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石达开的封号领袖人石达开到底是哪里人?

太平天国最大疑案:石达开远征到底出于什么目的?
  1856年夏天,正当太平天国运动发展到全盛的时候,发生了天京事变。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争夺天国领导权力的内讧。它给太平天国造成极其惨重的损失,断送军事上的大好形势,破坏了队伍的团结。作为农民革命领袖的洪秀全,本应从中吸取教训,以大局为重,做好队伍的团结工作。但他为保住自己的帝王位置,任人唯亲,猜忌忠直,终于又发生了逼走天国重要领导人物石达开,造成太平天国力量又一次大分裂的严重事件。
  天京事变后,在天国首义诸王中,除洪秀全和石达开两人外死丧殆尽。洪秀全的威望已大大下降,无论从威望、才干来说,石达开确是辅理政务、统帅军队、安抚百姓的理想人物。洪秀全虽然已对外姓人有猜忌疑惧的私心杂念,但在当时严峻的形势下,环视满朝文武,要找一个能力挽狂澜、收拾人心、重振大局的人来,除石达开外再无他人。因此,从解救燃眉之急考虑,也不得不采取权宜之计,召石达开回京辅政。从广大群众说,刚经历过刀光血影的天京事变,谁不盼望有一个像石达开这样的人物来辅助国政,稳定局势。十一月,石达开带军从宁国经芜湖回到天京,受到天京军民的热烈欢迎,&合朝同举翼王提理政务&,洪秀全亦加封石达开为&电师通军主将义王&,命他提理政务。石达开回京辅政,军事节节取胜,稳定了形势,极大地鼓舞了太平军的士气,安定了人心,使天国转危为安。
  点击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天国的形势稍微有了转机,洪秀全又开始把斗争的目光转向内部。原来,洪秀全并没有从天京事变中吸取正确的教训,杨秀清独揽大权和逼封万岁的情景不断在他眼前出现,因而他时生疑忌。尤其是石达开辅政功绩卓著,又见石达开&所部多精壮之士,军力雄厚&,对其兵权的集中更为忌讳,再加上石达开为首义之王,威望极高,这都使洪秀全深为不安。他&时有不乐之心&,日夜思虑,&深恐人占其国&,使洪氏一家一姓的天下失之旦夕。他从维护洪氏集团的统治地位出发,对石达开进行限制、排挤。遂封其长兄洪仁发为&安王&,又封其次兄洪仁达为&福王&,干预国政,以牵制石达开。洪秀全对安、福二王的封赏,由他自己直接破坏了太平天国前期非金田同谋首义、建有殊勋者不封王爵的规定,也是他组建洪氏集团控制天朝政权的开始。接着,他又&专用安、福王&,使&主军政&。在挟制、架空石达开的同时,还要夺取他的兵权,&终疑之,不授以兵事,留城中不使出&,甚至发展到对石达开有&阴图戕害之意&。这种无理的刁难、挟制和阴谋陷害,实际上使石达开已无法施展其聪明才智,已无法实现匡国辅政的志愿,石达开也对洪秀全及其集团能否继续保持太平天国和建立统一的&天朝&失去信心和希望,不禁发出&忠而见逼,死且不明&的叹息。
  石达开被逼出走前,怎样对待洪氏集团的挟制和谋害,他的面前有这样几条道路:取而代之、解甲归田、叛变投敌、束手待毙、率军远征。石达开和他的亲信将领,对当时形势是非常清楚的,深知他们不可能以&愚忠&来取得洪秀全的谅解和信任。有谋士劝他从刘邦诛杀功臣韩信的历史事件中吸取教训,并提出取洪秀全而代之的建议,但石达开以&惟知效忠天王,守其臣节&,坚决予以拒绝。在当时敌我双方生死搏斗的关键时刻,解甲归田,洁身引退的路也是难以走通的,他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唯其妖灭尽,予志复归林&。至于叛变投敌更不是他能干出来的事情,最后只好率军远征,作为解决矛盾的手段。他认为,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另一次内部残杀,以保存革命力量,还可以另辟根据地,剿除妖魔,开疆报国,这实在是石达开这个农民英雄在无力解决内部矛盾的情况下,被迫选择的惟一出路。
  对石达开的出走,因限于资料,说法甚多,至今仍是一个难解的千古之谜。
  一种说法认为,石达开不顾大局,私自离京搞分裂活动,是另树一帜,另立&太平安国&。石达开的出走引起了清王朝的关注,清廷驻安徽的头目四出侦察打听石达开的动向,并及时向清廷汇报。他们认为石达开&意欲自成一队&,&似欲另立旗帜&。咸丰七年(1857)七月十一日,《福兴奏据探石达开另树一帜江右吃重请增兵协剿片》中有&现据探称,该逆自与洪逆内江后,据守安庆,潜于金柱关等处粘贴伪示,解散金陵旧党,愿从军者即赴安庆,不愿者给川资剃发回籍,示尾署太平安国丁巳元年字样,其为另树一帜,已无疑义。&苏州博物馆藏有咸丰七年(1857)六月二十八日两江总督何桂清致自娱主人书中,有洪秀全&在金陵惊慌无比,求石逆回救,不惟不允,且回文改号太平安国丁巳元年。&与以上福兴奏中&示尾署太平安国丁巳元年&一致,这说明石达开另立&太平安国&说并非孤证。
  另一种说法认为,石达开的出走是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挽救革命。坚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不同意上述认为石达开另立&太平安国&的观点,而是主张&太平安国&与石达开毫无关系。其理由主要有三条:第一,石达开在无为州和皖南青阳县所贴告示都未署&太平安国&。在安徽省有关方志中均无&太平安国&的记载。石达开另立&太平安国&说只是孤证,实难令人信服。第二,石达开出走后,虽对太平天国的官制礼文进行更改,但始终应用&太平天国&国号,遵守太平天国的正朔。始终自称洪秀全亲封的&翼王&、&本主将&,其部属一贯呼其为&翼殿&、&翼府&、&五千岁&、&殿长&等等。另外从石达开本人及其部将遗存的文物、文告、文书来看,也说明石达开虽然分裂出走,但所承担的反清历史使命与洪秀全一直是一致的。直至晚年,石达开一如既往拥护太平天国革命宗旨,信赖尊敬洪秀全,毫无私自立国与太平天国分庭抗礼的意思。第三,石达开出走后,洪秀全对石达开的态度以及太平天国官书中对石达开的评价都没有变。天王不忘石达开的开国立功。天王、幼天王在后期所颁的诏旨中,仍对石达开亲切地称呼为&达胞&、&达叔&。可以说,石达开出走主要是出于&吾当远征报国,待异日功成归林,以表愚忠耳&。也就是,石达开的出走是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挽救革命。
  上述观点各执一词,那么石达开出走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要想解开这一历史之谜,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关新闻:打开微信扫一扫
孔网客户端
安卓版苹果版扫描下载
旷代人杰石达开(精装本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翼王1994.3一版一印155页仅印1千册)
开&&&&&&本:32开
页&&&&&&数:155页
字&&&&&&数:100千字
I&&S&&B&&N:
售&&&&&&价:25.00元
品&&&&&&相:
配送方式:挂号印刷品、快递&&&&
上书时间:
购买数量:
(库存1件)
商品分类:
关 键 字:
详细描述:
印张:5.25石达开(1831年-1863年),小名亚达,绰号石敢当,广西贵县(今贵港)客家人,太平天国名将,近代中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武学名家,初封“左军主将翼王”,天京事变曾封为“圣神电通军主将翼王”,军民尊为“义王”(本人谦辞不受)。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十六岁“被访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二十岁封王,英勇就义时年仅三十二岁,有关他的民间传说遍布他生前转战过的大半个中国,表现出他当年深得各地民众爱戴。831年,石达开出生于广西贵县(今贵港市)北山里那邦村一个小康之家[1][2],汉族客家人,原籍广东和平县下车镇,母亲是壮族人,有两妹一姊,没有兄弟。石达开幼年丧父,八、九岁起独撑门户[3],务农经商之余,习武修文不辍,十三岁时处事已有成人风范,因侠义好施,常为人排难解纷,年未弱冠即被尊称为“石相公”。[4][5]&&石达开道光年间,官场腐败,民生困苦,石达开十六岁那年,正在广西以传播基督教为名筹备反清起义的洪秀全、冯云山慕名来访,邀其共图大计,石达开慨然允诺[1][6],三年后毁家纾难[7],率四千余人参加金田起义,被封为左军主将[8]。1851年12月,太平天国在永安建制,石达开晋封“翼王五千岁”,意为“羽翼天朝”。[9]  从1851年1月到1853年3月,石达开随太平军转战数省,战功卓著,尤其是1852年西王萧朝贵在湖南长沙阵亡后,太平军在长沙城下陷入清军反包围,形势万分危急,石达开率部西渡湘江,开辟河西基地,缓解了太平军的缺粮之危,又多次击败进犯之敌,取得“水陆洲大捷”,重挫清军士气[10][11][12],其后,为全军先导,经河西安全撤军,跳出反包围圈,夺岳阳,占武汉,自武昌东下金陵,二十八天挺进一千八百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令清军闻风丧胆,号之曰“石敢当”。[13]   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金陵,改号天京,石达开留京辅佐东王杨秀清处理政务。定都之后,诸王享乐主义抬头,广选美女,为修王府而毁民宅,据国库财富为己有,唯石达开洁身自好,从不参与。[14][15][16]  1853年秋,石达开奉命出镇安庆,节制西征,他打破太平天国以往重视攻占城池、轻视根据地建设的传统,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逐步扩大根据地范围,亲自指挥攻克清安徽临时省会庐州(今合肥),&&石达开全集迫使名将江忠源自尽。[17][18]过去,太平天国没有基层政府,地方行政一片空白,石达开到安徽后,组织各地人民登记户口,选举基层官吏[19][20][21],又开科举试[22],招揽人材[23],建立起省、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系[24][25],使太平天国真正具备了国家的规模;与此同时,整肃军纪,恢复治安,赈济贫困,慰问疾苦,使士农工商各安其业,并制定税法,征收税赋,为太平天国的政治、军事活动提供所需物资。[26][27][28][29]  1854年初,石达开在安徽人民的赞颂声中离开安徽,回京述职[30],太平天国领导层对他的实践给予充分肯定[31],从此放弃了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全面推行符合实情的经济政策。[32]  1854年夏秋,太平军在西征战场遭遇湘军的凶狠反扑,节节败退,失地千里。石达开看出两军最大差距在于水师,便命人仿照湘军的船式造舰,加紧操练水师。[33][34][35]在湘军兵锋直逼九江的危急时刻,石达开再度出任西征军主帅,亲赴前敌指挥,于1855年初在湖口、九江两次大败湘军,湘军水师溃不成军,统帅曾国藩投水自尽,被部下救起,西线军事步入全盛。[36][37][38]同年秋天,石达开又挥师江西,四个月连下七府四十七县,由于他军纪严明,施政务实,爱护百姓,求贤若渴,江西人民争相拥戴,许多原本对太平天国不友好的知识分子也转而支持太平军,队伍很快从一万多人扩充到十万余众,敌人哀叹“民心全变,大势已去”。[39][40][41][42]  1856年3月,石达开在江西樟树大败湘军,至此,湘军统帅曾国藩所在的南昌城已经陷入太平军的四面合围,对外联络全被切断,可惜石达开适于此时被调回天京参加解围战,虽然大破江南大营,解除了清军对天京三年的包围,却令曾国藩免遭灭顶之灾。  同年9月,“天京事变”爆发,东王杨秀清被杀,上万东王部属惨遭株连,石达开在前线听到天京可能发生内讧的消息,急忙赶回阻止,但为时已晚。北王韦昌辉把石达开反对滥杀无辜的主张看成对东王的偏袒,意图予以加害,石达开逃出天京,京中家人与部属全部遇难。  石达开在安徽举兵靖难,上书天王,请杀北王以平民愤,天王见全体军民都支持石达开,遂下诏诛韦。11月,石达开奉诏回京,被军民尊为“义王”,合朝同举“提理政务”。他不计私怨,追击屠杀责任时只惩首恶,不咎部属,连北王亲族都得到保护和重用,人心迅速安定下来。在石达开的部署下,太平军稳守要隘,伺机反攻,陈玉成、李秀成、杨辅清、石镇吉等后起之秀开始走上一线,独当一面,内讧造成的被动局面逐渐得到扭转。但天王见石达开深得人心,心生疑忌,对石达开百般牵制,甚至意图加害[43][44]。为了避免再次爆发内讧,石达开不得已于1857年5月避祸离京,前往安庆。  1857年9月,天王迫于形势的恶化遣使持“义王”金牌请石达开回京,石达开上奏天王,表示无意回京,但会调陈玉成、李秀成、韦俊等将领回援,并以“通军主将”身份继续为天国作战。[45][46][47][48][49][50][51][52][53][54][55]此后,石达开前往江西救援被困的临江、吉安,拥戴他的安徽太平军将领大都留守安徽。因没有水师,无法渡过赣江,救&&石达开雕像援行动失败,石达开又于次年进军浙江,并联合国宗杨辅清进军福建,欲开辟浙闽根据地,与天京根据地连成一体。  浙江是江浙皖清军的主要饷源,为阻止石达开攻浙,清廷急调各路兵马增援,最终不得不命丁忧在籍的曾国藩重任湘军统帅,领兵入浙。太平军在浙江取得许多胜利,但江西建昌、抚州失守后,入浙部队失去了后方,协同作战的杨辅清又在被天王封为“木天义”后从福建撤军,为免四面受敌,石达开决定放弃攻浙,撤往福建,后又转战到江西。石达开建立浙闽根据地的努力虽因内外矛盾以失败告终,却牵制了大量清军,为太平军取得浦口大捷、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等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是冬,石达开经与部将会商,决定进攻湖南,取上游之势,再下趋湖北,配合安徽太平军作战[56],并伺机分兵入川。1859年春,石达开自江西起兵入湘,发动&“宝庆会战”。彼时湘军正计划分兵三路进攻安庆,闻石达开长驱直入湖南腹地,军心全线动摇,只得将因势利导,全力援湘。面对湘军的重兵驰援,石达开孤军作战,未能攻克宝庆,被迫退入广西休整。  1861年9月,石达开自桂南北上,于1862年初经湖北入川,自此,为北渡长江,夺取成都,建立四川根据地,石达开转战川黔滇三省,先后四进四川,终于1863年4月兵不血刃渡过金沙江,突破长江防线。5月,太平军到达大渡河,此时太平军尚有四万余人。对岸尚无清军,石达开下令多备船筏,次日渡河,但当晚天降大雨,河水暴涨,无法行船。