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病练习题分析 语文学的好的来!

欢迎来到21世纪教育网题库中心!
学年江苏泰州二附中初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八年级
试卷年份:2014年
省份:江苏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上传日期:累计组卷次数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初二的时光不经意间已经从我们身边流过,回顾一年的光阴,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身高,还有与同学之间相处的坦dàng,有在课堂汲取知识的贪lán,更有一份理想在心中yùn niàng。我们成长的脚步不会停下,在即将到来的初三时光,我们的收获将会更加丰富。&
答案:-解析:-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9 [6 M/ ?! E9 j+ Y& [( O B.“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别人,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 O+ T+ e- I/ ^
P C.世界上的物质千千万,石头、铁、空气、水……形态不同,性质各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最小单位都是原子。. U4 I0 g# h. \ D.法显著佛国记说,沙漠里有很多恶鬼和火热的风,人一遇见就要死亡。5 L5 ]9 g8 f* ^+ e
答案:-解析:-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随着农家乐的兴起和快速发展,让泰州乡村旅游已逐渐上升到一个产业化的阶段。" ?2 A; d( d# Y B.交警大队在学校门口安装了红绿灯,大家进出校园的交通安全和事故隐患都有了保障。5 a. G
^! g( D2 b, d4 E C.《舌尖2》已经开播,主持人娓娓道来,人们感受到的是说不尽的惊喜和感动。: G) N* `% E) J, @* ] D.在歌迷等了半月之后超女李宇春终于现身上海,为她个人专辑举行签售。
L* i. ^) ?) Q8 C0 ?! N
答案:-解析:-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1)~(4)每题1分,第(5)~(6)每题4分)(1)管中窥豹,&&&&&&&&&&&&&&。(2)愚者暗于成事,&&&&&&&&&&&&&&&&&&&&&&。(3)&&&&&&&&&&&&&&&,功亏一篑。(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陋室铭》中写陋室主人交往人物不俗的句子是:“&&&&&&&&&&&&&&&&&&,&&&&&&&&&&&&&&&&&&。”(6)清人赵翼在《论诗》一诗“&&&&&&&&&&&&&&&&&&&&&&&&,&&&&&&&&&&&&&&&&&&&&。”
答案:-解析:-
名著阅读。(6分)(1)《水浒传》中塑造的水浒英雄绝大部分都是青壮年汉子,但也同时塑造了三位女将,请写出其中两位女将及其绰号:(2分)①&&&&&&&&&&&&&&&&&&&&&&&&&&&&&&&&&&②&&&&&&&&&&&&&&&&&&&&&&&&&&&&&(2)《水浒》中一直安分守己、隐忍退让的林冲最后被逼上了梁山。请简要概括一个能反映林冲隐忍退让性格的情节。(2分)(3)下列故事出自《水浒》,如果要你以“合作”为话题发表议论,请选择你认为合适的一个故事作为你表达观点的依据,并简述理由。(2分)A.大闹桃花村B.汴京城卖刀C.智取生辰纲D.三打祝家庄我选择(&&&&),理由:&&&&&&&&&&&&&&&&&&&&&&&&&&&&&&&&&&&&&&&&&&&&&&&&&&&&&&&
答案:-解析:-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骄阳似火,绿树浓荫,校刊编辑部决定出一期主题为“人与自然”的专刊,请你运用所学“叶”专题知识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小题1】写出两个有关叶的成语。(2分)&&&&&&&&&&&&&&、&&&&&&&&&【小题2】大家就人类破坏自然的行为,引发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现象纷纷向“献言献策”栏目投稿。通过“叶”专题的学习,让你懂得了不少关于叶的知识,请你运用相关知识,说说叶对生态环境的作用(不少于三个),写下来投到“献言献策”栏目。(3分)【小题3】古代诗歌中,不乏咏叶之作,有些诗人会给意象着色,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佳句都用了红与绿这种对比色,请谈谈这种对比色的运用有什么艺术效果?在生活中,我们常用“绿叶”来比喻哪一类人?(3分)
答案:-解析:-
阅读葛天明的《迎燕》一诗。(6分)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小题1】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B.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C.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D.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小题2】请揣摩诗人使用“咫尺”一词的好处。(2分)【小题3】这是一首平易浅显的咏物诗,全诗借“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趣?  (2分)21世纪在线题库: / 免费
