"右派分子"帽子。2月11日,病逝于黑龙江医院。终年55岁。其骨灰运回贵阳。6月,东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委派专人来黔,对承泽家属进行安抚慰问。日,吉林省委农村工作部批准,对承泽被错划为"右派分子"问题,给予平反昭雪。
  吴道安
  吴道安,名德远。镇远城关顺城街人。1898年生。父尚滨,家贫,卖豆腐营生,为人忠厚老实。1923年病逝。父死后,母夏氏无力供给道安继续读书,全靠族叔吴玉清资助。家境的贫困,国家的腐败,促使道安于青年时代发愤求学。
  1919年,道安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镇远道立中学。1920年,考入北京大学国文学系,获省教育厅"公费助学金"的优惠。黔籍学生在京组织"新贵州学会",创办《黔人之声》刊物,旨在"仇洋排外"。贵州省长周西成对这批受了新思想的青年学生产生疑忌,既不准《黔人之声》在贵州发行,又不让这些人进贵州。1926年,吴道安北大毕业后,便到南京去谋求工作。
  1927年2月,吴道安在国民革命军第15军政治部任少校秘书。3月,在江苏国立无锡中学任教。随后旅居沪滨,与兴义友人李居平、林骥材等发刊《竞渡》杂志,出7期而停刊。1928年,道安以"党务指导委员"的身份,受国民党中央第二次派遣来贵州整理党务,曾被周西成秘密派人到住地搜查。1929年7月,毛光翔继主黔政,为了统取全局延用新人,遂邀请当时在外地大学毕业的青年知识分子回黔共匡新政。道安得任省政府秘书长。毛光翔主政三年,被王家烈取代,道安则罢职家居。稍后,王延聘道安任省政府秘书长、顾问等职。1935年7月,道安从政界转入教育界。
  1937年,受贵阳女中之聘,担任高三班国文教员。还在贵阳二中、男师、女师等校任过教。"七七事变"后,任贵阳文通书局编辑所编审委员。1938年,复任《贵州文献》委刊编审兼采访。1940年,上海大夏大学(今之华东师院)迁来贵阳,道安受聘教授。1942年,任贵阳师院副教授。1946年,大夏大学迁回上海,时值贵州省参议会成立,道安被选为省参议会副议长。1947年3月,大夏大学为南京国民党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
  解放初,人民政府一些比较重大的会议,道安都被邀请列席。贵阳市政协成立,党和政府安排道安作市政协秘书长。反右斗争中,被错划为"右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平反昭雪,恢复了公职。
  道安长于书法,对楷、行、草、隶都有较深的造诣,而尤长于楷、行、隶。北大读书时,经常向他崇敬的沈尹默先生(全国著名书法家)虚心求教。沈先生对其敏而好学的精神,亦大加赞赏。在省政府秘书长任内,慕名前来请他写字的,络绎不绝。在省内外颇享盛名,为西南地区著名书法家之一。原"镇远中学"及该校"兰亭"的楹联,镇远名胜"紫皇阁"和原青溪中学礼堂门上的"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鹏志气,龙马精神"等等,都是道安给家乡留下的墨迹。
  道安兼长文史,曾撰写过不少史事篇章,其可考的有,《郑子尹先生年谱》、《论衡校释》、《中国古代史讲义》、《贵州型的社会》、《贵州政局演变史》和《解放前贵州政局演变概述》等。
  1979年,病逝于贵阳,终年81岁。
  余明镜(),原名光镇,小名老二,湖南省永顺县人。
  幼时家贫,8岁即为人看牛。因忍受不了地主虐待,12岁逃来贵州。先在黄平、施秉、三穗给人当帮工,后到羊满哨、白腊洞租田种。1939年与晏氏婚后,定居镇远。1952年1月,响应党的号召,将附近农户组织起来,进行换工互助,组成县内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余明镜互助组",开始由6户人家组成,连年夺得丰产。1952年比1951年单家独户耕作时增产64%。1953年这个互助组发展为12户、40口人的常年互助组,粮食产量比1952年增产24%。明镜被评为西南地区的水稻丰产模范。"余明镜农业生产互助组"被评为西南地区的先进集体。西南局还专门出版了《余晚镜互助组连环画册》,介绍其先进事迹。在镇远专区范围内掀起"学习余明镜互助组"的热潮。
