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山马晒盐过程的历史简介

滚动新闻:
泉港区山腰盐场:晒盐一半是海水 一半是汗水
来源: 责任编辑:陈小妮
  海水蒸发结晶成盐,众人皆知。但大部分人不知道,盐与盘中餐一样“粒粒皆辛苦”。盐场的美景背后,是盐工晒盐制盐的艰辛劳动。
昨日,工信部首次确认,我国将取消食盐专营,涉盐企业将实现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所有盐产品价格也将放开。业内人士认为,这次盐改对食盐流通生产企业来说将是一次巨大的机遇。早报记者近日特地走进泉港区山腰盐场,聚焦阳光下的晒盐人——
晒盐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汗水
高浓度卤水引入结晶池
□早报记者 陈明华 庄丽祥 通讯员 钟龙山 庄子瑜 文/图
水平如镜,盐白似雪,盐工们手持盐耙,在结晶池中旋盐。这幅优美的画卷,来自泉港区山腰盐场。
海水蒸发结晶成盐,众人皆知。但大部分人不知道,盐与盘中餐一样“粒粒皆辛苦”。盐场的美景背后,是盐工晒盐制盐的艰辛劳动。
盐耙旋盐,只是制盐的工序之一。据山腰盐场工作人员邱丽丽介绍,要制盐,首先要纳潮。每次纳潮,盐工们要观测潮位,测试海水浓度,科学适时地将高浓度潮水放进蓄水池。海水进入蓄水池后,将沿着盐场的引水渠,利用六步或七步走水方式在蒸发池中逐渐将水分蒸发掉。海水的盐度(波美度,表示溶液浓度的一种方法)在8度到9度之间,经过6道蒸发池的蒸发后,盐度将达到23度左右,即高浓度卤水。随后高浓度卤水被引入结晶池继续蒸发,最终结晶成盐。而旋盐便是盐工生产高品质盐的一道重要工序。
“天越热越忙,风越大也越忙。”据盐工介绍,为了让结晶池中产生的盐更细白,品质更好,他们必须定时旋盐。夏天艳阳高照,天气炎热,卤水蒸发快,结晶也快,他们每隔一个多小时就要到结晶池旋盐一次;秋冬季没那么热了,但沿海风大,蒸发依然快,旋盐的次数依然不能少。
经过一两天的旋盐,卤水渐渐结晶成盐,盐工就要开始扒收原盐了。他们将雪白细腻的盐集成小坨,堆在盐田旁淋卤,排除苦卤,清去污渍和杂物。大约两三天后,原盐就生产好了,可以按照不同品质归入大坨,等待运送到加工厂深加工,成为我们生活所需的食盐。
盛夏暑热时,从海水到原盐只需4天时间,其他季节需要一周左右。今年天气炎热,台风天少,这意味着山腰盐场的盐工必须日复一日地劳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盐工的辛苦换来了今年山腰盐场产量的历史新高。
据介绍,截至10月底,山腰盐场全场累计完成原盐产量8.16万吨,完成年计划的102%,同比增长22.9%,提前67天超额完成全年产盐任务,原盐一级品率达到100%。预计至今年底,全年原盐产量将突破9.5万吨。34地方历史课程简介-第7页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34地方历史课程简介-7
大陆人民不断迁居台湾,促进了文化经济的发展;四、闽台关系的继续发展;明朝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五、闽台文化;台湾的文化教育与大陆相同,汉族同胞在这里按大陆的;讨论题:联系现实谈谈福建在祖国统一过程中应该发挥;导读:一、荷兰入侵台湾二、台湾人民的反抗三、郑成;第十章郑成功收复台湾;一、荷兰入侵台湾;中国神圣领土台湾,是一个风光秀丽物产富
大陆人民不断迁居台湾,促进了文化经济的发展。据有关资料统计,在1644年时,台湾共有大陆移民三万户,计十万人,其中来自福建者为多,又据1926年统计,台湾汉族同胞祖籍福建省者83.1%,其中以泉漳籍占绝大多数。来自福建的移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也带来了文化传统,对台湾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四、闽台关系的继续发展明朝天启二 年(公元1622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我国领土台湾。清兵入关后,郑成功坚持抗清,1661年,他率领二万多军队,从厦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在台湾人民的配合下,战胜荷兰侵略者,收复了台湾。郑成功祖孙三代,以台湾为基地进行抗清斗争。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清朝取得了台湾,设立台湾省。一八九五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台湾后,五十年间台湾人民的爱国反日斗争从未停止过,福建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大力支持台湾同胞重返祖国的斗争。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归还中国管辖,闽台人民来往更加频繁。全国解放后,台湾仍为国民党武装盘据40多年,海峡两岸形成对峙状态。