三日后,清军陆续赶到布防,太平军为大渡河百年不遇的提前涨水所阻,多次抢渡不成,粮草用尽,陷入绝境。为求建立“生擒石达开”的奇功,四川总督骆秉章遣使劝降,石达开决心舍命以全三军,经双方谈判,由太平军自行遣散四千人,这些人大多得以逃生。剩余两千人保留武器,随石达开进入清营,石达开被押往成都后,清军背信弃义,两千将士全部战死。  日,石达开在成都公堂受审,慷慨陈词,令主审官崇实理屈词穷,无言以对,而后从容就义,临刑之际,神色怡然,身受凌迟酷刑,至死默然无声,观者无不动容,叹为“奇男子”。[57][58]&石达开受刑时,被割一百多刀,他从始至终默然无声。石达开的凛然正气和坚强意志使清军官兵感到震惊,四川布政使刘蓉说他“枭桀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词句不卑不亢,不作摇尾乞怜语。临刑之际,神色怡然,是丑类之最悍者。”石达开远征人数考  长期以来存在一个很大的误会。许多史学著作都把石达开1857年5月底离京时带走的队伍人数夸大了,有的说是20万人,有的说是十余万人,有的不说具体数字,只说大队人马。这样一来,大家就认为石达开拉走大队人马,大闹分裂,有意拆太平天国的台。其实史实并不如此。根据清庭档案中的何桂清奏折中说:  “传闻本月十一日(指咸丰七年五月十一日即公元日),伪翼王石达开已由铜井渡江逃往江北,洪逆令蒙贼禾贼追之。”  这里记载石达开渡江的时间与地点均不误,但未说人数。但从石达开只在一个小镇铜井渡江,而且一天之内就渡完了的情况看来,人数显然不多。  7天之后,即日,石达开率领军到达安微无为州,清方福济,郑士魁等的奏折中说:  “兹据无为州在籍教谕征焕等禀称:五月十八日(即日)石逆由金陵带其党与数千,道经该州前往上游,到处张贴伪示,传谕各贼。察其词意,因洪逆疑忌过甚,惧害脱逃。”  此奏折原件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其中所说的“伪示”即右达开的《五言告示》也在多处发现,有案可查,绝非虚构。因此,我们就可以说,石达开离京时带定的人数不过数千人,因为清方官员对于太平军人数一般只会多报,不会少报。  9月,洪秀全在形势和舆论双重压力下,罢免了安福二王,派人送“义王金牌”邀石达开回京主政,但石达开一则不相信洪秀全的所谓“诚意”,二则他一向对洪秀全进入天京后不思进取,只图保东南一隅的做法不甚赞成,因此决定从此“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按照自己的战略思想去指挥作战。然而,尽管如此,石达开还是提出了一个折中的缓解局势危急的方案---德兴阿在给清帝奏章中提到这份奏章的内容,“令贼党李寿(秀)成会合张洛行领数十万贼分扰下游,又调贼党陈玉成,洪仁常,洪春元,韦志俊,杨来清等各率数万及五六千不等概回金陵,并欲赴援江西,窜扰浙江”。据德兴阿奏报说,奏章上还有洪秀全的批复。  10月5,石达开率军离开驻扎了四个月的安庆,这时他身边已经从初时的几千人陆续汇集成了数万人的军队,都是因不忿洪秀全的所为而主动前来投奔追随的将士。不过从上述奏章上看,由于调派至长江下游及回天京的军队甚多,再加上石达开的整个部署既然志在救援天京,当不可能从重要据点抽调重兵。以军队论,连说石达开将合朝好文武都带走的《李秀成自述》本身也承认,翼王早在回天京时便“将打宁国之兵交与陈玉成管带”,所谓“打宁国之兵”就是石达开带回天京的靖难之师,是他在江西和安庆的精锐部队的一部分。同样,驻守句容一带的军队也都是石达开的部队,他为了顾全天京防务,也并没有就近带走。以将领论,除了陈玉成、李秀成、韦志俊等被指示援救天京外,安庆张朝爵、陈得才,无为朱凤魁,彭泽赖冠英,潜山叶芸来,还有梁立泰,陈坤书,这些都是受石达开节制多年的旧部,也是安徽地方的主要将领,但他们都没有跟随石达开南下江西,其中如张朝爵、陈得才、叶芸来,陈坤书都是太平天国后期的栋梁之将。据《李忠武遗书》记载,东梁山一带都是石达开的部下,他们前来追随石达开时,石达开“劝令皆散去”,只是“其党皆不肯,仍从石逆在安庆。”石达开为了顾全大局,对于某些自愿来追随他的队伍还曾劝他们返回原驻地。而跟随石达开离开太平天国辖区征战的将领中,著名者只有张遂谋,赖裕新,傅忠信,余忠扶等几人而已,其中没有一名侯爵,除石达开亲族外,记载所知丞相仅一人,检点也只有三人,后来远征军中被提拔起来的的名将朱衣点,彭大顺,吉庆元,汪海洋,谭体元等,此时还都名不见经传,如朱衣点在天京事变时还只不过是个“将军”,是太平军佐将中最低的一级。  从以上诸点来分析,石达开离开安庆时直接带领的军队人数是很有限的,重要将领也很少,上文所引德兴阿附奏的石达开给洪秀全之奏章中一些重要将领回援天京的指示也证实了这一点。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稗史漫传曾羽化,千秋一例不平鸣”,翼王石达开是太平天囯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十六岁便“被访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万马,二十岁封王,英勇就义时年仅三十二岁,他生前用兵神出鬼没,死后仍令敌人提心吊胆,甚至他身后数十年中都不断有人打着他的旗号从事反清活动和革命运动,辛亥革命党人曾通过诗歌,小说,绘画等各种媒介宣传他的事迹以“激励民气,号召志士,鼓吹革命”。有关他的民间传说更遍布他生前转战过的大半个中国,表现出他当年深得各地民众爱戴。对手评价  太平军的高级将领们对石达开的胆略十分推崇,如李秀成谈及各王优劣才能时“皆云中中,而独服石王,言其谋略甚深”,陈玉成认为太平军将领“皆非将才,独冯云山石达开差可耳”。而清朝方面,曾国藩说“查贼渠以石为最悍,其诳煽莠民,张大声势,亦以石为最谲”,左宗棠说他“狡悍著闻,素得群贼之心,其才智诸贼之上,而观其所为,颇以结人心,求人才为急,不甚附会邪教俚说,是贼之宗主而我之所畏忌也”,骆秉章说他“能以狡黠收拾人心,又能以凶威钤制其众”,是“首恶中最狡悍善战”。不只如此,他还赢得了众多与他敌对立场的人的敬重,如地主文人周洵在《蜀海丛谈》中称其为“奇男子”,清朝一位贡生在湘军军宴上公开说他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在大渡河畔与他为敌的许亮儒对他的英雄气概与仁义之风钦佩不已。直到他死去近40年后,由清朝地主文人所撰的著作《江表忠略》之中还有这样的记叙:“至今江淮间犹称……石达开威仪器量为不可及。”国外评价  在有关石达开的各种评价中,最著名的当属美国传教士麦高文通讯中的一段话了:“这位青年领袖,作为目前太平军的中坚人物,各种报道都把他描述成为英雄侠义的----勇敢无畏,正直耿介,无可非议,可以说是太平军中的培雅得(法国著名将领和民族英雄)。他性情温厚,赢得万众的爱戴,即使那位颇不友好的[金陵庶谈]作者也承认这一点。该作者为了抵消上述赞扬造成的美好印象,故意贬低他的胆略。正如其他清朝官方人士以及向我们口述历险经过的外国水手声称的,翼王在太平军中的威望,驳斥了这种蓄意贬低的说法,不容置疑,他那意味深长的“&电师”的头衔,正表示他在军事上的雄才大略和他的性格。他是一个有教养的人,一个敢做敢为的人”。
挂号印刷品
挂号印刷品5元,50元以上免邮费;其他方式电商:不主张用平邮方式,因为容易丢失书,到时责任难以分清。
可选择邮政以外的快递如中通等,500克即1市斤以内15元,1000克即2市斤以内20元,续重1000克即2市斤以内:新疆、青海、西藏20元(走航空)、东北三省8元
