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寺派出所能请到佛像吗

 您现在的位置:&&>>&&>>&&>>&万寿寺正文
作者/编辑:佚名
万寿寺万寿寺(北京万寿寺)万寿寺位于北京海淀区高梁河(长河)广源闸西侧,原称聚瑟寺,建于唐朝,。明朝万历五年(1577年),改现名,主要收藏经卷。清乾隆十六年、光绪二十六年两次重修。光绪初年曾毁于火,之后成为菜圃,到光绪(1894年)重修万寿寺作为行宫,连菜圃一起圈入。乾隆曾三次在寺中为其母祝寿。慈禧来往颐和园时会在万寿寺拈香礼佛,在西跨院行宫吃茶点,故有小宁寿宫之称。现大钟寺内的钟王“永乐大钟”原在万寿寺中。现为北京艺术博物馆,馆内收藏各类古代艺术品5万余件,时代上起原始,下迄明清,尤以明清时期作品为佳。藏品门类广泛,主要包括历代书法、绘画、碑贴、书札、宫廷织绣、官窑瓷器、古代家具、历代钱币及玺印等,其它如青铜器、玉石器、竹木牙角器、佛造像、鼻烟壶等,不胜枚举。除古代艺术品外,馆内还收藏有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等现代大师的传世之作。这些藏品无不体现着人类艺术的辉煌成就,再现了民族古今艺术的...目录简介建筑信息相关 收缩展开简介万寿寺位于西三环紫竹桥东北,建于唐朝,明万历五年改名,清代两次扩建,中路七重殿,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万寿阁、大禅堂、御碑亭、无量寿佛堂、万寿楼等,大禅堂后建有三座假山,象征普陀、峨眉、清凉三山。假山上有观音、文殊、普贤三大殿,山后为御碑亭。乾隆曾三次在这里为其母祝寿。东路为方丈院,西路为行宫院,慈禧就曾住在这里。 万寿寺位于北京海淀区高梁河(长河)广源闸西侧,原称聚瑟寺,建于唐朝,明万历五年(1577年),改现名,主要收藏经卷。清朝顺治二年,康熙二十五年,乾隆十六年,乾隆二十六年以及光绪二十年都重新进行了修葺。光绪初年曾毁于火,之後成为菜圃,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重修万寿寺作为行宫,连菜圃一起圈入。乾隆曾三次在寺中为其母祝寿。慈禧来往颐和园时会在万寿寺拈香礼佛,在西跨院行宫吃茶点,故有小宁寿宫之称。现大钟寺内的钟王“永乐大钟”原在万寿寺中。1934年前後,万寿寺的前部曾用作东北难民子弟。1985年万寿寺辟为北京艺术博物馆,以明清时期的艺术品为其特色。 日,万寿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单。建筑乾隆御碑亭万寿寺整体结构保存较完整。万寿寺山门上方,有清顺治二年御赐的石匾,上书“敕建护国万寿寺”。自山门以内共七进院落,中路建筑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即大延寿殿)、万寿阁、大禅堂、御碑亭、无量寿佛殿、万寿楼等。其中万寿阁是近年重修的,原阁于民国年间毁于火灾。无量佛殿两侧有巴洛克式门两座,建于清乾隆年间,在皇家寺院中风格独特。 万寿寺深庭广厦,琼楼玉宇,雕梁画栋,极其宏丽。其间曲栏回廊,御书碑亭,青石假山,古道地宫,苍松翠柏错落有致,占地三万余平方米。寺内分东、中、西三路。中路为主体建筑,山门以内共七进院落,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即大延寿殿)、万寿阁、大禅堂、御碑亭、无量寿佛殿、万寿楼等,各殿两侧有配殿配房。大禅堂后建有三座假山,象征普陀、峨眉、清凉三山,假山上有观音、文殊、普贤三大殿,山后为御碑亭。东路为方丈院和圃园,即僧人区。西路在乾隆年间改为行宫院。 万寿寺山门上方,有清顺治二年御赐的石匾,上书“敕建护国万寿寺”。山门两侧的卡子墙、撇山影壁的砖雕,构图精细,为不可多得之艺术精品。两侧齐胸高的宇墙虎皮底座,朱墙白顶,色彩分明。 进得山门,便是天王殿。殿前左钟楼,右鼓楼。素有“钟王”之称的永乐大钟曾悬挂于此。 