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英国殖民过哪些国家在什么时期,殖民什么国家时的军票?

英国什么时候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殖民地国家_百度知道
英国什么时候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殖民地国家
提问者采纳
十八世纪,号称日不落帝国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763年,七年战争中打败法国。但真正成为世界第一殖民强国应该是在1902年英布战争胜利后,殖民争夺中没有对手了。但实际上1763年就已经确定了必将成为世界第一殖民强国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自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英国逐渐取代西班牙,成为海上新兴的霸权国家,开始不断扩张海外殖民地。之后,英国相继在英荷战争和七年战争中打败最强劲的对手荷兰和法国,夺取了两国的大片殖民地,确立了海上霸权。1815年英国在拿破仑战争中的胜利又进一步巩固了它的国际政治军事强权地位,工业革命更让英国成为无可争辩的经济强权。维多利亚时代的大英帝国步入了鼎盛时期,当时,全世界大约4-5亿人——也就是当时全球人口的约四分之一——都是大英帝国的子民,其领土面积则有约3,0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从英伦三岛蔓延到冈比亚、纽芬兰、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马来亚、香港、新加坡、缅甸、印度、乌干达、肯尼亚、南非、尼日利亚、马耳他以及无数岛屿,地球...
日不落帝国地图
自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英国逐渐取代西班牙,成为海上新兴的霸权国家,开始不断扩张海外殖民地。之后,英国相继在英荷战争和七年战争中,打败最强劲的对手荷兰和法国,夺取了两国的大片殖民地,确立了海上霸权。1815年英国在拿破仑战争中的胜利,又进一步巩固了它在国际政治、军事强权地位,工业革命更让英国成为无可争辩的经济强权。维多利亚时代的大英帝国步入了鼎盛时期,当时,全世界大约4~5亿人——也就是当时全球人口的约四分之一——都是大英帝国的子民,其领土面积则有约3,0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从英伦三岛蔓延到冈比亚、纽芬兰、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马来亚、香港、新加坡、缅甸、印度、乌干达、肯尼亚、南非、尼日利亚、马耳他以及无数岛屿,地球上的...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殖民地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阅读下列材料:(15分)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前苏联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潮流,即开始努力构建一个美国模式的全球社会。——节选自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请回答:(1)在第二阶段推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全球殖民的动力是什么?(2分)结合史实说明这一时期作者认为的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3分)(2)第三阶段的全球化实际是指什么?(2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哪些?(3分)(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作者所谓的“全球化”的实质是什么?(2分)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全球化有何不同?(2分)你认为二者的共同根源是什么?(1分)-乐乐课堂
&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知识点 & “阅读下列材料:(15分)如果可以把149...”习题详情
152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9.7%
阅读下列材料:(15分)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前苏联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潮流,即开始努力构建一个美国模式的全球社会。——节选自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请回答:(1)在第二阶段推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全球殖民的动力是什么?(2分)结合史实说明这一时期作者认为的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3分)(2)第三阶段的全球化实际是指什么?(2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哪些?(3分)(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作者所谓的“全球化”的实质是什么?(2分)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全球化有何不同?(2分)你认为二者的共同根源是什么?(1分)&动力: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开辟殖民地,掠夺原料,倾销商品,进行资本输出。(2分)&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0-湖北省孝感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下列材料:(15分)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列材料:(15分)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阅读下列材料:(15分)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主要考察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
与“阅读下列材料:(15分)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相似的题目:
金砖国家(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和南非)作为新兴经济体,正在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图6反映了&&图6& 年金砖国家经济增长率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比较①金砖国家经济都持续高速增长②金砖国家整体经济增长率都超过发达经济体③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④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①②①③②④③④
