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发生什么了

中印边境线有多长啊?急!!!_百度知道
中印边境线有多长啊?急!!!
中印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习惯上分为东、中、西三段。整个边界从来没有正式划定过,但根据双方历史行政管辖所及,形成了一条传统习惯边界线,东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中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脉,西段是沿喀喇昆仑山脉。中印边境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复杂的背景。在每一段边界上都有争议地区。  东段长约650公里,从中国、印度、缅甸三国交界处至中国、印度、不丹三国交界之处的底宛格里,由西藏自治区的林芝地区和山南地区分别管辖,也就是所谓的“麦克马洪线”引起的争议的所在地域,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中著名的瓦弄战场与达旺战场都在此。实际上,在东段还是一段中印“边界”,即原来锡金国与中国边界,锡金被印度吞并后变成了现在的印度锡金邦,边界长大概在150-200公里,在中国、不丹两国交界处开始,至中国、尼泊尔两国交界处结束。  在东段,中国不承认的“麦克马洪线”,在中国地图上标明为中国领土,实际却在印度控制之下,面积约90000多平方公里,印度地图已经将其作为它的正式、合法边界,并将这一地区于1987年成立了“阿鲁纳恰尔邦”,同时,印度向该地区大量移民,目前定居在那里的印度人比全西藏的人口总和多两倍,并且将铁路沿着中印边境修建。这一地区是三个争议地段中自然环境、物产资源、气候生态最好、最适合人居的地区。  中段,长约450公里,从西藏普兰县的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处至札达县的6795高地,属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管辖。在中段,双方争议面积约2100平方公里,分为4处,现控制在印度手中。  西段长约650公里,从札达县的6795高地至新疆的喀喇昆仑山口,分别属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管辖,即著名的阿克赛钦地区,边境对面是克什米尔地区(印度实际控制区)。这里也曾经是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的战场。在西段,双方争议面积为30000多平方公里,除巴里加斯一处外,其余都控制在中国手中。  以上三段合计,我国领土成为中印争议区的总面积为125500平方公里,我方控制其中27%,印度非法侵占73%,约91000多平方公里。印度侵占中国领土的面积,相当于一个浙江省,比英阿争夺的马岛大10倍,比日俄争执的“北方四岛”大20倍,为我国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中印边境接壤大部分在西藏,小部分在新疆。两国的边界西起喀喇昆仑山口,东至中国、印度、缅甸3国交界处,当中隔着喜马拉雅山区的尼泊尔、不丹。因此分为东、中、西3段,边界争议地区的总面积为12.5万平方公里,东段约9万平方公里,中段约2000平方公里,西段约3.3万平方公里。
还有未确定的边界,所以没有一个准确的长度。要等到两国商议之后才能有所定论!
你不仁我不义 请看图 走廊20公里宽切断那里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中印边境行    
凡事都有个起因,想起到中印边境去看看,是源于两年前走墨脱的那一天。那天我们到了汗密,四海旅社的老板,也就是墨脱路上知名的曾眼镜,让我们到兵站去登记。  汗密有个小小的兵站,三个人,人称中国最小的兵站。它的任务就是每天登记途经这里的游客,当然,也包括当地的藏族人和门巴族人。没有办理边防证的人,是不能过去的。边防证是我们的俗称,全称应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管理区通行证”,由各地公安局签发。  
一般这个边境通行证都是由公安部门或者武警部队查验的,比如我们前两天在林芝机场附近,就是由公安部门的哨卡检查的。  
可是,汗密的兵站,确是由士兵把守的,也是由士兵来查验证件。我当时并不知道这里面的确切含义。当曾眼镜叮嘱我们到解放大桥一定不能照相时,我就偷偷地笑了。解放大桥,为啥不能照相?瞧把你们紧张的,看看地图吧,解放大桥离边境线远了去了,直线距离至少在100公里以上,比北京到天津还远呐。    
话虽这么说,到了解放大桥,我也是没有照相。但是,心里还是存有疑团,就这座普通的斜拉桥,也太敏感了吧。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老北京B02
10:54:00      中印边境行         凡事都有个起因,想起到中印边境去看看,是源于两年前走墨脱的那一天。那天我们到了汗密,四海旅社的老板,也就是墨脱路上知名的曾眼镜,让我们到兵站去登记。......  -----------------------------  坐沙发等好帖!
  然而,就在我回到北京说起这件事的时候,受到震撼的却是我:  
“你知道吗,离解放大桥20公里,就是印度军队啦,最多你只能走到地东。”  
地东?地东我可知道。2009年我就是跟着三个家住地东村的门巴族小伙子翻越的多雄拉雪山(图1)。      图1-- 翻越多雄拉雪山(2009年)  
  那天在山上休息的时候,益西多吉还问我:“知道地东吗?”我说:“知道。”  
我带的那张《雅鲁藏布大拐弯及墨脱示意图》中,就有这个地名。从解放大桥往东是墨脱,往西就是地东。看,当时我就答对了。可我真的不知道,地东处在中印边界的前沿。这么一大片国土怎么就丢掉了?要不然,说什么我也得跟益西多吉他们去前沿看看(图2)。      图2-- 地东村的门巴族青年      
      
后来,我从资料上查到,地东正是1962年我军后撤后,所设立的26个民政检查站之一。  
我真是感慨,我曾看到国庆大阅兵的场景,看到坦克方队从面前轰隆隆地驶过,听到天安门广场上那动人的歌声:“赶上了盛世,咱享太平!”  
这都哪跟哪啊,国土都让印度占着呢,还享什么太平?!    