正殿之后的万寿阁是近年重修的,原阁于民国年间毁于火灾。阁后的大禅堂,为讲经说法之地。堂后假山叠石,松柏苍劲,皆为数百年之物。大禅堂后为最后一进院落,内有一片假山,象征普陀、峨眉、清凉佛教三山,山上有三大士殿,正殿为观音,左为文殊,右为普贤。山后有两株古银杏树分立两旁,饱经沧桑的虬干枝叶高耸入云。其后还有乾隆御碑亭、无量寿佛殿、光绪御碑亭、千佛阁等。 万寿寺里没有香烟缭绕,寺中的香火是这样写满的木牌子这是万寿寺的一大特色。 其后还有乾隆御碑亭、无量寿佛殿、光绪御碑亭、千佛阁等。无量佛殿两侧原有洋式门两座,建于清乾隆年间,与圆明园之西洋楼同龄,皆为中西结合之产物。隔门与西路的爬山游廊和亭阁相连,亦与东路长满树木的土山相通。  西路是行宫部分,为清乾隆年间修建,靠前部分有四小院落,被中间夹道一分为二。左为寿膳房,右为寿茶房,其后是皇帝、太后驻跸之行殿。行殿之后两侧有爬山游廊,通过小亭到后楼。相传,清末慈禧太后曾于此梳妆,故称“梳妆楼”。再后有大悲殿及配殿,院中有一井亭,是专为皇帝讲经之所。东路是方丈院。前部有大斋堂,大厨房及僧舍,中为斋堂、前宇、南房,斋堂之后为土山,最后是独院。旅游信息门票:成人20元,10元,周三凭证免费相关新闻2011年5月,据央视报道,万寿寺大雄宝殿被出租给旅游,等将游客带到寺内,“风大师”借机敛财。5月30日,北京市文物局表示,在文保单位出现类似,肯定违规。 据报道导游可得最高50%佣金 央视曝光称,记者200元报名一日游后,首先被导游带到位于海淀的万寿寺。在游览完主大殿等景点后,讲解员将游客带到长生殿,告知花99元求个祈福牌,“留下名字带走福”。接着,讲解员又称寺庙正修缮,请来了风水大师,可“免费解答”。风水大师要了游客生辰八字后,向游客眼前灾难,并告知购买寺内的吉祥物可免灾,费用少则数百,多则数千元。 据内幕人士,用低价位的团费吸引游客,再利用大师讲解命运等手段诱使游客掏钱,都是一些人早已设计好的圈套,导游可得25%到50%不等的佣金。 万寿寺始建于1577年,为全国文保单位,又称北京艺术博物馆。该馆人员证实,寺内大雄宝殿等已租给旅游公司,卖祈福牌、请风水大师消灾,都是旅游公司在经营,一直很红火。未被出租的文化展馆则少有人问津。 隆化万寿寺万寿寺(河北隆化万寿寺)目录简介建筑现状简介河北省隆化县唐三营万寿寺始建于清康熙42年(公元1702年)8月,完工于康熙45年5月。共80间。总占地13340平方米,其中主寺面积3200平方米,另有主持院落和戏楼广场等。因建于万寿山脚下而得名。由朝庭依诏敕建,康熙帝御笔亲提“万寿寺”三个大字,制成金匾挂于山门正方并幸于60岁时在此度过。本寺建成后,威名远扬,成为清代管辖古北口外唯一的一处汉传佛道双修的主持寺庙。建筑万寿寺建筑全部为硬山式,卷棚顶,青砖青瓦,飞檐结构,依寺内南北中轴线排布。气势雄伟,错落有致,具有典型的古代寺庙建筑风韵。其寺内各殿神像造型独特,雕塑富丽,神态逼真,实为传统雕刻的艺术珍品。 万寿寺主寺建筑分前殿和后殿两部分。其布局和神像是:前殿自“山门”入寺,过“香亭”进至“娘娘殿”,左右分别设置“钟楼”、“鼓楼”和配殿禅堂。山门内神像:左为“王灵官”、右为“赵公然”座像;娘娘殿主要神像为九尊座像,分三三排列,正面为“三肖神女”(云霄、琼霄、碧霄),面侧有风火、眼光、花娘娘,右侧催生、子孙和斑疹娘娘;两侧站班为神女和助生婆等。殿内墙壁上有精细彩绘天女散花、麻姑献寺、观音讲法等。 后殿为“大佛殿”。左右分别为“老爷殿”和“药王殿”。东西两侧为配殿。大佛殿前依娘娘殿后为“韦陀殿”,内设护法神韦陀站像一尊。大佛殿内神像:正面三尊,中为“释迦牟尼”坐像,其左右各为骑青色狮子“文书菩萨”和骑白象的“普贤真人”站像,东西两侧站班神像为“托塔天王李靖”和“二郎神杨戬”。殿内墙壁绘有如来讲法、神仙等。 “老爷殿”内中为“关羽”坐像,左右各为“周仓”和“关平”站像,墙壁上绘有关公千里走单骑,三英战吕布、桃园三结义、古城会、斩颜良、诛文丑等。 “药王殿”神像:中为“药圣孙思邈”座像,其左右为黑白胡子寿星座像和神通玉女像,东西两侧各为黑白脸武将站像各一尊。 