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争取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此后,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从此,海峡两岸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福建省政府充分利用自己的地理优势和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认真贯彻中央对台政策。仅改革开放的第一年即1978年福建省就已接待探亲台胞18万人之多。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逐步缓和,回省探亲投资经商的台胞与日俱增。五、闽台文化台湾的文化教育与大陆相同,汉族同胞在这里按大陆的传统设孔庙,办学校,读四书五经。仅在康熙至光绪年间兴办的大小书院达三十余所,其中有靖海将军施琅创建的西定坊书院。漳泉一带是闽南话的王国,因此,在台湾的汉族同胞绝大部份同样使用闽南话。汉族人民身居他乡,心怀桑梓。澎湖,台南、高雄一带有不少居民来自福建东山县的港西村,他们建了与家乡相同式样的房屋居住。墓碑上还要刻祖居村的字样,以昭示后代根在大陆。闽台人民有着相同民间信仰,最突出的是对妈祖神的崇拜。妈祖被沿海人民奉为救苦救难的海上女神,莆田湄州岛有著名的妈祖庙,泉州有规模宏大的天后妈祖宫。妈祖神伴随着闽南移民的足迹到了台湾,台湾已有妈祖庙八百多座,妈祖信徒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三。闽台关系源远流长,海峡隔不断两岸人民的交往和联系。 讨论题:联系现实谈谈福建在祖国统一过程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导读: 一、荷兰入侵台湾 二、台湾人民的反抗
三、郑成功攻取台湾 四、郑成功建设台湾 第十章
郑成功收复台湾 一、荷兰入侵台湾中国神圣领土台湾,是一个风光秀丽物产富庶的宝岛,外国人称之为“福摩萨”,即美丽之岛的意思。十七世纪,日本多次侵扰台湾,遭到高山族人民的强 烈反抗和福建明军的打击。1622年荷兰侵占澎湖,1624年福建巡抚南居益督军收复。同年,荷军依靠船坚炮利占领台湾西南海岸安平湾一带。1626年西班牙也接踵而至,侵占了台湾北部的鸡笼和淡水。后来荷兰人打败了西班牙人,独霸台湾。殖民者以台湾城和赤嵌城为中心,建立了殖民政权,台湾遭受荷兰的长期统治。二、台湾人民的反抗荷侵台期间,台湾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未间断,1652年9月以郭怀一为首的反荷起义规模最大。起义队伍放火烧毁市街,占领赤嵌城,杀死荷军无数。台湾城殖民军闻讯赶来镇压,郭怀一壮烈殉难,八千名义军及无辜妇女儿童惨遭杀害。历次反荷斗争皆告失利,驱荷复台的历史重任落在郑成功肩上。三、郑成功攻取台湾郑成功()原名郑森,字大木,南安石井人。生于日本长崎的平户岛,七岁回故乡,就读于晋江的安海镇。少时学文习武,表现非凡。1645年清军入闽,其父郑芝龙降清。郑成功坚持反清复明,在东南沿海建立抗清根据地,拥有数百船舰,精兵十余万。他曾联合张煌言进兵南京,失利后退守厦门,金门,便积极筹划驱荷复台,作为抗清基地。当时,曾任荷兰通事的何廷斌向郑成功献上台湾地图,提供荷军部署情报,陈述台湾人民倍受荷兰奴役之苦, 建议攻取台湾,促使郑成功最后下了决心。1661年初,郑成功下令大修船舰,积极操练水师。多次召开军事会议,制定出先取澎湖,暗度鹿耳门,奇袭赤嵌城的作战策略。4月21日(农历3月23日)郑成功亲率将士二万五千人,战船三百五十艘,从金门料罗湾浩浩荡荡扬帆出发,直取澎湖列岛。4月28日晚趁着涨潮时机,船队冲过险要的鹿耳门。接着抢占了滩头阵地,大军很快地在鹿耳门内禾寮港和北尾登陆。郑成功身先士卒,率先登岸踏勘扎营地址。台湾人民闻讯赶来支援,用货车和其他运输工具帮助郑军登陆。登陆当天,双方在水陆两路展开激战,敌舰赫克托克号被炸沉,荷军共损失两百余人。五月初,赤嵌城守将描难实叮率四百余人投降。台湾城内的揆一总督贼心不死,百般诱骗郑成功撤军。郑成功义正辞严地丧示;台湾一向属于中国,现在亲来索取,唯一的办法就是荷兰人必须退出台湾岛,表明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坚定立场。台湾城防坚固,系用大砖和糖水糯米汁调上石灰彻成,厚处达六英尺,城上安放多尊千斤大炮,一时不易攻下。为避免损失过重,郑军采取长期围困办法,置其于死地。敌军被围八个月,援军被击败,城中缺粮缺水,已是山穷水尽。日,揆一宣布投降。被荷兰殖民者统治了三十八年之久的台湾,又回到祖国的怀抱。四、郑成功建设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就制定和实施了许多建设台湾的措施。他按明朝建制,废除“王田制”,由政府征收赋税。颁布“屯田令”,实行寓兵于农政策,军队担负起作战和生产双重任务。郑成功重视海外贸易,输出甘蔗糖等特产,输入生活用品和军用物资。他在高山族中推广牛耕,发放农具,派熟练的老农去传授先进的耕作方法。