答案:-解析:-
文言文阅读
阅读岳飞的《论马》。(14分)骥①不称②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③,然非精洁宁饿死不受,介胄④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⑤,犹可二百里;褫⑥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注释】①骥(jì):良马。②称:衡量。③斛(hú):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④介胄:披上战甲。⑤酉:酉时,指傍晚。⑥褫(chǐ):解除,解下。【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①故常奇之(&&&&&&&&)&&&&&&&&&&&&&&&②不甚疾&&&(&&&&&&&&&)③不汗&(&&&&&&&&&)&&&&&&&&&&&&&&&&④日啖刍豆数斗(&&&&&&&&&)【小题2】选出下列加点的虚词“其”与“称其德也”中的“其”字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其真无马耶' b1 D9 O5 L
g& b9 jB.俟其欣悦. R: K: h4 b- QC.而计其长曾不盈寸2 [$ Z5 e9 `* B# J2 \! A$ D
B. K3 DD.不能指其一端
X; j* S% T5 ^1 B8 A【小题3】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两处)。(2分)然 非 精 洁 宁 饿 死 不 受【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4分)(1)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小题5】 岳飞的《论马》和韩愈的《马说》两篇文章表面都是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两篇文章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案:-解析:-
现代文阅读
阅读《巴西世界杯:环保足球两不误》一文。(10分)①巴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被誉为“资源金库”。借助此次举办世界杯的机会,巴西也向世界唱响“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主旋律,12个世界杯比赛球场中不乏环保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应用。②建于1973年的卡斯特劳体育场坐落于巴西北部城市福塔雷萨,那里气候炎热、日照充足,足球场的散热成为一大技术挑战。为此,足球场表面大量使用反光隔热材料,尤其是球场顶部,由760多块加厚的深色玻璃面板构成,覆盖面积达2800平方米,将球场4200个座位遮挡住,有效地保护了观众免受紫外线直接照射的伤害。此外,体育场内的行政包厢、媒体中心和更衣室等所使用的空调设备采用全新科技,避免使用对臭氧层有害的氯氟烃制冷剂。④巴西东北部的一些城市常年受干旱的困扰,“珍惜水资源”这一理念也落实在了本次世界杯比赛许多足球场的建设上。米内罗体育场拥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于1965年建成使用,是巴西历史最悠久的足球场之一,从这里走出过罗纳尔多、托斯唐、贝贝托、里瓦尔多等众多足球巨星。米内罗体育场现代化翻修中最突出的环保技术,就是在球场顶部安装了蓄水系统,能够存储多达6000立方米的雨水。这些储存的雨水将被用于球场的卫生清洗、足球草坪的灌溉与养护。⑤亚马孙体育场位于马瑙斯,坐落于“地球之肺”、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孙热带雨林。亚马孙体育场充分利用了良好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在足球场的外墙上种植了攀缘植物,以减少日晒,达到控制足球场内温度和湿度的目的。足球场顶部收集装置所收集的雨水也被用于场馆的清洁维护中,亚马孙充足的阳光还将被体育场的太阳能装置吸收并储存,用来生产清洁和可再生的能源。【小题1】指出下列说法中的错误,并简述理由。(4分)(1)卡斯特劳体育场的顶部由760块加厚的深色玻璃面板构成,可以有效地反光隔热。(2)第④段中“从这里走出过罗纳尔多、托斯唐、贝贝托、里瓦尔多等众多足球巨星”一句可以删去,删去后,文章更连贯简洁。【小题2】 第①段中说“12个世界杯比赛球场中不乏环保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应用”,文中向读者介绍了哪些环保技术(3分)【小题3】暑假里学校将对教学楼进行改造,结合短文内容,谈一谈你对所在学校教学楼在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教学楼的改造有什么好的建议。(3分)
答案:-解析:-