经济学家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认为: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也没有为环境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他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可能是全球化推动了世界贸易的规范化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风险促进了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促进了国际资源的优化配置
图反映了爱尔兰财政危机的状况,危机发生后欧盟与国际基金组织商讨救助计划,以防引发欧盟乃至全球经济的二次探底风险。2010年l2月7日,欧盟同意为爱尔兰提供850亿欧元贷款。这一事件&&&&①说明爱尔兰是欧共体国家 &&&&&&&&②表明IMF的宗旨是全球性的发展援助③凸显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作用 ④反映了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①②④②③④②③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15分)如果可以把149...”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下列材料:(15分)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前苏联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潮流,即开始努力构建一个美国模式的全球社会。——节选自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请回答:(1)在第二阶段推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全球殖民的动力是什么?(2分)结合史实说明这一时期作者认为的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3分)(2)第三阶段的全球化实际是指什么?(2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哪些?(3分)(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作者所谓的“全球化”的实质是什么?(2分)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全球化有何不同?(2分)你认为二者的共同根源是什么?(1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下列材料:(15分)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前苏联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潮流,即开始努力构建一个美国模式的全球社会。——节选自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请回答:(1)在第二阶段推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全球殖民的动力是什么?(2分)结合史实说明这一时期作者认为的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3分)(2)第三阶段的全球化实际是指什么?(2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哪些?(3分)(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作者所谓的“全球化”的实质是什么?(2分)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全球化有何不同?(2分)你认为二者的共同根源是什么?(1分)”相似的习题。推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全球殖民的动力是什么?这一时期对中国的影响_百度知道
推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全球殖民的动力是什么?这一时期对中国的影响
很好掠夺,英国充其量也只能把法国封锁在欧洲大陆法国,国立衰弱,加之远东资源丰富。而且,英国的优势主要是在海上、俄国也不弱,它还没这个能耐,要一口吃下欧洲、德国,于是乎联合法国等其他国家抢远东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1条回答
力:政治上,领导发起了一系列反封建专制,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开始了近代化之路,丧失大量领土和主权,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资本主义的发展及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的销售市场。(1分)与此同时。(1分)经济上。(2分)
对中国的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小农经济逐渐破产
是大航海时代。。。英国有句古话~~~征服大海的人就能征服世界~~~事实也是如此。。。从哥伦布时代开始,英法西葡荷5个国家就开始了征服世界的历史并各自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殖民地使我们有工作”这是当年七年战争时期一个英国士兵说的话,就是这句话,它就是推动全球殖民运动的动力。。。对中国的影响。。。那要推到鸦片战争了。。。因为西方国家入侵一个国家之前一定会先派遣传教士到那个国家去。。。尤其是像中国【当时是明清时期】这种国力比较强或像日本这种不容易征服的国家。。。传教士在中国国土折腾了200多年,什么也没搞成,于是西方国家就来硬的了。。。
欧洲国家经过工业革命,科学技术的提升使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释放,而这些生产力没有市场,就要到世界各处打开市场,有了市场又要有生产资料,于是开始全球殖民,使中国的经济上沦为半殖民,同时让中国学习西方
动力:工业革命,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原料和销售市场。影响:工业革命前期欧洲国家大量从中国购买丝绸、茶叶、陶瓷等商品,中国对外贸易发达;后期由于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最终造成了中国百年屈辱的历史。
欧洲最早进入掠夺行列,或者说引领掠夺队伍的是葡萄牙。它偏居于欧洲西南角,在伊比利亚半岛的南端。与同时代的其他欧洲国家相比,它比较落后。欧洲当时极其缺乏香料,葡萄牙更甚,所以香料极其昂贵。无路可走的葡萄牙开始结合当时已经进步的天文地理知识和航海知识,开始开拓海外香料产地,一举成功。后来西班牙,荷兰等相继发展航海,开拓海外市场(如果你不喜欢看书,去下央视的《大国崛起》看看)。这也是欧洲大规模全球殖民的开始。从这个殖民的开端不难看出,其全球殖民的动力就是获取物质,积累财富。到了今天,西方企业还是乐此不彼地跨国经营,也是为了追逐利益。然而凡事都有二面性,正是这种物质上的追求,让欧洲人的掠夺行为打破了其它各洲落后和自锁的状态,将他们发达的文明带到了世界各地。葡萄...