我仔细地研究了手头的中国地图,发觉这个地图很容易给人造成误解,白花花一片的藏南,几乎没有什么村庄村落的标志,很容易被认为那里是冰雪的世界。我们上面说到的汗密,只有一个兵站两家客栈的汗密,在一般地图上面都有标注。但是在藏南,几乎全是空空荡荡的,你或许就会认为,那里没有村庄,没有村落,什么都没有,确实是不毛之地。  
我以前就是这么认为的,那里是没有人烟的、白雪皑皑的世界,我们的军队就守卫在那条国境线上。现在,我发觉全不对了。我想去看看真实的情况。沿着中印边境,这话说得不严谨,应该是沿着中印边境我方实际控制线去看看。真绕嘴。为说着简单,我这里还是简称中印边界吧。      
  在这段时间里,我着意看了一些有关中印边境的报道,尽量多积累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填补这方面的空白。有些情况可以从正面搜集,有些情况,需要从反面来证实。比如从日外交部发言人的答记者问及相关报道,就很能说明现在中印边界实际控制区的总的概况。      问:近日,香港某媒体称,根据中方在中印边界谈判的“底线”方案,中方仅获中印争议领土的28%。请证实。   
外交部发言人:近日,个别媒体对中印边界谈判做了一些猜测性报道,这些说法毫无根据。    
同时,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胡仕胜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8%的‘底线方案’纯属无中生有,是媒体不负责任的表现。目前,中印双方有争议的领土面积是12.5万平方公里,中国实际占有3万多平方公里,大部分争议地区被印方占领。而中方占有的3万多平方公里恰恰就占整个争议地区面积的约28%。某媒体所说的所谓‘底线28%’,实际是站在了印度的立场上。印方曾经一直强调中印边界应以实际占有为准,这是中方坚决反对的。”    
以上新闻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尽管“底线”的说法中方坚决反对,但是,中方目前在争议地区的实际控制面积,最多只占到全部争议地区面积的28%,这个却是不争的事实,听了就让人感到憋气。      
    参考图(1)    
正因为这样,我准备沿着中印边界(东段)我方实际控制线一侧的地方走一次,看一看真实的环境。由于我没有任何背景,不可能到达非常敏感的地方。我不敢想象我能走到最前沿。实际上,就是能走到哪,就走到哪。让走到哪,就走到哪。我计划走察隅、墨脱、隆子、错那、亚东这几个和印度边境接壤的县(参考图1)。  
  说走是不确切的,我是开车,一个人开一辆起亚狮跑。  开狮跑进西藏,有点令人不放心。不是说这车底盘部分或发动机部分令人不放心,这车还行,又是刚出磨合期,正在好用的时候。说它不放心,是指它的轮胎令人不放心。我一说你就明白了,它安装的是锦湖轮胎(图3)。      图3-- 狮跑安装的锦湖轮胎    
  中央电视台3.15晚会公布锦湖轮胎偷工减料的消息后,狮跑车友会的网站上就呈现出一片的担心。先是查我们车的轮胎,是不是属于锦湖公开召回那一批号的。后来的消息说,我们这批车的轮胎不是天津锦湖的,而是南京锦湖的。那好不好呢?谁也不知道。以前有一句老话,是我们小时候经常被教育的,就是“天下乌鸦一般黑”。当然那年月,这话是说国民党政府的。现在天下的资本家就不一般黑了吗?天津的乌鸦是黑的,南京的乌鸦转基因就变白了吗?担心呀!    
我从网上购买了睡袋,汽车后排的座椅放倒就是一张床,可以在上面睡觉。修车的工具和常用备件我都没带,因为我也不会修车。只是买了一个20升的备用油箱,这是进察隅要用的。  
常用的药带一些,治拉肚子的,治感冒的,结果都没用上。只有涉及心理作用的药吃了,就是红景天。我认为很大程度上属于心理安慰。但是,还是买了,也还是吃了。其实有没有作用我自己都不知道。药品的服法说要提前一个星期服用,结果我从北京出来,第一天刚刚开始吃药,第二天就接连翻越了青海几座4000米以上的高山。  
吃的东西我也准备了一点儿,像压缩饼干,方便面,还有咸菜。本来想带一点儿火腿肠,又赶上曝出双汇的食品安全问题,闹得沸沸扬扬。唉!真是的!  
好啦,就这样吧。带着令人不放心的食品,开着令人不放心的车,去看那条令人不放心的边境线啦!        
  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期待下文。。。。。。
  西藏的然乌湖是一个风光秀丽的地方,它紧靠着318国道。然乌到察隅的然察公路,就在这里与318国道相交,形成了一个三岔路口。路口立着几块指示牌,我的故事就从“严禁外国人进入察隅”的警示牌说起(图4)。    
图4--“严禁外国人进入察隅”    
这块警示牌立在通往察隅的三岔路口上。6月1日上午,我到三岔路口的时候,正赶上天上下着大雨(图5)。原先通向察隅的路口,立着一个施工单位扎的红色牌楼。我把车开了过去,里面的砂石路面,被施工和雨水一搅,弄得泥泞不堪。通往察隅的道路,正在翻修,据说要铺成柏油路面。我到这里,不是为了从这里开车到察隅,而是这里有一个加油站,我要在这里给车加满油,同时,加满20升的备用油箱。    
图5-- 然乌的三岔路口        
  带着令人不放心的食品,开着令人不放心的车,去看那条令人不放心的边境线啦!  
  然乌到察隅的距离是172公里,由于修路炸山,进察隅要绕行便道,原来的公路已经不通了。有帖子提醒说,由于修路的施工便道十分难走,每日进入察隅的车辆寥寥,致使察隅的加油站都没有油加。如果,不带备用油箱,到了察隅你就得出来。要想到察隅周围去转转,只有自己带了油才敢进去跑。  
我加完油从岔路口出来,就看见路边竖着的那条提示警告:“严禁外国人进入察隅”,它提醒我们,现在已经到了边境敏感地区。    
走施工便道进察隅,要向八宿方向开大约2公里,然后,有个指示牌,从318国道转上便道。最初的土路看来还不太难走,往前开了没有多远,对面就来了一辆“藏A”的丰田越野车。对方放下车窗,看见这是一对中年夫妇,年龄大约和我相仿。  
男的问:“是去来古冰川吗?”  
我说:“不是的,我是去察隅。你们从哪过来的?”  
男的说:“想看来古冰川的,前面的路太难走了,我们就退回来了。”  
我心里“咯噔”一下,急忙问:“前面怎么啦?”  
“到处水坑,水很深的,你就一个人吗?”  
我点点头。  
男的摆摆手说:“当心点儿,注意安全!”    
