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女将军,我国授衔的将军共有多少人

加载中,请稍候...
&&&&&&&&&&&&中国元帅将军授衔全纪录:中国人民解放军年元帅将军近观衔全记录
中国元帅将军授衔全纪录:中国人民解放军年元帅将军近观衔全记录
京&东&价:
作  者: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所属分类:
ISBN:6
字  数:404613
正文语种:中文
版  次:3
文件大小:0.46M
支持载体:
C91B8B09EB2CE9E1CBDC1113DAB60FAA
本内容由版权提供,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当人民共和国正向着二十一世纪坚实迈进的时候,无疑,那些当年横戈马上,为新中国奠基的老帅老将们,健在者逐渐减少,这越发显得他们的珍贵。今天,群星闪烁的将帅之星正渐渐离开我们的视野,敬仰和怀念之际,思忖功勋卓著的将帅们几十年戎马生涯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轨迹,听听有关他们的传说和故事,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也是一种感悟和启迪……
  《中国元帅将军授衔全纪录:中国人民解放军年元帅将军近观衔全记录》生动记述了1955年至1944年授衔的10位元帅.10位大将.57位上将.177位中将和1359位少将的传奇和轶事;对他们的大智大勇非凡经历进行了精彩描写,对他们的多彩生活、人生变故进行了娓娓叙述,对他们无私无畏、立党为公的高风亮节进行了热情赞颂;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了功名显赫的将帅战星传奇的战争阅凡高超的指挥艺术、凛然的英雄气慨、高尚的道德情操、怡人的情趣爱好和笃深的婚恋之情。读来饶有情趣,引人入胜。开国元勋,功彪青史;一代将帅,风貌犹存。相信您一定能从《中国元帅将军授衔全纪录:中国人民解放军年元帅将军近观衔全记录》中得以启迪智慧,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书名页 前言 一代天骄――开国元帅轶事 横空出世――开国大将传奇 旷世英才――开国上将趣事 浴血生涯――开国中将秘闻 傲世群雄――开国少将风采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纠错信息:如果您发现商品信息不准确,欢迎。
网友讨论圈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您好, []|
& 最新文章 & 正文
55年授衔开国将帅中有多少是骑兵出身
[导读]1955年,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共有1614名(包括以后补授、晋升的在内)开国将领被授予元帅和将军军衔,其中步兵出身的将军数量居于首位,其次就数骑兵出身的将军了,共有55人。
1955年授衔照(资料图)  1955年,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共有1614名(包括以后补授、晋升的在内)开国将领被授予元帅和将军军衔,其中元帅10人,大将10人,上将57人,中将177人,少将1360人。步兵出身的将军数量居于首位,其次就数骑兵出身的将军了,共有55人。其中上将2人,中将8人,少将45人。  五大野战军都有骑兵出身将军的身影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下的军队都曾有骑兵部队。解放战争时期,是解放军骑兵部队发展的鼎盛时期。各野战军都在大力发展骑兵部队,五大野战军都有骑兵出身将军的身影,他们在五大野战军的分布情况如下:  第一野战军的骑兵部队有:第一野战军直辖骑兵第一师和骑兵第二师、第九军骑兵第七师、甘肃军区骑兵第二师、新疆军区骑兵第八师。以上骑兵部队共产生将军14人,其中中将3名:姚喆、张达志、杨秀山;少将11人:李赤然、何家产、张献奎、范保顺、李荆璞、李国良、王再兴、李发应、康健民、黄厚、李佐玉。  第二野战军的骑兵部队有:八路军一二九师骑兵团。日,西北抗日反帝同盟军在甘肃省正宁县三甲源正式改编为红军陕甘游击队,下辖2个步兵大队,1个骑兵大队,1个警卫大队。6月下旬,红军陕甘游击队改编为红二十六军第二团。红二团下辖骑兵连、步兵连,骑兵连由陕甘游击队骑兵大队改编。1933年9月,以红二团骑兵连和红四团临时骑兵连合编为红二十六军骑兵团。日,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骑兵团改编为红十五军团直属骑兵团。  1935年10月底,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11月3日,红十五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骑兵团调离红十五军团建制,编为军委直属部队,番号为红军骑兵第一团,红十五军团仅保留了一个骑兵连。  后来,在与马鸿宾、马鸿逵的骑兵作战中,红十五军团领导越来越感到骑兵部队的重要性,遂将军团手枪团与骑兵连合编,组建了新的骑兵团,番号为红军骑兵第三团。日,红十五军团骑兵团改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骑兵营,中央军委骑兵团改编为八路军一二○师骑兵营。日,一二九师骑兵营扩编为骑兵团。解放战争时期,一二九师骑兵团整编为晋绥野战军第八纵队骑兵旅。经过多次整编,1952年5月,该部扩充为骑兵第一师。1969年9月,骑兵第一师改编为陆军第八师。  第二野战军骑兵部队有少将5人:王振祥、何正文、况玉纯、刘义、汪家道。  第三野战军的骑兵部队有:新四军第四师骑兵团。日,新四军第六支队(后改为第四师)集中八个团及抗大分校等在司令部驻地安徽涡阳县新兴集召开大会时,宿县西部各据点的日、伪军乘汽车进行奔袭,直至大会会场附近。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彭雪枫感到,在广阔的平原上,必须有较为快速的骑兵作侦察、警戒和通信之用。经与参谋长张震等商量后,决定支队成立骑兵连,各旅、团相继成立骑兵排、班。这是四师骑兵最早的基础。  1941年4月,新四军第四师与由汤恩伯节制的青海骑兵第八师激战于津浦路西,新四军第四师许多官兵死于马刀之下,著名的老三十二团几乎被打光。白刃格斗中,马上的敌人占有很大的优势。  此战之后,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决定把师部骑兵连扩充为骑兵团,称之为“红色哥萨克”。周纯麟任骑兵团团长,骑兵战术主要效仿苏联红军骑兵。  彭雪枫首先命令把各单位通信兵骑的马集中起来,又号召领导干部把自己的坐骑交出来,并率先将自己绰号叫“火车头”的白马交出。在组建骑兵团过程中,泗洪人民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只要骑兵团看中哪匹马,群众都愿意将马卖给骑兵团。由于淮北人民的大力支持,骑兵团在战斗中不断壮大,不到一年,全团就有700多人马了。  在选用马刀时,自幼习武、精通刀术的彭雪枫没有采用苏军高加索式马刀,而是博采众长亲自设计了一款马刀,刀身修长,刀背轻薄,用精钢打造,刀刃十分锋利,战士们爱不释手,称之为“雪枫刀”。  当年冬天,彭雪枫决定对骑兵团进行短期突击训练。部队集中在介头集、大江庄,彭雪枫亲自教练骑术、整顿纪律,要求骑兵团全体指战员做到:上马像蚱蜢一样轻快,骑坐像磐石一样稳固,奔驰像风雷一样迅疾。在彭雪枫的教导下,指战员迅速提高了骑射技术,不仅能骑着马通过各种复杂地形和障碍,而且能在战马疾驰的时候砍杀敌人,在马背上扫机枪,打小炮;通过封锁线时,战士们能隐藏在马肚子旁边,而后一个翻身,又倒骑在马背上射击,马儿狂奔时,战士们抓住马尾,就能跳上马背。  1942年,为保卫洪泽湖地区夏收,消灭在沙山集抢粮的日军,彭雪枫指示骑兵团“一定要等敌人出村远点再打,这不仅可以发挥我长马刀的作用,还可以避免误伤人民群众”。结果仅9分钟,300余名日军即被骑兵团马刀砍倒大半,80余人当了俘虏。整个夏收期间,骑兵团打了多次胜仗。从此,骑兵团威震淮北,令敌人闻风丧胆。  第三野战军产生了骑兵上将2人:许世友、张爱萍。虽然许世友、张爱萍没在新四军骑兵部队任职,但他俩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在骑兵部队任职。解放战争时期,许世友任第三野战军兵团司令员,张爱萍任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因此,把两位上将划归三野骑兵将军也在情理之中。  第四野战军的骑兵部队有:热河骑兵师,冀热辽骑兵师,内蒙古骑兵部队:骑兵第一师、骑兵第二师、骑兵第十师、骑兵第十一师、骑兵第十六师等。第四野战军骑兵部队共产生将军18人,其中中将4人:梁兴初、田维扬、邱创成、匡裕民;少将16人:贺晋年、刘克、张午、张荣森、刘永源、钟明彪、王明贵、何能彬、萧锋、袁光、刘光裕、林茂源、王定烈、李基、胡秉权、孔飞。  