九年级历史书上有,金钱,和市场 法国、德国、俄国也不弱,英国充其量也只能把法国封锁在欧洲大陆,要一口吃下欧洲,它还没这个能耐。而且,英国的优势主要是在海上,加之远东资源丰富,国立衰弱,很好掠夺,于是乎联合法国等其他国家抢远东。 动力:资本主义的发展及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2分)
对中国的影响:政治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大量领土和主权。(1分)经济上,小农经济逐渐破产,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的销售市场。(1分)与此同时,中国开始了近代化之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领导发起了一系列反封建专制、争取民主政治的斗争
欧洲各国逐渐完成工业革命,急需向外开拓市场。对中国嘛,当然就是被一脚踹开了国门,变成了半封半殖的国家
种族主义 科技中国丧失一次大扩张的绝好机会
九年级历史书上有,金钱,和市场
要阔张领土和获得在工业时代的原料——锡
归根结底,财富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美国独立战争_百度百科
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独立战争,(英语:American Revolutionary War,1775年—1783年),或称美国革命战争,是和其北美殖民地的革命者,以及几个欧洲强国之间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主要是始于为了对抗英国的经济政策,但后来却因为加入战争对抗英国,而使战争的范围远远超过了英属北美之外。由于英国对殖民地的,同时由于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为了对抗英国的经济政策,导致了北美人民的抗争。始于1775年4月的,日通过了由执笔起草的《》,宣告了美国的诞生。在战争中,英国能够利用他们在海军上的优势以占领殖民地的临海城市,但如何控制乡村地区却使他们困惑。经过北美人民的艰苦抗争,终于在日英美签订《》,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有利于美国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的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1]
这场战争同时也为了日后的建立做准备。
美国独立战争
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战争。又称北美独立战争或美国革命。[3]
18世纪中叶,随着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和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增强,英国与北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尤其是七年战争后,英国为弥补战争损失,加重对殖民地人民的盘剥与压迫,从而使殖民地抗英斗争从经济、政治斗争发展到武装斗争。[3]
1770年3月,波士顿惨案发生。
1773年,通过了茶税法,引起波士顿倾茶事件。[3]
1774年,颁布了5项不可容忍的法令(诸如封闭波士顿港,增派英国驻军,取消马萨诸塞自治权,确立英国对殖民地的司法权等),从政治上军事上加紧对殖民地的控制与镇压。[3]
年,各殖民地普遍成立通讯委员会,领导抗英斗争。
日~10月,北美殖民地在费城召开了殖民地联合会议,史称“第一届大陆会议”(The First Continental Congress)。除佐治亚缺席外,其他12个殖民地的55名代表都参加了会议(多为富商、银行家、种植园奴隶主,佐治亚州因总督阻挠未参加)。大陆会议通过了《权利宣言》,要求英国政府取消对殖民地的各种经济限制和5项高压法令;重申不经殖民地人民同意不得向殖民地征税,要求殖民地实行自治,撤走英国驻军。如果英国不接受这些要求,北美殖民地将于12月1日起抵制英货,同时禁止将任何商品输往英国。大陆会议同时还向英王呈递了《和平请愿书》,表示殖民地仍对英王“效忠”。会后,各殖民地开始进行起义准备,训练民兵并贮藏军火。尽管这次大陆会议没有提出独立问题,但它是殖民地形成自己的政权的重要步骤。[3]