  195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大菜园农业生产互助组组长、农民协会主席、初级社社长、高级社社长、公社社长等职。1954年,曾被选为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9年"反右倾运动"中,因抵制过虚报、浮夸、曾遭到"警告"处分。1962年甄别、纠正,恢复了名誉。
镇远古城旅游指南:贵州镇远古镇人物传记-2周达文
  周达文,原名达定,笔名屈公,俄文名邱贡诺夫。镇远城关和平街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生。其父周英,号克清,前清秀才,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留学日本,曾任国民政府驻日本长崎参赞、领事。后在北京外交部工作,病逝于任。达文兄弟四人:长兄达宣,曾随父到过日本,因割痔疮死于长工崎。二哥号敷世,镇远道立中学毕业,曾任过八寨(今丹寨)威宁等县县长。解放后,病死于帝母庙。四弟达时,北京大学毕业。曾任国民党贵州省政府社会处处长,民国国大代表。
  民国六年(1917年),考入镇远道立中学(旧制四年),民国九年(1920年)辍学,随父去北京。意欲报考北京俄文学校,苦无中学毕业文凭,便借用其二哥达文"道立中学毕业证明书",于是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部。从此,改名周达文,沿用终身。11月,达文以俄专代表身份,参加"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首次会议,随即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为党中央翻泽俄文文献。
  1925年10月,达文受党委派,担任临时党团支部,带领伍修权等一百多名(据伍修权回忆)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从上海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两年时间,从事教务和翻译。
  1927年春,达文就中国留苏学生十分关注的中国的革命的几个重大问题,写信向斯大林求教。4月9日,得到斯大林回信,此信后以"给邱贡诺夫的信"为题,选入《斯大林全集》第九卷。5月13日,斯大林到中山大学给中国留苏学生作报告,系统地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前途和统一战线等10个问题。傅钟主持报告会,达文担任翻译。是年秋,达文调到列宁学院,担任学院中国部负责人,曾写文章阐述毛泽东的主张,得到学院领导的好评和学生尊重。
  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期间,周达文、俞秀松(浙江诸暨县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织成员,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始人之一,1982年中央已平反)、董亦湘(江苏武进县人,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党员)与王明是同学。周、俞、董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党员,在中国留苏学学生中亨有较高的威望。他们对王明在校吹吹拍拍、拉拉扯扯,大搞宗派活动、姿意攻击中共代表团等错误作法,极端不满。对此,王明一次嫉恨在心,趁周、俞、董从中山大学调列宁学院之机,于1928年的苏联反托派运动中,捏造罪名,诬陷达文等在中山大学时组织反党的反革命组织---"江浙同乡会"。把不是江浙人的达文诬为该会的"成员"。
