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之恋歌词》的艺术赏析

贵州银行 - 贵州省银行业协会
您现在正在浏览: >
贵州银行举办首届广场舞大赛
发布时间: & 作者: 本站编辑 & 来源:
&10月18日,&贵州银行&舞动林城广场舞大赛&总决赛在贵阳观山湖区举行,经过近一个月的角逐,100多支参赛队伍中,安琪儿队、圆梦舞蹈队、世纪城队等数支队伍脱颖而出,获得了特等奖和一等奖殊荣。
& & & &作为&贵州人民自己的银行&,贵州银行力争构建全民健身的和谐氛围,传播优秀大众文化、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陶冶人民群众的艺术情操,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特举办了本次&贵州银行&舞动林城广场舞大赛&,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次大赛提升贵州银行在百姓心目中的美誉度及知名度,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
& & & &据悉,本次大赛受到市民的极大关注,报名参赛者达3000多人。昨天的总决赛参赛队伍带来了《茉莉花》、《祖国之恋》、《阿西里西》等精彩节目。总决赛当天,共评出特等奖、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数名,最后安琪儿队、圆梦舞蹈队、世纪城队以出彩的表演获得了特等奖和一等奖殊荣。
& & & &从今年开始,贵州银行拟将这一活动延续下去,力争将其打造成该行的品牌活动,建立一个与广大市民互动的平台。当天,该行工作人员还在现场设立了业务咨询点,向广大市民普及金融知识、解答投资疑问。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
分享给好友:
栏目名称:
视频集简介
栏目名称:
栏目简介:专题,新闻专题,赛事活动,特别策划,活动,策划,台海网络电视台一曲真挚感人的献给祖国的颂歌——管弦乐《红旗颂》音乐赏析--《音乐大观》2014年04期
一曲真挚感人的献给祖国的颂歌——管弦乐《红旗颂》音乐赏析
【摘要】:《红旗颂》是一首家喻户晓的管弦乐作品,是著名作曲家吕其明的经典音乐作品,是一部赞美革命红旗的颂歌,形象的描写了日开国大典之时,天安门广场上空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时的情景。表现了解放后的中国人民热爱祖国,欢庆胜利,无比激动、喜悦、自豪之情。自它诞生近五十年以来,越来越显示出艺术的魅力。在众多的大型国庆或建党的庆祝节日里,无不响彻着它庄重的旋律。给亿万人民带来了庄严而真挚的艺术享受。对我们的祖国和党产生了深厚的爱国之情。在今天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点燃我们的爱国之情,尤为重要。为实现我们的中国梦,聆听爱国主义的颂歌。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J605【正文快照】:
一、作品诞生的时代背景:1965年,在上海举办“上海之春”音乐节。老音乐家贺绿汀等人推举年轻的吕其明来写一部歌颂党,歌颂祖国的大作品。作者欣然接受。经过反复构思,酝酿。作者决定从开国大典为背景,以高高飘扬的红旗为象征,歌颂党,歌颂中国革命的胜利。自此便诞生这部有着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静文;;[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S2期
;[J];北方音乐;2006年10期
扎西东珠;陈虎;;[J];大众文艺;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中余;[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甘芳萌;[D];上海音乐学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海涛;[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贾达群;;[J];音乐研究;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吕艺生;[J];舞蹈;2001年04期