日,在波士顿附近的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殖民地爱国者打响了反抗的枪声,揭开了独立战争的序幕。[3]
日,驻波士顿英军奉命去康科德查抄殖民地民兵的军火,往返途中在列克星敦附近遭民兵伏击,损失286人。列克星敦之战揭开战争序幕。[3]
日,北美各殖民地代表在费城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3]
日,决定建立大陆军,次日任命乔治·为总司令。[3]
5月,第2届大陆会议召开。次年7月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3]
1776年5月,在召开第二次大陆会议,坚定了战争与独立的决心,并于7月4日签署著名的《》,以此为契机,《独立宣言》被认为是美国建立的开端,此日(7月4日)亦被美国作为国庆日。[3]
日,大陆会议通过了《邦联条例》。这部条例是北美殖民地筹建十三个新州统一政府的第一个正式文件。按照这部宪法,美国过去的中央权力很小,各州保留了很大的独立性;各州享有征税、征兵和发行纸币的权力,联邦国会只有宣战和媾和,派遣对外使节,掌管邮政,调整各州关系等权力。因此,美国俨然是由13个独立国家组成的松懈的。但由于一些州不愿把自己的统治权交给一个全国政府,这个条例直到1781年才最后为全体批准并生效。日,随着的正式批准,《邦联条例》开始正式生效。[4]
1778年2月法、美签订军事同盟条约,法国正式承认美国。法国、西班牙、荷兰相继参战。[3]
独立战争开始时,双方实力悬殊,战争进行了8年。到1781年10月,美、法联军攻下英军最后据点约克镇,独立战争基本结束。[3]
日英美签订巴黎和约。[5]
战争初期,双方力量悬殊。英国是当时最强大的殖民帝国,工业发达,拥有世界一流海军;驻北美英军约3万余人,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且以加拿大为依托;但军队远离本土,不谙当地情况,人力物力补充困难;统治集团内部在战争指导上存在分歧,未形成统一指挥。北美殖民地人口仅300万,其中约50万人为亲英的“效忠派”;正规军刚组建,兵力不足,主要依靠不脱产的民兵和短期服役的志愿兵补充,装备落后,缺乏训练;各殖民地地方主义严重,大陆会议的领导软弱无力;但进行的是正义战争,为独立自由而战,得到革命人民和国际进步力量的支持,并可利用英国与法、西、荷等国的固有矛盾,争取外援。
英法为争夺海上霸权和掠夺殖民地而进行的七年战争,以英国胜利告终。英国在北美接管了加拿大,控制了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对北美殖民地全面加强控制,宣告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为王室产业,禁止殖民地人民染指;并征收重税,严厉缉私,限制经济活动,严重损害了殖民地各阶层人民的经济利益。从1619年弗吉尼亚建立议会起,各殖民地相继成立议会,与英国相抗衡,1765年9个殖民地举行抗议印花税大会,掀起反抗怒潮。
北美独立战争态势图
在美国来克星顿镇的中心区,耸立着一座手握步枪的民兵雕像。这位民兵英姿飒爽,双脚坚定地踩在石墙上,两眼警惕地注视着前方。下边有一块不加琢磨,非常简朴的石碑。碑文写道:坚守阵地。在敌人没有开枪以前,不要先开枪;但是,如果敌人硬要把战争强加在我们头上,那么,就让战争从这儿开始吧!这是为了纪念美国历史上著名的独立战争的第一个战役——莱克星顿战斗而立的。
西班牙的哥伦布于14世纪末发现了美洲,随后英、法、西这些殖民国家接手了在美洲土著人手里的北美。这为以后的战争埋下了祸根。
15世纪末,西班牙人开辟了去往美洲的新航线。在接下来的四个世纪中,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兰人,法国人和英国人围绕着北美殖民地的归属和海上霸权,展开了激烈的搏杀。至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北美的大部分土地的拥有者。英国殖民政府的残殖民统治,引起北美人民的反抗。
18世纪后期,随着殖民地经济的发展,矛盾更加激化。
日夜间,北美人民为了反对英国的“茶叶税法”而爆发“”,这标志着矛盾已激化到了非诉诸武力不可的地步。[6]