  1931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六届四中全会,王明宗派集团在共产国际来华代表米夫的支持下,篡夺了党的领导权。推行其左倾教条主义路线。达文、俞秀松、董亦湘等,对王明一伙的所作所为更加愤恨,并向共产国际和联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反映了王明、康生等人的情况。王明一伙便以"反对中央领导"的罪名,给达文等戴上了"托派"的帽子,致使列宁学院于1932年春改组了列宁学陆军中国部,撤消了达文、俞秀松、董亦湘三人的工作,调到苏联远东伯力。在此期间,达文任联共远东边疆区党委中文报《工人之路》总编辑,秀松任副总编。
  1937年春,王明,康生利用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接见他们之机,诬告达文、俞秀松是"坏人"。还捏造了一大堆所谓"事实",并指责列宁学院负责人包庇他们。7月14日,达文等于苏联肃反扩大化运动中,被务部逮捕。10月5日,王明、康生一伙又利用职权,于《救国时报》和日《解放》半月刊上发表文章,扣达文等以"托洛茨基匪徒"、"日本间谍"等帽子,并把早已否定的"江浙同乡会"、"反党分子"等罪名重新抬了出来,以致达文被冤死在苏联。牺牲时,年36岁。
  日,中共中央组织部批复贵州省委,同意给达文平反昭雪,使其蒙受50年的冤屈得到了昭雪。
  秦光远
  秦光远,书名秦声扬,别号半仙。蕉溪区江古乡人,1890年生。少时就读于塾馆,后于镇远道立中学卒业。爱好书法。
  1924年5月,贺龙第一次来铜仁扩军,与秦光远结褒,光远积极支持革命,为贺龙扩军备饷,奔走于商会和开明人士之间,被贺龙担任副官长。1925年10月,贺龙第二次来铜仁扩军,光远率部亲赴客寨、龙鱼一带向大户征集粮饷。随后火速赶回镇远,又征行姜文华部的欧百川团来援,这时秦光远任独立第三团团长。
  1926年9月,秦光远随贺龙部由铜仁出师北伐。沿途累立战功,升任旅长。1927年学远从瑞金出发,经长汀、上杭、向广东挺讲,直抵潮州、汕头,投入"汤坑之战"。行抵白马地,被敌军截击,军部与贺锦斋、秦光远两个师失去联系。光远离开部队去到香港,后又回到上升,暂住贺龙曾经住过的公寓、上海秦辰里17号。
  光远打听到过去的拜把弟兄刘竹铭在国民党85师当旅长,于是往刘处谋事栖身,任参谋长职。由于光远参加南京军官高教班审查。光远被介石指示"永不叙用"投下监狱。经多方营救,始获出狱。出狱后,光远准备赴广西参加李济深领导的两广暴动反蒋起义,行前,再次被捕。直到1936年"西安事变",蒋介石被迫释放政治犯,光远始获出狱。
  月,光远领家小奔赴延安,找到了党中央和贺龙。参加了贺龙领导的120师于富平县庄里镇举行的北上抗日誓师大会。根据抗日统一战线的需要,贺龙派光远回白区搞"兵运"工作,并将女儿捷生托光远带回湖南抚养。光远入国民党暂编第五师任少校旅长,秘密地开展"兵运"活动。1940年,病逝于沅陵。
  陈法轼,名从风,字苏庵,化名陈干,贵阳市人。日出生于贫苦市民家庭。1932年春,考入贵州省立第一中学,初中毕业,升入高中。法轼聪敏好学,成绩优异,在班里名列前茅。
  1937年3月,法轼因家境困中途辍学,考上贵州省邮政管理局务佐,在贵阳加入"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读书会"等进步组织,并为"民先"骨干。
  10月1日,法轼调镇远县邮局襄办。由于任务繁重,过度疲劳,工作时从楼上收发室摔倒下来,身受重伤。医治半年始愈。为了很快康复,坚持锻炼。每天清晨即起,负重20公斤,由邮局至文德关来回奔跑。以增强体质,待机革命。
  1938年,田伯萍奉中共贵州省工委指示,调来镇远开展地下工作。与法轼结识,情同手足,后介绍法轼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镇远县第一个地下党支部成立。伯萍任书记,谢速航任组织委员,法轼任宣传委员,直属中共贵州省工委领导。