万寿寺作为联结四方的主持寺院,在200多年的佛事互动中,曾有僧众达100余人,历经10代主持僧。它以中国传统宗教文化与在唐三营设置的木兰围场总管府、地方守备府、八旗译馆、铸钱坊等清代重要机构相互影响,对于推动地域发展和加速唐三营政治、军事、金融、、文化等历史地位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现状文化革命时期遭到损毁,但原有基址和许多重要的遗物尚存。从1995年起,唐三营群众继承文化,以恢复传统庙会,推动经济建设为宗旨,经村民自发组织,在当地能工巧匠的支持下,万寿寺开始修复。同年7月被隆化县人民政府批准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批准为正式佛教场所。 阳明山万寿寺万寿寺(湖南阳明山万寿寺)目录简介建筑旅游信息简介“始建于宋、重修于明”,万寿寺位于湖南省双牌县阳明山海拔1357米的花岗岩坡地上,寺台面积5000平方米。 据昔《永州府志》、《宁远县志》及《阳明山祖爷庵志》记载:明正德年间,新田县南乡六都八甲东山村郑枋之子郑秀峰,十六岁出家来到阳明山寺,&潜身修炼,默传(南岳临济)六祖宗旨&,于嘉靖二十九年(郑秀峰时年39岁)坐化成佛,殁后&其身不坏,肉体严若金刚&。明藩南渭王飞报世宗皇帝,&皇遂崇其号曰'七祖',改寺名万寿寺&,并亲赐&名山千古仰,活佛万家朝&寺联。自此,远近士庶顶礼膜拜,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接踵而至,数百年来香火鼎盛不衰。更有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二七祖郑秀峰菩萨生日,这里可谓是车水马龙,人头躜动!该寺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筑寺东西侧,山势逶逸环抱,人称“二龙戏珠”; 寺院坐北朝南,三纵六横,寺前绿林叠翠,古木参天,十分开阔。周围是“无树不苔封”的原始次森林。 寺后有一古井,久不溢、久旱不枯,且有强身健体之功效,誉为“阳明圣水”。 万寿寺原有下殿、中殿、上殿,祖师殿、殿,客房,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由于历史原因,年久失修,仅存中殿。近年公园多方筹措资金,逐步按原样重建,整修,现重显原寺貌姿。旅游信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道场山万寿寺万寿寺(浙江道场山万寿寺)目录简介历史现状建筑 收缩展开简介道场山万寿寺旧名云峰,在湖州市城南5公里,面积约8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210.7米。系天目山余脉的组成部分,素为湖州城南旅游区。明弘治《湖州府志》载:其山“峰峦秀郁,水石森爽,殊为吴兴佳绝,古今游览者皆萃焉。”万历《湖州府志》把“道场晓霁”列为“吴兴八景”之首。宋苏东坡作《游道场山何山》诗:“我从山水窟中来,尚此山看不足”,及中外佛教界和文坛的高僧名等为道场山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 道场山万寿始建于唐中和年间(881――884),为江南著名的佛教圣地,素有“五山十刹”之一、浙北第一禅林之称。从山脚到万寿寺山门口的通道石板上,每隔一块即雕有形态各异的荷花、荷叶、莲、莲子等图案。山顶有多宝塔,下有伏虎岩,并有笑月、爱山、仰高、宜晚、望湖诸亭,以及瑶席池、放生池、祈年碑等。历史五代吴越时钱王缪题额为“正真禅院”,宋元丰三年(1080)知州事陈侗奏改题“护圣万寿禅寺”,宋嘉泰间()改“妙觉寺”,元末毁于兵火。僧正印劝募重建,于元至顺元年(1330)建成。重建后的万寿年,有法堂五间,僧堂七间,又有库楼、香积厨、青山堂、榭梅榈林、蒙堂、选僧堂等,后又增建观音殿。明洪武三年(1370)重修。