丰田车开走了,我的心却悬起来了。果然,开不多远,前面看似一片平地,但是却散布着大大小小的水坑。原本一条便道在这就分出了许多岔路,都是车压出来的。我不知道哪条路好走,对于刚才丰田车说的水坑,我更是不敢掉以轻心。老远的就停下车,跑下来看看水有多深。  
我从兜里摸出卡片机,回身先给狮跑照了一张相(图6)。      
图6-- 旷野上的狮跑  
  整个荒野上,就我一辆车,使得我感到有点紧张,如果在这里陷了车,不知道到哪找救援呢。看着泥水和溪水混成的道路,我头一次把狮跑挂上四驱,然后,慢慢向前开去。山上融化的雪水和雨水汇成一条条的小溪,穿过旷野。有一次,驶过水坑,发动机盖下面竟然腾起一股白色的水汽。我知道,这是水太深了,溪水浸到了发动机!卡车轱辘压出的水坑,水的这个深度对它构不成什么威胁,但是对于小车来讲,可真是要命了。  
这前30公里的便道实在太糟糕。坑、水、泥塘都有,我开的很慢。一路上尽管有很好的风景,但是,一个人在荒野中,全部精力都在驾驶上,没有什么机会顾及周边的景色。即便过了一个很大的水坑,也不会停下车来,为了写作业配一张惊险的照片,这就是一个人行程中的遗憾。当时恨不得这段路短短的,转眼就开过去了,一切等安全了再说。但是,这路不是按时间计算的,行程真是一米一米累加出来的。  
尽管这样,我还是照了几张照片,察隅这里的风光真是很美的,有点像云南中甸的景色(图7)。    图7-- 察隅风光(1)  
  这时,远远地能看到对面山顶有一座宏伟的寺庙,我不知道那是不是塔巴寺,本想到那看看,可是便道根本就没有绕到那里,从寺庙下面绕走了。一上山,路窄得只能通过一辆车。根本没有错车的宽度。  
前面又是一个路口,没有标志。我停下车,四周静悄悄的,连个问路的人都没有,小雨淅淅沥沥的还在下个不停。按里程表算下来,我一个小时才跑15公里路程,将近30公里路程,大约跑了两个小时。然乌到察隅170多公里的路程呢,按这个速度,天黑也到不了!我的心情糟透了,顺着原路返回然乌的念头都冒出来了。  
就在这时,来的路上出现了一辆大货车。我一直看着它从狭窄的山路上绕下来,一直来到我的面前。听了我的询问,大货车司机对我说:跟着我走吧,前面就是以前的公路了!我这人有点迷信,有时会认为,人在最迷茫的时候,最无助的时候,神灵会给你指明方向的。今天就是这种情况,如果不是这辆大货车的突然到来,我真有可能黯然返回然乌,冒险的计划就此泡汤!  
果然,车行不远就看见以前的然察公路了。大货车靠在路边,司机探出头来对我说:“千万不要下路,顺着这路走,就到察隅了!”    
  由于修路,公路的路面坑洼不平,路上还堆着许多物料,有的地方我依然要挂上四驱才能通过。但是,在我看来,这毕竟是上了正路了,道路虽然难走,但是车速平均可以跑到每小时20公里。  
开车的事情我省略些,毕竟大家都开过车。但是开车紧张到满嘴发苦的时候,一般人不容易经历到。这里发几张照片,以证明进察隅实属不易(图8-10)。    
图8-- 然察公路(1)
    图9-- 然察公路(2)
    图10-- 然察公路(3)
  神奇的经历,读文章,看照片真是一种享受。
  下午七点,我到了察隅。路上一共用了10个小时,其中有一个小时是等待清理塌方。  
西藏的时间比北京起码要晚2个小时,晚上7点钟的时候,太阳还老高呢。我赶紧找住的地方,没想到察隅住宿还挺紧张。网上介绍的宾馆,居然都住满了。我就问:“察隅没有游客进来,你这儿怎么还能住满呐?”前台回答说:“主要是修路的施工单位在这儿住。”  
我只好再找别的地方。接着,开车到了察隅县政府,想找政府宾馆或招待所住。但是一问才知道,察隅没有政府宾馆或招待所。我说,那介绍一个可以停车的宾馆吧。他们就告诉我,下面一拐弯,有一个“佳林大酒店”可以停车住宿。  
我还就真的开车到佳林大酒店住下了(图11)。    图11-- 佳林大酒店    
  出外,找政府宾馆或招待所住,是我的习惯,主要是为了安全。虽说到察隅县政府没找到住的地方,但我的收获是挺大的。第一,看见了就在县政府不远处的公安局办证大厅。第二,在政府大门里,看见了武警边防大队办证窗口。这两个地方,都是我明天要去的。  
夜幕降临之前,我还在县城转了一圈,发现了孩子们极喜欢的一项活动就是----打台球(图12)。当然不光在察隅,在整个西藏,台球都是相当普及的一项体育活动。在任何一个村镇街头,都可以看到摆放的台球桌。    图12-- 打台球的孩子们
第二天上午,我准备去县公安局和武警边防大队办理去下察隅镇的证件,我从网上了解到,在察隅县,下察隅镇是允许向南到达的最远地方。  
察隅县是西藏唯一一个内地签发的边防证在这里要重签的县城。  
你说他管理的紧吧,从“严禁外国人进入察隅”的大牌子到察隅县城,一路上没有一个检查站,根本用不着边防证,就能进入察隅县城了。  
要说他管的松吧,拿着内地签发到察隅旅游的边防证,去下察隅镇,还不行。还必须再办一个到下察隅镇的边防证,这就是察隅县独有的特色。  
在西藏其他地方,只要在内地签了到这个边境县的边防证,公安或武警查验了以后,你就可以进入这个县。到这个县下面的村镇,也不用再办什么边防证。而唯独察隅不一样。    
入境随俗,凡事赶早。我是头一个进入办证大厅的,进去就说:“我要去下察隅,旅游” (图13)。 随后的手续非常简单,就是查验了我的身份证和边防证以后,办证的警察给我出具了一份证明,证明我去下察隅旅游。办证效率很高,警察的态度也很好,当下我就拿到了那张证明。    图13-- 察隅公安局办证大厅  
下一步是去武警边防大队,把这张证明换成正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管理区通行证”(边防证)。武警边防大队和公安局相距不远,我到的时候排在第二。为了把作业写得明白翔实一些,以便于以后去察隅的驴友参考,我拿出像机,想拍一张武警边防大队的办证窗口的照片,结果被告知,这里是军事禁区不允许拍照。所以,这里就没有相应的照片了。武警边防大队在这里把公安局的证明存底,然后开出不带相片的边防证,收费10元。这钱说是可以退的,但是,必须在边防证的有效日期内退钱。“押金拾元,过期不退”是刻了一个章,盖在边防证上的。  
没有让我在窗外拍照,我以为里面办证的军官是个很古板严厉的人,其实办证的姚参谋为人很和气。他问我:一个人还要去哪?我说还要去阿里,他说,他就在日土当过兵。他又问:你去下察隅干吗?我说:旅游。说完我就笑了,我也不知道下察隅有什么能“旅游”的。
我从网上了解到,武警部队的权限只能办理到下察隅的边防证。真正的前沿在下察隅南面一个叫“沙玛”的地方,那里驻扎着边防四团的一连。再往前就是印度控制的地方了。  
想去沙玛,要得到边防四团的批准。有个驴友就在网上讲述了他们去沙玛的过程,还有他们在一连的照片:  
“九点半,我们赶到团部传达室门口,首长们正在开会,我们只好等待。十点以后政治处主任和副参谋长终于来了,同意我们前往一连,但要遵守规定。给我们开了通行证以后,副参谋长特意在上面又加写了:‘放行到沙玛’。并且说,如果在路上有什么困难,可以再往团部打电话。”    
网上没说需要什么办证手续,我也不知道他们是否有什么办证的背景。也许他们像我一样,什么背景也没有,就是碰的!我幻想着:但愿我能像他们一样!我就问姚参谋:“到边防四团怎么走?”姚参谋反问道:“你要去边防四团干什么?”我说:“想去沙玛看看中印边界线,叫他妈的印度人占了多少地儿。”姚参谋没吭声,停了一下,他对我说:“等一下我带你去吧。” “这太好了!”我立刻兴奋起来。  
边防证开好了,我特地又让姚参谋在边防证的备注栏注明我的车牌号。因为网上说了,开车的话,还要有边防团发的车辆通行证。什么事情都想得周到一些为好。    
姚参谋把手头的事情了结了,就带我去边防四团。路上的武警士兵见到他,纷纷向他敬礼。姚参谋一路向我介绍了察隅当地的人情风貌,最后,姚参谋站住,对我说:“我只能送你到这里了,顺路往前走,就是边防四团。”然后,我们挥手告别。  
素昧平生遇到这样一位军人,真的,我从心里对他充满好感!    图14--察隅街景
边防四团的大门口站着两名荷枪的士兵。我刚往大门里一走,里面就迎出一位穿作训服的军人。中等个子,圆脸,眉毛上方横过一道长长的伤疤。由于没有注意到军衔标志,我不知道他是军官还是士兵。  
我向他说明了我想去沙玛的愿望,并且递上了我的边防证和身份证。他让我在大门外等着,把两证拿了回到里面。一会儿,他出来了,把两证还给我,说:“现在领导在开会,下午一点钟,你再过来!”  