禁止军队圈占高山族同胞的土地,还派官吏监制各地官兵,严禁骚扰高山族,加强了民族团结。郑成功驱荷复台,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和民族独立,是中华民族反对殖民主义斗争的一次辉煌胜利。拔除荷兰在远东的侵略据点,也对某些与中国邻近的国家不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起了一定作用。收复台湾后,郑成功加紧政治经济建设,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和繁荣。郑成功是一位青史永垂的民族英雄,永远值得中国人民怀念。郑成功一生戎马倥偬,积劳成疾,在复台不久不幸病逝。其子郑经继位,用陈永华主政,刘国轩主军。他继续执行郑成功的治台措施。兴办学校,传播大陆文化教育。重视奖励垦荒,大量种植五谷及其他经济作物。将大陆的手工业技术传入台湾,使高山族人民懂得榨蔗制糖,筑埕晒盐,取土烧瓦,建屋盖房。还大力发展同日本及东南亚各国的贸易,蔗糖“远销国外,岁得数十万金”,此外还输出樟脑,鹿皮,硫磺等土特产,换取铅、铜等物资。历经郑成功父子的精心治理建设,台湾沃野千里,农桑渔盐丰盛,日益富足,台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讨论题:1、联系闽台关系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2、郑成功驱荷复台有什么历史意义?导读: 一、荷兰入侵台湾 二、台湾人民的反抗
三、郑成功攻取台湾 四、郑成功建设台湾 第十章
郑成功收复台湾 一、荷兰入侵台湾中国神圣领土台湾,是一个风光秀丽物产富庶的宝岛,外国人称之为“福摩萨”,即美丽之岛的意思。十七世纪,日本多次侵扰台湾,遭到高山族人民的强 烈反抗和福建明军的打击。1622年荷兰侵占澎湖,1624年福建巡抚南居益督军收复。同年,荷军依靠船坚炮利占领台湾西南海岸安平湾一带。1626年西班牙也接踵而至,侵占了台湾北部的鸡笼和淡水。后来荷兰人打败了西班牙人,独霸台湾。殖民者以台湾城和赤嵌城为中心,建立了殖民政权,台湾遭受荷兰的长期统治。二、台湾人民的反抗荷侵台期间,台湾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未间断,1652年9月以郭怀一为首的反荷起义规模最大。起义队伍放火烧毁市街,占领赤嵌城,杀死荷军无数。台湾城殖民军闻讯赶来镇压,郭怀一壮烈殉难,八千名义军及无辜妇女儿童惨遭杀害。历次反荷斗争皆告失利,驱荷复台的历史重任落在郑成功肩上。三、郑成功攻取台湾郑成功()原名郑森,字大木,南安石井人。生于日本长崎的平户岛,七岁回故乡,就读于晋江的安海镇。少时学文习武,表现非凡。1645年清军入闽,其父郑芝龙降清。郑成功坚持反清复明,在东南沿海建立抗清根据地,拥有数百船舰,精兵十余万。他曾联合张煌言进兵南京,失利后退守厦门,金门,便积极筹划驱荷复台,作为抗清基地。当时,曾任荷兰通事的何廷斌向郑成功献上台湾地图,提供荷军部署情报,陈述台湾人民倍受荷兰奴役之苦, 建议攻取台湾,促使郑成功最后下了决心。1661年初,郑成功下令大修船舰,积极操练水师。多次召开军事会议,制定出先取澎湖,暗度鹿耳门,奇袭赤嵌城的作战策略。4月21日(农历3月23日)郑成功亲率将士二万五千人,战船三百五十艘,从金门料罗湾浩浩荡荡扬帆出发,直取澎湖列岛。4月28日晚趁着涨潮时机,船队冲过险要的鹿耳门。接着抢占了滩头阵地,大军很快地在鹿耳门内禾寮港和北尾登陆。郑成功身先士卒,率先登岸踏勘扎营地址。台湾人民闻讯赶来支援,用货车和其他运输工具帮助郑军登陆。登陆当天,双方在水陆两路展开激战,敌舰赫克托克号被炸沉,荷军共损失两百余人。五月初,赤嵌城守将描难实叮率四百余人投降。台湾城内的揆一总督贼心不死,百般诱骗郑成功撤军。郑成功义正辞严地丧示;台湾一向属于中国,现在亲来索取,唯一的办法就是荷兰人必须退出台湾岛,表明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坚定立场。台湾城防坚固,系用大砖和糖水糯米汁调上石灰彻成,厚处达六英尺,城上安放多尊千斤大炮,一时不易攻下。为避免损失过重,郑军采取长期围困办法,置其于死地。敌军被围八个月,援军被击败,城中缺粮缺水,已是山穷水尽。日,揆一宣布投降。被荷兰殖民者统治了三十八年之久的台湾,又回到祖国的怀抱。四、郑成功建设台湾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外语学习资料、各类资格考试、专业论文、行业资料、高等教育、34地方历史课程简介等内容。 