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二十七年毁于火,光绪二年僧法磬春诏携《龙藏宝经》于废墟上重建,历时30年,于光绪末年重光。“文化大革命”中,寺院、佛像、石刻等遭毁损,1975年由道场公社拆毁大雄宝殿、用天建造学校等,仅存观音殿、千佛壁、放生池和瑶席池。现状一九八五年,湖州市人民政府落实党的宗教政策,支持佛教界重新修复道场山,这座千年古刹终于重现壮丽。十几年来,在法心大和尚的住持下,先后募资重建了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客房、上客房、法堂、方丈楼、祖堂、钟鼓楼等,寺与山融为一体的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和香客。1999年寺院举行了大雄宝殿及185尊佛像开光大典。2003年11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戒忍大和尚登道场山,考察万寿寺,赞叹万分,道场山万寿寺被评为省级重点寺院。 日,道场山名山得主,法心大和尚荣膺万寿寺方丈,也是湖州市解放以来的首任方丈。万寿寺在市教局、市佛教协会及各级的支持下,在法心大和尚的住持下,在四众弟子的努力下,万寿寺已经进了一个新纪元。建筑天王殿在寺院最前面的第一座殿堂,在千年观音殿前百米,是由法心大和尚亲自募建的。一九九九年九月九日时奠基,于二OOO年九月竣工,历时一载,耗资达近百余万元。层高十六米,进深十三米,间宽二十一米。按汉化佛教规制,二侧为四天五: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中间石台佛龛宠丽庄严,雕刻精细。正面置弥勒佛,北后为韦驮菩萨,《》()。 殿之匾,由于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敬书,乾昌恭奉。殿柱有释印光和佚名所撰的楹联,由沈树荣等敬助,朱关田等书。 中国传统佛寺建筑中,三门内的第一重殿。殿内中间供奉弥勒菩萨,弥勒像后供韦驮天,面向北;东西两旁则供四大天王。兹略述所供尊像如次U (1)弥勒菩萨U通常指被认为是弥勒菩萨化身的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名契此,唐末五代人。常携布袋教化群众,深受尊崇,临终唱偈云U‘弥勒真弥勒,分身百千亿;时时示时人,世人自不识。’后人遂以其为弥勒菩萨的化身,为其塑像,供奉于天王殿正中。 (2)韦驮天U据《道宣律师天人感通传》、《法苑珠林》所载,唐?道宣律师诚感天人,南方天王部下韦琨将军为之护持正法。宋代以后,寺中普遍塑有韦天像,后与佛经中所说韦驮天相混,一般称为韦驮菩萨。 (3)四大天王U俗称四大金刚。即U{1}东方天王提多罗吒,能护持国土,手持琵琶以作标帜。{2}南方天王毗琉璃,能令他人增长善根,手中持剑。{3}西方天王毗留博叉,能以净眼护持人民,手中缠绕一龙。{4}北方天王毗沙门,护持人民财富,右手持伞,表福德之义。浙江径山万寿寺万寿寺(浙江径山万寿寺)目录简介历史现状饮茶与参禅 收缩展开简介浙江径山万寿寺,位于余杭,距杭州城约 60公里,有20多公里的盘山路,一路公路都修建的很不错。寺院位于山顶,自古被列入“五山十刹”,江南十大名刹之一,在国内外特别是日本和东南亚各国佛教界有很大影响。万寿禅寺始建于唐中和年间(881-884),五代吴越钱王缪题额为“吴兴正真禅院”。宋嘉泰间()曾改为“妙觉寺”。南宋宁宗()御定全国禅寺最高等级为“五山十刹”,万寿禅寺列十刹第二。元末万寿寺毁于兵火。正印和尚劝募重建。于元至顺元年(1330)建成。据清咸丰《乌程县志》载:重建后万寿寺,建有法堂五间,僧堂七间。又作库楼、香积橱、青山堂、梅檀林、蒙堂、选僧堂等,以后又增建观音殿。明洪武三年(1370)又重建。文革期间,寺院、佛像、石刻等均被破坏。1984年,万寿寺开始重建,1997年,千手观音塑成。1996年大雄宝殿建成。万寿寺又恢复成为江南名刹,佛教圣地。