韩平生;[J];国家安全通讯;2001年10期
苏豪;;[J];农业发展与金融;2001年08期
陈勇;;[J];云岭歌声;2004年07期
成微;;[J];中国电影;1958年11期
,李焕之;[J];文字改革;1965年11期
巩志伟;李焕之;;[J];人民教育;1965年11期
,薛锡祥;[J];少先队小干部;2005年06期
吕其明;;[J];北方音乐;2006年10期
吕其明;;[J];北方音乐;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2年中小学教师优秀案例作品展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顾育豹;[N];中国档案报;2006年
徐涟;[N];中国文化报;2001年
梓钧;[N];音乐周报;2003年
刘麟;[N];人民政协报;2001年
涂露芳;[N];北京日报;2009年
冯远;[N];光明日报;2001年
徐涟;[N];中国文化报;2001年
苑竹 刘澜;[N];保定日报;2010年
甄雪虹;[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石宪 本报记者
孙雁鸣;[N];乐山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炜;[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印青作品音乐会观后感,或者是对印青作品的评价鉴赏。
谢谢各位,我想这个题目都是大家想回答的,因为有一定的挑战性。
09-12-21 &
  享誉乐坛的印青1954年出生在南京的一个艺术之家,他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是在我们镇江度过的。他的父母都在部队文工团工作,受家庭熏陶尤其是受父亲的影响,少小的他便接触到了许多中外音乐作品(那时他的家里仅唱片就达一千多张),于是这位在音乐声中长大的孩子便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70年他考入江苏省军区某部战士业余演出队成为一名小提琴手,小提琴的优美旋律使他陶醉,于是他又试着学习作曲。一年之后,演出队宣布解散,印青又调入某部当了一名通讯兵。   在部队,他当了6年战士、3年排长,后来又被提升为团、师、军级机关文化干事。多彩的军旅生涯和丰厚的江南文化,铸造了他刚柔相济的内在气质,也孕育了他个性独特的艺术风格。他说:音乐有灵魂,这灵魂是什么?就是真情。你要想让战士爱听爱唱你的歌,就要让你的歌抒发出战士心中的豪情。他把一腔热血投入到部队业余文艺创作和演出之中,并成功地组建了“北斗星小乐队”,自己选编配器了一批乐曲,形式轻松活泼,内容贴近观众,每次演出都受到了战士们的热烈欢迎。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的这句名言道出了热爱对一个人谋事的重要作用:热爱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础。热爱能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对事业的完美充满渴求,即便是遭遇困难挫折,也能“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印青走上音乐创作道路,正是从热爱开始的。印青的父母都是音乐工作者,家庭的影响使他从小就梦想着能在音乐上有所作为。印青入伍后,虽如愿成为一名文艺兵,可不久就被安排下部队,当起了架线兵。尽管理想与现实出现落差,但正应了“逆则生,顺则夭”的古训,靠着由热爱迸发出的激情和潜能,印青刻苦自学,在18岁那年成功创作出处女作《我是个架线兵》,并参加了军区汇演。随后,他更是一发而不可收,在二十多年的创作历程中,共写出1000多件作品,其中300多件获奖。   