  年底,法轼调回贵阳。1939年2月,与沈天生积极筹备"贵州省邮务工会"。4月,省邮务工会成立,法轼被选为理事。沈因工作调走,法轼被推选为常务理事。6月,法轼复调镇远。法轼和中共湖南地下党员谭森科二人将田伯萍介绍到省立镇远民教馆工作。从此,镇远地下党便以职业的合法身份,公开地开展活动。选定省立镇远师范学校为重点,在学生中发展 "民先",组织"读书会"、"音乐研究会"。排练节目,演唱抗日救国歌曲。法轼还独出心裁地利用汽油桶做成大胡琴在街头宣传演出,唤醒民众。
  7月9日,法轼以"邮务工作镇远特别组"名义发出函件,响应湖南常德邮工加薪要求,又与镇远电报局工务主任谭森科组织成立"镇远邮电员工俱乐部",组织工人学习文化和时事,宣传抗战。
  法轼在筑在镇远的革命活动,引起国民党的极大注意,派特务跟踪盯哨,随时密报。椐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办公厅日密称:"贵州省邮管局将派前镇远邮局共产党首要陈法轼回镇远局工作,尚未到差,请转函贵州邮管局迅予查办。"7月20日又称:'陈干原名法轼,为镇远共产党鼻祖,已获铁证,请设法制裁。""镇远邮局襄办陈法轼,迭据密报,有为共党密递文件情报,……""凡陈法轼等往来邮件,均用邮政公事信封,避免检查。"法轼的一举一动,都被敌人严密监视,但他心胸坦荡,无所畏惧,照常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救国宣传。以致国民党邮政局查办人也不得不承认:"陈法轼刻苦好学,喜于公余之暇登山临水,与农民聚谈或与友人读书,有时集合邮局同仁及附近居民之幼龄儿童唱歌游戏,十分活跃,因其秉性刻苦,故很同情于劳工阶级。
  1940年初,法轼突然被调赤水土城镇工作。次年7月又调松桃。11月20日,法轼在松桃国民党逮捕,日,被抢杀于贵州省保安处,时年26岁。临刑前,在狱中写下《自挽联》和《就义诗》。
  联云:生不害世,死不累人,雄心无愧,吾亦可去;志在救国,举在济众,伟业不成,我应重来。
  《就义诗》:
  磊落生平事,临行无点悉。慷慨为新鬼,从容作死囚。
  壮志犹未折,热血拼将流。多情惟此月,再照雄心酬。
  法轼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写下了不少壮丽诗篇。其选入《革命烈士诗抄》的有5首,选入《贵州革命烈士诗抄》的有13首。
  聂友兰
  聂友兰,号芝华,镇远城关和平街人,1890年生。
  父母早逝,从小投靠三叔长大。就读于三叔开办的熟馆,馆中管教甚严,连《史记》都要求背诵。这给友兰打下了良好的语文基础。14岁考中秀才,免费在书院读书。后又考入贵阳优级师范学校。毕业后,回籍就任高等小学校长。1915年镇远道立中学成立,受聘为语文教员。1923年7月,调任省府秘书。又历任独山、紫云、关岭、麻江等县县长。时军阀混战,相互追逐。而地方势力,兵来匪去,灾连祸接,民不聊生。友兰均以安定社会秩序为上,审时度势,从容应对。贵州军阀王家烈率部过境时,命友兰派夫派款,友兰详述陈实:民命不堪,难负重派。遭致王的不满。匪患频仍,王欲血洗,友兰则用感召安抚,更激起王的猜嫉。1938年,在思南县长任内,时抗值抗争爆发,日机狂轰滥炸,友兰送眷属归里,镇远师范校长冯吉杨(冯是友兰的受生)劝其回籍办学。友兰也感当时官场腐败,遂欣然允诺,于是年8月辞去县长职务,担任镇远师范学校语文教员。学校地下党非常活跃。学生宋大鸣等(中共地下党员)在校积极发展"民先"、"读书会"团结广大青年,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后被学校开徐学籍,友兰(宋的级任老师)为宋大鸣等才华出众而欣慰,又目睹宋等罹难而不安。多次向校方说情,始恢复宋大鸣的学籍。