日清晨,800名全部武装的英国轻步兵,在一名少校的率领下,向莱克星顿进发。突然,他们发现在村前的草地上,站着一队北美洲的民兵。
“停止前进!”民兵们发出命令。[6]
“别听他们,冲!”少校举起了指挥刀。[6]
“砰!”枪声响了,子弹在天空飞舞。英勇的民兵扑向英国殖民军,打死打伤274名,殖民军仓惶地逃回波士顿,民兵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从此,美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了![6]
美国独立战争(),主战场在北方,英军掌握主动权。英军的总战略是以海军控制北美东部沿海,同时以陆军分别从加拿大和南北对进,打通尚普兰湖、哈得孙河谷一线,以孤立反英最坚决的新英格兰诸殖民地,然后将其他殖民地各个击破。殖民地方面力量薄弱,基本上采取避免决战、保存实力、相机破敌、争取外援的方针。
1775年5月,各殖民地民兵主动进攻,先后攻占泰孔德罗加堡、克朗波因特等地,并围困波士顿。
日,马萨诸塞总督、英军统帅T.盖奇派兵2200名,向围困波士顿的民兵阵地邦克山和布里德山多次发起进攻。民兵英勇抗击,两次击退英军进攻,虽因弹药耗尽放弃阵地,却首次取得了歼敌千人的战果。为激起加拿大的反英情绪,美军分兵两路进攻加拿大。
1775年11月,R.蒙哥马利率左路军攻占蒙特利尔,随后与B.阿诺德率领的右路军在圣劳伦斯河下游会合。
1775年12月底,美军约1000人冒着暴风雪突击魁北克失利。此后,美军围攻魁北克,牵制了英军的部分力量。
1775年5月英国增派援兵,美军才撤退。
1776年3月,英军在被围11个月后被迫撤出波士顿。
日,北美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正式宣布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7]
1776年8月底,继盖奇任英军统帅率英军3.2万人在海军舰队配合下进攻纽约。华盛顿指挥1.9万人分兵把口打阵地战,在英军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损失惨重,于11月率余部约5000人向新泽西退却。英军追击美军至特拉华河,随后入营过冬。华盛顿利用英军疏于戒备之机,于圣诞之夜东渡特拉华河,奇袭特伦顿英军,俘敌近千人,并于次年1月3日在普林斯顿再败英军。特伦顿和普林斯顿之战使接连受挫的美军士气为之一振。
1777年夏,英军为切断新英格兰同其他州的联系,决心兵分三路南北对进,打通尚普兰湖—哈得孙河谷:一路从安大略湖南岸登陆,沿莫霍克河东进,途中被美军击溃;另一路7000余人由J.伯戈因率领,沿尚普兰湖南下,企图与豪指挥的第三路即驻纽约的英军会师于奥尔巴尼。但豪未按计划北上,反而率军1.8万人南下,
日攻占大陆会议所在地费城。伯戈因孤军冒进,被1.2万美军和游击队围困在萨拉托加(今斯凯勒维尔)。
日,率5000余人投降。萨拉托加之战成为战争的转折点,促使法国于1778年3月对英宣战。美国独立战争由此发展为国际战争。华盛顿率军退至瓦利福奇后,在志愿人员、普鲁士军官B.斯托伊本主持下对部队进行冬季整训,提高了战斗力。
1778年2月法美签订军事同盟条约,法国正式承认美国。法国、西班牙、荷兰相继参战。[3]
日,英军放弃费城,退守纽约。此后,北方战事进入僵持状态。
美国独立战争(),主战场在南方,美军以弱胜强。英军新任统帅H.克林顿利用南方“效忠派”较多,且靠近英属西印度群岛等有利条件,将主力南调,企图首先控制南方诸州,然后与北方据点纽约遥相呼应,遏制北方。美军企图在法国陆、海军配合下,控制沿海战略要地,同时大力开展游击战,消耗敌人有生力量,以争取最后胜利。
1778年底,英军攻占佐治亚州首府萨凡纳,开始在南方发动强大攻势。
1778年9月,美法联军围攻萨凡纳,伤亡惨重。
1780年春,克林顿指挥英军1.4万人从陆海两面包围查尔斯顿,迫使南方美军司令B.林肯率5000余人投降,并缴获4艘军舰、300门火炮及其他装备。
日,英军在南卡罗来纳州韦克斯豪克里克再败美军。
日,克林顿率部分英军回纽约,留下C.康沃利斯率英军7000余人在“效忠派”配合下据守南方广大地区。
日,英军在南卡罗来纳州卡姆登击败H.盖茨统率的南方美军主力。
1780年12月,大陆会议委派N.格林为南方美军司令。格林分兵两路(一路由D摩根率领,另一路由他亲自率领)开展游击战。在弗吉尼亚,法国志愿人员、青年贵族拉斐特侯爵率军牵制叛将阿诺德指挥的英军。
