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谁是一个忠贞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的悉

谁是历史上第一个申报财产的官员
&&&&来源:&&&&
&&&&&&字号
原标题:诸葛亮曾开启中国官员财产申报的先河
  自有记载的诸葛丰以来,诸葛家的忠贞刚直就辈辈相传。诸葛亮自不必说,在“扶不起的阿斗”时代,诸葛亮“摄一国之政,事凡庸之君,却事君以礼,谋国以忠,挟震主之威竟能‘上不生疑心,下不兴流言’。”
  面对一个处处不如自己的领导,能从内心里不说瞧不起他,而是处处约束自己的言行,保持忠贞和礼貌,这确实需要很强大和坚定的内心操守才能做到。
  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也是如此,他在东吴做官,绝对只忠于孙权。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以替关羽报仇为名举兵伐吴,诸葛瑾写信给刘备进行和解。有人向孙权进谗告密,说诸葛瑾私通刘备,于是孙权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孤与子瑜有生死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
  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派诸葛瑾出使西蜀。如此难得的机会,兄弟俩却只在商议国事时相会,私下里从不见面。这些场景,如今在沂南县诸葛氏祠堂的壁画上都能见到。
  诸葛亮的族弟诸葛诞,在曹魏手下为官,当时人称亮、瑾、诞兄弟三人为“龙、虎、狗”。但不得不说的是,在诸葛瑾、诸葛亮之后,真正振兴和支撑诸葛家族发展的,是诸葛诞。
  诸葛诞的忠诚也不逊于两位族兄,诸葛诞的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在司马氏取代曹魏已成定局的情况下,诸葛诞依然“不识时务”地忠于曹魏,举兵抵抗女儿的大伯哥司马昭,最后兵败被杀,夷灭三族。
  诸葛诞临死前,几百名士兵挡在诸葛诞身前,司马氏杀一人问一句:“降不降?”每名士兵都回答:“为诸葛公死,不恨。”直到所有人都死在诸葛诞身前。
  诸葛诞的儿子诸葛靓一支后来回迁家乡琅琊,也就是临沂市沂南县。他的这个儿子也很倔,终身不向朝廷所在的洛阳方向对坐。
(责编:关飞、张磊)
聊时局微信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热点推荐|图说天下
热门资讯|图说中国
热点栏目|环球博览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请问出师表中判断句有哪些?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_百度作业帮
请问出师表中判断句有哪些?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
请问出师表中判断句有哪些?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这三句有了 请找出别的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 2、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这是因为他们追怀先帝对他们有特殊的恩遇,想将此报答给陛下啊. 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宫廷中的官员和丞相府的官员,都是一个整体, 4、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侍中侍郎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都是贤能老实、志向心思忠诚纯正的人, 5、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一定能增加益处,弥补不足,收到更好的效果. 6、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一定能使军中将士和睦相待,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安排得当. 7、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这是先汉得以昌盛的原因; 8、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这是后汉落到衰败的原因. 9、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贤能,能以死殉节的忠臣, 10、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那么汉朝的兴盛就可以计日而待了. 11、臣本布衣,——我本来是个平民百姓, 1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所应尽的本分. 13、则攸之、棉、允之任也——那就是修之、祎、允等人的责任了.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臣本布衣《出师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中国历史上在历代文人心目中最美的名妓是谁
没见过苏小小的照片,只有她的墓,在杭州西湖边。据说她是美的,只从那些慕名去见她的公子文人即可看出。这个南齐钱塘的名妓,与别的青楼女不同的是,除了会吟诗作赋之外,她成了历代文人的一个梦想。
可还是觉得奇怪,不过是个青楼女子,虽然会写几句诗,怎至于拔高到这样的境界。看看她传下来的诗作:“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怎么也不算什么惊世之作吧。再看看她的恋爱史,爱过一个叫阮郁的豪门公子,爱也是爱得轰轰烈烈,可是在阮郁被父亲招回,不准再与苏小小来往后,苏小小也仅难过那么一些时候,即放下了,照旧与她看得上的文人雅士来往,周旋在男人的世界里。这与徐州名妓关盼盼对待忠贞问题相差太远。关盼盼自被徐州守帅纳妾后,便结束了妓女生涯,后因丈夫病逝,为报恩守节十年。
可是面对如此的贞烈女子,白居易却赠给她了一首诗:黄金不惜买娥眉,拣得如花四五枚,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白居易的意思是,关盼盼即如此贞烈,不如以死殉情,落得个千古美名,何必只是守节呢!关盼盼收到白居易的诗作后大哭一场,选择了自杀。白居易轻轻松松的几句诗,就将这个忠烈的女子逼死了。看起来男人,尤其是文人,对贞烈女子是没有多少兴趣的。
看看白居易怎样对待苏小小的吧,他对苏小小简直是钦仰。他给苏小小写诗云:“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 就是这样吧,不仅白居易为苏小小极尽美言,大诗人李贺也为苏小小写下诗行:“油壁车,久相待。冷翠烛,劳光彩。” 历代文人对苏小小的钦慕情结,一直延续到余秋雨的《西湖梦》里。余秋雨这里终于有了一个答案,苏小小的不守贞节只守美,简直是文人们的一个梦想。
想想看,同样的青楼女,同样的美貌,同样会些才艺,关盼盼这种早早从良,丈夫都死了,还想不开,十年守节,不把任何男人放在心上,这让那些对她有着非分之想的男士们多么无奈啊。杜十娘那种,也是男人们避之不及的,那么缠人,心眼又多,明明有钱,还装着没钱,哪像苏小小那么单纯,曾经无条件地接济过穷书生赶考,也拒绝过有钱人的追求,就因为她不愿为妾。她只爱慕男人的才华,觉得如果只是为了钱就把自己嫁了,那就等于失去了自由,没有什么意思。
这一切皆因为苏小小只活到19岁,她还没有沾上一点世俗的尘埃,她还没有懂得去纠缠一段自己想要的感情,还没有想到要为生存打算。这就是男人最理想的女人,可以占有她的身体,不必对她的感情负责,她又有着如花的美貌,还有点小小的才情,可以满足他们大男人的情结,灵魂上也可沟通,爱起来又那么热烈。她就是他们心中茶花女一样唯美的女人,甚至比茶花女还要潇洒。但他们并没想过娶她为妻。
[责任编辑:
12345678910一个问题,急!