华北军区野战军的骑兵部队有:晋察冀军区骑兵团,察哈尔军区骑兵第三师,绥远军区骑兵第一师、骑兵第五师,第三十七军骑兵旅等部队,共产生少将7人:唐子安、马辉、周家美、孔令甫、杜瑜华、李钟奇、卢克。  由于地理条件限制,第二、第三野战军所在区域不太适合骑兵作战,因此骑兵部队发展受限。而第一、第四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野战军地处我国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十分适合骑兵作战。因此,骑兵部队多,产生的骑兵将军多于二野、三野也就顺理成章了。  许世友掌管红四方面军骑兵部队  1936年春,红四方面军正在甘孜地区进行整编、训练、筹粮和做群众工作,准备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后继续北上。  为了对付国民党军马步青和马步芳的骑兵部队,红四方面军总部决定组建骑兵师,并由红四军军长许世友任红四方面军骑兵司令员兼骑兵师师长。  5月的一天,在一片广场上,许世友骑上一匹高大的枣红马,集合了全师3500人马,举行成立骑兵师的庆祝大会。会上,由朱德授予骑兵师一面鲜艳的旗帜。许世友又将三面骑兵团的旗帜,分别授予各团团长。随后,部队接受了朱德、刘伯承等总部首长的检阅。骑兵师列队从主席台前走过。朱德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同志们,骑兵师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工农红军有了自己的第一支正规化骑兵队伍。这不但是你们的光荣,也是整个红军队伍的光荣。”  最后,朱德发出号召:“你们应该在许世友司令的统一率领和指挥下,团结一致,英勇作战,显示出骑兵师的特点和威风来,为保障我们红四方面军和红二、红六军团顺利北上与党中央会合作出新的贡献。”  许世友牢记朱德的教导,率领骑兵师经过一个月的紧张训练后,准备第三次过草地。总部决定由骑兵师打头阵,负责为后面部队侦察道路、筹集粮草。  在骑兵师作战中,许世友身先士卒,经常带头策马扬鞭,挥舞马刀冲锋陷阵。据许世友回忆:“由甘孜北上,是第三次过草地。我们骑兵师为全军先遣部队,经西倾寺先出阿坝,担负着侦察道路、筹集粮草的重任。沿途打了72次仗,打反动土司武装,打国民党骑兵。打来打去,3000多骑兵,打到甘南只剩下200多人。”  战功卓著的“朱德骑兵师”  “朱德骑兵师”是中共冀热辽中央分局、冀热辽军区为庆祝朱德60岁寿辰,在林西组建、以朱德的名字命名的一支骑兵部队。  日,林西城披上了节日盛装,冀热辽军区司令部披红挂彩,街上张贴着祝寿标语。  11月30日上午,林西党政军民千余人在林西的旧戏园举行庆祝朱德60岁寿辰大会。在充满欢乐与激情的祝寿大会上,冀热辽军区司令员程子华宣布成立“朱德骑兵旅”,并致电朱德。  朱总司令:  欣逢你六秩大寿,林西全体干部以最大兴奋,欢度此光荣诞辰,举行盛大祝贺,并于是日共议成立朱德骑兵旅,以速疾奔腾之盛,永志你的事业常春,誓将策马赴敌,旨在民主和平、立功取胜,用慰传大号召。无敌铁骑,将以你的名字,永壮军威,更与你的功业,凝辉伟大,犹以无限热情,祝你的英姿永辉,胜利大旗永扬,临电神驰,不尽一一。  会后,驻林西各机关、部队纷纷响应号召,动员人员报名参加“朱德骑兵旅”。后来,骑兵旅被改为骑兵师。为补充骑兵师队伍,程子华又发布命令,决定从热中(乌丹)、热西(隆化)、热北(林西)军分区各抽调一个骑兵团,组建冀热辽军区“朱德骑兵师”,师长何能彬,政委谢志群(后因病调出,林茂源接任),副师长兼师参谋长卜云龙,政治部主任刘克。  “朱德骑兵师”在组建初期只有3个团,各团下属只有4个连,四五百人不等。此时整个部队处于战略转移后的暂时休整中,各骑兵团统归第二十二军分区领导。  后来,骑兵师人员、马匹、部队建制等都有显著增加,武器、装备也相应地得到了改善。各团都成立了机炮连,按照马匹毛色,统一调整了各连队马匹,形成了各连队马匹颜色同一化。  1947年9月,“朱德骑兵师”在阴河一带经过短时间的纪律教育,补充了装备,发放了马刀。10月中旬,部队抵达朝阳地区待命,配合东北民主联军第九、第十一纵队攻打朝阳。23日,朝阳县城解放之后,“朱德骑兵师”奉命向义县前进。  11月2日,“朱德骑兵师”在义县的九宫、台门、李家沟一线,与国民党增援部队九十二军侯镜如部遭遇。  这次遭遇战,“朱德骑兵师”大获全胜,俘虏敌人1000多名,缴获各种车辆80余台,步枪和轻型武器摆满河滩、道路,军用物资不计其数。  后来,“朱德骑兵师”又配合东北民主联军第九、第十一纵队参加了义县战役。他们发扬了骑兵猛打猛冲的传统战术,仅用90分钟,就把国民党军第一七四师彻底打垮。  日,“朱德骑兵师”又从林西出发,取道围场参加解放多伦战役。8月28日,骑兵师突袭并解放了丰润县城。此后,便在遵化、宝坻、蓟县一带与唐山、天津、北平之敌往来周旋。9月上旬,骑兵师又从宝坻回兵,参加了攻打锦州的战役。后又和兄弟部队一起参加了平津战役。北平解放后,骑兵师光荣地参加了北平入城式,受到了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日,骑兵师奉命南下到中南地区追歼国民党残敌。  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1年2月,“朱德骑兵师”改编为步兵一六六师,军马调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部队,指战员相继入朝参战。  内蒙古骑兵第二师和大青山骑兵支队  解放战争时期,内蒙古骑兵部队共歼敌上万人,缴获军马14823匹,缴获各种枪支和火炮11985支(门),为内蒙古乃至东北、华北地区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内蒙古骑兵第二师曾被人们誉为解放军骑兵部队的“王牌师”,这支部队作战多、战果大、产生的英雄多。  内蒙古军区副司令员胡秉权,曾任内蒙古骑兵第二师政委,他和师长白音布鲁格共同指挥这支英雄的骑兵部队创造了许多辉煌战绩。  1946年3月,骑兵第二师为确保四平保卫战的后方安全,在梨树、怀德、长岭地区,与国民党“光复军”及土匪多次作战,打出了骑兵的威风。  1948年10月初,东北野战军围城部队兵临长春城下,骑兵第二师奉命参加围城战斗,东北野战军总后勤部为每个官兵配发了骑兵专用马刀,骑兵挥舞着数千把明亮的马刀,整日闪现在长春城下。10月17日,国民党六十军军长曾泽生率部起义。负隅顽抗的国民党新七军,在粮草断绝、空投无望、四面楚歌的情况下,于10月19日宣布投降,长春遂告解放。  1948年10月底,骑兵第二师在向沈阳进发途中,全歼了国民党一个骑兵旅,迫使国民党五十三军炮兵师投降。  1950年,在第一届全国英模会上,骑兵第二师的邰喜德、郝特老当选为全国战斗英雄,并成为全军骑兵英雄的代表。  大青山骑兵支队曾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骑兵劲旅,虽然它在内蒙古地区作战,但当年它属于八路军一二○师的骑兵部队,在展现内蒙古骑兵部队的辉煌时,应该为大青山骑兵支队留下一笔。  大青山骑兵支队的指挥员曾有司令员兼政委李井泉,中将张达志、姚喆,少将李荆璞、李国良。这些开国将军,曾带领大青山骑兵支队三个骑兵团,使大青山成为日军闻风丧胆的抗日根据地。从1938年8月到1945年8月的七年中,大青山骑兵支队共歼灭日、伪军3999人,俘虏1533人,缴获战马2909匹、各种枪炮1966支(门)。  随着解放军摩托化、机械化的发展,1985年,解放军淘汰了骡马化,骑兵作为一个兵种已经消失。目前,全军仅象征性地保留了两个骑兵营和几个骑兵连,但骑兵将军和骑兵士兵为共和国所创造的辉煌将永远铭记在人民的心中。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评论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财经新闻博客评论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1955年授衔少将以上将军名单及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
&开国1955年授衔少将以上将军名单及介绍
1955年第一次授衔
创业艰难百战多,中国革命的胜利,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从南昌起义的隆隆炮声到新中国成立的阅兵大典,在人民军队辉煌历史的灿烂星河中,烁烁生辉的是将帅们肩头那耀眼夺目的金星与银星,印证着共和国艰难卓绝,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辉煌的历史。当他们挥师入关过长江跨海峡,当他们遥望军旗插上南京总统府,当他们举手敬礼注视着一队队列兵迈着矫健步伐通过天安门,他们作为军人的荣誉和自豪到达了光辉的顶点。他们为建设新中国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建立了不朽功勋。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向着21世纪坚实迈进的时候,无疑,那些当年横戈马上,为新中国奠基的老将老帅们健在者逐渐减少,这越发显得他们的珍贵。
向所有的将军们致以最诚挚的敬意!
真诚祝愿所有还健在的将军们身体健康!