阅读《通往伟大心灵的最好途径》一文。(10分)①今天的人可能很难想象18、19世纪的欧洲人是怎样地热爱阅读。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卢梭出生于日内瓦,那里的居民有三分之一从事钟表制造、珠宝加工和纺织业,人民勤劳而衣食颇丰,但不尚奢侈,崇尚自由、理性和良知。工人们在闲暇时常常阅读孟德斯鸠、牛顿等人的著作(这对今天的来说简直不可思议)。卢梭回忆说:“每天吃过晚饭,我们就开始阅读这些书籍,往往通宵达旦。”这位思想家认为,童年时代的这段经历是自己在以后的艰难岁月中没有沉沦的重要原因。  ②俄国的天才导演塔可夫斯基也多次谈到阅读经典对他的影响。他说:在我孩提时代,母亲第一次建议我阅读《战争与和平》, 而且于往后数年中,她常常援引书中的章节片段,向我指出托尔斯泰文章的精巧和细致。《战争与和平》于是成为我的艺术学派、艺术品位和艺术深度的标准;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办法阅读“垃圾”,它们给我一种强烈的嫌恶感。  ③伟大作品产生的背景已不复存在,现代人又过于世俗化,我们与大师的心灵距离已太远了。但这绝不是拒绝伟大作品的理由。以为自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爬上巨人的肩膀,或者干脆不承认有什么高于或优于自己的巨人存在,这相反的两极也许是许多现代人的通病。④我想,一个人要想使自己不至沉溺于微不足道的欲望,并发现真正严肃的东西,最好的办法是通过阅读去亲近伟大的心灵,而只从当下的影视中是无法实现这种亲近的。⑤阅读好书,特别是阅读经典,是通往伟大心灵的最好途径。  【小题1】请说出本文作者阐述的观点。(3分)【小题2】本文第二段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是什么?(4分)【小题3】如果想在文中再增加一些名人名言,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下列名人名言中哪一句不能用来论述本文观点,请具体说明理由(3分) 。&A.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尔 " W! E; J, O1 P5 b9 C1 D B.书读的越多而不假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尔泰# c! P" X% \( C; a$ S% A C.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雨果 " L( W" F# S& [4 _ D.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高尔基8 h- ]8 b4 W1 ?/ V( \
答案:-解析:-
阅读洪烛的《母亲》。(20分)①荠菜成了春天的一个符号,最讲求新鲜的,现采现摘,现炒现吃。我小时候,母亲领我去紫金山踏青,总要随手拎一把小铲刀,挎一只竹篮子,不时蹲下身子,挖路边的荠菜。这样的活儿,我也爱抢着干。母亲站在一旁,边夸我眼尖、手巧,边承诺回家后给我好好地打牙祭。和母亲一起挖荠菜似乎比真把荠菜吃进嘴里更令人陶醉。事隔多年之后,我在异乡想念母亲,头脑中浮现的,仍是她教我挖荠菜时那年轻的面容与身姿。荠菜,因为我亲手挖过,而且是母亲教我挖的,所以从感情上,它离我最亲近,同时也标志着一段不可复得的儿时时光。②海带被我当作大海的礼物来看待。我之所以热爱海带,在于它是我妈妈的拿手菜。小时候,妈妈总是为我一锅接一锅地用海带炖排骨,说是可以补钙、可以预防大脖子病等等。我感觉,幸福也一点点地融化在浓香的排骨海带汤里。有人问台湾美食家蔡澜:“您见多识广,最好吃的是什么?”蔡澜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妈妈做的菜最好吃。”这是什么原因呢?一方面年少时人的味蕾最灵敏,容易产生深刻印象,口味还未被后来的山珍海味搞得混杂;另一方面,妈妈做的菜最有家常味了,尤其那份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的爱心,别人根本模仿不出来。还有一点,恐怕也是最重要的:妈妈做的菜,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而且有时效性,不是永远都能吃到的。终有一天,它会成为一个美好而怅然的回忆,你出再多的钱也买不到,它是无价的。③我出门在外整整二十年,每次离开家都乘坐夜间的火车,母亲早早就上床睡了,希望我在她睡着的时候再离开。不知道她是否真能睡着,至少假装睡着了,熄灯后的卧室没有任何动静。我探头看了一眼,隐约看见她盖着棉被仰面躺着的轮廓,于是在内心里喊一声妈妈,就蹑手蹑脚地走了。如果她真睡着了,是否梦见准备离开的我?如果她假装睡着,在黑暗中会想些什么?明天醒来后她面对的将是少了一个我的家。母亲说她越来越畏惧和我的离别,既担心我一去不复返,又害怕我下次回来已找不到她。希望我在她睡着后再离开,可以把分别当作一个梦来对待,或者根本就不曾察觉儿子已离开。后来才知道:每次我离开的晚上,母亲都要靠吃点催眠药才睡着。这哪里是催眠药,分明是母亲的止痛药,控制她隐隐作痛的心,因为那一刻,我的心也在痛。④我最怕听见从故乡传来母亲病危的消息。就是在那个晚上,我被故乡的长途电话惊醒,母亲永远离开了我。失去母亲就等于失去了半个故乡,就等于失去了半个自己。远离母亲的二十多年流浪岁月都像梦境,一个电话把我拉回到现实之中。与母亲有关的生活是我全部的现实,其余的一切都是假的。原来母亲这个词汇,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件易碎品,一定要轻拿轻放啊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走得太远了,才意识到自己是有罪的:曾把唯一的母亲抛弃到了时空的另一端。虽然她从没责怪过我,但我不能原谅自己:竟然如此自私地对待母亲。我所追求的那些所谓名啊利啊,全与母亲无关。母亲需要的仅仅是爱,而我付出的爱很明显是有限的,与那无限的母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小题1】 选文中撷取了生活中与母亲有关的哪些小事?这些看似无关的小事,作者是通过什么线索将它们连在了一起?(6分)【小题2】对本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文章通过回忆母亲生前的琐细小事,按时间顺序写叙述了母亲在作者成长过程中点点滴滴的爱和付出。; I8 W! Y, _, V5 _