我猜想这事没那么难办,心情就很轻松。好的,下午一点钟我准时到!      
  回到酒店,我还保持着快乐的心情。酒店的两个服务员在给我收拾房间了,我说:不用收拾了,过一会儿我就退房。  
服务员中的一个我认识,来自四川的前台MM。  
前台MM问:你去哪?  
我说:去沙玛。  
沙玛?沙玛有什么好玩的?没听说沙玛有什么好玩的呀。  
是啊,沙玛有什么好玩的?我想想也是。什么好玩的也没有,那里就是前线。五十年前那里打过一场仗你们知道吗?知道瓦弄之战吗?  
摇头。不知道。是啊,那会儿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你们。你们不知道也不怪你们,这段历史都快被人遗忘了。但是,有一个人还记着,刻骨铭心。那个人就是印度总统帕蒂尔。这位印度的女总统两年前曾经到了阿鲁纳恰尔邦 (中国称之为“中国藏南达旺地区”)。帕蒂尔在视察当地印度边境部队时说,她至今仍然记得1962年的“瓦弄之战”。    
瓦弄之战----是中印边界反击战中的一个著名战役。中国军队在瓦弄,一举全歼印军十一旅。十一旅下辖的十六个步兵连,有十五个被全歼。十一旅的四个营长,只有一名逃脱。用西方广播电台的说法,说像小刀切黄油一样,叫解放军把他给切了。  
当时中国方面主要作战部队是54军的130师。按照林彪的话说,130师在第四野战军,是十个能打的师之一。师长董占林真是一员悍将,凤凰卫视采访他的时候,虽然没有穿军装,但是其军人的风度尽显屏幕。
[董占林(1923.11—),男,直隶房山(今属北京)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将军衔。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晋察热辽军区某团团长,东北野战军某团团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陆军第54军教导大队大队长,陆军第54军第130师长,陆军第54军副军长,陆军第11军军长,兰州军区副参谋长,陆军第47军军长,兰州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在瓦弄战役前,为了解敌情董师长到前沿阵地察看。他将瓦弄地区的山势地形归纳成12个字:山高、谷深、坡陡、林密、路险、水急。一般的山都有1500米左右,最高达4000多米,山顶直耸云天,白雪覆盖,终年不化。他认为,在敌人前沿最高的山峰05高地,是重要的战略之地。这座山峰与敌人的前沿紧相连接,是我军可以突破敌人前沿阵地,插入敌纵深唯一的缝隙。如果此地为我军攻占,就会成为突破整个敌人防御体系的钢楔子。05高地如果被敌人占领,将是阻止我军攻击的硬钉子,所以占领05高地是决定这次战斗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于是,董师长当即决定派部队连夜抢占05高地,并紧急修筑工事设防。抢占05高地,成为了中国军队绝杀印军至关重要的一步棋。    图16-- 日中印边界瓦弄战役结束后董师长在某部指挥所  
  130师故事三则  【1】  
“西藏的山真是难爬啊!”四十多年过去了,130师388团团长成得禄一提起那一夜爬瓦弄扎公山,他的双手就举得老高老高,仿佛那座山仍在他眼前,挥之不去。成得禄也许一生都很难描述那一夜和第二天上午他们是怎样爬上了瓦弄扎公,上级命令他的团上午九时发起进攻,而上午十时半以后他们才到达发起主攻阵地,晚了近两个小时。  
到达阵地前,成得禄遇见了率师指挥部先期上山的董师长。董师长正等着388团上来。成得禄一看师长的神情就知道用不着他开口,师长早已清楚部队行进迟缓的原因。爬了一夜扎公山的成得禄灰头土脸,军装上上下下刮破了口子,露出了棉花。一路上只填了几口糌粑炒面的他,强撑着站在师长面前。董师长见到极度饥困的部下,下的第一道命令是叫炊事员给成得禄煮一碗面条。  
如今八十多岁的成得禄已经回忆不起董师长原话说的什么,但是他永远记住了那碗面条,没有油,没有葱花,似乎只有盐味,他狼吞虎咽,吃得香极了。对于当时的成得禄来说,那是多么可口珍贵的一碗面条啊!成得禄后来曾赴过国宴,吃过美味佳肴,但再多的山珍海味也顶不上董师长在中印边境给他吃的那碗面条。接下来,388团打赢了瓦弄扎公的战斗,这就是有关战史记录388团四十分钟拿下战斗的著名战例,不能不说那碗面条在其中有不小的功劳。    图17--边防部队穿行于山脉之中  
  【2】  
离瓦弄飞机场还有1000多米的地方,两面是山,当间是河。当中一个小山攻不下来。敌人的地堡群堵住了前进的道路,有一个加强排的敌人守着。当时战斗打得非常激烈,整个战场上,枪炮声像刮风一样。已经到了下午3点多了,敌人的地堡群还没有攻下来。董师长亲自打电话到390团。390团回答说,我们开个临时党委会研究一下。董师长骂道:“去他妈的,什么时候开党委会,你们再不前进,要军法制裁。”咔, 八一电台就撂下了。那时候真是急了眼了,不说暗语都说明话了。董师长使出的激将法非常奏效,390团开始组织部队强攻印军地堡群。一番鏖战,拔掉了这个钉子,乘胜南进。6时40分,390团攻进瓦弄,把红旗插上了原印军十一旅部的房顶。    图18—瓦弄大捷后,乘胜追歼残敌  
  【3】  
第三个故事,由董师长自己讲:  
“(390团打掉印军的地堡群)从那里才打下去,一直打到飞机场。到了飞机场,我一看,有了烟了,坏了,敌人把飞机场有的地方点着了。那物资老了,要不烧啊,那东西一火车也拉着走不了。罐头、饼干、粮食、弹药。光那降落伞,像二层楼这么高的那个堆,多了没有,十堆八堆得有,你说得有多大吧。垛得整整齐齐的。  
我们拉了以后,排以上干部,一人一个。做衣服回来啊,那时候还困难啊。有人说请示,我说请示什么,不要请示,一人一个。我们拉回来,给军区也送了点,给我们那两个师,一个师也送了几十个,可高兴了!我现在可能还有,那个白绸子的,做衬衣。那时不是困难嘛,还要布票买布,这样就不要布票了,染了它。回来我们那孩子们都染了,做的裤子做的衣服穿。还有那个民工,民工得的印度的大衣,一堆一堆的,我说,一人一件,穿上!”    图19—中国军队缴获大量印军装备  
  我看过网友对凤凰卫视那期节目评论,对董师长的评价,就是一个字“服”!  