上世纪80年代重修,盛唐时径山寺有殿宇楼阁数千,僧人3000余,位尊江南五山十刹之首;南宋时日本僧人将径山寺禅宗茶道随佛教典章带回日本,即今日日本茶道之源。当地产的径山茶,非常有名,也非常清香。历史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宋钦宗曾赐“紫衣”和“佛是”之号的宗杲由宰相张浚荐举住持径山。宗杲参学先师公案,在径山提倡“看话禅”为求法入门,其说法“纵横踔厉,易于接引”,由此道法特盛,史称他为“划时代禅匠”。隆庆元年(1163年)宋孝宗即位,即召见年已78岁的宗杲,赐号“大慧禅师”;当年宗杲圆寂后,又追谥为“普觉禅师”,大慧宗杲遗著甚多,他的弟子蕴闻曾编有《大慧普觉禅师语录》30卷等,宗杲弟子九十馀人中有不少名僧,如真歇清了、普慈爱蕴闻、佛照得德光等先后在径山继席,而都成为佛学研究有素的高僧,南宋之初,宋高宗赵构曾慕名上径山赏景参佛。乾道二年(1166年),宋孝宗偕显仁皇后登径山时,将径山改名为“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并亲书寺额,拨内帑建千佛阁,由此,径山寺名闻海参内外,不少名僧上山升坐讲法,禅宗教观,特别是临济宗杨岐派六蒙庵元聪住持该寺时,佛徒信众,云集径山,日本等国佛徒也慕名前来求法,成为宏扬临济宗的祖庭之一。在宋宁宗、宋理宗两朝期间,相隔不过四十多年,径山万寿禅寺连遭火灾,三毁三建。如庆元五年(1199年年仲冬,火起龙堂,四百多年营建的寺宇尽付灰烬,幸赖如庵蒙聪享有盛名,经各方募化,“日役千辈“,才于嘉泰元报(1201 年)得以重建。随后由嘉泰三年(1203年)由显谟阁直学士楼论撰写《径山兴盛万寿禅寺记》,燕于当年连同宋孝宗所书寺额――并勒右立于寺前含晖亭,称之为“孝御碑”,历七百九十年,至今亭圮碑残,古迹犹存,此后,此后又绍定六年报1233年)、淳v二年(1242年)二次大火,殿宇尽毁,均由住持高僧无准师范发起募化,先后于嘉熙元年(1237年)和淳v五年(1245年)重修,但其规模远非昔比。 径山万寿禅寺由于高僧弘法,影响深远。南宋嘉定年间,评定佛教禅院名刹时,径山万寿禅寺被定为禅宗“五山十刹这首“,居灵隐、净慈、天童、育王之前,由此名扬四海,成为”东南第一禅院”。南宋末期,临济宗成批禅僧以亡宋之痛,纷纷东渡日本,在日本佛教界自成系统,临济杨岐派自此广传海外,成为日本佛教禅宗三大宗派之一。入元以后,径山寺日渐衰落,元初至元十二年(1275年),十七年(1280年),两次火焚,均由第四十三代住持云峰妙高全力修复。元末至正元间,又由战乱,径山万寿禅寺再次毁于兵火。 明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兴佛,令各地重建寺院,征集各僧校点佛经。但此时径山万寿禅寺已趋于衰落,虽重建部分寺宇,却无名僧应召入京。为整顿佛教,明太祖曾命名各地僧徒讲习“三经”:《心经》、《金刚经》、《楞伽经》,并命名呆庵普P(1347――1340年)等到各名山讲经,专程来径山讲解“ 三经”。明万历年间,高僧紫柏在五台山以明《北藏》为基础,校明《南藏》,刊刻方册《大藏经》,因北方寒苦,特移至径山,而此时径山万寿禅寺已经衰落,紫柏等人只能移入径山寂照庵继续刊刻,被称为《径山藏》(即《明藏》万历版)。在此期间,径山万寿禅寺大殿出现倾颓,也由紫柏发起邀集富绅集资整修。据史载,清圣祖玄烨崇佛,自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起五巡江南,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四月他第四次南巡时,顺道上径山,由松沅房僧人白峰世鉴迎驾奏对,玄烨亲书“香云禅寺”四字,改悬寺额。据说,乾隆帝弘历在六下江南中也曾到过径山。现状径山万寿禅寺自法钦开山至民国时期,共历八次毁建,二次大修,至民国廿二年(1933年)由本沅法师重建,已是第八次重建,但“所复原远非旧观”,一次比一次衰落。