H2 X3 A* IB.文中写我在夜间离开家时与母亲告别的动作表达了我既不忍惊扰母亲又依依不舍的矛盾心理,可见我对母亲依恋之深.9 X; a& @* ]
M1 V- d9 `C.作者在文中把母亲比成了易碎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随时可能离开我们的特点,以及自己将会更加珍惜能够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2 L$ G5 R4 d* X% N& ]/ FD.作者在面对他已故的母亲所表现出来的平静包含了对母亲深层次的尊重与爱戴,也说明作者真正懂得了母亲的平凡和伟大之处。0 K/ ?6 i$ Z/ j- F【小题3】结合语境,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6分)(1)我小时候,母亲领我去紫金山踏青,总要随手拎一把小铲刀,挎一只竹篮子,不时蹲下身子,挖路边的荠菜。(3分)(2)蔡澜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妈妈做的菜最好吃。”(3分)【小题4】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6分)“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莫怀戚《散步》)&本文第③段与链接文字都叙述了“我”与母亲之间发生的生活小事,试从表达和情感上比较两段文字的异同。
答案:-解析:-
作文。(60分)请在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1.阳光下&&& 2.我曾经如此&&&&&&&&&&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如选择第二个题目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3)书写工整规范。(4分)
答案:-解析:-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专题04 辨析或修改语病语病-2014届高三名校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专题04 辨析或修改语病语病-2014届高三名校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36|
上传日期: 22:40:0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专题04 辨析或修改语病语病-2014届高三名校语文试题解
官方公共微信一丶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br/&A。谁也不能否认学好语文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br/&B。多读多写是正确提高写作水平的途径。&br/&C.遵纪守法是衡量每个公民觉悟高低的重要标准。&br/&D。我把成功的经验,向他做
一丶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谁也不能否认学好语文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B。多读多写是正确提高写作水平的途径。C.遵纪守法是衡量每个公民觉悟高低的重要标准。D。我把成功的经验,向他做 5
补充:D。我把成功的经验,向他做了介绍。急需答案!!!快!
答案:D理由:A项 “不能否认”的意思即为肯定,与后面的“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相矛盾,应该改为“谁也不能否认学好语文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B项应该改为“多读多写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正确途径。”C项应该改为“是否遵纪守法是衡量每个公民觉悟高低的重要标准。&”D项正确,应选D。
的感言:谢谢! 相关知识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学习帮助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当前位置: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B王夫人丧子后好不容易再次得子,无论从母性本能还是从自身权益出发,王夫人对宝玉都弥足珍贵。C几天前,他刚接待过包括省委书记在内的一批省市领导来到县里,专门调研返乡农民工问题。D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科学无禁区,不过并非没有科学伦理的规范。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DA.“学习”与“素养”搭配不当B.“王夫人”“宝玉”主客颠倒。C.句式杂糅,应为“接待……省市领导,省市领导来到县里……”。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主要考查你对&&病句辨析&&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修改病句:在不改变原句所表达的意思的前提下,修改有明显语病的词句,使语句通顺、正确,更加完善。
