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首联汉联颈联是第几句尾联

判断一首诗,谁是首联,谁是颔联,谁是颈联,谁是尾联_百度作业帮
判断一首诗,谁是首联,谁是颔联,谁是颈联,谁是尾联
判断一首诗,谁是首联,谁是颔联,谁是颈联,谁是尾联
一首律诗(包括五律、七律)可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首联:第一联,一、二句颔联:第二联,三、四句颈联:第三联,五、六句尾联:第四联,七、八句首尾不用解释了吧,顾名思义颔是下巴的意思,在颈之上,所以颔联是第二联.颔联和颈联要求对仗,其他两联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傲剑凌云敬上古诗中的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分别指第几句?
古诗中的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分别指第几句?
不会的别乱说~
很简单的
首联是第一二句,颔联是三四句,颈联是五六句,尾联是七八句。
所谓的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通常指的是律诗里的,律诗就有八句。
的感言:谢谢啦~ 满意答案
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指的是在律诗当中共四句
首联,第1句
颔联,第2句
颈联第3句
尾联第4句

的感言:谢谢啦~ 相关知识
其他回答 (8)
分别是1、2、3、4
律诗中的第一联(首联)、第二联(颔联)、第三联(颈联)、第四联(尾联0
律诗的1&2;3&4;5&6;7&8句呀
1、2、3、4

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聯:1.2句(古詩中一個逗號為一句_)

颔聯:3,4句

頸聯:5.6句

尾聯:最後兩句
主要是律诗中的一二句,三四句,五六句,七八句。
例如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中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为首联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为颔联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为颈联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为尾联
一般,颔联颈联要求对仗工整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中国文学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小题1:叙事,思乡。小题2:“随”,字用得好,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古诗文阅读与积累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诗词语言的理解和把握,方法: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诗歌并能够简单地分析一些诗词的主题思想。诗歌一般是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明显是叙事。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中的“怜”“故乡水”,可以看出来抒发了思乡之情。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古诗文阅读与积累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诗词语言的理解和把握,方法: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诗歌,从参照物的角度分析“山随平野尽”的“随”字。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默写题
默写。(13分)(1)工欲善其事,&&&&&&&&&&&&&&&&&。(2)&&&&&&&&&&&&&&&,不如退而织网(3)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4)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波涛在澎湃。(5)杜甫《春望》中,表达战乱中诗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千古名句是:&&&&&&&&&&&&&&&&,&&&&&&&&&&&&&&&&&&。(6)杜牧在《泊秦淮》中“&&&&&&&&&&&&&&&&&,&&&&&&&&&&&&&&&&&&&&。”表现了在国运衰微的时候,那些官僚豪绅不以国事为念,反而聚集在酒楼中欣赏亡国之音的醉生梦死的生活。(7)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就是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垂暮之年不忘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梦境,读来令人荡气回肠。(8)毛泽东在《七律·长征》诗中,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反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的诗句是:&&&&&&&&&&&&,&&&&&&&&&&&&&&&&&&。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默写题
古诗文名句填空。(10分)⑴夫战,勇气也。  &&&&&&&&&&&&,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⑵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⑶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⑷面对污浊发臭的河流,环保局领导感慨道:“‘五水共治’工作真是‘&&&&&&&&’啊!”(填写《论语·泰伯》中的句子) ⑸自古以来,诗人以“酒”入诗,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刘禹锡以“  &&&&&&&&&&&&,  &&&&&&&&&&&&”表明酬答友人、借酒振作的心志;在《渔家傲·秋思》中,范仲淹以“  &&&&&&&&&&&&,  &&&&&&&&&&&&”抒发军功未成、归家不得的惆怅;在《醉花阴》中,李清照以“  &&&&&&&&&&&&,  &&&&&&&&&&&&”营造日暮独酌、幽香满襟的氛围。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短文(一)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小题1:这首诗中表现时间的词语有&&&&&&&、&&&&&&&&&&&、&&&&&&&&&&&&&&&&&、&&&&&&&&&&&&&。这四个词语在内容上交代了&&&&&&&&&&&&&&&&&&&;在结构上起到的作用是&&&&&&&&&&&&&&&&&&(6分)小题2:诗人笔下的乡愁指哪些感情?这些感情是怎样变化的?(6分)小题3:最能触动你心怀的是哪一小节诗?说说理由。(2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默写题
(1)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3)&&&&&&&&&&&&&&&&&&&&,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雁门太守行》)(5)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6)恶劣的环境可以激发人为生存发展而积极奋发,强大起来;安逸的环境容易消磨人的意志,导致最终衰亡,所以孟子说“&&&&&&&&&&&&&&&&&&&&&&&&&&&&&&&&&&&”。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题目。(4 分)不见杜甫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①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②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注释】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①世人:指统治集团的人。②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小题1: 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2 分)小题2: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 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默写题
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词名句。(说明:本题为二分附加分,加分后第七小题不超过十分。)古人在是稳重长流露一腔愁绪。柳宗元《小石潭记》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愁之深,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 ”抒发了愁之多,李清照《武陵春》的“&&&&&&&&&&&&、&&&&&&&&&&&& ”道出了愁之重。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王维的两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8分)【甲】&&&&&&&&&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乙】&&&&&&&&&田园乐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注】①落落:松高貌。&&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小题1:甲诗在写景上有何特色?乙诗中“夏寒”应如何理解?(4分)小题2:这两首诗意境相似,都流露出诗人相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默写题
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2)&&&&&&&&&&&&&,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3)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辛弃疾《南乡子》)(4)我国古典诗文博大精深,意蕴丰富:在“长风破浪会有时,&&&&&&&&&&”中我们读出了李白的信念和追求;在“&&&&&&&&&&&&,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中我们知晓了杜甫的济世情怀;在“&&&&&&&&&&&&,思而不学则殆”中我们感悟到了孔子的思想火花;在“&&&&&&&&&&&&&&,雪上空留马行处”中我们体会出了岑参的依依不舍,在“沉舟侧畔千帆过,&&&&&&&&&&&”中我们感受了刘禹锡欣慰之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颔联 颈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