喜魔:还是这种炮火中干部让人信服啊!  
KW:老将军那个“嗯”,真是威风啊!  
c6833:TNND,骄兵悍将,这才叫军队!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还能看到这样的军队!   microwenyan:董师长性情中人。  
牛马天下:印度的军队还是有战斗力的,相当于国民党的二流部队,老师长讲的很给力。人家董老将军对印度军队的战斗力还是很认同的哦……  
亲嘴含片:感觉,说的真实,记录的也真实,有些话,放到五年以前可能都被剪辑掉了,现在这个就叫做进步。    
  我们再看看130师的战士是怎么战斗的:  
在破敌人碉堡、拔掉敌人据点过程中,390团五连二排九班班长杨成福看见一股电话线通向一个大碉堡,判定是敌人的指挥所,于是组织力量向指挥所扑去。战士刘弟禄匍匐前进时被敌人的手榴弹炸中,英勇牺牲。战士陈代富眼见战友倒下,心如刀绞,操起爆破筒,在杨成福的掩护下,冒着枪林弹雨冲到离敌人碉堡顶上。他朝着地堡射击孔扔进一个手榴弹,想不到狡猾的敌人把冒烟的手榴弹扔了出来,在陈代富旁边爆炸了。陈代富的右手左腿一阵发麻,鲜血直流。但他早已把生命置之度外,猛然跃起,在碉堡顶上,用手指扒,用平生之力掏出个洞,塞进爆破筒。这突如其来的动作,使地堡的敌人惊恐万状,使劲把爆破筒往上顶,陈代富顾不得呼啸的流弹,弯曲双膝,用自己的前胸压住了爆破筒,竭尽全力把爆破筒压了下去,并迅速拉开了拉火环。就在爆破筒即将爆炸的一刹那,陈代富一个鹞子翻身,滚下地堡。在天崩地裂的震响声中,敌人的碉堡被炸上了天。    
130师,一群的骄兵悍将!    图20--被中国军队抓获的大批印军俘虏  
  董师长说:“原来认为印度军队很好打,是吧,并不是那么回事,我认为印度军队还是很有战斗力的。”  
(问:当时我们损失了多少呢?)董师长:“伤亡了1100多人,牺牲300多。两个副营长。所以我净给他们提意见,现在烈士陵园搞得不好。最近有的人,有的干部子弟的后代去看了,荒草长得没人管,这个烈士陵园在哪?在察隅河的南边,所谓麦克马洪线以北。我在那选的地方,我派了九个连的兵力,整整突击修整了一个月,修这个烈士陵园。因为我们撤了军了。撤军回来我去了,我都掉了眼泪。三百多牺牲的同志都埋在那里了。”    
后来我在网上查阅资料,在中国建设招标网看到一则工程招标的消息,是建设察隅县下察隅的沙玛烈士陵园。2010 年 9月13日对该项目的工程施工进行公开招标,工期: 90 天。  
当时我想,从这个日期看,等我去察隅的时候,沙玛的烈士陵园应该完工了。如果能拍下一些照片,发个作业,对大家的心里都是一个安慰。想拍照片的事,刚才在边防四团门口,我也说了。    
  继续。。。。。。看来近年这些历史都没上书了吧。。。      我们读书的时候这些教材里都有。。。。          
  很精彩,楼主继续啊
  我讲的“瓦弄之战”,在前台MM听来,都和天书差不多。我把行李收拾好,她们也把房间收拾完了。我琢磨着今天到沙玛,不知道要多少时间,说不定晚上住在下察隅都有可能。想想,决定先把房间退了。如果,晚上还回来,那就等回来再开房也不迟。  
退了房,我就上街吃饭。然后,提前十五分钟,12:45,我就开车来到了边防四团。出来接待我的,依然是那个脸上有伤疤的军人。见到我,他就说:“今天办不了了,领导睡觉了。”  
“你不是约我下午一点钟到吗?我都提前到了,怎么领导又睡觉了呢?” 我说。   
“伤疤”卡壳了,答不上来。  
“那领导几点起床呢?”我问。  
“不知道。”  
“那我怎么等呢?”  
“你不用等,领导起床了还要去开会。”  
我心里暗自叫苦,事情怎么成了这样?  
  这时,我倒很羡慕文艺界的“潜规则”了。要办成一件事,明的,可以按照规则来。办不成的时候,也可以按“潜规则”来试试。这样起码知道一个明的和暗的办事途径,自己可以根据情况衡量一下,是否具备办成事的条件。如果明的和暗的规则自己都不符合,不行就早早退出了。  
这里可好,既不说成也不说不成,都看领导是不是在睡觉。要不你就说,那里是军事禁区,根本不允许你进。可情况不是这样,是可以进入的。但是怎么进入,需要什么手续,却是一头的雾水。  
我记起帖子上还提及一个副参谋长,于是就说:“我找副参谋长。”  
“副参谋长休假了,不在。”“伤疤”说。“再说,你也不能到沙玛去照相。”  
“我是去沙玛看烈士陵园。”我说。  
“看烈士陵园?察隅也有烈士陵园呀,你可以在察隅看呀。”  
靠,边防四团怎么放了这么一个人在门口?!  