原有明朝时正德十六房,民国时大多已不复存在,至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前后,只剩下妙喜、梅谷、松沅三房。1949年后,径山万寿禅寺因年久失修,逐渐倾圮,:文革“时进一步受到破坏,原有寺院荡然无存。“文革”后,为保护永乐大钟曾造过钟楼,并将三尊铁佛和“历代祖师名衔”石碑供于钟楼。1991年钟楼失火被毁,仅剩寺前宋孝宗御碑,。经海内外佛徒信众和旅游者倡议,由政府批准,经佛教协会筹划,后又重建。饮茶与参禅自古以来,饮茶与参禅密切相关。相传禅宗初祖达摩面壁修炼了九年,有一次竟沉睡了,他醒后十分后悔,割下眼睑扔在地上,却长成一株茶树,达摩摘取茶叶以热水冲饮后,消除了睡意,完成了面壁十年,修成正果,创立禅宗。此说成为与茶禅相关的传说。此后,凡佛徒打坐入定,诵经念佛之馀,就以饮茶修身养心,解渴提神,逐渐成为佛门风尚,大凡名山古刹都自植茶供采摘饮用。径山山高林深,雨露充沛,自古径山茶就以优质闻名。据《余杭县志》载:“径山寺僧采俗语雨茶者,以小缶贮送,钦师曾手植茶数株,采以代佛,逾年蔓延山谷其味鲜芳,特异他产,今径山茶是也。……产茶之地有径山、四壁坞与裹山坞,出产都多传,至凌霄峰尤不可多得,出自径山四壁坞者色淡而味长,出自裹山坞者色青而味薄。”径山茶产量甚少,但清冽解渴,饮后颇有回味。宋时径山茶就与天目茶齐各,并列“六品”,被誉为“龙井天目”,意为兼有龙井和天目茶之美。由于以优质茶待客,又逐渐形成为“茶宴”,佛门高僧与来访者沿围坐炊具茶具,盘膝打坐,饮茶论经,议事叙景,有时还鉴评茶叶,称做“门茶”,有时用开水冲泡粉末茶研制饮用,称为“点茶法”。南宋端平年间,日僧圆尔辩圆在径山万寿禅寺求法,回国时带去了茶种籽,播种于安倍川一带,并传播了径山茶研制法。随后日僧南清诏明在径山修学五年,归国时又将“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回日本崇福寺,日三僧人赞扬饮茶好处,并著有《吃茶养生法》,而径山“茶宴”逐渐形成了日本“茶道”。这种“茶道”,本来只是日本幕府高层社会的一种仪礼,公元16 世纪中叶,日本的千里修禅师将“茶道”推广普及到民间,于是流传更广,千利修成了“茶道匠祖”。如今在日本的饮茶的已被公认为文明的,出现各种流派,并把“茶道”视为清高的享受和礼法教育。至今日本佛教界仍认为日本“茶道”的故乡在径山。这种茶文化也为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 乐至万寿寺万寿寺(四川乐至万寿寺)目录简介历史现状佛像 收缩展开简介位于乐至县城西南,在童家镇万寿村天台山上。天台山呈北西走向,面积约六千平方米。山间农作物与林木相间,有上千年古柏和古银杏,郁郁葱葱,山水环绕,蔚为奇观。乐至万寿寺离县城12公里,每天有客运班车开往寺院门前,交通十分方便。 据现存有关碑文和乾隆版、道光版乐至县志记载,万寿寺创建于明朝正统初年。明朝皇帝为了兴隆佛法,敕赐西度之人喇嘛僧悟脱前往天下,向各府、州、县官员军民人等宣传佛法,“扬阐宗风”,让广大人民群众“听意自在修行,上下各安其分,长幼各遂其生,同归于人寿之域,同安于泰和之世。”这样,对上可以“阴翊”庇佑朝廷,对下足以“劝善化修”利于百姓。让天下所有的人,都能得到归于净土的。皇帝还要求各地“听其从便修行,以成正觉,并不许悔谩欺凌,生事阻坏,如有不遂朕命,干罚无赦!”历史悟脱大师云游至天台山,视山“基合卦位,坐坎向离”,“左山飞凤,右水流虹,发源云顶,派衍婆娑”。于是在天台山上“披草芥,除荆棘,后建殿宇,前开月池”,面朝南方,建立本寺,为谢皇恩取名曰“万寿”。由此,悟脱大师成为乐至万寿寺开山祖师。万寿寺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观音殿、武圣殿、藏经楼、塔灵等,殿宇巍峨深广,结构典雅古朴,楼阁廊房通达,规模宏伟壮观。寺内古木参天,佛像众多。正殿前月池狮桥,雕镂精细,游鱼出没桥阴,给人以“惠庄濠梁之乐”。东西两廊,花木扶疏,曲径通幽,达于后殿,左右石砌长方花台,分植牡丹、芍药数十本,春时灿若云霞。 