如果没有对事业的热爱和执著追求,对很大程度上靠自学成才的印青来说,要取得这些成绩是难以想像的。正因为如此,印青对热爱的理解也更为独到,他认为甘为热爱而付出,才是真正的热爱。早在当兵时,为了学习乐理,他曾经走几十公里的山路去买煤油,点灯夜读。如今为了心爱的音乐事业,年过不惑的他又远离幸福的家庭,一个人蜗居斗室,埋头创作。印青常说:“要得到就要有付出,你没有得到,说明付出得还不够。”其实,印青并不在意得到什么,他更看重为追求而付出的过程。印青把事业比做是数学中的一道方程式,他说乐趣就在求解的过程中。   在当通讯兵的日子里,每逢部队组织野营拉练时,印青总是背着比别人重得多的东西,这些东西除了背包、枪、线拐以外还有小提琴和满背包的音乐理论书,走到哪背到哪。白天他随队野营拉练,晚上他便在煤油灯下看书学习。由于当时部队对煤油使用有定量,因此印青总在煤油灯下看书,还遭到了班长的责备。为了能继续学习,印青步行到有煤油卖的一个镇子上一气买下了4公斤煤油,这一来回路程长达16公里,但为了学习,印青硬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看着拎着油桶回来的印青,班长十分感动,没想到印青在学习上是如此的上心,于是对印青道:那你就学吧!有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勤奋刻苦的印青在学习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当年就创作出了以自身生活为蓝本的重唱歌曲《我是一个架线兵》,这虽是他的开篇之作,但印青却不拘泥于传统的创作方式,而是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到每一个音符当中,从而使这首歌曲别具风味:既生动活泼又颇具现代意识。一反以往军歌的拘谨和凝重,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这样的曲风应该说在70年代初还是非常罕见的。由于这首歌来自于生活,贴近那个时代战士们的气质和心灵,因而这首歌很快便在军营中传唱开来。这首歌的诞生,应该说表现出了印青在创作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和难能可贵的创新理念,显现出他在艺术上的独特追求。   1984年印青又创作出了他的成名作《当兵的历史》,此后相继推出了一批充满浓郁兵味的队列和抒情歌曲:《妈妈的小诗》、《阅兵歌》、《班长》等。鉴于他在文艺创作上的突出成绩,1988年印青被调入了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任创作员。第二年他的一些作品便参加了庆祝建国四十周年全军文艺会演,由于其作品富有新意而且旋律优美,给专家评委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中空政歌舞团的作曲家羊鸣对印青特别欣赏,转年便将他鼎力推荐到了歌剧《党的女儿》创作组。就这样印青来到了北京,而且一呆就是整整一年。当时他的妻子和孩子在南京,他在北京的家几乎没有什么下脚的地方,一架钢琴,一张床,一张写字台,还有的就是他装满了磁带和乐谱的柜子.然而,他每天就是这样,坐在钢琴旁,用心灵在五线谱上画出一个个跳跃的音符,用自己飞扬的激情点燃生命中的每个日出日落.   在这一年里印青有机会接触到了许多同行高手,开阔了眼界,同时也深受启发。以往他的创作风格偏南方气质,属于很灵动很优美很委婉的那种类型,而缺少北方音乐中的那种挺拔、粗犷和大气,在感受到北方音乐的优长之后,他又冷静地对南北方音乐进行了分析、比较和思考,他决定汲取南北方音乐之精髓,寻求到一种南北方音乐融合一体的创作方法。然而南北方音乐的差异显而易见,它们的旋律走向、风格气质及精神内涵完全不同,要想将它们融合在一起谈何容易。但是印青却执着于此,他要赋予音乐以独有的魅力。于是印青开始系统研究陕西秦腔、京韵大鼓、河南豫剧等北方文化并尝试着谱写有着南北音乐相交融意味的曲子,并在现实中不停地做试验。每一个曲子完成后,他便请乐队和不同的演员来演唱录音,将它们制作成小样,再回到家中仔细琢磨和研究,同时他也会分别请不同的人听,问旋律听上去怪不怪,自然不自然。