一个问题,急!
《出师表》全文及译文
  出师表 前出师表 诸葛亮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
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
,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
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
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
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
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
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译文)
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然而朝中官员在首都
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先
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
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
法令不同。
侍中侍郎敦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以为宫廷
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得到更多的成效。
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过去任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能干,所以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
来和他商量,就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安排。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
有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优秀、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
,这样汉朝的兴隆便为时不远了。
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先帝不嫌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不惜降低身
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向我询问当代的大事,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挫折,在军事上失
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到现在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我接受命令以来,早晚忧虑叹息,唯恐托付给我的大事做得没有成效,而有损
于先帝的明察,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现在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该勉励三军,率领他们北
上平定中原。我希望能够奉献平庸的才能,去铲除那些奸邪凶恶的敌人,振兴汉朝,迁回旧都洛阳。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至于
考虑朝中政事是否可行,毫无保留地向陛下提出忠诚的劝谏,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如果不能实现,就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忠言,就应当责罚郭
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失职,指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征询治国的良策,认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
。我接受您的恩泽,心中非常激动。
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流下泪水,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后)出师表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
,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
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
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
、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
,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怫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
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
此失;况臣弩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及驱
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丛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
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
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
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
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后)出师表译文:
先帝考虑到蜀汉和曹贼是不能同时存在的,复兴王业不能偏安一方,所以他才把征讨曹贼的大事托付给我。凭着先帝的英明来衡量我的才干,
本来他是知道我去征讨曹贼,我的才能是很差的,而敌人是强大的。但是不征伐曹贼,他所创建的王业也会丢掉,坐着等待灭亡,哪里比得上
去讨伐敌人呢?因此先帝毫不迟疑地把讨伐曹贼的事业托付给我。
我接受遗命以后,每天睡不安稳,吃饭不香。想到为了征伐北方的敌人,应该先去南方平定各郡,所以我五月领兵渡过泸水,深入到连草木五