万寿寺在清代极为兴盛,有庙产数百亩,常住僧人三十余人,高僧辈出。初由楚石老和尚掌教三十余年。曾任成都文殊院第八代方丈的桂芳大和尚,幼年祝发出家于乐至万寿寺,晚年退院,归养故山于乐至万寿寺,后圆寂安葬于乐至万寿寺旁。桂芳大和尚系贫苦农民出身,幼年就帮人做长工放牛,一字不识,但为人忠厚老实,仁慈善良,很小就具有神通。一次师父叫他去送信,并要他带回一双钉鞋(过去下雨天穿用的木履鞋),他却在寺庙门口的树边睡觉。几个时辰之后,有人向师父禀报,师父追查下来,居然发现他不仅已将钉鞋拿来,还称信已送到!为此,师父给他取名曰“桂芳”,为桂花芳香开窍之意。桂芳在文殊院学修时,不畏脏、苦,将大家入茅厕用过的洁身篾片,清洗后以备重新使用。清洗时发现有锋利者,为避免割伤人皮肤,竞亲自用嘴唇去试锋!其真诚敬业之举可谓惊天地、泣鬼神!传说桂芳还坚持按老方丈教他拜佛的修行,天天虔诚地跪拜弥勒菩萨,拜了三年,拜动了弥勒菩萨活生生地从神台上走下来,为他说法开智慧,从此能讲经说法。桂芳大和尚虽然不识字,但能做到弟子念一段经,他就讲说一段,运用自如,非常殊胜。据成都文殊院方丈悟修空福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所撰《追远瞩后记》记载: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文殊院由“先师桂老和尚(第八代方丈桂芳真福)接管,重修塔院,鼎(始)建寂寥轩,置垣西菜地,顷接东岳庙(在郫县,原为道教庙宇,后改名觉华寺)。至咸丰八年(1858年),交耨云和尚(第九代方丈耨云盛)。”宽霖老和尚、宗性法师等文殊院多位方丈多次前来万寿寺拜祭。文殊院许多法师及成都许多信众,经常在、等时节,亲临万寿寺为桂芳大和尚,这尊师爱教的甚感世人。 清代四川将军崇实,因仰慕桂芳大和尚的德望,书赠“露湛天花”朱漆金字横匾,留镇山门。桂芳大和尚的嫡传弟子了极,深通翰墨,传说是外地的廪生,因逃避祸患来到乐至万寿寺,皈依桂芳大和尚。据著名学者、乐至县人刘克生先生:了极和尚与乐至县拔贡邓孝璋(玉成)为至交。一次,听说邓孝璋将赴万寿寺赏花,后因有事未能前往,了极和尚有感作诗一首云:“闻君有约踏青来,赢得山花带笑开;盼到夏初春又渺,空余落月满天台。”另有一次了极和尚赴观音桥(今乐至县童家镇境内)私塾拜访邓孝璋未遇,后听说邓孝璋回老家去了,了极和尚留诗一首云:“芒鞋竹杖访君来,日午登堂绛帐开;报道先生归去也,缁衣何处浣尘埃。”了极和尚有两位高徒,一位叫悟空,一位叫悟远,系同胞兄弟,同时披剃于乐至万寿寺。悟空擅长花画,悟远精通山水画,都因绘画在四川出名。了极圆寂后传法给真应,再传给常护。常护曾任成都文殊院执事――维那,“承继衣钵,丕振宗风”,并收藏师辈诗画。后来传给常书、常福,广德、广平、通明,直至现任住持能净。 万寿寺以“三奇”誉满四方。第一奇是奇花异香的“牡丹”。清乾隆版乐至县志载有前邑令陈瑞图的一首《万寿寺牡丹盛开》,是当年的真实写照,诗中写道:“流年难觅九华丹,又是一番春满栏;往事忆来如昨梦(莅乐六载三次到寺),今朝翻得未开看(花未大放);况添花雨霏香界(是日小雨),更有生涅盘;山下黑云凝未散,如闻羯鼓到诗坛。”第二奇是半月池内两水井,“无源不竭”,“虽旱不涸”。明朝太仆寺卿、乐至县人黎尧勋撰文称:“泉涌高岗,水清味异”。六十年前,万寿寺居士陈安再半夜子时起来烧头柱香,看见一条巨大的蟒蛇在半月池边喝水,头在半月池边,身子在大殿的屋脊上,尾巴在大殿后的山坡上,可谓罕见。第三奇是半月池上建有三拱池桥,美称“无河三拱桥”。拱桥两边的鱼儿各居各位,都不游到桥对面去。有清代文人郑世坦七律一首赞叹:“旧砌重新石色鲜,无源不竭古今传;谈空即是瓶中水,用汲何如井下泉;影带圆光名半月,桥通净域号迎仙;闲来试访濠梁乐,那羡他池有洞天。”这“三奇”美谈招来八方游客,慕名前往观赏者留连忘返,使万寿寺成为观光旅游和朝圣拜佛的圣地,历代久负盛名。清末,绵竹拔贡、乐至儒学训导黄尚毅有诗赞曰:“荼縻香梦扑西山,乔木葱笼景窈然。古寺犬声迎客吠,前朝鱼鼓伴僧残。画工绝俗歌棠棣,尤物宜人是牡丹。