  1942年春,镇远仅有省立师范学校附设的一个初中班,远不能满足当地学生入学的需求,友兰与地方热心教育的谢协臣等商议。决定由友兰出面,多方游说,又征得政府同意,拔学田谷三百石(老石)作建校基金,于文明书院旧址,修建一所中学,名为镇远中学。在校舍未修好以前,暂借原府城隍庙后院(今县委大院后楼)作教室上课。友兰首任校长。1943年,校舍修竣后,教室才由城隍庙迁上中河山(今镇远一中校址)。友兰率师生填坑补路,植树养花,整饰环境,制定规章,还为镇远中学撰写校歌,勉励青年学生要勇作"社会中坚",云"挽回国脉,复兴民族"。
  1943年,镇远临时参议会成立,友兰受地方人士拥戴,就任临时参议长;同时兼任县合作社理事主席、红十字副会长、地方教育委员会委员、修筑黄平飞机场镇远县工处副处长等。1947年,任县参变色镜会参议长。
  1948年,县参议会在大工厂(今人民会场)召开大会。会上,友兰发病,不几天即与世长辞,终年58岁。镇远中学为缅怀友兰办学的艰辛,在校内操场侧边修3个亭子。命为"兰亭"。吴道安撰书两联于其上。亭前上联是:"菁莪造土,黉舍鼎新,宏教启文明,鹿洞鹅湖同典则";下联为:"桃李成荫,江山争胜,壮怀登绝顶,春风时雨乐陶容"。亭后:"三载同堂沾化雨;百年大计教育英才"。友兰身后,家无积蓄,棺才都是生前友兰凑钱购买的。
  董恩禄
  董恩禄,字熙如,号时熙,亦号九如,镇远青浪镇人。1876年生。8岁时,父病逝,随母至铺田舅家寄居,入私塾就读。聪敏好学,凡老师教过的课文皆能背诵。深受舅父宠爱。又得三穗姑母提携,姑父教诲,文声渐誉乡邻。
  同治三十三年(1894年)回青溪参加县考(当时青溪置县),后又参加府考(思州府,今岑巩),均名列前茅。云贵督抚岑春萱由京去滇,路宿铺田恩禄家官栈,见其仪表、言谈出众,令其缮写"自传"。书成送阅,岑赞不绝口,甚异其才。遂令其随同至滇,于总督府幕僚室学习批复文件。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下诏全国各省考选5名优秀生公费赴日留学。恩禄于云南参加应试,以第二名成绩进入日本盛岗高等农村林科。后又毕业于日本法政专门学校。在日本留学期间,加入孙中山组织领导的中国同盟会。
  恩禄学成回国后,历任云南陆军学堂学监、督军参赞(秘书长)、贵阳县知事、厘金总办等职。1917年,又随川康镇守使赵蜀任使署参赞并代理六合县知事,地方为其树有"德政碑"。
  民国八年(1919年)恩禄回归桑里,受镇远道立中学之聘,担任该校监兼英文教员。1922年代理镇远县县长。1924年任岑巩县县长。1925年,弃政从教,历任省立镇远八中、省立镇远师范教员,讲授语文、英语。
  1948年,因病逝世,终年72岁。
  乔光鉴
  乔光鉴,字孟渊,一字剑英,笔名梦梅。日生,镇远城关大菜园人。
  幼时在家乡读完小学,后考入贵阳高中。1928年,光鉴以优异成绩考入国立北京大学政治经济系。
  日,光鉴参加北京学生夺取米市大街基督教堂举行的"五一"纪念筹备活动,在这次斗争中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光鉴与广大党员和爱国师生一道,在中共北京市委的领导下,发起组织"北大学生南下示威团"。于12月1日出发,到南京向国民党政府请愿,要求出兵抗日。砸了国民党党部、宣传部和处交部牌子。国民党政府立即出动军警,逮捕请愿学生,捆绑押送北京。  
  1932年1月,光鉴北大毕业后,在北大附设平民学校任教务主任,兼北平、大周、文治、精业等校教员和《北平华报》副刊编辑。随后打入国民党陆军85师任特党部干事。1934年春,被特务告密,捕送献,旋即押至武昌"模范监狱"。经党多方营救,于1935年获释。回到北京,参加"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后来光鉴以这次运动为背景,编写了《民族之爱》这个剧本(商务印书馆发行)。为了把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和工农群众斗争紧密地结合起来,党决定成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光鉴随"民先"总部来到武汉培文女子中学任教,积极从事抗日救亡宣传。