一、元帅十名: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决议。毛泽东主席向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10人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据统计,十大元帅中直接或间接参加过南昌起义的就有7位:朱德、贺龙、刘伯承、聂荣臻、陈毅、林彪、叶剑英。
1 朱德: 四川仪陇人〈1886——1976〉
2 彭德怀:湖南湘潭人〈1898——1974〉
3 林彪: 湖北黄冈人〈1907——1971〉
4 刘伯承:四川开县人(今重庆开县)〈1892——1986〉
5 贺龙: 湖南桑植人〈1896——1969〉
6 陈毅: 四川乐至人〈1901——1972〉
7 罗荣桓:湖南衡山人〈1902——1963〉
8 徐向前:山西五台人〈1901——1990〉
9 聂荣臻:四川江津人(今重庆江津)〈1899——1992〉
10叶剑英:广东梅县人〈1897——1986〉
二、大将10名:
1955年9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布命令,授予粟裕、黄克诚、谭政、肖劲光、王树声、陈赓、罗瑞卿、许光达、徐海东、张云逸10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授予55人上将军衔,授予175人中将军衔,授予801人少将军衔。
1 粟裕: 湖南会同人侗族〈〉
2 徐海东:湖北黄陂人〈1900——1970〉
3 黄克诚:湖南永兴人〈1902——1986〉
4 陈赓: 湖南湘乡人〈1903——1961〉
5 谭政: 湖南湘乡人〈1906——1988〉
6 萧劲光:湖南长沙人〈1903——1989〉
7 罗瑞卿:四川南充人〈1906——1978〉
8 张云逸:海南文昌人〈1892——1974〉
9 王树声:湖北麻城人〈1905——1974〉
10许光达:湖南长沙人〈1908——1969〉
1955年授大将军衔的10人中:
王树声、许光达定为正兵团级。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为1952年评级时的军委委员级。
三、上将57名:
1955年授上将军衔有57人&
(上将军衔授予标准,主要是1952年评定的正兵团级干部,也有副兵团级和1名准兵团级干部)。上将的顺序是总部、军兵种(海军、空军)院校、12大军区、志愿军;正兵团级
33名,副兵团级 19名, 准兵团级 1名 ,无军队级别 2名(阎红彦、乌兰夫) 。具体名单如下:
正兵团级上将33人:
萧 克〈湖南嘉禾人〉 张宗逊〈陕西渭南人〉 王 震 〈湖南浏阳人〉
许世友〈河南新县人(原属湖北麻城) 邓 华〈湖南郴县人〉
杨成武〈福建长玎人〉
傅 钟 〈四川叙永人〉萧 华〈江西兴国人〉 甘泗琪 〈湖南宁乡人〉
宋任穷〈湖南浏阳人〉 赖传珠〈江西赣县人〉 王宏坤 〈湖北麻城人〉
苏振华〈湖南平江人〉 刘亚楼〈福建武平人〉 陈锡联 〈湖北红安人〉
陈士榘〈湖北荆门人〉 宋时轮〈湖南醴陵人〉 叶 飞 〈福建南安人〉
杨得志〈湖南醴陵人〉 黄永胜〈湖北咸宁人〉 谢富治 〈湖北红安人〉 杨
勇〈湖南浏阳人〉 李 达〈陕西眉县人〉 周士第 〈海南琼海人〉
韦国清〈广西东兰人〉 朱良才〈湖南汝城人〉 王新亭〈湖北孝感人〉 周
桓〈辽宁东港人〉 李志民〈湖南浏阳人〉 赵尔陆〈山西原平人〉
董其武〈山西河津人〉 陶峙岳〈湖南宁乡人〉 陈明仁 〈湖南醴陵人〉
副兵团级上将19人:
李克农 〈安徽巢湖人〉 彭绍辉〈湖南湘潭人〉张爱萍〈四川达县人〉
韩先楚 〈湖北红安人〉 李 涛〈湖南汝城人〉傅秋涛〈湖南平江人〉
王 平 〈湖北阳新人〉 吕正操〈辽宁海城人〉洪学智〈安徽金寨人〉
郭天民 〈湖北红安人〉 周纯全〈湖北红安人〉杨至成〈贵州三穗人〉
陈再道 〈湖北麻城人〉 陈奇涵〈江西兴国人〉刘 震 〈湖北孝感人〉
陈伯钧 〈四川达县人〉 钟期光〈湖南平江人〉唐 亮 〈湖南济阳人〉
李天佑 〈广西临桂人〉
准兵团级上将1人:
贺炳炎〈湖北松滋人〉
未评军队级别而授上将的为2人:
乌兰夫〈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人〉阎红彦〈陕西子长人〉
年授上将2人:
王建安(1956)〈湖北红安人〉 李聚奎(1958)〈湖南安化人〉
四、中将177名:
1955年授中将军衔177人(中将军衔的授予标准,主要是1952年评定的副兵团级和准兵团级干部,实际有1名为正兵团级干部和一部分战功显赫的正军级干部),中将的顺序是总部、院校、军兵种(海军、空军)、6大军区、志愿军;正兵团级
1名, 副兵团级 22名,准兵团级 53名,正军级 96名,无军队级别
3名(赛福鼎、阿沛、朵噶)。从中将的名单里看到按顺序排了三轮,恰好是22位--53位--96位(不计徐立清、聂鹤亭)。又,从变动工作职务的甘渭汉、钟赤兵,张池明、胡炳云等人在名单里的位置来推测,中将、少将的名单在55年的年初就已经大体确定了。具体名单:
正兵团级中将1人:
徐立清〈安徽金寨人〉(主动申请降衔)〈总干部部副部长〉
副兵团级中将22人:
肖向荣 张经武 张 震 刘志坚 阎揆要 钟赤兵
唐天际 谭希林 莫文骅 刘道生 陶 勇 吴法宪
成 钧 程世才 李天焕 廖汉生 郭化若 唐延杰
张南生 杜义德 王必成 王近山
准兵团级中将55人:
万 毅 王 诤 孙 毅 甘渭汉 朱 明 王宗槐
蔡顺礼 邱会作 张令彬 饶正锡 倪志亮 梁必业
李作鹏 赵启民 方 强 罗舜初 王秉璋 罗元发
聂风智 曹里怀 周赤萍 邱创成 匡裕民 向仲华
谭家述 李寿轩 崔田民 欧阳毅 冼恒汉 王恩茂
张国华 肖望东 丁秋生 赖 毅 旷任农 林维先
周贯五 刘先胜 刘培善 彭嘉庆 黄火星 刘兴元
文年生 詹才芳 梁兴初 吴克华 毕占云 陈正湘
彭明治 姚 喆 杜 平 曾思玉 郑维山 聂鹤亭
正军级中将99人:
王尚荣 苏 静 刘少文 刘西元 孔石泉 袁子钦
傅连璋 韩振纪 李 耀 邓逸凡 汤 平 余秋里
陈庆先 刘 忠 孙继先 张 藩 徐斌洲 韦 杰
滕海清 庄 田 刘浩天 杨秀山 周希汉 顿星云
周仁杰 康志强 方正平 饶守坤 王辉球 常乾坤
曾国华 朱辉照 余立金 吴富善 黄志勇 胡奇才
周 彪 彭 林 刘昌毅 韩练成 张贤约 郭 鹏
刘金轩 张达志 赛福鼎艾则孜 秦基伟 孔从周
范朝利 谭冠三 阿沛阿旺晋美 李成芳 吴先恩
陈 康 张才千 张翼翔 覃 健 鲍先志 皮定钧
周志坚 张祖谅 廖容标 刘 飞 梁从学 钱 钧
张仁初 饶子健 陈仁麒 杨国夫 晏福生 吴瑞林
杨梅生 田维扬 欧阳文 张池明 刘转连 孔庆德
谭甫仁 何德全 徐深吉 韩 伟 袁升平 王道邦
王紫峰 赵 榕 肖新槐 吴信泉 周玉成 曾泽生
温玉成 曾绍山 陈先瑞 旷伏兆 李雪三 谢有法
张天云 卢 胜 黄新廷 朵噶 彭错饶杰
年授中将2名:
聂鹤亭(1956)、贺诚(1958)
五、少将802名:
1955年授少将802人,(少将军衔的授予标准主要应是1952年评定的副军级和准军级干部,但实际上有副兵团级 1名,准兵团级
3名,正军级 107名,副军级 215名, 准军级 345名,资历较深且战功卓著的正正师级125名,无军队级别 2
名(汪东兴、黄正清)。具体名单如下:
陈 沂 童陆生 &詹化雨& 刘其人 张
瑞彭富九& 李 信 曹广化 魏传统 &孙仪之 傅家选
姜齐贤 &钱信忠
&贾若喻& 王光华& 王永浚
&曹丹辉 &李钟奇
&叶楚屏&& 王文轩
叶运高李兆炳 黄&远& 吴涛
马文波 &陈外欧 刘显宜
&张松平 范子瑜 &严
&俊戴正华& 官乃泉 黄曹龙 阎捷三 殷希彭
曾育生& 陈远波
黄新友 &张平凯 吉 合 胡备文
&钱 江 &陈福初
&陈铁君王兰麟 &洪 水
&刘少卿&&&
周 维& 刘绍文 安 东
&李 基&& 况玉纯
游胜华王兆相 贺盛桂 王兴纲 车敏瞧 &张逊之 何济林 &潘世徵
罗亦经徐光华
&何克希&& 徐文烈
& 戴润生&&
陶汉章& 谢振华 &谢立全
刘居英 &刘有龙 谢 良 雷绍康
罗若遐方升普 刘永源 王绍南&& 袁 渊 谭知耕
&余克勤 &仲曦东
&周志刚 &刘子云 &沈启贤
&吴嘉民 李汛山 吴华夺 李开湘 李 治 张书祥 高存信 周世忠 陈海涵
方 正& 刘 昂 李光辉&
钟明彪& &唐 凯
&& 唐 铎 &胡正平
&陈金钰 郑大林 张崇文 胡定千 曹光琳
郭 奇 &&张日清 李良汉
钟发宗徐其孝&& 林 遵 胡华居 金忠藩
&贺振新 段苏权 &谷文善
薛少卿 漆远渥 王集成 李中权 &张廷发
&何廷一 &石忠汉 朱虚之&
沙克&& 黄炜华 杨焕民
吴林焕何振亚&&
傅传作 王德贵 杨尚儒& 刘锦平
李世安粟在山 韦祖珍 裴志耕 刘 放 王平水 李 平 梁达三 陈 钦谢 斌
高厚良 关盛志 &李 丰
&邓东哲 蔡 永 &肖 前 方子翼 李长日韦 朱云谦 吴宗先
&刘懋功 &王云霖
李庆柳 余 非 赵正洪 黄连秋
黄玉昆张百春&&
陈浩&&&罗维道刘福胜&&
余明&& 李振声&
罗野岗陈熙&&
安志敏 &朱火华
&王学清&&&曾征&
黄玉庭袁学凯&&&&&
兴中&&方槐 &张雍耿
&乔信明 &谢锡玉
&易耀彩&&&
&张学思王政柱&&&袁也烈
&赵一萍张汉丞&&
曾生 &段德彰卢仁灿&&
&雷永通&&&
&&高志荣&&
马忠全 蔡长风 &肖学林 黄忠诚 &刘华清
朱军&& 刘中华 梅嘉生
&谢甫生&&&
黄忠学 丁世芳 王效明 傅继泽 张元培 &齐勇 &邓龙翔