不为游春乘兴至,禅关已度放花天。”是当时寺庙的真实写照。此外,乐至万寿寺还建有石屏牌坊一幢,高4.3米,宽3.4米,上面刻有关于万寿寺历史的碑文、楹联等。据万寿寺僧人和附近信众回忆,这幢石屏不是用珍贵的云母石制作而成的,但气温潮湿将要下雨时,石屏上会现出云纹来,可与云母石比美。古人认为云母石为云之根,可析为片、薄者透光,可为镜屏。以质地色泽分为云英、云珠、云母、云沙、云液、云胆等,本草经列为上品,可入药。现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万寿寺作为名胜古迹,由县人民政府予以保护。1952年“土地改革”,僧人多被安置回原籍还俗务农。当年,从童家、桂林、城关3区分出若干村,建立三合乡,寺庙成为乡人民政府及机关单位驻地。以后三合乡建立后,寺庙一部分又成为乡小学校址。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委、县人民政府落实宗教政策,将一部分庙产交给由信教群众组建的寺庙委员会。广大信众募集资财,对寺庙进行培修。1993年经县政府批准列为开放寺院。现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完好保持明代古寺建筑风貌,另又建有观音殿、玉佛殿两个侧殿,寺内设有食堂、厨房、住房、茶园、招待所、小卖部、保管室等。每月初一、十五,寺庙都要举办教务活动,香火甚旺。 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落实,古刹又焕发生机。奇花异香的牡丹仍年年盛开;传奇的“无河三拱桥”保持完好;“半月池”仍“泉涌高岗、水清味异”;山门外的石屏坊碑,寺院内的始建碑记刻字清晰,历历在目,成为珍贵的文物古迹;桂芳大和尚的德相及名人字画高挂客堂,时时供善信游客观赏叩拜。 桂芳大和尚的墓,仅离寺院半里之遥,在寺院右前方的一座小山坡上,当地人称为“和尚坡”。墓的气势非常宏大,仿佛与山坡连成了一体。桂芳大和尚的墓于1993年修饰一新,林木茂密,幽雅,方便虔诚善信拜祭和游客瞻仰。墓的前面有一排石碑,石碑中间的碑文是: 空林堂上第八代上桂下芳真公老和尚之墓 成都文殊院传临济正宗法嗣正念宽霖敬立 成都文殊院重托乐至县报国寺住持昌臻率四众弟子监修 公元一九九三年岁次癸酉九月吉日重修 石碑左右两边是乐至地方名人的题字,已历代碑刻楹联内。佛像现寺内佛像众多,有铜铸的四尊高二米多的释迦牟尼佛像、文殊菩萨、千手观音、韦陀菩萨像;有二尊玉石雕刻的观音菩萨像,还有其他雕塑精湛的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燃灯佛、日月二光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地藏菩萨、弥勒菩萨、四大天王等佛菩萨像三十余尊。成都昭觉寺馈赠的一对铜麒麟,栩栩如生,传说能给触摸的人们带来吉祥如意。万寿寺整个寺院建设,典雅古朴,环境寂静,花草繁茂,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是一座秀丽的好道场,是朝圣拜佛的圣地,是学佛、修行、游览观光的好去处。
  〔万寿寺〕随文赠言:【从你成功那一天开始,你可能就已经是不成功了,因为你成功的只是在你原来设定的那个目标上,而不是终级目标。新的目标,不一定在你原来所走的路上。
  万寿寺所属栏目:〖 尚无数据〗
  “万寿寺”相关:
  〖〗链接地址:
  全科知识提供的万寿寺由网友原创或转发,若万寿寺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本站联系,谢谢!
上一个文摘: 下一个文摘:
万寿寺相关文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里佛像如何请到寺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