  1937年,光鉴与蔡氏王华结识,岳父劝告"教书人,不要去搞那些事(指党的地下活动)。搞不好是要被杀头的。"光鉴直言不讳地说:"我所做的,大家不正是也在做吗?再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难道爱国也有罪!只要是有血性的中国青年,就不容鬼子来侵犯我们的国土。"婚后不久,"七七事变"爆发,光鉴奉命回籍开展党的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经秦天真(中共贵州省工委负责人)介绍,于是年底赴湄潭中学担任校长。到任后,立即在校组织"民先"队,与当地地下党组织密切配合,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同时于校内开设图书院,购置进步书刊。又组织"读书会",发行《新华日报》;组织学生搞抗日夜战演习;排演文艺节目《放下你的鞭子》;开设"永兴"绣花铺,为八路军捐募寒衣。1938年署假,光鉴亲自率领湄中"民先"队成员及进步师生,组成"飞鹰步行团",佩戴五角星臂章,腰束皮带,脚穿草鞋,徒步由遵义赶赴贵阳,配合"民先"总部,与国民党三青团的假宣传作针锋相对斗争。后被国民党政府以"行动卑鄙,难为师表,思想不纯,有误子弟"的罪名,撤销校长职务。
  是年秋,回到镇远,应镇远师范(黔东二十县联师范学校)校长冯吉杨之聘,担任语文教员,光鉴团结进步师生,广泛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1939年,到铜仁国立三中任教,与地下党员教师取得联系,积极指导学生阅读进步书刊,组织"读书会"开展抗日宣传。不久,铜仁国立三中地下党员教师邵达调任镇远师范训育主任。日,省教育厅"密准军事委员会办公厅办四渝(三)字7397号马代电节开;"……电国立铜仁第三中学注意该乔光鉴行动。并饬省立镇远师范学校将该训育主任邵达免职……。"国民党驻军二八师师长刘伯龙视察铜仁杨言发现三中共产党组织名单。日深夜,铜仁三中学生蒋澄斋、庄世泽二人被捕杀害,地下党员和进步师生纷纷离校。
  1942年,光鉴回到镇远,任青溪中学教导主任。1944年任兴仁中学校长。1945年调第三区行政督察专署任科长视察。1946年任贵州省政府民政厅秘书。1948年8月,出任关岭县长。光鉴利用工作之便,于是年10月,将进步学生甘泉(又名甘雨露)安排到沙营乡任乡长。1949年2月,甘泉到县里开会,光鉴批给沙营乡11支步枪和两箱手榴弹,复将原教育科长王良佐派往上关乡任乡长,令其县县保警队领取弹药,后发展为日郎岱三、三"暴动的武装力量。
  1949年春,光鉴到六马视察"二五减租"、"清田均赋"时对群众说:"我这次下乡搞"三、六五减租",将来我还要分田地给你们种!"光鉴到乐纪少数民族地区时,写下了这样一首诗:"上下一坡二十里,夕阳斜照到乐纪。昔年马主良田多,大户纳粮由尔起;祖纳孙媳伦不见,兄当弟祸何由喜!息民息讼息纷争,从此三思而后已"。
  光鉴借出巡六马之机,在当地组织了"儿童团"、"姊妹队"、"壮丁队",积极支持盘北的第六、第七两游击支队,准备暴动,策应贵州解放。后被特务韩书陈(军统,关岭县府会计主任)告密,1949年8月被捕入狱,国民党政府以"身为关岭县长,组织暴动,响应共产党"的罪名,将光鉴杀害于盘县的南极阁,时年41岁。
  1950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召开革命死难烈士家属大会,光鉴的父亲运亨被邀请出席。受到党和人民政府的慰问和抚恤。
  周剑侠,原名葛荣清,山东省齐河县十二里阁人,抗日战争时期投身革命,在齐禹县五区工作,后任齐河县一区区长。
  1949年2月,剑侠随大军南下,曾任江西省进贤县梅庄区区委书记,进军大西南途中,又担任区委书记兼班长。全班干部战士,没有一人掉队,胜利地完成了南下任务。