如果不成功他还会不停地进行修改和创作,日夜潜行在音乐的海洋中。   有时他已经睡下了,突然想到一个旋律,马上披衣而起,飞笔记下,为此,一贯支持他的妻子也难免会嗔怪他几句:你娶的是音乐女神而不是我。因此对于印青来说创作出一支曲子要付出很多精力和心血,但他却乐此不疲,心甘情愿。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天印青的那些让我们耳熟能详的曲子都是在他的这样的工作状态下创作出来的,因此,我们在欣赏印青创作的那种兼有大气雄浑又委婉动情的旋律中,不难感受出它们的独特与新颖。   作为一名从部队里成长起来的文艺工作者,印青始终不忘肩上的责任,心系着军营并将自己的艺术之根牢牢地扎在了基层部队。为了写出战士喜爱的歌,他每年都要花很多时间到连队体验生活,力求反映出战士心中的情。20世纪80年代末的一次下部队体验生活中,他发现一些战士很喜欢流行歌曲,尽管那时的部队文艺团体对通俗音乐还比较排斥,但他却能静下心来对流行歌曲进行剖析和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他认为不应该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流行歌曲,流行歌曲也有它的可取之处,即:易诵、抒情……于是他把这些特点融入到了自己的创作中,创作出了一大批节奏明快、旋律清丽的歌曲,由他创作的《边关军魂》、《不要问为什么》、《军歌声声》、《潇洒女兵》等一系列军歌里,既有金戈铁马的阳刚之气,也有杏花春雨的阴柔之美,为军旅音乐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独有的贡献。2000年印青调入了总政歌舞团,前不久又担任了该团副团长,尽管平日里他还要做一些行政管理和事务性的工作,比原先繁忙许多,但他一直没有放松自己在艺术上的追求,依然是佳品力作迭出。   据说被歌迷称为“中国舒伯特”的音乐奇才印青只用了一个晚上写出了《走进新时代》。 是的,当新华网的记者问起《走进新时代》创作经过时。印青说:当时是1997年8月,党的十五大即将召开,中央电视台约我写一首为会议营造气氛的歌曲。他们把《走进新时代》的歌词传给我,我一看就觉得词写得很好,挺打动我的。当时正是香港回归后不久,又逢世纪交替,可以说每个中国人心里都有一种昂扬的情绪,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再回想过去中国走过的路,从唱着东方红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今天第三代领导人带领我们开创未来,虽然充满艰辛,但内心对共产党有一种由衷的敬意和信赖。这首歌虽然是主旋律歌曲,但写起来一点不觉得生硬,因为和我当时的情绪乃至全国人民的心境都是吻合的,就像在对朋友倾诉,旋律就从内心流淌出来了,拿到歌词的当晚我就把曲子写出来了。   当记者提到现在大多数主旋律歌曲都不好听还端着架子,不太受老百姓喜欢,而他的作品既大气又优美,琅琅上口,易于传唱,好像借鉴了不少流行音乐的元素,于是问他平时是否关注流行乐坛时,印青说:我经常听流行歌曲,各种各样的流行歌曲都听,闲下来也哼两句《老鼠爱大米》呢。但是我听流行歌曲,更多的是从研究借鉴的角度去听,比如我听周杰伦更多的是从社会学层面去感受他,他的表达方式、思维方式都代表了一种对社会的反叛,对精英文化的反叛,我觉得这是他受青少年追捧的主要原因。其实流行歌曲和主旋律歌曲并不是对立的,只不过表达的情感不同。前者多以爱情为主题,容易引起共鸣;后者反映的是群体、大我的情感,某个历史时期或社会重大变革期,老百姓集体要表达的情感,比如对祖国、对民族的感情,是永远存在的,但比较难捕捉,难把握。像《洪湖水浪打浪》、《在北京的金山上》等,都是主旋律歌曲,因为深受大家喜爱,也成了传唱几十年的流行歌曲。   印青在接受采访时候还说,精神归属才是最高境界,以情动人其实是对歌曲的最低要求,是第一层次,精神归属才是第二层次。就是说歌曲不仅要有感情,还要透出一种精神,爱情歌曲要让人唱得死去活来,主旋律歌曲就要有一种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听起来好听,骨子里还要透着一股劲,那才叫真正动人。   