一、语法病句的辨析、修改:语法病句是指不合语法规则的句子。 1、词类误用:即把这一类词误作另一类使用。例如:我一直思想着那件事。 (“思想”是名词,不能带宾语。这里是把它作动词使用了,应改为“思考”。) 2、句子成分残缺:句子缺少了应该具备的成分,影响了意思的表达,就成了一种结构不完整的病句。常见的成分残缺通常有主语残缺、定语中心语中心语残缺等。 例:半夜里在旷野中听到了那种咯咯咯的声音,使我毛骨悚然。 解析:前半句省主语,后半句不能再省主语。如用“声音”做主语,可将“了”改为“的”,如用“我”做主语,可删去“使”。 3、句子成分搭配不当:主语和谓语的搭配,要注意谓语能不能正确的陈述主语;动词和宾语的搭配,要注意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能否支配宾语表示的事物;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要注意对中心语的修饰是否合适。 例:挖土方开始了,我们的任务和工期都十分沉重和紧张。 解析:这个句子主语的中心语是并列词组“任务和工期”,它和谓语中心语“沉重和紧张”搭配不当。应当分开说:“任务艰巨,工期紧张”。 4、语序不合理:汉语的各种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是比较固定的,如主语在谓语前头,宾语、补语在动词、形容词后头,定语、状语在中心语前头,几个递加的定语、状语也有一定的排列顺序。 例:电视台频繁地在观众等待下一个节目的时候播送广告,使观众很有意见。 解析:这个句子有一个比较复杂的状语,其中的“频繁”应放在动词“播送”前面。 5、句式杂糅:不同的句式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但每次表达只能使用一种句式。把两种说法,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往往会造成结构上的混乱。 例:明天,由两车鬼子荷枪实弹押送下的车队要经过一条山沟,这可是伏击的好机会。 解析:这个句子把两个介宾词组杂糅在了一起,句子的结构混乱。可以改为:明天,在两车鬼子荷枪实弹押送下的车队要经过一条山沟,这可是伏击的好机会。或者:明天,由两车鬼子荷枪实弹押送的车队要经过一条山沟,这可是伏击的好机会。 6、前后表达不一致:在表达上不合情理,前后矛盾或前后不一致,也容易造成病句,前后矛盾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用词前后矛盾,同一句内使用了两个含义相反的词语。另一种是前后情况的表达,互相矛盾。 7、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该成对使用的关联词语缺少呼应,或者误用关联词语,都会造成句子表意不明。例如:在新长征的路上,我们即使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仅仅是第一步。 (“取得了一些成绩”是已经证实了的事实,不应该用“即使”,改为“虽然”。) 8、指代不明:代词起指代作用的时候,被指代的词交代不明白,或者有不止一个,那么代词指代的对象就会不明确。例如: 《骆驼祥子》是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表现了他十分熟悉下层人民的生活,能熟练地使用地道的北京话进行写作的特点。 (第二个分句中的“他”指代的是《骆驼祥子》的作者,但是在前一个分句没有“他”,因此“他”的指代对象不明确。) 二、逻辑病句的辨析、修改:逻辑病句是指句中有不合常规和情理的毛病。
1、概念错误:概念错误主要包括概念不明确、不一致、不恰当、并列概念不同属。例如:他们用这种半导体制成的光导电视摄像管,这种摄像管为普通电视摄像管1/10,而灵敏度高10倍。  (“1/10”本身是明确的,用在这里不明确。是什么的1/10?“重量”还是“体积”?) 2、判断错误:主要包括一个句子表达了不止一个判断,肯定、否定不明确,前后不一致等。例如: 为了写好这本书,他收集了大量的学生的材料,分析、整理材料常到深夜。  (“他收集了大量的学生的材料”有歧义,表达了两个判断:一为“大量学生的”,二为“大量的材料”)。 常见的辨析病句常方法有:
(1)梳理枝干法。即用语法分析的方法,依次检句子的主干和修饰部分。(2)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看句子是否合于语言习惯。可与语法分析配合使用。(3)造句类比法。对语感判断或语法分析仍吃不准的句子,可仿原句的结构造一个日常用的句子,比较得出结论。(4)逻辑分析法。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等方面考虑句子是否得当,句间关系、前后顺序等是否合理。“病句”,是指因为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修辞不当而造成的“不通顺的语句”。不通顺的语句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结构不当,二是表达不当。
基本步骤:
①在复习时,首先要参照《考试说明》中对病句的六种考查类别,并结合具体例句,加深对各种病句特征的了解。②语法分析。把握语句的各个成分,注意各成分的搭配与照应;删除多余成分,补足缺少成分。③语意分析。这主要是结合语段的整体意思,理清语段中各层次之间的关联,注意关联词语的使用是否恰当。④逻辑分析。综上所述,修改病句可以概括为五字诀: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妥当的)简(修改应简要)调(不搭配、不照应的)修改病句:
一、修改病句的基本原则:
①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内容,不能重起炉灶另写。②改动尽可能少。③要注意试题的修改要求,忌盲目修改。④修改后的文字只要符合语法等基本规则即可。而不需要润色,以使其“更好”。
二、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