谷都不生长的地区作战,两天才吃得下一天的饭。不是我自己不爱惜自己,只不过是想到蜀汉的王业决不能够偏安在蜀都,所以我冒着艰难危
险来奉行先帝的遗意。可是有些发议论的人却说这样作不是上策。如今曹贼刚刚在西方显得疲困,又竭力在东方和孙吴作战,兵法上说要趁敌
军疲劳的时候向他进攻,现在正是进兵的时候。我恭敬地把一些情况向陛下陈述如下:
高帝象日月一样英明,谋臣们智谋渊博深远,却是经历过艰险,受过创伤,遭遇危难以后才得到安全,现在陛下未韶赶得上高帝,谋臣不如张
良、陈平,却想采用长期相持的策略来取得胜利,安然平定天下,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一点。
刘繇、王朗,各自占据州郡,在谈论如何才能安全、提出种种计谋时,动不动就引用圣贤的话,满腹都是疑问,胸中塞满了难题,今年不战,
明年又不出征,使得孙策安然强大起来,于是吞并了江东。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二点。
曹操的智慧计谋,远远地超过一般人,他用起兵来就好像孙膑、吴起一样,可是他却曾在南阳受困,在乌巢处于险境,在祁连山上遭到危险,
在黎阳被逼,几乎在北山失败,差一点死在潼关,后来才在表面上稳定了一段时间。何况我的才力很弱,却打算不经历危险来安定天下。这是
我不理解的第三点。
曹操五次攻打昌霸没有获胜,四次渡过巢湖没有获得成功,任用李服,可是李服却图谋杀死他,委任夏侯渊,可是夏侯渊却战败身亡。先帝常
常称赞曹操是个有才能的人,他还有这些失误的地方,何况我才能平庸低下,哪里就一定能获胜呢?这是我不理解的第四点。
自从我到汉中,其间不过一年罢了,可是却失去了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邰、邓铜等人,以及部曲中的首领、屯兵中的将
官共七十多人,冲锋无前的将领,賨、羌民族将士以及散骑、武骑各路骑兵一千多人,这都是几十年来从四处聚合起来的精锐力量,不是一州
所能具有的。如果再过几年,那就要损失全军的三分之二,那时拿什么兵力去消灭敌人呢?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五点。
现在百姓穷困、兵士疲惫,可是战争不能停止。战争不能停止,那军队驻扎下来和去攻打敌人,所付出的辛劳和费用正好是相等的。既是这样
,不趁现在考虑攻取北方,却想用一州之地,去和曹贼长期相持。这是我不理解的第六点。
天下的事情是很难评论断定的。从前先帝在楚地打了败仗,在这时,曹操拍手称快,认为天下已被他平定了。以后先帝东边联合吴越,西边攻
取巴蜀,发兵向北征讨,夏侯渊就被杀掉了,这是曹操未曾想到的,而复兴汉朝的大业将要成功了。后来东吴改变态度,违背了盟约,关羽兵
败被杀,先帝又在秭归失误,曹丕称帝,所有的事情都象这样,很难预料。我小心谨慎地为国献出我的一切力量,直到死为止。至于事业是成
功是失败,进行得顺利还是不顺利,那就不是我的智慧所能够预见的了。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曾居隆中。诸葛亮是三国时蜀汉丞相,历史上有名政治家、军事家。陈寿说他“
少有逸群之才,英霜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汉末避乱荆州,躬耕隐居。常以管仲、乐毅自比。后辅佐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地方打
败曹操,占领荆州,西取益州,建蜀汉。刘备称帝,他任丞相。刘备死,受托辅助后主刘禅。他志在恢复汉室,统一中国,曾先后六次北伐中
原,建安十二年(234)死于军中,终年五十四岁。著有《诸葛亮集》。诸葛亮是历史上一个很值得尊敬的人。古往今来的政治家,诸葛亮几乎可
以说称得上是完人。他起初跟着刘备,后来刘备死后,他又辅佐刘禅,刘禅是一个庸人,诸葛亮辅佐了他,大权都在诸葛亮手里。但这个人没
有野心,没有把刘禅弄下去,自己来作皇帝,从没有这种心。刘禅什么事都交给诸葛亮,从没有怀疑过诸葛亮会不会夺他的权,夺他的皇位,
从没有过。也从来没有一个人在他中间来挑拨,没有一个人对刘禅说:&诸葛亮权限大了,对你不利。&或对诸葛亮说:&刘禅那么不中用,应该
夺他的天下,自己作皇帝&。除了刘备托孤时说过这句话外,没有人说过这句话。君臣相信,群臣彼此之间相信,这点在历史上是很突出的,不
容易,群臣之间古往今来的很少人做到这一点,皇帝如果不行的时候,权臣权力大的时候,总是发展到篡位夺权。皇帝如果要是有点力量的时
候,相权力大时,总是一定要把他拿掉,好的把他弄掉,坏的就杀。
这篇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其时蜀汉已从亭(今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初步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
稳定了自己的战略后方,伐魏时机臻于成熟。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
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阅读本文应着眼于“出师”这两个字。具体地说,一是要看诸葛亮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诸葛亮跟后主刘禅之间既是君臣关系,又是辅政
者与被辅政者的关系(刘备临终托孤)。诸葛亮这次出师时,刘禅只有20岁,昏庸无能,不懂得治理政事;如果出师后国内政局不稳,前方必
然会受到重大影响。因此,出师后的国内政局就成了辅政者诸葛亮最放心不下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有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为此,诸葛亮在这篇表文里一面劝勉刘禅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一面又向他举荐人才来管理“宫中”“营中”之事,并殷切地阐明亲贤远佞
的道理。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国内政局稳定,有了“平明之理”,诸葛亮才能无后顾之忧,可以专力伐魏,可见讲治国大计和政事安排正是为
了出师。二是要看诸葛亮怎样说明出师的理由。北伐的决策,实际上是诸葛亮的决策。当时在蜀国内部也有不同意见,有些人持静观态度,“
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反对立即出兵。在这篇表文里,没有重提这种争论,只是对出师原因做了适当的说明。这种说明没有反复陈说得
失利弊,而是抒情言志,作者把“北定中原”看做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为此,他历叙自己的身世,从“躬耕”说到“许先帝以驱
驰”,又从刘备的“寄大事”说到这次北伐的决心,其间五次提到“先帝”,极力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这种方式既能打动君
主,又有利于说服持不同意见的人。
请遵守网上公德,勿发布广告信息
相关问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句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