& & & & & & & & & & & & & & & & & & & &换书通知
& &本店有《人物》(、4、5、8、11期,1994年1期)《文史知识》(1990年10期,、2、4、5、9、11期),9品,想交换《文史知识》(、、年各期),9品左右。也有1990年前《文史知识》很多期,8.5品。如有意,可电,罗先生。
& &&本店《中国国家地理》(包括《地理知识》)《西藏人文地理》《西藏旅游》《中国国家天文》《收藏》每本10元(巨厚本另计);《炎黄春秋》每本5元;《文史知识》《人物》每本3元;邮费另计,欲购从速!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购物车共有0件商品,合计:0.00元
商品已成功添加到收藏夹!帖子主题:完美起义领袖石达开 为何屡战屡败被凌迟处死
共&19616&个阅读者&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494581
/ 排名:89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完美起义领袖石达开 为何屡战屡败被凌迟处死
文章提交者:zhangzizhong1940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73-0-1.html
凤凰网专稿凤凰卫视1月7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陈晓楠:各位好,这里是《凤凰大视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美国的在前线打仗,面对他的对手,他曾经自言自语地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将军,我看过你的书,这就是对手之间的那份尊重,领兵打仗做到这个份上,也是相当难得的境界了。在的上,也有这么一号人物让他的对手又恨又敬。桀骜不驯的左宗棠,说他是贼之宗主,我所畏忌,四川骆秉章说他呢是长毛贼当中最狡猾善战者。而一生骂过太平军无数次的曾国藩,则称他是有将才之风。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十九岁当左军主将,二十岁封王,三十二岁的时候兵败大渡河的翼王石达开。石达开的人生经历有非常强烈的转折变化,前半程可以说是挥斥方遒,快意人生,而后半程众叛亲离,孤独寥落。所以凡是关于石达开的故事,大都是荡气回肠,一咏三叹。故事还是从长沙开始说起吧,太平军攻打长沙,是一次检验双方成色的PK,当时的长沙城汇聚了清军阵容,有1个总督、2个巡抚、4个提督、8个总兵,道府官员更是几十人之多,太平军那里呢,有一颗名叫石达开的将星冉冉升起。解说:1852年8月,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带三千精兵攻打长沙,这帮从来没有见过城市的农民军,试图拿下起事以来第一座城市。然而,擅长旷野作战的萧朝贵在前一筹莫展,兵临长沙一个月后,萧朝贵在指挥战斗时,被长沙守军的火炮打个正着,西王岁八千岁就这样一命归西了。萧朝贵一死,长沙大战才算真正地开始了。太平军方面,杨秀清接到长沙战报,决定全军开赴长沙为萧朝贵报仇。清军方面,清将和春、江忠源从郴州驰援长沙,巡抚张亮基从云南赶到常德,贵州知府胡林翼,提督向荣等也前来助阵。后来又加上了左宗棠、郭嵩焘统兵三万余人,黄金组合,阵容空前。长沙会战是清军与太平军之间第一次精英名将的对决。周禄丰(《天国往事》作者):在此之前石达开这个人是非常没有名气的,因为很多记载里面是说石达开这个人,当时称他为翼贼,翼贼胆怯,那么一遇上有战争,他都是使同党上,自己在后面,都是很轻视他这个人,而且前期你看带兵的将领,无非也就是杨秀清是元帅,前敌的捍将是韦昌辉。何瑜(中国人民大学教授):1852年这个西王萧朝贵阵亡之后,整个打先锋的主要是石达开,石达开当时他属于这种他年轻,非常能打仗又有谋略,所以当时清军都特别害怕石达开,所以称石达开为石敢当。什么事情都由他来打先锋,所以这些清军见到石达开都纷纷地逃避。不敢跟他正面冲突,所以石达开在这个太平天国,从广西这个首义到南京的一路上,石达开在军事上是起了很多的作用。解说:萧朝贵死后,韦昌辉、石达开接受长沙太平军指挥,结束了太平军胡打乱攻的局面。而清军方面,江忠源也率军队长沙城防做了重新布局,在前几个回合中,湘军与太平军都没能取得突破,两军均疲惫不堪,各自僵持。就在这个时候,改变局面的人出现了,石达开带着他的人马横渡湘江,占领了湘江西岸。周禄丰:那么河西他当时有几个什么重要的作用呢,一方面它是一个粮草,因为当时河西的稻子熟了。还有一方面就是如果攻长沙不下,太平军要撤退,它要绕河西。所以说这是它必争的,等到河西成了石达开的天下,清军才派出有力的部队去争夺。但那时候石达开的羽翼已经丰满,可以说他在河西势力已成,他已经牢牢地控制了战场的局面。解说:石达开横渡湘江,抢占的是粮草基地,但他的行动并没有引起清军主力的注意。而当他在湘江西岸获得大批粮草,源源不断地送往东岸时,清军才醒悟过来,不得不派向荣收复河西。这么一来,时机已经太晚了。1853年初,石达开在湘江上与清军大将向荣,进行了第一次交手,他们的交战地点,正是后来毛泽东题诗的橘子洲头。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这个地方是石达开与向荣交战全胜记录的起点,这一年,石达开还不到22岁。周禄丰:其实这场战争对石达开也是被迫的,我说他个性不喜欢跟你硬碰硬,但是在实际的战斗过程当中,石达开他有效地把兵力分布,逐次地投入,阵形相符,就是用一种非常疲兵的战术,先把向荣拖垮。然后再强力地把他压垮。最后向荣可以说是全军覆没。只有他自己逃掉,所以这一仗石达开打得非常的漂亮。解说:橘子洲会战后整个湘江西岸成了石达开的天下,石达开也因此在太平军中迅速窜红,也是从这里开始,到后来他离开南京远走高飞的四年时间里,石达开在战场上竟然没失败过一次。崔之清(太平天国历史研究会会长):石达开自从萧朝贵去世以后,在长沙,或者从长沙一直到武汉到南京,石达开基本上都指挥林凤祥、李开芳,他们都是在前面,基本上石达开是坐船上面,水陆两路,他等于是前军指挥。杨秀清跟洪秀全在中军,韦昌辉当时一般是后卫。何瑜:忠王李秀成被俘以后,这个曾国藩的幕僚问这个李秀成对太平军诸王的评价,李秀成说其他各王都是平平,只有南王冯云山和翼王石达开是最好的,他对于翼王的评价城府甚深,足智多谋。李秀成最佩服的也是石达开这个人,然后从这个石达开,太平军的敌人来看,曾国藩就评价,曾国藩评价说石达开是诸悍贼之冠,那就是最厉害的一个王,然后左宗棠认为呢,石达开是贼之宗主,我之所畏忌。周禄丰:这一战就奠定了他在太平天国军队里面的威望和地位。何瑜:石达开这个人呢,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农民起义领袖的一个几乎完美的一个形象,所谓呢,就是说他像历史上关羽、岳飞在人民心目中一个非常好的形象。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完美起义领袖石达开 为何屡战屡败被凌迟处死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494581