当记者惊讶一直擅长创作江南风格作品的印青这两年却写出了具有浓郁西北风味的《西部放歌》和西藏风情的《天路》时印青说:我现在理解的创新,不是简单地进行一些技巧的变化,而是最大程度地契合时代。最近我去西藏,发现街头老民歌放得不多了,到处都在放韩红唱的《天路》,其实这首歌我加进了不少时尚元素,也许这首歌某种程度上就代表了发展中的西藏,成了今天西藏的新民歌。   印青是从一个普通架线兵成长为一名作曲家,他的成长经历很有传奇性和励志色彩,记者于是请印青总结自己的成功秘诀, 印青说:没什么秘诀,我能有今天,可能是热爱+努力的结果吧。我被大家熟悉或是获奖的作品有上百首,但我还有上千首作品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我算了一下,每3天我就要写一首歌,每天都要写到深夜,从来睡眠没有超过5小时。我爱人有时很心疼我,问我是不是不要命了?现在我在总政歌舞团又搞创作又管行政,比以前更忙更累了,除了对音乐的热爱,还有一份责任感在推动着我还要往前走。   谈到从1988年起在前线歌舞团工作生活了12年给自己怎样的帮助时印青说:帮助太大了,进入前线,可以说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飞跃,质的飞跃。前线有龙飞、沈亚威、张锐、何仿等一批著名的老艺术家,这个团深厚的艺术底蕴滋养了我,给了我专业精神和敬业精神。来前线之前,我只是写一些自我的东西;到前线以后,我的作品慢慢变得深厚和大气,逐渐形成现在这样受大家欢迎的创作风格。   印青的作品把许多无名歌手塑成了大腕歌星,一首《走进新时代》让张也红遍大江南北,而为王宏伟度身定做的《西部放歌》更是让他迅速成名。有人说,歌手能唱到一首好歌就成功了一半,记者问道现在是不是有很多歌手找他写歌,他肯定地说:是的,成名的没成名的都来找我。其实我也没那么大能量,写一首就能成名一首,但是愿意帮助他们,尤其是那些没成名的歌手,看他们从外地来北京闯荡很不容易,挺同情他们,所以很多时候,我都会推掉那些成名歌手的邀请,而给那些不出名的歌手写歌。当然,我们团里的歌手找我,就推不掉了。像彭丽媛、宋祖英、谭晶,她们想通过新作品寻求某种突破,我有时也有意识地改变她们原来的风格。比如彭丽媛原来一直都是很高亢的感觉,这两年我给她写的一些晚会压轴歌曲更加走向内心,既深情委婉又不失大气,对她的改变挺大。   2004年的一个夏夜,中央电视台《音画时尚》栏目“印青作品演唱会”精选了20首优秀作品,第一次集中展示了这位著名军旅作曲家的创作成果。按照主持人文青的说法,这是一场迟来的演唱会。这场演唱会,真是来迟了吗?也许印青本人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20年前,他作为浙江省军区俱乐部的文化干事,在军区业余文艺调演中一人就有7首歌曲获奖;接着又在全国民歌、通俗歌曲大赛浙江赛区评选的十首佳作中一人独占四席。从一名部队业余曲作者到享誉全国的军旅作曲家,再到第一次举办个人作品专场音乐会,经过了整整20年。   20年,在一个作曲家的音乐生涯中,留下了弯弯曲曲、深深浅浅的足迹;20年,在印青千余件作品中,排列着长长一串获奖歌曲名单。在这串名单上,《当兵的历史》举足轻重,意义非凡。“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都不会感到懊悔……”这首传唱了20年的歌,为印青荣誉加身—— —《解放军歌曲》1986年度奖和队列歌曲征集奖,并于当年进京演出,在中央电视台录制播放。在这次演唱会上,虽然舞台上4个青春飞扬的小伙子已非当年模样,但那欢快、雄健的律动,依旧传递着军人的心声,显现出作品蓬勃的生命特征。   这场演唱会,表现军人和军营的题材大约占到四分之一。同类题材、同类体裁,印青写得毫不雷同。即便是队列歌曲进行曲风,也是异彩纷呈。男声四重唱《当兵的历史》挥洒阳刚之气;《兵》在谭晶的歌声中,尽显女性的柔曼与亲和;李丹阳清澈细腻的嗓音,抒发出《军歌嘹亮》的别样情致;陈红的《潇洒女兵》、蔡国庆的《士兵桂冠》、张迈的《绿色背影》,也演绎了军旅通俗歌曲的鲜明个性。   2000年,王宏伟在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以一首《西部放歌》一举夺得金奖。4年之后,当初名不见经传的歌手,已昂首挺进民族声乐演员第一方阵。