(一)病句的常见情况:1、语序不当(1)我国棉花的生产,现在已经自给有余。(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应改为“生产的棉花”)(2)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多层状语语序不当,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中心语,应改为“热情的同他交谈”)(3)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深刻说明”应照应“理论”,“详细的规定”应照应“政策”。)
2、搭配不当(1)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主谓搭配不当,“月光”不会发出声响。)(2)她拍摄完这部影片,就宣布正式退出演员生涯。(动宾搭配不当,“生涯”不能“退出”)(3)这是一次竞争激烈的考试,非用十分的努力才能战胜其它竞争者。(关联词搭配不当,“非”与“才能”不能配合使用。)
3、成分残缺或赘余(1)鲁迅先生在斗争中创造了杂文,成了文学艺术中的奇葩。(缺主语,将“创造了”改为“创造的”)(2)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缺谓语,在“参与”前加上“承担”)(3)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缺宾语,在“肯吃苦”后加上“的决心”)(4)其余这是过虑的想法。(多余,“虑”就是想,可删去“的想法”)
4、结构混乱(1)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应该是“主要成分是……”或“是由……配制而成”,两种格式或选用一个)(2)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两句话揉在一块儿说了,只能选一句说)
5、表意不明(1)局长、副局长和其它局领导出席了这次表彰会。(其它局领导是本局领导还是别局的领导,不明确)(2)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是“巴勒斯坦游击队进攻以色列”,还是“以色列进攻巴勒斯坦游击队”,不清楚)
6、不合逻辑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是“幸免”,就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死难者”中的“一个”呢?)
(二)答题指要:
辨析病句做题思路通常是:疏理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看成分是否残缺或者赘余,看句子的主要成分即主、谓、宾之间,句子的枝叶即定、状、补与中心语之间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语序是否恰当→→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表意是否明确,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即所谓的标志性病句:
(1)句子中出现了并列短语时句子中出现了并列短语时,一般情况下要条件反射似的考虑是否要考查三种情况。第一种可能性:考查并列成分的包含问题。如“我上街买了些蔬菜、花菜和小白菜”,“蔬菜”和“花菜、小白菜”之间有包含关系,不能并列。第二种可能性:考查各并列成分的语序问题。这是一个常考的问题,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童年、中年、少年、青年和老年几个阶段”,那“中年”就只能放在“青年”之后。第三种可能性:考查并列短语前后搭配的当否问题。这是高考中关于并列短语考法中的最重要的一种考法。
(2)句子中出现正反两方面的词语时句中有“是否”、“能否”、“优劣”、“好坏”、“成败”等肯定与否定、正面与反面相叠的词时,可能要考正反两方面的前后呼应的当否问题。句子中的正反两方面的词语一般要讲求呼应,否则将视为病句。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呼应有明呼应和暗呼应之分。明呼应就是指前后都出现正反两方面的词语,暗呼应就是后面不出现正反方面的词语,但是能从语意上体会出正反两方面的含意。
(3)谓语是“是”、“成为”时如果句子的谓语是“是”、“成为”时,要考虑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是否一致。一般的规律是:主语和宾语应该都表示同一事物或同类事物,或都表示某行为活动。
(4)句子的开头出现了介词时如果句首出现介词,可能要考主语残缺的问题,可能因此而全句无主语而成病句。这种句子一般有两种修改方法。一是去掉介词,让本该做主语的成分作主语。二是保留介词,在后面的句子中去掉某一个词,从而另外找一个适合作主语的词来作主语。
(5)句子有多层定语和多层状语时如果句子中有多层定语和多层状语时,就要条件反射似的考虑两种情况。一是语序是否不当。二是是否产生歧义。
(6)句中出现“与”、“和”、“对”、“对于”时如果句中出现:“与”、“和”、“对”、“对于”时,要考虑主客位置是否倒置。
(7)句子中出现多个否定词时如果句子中出现两个以上的否定,我们要条件反射似的想到可能要考查多重否定的当否问题。首先应该明确一个问题,“否定”不仅包括否定副词不、非等,还包括两类比较特殊的形式:一是反问句。二是表示否定意义的动词、名词、形容词等,如:禁止、忘(记)终止、否认、否定、推翻、排除、免去、取消、禁令、忽视、忌、忌讳、放弃、难以、拒绝、避免、预防、仿造等。另外类似“无时无刻”“不明不白”等格式的词表达一重否定的意思。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8153224819816354217156811790923382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语病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