“那我在这里等政委吧。”  
“那你等好了。”说完,“伤疤”撂下我,转身回到大门里了。    
原本以为挺好办的事,没想到碰了一个钉子,我心里感到非常不爽。站在那里考虑是不是真要等政委。  
天阴阴的,稀稀拉拉的雨点掉了下来,冰冷地掉在脸上。我觉得需要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其实,这算什么,不就是个沙玛嘛,不去就不去了。有书罗列出人的一生要去的五十个地方,其中没有沙玛。扩大到五百个,也轮不到沙玛,还真以为沙玛有多少人想去?它既不是一个名胜,也不是风景小镇,不就是我们这些人心里还有个中印边界反击战吗?  
我极力用阿Q精神平抚自己,沙玛不让去,那就不去,武警不还是允许我去下察隅嘛。本来我就是个平头百姓,还当真操起九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心了?根本操不了,那片土地不在我们管辖之下已经半个世纪了,我不过是去旅游,去看看与其相连的下察隅的风景而已。就这样,开车,去下察隅!  
于是,上车,打火,一抬离合器,从边防四团大门口径直向南,直奔下察隅。  
  察隅县城海拔2360米,县城坐落在山谷中,桑曲河经过县城向南流去。(图21)下察隅镇的海拔高度比县城低,是1540米。察隅的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从县城到下察隅的公路是沿着桑曲河谷一路下坡。    图21—远眺察隅县城  
开出县城,天气渐渐转晴,通往下察隅的S201省道是两山之间的一条土路。山谷两边的山峰耸立,都有良好的植被覆盖(图22)。看到这些陡峭的山峰连绵向南,令我联想到是不是南面的05、06、07高地也都这番险峻。    图22—险峻的山势  
  察隅山势险峻,森林履盖率高,资源丰富,木材蓄积量大质量好,在这里开车,公路有时就像是森林中的一条小路(图23)。    图23--察隅县城到下察隅镇的S201省道  
桑曲自源头德母拉开始自西北向南东流,至察隅县城转向南流, 在下察隅与贡日嘎布曲汇合后称察隅河,向南流入印度。桑曲水量充沛水流湍急,俨然一条滔滔大河(图24)。这里给我的感觉,就是好山,好水,好风光!    图24--一路伴随着水流湍急的桑曲
  继续呀!朋友!!
  从县城到下察隅镇62公里,车行一个半小时,来到公路的终点,地图上叫做“钢桥”。实际这里也是一座钢桥,跨过贡日嘎布曲的钢桥。桥头设有哨卡,检查来往人员的边防证。过了桥,向左手方向拐弯,是去沙玛。向右手拐弯,就是去下察隅镇(图25)。    图25—下察隅镇示意图    
从钢桥过来到下察隅镇没有多远。首先看到的是路边的稻田。由于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这里终年气候温和,阳光充沛,雨量充足,四季不明显,年平均气温在12-14°之间,年平均降雨量有720—980毫米之多,无霜期长达330天,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优越的气候条件使得这里自然资源众多,特产丰富,盛产水稻,因此,素有“西藏江南”之美誉。  
稻田里有藏族妇女在忙碌插秧。黄色的、蓝色的、红色的各色服饰,点缀在绿茵茵的稻田里,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来到了下察隅镇里,小镇幽静而清洁,好像没有什么藏族风格的建筑,倒像是一个内地小镇似的(图26)。    图26—下察隅镇(1)  
  小镇的街道上静悄悄的,没有什么行人,我想这是在午休时间。  
但是,田间的劳动却是不停歇的。尽管头上烈日炎炎,藏族妇女们还在田间插秧。我惦念着稻田里那跳跃的色彩,就开车出了镇子,来到田边。  
稻田和公路是用木板做的栅栏隔开的(图27)。中间有很大的缝隙,我把镜头悄悄地伸了过去。    图27--下察隅镇(2)    
从最初上摄影课的时候,老师就讲过,切忌不要在顶光下摄影。现在几乎就是顶光,不适于摄影,应该等到太阳再斜一些的时候再拍。可是,我等不到那会儿,所以,我这儿不是摄影,只是拍照,记录一个现实的场景罢了。    
和刚才我看到的插秧景象有些不同,插秧的妇女现在分在了两处。我把镜头对准正对着我的一组,没想到被她们发现了。一位妇女站起身向我招手喊道:“过来,帮我们插秧来!”话音未落,引得其他妇女一片笑声(图28)。隔着栅栏我大声说:“我不会呀!”那边的话又传了过来:“我们教你!”随即又是一片笑声。    图28—插秧的藏族妇女      
  反正我也没事儿,那就去看她们插秧。  
沿着木栅栏往前走,有一个小门。进了门,就看见许多双鞋放在这里。她们在这里脱了鞋赤脚下田。我犹豫了一下,没有脱鞋。穿着鞋径直上了田埂。  田埂软软的,我在上面歪歪斜斜地走着,心想不定什么时候,就掉到水田里了,倒不如刚才脱了鞋来得方便,有点后悔。  
一个穿黄色运动衣MM见我走过来,站起身,笑着说:“你是来学雷锋的吗?”  
我说:“雷锋叔叔不在了。不过我也可以学。可是,我不会插秧呀。”   
她说:“我可以教你。”。  
我有点挠头了,学插秧?真备不住就要被她们拖下水了。 “我可笨了,半天学不会。” 我话题一转,问:“你是藏族的吗?”  
“是呀。”  
“这是你家的地吗?”  
“不是,我是来帮忙的。”  
“那你就是雷锋了,得给活雷锋照张相。”我说着,拿起相机。藏族MM大大方方地让我照了像(图29)。    图29—插秧的藏族姑娘    
我知道,下面我可以不用学插秧了。我说:“看看你的照片。”说着掉过相机,让她看屏幕上的照片回放。“你说哪张好,我一会儿就能送你那张照片。”  
“真的?”藏族MM睁大眼睛。  
“当然了。我绝不骗人。”  
“要钱吗?”她迟疑地问。  
“雷锋叔叔说不要钱。”我一说完,大家都笑了。    
  小伙子格桑边巴从田里送水过来。他摘下杯子,从水壶里满满地倒了一大杯水递给我。太阳在头顶火辣辣地烤着,是要喝点水了。我也没有客气,接过水杯,“咕嘟咕嘟”就是两大口。哇,这是什么水呀?清凉、甘甜。还没等我回过味,格桑边巴又举起壶,把我的杯子添满,说:“按我们藏族的习惯,要加满,这是青稞酒呀!”  