/ 排名:89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陈晓楠:事实上在长沙会战以前,石达开的战史并不是如何如何的夺目,原因是和他交手的都是一些都是清军名帅,比如说江忠源,还有天地会投降过来的猛将张国梁这些人物,也都是一等一的带兵高手,所以对当时二十出头的石达开来说,他的战斗生涯的开篇是艰难了一些,不过对石达开来讲,也正是这些旗鼓相当的对手,磨砺了这个从小顺风顺水的少年意志,石达开是广西人,他到底出生于什么样的家庭,各种说法都有,有人说他家中田不多,自耕自食,有的史料说他家里稍裕,也就是说比较的富裕,还有的史料是说以财雄一方,总的来说他的出身肯定不像萧朝贵、李秀成他们那样家贫如洗,说他是中等家庭可能问题不大。他自幼喜欢读书,喜爱兵法,但是从未应考,也没有功名,他那算不算是个读书人?也很难说,但是就是这么一个日子过得还不错,又读过一些书的年轻人,他为什么要造反呢?解说:如今在石达开故乡广西贵港,已经找不到任何关于他的遗迹了,后人在公园内给翼王修建了一个亭子,一尊雕像,聊表纪念。如今翼王亭的旁边,也变成工地了。我们寻访到石达开的故乡,是想感受一下翼王在当地是否留下过一些异闻传说,当地百姓如何看待这位100多年前叱咤风云的老乡,但是时光流逝很快,翼王的故事已经从当地人的记忆里淡去了。民众:这翼王呢?我知道他,石达开的翼王(亭),那不是吗,石达开是没有我的时候(的事)。记者:你也不了解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是吧?民众:我不讲这些,也不知道。何瑜:翼王石达开不一定是他活不下去了,他要去造反,他跟东王杨秀清和西王萧朝贵不一样。周禄丰:石达开他很大程度上他很喜欢反清,而反清他恐怕更有那种天下之志,要拯救苍天那种志向在里面,就是说石达开当时似乎应该有这种念头,我的目的是要反清,而你洪秀全能给我这个机会,我就死心塌地跟着你了。解说:年轻而心怀抱负的石达开,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入太平天国这股洪流,由于他在队伍中拥有巨大的影响力。1851年底,太平天国永安建制,石达开被封为翼王,希望他能羽翼中国。长沙大战之后,石达开成为战场上真正的统帅,石达开一生打了几百仗。他的代表作,无疑是与曾国藩湘军的九江、湖口大战。战斗发生在太平军的第一次西征过程中,所谓西征是从太平军的视角出发的,太平天国1853年定都天京后,他们却发现隐患多多,一是天京孤独地处在敌人的包围之中,根基不牢,二是几百万人集中驻守,粮食供应困难。因此,为了保障粮食供应道路的畅通无阻,也为了防止清军从长江上游进攻天京,太平军从天京出发,沿江而上,重走一遍来时的道路。而此时太平军的对手悄悄的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当年那些不堪一击的朝廷绿营兵,而是换成了后来成为太平天国掘墓人的湘军,他们是太平军开始西征的半年后,由曾国藩率领从湖南衡阳出发一路向东,这样一来,一个向西,一个往东,面对面的火拼不可避免。1855年1月,太平军与湘军在九江迎面相撞,大战一触即发。周禄丰:湘军自从出湖南以来,可以说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打到九江的时候,一方面湘军士气如虹,另一方面来说当时是水师,这个是湘军的一个特长,湘军的水师是非常完备的,而当时的太平军它的水师多,都是民船。所以在当时来看,这是一场太平军必败的战争。解说:战斗为什么会在九江打响呢?原因是敌我双方,都把九江看作是进可攻退可守的中枢城市。石达开为此放弃多处城池不守,专程奔赴九江亲自指挥战斗。崔之清:石达开真正的才干是西征,哪个地方有危机,都是翼王过去,他当时在战场上的部队,陈玉成的部队,还有林启荣的部队,还有黄文金的部队,也有石达开自己带去的部队。周禄丰:他把力量集中到这一战场,别的地方他把它抽空,让给你,这里其实他体现了一种不计较一城一地,但是他要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的这种思想。解说:说到湘军的有生力量,无疑是雪帅彭玉麟指挥的水师,这是一支装备精良,战绩骄人的水军,他们以大船、小船配合作战的方式,一路战来所向披靡。湘军水师的作战特点是大船配置重炮,居中指挥,舢板轻舟则在环卫在大船左右作为保护和策应,起到了非常有效地作用。但正是这一点,在石达开眼中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破绽。崔之清:当时他先从江北,把江南的(湘军)吸引过去,叫陈玉成他们在江北,然后九江对面的小池口,小池口就是江北,那是一个很重要的港口,在那边把清朝的援军准备给他消灭。而后他过来,过来叫这个把那个湖口跟长江相连(的地方)塞起来。周禄丰:湘军的这个大船和小船脱节了,而脱节之后他就把湖口塞住,那么这样一来湘军的大小配合的优势没有了,太平军就可以以长击短,对于你这种不灵活的大船,我可以发挥速度上的优势来击溃你,而你的小船,我又可以利用一些我比较猛烈的船只来对付你,这样一来湘军的水师,就遭到了一次非常惨痛的打击。何瑜:当时曾国藩座船也丢了,曾国藩那些文件,文案也都损失了,所以曾国藩气愤,当时要自杀跳湖,被他的部下给救上来。解说:九江大战是石达开与曾国藩第一次面对面的交锋。石达开漂亮地赢了第一回合,更重要的是,这次大胜迫使湘军咄咄逼人的攻势,不得不停了下来,湘军水师被分割在鄱阳湖内外,长达一年半之久,曾国藩直取天京的计划破产,太平军恢复了先前在长江的势力,九江大捷是翼王石达开为太平天国立下的不世奇功。周禄丰:非常善于营造一种以强击弱,变被动为主动的能力,而这种东西,完全把战争看成一种艺术的情况来看,它是非常有观赏价值的,所以人们就认为石达开这个人确实是惊才绝艳。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494581
/ 排名:89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陈晓楠:与石达开的九江之战,是曾国藩自己所说的平生四大耻辱之一,在兵败之际,曾国藩给咸丰皇帝写奏折汇报工作,其中有一段话,看得连皇帝都为之落泪,他说每逢春风之怒号,则寸心欲碎,见贼帆之上驶,则绕屋彷徨。作为石达开战场上的对手,可能是人生的一种不幸,但是对曾国藩来说,这不幸之中又有万幸。因为这个让他寸心欲碎的人并没有在太平天国呆太长的时间。1856年9月太平天国发生内乱,洪秀全导演了王杀王的闹剧,在这场称为是“洪杨内讧”的前期,北王韦昌辉呢诛杀东王杨秀清,石达开在外地袖手旁观,后来韦昌辉又杀掉杨秀清的部属2万多人,石达开还是没有阻止,等到事情越闹越大,石达开才赶回天京。责备了几句韦昌辉杀人太多,不料杀红了眼的韦昌辉,将石达开的家属也全部杀害,那么这么一来,在内讧中一直没有出手的石达开,终于按捺不住,将韦昌辉诛杀,一是为自己的家人报仇,二是把这场内讧画了个句号。但是刚刚成立的太平天国,哪里禁得起这么的动静的折腾,首义六王,只剩下一个天王和一个翼王,一个巨大的烂摊子该如何收场呢?解说:天京事变后的石达开并没有马上离京出走,而是回到天京主持朝纲,并且得到底下群臣的极力拥护,但越是这样,天王洪秀全便越是害怕,害怕石达开成为第二个杨秀清,生性多疑,如今已是杯弓蛇影的洪秀全再出昏招,分封他的两个哥哥为新的王爷,钳制石达开的工作,这一招是洪秀全为自己酿下的一杯无法下咽的苦酒。