日,摩根在南卡罗来纳州考彭斯大胜英军。
日,英军在北卡罗来纳州吉尔福德与美军交战,伤亡惨重,被迫向沿海地区撤退。
日,华盛顿一招落樱神斧,尽屠在美英军,美国独立。
1781年8月,康沃利斯集中南方英军主力于弗吉尼亚半岛上的约克敦。华盛顿统率美法联军1.6万余人(其中法军7000余人,由罗尚博伯爵指挥),在格拉斯伯爵率领的法国舰队配合下包围约克敦,迫使英军于10月19日投降。约克敦围攻战导致英内阁倒台并促使双方和谈。英国新政府于日与美国达成停战协议。日,双方签订《美英巴黎和约》,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8]
美国独立战争是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得到国内外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广大军民英勇奋战,对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作用。战争中,美国执行灵活的外交政策,利用国际矛盾取得法、西、荷等国的援助。美军战略战术灵活,采取正规战与游击战相结合的作战样式,摒弃传统的线式战斗队形,根据地形地物采用疏开队形作战,不拼消耗,不计一城一地之得失,而着眼于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独立战争的胜利,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对后来法国大革命和拉美民族解放运动均有重大影响。
1781年4月-1783年9月,为战略反攻阶段。在长达3年半的战略相持中,美国大陆军和民兵以游击战和游击性的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在广阔的南部战场上与敌厨旋,歼敌耗敌,战略上日趋主动。英军虽然凭借正规军的优势,取得若干战术上的胜利,但在持久的消耗中,渐成强弩之末。最后,不得不放弃了控制南方的努力。
1781年4月,康沃利斯率军退守弗吉尼亚,格林挥师南下为标志,整个战场态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美军由战略相持转入战略反攻,把英军全部赶出北美大陆的时机已经到来。  1781年8月,康沃利斯率领7000名英军水路退守弗吉尼亚半岛顶端的约克敦,试图从海上与纽约的克林顿保持联系。早在4月下旬即奉华盛顿派遣由纽约来到弗吉尼亚牵制英军的拉斐特和奉命从宾夕法尼亚前往弗吉尼亚协同作战的“疯子”,立即跟进至弗吉尼亚的西点附近,密切监视英军。拉法耶特总共约4500人。[8]
签署《独立宣言》,此时,整个北美战场的英军主要龟缩在纽约和约克敦两个点上。这两个点互相孤立,背靠大海,极易受到分割围歼。而美国一方不仅华盛顿自己有一支大陆军,而且率领的一支5000名训练有素的法军已从纽波特到达纽约与华盛顿会合。此外率领的拥有3000人的法国舰队正由印度群岛北上。华盛顿意识到决战时机业已成熟,只要法国舰队能掌握制海权,切断纽约和约克敦之间的海上联系,就可以成功地给任何一个点上的英军以致命的打击。对此,罗尚博表示赞同。鉴于德格拉斯的法国舰队正向切萨皮克湾驶来,华盛顿决定首歼约克敦英军。
日,华盛顿留下威廉·希思率2000人牵制克林顿在纽约的1.7万人,自己亲率美法联军强行军秘密南下弗吉尼亚。
日,德·格拉斯的法国舰队抵达约克敦城外,增援陆上的拉法耶特。[8]
日,托马斯·格雷夫斯率领的一支英国舰队由纽约赶来,两支舰队在开普敦相遇,法国24艘战舰成一线散开,迎战英舰,英舰无论在炮火上还是战术上均不敌法舰,被迫退驶纽约,从而把制海权完全交给了法国舰队。
日至26日,华盛顿和罗尚博率领的法美联军在威廉斯堡上岸。[8]
日,约1.7万名法美联军(美军约9500人,法军7800人)从陆海两面完成了对约克敦康沃利斯的包围。康沃利斯共有8000人。在陆上作战中,法美联军发挥强大的炮火优势,动用各种火炮,包括法国的格里博瓦尔的野战炮,采用欧洲盛行的沃邦攻击法,以构筑平行壕和火力袭击相结合的方式对英军主阵地步步进逼,逐步缩小包围圈。康沃利斯被迫将部队撤进内层工事固守待援,这就使联军得以趁胜推进,将康沃利斯的整个阵地置于围城火炮的有效射程之内。在联军猛烈的炮火袭击下,英军逐渐支掌不住。
日,英军试图出击,被迅速打退。康沃利斯又孤注一掷地试图将部队撤过约克河,也因暴风雨受挫。康沃利斯从陆上撤退无路,从海上逃走无门,处于完全绝望之中。