宋景华 江勇为 胥治中
阙中一邓兆祥&&&罗斌&&
苏进 陈锐霆 贾 陶 封永顺 张贻祥 涂锡道 管松涛 廖成美
王文介 朱 光 廖运周 颜东山 王振祥 罗 通 程世清 林 彬 邓家泰
&宋庆生 &王胜
&孙三& 李迎希 徐德操
赵东寰 唐哲明&
&唐健伯 廖述云 &陈华堂
&王智涛&&&
谷景生& 张西三 孙超群 林接彪 李赤然 &潘寿才 刘秉彦
樊哲祥 蔡爱卿
&黄径琛&& 张希才 曹传赞
李贞 &龙福才&&
刘鹏&& &黎化南
&孔令甫 何辉燕&&
闵学胜张吉厚
朱绍田 袁 光 郭维城&
&徐斌& 陈力 邓少东 查国桢 罗华生 吴烈 李逸民
&熊伯涛 &方国华 邹国厚 盛治华
罗文坊 王明贵&
陈波& &&梁玉振
&张廷桢蔡炳臣&&&
陈伯禄白寿康& 郭炳坤&
张希钦&&&曾涤
苏 鳌 杨嘉瑞 程悦长 夏耀堂&
王再兴左齐& 李铨 郭宝珊&
&马尔果甫·伊斯卡果夫
买买提伊敏·伊敏诺夫&
&吴习智 &&
&朱声达&&&&
高朗亭 &甘祖昌&
&侯世奎&&&
祖农·太也甫夫&& 曹达诺夫·扎依尔 高维嵩
&李建良& 牛书申 钟生溢
&孙润华 李书茂 熊晃
李书全曾光明&&
李夫克& &黄立清 鲁瑞林 金如柏 李文清 王启明
& 陈明义 查玉升 何维忠 &郭林祥 杨尚高
胡荣贵 王贵德 石新安 &范 明 王其梅
&陈鹤桥 黎锡福 &汪乃贵&
&何光宇 胥光义&
肖新春余述生&& 刘振国 卢南樵 孔骏彪 周长庚
&周学义 &涂则生
何德庆崔建功&& 吴 忠
汪家道 李 觉 张培荣 金世柏 丁荣昌 鲁加汉 马琮璜 何以祥段焕竞 邱
蔚朱绍清 &廖海光 刘 涌 曾如清
廖政国 黎有章 刘永生 李继开 &陈美藻
&张震东 &常玉清 胡大荣&
&赵俊&&&肖永银张秀龙&
&熊应堂 张钅至秀
&姚运良&& 李水清
周纯麟谢胜坤&&
龙潜&& &欧阳平 李世炎
&刘文学 &李耀文汤光恢 谢云晖
王六生 何志远 &张闯初 符确坚
&何柱成 刘毓标 李景瑞 万振西
刘健挺程业棠&&
谢锐&& 宋文 曾旭清 李元
郭金林王文模&&& 李辉高
宋献章严光 &童炎生
&唐健如&&&
贺光华&&& 熊兆仁
周文在李德生 黄朝天 王健青&&
陈士法 &孙端夫
&徐体山 &邓仕俊 王诚汉 马 辉 陈 奇 傅绍甫 李 发
阮贤榜匡 斌 尤太忠 王& 秦化龙
资凤&&& 罗湘涛
&张文碧李曼村&&&&
陈德先 汪少川 彭胜标 罗应怀 熊 飞 &彭显伦
王若杰 王义勋 郭卓辛 邱相田 龙飞虎 朱耀华
&陈忠梅 &李国厚
&余光茂&&&
谭友夫 张新华&&
张宗胜&& 熊 挺
张春森 &曹思明
&周明国&& 何敬之
姚醒吾刘贤权 龙书金 韩东山 袁克服 &潘振武 &贺东生
&张广才&&&
吴自立 肖元礼 邓克明 卢绍武 叶长庚
&刘子奇李福泽&&&&雷震
&马白山&&&
黄一平 余成斌 覃士冕 &张国传
&江燮元&&&
李化民 &欧致富 魏 镇 刘新权 方国安 &王全国
&& 谢镗忠 &廖冠贤 李丙令陈
陈发洪 王振乾 李俭珠 孙克骥 &胡继成
&杨树根&&&
郭成柱 吴诚忠 王远芬 田厚仪 &罗仁全 &祝世凤 叶健民
李道之 姜茂生 向守志 覃国翰 赵兰田 王东保
刘玉堂&&张汝光&&
黄荣海李士才
胡登高 &谭文帮
&林忠照 钟文法 陈志彬 张太生 宋维轼 彭清云
&魏洪亮 董& 洪国 傅春早
肖远久 何能彬 任昌辉 &颜德明
&杨大易 &余品轩
陈宗坤邱国光&&&
高体乾齐丁根&&
曾敬烦丁武选&&
&郑效峰&& 邹善芳
汪洪清刘兴隆 倪南山 &卜万科
黄胜明& 江腾蛟 &黄德魁 甘思河 潘 峰
傅崇碧 &肖思明
&叶青山 &王奇才 龙道权&
帅荣 &裴周玉 黄振棠 李人林 &曾 美
&石志东 &孟庆山 杜文达
索立波 张世珍 成少甫 康健民 &张正光
&黄作珍&&&
王之平 徐绍华 王耀南 于权伸 钟元辉 白志文 &刘华香
彭寿生刘德海&&&&
&刘 彬 &方之中 马卫华
&曾保堂 &黄光霞 &杨植亭 廷
钟炳昌廖鼎琳&& 刘 昌&
&翁祥初 &肖永正
&王英高范忠祥 蔡长元 钟辉琨 张英辉 郑三生 &杨根生
曾宪池 &卢 克 马泽迎 杨永松 苏
鲁陶国清 韩卫民 杨世明 王才贵 孔 飞 李佐玉 王 谦 贺晋年罗成德
唐子安 江拥辉 张开荆 &贺 健
贺庆积谭友林 吴 岱 邱先通 钟人仿 刘何 邹 衍 &张竭诚 邓 岳 谢正荣
江文&& &刘亨云 宋承志
&赵 杰 &王良太王力生 赵承金
&伍瑞卿 龙开富 李资平 张济民
袁佩爵& 李伯秋 曹文彬 李少元
陈美福张海棠& &陈信忠
&罗坤山 &孙文采 苏焕清 黄思沛 叶荫庭 邱会魁
唐青山 罗桂华 &王
屏姚国民& &黄惠良
王蕴瑞&&& 黄文明
张明远胡炳云 肖应棠 肖文玖&& 潘 焱
丁 盛 &钟国楚
陈仿仁陈云开&& 谢
明李呈瑞&&
梁仁芥赵冠英&&& 赵章成
谭善和徐国贤 杨俊生 &吴泳湘
周长胜 &肖全福
&曾雍雅 &宋玉琳 贺大增 李 震 吴保山 何运洪 李致远
&谢福林 丁莱夫 丁先国 &董永清
况开田 刘禄长 汪克明 王明坤 张树芝 张云龙 陈仁洪 李家益 赵国泰
吴瑞山欧阳家祥张万春
赖春风 &蒋克诚舒
行廖鼎祥&&&
&范阳春 谢家祥 杨中行 &张梓桢
&彭 盛 &严庆堤
&吴融峰李彬山 刘 春
余积德 官宗礼 &严 政
&陈茂辉 &张秀川 &任
荣唐金龙 吴子杰 游好扬 赖光勋 &李木生 &徐其海
贺吉祥 张步峰 樊学文 汪 易 李布德
六、相关资料
1、没有参加长征的将帅:
元帅 :陈 毅
大将 :粟 裕 许光达
上将:叶 飞 傅秋涛 乌兰夫 阎红彦 吕正操 陈明仁 董其武 陶峙岳
中将:刘培善 梁从学 黄火星 饶守坤 卢 胜 赵启民 林维先 崔田民
张达志常乾坤 阎揆要 张 藩 万 毅 韩练成 孔从洲曾泽生 赛福鼎 阿沛*阿旺晋美 朵噶*饶错旺杰
2、建国后55年没有参加授衔,88年获得一级红星勋章的将军
耿 飚 伍修权 孔 原 舒 同 周文龙 贺 彪 王 彬
耿 飚 1946年在北京军调部时曾任少将交通处长
伍修权 1945年赴东北时曾获少将军衔
孔 原 1945年赴东北时曾获八路军少将参议军衔
舒 同 曾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
周文龙 建国后曾任 华北军区后勤部部长
贺 彪 曾任军委卫生部副部长
王 彬 曾任志愿军9兵团副参谋长
3、部分当时将军的职务:(由于当时时期许多将军工作变动多,任职不尽准确见谅)
当时大将的职务
粟 裕 国防部副部长兼总参谋长
黄克诚 国防部副部长兼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长
谭 政 国防部副部长兼总政治部第一副部长
萧劲光 国防部副部长兼海军司令[兼政委]
王树声 国防部副部长兼总军械部部长
陈 赓 副总参谋长兼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委]
罗瑞卿 公安军司令[兼政委]
许光达 装甲兵司令[兼政委]
徐海东 军 委委员
张云逸 军 委委员
当时上将的职务
萧 克 国防部副部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李 达 国防部副部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张宗逊 副总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李克农 副总长兼外交部副部长
王 震 副总长兼铁道兵司令兼政委
许世友 副总长兼南京军区司令
邓 华 副总长兼沈阳军区司令
彭绍辉 副总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张爱萍 副总长
杨成武 副总长兼北京军区司令兼防空军司令
韩先楚 副总长 [56年兼福建军区司令] 军事学院学员
李 涛 总参三部部长
傅秋涛 总参队列部长
王 平 总参动员部长
吕正操 总参军事交通部长
傅 钟 总政副主任
萧 华 总政副主任兼总干部部副部长
甘泗淇 总政副主任
宋任穷 总干部部副部长
赖传珠 总干部部副部长
洪学智 总后副部长
周士第 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外训练部长
郭天民 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事出版部长
周纯全 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杨至诚 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陈再道 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兼武汉军区司令兼湖北军区司令员
陈奇涵 军事法院院长
王宏坤 海军副司令
苏振华 海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刘亚楼 空军司令
刘 震 空军副司令 军事学院学员
陈锡联 炮兵司令 军事学院学员
韦国清 驻越南军事顾问团团长 公安军副司令
陈士榘 工程兵司令
陈伯钧 军事学院副院长
锺期光 军事学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宋时轮 总高级步校校长
朱良才 北京军区政委
董其武 69军军长[驻保定]
唐 亮 南京军区政委
叶 飞 南京军区副司令兼福建军区司令