张铁宝(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石达开来讲,就面临着三种选择,一种选择如果他还继续留在天京,就是逃脱不了东王和北王被杀的这种可能,而且可能性非常之大;第二种可能就是取代洪秀全,自立为王。那么这个有违于中国传统的,中国的传统,因为石达开毕竟是个知识分子,也有违于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他不能也不会这样去做,那么除此两策之外;第三条路就是离京出走。解说:1857年6月,石达开带着一些亲信离开南京,沿途张贴告示,表明了自己受到天王猜忌,无法立足,只能离开的状况,并对太平军将士发出邀请,愿意跟他走的可以加入,还是反抗清妖,还是太平天国。这么一来,石达开凭着在军中良好的威望,沿途竟然吸引了二十万左右的将士加入,无论如何,从客观上来说,石达开的离开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实力。正是这一点,成为后来人指责石达开的目标。崔之清:你自己要开地盘,要割据,另立一个山头,表面上是太平天国,实际上是跟太平天国争夺资源。他跟他们讲你们谁愿意跟我走的,我们就建功业,不愿意跟我走的,你们辅佐天王,讲得很好,实际上他到处拉人。解说:石达开出走以后,洪秀全似乎意识到事态的严重,在群臣们极力的建议下,他才撤掉了两个哥哥的王位,并且镌刻翼王金牌遣人送给石达开。洪秀全的这种做法,简直像哄小孩子,当然没有劝回石达开,从此以后,石达开与太平天国两不相干,形同陌路。张铁宝:我们来讲在评价这段历史的时候,石达开的出走,应该来讲他本人并不负什么责任,也是唯一正确的一种选择,我们要给予正确的定义,是唯一正确的选择,石达开的出走,错误在洪秀全而不在石达开,但是石达开要承担的是什么呢?他出走之后,虽然还是打着太平天国的旗号,但是他完全置太平天国的利益于不顾,这是后人不能原谅的,你看当时天京告急、句容、溧水危急,天京出现那么危急的情况下他置之不顾,你看九江形势那么危急,因为守江的首领林启荣不依附他,他也完全放任不管,他当时那个形势,另外陈玉成在湖北作战形势非常危急,他完全可以伸出援手,支持陈玉成或者支持林启荣,他为什么就没有前期的那种雄才大略,那么大的雅量,把太平天国利益放在第一位呢?而仅仅因为这种负气,认为天王的这种威逼,不仁义,而带来自己的置太平天国的大局和事业于不顾,你不能以天王的错误来掩盖你的错误。解说:1857年至于1859年间,石达开带领军队转战于江西、浙江、福建、广东、湖南、广西各省,曾经百战百胜的翼王石达开,再也没有打过一次像样的胜仗,中国勇士变成了不成气的流寇,石达开带着他自己的帮众,朝着沉沦的方向一意孤行地狂奔。周禄丰:他其实有很多想法,但是他这个人不是一个坚韧不拔的人,你比如说他曾经到过浙江,也很想打下来,但是战事稍有不利,并不是说就完全打不下来,可能伤亡会比较巨大,那他就走了。张铁宝:洪仁玕在后期他总结了一句话叫做“人心冷淡,锐气减半”,这句总结是非常形象,也入木三分。我认为这个话用在石达开身上,仍然非常适用。解说:1859年8月,石达开与清军在湖南宝庆发生激战,石达开惨败退到广西,在广西的这段时间里,石达开意志消沉信心动摇,他甚至提出要隐居山林,这句话无疑是一个烈性炸药,将部属们的精神支柱轰然炸塌,主帅都这样了,众人还有什么指望。1860年5月,朱衣点,汪海洋等67名将领,带领20万人离他而去,重返天京投奔于李秀成旗下,抛弃了太平天国的石达开,也尝到了被抛弃的感觉。周禄丰:可以说这个时期呢,部队是一支没有信仰,没有希望的部队,很多人都逃散了,没有灵魂了,这支军队。那么其实这时候他也已经起了一个什么念头,归隐林下的念头,但是为什么不能归隐,因为清朝到处都在追捕他,所以说一旦走上了起义反清的这个路,它是一条不归路,所以他要硬着头皮准备干下去。张铁宝:你也知道,人活着总是要有一种精神,如果没有一种精神支柱他会很迷茫,这种迷茫会导致他一切的言语举措,都失常甚至失态。我认为这件事情在石达开身上,也得到了比较好的一种诠释。解说:到此为止,石达开的人生不再有任何欢欣之处了,既有独撑危局的孤独凄凉,又有自食苦果的无奈。1863年6月,他在大渡河边,迎来了他的人生终点,天意与人力的双重阻挡,石达开放弃了抵抗。日,石达开为了保全部下的性命,他牵着自己5岁的儿子,带着身边不愿意离去的亲信,向清军投降。何瑜:当时石达开的死是很悲壮的,也是被解往成都,最后是凌迟处死。他的凌迟处死是非常残忍的,但是石达开从一开始到最后都表现得大义凛然,连他的敌人刽子手在凌迟处死他的时候,看到这种都感到这真是奇男子也,奇男子也。张铁宝:在此之前,他给当时的四川总督骆秉章写了一封信,承认失败了,我失败了,我来以我的生命来保全我的部下,请你们放他们一条生路。他的主旨就是这样,这应该是英雄气质,应该给予肯定,尽管他还抱有一些幻想,我们不能因为后面的事态发展,就否定他当初的这种举措,我们应该是这样,这是英雄之举。我们不能以成败来论英雄,但在这种情况之下,我认为他不失是一种英雄之举。陈晓楠:石达开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倒是回归了早年间的潇洒之气,他在向四川总督骆秉章,解释自己为什么放弃抵抗,接受投降的时候呢,他说了两句话,现在听起来仍然是正气凛然。他说,求荣而事二主,忠臣不为,舍命以全三军,义士必做。石达开被处决的时候32岁,这是一个浓缩了的人生,他在短短32年的时间里经历了普通人绝对不会有的跌荡起伏。尽管后来人针对石达开的人格,做过各种各样的评价,有的人贬他是个人英雄主义,有的人赞他是太平天国唯一的一个英雄,这些评价和议论恐怕都会有些偏执、有些粗放。石达开这个人和他做的那些事,都产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是非、功过、荣辱、冷暖,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72015 工分:787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老息
在第12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绿城
在第11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hjqishi
在第10楼的发言:......
人终是有所求的,无欲无求连圣人也难以做到,只能是一个理想的状态。
一般人是做不到,看毛、周、朱、彭等等。对比蒋那边的。
处刀光血雨中,要有一份闲心,方可谋成谋退;读罢圣贤书籍,要会和光同尘,以防乖僻迂腐。
石达开在湖南邵阳兵败,其实是谋退的好时机。所谓隐居,清政府不会放过他,他的部下也不会答应。较好的办法是提拔一些年轻人上来,发掘本地人才,废除反孔口号,把队伍拉到广西,再作良图。太平天国反孔,是一个政治上的大失策。70年代,批孔得人心吗?
70年代,批孔很得人心,就是现在批孔也很得人心。赫赫,要批孔,先得了解孔。批孔的人真的读过孔孟的书?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68448 工分:3967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绿城
在第11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hjqishi
在第10楼的发言:......