“酒?开车喝酒是要被拘留的。”我记起了新颁布的交通法规。  
“在这里没事。” 格桑边巴说。  
“要被拘留半年的。”我装作异常痛苦地说。  
“扣你半年你就学会插秧了。” 藏族MM笑了。  
啊?还要学插秧!好吧,那就拘在这里学插秧吧!  
为了格桑边巴不再继续添酒,我一口气把酒喝干。爽!真爽!现在想起来,我还馋那青稞酒呐!这是我第一次喝青稞酒!  
我又给格桑边巴照相,他还要拿着秧苗摆个POSE(图30)。    图30--格桑边巴  
  接下来就是我的事了。我对格桑边巴说:走吧,跟我去拿照片。  
狮跑车停在栅栏外面,已经围了不少的村民。在田边围起栅栏,是怕牛进到田里吃秧苗。  
我开始紧忙乎。先把照片打印机拿出来,放在副驾驶的座位上,放平。然后,从点烟器接出电源,连在电源逆变器上,电源逆变器出来的交流电再连到照片打印机上。打印机把相纸盒安上就行。然后上车打着火,提供电源。再跑下来,把打印机开开。从相机里把SD卡取出来,插在照片打印机上,打印机的屏幕就可以显示SD卡上所有的照片了。选定哪一张,一按打印就行了。  
照片一张张打出来了,这确实是个很好玩的东东。围着我们看热闹的人也越来越多。我就问村民:“你们知道以前中印边界打仗的事吗?”  
他们纷纷表示知道,说前面不远就是印度啦。  
我又问:“你们知道沙玛新修烈士陵园了吗?”  
摇头。没有人知道。  
以后,如果哪位驴友趁领导睡觉或开会之后有好心情,批准你进入沙玛,请拍下烈士陵园的照片传上来,以告慰那些牺牲的烈士,也让我们这些关心中印边界的网友聊以慰藉。拜托了!    
和格桑边巴分手以后,我开车按原路返回察隅。在桑曲和贡日嘎布曲汇合处,看到察隅河水奔腾向南流去(图31)。再往南,就是印度实际控制区了。在察隅,有12500平方公里的土地,现在被印军占领着,占察隅县总面积的40%,而且一占就是50年!这些都是西藏海拔在1500米以下,气候适宜、土肥水美的好地方。山峰绵延,河水滔滔,感慨之际,我不禁仰天长啸:  
“我虎狼130师今日何在?”      图31—察隅河向南流去
  粉饰太平
  @老北京B02  11:13:28    在这段时间里,我着意看了一些有关中印边境的报道,尽量多积累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填补这方面的空白。有些情况可以从正面搜集,有些情况,需要从反面来证实。比如从日外交部发言人的答记者问及相关报道,就很能说明现在中印边界实际控制区的总的概况。          问:近日,香港某媒体称,根据中方在中印边界谈判的“底线”方案,中方仅获中印争议领土的28%。请证实。      外交部发言人:近日,个...........  -----------------------------  向楼主致敬!!顶了再看!
  继续。。。。。那里总有一天会回来的。。。
  一声叹息!
  搬个板凳,坐等每天更新。。。
  帅啊!我喜欢你的贴子!这个地方的资料少得很。
向往藏南。  
  好奇,那么偏僻的地方的藏族会说汉语?不是门巴络巴族的领地吗?还有一个没有被承认的少数民族。
  支持一下
  马克。。。
  我回到县城的时候,已经是黄昏了。车依旧停在佳林大酒店门前。没想到去前台一问,才知道没有空房了。前台MM说让我到对面的招待所看看,是不是还有空房。我想了想,不去了。招待所的条件也好不到哪儿去,一张床,公共卫生间,还倒不如我就住在车上了,不就是一晚上嘛。  
察隅县城的加油站用绳子拦着,确实是无油可加,我把备用油箱的油加了。然后,到街上吃完晚饭,就上车睡觉了。车上有一个睡袋,一件棉大衣,保暖是足够了。察隅这里天气还热,我就直接躺在睡袋上面,没有钻进去,顺手拉过大衣盖了。跑了一天路有点累,竟然迷迷糊糊就这么睡着了。  
“咚咚,咚咚咚”。  
猛然间,我听见有人敲我的车窗。  我开始还以为是在做梦,当突然意识到确实是一个黑影在敲我的车窗时,立刻浑身一激灵,睡意全消。我哆嗦着摸过眼镜戴上,天色昏暗,我还是看不清外面的黑影。而且,狮跑这款车后面的玻璃,配的全是深色的隐私玻璃,关键时刻多误事啊!但是,外面的人也应该看不清里面才对呀,他怎么知道车里有人呢?怎么能知道我在车里面呢。我心里恐慌起来。  
  持续关注中,感谢老哥,让我们了解到了中印边境的真实状况,:
  继续啊
  傲雪欺霜在此留个记号!
“开开车窗,开开车窗。”黑影一边说一边还在敲着我的车窗。听见说话声,我长出一口气,不像是劫匪,听出来了,是个女的!  
女的?谁呢?我不认识这里的人呀,三更半夜的!小姐?小姐找到我车上来了?不会吧,会不会是个套呀?  
国内的钓鱼事件屡屡发生,说不定车门刚一打开,不知哪儿就冲出一群大汉,顺势把我按在那里,到那时候可什么都说不清了。我不由得又紧张起来。  
“啪”的一下,我用遥控器悄悄开了车锁,可是我的车窗玻璃还是放不下来。  
当然放不下来!又不是手摇升降的玻璃。电路不通,玻璃怎么能放下呀?想放下车窗玻璃,要爬到前座,把钥匙插到锁孔里,旋转,接通电路才行。紧张得腿发软,这会儿,我也得爬的过去呀!  
黑影还在敲我的后窗玻璃,我心一横,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我一下就把车门打开了,用力过猛,自己差点没栽出去。    
“呀,你都睡啦。”  
没有了隐私玻璃阻挡,这回看清了,唉!你猜那是谁呀?是前台那个四川MM!  
“有事吗?”我问。  
“你是明天一早就走吧?”  