杨得志 济南军区司令 军事学院学员
王新亭 济南军区政委 代司令员
黄永胜 广州军区司令
李天佑 广州军区副司令兼广西军区司令 军事学院学员
陈明仁 55军军长[驻湛江]
贺炳炎 成都军区司令
阎红彦 成都军区第一副政委
谢富治 昆明军区司令兼政委
陶峙岳 新疆建设兵团司令
乌兰夫 内蒙古军区司令兼政委
周 桓 沈阳军区政委
杨 勇 志愿军司令
李志民 志愿军政委
赵尔陆 二机部长
王建安 志愿军第九兵团司令员兼政委
李聚奎 高等军事学院院长
当时中将的职务
徐立清 总干部部 副部长
肖向荣 军 委办公厅兼国防部办公厅 主任
张经武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办公厅主任(55。7就任)
张 震 总参谋部 作战部长 军事学院学员
刘志坚 总政治部 宣传部长
阎揆要 武装力量监察部 副部长
钟赤兵 总后勤部 营房管理部部长 贵州省军区司令员(55。4就任)
唐天际 总财务部 第一副部长
谭希林 训练总监部 副部长 军事学院学员
莫文骅 政治学院 筹建负责人 政治学院副院长(56。3成立就任)
刘道生 海军 副政委 苏联海军军事学院学员
陶 勇 华东军区 海军司令员
吴法宪& 空军 副政委
成 钧 防空军 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程世才 公安军 第一副司令员
李天焕 公安军 副政委兼干部部部长
廖汉生 西北军区副政委 军事学院学员
郭化若 南京军区 副司令员
唐延杰 军事学院 教育长
张南生 志愿军 政治部副政委
杜义德 志愿军 3兵团政委 旅大警备区政委(57。就任)军事学院学员
王必成 志愿军 9兵团副司令员 上海警备区司令员(55。8就任)
王近山 志愿军 3兵团代司令员 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万 毅 总参谋部 装备计划部部长
王 诤 总参谋部 通信部部长
孙 毅 训练总监部 军外训练部副部长
朱 明 总政治部 组织部第一副部长
王宗槐 总政治部 青年部长兼干部部第一副部长
蔡顺礼 总政治部 保卫部副部长
邱会作 总后勤部 副部长兼副政委
张令彬 总后勤部 副部长
饶正锡 总后勤部 卫生部长兼政委
倪志亮 武装力量监察部 副部长
梁必业 中南军区副政委 政治学院教育长(56。3就任)
李作鹏 第四高级步兵学校 校长 军事学院学员
赵启民 中南军区 海军司令员兼政委
方 强 海军 副司令员 苏联海军军事学院学员
罗舜初 海军 副司令员
王秉璋 空军 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罗元发 兰州军区 空军司令员 军事学院学员
聂凤智 南京军区 空军司令员
曹里怀 广州军区 空军司令员
周赤萍 沈阳军区 空军司令员
邱创成 炮兵 副司令员
匡裕民 炮兵 副司令员
向仲华 装甲兵 副政委
谭家述 防空军 副司令员兼高炮指挥部司令员
李寿轩 铁道兵 第一副司令员
崔田民 铁道兵 副政委兼干部部部长
欧阳毅 公安军 政治部主任
冼恒汉 兰州军区 政委
王恩茂 新疆军区 司令员兼政委
张国华 西藏军区 政委
肖望东 南京军区 政治部主任
丁秋生 南京军区 干部部部长
赖 毅 南京军区 干部部第一副部长
邝任农 民航总局 局长
林维先 浙江省军区 司令员
周贯五 浙江省军区 政委
刘先胜 江苏省军区 司令员
刘培善 福建省军区 政委
彭嘉庆 济南军区 副政委
黄火星 江苏省军区 第二政委 军事检察院检察长(55.9成立就任)
刘兴元 广州军区 副政委
文年生 广州军区 副司令员
詹才芳 广州军区 副司令员
梁兴初 广州军区 副司令员
吴克华 海南军区 司令员兼 43军军长 军事学院学员
毕占云 河南省军区 司令员
陈正湘 北京军区 副司令员
彭明治 河北省军区 司令员
姚 哲 总高级步兵学校第一副校长
杜 平 沈阳军区 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甘渭汉 前沈阳军区副政委 总干部部副部长 (55.1就任)
曾思玉 志愿军 19兵团副司令员 军事学院学员
郑维山 志愿军 19兵团副司令员 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校长
聂鹤亭 装甲兵副司令员
王尚荣 总参谋部 作战部代部长(56年任部长)
苏 静 总参谋部 军务部部长
刘少文 总参谋部 二部部长
刘西元 总政治部 青年部副部长
孔石泉 总政治部 干部管理部副部长
袁子钦 总干部部 组织统计部部长
傅连璋 总后勤部 卫生部第一副部长
韩振纪 总后勤部
汽车拖拉机管理部部长(55.5成立就任)&&
后任驻苏联大使馆武官
李 耀 总后勤部 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邓逸凡 驻越南军事顾问团副团长 政治学院副教育长(56.3就任)
汤 平 总财务部 副部长
余秋里 总财务部 代部长、部长
陈庆先 军事学院 副教育长
刘 忠 军事学院 物资保障部部长
孙继先 军事学院 高级系主任
张 藩 军事学院 兵团教授会主任
徐斌洲 军事学院 干部部长
韦 杰 军事学院 函授系主任
滕海清 军事学院 高级系副主任
庄 田 总高级步兵学校 第二副校长兼教育长
刘浩天 总高级步兵学校 政治部主任
杨秀山 训练总监部 军校部副部长
周希汉 海军 参谋长
顿星云 海军 航空兵部司令员
周仁杰 中南军区 海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军事学院学员
康志强 华东军区 海军副政委
方正平 中南军区 海军副政委
饶守坤 海军凇沪基地司令员 军事学院学员
王辉球 空军 政治部主任
常乾坤 空军 副司令员兼军校部部长
曾国华 空3军军长 沈阳军区 空军副司令员
朱辉照 前军委民航总局局长
余立金 南京军区 空军政委
吴富善 广州军区 空军政委 军事学院学员
黄志勇 工程兵 副政委
胡奇才 工程兵 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周 彪 沈阳军区 防空军政委
彭 林 旅顺基地 政委
刘昌毅 旅顺基地 副司令员
韩练成 兰州军区 第一副司令员
张贤约 兰州军区
后勤部部长总后勤部车管部部长& (接任 韩振纪)
郭 鹏 新疆军区 副司令员
刘金轩 陆军 64军 军长
张达志 兰州军区 司令员兼甘肃省军区司令员
赛福鼎 新疆军区 副司令员
钟汉华 西南军区 政治部副主任 军事法院副院长(55.1就任)
秦基伟 昆明军区 副司令员 军事学院学员
孔从洲 西南军区 军械部部长 高级炮兵学校校长
范朝利 陆军 14军 军长
谭冠三 西藏军区 政委
李成芳 西南军区副参谋长 军事学院学员
陈 康 陆军 13军 军长
张才千 南京军区 参谋长
张翼翔 南京军区 副参谋长 军事学院学员
覃 健 南京军区 副参谋长
鲍先志 南京军区 政治部副主任
皮定均 福建省军区 副司令员
周志坚 舟嵊要塞区司令员
张祖谅 前 陆军 60军 军长 军事学院学员
廖容标 安徽省军区 司令员
刘 飞 南京军区 公安军司令员
梁从学 前皖北军区司令员 军事学院学员
钱 钧 浙江省军区 副司令员
张仁初 前陆军 26军军长 军事学院学员
饶子健 陆军 60军军长
陈仁麒 广州军区 政治部主任
杨国夫 前中南军区文化速成中学校长 军事学院学员
晏福生 湖南省军区 政委
吴瑞林 海南军区 司令员兼 43军 军长(授衔和任命同时进行)
杨梅生 湖南省军区 司令员
田维扬 中南军区工程部队司令员
总后勤部 后方工程建筑部 部长 (55.9成立就任)
欧阳文 广州军区 公安军政委 解放军报总编辑(55.10到任)
张池明 中南军区 后勤部部长兼政委 总后勤部参谋长
刘转连 粤东军区司令员兼41军军长 军事学院学员
孔庆德 武汉军区 副司令员
谭甫仁 武汉军区 副政委
何德全 湖南省军区 副司令员
徐深吉 北京军区 副司令员
韩 伟 北京军区 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袁升平 北京军区 政治部主任
王道邦 陆军 65军 军长兼政委 军事学院学员
王紫峰 山西军区 司令员
赵 熔 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
肖新槐 天津警备区司令员兼 66 军军长 军事学院学员
吴信泉 沈阳军区 参谋长
周玉成 沈阳军区 财务部长
曾泽生 陆军 50军军长
温玉成 前陆军 40军军长 军事学院学员
曾绍山 志愿军 3兵团副司令员 旅大警备区司令员
陈先瑞 志愿军 19兵团副政委
旷伏兆 志愿军 19兵团政治部主任
李雪三 志愿军 后勤司令部政委
谢有法 志愿军 3兵团政治部主任 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
张天云 志愿军 47军军长
卢 胜 志愿军 23军政委 军事学院学员
黄新廷 志愿军 1 军军长 军事学院学员
吴先恩 志愿军 后勤司令部第一副司令员
阿沛*阿旺晋美 西藏军区 副司令员
朵噶*彭错饶杰 西藏军区 副司令员
上将中的原国军军官:
上将中原国军将领有3个:陈明仁,董其武,陶峙岳.因各带过来相当于1个兵团的兵力,故授予上将.根据1947年中央对于国军投诚将领安置的文件规定,全部按实际带来的兵员数予以授级,故其中的陈明仁与共军曾泼命作战,仍比其他早就是共党的叛将级别高.