人终是有所求的,无欲无求连圣人也难以做到,只能是一个理想的状态。
一般人是做不到,看毛、周、朱、彭等等。对比蒋那边的。
处刀光血雨中,要有一份闲心,方可谋成谋退;读罢圣贤书籍,要会和光同尘,以防乖僻迂腐。
石达开在湖南邵阳兵败,其实是谋退的好时机。所谓隐居,清政府不会放过他,他的部下也不会答应。较好的办法是提拔一些年轻人上来,发掘本地人才,废除反孔口号,把队伍拉到广西,再作良图。太平天国反孔,是一个政治上的大失策。70年代,批孔得人心吗?70年代,批孔很得人心,就是现在批孔也很得人心。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72015 工分:787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hjqishi
在第1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绿城
在第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hjqishi
在第6楼的发言:有句话叫做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但哪里才是危墙?历史上能有几个人能看清哪里是危墙。唉,时也命也,怕就是说这种事情吧。
人若能进能退,无欲无求,则危墙自现。
人终是有所求的,无欲无求连圣人也难以做到,只能是一个理想的状态。一般人是做不到,看毛、周、朱、彭等等。对比蒋那边的。处刀光血雨中,要有一份闲心,方可谋成谋退;读罢圣贤书籍,要会和光同尘,以防乖僻迂腐。石达开在湖南邵阳兵败,其实是谋退的好时机。所谓隐居,清政府不会放过他,他的部下也不会答应。较好的办法是提拔一些年轻人上来,发掘本地人才,废除反孔口号,把队伍拉到广西,再作良图。太平天国反孔,是一个政治上的大失策。70年代,批孔得人心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51737 工分:18216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绿城
在第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hjqishi
在第6楼的发言:有句话叫做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但哪里才是危墙?历史上能有几个人能看清哪里是危墙。唉,时也命也,怕就是说这种事情吧。
人若能进能退,无欲无求,则危墙自现。人终是有所求的,无欲无求连圣人也难以做到,只能是一个理想的状态。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254050 工分:75962
左箭头-小图标
石应该是那种可以独立指挥的名将,但不是名帅,一旦离开了后方的供应,作为一支军队 的统帅的时候能力就不足了,因为一个统帅需要考虑的事情更多,比如说粮草后勤等,而在天国时,石只要打好仗就行了,有杨秀清这些大鳄们考虑得万分周全。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448668 工分:2635
左箭头-小图标
没有根据地的下场,和李自成所谓流寇一样,打到哪是哪。刘邦,朱元璋,毛泽东成功就成功就是有自己地盘。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72015 工分:7874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hjqishi
在第6楼的发言:有句话叫做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但哪里才是危墙?历史上能有几个人能看清哪里是危墙。唉,时也命也,怕就是说这种事情吧。人若能进能退,无欲无求,则危墙自现。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51737 工分:18216
左箭头-小图标
有句话叫做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但哪里才是危墙?历史上能有几个人能看清哪里是危墙。唉,时也命也,怕就是说这种事情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72015 工分:7874
左箭头-小图标
石达开北上成都的决断是错的。即使渡过大渡河,石也不容易打出一片天地。对应的是,G**1935年5月渡河,北上受到北方各方势力的迁就,避让,如东北军、西北军,甚至胡部。大家都醒了,再打就亡国,G**没了,老蒋就有可能灭我们。G**只要将矛头对准日寇,我们(军阀)就不为难。石达开当时在四川没有基础。5月大渡河河水暴涨后,他应该带领部队西去,而南,而东,最后到他的老根据地广西,守雌待机。如果清军逼得急,就进入边境森林暂避,来日方长。个人认为,太平军中,罗大纲的方向感强过翼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96244 工分:145742
/ 排名:6947
左箭头-小图标
石达开和整个太平天国的结局都是因为洪秀全的无能、无知和对手下的猜忌所致,也算是一大悲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494581
/ 排名:89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陈晓楠:与石达开的九江之战,是曾国藩自己所说的平生四大耻辱之一,在兵败之际,曾国藩给咸丰皇帝写奏折汇报工作,其中有一段话,看得连皇帝都为之落泪,他说每逢春风之怒号,则寸心欲碎,见贼帆之上驶,则绕屋彷徨。作为石达开战场上的对手,可能是人生的一种不幸,但是对曾国藩来说,这不幸之中又有万幸。因为这个让他寸心欲碎的人并没有在太平天国呆太长的时间。1856年9月太平天国发生内乱,洪秀全导演了王杀王的闹剧,在这场称为是“洪杨内讧”的前期,北王韦昌辉呢诛杀东王杨秀清,石达开在外地袖手旁观,后来韦昌辉又杀掉杨秀清的部属2万多人,石达开还是没有阻止,等到事情越闹越大,石达开才赶回天京。责备了几句韦昌辉杀人太多,不料杀红了眼的韦昌辉,将石达开的家属也全部杀害,那么这么一来,在内讧中一直没有出手的石达开,终于按捺不住,将韦昌辉诛杀,一是为自己的家人报仇,二是把这场内讧画了个句号。但是刚刚成立的太平天国,哪里禁得起这么的动静的折腾,首义六王,只剩下一个天王和一个翼王,一个巨大的烂摊子该如何收场呢?解说:天京事变后的石达开并没有马上离京出走,而是回到天京主持朝纲,并且得到底下群臣的极力拥护,但越是这样,天王洪秀全便越是害怕,害怕石达开成为第二个杨秀清,生性多疑,如今已是杯弓蛇影的洪秀全再出昏招,分封他的两个哥哥为新的王爷,钳制石达开的工作,这一招是洪秀全为自己酿下的一杯无法下咽的苦酒。张铁宝(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石达开来讲,就面临着三种选择,一种选择如果他还继续留在天京,就是逃脱不了东王和北王被杀的这种可能,而且可能性非常之大;第二种可能就是取代洪秀全,自立为王。那么这个有违于中国传统的,中国的传统,因为石达开毕竟是个知识分子,也有违于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他不能也不会这样去做,那么除此两策之外;第三条路就是离京出走。解说:1857年6月,石达开带着一些亲信离开南京,沿途张贴告示,表明了自己受到天王猜忌,无法立足,只能离开的状况,并对太平军将士发出邀请,愿意跟他走的可以加入,还是反抗清妖,还是太平天国。这么一来,石达开凭着在军中良好的威望,沿途竟然吸引了二十万左右的将士加入,无论如何,从客观上来说,石达开的离开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实力。正是这一点,成为后来人指责石达开的目标。崔之清:你自己要开地盘,要割据,另立一个山头,表面上是太平天国,实际上是跟太平天国争夺资源。他跟他们讲你们谁愿意跟我走的,我们就建功业,不愿意跟我走的,你们辅佐天王,讲得很好,实际上他到处拉人。解说:石达开出走以后,洪秀全似乎意识到事态的严重,在群臣们极力的建议下,他才撤掉了两个哥哥的王位,并且镌刻翼王金牌遣人送给石达开。洪秀全的这种做法,简直像哄小孩子,当然没有劝回石达开,从此以后,石达开与太平天国两不相干,形同陌路。张铁宝:我们来讲在评价这段历史的时候,石达开的出走,应该来讲他本人并不负什么责任,也是唯一正确的一种选择,我们要给予正确的定义,是唯一正确的选择,石达开的出走,错误在洪秀全而不在石达开,但是石达开要承担的是什么呢?他出走之后,虽然还是打着太平天国的旗号,但是他完全置太平天国的利益于不顾,这是后人不能原谅的,你看当时天京告急、句容、溧水危急,天京出现那么危急的情况下他置之不顾,你看九江形势那么危急,因为守江的首领林启荣不依附他,他也完全放任不管,他当时那个形势,另外陈玉成在湖北作战形势非常危急,他完全可以伸出援手,支持陈玉成或者支持林启荣,他为什么就没有前期的那种雄才大略,那么大的雅量,把太平天国利益放在第一位呢?而仅仅因为这种负气,认为天王的这种威逼,不仁义,而带来自己的置太平天国的大局和事业于不顾,你不能以天王的错误来掩盖你的错误。