王宏伟形容作曲家当初带给自己的幸运“充满了魅力和挑战”,而《西部放歌》也成为民族男高音首选必唱的保留曲目,深受广大歌迷喜爱。这场演唱会的20首作品,清一色是“主旋律”歌曲,均以情真意浓、词佳曲美为特色。《扬起风帆》如行云流水,《你是我阳光》富于西南少数民族的基调,《祖国之恋》糅合高音延长音的戏曲元素,《一切献给党》大气磅礴,《一起走过》明朗宽广,而从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走进千家万户的《世纪春雨》、《江山》和《望月》,其艺术水准和美学价值更是超越了晚会歌曲的概念,可以说是印青创作最成功的精品。在演唱会上,演员黄宏即兴创作的一首小诗《印青的印象》就是最好的佐证:“印青平时不大爱说话,因为他的性格内向,比较含蓄;印青平时不大善说话,因为音乐是他的母语;印青平时不大多说话,因为他的词汇只有do、re、mi、fa、sol、la、xi……”印青早期的作品总喜欢署上“姬弦”这个笔名,据他解释:“姬弦就是G弦,小提琴上最粗的内弦,最富情感还有力度,给人以深沉浑厚、不屈不挠、充满自信之感,我常以此自勉。”   重温老歌,首听新曲,感受作曲家人性的真实与人格的魅力。这场演唱会,我们不仅听到了印青创作的精美歌曲,还听到了有关印青的感人故事。他的爱妻在2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虽然理解他、支持他,但有时也忍不住嗔怪他:“你娶的是音乐女神,而不是我!”电视画面上出现的印青妻子和清纯活泼的女儿诉说着这个温馨和美的军人家庭最质朴的情感,为印青作品给出了最好的注释。   前不久,总政歌舞团著名歌唱家谭晶在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金色大厅成功地举行了音乐会,这场音乐会的音乐总监正是印青,每当舞台上一颗颗闪亮的明星深情地放歌的时候,作为发现众多千里马的伯乐的印青总是默默无闻地在幕后耕耘着.   三十多年来,印青创作歌曲、器乐曲、舞蹈(剧),歌剧、音乐剧及影视音乐近千件,是我国当代名副其实的“歌曲之王”。有三百余件在省以上各类比赛、评比中获奖。其中大型歌剧《党的女儿》音乐(合作)获文华大奖、文华音乐奖。音乐剧《迷人的港湾》获第六届全军文艺汇演音乐一等奖。大型舞剧《妈祖》音乐获全国“菊花杯”舞剧比赛最佳作曲奖及文华奖。歌曲《班长》、《潇洒女兵》、《中华大家园》、《走进新时代》、《凝聚》、《西部放歌》、《祖国、永远祝福你》、《永远跟你走》等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其中《走进新时代》、《西部放歌》获文华奖和金钟奖。歌曲《母亲河》、《采桑小路 》、《边关军魂》、《我相信》获中国广播文艺政府金奖。   纵观印青的作品,不难发现,从《当兵的历史》到《走进新时代》,再到《西部放歌》,每部作品无不和着时代的节拍,奏出了时代的强音。做到这一点,仅凭单纯的热爱又不够了,还要有一种把握情感的能力。某种意义上说,印青的成功又给热爱加入了另一种诠释:“热爱=真诚付出+理性把握”。也就是说,对事业要满腔热情,但更要善于理性思考,把由热爱而生发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施展到事业上来。比如在创作《走进新时代》时,印青想了很多:时代呼唤的是真诚与平等,所以不能矫揉造作地表现假崇高,而应运用倾诉的语言,表达“ 平民化”的情感。敏锐的观察使印青找到了音乐与时代的最佳契合点,歌曲的传唱不衰,印证了这种把握的恰到好处。   不计艰险、不计功利,始终一丝不苟地朝着认准的目标努力,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如果把音乐比之为信仰,那么印青就是信仰坚定的不懈奋斗者。印青从不把音乐创作看做是谋生手段,而是把它当做毕生热爱的事业来追求。这种不带有任何功利色彩的态度,使他虽不刻意追求成功,然而成功却一次又一次地与他握手。   “艺术只承认一流,时间只记得精品。”印青最欣赏这句话。 多年来,印青以建设先进的军旅文化为己任,经常下海岛、上高原、走边防,从部队作战训练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实际和官兵的感人事迹中汲取营养,激发创作灵感,把军魂意识、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渗透在音乐作品之中,先后创作了一批反映军营火热生活的歌曲,这些歌曲发挥了培育和激励官兵战斗精神的作用。   