  日,镇远解放,剑侠先后任涌溪、龙场区(即今羊场区)区委书记。日,和区公所的十几位工作人员外出,经过一天紧张的工作回到公所休息。午夜一点过钟,当地原国民党区分部书记、乡长罗竞成,勾结施秉县匪首孙绍武(原镇远专署独立营营长,解放后为匪,被镇压)、惯匪头子李莹华等,率匪众二、三百人将区公所包围。剑侠带领干部战士,立即还击,曾连续三次将匪徒击退,打死打伤匪众四五人,战斗坚持了四个多小时,子弹耗尽,剑侠剩下的两枚手榴弹投向敌群,不幸被敌人的机枪子弹击中,壮烈牺牲,时年29岁。
  乔运亨
  乔运亨,号筱衢,镇远城关大菜园人,1878年生。
  1902年,就读于贵阳公立师范学堂。1905年,与同籍的周英、陈鸿翥、吴会贤等同时考取官费东渡日本留学。运亨先习东京宏文学院师范科,继后由日本政法大学毕业。在日期间,曾加入孙中山组织领导的中国同盟会。
  1908年,学成归国,任镇远县劝学所(即今之教育局)所长,创办镇远一所官立(公立)高等小学堂,首任堂长(校长)。1912年--1931年,运亨先后任贵阳、兴仁、贞丰、罗甸、思南、黎平及四川省江津等县知事,贵州省政府秘书,滇黔绥靖副主任,公署联合视察员、公署参事,遵义、安顺等县县长,编审,还任过贵州省政府整理行政区域实施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0年,告老还乡,地方人士反推举为"和公祠"(和耀曾祠)亲任总理。运亨广泛收集资料,打算编修《镇远县志》。惜时过境迁,资料大多散失,今存《钧培图书馆序》和《故总兵传略》、《乐采澄先生事略》、《赞和耀曾》、《赞林品南》等文。
  1949年11月,运亨长子光鉴被特务密告"组织暴动",遭国民党杀害,运亨悲愤成疾,于1950年病逝于贵阳,终年72岁。
  杨玉和
  杨玉和,原籍湖南省花垣县人,1880年生。幼时来黔,先住报京,与邰氏婚后,遂住家于涌溪乡之茶园,从事农业生产。
  玉和为人慷慨仗义,善交游,在"袍哥"中有"大哥"之称。1918年,石敬臣陷三穗,玉和亦参与其间。受抚后,即加入"同姜社"。与湘籍十数人于茶园筑室垦田,自成村寨。
  1923年,刘显世派梁惠卿来镇远收编匪众,将东门口一条街烧毁,涌溪百姓愤恕至极,意图攻城。为了避免事态扩大,城中杨懋生、王平甫出面劝阻,险些被梁杀害,后玉和出面调解,杨、王二人始免于难。
  19254年春,镇远山城兵来匪去,社会秩序极度混乱,人民苦不堪言,加之久旱歉收,老百姓饿死甚多。县长丁希麟束手无策,自动离职隐居。地方人士欲借玉和江湖上的威望安定社会,公推出任县长,一时跑江湖的,生活无着的,逃兵逃荒的都来找玉和设法帮助。月余,玉和亦辞退,返回茶园务农。后又办过团练。在镇远、台江一带维持交通,颇能尽力。在少数民族中亦有相当影响,为当时社会上的乡绅之一。
  1930年至32年间,任西区(今涌溪)、四区(今羊场)区长。
  1942年9月,镇远施秉、台江、剑河等县,爆发了一次范围较大的"抗兵、抗粮、反贪官"的暴动。史称"黔东事变"。玉和是头领之一,召集二千余众攻打镇远县城。因城中防守严密,没有攻下。随又挥众攻打三穗。城破,打开牢门,放走同善社道友和被关押人员。后辗转于施秉、黄平之间。后在施洞、瓮谷陇先后败溃。玉和染病在家,受国民党政府招安。
  日,镇远解放。第二天,专署、县两级党政军领导,先后到玉和家走访。玉和表示坚决靠拢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一边。中旬,镇远县支前委员会成立。玉和被邀为委员。在征粮和争取瓦解土匪工作中,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1954年,玉和被邀请为县政协特约委员。1955年,玉和病逝,终年75岁,党和政府为他举行了追掉会,并给予安葬。
【】【】【】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版权所有:
 桂ICP备号 更新时间: 18:48:03
旗下网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953年出生是什么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