解说:1857年至于1859年间,石达开带领军队转战于江西、浙江、福建、广东、湖南、广西各省,曾经百战百胜的翼王石达开,再也没有打过一次像样的胜仗,中国勇士变成了不成气的流寇,石达开带着他自己的帮众,朝着沉沦的方向一意孤行地狂奔。周禄丰:他其实有很多想法,但是他这个人不是一个坚韧不拔的人,你比如说他曾经到过浙江,也很想打下来,但是战事稍有不利,并不是说就完全打不下来,可能伤亡会比较巨大,那他就走了。张铁宝:洪仁玕在后期他总结了一句话叫做“人心冷淡,锐气减半”,这句总结是非常形象,也入木三分。我认为这个话用在石达开身上,仍然非常适用。解说:1859年8月,石达开与清军在湖南宝庆发生激战,石达开惨败退到广西,在广西的这段时间里,石达开意志消沉信心动摇,他甚至提出要隐居山林,这句话无疑是一个烈性炸药,将部属们的精神支柱轰然炸塌,主帅都这样了,众人还有什么指望。1860年5月,朱衣点,汪海洋等67名将领,带领20万人离他而去,重返天京投奔于李秀成旗下,抛弃了太平天国的石达开,也尝到了被抛弃的感觉。周禄丰:可以说这个时期呢,部队是一支没有信仰,没有希望的部队,很多人都逃散了,没有灵魂了,这支军队。那么其实这时候他也已经起了一个什么念头,归隐林下的念头,但是为什么不能归隐,因为清朝到处都在追捕他,所以说一旦走上了起义反清的这个路,它是一条不归路,所以他要硬着头皮准备干下去。张铁宝:你也知道,人活着总是要有一种精神,如果没有一种精神支柱他会很迷茫,这种迷茫会导致他一切的言语举措,都失常甚至失态。我认为这件事情在石达开身上,也得到了比较好的一种诠释。解说:到此为止,石达开的人生不再有任何欢欣之处了,既有独撑危局的孤独凄凉,又有自食苦果的无奈。1863年6月,他在大渡河边,迎来了他的人生终点,天意与人力的双重阻挡,石达开放弃了抵抗。日,石达开为了保全部下的性命,他牵着自己5岁的儿子,带着身边不愿意离去的亲信,向清军投降。何瑜:当时石达开的死是很悲壮的,也是被解往成都,最后是凌迟处死。他的凌迟处死是非常残忍的,但是石达开从一开始到最后都表现得大义凛然,连他的敌人刽子手在凌迟处死他的时候,看到这种都感到这真是奇男子也,奇男子也。张铁宝:在此之前,他给当时的四川总督骆秉章写了一封信,承认失败了,我失败了,我来以我的生命来保全我的部下,请你们放他们一条生路。他的主旨就是这样,这应该是英雄气质,应该给予肯定,尽管他还抱有一些幻想,我们不能因为后面的事态发展,就否定他当初的这种举措,我们应该是这样,这是英雄之举。我们不能以成败来论英雄,但在这种情况之下,我认为他不失是一种英雄之举。陈晓楠:石达开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倒是回归了早年间的潇洒之气,他在向四川总督骆秉章,解释自己为什么放弃抵抗,接受投降的时候呢,他说了两句话,现在听起来仍然是正气凛然。他说,求荣而事二主,忠臣不为,舍命以全三军,义士必做。石达开被处决的时候32岁,这是一个浓缩了的人生,他在短短32年的时间里经历了普通人绝对不会有的跌荡起伏。尽管后来人针对石达开的人格,做过各种各样的评价,有的人贬他是个人英雄主义,有的人赞他是太平天国唯一的一个英雄,这些评价和议论恐怕都会有些偏执、有些粗放。石达开这个人和他做的那些事,都产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是非、功过、荣辱、冷暖,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494581
/ 排名:89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陈晓楠:事实上在长沙会战以前,石达开的战史并不是如何如何的夺目,原因是和他交手的都是一些都是清军名帅,比如说江忠源,还有天地会投降过来的猛将张国梁这些人物,也都是一等一的带兵高手,所以对当时二十出头的石达开来说,他的战斗生涯的开篇是艰难了一些,不过对石达开来讲,也正是这些旗鼓相当的对手,磨砺了这个从小顺风顺水的少年意志,石达开是广西人,他到底出生于什么样的家庭,各种说法都有,有人说他家中田不多,自耕自食,有的史料说他家里稍裕,也就是说比较的富裕,还有的史料是说以财雄一方,总的来说他的出身肯定不像萧朝贵、李秀成他们那样家贫如洗,说他是中等家庭可能问题不大。他自幼喜欢读书,喜爱兵法,但是从未应考,也没有功名,他那算不算是个读书人?也很难说,但是就是这么一个日子过得还不错,又读过一些书的年轻人,他为什么要造反呢?解说:如今在石达开故乡广西贵港,已经找不到任何关于他的遗迹了,后人在公园内给翼王修建了一个亭子,一尊雕像,聊表纪念。如今翼王亭的旁边,也变成工地了。我们寻访到石达开的故乡,是想感受一下翼王在当地是否留下过一些异闻传说,当地百姓如何看待这位100多年前叱咤风云的老乡,但是时光流逝很快,翼王的故事已经从当地人的记忆里淡去了。民众:这翼王呢?我知道他,石达开的翼王(亭),那不是吗,石达开是没有我的时候(的事)。记者:你也不了解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是吧?民众:我不讲这些,也不知道。何瑜:翼王石达开不一定是他活不下去了,他要去造反,他跟东王杨秀清和西王萧朝贵不一样。周禄丰:石达开他很大程度上他很喜欢反清,而反清他恐怕更有那种天下之志,要拯救苍天那种志向在里面,就是说石达开当时似乎应该有这种念头,我的目的是要反清,而你洪秀全能给我这个机会,我就死心塌地跟着你了。解说:年轻而心怀抱负的石达开,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入太平天国这股洪流,由于他在队伍中拥有巨大的影响力。1851年底,太平天国永安建制,石达开被封为翼王,希望他能羽翼中国。长沙大战之后,石达开成为战场上真正的统帅,石达开一生打了几百仗。他的代表作,无疑是与曾国藩湘军的九江、湖口大战。战斗发生在太平军的第一次西征过程中,所谓西征是从太平军的视角出发的,太平天国1853年定都天京后,他们却发现隐患多多,一是天京孤独地处在敌人的包围之中,根基不牢,二是几百万人集中驻守,粮食供应困难。因此,为了保障粮食供应道路的畅通无阻,也为了防止清军从长江上游进攻天京,太平军从天京出发,沿江而上,重走一遍来时的道路。而此时太平军的对手悄悄的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当年那些不堪一击的朝廷绿营兵,而是换成了后来成为太平天国掘墓人的湘军,他们是太平军开始西征的半年后,由曾国藩率领从湖南衡阳出发一路向东,这样一来,一个向西,一个往东,面对面的火拼不可避免。1855年1月,太平军与湘军在九江迎面相撞,大战一触即发。周禄丰:湘军自从出湖南以来,可以说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打到九江的时候,一方面湘军士气如虹,另一方面来说当时是水师,这个是湘军的一个特长,湘军的水师是非常完备的,而当时的太平军它的水师多,都是民船。所以在当时来看,这是一场太平军必败的战争。解说:战斗为什么会在九江打响呢?原因是敌我双方,都把九江看作是进可攻退可守的中枢城市。石达开为此放弃多处城池不守,专程奔赴九江亲自指挥战斗。崔之清:石达开真正的才干是西征,哪个地方有危机,都是翼王过去,他当时在战场上的部队,陈玉成的部队,还有林启荣的部队,还有黄文金的部队,也有石达开自己带去的部队。周禄丰:他把力量集中到这一战场,别的地方他把它抽空,让给你,这里其实他体现了一种不计较一城一地,但是他要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的这种思想。解说:说到湘军的有生力量,无疑是雪帅彭玉麟指挥的水师,这是一支装备精良,战绩骄人的水军,他们以大船、小船配合作战的方式,一路战来所向披靡。湘军水师的作战特点是大船配置重炮,居中指挥,舢板轻舟则在环卫在大船左右作为保护和策应,起到了非常有效地作用。但正是这一点,在石达开眼中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破绽。崔之清:当时他先从江北,把江南的(湘军)吸引过去,叫陈玉成他们在江北,然后九江对面的小池口,小池口就是江北,那是一个很重要的港口,在那边把清朝的援军准备给他消灭。而后他过来,过来叫这个把那个湖口跟长江相连(的地方)塞起来。周禄丰:湘军的这个大船和小船脱节了,而脱节之后他就把湖口塞住,那么这样一来湘军的大小配合的优势没有了,太平军就可以以长击短,对于你这种不灵活的大船,我可以发挥速度上的优势来击溃你,而你的小船,我又可以利用一些我比较猛烈的船只来对付你,这样一来湘军的水师,就遭到了一次非常惨痛的打击。何瑜:当时曾国藩座船也丢了,曾国藩那些文件,文案也都损失了,所以曾国藩气愤,当时要自杀跳湖,被他的部下给救上来。解说:九江大战是石达开与曾国藩第一次面对面的交锋。石达开漂亮地赢了第一回合,更重要的是,这次大胜迫使湘军咄咄逼人的攻势,不得不停了下来,湘军水师被分割在鄱阳湖内外,长达一年半之久,曾国藩直取天京的计划破产,太平军恢复了先前在长江的势力,九江大捷是翼王石达开为太平天国立下的不世奇功。周禄丰:非常善于营造一种以强击弱,变被动为主动的能力,而这种东西,完全把战争看成一种艺术的情况来看,它是非常有观赏价值的,所以人们就认为石达开这个人确实是惊才绝艳。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13条记录]&分页:
&对完美起义领袖石达开 为何屡战屡败被凌迟处死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平天国石达开电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