印青常说,从事文艺创作的人离名利很近,讲无私、讲奉献更有实际意义,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军人气节更为重要。2001年,一家音像出版社请印青为他们拟出版的6首歌谱曲,并要求谱出“挑逗性”。印青看了歌词后说,我是军队作曲家,不能谱这种东西。而对鼓舞民心士气的作品,印青总是充满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创作。2004年3月,中组部组织拍专题片宣扬执政为民的典型谷文昌,请印青为主题歌谱曲。尽管当时印青非常忙,但他二话没说,连续奋战几个通宵,圆满完成了创作任务。   作为一名军队作曲家,印青始终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在鼓舞士气的军旅歌曲创作上。2000年,他受命为《军人道德组歌》中的两首歌谱曲,恰巧当时地方有人请他为一部电视剧创作音乐,酬金很高,但印青丝毫不为所动。有人对此不理解,印青深有感触地说:“创作军旅歌曲,有时在经济上确实受些损失,但每当我听到不少官兵演唱我谱写的歌曲,看到军旅音乐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就为自己是一名军旅作曲家感到无比自豪。   ”   在音乐圈和他工作过的单位,印青的好人缘有口皆碑。如今,他在总政歌舞团虽是一团之长,但他和同事们相处就像兄弟姐妹一般。他架子不大,即使一点小事,也是以商量的口吻对具体负责这件事的同志交待。印青曾说,看人多往好处看,想事多往好处想。这样,自己不觉累,别人也高兴。只要坦诚对别人,别人也会坦诚对你。创作的也好,演唱的也好,年轻的也好,年长的也好,大凡是进入这个领域,都有可圈可点、可贵可取之处,多学习人家的优点,才能提升自己。事事与人为善,处处学人之长,这就是印青。   印青的高产是大家有目共睹的。20多年来,他先后创作了歌曲、器乐曲、舞蹈、歌剧、音乐剧及影视音乐千余部,其中仅获各种奖项的作品就有几百部。对从事音乐艺术的人来讲,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作品既能风靡一时,又能流传后世。许多人为之付出了一辈子心血也未必能够如愿。印青的许多作品,特别是一些主旋律歌曲,不仅能够流行传唱,而且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这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不少人认为,用流行音乐风格,描写人间的悲欢离合,抒发个人的喜怒哀乐,往往比主旋律歌曲更容易打动人心,更适合大众口味。对此,印青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流行歌曲和主旋律歌曲并不是对立的,只不过是表达的感情不同。前者多以爱情为主题,容易引起共鸣;后者则表达的是群体的、大我的情怀,是某个历史时期和某些重大变革中人民群众所要表达的情感,这种感情也是真挚的、纯粹的、深厚的。但相对于个人的情感来说,捕捉、把握的难度更大。这就需要更强的驾驭能力。只要把握好了,主旋律歌曲的生命力更顽强,更长久。   走上总政歌舞团团长岗位的印青,深知肩上担子的分量。他所追求的超越,不仅仅是内容上的突破,更重要的是理念的更新;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精神的提升;不仅仅是方法上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境界的追求。在漫长的艺术道路上,他那样坚韧执着,那样义无反顾,正是为了追寻一种至高至纯的精神归宿,这个归宿,不仅是个人的,而是属于民族,属于军队。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祖国之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