 《中华文明与地方文化英文导读》课程简介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中华文明与地方文化英文导读》课程简介作为 “大学英语应用类”课程, “中华文明与地方文化英文...  《中国国家制度的历史演变》课程简介一、课程号: 二、课程名称: 《中国...地方制度的演变 1、 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演变 2、 各级地方政权及其运作 3、 ...  历史学专业主干课程教材简介中国古代史(The History of Ancient China) ) 教 ...同时各卷资 料详实,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文字流畅,但仍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  历史专业课程简介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历史教育专业(专科) 历史教育专业(专科)主要课程简介课程编号:0321101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史 课程类型:必修课 授课学时...  托里乡种植枸杞的历史可追溯到 1964 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托里乡的枸杞产业...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形成优势互补,从而深化我校的课程改革,以期形成学 校的办...  中外建筑赏析 课程简介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中外建筑赏析》课程简介《中外...(四)民族性和地方性――地域产生特色,民族审美各异 (五)历史性和时代性――...  美国史课程简介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社会发展学院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美国史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总学时:54 周学时:3 学分:3 开课学...  中国历史 1 课程简介 一、课程号: 二、课程名称:中国历史 1(chinese history) 三、周学时:2 一、 予修课程 学分:2 二、 教学内容简介:中国历史是一...  课程介绍历史沿革建设规划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课程简介《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是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或...海盐晒制技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温州频道--人民网
海盐晒制技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
位于马站的温州最后一片盐田
乐清盐盆,一个马上让人产生晒盐联想的地方,曾经是我市五大盐场之一。然而,我徒步到此遍访盐田,发现盐田早已变成工业厂房,成为乐清经济开发区的一部分,而一些盐民也转业到了该开发区管委会工作。
盐盆街道办事处一名从事文化工作的人员对我说,该街道曾经开过会,试图发掘当地晒盐文化,但因为盐田没了,没有发掘下去。
当我徒步经过乐清山马、苍南芦浦等盐场时,发现盐田因修建海堤或围垦,也都已不复存在。直到走到马站下在村,见到一楼房门楣上挂着“马站盐场一工区37”的门牌。盐场门牌代表了曾经的盐民身份,也能勾起路人对晒盐历史的记忆。而在这里还保留着一片盐田。
当地村民朱祖仕,从小开始晒盐,现在说起晒盐及技艺变迁如数家珍。解放后,海水晒盐主要采用“十步流”方法,结晶池则用特制黑薄膜铺底,这使得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在他的门前,他还用自制的“观音扫”展示一道晒盐工序。然而,让他遗憾的是,马站盐场作为温州最后的盐场,也已经不再晒盐了。
市盐务局副局长倪学敏在接受我采访时,明确说温州已经没有晒盐业,在他看来,温州晒盐衰落,原因在于规模等方面难以与其他地区竞争,盐场不得不陆续关停。
温州产盐有上千年的历史,古时永嘉盐场闻名全国。朱祖仕和个别老盐农还在坚持传统的晒盐技艺,就是想让更多人能关注这个古老的行业。马站盐场已被规划为开发区,用于农业项目等招商。可能不久的将来,这仅剩的一片盐田也会消失。苍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陈庆泛正在努力争取让马站保留住这仅存的盐田,用于传承晒盐技艺。他说如果没了盐田,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消逝了。
既然马站还有一片盐田存在,并还有热爱这一行的老盐民存在,是否可以好好保护,利用起来,传承下去?都说农村发展旅游经济要注重特色,当地开发以“盐文化”为特色的旅游项目是否可行,有关部门不妨调研调研。
来源:温州晚报& 记者:朱承立
人民网温州频道
人民网温州频道官方微信
人民网温州频道微博
(责编:陈静、吴兹益)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晒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