上将中原国军校级军官有1个:吕正操,东北讲武堂出身,抗战时率1团脱离国军.后为共军将领坚持冀中平原.得以升到兵团级.
中将中原国军将校有8个:
万毅,原东北军团长,地下党员,抗战时率军脱离国军阵营.进军东北时已是纵队司令员,因林彪要给自己的爱将李天佑腾出位置,逼其让出司令位置.当了一段时间政委后转炮纵.
韩练成,原西北军将领,地下党员,在莱芜战役关键时刻放弃指挥,致使国军大败,以后起义带来的兵马勉强可算一军,才任命为军级.
孔从洲,原西北军将领,1946年起义,老军级,且与主席结亲.
曾泽生,原滇军将领,在东北率军起义,仍为军长.
毕占云,原湘军营长,井时起义,经过长征.
孙 毅,原西北军尉官,参加宁都暴动,经长征.
孙继先,原西北军尉官,参加宁都暴动,经长征.
苏 静,原西北军尉官,参加宁都暴动,经长征.
部分将以上者的籍贯:
元帅:4个四川人,3个湖南人,1个湖北人,1个山西人,1个广东人,
大将:6个湖南人,2个湖北人,1个四川人,1个广东人.
上将:19个湖南人,14个湖北人,3个福建人,3个江西人,3个四川人,3个陕西人,2个广西人,2个安徽人,2个山西人,2个辽宁人,余下广东贵州河南内蒙各1人.
中将:45个湖南人,32个湖北人,37个江西人,12个安徽人,7个福建人,6个广东人,4个广西人,5个陕西人,8个河南人,2个河北人,3个山东人,2个西藏人,余下江苏新疆北京宁夏辽宁各1人.
中将以上者的起义出身统计:
南昌起义:元帅6人,大将2人,上将5人,中将5人
秋收起义:元帅1人,大将1人,上将5人,中将7人
广州起义:元帅2人
平江起义:元帅1人,上将4人,中将3人
湘南起义:大将1人,上将3人,中将2人
黄麻起义:大将2人,上将4人,中将3人
百 色起义:大将1人,上将2人,
宁都起义:上将1人,中将3人,
4、名单中中将以上者出身的军系:
红一方面军:元帅8人,大将7人,上将31人,中将91人,
红二方面军:元帅1人,大将1人,上将3人,中将24人,
红四方面军:元帅1人,大将2人,上将14人,中将51人
陕甘红军:上将1人,中将3人
一野:元帅2人,大将1人,上将3人,中将21人
二野:元帅1人,大将2人,上将7人,中将21人
三野:元帅1人,大将3人,上将11人,中将38人
四野:元帅2人,大将3人,上将20人,中将56人
华野:元帅2人,上将7人,中将30人
5、中将以上者的学历统计:
按军衔等次分:
元帅:黄埔军校2人,云南讲武堂2人,湖南讲武堂1人,法国勤工俭学2人,武昌中山大学1人,苏联东方大学2人
大将:黄埔军校3人,苏列宁格勒军政学院1人
上将:黄埔军校8人,伏龙芝军校2人,苏中山大学2人,保定军校1人,
中将:黄埔军校9人,伏龙芝军校2人,苏红军步校炮校各1人
按毕业学校分:
苏联留学的:
元帅4人:朱德(),刘伯承(),聂荣臻(),叶剑英()
大将3人:许光达(),陈赓(),肖劲光(27-30)
乌兰夫(),甘泗淇(),刘亚楼(),李天佑(),杨至成(),阎红彦(),傅钟()
中将9人,少将28人(略)
英国军校毕业2人:
少将邓兆祥(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
少将林遵(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
日本军校毕业2人:
少将解方(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少将唐哲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中国军校毕业:共57人,
黄埔军校毕业32人,
保定军官学校毕业3人,
东北陆军讲武堂毕业8人,
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2人,
其他军校毕业8人
太原军政训练班毕业4人,
扣除重复就读的,总共80人是受过军校(或留学)培训的,仅占全部1614名将帅的5%!
6、起义的将军有159名
有资料说,解放军第一次授衔的将军1400多名里有起义将领159名,占
10%多.估计可能是包括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平江起义,宁都起义等.
‘国军’将军还有
王启明 32军 参谋长
白 天 93军 参谋长
张世珍 绥远 独立7师师长
魏 镇 湖南衡阳警备司令
原东北军老将军聚会了 24 名:
吕正操 万 毅 解 方 陈锐霆 贾 陶 沙 克 封永顺 赵东寰 于权伸
赵承金高存信 李 觉 徐 明 宋学飞 金振钟 张志毅杨有山 张加洛 罗 文 纪亭榭 管松涛 郭维城 王振乾 江 潮
还有 张学思
孔从周 阎揆要 张希钦 童陆生 何振亚 沈启贤 牛化东 廖运周
宁都起义还有
李 达 王秉璋 李雪三 孙 毅
苏 进 谷广善 鲁瑞林 熊伯涛 张明远 徐国珍
确切说是来自旧军队的共有159人,其中元帅9人(只有罗荣桓不是),大将9人(只有王树声不是),上将12人,中将34人,少将53人。
这是因为共产党直到1927年8月才有自己领导下的军队,而在建党初期,很多党员都在旧军队中服役。
9人是受指派打入旧军队进行兵运工作的:
全是少将:王兴纲、王启明、王振乾、廖运周、牛化东、张加洛、张西鼎、李震、范明。
还有2人受共产党策反,进行秘密工作。中将韩练成,少将白天。
真正起义投诚将领10人:
上将:陈明仁、陶峙岳、董其武
中将:孔从洲、曾泽生
少将:邓兆祥、刘善本、张全珍、林遵、巍镇。
7、拜将之时,风华正茂:
最年轻的元帅:林彪(1906年生,49岁)
最年轻的大将:许光达(1908年生,47岁)
最年轻的上将:肖华(1916年生,39岁)
最年轻的中将:刘西元、谢有法(1917年生,38岁)
最年轻的少将:吴忠(1921年生,34岁)
在55——65年授衔的所有1614名将帅中最年轻的是1964年晋升少将的王扶之(1923年生)
1955年授衔时,10名元帅平均年龄57.岁,朱德最大69岁,最小的林彪49岁;
10名大将平均年龄51.7岁,最大的张云逸63岁,最小的许光达47岁;上将平均年龄47.7岁,最大的陶峙岳63岁,最小的肖华39岁;
中将平均年龄45岁左右,最大的傅连璋61岁,最小的刘西元、张池岳38岁;
少将平均年龄43岁左右,最大的史可全63岁,最小的吴忠、徐斌34岁。
8、民族精英,桑梓荣耀:
少数民族将领:
壮族10人:上将韦国清,中将韦杰、冼恒汉、覃健,少将卢绍武、韦祖珍、吴西、朱鹤云、黄惠良、覃士冕、覃国翰。
藏族5人:中将阿沛·阿旺晋美、朵噶·彭措饶杰,少将桑颇·才旺仁增、凯墨·索南旺堆、黄正清。
满族5人:中将万毅、丁秋生,少将赵承金、郭维城、白志文。
蒙古族5人:上将乌兰夫、少将吴涛、索立波、孔飞、廷懋。
维吾尔族4人:中将赛福鼎·艾则孜,少将买买提伊敏·伊敏诺夫、曹达诺夫·扎伊尔、祖农·太也夫。
土家族2人:中将廖汉生、少将彭飞。
回族2人:少将刘瑞方、刘世昌。
侗族1人:大将粟裕
塔吉克族1人:马尔果夫·伊斯哈科夫。
9、将帅原籍:
出元帅最多的省份:四川,4人。
出大将最多的省份:湖南,6人。
出上将最多的省份:湖南,22人。
在总共1614名将帅中原籍省份如下:
江西,325人,20.1%。
湖北,234人,14.5%。
湖南,199人,12.3%。
安徽,128人,7.9%。
河南,106人,6.6%。
四川,95人,5.9%。
山东,87人,5.4%。
福建,83人,5.1%。
河北,79人,4.9%。
陕西,63人,3.9%。
10、十大将军县:
湖北红安61人,安徽金寨55人,江西兴国54人,湖南平江52人,江西吉安46人,江西永新41人,湖北大悟37人,河南新县35人,安徽六安34人,湖南浏阳30。
此外,福建上杭27人,湖北麻城26人。
11、归侨与外籍将帅:
元帅叶剑英,马来西亚归侨
上将叶飞,菲律宾归侨
中将庄田,新加坡归侨
中将卢胜,新加坡归侨
少将唐铎,苏联归侨
少将陈青山,马来西亚归侨
少将叶松盛,印度尼西亚归侨
少将曾生,澳大利亚归侨
外国人一人,即洪水少将,越南河内人,京族,曾任军委主办的《战斗训练》杂志社社长等职,1956年回国。
12、弹创满身,血铸辉煌:(伤残将军13人)
独臂将军9人:
上将贺炳炎,1935年失去右臂。
上将彭绍辉,1932年失去左臂。
中将余秋里,1936年失去右臂。
中将晏福生,1936年失去右臂。
少将左齐,1938年失去右臂。
少将苏鲁,1949年失去左臂。
少将陈波,1940年失去右臂。
少将彭云清,1938年失去右臂。
少将童炎生,1944年失去右臂。
短臂将军2人:
少将龙书金,1942年左臂残废。
少将罗应怀,1943年双臂残废。
独腿将军1人:
中将钟赤兵,1935年失去右腿(独腿参加长征)。
独脚将军1人:
少将谢良,1937年失去左脚。
13、授衔趣闻:
惟一的女将军:少将李贞。曾任军事检察院副院长。
惟一的将军夫妻:上将甘泗淇,少将李贞。
14、同名将军4对:
李元:1894年生,江西吉安人,1955年授予少将;李元1917年生,湖南平江人,1964年晋升少将。
李逍之:1911年生,江西吉安人,1955年授予少将;李逍之:1916年生,山东牟平人,1964年晋升少将。
张英:原名黄文荃,1914年生,广西灵川人,1961年晋升少将;张英:1916年生,辽宁盖县人,1964年晋升少将。
罗斌:1915年生,江西永新人,1955年授予少将;罗斌:1914年生,福建武平人,1962年晋升少将。
15、辉煌依旧的双料将军:1955年与1988年都获得将军军衔的
1955年 1988年
洪学智 上将 上将
张震 中将 上将
秦基伟 中将 上将
郭林祥 少将 上将
王诚汉 少将 上将
李耀文 少将 上将
向守志 少将 上将
尤太忠 少将 上将
刘华清 少将 上将
李德生 少将 上将
徐信 大校(后少将)上将
洪学智、刘华清、秦基伟,军 委 委员。
张震,国防大学校长。
副总参谋长徐信
中央 军委纪委书记、总政治部副主任郭林祥
中央军委纪委第二书记尤太忠
军事科学院政治委员王诚汉
国防大学政治委员李德生
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
海军政治委员李耀文
王诚汉和郭林祥两位出自皮旅,皮定均地下有灵也会觉得骄傲吧.
16、1955年军官职务编制军衔表
编制军衔 主要职务
&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总后勤部长、军兵种司令员、政委。
上将——中将副总参谋长、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后勤部副部长;沈阳、北京、南京、济南、广州、昆明军区司令;军兵种副职;军事、政治学院副职;兵团司令员、政委。
中将——上将新疆、西藏、成都、武汉、兰州、福建军区司令员、政委;其他军区、兵团副职;军种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军区海、空军正职
中将军长、政委;新疆、西藏、成都、武汉、兰州、福建军区副职;其他军区、兵团参谋长、政治部主任。
中将——少将海军二等基地司令员、政委,军兵种副参谋长、政治部主任、直署部部长。
少将——中将兵团副参谋长、政治部副主任;军区海、空军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少将师长、政委;副军长、副政委、军参谋长、政治部主任。
少将——大校 省军区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军分区司令员、政治部主任。
大校——少将海军水警区司令员、政委;总部各下署处处长,军兵种司、政、后下属部(处)长。
大校——上校副师长、师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军副参谋长、军分区副司令员、副政委、参谋长。
上校——大校 军区海、空军司、政、后下属处处长 上校 团长、政委。
上校——中校 师副参谋长、总部一级参谋、助理员。
中校——上校 军司、政各处处长,军兵种及部分军区科长。
中校——少校 总部、军兵种的副科长;军分区各科科长、二级参谋。
少校——中校
师司、政各科长,军司、政各副处长,200床位医院院长、政委少校营长、教导员,空军大队长,团副参谋长、后勤处主任,三级军舰舰长、三级参谋。
少校——大尉 师后勤各科科长。
大尉——少校 空军团领航主任,四级门诊部主任。
上尉——大尉 连长、指导员。
上尉 四级舰艇长,五级参谋。
上尉——中尉 空军大队军械、特设主任。
中尉——上尉 副连长、副指导员。
中尉——少尉 五级舰艇长,空军中队军械、特设、机械师。
少尉——中尉 排长。
少尉 空军副驾驶,50瓦电台台长。
17、荣获三个一级勋章的开国将领
大家知道,我国1955年、1957年两次授予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有功人员勋章,共有6万1千人荣获一、二、三级八一、独立、解放勋章103349枚,其中一级八一章178人,一级独立章313人,一级解放章991人。但同时能获得三个一级勋章的开国将领,全国仅有144人,可谓凤毛鳞角。
其中,大将、元帅20人均获此殊荣。上将57人中,只有47人,另外10个上将,有陈、陶、董(起义)、乌兰夫(建国前军队任职)4人只获得一级解放勋章,吕正操(抗战率部加入我军)没有八一章,韦、苏、唐、李天佑、杨至成等5人在前两个时期职级不够,未能获得三个一级章。中将177人中,有60人获此殊荣。少将802人中,仅有15人获此殊荣,他们是:韩东山、罗厚福、叶长庚、贺庆积、金如柏、汪乃贵、张平凯、刘子奇、孙超群、谭友林、苏进、李信、常玉清、贺晋年、袁克服。另外还有只授勋未授衔的周保中、冯白驹二位将领也获得了三个一级勋章,共计144人。&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简历:
朱德()字玉阶。四川省陇县人。一九○九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一九一三年后在滇军任营长、副团长、团长、旅长。曾参加护国、护法战争。一九二二年赴德国留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五年到苏联学习军事,次年回国。一九二七年在南昌创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九军副军长。一九二八年参与领导湘南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总指挥,红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兼红一方面军总司令。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八路军总指挥(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任总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二、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八届中央副主席,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彭徳怀()原名彭德华。湖南省湘潭县人。一九一六年入湘军。一九二二年考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毕业后在湘军任营长、团长。参加了北伐战争。一九二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领导平江起义。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军长;红三军团总指挥及军团前委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东方军司令员;陕甘支队司令员;红一方面军司令员;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司令员;西方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八路军副总指挥(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任副总司令员);中共北方局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总参谋长;西北野战军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中共西北局第一书记;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北军区司令员;中共西北局第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林彪(年)原名林育蓉,字春阳。湖北省黄冈县人。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在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连长。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营长、团长;第一纵队司令员,红四军军长;红一军团军团长;红军大学校长;八路军115师师长;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司令员;中南军区总司令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文化大革命”中与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结成反革命集团,同江青反革命集团互相勾结,有预谋地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阴谋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阴谋败露后,于日乘飞机外逃,在蒙古温都尔汗地区坠机身亡。1973年中共中央决定开除其党籍。198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确认为反革命集团案主犯。
刘伯承(),四川省开县人。1912年考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1914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在护国、护法战争中,任连长、旅参谋长、团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四川各路总指挥、暂编第十五军军长。1927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长。后留学苏联。1930年回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兼中央纵队司令员,中央红军先遣队司令,中革军委总参谋长,红军大学副校长,中央援西军司令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中原军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南京市市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军委训练总监部部长,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贺龙()原名贺文常,字云卿。湖南省桑植县人。一九一四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曾任县讨袁护国民军总指挥,湘西护国军营长,靖国军团长,四川警备旅旅长,混成旅旅长,建国川军师长。一九二六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一师师长,第二十军军长。一九二七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中共湘鄂西前敌委员会书记,红二军团总指挥兼红二军军长,红三军军长,红二、六军团总指挥兼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主席和湘鄂川黔军区司令员,红二方面军总指挥。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师师长,冀中军政委员会书记,晋西北军区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司令员兼晋绥野战国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西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三书记,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陈毅()字仲弘。四川省乐至县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七年在南昌起义部队任第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政治指导员。参加领导湘南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党代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二师党代表、师长,红四军军委书记、军政治部主任,红六军、红三军政治委员,中共赣西南特委书记,红二十二军军长,江西军区总指挥,西方军总指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领导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江南指挥部、苏北指挥部指挥,新四军代军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罗荣桓(),湖南省衡山(今衡东)县人。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一师一团特务连党代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一师三十一团营党代表;第二纵队党代表;红四军政治委员;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江西军区政治部主任;红军总政治部巡视员、动员部部长;红八军团政治部主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红军大学一科政治委员;中国工农红军后方政治部主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山东军政委员书记;一一五师代师长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二书记;华中军区、中南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兼总干部管理部部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徐向前()原名徐象谦,字子敬。山西省五台县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在国民军第二军第六混成旅任教导营教官、参谋、团副。一九二七年在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任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广州起义中任工人赤卫队第六联队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师第十团党代表、师参谋长、师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一师副师长,红一军副军长兼第一师师长,红四军参谋长、军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红军右路军总指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副师长,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代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兵团(后改为第十八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九、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聂荣臻()四川省江津县人。一九一九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一九二二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四年赴苏联学习。一九二五年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中共广东区委军委特派员,中共湖北省委军委书记。一九二七年任中共前敌军委书记,南昌起义军第十一军党代表,同年参与领导广州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红一军团政治委员,中央红军先遣队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副师长、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二书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平津卫戍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市市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代总参谋长,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央科学小组组长,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国防科委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九、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叶剑英()原名宜伟,字沧白,广东梅县雁洋堡人。历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总参谋部部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参谋长;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瑞金卫戍司令;闽赣军区及福建军区司令员;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第一方面军参谋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八路军参谋长;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参谋长;北平市市长;华南军区司令员;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广州市市长;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南军区代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南局书记;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训练总监部代部长等职。军事科学院院长兼政委;高等军事学院院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共中央书记;国防部长。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日在北京病逝。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将简历:
粟裕大将简介():粟裕,湖南省会同县人。他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在全军首屈一指,许多方面甚至超过了林彪。
而他长期是以陈毅的副手身份指挥作战,建国后任过短时间的总参谋长一职,授衔时却不在这一重要位置上,而且他的资历只能够和罗荣桓相比。
陈毅代表新四军和三野的元帅地位已定,粟裕只能委屈了。
徐海东大将简介():徐海东,湖北省黄陂县人。陕北方面的代表,他的大将军衔完全是派系平衡的典型。
红军长征时除了三个方面军外,还有一支独立长征的部队最先到达陕北,即红二十五军,徐海东是这只部队幸存的指挥者,与陕北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之后,徐海东任军团长。
斯诺所写《西行漫记》中曾提到,蒋介石称徐海东为“文明的一大害”。
由于在战争中肺部负过重伤,他在抗战开始不久后就已不能工作,一直处于疗养状态,直至七零年去世。
陕北方面的代表人物刘志丹阵亡,高岗自杀,徐海东是这一派系中的最高人物了,而且他为人一向正直和善,与世无争,授他大将不会引起不平衡。
黄克诚大将简介():黄克诚,湖南省永兴县人。他是第四野战军的代表。他的战绩、资历与别人相比有值得商榷之处,但是他当时的职务是总参谋长兼军委秘书长,这一点应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
陈赓大将简介():陈赓,湖南省湘乡县龙洞乡泉湖村人。他是第二野战军的代表。
1932年,陈赓被捕后受拷打,坚贞不屈,蒋介石极力诱降,被陈赓凛然拒绝,后经营救,机智脱险。
抗美援朝时任志愿军第三兵司令兼政治委员。
陈赓的军事造诣和战绩虽不算突出,但他的名气甚大,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中的佼佼者。
著名的“黄埔三杰”中,蒋先云战死,贺衷寒去了台湾,陈赓是硕果仅存了。
谭政大将简介(): 谭政,湖南省湘乡县人。
他曾担任总政治部主任,与元帅中罗荣桓的情况一致,是大将中政工方面的代表。
他能获大将军街同样意味着中国军队的特色,与派系平衡无关。
萧劲光大将简介():萧劲光,湖南省长沙人。他是第四野战军的又一代表。
海军司令的职务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在所有元帅和大将中只有他在苏联进修过海军业务。在资历方面,只提这一点就够了。
当年江西苏区党内斗争中有一顶帽子以他的名字命名,叫做“萧劲光式的右倾机会主义”。
张云逸大将简历():张云逸,广东省文昌县人。他是除粟裕外第三野战军的又一代表,几乎可认为他的大将军衔完全是因他的资历而来的。
大将中他的年事最高,是唯一参加过护国讨袁的。
广西百色起义时他任红七军军长,在邓小平离队后他率红七军艰苦转战进入中央苏区,任红军副总参谋长。抗战和解放战争时他在华东方面的军职一直高于粟裕。
叶挺任新四军军长,他任参谋长兼第二支队司令;陈毅任军长,他任副军长;华野成立,他又先后任过副司令兼参谋长。这些职务大将中无他人可比。
罗瑞卿大将简介():罗瑞卿,四川省南充县人。他是华北野战军的代表。
他的军事业绩和指挥能力都比较一般,资历也不出众,是获大将军街时有争议的人物。
而他当时的职务为公安军司令兼公安部部长,工作性质特殊与最高层直接相关,是当时党内军内地位正在上升的人物,庐山会议后也正是他接任了黄克诚总参谋长和军委秘书长的重要职务。
王树声大将简介():王树声,湖北省麻城县人。他是红四方面军的代表。
与元帅中徐向前的情况一致,尽管王树声战争中没有骄人战绩,甚至在解放战争中的职务低于多数大将,但他担任过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仅此一项足以保证他的大将军衔。
授衔时他的职务与陈赓相同,都是国防部副部长。
许光达大将简介():许光达,湖南省长沙市人。作为红二方面军在大将中的代表人物列名最后,也是十大将中争议最大的人。
他的职务、资历、战绩明显低于其他的人,而且在红军中仅担任师长,对红二方面军的代表性都嫌不足。
由于红二方面军产生的高级将领本来就少,参谋长李达因资历有限而排除在大将之外。
而曾担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的萧克,本是最有资格的人选,但他在长征时支持过张国焘的路线,又与此时主持军委的彭德怀水火不容,加上他当时训练总监察部副部长兼陆军训练部部长的职务较低,故而没得到大将的位置。
授予许光达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在于,中国当时在借助苏联建立自己的装甲兵,为了对等谈判,中国的装甲兵司令应与苏军的军衔相同。
作为装甲兵司令的许光达也就顺理成章地获得了大将军衔,在各兵种的主官当中成了特例。
20、中华人民共和国57名开国上将历任职情况:
上将& 中国人民志愿军政委,军事学院政委,炮兵政委,武汉军区第一政委,总後勤部政
上将& 铁道兵司令员兼政委,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
上将& 海军第二政委
王建安 上将&
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
王新亭 上将&
济南军区代司令员兼第二政委,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军事科学院政委
上将& 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中央政治局委员
乌兰夫 上将&
副总理,国家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
邓华&&上将&
中国人民志愿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副总参谋长,沈阳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上将& 福州军区司令员兼第一政委,交通部长,海军司令员兼第一政委
甘泗淇 上将 中国人民志愿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副主任道兵政委
朱良才 上将 北京军区政委
上将& 空军副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刘亚楼 上将&
空军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
许世友 上将&
副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
苏振华 上将&
海军第一政委,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
上将& 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副总参谋长
上将& 军委作战部部长,总参三部政委
李天佑 上将&
广州军区代司令员,副总参谋长
李志民 上将 中国人民志愿军政委,高等军事学院政委,福州军区政委
李克农 上将&
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外家部副部长,军委总情报部部长,副总参谋长
李聚奎 上将&
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後勤学院院长,政委,石油工业部部长,总後勤部政委
上将&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
杨至成 上将&
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
杨成武 上将&
北京军区司令员,代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
杨得志 上将&
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国防部副部长,总参谋长,中央政治局委员
上将& 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
上将& 训练总监部部长,军政大学校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学院院长,政委
宋任穷 上将&
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二书记兼沈阳军区政委,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政治局委员
宋时轮 上将&
总高级步校校长兼政委,军事科学院院长
张宗逊 上将&
副总参谋长,总後勤部部长
张爱萍 上将&
副总理,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国防部长
陈士榘 上将& 工程兵司令员
陈再道 上将&
武汉军区司令员,铁道兵司令员
陈伯钧 上将& 高等军事学院院长 陈伯钧上将
45 高等军事学院院长
陈明仁 上将& 二十一兵团司令员
陈奇涵 上将&
军事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陈锡联 上将&
炮兵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副总理,中央政治局委员
上将& 沈阳军区政委
周士第 上将&
防空军司令员,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外军训练部部长
周纯全 上将&
总後勤部第一副部长兼政委,武装力量监察部第一副部长
赵尔陆 上将&
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国防科工委长务副主任
洪学智 上将&
总後勤部部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
钟期光 上将&
军事学院政委,军事科学院副政委
贺炳炎 上将& 成都军区司令员
郭天民 上将& 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上将 南京军区政委,军政大学政委,政治学院院长,政委
陶峙岳 上将&
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第22兵团司令员
阎红彦 上将& 昆明军区第一政委 阎红彦上将
46 昆明军区第一政委
董其武 上将& 23兵团司令员
彭绍辉 上将&
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副总参谋长
韩先楚 上将&
副总参谋长,福州军区司令员,兰州军区司令员
上将& 总政治部副主任
傅秋涛 上将&
中央军委人民武装部部长,总参队列部部长、动员部部长
赖传珠 上将& 北京军区政委
黄永胜 上将&
总参谋长兼军政大学校长,中央政治局委员,军委办事组组长
谢富治 上将&
昆明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公安部部长,副总理,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北京军区第一政委,中央政治局委员注:王建安为1956年授衔、李聚奎为1958年授衔。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955共和国将帅大授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