“是啊。”我点点头。  
“刚才住酒店的司机说,明天一上班要炸山封路,他们要早走,省得被堵住。他们跟修路的是一个单位的,消息肯定准,说早上七点走。你不如他们跑得快,你得早走。”  
“那我就6点钟走,天一亮就走。”  
“我就是来告诉你这事的。” 四川MM说完,转身就走了。  
“谢谢你!”我在后面大声喊。我连车都下不来,光着脚还没穿鞋呢。    
我真的感谢四川MM,还惦记着我,我跟她根本就不熟,这算什么呢?算“美女救英雄”吗?我算什么英雄?顶多算个狗熊!不过,狗熊也行,狗熊还算保护动物吧,就算“美女救狗熊”吧,我想。对,就算“美女救狗熊”!    
一个人的旅途,得学会自寻快乐。在琢磨 “狗熊”的快乐中,我又睡着了。  
  下次在去喊上我
  @老北京B02  12:55:08         “开开车窗,开开车窗。”黑影一边说一边还在敲着我的车窗。听见说话声,我长出一口气,不像是劫匪,听出来了,是个女的!     女的?谁呢?我不认识这里的人呀,三更半夜的!小姐?小姐找到我车上来了?不会吧,会不会是个套呀?     国内的钓鱼事件屡屡发生,说不定车门刚一打开,不知哪儿就冲出一群大汉,顺势把我按在那里,到那时候可什么都说不清了。我不由得又紧张起来。     “啪”的一下,我用遥控器...........  -----------------------------  好人好报呀,呵呵,继续等楼主下文
  很不错!支持!
  楼主 我在等
  写得很好哦,快加油更新,等着看下文
  由于时区的原因,西藏的天黑得晚,可是天亮得也晚。早上六点钟,才刚刚能够看出山的轮廓,我已经起来发动车了。怕被封在里面的担心,使自己像惊弓之鸟。他们老跑这条路的司机,说五个小时就可以跑到然乌,让我羡慕不已。来的时候,我是跑了九个小时。笨鸟先飞早入林,我今天的打算是跑到然乌,到了318国道,上了柏油路面什么都好说。最理想的情况,是今天能够到达波密。  
出了察隅县城,我一口气开了一个半小时,琢磨已经过了要炸山的路段了。还没等心情放松,远远就看见前面的车堵成了一团。我把车停在后面老远一个稍宽的地方,走过去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图32)。      图32--前面又堵车了
  其实,前面什么情况也没有。就是昨晚修路,堵住了对面来的车。被堵的车就停在了路的中央。司机一锁车,到前面的村子找住的地方去了。现在路是通了,但是,道路中间的车停得位置太好了,你要不然撞山,要不然掉下河,我们这方向的车是怎么也绕不过去了。  
工区的一辆卡车停在前面。大家齐动手,在道路最左侧用大石头垫出了一条道(图33)。卡车的轮胎在石头上面磨得冒烟,居然跌跌撞撞的就开过去了。后面跟上来的轿车没有一个敢试的,底盘太低了,开到石头上,肯定托底。      图33    
大家耐心地在这里等着,不等也没有办法。后面,连部队的车也堵在这边了,有人提议,砸了车窗,松开手刹,就能把车移开了。但是,说归说,没有人动手。后来,终于把司机等来了,等前前后后的车开走了,道路疏通了,花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其实,在西藏开车,给大家的印象,司机都是很谦让的,前面要会车了,老远就有车停下。今天堵车算个特例吧,又让我赶上了。
  好帖。LZ继续快点更新啊!
  路通了,起初这一拨的车还跟在一起走,不多时,就散开了。能跑的,一溜烟跑得没了影儿。不能跑的,掉在后面看也看不见。    
前面有一段路,看着还是不错的,沙石的路基已经修好了,车也有了一点速度。就在这时,只听得----,说实话,好像我根本就没有听见有什么动静,然后下意识的就是一脚急刹车。  
车头向右前方歪了下去。我自知大事不好,手刹一拉,就下去了。    
记得好像是在航天理论里有这么一句话:可能会出问题的地方,迟早要出问题。果不其然,是锦湖轮胎出了问题,我的右前轱辘爆胎了(图34)。    图34--右前轱辘爆胎了    
  真够倒霉的!在这样地方出这样的事,只有自己处理,没人能来救你。我把后备箱打开,取出备用轮胎。再拿出千斤顶,把车升起来,然后拆卸轮胎。在海拔4000米的高度,这点活儿,干得我呼哧带喘的。    
等换好轮胎(图35)再上车,我以往的自信却和轮胎一起爆掉了。没有了备胎,我的心就悬了起来。如果,不定什么时候再发生爆胎,那麻烦就大了!我不敢想。    图35-  
锦湖轮胎,到底还是爆胎了,让人捏着一把汗。  
  继续啊.....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把车开到拉萨,去换轮胎。整个西藏,狮跑就拉萨这么一个4S店。本来计划中是要到那里做保养的,现在看来,计划必须提前了,而且,墨脱不能去了。    
我原想把车一直开到墨脱的背崩乡。然后,从那里徒步到地东。尽管嘎隆拉隧道已经贯通,但是,网上有照片显示,开车还是异常的艰险。从墨脱经嘎隆拉雪山出来的人都会看到,当地的车在轮胎外面,再反扣半个外胎,就是怕狭窄山路上突出的石头划破轮胎侧面。而且,我一直没有查到从墨脱县城到背崩乡之间的西贡桥是否已经修通。2010年8月的暴雨,冲垮了西贡桥,并且造成了途经那里驴友的死亡(图36)。    图36--转2010年西贡桥被冲毁的照片资料    
所以说,一个人开车去墨脱原本就是一件冒险的事,现在又没了备胎,使我心中更加没底。思前想后,最后决定放弃墨脱,从然乌直接去拉萨。  
  6月3日那天,我从察隅出来,经过然乌,下午到达波密住下。第二天一早,又从波密沿318国道向拉萨出发。  
从波密到拉萨有644公里。我估计一天时间怎么也跑不到了。因为这条路上又开始发放“机动车限速/检查登记卡”对车辆进行限速,准确地讲,应该是对车辆行驶进行限时。对照拉萨布达拉宫广场东面车水马龙的康昂多南路,限速还是40公里,而在地广人稀的318国道,把速度降低到不能超过每小时30公里(图37),这实在是道路资源的一种浪费。      图37—318国道限速标志
  放弃墨脱 有点遗憾
  带着令人不放心的食品,开着令人不放心的车,去看那条令人不放心的边境线啦!      更让人不放心的是“锦湖轮胎”!
  支持,收下慢慢看。
  楼主真性情,不像某些人唧唧歪歪。和楼主学一段历史!
  顶了先
  什么时候能收回来呢
  继续啊!
  什么时候我们的领袖们对领土的珍惜就像日本人对自己领土一样就好了
  呵呵 不错不错
  。。。。。
  .......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987年中印边境冲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