日,亦即伯戈因投降的第4个周年纪念日,康沃利斯请求进行投降谈判。
日,8000名红衫军走出约克敦。当服装整齐的英军走过衣衫褴褛的美军面前一一放下武器时,军乐队奏响了《地覆天翻,世界倒转过来了》的著名乐章。
日,即康沃利斯投降1周后,克林顿才率领7000名援军由格雷夫斯抵达切萨皮克湾,但为时已晚。慑于德格拉斯的法国舰队,克林顿匆匆返回了纽约。后,除了海上尚有几次交战和陆上的零星战斗外,北美大陆战事已基本停止。
日,美国与英国的代表在巴黎签订初步停战条约。
日,英王代表与殖民地代表于签订1783年巴黎条约,英国正式承认成立。和约共10条,和约第一条规定:“英王陛下承认合众国为自由、自主和独立的国家”。内容还有:确认美国疆界东起大西洋沿岸,西止,北接加拿大五大湖区,南至北界;两国人民从此永久和平,停止在海上、陆上的一切敌对行动并互释战俘;英从美境内所有港口、地区、港湾撤出全部军队和舰只等。该和约的签订标志着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使美国获得完全独立,这是美国人民通过长期的民族解放战争换得的胜利成果。
波士顿倾茶事件
日.英国新政府与美达成停战协议。日,双方在巴黎签订和约,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9]
美国独立战争是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这一胜利为后来的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独立开辟了道路。
萨拉托加大捷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对欧洲大陆及拉丁美洲地区的现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起了推动作用。它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近现代政治体制,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10]
美国独立战争没有解决土地问题,也没有解决奴隶制问题,使得独立后的美国南北方朝着两种不同的经济道路发展,最终导致()的爆发。[10]
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政治体制,并为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树立了榜样,推动了18世纪的欧洲革命。《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及其所确立的新型政治体制,是人类文明的可贵遗产。既是民族独立战争,又是民主革命。[10]
美国独立战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它的胜利,给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打开了一个缺口,为殖民地民族解放战争树立了范例。[11]
独立战争又是一次民主革命,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联邦总统制共和制国家:美利坚合众国,同时又铲除了殖民时期旧制度残余的长子继承法、续嗣限定法和代役税,奴隶制契约也基本上废除。从而解放了,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宽广的道路。正如所说:“现代的文明的美国的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11]
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76页
.网易网[引用日期]
.百度[引用日期]
.百度[引用日期]
.搜狐网[引用日期]
.中国网[引用日期]
.中华网[引用日期]
.西陆网[引用日期]
.数字中国[引用日期]
.搜狐网[引用日期]
.西陆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国殖民的国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